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习题(精选13篇)
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孟宪敏
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微波组)和对照组,微波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氧疗、气道管理、退热等)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每天2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3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关键词】 微波 治疗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及时控制支气管肺炎的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常规治疗的手段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5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12月共收治17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选其中经常规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仍明显的101例支气管肺炎为观察对象,男61例,女50例,年龄4个月~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发热、咳嗽、气促、气喘、口唇发绀,全部患儿肺部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部存在大小不等点片状模糊影。诊断按《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肺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分为微波组和对照组,微波组53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和入院前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抗感染、退热、止咳、吸氧等),微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吉林省长春志成公司制造的WFL-ⅢE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频率2 450 MHz,功耗500 W,治疗部位为体征显著处,每天2次,每次20 min,3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无微波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进行观察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时间≤3天,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气促消失,肺部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有效:治疗时间≤3天,体温下降,咳嗽、气促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时间>3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两肺渗出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微波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经微波组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无皮肤烫伤,所有患儿皆能配合完成脉冲式微波治疗。
2讨论
微波是高频电磁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 cm[1]。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肺部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能使血中氧合血红蛋白量及氧分压增高,促进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改善。
微波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微波的热效应能使组织温度升高,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组织内吸收加快,小剂量微波发挥的是其非热效应,非热效应也提供了能量,此能量可作为修复组织能量的需要,非热效应可能对线粒体活动发生影响,使线粒体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内能量合成加速,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小剂量微波对局部进行照射后,使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流量增加,氧和营养物质更易交换,局部病理性代谢产NANJING SANLE INSTITUTE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0 南京三乐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物容易吸收和排出,吞噬细胞更易穿过通透性增强了的微血管壁,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1月, 我院儿科住院患儿, 临床诊断为小儿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病儿172例,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 版, 并排除了影响疾病恢复的其他因素, 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低下、结核菌感染等。发病时间均在3 d 以内, 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双肺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X线胸片提示肺炎及支气管肺炎表现。将172 例病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94例) 及对照组 (78例) 。两组病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原学检查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儿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抗感染药物, 退热、止咳、吸氧并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两组同时给予饮食护理, 高热护理、皮肤及口腔护理。治疗组在常规综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微波治疗, 应用垂直微波治疗机在背部作垂直照射治疗。输出的方式为连续微波, 电磁波波长为12 cm, 频率为 (2 450±30) MHz, 最大输出功率<280 W, 治疗功率为0~100 W (可调) , 以脉冲式工作。治疗时婴幼儿可采取俯卧位, 配合的孩子孩子可采取坐位, 将体外辐射器置于病儿双肺腧穴皮肤之上, 距皮肤1~3 cm, 辐射器与治疗部位间置海绵垫保护, 治疗功率10~15 W, 频率915 MHz, 温度为39~41 ℃。每日治疗1次, 每次20 min, 5~7 d为1 疗程。在微波治疗时要保持安静, 观察患儿的反应, 要有专人看护, 以免烫伤。
1.3 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 室温维持在20℃左右, 湿度以60%为宜。
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经常饮水及少量多次进食。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经常变换体位, 减少肺淤血, 以利炎症吸收及痰液的排出。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 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
1.4 疗效判定
①治愈:治疗7 d, 无咳嗽或仅有轻微咳嗽, 无发热、气促, 两肺听诊无啰音, X线胸片提示炎症基本吸收;②有效:治疗7 d, 以上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X线胸片显示炎症部分吸收;③无效:治疗7 d后, 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X线胸片显示炎症未吸收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94例中, 治愈42例, 有效43例, 无效9例;治愈率为90.4%。对照组78例中, 治愈17例, 有效43例, 无效18例治愈率为7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uc=3.72, P<0.01) 。且无任何不适反应。
3 讨论
微波是一 高频电磁波, 可透入组织3~7 cm[1]。微波治疗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升高, 血管扩张, 增加血流速度和组织细胞的通透性, 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 利于病灶修复。还可使病变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促使抗生素发挥 大效率。由于抗生素能否发挥功效, 不仅取决于其对病原菌的杀伤力, 还有赖于机体本身的良好状态。微波辐射使组织温度升高, 血管扩张, 局部血流加速, 血管壁渗透性增高, 有增强代谢, 改善营养, 促使组织再生和渗出液吸收的作用。常用于镇痛、解痉、消炎。微波还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微波照射的非热效应, 可使细胞分裂过程缩短, 糖酵解作用和线粒体活动增强, 细胞内ATP合成加速, 增加能量供应[2,3]。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互相协同作用, 从而减少炎性渗出, 促进炎症吸收, 缩短病程。在治疗中两组病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说明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效, 且该疗法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 小儿易耐受, 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05.
[2]乔志恒, 范维铭主编.物理治疗学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78.
患了支气管肺炎的孩子一般应住院治疗,轻症可不住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青霉素或病毒唑(三氮唑核苷)肌注或静滴。对于高热的孩子不要忘了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如安乃近、扑热息痛等。
中药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如果你的孩子发热怕冷,不出汗,口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淡红,按中医辨证是风寒闭肺证,可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每次3~6克,每日3次。如果发热不怕冷,微有汗出,口渴要喝水,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质红,属风热闭肺证,一般可服桑菊银翘散,每次1/2~1包,每日3次。对于病毒性肺炎可选板蓝根、大青叶、银花各15克,百部、桑白皮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轻症支气管肺炎可选新鲜女贞叶500克,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00毫升,每次5-10毫升,每日3~4次。细菌性肺炎可用青黛3克,银杏、地骨皮、车前子及草、陈皮各9克,每日1剂,分3次服。
轻症肺炎经抗感染治疗10~14天应该治愈,但如果病原体毒力强,轻症肺炎也可发展成重症,此外,肺结核早期也会误诊为肺炎,应引起注意。在家治疗肺炎时家长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咳嗽是支气管肺炎的基本表现,如果咳嗽频繁,每次咳嗽持续时间长表示肺内病变比较重,咳嗽呈进行性加重,多为病情逐渐恶化。小婴儿咳嗽无力应警惕痰堵而致窒息。
2,婴幼儿不会咯痰,年长儿会咳痰,家长应注意痰的外观和痰量。如果痰多而且粘稠,可以多喝水,并给予化痰剂,如中药止咳化痰颗粒、竹沥水等。
3,患肺炎的孩子常常伴发热,如果体温在39℃以上,全身中毒症状重,精神不好,甚至拒食,多为严重感染,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4,发热时脉搏增快,一般体温升高1℃,脉搏增加1O~20次/分,如果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增快或与体温升高不相符,则可能是并发心力衰竭。如果脉搏不规则,则可能是并发心肌炎,需立即去医院诊治。
5,呼吸加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是指:年龄2个月以内,呼吸≥60次/分;2~12个月之间,呼吸>150次/分;5岁以下,呼吸>40次/分。轻型肺炎呼吸困难不明显,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表示病情严重,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1、病毒影响
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其中以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
2、体质因素
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3、免疫力差
免疫力差也是小儿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小孩免疫能力系统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细菌、病毒的影响。
4、吸入性肺炎
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内的分泌物,出生后由于呕吐、喂养不当吸入乳汁等也是小儿肺炎的原因。
5、细菌性肺炎
1、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重要的致病原,中国医科大学材料统计7~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高达75%,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33%。常年可发病,以秋冬季较多,4~6年可呈一次流行,多见于5~18岁,但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组已有变小的趋势,有报道最小年龄为37天,发病率有所升高,肺外合并症增多。
2、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 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肺炎支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引起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
1 一般护理
1.1 保证患儿休息, 病室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通风,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窗2~3次, 每次10~30min;室温保持在18℃~20℃之间;因小儿呼吸道黏液腺分泌不足, 再加上肺炎患儿呼吸次数增多, 呼吸道黏膜比较干燥, 所以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
1.2 注意患儿保暖, 避免对流风。
1.3 避免交叉感染, 宜与其他病种分开安置。
2 饮食
2.1 小儿生长发育旺盛, 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禁油腻、辛辣食物。
2.2 鼓励患儿进米汤、果汁等, 以补充热量和呼吸道水分的丧失。但要适量, 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同时酌情补充维生素C、A、D等。
2.3 气急、发绀的患儿喂食服药时应抱起, 头部抬高, 避免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2.4 限制钠盐的摄入。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3.1 吸痰
肺炎时, 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患儿不能及时将痰咳出, 因此必须及时吸痰, 尤其是在喂奶、服药前。但要避免给患儿不必要的刺激, 防止损伤其口鼻部黏膜。
3.2 给氧
根据缺氧程度决定吸氧流量, 一般轻度缺氧, 氧流量为0.5~1L/min;中度缺氧, 氧流量是2~4L/min;重度缺氧, 氧流量为5L/min左右。给氧时注意随时检查鼻导管是否达到深度 (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 , 及时保持导管通畅。
4 输液
4.1 采取头皮静脉穿刺, 争取一针成功, 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 加重缺氧。
4.2 密切观察神志、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配合抢救。
4.3 输液过程中, 要掌握输液速度, 明确每小时输入的液体, 算出每分钟的滴数。
5 对症护理
5.1 定时测量体温, 高热时除药物降温外还可采用物理降温, 如30%~50%酒精擦浴法, 头部放置冰袋。
5.2 由于病原体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脑病, 故应密切观察神志情况、瞳孔变化及肌张力等。
5.3 密切观察病情, 若出现呼吸加快、心率突然加速、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等, 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关键词】 小儿呼吸内科 支气管肺炎 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76 cases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ronchial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11-2013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76 cases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Results: This group of cases with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latively easy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long a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can be timely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opulmonary, should be timely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find out the pathogeny, active treatment. Emphasizes popularizing health knowledge, strengthening of medical quality,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 Pediatric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ronchial pneumonia; clin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R56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02-01
支气管肺炎是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于婴幼儿时期。该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冬寒冷季节,在南方的夏秋季节也比较多发,还有一定的流行性[1]。病情症状为鼻塞、流涕、高热、干咳等[2]。患者的发病除了与居住环境不通风、空气混沌有关之外,也与小儿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近年来,小儿肺炎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7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其中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5岁,平均年龄3.6岁。76例患者中男46例,女30例。患者就诊时间大部分在发病后4天左右。发病季节以春冬寒冷季节为主。
1.2 发病原因与发病症状
76例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别为:支气管炎28例,受凉发病44例,麻疹2例,原因不明2例;76例患者的发病症状为:发热43例,咳嗽18 例,流涕7例,呕吐5例,腹胀腹泻3例。
1.3 治疗方法
对这76例患者都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非常严重的加用激素,对呼吸急促和困难者给予吸氧,呼吸衰竭者给予抗呼吸衰竭治疗,合并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合并脑水肿者予以降低颅内压[3]。本组病例仅有1例死亡病例,为患者入院时间较晚,并伴有严重的心、脑合并症。其余患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全部痊愈。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高热、干咳等;最多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其次就是呼吸困难的患者。
2.2 不良反应:因为这种病多发于婴幼儿,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也特别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的患儿人数为12例,占总数的15.8%;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有16例,占总数的21%;对于上述不良反应均没有终止治疗,并最终得到痊愈。
3 讨论
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者一定要精心护理,保持患儿的呼吸畅通,防止低氧血症。把住院患儿按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护理。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注意,对从没用过的患儿首选青霉素,病情比较严重的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真菌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4]。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对单纯病毒性肺炎的患儿推荐中药治疗,中药不仅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还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国内常用的病毒唑只对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的疗效,而对晚期的患儿疗效不明显。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后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并发症少,容易痊愈,婴幼儿死亡率则比较高[5]。还有就是入院时间,一旦发生相关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入院,积极治疗,这也需要我们加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就医素质,增强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尽量控制该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献
[1]吴洪珍.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01-102.
[2]代国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314-315.
[3]谢文华,张亚娥. 1~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07:1351-1352.
[4]周泽恩.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3586-3587.
幼儿时期的身体特点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该时期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整,部分幼儿呼吸免疫系统低下,一旦接触病菌就会发生感染[2]。
临床研究指出重症肺炎进展快、病程长,多是由支原体和病毒感染引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危及患儿生命。
及时和有效的诊断治疗是保障患儿生命的关键,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防治小儿重症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润肺清肺:使用药物、蜂蜜、清淡食物等方法润肺、清除肺部淤积的毒素。
3、调理肝肾:治疗从肝肾入手、平衡阴阳、进行全身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
4、调整饮食:①清淡、低钠的饮食可以止咳、平喘、化痰,还可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梨、柑橘、核桃、蜂蜜、菠萝、藕、大白菜等。②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尤以动物蛋白(如鱼类)、豆类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
5、如果是咳嗽急性发作期,特别是伴有发烧,要食用半流质的清淡食物、多喝水,用于湿化痰液、利于咳出。同时也可减轻消化道负担、利于吸收营养。
【关键词】头孢唑肟;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94-01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多发于冬季和春季等寒冷季节,在小儿时期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肺炎。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5%-56.2%,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婴幼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39.5倍,而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更为容易发生这一疾病。诱发该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原虫等,多数病原微生物会从呼吸道侵入,少数则会通过血行入肺,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①发热:多数是不规则热,也可以是弛张热或者稽留热。对于患有该病的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体温值。② 咳嗽:较为频繁,早期的时候是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到了恢复期咳嗽有痰。③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 全身症状: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有些会伴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
为更好地将头孢唑肟应用到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本次试验收集了2013年春季的小儿支气管肺炎100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比试验对头孢唑肟药效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春季的门诊患者100例,年龄段为1~4岁,男女各50例,体重、身高均相近,患病严重程度相当,且无其他影响本次试验的疾病,符合取样要求。
1.2分组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随即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1~2岁的33例,2~3岁的13例,3~4岁的4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1~2岁30例,2~3岁13例,3~4岁7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唑肟0. 5 g / 次, 2 次/ d;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剂量0. 1 g / ( kg·d) , 1~2 次/ d。
1.3药效评价: 痊愈:治疗5~10d以后,如果发烧咳嗽等临床症状和肺部罗音消失,且胸部恢复正,病理性现象消失;好转:治疗5~10d以后,上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减轻,患者痛苦得到缓解;无效:治疗5~10d以后,上述临床症状并无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由于该类资料是计数资料,所以采用T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对于治愈率来说P>0.05,两组数据间的治愈情况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愈4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2%,两组比较,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愈时间(5.82±0.89)d,对照组治愈时间(6.79±0.87),两组的治愈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组别1人数1痊愈1好转1治愈率1使用时间观察组15014812196%15.82±0.89对照组15014119182%16.79±0.87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多发于冬春季节,由病毒和细菌引起发病,常见于营养不良儿、先天性心脏病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病菌行经入肺,造成肺部炎症感染,会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患者可观察到的体征有呼吸增快,可见鼻扇及三凹症;发绀;肺部罗音等。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涉及的人体系统包括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其并发症可出现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严重危害小儿健康。
本次试验所用药物为头孢唑肟,该药物对一些革兰阳性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抗菌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及肠细菌属等。本次试验采用了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根据性别、体重、年龄、患病程度等因素确定样本,抽取年龄段为1~4岁的患儿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给予头孢唑肟,而对照组则给予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进行治疗,两个组使用的药量相同,以此来排除其他药物对该试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试验的有效性。
本次研究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观察组治愈4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2%,两组比较,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愈时间(5.82±0.89)d,对照组治愈时间(6.79±0.87),两组的治愈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头孢唑肟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所用的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由此可知使用头孢唑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沂.头孢唑肟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的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2,17(1):10-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 其中男76例, 女44例, 年龄40 d~6岁, 平均年龄1.65岁, 根据《小儿内科学》[1], 所有患儿均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 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 肺部听诊可闻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经血液检查显示患儿体内白细胞数增高, 经胸片检查, 患儿肺部可见片状阴影。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给予患儿补液以纠正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保持其体内酸碱平衡, 给予退热、止咳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 (批号:012252) 进行治疗, 静脉滴注, 0.2~0.3 mg/ (kg·次) , 1次/d, 3 d为1个疗程,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显效:治疗结束后, 患儿咳嗽、咳痰症状消失, 体温稳定3 d以上, 双肺痰鸣音、罗音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 (2) 有效:治疗结束后, 患儿咳喘症状减轻, 肺部闻及少量干罗音; (3) 无效:治疗结束后, 患儿病情无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3 d后, 观察组60例患儿中, 显效42例, 有效17例, 总有效率98.33%, 对照组60例患儿中, 显效32例, 有效16例, 总有效率80.0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37, P=0.024<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对比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对比 (t=3.012, P<0.05) 、呼吸喘憋消失时间对比 (t=4.717, P<0.05)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对比 (t=4.023, P<0.05) 和平均住院天数对比 (t=3.361,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中的48例患儿出现轻微面色潮红、口干、视物模糊等反应, 未进行治疗, 经1~2 h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所有患儿未出现头疼、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小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之一, 这是由于小儿的肺脏还没有完全发育, 抵抗力弱, 致使外界细菌或病毒容易入侵其体内, 引发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起病急, 病情重, 进展迅速, 会对小儿的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
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临床治疗上需要疗程长, 在患儿的病情较轻的情况下, 通过治疗, 可以得到良好的预后, 如果患儿病情较重, 可能引发缺氧及中毒症状发生, 病情严重时, 可引发患儿呼吸及心跳衰竭发生[2], 因此, 在临床治疗时应及时缓解患儿呼吸喘憋, 缩短病症发作的时间[3], 并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循环功能, 使其气道痉挛的情况尽快得到缓解[4]。
山莨菪碱是抗胆碱类药物的一种[5], 可以对抗患者体内M胆碱, 能明显起到松弛平滑肌, 改善患者微循环痉挛的作用, 此外, 还能轻度抑制患者腺体分泌[6], 降低其内皮细胞的损伤, 改善患者体内缺血区组织和器官的血液灌注情况[7], 并且小剂量使用时, 毒性小, 不良反应少。该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0.00%,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看,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肖朝霞等[8]研究表明, 小剂量山莨菪碱对儿童支气管肺炎,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孙光伟等也曾报道[9]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可以提高治愈率, 缩短疗程, 该研究结果与之一致。表明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可以迅速减轻患儿咳喘症状, 促进其炎症消散及肺部渗出吸收, 缩短病程。观察组中仅48例患儿发生了轻微面红, 口干, 视物模糊,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使用安全, 表明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时, 山莨菪碱可以加速患儿炎症的控制, 稳定其溶酶体膜[10], 并抵抗自由基, 降低患儿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的含量, 并能有效的防治患儿的肺部损伤, 有效缓解患儿微循环痉挛的情况[11], 使其支气管能够扩展, 减少其气道内的分泌物, 从而改善患儿肺部通气的情况, 减少患儿肺部啰音, 减轻患儿的咳嗽、喘憋的临床症状[12]。
总之,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 可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小剂量山莨菪碱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 治疗效果好, 患儿不良反应少, 住院时间短,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能有效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山莨菪碱,小剂量
参考文献
[1]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1680-1681.
[2]桂红, 王俊兰, 李清华, 等.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用药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3) :115-116.
[3]Nebot M S, Teruel G C, Cubells C L, et a1.Acute bronchioliti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comm end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J].An Pediater (Bare) , 2010, 73 (4) :208.
[4]罗昭全.山莨菪碱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随机对照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9) :135-136.
[5]文艺桦.山莨菪碱治疗小儿哮喘80例疗效观察分析[J].首都医药, 2013, 20 (10) :52.
[6]程元妹, 熊惠萍, 熊峰.小剂量山莨菪碱辅助治疗,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1) :86-87.
[7]赵道慧, 山莨菪碱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2, 37 (2) :198-199.
[8]肖朝霞, 潘映茹, 王小春, 等.山莨菪碱辅佐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3 (2) :43-45.
[9]孙光伟, 李跃, 赵仕侠.山莨菪碱佐治小儿肺炎恢复期啰音不消失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 :21.
[10]韩小莉, 赖红.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51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18) :26.
[11]林妃红, 苏学富, 黎亮.654-2辅佐治疗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 :11-12.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 小儿,氨溴索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多与病原体感染有关, 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和成长发育[1]。有效祛痰、清除气道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关键[2]。我院2009-2011年采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临床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 均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 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查体可闻及明显的肺部湿啰音。12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 其中观察组男35例, 女27例;年龄 (4.2±1.1) 岁;病程 (20.3±3.7) d。对照组男33例, 女29例;年龄 (4.7±1.4) 岁;病程 (21.7±4.5) d。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解痉平喘、镇咳、吸氧、抗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年龄<2岁患儿予7.5mg, >2岁患儿予15mg) +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 每天1次, 7d为1个疗程。用药过程中详细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缓解, 呼吸功能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 呼吸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或有所加重, 呼吸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例, 停药或降低剂量后症状自行缓解。
3 讨 论
婴幼儿支气管血管丰富、黏膜柔软、管道较狭窄, 因此常出现黏液分泌不足导致气道较干燥、纤毛清除能力弱, 当支气管感染炎症后易引发充血性水肿, 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 严重时可导致机体代谢及器官功能障碍[4], 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和成长发育, 因此小儿支气管肺炎必须及时治疗。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改善, 肺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这一结果略低于田文朝等[5]的研究结果。同时, 本文还发现采用氨溴索治疗后患儿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患儿均能耐受, 停药或降低剂量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氨溴索化学成分是溴环乙胺醇, 是一种新型的黏液溶解剂, 与小儿支气管及肺组织有高度的亲和力, 可作用于患儿机体的分泌细胞, 且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较高。该药可通过调节患儿体内组织黏液及浆液的分泌, 达到增加气管含水量、湿润气道的作用, 减少呼吸道黏液滞留并及时排出呼吸道黏稠分泌物, 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呼吸状况并减少痰量[6]。
综上所述, 采用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确切, 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耐受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会战, 赵青爱.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18.
[2]王雪梅.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09, 15 (10) :140-141.
[3]蔡志豪, 谢洁.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5) :485-486.
[4]曾卫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4) :52-53.
[5]田文朝, 张书平, 米会婷.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78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11, 24 (12) :253.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65-01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春秋季节儿科临床中上最为多发的肺炎类型之一。因小儿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健全,因此患本病时不能很好的把痰液排出体外,呼吸道会被分泌物阻塞,造成严重后果。祛痰止咳是本病治疗的最重要环节。氨溴索作为溴己新的活性代谢物,有很好的止咳化痰功效[1]。有资料显示盐酸氨溴索能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作用使痰液的黏稠度降低,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该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相关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肺结核患儿、呼吸衰竭患儿、心力衰竭患儿及家长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包括男患儿46例,女患儿3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5.41±3.61)岁;病程最短2d,最长13d,平均(7.12±4.2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按每次10mg/(kg·d)的计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剂量为:小于2岁,5mg/次;2~6岁,7.5mg/次,大于6岁,15mg/ 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相同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5~7d,评价其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4]显效:治疗后咳嗽明显减少或消失,气促症状缓解消失,喉部痰鸣音消失,听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后气促症状缓解,咳嗽明显减少,喉部稍有痰鸣音,听诊肺部啰音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听诊肺部啰音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及化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一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65-01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春秋季节儿科临床中上最为多发的肺炎类型之一。因小儿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健全,因此患本病时不能很好的把痰液排出体外,呼吸道会被分泌物阻塞,造成严重后果。祛痰止咳是本病治疗的最重要环节。氨溴索作为溴己新的活性代谢物,有很好的止咳化痰功效[1]。有资料显示盐酸氨溴索能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作用使痰液的黏稠度降低,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该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相关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肺结核患儿、呼吸衰竭患儿、心力衰竭患儿及家长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包括男患儿46例,女患儿3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5.41±3.61)岁;病程最短2d,最长13d,平均(7.12±4.2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按每次10mg/(kg·d)的计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剂量为:小于2岁,5mg/次;2~6岁,7.5mg/次,大于6岁,15mg/ 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相同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5~7d,评价其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4]显效:治疗后咳嗽明显减少或消失,气促症状缓解消失,喉部痰鸣音消失,听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后气促症状缓解,咳嗽明显减少,喉部稍有痰鸣音,听诊肺部啰音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听诊肺部啰音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及化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一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65-01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春秋季节儿科临床中上最为多发的肺炎类型之一。因小儿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健全,因此患本病时不能很好的把痰液排出体外,呼吸道会被分泌物阻塞,造成严重后果。祛痰止咳是本病治疗的最重要环节。氨溴索作为溴己新的活性代谢物,有很好的止咳化痰功效[1]。有资料显示盐酸氨溴索能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作用使痰液的黏稠度降低,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该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相关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肺结核患儿、呼吸衰竭患儿、心力衰竭患儿及家长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包括男患儿46例,女患儿3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5.41±3.61)岁;病程最短2d,最长13d,平均(7.12±4.2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按每次10mg/(kg·d)的计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剂量为:小于2岁,5mg/次;2~6岁,7.5mg/次,大于6岁,15mg/ 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相同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5~7d,评价其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4]显效:治疗后咳嗽明显减少或消失,气促症状缓解消失,喉部痰鸣音消失,听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后气促症状缓解,咳嗽明显减少,喉部稍有痰鸣音,听诊肺部啰音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听诊肺部啰音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习题】推荐阅读:
小儿肺炎的个案护理06-04
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06-23
纤维支气管镜的护理10-21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11-19
关于气管的含义及近义词06-26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01-18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查房10-16
儿童气管异物急救方法02-08
燃气管理论文02-20
支气管镜控制标准03-0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