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雨点》说课稿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小雨点》说课稿(通用4篇)

《21.小雨点》说课稿 篇1

《小雨点》一课时

一、活动背景:春天是幼儿园开展“春季主题教育”的最佳时机。春天给人希望,春雨给人生机。这次活动借助春雨这一自然现象,让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与万物间的关系,继而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的生机勃勃。在学习诗歌的具体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春天的美,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歌分三段,结构一致,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

二、学情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雨”是幼儿常见的现象,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欣赏感受雨所带来的快乐,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孩子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美丽的景色,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散文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体会“排着队,唱着歌,跳下来”等词语和句子,体会小雨点欢畅愉快的心情。

4、初步尝试排比句式的语言创编活动。

四、活动准备:

1、在下雨天讲授这节课最好。录有雨声的录音和多媒体设备,以及“下雨的雨滴声”mp3、散文《小雨点》wav文件、“雨中的欢笑声”mp3。

2、自制“小雨点、房顶、树叶、雨伞”图片四幅,小雨点手偶和小雨点头饰若干。以及花园、池塘、树林等其他图片。

五、说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小班幼儿处于直觉形象思维时期,直观的东西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记忆,即感性记忆。

2、情境法:听雨声、小雨点的欢笑声,创设情境,能够让幼儿较好地进入状态。

3、游戏法:结合游戏,激发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动静结合。巩固所学内容。

六、说重难点

难点:通过诗歌感知春天的美。仅仅依靠诗歌内容来感知春天的美是比较难的,所以我通过运用图片、动作、谈话、游戏等来帮助幼儿去感知。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语言美,感受小雨点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和希望。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感知小雨点——欣赏图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学习诗歌——游戏。

1、感知小雨点。

通过观看下雨或者播放“下雨”时的录音,让幼儿说说小雨点落下来的滴滴答答声音,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亲切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雨点的欢笑声吧。

2、听诗歌,欣赏图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通过让幼儿看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图片欣赏,理解内容。应该说几幅美丽的画面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理解、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借助动作、表情等等把幼儿的思维引入诗歌丰富的内涵中去,帮助幼儿把描述的口头语逐步转化为生动的书面语言,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3、学习诗歌。

过渡语:“小雨点真是个顽皮的娃娃,落在这儿又落在那儿。使春天变得非常漂亮。下面我们听一首诗歌,它的名字就叫《小雨点》”。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动作(排、唱、跳、滑)让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记忆,而且不显得枯燥、单调。

1)、教师结合图片、动作朗诵2遍。2)、幼儿学念诗歌。

4、分析诗歌:利用图片引导幼儿体会“排着队,唱着歌,跳下来”等词语,表现了小雨点欢快的心情,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做排、唱、跳的动作,创造情景,增加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诗中的“跳到……..,唉呦呦,把…….当成了滑梯”,使诗歌更有童趣,有感染力。小雨点就像小朋友、小伙伴一样,使幼儿接受起来更容易,而前后结构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5、活动延伸、创编诗词:

欣赏图片,帮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过渡语:小雨点,唱着歌儿落到什么地方?

1)、欣赏图一:小雨点跳到森林里。

①小雨点跳到森林里,小动物们怎么样了?

②小动物们笑哈哈。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跳到森林里,哎呀呀,小动物们笑哈哈。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演小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若干遍。

(或者:小雨点跳到树林里,哎呀呀,小鸟儿叫喳喳。)

2)、欣赏图二:小雨点跳到池塘里。

①小雨点,跳到什么地方?池塘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摇尾巴)

②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跳到池塘里,哎呀呀,鱼儿乐得摇尾巴。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鱼,边表演边学念诗歌若干遍。(或者:小雨点跳到池塘里,哎呀呀,小青蛙叫呱呱)

3)、欣赏图三:小雨点跳到小河里。

①小雨点,跳到什么地方?小河里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②谁喜欢到那儿去呢?会干些什么?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跳到小河里,哎呀呀,小鸭子叫嘎嘎。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小鸭,边表演边学念诗歌若干遍。4)、欣赏图四:小雨点跳到公园里。①小雨点跳到公园里花儿怎样了? ②花儿笑开了花。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跳到公园里,哎呀呀,花儿笑开了花。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花儿,边表演边学念诗歌若干遍。5)、欣赏图五:小雨点跳到田野里。

①小雨点,跳到什么地方?田野里有什么?它们会怎么样呢?

②禾苗发了芽。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跳到田野里,哎呀呀,禾苗发了芽。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禾苗,边表演边学念诗歌若干遍。(或者:小雨点跳到麦田里,哎呀呀,麦苗快长大)6)、欣赏图六:小雨点跳到树枝上。

①小雨点,跳到什么地方?有什么?它们会怎么样呢?

②树枝开鲜花。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跳到树枝上,哎呀呀,树枝开鲜花。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树枝,边表演边学念诗歌若干遍。

通过学习《小雨点》和创编的这些诗句,让幼儿喜欢小雨点,小雨点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同时小雨点玩耍又给春天万物带来了愉快的心情和生活的希望,体现了春天万物吐绿的美好景象,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

6、游戏《小雨点》。

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孩子最喜欢游戏了,此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去巩固诗歌,可调动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扮演小雨点和其他的自然万物,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排、唱、跳、滑”的动作,以及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同时活跃气氛。

八、在游戏中,本节活动课结束。总之,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启发引导,通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和游戏等过程中学习诗歌,淡化教与学的界限,让幼儿学得快乐。

赵店子镇大李庄完小

2011-7-8 散文欣赏《小雨点》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雨”是幼儿常见的现象,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欣赏感受雨所带来的快乐,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孩子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目标:

1、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并初步尝试创编。

三、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多媒体设备、电脑课件,屋顶,树叶,雨伞的图片,幼儿人手一个“小雨点”指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小朋友看过下雨吗?你们喜欢下雨吗?好下边我们听一听,看谁能说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听雨声,欣赏雨景,小雨点欢乐畅玩的场景)。(幼儿能够正确回答出是下雨的声音。)

老师:听下一段声音是什么?(小雨点高兴的欢笑声)老师:小雨点为什么这样高兴啊?下面我们欣赏一篇散文:(播放小雨点录音+图片)

2、看课件,欣赏散文

3、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小雨点在干什么?(1)、幼儿再次欣赏课件内容

(2)、老师提问: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好象在干什么?老师随着幼儿的发言的内容点击画面,鼓励幼儿充分讲述。

4、老师朗诵散文 老师提问幼儿回答:

(1)小雨点跳到了什么地方?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

(2)小雨点再跳到了什么地方?又跳到了什么地方?(后两句重点引导幼儿学讲完整句)

(3)现在你知道小雨点为什么这样高兴了吗?(因为他们可以去玩滑梯)

(4)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哎呦呦,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等等,并理解这些句子所表达的小雨点的欢快心情。

五、尝试创编

1、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手带指偶,根据生活经验想象仿编,互相欣赏。

六、游戏《小雨点》

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做个游戏吧!一边玩,一边讲。鼓励幼儿手带指偶,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大李庄幼儿园

张玉华

《21.小雨点》说课稿 篇2

一、说“面”与说“点”要合理整合

说课稿的撰写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呈现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 怎么教。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 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 也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是站在预设的角度, 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 推测课堂上出现的师生活动。说课稿的撰写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流程。我们在撰写说课稿的时候, 既要做到每一个流程面面俱到, 又要注意有所侧重, 不能平均用力。“说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浓缩, 它向别人展示的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因此, “说教学过程”的撰写应为重点。撰写“说教学过程”, 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 怎么教, 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因为自己对某一个环节要“说”的话多, 就信马由缰去写, 从而“喧宾夺主”。当然其他环节也不能“一言概之”, 也要有理有据, 把每一个环节说清楚是说课的根本追求。

二、说“教”与说“理”要科学融合

说课时, 教师唱的是独角戏, 没有学生的参与, 听众是教师、专家。说课不仅要向大家清晰明白地展现教学活动的设想, 还要向大家展现每一个环节设想的理论依据, 也就是不仅要说清楚“怎样教”, 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

说“教”与说“理”要科学融合, 已成为所有教师撰写说课稿的共识, 但对说理与说“教”的“轻重程度”的把握上, 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表现在要么重说“理”轻说“教”, 要么重说“教”轻说“理”。如一教师在《二泉映月》说课稿中“说教法、学法”这一环节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如能联系生活实际,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掌握语文知识, 发展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 体会……”“所以, 教学本课我拟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启发法, 采用的学法有读中感知法、圈画体悟法。”像这样的说课环节, 完全成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摘抄, 成了理论知识的堆砌, 具体的教法、学法说得含糊、笼统。所以, 我们在说“教”与说“理”的时候, 要把握好度, 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做到“夹叙夹议”, 则会情趣盎然, 引人入胜。

三、说课与教学要互相符合

说课重在“说”, 因为没有一个具体实施的情境, 所以, 面对“说教学过程”, 许多说课教师都善于插上“理想的翅膀”, 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上难以实现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信手拈来, 将理想的教学方式、理想的教学情境、理想的教学手段发挥到极致。这本无可厚非, 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发展成没有科学根据, 不考虑教学实际的“天马行空”, 使“说的课”不能付诸课堂, 与课堂教学不相符, 则成了说课中的“假、大、空”。

请看一教师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说课稿中“说教学过程”的部分设计:

1.flash播放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行走在沙漠的情境 (配上它们的对话) 。

2.四人小组讨论:当小骆驼再次遇到小红马时, 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组合作排演它们再次相遇时的情景, 全班比赛, 选出优胜小组。

不难看出, 教师是想以最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知骆驼的本领,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通过排演拓展文本, 升华文本的内涵, 深化学生的理解。但仔细一想, 实施第一个环节, 教师课前多花一点时间是可以实现的, 但在课堂上实施第二、第三个环节则要花多少时间呢?暂且不去追想排演的效果怎样, 又会取得多大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环节预设在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上可行吗?

四、说“师”与说“生”要有机融合

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都十分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说课时, 尽管没有学生的参与, 我们同样也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状是, 许多教师在说教学过程时, 存在着“预设片面”的现象, 即只有“教情”的预设, 没有“学情”的预设。怎样在“说”中体现学生的参与呢?其实只要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角度就可以。请看一教师说《草原》的部分教学环节: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质疑: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鼓励学生说体会。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 只有教师教的过程, 学生被动接受, 与“新课标”格格不入。为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也参与课堂, 我们不妨这样去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并说说美在哪。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说体会。

《21.小雨点》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雨和小雨》这是一篇歌曲活动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大雨和小雨》是人教版一年级音乐第一单元的第一单元第一篇歌曲活动课。歌曲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另外,歌曲《大雨和小雨》通过用力度对比的声音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雨声的美妙动听,从而唤起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 学生积极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运用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自主创造几种声音; 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3、教学重点:

 通过聆听、游戏、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等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强弱。 学生能够利用声音创造故事。

4、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5、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过来,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五线谱的识别、欣赏能力的鉴别还比较陌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是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组织纪律性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6、教具准备: 课件、电钢琴、沙锤。

二、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情感与形式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生活,学会和新的眼光看待生活和自然。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4、积极评价法。《课标》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我对课上活跃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更乐意、更专注到课堂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听唱法。让学生仔细聆听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强弱,锻炼学生的自学和音乐鉴赏能力。

2、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的理解、看法。

3、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4、合作学习法。通过分角色演唱《大雨和小雨》,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游戏互动——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一、引趣导入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二、新课讲授

这部分内容我将利用课件创设下雨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

1、同学们听,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然后顺势提出问题,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同学们的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针对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听完歌曲后,我会范唱两遍歌曲,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学唱。

3、下一步进行根据学生学唱歌曲的情况,对歌曲进行细节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4、最后,我会以雨后的情境结束学习的阶段,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三、游戏互动

1、同学们,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

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我会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城市中生活久了,不免对郊外的生活很向往,今天我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大自然,一定是件愉快的事情,虽然很累,收获却很大.最后,就让我们把一段精彩的舞蹈献给大自然....然后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舞蹈,在歌舞中结束本课。

各位评委老师,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21《小巷人家》说课稿 篇4

石秀云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小巷人家》。本课勾勒了出一幅幅江南水乡风光图,生动而具体地介绍了弯曲多变的小巷,玲珑可爱的庭院,往来穿梭的小舟,清灵幽静的河埠头。展示了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无比留恋。文章结构清晰,文字优美,词语丰富,格调清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会写11个字;会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依恋。

2).技能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2)能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江南水乡之美,从而体会作者赞美家乡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种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令作者永远依恋!”

四、教法与学法

师:朗读教学法

生:读文章看画面,读中感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白板

六、教学环节

复习——品读——总结

七、教学程序

本课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体会作者思念家乡、赞美家乡之情。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这里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生字词,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和短句)设计意图:从读课文字词开始慢慢让学生感受朗读。

2、读着这些词语,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串编引出课题。过渡作用。引导学生用轻柔低缓的声音读,初步进入教学。

(二)、品读课文,感受江南美景。

1、找中心词,理解意思。(播放课件)

听了课文朗读,你知道在作者的眼里,这是怎样的小巷人家?请你用上一个成语来说这句话。(充满诗情画意)(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课件的播放能更好的,将学生引入情景。

2、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了解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

课文从小巷人家的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呢?(学生默看3分钟)(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小巷、庭院、小舟、河埠头)

设计意图: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字词。归纳出文章描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读2—5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设计意图:自由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充分保证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朗读中,感受小巷人家的美。(1)、赏读第二自然段

课文是怎样来描写小巷的?默读描写小巷的句子,边读边想像画面。(抓住“有„有„有„”进行教学,感受小巷的富于变化。)运用“有„有„有„”句式写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抓住“有„有„有„”让学生感受到小巷的富于变化。写句子的形式既让学生练习了句式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感悟这种富于变化。

(2)、赏析第三自然段

谁喜欢描写庭院的这一自然段的,站起来读一读。坐着听的同学注意认真听想想庭院又具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选用女生来读这一段更能体现庭院的玲珑可爱。同时还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

(3)、赏析第四第五自然段

请我们全班的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读这一段又该用怎样的语气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柔和的音乐想象。河埠头有踏步深向水中„

设计意图:男女分读,读的过程中不会单调无味。对于很难把握的安静的朗读,可以采用听音乐的方式,使学生进入情境。

3、赏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前呼后应。)

设计意图:给出提示“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出了自己的依恋”,让学生自主找出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能试着运用。

(三)、课堂总结与延伸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从课文中领略了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特有的风光,希望同学们能当当爸妈的小导游,回家跟爸妈介绍一下我们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自主题,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一如既往地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再次深刻感受到课件对我们日常教学的重要作用。

1、图文并茂,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本文的重难点就是感悟理解课文,体会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理清文章的思路,再逐段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最后让学生来找出特点,再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2、以读为本

在文章的教学中无时不刻的穿插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品读课文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21.小雨点》说课稿】推荐阅读:

雨点儿说课稿11-17

上一篇:生产统计工作职责下一篇:六一短信贺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