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特色镇(精选7篇)
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
__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境内水网交错,河湖纵横,历史上文人墨客多有美誉,有着浓郁的水乡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近年来,__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围绕“五河”目标,打造绿色水城,尤其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水域优势,依托水域绿化,着重做好城区河道沿岸绿化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园林城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城区绿化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的高度关注下,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城区绿化面积迅速扩大,仅2006年,城区绿化完成了迎丰桥沿河绿化、五里支路绿化、五里东路南都宾馆门前绿地、兴临路绿化、水乡西路绿化、米市河板桥路绿化、南绕城、严家三角区、__大道南延、杭州路、兴东路绿化改造、人民公园沿河、水利小区、中和路景观、城北新村、新城北村高压走廊、五里转盘、新区段、老城区段等,城区新增各类绿地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充分利用水环境,做好沿河绿化,目前已建成高质量的沿河风光带2条,一是海池河风光带。海池河在老城区穿城而过,南岸是__市最早的公园——人民公园,北岸是__市“昭阳十景”之一的拱极台,即现今的拱极台公园。内有玄武灵台、海光楼等名胜古迹及华江园。1998年经修整重建,其中的仿古建筑与南岸的园林管理处、市委老干部局等仿古建筑交相辉映,沿河两岸各建10米宽绿化带及沿河甬道,加之石驳岸、大理石栏杆,辅以亮化工程,整个风光带绿化面积1.5公顷。沿河两岸垂柳依依,灯笼高悬,月色倒影,流光溢彩,成为城区绿化、美化、亮化一大胜景。二是建成楚水湾绿带,在老城区南端,沿车路河一侧总面积达2500㎡的河岸绿化,内建亭台等园林小品若干,成为市民娱乐、休憩的好场所。三是在__市长安大桥北端,长安南路东侧,沿沧浪河两岸,建成开放式沧浪公园一座,占地50000㎡,建有亭、阁、土山及广场,喷水池及沿河通道等。目前已建成一批市民广场,即:沧浪公园、时代广场、五角广场、双梅园、市政广场、五里转盘、乌巾荡公园、新城憩园、开发区市民广场等,为市民晨炼、集会游玩、赏景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目前,我市城市绿化总面积达403.23万㎡。
二、城市绿化指导思想、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全面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整体推进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的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建成规划科学、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体系。
(二)总体思路: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体景观,提升城市品位”主题,进一步升华“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提升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多方投资,加强管理,营造全民创建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用一年时间,重点建设,迎头赶上,确保2008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2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7.6平方米。
三、城市绿化建设项目措施
(一)建设项目
1、大力实施城市公共绿地、广场,让市民有休憩场所。按照城市居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规划建设多个城区绿化广场、小游园。一是继续完成2006年秋—2007年春绿化项目中未完成的公共绿地建设,包括新区市政广场、双梅园、板桥竹石园、朝阳湖公园、直港河、中心河滨河绿化、森林公园、王家塘沿河绿化、人民公园改造、南绕城绿色通道(高架桥以东)建设。二是实施2007年--2008年冬春项目中乡土植物园、樟园、水上公园、海池河西延等项目。三是加快乌巾荡风景区建设,完成乌巾荡风景区规划,按创建要求和序时进度分期实施乌巾荡风景区建设,完善景区功能。
2、沿河沿路插绿造景。沿河绿化主要实施:车路河滨河绿地、上官河滨河绿地(水厂至北过境路)、沧浪河水坊,道路绿化主要实施:上甸路、八里铺路、五里路东延、张家路、杭州路南延、紫荆河路、南亭路东延、李健路、创业路、文昌路、腾飞路、通港路、千垛路等。
3、大力实施苗木基地和防护林带,形成绿化大格局。苗木基地:近郊苗木基地,面积40万平方米。防护林带:热电厂防护绿地。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创园指挥部将落实绿化责任制,对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中的投入、新增绿地指标等进行考核,并报请市政府对完成创建任务比较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绿化投入。
3、加强公共绿地、重点景区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对大型绿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要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工程进行全程质量监理。
4、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事件,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5、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创建
。创园指挥部办公室将重点宣传创建的目标、指导思想、重要意义以及各类绿地的建设要求,家庭养花知识等,以掀起创建热潮,使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形成全民动手、绿化美化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濯水古镇位于重庆黔江的东南方, 距黔江城区大概18公里, 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穿境而过,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交通甚为便利。这里的商埠历史起源于唐末宋初, 是土家族地区的商贸重镇, 在当时甚至已经领先于黔江县城, 与酉阳龙潭、龚滩合称“酉阳三大名镇”。这里是武陵山区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水运码头和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土家古镇, 同时也是一个充分展现民俗、民族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除了保留了残存的历史遗址和诸多的历史典故, 濯水古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更是积淀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镇基本都是青石板街道, 街道路巷的格局保存得较为完整, 富有浓郁的渝东南地区特色, 完美体现了巴文化与土家文化的相互融合及创新, 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街道的两旁全是拥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木质房, 也是古镇人们的居住房, 有的是吊脚楼, 有的是四合院, 错落有致, 造型独特, 窗檐上有精美的木质雕刻, 街道的石墩上有雕刻精致的石刻;每个房子面临街道的地方都有一个类似是柜台的台面, 风格类似, 只是柜台上所雕刻的花纹不一样。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兴衰历史, 漫步走在古镇街上, 犹如走进了一个多元化民族特色的文化殿堂。由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妥善合理的保护, 人们只能从那些古老的石墙和当地人的解说下, 想象着当年古镇的繁荣盛景。
二、古镇特色建筑、小吃以及民俗活动
古镇上临江而建的土家吊脚楼群、令人垂涎三尺的特色小吃及丰富的民俗活动, 让这个阿蓬江边的小镇, 显露着生活的飘摇
色调具有软感。
4.色彩的强弱
高纯度色具有强感, 低纯度色具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更有强感, 有彩色系中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都具有强感, 对比度低的都有弱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都与纯度有关, 明度高且鲜艳的色彩具有明快感, 深暗且混浊的色彩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容易产生忧郁感, 高明基调的配色容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的色调有明快感, 弱对比的色调具有忧郁感。
6.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系, 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色相方面, 凡属红和橙的暖色系都具有兴奋感, 凡偏蓝和青的冷色系都具有沉静感;而在明度方面, 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兴奋感, 明度低的色彩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 纯度高的色彩具有兴奋感, 纯度低的色彩具有沉静感。所以, 暖色系中明沉浮和历史遗迹的斑驳。
1.特色建筑
土家吊脚楼群
历经了数千年的时光, 很多古老建筑在时间的流逝中都已消失, 濯水古镇如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 就是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这些吊脚楼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 下面用木柱撑着。木柱支撑在阿蓬江的河堤上, 河堤有大约有4、5米高, 都是用条形石砌建的, 即使经过了几百年的河水冲击, 这些条形石依然没有一点毁坏, 仍坚固如初。
风雨廊桥
濯水古镇的风雨桥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廊桥。风雨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 长303米、宽5米, 分为桥、塔、亭三部分, 桥身全为木制结构, 桥内建有三层塔亭, 两侧大约有百扇可以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 桥内还设有红漆长凳, 供游人休息。
道德碑
在古镇的主街道中心有一块高约1米多, 宽约五六十公分的石碑。据当地人介绍说, 石碑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 (公元1888年) , 距今有124年的历史了。石碑上刻着“天理良心”四个大字。据了解, 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 用以警示古镇当地人经商、为人、处世等都要有“天理良心”。
在石碑旁立有正在买卖的情景雕塑, 雕塑的卖者在贩卖蔬菜, 他将称菜的秤杆翘得高高的, 让买者过目, 表示自己的诚信, 而买者并没有去看秤杆, 而是站得远远的, 表示对卖者的信任。石碑对濯水的商贸活动影响极其深远, 这也是濯水古镇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 可以说是古镇之魂。
2.特色小吃
马打滚
古镇上有一种特色小吃叫“马打滚”, 是在松软白棉的糯米里包入已经炒熟磨碎的桃仁和花生, 再在糯米外裹上一层甜甜的黄豆粉, 味道香甜可口, 入口即化而且不油腻。
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彩兴奋感觉强, 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彩最有沉静感。而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 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
7.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与纯度关系最大, 然后是与明度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彩具有华丽感, 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彩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而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而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五、结语
人都有色彩心理倾向性, 你平时从情感上很喜欢的颜色,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不一定会适合自己穿用。当你不知道自己的用色原则时, 你对自己原来的用色习惯还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而当你坚持正确的色彩原则来穿衣打扮之后, 让你回头穿你过去常用但却是错误的颜色时, 你会惊讶自己穿错半生衣, 渐渐地你对色彩的情感倾向也会发生变化。
绿豆皮
将用水泡好的绿豆和大米磨成粉, 加水后调和成稍稠的糊状, 装在底部有小孔的漏斗上, 在烧烫的铁锅内刷一层薄油, 用漏斗画“螺旋”, 1、2分钟后就可烙成扁平的绿豆皮, 绿豆皮用水煮熟后加入酱料便可食用, 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金包银饭
把大米放入锅中煮, 半成熟时加入磨好的苞谷粉, 再用木甑把拌入包谷粉的大米蒸熟, 煮熟后的米色泽鲜亮, 白里透黄, 好像金银, 便被称为“金包银”饭。其味道可口, 松软清香, 是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美味佳肴。
罐罐茶
古镇上用于烧水的铁器壶, 叫做“炊壶”。每逢家里来客时, 一边用“炊壶”烧开水, 一边把装入茶叶的瓦罐放在小火上慢慢烘炕。用烧开的水冲泡烘干的茶叶, 然后再均匀的倒入杯中, 一般连续加水两至三次最为合适。
3.民俗活动
后河古戏
濯水古镇文化中心主任谢元胜说:“濯水后河古戏是由湖北汉剧、湖南南戏与江西的昆山腔交融、创新后形成的”, 古镇的戏楼每天都会定时上演。后河古戏有完整的表演模式, 舞台表演的空间很大, 时间也没有限制。其唱腔、动作不仅能让人看懂听懂, 同时内容也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不同的情景下诞生了不同的唱腔, 它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不可比拟的。在后河古戏产生的一百四十多年以来, 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 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大餐, 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观念。
对联
对联也是濯水古镇上的一大特色, 古镇的大院子里大都贴有对联。在古镇最初的修复期间, 黔江政府在全国一共征集了556幅对联, 专门用于装点古镇的老建筑。其蕴涵的巨大的文化内涵, 使得濯水古镇充满了人文气息。
其他民俗活动
历史上的古镇有着便利的水运交通, 古镇接待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整个古镇江面上共为游客准备了画舫游船8艘、水上竹筏16只、橡皮艇18个, 可同时容纳近百人在江面上游玩。
傍晚时候, 当古镇入口的古戏楼上第一盏灯笼点亮后, 古镇上随处悬挂的大型宫灯、大红灯笼、六角灯笼也都会被一一点亮, 整条街的灯笼灯光都陆陆续续亮了起来, 整个古镇一下子变得温暖而灵动。
三、古镇现今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濯水古镇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繁荣的发展历程, 但伴随着商业的低靡, 人口的逐渐增长, 建筑的老化淘汰, 环境的污染破坏, 古镇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昌盛。如今, 古镇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使得古镇的发展举步维艰, 针对目前这种堪忧的状况, 也研究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 古镇的基础环境状况差强人意
古镇的基础卫生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的运送处理等问题没有得到重视。镇上的街道没有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站, 游客在游玩途中十分不便, 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是直接投放入河滩, 河滩成为了古镇上的大型垃圾场;同时古镇上的排水、排污系统也很缺乏, 排水系统杂乱, 严重影响了古镇的环境质量。
面对这样的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 成立专门领导班子针对古镇的环境问题, 提出一系列的方案措施, 申请专项资金对古镇的基础环境卫生设施实行修建、整顿, 确保垃圾、污水能够正常排流, 有效解决古镇的环境问题;其次, 在政府努力改善的基础上, 居民自身也应该有所行动。要对古镇的居民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 让居民树立起维护环境的自觉性, 古镇的街道上, 旅游景点处, 都放置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在大力发展古镇的旅游业的同时, 连同当地居民和游客, 一起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二) 缺乏完善的公共设施
古镇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 水、电、气等发展不协调, 现有设施发展已然满足不了现今人们对日常生活水平和物质精神文明的追求, 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也严重阻碍了古镇的旅游发展。
公共设施不完善对于古镇的长期发展是一个大问题, 政府相关负责部门应该深入到古镇内部进行严格细致的调查, 保证水、电、气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完善, ;增加文化广场,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公共设施, 要妥善保存维护, 如汪家院子、余家大院等。
(三) 古镇发展的传统模式与现代生活模式发展不平衡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在上升。古镇发展的传统模式已跟不上现代生活模式的节奏。古镇的居民为满足生活需要, 对自己房屋进行重新翻修和加建, 但缺乏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规范, 导致原本质朴典雅的古宅院落变成了大杂院, 对传统建筑的保留构成了威胁, 很多外出打工回来的居民, 都深感古镇发展的滞后。
要解决这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古镇的发展需要更新模式。主要的更新内容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拆除古镇宅院内居民自己乱搭建的厕所、猪圈等;改造居民在天井内搭建的简易厨房和老化的厨房设施;以古镇传统意义上的“赶集”为基础, 把生活、娱乐、商业融合起来, 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双重需要。
四、保护及开发古镇的旅游产业与地方特色
大力开发古镇的旅游产业能让游客深刻感受到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历史发展过程, 同时也能让古镇的居民更加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 并自觉的去保护。如此既保护了古镇的文化和特色, 又发展了经济产业,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大部分的居民以务农为生, 产业结构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如今随着濯水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激发了古镇的商业潜力, 古镇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逐步成为了新兴的支柱型产业:1.政府正在对现有的部分历史遗址予以维修整理;恢复过去的商业柜台并改造成为专门销售当地特色产品的商业点, 如土家族的标志性织锦西兰卡普等;2.利用古镇靠水的天然优势, 建造临江风景、江边走廊和开展水上游戏活动、丰富古镇的游乐项目, 重新营造古镇往日繁荣的景象;3.把土家族特有的“摆手舞”纳进特色项目, 在向游客介绍的同时鼓励游客亲身参与其中, 真正感受土家族的民族特色, 把古镇特色小吃如马打滚、绿豆皮等也当作特色旅游产品来开发……
黔江濯水古镇是土家族的一个聚居地, 完好保存了土家族原始而淳朴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艺术文化。历史为古镇增添了神秘的历史典故和传说, 也为它留下了灿烂多姿的本土特色遗产。如今, 当地政府正在对古镇进行重新恢复, 相信在不久后, 古镇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会进一步提升, 古镇本身的文化魅力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濯水古镇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濯水古镇的特色建筑、小吃以及民俗活动;对现今古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认为大力促进古镇的特色旅游产业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关键词:濯水古镇,特色,问题,对策,保护
参考文献
[1]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5
[2]邹统钎.古城、古镇、古村旅游开发景点案例.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3]段超《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 2000
关键词:小洲村;岭南水乡;衢市果埠;保护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6-00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bout Xiaozhou village in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which is a typical village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Xiaozhou village was famous for its special layout and ancient buildings. The village has been built for 500 years. Its long history and special folk-customs are marks of Xiaozhou village. This village was the garden reserv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of Guangzhou. Based on its special condition, the writer tried to offer some ideas about how to protect its history condition and how to get a properly exploitation of tour.
Key words:Xiao Zhou village;Layout;Ancient stores
1 水乡果埠小洲村简史
小洲村位于广州海珠区新滘镇,别名瀛洲,始建于元末明初,先民是南雄珠玑巷的移民。村内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至今保存着众多古祠庙民居,村落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最为突出的是保存完好的登瀛和东道两条通衢古街市。广州老城区内一直商业繁盛,而街市因资金流转向有持续改建、新建的特点,保存原貌特别不易。小洲村地处南部海珠区腹地,经济上不如内城发达。清末民初的贸易虽为附近的官山圩所超越,但还保留了完整清末街市原貌(图1)。
小洲村东南部为果树保护区,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对峙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全境皆为珠江冲积而成的沙坦,村落总面积达4.17 km2,其中4 km2为果园。境内河涌密布,长度竟达10 km。至今村内的河涌仍受着珠江潮水的影响,每天两起两落。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共有1万多人。
海珠区又名河南,其名源于东汉杨孚的典故,可见开发很早。陈徽言在《南越游记》称:“广州城南隔河有地名河南,富者多居之。人烟稠密,栉比相错,道光戊申春(1848),英夷欲勒租其地,并建洋楼,居人不与”。潘正炜、伍祟曜等洋务行商巨富也是河南人,在西人亨特的《旧中国杂记》中,多次提及到河南游宴的情况。可见清代珠江南岸沿江地带在北岸的经济带动下,已经逐渐发展成人烟稠密的市廛。《越東笔记》即说:“珠江之南有茶者三十三村”,又庄头村有“花田”之谓盛产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小洲村的果木种植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
明末清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绘了生果交易的繁盛场面。“广人多衣食荔枝、龙眼。其为拷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每当荔枝熟时,舟自扶胥历东西二洲至于沙贝。一路龙丸凤卵。若丘阜堆积。估人多向彼中买卖。”[2]扶胥镇位置在黄埔区庙头村,而沙贝在广州市西白云区,两地间即便直线距离也超过二十三公里。这意味着沿珠江广州段南北两条航道遍布圩市,连干果装箱都有数百家,生果交易繁盛如此。小洲村借重珠江南航道及官洲码头的便利交通,成为远近驰名的生果交易地。解放前贩运生果的船只,在村口登瀛埠头处聚集交易。河道一个方向运送生果进广州,另一个方向往官洲码头沿珠江南航道运出广州。
2 岭南水乡衢市特色
广东的村镇布局,大体上分为两种——沿街建筑或者农业聚落形式的集镇住宅[3]。其中沿街建筑就是依据商业活动的要求而发展出的村镇形式。元代小洲村是依靠小山丘的集镇式团状布局,受了后期交通贸易的影响才开始发展街市。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小洲村的形状呈团状,跟依赖交通贸易发展来的沿街建筑的条状形态有很大不同。街市沿着石板路延展开去,又受着河涌的影响曲折蜿蜒起来。形成了以山丘为中心、街铺为放射线的中心放射型布局。穿插各个小埠头、小广场节点,共同组织了一幅岭南水乡的烂漫画卷。街道和河涌,或并行或交错,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结合了村内的绿化、临水巷道、小广场等,空间上开阖有致、趣味十足。
2.1“非”字形街巷和广场
诚如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所述,“蜿蜒和富于变化的街道可以使得步行更为有趣”[4]。相对于广府地区常见的梳式村落中规整的“非”字形道路网,小洲村的道路因水道蜿蜒曲折,更富有吸引力。商业主街的路面由五条纵向鸭屎石铺就,道路宽度约1.5 m。而村内民居住宅间的巷道宽度在80 cm左右。《周礼·夏官·司险》:“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爲阻固,皆有守禁。”郑玄注:“徑、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車徒於國都也。徑容牛馬,畛容大車。”80公分也就是牛马可以通过的宽度,将之称为“徑”应无异议。那可以容大车的“畛”到底应该多宽呢?《周礼·考工记·匠人》:“經涂九軌”,即“經”的宽度足容九辆车,就是用车轨的宽度来裁定道路宽度。郑玄注《考工记》云:“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里以清代工部营造尺为标准,“将周制铜剑茎较于今尺(一尺的)则为五寸一分半;以曲阜颜氏所藏周尺较于今尺则六寸七分”。清营造尺一尺折32 cm,取两种记录之中间值计算,则周尺一尺折合今制19cm,八尺也就是1.5 m,恰合商业主街的宽度。暗合周制从侧面说明小洲村的道路系统受到农业村落的影响。
nlc202309090615
街道和两侧建筑形成的空间尺度直接影响人在其中的活动,一般来说高宽比在1:1时,空间感觉最为恒定。高宽比到达2:1时,人们就比较容易驻足、发生社会活动。但继续加大高宽比就有私密、幽闭的感觉。登瀛主街(图2)的宽度为1.5 m,但每间店铺前都有预留约50 cm的檐下空间,所以实际可穿行道路宽度约为2 m,以檐下高度来计大约为3.8 m,主街的高宽比为1.9,是很适合步行活动的空间尺度。而内部街巷(图3)的高宽比接近5,是私密性很强的街道空间,不熟悉村落的人在巷道行走会有压迫感,同理有隘门保护的居民心理感觉就会很踏实。
为了减缓街道过长的弊端,巧妙设置小广场,“人们关注的是从一个小广场到另一个小广场的运动,而不是步行的距离究竟有多长。”[4]作为空间节点的小广场,按建筑功能类型可以分为三类——贸易型小广场、交通型小广场、祠庙型小广场。
贸易型的代表是已有500年历史的登瀛埠头小广场(图4),这是小洲村对外交易的重要场所,村寨墙临水退后了约3 m,让出足够空间结合埠头,成为货物上下的集散场地。据村中人介绍,旧时这里逢每月的初三、初六、初九就是墟期,邻近的村民就到这里做买卖,商业街便会十分兴旺。买卖生果杂货的小贩就地摆售,热闹非常。
交通型(图6)主要指散布在村内的各个小埠头,多结合小桥、河涌来组织用地。村中有上百座小桥,村中的古石桥“翰墨桥”,距今有200年历史,河涌在这里放大成为水塘,配合成荫的古树、舟船上落的小埠头,成了一处尺度合宜、舒适的小场所,是附近居民平日闲谈娱乐、洗涤衣物的主要地方。
祠庙型(图5)主要指依靠祠堂、庙宇前的空地,结合绿化、河涌形成的公共空间。如拱北巷口的天后宫前小广场。由登瀛大街直行左转见到的第一座小桥,过桥即是天后宫。结合河涌驳岸、小桥、绿化树木,组织了宜人的小环境。
2.2严密的村寨防护系统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小洲村叫瀛洲,离船上岸的地方自然就叫“登瀛”了。一个简单的称谓寄托了小洲创建者的美好愿望。登瀛埠头是小洲村的主要入口,来往运输的船只都在此上岸装货。因为交易繁忙、钱物流转,小洲村的建设更多为了防护。至今村口还
残留着当年建设的村寨围墙,厚度达54 cm,墙上留有上下两排射击孔,可见防护之严密。村寨有两个主要出入口,其一为砖石牌坊是民国十九年时重建。左侧为侧门,现在只余门洞(图7)。
据村中人介绍,牌坊处原为同等大小的木栅门(图8),白天开敞、入夜用圆木柱将门关闭。单用圆木柱怎么将门关闭呢?走访村内发现巷道的防御性隘门。隘门大部分为石质,顶部压砖,石质门框直边做海棠脚。石质下槛,沿中凿出五个圆洞,木质中槛与下槛圆洞对应,上槛为石质。以垂直的石块封住中槛的对外侧面,防止对中槛的破坏。入夜只需将合适长度的圆木柱,先对住中槛圆洞,将圆木柱放正后下端放入下槛的孔洞。另取木块销住中槛和上槛间的空隙,木栅门自然固定。至今寨墙的侧门和村内多处隘门都保留了这种做法的痕迹。由此推断,村口的木栅门有可能是采用同一方法关闭的。
这种木栅门(图9)有多种好处。其一,散热通风。广府地区村落的狭窄巷道可以利用温差和空间的改变加大风压,有效缓解岭南湿热的天气。但用实木板门闸住隘门,虽然防御上更为坚固,但其作为冷巷的功能则无法发挥。其二,使用灵活。在确认对方可以進入后,开启部分木柱,单人即可以入内,而无须全部打开。其三,维修简便。有可能损坏的构件,不过圆木数根、木块一个,全无复杂锁件,实在是方便不过。由登瀛牌坊入内,右手边是民团的驻扎地。民团由村民自发组织,每晚十二人值守,而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了。除了村口的木栅门,村内的大部分巷道都有隘门把关,其层层防护的严密可见一斑。
2.3 前街后河的商业街铺
街铺单体规模不大,均以广府地区常见的民居形式“竹筒屋”为基本单元。竹筒屋是广府地区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来的适合紧张城市用地的民居形式。相对于三间两廊和明字屋,竹筒屋有占地小、用料省等特点,尤其适合作为商业铺面。其一,由于是山墙承重,竹筒屋檐下可利用板门全部开敞,便于展示商品和招揽客人,不做铺面时可拆板门、砌砖石墙,改成厅房一样合用。其二,竹筒屋面宽小、进深大,这种形式在商业繁盛、用地紧张的地段尤其适用。面宽小也使得人们走最短的路程,可以看到最多的店铺,获得最多的商品信息。其三,以现状来看,多数都是一个开间即一间店铺。一般并列数间屋脊连通、共用山墙,每隔一段距离以宽度50公分左右的火巷或人行巷道隔离。各街铺之间的山墙均为空斗墙,便于隔声隔热。这样联排建设铺面不仅节约了用砖量,也利用多列承重墙并立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强度(图10~11)。
每铺开间为3~5 m,进深约8 m,层数不过两层,均为硬山顶竹筒屋形制。室内均设有夹层,以存放货物或者夜间休息。以这种多家铺面连为一体、公用山墙、屋脊通长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同期建设,最可能的情况是同期建设后用作出租。由于商业展示的缘故,檐下板门容易被雨水侵蚀,所以铺面房飘檐较普通民居更为深远。一般墀头墙大概出挑40~50 cm,屋檐继续出挑约50 cm。广州地方湿热多雨,这将近一米的檐下空间给行人提供了绝好的躲避艳阳和雨水的去处。而出檐的方式更是灵活多变,进深小的采用砖迭涩或以木梁头架檐檩出挑,稍远些的便以木质斜撑支持檐檩,更有以木桁架形式出挑屋檐的做法。为了解决室内通风问题,绝大多数的店铺都采用了斜网纹通风木隔栅。
3 村镇结构空间的人文特色
3.1 糅合农、商的村落规划
对于古代商业街区的规划,最早见诸文字的是春秋时期的《管子》,其提倡“仕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是故圣王……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匡第二十》),“凡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管子·大匡第十八》)。古代的市坊制规划理想,严格限定了商业活动的范围,严禁其和居住、生产相互混杂。从汉代的画像砖上,也可以看到单独的市场区域,处于市亭的监管之下,每日固定时间集会、散市。而打破坊墙的局限而发展到街市,是始自宋代。小洲村的历史从元代开始,最初由依山丘而建的农业村庄发展到果业集市,其规划肌理既沿袭了传统农业村寨的格局,又呈现出条状街市的影响,是团状布局和放射型曲线状街铺并存的规划格局。
nlc202309090615
3.2 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村内最初有丘、梁、黄、姚、林、钟等六姓从中原沿南迁而来,所以中原宗族文化的象征“祠堂”遍布。比较著名的有西溪祖祠、慕南公祠、瀛山祖祠、东池公祠等共二十七间。始建于明代的简史大宗祠“家谷堂”是村中规模最大的宗祠。建国初期简氏大宗祠被用作小学教室,大多承重墙体都被打洞开窗,一些雕工精美的石木构件被横刀截断。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头门牌坊砸了个一乾二净。据老人说,头门处有一人高的精美石狮,现已无处寻觅。除去人为破坏,清代建设的厅堂由于体形过于高大,墙体开始倾斜拉扯屋顶,局部地方渗漏导致木制结构糟朽。该祠堂目前已经做了全面修复(图12)。
3.3 独特的民俗风情
北帝庙供奉道教掌管北方天地的神灵玄天上帝,也称北帝,是小洲村最早的北方移民南迁时从中原带来的信仰。每年北帝公三月三神诞的日子,除了打醮、迎神、游街之外,还有个特殊的民俗——“抓炮”。“炮”是由稻草竹篾編制而成,炮上面是各式的人物、花草、桥梁、鱼虫等,大型的“炮”有二丈四高。在庙门口扎制两只狮子及花棚,花棚上有三十多只充填烟花的炮筒。“抓炮”前,所有参加的人都要预先说明会提供多少谷物、银两来供神。据北帝公庙的庙祝所说,“一个炮,便价值三十担谷”,侧面说明当地商民的富裕。“炮”放在“炮筒”上,点燃烟花,“炮”落地后,人们会上前抢夺,据说会带来好运。一旦得到“炮”,便要按照先前的承诺拿出财物来供奉北帝[5]。但由于这一风俗已经不存,也没有任何图片资料记录,所以打醮酬神时扎制的炮、狮子、花棚到底是何种做法已无法得知,非常可惜。
3.4 生态果木种植
《广东新语》云:“广州诸大县村落中,往往弃肥田以为基,以树果木。荔支最多,茶、桑次之,柑、橙次之,龙眼多树宅旁,亦树于基。基下为池以畜鱼,岁暮涸之,至春以播稻秧。大者至数十亩,其筑海为池者,辄以顷计。”小洲村以盛产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红果杨桃Averrhoa carambola而闻名,依靠环村的水面而建设的果基鱼塘更是其特色。民国时,小洲村出产的水果由果农贩运到广州,返回时多于西堤码头收集粪尿,用作果树的有机肥。此外,定期对河涌清淤并用作果树肥料,平衡了垃圾清运、果木养殖以及疏通河涌三者间的关系,是生态、利用资源的好例子。
4. 岭南水乡衢市的保护
作为果园保护区的一部分,小洲村是广州绿色“南肺”的重要组成。随着市区道路网络逐渐扩张,既带来出行便利也为保护区带来尘砂和污染,令小洲村的果树连年减产、果味变酸,直接减低了村民的收入[6]。很多村民为了节约开支改烧木柴,村中随处可见成垛的柴火树枝。而多不胜数的古建筑因无人使用逐渐面临坍塌的困境,因此合理开发小洲村、改善居民收入、保护古村落迫在眉睫。
近邻小洲村有面积达142 hm2的瀛洲生态公园,但仅以果木生态林作为卖点还是使其缺乏吸引力。而小洲村特有的登瀛、东道大街的百年商业古街,以及村中遍布的古祠堂庙宇、百年古树等都是不可替代、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果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可以对其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整体旅游产品的内涵、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更可以切实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对古街古民居的保护。
小洲村的古商业街始于明末清初,距今有四百年的历史,每逢墟期邻近的村民就到这里做买卖。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可复见,往日人声喧嚣的埠头留下的影像大概只有村口苍郁的古榕和白发的老人可以佐证。令人欣慰的是,小洲村作为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被列为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这从侧面证明了小洲村确实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已有一批艺术家看重此地民风纯朴、环境宜人,在此租赁古旧屋舍作为创作画室,成为小洲村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建筑记录着历史,而历史最本质的特点在一个字:“真”,即真实反映过去的生活。以往的建筑保护中,我们最重视的往往是祠堂、坛庙等雕镂精美、高等级的建筑,而忽视存史要真实、系统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乡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历史资源,但大量的乡土文书资料和图像资料已经被破坏,特别是像小洲村这样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村落受到的冲击更大[7]。小洲村的商业街市,用材是最普通的砖瓦、形制是广府地区最简单的竹筒屋,但它是广州河南果木贸易历史的实物见证,对存留地方历史的真实和完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M].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411-413.
[2] 屈大均.《广东新语》[E].中华书局.1997:625.
[3] 陆元鼎.广东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3.
[4]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45.
[5]张振金.《赤沙村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39.
[6] 李维敏 刘小航. 广州市海珠区生态果林环境保护研究. [J],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6):362.
[7] 谢淑娟. 被人遗忘的领域——当代乡土历史资源的搜集、保护工作迫在眉睫[J],广东史志,2003,1:63.
作者简介:
邢君/1979年生/女/安徽滁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
.
一、资源与景观 1 景观资源
(1)有一定规模或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适宜开展旅游活动。(2)资源类型丰富,景点数量众多,并且组合关系良好。(3)自然、人文景观基本保存完整,人为干扰较小,且不构成明显影响。2 特色价值
(1)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2)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较大影响力。
(3)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和传统乡村特色、自然风貌。
(4)有文化传承载体,有文化活动队伍,形成独特的文化形象。3 市场吸引力
(1)在周边省市知名,美誉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市场辐射力。(2)有一定特色,并能形成一定的旅游主题。(3)观赏游憩价值较高。
二、旅游经济 1 年接待旅游者达到一定规模。2 旅游经济效益良好。3 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明显。
三、规划与建设 镇总体规划、旅游规划应为近期编制或修编,近期建设的主要地段应编制详细规划,并符合《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及《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划定合理;旅游产业布局及村镇体系空间布局合理;对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职能、规模做出科学的预测并提出其实施计划及阶段目标。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明确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用地布局紧凑,统筹安排居住、公共、生产建筑、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各类建筑与设施用地,并明确界定不同性质用地的范围,做到功能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规划对镇区、村庄整治,用地调整,土地整理、挖潜等措施节约用地有成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的规定,各类用地比例适宜;镇区、村庄各项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达标。镇各类项目建设符合规划,村容镇貌整洁有序,无乱搭、乱建现象。7 镇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设施配套完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体现地方及民族特色。传统风貌区、历史街区得到有效保护,新建建筑与原有风貌协调统一。
四、基础设施 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供热、燃气、垃圾、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项目,均有合理的配置和具体安排。道路交通组织合理,对外交通不干扰镇区、村庄,内外交通顺畅便捷;路网布局合理;道路宽度、纵横坡、转弯半径等数据符合有关规定。主次干道路面硬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交通标志、路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完备,进出便捷,或具有旅游专线。配有场地平整的专用停车场、船舶码头布局合理,河道畅通,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容量满足需求,标志规范、醒目。使用低排放和利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或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交通工具。自来水入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供水设施运行良好,水质、水量符合标准,满足生产、生活、旅游服务需求。镇区、村庄主次道路、公共场所和集中居住区有排水管渠设施,排水管渠通畅,雨水及时快捷排放;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供电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生产、生活、旅游服务需求。9 设立邮电服务网点,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能提供相应的电信服务,且通讯设施布局合理,通讯方便,线路畅通,标志规范、醒目。10 供热、燃气设施可采用多种能源并举,镇区、村庄及景点鼓励使用太阳能、沼气、生物制气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统一处理。垃圾站(箱、筒)的数量适当、设施完好、分布合理、标识清楚。公厕布点合理、完好,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公厕便池能及时冲洗,做到干净整洁。镇消防、防洪排涝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满足旅游方面需求,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五、资源保护 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得到科学、妥善的保护,有保护记录和档案;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包括地方戏剧、传统工艺、饮食、民俗等)得到较好保护。森林、湿地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没有破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违章建设、乱砍树木、捕猎珍稀动物等行为发生。对于具有旅游价值的保护区,制定相应的游客管理措施,并注意避免由旅游引发的对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政府财政资金及旅游经济收入中,有一定比例用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
六、人居环境 1 环境(1)镇貌整洁,建筑、街道与绿化、水体等自然环境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人居环境。
(2)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相应标准;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已形成绿化景观。
(3)水、大气、噪声等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规定标准。其中:空气质量达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的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的规定;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规定。
(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种草,保土固水,减少水土流失;实施绿色工程计划,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5)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保护水源地,开展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2 卫生
(1)卫浴设备和设施完好、无缺损,不滴漏,公厕便池能及时冲洗,做到干净、无污垢、无异味,达到GB/T 18973-2003规定的卫生标准。
(2)公共场所卫生良好,餐饮场所能达到GB 16153-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
(3)有严格的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
(4)有严格的卫生消毒设施与消毒制度,并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的措施。3 文化娱乐
(1)有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2)餐饮、住宿场所设置丰富的晚间娱乐活动。4 精神文明
(1)当地居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革除陋习。
(2)当地居民讲文明、有礼貌,不欺生、不敲诈,热情诚实,乐于帮助旅游者。
七、综合管理 1 社会治安
(1)社会治安综合管理队伍完整、措施得当、保障有力。(2)无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和邪教、聚众赌博等非法活动。2 旅游管理
(1)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职权,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合理。
(2)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旅游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措施得力,有定期监督检查制度,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3)有能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特殊服务的基本设施和服务流程。
(4)在游客中心或游客出口处设置意见(卡、箱),公布旅游质量投诉监督电话号码。投诉处理及时,做到投诉必复,投诉处理档案记录完整。
(5)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和建议,提高接待质量,改进旅游服务。
八、旅游服务 1.住宿
(1)鼓励发展(民俗)家庭旅馆和经济型旅店。(2)住宿设施内配备有满足需要的冷暖及换气设备。(3)客房和公共活动空间干净整洁、卫生舒适。
(4)客房内配套设施满足需要,被褥、枕巾和卫生用具一客一换。2 餐饮
(1)餐饮设施建设与周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2)餐饮服务设施规模与游客数量相适应,且能满足要求。(3)能提供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风味的菜肴,且品种丰富。3 游览
(1)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功能齐备,配有专职服务人员,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2)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视野开阔,赏心悦目。
(3)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规范标准,设置合理,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4)公众信息资料(如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有特色,品种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
(5)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
(6)导游(讲解)词科学、生动、趣味性强,导游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7)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有特色,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8)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设计有特色,数量满足需要。4 购物
(1)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与环境协调。(2)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3)有能充分体现当地物产和文化的农副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
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在教育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继承传统,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以足球、竹笛和生活英语为特色的教育活动,着力探索教育的新思路,在特色建设方面,形成了自身的创建经验,下面将一学年的特色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以校为本特色定向 1.建章立制,保障有力
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新时期学校要长足发展,必须走特色之路,于是,成立了特色创建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文件,在教育局指导下,对特色学校创建规划,经过反复的修改,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培养目标的重建,也意识到了如何来进行环境的重建,制度的创新,越修改认识越深刻,越修改方法、策略也越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案,向教育局申报。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创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过程。2.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
我校体育老师李章楠是专业的体育院校足球专业毕业的,学校徐美学和姜滨生老师都是优秀的竹笛教师,学校英语教研组师资力量雄厚,曾被授予“优秀班组”,根据学校这些条件,我校成立了足球兴趣小组、竹笛兴趣小组、开展了“生活英语”特色。
二、各项特色活动有声有色
1、足球训练进入常态化 自从2013年9月成立足球兴趣小组以来,足球训练做到常态化,三位体育老师轮流对学生训练辅导,在县内有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2014年6月12日我校成立了“通小足球俱乐部”。教育局、体育局、通榆镇政府和滨海县足球协会很多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2、竹笛训练小有成果
在徐美学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校竹笛兴趣小组参加各类活动频频获奖。尤其是我校王绎智同学代表滨海县参加盐城市艺术节获得二等奖(县一级只有一个)。学校竹笛兴趣小组参加县艺术节也多次获奖,学校也因此获得了组织奖。
3、生活英语训练坚持不懈
英语组的全体老师一如既往的对学生进行生活英语的教学,学生们也因此受益一生,他们感到了英语口语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机关干部齐上阵,忙招商。目前已有5个项目达成意向。
1、防滑地板砖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由天津客商独资经营,9月份经考察论证后再定。
2、地下管道开通机械项目。该项目投资300万元,由天津客商独资经营,现已达成初步意向,考察后再进行商定。
3、环保内墙涂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由天津客商与我方合作经营,目前已达成合作协议,营业执照正在办理中。
4、“面包铁”项目。投资为80万元,由塘沽客商独资经营。目前,已完成场地租赁,电路设施正在安装,营业执照正在办理中。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提出了“两重多特”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牛羊、柑橘两大产业为重点,西瓜、花生、南瓜、冬瓜、生姜、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共同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优化了农业结构。
一、多措并举,“两重多特”产业布局全面形成(一)提早规划,产业布局合理
镇党委、政府进过多方调研,提出今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再根据各村实际,根据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各村农业发展规划,不搞一刀切,不搞政绩工程。各村结合群众意愿发展特色农业亮点,村干部说:西瓜、花生、南瓜、冬瓜,发展什么大伙说了算。群众都说:萝卜、生姜等各种蔬菜,想搞什么,自己说了算。
(二)做好示范,产业龙头带动
一是抓好种养殖大户的培育。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协助解决资金、免费提供技术等方面予以种养殖大户倾斜,鼓励发展壮大规模,通过大的示范作用增强其他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信心。二是加大专业合作社打造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引导群众规模经营、便于加强资源协调和管理等方面有点,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截止目前,全镇共建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涉及牛羊、柑桔、西瓜、花生等多个特色产业。2011年,红河村富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40余户群众种植生姜2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农户户均纯收入2—3万元,2012年,尝到“甜头”的农户又带动周围30余户群众种植生姜300余亩,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强化培训,依靠科学致富
一是按季节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各村召开培训会,免费为群众提供西瓜种植、柑橘管护等方面技术培训;组织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与农户交流为农民答疑解惑。二是加强对外协作,建立起农民田间学校,实时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三是依托农家书屋,丰富特色种养殖类书籍,面向群众免费借阅。
(四)落实奖补,提高群众积极性
一是免费发放西瓜、南瓜、萝卜种子。每年初由各村对全村西瓜种植户进行摸底,向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报西瓜计划种植面积,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汇总后统一购买种子,然后免费发放给群众。二是以奖代补。对种养殖积极性高的农户,镇党委、政府挤出资金,在肥料、农药、药具等方面进行补贴。从根本上提高群众自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五)面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引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降低农户的风险,让农户无后顾之忧。二是发动机关职工,辖区成功人士,当起义务“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季节,利用节假日,免费为群众联系销路。三是充分发挥专业
合作社的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对合作社内的农产品实行统一定价销售。
2010年、2011年渠富党支部书记徐尚全,将渠富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的柑橘进行统一分类、分级包装,并贴上了“渠富柑橘”商标,到重庆、万州、开县等地联系销售,拓展市场。当其他村还在担心销路的时候,渠富村的柑橘早已销售一空,价格上每公斤还能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柑橘多卖0.2-0.5元。
截止目前,全镇肉牛10头以上大户达22户,山羊30只以上大户达30户,1-4月份出栏肉牛510头、出栏山羊3510只。下种西瓜5000亩、花生5000亩、南瓜500亩、冬瓜300亩、生姜300亩。
二、科学套种,突破柑橘前三年农户增收瓶颈
2012年,渠马镇计划种植晚熟柑橘6000亩,加上现有的中熟柑橘7000亩,到2012年年底全镇柑橘种植规模将达到13000亩,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近80%的农户将走上依靠柑橘产业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之路。
但是,种植柑橘前三年如何保障群众收入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难题。如何既要不妨碍柑橘的生长,又能保障群众的收入?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调研,总结近几年的经验,2012年初,优先在渠富村试点发展林下经济。在柑橘林里套种以西瓜、花生、南瓜、蔬菜等为主的矮杆作物,确保群众在种植柑橘的前三年里能继续稳定增收。
通过测算:以渠富村现有的1300亩柑橘(800亩中熟柑
橘,500亩晚熟柑橘)为例,在林间套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西瓜、南瓜、花生、蔬菜等特色种农作物的收入,是同等条件下将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等传统作物收入的2.26倍。
三、做亮品牌,特色农业成效显著
【水乡特色镇】推荐阅读:
《水乡歌》教学实录07-16
水乡行教案设计07-20
水乡情韵小学作文11-06
梦里水乡的情感散文07-10
《水乡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9-22
《21、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7
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07-06
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9-19
五一劳动节作文:五一节游江南水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