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精选7篇)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篇1

********调度控制中心配网抢修指挥班

********调度控制中心配网抢修指挥班是一个由10名青年员工组成,充满活力的年轻班组。主要负责全***市1.58万平方公里、410万电力客户的配电网抢修指挥工作。自2013年1月成立以来,我们班以凝练“三种精神”为载体,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为牵引,通过班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激活了班组这个企业的“细胞”,提高了班组生产和管理水平,成为一支勇于创新、善打硬仗的一流班组。先后获得“******省公司优秀创新工作室”、“***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

一、努力超越,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

我们班的努力方向是把班组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班组提出愿景:“打造一流的高素质团队,让人人成为创新能手”。我们成立了******省公司第一个以“青”字号命名的“万强青年创新工作室”,在班长带领下,班里开展“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贴近、三个适应、三个延伸。三个贴近即:贴近本职、贴近专业、贴近工作。三个适应即:与配电网的发展相适应、与专业理论相适应、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三个延伸即:向完成抢修任务延伸、向相关知识延伸、向未来配电网发展方向延伸。具体实施“一人一课题、一师带一徒、一岗一轮换、一周一主题”的四个“一对一”学习法,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学技术、练技能、搞创新的积极性。我们班成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面掌握了《配网异常及事故处理管理执行文件》、《配网检修工作票管理规定》等相关配网专业技术知识,为各项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班始终坚持有目的培养青年职工,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逢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班里都选派青年职工参与。攻关课题结束时,参加人员必须撰写论文或技术报告,参加论文评比。自觉、自发、自主学习已成为我们班集体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仅2013年就有17人次完成QC成果12项,11篇技术论文参加公司的论文交流。班长万强不仅自己具有高超的配电网抢修指挥控制技能,对自己的“绝活”也毫不保留,主动向年轻职工传授技艺。他编写的《缩短配网故障停电时间》、《缩短配网临时操作票出票时间》两本QC成果册,成为配网抢修过程中解决难题的“金钥匙”。

二、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的创新精神

“追求卓越,勇攀技术高峰,打造精品”是我们班的重要特征。我们结合班组实际,鼓励班组成员立足岗位,持续创新,大力开展“集体研讨、相互学习、举一反三”活动,形成了追求卓越,努力打造精品的浓厚氛围。

我们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配网发生故障时,对故障点柱上的开关快速进行定位分析。公司为我们定下了每次故障定位时间≤60分钟的质量目标。但通过对2013年1月至6月的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定位的平均耗时达到了79分钟/次,没有达到标准,班组的生产质量存在着隐患。面对 2

困难,我们班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籍由我们班倡导的“经验交流传帮带、一专多能促成才”活动,深入公司相关部门、班组进行调研,获取了交叉配合专业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标准对照,最终确认了产生问题的3个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班多次召开“你说我听大家谈”主题班会,集思广益,制定措施。综合运用“TPM”法,“统筹”法,自动化等手段,及时掌握线路联接关系,缩短审核故障点柱上开关线路图时间。同时,引入“5S”质量管理办法,优化抢修指挥流程,缩短确认非低压用户故障时间。通过对2013年7至12月的213次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时间进行效果检查,定位时间达到了平均52分钟/次。2014年,经过公司制度性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时间进一步稳定在50分钟/次,有力地提升了配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减少了每次事故的停电时间,年均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这一成果也获得了2013年“中电联(第五届)全国电力行业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凝聚人心,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

我们班是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深入推行内部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凝聚人心,促进了班组与企业、班组与员工的和谐。我们班充分认识到班会的作用,通过班会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班组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班明文规定班长必须每日召开班前班后会,每月月初召开工作布臵会,月中召开检查工作会,月末 3

召开总结工作会及每月一次的全体员工会议,凡是班内建设、技术改造或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提前向每个员工征求意见,并在全体员工会上通过员工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始、扩展、回收、结论、追踪七步执行程序进行落实,确保会议收到良好的效果。班长在适当时候对工作进行总结,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这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同班组工作的粘合剂、润滑剂,激发了全体成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班有不少参加工作一、二年的青年员工,有人认为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都不成熟,对于工作还难以胜任,一些年轻的员工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在提升青年职工专业素质的同时,创建了“阳光访谈室”(心理舒缓中心),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心更齐了,都能自觉地服从班组的整体利益,主动加班开展技术攻关成为了大家的经常行为。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篇2

一、国内典型地区人才集聚力建设经验

基于产业发展趋势考虑,选取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区域北京市海淀区、广州市天河区、新兴产业和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的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参考区域。分别代表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其人才集聚力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一)北京市海淀区

1、海淀区经济发展概况

2 01 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5.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区区域财政收入完成1867.36亿元,增长10.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1.45亿元,增长10.8%。工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952.7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673元,增长10.3%。

2、海淀区政策借鉴

(1)产业融资与人才投资。产业融资方面,在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基础上,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同时突破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解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问题,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扩大资本再投入。人才投资方面,海淀区对高技能人才有相应的培训补贴,规定“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职职工,劳动合同期内通过培训取得高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享受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

(2)产业服务和企业融资平台。作为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先行先试改革政策的一部分,中关村“1+6”系列政策规定,成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搭建中关村核心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致力于为核心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一站式投融资服务。

(3)产学研交融。在政府引导下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从自发合作到广泛合作的转变,依托校企联动,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工作机制,促进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产学研合作机构方面,海淀园区现有高等院校33所,科研院所20个,公共技术平台89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42个,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11个。

(4)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贯彻落实北京市入社局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项目,比如2014年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开展2014年北京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工作等,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资金由区财政就业资金列支。

(二)苏州工业园区

1、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亿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4.9万元、3.09万元,增长9.2%、12%。

2、苏州工业园区政策借鉴

(1)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实施差异化政策。初进园区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及紧缺专业人才,经批准,一般在一年内可租住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园区博士后站的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园区工作的,可给予10万元左右的购房补贴。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根据相关政策,可给予30-100万元左右的购房补贴。

(2)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招校引研工作,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24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在校学生规模超7.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近2万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3)加速集聚高端人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成功评选七届,共评选出606个领军项目;累计9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8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138人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工程”,均居苏州首位。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累计引进外国专家1000多名,4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

(4)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创新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培训管理中心,重点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企业和人才的服务;专门设立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以留学人员联谊会、博士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组织建设为抓手,努力从创业扶持、薪酬待遇、住房优惠、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为人才创造一流的环境。

(三)上海浦东新区

1、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概况

二十多年来,浦东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依托一批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开发区,依托批功能性、重量级的大项目,不断优化完善生产力布局,积极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和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浦东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占上海市的比重由1 990年的十二分之一上升到2013年的三成,成为工海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浦东新区政策借鉴

近年来,浦东新区把资本集聚、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有效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2008年以来,浦东陆续出台了“1+7”等一批重点人才扶持政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惠及海内外各类人才。

(1)浦东“百人计划”带动集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浦东“百人计划”是浦东加快建设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的一项重点举措,目标是用5-10年时间,引进100名通晓国际规则、掌握核心技术,能推动浦东金融、航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海外领军人才。为落实好此项工程,浦东财政每年将至少投入5000万,5年内至少投入3个亿作为保障。

(2)张江、陆家嘴两个国家级“人才基地”成引才聚才磁石。浦东有张江、陆家嘴两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作为首批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截至2011年,共集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14.65万人,其中,国家级专家265人,63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

(3)打造综合环境优势,形成创业高地。浦东经过20多年的开发开放,通过生活环境解决人才安居问题,通过市场环境解决人才的流动和提升问题,通过政策环境解决人才创新创业问题,在人才综合环境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浦东是成功的热土,是财富的热土。

(4)推出优质独家服务,增强人才政策的含金量。针对创新创业者的扶持政策数量繁多、所跨区域太大、所跨部门太多等问题,浦东国际人才城网站特别为人才们梳理出切实管用的100余条相关政策,并从政策类别、发布部门、行业类别、扶持方向、生活服务等方面,分别贴上关键字标签,以便人才的个性化查询。

(四)广州市天河区

1、天河区经济发展概况

天河区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面积137.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3.65万人。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天河区已跃升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当前,天河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开放包容、激励创新、崇尚创业、充满活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为企业和人才发展造就一方沃土。

2、天河区政策借鉴

(1)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天河区积极推行和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区内企业获得各级科技扶持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连年递增。这表明,天河区重视培育和发展优质企业,不断加大对区内企业的发展支持力度。

(2)社会生活环境政策。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广州市的应届毕业生入户政策更为宽松。根据广州市规定,对于非广州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只要是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签订了暂缓就业协议、尚在协议期限内的往届毕业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未婚,均可办理相关手续落户广州。

(3)人才服务建设政策。天河区人才服务业发展迅速,人才服务正迈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时代。天河区政府不断革新服务理念,大力整合市场资源,创新服务机制和手段,构建起优质的引才、育才、用才服务平台。天河区正积极实施有影响力的人才政策,以更大的投入力度,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天河创新创业。

(4)人才发展扶持政策。为更好地实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天河区政府出台“1+6”人才发展扶持政策,每年投入超过1.5亿元,全力打造广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建立特别的创新创业机制,营造更优的宜业宜居环境,致力于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打造全面参与和融入国际竞争的“人才特区、创新特区、高端特区”。

二、人才集聚力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健全人才政策法律体系

人才立法体系的确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未来的人才成长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调控的成效。当前人才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中人才立法的缺失与滞后是核心问题。因此,必须从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保障以及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安全等各个环节加以规范,最终通过立法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措施。完善人才教育和培养配套的法律法规;推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安全立法工作;规范高层次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立法;加强人才激励和保障的立法。

(二)提升区域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中高层次人才是核心和关键。要把提升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放在首要重要的位置,还要把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军高校人才、中端人才同样作为重要的政策对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要加强实践培养,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要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

人才服务平台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线下平台是指一个权威、高效的,能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部门,把相关部门的咨询、受理、办理和依托社会资源的针对性服务集中起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公开、即时的一站式服务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全过程的服务。线上平台是指一个能够为人才提供综合服务的权威人才服务网站,为人才提供便利。要创新政策评估、反馈机制,在评估中发现问题并敦促解决,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在评估机制上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使评估更具有客观性。

(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创业环境是高层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一是增强政策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二要加强体制创新,完善行政服务体系。三要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改善当前人才管理和档案体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高层次、多渠道有机结合。四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知识信息的流动和集聚环境,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和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海淀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http://www.hdtjj.gov.cn/HDTJJWEB/S_57440.html。

[2]中关村示范区“1+6”政策和“新四条”政策一览,http://www.zgc.gov.cn/2013zgcxz/zgczxzcjd/92466.htm.

[3]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网.2011年1-12月份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统计表,http://www.gzipo.gov.cn/web/html/index/contents/3270.html.

班组建设典型案例 篇3

《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指导教师纪爱真

年级学院专业班级2014级法学院边防管理专业 姓名学号巴达荣贵20144120140746号 联系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

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因此,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

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 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

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众多成功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为了更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应该以以下几点为重点:

1、重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需长远谋划,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进。中央提出50年,省、市提出10-15年,而该村要坚持因村而宜,结合村情民俗,抓住发展重点和建设难点,找准建设突破口,在尊重民意的原则下,采取先易后难,因势利导、试点引路,分步推进的方式对本村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2、强基础,要在目前基础设施条

件下,逐步实现道路全部通村、通组、通居民点。每自然村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并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逐步让电脑、电话等设施进入百姓家中,占领生活空间,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生产和服务,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

3、兴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兴办龙头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在城郊周围,全部发展蔬菜生产;三是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实现蔬菜、果树万元田;四是通过发展畜——沼——果模式,利用国家沼气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发展以农村循环经济为主的沼气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4、建设新房子。以自然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适度规模、适当超前,严格执行,分步实施,不能操之过急。在建设过程中,应慎重考虑,按照“五大功能区”要求进行。即:公益事业区、农田保护区、支柱产业开发区、农宅建设区、公墓区和垃圾无公害处理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农民意愿。

5、倡导先进文化、树立新风尚。具体来说一是要正民风。就是要达到“四无”标准,无封建迷信、无小偷小摸、无“黄赌毒”、无违法乱纪;二是要邻里和,即贫困农户有人帮、村民大病有钱医、孤寡老人有人敬、小孩上学有保障。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谐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融洽相处平安详和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6、狠抓班子建设带好党员队伍,推进新民主。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落实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上的经营权、自主权、知情权、参与权,接受群众监督,实现阳光政务,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形成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平等友爱、诚信守法的新风尚,村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体现公正,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现实中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使得农民处在相对弱势的一方,要维护稳定、体现和谐,从法律上来说不论是对于社会人,还是法人单位,农民和他们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对等的,要充分体现农民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减少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办;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现行政策办;法律、法规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在体现公平、照顾各方利益、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前提下依实事办事。

8、强化督查,建立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是维护稳定的长效措施

一是要坚持督查督办的原则,包括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做好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督查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党政督查与业务部门相结

合。

二是要建成及时办理、限时办理、必须办理的督办机制,对各类问题推诱、敷衍、塞责、拖延、扯皮、踢球的一律按相关信访规定严肃处理,对不负责、不作为的有关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处罚建议。

三是要创新督办的方式,包括电话督办、书面督办、会议督办、调研督办、联合督办等。

四是要对引发的矛盾实行责任追究,不但要注重有关单位、个人对引发的矛盾不作为的追究,而且也要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落实对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

9、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扶贫持续发展、热心公益事业。要科学化关注,发展性扶贫,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导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理念,转化贫困因素为产业发展动力要素,将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身的光荣事业和一项产业发展和创新。经济扶贫,机制扶困,文化转其形,科技转其因,具有科学发展观。通过自己的工作、生活,向社会传达心系失学儿童、情系希望工程的拳拳爱心。

新农村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中群众占首要地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他们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疑问,有:

1、认识问题。尽管广大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情很高,干劲也很大,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一是部分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央政策很明确,到了基层就脱节。二是甚至有些错解和误解了中央的政策,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要看新房子建设多不多,误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新房子,搞居民点,忽视了生产发展;三是部分群众对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怀疑观望心理,有的认为只是刮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四是部分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定位不准,认为建设新农村是中央的大政方针,主体应由国家来搞。

2、资金制约。大部分群众收入水平有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3、政策与法律、法规有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中心工作,但依法保护耕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所赋予的,在实际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土地不能正常流转的问题,出现政策与法律、法规不相适应,互相抵触。

4、科技意识不强。部分农民群众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信心不足,思想认识模糊,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再加之,随着劳务产业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被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力军力量不足。

我的建议、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

众后顾之忧、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因地制宜不做表面文章、“小规划”为“大规划”让路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参与农民组织建设,成为农民组织中的操作者,既有利于农民组织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利于农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有效的实践路径,能够使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锻炼,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锻炼成长的需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好地了解社会大有好处,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会成为大学生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到各村、各农民组织中任职,能够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当

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路径,是融入农村、走近农民,在各类农民组织中发挥作用。利用所学知识和共产主义觉悟,将农民组织系统化规范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大体上他们可以胜任的岗位有: 民委员会、党支部这样的正式组织

农村要致富,必须建好党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实践证明,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的农村,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

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可以带领农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这些都与我们党政班子的素质、能力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大胆的创新精神、高度的民主意识,完全有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某

划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管理民主”的目标顺利实现。在发展中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让弱势的农民群体,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互助合作,形成整合力产生强有力的发展优势。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联结生产和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推进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类型和载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有以上主要作用,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牧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普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样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学生能在这

样的合作经济组织中为农民传授技术、寻找市场,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村 “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民自发的维权组织和农村的功能性组织

总的来说,农民保护自己权利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私力救济,或称为自己救济;二是公力救济;三是“灰色”途径。农村的功能性组织称为社会服务组织更能突出公益性和互益性特征,更具有包容性。这些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农民行为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在当今的中国农村,这些农民维权抗争组织的出现,表明了在国家对政治资源的垄断与控制的情况下,因农民谈判机制缺乏而产生的对“组织性力量”的需要;但由于这些农民维权组织大都还处在自组织的非正式阶段,其活动方式和控制能力均存在问题。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锻炼,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

班组建设经验介绍 篇4

——北京长征高科技公司筒类设备组李玉龙

十九年的历程,在国内烟草机械行业,筒类设备组与市场化的长高公司同成长,承载着设计、研制及攻关等技术方面工作的重任,已成为推动长高公司技术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班组。筒类设备组现有人员9人,其中主管设计师3人,硕士2人,党员1人。2008年、2009年,组长张玉玲和单作民,分别荣获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筒类设备组荣获院神箭金牌班组称号!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班组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发展观和实践

我们按照“建班组就是建企业,抓班组就是抓管理”的理念,以推进班组的全面建设为发展观,工作之中稳定人心,遇到困难温暖人心,文化引领深入人心的具体作法,进行班组建设。在实践中,参加了院形势任务教育大赛,开展“促经营、抓生产、保指标,大干三季度”的劳动竞赛,积极推进成本工程进班组及合理化建议工作,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落实安全及6S管理工作,营造和谐、民主及学习的氛围,各项基础工作融入到重点进行的班组建小家,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实践中。由此,显著地提高了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

二、人才观和实践

我们秉承学历、学识;知识、经验;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科学的逻辑思维,具有这五点要求的人才观,选拔人、培养人、使用人。培养快速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建党89周年纪念活动,万源科技第一次党代会、院第六次党代会为契机进行宣传教育,培养政治素养。将班组培训工作推向更高平台,组织多次培训扩展到整个技术团队。对整个技术团队的成长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结、交流、学习,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在班组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将立足岗位的价值观根植于心。为企业奠发展定了智力、人力资源保障。

三、事业观和实践

以院“市场化转型、二次创业”为号令,着力在创建长高公司美好家园目标上落地,以此为事业观。2010年,提升班组高效执行力的努力,使班组完成的设计工作任务是上的2倍以上。人才培养工作的付出,使新入职员工,驾轻就熟担当重任,并已独立承担项目的设计,深受好评;班组成员显著进步。技术创新的艰苦劳动,全面完成龙岩卷烟厂的亿元项目工程的技术攻关和设计工作。

车间班组建设经验材料 篇5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班组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加强班组建设,是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是确保铁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不断提高职工政治、业务技术水平,增强班组自控能力,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我车间根据实际情况,以推进职工岗位素质达标和班组升级达标为主线,以提高班组长素质为关键,制定了涵盖车间班组方方面面的各项管理制度,重新界定班组成员的职责范围,明确责任,加强班组考核和民主监督作用,围绕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贯彻落实岗位标准,努力提高班组的“自控、互控、他控”能力,确保车间安全施工生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此,车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形成抓班组建设的合力。

车间2009年有5个班组,即清筛班、换枕班、抬道整理班,大型机械班、综合班。主要承担着线路清筛、机械捣固、增方枕、抽换失效枕,更换Ⅲ型轨枕、道床整理等线路大中修任务。按照班组建设管理的要求,结合施工生产的实际,各班组分别设立了“四长”,即:工长、副工长、班长、工会小组长;“五大员”,即:政治宣传员、安全质量员、经济核算员、料具管理员、生活卫生员。车间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车间职能人员参与的班组建设领导组。根据职责分工,要求干部包保班组,每月参加班组点名会不少于10次,指导班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班组升级达标和职工达标的考核标准,选配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技术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能够以身作则、敢抓善管、办事公道的人任工班长,由班组民主选出“五大员”。车间开工前,召开“四长”和“五大员”参加的座谈会,对班组建设的重大意义、上级领导的相关要求及实际运作等项内容进行了宣传和发动,对各种记录的填写进行了规范和讲解,使大家对班组建设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形成了上下一心,左右同步,强力推进班组建设的态势。

二、运用载体,加强管理,从严考核,把班组建设落到实处。

班组建设工作想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必须运用好载体,才能让班组职工动起来、活起来,从而发挥班组职工人人保安全的作用。结合施工任务实际,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合力共为,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稳定为中心,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紧跟上级领导步伐,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为此开工以来,我们在认真抓班组内业管理、职场管

理、职工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各项活动地开展,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施工生产任务上来,认真传达段“三会”会议精神,超前做好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机械设备检修验收和职工岗前培训工作。

2、围绕全年施工生产任务,分阶段、有重点的组织开展好各项安全活动,如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三确保、双攻关”活动、“5.5”“5.28”事故双反思活动、百日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设备安全大检查活动和安全大检查活动等。通过以上活动地开展,来保证施工任务地完成,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活动过程,用安全的成果检验活动的效果。

3、开展特色活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大型机械班组开展了“达标车”竞赛和“先锋号”机组竞赛活动,车间制定“达标车”竞赛办法,每月对参赛的大机车组进行考核评定,选出一台最佳“达标车”进行奖励,大家同等条件下比安全、比技术、比工作效率,形成良性竞争。在炊事班开展了“我为一线服好务、争最佳”活动,每月组织10名职工代表为食堂炊事员进行测评,满意综合分在90分以上,个人岗位系数当月上浮0.1。为改善职工伙食、降低成本,食堂每月都杀一头猪,让职工吃到新鲜猪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

活。结合传统节日,车间先后组织开展了“端午节钓鱼比赛”、“五一诗歌比赛”、“庆七一拔河比赛”、“十一安康杯象棋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增长了职工的文化知识,增加了生活情趣,增进了深厚友谊,为创建文明和谐工地提供了保证。

5、明确考核项点,加大考核力度。各班组每天由工班长依照车间制定的《生产经营二次承包办法》和《车间管理制度》的实际要求,对本班组每名职工依据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干得好、表现突出,超额完成任务的就在基础分上加分,浑水摸鱼、拈轻怕重,完不成当日工作量的就减分,并以此作为班组人员每月奖金分配和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这一点尤为重要,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它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用不好容易引起矛盾纷争,削弱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坚持做到“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操作透明化,严禁送“人情分”,接受职工的监督。

三、抓教育,重培训,职工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职工素质偏低,是我车间职工的现状,更是班组建设的难题之一。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车间在全力抓好施工安全的同时,不忘加强职工和劳务工的培训教育。主管教育工作的工程师每月把学习计划下发到各班组,亲自指导职工的技术业务学习。车间党支部每10天下发一次班组

点名会学考题试题,让工长在每天的班组点名会上,组织职工进行“学一题考一人”活动。交班会上,支部书记每天都亲自组织班长和机长以上的干部进行“学一题考一人”活动,同时支部还坚持进行抽考,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四、夯基础,保质量,加快推进自控型班组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车间主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深化自控型班组建设领导组。按照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保障机制,以“基础管理受控、现场作业受领任务质量受控”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班组制度内容,健全班组管理机制,提高班组职工素质,不断增强班组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控制、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实现班组各项工作的有序可控。

2、加强班组职工的自控能力。加强自控性班组建设,实际上就是加强班组中每个成员在安全生产上自控能力的建设。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职工的思想修养,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②提高文化素养,使职工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③要稳定职工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突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突;

④要强化自我意识,学会自主决断,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⑤要强化实践锻炼,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篇6

关键词:典型医生,典型经验,借鉴意义

我们的先人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这样的至理名言。"播撒一种思想, 收获一种行为, 播撒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撒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撒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那同样散播一种榜样, 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榜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是一面镜子, 是一面旗帜, 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努力向前, 奋发向上。正如我们千千万万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大家, 用精湛的医术去守护大家。

1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更有甚者出现多起蓄意伤人、杀人等恶性事件, 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被杀, 到今时今日护理工作者被殴打致残, 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事件在全国各医疗单位时有发生, 这些残酷的事实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 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的医患关系?我认为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增高、存在医务人员工作过错、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允、患者因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其中不乏有些因素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避免的, 如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自身修养等, 关键看我们是否能做到以病人为亲人, 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志所急。

2 名医以精良医术和职业操守感动中国

2006年, 华益慰医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他经历了56年的风风雨雨, 用一生的行医经历告诉我们, 医者要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 以病人的需要为第一选择, 以病人的呼声为第一信号, 以病人的满意为第一标准, 踏踏实实做好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他曾表示, 从当医生那天起, 就选择把白求恩同志当做自己的榜样, 激励自己做一名像白求恩同志那样的好医生, 他说:"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 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 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无论是成功的经验, 还是失败的教训, 都要告诉年轻医生, 避免他们走弯路。"这些中肯的话无不表现出一个医学前辈对后辈的亲切关怀与疼爱, 以及自身严谨、谦卑的人生态度, 表现出老一代医务工作者毕生坚持的行医理念, 立足本职岗位, 从一言一行做起, 视职业操守如生命, 做真正能让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2013年, 胡佩兰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她在退休后的20年间仍坚持每天出诊, 兢兢业业, 不辞劳苦。她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 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 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 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 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从她的身上, 充分体现出作为医者要有仁心, 要施仁术的境界。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 而在仁。医者, 看的是病, 救的是心, 开的是药, 给的是情。心与心的沟通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才能共建和谐社会。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 是济世良药。这是我们千万医学后辈及受益患者的心声。

2014年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工作的陈晓兰, 为了取得第一手证据, 她曾假扮病人, 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历经艰难险阻, 十年如一日, 她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勇于同应用假劣医疗器械现象做斗争, 她十年不辍, 用实际行动实现她的承诺: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 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 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

2011年吴孟超走过了他60年的从医生涯, 从第一次站到肝胆外科手术台旁到今天, 从未离开过。实现它手中一把刀, 游刃肝胆之间, 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 守着誓言不变, 从未熄灭职业理想。在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生涯中他不知疲倦, 甘愿做一匹俯首帖耳的老马, 把病人一个一个驮到健康的彼岸。

3 典型医生、典型经验的借鉴意义

一个一个典型医生、典型经验, 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精良医术和职业操守。在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医生、典型经验的感召下, 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 与患者沟通过程中, 让患者充分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期望达到医患互信的医疗环境。要让患者明白, 医学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和探索性, 现代医学还有许多未触及的领域, 还有许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疑难问题, 医疗技术的局限客观存在着。加上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 医生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神仙, 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同时也让患者了解就医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 医生看病是一个复杂的高智能过程, 除了专业的知识, 还必须有一套严谨的就医程序来作为保证。医院的规章制度、运行秩序是经过科学的提炼和总结制定出来的, 不能为方便某个人而破例。再者, 医护人员作为普通人的一员, 也具有大众所具备的七情六欲, 过失与缺点, 不能苛求医护人员时时刻刻表现都完美无缺。只有在医患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 才能期望达到患者满意的一次就诊过程。

(2) 转化医护人员治病观念, 纠正"只注重治病, 不注意待人"的陈旧服务理念, 尤其是随着临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医者对人体越来越小的局部进行越来越深的研究以及越来越专的诊断与治疗, 而对于全部整体的人的注意力却逐渐减少, 这就在医者思想上不由自主地积淀了"看病只是对付病人某块组织物"的意识。医护人员的头脑中整天充满着各种影像、图示、波形和数据, 而患者那种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形象却逐渐模糊不清, 淡忘了对于病人作为人所应付出的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这种情感"物化"现象, 对改善医患关系极为不利, 医疗服务模式必须实行"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医务工作者要时刻谨记,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近些年, 医疗行业中逐渐注重人文关怀, 并将此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来要求。在医疗服务走向市场的今天, 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必需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问题成为医护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把患者的合法权利变成了若干具体的法律条文, 如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 等等。这相对于以往患者的病历保密, 不允许病人翻阅病历等老规矩来说, 是医护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的。因此, 我们必须在积极学习这些法律条例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积极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接轨, 指导日常医疗工作。

(3) 扎实学习医务理论知识, 善于在医务实践中体会和摸索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准。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培训, 其培训应该体现为多层次、多角度、多内容, 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 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力争以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合格和称职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 减小他们的病痛和心理负担。另外, 医务人员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在充分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和消费权益的基础上, 关心患者, 爱护患者, 视病人如亲人, 在为患者服务的全过程中始终让患者体会到我们的和蔼可亲。在医患间发生矛盾时, 不回避、不推脱、不激化, 能够以我们的诚恳和热情耐心地沟通和协商, 在患者的激动心理能够被爱抚和平息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进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宁佐俊.基于医生职业荣誉感的患者就医选择模型[D].南昌大学, 2007.

班组建设先进班组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7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地面运输队维修班班长罗兴涛,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班组建设经验。下面我就我班班组建设给大家做个介绍。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分公司党政要求,精干高效,结合队实际,综合了原来的钉道、电钳,人员由原来的两个班17人,减少为现在的一个综合班9人,主要负责机车、绞车、轨道、两个配电所等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标准化整治,材料的搬运等任务。人员少,任务繁重。如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分公司、队党政交给的工作任务,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完成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和管理方法,抓好班组建设,增强班组成员的业务技能,满足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能力缘于知识,知识缘于学习”。

我班通过把安全、学习、实践的有机结合,使职工在安全,技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我班充分利用了安全六位一体,每周一题,周二职工技能培训,每月一考等有效载体,强化技能知识普及,让职工在取得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普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进一步提升班组职工驾驭安全,更好的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的能力。其次,努力通过技术传、帮、带,积极发挥好技师、高级工等班组成员技术专长作用,帮助新工人和技术薄弱的职工,提升驾驭安全和技能的本领,彻底打破“教会徒弟饿死老师”的传统观念。再次,搭建技术交流“小平台”,由技师、高级工等有经验的职工在班前会上,讲

1述本岗位专业技术知识,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创新是班组活力的源泉。

地面运输队现有机车、绞车、配电等设备,大部分是50、60年

代生产的产品,有的生产厂家已不存在或早已不再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和配件,针对设备设施的老化和配件的报废。怎么办?面对困难,班组成员没有退缩,决心改变老一套思维方式,用创新的思维,创新技术,只有创新才能改变被动局面,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注重发挥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抓好陈旧老化设备的维护保养。2010年针对部分机车撒砂装置严重锈蚀,出现了装置的不可使用,在无法得到相同配件更换的情况下,我班认真听取操作人员使用情况,分析装置使用原理,先后成功对6号、8号等4台机车撒砂装置进行了改造,改变了当初的手拉为脚踏,节约了材料成本,使操作人员使用更方便。我班在技术上创新的同时,注重班组建设管理创新。由于我班是一个综合班组,如何发挥好班组员工的积极性,确保班组全年目标顺利完成。我班在年初和每次遇到重大安全隐患时,在班前会上传达公司、队全年工作目标,共同分析隐患情况,研究处理措施,发掘职工智慧,保证隐患处理完美。

三.安全是职工幸福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我班在安全管理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

培养班组成员的安全主观意识。班组在分配工作时,认真观察班组成员精神状态,对精神状态差的成员,通过同事谈心,了解原由,把这种成员安排在安全威胁相对小的工作和由安全责任心强的职工一起。

对当班不能上岗的职工,坚决不安排工作。严格执行3.15安全质量确认,我班坚持人人把关的原则,一改过去3.15安全质量确认是班组长、长工龄、高级工职工的事,对每次隐患处理前,参加的每位成员必须对施工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形成了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制定和采取措施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提高应急和处置反应和处置能力。实现了班组成员零违章、零受伤、零失误、零隐患、零事故,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地面运输队 :罗兴涛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第三季度思想汇报20下一篇:公司人事部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