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vs老师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品:vs老师(精选4篇)

小品:vs老师 篇1

人物:老师支,严

学生禺,白

地点:教室

内容:老师支:最近你们的论文做得怎么样了?外面其他班在论文答辩,你们可以去看看。(下)

学生白:走,咱们去看看。

学生禺:你先去吧,好范文版权所有现在毕竟是自习时间。

白:那么多人都去了。

禺:我写完作业的。

白出去,一会回来。

禺:怎么样?

白:挺好,你也去看看。

禺:好吧。

白在前,禺在后,刚出门,老师严出现,拦住禺。

严:站住!自习呢知道吗?干什么走来走去的?

禺:。。。上厕所。

严:自习的时候能上厕所吗?谁让你去的?给我站在门口!我刚才还看见你在教室里说话呢!

严下。

禺拿了本书在门口看。

白回来,远处作打量状,畏畏缩缩:“喂!怎么啦?”

禺:没你事。(笑)

白小心地跑回教室。

白:回来坐着吧。别理她!

禺摇头。

白:没事回来吧。

严冲出:你在做什么!你不服是吧!罚你站你就该面壁思过!那本书来干什么!啊?

禺:看。。

严:我一直盯着你看呢!你还敢在那笑!还敢和别人说话!

禺:我没说话啊。

严:你理他了吧?回头了吧?不服是不是?笑什么?

禺:我也不想笑,他逗我。

严:你就不该看他!你应该看着地!你还和别人说什么?

禺:是他叫我。

严:他叫你你就回头啊?就不该理他!

禺:他叫我我怎么办啊?

严:人缘挺好啊!(语气古怪)

禺:(委屈)那我能怎么办?

严:没说你错啊!就说你人缘挺好啊!罚了站还有人叫你!

禺:我哪错了?

严:没说你错啊!就说你人缘挺好啊!罚了站还有人叫你!

禺:人缘好我也没办法。

严:没说你错啊!就说你人缘挺好啊!罚了站还有人叫你!

禺:人缘好我也没办法啊。

严:没说你错啊!就说你人缘挺好啊!罚了站还有人叫你!

(禺:不知道持续了多久。)

严:告诉你,不该笑的时候就得忍住。

禺:忍不住啊!这是自然反应。

严:就该忍着!

禺:别人逗你你忍得住吗?

严:(笑)你还有理了你!

禺:你笑了。能不笑吗?

严:怎么地?你不服啊?你讲话总能不讲吧。

禺:那么多人走来走去呢!为什么只抓我?看,又有人进去了,看,那么多人在讲话呢!

严:就抓你了,怎么招吧?

禺:这就不公平,你让我怎么服气?法律是给一个人制定吗?

严: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

禺:只许周公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杀人犯不抓抓小偷吗?

严:就抓你了,怎么招?就抓你一个,别人怎么样我都不管!

禺:可是这不公平!

严:公平?还什么不公平的?想当初我家住的离学校那么远,我还不是一大早来上班,比别的老师都来得早,工作比谁都认真。结果别人就是请领导吃饭,晋级就没有我!我找谁问公平不公平去?你看我有什么不服吗?我一点都不在乎!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禺:。。。是吗?

严:告诉你,不给我晋级我一点都不在乎!你说还有什么公平?

禺:。。。

严:我真的一点都没放在心上!我比别人来工作的都早,我这么认真地教学生,这么努力的备课,最后晋级还没我,你看我放在心上了吗?我一点都不在乎!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禺:我本来就是来新班级,新老师和同学都不怎么熟。

严:你是不是以前倒第一的那个班的?被拆了才进这个班的?

禺:(表情伤心)是。

严:呵,又进了当初倒第二的班了。你肯定是大自费进来的!上回考试的成绩单上倒数计名我都看见你名字了!

禺:你认识我?

严:你叫什么?

禺:(隐藏)

严:对,就是你,六百多名的!

禺:可是上回考试我排一百多啊!

严:真的?不可能!

禺:不信你去查!

严:。。一百多名?退步了吧?你进校成绩是多少?肯定退步了!

禺:278。

严:。。取得这点进步你就放松自己了吗?就能不严格要求自己了吗?当初我教过这个班,乱七八糟的!你就不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吗?别人怎样你就怎样吗?自习时都说话都到处乱走还叫自习吗?你就要做到别人都讲话我不讲话!别人都乱走我不乱走!

禺:为什么总是我?为什么这样?(哭)

小品:vs老师 篇2

衡量好老师和好选手的标准不同

胡青青

体育舞蹈培训中心选手班、精英班教师

好选手:

好选手要在比赛中不断突破自己, 争取达到最高的舞蹈技术水平, 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

好选手一定要尊重老师。选手在比赛之余总是会不断地跟很多老师上课, 为自己补充能量, 这个时候他们不只是选手, 还是学生, 因此尊重老师也是做好选手的必要条件。

好的选手会让自己跟其他选手之间保持良好的友谊。实际上, 没有选手不在意自己的成绩, 虽然他们同在竞技场上有着竞争的关系, 比赛中的磕磕碰碰很常见, 被踩到、被撞到、被碰到也都无法避免。但是, 赛场上的“小摩擦”选手们应该相互包容和理解, 在私下里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友谊和关系。

好老师:

衡量好老师和好选手的标准不同。一个老师好不好并不是说他自己跳得有多好, 而是能不能教好学生, 把学生们培养得非常优秀。能教好学生的老师会传授孩子们舞蹈技术, 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还会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为, 想成为好老师只注重教授技术是不够的, 还得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培养他们好的品格。“教舞育人”是老师们的职责, 这一点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的方面。

好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 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强逼着学生们做事情, 而是在引导的同时, 倾听他们的心声,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尊重他们的选择。

好老师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 他们甚至会把学生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不管是在舞蹈上, 还是生活上, 老师都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 鼓励他们茁壮成长。

教学经历:

80%-90%的选手退役以后都会选择做老师, 胡青青也不例外。还没退役之前她是职业组拉丁舞选手, 转入全职老师之后, 她在培训班里开始教授选手班和精英班。一次, 胡青青帮助一个老师代幼儿班的舞蹈课, 但是那一次她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于上课时一段内容结束之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进行。后来, 她认识到幼儿班的学生应以兴趣教学为主, 用教专业学生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于是就调整了心态和教学方法, 尽心尽力为做好老师而改变。她觉得, 只要认认真真地对学生负责, 就一定能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青睐。

好选手:

好选手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场比赛, 不管成绩好与坏, 都要尽全力去跳, 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拿出来, 做好自己, 做到问心无愧。

好选手要有勤学苦练的精神, 不怕苦, 能坚持。舞蹈竞技需要选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这就要求选手每天都能够不断地练习, 充实自己, 让自己变得更好。

好选手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身体素质对一个选手来说非常重要,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舞者的技术水平和成绩。尤其是体育舞蹈对力量的消耗很大, 坚持到最后往往是力的竞争, 因此, 好的选手会积极参加一些基础的体能训练。

好老师:

好选手和好老师所承担的责任不一样。好选手只知道自己怎么跳, 而好老师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传达给学生, 让他们去感受你是怎么跳的, 并且懂得怎么样才能跳得更好。好老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实施自己的教学大纲, 达到教学目的, 也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舞蹈技术, 表演或者参赛的能力。在这个程度上, 作为选手所获得的知识会对做好老师有所帮助。

好老师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 要把教好他们作为自己的责任, 这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摆正老师的心态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

小品:vs老师 篇3

在外人眼中,古月华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深受学生喜爱和尊重,人们怎么也不会把颇具绅士风度的他与大连人谈之色变的“电梯色魔”联系在一起。然而,为人师表的光鲜体面背后,却是一颗扭曲的心灵……

人心惶惶,“午夜色魔”横行西安路

一个“午夜色魔”竟然一度把大连搅成“一锅粥”。

2014年5月20日晚9点,大连一家商贸公司的白领叶翔子忙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踩着细碎的月光,回到在西安路天兴罗斯福大厦旁的商住楼。在大厅停留一段时间后,久不见电梯下来,她只好拾阶而上,准备步行回到8楼的家。当她行至6楼时,一个中等身高的男子突然从消防通道冒了出来,她吓了一跳。那人鬼鬼祟祟,四处张望无人后,突然快步跟上去从背后勒住叶翔子的脖子,并把她往没人的消防通道里拖。叶翔子起初大脑一片空白,意识到该男子欲行不轨时,开始猛烈反抗,大聲呼救。男子被呼叫声吓了一跳,放下叶翔子,一溜烟跑没影了。受到惊吓的叶翔子赶紧跑到附近的派出所报了案。

7月9日晚23点,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安路一幢商住大厦7楼,一名年轻女子从电梯内走出时,被“潜伏”在此的一个男子勒住脖子,捂住嘴,拖拽到了消防通道。一番威胁恐吓后,该男子将女子强暴。7月12日凌晨1点,在这幢商住大厦另一单元的7楼,一男子以同样手段将另一名女子强暴……

“午夜色魔”频频作案,使得晚归的年轻女性人心惶惶。一段时间以来,大连女孩夜里都不敢出门,甚至谣传这个“采花大盗”如果相中哪个女子,他就会像蜘蛛侠一般飞檐走壁把这个女子掠走。警方通过接到的4起报案,分析嫌犯作案手法、地点、时间等,总结出“午夜色魔”基本上都在西安路商住大厦附近作案,于是组织相关人员对该地区加强防范、巡查,暗中派出多路巡防队员,等待“色魔”出现。

2014年7月23日23时,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安路一栋高层住宅1楼,晚归的王女士在等电梯时,被一名男子突然勒住脖子捂住嘴,拖拽到消防通道。一番低声恐吓和拳打脚踢后,男子用力撕扯王女士的衣服正欲施暴,王女士大声喊叫寻求帮助。王女士的求救声惊动了潜伏在此的巡防队员,3名巡防队员仿佛从天而降,将那名男子当场抓获。

经过审讯,警方很快核实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结果令在场的公安干警大跌眼镜:这个名叫古月华的男子,竟然是一名大学老师!

经查,古月华已婚,出生于1977年10月,平时为人和气。而近两个月来,沙河口区频频发生的多达5起的高层住宅楼道强奸案,竟都是古月华所为。

古月华是名校硕士毕业,领导器重、学生爱戴,而且还有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妻子是一家外企的管理人员,漂亮温柔。看似生活圆满的他,为什么会走上强暴妇女的犯罪之路呢?

“古老师被抓了!”

“天啦,他真是‘白天教授,夜里野兽’啊!”

当古月华犯罪的消息在所任教大学里传播开时,校领导、老师以及知情学生先是震惊,继而惋惜。古月华是研究生学历,讲课很生动,深得学生喜爱,同事对他的评价也不错,人脉也好,要不是发生这些事,他的前途会一片大好。

在古月华的记忆里,自己对家和亲情的感觉特别平淡。他曾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那是一段极为压抑的人生经历。

在他6岁时,做工程师的父亲与在初中任教的母亲离异。当时,父亲希望带他一起生活,可因为是父亲婚内出轨,母亲坚决不同意,古月华最终跟着母亲生活。此后,母亲没有再嫁。性格要强的母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古月华要求特别严格。古月华是个乖孩子,明白母亲的不易,所以,在学习上从来不用母亲操心。每次考试,他几乎都排在班级前几名。可是,初二下学期的一次模拟考试,古月华发挥失常,成绩掉到班级30多名。母亲得知后,当晚罚他不准吃饭,抄各科错题10遍。之后,母亲开始哭诉培养他的不易:为怕儿子吃亏,她未再嫁;为了给他攒足补课的费用,母亲常常出去打短工,如今累得一身病……从此,古月华对学习一刻也不敢放松。每每取得好成绩,他第一个跑到母亲面前报喜。母亲摸着儿子的头满是欣慰。在古月华的内心深处,他取得好成绩,都是为了取悦母亲。

心理扭曲,压抑的心急寻排泄“出口”

1991年7月高考,古月华考取了名校。大学生活理应五彩斑斓,可古月华只有当学霸的兴趣。在他大三时,母亲得乳腺癌晚期病逝。母亲病逝后,古月华更加拼命学习,各学科全部为优,他想母亲在九泉之下一定会为他高兴。本科毕业后,古月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应聘成为大连某大学的一名老师。在大学里,古月华为人做事都要求完美。然而,彬彬有礼的背后,却是一颗被压抑太久、强行掩饰的狂躁的心,古月华有时恨不得抛下一切伪装。

忙于事业的古月华,个人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晃34岁了,他开始着急婚姻大事。2012年5月,在同事介绍下,他结识了28岁的李丽。李丽是一家上市公司白领,为人稳重大方。通过一段时间交往,古月华发现李丽是典型的“女汉子”,事业心极强。对此,他有一丝担忧,但又想,成家之后,她也许会有所改变吧。

2013年5月18日,古月华与李丽结婚了。初婚时,两人琴瑟和谐。但是一件意外的发生,使得婚姻的走向发生了改变。

新婚蜜月过后,李丽到公司上班,发现她在市场部的职位被人顶替了,李丽只好到行政部工作,每天负责给领导端茶倒水。性格刚毅的李丽一气之下辞职了。妻子没了工作,古月华暗暗高兴,因为她可以不做“女汉子”,专心照顾家庭了。

可失业在家的李丽显得六神无主,开始到处投递简历,很快又得到一份工作,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做企划。再次上班的李丽,十分珍惜,对工作多了一份热情与执着。古月华突然意识到,当初跟妻子相亲时,他觉得妻子似曾相识,原来妻子和自己的母亲有着相似的要强个性,一心忙于事业。不知怎么回事,古月华的心头涌上一阵悲凉。

工作了一天的妻子回到家中,经常要继续做文案。古月华好不容易等到妻子上床,她已疲惫不堪,对夫妻间的性事,不是拒绝就是敷衍了事,有时还责怪古月华太不体谅。

也许是年纪不小了,古月华十分想要个孩子,自然对夫妻之事热情异常,可李丽却与他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们的思维走上了岔道口。

2014年1月的一天,古月华偷偷算好妻子的排卵期,早早回家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为了营造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古月华特意在餐桌上点上蜡烛,倒上红酒,把浴缸的热水注满,上面撒满玫瑰花瓣……李丽一脸苦相、一身疲惫回到家,对于丈夫苦心经营的浪漫氛围大感意外,嘴里嘟哝着:“老公,还是你在学校工作清闲啊,可以在家花大半天时间玩。你看,我马上还要赶个文案。”面对一桌子的菜,她只是匆匆吃了几口,把碗筷一丢,就对着电脑开始工作了。看着自己的一番心思换来妻子的冷漠,一股无名火顿时冒了上来,古月华劈头盖脸地对李丽说:“以后你不要把工作带回家里!”

李丽以为丈夫在开玩笑,刚想调侃一下,抬头却见他黑着脸。李丽本就是个不会说软话的“女汉子”,心头一沉,嘴巴也不饶人:“这是我的家,我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两人言语往来都带着火气,自然就发生了语言冲突。这是他们婚后第一次吵架,也是他们产生隔阂的开端。

很快,李丽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企划部主管。事业的成功,使李丽更多了一份自信,她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对于古月华提出想要孩子的建议,她拒绝了:“我的事业才刚刚起步,我暂时不会考虑要孩子的。”妻子的一席话,令古月华十分气恼。

2014年5月20日上午,系主任拉着脸对古月华说:“你的科研课题被院里否决了。”而系主任通知其他老师时则笑逐颜开,因为其他老师的课题基本都通过了。古月华的心一下子跌落到冰点。晚上回到家,妻子还未归,家里显得冷冷清清。在单位失意,回到家里又寻不到温暖,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古月华十分郁闷。

“午夜色魔”被擒,“色魔”減压手段很暴力

抬腕看表已经是晚上9点多,古月华独自来楼下的烧烤店,吃了10多串羊肉串。不胜酒力的他竟然喝了三瓶啤酒,之后一路跌跌撞撞行至沙河口区西安路。他看见一名晚归的窈窕女子,禁不住尾随其后,跟着女子上了一幢商住大厦的6楼,见夜深无人,他突然将女子控制住,右臂死死勒住女孩的脖子,为防女孩叫喊,左手紧紧捂住她的嘴巴,并恐吓她:“你要是叫喊,我就弄死你!”女孩大声喊道:“抓坏人啊!抓流氓!”古月华的酒一下醒了,丢下女孩,逃离了犯罪现场。之后,古月华突然有做完坏事后那种泄愤的快感,积聚心头的压抑一扫而光,周身感到轻松了许多。

古月华回到家,妻子已经到家了,看到妻子一边吃着泡面一边在电脑前做文案,他心里冒出一丝愧疚。妻子见他回来了,只是瞟了他一眼,又俯身忙于工作。见状,古月华刚刚涌上心头的愧疚感被生生压了下去。当晚,古月华是在一夜恶梦中度过的。

古月华知道自己心理出了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的有效渠道,反而任由心头的“恶魔”张狂,终于把自己的人生推向深渊。

2014年7月9日晚22点多,古月华和妻子谈起单位的种种不公:“我讲课学生特别欢迎,为什么我就不能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呢?”李丽却认为他看法偏激,总想获得无异于攫取,何必呢。夫妻因为观点不同,争吵起来。

话不投机,古月华不想听妻子唠叨,借口要去学校,离开家出门透气。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古月华再次路过西安路,想到两个月前的那次未遂经历,他顿时兴奋起来,转身走进了旁边的一所大厦,乘电梯上到7楼,在消防通道潜伏下来。

晚上11点多,一名女子从电梯里走出来,古月华四面一望没人,就跟上去从背后勒住女子,并往没人的消防通道里拖,采取暴力手段将该女子奸污。

此后,古月华一发不可收拾。他只要与同事、与妻子,与友人发生不开心的事,就要找一个排解内心郁闷的办法,那便是深夜外出寻找“猎物”。短短半个月里,他先后又犯下几桩强奸罪,其中两次竟在同一栋大厦7楼的不同单元里……

多行不义必自毙。2014年7月23日23时许,古月华在沙河口区一幢商住楼欲行不轨时,被在附近巡防的治安队员抓获。

案件真相大白,李丽怎么也不愿相信,与自己同床共枕了1年、外表儒雅沉稳的丈夫,竟然做出了这种令人不耻的事情。她感到颜面扫地,再也无法面对同事和朋友,不久辞掉工作,远走他乡。

2015年1月4日,大连市沙河口区法院不公开审理此案。面对铁证如山,被告古月华在法庭上供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沙河口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古月华违背妇女意志,采取暴力手段强奸妇女多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构成强奸罪。被告律师提出,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初犯,其主观恶性小,建议法庭减轻处罚。以上说法法庭均不接受。

大连市沙河口区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二)项、第二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一审作出判决,古月华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判决后,被告未上诉,此案于今年2月下旬生效。

每一个不合理现象的背后,总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和路径。每个生命今天的自己,都是过往无数个或灰暗、或光明的人生经历的总和。随着我们对社会认知的加深,会发现这个社会的坐标系日趋多元,每个人,都是由一个个复杂的坐标系建构而成,他(她)可能既是专业的精英,也是道德上的小人;可能在镜头前涕泪交加,声情并茂,却同时在人后狡诈狠辣,步步为营……

从本文主人公古月华的人生轨迹来看,其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对他管教极严,古月华虽然从小学习好,但从某种层面上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母亲。只要母亲高兴,赢得目前的赞扬,他的心里才会有成就感、满足感。但长此以往,他的内心极为压抑,使得扭曲的心理扎下根来。其后,他拥有了一名事业心强的妻子,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按照正常的理解,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该有的都有了,但他心理的压抑感不但没随着时间流逝减少,反而越积越多,他觉得需要用一种方式来发泄这种压抑感。可惜的是,他没有选择正确而科学的排郁方法,反而选择了犯罪,用违法手段舒缓心理压抑。

现代人在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这并不奇怪。有的人能积极寻找解压的方法,这不但对个人对家庭有好处,对整个社会也是有益的;而有的人却找不到释放压力的渠道,扭曲了心灵,以一种变态的方式缓解压力,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关注自我心理健康,避免出现极端事件,是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希望本文主人公的经历,能给全社会敲响关爱心理健康的警钟。

(因涉及隐私,文中被害人均为化名。)

(责编/邓琳琳)

教不好的学生VS不会教的老师 篇4

主持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贺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早就听说过,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是这句话的崇拜者,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当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我的想法完全变了,尽管我还是把这句话作为我努力的方向。

首先,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煷友生身上就可以想像出他们父母是什么样的熣馐俏业氖导经验。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越来越像父母。但是,我们没有谁会像自己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听到有老师说: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调皮。可以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的成材,父母起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不要忽视了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有的老师对孩子采用了暴力,而这些老师往往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其实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试想,老师在上课,后面坐的都是领导,可能这堂课会决定这个老师以后的命运,可是有的学生偏偏不听话,老师能不生气吗?我曾经为这些老师抱不平:不用说,这些孩子肯定是调皮的不得了。谁天生就是坏脾气?谁不知道打孩子是犯法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也深知那位教育家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也了解他的一片苦心,他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他渴望我们能形成这样的局面,可是他没有想到这句话以后成了别人指责教师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到底有没有意思呢?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我只能这样说: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肯定有教不好的学生。所有的学生成绩都好,我估计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达到;如果是道德品质好的,我们要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们,我们不奢望我们的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我觉得不能用这句话来苛求每一个教师,但是,作为一个教师,每天晚上坐下来反思自己,用这句话来督促自己,对自己何尝不是一个提高和促进呢?

质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焦照峰

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震撼的是,懂得了学生学不好,原来是教师的责任。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用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材,绝不能做不能教“好”学生的老师。

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对这句话逐渐产生了怀疑。

首先是对这个“好”字的理解,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品德好是好,学习好是好,身体好是好,具有审美的意识和能力是好,爱劳动也是好,究竟是按照哪一点来衡量教师所做的工作是好还是不好呢?我想,不同的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求教师把学生教好,最强调的是学习,其次是品德。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是品德教育,即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传授知识。我想,大部分人在把握这个“好”的尺度时,也很容易单纯地认为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就算是把学生教好了。认识上的这种错误,往往导致对老师的工作的评价不能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这样,就使许多老师因没有完成提高学生成绩的任务,而成为“教不好”学生的老师。

其次,按说人一生下来,智力、能力的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大的,尽管有的人父母的遗传基因比较好,但儿童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天壤之别。后来,在幼儿时期,有的接受的教育好一点,有的差一点,就形成了一点点的区别。进入小学,受到的教育再有点差别,区别就有可能大一点。小学毕业以后,进入初中,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其实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差距。到了高中阶段,有的人学习起来如顺水推舟,有的人则如负重爬山,最终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就考不上学了。在人们看来,考上学的就是成材了,就是被教好了,反之,就没有成材,就没有被教好。由此可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如果有谁希望有某些“高明”的老师,可以一日之内点石成金,那是很不现实的。

还有,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比较多,这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一两个学习差的学生还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快速提高成绩。假如一个七十人的班级中,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连“九九乘法表”还背不熟练,却硬要教师教会每一个孩子都掌握“牛顿三大定律”,那么,即使是老师累死,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学会。尤其是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升学任务的压力又相当大,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很难有那么多的精力给基础差的学生“补课”,这样造成“教不好的学生”就不奇怪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领导讲话时愿意使用,学生愿意说。老师有愿意听的,也有不愿意听的。愿意听的,把它当做是不断激励自己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愿意听的,知道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实现人人成材的目标,因而对这句“名言”持怀疑态度。?

质疑“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冯梅

我没有研究过这句话最初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提出来的,想必自有它的道理,但如果单独分析这句话,它却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具备全方位理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或者如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应该是没错的,也就是说,如果有没教好的学生,那一定是教育的某个环节或者环境出了问题。但是后面半句话却用一个“只有”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这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教不好的学生”出现了,是不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但不是只有教师的努力就能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如同一番话在同一场合同时说给几位同学听,他们接受到的教育信息应该是一样的,但被他们自己诠释和处理之后,最后成为他们各自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的东西就大不相同了,得到的情感体验也可能不同,这里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内因。再如,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样的事例很常见:一位原本非常不错的孩子,由于家庭变故,父母失和,一下子变得神情落寞,反应呆滞,甚至成为问题少年,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环节出了问题。另外,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负面因素。所以,会教的教师也会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不知道有谁敢宣称自己手下从来没有出过没教好的学生。若是按这句话中“教不好的学生”与“不会教的老师”的逻辑关系来推理,那就可以肯定世界上没有会教的老师了。上帝也不是万能的,他就没有教好亚当和夏娃。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教不好的学生”不可避免。

当你准备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指责别人的时候,请先用你自己的矛去刺穿你自己的盾;而若你准备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那么,我向你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并轻轻地道一声:“善待学生,也需要善待自己。”

“教好”是一个过程

陈洪强

老师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深恶痛绝,就是因为对它做了绝对化的理解。

曾有一位老师问我对这句话如何理解,我说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错。但所谓“教好”学生是相对的--只要他比昨天有进步,就是“教好”;“教好”学生又是一个过程,有时需要几年的时间。不是说哪位“名师”上了一节课、谈了一次话,就能把一个很差的学生“教好”--变成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了。因而也不能说今天没把某个学生“教好”,你就成了“不会教的老师”了。

我更赞成这样的提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好”的老师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位老师如果不断学习进步,今天没把学生教好,注意总结反思,明天就会有所进步;每天都有所进步,怎么能不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呢?

老师没有理由放弃任何学生

严凌

我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

对于老师,我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熢因就在于我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很多老师,总是标榜自己: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我们没有放弃过任何学生。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得有一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在讲我们班上一些调皮的学生时说:“你们自已有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你们是白痴还是头脑不正常?你们以为读书是为我读吗?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好好学习?同样是人,你们就不行吗?”他让“好生”坐在前排,“差生”坐在后排,“差生”、“好生”分班……等等。“差生们”并没有放弃自己,是老师放弃了他们,总是以不同的手段变相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他们,怎能够心不生怨?有几人能不对学习产生厌恶?

有些老师总喜欢把一些学生定义为“不合格”的学生,以此作为他们放弃学生的借口。为了升学率,竟然劝说有些学生不要参加考试。如果老师们肯把对好学生的耐心分一点给所谓的“差生”,把对好学生的爱分一点给所谓的“差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只是一群活泼、调皮、天真、有些叛逆的学生?有了老师的关心与爱护,我想他们就不一定是“差生”了。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老师们该好好思考一下这句话,这关系到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

“教不好”与“不会教”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李镇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我想,陈鹤琴当初说这话时,一定不会引起误解,因为任何话都有特定的含义。陈鹤琴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感,进而引起了争论。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万事俱备,只欠(学校)教育”;第二,“好”的标准不只有一个,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标准,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庭、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如果有人硬要绝对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我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

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最大努力?20年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不要忽视孩子的能动性

■龚明俊

创刊号上“对话”版上的讨论,发人深思。我想起我的孩子曾从学校拿回来一张家庭教育报告会宣传单,开头一句就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在教育界,也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说。对这种过激的教育观点,笔者委实不敢苟同。

动听的理论不一定符合实际,当然也就难以具有科学性。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虽然创立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却没有把三千弟子个个培养成才,三千弟子中也只出了七十二贤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哪个敢说他的学生都能成才,能培养一两个卓越人才那就算了不起了。再说,有几个教育家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了超过他们自己的人才?相反,有许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孩子却异常出众!

学生的成长是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条件能决定的,这个观点显然有逻辑性错误。庄稼种得好不好,并不完全取决于农民,因为还要受到自然条件、科技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制约,同样,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家长可以包办的,也不是教师能独立完成的,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培养、社会影响特别是孩子自身的资质与努力的结果。天才的诞生,甚至与偶然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说孩子能否成才全在于家长,说孩子成才完全依靠教师,都带有片面性,这是狐立地看问题,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

这种说法的问题还出在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甚至带有歧视色彩。我们会发现它是以假设孩子在家长或教师的控制之下成长为前提的,具体地说,就是受教育者是应当一张白纸,他将来成什么样的人,就看你怎么教育他。它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将孩子的成长置于他人的控制之下,像一个没有生命的容器一样接受教育,这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的家长或者教师以圣人自居,自以为是,强迫(或提示、引导)孩子按照自己构想的模式生活或学习,变着法(所谓的“教育方法”)剥夺孩子的自主选择权、自由发展权,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而且是相当恐怖的。这套理论与其说是为孩子成才,不如说是在培养专制的教师或家长。

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单一的因素会造就一个人才,如一个弱智的孩子并不借助于更多的人,而完全在父母或其他特定教育者的教育下成功,或者在特定的方法培养下成才,但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是难以具备相应教育环境的。况且,这些成功的家长或教师在做报告时,很难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做一个非常科学的解释,容易把个别事例当普遍现象,甚至会在“经验介绍”中美化自己,随意编造,误导许多渴望孩子成才的家长和教师,那便成了愚弄人的“经验游戏”,更不足信。

“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在教育界也非常流行。如果教育是万能的,我们学校还需要设“政教处”、国家还需要公检法等机构吗?老教育家陈鹤琴提出这句名言是有特定的条件或环境的,至今我们也不能说它是错的,但如果我们把它拿来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恐怕不妥吧?!教育管理者拿来盲目使用,会使教育管理工作出现反科学性;教育实践者拿来使用,会影响教育效果。但愿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者都将理论和实践努力统一起来,尽量不要脱节。

教育学生不只是老师的责任

■茅卫东

前些时候看了《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深为李圣珍老师的教育事迹所感动,差一点就认同了这一教育观念。

现年53岁,从教近三十年的李圣珍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她的儿子王远,16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但让李圣珍老师名扬四方的是她近年来领养了50多名被他们的亲身父母视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这些或是学习或是健康或是品德或是心理有障碍的孩子们,经李老师手把手的调教,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全部“脱胎换骨”,由原来的被父母和老师评判为“在教育方面已经没有希望”的“教育弃儿”,变成了深受学校和家庭欢迎的位居全班前三名的“希望之星”。

李圣珍老师有20条“教育胜经”,第十六条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里她指的还不是教师而是家长,但在一次谈话中,李老师也说过:“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老师。”所以可以认为李圣珍老师也是同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观点的。

李老师的人性化教育实践是成功的,但我还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那就是教育学生只是教师的责任吗?学生只是受到教师的影响吗?回答毫无疑问是否定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效果是很差的。李老师领养的50多个孩子都是家长承认失败后送到李老师家中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对孩子进行着错误教育却死不认错的家长呢,这些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育,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吗?学生除了受到家长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这些年流传一时的“7-1=0”或“7-2=0”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说绝非要否定教师应当承担的教育教学责任,作为一个已不算是新手的老师,我也知道学生学不好,首先应该从教师身上找找原因,但是,真理向前多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我们决不应该认同和宣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学校领导并欣赏这句话,那么不妨请你思考一下自己手下有没有不称职的老师,如果有,这是不是可以证明是你领导无能?如果你是普通老师也欣赏这句话,那么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学生学不好就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我想对你说你太缺少教学常识了;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为何还认为这是真理呢?

这不是教育工作的尺度

■赵海鹏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云云,只是教育口号。口号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就憧憬过“1980年一定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现在则经常在想怎样“少生快富奔小康”。口号的长处是简短、明白,易于传播;短处是容易偏于一端,不够全面。所以拿口号去宣传是可以的,以此作为工作的尺度却并不适宜。近年来教育受重视,教育科研成果丰富,许多教育理念需要传播,出现一些教育口号并不奇怪。尤其是领导同志,大会小会说上几句,不要说台下的听众佩服,他自己也会以为自己真的很懂教育呢。但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提炼为教育口号,教育口号却很难完整、全面地表达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教育口号当做教育“圣经”。

本期对话小档案

嘉宾

李镇西,成都石室中学语文教师

茅卫东,浙江绍兴柯桥中学语文教师

龚明俊,湖北襄樊学院附属高中教师

赵海鹏,齐齐哈尔大学教师

刘静,成都第十四中学教师

主持人:马朝宏

编后语:关于这句话的讨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参加讨论的大都是一些普通的一线老师,没有专家,也没有官员,其实老师之间的交流是最珍贵的。我们讨论的目的不是想得出什么结论,只是为了让老师对这句名言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程控交换技术教学大纲下一篇:2023年中招复习备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