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城镇化建设初探(精选8篇)
【摘要】兵团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兵团城镇化建设
兵团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兵团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兵团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历史机遇,认真学习和借鉴沿海以及内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兵团的实际,大胆实践、发挥潜力、科学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才会有实质性进展。
1.科学制定城镇规划,提升城镇现代化水平
规划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使整个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使区域内的城市、乡镇、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产业化基地、文化卫生教育事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还有将各自的特点,共同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管理效能,彰显城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形成具有浓郁军垦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城镇风格。
2.发挥新型工业化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协调持续发展实力新型工业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带动功能,利用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商品集散三大效应,增强城镇发展的辐射和扩张功能。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主要载体,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纺织、食品、化工、电力、建材、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发展。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坚持产业集群化、资源市场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品牌化。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品保护,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聚合生产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实力。
3.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功能,拓展城镇团场一体化发展空间
农业现代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基础功能。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敞开农业现代化合纵之大门,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现代
化龙头企业。打破各种体制性障碍,淡化行政区划,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体制创新。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企业包括农户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有存在共同的利益并使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农业现代化的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连结才有可能。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实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拓展发展空间。
4.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广阔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旅游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加快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房地产管理业等现代服务业。规范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发展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提高服务部门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搞活商贸服务业可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使城镇化建设各个方面协同发展,形成鲜明特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建设体系,为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兵团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释 :
①《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②《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加强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单位:园林七连
姓名:吴广云
邮编:
1 兵团城镇化城镇现状和特殊性
为了守备边防, 加强民族团结, 利民而不与民争利, 兵团农牧团场的所在地, 大多数选择在水土条件较差, 较偏远地带。兵团有58个边境团场镇守兵团管辖的2019千米长的边境线, 与人民解放一起担负着防守边防, 构筑了牢固的国防屏障。
1.1 兵团城镇化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屯垦戍边, 兵团地区特别是兵团场部已经成为非农人口的集中地, 而且相当一部分团场已初具小城镇规模。
第一, 兵团地区具有相对特殊的自然条件。由于新疆地区本身干旱少雨而且多风沙, 在兵团设置之初对兵团的作用定位主要是屯垦戍边, 所以兵团的布局主要是边境地区和沙漠边缘地带, 这些地方普遍具有春季温度变化落差大, 而且多数地区地区伴有浮尘或是沙尘, 夏季炎热光照时间长、秋季风高气爽但早晚温度下降快而且差别大、冬季寒冷但不潮湿, 气候噶早少雨但日照丰富, 具有较好的农牧业发展条件。
第二, 兵团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根据2011年兵团人口统计数据显示, 在总人口261.4万人中非农人口为已经达到136.9万人。兵团非农业人口所占兵团人口总量的比例达52.37%, 即67%的师城镇化率已经过半, 在遍布新疆13个地州市的69个分布着兵团建制单位中, 已经形成175个团场小城镇和38个重点建设小城镇, 其中有58个农牧团场驻守在2019公里边境线上, 布局十分分散。
第三, 兵团的经济水平及产业结构情况。根据兵团地区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二、三产业的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8%、37.9%、28.3%。从兵团中就业比重来看, 第一、二、三产业人口占有比例分别为43.9%、22.1%、34.0%, 多数团场第一产业的农业产值比重占总产值的约40%以上。形成了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高、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1.2 兵团城镇化特殊性
第一, 兵团城镇化的行政背景具有特殊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国家设置的党政军企合一、具有屯垦戍边重任的特殊组织, 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政府。兵团的特殊行政背景决定了兵团在发展过程中维稳固边这一特殊使命是其发展的前提, 这也是兵团发展中具有戍边和经济发展双重职能的原因。
第二,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特性。新疆作为我国和中亚地区的交界地带, 不仅对我国和该地区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我国西北边陲的发展和安宁具有重要影响, 兵团的城镇化不仅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而且对于我国和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 兵团城镇化不仅是兵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在现有国际环境中兵团屯垦戍边只能发挥的要求。
第三, 兵团城镇化发展环境的双重性。由于新疆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导致兵团地区普遍存在干旱少雨且风沙大, 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生态脆弱。同时新疆地区在能源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水土光热、能源、矿产等资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资源优势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兵团城镇化发展中的双重因素。
第四, 兵团城镇化市场和计划管理的双重特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历史原因其管理以计划经济为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兵团地区逐渐进行体制转变和完善, 但作为具有屯垦戍边这一行政任务的特殊组织, 在保证兵团性质与作用不变的基础上, 城镇化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屯垦戍边这一基本任务, 也要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城镇化。
2 兵团城镇化动力要素分析
我国城镇化动力机制主要存在两种模式: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自上而下型的城市转型是通过政府主导, 主要由大型建设工程拉动、中心城市扩散、扩展发展和利用外资发展开发区三种类型;自下而上型的城镇化模式是指以乡村集体或个人为投资主体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2.1 兵团城镇化发展中的动力要素
(1) 国家政策推动力的作用———辅动力。
政府动力作为城镇化的基本动力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有学者指出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 我国的城镇化就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政府作为国民权利让渡机构, 我国的城镇化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向前发展的。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督创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制度环境, 并且通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提供城镇发展的经济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促进和职能部门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和提升城镇化服务水平页直接促进了城镇化发展。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在管理、组织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关键的影响力, 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典型的措施有政府直接投资促进城镇化发展、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相关制度安排促进城镇化发展。
(2) 产业形成后的市场作用———主动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的竞争作用各种生产要素基于市场运行和价格机制会自动向城镇地区集聚, 这也是市场作用促进城镇化的基本作用机理。市场作用在城镇化中的动力区别于政府动力, 其基础是生产要素在自愿的前提下的交换和流动。市场体系的价格机制对于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价格体系在自利原则下会引导资源在市场中流向收益较高的区域。例如劳动力在城镇具有相对于农村较高的回报率所以才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一方面会推动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会增强要素在流动过程中对社会需求的敏感性, 这种敏感性不仅会促使要素的流动效率, 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良性发展。同时, 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市场主体的发展对于城镇化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镇化动力要素
(1) 体制政策因素。
兵团作为我国具有屯垦戍边特殊任务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 在特有的管理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成效显著, 对于新疆的地方经济发展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兵团地区在屯垦戍边这一神圣的国家任务的前提下, 如何更好地实现戍边和发展对于兵团原有的管理体制是一个挑战, 一方面兵团发展经济需要遵循市场规律, 另一方面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计划体制对于兵团的市场融合需要创新和实践。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社会影响是兵团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管理主体缺失。因为兵团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政府, 特别是兵团的基层组织不具有一般政府的行政权力, 如财政、工商、税收管理等权限, 也不具有完整的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规划和支配权力。其次, 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管理客体缺失。由于兵团的特殊性, 兵团的建制城镇为4个城市和1个建制镇, 而其他的小城镇主要是以兵团各场部由于人口聚集而形成的非建制镇, 这些非建制镇在城镇化资金和管理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再者, 传统发展观念影响。兵团作为以行政任务为主要设置原因的前提下, 其管理和发展等受传统的思想影响也比较严重, 另外, 各师团单位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2) 经济、社会因素。
兵团地区由于屯垦戍边的政治任务导致兵团地区产业以农业为主, 工业基础薄弱, 相当数量的小城镇缺乏现代工业基础, 市场不健全。城镇偏小、工业基础差、城镇之间缺乏关联等导致其发展中资金积累和招商引资等能力明显不足, 在长期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模式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不足。
兵团在城镇化过程中, 特别是南疆地区出现了城镇化水平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城镇发展中缺乏关联、空间结构不合理等各种问题。在兵团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主要有: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完备、城镇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等。另外, 兵团相当一部分已经形成规模的小城镇缺乏规划、城镇配套设施不完善, 不具有城镇的基本功能。
(3) 资源环境因素。
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对于兵团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农牧团场所在绿洲外围的沙漠化在不断加剧。由于兵团所在地区本就相对干旱, 再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盲目开发, 导致河流生态恶化, 另外, 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污染问题依旧突出。兵团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但拥有相对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镇化的过程中工业会加快发展, 势必会加快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同时工业发展中的污染、废弃物等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这对于相对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考验, 如何使资源利用协调, 避免城镇化导致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等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城镇化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3 兵团城镇化动力要素的优化对策
3.1 体制政策的选择和优化
城镇化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一般是“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兵团地区的城镇化一定要立足于其特殊性, 在动力机制的形成和要素方面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安排和优化。首先, 根据兵团的自然特点和空间特点构建和兵团地区城镇分散、干旱少雨等特点的城镇建设动力机制;其次, 立足于兵团所在地区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的人文社会现状, 在城镇化过程中合理利用市场机制, 做好政府监管, 以达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再次, 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兵团戍边的基本政治功能, 要做到既要发展经济, 还要强化边疆安全。因此兵团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应该是在政府行政力量强有力推动保护西北边疆安全的前提下, 通过市场机制推动, 所以必须以政府为引领, 先建设“城”, 后发展“市”。
3.2 重视特色经济, 发挥优势经济
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基础落后等导致城市规模与空间分布不尽合理, 城市关联性不强, 缺乏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兵团地区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农牧资源开发和利用。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 兵团地区的城镇化可以促进人口分布上的聚集和社会分工调整, 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和聚集, 城镇化的发展又会诱导农业的转化和技术进步。从微观经济角度, 人口集中大大降低了市场生产和消费交换的时空间隔, 而且还会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同时也伴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 这样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市场收益, 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实践中, 城镇化的发展是目前我国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 对于兵团地区来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保护农业生产要素、协调经济结构、扩大内部消费。兵团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小城镇多, 而小城镇对于农民的进出其机会成本远比进入大大中城市要低, 农民可以方便的实现离土不离乡, 由农业兼业化进而非农化这一过程实现人口转移和城镇化。这既可以发挥农业生产人才的流失, 又可以实现农民增收, 从而有效避免经济发展低迷时规模化失业和返乡潮现象。
3.3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城镇化的过程一方面是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或服务, 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 如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首先,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事非农生产或服务实际上是农业人口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并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其次, 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农业从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最后, 城镇化对社会结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西部相对于中东部而言发展基础落后, 在历史条件下城乡相对割裂, 城市居民相对单一, 但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新生代农民涌入就业更具优势的城镇地区, 更多人员进入城镇在促进城镇化的同时也使城镇地区的人员结构复杂程度会超过以往单一的农业社会, 这是对城镇地区社会管理新的挑战。
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 一方面要加大并引入市场化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通过市场化的导向引进中东部的文化资源, 发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和服务功能, 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经营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 用市场化要素配置资源要素。在城镇发展的体系结构上, 优化城镇发展的区域、功能、产业等, 形成结构合理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系, 实现城镇群之间的发展与联动和优势互补, 提升城镇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3.4 重视生态环境, 注重协调发展
兵团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要吸取其他地方城镇化的经验, 避免拿资源和环境换取经济发展, 然后再治理的错误理念, 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兵团地区小城镇的基础, 把人口从生态脆弱地区逐步迁移出来, 同时注意兵团地区的自然特点, 加强对兵团地区农村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治理, 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移民或就地迁移等方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切实改善人们的人居生存条件。对于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城镇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摆脱土地生产过载的困境, 有利于实现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 从而实现兵团地区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发展的相互协调。
另外, 新疆地区因为相对闭塞落后, 所以传统村落格局及习俗保存较完整, 在兵团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地方特色进行保护和开发, 使其成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同时处理好城镇化和古村风貌的协调共存与和谐发展, 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存进。对于城镇开发和建设要做好规划、分步实施, 城镇化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使民风和古籍得到良好保护, 使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相协调。经济基础是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点, 而城镇化是西部地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经济基础和城镇化的现状和中东部地区呈现出较大的非均衡性, 这种非均衡性成为兵团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为兵团地区发展提供了更重要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马长海, 刘梦岩.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农业经济, 2013, (6) :30-31.
[2]许宁, 蒋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4, (7) :4-31.
[3]赵常兴.西部地区城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 .
[4]贺书霞.土地保障与农民社会保障:冲突与协调[J].中州学刊, 2013, (2) :36.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阶段 重点 主导
1 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自身条件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现在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
从我们新疆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现在各地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已明确,通过引进一些工商企业,吸纳更多的城镇居民;依靠工商业的发展,带动居民生活区的建设;同时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来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
2 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同样,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择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从我们新疆的实际情况看,各地州正在有选择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可以按1-2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可以再少一点。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镇合并到就近的中心镇。
3 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根据一师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供1万到2万人口生活的中心镇基础设施,需要8000万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结果很快没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县及建制镇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暗花明之路,必须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
在明确了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具体可以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大部分可以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目前新疆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上这些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机制改革,以使新疆的小城镇建设能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4 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
现在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我们新疆小城镇建设主导产业的定位多属于基础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本人认为这也是能否充分发挥各地自身的资源及地域优势,把这些产业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也是评价我们新疆小城镇建设好坏的一个关键。
5 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目前,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镇区的平均人口不足3000人,许多所谓的镇根本名不副实。目前新疆许多建制镇镇区的人口也不足6000人。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麻烦,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凡户口迁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集体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来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买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特别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第二,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第四,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原有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向城镇迁移。第五,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目前从我们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城镇人口不足的情况必须解决上面所提到的这四个问题,通过解决这些方面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加快全疆各地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一、单选
1.全球()千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都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年均值。(单选 2 分)
[A]30个 [B]17个 [C]25个 [D]20个
2.《决定》指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单选 2 分)
[A]改革开放 [B]以人为本 [C]和谐社会 [D]群众路线
3.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国家中除了古巴之外,高度城市化的欧美发达国家都大幅度超越生态足迹给定的人均()标准。(单选 2 分)
[A]2公顷 [B]4公顷 [C]3公顷 [D]5公顷
4.能把经济与社会和谐、城乡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是()。(单选 2 分)
[A]三个产业相结合 [B]服务业[C]农业 [D]工业
5.温家宝同志指出,保持()社会稳定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单选 2 分)
[A]所有选项均错误 [B]城镇 [C]城市 [D]农村
6.1998年遭遇生产过剩危机以后,我国开始了“三大差别再平衡”。(单选 2 分)[A]错误 [B]正确
7.《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伟大旗帜。(单选 2 分)[A]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以人为本
8.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达到80000多宗。(单选 2 分)
[A]2003年 [B]2004年 [C]2002年[D]2005年
9.山区风光与传统建筑都被生态经济三产化和城镇化重新定价。(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单选 2 分)
[A]改革开放 [B]群众路线 [C]和谐社会 [D]以人为本
11.2004~2006年“免赋”导致县级统一财权和债务减少。(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12.2004年,我国提出了()。(单选 2 分)
[A]科学发展观 [B]发展经济 [C]以人为本 [D]和谐社会
13.三次圈地运动的第一次是1984年实行财政分级承包之后资本高度稀缺条件下的()。(单选 2 分)
[A]“以地生财” [B]“建设财政” [C]“以地套现” [D]“以地兴企” 14.《决定》指出()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单选 2 分)
[A]和谐发展[B]改革开放 [C]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
15.2012年十八大把()列入五个基础建设之一。(单选 2 分)
[A]生态文明 [B]文化 [C]社会建设 [D]经济
16.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以多样性为内涵的人类自觉回归自然的文明形态。(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17.三次圈地运动的第三次是在1998~2003年银行市场化改革后的()。(单选 2 分)
[A]“以地兴企” [B]“以地套现” [C]“以地生财” [D]“建设财政” 18.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19.2002年,我国提出“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确立城乡统筹战略,开始()。(单选 2 分)
[A]“城乡再平衡” [B]所有选项均错误 [C]“区域再平衡” [D]“贫富差别再平衡”
20.《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改革。(单选 2 分)
[A]政治体制 [B]经济体制 [C]社会体制 [D]文化体制
21.邓小平指出,()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单选 2 分)
[A]城镇 [B]所有选项均错误 [C]城市 [D]农村
22.科学发展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23.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单选 2 分)
[A]经济 [B]文化 [C]社会 [D]改革
24.中国进入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化时代。(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25.2006年的1号文件中提出“()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单选 2 分)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发展现代农业 [C]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D]全面统筹协调
26.《决定》指出,()是改革的主体。(单选 2 分)
[A]人民 [B]政府 [C]群众 [D]企业
27.2005年,我国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28.占人口()的小资和30%的中资都是高度分散个体。(单选 2 分)
[A]40% [B]30% [C]60% [D]10% 29.2010年,我国公布全国污染普查结果,()成为面源污染最大的行业。(单选 2 分)
[A]农业 [B]工业 [C]大气 [D]所有选项均错误 30.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31.《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改革。(单选 2 分)
[A]政治体制 [B]文化体制 [C]经济体制 [D]社会体制
32.工业标准化及其就业标准化要求人才向城市集中的制式教育,必然摧毁生态化乡土知识体系。(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33.《决定》指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单选 2 分)
[A]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B]文化体制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 [D]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34.习近平同志指出,()是问题倒逼出来的。(单选 2 分)
[A]发展 [B]奋进 [C]和谐 [D]改革
35.发展主义导向下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遭遇“三农”困境。(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6.2003年“三农”问题成为我国重中之重。(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37.《决定》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成果。(单选 2 分)
[A]必要性 [B]关键性 [C]所有选项均错误[D]决定性
38.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深化改革,把城乡一元结构作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提出城乡均等的公共开支。(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单选 2 分)
[A]社会体制 [B]政治体制 [C]文化体制 [D]经济体制
40.1999年,我国提出(),放弃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开始投资“区域再平衡”。(单选 2 分)
[A]发展经济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观
41.三次圈地运动的第二次是1994年分税制,地方金融普遍出现贷差时期的()。(单选 2 分)
[A]“以地套现” [B]“以地兴企” [C]“以地生财” [D]“建设财政” 42.工业内生资本和技术增密机制,绝不会造成产业集群和形成资本利益集团。(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43.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在确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单选 2 分)
[A]发展现代农业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D]全面统筹协调
44.《决定》指出,()是所有制的核心。(单选 2 分)
[A]经济 [B]文化 [C]产权 [D]体制
45.不论何种体制条件下的三要素净流出都不会造成三农问题。(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46.《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的关系。(单选 2 分)
[A]政府和人民 [B]所有选项均错误 [C]人民和市场 [D]政府和市场 47.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提出了()。(单选 2 分)
[A]科学发展观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发展经济
48.《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单选 分)
[A]科技建设 [B]社会建设 [C]改革 [D]文化建设
49.()意味着:向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转嫁危机,造成水土条件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单选 2 分)
[A]商业资本过剩 [B]产业资本过剩 [C]所有选项均错误 [D]金融资本过剩 50.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51.():拉长食品产业链,产能过剩造成食品质量下降,安全事件增多。(单选 2 分)
[A]商业资本过剩 [B]所有选项均错误 [C]产业资本过剩 [D]金融资本过剩 52.()多重流通分配环节恶性竞争,造成产销对立,信任缺失,监管困难,城乡矛盾。(单选 2 分)
[A]产业资本过剩 [B]金融资本过剩 [C]商业资本过剩 [D]所有选项均错误 53.2007年,十七大提出()。(单选 2 分)
[A]科学发展观 [B]建设生态文明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和谐社会 54.近代城市化源于工业化阶段产业资本集中所客观需求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及其派生制度。(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55.不论何种主义的现代化上层建筑都因过高成本无人支付而造成“三治”问题。(单选 2 分)
[A]错误 [B]正确
二、多选
1.二元结构造成农村()三要素长期净流出。(多选 2 分)
[A]劳动力 [B]资本 [C]土地[D]人才
2.《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多选 2 分)
[A]提高企业效率 [B]资产保值增值 [C]增强企业活力 [D]公平参与竞争 3.市民下乡新需求的“三慢”是指()。(多选 2 分)
[A]慢生活 [B]慢食 [C]慢工作 [D]慢城
4.《决定》指出,()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多选 2 分)
[A]集体资本 [B]非公有资本 [C]国有资本 [D]公有资本
5.城市资本经济三大过剩向乡土社会转嫁危机,势所必然造成()等三大安全挑战。(多选 2 分)
[A]房价过高 [B]城乡割裂 [C]食品质量 [D]环境污染
6.《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多选 2 分)
[A]业务消费 [B]职务待遇 [C]职务消费 [D]薪酬水平
7.《决定》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选 2 分)
[A]制度自信 [B]文化自信 [C]理论自信 [D]道路自信
8.《决定》指出,让一切()、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多选 2 分)
[A]技术 [B]知识 [C]管理 [D]劳动
9.《决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多选 2 分)
[A]民主政治 [B]先进文化 [C]和谐社会 [D]市场经济
10.《决定》指出,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多选 2 分)
[A]政企分开 [B]特许经营 [C]政资分开 [D]政府监管 11.市民下乡新需求的“四洗”是指()。(多选 2 分)
[A]山林空气洗肺 [B]有机食物洗胃 [C]小溪泉水洗血 [D]乡村文化洗心 12.《决定》指出,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多选 2 分)
[A]权责明确 [B]保护严格 [C]归属清晰 [D]流转顺畅
13.《决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多选 2 分)
[A]执行力 [B]影响力 [C]发展力 [D]控制力
14.《决定》指出,不断扩大开放,()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多选 2 分)
[A]变革之深 [B]影响之深 [C]决心之大 [D]影响之广
15.《决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选 2 分)
[A]扩大就业 [B]支撑增长 [C]增加税收 [D]促进创新
16.2006年的1号文件中强调,改变1956年因国家工业化确立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由单一经济视角转向()多维视角。(多选 2 分)
[A]生态 [B]科技 [C]经济 [D]社会
17.《决定》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多选 2 分)
[A]更有效率 [B]更加快速 [C]更加公平[D]更可持续发展
18.2006年的1号文件中强调“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多选 2 分)
注意:本次考试总分100 分,共25 道题,通过分数线为60 分。(考试限时:巧0 分钟),考试剩余时间:2 : 29 : 40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翔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企业用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亏损时,应作的会计处理是()
A .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B .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C .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D .无需专门作账务处理.农牧团场医院收到总预算拨付经费时,应当借记()
A .财政补助收入
B .上级补助收入
C .医疗收入
D .药品收入.农牧团场总预算收到师财务部门拨付的各项拨款时,应贷记()
A .一般预算收入
B .补助收入
C .基金预算收入
D .调入资金.某团属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 年10 月9 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1 200 元,增值税额为3 604 元。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为200 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则该企业取得的材料的入账价值应为()元。
A.20 200
B.2 1 400
C.23 804
D.25 00
.某企业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月初库存材料60 件,每件为1 000 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 件,每件950 元,另一次100 件,每件1 046 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980
B.985
C.990
D.1 18.企业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影响“投资收益”的是()。
A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到不属于包含在买价中的现金股利
B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
C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余额
D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到包含在买价中的现金股利.某团属企业2010 年6 月6 日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为1 000 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销售当日收到购货方寄来一张3 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则应收票据的入账金额是()万元。
A.1 034
B.830
C.1 170
D.1 000.下列款项中,不能贷记“基建拨款”科目的是()。
A .收到上级拨入的拨款
B .将拨入的自筹资金存入银行
C .基建拨款存入银行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
D .企业债券资金存入银行形成的以及贷转存形成的利息收入.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2009 年3 月1 日结存甲材料300 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 元;3 月15 日购入甲材料280 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 元;3 月31 日发出甲材料200 公斤。如按先进先出法计算3 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其金额应为()元。
A.400
B.500
C.4 000
D.1 400.下列资产项目中,期末不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是()。
A .交易性金融资产
B .投资性房地产
C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企业库存现金限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单位的规模大小
B .日常现金开支的多少
C .距离银行的远近
D .交通是否便利.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 .若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相符,说明只存在未达账项,不存在错弊
B .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员负责处理
C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D .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可以担任出纳.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无形资产的出租收入应当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B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
C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D .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下列项目中,属于存货范围的有()。
A .已经购入但尚未运达本企业的货物
B .已售出但尚未运离本企业的货物
C .已经运离企业但尚未售出的存货
D .未购入但存放在企业的存货.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包括()。
A .周转材料
B .存货跌价准备
C .发出商品
D .制造费用
判断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0 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 .农牧团场医院机关购买办公用品后直接投入使用,应当计入“材料”科目。()
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团场农发办应将项目年度资产全部移交到企业财务,国家无偿资金形成固定资产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转增资本公积。()错.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期间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错.会计期末,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高于市价,应该计提交易性金融资产跌价准备。()
错.预付账款属于企业的资产,核算的是企业销售货物预先收到的款项。()错.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企业预收客户货款时,直接将其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贷方。()
错.由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存货项目金额就会不同,当期计算出的利润也可能不同。()
对.企业购入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成本,使材料的单位成本减少。()
错.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引子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这是1954年10月毛泽东主席对驻疆部队发布的命令。这也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宣言书。毛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驻新疆官兵10.5万人脱下军装、摘掉红领章和红五星帽徽,集体就地转业,扎根天山南北的荒漠戈壁,开始了艰苦创业。这支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的屯垦戍边队伍,就是饱经风霜、默默奉献、守护边陲、建功立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兵团历史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由三支部队组成的。一是王震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二是新疆警备总司令兼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陶峙岳将军率领的由原驻疆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的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三是由列斯肯和赛福鼎率领的新疆民族军整编的解放军第5军。和平解放新疆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这三支部队的10.5万名官兵连同6万余名家属,于1954年8月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此后,又有许许多多来自内地的有志青年,踊跃投身到屯垦戍边的行列。兵团对海外公开的名称一直是“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7年中央正式发文明确规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其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只是挂名而已),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纳入国家一级预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二、兵团组织序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第一政委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兼任,兵团另设专职党委书记兼政委。兵团政委兼任自治区的党委副书记,兵团司令员兼任自治区的常务副主席。兵团政委和兵团司令员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师政委和师长。四个地区实行市师合一的领导体制(以前是所有地区实行市师合一)。在兵团总部、各师师部和团场密集的垦区,设有三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构。1985年兵团的武装部队改编为武警,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指挥部(副军级建制),及其隶属的各支队、大队、中队。兵团军事部(副军级建制)执行省军区的职责权限,即兵役动员、预备役编组、民兵工作等。兵团的武警部队和各支民兵应急反应分队是新疆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尽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然而从它的出身和作用来看,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兵种。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尽管历史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经属于新疆自治区管辖,然而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不属于新疆自治区领导和管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直属中央管理。他和新疆自治区是平级单位。其实中央对驻新疆的很多机构都是高配的,比如兰州军区下属的新疆军区不同于其他省军区(军级),而是副大军区级别;新疆武警总队不同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副军级),而是和北京武警总队一样是正军级;新疆自治区书记是政治局委员。因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省部级单位是名正言顺的。这也体现了中央对新疆的高度重视。
三、兵团现有编制
目前兵团下设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内。兵团总人口大约为260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230万,以来自河南、四川、山东、甘肃、江苏、安徽、湖南、湖北、陕西、河北等省的居多,少数民族人口30万人。有耕地103.52万公顷,近500个独立核算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较发达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健全的司法机构。
1、农一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阿克苏市,布防区域在阿克苏地区。其前身是:红六军团/八路军120师359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步兵第5师。
2、农二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库尔勒市,布防区域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9旅和晋绥军区的321名骨干组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步兵第6师。
3、农三师。1966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喀什市,布防区域在喀什地区。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22兵团第5军(新疆民族军改编)步兵第14师。
4、农四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伊宁市,布防区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原伊犁地区。其前身是:(解放军第2军第5师13团+新疆军区通讯团+6军骑兵团)合编组成/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5军(新疆民族军改编)第15师。
5、农五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博乐市,布防区域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其前身是:红五军团/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6军步兵第16师。
6、农六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五家渠市,布防区域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其前身是:西北野战军新4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6军步兵第17师。
7、农七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奎屯市,布防区域在奎屯附近。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9军(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步兵第25师。
8、农八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石河子市,布防区域在石河子附近。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9军(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步兵第26师。
9、农九师。196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额敏县,布防区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9军(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步兵第27师。
10、农十师。1959年成立,师部机关驻阿勒泰市北屯镇,布防区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其前身是:第22兵团骑兵第7师。
11、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乌鲁木齐市,活动区域在全疆。其前身是:第22兵团骑兵第8师/农十一师。
12、农十二师。198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乌鲁木齐市,布防区域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2001年改为现名。
13、农十三师。198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哈密市,布防区域在哈密地区。其前身是:哈密农场管理局。2001年改为现名。
14、农十四师。198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和田市,布防区域在和田地区。其前身是:和田农场管理局。2001年改为现名。
四、兵团光辉业绩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真实写照。一代代兵团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不仅维护了国土的完整,也为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兵团建立伊始,按照毛主席“不与民争利”的原则,绝大部分团场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大沙漠边缘。大漠边缘的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兵团农工的心血。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兵团有耕地面积1072.76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6.25千公顷。兵团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己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现代的大农业体系。兵团生产的农牧产品品种多、单产高、质量好、商品率高,主要经济作物单产水平均居全国前列。2001年兵团棉花总产63.89万吨,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灌溉、引蓄洪水和冬闲水,兵团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截至2006年底,兵团拥有水库125座,总库容32.4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1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85座,有输水干渠8981.99千米,机电井11305眼。
兵团工业己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能源和基础工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纺织、食品、造纸、皮革、钢铁、煤矿、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等近百个门类;兵团生产的12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300多种曾获国优、部优、区优称号。
兵团商贸流通业发达,批发、零售和饮服网点设施遍布全疆和内地各省市。兵团与世界上6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拥有各类出口商品基地170多个,经营34大类100多个商品的出口业务。兵团拥有勘测、设计、施工一条龙的建筑、安装施工队伍,在国内外承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筑工程。
兵团已从组建初期的17.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60万人。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儿女像红柳、胡杨一样在戈壁沙漠中深深扎下了根,成为永不换防、永不转业、世代接续的戍边力量和永不挪位、有生命的“界碑”。
兵团在改革上下的功夫最大,主要是以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扩大基层民主为核心的农牧团场改革和以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目前兵团已组建了9个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有11家上市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职责和使命,可以概括为4个字——屯垦戍边。“屯垦是手段,戍边是目的。屯垦是为了戍边。”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反恐形势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从没放弃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分裂出去的图谋。所以,兵团不仅不能削弱,还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
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其组建、恢复和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魄力。兵团的存在是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巩固边防不可替代的因素。如果没有兵团,新疆绝不会有今天的安定和繁荣。
历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长
任职时间
司令员
任职时间
政委
1954.10~1968.09
陶峙岳
1954.10~1867.01
王恩茂
1968.11~1975.05
张竭诚
1971.06~1975.05
裴周玉
1975.05~1978.07
肖凤瑞
1975.05~1978.07
肖凤瑞(兼)
1978.07~1981.12
谢高忠
1978.07~1979.06
祁 果
1982.02~1987.04
陈 实
1979.06~1985.11
阳焕生
1987.04~1993.03
刘双全
1987.04~1994.12
郭 刚
1993.03~1997.08
金云辉
1994.12~1999.10
王传友
1997.08~1999.10
张文岳
1999.10~2005.03
陈德敏
1999.10~2005.03
张庆黎
2005.03~2010.06
聂卫国 2005.03~
华士飞
2010.06~
车
一、148团城镇化建设现状
2007年以来,148团全力推进城镇化,西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市党委在《八师石河子市推进城镇化实施方案》中确定,148团是莫索湾垦区的中心城镇,在2020年前要建成石河子市管辖的建制镇,达到5万人口,7.5平方公里的规模,并将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加快发展,西营镇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到目前为止,148团团部已经形成了以光明路、迎宾路、团结路、西藏路为主的商业街。[2]已建成幸福花园、怡和佳园、福莱佳园、和馨园四个新型职工区,在主干道新建西营购物中心等大型超市。2014年,148团还结合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吸引民间资本2.5亿元,投资建设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约50亩,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步行街长320米,街宽60米,由4栋三层商业楼提供350套商铺和一栋12层三星级酒店组成,是一条集时尚休闲、餐饮娱乐、情景购物、星级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可提供1 800多个就业工作岗位,年创服务业产值1.5亿元。人气的聚集、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团场职工创业和外来众多商户“淘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截至2014年年底,148团团部聚集团场个体工商户1 9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了4 000多人。[3]
除此之外,根据规划,小区内建设有超市、幼儿园和社区服务站,为社区职工的生活提供方便。新建的4个新型职工区规划较好,环境干净整洁,夏天绿树成荫,冬天有专门人员负责小区内的清扫工作。新型小区也为148团增加了更多的人口,较好的带动了团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娱乐等方面的发展。西营公园为职工带来了广阔的休闲场所,成为青年人锻炼身体、中年人跳广场舞、老年人舞剑的绝佳场所。西营大舞台成为每一个农忙时节人们放松心情、尽情欣赏歌舞、展现自我、发扬兵团精神和兵团文化的福地。在幸福花园和怡和佳园之间的赶集大道成为每月逢10号、20号、30号最热闹的地方,此时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即使人们在农忙时节也会抽空赶集。西营文化活动中心又成为冬季人们聚集学习、娱乐的场所,这栋楼里有交际舞、维吾尔族舞、广场舞等交流学习中心,为农闲时节的148团职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148团城镇化建设将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1. 城镇化发展给部分职工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
随着整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城镇化发展,各大农牧团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量职工楼的建成以及社区建设的初步完成,148团也不例外。如今,148团部已不光是非农人口的集中地,下设连队的务农职工也进入购房大军。各团场新建的新型小区的惠民政策体现在,一是价格优惠;二是政府给每个购置新楼房的职工补贴2.5万元;三是当地农村信用社给职工提供贷款,但贷款须在5年内还清。这几项政策对职工来说很优惠,所以自2011年至今,连队的职工基本上都搬到了团部居住。
但问题在于,团场职工贫富差距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职工在团部有能力购置新房;但经济条件稍差的,且家里有儿子要结婚或有孩子在上学的,买房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但是城镇化建设的结果是,一到冬天,连队里的职工基本上全部搬到了楼房上居住,没有买房的职工就面临着出入连队不便、无人交流的情况。面对种种困难,没钱买房的职工通过借钱、贷款等方式陆续在团部购置了新房。职工们吐露心声,他们认为虽然住在新房里,但感觉房子不是自己的,因为在买房装修过程中欠了太多的钱,巨大的外债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心里不踏实。
2. 种地成本过高滞缓城镇化发展
到2016年为止,棉花的放苗、订苗、打顶尖、采摘棉花的劳务费最低价为每小时15元,最高价为每小时25元,劳务费成本严重超标。但目前种植棉花劳务费仍持续走高,棉花市场价过低,劳务人员不管棉花价格多少,只是一味哄抬劳务费。他们往往形成一个群体,若职工无法满足他们给出的价格便集体罢工,最终职工为了棉花生产只得妥协。种植棉花的成本除去劳务费,还包括犁地费、种子费、地膜费、滴灌费、肥料费、播种费、打药费、浇水费、花棉机的采摘费、运输棉花费、打杆费等。因此,往往棉花的成本占了年底收入70%。成本高直接影响职工收入,进而滞缓城镇化的发展。
3. 经济发展跟不上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148团城镇化发展迅速,148团除了新建了四个新型职工区外,还在主干道新建西营大型购物中心,投资建设了长320米的步行街。新建的四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外围都建有商品房。以幸福花园和怡和佳园为例,幸福花园职工楼建成时间早于怡和佳园,但到2016年3月份为止,幸福花园共有六家商铺开业,其中四家是百货商店;怡和佳园共有四家商铺开业,其中有三家百货商店,一家洗车行。这两个新型小区的其他商品房仍然空置。位于主干道的西营购物中心共四层,一楼是服务大厅,二楼是酒店、儿童娱乐场所,三四楼是超市。西营购物中心周围新开的服装店、鞋店、婚纱摄影店、手机店、饭店等商铺的生意都是不温不火的。步行街已于2015年6月份竣工,共建有350家商铺。商铺不断增多,但人们的购买力却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团场职工的收入不增反减,二是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职工们在购房上投资过多。总之,团部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跟不上城镇化建设脚步,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团场职工消费能力下降,也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
4. 职工素质较低下
首先,四个新型小区内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但种种不文明现象屡有发生,如将垃圾从窗户扔出,肆意践踏草坪、毁坏新种植的树木等等。新建的西营公园和西营广场供人们休闲娱乐,设备齐全,2014年底刚刚完工就出现了栏杆被踢坏,小区的铁栅栏被取掉,草坪被踩出人行道等不文明现象。
其次,赌博行为泛滥,不论是农忙或农闲季节,麻将馆里总是人满为患。尤为突出的是冬季农闲时节,职工们聚在家中或在麻将馆里打牌、打麻将。市场里有七家麻将馆,在幸福花园新开的六家店铺中,有三家楼下是商店,楼上是麻将馆,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倒是非、说闲话在妇女间屡见不鲜。访谈中,妇女们都表示自己十分讨厌爱说闲话倒是非的人,但当私底下问她们是否会说人闲话时,没有几个人能斩钉截铁得说不。笔者在19连生活了18年,邻里间因为说闲话倒是非而使关系闹僵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不光影响邻里间的关系,还影响着劳动生产生活,经济的发展等。因为连队职工在与他人相处时总会出现抱团现象,当A与B关系紧张时,与A交好的职工也会疏远B。因此便出现了邻里间关系的恶性循环。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1. 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职工降低成本、缓解压力
降低成本是改善职工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成本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当务之急就是降低成本。季节劳务工、职工、政府这三者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成本的高低。首先是季节性劳务工,他们不是兵团的固定职工,是在农忙时节来打工挣钱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哄抬劳务价格,对此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劳务工哄抬劳务费,做到既让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又不增加成本。从2014年开始,农药打顶尖在148团开始试行,政府的这一措施给职工带来很大福利。因此,在职工个人这一方面,要求职工要有良好的种植棉花的经验,并按照政府的政策科学种棉,根据棉花的长势浇水、施肥、打农药等,不要人云亦云,按照他人的做法做或一味的认为多施肥,多打农药就能将棉花种好,这样只会徒增成本。同时,政府方面,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广泛搜集民意,切实制定出对职工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政策。此外,连队领导也应做好引导职工正确种植、养殖工作,争取提高职工收入,缓解职工各项压力。
2. 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加强经济建设
兵团特殊体制注定兵团的城镇化发展将与城市、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有很大不同。148团团部居住人口季节性特点突出。每年的4-11月,团部几乎为空城。因为此阶段为农忙时期,连队职工返回连队种地,团部只剩一些退休职工。在这一阶段,团部各商铺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低迷期。在笔者走访及亲身经历中,发现一些问题,如148团部各大商铺的物价普遍较贵。拿服装店来说,一件四五十块钱的普通T恤衫在团部至少一百块,55英寸的海尔彩电在乌鲁木齐只卖四五千,但在148团却卖七千。
近年来,148团职工的收入普遍下降,但物价却持续走高,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因此,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务必要加强经济建设,无论是商铺老板、兵团职工,还是兵团政府都应参与进来。各商铺老板应采取措施合理控制物价,促进职工消费。在农闲时节,各商铺可借用节假日实行商品优惠打折或赠送礼品活动,吸引消费者,促进消费。兵团职工应做到理性消费、尽量做到不盲目、不攀比、不上当。兵团政府应实施购买商品房补贴政策,降低商品房价,吸引职工购买,并鼓励商品多元化,打破部分商品遭垄断现状,实行产品优质优价竞争,为职工谋福利。
3. 加强职工的素质教育,丰富娱乐文化活动
无论是对公共设施进行破坏,还是赌博、说闲话等不良行为,究其根本是团场职工的知识水平低下,素质教育不健全。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鼓励团场各个年龄段的职工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可从最简单的认字、学拼音开始。团场应该给职工提供固定学习的场所和授课教师,鼓励团场职工在农闲时节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其次,148团政府在加强娱乐文化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笔者认为力度远远不够。团政府采取的措施多是适合女性的舞蹈课,缺少适合男性的文化活动。访谈中男性职工也表示,大部分男性不喜欢跳舞,喜欢象棋、羽毛球、篮球等运动,他们希望团场政府能增设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象棋馆等,这样在冬天农闲时他们也可以锻炼身体,远离赌博行为。
最后,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活动是团场职工所喜闻乐见的,笔者认为应让大部分职工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观看者。团场应多举行各类舞蹈比赛,球类比赛,棋类比赛等等,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文化活动中去。当职工们有事可干时,说闲话、倒是非、赌博的行为自然也会减少,同时,职工们可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石河子年鉴编辑委员会.石河子年鉴[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6.
[2]魅力西营沙漠放歌[N].石河子日报:汉文版2011-01-04:(2).
关键词 城镇化 广西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03-02
国家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城镇化促进人口集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扩大生活性服务需求。同时,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社会分工细化也会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然而,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仅为46.1%,与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距离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较大。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影响,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因此,我国政府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按照这个速度,我国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人们开始探讨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城镇化的新要求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由于城镇化进程不仅仅是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实现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提高这些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提高国民素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职业教育承担了为提高社会劳动力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现代文明,适应城镇化的生活方式、养成城市的行为方式、遵循城市的行为规范,完成市民化的社会身份转换。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反过来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的水平发展,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转移人口的职业素质、从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提出,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鼓励高等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广西适逢快速发展机遇,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河池有色金属新型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梧州国家“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示范区、来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先行先试区获得批准实施,人才需求激增,劳动力随城镇化转移加剧。广西农村转移劳动力现已达到860万人,女性占一半,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建筑、商业和服务业上,是广西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希望通过技能培训掌握职业技能后能得到更高的报酬,但是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没有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从广西目前总体情况看,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教育类型,目标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根据职业所需知识层次和技能要求,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是终身教育,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教学过程需要大量先进、完备的设施、设备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场地。其生均成本是普通高中生的2倍以上。目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限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把各种职业技能当作理论课对待。有些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无实践操作技能,学生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不适应社会需要,毕业后企业用不上,实际上变成专科教育,职业教育的地位、生源受到极大的限制。职业院校录取的学生多少存在自卑感和意识,学生的到课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
广西职业教育需要继续深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德育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丰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本内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稳定,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从单纯满足学生升学要求向满足全面提高素质转变,在满足城市人口的职业教育需求后,向满足城市所有人口的职业教育需求转变,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罗生芳. 广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对策探索[J]. 高教论坛, 2014, (6):102-105.
[2]李春萌,刘延明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广西职业教育改革[J].广西教育,2011,(21).
【兵团城镇化建设初探】推荐阅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06-03
兵团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12-01
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政治试卷12-08
兵团党委兵团决定05-31
兵团兵团精神的稿子07-18
兵团精神伴我成长11-01
城镇化建设调研10-11
新疆兵团新职工申请书10-14
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07-03
新型城镇化建设意见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