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流通管理法(推荐9篇)
范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二手车经销公司、二手车拍卖公司、二手车经纪服务公司、二手车交易市场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机动车拍卖规程(SB/T 10691-2012)。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 二手车 used car
是指从办理完注册登记手续到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之前进行交易并转移所有权的汽车(含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挂车和摩托车。3.2 二手车交易used car trade 是指已登记注册的机动车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商业活动。3.3 二手车经销公司used car sales company
是指依法从事二手车收购、销售并提供售后服务的企业。3.4 二手车拍卖公司used car auction company
是指依法从事二手车拍卖业务的企业。3.5 二手车经纪服务公司used car broking company
是指依法从事二手车交易中介服务的企业,其主要业务形式为代购、代销、寄买、寄卖、代办手续等。
3.6 二手车交易市场 used car trade market
是指依法设立,为买卖双方提供二手车集中交易的场所和相关服务的企业。4 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规范 4.1 设立
4.1.1 选址符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设在靠近城市公路干线或主要道路的适宜位置,交通便捷,易达性好,辐射范围广。4.1.2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固定场所和章程。
4.1.3 具备为买卖双方提供车辆合法性检验、二手车展示、信息查询、鉴定评估、转移登记、购置税变更、车船税变更、保险、抵押贷款等服务功能。
4.1.4 能为20家以上固定二手车经营商户提供相应办公场地及配套设施。4.2 经营场地与设施设备
4.2.1 场地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场地面积不低于20000平方米。
4.2.2 功能区域划分清楚并设有标识牌。要设置和划分查验区、评估区、展销区、交易大厅等功能区域与设施。
4.2.3 交易大厅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场交易大厅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
4.2.3.1交易大厅明显位置设有二手车交易流程示意图、各种代办服务、注意事项、收费项目及标准、投诉电话等。4.2.3.2配备3台以上触摸屏式信息查询机器,能够查询车辆的基础参数,以及同时期、同品牌交易车辆的参考价格,查询各项手续是否完备以及交通违法记录等重要信息。
4.2.3.3设立电子排队叫号系统。
4.2.3.4设立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待交易车型、颜色、使用年限等车辆主要信息,及时更新已交易车型的价格。
4.2.3.5设有专门的客户休息区,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4.2.3.6设有查验车辆法定证明及凭证、鉴定评估、打印交易发票、办理转移登记手续等服务窗口。
4.2.4 车辆展示销售区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标识明显,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车辆展示销售区域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4.2.5 设有车辆入场检查、鉴定评估专用区域,配备核对证照、车辆查验、鉴定评估等工位。
4.2.6 设置专用试车场地,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2.7 设有社会车辆专用停车场,与车辆展示销售区分开,停车场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
4.2.8 车辆展示销售区布局与道路出入口设置合理,出入畅通。4.2.9 按当地绿化规定要求进行绿化,环境卫生、整洁。4.2.10按照有关规定设置防火、防盗、监控等安全设施,并由专人使用和维护。4.3 人员
4.3.1 具备二手车营销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
4.3.2 具有汽车技术、营销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
4.3.3 配备三名以上车辆专职检验人员。4.4 经营管理
4.4.1 实行封闭式管理,展销的商品车辆应停放在专用区域内。4.4.2 建立并实施二手车入场登记与查验制度,并应按下列项目确认卖方的身份及车辆的合法性:
a)卖方身份证明或者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合法有效;
b)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真实、合法、有效;
c)不属于有关规定禁止交易的车辆。
4.4.3 建立二手车交易管理系统,实现车辆入场、展示、交易、出场等信息电子化管理。
4.4.4 能够提供二手车基本信息、价格以及交通违章信息查询等服务,定期发布交易信息与价格信息。4.4.5 制定市场管理规则,建立商户准入制度,对场内的交易活动负有监督、规范和管理责任,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交易秩序。
4.4.6 进入展销区域内的展销车参照附录A明码标价,参照附录B填写《二手车技术状况表》并随展车一同展示。
4.4.7 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应如实填写成交价格。
4.4.8 建立和实施消费者投诉及受理制度,并设有交易纠纷调解机构。4.4.9 建立和实施驻场商户管理制度,建立驻场企业诚信奖惩机制,引导驻场企业诚信经营。
4.4.10 建立和实施先行赔付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4.11 建立和实施市场员工岗位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综合服务能力。
4.4.12 市场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并配戴工作卡。
4.4.13 依法纳税,并有义务协助国家和地方税务部门向交易方以及驻场企业征收税款。
4.4.14 建立和完善二手车流通信息报送、公布制度,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将二手车交易信息向主管部门报送。
4.4.15 应建立交易档案,交易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复印件; b)购车原始发票或者最近一次交易发票复印件; c)买卖双方身份证明或者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d)委托人及授权代理人身份证或者机构代码证书以及授权委托书复印件;
e)交易合同原件;
f)其它需要存档的有关资料。
交易档案保留期限不少于3年。
5.二手车经销公司管理规范 5.1 设立
5.1.1具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固定场所和章程,符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5.1.2 具备二手车收购、销售、整备、展示、车辆技术状况鉴定、售后服务功能,能够提供转移登记、购置税变更、车船税变更、保险、抵押贷款等代办服务。
5.2 经营场地与设施设备 5.2.1 经营面积不低于1500㎡。
5.2.2 设有车辆检测、整备以及售后服务所需的工具、设施、设备与工位。a)配备3台以上漆面涂层测厚仪,通用或专用电控系统解码器、举升机等车辆检测设备。
b)配备车辆清洁、抛光等车辆整备设备。c)具备能够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的设施设备。5.3 人员
5.3.1 具有国家二手车鉴定评估师。5.3.2 5名以上二手车营销管理人员。5.4 经营管理
5.4.1 收购车辆,应按照下列项目确认卖方的身份及车辆的合法性:
a)卖方身份证明或者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合法有效;
b)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真实、合法、有效;
c)不属于关规定禁止交易的车辆。
5.4.2 应核实卖方的所有权或处置权证明。车辆所有权或处置权证明应符合下列条件:
a)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与卖方身份证明名称一致;
b)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出售的车辆,应附有资产处理证明; c)委托出售的车辆,卖方应提供车主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5.4.3 不得调整和更改车辆里程表,有重大事故修复痕迹的车辆应注明。5.4.4 在完成收购后及销售前,应对车辆进行检测和整备。未经整备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得向最终用户销售。
5.4.5进入展销区域内的展销车辆参照附录A明码标价,参照附录B填写《二手车技术状况表》并随展车一同展示。《二手车技术状况表》所标明的车辆技术状况应真实、清楚。5.4.6收购车辆,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5.4.6.1 按本规范5.4.1和5.4.2所列项目核实卖方身份以及交易车辆的所有权或处置权,并查验车辆的合法性;
5.4.6.2 与卖方商定收购价格,如对车辆技术状况及价格存有异议,经双方商定可委托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对车辆技术状况及价值进行鉴定评估。达成车辆收购意向的,签订收购合同,收购合同中应明确收购方享有车辆的处置权;
5.4.6.3 按收购合同向卖方支付车款。
5.4.7 达成车辆销售意向的,应与买方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应参照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二手车销售合同(示范文本)》执行,并将附录B《二手车技术状况表》作为合同附件。
5.4.8 收取车款,应向买方开具税务机关监制的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如实填写成交价格。二手车经销公司只能对本公司销售的二手车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得为其他企业或者个人代开发票。发票上卖方一栏应填写本公司的名称,即车辆原所有权与二手车经销公司名称相符。5.4.9完成销售后,应为买方代办转移登记等手续。
5.4.10 向最终用户销售使用年限在3年以内或行驶里程在6万公里以内的车辆(以先到者为准,营运车除外),应提供不少于3个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范围为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5.4.11 提供售后服务时,应提供售后服务清单,不得擅自增加未经客户同意的服务项目。
5.4.12应建立售后服务技术档案。售后服务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a)车辆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车辆品牌型号、车牌号码、发动机号、车架号、出厂日期、使用性质、最近一次转移登记日期、销售时间、地点等;
b)客户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客户名称(姓名)、地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c)维修保养记录。主要包括维修保养的时间、里程、项目等。售后服务技术档案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
5.4.13 应建立和完善二手车流通信息报送、公布制度,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定期报送二手车交易等信息。5.4.14应建立交易档案。交易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复印件;
b)购车原始发票或者最近一次交易发票复印件; c)买卖双方身份证明或者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d)委托人及授权代理人身份证或者机构代码证书以及授权委托书复印件;
e)交易合同原件;
f)附录B《二手车技术状况表》; g)其它需要存档的有关资料。交易档案保留期限不少于3年。
6.二手车经纪公司管理规范 6.1 设立
6.1.1 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固定场所和章程。
6.1.2 具备二手车代理、居间、行纪、展示、信息咨询、代办交易手续等功能。
6.2 经营场地与设施设备 6.2.1 注册地为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经纪公司,经营面积不低于50㎡。6.2.1 具有固定的室内办公场所或室内场地。
6.2.3 具有开展代理、居间、行纪、展示、信息咨询、代办交易手续等业务所需要的办公设施。6.3 人员
6.3.1 具有相应资质的二手车营销管理人员。6.3.2 五名以上具有经纪人资质的人员。6.4 经营管理
6.4.1 从事寄售业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按照下列项目确认卖方的身份及车辆的合法性: a)卖方身份证明或者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合法有效;
b)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真实、合法、有效;
c)车辆不属于有关规定禁止交易的车辆。
核实卖方的所有权或处置权证明。车辆所有权或处置权证明应符合下列条件:
a)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与卖方身份证明名称一致;
b)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出售的车辆,应附有资产处理证明; c)委托出售的车辆,卖方应提供车主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寄售车辆应参照附录A明码标价,参照附录B填写《二手车技术状况表》,并随展车一同展示。《二手车技术状况表》所标明的车辆技术状况应真实、清楚。
6.4.2 不得调整和更改车辆里程表,有重大事故修复痕迹或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总成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车辆应注明。6.4.3 受理委托购买业务,应当按以下要求进行:
a)提供委托人的合法身份证明;
b)依据委托人要求选择车辆,并及时向其通报市场信息; c)接受委托购买时,与委托方签订合同;
d)根据委托人要求代为办理车辆鉴定评估, 鉴定评估所发生的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6.4.4严格按照委托购买合同向买方交付车辆、随车文件及本规范4.4.2第㈠、㈡款所列的法定证明、凭证。6.4.5 寄售车辆,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与委托人签订寄售合同,委托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交付车辆、随车文件、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等法定证明、凭证;
b)及时向委托人通报市场信息; c)按合同约定展示委托车辆,并妥善保管,不得挪作它用; d)不得擅自降价或加价出售委托车辆 e)车款、佣金的给付,按寄售合同约定办理。6.4.6 车辆交易完成后,由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销售发票。
6.4.7 进驻二手车交易市场应与交易市场管理者签订相应的管理协议,服从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的统一管理。
6.4.8 二手车经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从事二手车经纪活动。二手车经纪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二手车的收购、销售活动。
6.4.9 不得采取非法手段促成交易,以及向委托人索取合同约定佣金以外的费用。
7.二手车拍卖公司管理规范 7.1 设立
二手车拍卖公司除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所要求的设立条件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7.1.1 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固定场所和章程。
7.1.2 应具备二手车拍卖、展示、技术状况鉴定和清洁整备功能。7.2 经营场地和设施设备 7.2.1 经营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7.2.2 拍卖大厅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名以上竞拍人员。7.2.4 车辆展示区域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7.2.5 设客户专用停车场,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7.2.6 应具备汽车清洁场地和设施。
7.2.7 设有用户登记接待、业务事宜协商、结算等服务窗口。
7.2.8 配备计算机、拍卖管理软件等附属设施,按照相关要求,定期上报经营数据。7.3 人员
7.3.1 配有国家二手车鉴定评估师。
7.3.2 具有相应资质的二手车营销管理人员。7.4 经营管理
7.4.1委托拍卖时,委托人应提供身份证明、车辆所有权或处置权证明及其它相关材料。接受委托的,应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
7.4.2委托人应提供车辆真实的技术状况,拍卖人应对车辆进行鉴定,将鉴定结论参照附录B填写《二手车技术状况表》并随车一同展示。《二手车技术状况表》所标明的车辆技术状况应真实、清楚。7.4.3实物车辆拍卖活动,拍卖人应于拍卖日7日前发布公告。拍卖公告应通过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媒体发布,并载明下列事项:
a)拍卖的时间、地点; b)拍卖的车型及数量; c)车辆的展示时间、地点; d)参加拍卖会办理竞买的手续; e)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拍卖车辆应在拍卖前进行展示,时间不少于2天,并在车辆显著位置张贴《二手车技术状况表》(附录B)。
7.4.4进行网上竞价,应在网上公布车辆的彩色照片和《二手车技术状况表》(附录B),公布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
组织网上竞价,应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网上拍卖规则,竞买人需要办理网上拍卖竞买手续。
7.4.5拍卖成交后,应与买受人签署《二手车拍卖成交确认书》(见附录C)。7.4.6与委托人、买受人可约定佣金比例。对拍卖佣金比例未作约定的,依据有关规定收取佣金。
拍卖未成交的,拍卖人可按委托拍卖合同的约定向委托人收取服务费用。7.4.7 在拍卖成交且买受人支付车辆全款后,将车辆、随车文件及本规范4.4.2㈠、㈡款所列的法定证明、凭证交付给买受人,并协助买受人办理车辆转移登记手续。
7.4.8 应建立和完善二手车流通信息报送、公布制度,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信息。
7.4.9 应建立交易档案,交易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车辆号牌、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复印件;
b)购车原始发票或者最近一次交易发票复印件;
c)买卖双方身份证明或者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d)委托人及授权代理人身份证或者机构代码证书以及授权委托书复印件;
e)交易合同原件;
f)《二手车技术状况表》(附录B)和《二手车拍卖成交确认书》(附录C);
作为面向中国二手设备流通行业的协会组织, 我们认为, 抓好鉴定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是规范二手设备市场秩序、挖掘二手设备市场潜力、加快二手设备市场发展的良策。因此, 6年以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二手设备流通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工作。首先是我们起草了《二手设备行业标准体系》, 目前这个体系已经被商务部纳入了标准化建设序列之中。之后我们按照这个体系框架的要求, 根据市场上的需要, 完成了《二手设备流通技术规范通则》以及二手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等十项国内贸易行业的标准起草和审定工作, 并且经过商务部批准予以发布。可以说, 这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对二手设备流通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因为这些标准的实施, 使得二手设备交易过程中的鉴定人员及其鉴定项目、鉴定方法、鉴定等级、价格评估等等, 有了一个科学基本的准则, 从而为二手设备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撑, 同时也为实现二手设备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创造了条件。
2006-06-19 15:24 文章来源:娄底市商务局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政策
娄底市商务局 娄底市公安局 娄底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娄底市国家税务局 娄底市地方税务局
娄商发〔2006〕76号
娄底市关于贯彻《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
各县、市(区)商务局(贸易办)、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
为认真贯彻执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省商务厅、公安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关于贯彻〈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湘商建设[2005]67号),进一步加强我市二手车流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营行为,维护二手车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二手车流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应符合我市城市发展及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以下设立原则。
1、遵循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发展,打破垄断的原则,放开二手车流通。但不放任自流,既放得开,又流得畅,规范有序,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二手车经营主体多元化。
2、坚持统筹规划,总量控制,综合平衡,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全市二手车流通总量,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网点,确保稳步发展。在全市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达2000台以上时,可新增设1家二手车交易市场;在2009年前全市根据车辆拥有量的增加,允许设立3家以内二手车交易市场;为方便客户,二手车交易市场必须设立在中心城区,且一个中心城区只能设1家。
3、在2007年前,各县、市(区)允许设立1-2家二手车经销企业、鉴定评估机构与经纪公司;在2009年前,各县(市、区)允许设立5家以内二手车经销企业,鉴定评估机构与经纪公司。
二、申请设立的条件
1、设立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开设店铺必须符合娄底市城市发展和城市商业二手车流通网点布局规划。
2、企业法人,注册资本必须达到国家法定要求。
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场地面积能满足二手车交易的需要。
4、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至少要有一名专业评估师;鉴定评估机构至少要有3名专业评估师(评估师必须是国家劳动保障部登记注册的专业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二手车经纪公司有5名以上获得经纪证书资质的专业经纪人。
5、具备从事经营活动的必须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二手车交易市场应具备能验证、核实车辆合法性的网络管理设施。
6、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三、申请设立的程序
1、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申请人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再持核准的名称以及申请报告、申请资料报送市商务局,经受理,现场考察,提出初审意见,审核审查,符合条件的再上报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审批。
2、二手车交易市场申请人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再持核准的名称以及申请报告、申报资料报送市商务局,经受理,现场考察,提出考察意见,审核审查,再下发批文。
3、二手车经销、二手车经纪机构申请人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再持核准的名称以及申请报告、申报资料报送各县(市、区)商务局(贸易办)受理,现场考察,提出初审意见,上报市商务局审批,下发批文。
4、申请人持商务部门批文及相关登记资料,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5、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需认真填报《湖南省二手车交易市场及经营主体备案登记表》,并自取得营业执证起1个月内报市商务局商贸行业管理科备案。
四、规范经营行为,禁止交叉经营
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应在各自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1、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对二手车技术状况及其价值进行鉴定评估,收取鉴定评估服务费,不能直接交易或购销二手车;
2、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二手车集中交易和相关服务,为直接成交的二手车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收取交易服务费,不能直接购销二手车;
3、二手车经销企业进行二手车收购、销售经营活动,赚取购销差价,不能进行二手车直接交易,不能收取交易服务费;
4、二手车经纪公司为促成他人交易二手车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中介服务,收取中介服务费,不能直接进行二手车交易和经营;
5、拍卖企业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二手车转让给最高应价者,收取佣金,不能直接从事二手车的交易及购销活动,更不得以假拍卖形式,变相开展二手车的直接交易活动。
五、规范经营主体,维护市场秩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商务、公安、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做好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二手车经营主体营业执照,要符合娄底市城市发展与城市商业二手车流通网点市场规划。依据申请人提交的商务部门的批准文件,依法办理注册登记。
2、严格按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和《经纪人管理办法》,规范二手车经纪行为,统一由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商务主管部门建立二手车交易市场和二手车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违规行为,以促进诚信经营。
六、严格税收征管
1、国税部门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和《关于统一二手车销售发票》的有关规定,负责《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发放管理。
2、《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领用,必须是经商务部门批准,依法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办了《营业执照》并在国税部门办理了税务登记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二手车经销企业、二手车拍卖企业,否则不得领用《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3、国税部门依据工商主管部门所核准的经营范围,严格按湖南省国税局《关于二手车流通增值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国税函[2005]552号)规定,严格加强对二手车经销企业、二手车拍卖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的税收征收管理,全面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4、地税部门要加强税收征管。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拍卖企业、二手车经纪机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涉及二手车交易的服务收费,必须使用地税局监制的服务发票,并接受地税机关的监督管理。
5、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应为直接达成的二手车交易和通过经纪机构促成交易的二手车,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不得为二手车经销企业的二手车交易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七、规范二手车过户登记手续
公安部门会同商务、工商、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对二手车交易负责办理转移登记手续和治安管理工作。一是禁止经销、买卖、拍卖和经纪本行政辖区以外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车辆;二手车转移登记手续,应当在原汽车车辆注册登记所在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二是严禁交易、经销、买卖、拍卖、经纪属于走私、已报废、非法组装、盗窃、抢劫、诈骗车辆、伪造证照、车牌等违法车辆以及非法更改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和调整里程表等车辆。
八、协调配合,加强监管
二手车流通涉及面广,涉及车辆管理、交通安全、国有资产、税收、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管理,各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并切实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营主体的监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二手车流通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审批制度。
各职能管理部门要按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规定,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履行牵头职责,做好二手车流通行业日常监管工作,保证我市《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促进我市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娄底市商务局 娄底市公安局
娄底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娄底市国税局
娄底市地税局
二OO六年六月七日
主题词:贸易 汽车 管理 实施 意见
抄报: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国税 局,省地税局
蓄电池管理流程(新车和二手车)流程步骤操作内容责任/执行人
1.接收车辆车辆到达48小时内进行接车检查,接车员/技师,在PQIS上创建新作业服务顾问
2.测量蓄电池数据填入PDI 手册的蓄电池保养单,开路电压
开路电压 应≥12V,并在PQIS工单中批注 技师
1.执行PDI流程的执行技术检查,拆除BDS,在连接充电器的状态下技师 技术检查 使用PIWIS测试仪,打印蓄电池检查报告
4.深度充电-交车前36至48小时对蓄电池充电≥10小时
技师 对拟交付车辆;开路电压应≥12.7V,打印蓄电池检测报告
*-测量启动功能*-蓄电池启动功率应≥100% ——针对跑车
5.日常充电-使用Charge-O-Mat通过点烟器连接,对展示车辆 每天至少充电10小时或永久式持续充电。展厅值班员
6.初次充电-完成PDI技术检查后 技师
对待售车与试驾车 使用标准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10小时
7.定期充电-使用标准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10小时 技师
对待售车与试驾车 对待售车每月一次,对试驾车每周一次
8.检查酸液液位-每隔12个月检查(跑车)蓄电池液位,必要时
对待售车与试驾车用蒸馏水加注至允许液位,并测量电解液比重
9.确定必须更换蓄电池的车辆
接收车辆时开路电压≤11.99V或无法以蓄电池起动,或深度充电后开路电压≤12.69V,以及跑车蓄电池启动功率≤99%着,须更换蓄电池
技师质量检验员
6.更换新的蓄电池充电检测并打印检测报告
对新的蓄电池加注电解液,使用标准充电器对其充电≥10小时,静置120分钟后检测开路电压≥12,7V者为正常;对跑车再测量蓄电池启动功率,≥100%着为正常技师 车间经理
11. 在PQIS上新开工单注明已更换蓄电池
在PQIS上新开工单注明已更换蓄电池及其开路电压,对于跑车还需注明蓄电池识别号和启动功率
服务顾问,配件经理,索赔员
蓄电池管理负责人:展示车辆——销售经理库存车辆——服务经理车间车辆——车间经理总负责人——售后经理
沈阳保时捷中心
2、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现代流通管理》?答:只有加强研究和学习现代流通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现代物流有何特征?答:一物流过程一体化;二物流技术专业化;三物流管理信息化;四物流服务社会化;五物流活动国际化。
4、商品流通机制的构成?答:时空机制、利益机制、信号机制、风险机制、约束机制。
5、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的政策选择。答:
一、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
二、制定企业兼并、联合政策;
三、流通业国际化经营政策;
四、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
五、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
六、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
6、批发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
一、流通领域的起点或中转站;
二、趸买趸卖的一种现代交易方式;
三、把批、零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作为主要的销售对象;
四、以批发价格作为出售单价;
五、显现商品的聚焦和辐射的能力。
7、正规连锁的经营原理。答:
一、实现经营的大规模化;
二、综合进货的集权管理和销售的分权管理;
三、尽力对生产厂家形成影响力;
四、形成多元化流通体制。
五、正规连锁的经营标准化及正规连锁的组织。
8、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的作用。答:
一、降低进化成本;
二、改善连锁经营各店铺的库存水平;
三、减少店铺的采购、检验及入库费用;
四、提高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五、加速商品流转,减少商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连锁店有了配送中心后,商品流通环节由工厂一批发一零售转变为工厂一连锁店;
六、密切了连锁店和供方关系。
9、生产资料流通具有何特征?答:
一、生产资料流通完全牌再生产过程之中,与生产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二、生产资料流通更为集中,不允许多环节交易;
三、生产资料流通的内容更复杂;
四、生产资料流通有更强的计划性;
五、生产资料受经济周期及政府调控的影响较大。
10、日用工业品流通有何特点?答:
一、日用工业品的多向性;
二、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相关性;
三、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可替代性;
四、日用工业品购销的差异性。
11、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答:
一、转移价格风险;
二、形成权威价格;
三、调控价格水平;
四、提高营销效率,稳定经济效益。
12、期货市场管理的关键环节。答:
一、适当规定市场头寸限额;
二、约束期货交易佣金商的行为;
三、防止囤积居奇,保证市场的竞争性。
13、合同成立的有效条件是什么?答:
一、合同必须经发盘和接受才能成立;
二、当事人必须有订阅合同的能力;
三、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四、当事人的意思表达必
须真实;
五、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14、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答:
一、备货;
二、催证、审证、改证;
三、托运;
四、制单结汇;
五、索赔与理赔。
15、我国流通领域市场失灵的表现?答:
一、流通领域的垄断;
二、信息不充分与决策盲目性;
三、微观主体与宏观调控经济不协调;
四、外部性问题;
五、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
16、流通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答:
一、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
二、宏观调控为主的方式;
三、协调服务为主的管理方式。
17、经济体制转型带来哪些伦理道德问题。答:
一、单纯谋利的动机和取向问题;
二、不择手段牟利问题;
三、对企业或法人经济行为的道德监督问题。
18、我国现存哪些信用危机问题?答:
二、信用结算方式使得购买方能够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后付款,提高购买能力和营业额。因此,信用结算方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主要手段。
二、造假贩假现象也是我国商品市场信用缺失的一个表现。
三、走私、盗版等违法行为。
四、企业偷税漏税、骗汇走私活动屡禁不止。
19、美国对流通管制政策主要有哪些?答:
一、维护竞争的政策;
二、商业网点的规划和管理政策;
三、扶持中小商业企业的政策;
四、商业用地政策;
五、保护从业人员的政策;
六、保护消费者的政策。20、信用制度的特点?答:
一、信用制度具有社会客观性和系统性;
二、信用制度具有约束力和控制性;
三、信用制度具有延续性和功利性。
二、判断分析题。
1、流通就是交换,交换也就是流通。答:错。流通不是独立的,简单的,个别的交换行为,而是连续的,整体的,复杂的交换过程,是有多次交换行为所构建成的循环往复的交换系统,是商品和货币这两种价值形态不断转化所形成的完整的运动方式。正式这种运动,才使商品的交换过程得以完成,所以,流通被看成是交换的一定要素。
2、在商品流通的原始阶段,信息流居于流通的主导地位。答:错。在商品流通的原始阶段,物流居于流通的主导地位,在这种物与物交换的时空内,包含了及信息流。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一个区别是不在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而是“外部事务”。答:对。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门。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务”,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从而把满足顾客对物流的服务需求作为组织物流的重要目标。
4、往往先有商流,然后才有物流。答:对。商流是物流的上游,没有上游就没有下游,要靠商流带动物流。但是没有物流,商流也无从实现。商流越兴
旺,则物流愈发展,反之,如果物流服务滞后,也影响商流发的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流通信息流就是指商品需求信息。答:错。流通信息从发出者向接收者的运动构成的信息流,统称为流通信息流。商品需求信息只是流通信息流的内容之一.。
6、连锁企业在经营体制上不同于一般商业企业集团。答:对。首先,从法律意义上看,连锁店的下属分店不一定是独立法人,而商业企业集团所属的每个成员企业都是独立法人。其次,经营方式不同。最后,管理方式不同。
7、连锁企业与企业集团在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上也不相同。答:连锁店总店和分店的专业职能有所分工,总部负责采购、营销、人事、融资等活动,分店则致力于销售,分店不能脱离总部而存在;而商业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自身往往是一个管理主体,负责自身的人、财、物等各项管理活动。
8、连锁经营的优势使得其搞风险的能力较强。答:正确.连锁经营不同于传统的单店经营,单店一般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搞风险能力较差,而连锁企业则兼有大企业和子店铺两方面的优势,通过总部把各个店铺联合在一起,实现规模经营.9、特许连锁的所有权是集中的,经营权是分散的。答;错。特许连锁的所有权是分散的,经营权是集中的。各加盟店对自己的店铺有所有权,经营权则高度集中于总部,各加盟店之间没有横向联系,只与总部保持纵向联系。
10、财务顾问是银行服务贸易的一种业务。答:错。银行充当财务顾问,是一种金融延伸服务,一般是结合大型投资项目,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到贷款合同的签定,银行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参与整个项目的筹建过程,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从贷款和资金条件中获得最佳方案,以减少成本,避免外汇风险。
11、专利是一种财产的所有权。答:对。专利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发明人的申请,依法授予发明人的一种独占权利,并爱法律保护,专利的持有者可以是个人、企业法人。是一种私有的权利,一种财产权,不容许他人侵害。
12、专利是完全所有权。答:错。专利是不完全所有权。因为,专利发明的内容半公开化,专利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强制使用和实施,专利受地域限制。
13、科学发现可以授予专利权。答:错。科学发现、科学理论和计算公式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都属于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规律的认识,而不涉及对客观事物的改造,因而不属于发明的范畴,不能授予专利。
14、实用新型又常被称为“小发明”、“小专利”。答:对。因为实用新型水平比较低,所以又称为“小发明”、“小专利”。
15、商标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商标的原值和追加值。答:
错。商标的价值是一个多元概念,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区分为商标的原值、商标的追加值和商标的附加值。
16、版权转让就是版权许可,二者含义相同。答:错。版权转让是指版权所有人向购买者转让全部或部分所有权,转让交易完成后,原所有人不再拥有被转让部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版权许可贸易转让的仅仅是版权的使用权而不是版权的所有权,所以二者含义不同。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通产业发展的趋势。答:
一、流通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现代流通,从过去的,不连贯的,一周或几周的运动过程,变成了便于范围的运动过程,从有形商品到无形商品流通,从生产与流通相对分离、对立、到日益融合的大流通过程。
二、流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是需求和消费,要求社会经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生活需求,只能是由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所引发。
三、流通产业发展的信息化。信息是进入现代流通无形商品,但它一旦进入流通就成为流通运动的先导,使流通成为由信息化带动的全过程加速运动。
四、流通产业发展的混沌化。混沌成了社会化大流通的总廓特征,一切进入流通的流通物都处在变动中,处在流动中,社会化大流通发展的不可逆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将继续下去。
2、简述我国批发企业发展的对策。答:
一、批发企业要更新观念并勇于创新。批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社会存在机能进行再发展、再构筑,抛弃传统批发商业的定义和固有观念,按照新的流通服务业对批发商业进行重新定义。
二、顺应批零趋同化、模糊化趋势并向零售领域渗透。
三、实施批发企业战略重组,发展规模经济。在现阶段,可以借助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力量,明确责、权、利、分工,结合改革,使国内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流通批发组织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或连锁等形式,向多领域拓展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发展。
四、建立批发企业主导型的第三方物流体系。
五、建立以批发企业为主导的商品供应管理体系。
六、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并积极推行B2B交易方式。
3、简述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答:
一、零售企业在销售环节上的控制力增强,并将逐步主宰销售环节。
二、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威胁传统零售形式。
三、零售企业的规模进一步两极分化。
四、新技术在零售企业获得广泛应用,不断促进其提高服务质量。
五、零售业正快速向网络化经营迈进。
4、简述发展连锁经营的意义。答:
一、扩大规模效应。连锁经营使零售商业摆脱了传统形式对其获得规模效益的束缚,创造了零售商业更多地 获得了规模效益的机会和途径。
二、衔接生产和消费。1:专业化经营和分散化设点相 结合。2:集中进化和分散销售相结合。3:零售商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扩大流通。1:商业资本的集聚与流通规模的扩大。2:经营技术的优化和流通规模的扩大。3:联合优势的发挥和流通规模的扩大。
四、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
五、创造新的消费点。1:大众消费与创造消费。2:“文化”消费与创造消费。
5、简述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答:
一、期货交易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进行的,而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
二、期货交易是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一般不允许进行场外交易。
三、期货交易是由结算所专门进行结算的,所有在交易所内达成的交易,必须送结算所进行结算,经结算所处理后才算最后达成,才算合法交易,才能得到结算所提供的财力担保。
四、期货交易最后进行实货交割的比例很小。
五、期货交易需要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
六、期货交易不是由实际需要买进和卖出期货合约的买方和卖方在交易所内见面进行交易的,而是由场内经纪人代表所有买方和卖方在期货交易场内进行的。
七、在期货交易中,期货商品具有特殊性,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宜于进行期货交易而成为期货商品的。
6、简述我国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的目标。答:
一、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也是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二、保证市场商品供求结构的平衡。
三、保证商品流通畅通无阻。1:商业网点布局合理。2:形成适度商业流通规模。3:保持商品流通行业结构合理。总之,商品流通宏观调控,能够保证整个商品流通行业布局的科学性,商品流通规模的适度性和商品流通行业结构的合理性,以保障企业运行的畅通和高效,也要重视对商品流通企业微观运行的引导,形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流通企业微观运行体系,从而使商品流通宏观运行与微观运行相统一。
7、简述如何构建中国的信用制度模式。答:
一、强化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守信义的共识和理念,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二、明晰产权关系。信用关系是产权制度的延伸,明晰产权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前提。
三、强化法律制度对信用的保障作用。通过防范和惩治经济主体的不当行为,保证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行,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执法力度,明确其赔偿责任的做法,增加失信成本,要上违法失信者“得不偿失”。同时,适调整诉讼和仲裁程序以便于及时制裁违法的失信行为。
自市局《关于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通知》下达以来,我办严格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方针,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深入贯彻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
一、建立组织,强化领导
四、规范行为,推行《随附单》制度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核心是酒类流通溯源制度,而实施“随附单”制度是实施酒类商品质量可溯源性的关键。在开始实施随附单之初,我们将《随附单》领取登记、使用与管理办法,告知到每个经销商,就《随附单》实施办法向大家进行说明,充分征求意见、得到了多数经销商的认可。为把使用随附单制度全面推向纵深,对前来我办办理备案登记的商户我们都一一耐心细致地讲解使用《随附单》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在对市场检查过程中,对每个酒类经销商讲解不遵守《随附单》使用制度将要受到何种处罚。今年3月、5月份我办先后两次重点检查了全区酒类代理商和酒店的酒类流通《随附单》的使用和索取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发出了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并帮助完善酒类经营台帐,建立和执行《随附单》制度。
五、依法行政,专项整治
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管理制度
按照《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2012年5月31日起实施。
一、基本原则
1、为严格火种管理,杜绝和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各级领导,全单位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
2、各个科室应加强禁烟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各级领导、外来一切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进入本单位区内禁止吸烟的规定,违反者一视同仁。二禁烟的管理权限
1、所领导负责监督、检查禁烟制度执行和修订禁烟制度。日常检查管理,违章罚款处理工作,由单位办公室及各科室主任负责。
2、办公室应把禁烟工作列入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常开展对全单位职工进行禁烟工作的重要性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3、工会协同办公室监督、检查禁烟工作的贯彻执行工作情况和宣传教育,要把禁烟工作执行情况列入评比之一。
4、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措施,认真做好禁烟教育和禁烟的日常工作。
5、外来人员(非本单位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定,有关接待人应向外来客人交代本规定的内容。
三.奖罚
1、在禁烟区内吸烟者,第一次罚款50元,屡次违章吸烟及情节严重者,依据消防法等有关规定从重处置执行。
2、禁烟区内发现烟头,对所在部门或个人处以每只10元的罚款。
3、离岗吸烟者,罚款100元。
4、各级领导在禁烟中应以身作则,违反规定者加重处罚。
5、各级领导执行禁烟制度不力,发现禁烟吸烟不制止或隐瞒不报和为违反者以各种理由说情的,要追究管理责任,并扣当月岗位责任工资20~50%或罚款。
6、对违反本规定者,人人有权制止监督、检举,对检举者给予罚款金额的三分之一作奖励。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是为全面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国家粮食局人事司和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共同组织编写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以《条例》为总纲,吸收了国家粮食局举办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研讨班上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讲义内容,吸收了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同志主编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读本》的部分内容,吸收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于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各地在贯彻实施《条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较系统地对《条例》进行了解读和释惑。同时,为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收录了与《条例》直接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相关文件。下面是关于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的内容!
内容简介
为全面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国家粮食局人事司和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共同组织编写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以《条例》为总纲,吸收了国家粮食局举办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研讨班上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讲义内容,吸收了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同志主编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读本》的部分内容,吸收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于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各地在贯彻实施《条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较系统地对《条例》进行了解读和释惑。同时,为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收录了与《条例》直接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相关文件。
目录
深入学习正确理解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代序言)
总论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条例》立法背景和指导思想
第二节 《条例》起草过程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 《条例》总体框架和重点内容
粮食经营篇
第二章 粮食流通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比较
第二节 我国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第三节 我国新型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三章 粮食经营运行机制
第一节 粮食经营准则
第二节 粮食收购
第三节 粮食销售
第四节 粮食储存
第五节 粮食运输
第六节 粮食加工
第七节 粮食进出口
第四章 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第一节 粮食市场概况
第二节 粮食现货市场
第三节 粮食期货市场
宏观调控篇
第五章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节 粮食宏观调控概论
第二节 粮食宏观调控目标
第三节 粮食宏观调控手段
第四节 粮食宏观调控机制
第六章 粮食安全应急体系
第一节 粮食安全应急机制概论
第二节 粮食安全应急工作内容
第三节 粮食安全应急工作程序
第四节 粮食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第七章 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第一节 粮食流通统计概论
第二节 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第三节 粮食统计内容与程序
第四节 粮食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
监督检查篇
第八章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
第一节 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检查体系
第二节 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检查意义
第三节 《条例》中监督检查规定的特点
第四节 粮食流通市场监管问题与对策
第九章 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管体系
第一节 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管概论
第二节 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管制度
第三节 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管问题与对策
法律责任篇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论
第二节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处罚权
第三节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粮食经营者违反相关法律的法律责任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我省粮食安全,规范粮食流通秩序,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前款所称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第三条 粮食流通管理应当遵循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鼓励竞争与规范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公平交易,保障粮食安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省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负责本省粮食总量平衡和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部署,负责本地区粮食总量平衡和储备粮的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
财政、工商、统计、价格、质监、卫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 粮食行业协会及其它粮食中介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在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为粮食经营者提供咨询、评价、技术指导等服务。
第二章 粮食经营 第七条 粮食收购依法实行许可制度,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第八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备经营资金筹措能力。企业法人单位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非法人单位自有资金3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自有资金3万元以上。
(二)拥有或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企业法人单位的仓容量300吨以上;非法人单位的仓容量150吨以上;个体工商户的仓容量30吨以上。
(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自行检验的,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水份、杂质、定等指标等项目的检测仪器设备,并配备取得粮食质量检验资格的专兼职检验人员。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或有检验能力的企业检验,委托期自粮食收购许可认定之日起一年以上。
(四)具备相应的粮食保管能力。企业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粮食保管人员;个体工商户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粮食保管人员。
第九条 申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向办理工商登记的部门同级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资金、仓储设施、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等证明材料。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申请者,作出许可决定,颁发《粮食收购许可证》,并予以公示。不予许可的,应当向申请者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者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收购许可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也应当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收购许可,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经营范围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
第十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
(二)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
(三)应当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不得拖欠。
(四)不得接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委托代扣、代缴任何税、费和其他款项。
(五)应当向收购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跨省收购粮食,应当向收购地和粮食收购者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 从事粮食销售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所销售的粮食符合质量、卫生标准,销售人员具有防虫、防鼠、防变质、防污染等食品卫生知识和感官鉴别粮食质量的一般能力。
(二)食用粮食的包装物上载明粮食品种、等级、厂名厂址、出厂日期和联系电话等事项。
(三)明码标价,不得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四)不得囤积居奇、垄断或者操纵粮食价格、欺行霸市。(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二条 从事粮食储存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仓储设施符合粮食储存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二)不同收获的粮食不得混存,不得将粮食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物品混存。
(三)霉变及病虫害超过规定标准的粮食单独存放,或者进行销毁处理。
(四)不得使用国家规定品种之外的化学药剂或者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药剂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不得出库、加工或销售。
(五)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储粮化学药剂的安全保管工作。(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从事食用粮食加工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具有保证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二)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原粮、副产品进行加工。(三)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四)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五)影响粮食质量、卫生的其他行为。(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 建立粮食经营者最低库存量与异常情况下最高库存量标准制度。
第十五条 在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较多时,粮食经营者应当履行最低库存量义务:
(一)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收购量的30%。
(二)从事粮食加工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加工量的30%。
(三)从事原粮批发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30%;从事成品粮批发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25%。
(四)从事粮食零售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15%。
第十六条 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较多时,粮食经营者应当履行异常情况下最高库存量义务:
(一)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收购量的50%。
(二)从事粮食加工的经营者,原料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加工量的50%,成品粮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加工量的20%。
(三)从事原粮批发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50%;从事成品粮批发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30%。
(四)从事粮食零售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30%。
第十七条 粮食经营者承担的中央和地方储备、临时存储、储备订单粮食收购等政策性粮食业务,不纳入最高库存量核定范围;以进口方式采购原料的粮食加工企业,在整体满负荷生产的前提下,原料库存数量不受最高库存量限定。
粮食经营者同时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批发、零售两种以上的,执行各最低库存量标准中的最高标准和各最高库存量标准中的最低标准。
经营时间不足1年的粮食经营者,按照已有经营业绩的月平均量计算相关标准。
第十八条 建立粮食入库和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粮食收购和储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对入库的粮食进行质量检验,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储备粮的入库质量应当符合规定的质量等级要求,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对储备粮入库质量和储存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粮食储存企业对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在出库前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凡已变质、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粮食,严禁流入口粮市场。粮食收购和储存企业在粮食销售出库时,应当出具质量检验报告,质量检验报告应当随货同行。
第三章 宏观调控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行分级负责的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
地方储备粮的规模由省人民政府核定。省级储备粮由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各市、县(市、区)粮食储备规模由各设区市政府按不低于省定的规模分解到所辖市、县(市、区),并负责落实。
地方储备粮的布局和轮换计划由各级粮食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等有关部门商定后,报本级政府确定,由粮食和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并送当地农发行。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本级政府确定的储备粮规模负责将储备粮所需费用(包括保管费用、轮换费用、仓储设施的建设、维修、更新改造费用等)及贷款利息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和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
福建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由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重新修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种粮直接补贴、支持粮食储备、粮食财务挂账消化、稳定粮食市场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粮食风险基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落实好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当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省人民政府决定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委托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并按照有关规定享有相应权益。
当粮食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省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采取价格干预措施。
当国务院决定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或对粮食采取价格干预措施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应当成立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构,负责粮食应急工作。
第二十三条 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供求异常波动时,由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构按规定提请启动粮食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 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履行职责。所有粮食经营者应当按照政府要求承担粮食应急任务,服从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工作需要。
因承担粮食应急任务遭受损失的,由下达粮食应急任务的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粮食应急预案相关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保障。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农业、统计、价格、质监等部门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行监测和预警分析,建立粮食产供需调查制度,发布粮食生产、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确立一定数量的骨干粮店(含骨干超市)和骨干粮食加工企业,作为粮食安全应急供应和加工网络,并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
骨干粮店和骨干粮食加工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由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新修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以多种形式与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支持粮食主产区企业到本地区建设粮食加工、仓储设施,设立销售窗口;支持本地区粮食经营企业到省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具体的支持政策和管理办法,由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布局的要求,加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应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并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从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和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等工作的需要,核定并落实好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的职责、机构和人员,并将其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粮食收购者的粮食收购资格及其在粮食收购活动中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粮食收购政策情况。
(二)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情况。
(三)粮食经营者在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国家有关粮食仓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情况,及其收购、储存的原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情况。
(四)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情况。(五)粮食储存企业建立并执行粮食入库和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情况。
(六)从事粮食、大豆、油料、食用植物油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执行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情况。
(七)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机构及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有关政策和规定情况;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以及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标准与规范执行情况。
(八)从事军粮供应、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水库移民粮食供应、救灾粮供应等政策性用粮经营活动的粮食经营者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九)粮食经营者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
(十)粮食经营者依照粮食应急预案规定,承担相应义务,执行相关规定情况。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一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粮食收购者的收购资格进行核查。
(二)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库存量和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
(三)检查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四)查阅粮食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五)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二条 财政、工商、统计、价格、质监、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照各自职责对粮食流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交流通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有关情况。
第三十三条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不得影响被检查对象的正常经营活动。
被检查对象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干涉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对霉变及病虫害超过规定标准的粮食未单独存放或者进行销毁处理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无违法所得的,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限额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三十六条 药剂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出库、加工或销售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无违法所得的,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限额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三十七条 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储粮化学药剂安全保管工作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粮食、财政、工商、统计、价格、质监、卫生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粮食收购许可申请,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作出粮食收购许可决定的。
(二)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粮食收购许可申请,予以许可的。
(三)违反规定管理和使用粮食风险基金等专项经费的。(四)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监督检查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不按照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履行粮食应急职责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除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以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