《力》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7篇)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丰富对力的产生的经验,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大小的关系。
2.丰富幼儿对不同种类的力的了解,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二. 活动准备:
细线,塑料盆,木板,积木,钟,电池各一。每组:沙包,兜兜球,圈,汽车,鸡毛,纸,橡皮筋,笔,积木,风车。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找一位看不见的朋友。
2.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
3.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运动需要各种力。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玩的东西。你们看桌上有什么?你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动起来?
你能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让它们动起来吗?
2.幼儿介绍自己让物体动的方法。
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用手扔沙包,用嘴吹风车)
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
小结:一样东西要动起来,必须要有力,只有受到力的作用,东西才会动。
(三)感知力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1.让幼儿再次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一玩,请小朋友体验一下,力气用的大一些东西会怎样动?用力很小它又会怎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你玩的是什么?你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小结:力有大有小,当力大的时候东南就扔的远,抛的高,动的快;当力小的时候,东西就扔的近,抛的低,动的慢。
(四)教师演示,幼儿观察欣赏,了解不同的力。
力这位朋友是看不见的,它偷偷藏在好多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好吗?
1、出示一根细线,用手轻轻一拉,线断了。
这是什么?我两手在干什么?线为什么会断?这叫什么力?拉东西时用的力叫拉力。你平时发现哪些地方需要拉力?(拔河,拉车,拉拉链等)
2、出示一盆水,将木板稍倾斜的放在盆里。木板上放一积木,用水将积木冲下。
你看见了什么现象?积木为什么会滑下去?水流动有一股叫冲力。你平时还发现哪些有关水冲力的现象?(洗菜,抽水马桶,洪水冲倒房)
小结:水的力气可大了,如果治理的不好,会造成洪水泛滥,冲倒房屋,淹没庄稼,如果把水管好了,可以用水力来发电,为人类造福呢!
3、为什么用嘴吹可以让东西动。
刚才有小朋友用嘴吹,也能让东西动起来。这是为什么?因为吹了以后有什么?风也有力叫风力。风力的现象有哪些?(吹动树叶,头发,吹走沙石,大树)
小结:风的力气很大,台风,龙卷风能把房屋吹倒,把树木连 根拔起;但如果把风力管好了,它和水力一样,可以用来发电,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使不同的力为人类服务。
4、出示一只挂钟。
我们墙上的钟不走了,老师给它装上电池,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它会走了呢?电扇现在是不动的,(打开电扇)它为什么又动起来了呢?电也有力叫电力,生活有哪些有关电力的现象?(电扇,电动刮胡刀,电动玩具,电瓶车)
一、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可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思考
学龄前儿童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 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 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在科学活动中他们不是在“听科学”, 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 而是主动地探索科学。所以操作的材料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我们不能忽视材料的引导性。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五花八门, 对操作没有任何意义, 对幼儿的探究就不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我们班的科学区域里投放的材料都是根据我班幼儿实际能力准备的, 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实材料的引导性, 不在教师的语言和帮助, 而是材料给孩子一个指引方向, 所以活动中准备与结果相关的材料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好地探索、发现、思考。科学活动中, 幼儿可以在教师投放的提示卡中探索、发现、思考。这个提示卡就是教师准备的引导性材料。在整个操作的活动中幼儿自主操作, 基本不需要教师提示, 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教师可适当提醒。但这些起着重要引导性作用的材料教师要因人而异, 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水平, 有针对性地投放, 并考虑怎样让幼儿将这些半成品变成成品。所以说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提示卡或示意图等操作材料是起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的。在区域投放材料时一定要投放和实验或活动相关的提示卡。如《会变得水》中我班提供的提示卡片上, 有几组不同的图案。幼儿根据提示卡片上的图, 知道自己做到了哪一步, 用了哪些材料。教师也可以从提示卡片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操作。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做不完, 可以下次接着做实验, 从提示卡上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做到哪一步。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耐性, 做事要有头有尾。
二、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可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趣的, 有可操作性的材料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只有提供有趣的, 并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的教玩具和可操作性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我发现《斜坡上的发现》科学小实验, 孩子们很感兴趣。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为他们提供了不同材料, 不同形状的物体, 让他们自由地玩。大家开始动手了, 他们把所有的材料一一放在斜坡上, 结果是圆柱形和球状的物体可以从坡上滚下。我增加了难度, 如果让相同的物体从两个高度不同的斜坡上滚下, 谁快?大家讨论了半天, 开始动手。虽然有的幼儿完成得不是很好, 但是孩子的探索欲很强, 对活动很感兴趣。
三、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首先科学区域活动具有层次性。在操作活动中,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前先思考后投入的材料。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 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 让活动更具有层次性。如活动《斜坡上的发现》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游戏成功后, 教师可层层递进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两个不同高度的斜坡, 用两个一样的物体同时下滑, 哪个球先从斜坡上滑下来?这对孩子又是一次提高, 又是一次挑战。其次, 科学区域活动具有针对性, 可以让复杂的原理简单化。在活动进行的同时他可以弥补集体活动中的不足, 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所以要针对特点投放材料。在活动小实验《发光的电灯》一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地安装电池, 让电池和线连接灯泡就亮了。大家在一起讨论还有什么要安装电池, 汽车、钟、手电筒, 大家议论着。好我们来说说钟, 钟分为机械钟、电子钟。我第二天带来了手表, 大家观察了几天。一天孩子们问我为什么有手表不动了, 是没有电了吗?是的, 那是电子钟, 它没有电池了。你能帮它安装电池吗?几个孩子开始忙碌起来, 有的表开始动了, 有的还是没有动。我解释了正负极后他们又一次的试验, 终于手表又开始走了。孩子们开心极了, 在游戏的同时学会了区分正负极, 不仅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把一个高难度的活动通过操作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从这个活动来看幼儿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探索,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 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 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并以此为依据, 有针对性地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再次, 科学区域活动具有生活性。班上科学角里的小磁铁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 我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物品:有木制的, 有铁的, 有塑料的。游戏时大家还会到教室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哪些东西是铁做的。幼儿可以自由探索, 快乐尝试。在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上我们也使用了日常的物品。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制作操作的用品, 如:钓鱼的杆子, 是筷子做的。大家搜集来的不同材料的纸张:报纸、卫生纸、油面纸、皱纹纸等。这些都来源于生活, 让我们的科学区域活动更生活化。但在制作一些材料的同时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如:易拉罐, 钩子, 铁丝等坚硬的物品。制作时, 不但要清洁彻底, 而且要用彩色的绳子或材料将其包裹起来进行装饰, 又安全又美观。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关键词:科学活动;辨别能力;注意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辨别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指出:“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这说明在幼儿的科学学习中,辨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很多城镇中的幼儿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忽略幼儿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幼儿亲身实践与探索带来的直接经验与趣味性。约束幼儿的好奇心与动手创造的能力。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加强幼儿辨别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更好、更充分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异同,更直观地去进行操作以获得直接性经验。
二、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辨别能力
以大班科学活动“辨别面粉”的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粉的特征,能在四种白色材料中辨别出面粉。
(2)学习如何使用记录表进行对比分析。
(3)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到探索的快乐。
2.教学准备
面粉、面团、淀粉、奶粉、绵白糖、水、透明塑料杯、抹布、记录表、蜡笔、PPT课件。
教学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面粉、淀粉、奶粉与绵白糖这四种操作材料从外表看来很相近,但是它们本身的性质差别很大,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辨别能力的提升,还准备了记录表与蜡笔,是为了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记录表,辨别出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现代教学中信息化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节活动中也运用了多媒体课件PPT,在课件中可以更直观地讲解面粉的产生,以及实验材料的分析,帮助幼儿进行辨别。
3.教学过程
(1)运用教具进行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面食图片,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出面食是由面粉做的这一主题。通过提问:“面粉是由什么做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进一步讲解面粉的产生,了解面粉的特征。渗透教育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2)创设生活情境:科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这节活动课中,创设以制作新年美食时小红的烦恼为背景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更好地观察与记录。
(3)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表,辨别“真假”面粉。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科学学习中,幼儿直接感知,通过动手操作来切身感受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材料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来获得直接经验。在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尝试,采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等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并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需要完成记录表,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表可以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分小组讨论或实验去验证和辨别出真正的面粉。
三、培养幼儿辨别能力的几点建议
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教学目标明确
在目标中应含有能力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目标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明确的目标是培养辨别能力的前提。
2.幼儿亲身的实践与检验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要通过亲身实践进行科学学习。只有亲身实践,幼儿才能获得直接经验,通过经验的比较、分析来提升辨别事物的能力。幼儿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由于幼儿本身知识能力的限制,需要教师来帮助他们进行验证,以获取正确的直接经验。
3.记录表的合理运用
在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运用很普遍。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合理运用记录表,可以帮助幼儿清晰地整理出要展示出的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幼儿更加科学的进行逻辑性的辨别。
4.家庭资源的利用
科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幼儿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长,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师所不能代替的。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在生活中与父母共同探究,寻求答案。对于幼儿在生活中辨别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大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作者:韩娜 赵彩凤 昌乐县第二中学幼儿园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一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一)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一组,不能溶化的一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一些呢?导入课题。
(二)第一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四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一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一杯温水、一份调查表、一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四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一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四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三)第二项探索活动:
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块糖,请你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化完?(激发幼儿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影响物体溶化速度的相关因素,初步理解融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说出材料的名称:块糖、凉水、热水、搅拌棒。
猜想:利用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怎样做能让糖化得快呢?
2、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块糖放进杯子里,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化完。
3、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请杯中块糖化的速度快的幼儿讲述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用的是热水还是凉水,是否搅拌;再请杯中块糖化的速度慢的幼儿也说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幼儿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也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四)解决问题:
1、妈妈批发了雪糕,怎样做能让它们不化呢?
2、家里来客人了,爸爸从冰箱里拿出鱼来做菜,怎样做能让鱼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开呢?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并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做出了两个方面的改变:
1、我们发现教参中关于溶化的描述是一种成人化的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在试讲和研讨后一致认为这种成人化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生涩的、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们从孩子的经验和水平出发,不强调用书上的原话,不强调科学知识和概念,而改为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提问,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所发现的科学现象。
2、改变了以往老师布置实验内容、幼儿操作的老做法,而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幼儿先猜测、再操作、最后验证的办法,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同伴分享或者向老师报告。
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依据这一指导要点,在设计本活动时,教师利用幼儿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排列的小秘密融入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场地、参加开幕式、帮小动物制作奖品等环节的设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在活动中教师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层层递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和关注周围生活中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对有规则排列的图案的兴趣。
2、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
3、熟悉事物的规律性,能按颜色、图形、数量等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好场地:垫子(三种颜色),椅子若干把;贴有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矮方凳若干
2、大背景图(运动会场:花、气球、灯笼、彩旗等)
3、小动物入场方阵图片(按规律排列)单个小动物图片
4、《运动员进行曲》
5、幼儿操作用具,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场面一定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带幼儿进入到已经布置好的场地)
二、参观比赛场地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比赛的场地布置好了,这块比赛场地里的每条赛道摆放都与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
垫子:椅子:(摆成一条独木桥)矮方凳:
1、幼儿观察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2、请幼儿尝试将每条赛道按规律加长
3、师幼共同玩已摆好的赛道:单腿跳过垫子;从“独木桥”上快速安全通过;双脚跳过矮方凳,并请幼儿边玩边说出规律,如:红、黄、蓝……
三、参加开幕式
师:参观完了比赛场地,我们再一起去主会场,也就是开幕式的地方看看吧!
(师带领幼儿到大图片前坐下)
1、观察会场的布置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会场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们的会场上有没有按规律摆放的地方呢?
幼儿观察并交流(彩旗按图形排列,灯笼按大小排列,气球按颜色、大小两种规律排列,花按四种颜色排列)
2、小动物入场
师:听,运动员进行曲响了,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放《运动员们进行曲》,请幼儿一起鼓掌欢迎)
(1)首先入场的是第一方阵的小动物,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出示一组图片,贴在大背景图上)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一只兔、一只狗、一只兔……)后面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应怎么样排呢?(幼儿回答,并上前将小动物图片贴好)
(2)接下来出场的是第二方阵(一只猫、两只猴、一只猫……)摄影师刚想照张照片,有只小动物被气球挡住了,猜猜气球遮住的是谁?(请幼儿猜测后上前揭开气球验证答案,并一起当摄影师照像)
(3)同样办法出示第三方阵(一只羊、两头牛、三只小鸭)后面排的是大白鹅,应该排几只?(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将大白鹅贴好)
3、小朋友入场
师:小动物们都已经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下面轮到我们小朋友方阵入场了,小动物们是按规律排列方阵的,我们怎么排?
(1)请幼儿说规律(引导幼儿按男女排队,如1男1女……),师统一意见后,幼儿集体按规
律排队。
(2)放《运动员进行曲》,幼儿排方队走一圈,向“观众”挥手致意。
四、制作奖品
师:入场式结束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中要给获胜的小动物发奖品,可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奖品还不够,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1、师介绍奖品的种类及做法:
项链:用不同形状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形状、数量排列)
花环: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花环(可按颜色、数量排列)
奖章:用印章盖出不同图案做成冠军奖章(可按数量排列)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师指导,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制作。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制作的。
五、结束
师:小朋友,奖品都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奖品,排着队送给小动物们好吗?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物品是否是按规律摆放的,并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按规律排序。活动反思:
该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体现了《纲要》中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精神,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经常自发地将活动室、游戏区里的物品按规律排序,作为执教老师,反思该活动,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整合了健康、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组织动静结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2、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品做为教具,如垫子、椅子、串珠等,省时又省力,可操作性非常强。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颜色有一定的经验,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观察气球由小变大的过程,培养幼儿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3.引导幼儿按物体颜色分类。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各色气球若干、打过气的气球、贴有红、黄、绿气球的纸箱、自制月亮一个。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变出一个气球,幼儿观察气球由小变大的过程,并能说出气球的颜色。
(二)寻找相对应的颜色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开气球商店”,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颜色来买气球。并能完整说出“我要买一个x色的气球”。
(三)送气球回家,通过游戏让幼儿按游戏分类。
五、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游戏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观察、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绿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课后让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涂色的方法,给每个区域制作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在益智区放置各种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颜色活动。
八、活动小结
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何磊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安全警示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 对于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由安全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入手, 进而分析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最后提出了构建完整的、长效的安全警示教育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 以期推动安全警示教育工作的完善与进步。
关键词:安全警示;体系;完整;长效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大学生思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03-0262-03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安
----------------------------------------------
这种现象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生的机率比较大。第一, 大班幼儿好学好问, 求知欲强。第二, 大班幼儿能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第三, 大班幼儿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幼儿的具体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 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比如, 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 开始学习按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来进行概括分类。如把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称为哺乳动物。但由于受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 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出现后, 如果没有老师适时的关心和指导, 会因此而自生自灭。那么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一、随时关心、观察, 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 这些活动有时能随着幼儿的探索而不断延展开来, 但是大部分活动都是消逝在萌芽中的。因此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 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关心周围的一切事物, 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在一次种植活动中, 幼儿一个个都认真地当起了小农家, 进行翻土种植。忽然, 罗逸停了下来, 趴在地上看起了什么东西, 其他小朋友也都围了过去。我过去一看, 原来是一条断成了两截的蚯蚓, 在泥土里蠕动着。王徐杰责怪起了罗逸, 说:“你干吗把它弄成两段啊, 你看它多可怜。”“哎呀!它肯定活不了了。”“啊?那怎么办啊?”其他幼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罗逸委屈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我是翻泥土的时候不小心弄断它的。而且妈妈和我说过, 蚯蚓断了两段也不会死的。”其他幼儿纷纷不同意他的说法, 还在指责着罗逸。看到这种情况, 我就建议他们把蚯蚓带到教室去, 仔细地观察一下, 回家再问问父母, 然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 一堂有趣的科学探索课就此开始了。
二、积极热情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科学领域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 教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是否能够继续。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热情地支持、鼓励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一次课间休息中, 蒋陆烨跑过来告状说:“老师, 焦靖在洗手池那里玩肥皂。”我走过去一看, 只见他满手沾满了肥皂泡, 目不转睛地盯着肥皂泡看。看到我, 焦靖很着急地把手藏在了身后, 支支吾吾地说:“老师, 我……我不是在玩肥皂, 我在看肥皂泡呢。”我笑了笑, 轻轻地问他:“那你发现了什么啊?”看到我没有责怪他, 焦靖慢慢地把沾满泡沫的双手拿到我面前, 说:“老师, 你看, 肥皂加点水, 搓一搓, 就有好多泡泡。而且这些泡泡还有颜色呢, 为什么啊?”其他幼儿看见了, 围了过来, 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大家讨论了许多, 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孩子们带了许多问题回家, 对肥皂泡这一主题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三、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的探索, 和幼儿分享探究活动的成果
教师要抓住意外、偶发的情况和在某种时机下发生的自然现象等, 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在幼儿探究有了一定成果后,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 使幼儿体验到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一次, 顾晋旭带来了两只小金鱼, 放在我们的自然角中, 一条是黑色的, 一条是橙色的, 小朋友们可喜欢它们了, 一有空就去看看它们, 给他们喂食。一天早上, 一群孩子围在自然角, 还没等我走过去, 顾晋旭就噘着嘴来告诉我:“老师, 我的那条橙色的金鱼死掉了。”我走过去一看, 只见橙色的那条金鱼翻起了鼓鼓的白肚子, 飘在水面上。一看, 就是喂食太多了, 撑死的。于是, 我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金鱼宝宝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了, 太饱了才死掉的。金鱼自己不知道应该吃多少东西, 所以我们小朋友不应该一直给他们喂食, 不然还有一条金鱼也会死掉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 都保证说以后不会这样了。还选出了喂食组长, 负责给金鱼喂食, 这样就不会多喂了。从此, 大家更加细心地照顾金鱼, 小金鱼至今还畅快地游在我们自然角的金鱼缸中。孩子们看到小金鱼生活得这么好, 都开心地拍起手来。教师敏锐地抓住了科学教育的契机给予适时的解答, 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科学是神秘的, 然而科学是可以在幼儿的偶发的、随机的探究活动中变得不再那么神秘的。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扮演督促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不断肯定与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让孩子亲历探索过程, 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引领幼儿走向科学探索成功的彼岸。
摘要: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常常会发生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对于这类现象, 教师应正确对待。提出了教师应随时关心、观察, 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教师应积极热情地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等指导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3]朱缪斌.早期教育[J].江苏教育, 2001, (3) .
【《力》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12-27
恐龙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29
幼儿园大班《蒜宝宝》科学教案07-28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06-0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鱼儿水中游06-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管》06-23
幼儿园大班科学单数与双数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报纸11-06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夏天玩水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