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精选12篇)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追踪”里,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安全常识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一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制度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系统化;使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率达100%,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青少年学生交通事故伤害案件明显减少。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共有48人,他们来自十几个村庄,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他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太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取得实效。
(二)多方协同,齐抓共管。我校将主动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共同解决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此项工作与创建 “平安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工作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包括机构和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宣全计划、工作记录等.(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聘请交警讲授交通安全课,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各班级利用安全课、主题班队会、校园网、板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形式,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临 港 小 学
401班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追踪”里,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安全常识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一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制度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系统化;使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率达100%,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青少年学生交通事故伤害案件明显减少。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共有48人,他们来自十几个村庄,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他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太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取得实效。
(二)多方协同,齐抓共管。我校将主动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共同解决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此项工作与创建 “平安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工作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包括机构和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宣全计划、工作记录等.(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聘请交警讲授交通安全课,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各班级利用安全课、主题班队会、校园网、板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形式,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临 港 小 学
地方特色课程可以针对整个区域各学段学生进行体系性的创建实践,形成同一主题下的体系化复合课程。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对“生态崇明”地方特色课程的体系性构建,形成了相对完整、成熟的课程体系,并就解决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成功探索。
一、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的价值追求
1. 有助于对学生乡土情怀的持续培育
认识乡土、热爱故乡,这是地方课程教育目标的一个重点。对乡土的认知、乡情的养成,不是哪个年级哪门课程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持续的培育过程。对乡土的认识与情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相关的研究能力以及兴趣与情感等。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对乡土资源进行长期的教育设计,有其实际的需要与现实的可能性。
进行地方特色课程的体系性构建,前提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切实按照学生发展的水平,对各学段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作基本的定位,形成既纵向关联衔接又相对独立的功能板块;二是与此相配合,科学地编好各学段的相关课程培养目标,使这种衔接落到实处。这是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有别于非体系性构建,并彰显其独特魅力的所在。
2. 有助于主动服务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系统行动
地方课程是服务于地方,尤其是服务于本地区人和事的特殊发展需要的课程。崇明教育作为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结构元素,理应主动地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岛建设的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生态人”的建设。“生态人”是指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考虑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是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去把握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有一个美好的现在和未来的人。这需要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成人教育,进行长期的整体设计,以使人能得到持续的养成教育。
生态岛的建设需要保护好崇明岛的自然生态之基,还要传承好崇明岛的优秀乡土文化之魂,更要引领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之路。通过“生态崇明”地方课程的体系性构建,让崇明学生真正了解崇明岛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用乡土课程的形式把崇明的优秀乡土文化基因提炼出来并传承下去,并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高度,对乡土文化作改良,在学校率先建立起生态文明高地,然后通过有效辐射,积极地作用于乡村文明朝着生态文明方向的演进过程,这是需要崇明教育承担的另一种责任。
3. 有助于对新课程实施难题的求解突破与行动牵引
选择几门地方特色课程进行体系性构建,可以起到“突破一点,带动整体”的效应。
首先是带动校本课程建设。“生态崇明”课程的体系性构建,不仅使崇明区域课程体系呈现鲜明的个性、焕发蓬勃的活力,并且在其带动下,催生出由中小学自己开发出“生态崇明”校本课程系列,在此校本课程系列开发实践的推动下,还涌现出数量可观的其他主题的校本系列课程。
其次,是催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开发与生态岛建设的合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一是学习内容的本土化。课堂教学过程更容易呈现动态生成的特征。二是学习组织形式的丰富性。学习不再只是囿于教室和校园,更提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开展现场教学,学习时空得到延伸。三是有利于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中学习。
再次,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进程。“生态崇明”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已成为教师新职业素养得到切实锻炼的一个实践平台。课程编制、探究学习指导、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教师课程实践素养,只有在课程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炼和成长。因而,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特别是特色教师群体的成长之路,地方特色课程的体系性构建与实施过程,无疑有其特殊价值。
最后,是促进教改配套条件建设。“生态崇明”课程在实施推进中有力地促进配套条件建设,包括实验学校的运作制度与辐射机制,县级、校级实践体验基地的配套立体建设和相关教育资源共享配套建设。
二、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的实践行动
“生态崇明”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始于2005年9月,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主要涉及崇明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四个学段。其直接目标有两个:一是构建优质的“生态崇明”地方特色课程体系;二是找到破解地方课程体系性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方法,并完成经验的提炼、分析、梳理和总结。项目组织架构是由我县教育局行政部门与我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组成推进工作总项目组,组建“崇明县生态教育研究所”作为操作实体,下设多个学段课程项目组与实验学校研究联合体等。
1. 体系性构建实践的研究策略
本项研究以系统论与运筹学的理论为指导,强调项目顶层设计的整体性与分阶段目标达成过程设计的长程性。地方课程的体系性构建是一种地方课程构建新样式,在国内鲜见。这就注定了它是对以往相关认识与实践经验的双重超越,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生。在众多问题中聚焦有创生性的关键问题需要多维度的研究,而对聚焦出的问题作深度透视、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假设与实践验证、修正及其实践结果的提炼总结,是一个持续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最终指向是“变革”,即关于地方课程体系性构建中的实践操作体系的构建,并从中获得关于这类课程构建的一般认识。
2. 体系性构建实践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在课程总主题的选择研究方面,我们从崇明学生未来发展的特殊需要、崇明生态岛建设发展的特殊需要与突破当前新课程改革行进中瓶颈问题的需要出发,在这三个维度上聚焦出“生态崇明”主题。
在课程板块及各板块功能的设计方面,总体分成两大板块:纵向学段递进课程和学段内横向协调课程。前者,主要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我们把学前教育的“生态崇明”课程定位为游戏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侧重生态启蒙教育;把小学教育的“生态崇明”课程定位为主题系列活动课程,侧重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初中教育的“生态崇明”课程定位为拓展型课程,侧重让所有崇明学生对崇明生态与生态岛建设蓝图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把高中教育的“生态崇明”课程定位为研究型课程,侧重让学生对动态变化着的生态进行研究,并对生态岛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后者,即学段内横向协调课程来看,初中学段“生态崇明”课程包括多种类型的课程。除六至八年级每周一节课的“生态崇明”拓展型课程外,还有各学科“生态崇明”渗透型课程,侧重于学科概念、原理、方法等学习与崇明生产、生活实际的沟通,实现学以致用、抽象原理学习获得感性支撑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等教育目标;还有校级、县级“生态崇明”科普基地活动课程,侧重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多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上述诸类课程都可在“生态崇明”课程大框架中找到自己的特殊定位。
三、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实践的主要经验
九年多来,我们在“生态崇明”地方课程体系性构建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以下几点经验。
1. 坚持三条原则指导体系性构建主题的选择
第一条原则是服从于地方教育特色创建的发展目标。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所选的主题应与这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方向、大目标相一致,并成为其积极的促进力量。第二条原则是有足够丰富的相关课程资源。在主题选择时,充分考虑相关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层级性,能满足容纳整个区域学生的共同参与。第三条原则是有助于国家课程的本土化实施。在主题选择时,要考虑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要求,有利于新课程本土化创造性地实施。
2. 构建三维结构进行课程整体方案设计
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总方案的整体设计尤其重要。我们从以下三维结构进行了整体方案设计。
(1)学段间课程的纵向递进衔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各学段教育的特征,通过培养目标的纵向递进编制和强化各学段教育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实现对地方课程中的各学段课程的科学定位和纵向递进的有效衔接。
(2)学段内课程的横向协调互补。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功能特点,对学段内各子课程间作横向协调设计,做好知识学习与动手体验、学科学习与跨学科综合学习、县级统一学习要求与校本学习要求的有机统一。
(3)县校间课程的上下联动促进。正确处理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能激发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彼此互补、互动以及相互促进的功能。在地方特色课程的大框架下,引导学校开发跟进性的校本课程,或县级编制某门课程的指导纲要,然后由各校自主开发活动项目,最后再遴选出优秀活动项目供全县共享。
3. 设计三条技术路线贯穿体系性构建实践过程
我们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上设计了三条技术路线。
第一条是课程体系整体实践过程的技术路线。我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十一五”为探索期,主要完成“生态崇明”课程体系雏型的构建;“十二五”为发展推广期,实现面上的推广辐射;“十三五”为成型期,实现区域生态教育的理论成型与实践成型,从教育的核心构件上真正打造出崇明的“生态教育”品牌。
第二条是各类子课程建设程序技术路线。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在前,各课程功能定位跟进,选择某学段或某门课程尝试先行,然后各类课程介入。体系性创建实践品质高低主要取决于课程建设程序内在逻辑与课程实施程序内在逻辑的合理性。为此,我们充分关注教师,尤其是各学段课程开发团队自身对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把握与课程建设能力的锤炼,用“在成事中成人”的心态,从规范课程开发流程,选择重点课程作重点开发,形成榜样案例等行动策略。
第三条是单门子课程建设程序技术路线。包括课程编制流程路线以及“编教训一体”的课程质量保障技术路线。课程开发者必须先进行课堂试教,试教不仅是为了完善课程,还是为面上培训进行课例准备,然后由编写者参与面上的教研活动指导,承担部分的课程内容与教法辅导,提供活动设计等相关教学资源。
4. 开辟两条路径提升课程资源品质
第一条路径是地方课程资源优质化过程中的专业力量介入。以聘请兼职教研员、社团活动、任务驱动等形式,把专家组织召集起来,构建责权利明确的专家积极参与机制是一种有效的举措。
第二条路径是地方课程资源普及化过程中的资源库建设。首先,构建资源库的结构框架,每个主题下尽可能配有相应的专家作指导或直接参与建设任务。其次,以框架为参照,组织专家丰富课程素材资源。以地方课程素材资源库建设为核心,让每个专家指导或负责一个专题,让其有持续关心与支持课程建设的任务意识。最后,以多种形式让整个区域教师共享这些资源。地方课程体系性构建涉及全员教师,引入专业力量、构建资源库和开展资源普及活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5. 抓住两个关键点构建优良的课程支持环境
地方课程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建设过程。在对其支持性环境建设上,我们重点抓“政策导向”与“专业引领”两个关键点。
一是政策导向支持。从崇明的实践来看,我们在政策导向支持层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在课程制度上,确保课程的正常开设,尤其是要做好课程实施空间的落实;在课程管理上,确保由素质相对高的教师担任执教教师,并加强日常管理,使之能上好课;在机制手段上,激励学校与教师开设与实施好这门课的热情,要激发其有智慧地开展创造性的实施工作;在师资建设上,要把相关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培训工作纳入到区域培训实施体系中来;在实施条件上,为学生提供参与课程体验学习的空间与条件。
二是专业引领支持。从崇明的实践来看,教学业务部门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对课程低碳开发与有效实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专业力量上,我们为教师的课程实施工作提供课程所涉内容的专业支持、教学方法的教研支持和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指导支持。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四年级;备课;提问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为了达到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多种措施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认真有效的备课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重开展认真有效的备课活动,利用有效的备课确保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切实用好语文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首先,认真地备课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地阅读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借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指导备课的方向和方法。其次,认真地备教材。教师要认真地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在读的同时标记好文章中出现的新词、生词及含义深刻的语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可以很好地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及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备课的效果。教师阅读了文章之后,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朗读时注重朗读的语速、语调、字词发音等,通过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语文教材中的某些文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查阅文章的背景资料,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此外,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及谋篇布局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方法。最后,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知识的主要接受者,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收集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认真有效的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奠定基础。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重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首先,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的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小动作和微表情,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从学生的眼神、动作或与其他学生的小声讨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提问的看法,采取小组讨论、抢答、辩论等适合的问题回答方式。其次,教师要注重改进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利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内容。以《中彩那天》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有没有买过彩票啊?若是你们父母买的彩票中了头等奖,你的感受如何?可是若中奖的这张彩票是你的父母代别人买的,那时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你会把中奖的彩票还给它的主人吗?”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层层递进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在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三、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建设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情景教学法展开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鸟的天堂》的学习为例,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是不了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张家界、九寨沟等风景美丽的地方相关的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与《鸟的天堂》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向学生播放各种鸟鸣声。在各色鸟鸣的背景下,教师不断变换图片,并在图片中插入文章中出现的语句,引导学生在原文中寻找。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使学生整节课都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文章中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和他人合作与交流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学习为例,本文是一篇自学的文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黄河和黄河水患相关的资料,并结合学习过的《自然之道》中的内容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法和措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通过网络、报刊、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源及提出的建议制成展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结合主要的教学内容,开展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总之,教学前教师要进行认真有效的备课,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时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以某小学四年级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周昌芹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安全课程、心理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
能。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熟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5.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安全教育:以《贵州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为指导,结合《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采用新的考试方式。
(三)环保教育: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省必修地方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与语文授课时相混,影响与开设传统文化时目的相违背。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力争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二)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三)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五)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
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2016-2017学第一学期结束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学习、感悟和积淀,扩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认识、情感基础,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2、达到了如期目标:以引导学生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术能力、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为曾旨,以自主探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使学生获得环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进入大门,就是一条笔直的“敬德大道”。全长大约200米,两边是绿化带,种着许多树木,有松树、柏树、冬青树……每几棵树之间就有一块“科学知识宣传栏”。走在“敬德大道”上,你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学习科学知识。
“敬德大道”左边是操场,所有体育运动和比赛都在这里举行,每学期都有许多精彩的活动呢,田径运动会、年级足球联赛、篮球赛……课间十分钟,操场更热闹了,跑步的、踢球的、打篮球的……笑声回荡在操场上空,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敬德大道”右边是教学楼。每天早上,你都会听到学生们朗朗的书声。每间教室都布置得很漂亮,“读书角”摆着很多书,里面有许多知识宝藏等着你去发掘;“植物角”有绿意盎然的各种花草,吊兰、茉莉……墙上的“展示台”贴着同学们制作的精美手抄报,宣传各种知识;“作文秀”上面贴满了同学们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地方课程教材;生命教育;有效策略
G631
近几年,各种媒体报道的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出现,而且有攀升的迹象。这些悲剧不断重演的背后,是社会、家长、教师只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多关注,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孩子的智力培养上,而忽视生命教育的结果。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地方课程》有这很多生命教育的结合点。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让孩子学习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的主题,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把同一主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主题教学活动。
一、拓展教材外延,激活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就地方课程教材的内容而言,通俗易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都能看得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感知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呢?
教材是教与学的工具,但不是惟一的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各年级在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上各有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来展开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进行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在营造课堂氛围时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情境再现法。在课开始之初,教师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视频、图片欣赏法。利用视频的精彩画面和声像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所学的知识,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利用生动鲜活的图片让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进课堂,就必须进入“引导“角色,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用自身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学习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三、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体验实践式生命教育
1.看安全教育专题片法。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他们抵御意外伤害的意识还较为淡漠,自我保护能力也急待提高。因此要通过看《交通安全》、《火灾防范》等专题片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故事讲述法。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学生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生命知识和激起珍惜生命的思想情感。
3.名言警句法。学生阅读和搜集一些富有生命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和俗语等,使大家得到心灵的感染和熏陶,从中获取生活和人生智慧的美的启迪。
4.情境表演法。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大家置身在一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遭遇情景时如何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从正确中学到应有的智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高年级地方课程教材中青春期教育方法:自我悦纳体验模式
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②引导探究,形成初识。
③组织参与,促进悦纳。
④激励反思,内化外显。
6.小组讨论法:在教学中,通过分小组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引起学生共鸣,让孩子明确辨析正误,了解一些正确的做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7.在教學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游戏活动、模拟练习、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合课外活动,助推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在课堂上未必能一一涉及,而且生命教育又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其实践性比较强,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这样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形式多样的、富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在生命教育中强调通过课外活动来实施生命教育。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有机地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五、家校合力,拓宽生命教育渠道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生命教育才能青春常在。
整合学校生命教育资源,可以从整合师资力量、家庭和社区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师资力量,就是要调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全身心地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指导者、教育者和鼓舞者。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就是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优势,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学生的变化和发展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关怀。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认知过程,不是靠一时的感情冲动和言语说教能完成的。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也贯穿了一到六年级每一册地方课程教材中。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琪.刘春芸.《生命是教育之本》.人民教育,2003,08.
当我第一次去桃花源的时候,刚走进桃花源的大门,我就看见了一个大水池,水池间有一座人像,在水池的尽头,就有一个人工小瀑布。
进了大门后,又有一个小门,走进小门后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源,当然,它不仅美丽,还是有点乐趣的,进了小门就是两条不一样的路:一条是石头加水泥做的楼梯的路。,一条是只有水泥做的楼梯的路,如果走石头水泥楼梯的路的话,那你走上一个台阶就可以看见一片竹林,再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一口浅井,井里有一只石头乌龟,剩下的就是一些金鱼和青苔了。如果走水泥楼梯的那条路的话以上台阶,就会发现这条路和普通爬山的路差不多,不过得远一些就是一片明亮了,还有一些桃树野花和山草。
如果两条路都走到了尽头,那么有一条路是通往吊桥一条路,是通往游乐公园的,通往吊桥的那条路再往里走也是游乐公园,可以说是同一条路了。
说起吊桥,我好像想起了,我第一次去吊桥,那时我和黄京哥哥一起走的吊桥,哥哥恐高,可我不恐高,当我走上吊桥第一步,我觉得自己悬起来了,后来我的心一直在跳,过了好一会儿我稳定下来了,可突然有一些人在用力地摇吊桥,我又怕了,可是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我睁开眼睛看我没有掉下去,于是我克服了恐惧,我走到了吊桥的最外面,手拉着绳子往下看,我突然觉得这是一幅非常漂亮的图画,真是天下奇观,桥下有一条小溪小溪旁边有草呀,有野花啊,有向日葵呀等等,真的美极了,而且你看看上面的花可以看到几座山,又能听到鸟叫,真是棒极了。
走进植物园大门,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紫薇花即刻映入了我的眼帘,有红的、粉的、紫的、白的……好像争着抢着给我展示它们的美貌似得。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害羞的不想让别人看见它;有的欣然怒放,好像好想让别人欣赏它那美丽的风采。
走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前面有一座花门,花门旁边好多水管,我走向其中一个水管,里面突然喷出浓浓的水雾,我立刻躲到旁边去擦眼睛,然后走到另外一个水管旁,这个水管喷出的不是水雾,而是水柱。我把手伸进水柱里,像针扎了一样痛。我又走向花门,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个用紫薇花做的拱门,闻一闻,还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呢,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过了花门,有一座木桥,木桥下,有盛开的荷花,仿佛一位落坐在水中的仙女。木桥旁,还有一些有名的紫薇树,比如“滋味之王”、“滋味王后”。
对照四地音乐课程纲要标准,笔者发现各地音乐教学总体目标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 S.Bluoom)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以及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涵盖对具体音乐知识的领会与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六个方面;情感目标体现学生对所学音乐课程价值内化的程度;动作技能目标则反应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学习掌握的音乐技能。 笔者将两岸四地之音乐课程总体目标整理如下:
经由上述四份课程纲要标准的陈述,笔者发现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总体目标设定的原则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突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音乐情操。 各地都希望透过学校音乐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强调提高学生音乐体验能力。 各地设计不同音乐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体验感受,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个人内在探索与外在环境探索,从学生出发,更贴近学生生活,使音乐更生活化。 3.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积累,增强学生音乐技能实践。 各地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技能,通过演唱、聆听、演奏等方式表现学生个人音乐素养。 4.尊重世界文化多元性,热爱本土音乐文化。 各地的课程总目标都一定程度提及了当今时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氛围,指出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理解及传承的必要性。
因此,两岸四地的音乐课程纲要标准的总体目标均体现了科学、统一的原则,具体细化要求了音乐课程的准则,达到了指导性和指令性的作用。为下属层次的目标提供了导向性指引。二、两岸四地音乐教学学段目标分矣之差异性
纵观两岸四地音乐课程之纲要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各地都是依据学生成长所处的身、心特点来划分学习阶段的。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划分学习层次,既适合于学生音乐课程的接纳学习程度,又能让整个音乐课程学习体系设置更加科学流畅,既能让任课老师们根据各年龄学段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安排,又能让学校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与管理。
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E)认为,儿童音乐性向在满九岁时便趋向稳定状态,即学生大约所处小学三年级。因此笔者尝试从四地音乐课程纲要标准中归纳小学初小学段学生应具备之音乐能力,探寻两岸四地学段要求之异同。
首先,四地有关学段的划归方法有所不一,具体如下:
由上可知,虽然两岸四地的音乐课程学段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划分,但各地对于初小学段的划分仍有差异,四地的解读与理解都各有特色,如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都将小学三年级划分为第二学习阶段,中国香港则将小学三年级划分为第一学习阶段,而中国澳门则将初小年级划分为三个年级具体的要求。其次,各地学段目标划分的课程内容维度亦有差异,以小学三年级学段为例。
中国大陆将三年级学生划分第二学段(3—6年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感受与鉴赏;2.音乐表现;3.音乐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
中国大陆认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段的学生随着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大,他们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随即增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的份额,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年级学生在中国台湾归属于第二阶段(国小三至四年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艺术表现试探;2.艺术基本概念;3.艺术与历史文化:4.艺术与生活。
中国台湾将分段能力指标与学生十大基本能力相互连接,强调学生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培养欣赏、表现与创新能力;学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i善于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学会团队合作;进行文化活动与了解国际文化:学会正确规划、组织与实践相关活动;善于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中国香港在将三年级学生归属于KSl:第一学习阶段(小一至小三),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培养创意及想象力;2.发展音乐技能与过程;3.培养评赏音乐的能力;4.认识音乐的情境。
中国香港认为音乐科课程的四个学习目标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应该有系统地同步发展,而不是偏向某一目标能力发展。四个学习目标的比重不完全一致,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应学生的需求而灵活调适。强调通过创作、聆听、演奏等综合音乐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全面的音乐体验。
三年级学生在中国澳门归属于小学三年级阶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歌唱;2.听音训练;3.聆听;4.节奏训练;5.读谱;6.活动。
中国澳门突出“综合性音乐活动学习”,让学生在歌唱、唱游、律动、创作等多样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藉由多元化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音乐技能与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可得,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分类方式不一,侧重点不一,课程内容划分的维度内容也不一样,各有特点。中国大陆的陈述更具概括性,简洁明了;中国香港的表述更为体系化,相辅相成;中国台湾的总结有较高的自由度,灵活多变;中国澳门的描述更为具体,清晰细致。 四、音乐教学学段目标学力要求之相似性
尽管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分类方式不同,课程内容划分的维度内容不同,但是针对初小学段学生音乐课程应该达到的学力要求却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我们可以从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鉴赏、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这四个方面来概述初小学段学生应达到之音乐学习能力。
1.音乐感知与鉴赏
四地都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初小学段学生应体验并区分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聆听歌曲时注意旋律、调性、拍号、速度、强弱等基本音乐要素。运用正确良好的唱歌习惯歌唱。基本掌握读谱、唱谱的音乐技能。能参与齐唱、领唱、合唱、对唱、轮唱等不同形态演唱。对歌曲的节奏、音调把握准确。能进行简单的乐器独奏、合奏、伴奏。能主动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3.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 四地都着重提高学生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初小学段学生应该能够进行即兴创编歌曲或乐器伴奏、舞蹈创编等创作活动以反应不同的音乐特质。学会运用适当记谱方法记录、创作音乐,如简谱、五线谱、图形谱等。能观察、探索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选择自己擅长的音乐表达方式模仿表现出来。
4.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
四地都提倡关注学生接触的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的关联。初小学段学生应该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能从各种媒体管道中搜集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进行欣赏。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音乐经验感悟。
从上可知,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初小学段学生应达到之音乐学习能力主要包括音乐感知与鉴赏、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文化与相关生活环境四大方面,各地皆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操,独立运用所学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探自主索、创造音乐能力。从学生出发,多方面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素质,建立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正确的价值观。
关于龙门石窟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时常从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再次放牛时,再听到奇怪的询问声,孩子便大喊一声“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顷刻从中间裂开,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在所有的洞窟中,北魏洞窟约战30%,唐朝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北魏的佛像特点是脸瘦长,身体秀长;唐朝是脸、脖子上有几道肉痕,身体肥胖。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千佛洞,每个只有2厘米,被称为微雕;最美丽的佛像在莲花洞,不过,眼睛被抠了;最丑的佛像刻在窟上,没有刻完,所以称为最丑的佛像。
第一单元
绿色海西
1、世遗土楼似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构造。
3、了解土楼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的教学主载体,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 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谈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土楼是勤劳智慧的客家人民在改选和保护自然的同时,创造的独一 无二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家园。
2、土楼的构造和特点。
3、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2、木拱郎桥怀古韵
3、千年古堰木兰陂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了解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了解木兰陂全景,和钱四娘建坡筑陂 教学重难点:
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知道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教学思路: 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 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 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 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出示——《木拱郎桥怀古韵》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3、了解木拱郎桥现今的分布。
4、重点了解木郎桥的二蜈蚧结构。
5、木拱郎桥被敖联合国教科文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
6,课文小结
三、教学《千年古堰木兰陂》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思考: 木兰陂位于哪里? 它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2、交流讨论。
3、反馈交流。
四、学习《三筑木兰陂》。
五,„完成“相关链接”。
六,师生共同完成“说一说”“做一做”。
七、总结全文。
4、人鱼和谐千年颂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例子。
2、了解鲤鱼溪风光和鲤鱼溪民居。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奇观。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人与鱼和谐相处典型例子有哪些? 如
果人与自然的和谐遇到破坏,将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后果?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讲一讲“人鱼同乐”的故事。
三、讲《护鱼传说》的故事。
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第二单元
蓝色海西
5、空海与霞浦赤岸
教学要求:
1、知道遭遇风暴漂泊上岸的空海和尚是文明的使者。
2、了解空第和尚突出的贡献,每年日本友人都要来霞浦赤岸朝拜空 海和尚。
教学重点:
知道中日友交流的事情,还有空海和尚是文明的使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学生游览课文,并想一想:
日本友人为什么每年都要千里迢迢来霞浦赤岸朝拜空海?
空海和尚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中日友好交流的事情有哪些?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3、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二、学习《霞浦赤岸》的部分。
三、学习《祈风祭海》的部分。
四、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6、郑和驻舟太平港
教学要求:
1、了解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开创了航海史上的壮举。
2、知道郑和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而且还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教学重点: 知道郑和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郑和怎样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开创航海史上的先河? 为什么郑和的船队在下西洋前西在长乐平港驻扎? 他的船队驻扎在长乐,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介绍《郑和下西洋》。
三、学习《七溜八溜,不如福州》的部分。
四、完成“说一说”和“查一查”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7、光饼鼎边征海盗
教学要求:
1、了解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2、知道戚继光等抗倭护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点:
知道戚继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1、学生学习课文,并想一想:光饼是怎样做成的? 为什么说光饼鼎边征海盗? 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民俗文化?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部分——《正月做大岁》。
三、介绍《鼎边糊》。
四、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8、马江英魂昭日月
教学要求:
1、知道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培养了我国近代第一批海 军军官和海军名将。
2、了解马江海战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海军的诞生地和中国般政文化博物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学生游览课文,想一想: 马江海战是在什么年月的? 般政学堂培养了哪些杰出的人才? 他们都有谁?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中国海军的诞生地”。
三、介绍“百年般政文化”。
四、完成“查一查”和“写一写”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第三单元
人文海西
9、八闽书院育英才
教学要求:
1、了解八闽书院有哪些。
2、知道八闽书院为国家培养出众多人才。
教学重点: 知道八闽书院育英才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用心自学课文,八闽书院有哪些地方? 它培养出哪些杰出的人才?个书院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福州“四大书院”。
每
三、介绍“名人与书院”。四、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10、三坊七巷写文明教学目标:
1、了解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人才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2、知道三坊七巷拥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3、知道图书之府建阳在宋代曾是全国三大刻书业中心之一。
4,了解建阳这个小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印刷中心之一。
教学重点: 知道三坊七巷这个地方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知道之府话建阳三大刻书业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相互交流讨论: 三坊七巷处在哪里? 南后街街景怎样? 三坊七巷的建筑特点怎样? 各坊巷的名称是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教学《三坊七巷写文明》
三、介绍“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
四、介绍“南后街的书香”。
五、完成“连一连”“做一做”和“说一说”的部分。、六、教学——《图书之府话建阳》
11、图书之府话建阳
(一)激情导入课文。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并说一说: 图书之府建阳位于哪里? 为什么说图书之府是全国三大刻书业? 建阳刻书作坊主要集中在哪里?
2、师生共同完成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弥足珍贵的建本”的部分。
(三)介绍“四堡雕版印刷”。
七
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的部分。
八,全课总结。
12、抗战文化铸名城
教学目标:
1、知道永安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东南著名的抗战文化名城。
2、了解永安兴起抗战进步文化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说一说: 永安成为了哪里的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为什么说永安兴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
二、学习“盛况空前的战时戏剧活动”。
三、学习“活跃的文化出版事业”。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第四单元
红色海西
13、红土忠魂瞿秋白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瞿秋白坚贞不屈,在长汀从客就 义的事。
2、了解瞿秋白如何挫败敌人。
教学重点:
知道瞿秋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1、学生自由学习全文,并想一想: 瞿秋白怎样一次又一次地挫败敌人的诱降阴谋的? 他在敌人用花言巧语的劝降时,他是怎么说?怎么做? 最后又是怎样的?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革命家瞿秋白”和“文学家瞿秋白”的故事。
三、完成“说一说”“做一做”与“唱一唱”部分。、四、总结。
14、鲜血染红苏维埃
教学要求:
1、知道中国一大代表何叔衡英勇跳崖,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2、了解何叔衡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教学重点:
知道何叔衡和许多革命前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游览课文,想一想: 何叔衡是怎样英勇跳崖? 为什么说鲜血染红苏维埃呢?学了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
3、师反馈。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部分。
三、介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四、师生一起完成“说一说”和“写一写”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15、东方军战斗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彭德怀将军带领的红军东方军转战福建,发展壮大了革命根 据地。
2、知道东方军战斗的故事。
教学重点:
知道彭德怀带领红军东方军在福建西北部打击敌人,扩大了革命根 据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东方军八闽作战的第一仗在宁化县
泉口土堡怎样打响的?
2、师生一起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东方军司令部”。
三、介绍“福建事变”。
四、完成“说一说”和“查一查”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第五单元
五缘海西
16、乡愁诗人余光中
教学要求:
1、了解余光中先生的 《乡愁》 一诗写尽了海峡彼岸人民的思乡之情。
2、知道余光中是泉州魅力城市推荐人,是著名的乡愁诗人。
教学重点:
知道余光中是泉州魅力城市推荐人和著名的乡愁诗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自由学习课文,思考: 余光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写的《乡愁》的内容是什么?诗中“邮票” “坟墓” “船票” “海峡” 各是什么意思?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完成讨论的结果。
二、介绍“乡愁”诗人。
三、讲一讲“童年家乡”的事。
四、师生一起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本课内容。
17、落笔生花许地山
教学要求:
1、知道许地山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他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尊敬。
2、知道许地山的笔名是落华生或落花生,他有杰出的才华和卓越贡 献。
教学重点:
知道许地山一生写了许多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课题。
1、让学生游览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许地山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他小时候是怎样好学的? 他的作品有哪些?
2、师生一起交流讲座结果。
3、小结。
二、讲一讲“许地山的台南情结”。
三、介绍“新文学运动先驱者”的事。
四、认真完成: “说一说”“写一写”。
五、总结。
教学要求:
1、了解通告于两岸间的闽方言更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共同载体。
18、两岸方言一家亲
2、知道福建绝大部分地区的人都讲闽方言,台湾和福建有着共同的 文化信仰和方言。
教学重点: 知道台湾和福建方言是的,两岸方言是一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闽方言一般可以分为几个次方言?什么许多台湾人一到福建就会觉得特别亲切?
2、反馈交流。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古汉语活化古》。
三、介绍“有趣的闽方言”。
四、完成:试一试、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新05-26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教案07-05
小学五年级 地方课程之传统文化 教案07-21
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精彩小学四年级作文06-09
小学六年级地方教案06-01
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09-25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10-30
5.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05-25
五年级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学计划09-26
我喜欢的地方四年级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