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班会工作计划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班会工作计划(共8篇)

一年级下班会工作计划 篇1

主题1:安全记心中

目标:严格按照要求站好路队,保证安全 过程:

1)放学铃响后要按时排队,班主任指导学生站好路队,强调路队纪律,做到快、静、齐。

2)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路队长,负责本路队秩序。奖惩办法由班主任自行决定。

3)路队出校门后,沿指定路线靠右行走。学生过马路要注意安全,横穿马路时,注意来往车辆,不跑着过马路,一个接一个走过马路,不拥挤,坚决不准从别的地方过马路。

有家长接送的同学要求家长在指定接送区域等候,不得堵在校门口,以免堵塞交通。

5)走路速度匀速,不得时快时慢。要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走。做到不下队,不追、不跑、不吵闹、不三五成群走、不随意掉队、不无故滞留,不边走边看书、走成一条线。

6)提倡学生走安全大道,严禁走小路,特别是泥泞的山路,否则后果自负。

主题2:遵守学校各项常规

目的: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过程:

1)谈话引入

2)看图,说一说,议一议

课前干什么、课间应怎样、上学放学路上怎么……

3)结合本班上学期实际,表扬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教育不够自觉守纪律的学生。

4)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希望每个同学今后都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铃响后立即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不要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

主题3:爱国教育,学唱国歌

班会目的: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平凡的人与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意识。

班会流程:

1)给学生讲有关一个有关勤劳和坚强的小故事,也就是20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小人物之一的刘洺硕。举身边的一些关于民族精神的例子:团结互助(比如有一个或几个同学有困难了,身旁的同学知道后都去帮助这些同学。)守诚信(老师布置作业了,我们回家都认真完成,第二天交给老师;借同学的东西按时归还)。坚强勇敢(重庆一位小朋友(小冬香)5岁时,父亲去世,妈妈受刺激精神失常。从此,她承担起了照顾妈妈和智障哥哥的责任,还要上学。这样的生活一 过就是7年。妈妈去世后,她仍然坚持照顾哥哥。

2)猜谜语: 1.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谜底】手指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谜底】西瓜

3.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谜底】桌子

4.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谜底】碗 3)学唱国歌。

4)班会总结:这节班会课内容较丰富,讲故事同学们都很喜欢听,猜谜语他们更是高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回答问题。

主题4: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用电安全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

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二、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主题5:安全卫生教育

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安全的重要,知道卫生的重要。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活动过程:

1、道路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3)不在路上追逐打闹,不在路中间跑。

2、个人卫生

1)勤洗脸、洗手、洗脚、洗澡、勤剪指甲。2)衣服要定期换,不穿太脏的衣服。

3)不随便在地上坐,不在地上拍卡片。

主题6:爱护校园公物教育

目标: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爱护校产,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过程:

1)爱护公物教育

公物是大家共用的,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我们可以使用,但不能破坏。

学生试举例

全班讨论,要怎样做? 2)爱护校产

学校是公共场所,学校里的设施是为所有学生准备的,我们是学校的一份子,不但自己要爱护校产,看见别人损坏,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学生活动:什么都是校产?我们应该怎样做? 爱护群众物品

最近有群众来校反应,我们有个别学生,踩群众的麦子;攀折群众家的花树、果树;摔地里捂韭黄的瓦罐。学生讨论

3)小结:我们是小学生,我们要做文明小公民,不能搞破坏,我们要爱护公物,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主题7:安全教育

目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 过程:

1)上下学安全。放学后立即回家吃饭。不在校园内逗留,不在路上玩耍,不去同学家串门。加强放学后滞留学生的安全问题。2)课间安全。文明活动,校园内不奔跑、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靠右慢行,值勤教师要巡视校园。

3)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做游戏不能做危险动作。4)交通安全,不乱穿马路,红灯停,绿灯行。5)小结。

主题8:防溺水安全教育

目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护自我 过程: 1)预防溺水

天气炎热,不能下河嬉戏、捉鱼。不去村里的大口井及周边玩耍。不去河里游泳,不结伴外出游泳。不偷偷跑去河里玩耍。2)安全游泳

要去专业游泳场所游泳。要在家长陪同下去游泳。不和不会游泳的亲戚一起去游泳。不往水深的地方游。游泳时注意体力,预防抽筋。

上下学安全。放学后立即回家吃饭,不在校园内逗留,不在路上玩耍,不去同学家串门。

一年级下班会工作计划 篇2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识字热情

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这给教学带来困惑, 也带来挑战。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 往往就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使他们尽快地、尽多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教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内容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 有的来自农村生活, 有的来自现代社会生活, 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为老师进行识字教学奠定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 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进行教学, 就会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让学生感到无聊, 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是,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 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出来, 引导学生亲自体验感受, 产生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 就会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 学生就能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2》时,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 采用小品的方式, 在课堂中再现家庭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场面,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课堂中, 学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情绪一直处于兴奋高昂的状态, 识字教学也将在学生无意中顺利进行, 学习活动随之变得轻松愉快, 学生也就容易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愉悦快乐的情感。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识字, 激发兴趣

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弱, 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发现:如果按常规的“老师讲, 学生记”的方法, 识字教学效率就会很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最佳办法是“寓教于乐”———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真正喜欢汉字, 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经常开展以下游戏, 使学生的识字兴趣越来越浓。

1. 猜字谜。

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 学生猜谜底, 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 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观察字谜, 展开联想, 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 让大家猜。

2. 编儿歌, 编故事。

刚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以编一些儿歌或故事帮助学生识记, 以后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编一编。如:“一撇一捺要分家, 两笔写成八八八。”

3. 形体动作识字。

低年级的儿童擅长形象记忆, 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有助于识记字形。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 就是一个“十”字;再打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字等。

4. 开火车 (分小组进行) 。

孩子学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 教师出示生字, 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 火车停了,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 (重读字音) , 修理好了继续开 (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

5. 手拉手, 交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 学生戴上生字头饰, 并把它读出后, 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 交朋友。教师还可以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宇, 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6. 做摘苹果的游戏。

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 学生制作果篮 (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 正确拼读) , 摘下对应的苹果 (生字) 可小组竞赛, 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把枯燥无味的识字课变成一堂堂充满趣味的识字活动课, 才能使学生永远保持激昂的学习兴趣,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自主识字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以“识字”为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 就能够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

例如, 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说说, 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 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是在看电视时认识的。”“我是在报纸中认识的。”“我是在看路牌时认识的。”……教师应该及时鼓励:“你真会识字, 继续努力!”

再如, 每周开展一次“识字展示课”, 让孩子将上一周自主识字的成果展现出来, 在全班交流, 并评出“识字大王”, 给予相应的奖励。

学生听到老师这些真诚的鼓励, 得到奖励, 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 从而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 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 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场所识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从而增加识字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导读 篇3

单元解读

本单元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大家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外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理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用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并受其熏陶。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它出自一个盲聋哑人之手则尤为难能可贵。面对这样的奇人美文,我们不能不感动。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大家的情感,引发大家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对照。同学们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尽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字词。②理解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③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④了解随笔、传记等叙事类文体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

①在朗读中揣摩、品味作品独特的风格、人物塑造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②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③推进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聆听名家讲述人生历程,了解课文深厚而丰富的人文内涵。②感悟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培养健康的伦理亲情。③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单元导读示例

《藤野先生》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他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给了鲁迅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作者因此很尊重他、怀念他。题目交代了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二)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先生一生留下很多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摩罗诗力说》等。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和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

(三)识记基础知识

1.生字字音

红(fēi)如(wǎn)

驿站(yì)解(pōu)

油光可(jiàn)

形(jī) 不(xùn)

名(nì)无消息(yǎo)

责(jié)

然(qī) 教(huì)

见(piē)抑扬顿(cuò)

痛疾(wù)

2.词语详解

【绯红】鲜红。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质问并责备。

【匿名】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照。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或停顿转折。多形容诗文的音调优美,吟咏起来,和谐悦耳。

3.词语辨析

[熟悉熟识]

课文例句:①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辨析: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

[斥责诘责]

课文例句:①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在强硬的程度上,“斥责”深于“诘责”。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的回忆,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作者还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文章结构:本文共有38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的情景和“我”离开东京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受到藤野先生的关照和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的惜别情景。

这部分又可分为四层:第1层(第4—5段):写“我”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2层(第6—10段):记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第3层(第11—23段):写“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4层(第24—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行动。

(五)写作技法归纳

1.巧妙运用烘托手法。

文章以“藤野先生”为题,但在开头,鲁迅先生却并不急于让这位在仙台医专遇到的良师出场,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场面和细节。然后,又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途中,经过日暮里和水户时的观感,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等。即便是文章中写到藤野先生的时候,也仍然穿插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的事件,以及看电影时的情形。那么,这些内容对突出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鲁迅先生写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弱国子民的辛酸,写日本“爱国青年”的狭隘冷酷,写课堂上所看电影中中国围观者的麻木……都是为了更有力地烘托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正像池内莲花,唯其身处泥中,更显高洁。这些相关情况的交待,为藤野先生的活动铺设了一个色调灰暗的背景。这一背景,与藤野先生光明的人格互相映衬,取得了出色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烘托的写法,也一定会取得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2.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本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待人的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对科学的求实问理的态度。作者正是借助这些典型的事例,让我们对藤野先生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的。

作者写人物善于抓特征,用白描手法,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缓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很能反映他们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

在“写人”的文章中“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品质”,这一写作方法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同学们千万要记得哟!

(六)难点解析

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生活?

要解答这一疑问,可以按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表现出他们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他们与藤野对比有什么不同?

首先,作者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描写“清国留学生”,勾勒他们的形象。辫子是清朝统治的标志,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满房烟尘斗乱”。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无情地进行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尚且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见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是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致的。

2.《藤野先生》一文描述作者初到仙台,受到许多“优待”,可作者为什么说这“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从生活上表现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可作者把这些推断为“物以稀为贵”之故。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于是,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推断自己所受到的“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他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受到“优待”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这种“优待”与关心,和后文藤野先生对于作者真诚的关怀、教诲是截然不同的。藤野先生丝毫没有民族偏见,他对作者的关怀完全是真心的,希望中国进步。作者对藤野先生也是十分崇敬、感激的。因此,写这些“优待”不过是出于礼貌,从正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关怀是无私的、高尚的。

3.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怀敬意地概述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深厚情谊的意义:“有时我常常想: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里前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和后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希望”,如果能在中国实现的话,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作者所说的“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觉得,“大”与“小”的区别关键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就比较“小”,但其意义却不小;“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希望鲁迅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在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上就比较“大”。藤野先生教鲁迅医学时,既有“为中国”有新医术的思想,也有“为学术”能广为传播的思想,前者表示他没有民族偏见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后者表示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因此作者用“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这两个方面很好地概括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类文欣赏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地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为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地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的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从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阅读赏析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给予我们最大影响的恐怕就是老师了。冰心笔下的T女士,美丽善良、和蔼可亲,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一丝不苟。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做人的态度,同时她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文章对老师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多角度的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温暖”“温和”“温柔”等词语的使用,更把对老师的爱与“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训练

1.本文写的是“我的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二段中交代自己各科学习的情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母亲买的礼物——贵重衣料被T女士退了回来,而“我”送的礼物——红萝卜,她却欣然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习过程中,当老师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并冲“我”一笑时,“我”为什么会心里又喜欢,又难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疑,我的老师——T女士是美丽的。结合全文请你总结她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年级班会 篇4

作为一名党员,代表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在各个方面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关乎资源方面。资源的极度浪费是目前党内“四风”的一个表现方式,如形式主义工程导致城市贫民不得不背负豪华广场,享受主义和奢靡之风更是和浪费息息相关。然而,在某些领导干部浪费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人民群众利益的受损,甚至是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若是长此以往必将会阻碍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党内抓起,从干部抓起,从一把手抓起,从娃娃抓起!

去年习总书记提出了八项规定,其中“精简文件简报、出访活动严格控制随行人员”等要求明显贯彻了节约的精神。节约是一个国家得以长久发展的原则,开源节流我们说了很多年,但实际行动上却依然不够令人满意。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在全党内部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活动,这些都隐隐包含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如从纪检委开始进行会员卡清退活动,或者是党政机关和国家企事业单位不得再建豪华楼堂会所,不符合《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规定的办公用房和办公楼必须予以清理、清退或作其他相关处理。这些都表明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扫除我党内部不良风气的坚决与重视,受到了民众的极大赞赏。但这些做得依然还不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我国依然“风行”。

想要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既需要国家的引领,更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

目前,我身肩教师一职,这个岗位虽然平凡,但只要脚踏实地真心为民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是对群众的最好交代。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上,我觉得自己应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贯彻、执行该原则:根据所在岗位特点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关规定来约束自己,如: 坚决不收受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礼物或钱财。

在生活中同样不放松、不放纵自己,做群众身边的好老师。不少党员涉及工作问题比较严谨,但在个人生活上却对自己格外宽容。这既是两面派作风,又可能会因自身某些不当言行而使得民众对党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既然主动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要有一定的心理觉悟和行为规范,在生活中同样严厉。而具体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上,则有许多行为都需要我们去推广,比如:节约用水,不浪费每一滴水资源,如淘米水可以洗碗;节约粮食,能吃多少买多少、炒多少,尽量食用新鲜的食物,以免造成不新鲜食材的浪费;家中能用的电器或其他物件,没有安全隐患不需要换新的可以不买新的;若是空调、冰箱等物件不得不买新的或换购的话,就可以购买节省电、对空气污染少些的;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不适用塑料袋等,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今年(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通过活动让小学生了解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感人故事、词曲含义及歌曲意义等,促进他们对红色经典歌曲的热爱和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感,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二、活动准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红歌歌曲相关影片

三、活动对象:一(1)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1、中队辅导员讲话:少先队员们,用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真挚的感情表达对建党92周年的祝福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红歌欣赏:《王二小》《卖报歌》《闪闪的红星》《祖国,我爱你!》

3、影片了解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感人故事、词曲含义及歌曲意义等。

4、中队长:现在是知识抢答赛环节,请同学们思考好以后再举手。①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今年有多少岁了? ②请你说出一位你最熟悉的党的领导人。

5、辅导员: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课件:图片演示)

6、我们唱响红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五、活动结束辅导员讲话:是你们的歌声,让老师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让革命歌曲永远伴随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吧。

“我心中的小英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一、班会目的: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抗日历史,了解少年英雄为抗日战争做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鼓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了回报祖国。

二、活动对象:一(2)班全体学生

三、班会准备:

1、让学生搜集抗日小英雄故事;

2、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班会程序: 1.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郞》:“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2.中队长讲话: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3.观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故事影片中队长:王二小,多么让人佩服啊!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大家一起来讲讲他们 的故事吧,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喝采。

4.了解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课件演示)5.讲自己熟悉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6.中队长小结:王二小、海娃、张嘎等一些抗日小英雄为了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让我们心中永远记住他们。

7.全体同学起立,敬礼!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五、中队辅导员讲话: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接过抗日英雄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争做校外礼仪好学生”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活动对象:一(3)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1、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2、一年级七班“争做校外礼仪好学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3、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4、唱队歌

5、请中队长讲话:同学们,自从学校开展了礼仪活动以来,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文明好习惯,我希望大家不仅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上也是好孩子。

主持人1:我们是祖国的小雏鹰, 主持人2:文明之花在心中开放。

主持人1: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 主持人2: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的人。主持人1:做文明的人要有良好的行为, 主持人2:做文明的人要有良好的习惯。

主持人1:做到这些,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主持人2:做到这些,养成教育是关键。下面先请大家欣赏小品“一张废纸”。(表演在街上乱扔纸)主持人1:这个小品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笑过以后,能用实际行动给“文明”一个完美的答案。

主持人2:讲文明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做的,同学们,请看“卫生小标兵”。(随地吐痰)主持人2谢谢同学们的表演,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应该象他们一样讲文明,懂礼貌。主持人1朝霞托着红日,徐徐从东方升起。

主持人2一个光辉灿烂的日照洒满大地。

主持人1小雏鹰飞得高,红领巾,胸前飘,讲文明,讲礼貌。请欣赏歌曲《歌声与微笑》。

主持人2优美的歌声引来百花开,少先队员来争做文明花。

主持人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但要遵守学校各项纪律,做个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在校外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学生。其中语言美是文明的重要表现,下面我们集体拍手说礼仪儿歌。

1、礼貌用语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

分离时候别忘把手招。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要说“没关系”

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大家夸我是个好苗苗。

2、一点儿 每天早晨起早点儿,胸牌领巾戴齐点儿。

见到老师礼貌点儿,打扫卫生积极点儿。楼道走路安静点儿,上课听讲专心点儿。

发言声音洪亮点儿,作业写得工整点儿。

帮助同学热心点儿,同学之间友善点儿。

接受批评虚心点儿,改正错误及时点儿。

益智游戏多玩点儿,课外好书多读点儿。

爱护花草主动点儿,文明歌谣记牢点儿。

主持人1:讲文明,是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在我们的身边,讲文明的榜样随处可见,请大家来说说我们班的文明好学生吧。

下面请老师做总结。

老师小结:同学们,祝贺你们成功的召开了这次队会。希望你们能以此为契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文明,用文明,真正成为21世纪,文明的小主人!谢谢大家。

宣布“争做校外礼仪好学生”主题队会结束。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活动对象:一(4)班全体学生

老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滋生出一种不良现象,你是否注意过,请看图片:(课件演示)老师:这种浪费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的身上,甚至整个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很严重。看到这一盒盒被遗弃的盘中餐,你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1:同学们这样浪费粮食太可惜了。

学生2:这种现象不应该发生在我们身边。

学生3:把粮食这样随随便便就扔掉,太浪费了。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的经济损失将达到上百万,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口将节约粮食64800公斤,可救灾民64800人,可供180个农民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目啊!今天我们开展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主要是让大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师;同学们我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些图片,我感触很深。我想让你们也来看一看。播放配音课件:课件内容(非洲地区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陷于粮食危机。在我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要依靠进口,我国还需要十年时间才能解决少数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师:看过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师: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仍然不能丢掉这种美德。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那饥肠辘辘的年代,也没有真切的体味过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在田里劳作的吧。播放课件:课件内容(农民伯伯春播、选种、浸种、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湿了衣背,太阳晒黑了皮肤,他们全然不顾,依然劳作不已。)主持人:看到了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1:我想到了一首古诗《悯农》,我想和大家一起背一背。

学生齐背:《悯农》 老师:看来同学们真的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了。为了宣传爱惜粮食,提高人们的节粮意识,联合国把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可见全世界人民都已投入到惜粮节粮的活动之中,让我们把勤俭节约时刻铭记在心吧!师: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有很多德高望众的人,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根据活动主题,同学们在课下认真查找了资料,现在就请查到资料的同学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在聆听中互勉互励。师:听了同学们讲了先辈们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故事、名言,那么我们同学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任选一题,进行分组讨论。(课件出示)(1、晚上家里吃饭时,妈妈给你盛了满满的一碗饭,你吃不了该怎么办?

2、妈妈今天中午给你带的饭菜你不爱吃,应该怎么办?

3、当你发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正要倒掉时,你该怎么办?)老师:根据大家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了许多节约粮食的好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节约粮食的好方法:

1、吃饭前自己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如果觉得一碗饭吃不了,就先拨出去一部分。

2、吃饭时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饭吃完,不要剩饭,不要把饭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饭时,如果吃不了应该把饭带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顿接着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倒掉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制止和劝阻。

老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粮食。现在社会上正在广泛宣传和学习“八荣八耻”,我们电工小学的“八荣八耻”中就有“一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这一条,相信此时同学们对这一条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让我们继续学习“八荣八耻”,使节约之风深入人心。老师: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老师很高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爱惜粮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出示课件:爱惜粮食小朋友,告诉你,我的名字叫粮食。一日三餐我为主,食用可以长身体。农民种田真辛苦,风吹日晒忙四季。一粒粮食一滴汗,粮食掉了真可惜。中国人口十多亿,粮食实在不富裕。不要小看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爱国歌曲的传唱,让学生充分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生活的激情,并且善于积累和运用自己的特长(比如绘画和唱歌)。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鼓励学生搜集自己身边关于爱国的小故事和爱国的歌曲。

参加人员:一年级5班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老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祖**亲就快迎来她的62岁生日了,我们也送给她一些惊喜,好不好?今天分为三个环节:祖国在我口中,祖国在我手中,祖国在我心中。要求以唱歌、绘画、讲故事的形式向祖**亲献上我们的祝福。

二、老师宣布:一年级5班的国庆献礼活动现在开始!

1、老师:首先,大家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坐下。(1)请第一位小歌唱家一展歌喉,表达她对祖国的热爱。歌曲《娃哈哈》(2)第二位小丹雯,献上你的礼物。

(几个小朋友表演完毕。)谢谢你们的歌声,祖**亲一定也能听到。

2、几位小小的歌唱家的礼物大家觉得不过瘾吧,好的,小画家上台,展示你献给祖**亲的画册,说说你为什么要送这幅画。

(1)(学生诉说画画想表达的意思。)你在绘画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吗?又是怎么解决的呢?(鼓励表扬孩子的努力)谢谢你!(2)(转向第二位孩子)你的画有什么含义?你又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真厉害,这么小就能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了,长大了肯定了不得!几位小朋友展示完毕,把画贴在黑板上。掌声欢送小画家们,请上位。

3、说故事大会开始喽!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自己尝试说说故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哦,谁来说说你身边和祖国有关的故事。

生开始众说纷纭。师做简短的牵引,并适时地指正孩子说的病句和错词。

故事大王的故事真精彩,还有谁想来补充? 你爷爷和你说过的故事你也可以告诉我们啊!(孩子的爷爷说故事会说有关革命和红军的故事,有利于激励孩子学习党,一心向祖国,也有利于培养祖孙之间的交流。)

4、诗朗诵《祖国,我爱你》

我们班的大王真多啊!小结:同学们唱得好,画得好,说得更好,下面老师也给祖国献上一首歌,歌名叫《我的中国心》,会唱的一起唱,不会的帮老师拍手打节拍,好吗? 小朋友们,那一个个英雄,说不完我们心中的崇敬;那一首首赞歌,唱不完我们心中的自豪;那一个个梦想,更是饱含着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爱。伟大的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妈妈献礼吧!一(5)班《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到次结束。

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结合校园安全礼貌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礼貌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学习礼貌行为,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每一位关爱自己的人。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准备:

安全知识,关于安全方面的事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各位同学:(1.3)班《校园安全》爱心主题班会此刻开始。

二、关于校园安全(例举一些礼貌和不礼貌的现象)。

(1)、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校园。我们明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2)、校园就像一个家,安全礼貌靠大家。平时走路不奔跑,课间休息不骂人,不打闹。

(3)、上下楼梯靠右走,楼梯拥挤等一下。这是我们少先队员要牢记的,因为平平安安最重要。

(4)、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校园关于安全礼貌的感受。

(5)、还有很多同学想说,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因为一些不礼貌行为而受伤的过程或看到别人受伤的情景,好吗?(看课件并交流)

2、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各种警示牌,学生交流其用途。)

3、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同学们可要留心观察呀!

4、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在没有警示牌的地方,我们更就应细心观察,加倍留意,尽量避免受伤。

5、像这种状况,我们班发生过吗?(课件出示)

A、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在我们校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

6、此刻简单十分钟,我们来个安全知识问答。答对就得一颗星。

(1)、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人一齐教训对方。

C、据情节给予报复。

D、叫家长到校园来教训对方。

(2)、在预防饮食安全方面做的不妥当的是()

A、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

B、餐具要卫生,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

C、在外就餐时,选取较为便宜的,无证无照的“路边摊”。

D、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3)、乘车时较为安全的行为是()

A、在道路中间拦车。

B、上车时争先恐后。

C、车辆行驶时,头、手不伸出窗外。

D、不乘坐无牌、无证车。

(4)、遇到别人打架时()

A、上前围观,给自己认识的人加油、帮忙。

B、不管他

C、去劝阻

D、告诉老师

(5)、遇到火灾时,拨打()

A、110

B、119

C、120D、121

(6)、在道路上行走时()

A、和同学边走边打闹

B、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走

C、行走时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或做其他事情。

D、为赶时间与机动车辆抢行

决定:

1、使用刀具时,互相比划、打闹。

2、用湿手触摸电器,用湿布擦试电器。

3、用手或金属制品去接触插头底部。

4、当不慎摔倒时,身体尽量往前,保护自己的头部。

5、用沙子或泥土打仗。

6、下雨天,在湿的地面上奔跑。

7、站在凳子上往阳台下看。

四、感恩教育。

1、我们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是他们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还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慈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角落。我们该不该孝顺他们?我们该不该保护他们?

2、那好,如果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生病了该怎样办?

3、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被割伤了你会包扎吗?

4、同桌练习包扎。

五、结尾。

1、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安全是如此重要,只有在安全和礼貌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会绽放在你的生命旅程中。期望我们将安全牢记心中,将礼貌常伴左右。

一年级下班会工作计划 篇7

一、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切入口,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网络中的相关信息, 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 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潜能与欲望, 并有所指向。

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23课《神奇的植物工厂》一课时,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设计制作网络课件, 课件充满童趣。课始, 教师带着学生进入网上虚拟植物工厂, 先参观了工厂里的许多水果、蔬菜。这些水果、蔬菜不仅地上有, 而且呈立体分布, 一根根柱子上也长满了这些绿色植物。可是整个工厂不见泥土, 只有水, 学生的好奇明显写在脸上。教师趁势引导:“参观了这家工厂, 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老师话音未落, 学生的问题出来了:“水果、蔬菜都是种在土里的, 这工厂里怎么没有土?”“没有土, 它们从哪里吸取营养呢?”……学生迫切想了解这些问题, 探索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经过筛选、优化组合后提示主要问题:“为什么说植物工厂是神奇的?你们看到的蔬菜、水果没有土是怎么栽培出来的?”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理解的。这样, 教师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 学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能为达成目标积极主动地探索。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学生喜欢学习什么, 怎样学, 应该和老师、同学共同确定,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 成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 这种品质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内部动力的源泉。

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大胆质疑

自读是个很重要的环节, 自读前,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生字读准字音;2.遇到困难多动脑, 可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库及指导栏, 寻找有关资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想想你读懂了什么;4.不懂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勾画一下, 发送到平台中的讨论版。

在学生自读基础上, 教师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学生的问题有的重复了, 有的提不到要点上, 教师要注意启疑,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

如《神奇的植物工厂》一课, 学生在自读课文后提出许多问题:什么是泡沫塑料箱子?什么是营养液?什么是无土栽培?污染是什么意思?营养液栽培的水果蔬菜为什么会没有污染?营养液栽培有什么好处?这种栽培方法到底能不能用到海岛或沙漠上去?为什么这个地方称为“工厂”?……这些问题, 较浅显的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稍需思考的引导学生到平台的资料库中找寻相关信息, 再由他们上台来操作出示资料库中找到的相关信息, 用自己的语言解答;另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则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师的主导作用, 盖在善于引导和启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升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高度, 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落实语言训练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将学习的信息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为增强各自的说服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分两个阶段:先是小组讨论交流, 然后全班合作探究。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各组,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参与讨论, 做好学生学习的朋友、引路人。如《欢乐的泼水节》一课, 小组内学生的交流精彩纷呈。有的学生介绍了傣族的主要居住地区;有的学生介绍了泼水节活动的热闹场面;有的告诉同伴泼水是吉祥的象征, 人们认为被泼的水越多, 受到的祝福越大, 他也因此最高兴;还有的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有关泼水节来历的动听的神话传说。

对于学习中产生的疑问,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引导全班探究, 互相启发, 开拓思维空间。教师应适当进行点拨, 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更深入, 使讨论不浮于表面, 体现出实效, 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神奇的植物工厂》一文中, 好多学生问李叔叔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问的关于植物工厂里的草莓和一般的草莓味道一样好的问题, 而是“笑了笑, 随手摘了一颗草莓让我尝尝”。针对这一教学难点, 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 而是组织学生进入平台的指导栏阅读自学, 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版上发表。学生通过自学探讨明白了李叔叔的微笑说明他对无土栽培技术已有把握了, 所以要摘一颗草莓让“我”尝尝, 用事实来证明无土栽培技术的优越性。

学生合作探究, 能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使每位学生都各抒己见, 个性得到张扬;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勤学好问的探索精神;也能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这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关键段学习, 通过再读、再思、再议, 切切实实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同时, 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测一测栏目, 及时反馈。

四、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大语文的观点, 因此, 教师既要把教材用好, 指导学生学好, 还要着眼大语文环境, 指导学生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主动去言语交际、主动去进行广阔的阅读。如学完《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 教师让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所连接的外网地址, 到互联网上查找傣族的其他传统节日, 了解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这些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泼水节的盛况或傣族的其他节日及相关活动, 然后打开平台里的写一写栏目, 进行写话训练。

再如学完了《问银河》一文, 学生会主动到相关网站去了解我国的其他水力发电站, 知道了它们分别建在哪条河上, 同时知道除了能利用水力来发电, 还可以利用风力、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来发电。学了《台湾的蝴蝶谷》, 学生在网上穿越了时空来到台湾的日月潭, 领略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欣赏了宝岛台湾风景名胜的迷人风光, 激起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激发了他们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大量的阅读为学生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说、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下班会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儿童 幼小衔接 适应性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从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在学校第一年的生活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对学校生活的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儿童将来的学业和生活。

关于幼小衔接的理论认识,梅菲尔德认为,幼儿从学前阶段跨入小学,阶段的差异将会造成经验衔接上的不连续,因此,必须通过父母、教师、学校政策制定者及关心幼儿的教育者等共同参与幼小衔接的规划。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的一个儿童发展理论模型对儿童的发展问题有重要影响。他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国内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在全国8个试验点实施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项目。该项目认为在学校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应有一个“幼小过渡时期”。浙江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孙建婷针对幼小衔接方面的“环境断层”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童趣环境到成人环境的转变,二是由游戏活动到纯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由多玩伴到少机会的同伴关系的转变,四是由依赖到独立的师生关系的转变,五是由积累经验为主的学习到系统的教育内容、学习方法的转变。

基于文献梳理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都忽略了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与联系,导致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较好的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针对幼小衔接现状,笔者选取张掖市甘州区幼儿园、河西学院附属幼儿园大班教师和西街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以及一年级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目前张掖市甘州区小学一年级儿童适应性方面的现实状况,结合已有的学者对此的研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小学一年级儿童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幼小衔接视角分析造成这些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二、小学一年级儿童适应性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适应状况不佳。调查资料显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以完全适应的儿童占一年级儿童总数的20.5%,适应状况一般的占36.4%,有43.2%的幼儿仍然无法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规章制度的不适应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进入小学初期对规章制度的不适应问题特别突出,重点体现在纪律观念及其形成方面。经调查发现上学总是迟到的占72.7%,63.6%的儿童不遵守教师要求,上课时不经过教师允许就跑出去上厕所的占93.2%,上课随便讲话的占88.6%。由此可以看出,对刚入学儿童的常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二)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经历环境改变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交往。调查中有56.8%的儿童不会主动向他人问好,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的占88.6%,还有36.4%儿童不主动参与同伴间的游戏活动,这些都是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不适应表现。

(三)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在与小学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教学方法由自由、有较少约束的游戏活动状态转变为必须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等纯课堂学习模式。因此,进入小学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较差,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基本上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

(四)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针对作业情况,笔者对一年级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做作业的表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仍有11.4%的儿童从来不会主动完成作业,有50%的儿童会主动完成作业。但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45.5%的儿童是边写边玩,注意力无法持久;还有4.5%的儿童是玩够了再写,通常完成作业很迟,进而影响到第二天的作息及学习状态。

三、影响小学一年级儿童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内容的片面化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强调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很多家长依然只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他们认为提前让幼儿学习拼音、写字和做算数题等,能够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却恰恰相反。儿童进入小学初期,会理所当然认为学习很轻松,进而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知识体系难度增加,儿童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

(二)小学对幼小衔接不重视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通常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活动性较强。然而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述向儿童传递知识,他们必须按时听课和完成作业,教师很难顾及到儿童个体的心理需要,导致有些儿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学的学习环境单调,缺少了幼儿园所童趣与温馨感,增添了许多严肃刻板。此外,小学比起幼儿园作业量增大,也致使儿童缺乏积极性。

(三)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有84.1%的家长没有给儿童提供专门的学习房间,笔者认为专门的学习房间可以让儿童自由思考,良好的氛围也会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进自己与孩子的情感。另外,调查显示有79.5%的家长非常在乎儿童的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造成他们学习压力大。笔者认为只有家长具有切合实际的期望值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才会对儿童的学业产生有效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蔡菡.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看幼小衔接[J].学前课程研究,2007(11).

[2]蔡军.从幼小衔接到入学准备[J].教育学报,2010(2).

[3]黄人颂.学前教育参考资料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解决词语的解释及造句下一篇:关于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