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指导集结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学习指导集结(通用12篇)

高中历史学习指导集结 篇1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亡。

民国再共和,代代续炎黄。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农辨药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颠沛少康兴祖祚,昏庸孔甲匿龙精。

桀从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倾。

商朝

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西周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春秋战国

平王迁洛启东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燕韩赵魏秦齐楚,赫赫七强战不休。

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秦朝

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汉朝

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划长江,宋齐梁陈据建康。

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唐朝

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神勇玄宗清女祸,繁荣盛世号开元。

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五代十国

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前蜀早亡接后蜀,依辽北汉晋阳愁。

南平南汉兼吴越,后蜀南唐作宋囚。

宋朝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辽夏与金邻作寇,靖康之变帝成囚。

康王即位开南宋,秦桧杀飞令铁羞。

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

元朝

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

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

明朝

太祖金陵创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

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

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侵京。

吴贼卖祖山河变,江北江南属大清。

清朝

太祖兴清顺入关,扬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启,嘉道弱朝咸续延。

鸦战外加权丧尽,天国内耗力消残。

垂帘慈禧维旧政,炮震武昌宣统迁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4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高中历史学习指导集结 篇2

一、做课堂的主人翁

从2007年起, 湖南省普遍推行新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变了, 教材编排改了, 课堂模式有了颠覆性的改革。那么学生不能再是坐在座位上安安静静地听, 规规矩矩地记, 认认真真地读, 一字一句的背, 中规中矩的。因为这样的学生有可能是一个考试的尖子, 但绝不是一个学习的能手, 所以, 我们要改变观念, 做课堂的主人翁。

做课堂的主人翁, 首先要学会听课。学会听课, 就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历史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课堂听课要做到四个方面:听, 思, 记, 悟。“听”就是听讲, 要精神集中, 课前通过预习, 找出难点问题, 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思”就是思索。一方面思索课堂上听讲的内容哪些需要记忆和学习, 另一方面也要思索课堂上的内容是否把握, 有无疑问和困惑;“记”既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获得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包括对课堂上学习的要点做笔记。课堂的听课笔记内容应包括板书提纲、学习重点、老师对教材的拓展和挖掘等。做笔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历史笔记可以写在课本上, 并不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都要记, 老师没有写的一些补充性的内容、基本观点、历史分析方法有时也需要。所谓“悟”, 就是要学习和体会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观察学习其他同学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习惯和方法。

做课堂的主人翁还要学会阅读。尽管阅读不分课内课外, 历史学习中, 课堂阅读是重要的一环。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 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自学的手段, 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首先, 需要正确认识历史课本各个栏目的作用, 阅读全面、到位。 (1) 阅读每一册书的前言, 明确学习目标和基本方法。 (2) 阅读目录, 宏观把握一册的历史结构和单元的知识结构, 形成历史知识框架。。 (3) 阅读单元导语, 把握课本的重点知识及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 形成立体的时空观。 (4) 读正文, 把握主体知识, 正文是学习重点和主体, 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 每一课的子目,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一课的知识结构, 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5) 阅读历史纵横、注解, 拓宽历史知识面。 (6) 阅读文献资料, 提高认知能力。 (7) 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 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 (8) 读大事年表, 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 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其次, 阅读中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 提炼成几个要点;明确历史结论中各点的逻辑关系;学会区分重点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做到必中有数, 时有的放矢;重大历史事件从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进行分析, 概括要点;按时间顺序整理知识, 把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知识进行逻辑分块。通过对知识分块, 能够找到一些共同点, 便于掌握历史的分析方法。

做课堂的主人翁, 要做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分子。很多的课堂推行小组互助学习, 所以在新课程中很是注重合作学习, 问题探究, 因此, 课堂上要认真预习阅读, 专心听讲, 又要勤于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要在积极的课堂发言中, 就能在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从而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做课堂的主人翁, 还要多练。适当的练习巩固知识, 也需要掌握通过听课掌握必要的一些原理、史论, 比如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之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一句诗就点出了学习的真谛。处处留心皆历史。历史遗迹、遗存, 身边的人、事, 无不是历史素材, 生活中的规则、原理, 也入得历史, 所以学好历史, 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知行合一, 既要学习书本知识, 又要一定的亲身实践, 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学好历史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会搜集历史资料, 主动学习。历史新课程要求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会搜集历史资料, 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把握学习需要的历史信息。搜集历史资料到图书馆查阅, 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 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对搜集来的历史资料, 要根据它对学习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分类、整顿, 以利便在学习中使用和查找。

做生活的有心人, 还在于学会总结记忆规律, 牢固记忆。记忆历史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总结记忆方法, 通过谐音、抓关键词、列表比较、编歌谣等方法帮助记忆, 提高记忆的效率。这些记忆方法与其说来自于历史, 还不如说来自于生活, 比如, 通过利用谐音的方法来记青瓷的出现, 青瓷最早出现在东汉, 我们可以这样来记, 东北有一种捕猎的鸟叫海冬青 (东青———东汉出现青瓷) , 也可以将汉朝出现青瓷缩减为汉青 (汗青, 不是有一句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吗) 。这样的记忆方法, 长久不易磨灭。

做生活的有心人, 还表现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温故知新。课后及时复习是课堂的延续, 每一节课要是整理、修改、补充笔记, 理解记忆知识。单元复习, 将单元知识归类总结、建立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期末总复习进行系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解决疑难问题。

教会学生学习高中历史 篇3

一、要重视

即便没有兴趣也要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似的学科来加以重视。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至于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一旦遇到能力考查题,学生就会出现堆砌材料的现象,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且越早越好。

二、抓基础

建高楼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同理,要把历史学好,首先我们也要学好基础。

1.精度掌握巩固基础知识

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精读课文,然后是要背诵每一个知识点。背诵是记忆的基础。我有几种记忆方法介绍给学生:

(1)初识记忆法:在记忆的时候先把知识点看一遍,做到整体了解。

(2)理解记忆法: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即使不行也要“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

(3)情景记忆法: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4)归纳记忆法:对于章节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去记忆,然后再分成各个小专题来记忆,以时间为顺序,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来记忆。

(5)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用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对于义和团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借助“粉碎了”“打击了”“显示了”等关键词来提示。

(6)放电影记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建立在对知识的掌握之上,让知识在自己的大脑中自放电影来查漏补缺。可适用于一个知识点、一节、一章、一本书甚至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的放映。

2.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包括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归纳概念内容、区别概念的异同。

(2)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历史学习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三、成体系

历史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因而学习历史还要求我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知识体系。有以下几步来构建体系:

1.抓点。如科举制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A.隋朝时期如何?B.唐朝时期怎么发展?C.宋朝时期如何完善?D.明清时期如何走向僵化?弄清这几个问题对科举制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2.穿线。分散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如果能用线索穿起来会更好,如珍珠一样,只有穿成项链,才会更

美丽。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如雅尔塔体系下有两条线,一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是社会主义世界,两者总体对峙。

4.对比构建立体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纵横向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这样可以以一个知识带动整个知识网络,如蜘蛛网一般,用一个节带动多个线索。

把握了以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历史将如鱼得水,轻松无比。

参考文献: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连安民,男,1982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河南省济源市第六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学习总结. 篇4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从适应与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对于历史教材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在历史领域里,“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参考书(《辞海》、教师教学参考书、教辅书籍等),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进而达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呢?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

其次,要抓住两个观点:①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成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

在初中时,历史对于我来说只是一门副科,只要 考及格就行,当时我的历史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方法,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但这只适用于初中的历史,并非是我今天要讲的历史的正确学习方法。所以,我强调一点:历史决不是可以靠记忆就能攻克的简单课程,它同样要求掌握特殊有效又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篇5

只有在平时博览群书,善于思考,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有较为开阔的思路,较为全面的分析,较为流畅的表达;只有广泛涉猎,才能有较为坚实的人文素养。那种对生命的终级关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事实上我国著名学者如钱钟书,季羡林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的大儒。身处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够静心读书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摒弃那种浮躁的心理,多读书,读好书,用读书支撑起自己的精神生命!

2、历史学习要求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粗看并无头绪而言。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从明治维新到戊戌变法,从哥特式建筑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似乎很难找到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掌握一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在学习中不断揣摩,不断思考,你会有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感觉,对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

3、历史学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看法 篇6

1、千万别把历史当作知识来学习,要把历史看成一个个动态的立体的组合,去熟悉和感悟。

2、衡量历史学习的好坏,不在于记住了多少个历史细节知识(当然这也很重要),而在于有没有形成历史特有的思维模式,能不能够做到反思、总结、比较、应用。

3、学习历史的方式应像熟悉一个人一样的流程,先远远的从头到脚大量一番,再找出它与众不同的特征来。

4、历史学习的两种最好方式:一是比较;二是重复。

5、如果把精力的80%都放在背诵上,历史的学习就误入歧途了,那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觉得历史枯燥;最好的比例是:30%放在记忆上,70%放在天马行空的思考上。

6、学历史,不能陷于历史的琐碎中而难以自拔,也不能游离于历史事件之外;反之,应该以清醒的头脑掌控历史发展脉络,把握时代主题,深谙阶段特征,同时,也要有如当事人一般身临其境,要学会“进退自如”。

7、历史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不在于精彩纷呈的故事,而在于内在强大清晰的逻辑、因果关系,这是能够保持对历史持久兴趣的关键,但若没有故事,历史就是一具干尸,没有生气和活力,总之,故事是血肉,逻辑是筋骨。

8、历史的答题也是有公式和原理的,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公式和原理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就可以了,老师不必操心。

9、历史学习的好坏,到了一定阶段,就碰到天花板了,这时候,起决定因素的不再是历史的原因。决定因素有三:

一、语文学习的好坏;

二、常识的掌握;

三、综合能力。

10、历史不是让你立马成功,它锻炼的是你思维的清晰度和深度。

11、历史成绩最好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老师基本无关,成绩最差的学生,责任往往老师要付很多。

12、历史的答案越来越不追求长篇大论了,它需要的就是你的感觉,以及捎带着考查语言的组织能力。

13、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最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改记住的知识,追求两个字:精确;重要的概念追求四个字:信手拈来。

14、适当掌握些野史,多看课外书和电视能够提高历史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15、历史也适合在夜深人静的状态下学习,而不只是早晨朗朗的读书声。

初、高中历史学习桥梁的架设 篇7

一、初、高中历史学习桥梁架设的困难

1. 知识体系的衔接困难

在架设初、高中历史学习桥梁的过程中, 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很多人认为, 只要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来说太模糊了。历史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历史事件的衔接等一系列的因素, 尤其是知识体系的衔接。现阶段的知识体系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界限, 初中和高中完全是两个体系, 中间缺乏过渡阶段, 这让学生和教师非常苦恼。虽然初中和高中都学习世界史和中国史, 但在初中是一个以大概时间先后为体系的学习, 而且掌握也比较容易, 一旦直接过渡到高中专题式复杂的体系当中, 就会造成知识体系没有办法良好地衔接。

2. 学习方法的衔接困难

历史并不像数学和英语一样有固定的公式或者某些固定的套路。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而言, 现阶段的衔接也不是特别的理想。初中的学习方法不仅统一、而且单一, 就是教师划重点,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升入高中以后, 这种方式被完全打破, 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否则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另一方面, 大量的试题让学生根本无从下手, 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 书本上的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和试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这也是成绩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初、高中历史学习桥梁的建设建议

1. 知识结构的衔接

初中学生知识点掌握比较零散, 多采用机械记忆法, 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而记忆效果很差。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首先理清一课各目之间的关系, 然后是一单元各课之间的关系, 再是一册书各单元之间的关系, 最后要能概括出一本书的主线及主线包含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例如, 初一的学生在学完中国古代史上册后, 可以以阶段尝试总结, 将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为主线, 如史前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接着再以每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作为枝节问题进行概括总结。与此同时, 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向联系, 在教学中可挑选某一历史发展阶段, 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通过纵向横向联系,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上来。这样既温故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 必然为以后的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课程更强调运用参与式、探究性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学活动中, 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客体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 学生不是按照教师的方法来学习, 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教学。这样, 学生就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学习方法上, 学生可以大胆尝试, 教师在旁辅助。抛弃原有的划重点、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让学生将历史和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连接到一起, 将现实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进行对比, 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便于记忆。同时, 在一些固有的知识点方面, 比方说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意义、影响等, 这些都要加强记忆, 不能用自己话来叙述, 否则那样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还有一点就是, 经常性地组织讨论和研究, 对一些重点问题和历史上有争议的环节进行研究,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住, 而且会非常深刻。

3. 心理引导

初中历史中考分值才50分, 考试对能力要求也不高, 所以学生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是副科, 不加以重视。即使是进入高中后, 一部分学生也依然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只要通过毕业水平测试就可以了。这是学生不愿意学历史、学不好历史的重要原因。所以, 转变观念, 提高对历史科目的重要性认识是学生学好历史, 适应初、高中教学的主要心理因素。所有我们初高中阶段的教师都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端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 以浩瀚、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让学生和社会都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

三、总结

本文对初、高中历史学习桥梁的架设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从客观方面来说, 历史学习不简单, 也不复杂, 关键在于掌握好“火候”。只要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 将教师的角色转换做好, 在实际教学时, 适当改变方式方法, 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 这样就能够在初、高中历史学习中架设出一道良好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徐志兰.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教育科学论坛, 2013 (02) .

[2]邵兰琴.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5) .

高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探究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77-01

合作学习能发挥群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改变了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课堂中,都是老师说,学生听,从幼儿园阶段起,就一直延续着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形式。特别是高中历史课,传统教学方式更是根深蒂固,学生从未进行过任何讨论,只是一味的老师说,学生记,不少学生并不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在课堂中,不少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只有两三分钟,热闹的教室很快又安静下来,学生们不善于思考,不懂得讨论,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有些合作学习小组看似热热闹闹,讨论激烈,但细心观察会发现,小组内部没有分工,没有合作,发言的只有少数几个表现积极的学生,其他同学在旁边默默不语;有的课堂则一味的进行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学习成果不显著。

二、提高合作学习成果的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有的学生适应了传统教学形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有的学生则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这些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既能独立学习思考,又能参与团队合作。

2、调整分组策略

首先确定小组人数。通过教学实践发现,4-6人小组为最佳模式,这样组内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可以避免因人数过多而导致学生发言机会减少,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人数过多造成话题分散,无法集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将班级分为9组,每组5-6人。

然后确定小组组织领导方式。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可以设立固定职位,如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等等,明确职位可以使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讨论顺利进行,例如在讨论中断时,主持人应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提出新的话题,记录员可以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从而使教师了解到该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各职位不应固定人员,而是让学生在不同职位上轮岗,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3、采用多种合作学习方法

互动法。小组内成员担任不同职位,然后围绕同一话题,同一目标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之间可以进行补充,共同完成同一项学习任务。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并且不同职责的扮演,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辩论法。根据教师设置的题目,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参照辩论赛的形式,每位学生都可充当辩手表达己方观点。辩论法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能充分论证己方观点,学生需额外参阅大量资料,作为对教材的补充,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联想思维,尤为重要的是,辩论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竞争意识。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能深刻理解其意义,而且能加强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历史事件可以改编成小剧本,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卓尔不群的雅典》中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因为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召开一次伯利克里时期的公民大会,在会上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雅典民主中的抽签选举、公民大会为最高机构,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是司法机构。此外,角色扮演法还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舞台表现力都有很好的帮助。对于平时胆子小的学生,通过参与历史剧的演出,还能极大的锻炼其勇气。

4、教师应积极而谨慎的指导

虽然合作学习是学生做主导,但教师也应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不是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巡视,认真倾听,但要谨慎的进行指导,要做到适时适量的介入,确保讨论不偏题即可,更多的还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避免对学生的讨论做过多的干预。一旦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难和障碍,可以给予一定的点拨和指导,使学生克服困难,进而增加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喜爱。

三、对合作学习成果的总结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当前的优点和缺点,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课程倡导进行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既是评价过程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受益者。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可以为自我要求作参考,使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建立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师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即时评价就是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发言讨论进行及时的评价,可以从学生思考的角度,发言的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对这一过程的整体总结和评价。通过分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情况,帮助学生理顺思维,指出学生思维方法的优缺点,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回顾,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升华。

参考文献:

[1] 陈秀芳.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J]. 教学与管理 2008(31)

[2] 翁聪良.我思故我在 新火试新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师素质初探[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3] 张道权.高中历史“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施[J]. 教育导刊 2008(06)

[4] 游春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备策略探悉[J]. 黑龙江史志 2008(01)

高中历史的学习经验 篇9

历史的时间应该是被知道的,而不是被记住的。单纯的把时间列出来,去背时间轴是非常难记的,往往事倍功半。但只要学会方法,会列表格,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时间对你来说“那都不是事儿”

2、为什么我背的都不考

不是不考,而是考了你没有看出来。而且,历史几乎没有哪一道题是考单一的知识点,一道题考七八个知识点以及其中的联系都是家常便饭。这就需要你熟记知识点、深刻理解,能够审清题目。

3、历史到底考什么

简单来讲,历史考的是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注意,是知识积累而不是知识点。如果理解了这两点,就不会问一些外行问题“这个知识点考不考”。

4、为什么有些人不学历史都很好

这类学生很好地诠释了“历史知识积累”这个概念。他们上课不是听讲最认真的那个,做作业也不是最积极的那个,但是历史成绩却出奇的好,原因就是他们积累的素材使他们思维异常活跃、达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做题的时候凭借着感觉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而当你请教他们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个,就是感觉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这不是他们骄傲不愿意教你,而是这种感觉是日积月累的一个效果。

5、我也认真背书、认真做题了,可分数为什么还是上不去

认真学习固然是好事,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会禁锢你的思维。而历史学习恰恰需要一个活跃的逻辑思维,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来回跳跃,要会发散思维,而将思维局限在一个框架里面是审不清楚题目的。

高中如何学好历史

1、建立框架

历史的知识点不能一个一个单独列开来背,那样会打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所有的科目当中,没有哪一门学科像历史的关联性如此之强。古今中外的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不是凭空发生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先把体系建立起来,这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有效的体系,那么学习历史就会出现“方法不对头,累死老黄牛”的现象。

2、熟读课本

这里所说的课本不仅仅指必修的三本书,同样也包括选修的三本书。目前的历史课本是按照专题编纂的,不具有一个时间的连贯性,因此很多历史基础不好的同学学起来会一头雾水,而选修课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补充,便于知识点的理解。但很多学生会认为选修不用学,甚至课本到最后都是空白的,这恰恰是个非常错误的认识。

3、补充课外读物

单纯的课本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说来说去,讲的就是过去的故事,多了解一些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对做历史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课本毕竟是有限的,无法详细地去讲述太多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读一些有权威性的历史著作,看的多了,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读过的原文出现。从这方面讲,这也是历史这么科目的优势所在,毕竟没有哪一门会告诉你通过看课外书和影视作品就能把这门课学好的。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当你只给历史一个月的时候,哪里还有时间给你推荐影视作品和课外读物。

4、高考真题

进入高三之前,首先要选择的试卷就是往年的高考真题,通过刷高考真题,就会读懂高考历史的出题模式以及重难点,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光做无用功。

5、专题训练

真题刷完之后,就会查找出自己的漏洞,知道自己哪里学的比较好,哪里学的不好,在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提高效率,针对自己学得好的进行加强,学的不好的查漏补缺。

6、整理错题本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补习 篇10

无论任何一门学科,学习兴趣是关键,如果连兴趣都没有,及时再努力,也只能停留在中等水平。

二、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一个自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当然还有就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三、学习思路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对于历史的学习,同样也如此。高中知识重在梳理,在平时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历史知识网络系统化的学习思路,一定要贯彻其中,从而成为实实在在转化的能力。

四、学习理解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五、三多原则

对于文科类的学科,三多学习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多听、多记、多背,这三样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你对历史的事件背景、详细的知识有个更为系统化的深入了解。坚持不懈的长期积累,自然而然会看到非常不一样的效果。

六、总结反思

历史是一个长线的学习积累过程,除了平时全面深入了解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对平时的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对症下药,做针对性的调整。

七、目标分解

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要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到每个细节上,切不可盲目制定,也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八、整合与拓展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科,所以单纯的死记硬背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加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多加灵活运用,多将知识做分类与整合,从各个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做到全方位的提升。

★ 高效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

★ 高中历史说课稿

★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 高中历史教师年度总结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点

浅析高中历史“学习社区”的构建 篇11

当然,师讲生听在某些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以“讲”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使信息从教师、教材及其他信息源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处于学习环境的中心,起控制和支配的作用。教学的目标、反馈和强化都非常清晰,学习者了解并遵守课堂活动的程序,从而能够高效地对环境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

随着现今课堂改革的深入,“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日益受到关注,此模式就是以“所有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环境,努力探讨它如何才能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打开其自身所蕴涵的巨大潜能,并促进其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的养成。

笔者通过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民主平等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开放式学习环境。

一、学习主体

我们认为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里的学习者并非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不仅仅是学生个人,还涉及学生群体,或者说是学习者共同体。学习者主体第一指的是学生个体,现今教学认识论提倡,“单从学习的角度来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统一起来观察整个教学,学生也是主体。当然非一般意义上的主体,而是教师指导下的主体”。

这里,需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在这一学习者共同体中,教师扮演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而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协作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

二、学习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传统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种行为取向的目标,以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为主,具有可预知性,这就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性行为的不可预知性;行为目标将整体分割成部分,把人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情感、审美情趣等文化素质割裂开。与之相对,我们所试图构建的学习社区,其目标是生成性的,它是学生、教师与学习情境通过交互作用自然引发生长而成的;学习目标并非仅限于知识的构建上,更体现在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上,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认识到1787年宪法是美国人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创新的结果,感受到宪法体现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2)对比美利坚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多样性和各自的独特性,能学会为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三、知识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包括学习者个体、助学者和各种工具及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书籍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各个要素密切地交往合作,共享认知活动,才能达成对知识的比较完整的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资源。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几个学习小组,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目和网站,布置任务,与学生一起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或者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比较丰富多样的资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收集来的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为历史教学活动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真实的氛围,唤起学生听觉、视觉、感觉等,使其身临其境,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四、规则分工

由于学习活动具有非线性的、复杂多元的特征,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因此就需要一些规则加以适当地调节,这些规则包括参与、尊重、共享和协商等。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需要创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良好环境。共同体成员们首先需要的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能听到教师的一家之言,或一两名学生的观点,那么学习社区将不成其为真正的共同体。

五、学习情境

每每提及“情境”,很多老师会联想到环境。事实上,情境是人和外围环境彼此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空间”,是对人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的社会事态、背景因素。我们要在“学习社区”中构建学习情境,它在共同体的生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中学习社区的构建,实质上就是要将真实的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社会实践中,使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尽量贴近真实的实践,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建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国的学术界对学习环境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还处于引荐和验证阶段,学习社区属于一个前沿性的课题,是一个刚刚起步不久的研究领域,其理论的建构尚待进一步深化。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虽然努力尝试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社区的观念和理论,并把它运用到学科的教与学实践中,由于自身能力、资源和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历史学习社区理想结构的实践探讨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地加以思考和深化。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对历史教学中“学习社区”的理解,希望能有更多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理论的探究和教学实践中来。

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2

1. 以激发学习情趣为手段, 积极开展高中历史自主化教学活动

趣化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永恒话题。对于历史学科而言, 情趣化教学不仅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 而且是自主化教学的动力因素和活力源泉, 因而对“学习情趣”的引导和激发显得既十分必要又非常重要。比如, 在教学“国民政府危机四伏”内容时, 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 讲解其财政金融如何紊乱不堪, 人民生活如何痛苦不堪等情况, 而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一幅漫画:一位身强力壮、满头大汗的青年男子, 背着一大捆钞票去市场上买粮食, 结果只换回来一小袋米。如此巨大的反差颠覆了学生的常规思维, 学生边看漫画边哈哈大笑、议论纷纷。笔者提出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经过启发与引导,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和交流, 得出了结论———抗战胜利以后, 以蒋氏集团为核心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一心聚敛钱财打内战, 毫不顾及国统区人民的生死存亡。他们滥发钱币, 造成纸币巨幅贬值, 其实质就是疯狂地掠夺人民的财产, 这正是直接导致其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

2. 以加强引导阅读为手段, 积极开展高中历史自主化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下, 阅读活动是学生从事学习和认知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 更是进行思维、归纳和总结的前提与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从事自主化学习活动的基本手段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比如, 在教学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 教师可编排设计如下问题:1这场战争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2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严重不平等条约呢?3这一场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日本战胜”, 请分别分析它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学生要想完成好这一学习任务, 必须带着以上几个问题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和分析教材, 最后还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合作交流活动。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推进者, 教师无须积极参与, 只要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 给予相应的启发、点拨和引导。只要学生做到勤于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就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薄书念厚”了。

3. 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 积极开展高中历史自主化教学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就历史学科而言, 不仅要教给学生“加法”———讲解历史基本史实, 而且要教给他们“乘法”———就是通过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他们如何学会运用唯物历史观去更好地思考和辨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等。通过积极有效的激励、唤醒, 促使他们努力做到既掌握“加法”, 又学会“乘法”“加法”一起做。比如, 在教学“德意志统一”内容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过程中, 英、法、美、俄、日、德等几个国家分别有哪些个性化特点?我们应从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能在保持思维热点的同时, 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联系性思维, 而且能够拓宽他们在“建立新型社会制度需要经过历史过程”方面的理解空间。对于自主化学习而言, 既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这正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核心元素。

4. 以拓宽课堂渠道为手段, 积极开展高中历史自主化教学活动

想要增添课程学习情趣, 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局限在学科教材和课堂教学之中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如此, 历史教师不仅要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 认真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延伸环节中 (如课外书本阅读、多媒体阅读等) 不断地拓展学习视野, 丰富知识含量。比如引导学生把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联系起来, 以积极培养学生同类比较的学习意识与能力;通过对历史现象开展补充解析活动, 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悟与学习能力等。除此之外, 还可引导学生建立各类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小组, 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自主学习活动和各类比赛活动, 以获取并不断扩大“以赛激趣促学”的良好效益和效应。

5. 以丰富评价体系为手段, 积极开展高中历史自主化教学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 教学评价环节不仅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且是促进学生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元素。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 对学生及其学习的评价活动, 不仅要重视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维度、参与维度、情绪维度、发展维度以及与师生之间的交往维度等各个方面。要始终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 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指向, 积极有效地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活动。比如在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要积极有序地推行主体多元化, 就是把以往的“教师评价学生”单一模式逐步转化为“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三者结合并行的模式。把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相结合。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下一篇:酒店客房领班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