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共9篇)
(大标题就是论点)
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引:开头引用概括事实的材料)
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分析过渡):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申:段尾引申出论点)重特大事故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过渡句)首先,中央政令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为了遏制事故频发势头,中央出台了许多法律、政令。然而,一方面是国务院三令五申,另一方面却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官僚主义,仅仅停留在发发文件、开开会议上,企业自然更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议:分析问题原因1)其次,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不扎实、责任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矿无证开采,常年超产,有些非法矿山甚至在监管人员“鼻子底下”开采。“知道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管?管,为什么不听?”李毅中对一些执法人员的质问,可谓击中问题的要害。官煤勾结,官员入股,权钱交易使个别监管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分析问题原因2)再次,一些企业利欲熏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有的矿主为了一己之私,明知生产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鼓励工人快干多挖。更有甚者,私自关闭报警系统。这些矿主无疑成了矿难的帮凶。(分析问题原因3)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实;不是没有监管,而是监管不到位;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种在生产中只看到金钱看不到生命,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与时势不符,与中央精神相逆,必须进行彻底纠正和全面清理。(总结问题原因)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面对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过渡句。联系论点,过渡到提出对策)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首先必须鞭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安全生产责任大如山。落实中央政令,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抓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一定要敢抓敢管,抓实抓严,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策:呼应论题,提出对策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但在不少地方,制度却成了一纸空文。制度写在了墙上,挂在了嘴上,却没有落实到 行动上。制度源于实践,凝结着血的教训。因此,我们在忙于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严加惩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策:呼应论题,提出对策2)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还必须摆正人与发展的关系。发展需要速度,但人民更需要安全。领导的政绩、企业的利润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作为官员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策:呼应论题,提出对策3)
关键词:认识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煤炭生产虽然产品单一, 但开采技术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而且具有与其他工业企业截然不同的特殊性。
首先, 煤炭开采 (特别是井工矿井) 受地质条件的约束, 不同的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 。必须采取不同的开采方法和开采技术, 同时开采也带来很多的自然灾害, 如矿山压力造成的冲击地压, 冒顶片帮:地下水和地面水可能造成的透水淹井事故;井下煤层内含有的沼气在有火源的情况下引起瓦斯爆炸等等, 是煤矿特有的安全隐患。
二是矿井开采是地下作业, 生产系统战线较长而复杂, 作业点多, 人员分散, 作业环境恶劣, 空间狭窄且暗, 采掘工作面又随时移动, 不可控制因素很多, 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是矿井开采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 由此增加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复杂性。
煤矿安全问题多少年以来, 就是煤矿企业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解决煤矿安全问题, 必须多方面采取措施, 归纳起来有三条途径:一是人治, 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二是技治, 提高矿井的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三是法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办矿按章作业。但归根结底是人治, 因为人的因素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主题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也是管理的客体。在整个生产管理活动中任何管理层面和环节, 都需要人来运作, 推动和实施, 因此要想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煤矿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及生产技术的综合性, 要求从事煤炭生产各个层面的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 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决定着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直接关系到管理的导向, 在各个层面的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一定要做好各类管理人员政策水平, 技术业务知识教育, 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好的管理队伍。一线作业人员是具体操作者也是执行者, 同时也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事故中的最大受害者。这些人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决定着安全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特别是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 对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线作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同时具备辨识危险源的能力, 随着采掘的推进有一定预控能力, 这些能力的取得仅凭一周或数十天的入井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好些事故的发生与作业人员的无知是有一定关系的。随着国家煤炭事业发展, 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煤矿的装备及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 这势必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与时俱进, 协同配套。 所以作为现代化的矿井在新工人的录用前应进行不少于二年的全面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 从理论上对煤矿的生产条件, 有一定认知。同时在上岗前做好岗前的培训, 主要侧重于不同矿井条件下的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及在本矿本岗位的安全制度, 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的培训。在作业前就使职工明确怎样操作是对的, 怎样操作是违章作业, 要结合各类事故案例进行培训, 使人员明确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从工作的一开始就把安全思想注入职工的心中。对在岗职工管理中, 应利用一切手段如班前会, 脱产轮训, 岗位练兵, 技术比武, 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安全观念加上必要的技术技能, 增强其抵御和掌控灾害的能力, 这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预防为主的方针。
认真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煤矿质量标准化的含义, 煤矿质量标准化不是几个标语牌, 也不仅仅是井下文明生产。而是对人的作业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 也是实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具体行为和手段的体现。所以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应把规范人的行为标准化作为首要工作。通过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实现以工作的高标准促进作业的好习惯, 以作业的好习惯决定人员的好素质, 以人员的好素质确保矿井的好安全。因此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以规范人的行为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切入点, 使每个作业点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明确怎么做的同时明确应做到什么程度, 其操作程序以及工艺流程都要按标准来完成。只有人的行为规范了, 才能实现各工种各工序的良好衔接, 才能实现人与设备, 人与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达到和谐和统一,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规范人的行为, 除必要的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等调动挖掘人的潜能手段外, 还需必要的制度约束和严格的监督检查手段。煤矿生产作业区域大, 系统战线长, 人员分散。在一定的条件下, 一个环节或一个作业点的疏忽或违章操作就能引发事故, 因此煤矿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工作环境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再加上严格的安全监督检查使安全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以强制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 使每个人的行为受到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 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强制的方式和手段上尽可能的人性化, 科学化, 在强制的同时使其接受教训并受到教育。进而提高其执行制度按章作业的自觉性。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还应在作业工序、作业时间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作业人员体能的承受能力, 尽可能地避免超负荷的工作量, 减少会战式的加班延点, 按照正规循环方式组织生产, 合理安排职工的作息时间, 使职工保持充沛的工作精力。
强化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教育, 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开展经常性事故案例分析和现身说法活动, 结合算安全账, 来算经济账, 让员工明白安全不但能带来幸福, 而且是经济效益;事故和三违不但是痛苦, 而且是经济利益的损失。对事故责任者及“三违”人员进行教育, 引导员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从思想上吸取教训。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 如安康杯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技术比武进行安全知识, 安全思想教育, 使员工在娱乐中得到教育;从地面到井下动用各种宣传工具, 如矿工周报、宣传栏、安全警示牌等, 不断的灌输安全理念以达到内化思想、外促行为的目的:通过悬挂职工全家福相片。入井前向家人宣誓等活动,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让员工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使员工感受安全给家庭、亲人带来的幸福, 也使员工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幸福所承载的责任。
一、以人为本,抓好养成教育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育人是以人为本的延伸,它是塑造人的工程,它把人放在第一位。过去德育工作,主要是以事、以任务为本,缺乏针对性,难以摸准学生跳动着的思想脉搏,难免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局外人”。因此,德育工作的成效不大,既然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建立与学生交谈日,校长与学生座谈制,每个班主任兼上心理教育课一节,树立一种“知我者之老师也”的师生关系。
二、以人为本,快乐育人
快乐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载体,育人是根本。有一个班因换老师,新老师严厉、刻薄,结果这个班越搞越糟,不可收拾。后来与学生坦诚的交流,学生说“我们快乐没有了。”这才意识到,学生是在快乐中成长,通过改变思路,调整策略,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的自觉性调动起来了。
通过以上寓教于乐的事例,说明只有充分调动两方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才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情境育人
作为一种学校德育模式,情境德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情境育人主要是创设情境,情境互动,模拟角色,畅谈感受。例:有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叫到办公室与他谈话,通过询问家庭情况,要求他以“妈妈的手冻了”为题写一篇作文。一个不爱学习不爱作文的学生,竟一下写了三四百字,里面写道:妈妈的手冻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动在心里,学在心里。这篇作文写出了对妈妈的愧疚,写了自己的悔过自新,很有教育意义,我把这篇作文贴在了与学生座谈记录本上。
四、以人为本,三结合育人
家庭在德育中应发挥枢纽作用。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中,家庭具有独特优势,其相对亲和力最强大,家庭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精神的乐园,社会是学生思想的舞台,那么家则是学生灵魂的港湾,在家庭这片安全、自由的空间,孩子的心灵得以憩息、修整。学校也要召开家长座谈会、单独交流和致家长一封信以及走出去家访。建立心理教育档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无私奉献的种子,让他们从小知道: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不是人。
总之,以人为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和谐共处,给师生创造一个宽松而有秩序的环境,用我的宽厚、朴实、真诚相待,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关心同志,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我们盛开和谐、健康、向上的灿烂之花,并结出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丰硕之果。
永修县立新中学 熊高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次通过对“十八大” 的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改变乡镇学校的教育状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是关键所在。
当前,我县不少乡镇学校在教育管理上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一味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对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要么是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要么是采取强硬的做法:一管代导,只要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是训斥、惩罚或者是让家长带回管理,对老师的考评也只看重学生期末的成绩。长此下来,那些所谓的差生因长期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和人情的温暖,更加恶性循环;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书,也只能违背自己的心愿,背着沉重的包袱朝着指挥棒的方向前行。所以我认为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
作为学校,应更多地从育人的思想上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一所学校要想做大做强做优,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一、在教育管理中什么是以人为本
1、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解决为何而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就是以人为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倒觉得应该加一条:授人(调动)以“欲”。当学生明确为何而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你就不必担心有什么学不好的了。学校教育,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可持续的发展,达到能把握学习的规律、特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去面对学习,这就是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指导方法,把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如何去学等问题融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3、改进师生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过程,让师生共同成长,这就是以人为本。
在学校里,既要有老师评价学生的学,又要有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这样教学相长,就会出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教师们自觉的用积极的评价去激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生们自觉的参与教学,主动的思考,这样,师生共同成长的氛围就已形成。
4、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成长发育是全方位的,只有心智和体能都得到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
5、学校尽其所能的营造一流的育人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绿色空间”,就是以人为本。
让墙壁说话,让专刊导航,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适应学生年龄特 点和时代特征的活动,来承载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让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二、在教育过程中应怎样做到以人为本
1、要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人的发展为本。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2、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用优越的制度凝聚吸引老师,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老师。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价值。
3、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那些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那些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那些有过错的学生、那些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那些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4、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包括他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发展人、成就人是“以人为本”的至高境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平等、和谐、自主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教学实践中要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误区
1、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尊重、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师生,注重师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师生的发展动力,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教师发展、创新、成才的空间。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理解”不是全盘认可,“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支持”更不是无原则同意,这些“尊重、理解、关怀、支持”都应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而不是在人情之下的一人一个标准、一事一个准则。
2、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坚持个人的需求必须符合或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尊重的工作氛围,但更需要树立扬善抑恶的舆论导向,摆正个人与集体、责任与权利、付出与获得的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观念认同,不断提高群体的道德情操,形成主流价值观,对人性“善”的一面倡导人文管理,进行褒扬、激励、推动和发展;而对于“恶”的一面,要谨防“以人为本”可能成为他的遮荫树、挡箭牌。有了群体的高尚,才能使那些狭隘的偏见、刻意的歧解没有生长的空间,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才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达到个人的需求与学校整体的发展需要、精神价值的辩证统一及和谐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和真实的主体依托,否则,其运作只能是虚幻。实践证明,制度管理在克服人性弱点和惰性、维持工作准则、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管理者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同时,不能弱化制度管理,加强和完善制度管理与倡导“以人为本”管理应被视为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两个方面,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制度的人文色彩,使制度管理充满人本的温情,只有将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才能达成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4、“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说事事顺从学生,关键是:一方面,在合乎情、理、法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正当的追求,顺乎学生的合理要求;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应该在规则、纪律、制度之下,尊重学生的权益、个性与自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尊重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任性,要对学生宽容而不是纵容,对于不合乎情、理、法的需求,教师要坚决抵制,通过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也就是说表扬与批评,激励与惩罚一样都不能少,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规律,才是完整健全的教育。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对将来学生走入社会谋求自身发展起着示范作用,服务人的管理观念对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是一种促进。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学习,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依法治校。我们曾经践踏过法律,结果代价惨重。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学校在学籍管理中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掌握好学校管理的自主权与学生接受教育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3、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它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时刻确立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将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目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实施了电子化、网络化,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行电子注册,这就导致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不但要求有相应的机制和健全的信息网作保证,而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好学籍管理工作。
现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学籍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手段,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充足的动力,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晶言,李杰,浅谈成绩管理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5),67
2、李萍,以学籍管理促学风建设的措施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8,6第17期175-176
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布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另一项任务是研究城管执法工作,落实市政府杨雪鸿副市长在全市建设和安全系统警示教育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县委刘书记的重要批示,这两项工作是统一的。在我们“保先”教育分析评议阶段,来总结城管执法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保先”教育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要按照县委、县委“保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城管局的安排认真贯彻落实。我在这里就“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讲三点意见,请同志们在城管执法实践中认真研究,认真贯彻,认真落实。
一、认真把握城管执法的特点和规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做任何一项工作,就要对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索,只有把每一项工作的特点认识清楚了,规律把握准确了,我们才会把握主动权,才会得心应手,才会事半功倍,即使遇到困难和矛盾也会迎刃而解。我分管城管执法工作两年多来,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为城管执法工作有三大特点。一是公开性。城管执法不是关起门来执法,而是在现场执法,在众目睽睽之下执法,是在接受方方面面人员的监督下执法。我们做对了,大家看得清楚;我们做错了,做得不够好,大家也看得清楚。因此,这项工作对我们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一丝还丁⑷先险嬲娴毓ぷ鳌6羌杈扌浴3枪苤捶ǚ浅<杈蓿饕硐值氖鞘忻袼刂剩馐俏颐敲媪俚闹饕习T诖蟪鞘形フ拢还苣闶瞧胀ɡ习傩栈故歉吖伲灰昂煨湔隆币焕矗憔捅匦刖】斓慕邮艽Ψ!3鞘性叫。愫贸鞘泄芾淼哪讯染驮酱螅渲饕⒔崾鞘忻袼刂省O丶冻鞘械氖忻翊蠖嗍桥┟瘢痛蟪鞘惺忻竦乃刂氏啾仁怯胁畋鸬模岣呤忻竦乃刂视质且桓霰冉下さ墓獭M保统鞘兄捶ǘ裕颐堑闹捶ǘ韵蟛皇枪潭ǖ模橇鞫模悄侠幢蓖摹R恍┝鞫嗽保恢牢颐浅鞘泄芾淼挠泄毓娑ǎ饩透拿髦捶ㄌ岢隽搜暇佳椤H歉丛有浴N颐堑闹捶ㄏ喽匀耍赡苁枪と耍赡苁窍赂谥肮ぃ赡苁腔馗刹浚部赡苁侨嗣窠淌ΑK潜澈蟮纳缁峁叵稻透丛樱堑那着蠛糜芽赡茉谝桓鲋匾棵诺本殖ぃ绱说鹊龋榭龇浅8丛樱聿缓茫涂赡苁构ぷ鞲欢?br>面对这三大特点,我们要把握城管执法的规律。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这是我们党对执政理念的要求,这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执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没有人,就没有一切,我们面对的困难和矛盾是因人而起的,要解决困难和矛盾,就必须围绕人来工作,既要围绕执法对象来做工作,又要围绕执法对象背后的社会关系来来做工作。第二要有忍辱负重的胸怀。如果城管执法没有忍辱负重的胸怀,是做不好城管工作的,当你受到委屈的时候,当你受苦受累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受到执法对象的一些侮辱性语言,这时千万不要为了自已的“尊严”或城管局的“形象”,而表现自己的“正气”,表现自己的“勇猛”,这样就有可能惹出事端,引来麻烦。忍辱负重,这是城管执法特殊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胸怀。第三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执法的岗位都是为了大众,为了百姓。法律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执法就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这就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第四要担负起展示**形象的责任。城市管理是一个执法的岗位,又是一个展示**形象的窗口,一言一行代表着**的形象。今年县委提出了打造“开放**”、“平安**”、“和谐**”、“正气**”四大目标,城管执法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二、深刻总结两年多来城管执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为民执法的责任
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对象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人, 一个是物。人是管理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对人的管理, 不仅体现在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理解人的情绪, 提高人的觉悟上, 而且体现在建立一种激励制度, 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人的潜在价值, 达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 实现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 加强企业管理,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即人本管理, 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 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产物, 它是以“复杂人”为前提, 以行为科学为依据, 以企业文化为主的应变理论, 要求管理者既要重视科学管理, 创造严格规章制度, 又要依靠激励人的责任心、事业心, 形成动力机制。我国管理理论所推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就是在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进行管理的全过程中, 突出“人”的作用和地位, 把人看作是管理的主体, 把充分开发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作为搞好企业各项管理的第一位因素, 使各项管理工作都围绕“人”这个中心来进行, 以此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 以人为本管理存在的差距
(1) 职工群众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没有真正的到位。作为体现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会, 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实现不了职工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目的。每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均有不少的职工代表戏言, 职代会演变成“举举手, 拍拍手, 一顿饭, 一顿酒”。加之有些管理者“为我独大”, 管理方式粗暴简单, 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致使不少工人感到地位下降, 对企业的认同感降低, 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导致劳动效率低下。
(2) 用人上严重存在缺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真正实现竞争上岗的只有少数, 有些所谓的竞争上岗也难免有“暗箱操作”之嫌, 甚至有少数“买官卖官”、“钱权交易”之疑, 这些腐败现象激发不起人人参与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总是盯着眼皮底下的几个人, 知人不多, 知人不用, 知人不深, 难以发挥竞争上岗优势, 造成人才埋没, 潜能消失。
(3) 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追逐物质利益意识逐渐成为职工思想的主流, 职工中很少出现无偿贡献的思想倾向。
客观地讲, 这些问题及差距有些企业管理者已有认识, 由于能力和权力所限, 不能够改变现状。但也有一些人没有认识到, 还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从深层次上研究人、开发人的潜能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化地不断深入, 忽视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研究,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无疑是致命的。
3 企业人本管理的作用
(1) 异质能互补, 杂交出优势。用人切忌以领导者的好恶为标准, 挑选同自己气质、性格、见解兴趣完全相同的人。必须异质互补, 才能形成整体优势。
(2) 用人之长, 容人之短。要求人才完美无缺, 十全十美是违反辨证法的。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 一个才能很高的人难免有点骄傲自满;一个魄力很大的人, 难免有时考虑不周全不细致;一个思想缜密深刻的人, 难免产生优柔寡断的毛病。如果要找那种“样样皆是”的人,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 要是真的找到这样的人, 并使用他, 其结果必然是平庸无能, 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我们既要用人之长, 也要容人之短, 否则会埋没人才, 浪费人才。
(3) 巧用其短, 变短为长。开发人力资源, 不但要用人之长, 还要巧用其短, 变短为长。对企业来说, 每一位员工的潜能都能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好的作用, 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4 企业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
(1) 领导干部要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 做人本管理的表率。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 是坚持人本管理的关键。目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挑战, 对自身素质的挑战。要搞活企业, 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管理从“以生产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因为有效的管理不在于对“事”、对“物”的管理, 不在于抓生产和技术, 而在于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挖掘、调动, 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于对人的较高层次的需求, 即对于人的理解, 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对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成就感、荣誉感、表现欲的满足。现代企业面临着对企业自身素质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对企业领导素质的挑战, 没有现代化素质的企业领导, 就没有现代化企业。
(2) 推行职工参与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职工参与管理。允许职工对管理和决策提出建议和批评, 给予职工适当的与工作相称的决策权, 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 也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 树立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树立与企业共命运的思想意识。明确职工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他们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是企业管理者永恒的主题。
(3) 改革体制, 优化制度。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一个全员经营, 民主管理的体制, 为各级人员参与管理, 发挥才干提供机会, 权力和条件。一要大胆改革旧的机构体制, 实行减员增效, 减少管理层次, 减少内部推委扯皮现象;二要本着“能者上, 庸者下, 平者让”的原则, 通过民主选举, 公开招聘等措施, 把那些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对不适应工作的干部进行坚决撤换;三要对职工进行优化组合, 使之具有互补性, 内合力, 以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四要建立职工培训机制, 强化对职工的培训, 或选派优秀人员到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引导他们学技术, 学业务, 提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增强企业活力。
(4) 以激励方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要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以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和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为目标, 完善企业自主用人制度和自主分配制度。坚持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逐步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和逐年增加职工的工资奖金。对基层区队实行记件制或包岗制, 取消记时工。职工的工资与材料、工作质量挂钩, 实行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分配制度, 彻底打破“大锅饭”, 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同时, 把握企业实际制定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 荣誉激励等各项制度, 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5)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第一, 要研究职工的需求, 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实。第二, 激发人的情感, 把思想教育工作做细。要树立干部是公仆, 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尊重职工的人格, 自尊心, 平等对待, 同吃同住同劳动, 干部职工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职工, 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摘要:以人与物的辨证关系, 重点突出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分析了目前现实管理中人本管理普遍存在的差距, 及在坚持人本管理采取的措施及途径。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教师;学生;教育;思想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全面总结50多年来的执政经验,特别是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它是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和发展指针。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对于教育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也就会对教育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同样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贯彻和服务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培养人的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要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要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我们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法制、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要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建设和管理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一批德育示范学校、文明学校。
(二)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全面推行新课改
加快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要根据国家要求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有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对初中学生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实行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切实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积极推进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加强“绿色证书”教育师资和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三)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的治理
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需推动各部门、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建立一批绿色学校、家长示范学校等。建立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
(四)要坚持教育公平原则
我们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努力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现象。要建立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女童初中阶段入学率。在达到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设适合女童需要的课程,有关助学资金要注意适当向女童倾斜。要配合流入地政府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对返回原籍就读的学生要及时办理就学手续。
(五)要大力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要组织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利用初中计算机教室、小学卫星教学收视点和小学教学点的教学光盘播放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计算机学籍管理。
(六)要发展寄宿制学校建设
要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为避免因就学路程较远造成小学生失学、辍学,对于地处偏僻的教学点应予以保留。并根据当地实际,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
二、以人为本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教师是主体。教育质量的好坏及教育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教育系统中体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应该说对于我们要搞好教育来说,教师其实是决定的因素。为此,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根据有关规定,充分考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完善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保质保量地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教职工。其次,要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小学教师、初中专任教师要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第三,要积极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担任教师,优先聘用具备教师资格且学历层次较高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第四,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杜绝教师严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第五,要建立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定期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使教师掌握课程改革精神和必备的教学技能。第六,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尽快在县域内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第七,要严格按照任职条件聘任小学、初中校长,并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主要的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保证教育方针、政策和路线的贯彻和实施。
当前,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处于全社会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处理好依靠和服务、基础和支撑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以人为本和教书育人的关系。科教兴国,必先兴科教。我们深信,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将进一步推进我们职能转变,把教育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甚至首要职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湘浙. 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 田建国. 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努力建立勤政为民的领导班子“如何当好一把手”研讨班发言2007-03-01 23:48:
4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班子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破解工作难题,努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确立,民政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改革创新,传统的工作模式需要调整完善,困难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学习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作为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先后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和双周五学习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坚持学习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结合部门工作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先后撰写调研报告五十多篇,全面掌握了民政工作现状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加强基层民政规范化建设、强化村民自治长效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调整新时期民政工作思路、完善扶贫济困工作体系等专题调研报告,对指导当前民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长期困惑民政工作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为确保民政事业持续发展,近期又与南大社会学系共同组成课题组,对“十一五”期间民政发展战略、扶贫济困体系建设、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等专题进行研究,着力提升部门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坚持民主与集中有效整合,注重发挥群体功能,努力增强班子驾驭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近几年来,我局相继制定了《局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局党委议事规则》,明确了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规则等内容,不断推进民主集中制具体化、规范化。每月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或局长办公会,局内重要工作、重大事项一律提交会议研究讨论,在决策前进行充分调研,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充分聚集集体智慧。由于决策民主、科学,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团结,造就了班子成员团结协调、创新向上的氛围。符合江
宁区情的扶贫济困工作体系、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建设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退役士兵安置模式、体现民主化进程的居(村)民自治长效管理机制等重大决策事项不断健全和完善,在全区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热点”与“难点”一体运作,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放大民政工作效应
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明确为谁执政的问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执政为民的宗旨上。目前,全区低保对象万人,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多人,农村五保人,残疾人万人,岁以上老人约万人,能否保障占全区总人口%的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理所当然是我局领导班子义不容辞,必须时刻放在重点的大事。近几年来,我们适时提出调整低保标准方案,扩大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同时,我们始终抓住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研究对策,先后出台了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子女就学救助、临时应急救助等专项工作方案,累计投入万元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多户近万平方米,许多特困户住进新房后,激动地泣不成声,感谢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好事。今年是实施大病救助和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的第一年,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放大病救助资金万元,解决了人次的就医问题,使这部分困难群众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真正享受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同时发放子女就学救助资金万元,解决了户困难家庭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困难,确保全区不因经济问题而造成一个困难家庭子女失学,让困难家庭子女也同样享受高等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临时应急救助是解决家庭暂时困难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几年来,每年救助户次左右,发放临时应急救助资金万元左右,解决了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子女就学救助、临时应急救助等专项救助办法的出
台,深得民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坚持改革与创新同步推进,注重强化部门职能,努力提高部门工作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民政事业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农村税费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政工作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民政工作机制,推动民政的深层次改革,是民政部门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根据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系统的实际,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收到较好的效果。推进内部企业改革,局属两家商贸企业全部买断经营权,两家工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使直属企业与部门彻底脱钩,部门避免了经济风险和经济责任,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运行效益大幅度提升。全区实行婚姻集中登记,在收费、财务、服务上分开运作,较好地实现了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有效划分,解决了执法主体不明,搭车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
全区传统政府指令性安置退役士兵模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货币安置和政府指令性安置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困惑民政部门的退役士兵安置难问题,三年中,共接收退役士兵名,货币安置和政府指令性安置分别占%和%,一次安置率为%。在政府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推行以政府保障为主,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动员社会参与的方法,走出了一条社会化工作模式,慈善总会成立的二年中,共向社会募集资金万元,募集物资价值万元,资金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使更多困难群众的困难得到较好解决,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五、坚持队伍建设与行风建设双向联动,注重完善服务载体,努力提升部门对外形象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我局去年首开先河与长沙民政
学院联合开办了民政行政管理大专班,岁以下干部通过两年时间必须达到民政行政管理的专科水平。目前,广大干部勤奋学习,认真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明显提高,驾驭新形势、新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一流的部门,除了要有一流队伍,还必须有一流的行风。近两年,我们在全系统深入广泛开展行风评议活动,针对行风评议中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建立整改责任制,实行长效管理。今年上半年,把基层民政服务载体建设作为系统行风建设重点,用四个月时间,在全区开展了基层民政规范化建设,解决了基层民政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工作规范化制度等五大难题,被省民政厅树为一面旗帜,在全省加以推广。近几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民政服务载体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殡仪馆的改扩建工程,投资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投资
万元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也已完成规划设计,投资万元的社会福利院正在抓紧论证,初步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服务功能。
六、坚持廉政与勤政两管齐下,注重建立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党政机关是执政的主体,是行政决策的阵地,是政令传递的平台,是为民服务的窗口,机关的行政效能和干部的勤政廉政情况,直接决定执政水平。从去年开始,我局在机关全面推行了“目标、督查、考核”三位一体的行政工作机制,年初确定目标,并分解到各镇(街道)民政办和机关各科室。中间由纪委牵头进行督查,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年终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考核、检查和验收,严格按年初确定的考核办法进行兑现,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准明显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政工作都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推荐阅读:
管理创新(树立班组安全文化窗口)07-10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10-28
树立目标的人生格言09-18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10-19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10-29
谈班主任威信的树立06-15
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09-19
如何树立正确的群众观12-04
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05-23
如何树立则正确的权力观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