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实践报告(通用8篇)
一、实践目的:学习温,压,湿,风,雨量等人工
二、实践内容:.人工观测:学习基本人工观测技术,并掌握相应的观测规范。2.自动观测:学习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功能。.综合观测:按照观测规范要求,进行实践观测操作。.探空观测:观摩探空观测,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
三、实践结果:
通过一周的地面气象观测实践,我对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内
容方法以及观测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人工地面气象观测流程,编码发报等基本业务方法。并且具备了独立承担人工地面观测的相关能力,同时可以完成自动观测等其他工作。除此之外,通过观测实践我还了解了探空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知识。在一周的实践中我严格遵守工作时间,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努力做到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很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实践总结
今年寒假,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前往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013年 01月 18 日 至 2013 年 01月 24日 共 7 天。在此期间,我充分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社会上的事业单位的生活。
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坐落于长春市绿园区西环城路5235号,前身系1908年11月20日(光绪34年)在长春西广场西一条11号铁路附近建立长春气象观测支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市局领导下探测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业务领域不断拓宽,科技手段不断进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年来一直是吉林省气象局长春市气象局对内对外的窗口,迎接了各级领导和同仁的视察考察,接待了数批社会团体和院校的参观学习。同时,长春市探测中心又是人才锻炼和培养基地,一批批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这里实习锻炼充实到各部门工作,一位位业务能手被选拔到重要岗位担任管理或领导。
每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我就更加明白假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建设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我们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的研究生更新自身的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短短一周的社会实践,稍纵即逝,却让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而这些感悟将让我终
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地面观测很重要
以前我对于地面观测这项工作并没有一个十分深刻和系统的认识,内心当中并没有十分重视观测工作,忽视了气象观测是整个气象工作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这次基层台站的实践让我我真正的从内心深处了解到了观测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所处的的重要地位,以及整个观测工作对于气象部门其他相关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气象观测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是有多么的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其中的奥妙,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我们就学着适应环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自己适应环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专业的重要性
选择了大气科学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基层台站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探测中心的实际工作并没有我之前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据错了的话,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实际观测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观测的准确性是气象事业的第一生命,精确度不行,各项气象工作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气象信息的时效性就会降低。就因为这样,气象工作对所有气象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
来就行了,在实际工作当中出错是要负责任的,这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四;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对自然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进步,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新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时,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
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五;总结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们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关键词: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
社会实践, 哲学意义上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本文所定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深入实际, 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 也是高校学生在校园内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从而使其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的教育形式。
二、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做法及成效
(一) 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社会实践的主要做法
1.“百镇千村”调查
农村是青年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农大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从开展“百村调查行动”作为发端的, 以开展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25周年“百村回访”为主要内容, 鼓励广大同学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五彩奥运, 微笑农大”志愿服务行动
围绕“五彩奥运, 微笑农大”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 一方面鼓励正在接受培训的奥运志愿者以学院 (部) 为单位组团,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奥运志愿者、广大同学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奥运场馆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等活动。
3.“和谐共谱, 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
鼓励同学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组团, 充分发挥同班级 (或团支部) 学生的智力、专业优势, 以立足沈阳、面向全国,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原则,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班级建设, 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 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社会实践的成效
1.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效
通过社会实践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 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鼓舞大学生, 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感召大学生, 用先进典型激励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与时代同发展的目的。
2.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创新素质和创业教育方面的成效
目前, 我校依据自己的科技和智力优势自主或合作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及试验基地, 为学校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也又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和基地。并且, 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在大学生中发掘新的创意、新的设计、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鼓励大学生带着自己的项目、技术和专利进入社会, 寻找市场和发展机遇。大学生们从这些社会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技能和经验, 体味到了创业的艰难, 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的财富。
3. 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观
据有关调查显示, 65.2%的大学生把“努力学习, 多掌握实用技术”作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目标;参加其他培训或学习的大学生占67%, 这说明大学生希望能学以致用, 希望能在实践中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步树立起了科学的实践观, 并积极参与和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深入工厂、农村、社区, 进行广泛的“三下乡”活动, 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 为民服务。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未普遍认可
目前, 部分地区、单位、家长及大学生,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一些家长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参观旅游, 采取经济上不予支持的态度。部分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 过分注重文化课成绩, 认为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和财力。据调查, 约2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重视程度不同, 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够深入
有些大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实际上是走过场, 调查报告也是东抄西凑。究其原因, 一是一些部门不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 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而布置任务, 大学生参不参加社会实践只交一份单位的证明就可以。二是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意义的认识不足, 未能真正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培养目的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并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 学生对社会实践热情不高
首先是学生不能胜任社会实践的工作。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的情况, 部分学生的协作意识, 交际意识、团队意识淡薄,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需要之间脱节。调查显示, 80%的被调查学生非常愿意或者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但同时也有5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性差, 活动形式单一, 覆盖面小而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信心。
四、深化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
(一) 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创业结合起来
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 发挥大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 不断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通过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有机结合,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勤工助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 树立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思想和创新思维, 敢于应对挑战,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 加大投入, 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
扩大学校拨款比例, 并且力争做到逐年增加;主动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驻地大企业的联系, 从校企合作为突破点, 争取企业、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 以及与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 开展社会服务;对于部分项目可以由学生自己承担一部分, 学校承担一部分共同承担的办法, 敞开渠道鼓励学生参与报名, 以此保障社会实践的经费供应。
(三) 实施分层次、分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实行课程化设计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应主要侧重于以适应大学生活和生产劳动、家政服务等为主的实践活动;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主要侧重于社会调查活动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主要侧重于结合专业所学开展的专项服务活动;毕业班学生的社会实践应主要侧重于专业实习和实践。为加强社会实践的课程化设计, 学校应该逐渐将社会实践纳入专业课程进行规划管理, 尤其是专业实践的内容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细则。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应由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共同承担, 把高校干部教师等都纳入社会实践指导队伍,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支持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 同时作为直接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学生辅导员也应该成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 辅导员要着力从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活动保障等方面为学生开展活动给予指导, 同时学校的干部队伍、离退休教师队伍等都应该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
[1]陈超, 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 (11)
[2]冯艾, 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高丽静, 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4, (7)
[4]李同果, 范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探析[J].高教研究.2006 (4)
1.1选题背景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建,历来是我们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一直处于深刻变迁之中,我们原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时代重任。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适应时代新要求,这是现阶段我国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2年2月7日中组部下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确定2012年为基层建设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的开拓创新是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的重要保障。对先进地区马克思党的学说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利于先进经验的总结、积累与传播。
1.2选题目的
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建的思想,深入群众,扎根基層,对浙江宁波地区的基层党建进行考察,了解当地地方党委在马克思党的学说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实践活动,了解基层党建的具体情况。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深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学习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加深我们对党建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2、文献综述
2.1传统基层党建模式
传统基层党建模式的生成与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个为武装夺取政权战斗堡垒的目标分不开。中国农村长期以来是家族和宗族作为社会的整合力量,土地改革后,党员也是作为个体劳动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产党以阶级动员的方式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在其中建立党小组,这样以执政党的整合代替传统的家族和宗族的整合。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是实现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被改造成一个个单位,执政党控制了单位就控制了社会。在长期基层党建的实践中,以单位为载体,以政党为本位,以传达党的文件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基层党建模式得以形成。
2.2新型服务型基层党建模式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行政依托的组织,党对这类组织,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手段和方式体现自己的领导作用,而必须以新的形象,即服务的姿态进行活动。构建服务型基层党建模式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宽服务渠道。
3、课题研究与分析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宁波市滕头村等先进基层党组织经验和不足的考察,将这些经验和不足汇总整理为书面材料,有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
发展壮大基层集体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是基层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群众能力的基础。滕头村、岩头村、锦苑社区等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具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具有典型性。基层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我们对其经济建设过程中经验的总结对未来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4、调查内容
4.1调研对象
我们的课题内容是对基层党建的考察,所以我们选择的对象是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和一些群众。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了筛选,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和人群,一般是对基层党建有基本了解和参与过的人群。
4.2调研方法
定点考察、走访
4.3调研结果
由于工作关系,年轻党员参与基层党建较少,老党员成为很多社区基层党建参与者的中坚力量,基层党建需要更多年轻力量的参与,这是基层党建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宁波市华侨城社区通过采用心愿墙、开办公众微信平台等新的方式方法使本社区的基层党建更加深入群众。
5、解决方法
针对基层党建中年轻党员缺失的现象,可以进一步推出新的基层党建形式,尽量减少活动时间,提高活动效率,给年轻党员创造适合自己参与的形式和活动。同时,加强党的宣传教育,使年轻党员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建的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提高他们参与基层党建的意识和积极性。
进一步发挥老党员在基层党建中的模范代表作用。老党员有着丰富的参与基层党建的经验,同时,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日常党建工作。这是一支可贵而重要的力量。基层党建中应该充分重视老党员的作用,促进年轻党员和老党员的沟通,使得党的精神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为新老党员搭建沟通的平台与桥梁。
促进基层党建的信息化建设。如建立政党网站,开展电子党务等活动,都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拉近与民众的关系。同时,积极建立微信平台,也将有利于快速传播基层党建的咨询和信息,方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党建、参与党建。在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过程中,还应注意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构建党建网络喉管建构、建设网络特色内容、创建网络党建互动平台、打造网络党建服务平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加强网站工作者的自身建设、加强网站功能建设等。
6、评价与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语言上的困难。许多老党员都是地道的宁波人,他们的话也是地道的宁波话。幸亏有社区工作人员在场,不然沟通会带来很大不便。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还应考虑更周全一些,多准备一些应急预案。
在采访中,我们经过交流,能明显感受到老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与热情,但基层党建的参与者中很难觅到年轻人的踪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在全国来讲应该都是很普遍的,因为年轻人忙工作、忙事业,很少腾出时间参与一些基层党建的活动。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理解年轻人的不易,但作为党员,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如何平衡个人工作与基层党建的参与,是每个年轻党员只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整个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党能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我们应该关注基层党建,重视基层党建。作为我们团队,对宁波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考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领导作用的理解,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相关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吴锦良.构建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舟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1).
[2]刘童.基层党建现代化研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4).
[3]周海波.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党建创新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4(6).
[4]张晓燕.以基层党建科学化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关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与群众自我服务的关系思考.阅江学刊,2012(12).
(指导老师:朱丽颖) (团队人员:董丹丹 康苗苗 吉星华 孙佳慧)
作者简介:康苗苗(1994-),女,汉,籍贯:河南武陟县,学历:本科在读,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方向:新闻学
1、开辟专门区域供流动摊贩活动。完全禁绝流动摊贩在目前来说还不可能,合理的疏导通常比盲目的围堵更能起到效果。
2、制定详尽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一些管理流动摊贩较有经验的国家,虽然少有专门设置“城管”这样一个特殊机构,但是由谁来管理流动摊贩、该怎么管,大多都有法律的详细规定。以纽约为例,非饮食类流动摊贩执照和饮食类流动摊贩执照分别归消费者事务局、健康和心理卫生局管理,具体执法则由警察或其他授权执法人员根据法律规定进行。
发布单位:
点击次数:33次
发布时间:2011-1-13
368283416各学院团委: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团 员青年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寒假将至,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 入社会、了解国情,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参与家乡建设、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了解就 业形式,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调查研究能力,根据团中央、团省、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 我校实际,校团委决定在2011年寒假期间继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 下:
一、活动主题
心系祖国•服务社会•奉献青春
二、活动指导思想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 专业优势,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活动主要内容
1.“心系祖国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考察、寻访座谈、宣传倡议等方式,开展“十一五”成果调研,探寻“十一 五”期间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这五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 就,总结地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并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 议,把握其主旨和内涵,以当代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展望“十二五”建设,为家乡的 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2.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观察与调研、走访名人、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活动,深刻认识中 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90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 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激发团员青年参与祖国建设的热 情,增强团员青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奉献青春,勇担重任,把“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到实践
积极发挥自身专业学科优势,建议大家在各自家庭所在地,广泛开展的“我为家乡做 贡献”社会调查活动,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开办 文化补习班、科技培训班、科普知识专题讲座等科技支农活动以及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援 助、城镇规划等方面工作,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水平;动员广大 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利用春节前后,深入到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贫困学生家中等地 方,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把“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到实践。
4.学术创新和就业、创业主题实践活动
已经申报学术竞赛的或热衷于学术创新活动的同学,与指导老师积极沟通,充分利用 假期时间,深入社会,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论文撰写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作品,为2011年 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辽宁省和我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做准备; 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到设计院、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调查、观摩、见习等就业实践活动。
5.开展“向榜样学习”活动
利用寒假时间,积极寻找能够指导和带领自己的“榜样”、“学长”,通过走访、电 话采访等方式采访当地校友,走访我校就业基地“中国建设集团公司”校友,寻找自己的 榜样,开展职业调研和职业见习活动,深入社会,广泛收集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 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帮助自我制定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发展计划。并向广大校友传 递母校对他们的诚挚问候,增强校友和母校的联系。
6.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鼓励城镇的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义务献血、绿色环保、交通安全、爱心援助、慰问孤 老、文艺义演等形式多样、富有新意和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农村的学生号召其 利用寒假返乡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参加完善农村体制建设、科技下乡、义务宣讲、帮困助贫、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活动。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 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城乡社会体系相关制度的改革,了解 人民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需要的帮助,并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为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文 化繁荣贡献力量。
7.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各学院团委要鼓励青年学生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勤工助学活动。对于生活 条件较好的同学也要进行“自力更生”教育,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受到一次深 刻的现实教育,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活动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做好动员。
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内容进行实 践,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所有党员干部和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 意发挥自身特长,使活动有成效、有特色。
2.就近就便,因地制宜。
坚持“就近就便,因地制宜”的原则,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大学生可以有组织的统 一选择开展上述活动或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3.强调纪律,安全第一。
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纪律,实践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注意自我保护,严 防各种意外的发生。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院团委要及时挖掘先进事迹,积极向学校、当地宣传单位投稿,做好宣传工作。
五、总结表彰
各学院团委要按照“一人实践,多人受益”的原则,在同学返校后及时、广泛地开展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总结交流活动,深入交流社会实践体会与收获。
1.要求每名参与学生完成一份2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 等,要求内容详实、图文并茂,严禁网络下载)。
2.要求留存丰富详实的影像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制作PPT展示文稿、DV短片等。
3.寒假结束后,各学院团委可根据情况对寒假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
姓名: 余蔓 09020 30242
关于创建文明小区的点差报告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指导老师:廖老师
近几年,宁波正在进行全国优秀文明城市的创建,小区的文明问题更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地不断提高,也对小区的文明建设投入着巨大的期望和关注。大家都知道文明健康的小区环境不仅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也能陶冶居民的素质修养。但何为文明小区?如何创建文明小区呢?为此,我们利用暑假对范江岸契桥居民楼里近百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居民对契桥住宅小区的文明建设还有不满意之处。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安全
范江岸契桥小区地处偏僻的江北,且建成的小区楼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物业管理,安全就成了居民的头等大事。安全问题的至关重要,这也是小区文明创建的基础。
(二)、环境
范江岸契桥小区与宁波制药厂相邻,常有污染气体排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小区环境建设都有一定的影响。加
(三)、文艺
范江岸契桥小区分布有些散,加之旧建成的小区没有足够的空地,阻碍了社区活动的开展。
(四)、内臵
在调查中有44%的人认为房子造型落后,格局不合理。
(五)、外臵
范江岸契桥小区地处偏僻,附近少有公交车和大型超市。
(六)、管理
在调查中52.3%的人觉得小区居委会管理一般化。甚至有些人1
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个居委会管理。
对小区种种的不满,因此小区的居民有机会就搬是占了68.2%,已着手找新房,马上搬迁的占了11.4%。
我们认为应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着手改进。
(一)、硬件
人们都想拥有安全舒适,环境幽雅,便捷安逸的住宅小区。而
房产开发商首先就要考虑周到,还要高瞻远瞩,避免旧小区惟有绿
化带,无活动场所等等缺点。
1、对安全问题,无非就是防盗和防火问题。小区四周可装上
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各单元进户大门设电子防盗门,配备24小时
全天候专业警卫。各单元都要备有消防栓及灭火器,紧急照明设备,要有专人值守。涉及人身安全处,设有明显标志并有防范措施。
2、环境而言,小区内可培育四季名卉,常青乔木,建造雕栏
喷泉,彩砖小路。当然不光要绿意盎然,也要整洁干净,树阴下可
搭造座椅,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小区内要无干扰、噪音,给居
民一种安静,安全的感觉。小区内的居住区、休闲区、公共事务区、商业区相对隔离,并且要比例适当。
3、小区要留足足够的空间作为活动场所,可以建棋牌室,健
身房,网球场等等。
4、在户型设计上,功能分区要合理。
5、小区四周交通便利,附近造有大型商场和医院,学校,可以享受便利的交通,感受浓郁的人文环境。
(二)、软件
物业管理包括对住宅小区的安全,维修,清洁,绿化等许多方
面,是居住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住宅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物业管理企业的业务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分为管理和服务两大
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使用人的管理。既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
灌录、装修管理。
2、物业中的服务。常规性服务即保洁服务、保安服务、修葺
服务。
3、对房屋本体及附属设备的管理。
而对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居委会,就要有提高居民的生活素
质,加强居民中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群的意识,明确“安、居、乐、业”的工作目标,有意识的营造以下几个环境。
(1)、营造安定,安全,安心的治安环境
居委会从居民中挑出一批人组成治安队,监督巡逻,还可采用封闭式管理,牢把进门关,最大限度内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2)、营造整洁,卫生,幽雅的小区环境
居委会落实专门的保洁人员,明确职责,保持小区环境整洁和干净。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增强环保绿化的意识,增强责任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对底楼居民随意扩大居住空间要耐心说服,帮助拆除,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3)、营造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
居委会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重视,肯舍得投入,开辟一处活动场所,根据小区的特点,居民的兴趣,组建老年舞蹈队,棋牌社等丰富小区娱乐活动。寒暑假可组建学生夏令营,增加情感,也营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举行。
(4)、营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居委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居民办好事,干实事。关心小区内的孤寡老人和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对在自己职责范围和能力范围内的事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态度完成。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传统商学院的组织模式和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当前对于前者存在的主要弊端已经逐步呈现出来。因此,国内学者结合教育实际,不断提出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针对教育模式,有人提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型”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等模式[1,2]。针对课程实施,有人提出课程项目和非课程项目结合的“五大模块”模式[3]。针对培养目标,有人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针对大学类型,有人提出科研型、教学型、职业型大学发展创业教育模式[5]。
农科院校处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之内,不可避免地也同样面临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国内学者对农科院校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也作了相关探索[6,7,8]。作为建国后国内第一批建立的农业院校——沈阳农业大学,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途径,充分吸收利用多年的实践教学成果,对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组织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农科院校作物生产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构建了作物生产类专业“一体、双翼、四阶段、全过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1“一体”是指以作物生产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成一体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实践教育始终。学校首先调整了培养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大纲。针对每个学期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都配套一定实践学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时,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实践学时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督导员核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这样,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逐渐渗透的方式融入到生产类专业专业知识的教育体系中,学生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深入客观地了解自己,结合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查缺补漏,根据所学的专业课程分层次地、具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内容。有效改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脱节,使创业教育课程成为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双翼”是指以创新和创业为人才培养两大目标
从“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包含的“创新”和“创业”两个概念的关系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业的基础和核心或者说创业前期准备是创新思维和理念,创新为创业提供了支撑;有了创新的思维、理念和主观意愿,再有实践能力和市场机遇,更容易达成创业的成功;同时,创业是一种行为上的创新,而不是停留在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创业是创新的行动化和体现形式[9]。只有二者同时兼顾,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1.3“四阶段”是指划分出四个具有明显特色的教育时段
第一阶段——思想启蒙阶段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活的奠基期,对大学四年生活有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农为本”的课程设置是基础要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加“三农”社团、“三下乡”活动;在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通过参观作物生产类企业,使学生了解作物生产方式、过程、行业特点、产业配置等;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和个人实际,有的放矢地构思自己的未来发展,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目标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知识储备阶段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活的定位期,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时期。在“宽口径”教育思想下,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学生了解将来从事创新方向、创业行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类等通识课程,而且还要强化外语、计算机等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以达到充实自我的目的。
第三阶段——科技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活的转折期,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另一关键时期。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原则;依托实验室和基地,结合辽宁省作物生产种类和特点,进行科技创新实践。
第四阶段——社会创业阶段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发展的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对自己的创业素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评价,以决定是否走自主创业之路。学校要为广大学生评价自我提供指导;要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成功创业。
1.4“全过程”是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长期的、始终的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全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会有辅导员、基础理论教师、专业班主任、创新导师、创业导师、合作伙伴等不同角色的人物与学生深入交流,深入传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指导学生实践。
2 构建“知识面宽、综合性强、选择性大,课程模块化、主辅结合、通专结合”的知识培养体系
2.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沈阳农业大学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完善,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和实践类教学环节,并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本科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可在弹性学制3~6年内的各个学期申请毕业。
2.2 实施课程平台建设
实行四级教学平台,即入校后第一学年设置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进行通识教育;第二学年设置学科基础教学平台,实行按二级学科组织教学;第三学年设置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第四学年设置与创业相适应的创业实训教学平台,实施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型人才知识构建上要求知识面宽、综合性强,要通过课程内容多样化增加课程的组合选择、课程模块化、短学程化来实现,这与当前流行的理念相一致[10,11]。
2.3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
以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辽宁省作物生产来发展专业课程体系。在系统学习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以北方粳稻、特种玉米、大豆、花生、高粱等作物为核心,开设《育种学》、《耕作学》、《栽培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水利学》、《作物区划学》等一系列特色专业类课程。课程内容必须及时反映作物生产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综合信息、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课程教学采用逆向思维与操作的方法,即先实践操作,后理论升华。
2.4 创新辅修课程体系与内容
以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辽宁省作物生产来发展辅修课程体系。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创新领域,制定科学的创业教育计划,有选择性地选修上述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业实践活动要与创新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按照“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开设创业教育通识、技能和实训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包括:创业通识类:《创业教育指导课》、《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造学》、《职业生涯规划》等。创业技能类:《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案例学》、《创业计划实务》、《产业运营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成果产业化》、网络创意营销等。创业实训类:《大学生创业实训指导课》、《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电子商务实训》、《经贸谈判》等。
2.5 构建以实验教学平台、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培养计划为载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原有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考核指标细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搭建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创业实训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制定并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培养计划,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教学实践经历、科技创新实践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
2.5.1 实行实验室开放制
为满足选课制的需要,实验室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学生数量,分时段、每天14小时不间断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约做实验;实验室进行考勤、收发实验报告;任课教师选择时间进行现场指导、批改实验报告。
2.5.2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
本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连续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和丰硕成果,增强了生产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
2.5.3 充分利用校内外基地和平台开展创新与创业活动
沈阳农业大学为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沈阳农业大学的校内基地,比如水稻研究所、特种玉米研究所、大豆研究所和花生研究所等;校外基地拥有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连特种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院所资源,并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基地有效开展实践教育,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摘要: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实践,以沈阳农业大学作物生产类专业为例,构建了“一体、双翼、四阶段、全过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三个平台体系,践行了作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增强高等农业院校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作物生产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4-58.
[2]余昶,王志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3,36(12):231-235.
[3]华文健,任孔冰.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及保障体系构建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1(2):69-71.
[4]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24-26.
[5]胡庭胜,侯永雄.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2):81-83.
[6]陈颖,李永能,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72-76.
[7]尚太玲,胡继连,张伟.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2):93-96.
[8]陈利根.地方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3):13-17,25.
[9]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10]钱国英,马建荣,林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教学组织设计——浙江万里学院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84-86.
在科普大学的“动感地带”体验“玩乐人生”
2012年初,美国95岁老太诺拉·奥克斯和孙女一起从海斯堡州立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美国老太的经历代表了一个现代人共同的本能: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尤其身处资讯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怎行?据统计,全世界每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出版。过去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可享用几十年,而现在仅够10年,甚至更少。人类已经不知不觉淹没在自身创造的“知识海洋”中,因此,活在当代,“活到老学到老”真的是至理名言!
3月12日,这一天本是植树节。沈阳却迎来了15年来最大的一场春雪!而在沈阳和平区电业社区科普大学的课堂上,气氛异常热烈,这是一堂健身运动课,台上的资深讲师邓永斌从大脑结构讲到脑中枢控制运动,从面部按摩讲到四肢运动,台上台下互动不断,听者学者身心愉悦。
与此同时,一位号称“当代徐霞客”、长相酷似成龙的专家孙逊,正在另一个社区科普大学的讲台上,眉飞色舞地演示他的“孙氏仿生操”,听说他是时尚前卫的城市达人,经常游走在巴黎街头,穿行于夏威夷海滩,可以想象,这样的科普老师带给学生的自然是“非常科普”喽!
“同学们好!”“老师好”!“科普大学好,健康又快乐”!这是科普大学“快乐教学法”的第一步,课前热身口号;接下来,孙教授开始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每个班级的“领笑员”也要用各种幽默搞笑的方式,带领大家哈哈大笑,随后登场的,就是孙教授潜心研究的“孙氏仿生操”。说仿生,其实就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来达到健身的效果。“孔雀开屏” “金猴得意”“大鹏展翅”“猛虎扑食”“骏马奔腾”等一系列“前奏”结束后,孙教授和学生才精神抖擞地言归正传,开始上课!
这种“小学生教学法”语言表达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为的是让学员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在快乐的课堂上学到科学的知识!
就是这样生动有趣的科普大学,在沈阳全市范围内共有305所,而和孙逊教授一样加入讲师团的志愿者已达到1360名,为这项科普事业,他们已经坚持了十年!
“第五类人群”有了科普大学的贴心“关照”
“我们不是院士,但有些本事,还想干点实事,社区科普大学为老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说这番话的是沈阳科普大学教研中心主任林新教授,当年的北大学子、江南才子,如今他和两个师弟号称科普大学讲师团的“北大铁三角”。另外一位教授张戈,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我退休十年,前五年是智慧萎缩的五年,患上了严重的退休综合征,失落、孤寂、悲观,正当自己茫然求索之际,我走进了牡丹分校的课堂,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开了窍。通过心理保健课的疏导,我的观念转变了,心态平衡了,心中的阴霾驱散了!科普大学真的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了!”对于科普大学,王英波始终心存感激。
牡丹社区是沈飞集团家属社区,来科普大学的还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沈飞集团原总工程师罗时大,当年他自己捐资为科普大学购置教学用具、图书、教材,这位热心的“罗总”,坐着轮椅来来去去,却没有一次缺课的记录。他说,“我虽然研究高端科技,但不懂得科学的生活,这一课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补上!”
“非常6+1”是牡丹分校七对夫妻学员的爱称。王文义和老伴就是其中之一,退休前曾任沈飞集团组织部部长的他,同样面临退休后的心理落差。不同的是,参加科普大学后,他和老伴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起来,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唱歌、跳舞、外出参观旅游。夫妻同上科普大学,每天心情愉快,生活自然幸福美满!
王文义说:“科普大学是老年人的加油站,它开启了我的新生活,也让我体会到科学让生活更精彩!”王老先生的这段真情告白,同样代表了沈阳市几万名科普学员的心声!
从老将军、老干部,到普通百姓、下岗职工都是科普大学的受益者和忠实“粉丝”,而他们同时也是让政府和家人牵挂的“第五类人群”——社区居民!
科普大学是“社会沟通”的又一个工具
社区是社会管理机构中最小的细胞。十年来,沈阳的社区科普大学早已成为社区管理的有力“抓手”。
从“参加”到“参与”。 科普大学让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度,发生了质的转变。沈阳文安路社区的书记胡静琴说,过去社区组织活动,要专门派人挨家挨户动员、打电话劝说。如今,有了科普大学这个载体,居民与社区常来常往,科普大学办到家门口,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困惑、疑虑,甚至邻里之间的误会、纠纷。居民对科普大学的感情,转化为对社区管理的关心和参与,现在很多居民主动为社区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社区的大事小情。社区和居民之间、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从“横眉冷对”到“笑脸相迎”。这是沈阳莱茵河畔新旧两个社区爱恨交织的真实写照。“莱茵河畔”这个美丽的名字,起初并没有给这里的居民带来美好与和谐。
说起当初的纷争,社区书记穆桂荣感同身受,新社区是移民社区,官员商贾云集,而旧社区底层百姓聚居,生活简单朴素,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两类人群互不融合,旧社区的“仇富”和新社区的“轻蔑”,常常在居民间“起火干仗”,社区成了“第二派出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让新老居民互相礼让、宽以待人,社区科普大学专门开设了“领里关系”讲座,请法学、心理学专家授课,缓解双方僵持局面,并在新社区开辟第二课堂,邀请新老居民积极参与,共同组织活动,彼此增进了解沟通,大家在欢歌笑语中成为新朋友,慢慢地,“战事”逐渐减少,直到握手言和!
【沈阳农业大学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XX年沈阳农业大学团委工作总结10-12
沈阳建筑大学规划06-1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06-01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工作06-28
沈阳蒙牛实习报告11-06
沈阳工业学院是几本大学10-04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是几本09-13
沈阳故宫分析06-08
沈阳简介10-06
山西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