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精选15篇)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1

为了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校园内营造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传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氛围,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一切为了学生明天”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形成点面结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长效活动机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素质教育新模式,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科普活动

为了使科普活动收到实效,真正让学生体验实践与创新的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各项科普活动开展的指导、研讨交流以及效果评价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科普活动的意义,通过开展绘画、写观察日记和读后感、科学知识讲座与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和周边环境的变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二、科普活动内容系列化

为了使科普活动卓有成效,科技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九个一” 科技与创新系列活动。

(1)“科技幻想画”绘画展

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自主绘画,既可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单独在家完成,然后每班选送3幅作品进入全校评比,优秀作品在宣传栏中展示。

(2)读一本科技知识方面的书

以《我们爱探索》为读本,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或老师介绍所了解到的某一项科学知识,语文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每班推荐5篇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并将获奖名单和作品在宣传栏里公布、刊登出来。

(3)举行科普知识竞赛

通过科普知识竞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与科普知识接触的机会,扩宽了知识面,在树立了科技意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我能行”的自信,体现了寓教于活动之中的教育理念。

(4)出一期科普知识板报

充分利用黑板报这一宣传阵地,营造校园科技氛围,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各方面的科普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5)组建航模兴趣班

在愉快的模型课堂上,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各种模型的科技知识,开阔视野,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感受到了创新、严谨、精益求精、不甘落后的科学精神,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6)环保时装秀

学生们利用废弃的窗帘布、礼品包装布、塑料袋、环保布袋、废旧报纸、废光盘„„巧妙构思设计、精心选料制作一百余件“时装”,充分显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的形式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7)出一期科普知识手抄报

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件的手抄报内容,选取了贴近科技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丰富课外知识,并且排版与刊头设计合理,花边、插图较为美观。

(8)变废为宝环保小制作

同学们把经过相互协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一些用过的瓶、罐、纸张、包装盒、塑料玩具等重新组合,经过帖、折、剪、拼等工序,把这些废旧物品神奇地变成了惟妙惟肖的小汽车、大炮、面具、贴画、绢花、烟灰缸等颇具情趣的小发明、小制作,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树立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创造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迎来科协科普大篷车

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三维立体科技展板和动手动脑科普

品的亮相,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他们兴致盎然地观察、操作,真真切切地走近了科学,感受了科技带来的快乐。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2

我设计的这套活动方案, 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展开, 旨在能有效地开展科普阅读社团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科学,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在学生中形成爱读科普书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科普阅读活动, 使学生学会科普阅读的方法, 促进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三、活动实施

(一) 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让学生对科普阅读社团活动感兴趣

在社团创建初期, 组织者要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等做好宣传, 让全校的孩子、老师甚至家长都了解这个社团, 乐于参加这个社团, 在孩子们决定参加前可以用动手实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从而产生科普阅读的需要。

(二) 有固定的阅读场所, 创设良好的科普阅读的氛围

与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协调, 开辟科普阅读室, 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科学实验室或科学探究室适当改进, 在室内布置一些阅读名言, 建立一个图书信息角, 社团成员、老师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图书资料信息用卡片公布, 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这个有别于图书角, 不把书直接放在书架上, 避免一些珍贵图书的遗失, 另外信息量也大一些, 便于管理) 。另外建一个生物角和一个自制实验器材角, 可提供学生上网查询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 开展多元化的科普阅读, 教师适时做好指导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阅读,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网络阅读、视频阅读等。比如霍金的有关宇宙空间理论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可是给孩子们看相关的视频, 学生就比较乐于接受, 这种视频阅读也许在不经意间就给孩子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引起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有关科学家故事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可操作性强的作品, 可以展示其中的操作;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指导理清情节, 评论科学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 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实验方法, 进行验证;可以指导做活页卡, 写上自己的感想或阅读后的奇思妙想, 然后把这些活页装订成册, 社团成员之间共同分享, 也可把这些资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站, 千万不要让学生做无用的摘抄, 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看视频资料提供的内容, 指导写观后感, 等等。对于科普阅读指导, 教师同样需要精心备课。

(1)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 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使用网络查询;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 敢于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阅读反思的习惯等。

(3) 读后实践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 通过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探索、实际操作, 亲自获取知识和经验, 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解决周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锻炼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科普阅读课指导的重点。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种实践课并不是单纯把阅读的实验内容重复做一下, 而更主要的是敢于对问题产生质疑, 对实验进行改进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交流评论课。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 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四) 科普阅读的组织与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低、中、高三个科普阅读的社团, 每个社团根据各个年级段的特点, 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不仅给孩子阅读科普知识类的读物, 更重要的是要普及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形成科学技能。如果只建立一个社团, 可考虑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各社团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 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 以督促学生完成。

各社团设立一本《读书成长册》, 每个成员的阅读情况单独成页, 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五) 科普阅读的时间安排

固定每周两节课的科普阅读时间, 是保证科普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 如果阅读成为孩子们的需要后, 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会充分利用。

(六) 科普阅读的检查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科普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3

节日期间各活动场所人流如潮,专题展厅的40多件操作体验展品倍受欢迎,定时演示的机器人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常设展厅电磁世界展区,观众感受神奇的电磁秋千,高压放电展区,神奇的高压电火花击打在金属笼中的观众手上,不仅没有被电击痛的感觉,还能感受到阵阵凉爽的电子风,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让观众对奇妙的高压放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科普知识有奖闯关活动让观众抽题回答,随着难度增加,奖励度不断增加,观众踊跃参加,场面热烈;益智玩具展览厅,华融道、七巧板、蛇头咬蛇尾、滚球调度等古典智力玩具与现代益智玩具相结合,观众在这里乐此不疲的挑战自我;科技动手园里,免费教小朋友动手制作潜望镜、万花筒,非常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

此次春节系列科普活动全程免费,很多家长们陪孩子现场零距离接触科普展品,大家在动手参与中体验科普假期生活,在科技馆里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据统计,春节假期开馆的四天时间里参观观众达四千余人次。

大年初三刚开馆,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牟怀岐,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前进一行冒着严寒看望一线工作人员,向在节日里坚守工作岗位的全馆干部职工进行了慰问及勉励。(陕西科技馆 刘红卫 编辑:王晓利 逯敏飞)

(陕西省科协)

小学科普教育活动总结 篇4

第一层面普及型科学活动

该层面的活动遵循了“人人有机会、人人都平等、人人能发展”的原则,将科学教育“面向每一个孩子”。

1、打造迷人的科学课堂。在常规科学课堂中,通过对教材的大胆创新和精心的材料准备,引领孩子们在课堂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科学探究,上好每一堂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喜欢科学。我校科学教师队伍中有省名师培养对象2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坛新秀1人,他们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热心科普教育事业,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校的科学教学扎实而富有活力,孩子们置身于浓浓的科学学习环境之中,随处感受科学教育的魅力。

2、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1)科学实践活动: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和平时的双休日,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考察、调查、参观等活动,科技指导老师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服务。

(2)科学竞赛活动:学校每年组织科技节系列、科学创新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竞赛丰富了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内容,提高了科学活动的互动性,及时展示他们的成果,如观察日记、小论文、小制作、小标本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二层面技能训练型活动

这是为孩子们设立的第二个层面的活动,同时也是联系第一和第三层面活动平台之间的桥梁,让一些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的机会,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性。

1、建立各种社团组织。因为课时的限制,常规科学课堂的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在每周的协会活动设立了电子百拼社团、探索奥秘科技小组、三小爱好者俱乐部等等,让每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都能找到聚会的场所,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观点。

2、落实每月科普活动。每年初,学校以“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为指导思想,制定年度科普活动行事历,分月指导学生进行以课堂科学实验为延伸的科学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随时参加活动。

20xx年度学校的科普主题活动为:三月:科海畅想——画科幻画、写科普作文。四月:科普观赏——观看科普图片展、撰写观后感等。五月:巧手天地——小发明、小制作、做雕塑泥作品。六月:科技节——高年级金点子评比,中年级制作比赛,低年级的`小弹射、小橡筋比赛等。九月:个人科普网页大比拼。十月:科技小论文评比。十一月:小学生科学课题展示。十二月:小制作、小发明展评。

第三层面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大城小学普法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篇5

2013年7月14日,我校根据区教体局《转发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教师“普法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及普法工作的需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体教师参加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7月13日下午,学校专门召开了大城小学普法知识竞赛活动会议,印制了《2013年甘肃省教师普法知识竞赛试题》,7月14日早晨我校组织召开了教师普法知识考试会议,会上校长吴海就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依法治理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分管党支部书记张程对这次普法知识考试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要求教师熟悉试卷内容及答案。上午,全员参加普法考试,组织进行了答题,虽然临近放假,但全校教师共112人参加了考试,无一人缺席。

二、认真批阅,将考试成绩纳入教师六五普法考核和教师继续继续教育考核考试结束后,学校六五普法领导小组集中对试卷进行了批阅。根据教师书写的规范程度、认真程度、完整程度进行了打分定级,并将成绩纳入教师六五普法考核和教师继续继续教育考核中,确保了成绩的公平性和考核的公正性。

本次普法知识竞赛在全校教职工中再次普及了与学校、教师、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让教职工再次深入领会了我省“2013年师德师风建设年”的指导思想、主施,教师们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力以赴,常抓不懈,确保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6

“阳光少年” 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素质和写作能力,经过一周多的紧张筹备,我蔡堂镇中心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活动活动终于在2013年3月16日,在全体师生的热切期盼中拉开了帷幕。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同学们都做了积极地准备工作,通过试题成绩来看,同学们的成绩还算不错。由此看出老师们在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学们的读书面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次活动更增加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给老师们提了一个警钟,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最后评委老师对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名,读书小明星3名。

结合本次活动情况我想对语文教师提几点建议:

1、教师要高度重视、矢志不渝地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指导学生规范写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落实;

2、教师要提高自身朗读、写字水平,多给学生范读、规范板书,以此来带领学生朗读、写字水平的整体提高;

3、教师备课要过好课文朗诵、规范写字关,教师首先自己要会朗诵课文、能规范写字(备课、板书、批阅)。

总之,这次活动从策划安排到圆满落下帷幕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得到了全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配合。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虽然这次活动结束了,但我们读书写字的好习惯会一直持续下去,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蔡堂镇中心小学教务处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7

一、讲课说课

1.关于讲课

这次活动尽显赴西安学习的学习效果, 纵观做课教师从教学构想到教材处理;从教学流程到教学微格细化;从课堂提问到教学语言的锤炼都充分体现一个字“精”。基本上能体现要求, 做到规划, 特别是课堂提问技巧和课堂导语的设计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提问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 体现知识层次性和逻辑严密性。导语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 为了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目标而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设计。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特别是难点突破的方法能结合学情, 化难为易, 让学生浅显易懂, 深入浅出。27位骨干老师各有优势各有特色, 别出心裁, 匠心独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 PPT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化, 有些知识内容通过动漫式的图片展示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直接感悟加深理解记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熟练操作应用是这次教学巡回活动的亮点, 标志着我们山区的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趋于完善和成熟。

2.关于说课

说课这环节展示的不是很理想, 赴西安学习的时候关于说课的反思环节还专门学习了一节课。大部分骨干老师知道说课的环节和内容, 有的老师不知道说课该说什么。而且说课有说课的具体规范要求, 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不到规范达不到要求, 有待加强提高。

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活动整体感觉良好。观课涉及到全县相应的学科科任教师, 所有学校的领导, 相应教研员。所到学校组织的都相当好, 准备充分, 认真负责。特别是下午的议课活动, 所有观课人员都能参加, 而且毫无保留地提一些好的合理建议, 抱着欣赏学习的态度点评做课老师的亮点。并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不足, 见贤思齐。这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辐射作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观课议课的氛围和谐平等, 每个人都以积极地心态来参与, 真的让人感到这是一场学术交流会。做课老师给能够虚心听取每位老师提出的合理建议, 而且认真做好笔记。遇到有待商榷的方法建议能平等交流。

特别是关于教材处理的技巧更能体现“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来。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真心帮助更让人感动。四中王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2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第一节是在二中做课。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在下午观课议课活动中, 二中几位政治老师和我共同帮王老师提一些整改建议, 王老师虚心学习, 在宁兴学校做同一节内容的课。在宁兴的议课活动中得到了宁兴学校所有观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 在教材处理中, 宁兴学校的老师又提出了更好的更高一筹的合理性建议。“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教研模式在校际间形成, 这也是这次巡回教学活动的亮点。

三、教学反思

参加反思这一活动所涉及的人员也是所有观课人员。这一活动先是做课老师自我反思。大部分做课老师能从教学行为与教学意向, 教学计划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性思考。骨干教师基本上懂得教学反思的作用是盐的作用, 讲究科学用盐。从意向和计划两个角度解释为何用这样的教学行为, 能分析教学行为的不当, 也能分析还有没有更好的意向和计划, 为什么好, 知道和名师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并在教学实践中纳入更好的意向和计划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科学合理适合学生。

观课老师能从小点着眼反思。观课教师的反思涉及到课堂互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课堂提问、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对教材的处理和掌握、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语言等。总之, 我们教师进行反思能做到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找对两个基本点即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教师基本上知道反思什么, 从哪些角度反思。

四、结语

关注知识联结 重视活动体验 篇8

【关键词】体积单位 知识联结 活动体验 空间观念

“体积单位”是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个知识点,它对于学生巩固体积概念、计算或估测图形的体积、空间观念的发展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常常感到单位的教学是较为困难的。那么,“体积单位”教材上是如何安排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会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对此,笔者展开如下具体的分析阐述。

一、教材编排情况

笔者翻阅了2011年后国内的四套小学教材,其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浙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北师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

(一)在年级、课时上的安排

从四套教材中,我们发现“体积单位”的教学只有苏教版安排在六上年级,其余三套均安排在五下年级;北师版、苏教版对这一内容是单独1课时教学的,而人教版和浙教版则将“体积和体积单位”合为1课时教学。

(二)通过不同体验活动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各套教材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各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具体如表1所示。

我们发现,各套套教材在引导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时,有以下一些特点:

1.善用学生身边的事物。

我们发现,各教材都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和物理空间来帮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如体验1立方厘米时观察手指头体积、体验1立方分米时观察粉笔盒体积、体验1立方米时四套教材均采用“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笔者猜想这样的体验活动,有效利用了教室空间,用较为简单的工具,让学生体验到1立方米的大小,既利于操作,又便于理解。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学习。

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小学生要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更多的是依靠他们动手操作。各套教材在“体积单位”的教学中都安排了多种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各体积单位的表象,感受其实际意义。如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用手比画、找一找、说一说,通过这些丰富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体积单位的含义,让学生建立常用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认知,以帮助他们最终在头脑中形成这些体积单位的明确概念。

二、教学前学生情况

(一) 前测安排

对于“体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学习之前会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笔者对五年级9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分笔试和访谈两块进行,笔试部分安排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写一写。

(1)你知道有哪些体积单位?你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

(2)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来表示你所知道的体积单位的大小。

(二) 学生情况

在学习之前学生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具体见表2所示。

1.将近16%的学生已知体积单位。

从前测来看,全年级90名学生有14位学生知道了体积单位,其中有5位学生能正确表示体积单位的大小,3位学生通过课外班学习得出,2位学生从面积单位推算得出;而其余的9位学生都能正确写出体积单位,在举例中不是完全符合该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2.将近76%的学生存在错误认知。

从前测来看,大约64%的学生把体积单位等同于面积单位,认为大小就是指面积,所以把“体积单位”都写成“面积单位”,其中96%的学生都能正确写出面积单位,有86%的学生能用身边合适的实例来表明面积单位的大小,这说明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学习较为扎实。还有12%的学生把体积单位写成了“千克”“克”这些质量单位。

3.将近8%的学生一无所知。

从前测来看,大约有8%的学生对体积单位一无所知,基本选择不写,有2位写了不着边际的答案。

可见,体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究其原因,一是二维到三维的飞跃对于10周岁的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二是体积单位在生活中口语及书面表达的机会较少,远没有质量、长度、面积这些单位多。所以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体积单位并不熟知,很容易和面积单位混淆。

三、对体积单位的教学思考

(一)关注知识的联结

1.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结。

学习知识如同这个环(见右图),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关注知识间的联结。如学习体积单位之前先学了体积概念,而体积概念的教学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体积单位表象是非常重要的。夯实体积概念这个前置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反之,建立体积单位也能促进体积概念的进一步形成。

单位表象的建立并非一节课所能完成,除了夯实体积概念,还需要教师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联结。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时, 教材中会出现“一只长方体盒子,长8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的习题。而笔者认为单纯利用公式计算这种空想出来的盒子,还不如多安排一些和生活物品有关的体积计算。如“一只微波炉,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个微波炉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虽然这两道题都是体积计算,但前一题纯为夯实体积计算公式,而后一题既夯实体积的计算,又丰富学生对身边常用物品体积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正是这些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观念。

2.建立单位的联结。

单位教学往往存在共性,我们需要重视从凭借图形直观与实例来建立空间表象,学生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学习经验都是学习体积单位的基础。我们发现,各套教材都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单位的认识,这样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经历了从一维到二维,从二维到三维的过程,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而需要在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差异比较和纵向发展脉络上的梳理,并进行内部思想方法上的沟通,通过单位间的联结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表征能力和想象力。

(二)重视活动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是“几何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考必须有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得以发展。

该安排哪些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呢?目前,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体验活动相对单一,主要采用看一看(看教师准备的教具)、找一找(找教室里身边的物品)、闭眼想一想(想一想1立方厘米等有多大)、蹲一蹲(在立方米框里看有几个人),而动手做一做、捏一捏、量一量等体验活动相对较少。对于小学生而言,看过、说过与做过、量过、摸过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因为有些实物是每个学生有的,有些实物只是教师拿起来给学生看一眼而已。再如学生的举例可能对于学困生来说,无法在脑中建立这个实物的表象,这样对于体积单位的感受是不深的。因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他们拼一拼或者想象一下2立方厘米或5立方厘米有多大,重视学生量感的活动经验积累,引导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不仅要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更要动手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使体验活动更丰富。关注体验的形式和时间,将更有利于学生在头脑的表象与体积单位的大小之间建立联系。

参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黄锐.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设计[J].教学设计,2005(1).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9

传月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按照教科局要求,今年五月开展了地震知识科普宣传月活动,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活动,现就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1、在校园内和班级内张贴有关地震知识的图片。

2、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及逃生的宣传教育。

3、在召开会议时专门就地震时如何逃生,对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在召开班会时,由班主任专门教学生发生地震时怎样逃生,并进行练习。

4、利用班班通给学生放影碟,让学生观看有关地震的知识。

5、开展了地震逃生演练活动。

2013年5月21日下午第七节课,校园铃声长鸣防震逃生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校长。各班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不到1分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10

少先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的大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党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希望和要求,教育引导少先队员按照党的要求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增强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归属感,提高少先队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校大队部高度重视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于10月12日中午,举行了一年级小学生入队前的队知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队辅导员老师向他们详细地讲解了少先队的标志、少先队的红领巾、少先队的敬礼、少先队的队旗、少先队的呼号、少先队的乐曲和少先队的队会仪式等等;然后向他们介绍了少先队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对少先队员的题词;最后带领小学生们一起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个个对少先队怀着崇敬、向往的心情,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能自觉以一个小少先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11

一、猜谜语掌握文明标志

谜语历史悠久,历史沧桑磨灭不了它的发展轨迹,淹没不了它曾有的辉煌灿烂。猜谜语以其特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深受五年级学生所喜爱。

本册第一组教材中,要求学生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牢记这些历史文明的标志,我在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谜语。“每人至少搜集两则谜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交流的资本。“多多益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记住谜面和谜底”,使学生主动地去认读、思考、识记,一方面巩固了已学握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碰到新的历史知识亦能主动地去识记。再者,谜面以事物的特征来影射,形象生动便于记忆。语言讲究押韵而有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在记住谜面和谜底的同时也理解了历史的内涵。“做到谜底保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剂“强力剂”,大部分学生会主动思考,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新颖的、不是人人知晓的谜语,这样,他们就会在大量搜集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自主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

二、编儿歌学历史事件和人物

儿歌虽然短小,却是融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编儿歌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记忆效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深受启发,在编写儿歌时也大胆地采用了多种形式。有学生在学习了《文明的曙光》一课后编写了下面一首儿歌: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代代传。

盘古神力开天地,女娲补天永传扬。

燧人取火煮熟食,神农百草有妙方。

轩辕黄帝灭蚩尤,华夏民族起炎黄。

精卫填海感天地,仓颉造字鬼神泣。

尧舜禹汤遇贤让,文明古国自此立。

在学习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我亦鼓励学生采用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化难为易。

三、自定旅游路线了解历史变迁

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体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灵魂和灵魂的颤动”。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历史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受到普遍欢迎,逐渐发展成为百姓常见的活动之一。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大多数学生每年至少有一次以上外出旅游的机会,因此第一单元最后一个课时我设计为《文明脚印旅游发布会》。文明脚印旅游发布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自定旅游路线,然后自己解说。发布会是成功的,因为是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设计的,充分收集有关书面资料,学生发言非常踊跃。设计路线各不相同,有陕西省线游黄帝陵、兵马俑的,有山东线游曲阜、泰山的,还有的……学生通过“旅游”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了解祖国的地理知识,感受历史的变迁,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产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突出特征”的目的。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科普活动与会展经济 篇12

科普活动是在一定的背景下, 以开发公众智力和提高素质为使命, 利用专门的普及载体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服务形式, 面向社会、面向公众, 适时、适需地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实现科学的广泛扩散、转移和形态转化, 从而取得预想的社会、经济、教育和科学文化效果的社会化科学传播活动。

科普活动的类型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有限的, 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又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变化的。科普的形式只有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发展需要。传统的科普活动形式包括科普宣传、科普讲座报告、科普展览会、科普咨询、科普论坛、科普大篷车活动等, 以及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各类网络科普手段。在这些形式中, 科普会展是一项重要的科普活动形式。

2 会展

会展是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总称,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信息交流活动。它包括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展销活动和各种节日活动等。

会展业涉及众多领域的知识, 有很强的综合性, 特别是对现场的预计和掌控, 其中涉及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科普活动也一样, 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外, 还要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科学性, 以科学普及为内容的才是科普活动。我们要借鉴会展业的成熟办展经验发展会展经济, 这会对展览类的科普活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 实例介绍

2012-09, 山西省科协为实施科普惠农、科普益民、科普强企、科普助教四大科普计划, 创新科普活动形式, 组织开展了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 展会在交通便利、处于繁华地带的山西省煤炭博物馆举办。展会组织了数十家科普惠农企业基地的科普惠农产品参展, 第一次集中展示、展销了省内的科普惠农优质农产品。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吸引了省城百姓的目光, 展期内展、销两旺。首届展会不仅集中展示了科普惠农成果, 宣传了农业科普知识, 还成功地为科普惠农农产品进入市场搭建了市场供求平台, 有效地沟通了城乡之间的农业信息, 促进了各地市科协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量农产品的现场订购不仅增加了产品销量, 促进了商家多元化发展, 还开辟了销售市场的新路子。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展会, 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把科普活动与展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不同时期以不同主题为省城老百姓举办各类优质益民的农产品盛会, 拉近了城乡的距离, 促进了城乡的和谐发展。在2013年年初, 组织了科普惠农特色农产品年货会, 共有近百家科普惠农企业、数百种农产品参展。展会适逢元旦、春节期间, 取得了圆满成功, 不仅展示了科普惠农的成果, 还扩大了科普惠农的影响力。

为了让科普惠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2013-05下旬, 在上海举办了“山西省科普惠农特色农产品 (上海) 展销会”, 组织了几十家山西的特色优质科普惠农产品企业赴上海展会参展, 这次展会同样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了巩固会展成果, 紧接着在2013-07月底, 再次组织了160多家山西特色农产品企业赴上海参展, 观展的全国各地经销商和上海本地群众络绎不绝, 数十个科普惠农企业与全国经销商签订了供货合约。组织的几次科普惠农展销会不但带动了科普惠农企业的产品旺销, 使他们受益, 而且会展经济产生的效益也补足了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 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我们不只是举办固定会场的大型展会, 还利用科协的科普大蓬车这一特有的宣传手段走进社区宣传活动, 将展会以流动展览的形式在各个社区展开。从2013-04月底开始, 科普大篷车开始走进社区活动, 联动各企业, 组织科普宣传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展览活动。除了组织各种便民服务和多主题的科普挂图展示, 各类科普读物和资料发放外, 还组织一些企业提供健康保健、低碳环保产品进行展览、展示, 将流动展会办到社区百姓的家门口。截至2013-11月底, 在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小店区开展活动150余场, 受益群众多达4万余人。

4 结束语

从对科普会展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中可以看出, 科普活动其实是一种消费行为, 受众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的一场活动肯定是期待得到什么。能否吸引大量的科普受众也是检验科普活动的量化指标之一, 一场主题鲜明的科普会展活动必定能带动大量的消费人群, 带来可观的会展经济收入。针对不同人群策划不同的科普会展, 通过潜移默化的科学活动方式来提高公众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科普会展将提高公众对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既满足了受众的消费需求, 还提高了个人的科学素养。

每个学科都在不断发展, 只有融汇贯通才能将每项科普活动做出新意、做出精彩, 只有将会展经济与科普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13

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在学校少先队周密安排下,2014年12月11日,我校举行“核心价值观记心间”知识竞赛。全校来自16个班级的16名学生代表分别组成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代表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主持人宣布完竞赛规则,激动人心的知识竞赛随即拉开序幕,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主要环节,由计分员根据选手及各代表队现场表现,进行计分。在各代表队竞赛的同时,还设有台下观众互动环节,答对题目,由队员代表现场颁发奖品。当比赛进行到抢答环节时,台上争相举牌,台下加油喝彩,比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激情高涨。风险题环节,各组选手都选择了分值较多的二星题和三星题,让台下观众暗暗捏一把汗,但他们都没让观众失望,都回答正确,说明代表们下了不少功夫。最后五年级获得了一等奖,六年级获得了二等奖,三、四年级获得了三等奖,梁校长为选手们颁了奖。比赛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践行核心价值观

筑梦圆梦中国梦》童谣接龙声中圆满。

通过这次竞赛,让每个学生不仅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也懂得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科普知识活动总结 篇14

安全节约用电知识走进校园宣传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学生安全节约用电意识教育,提升学生安全节约用电意识,强化安全安全用电防护技能,使学生从小树立“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行为和习惯,达到“教育一人,带动一家,推动一片”的作用。我校根据《余庆县安全节约用电知识走进校园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组织开展了安全节约用电知识走进校园宣传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宣传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行政人员及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了宣传活动任务,明确了责任,拟定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签订了安全节约用电目标责任书,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节约用电知识走进校园宣传活动的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在校园醒目位置,如:围墙、教学楼、食堂、宿舍楼道等处悬挂安全节约用电知识宣传牌,在用电设施设备处设置安全用电警示标志。打造安全节约用电文化氛围。

2.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学生集会、宣传标语、宣传专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节约用电知识宣传教育。

3.组织学生观看校园安全文化微电影《日记》和安全节约用电知识宣传影片《注意安全用电》。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电的简单认识,电气火灾处理,安全用电常识,夏季防范雷电伤害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教育。

4.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翼校通”的方式向家长发送安全节约用电知识宣传信息。达到“节约一人,带动一家,推动一片”的作用。

5.组织全体师生参加了由余庆县教育局、余庆供电局联合开展的“安全节约用电知识走进校园”启动仪式。听取了余庆县教育局法制安全办冉义权主任,余庆供电局夏坤刚副局长的知识宣传专题讲座。

通过宣传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安全节约用电的意识,提升了安全用电防护技能,从小树立了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关注安全,节约用电的良好局面。

产业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研究述评 篇15

与产业集群 (cluster) 相关的学术术语有地理集群、空间集群、区域集群等,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将集群称为簇群。产业集群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到现在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不同学科的众多研究者围绕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运作机制、竞争优势、发展动力和演化规律等重要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从研究重点看, 90年代中期以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集群中的生产活动及其对应系统——产业集群生产系统;9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则更加关注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活动 (主要包括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应用等) 及其对应系统——产业集群知识系统 (Bell&Albu, 1999;Tallman et al, 2004) 。90年代中期以来, 受知识管理理论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研究者开始意识到: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 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集群能否培育、提高和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归根结底取决于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活动的有效性, 而产业集群知识系统是由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存量、知识流量及其相关组织系统等要素构成的, 其结构与功能对产业集群知识活动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Bell&Albu, 1999;Belussi&Pilotti, 2002;Tallman et al, 2004)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活动及其管理 (以下简称为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 问题就顺理成章地逐渐成为产业集群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Bell&Albu, 1999;Belussi&Polotti, 2002;Conceicao&Heitor, 2002;Tallman et al, 2004;李琳、袁灵, 2004) 。

二、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 集群知识活动的机制与管理。主要研究了集群内的各种知识活动 (包括知识的获取、学习、创造/创新/生成、溢出、转移/传播/扩散、转换、共享、整合与应用等) 的内在规律与管理方式, 尤其重视集群内组织间知识活动的研究 (Albino et al, 1999;Capello, 1999;Maskell, 2001;Belussi&Pilotti, 2002;Conceicao&Heitor, 2002;Wibe&Narula 2002;Bathelt et al, 2004;Morosini, 2004;Tallman et al, 2004;李正风、曾国屏, 2002;魏江、叶波, 2002;陈剑锋、陈洋, 2003;葛晶跃、顾新建, 2003;和金生、熊慧敏, 2003;彭灿, 2003;魏江, 2003;金镭等, 2004;李琳、袁灵, 2004;张元智、马鸣萧, 2004) ; (2) 集群知识系统 (网络) 的组织形式、影响因素及进化过程 (Bell&Albu, 1999;Collinson, 2000;姜照华等, 2004;赵涛、艾宏图, 2 0 0 4) ; (3) 集群学习机制与模式 (Capello, 1999;Keeble, 1999;Keeble&Wilkinso, 1999;Lawson&Longhi, 1999;Longhi, 1999;Belussi&pilotti, 2002;Carbonara, 2004;魏江、叶波, 2001;彭灿, 2003;王天霞等, 2003;魏江、魏勇, 2004) 。

在集群知识活动机制与管理研究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捷足先登、遥遥领先 (李琳、袁灵, 2004) 。他们不但率先对集群知识活动与学习机制及其管理中的许多重要问题, 如“地方性知识溢出”、“集体学习”、“知识扩散机制”、“地方性溢出 (即知识共享) 与创新间的相互关系”、“集群内的合作知识创新机制”、“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 的共享机制”等, 都做了深入研究, 而且已经形成了三个各具特色的研究视角, 即“溢出与集体学习” (SCL) 视角、“新熊彼特主义Ⅰ”视角和“新熊彼特主义Ⅱ”视角, 其中SCL视角又包括三大学派, 即新马歇尔主义经济学派, 经济地理学派和新创新经济学派 (李琳, 袁琳, 2004) 。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则处于“模仿创新”阶段——主要以学习和综合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主。综观该领域的已有文献, 笔者发现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 即它们只对某一 (几) 种集群知识活动进行单独研究, 而没有把集群内各种原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知识活动及其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 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集群知识系统” (Bell和Albu, 1999) 。因此, 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问题也可以称之为“集群知识系统的运作与管理问题”。要深入研究和有效处理这一问题, 应当运用一种基于系统工程原理的全新的知识组织管理技术——知识系统工程 (王众托, 2000) 。

迄今为止, 关于集群知识系统的文献还很少, 而采用知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集群知识系统的文献也从未见过。Bell和Albu (1999) 给出了一个用以概述集群知识系统之组织特征的概念框架, 该框架提供了对集群知识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 它分别处理了两个不同的过程——集群内的知识扩散和复制过程与新知识 (对集群而言) 的获取和生成 (创造) 过程, 并列出了集群知识系统在这两个过程方面的关键组织特征。他们还运用该框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的不同组织形式, 并说明了两个重要技术因素——集群的技术复杂性与技术能力水平——对于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的组织形式的变 (演) 化所具有的影响。作为国际上第一篇专门研究集群知识系统的文献, 这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期刊《World Development》的文献, 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它也存在一个严重缺陷, 即它只考虑了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对集群知识系统运作与演化的影响, 而未考虑集群内部及外部各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集群知识系统的结构形式、功能水平、运作模式、进化路径与管理方式的影响。换言之, 它只考虑了集群中的技术系统 (网络) 对集群知识系统的影响, 而未考虑集群中的社会系统 (网络) 对集群知识系统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以往相关研究的“通病” (Collinson, 2000) 。为了弥补或消除上述缺陷, Collinson (2000) 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技术系统”原理的集群知识网络分析框架——“社会—技术构成/结构”法 (’socio-technical constituencies’approach) , 并应用其对Scottish的小型软件企业集群中的知识网络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它可以同时考虑集群中并存的两类系统 (网络) ——集群技术系统 (网络) 和集群社会系统 (网络) ——对集群知识系统运作与管理的综合影响。姜照华等人 (2004) 提出了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集群知识网络结构, 建立了集群知识网络的动力学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集群知识网络中的知识产生和转移进行了定量研究。赵涛和艾宏图 (2004) 提出了包括创新要素和创新过程两个维度的集群知识创新体系。但该知识创新体系比较笼统和简单, 不能全面、深刻地反映集群知识创新过程。Belussi&Pilotti (2002) 根据意大利产业区的学习特点, 将其划分为三类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与知识系统高度相关) , 并阐明了三类学习系统的学习本质。Carbonara (2004) 应用一种认知方法研究了三类主要集群——它们分别对应于集群进化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结构特征、认知 (知识) 特征、学习机制及创新特征。在该研究中, 集群被看成是一种认知系统或学习系统。

三、知识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进展

上文中提到的知识系统工程, 是王众托院士为解决知识系统的有效运作与科学管理问题, 而建议创立的一门新的系统工程分支学科, 其定义为:“知识系统工程是对知识进行组织管理的技术学科。” (王众托, 2001:263) 换言之, 知识系统工程是研究知识系统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的学科, 它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来研究各类知识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 以及其规划、设计、建立和运作问题 (王众托, 2001:264) 。总之, 知识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理论在知识系统上的应用。

近年来, 王众托院士在知识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王众托, 1999;王众托2000;王众托2001;王众托2004;王众托2004;Wang zhongtuo, 2004) , 其研究成果集中收录于2004年出版的专著《知识系统工程》中。王院士的主要贡献在于: (1) 分析了知识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与特点 (王众托, 2000) ; (2) 提出了一种研究企业知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基于该体系结构的 (企业) 知识系统工程理论框架 (王众托, 2001) ; (3) 对知识系统的工作过程 (包括知识运作过程和知识管理过程) 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提出了一种开发知识系统的步骤 (王众托, 2004) ; (4) 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了知识网络系统的知识构成与运行特点 (Wang zhong tuo, 2004) 。

四、几点思考

知识系统工程 (学科) 的创立和发展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集群知识系统管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新颖的工具, 那么是否能将系统工程的思想应用在集群知识系统上呢?若可以, 那集群知识系统有哪些典型类型?各种类型的集群知识系统在结构、功能、运作和管理等方面有何异同?其运作绩效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笔者以后的研究方向, 尤其可以结合复杂网络的方法来研究集群知识系统的相关问题。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论;阐述了开展产业集群知识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而得出产业集群知识活动与管理研究的一个可能的新方向是集群知识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知识活动,知识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Albino V et al.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in industrial districts:the role of the leader firm[J].Technovation, 1999, 19:53~63.

[2]、魏江, 叶波.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9) :93~96.

[3]、魏江, 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J].中国软科学, 2004 (1) :121~125, 136.

上一篇:绘本《巴巴爸爸新故事》读后感下一篇:办税厅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