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工作方案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卫生工作方案(通用8篇)

学校卫生工作方案 篇1

为确保全镇小学师生身体健康,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传播蔓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出台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学初对师生、家长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并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一次这方面知识的培训,发放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挂图等材料。

2.全年对季节性的传染病、艾滋病进行防控方面的知识宣传,不断公布相关的预防信息。

3.严格落实学校的晨午检、室内通风、消毒、清洁等制度;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跟踪家访;强化集体和个人卫生要求,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

4.制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确保学校不发生重大疫情和传染病蔓延。

5.加强食品卫生平安知识、疾病防控以及禁毒教育。

三、工作措施

1.全面推进学校的校舍、厕所、饮用水、校园环境等改造优化工作。

2.创造优美环境,注重育人环境。学校要努力创造文明、整洁、优美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板报、播送等宣传工具,培养师生健康的卫生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生动、活泼、健康地开展。

3.开展向不良卫生习惯辞别的系列活动,促使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力量,共同抓好健康教育,学校将通过家长会或印发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健康知识。

5.开设健康教育课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

6.组织开展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活动。

7.继续认真做好小学生的常规健康体检工作。

8.继续做好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工作,要做好学生常见疾病的宣传、预防、上报工作,除了进行必要的健康宣传、科普知识、讲座、播送等外,还要加大对学生近视、沙眼、龋齿、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预防的力度。

9.加强对小学生常见病、流行性疾病的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资料收集和推广工作。

10.加强与卫生院、区疾控中心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四、表彰总结

中心小学将对工作措施得力、成绩显著的给予表扬与奖励;对因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引发重大疫情或传染病蔓延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学校和责任人的责任。

五、具体时间安排

二月份

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大清洁和大检查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发动教育。

三月份

开展预防流行感冒、寨卡因病毒病、流脑和腮腺炎等传染病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学生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疫苗接种。

四月份

开展预防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

等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开展灭蚊活动和常规资料管理检查。

五月份

加强预防狂犬病和动物咬伤教育以及预防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教育。

六月份

开展预防疾病根底知识测试问卷活动〔卷面答题〕。

七月份

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与表彰。

九月份

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大清洁和大检查活动;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排查和健康知识发动教育,组织学生体检。

十月份

开展预防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开展灭蚊活动和常规资料管理检查。

十一月份

开展预防流行感冒、寨卡因病毒病、流脑和腮腺炎等传染病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学生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疫苗接种。

十二月份

学校卫生工作方案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不适应性

随着预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预算会计也进行了重要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我国预算会计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已不能满足卫校目前财务管理的需要。以往卫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而现在已形成了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金融借款、科技创收、引资等多种渠道并存的资金来源方式。例如学费的收取,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下,只能反映已收取的学费数额和上缴财政数额,而不能反映学生欠交学费数额,形成了表外资产,体现的卫校资产负债率不真实。

(二)不完整、不真实的资产反映

1. 固定资产

卫校的固定资产不同于企业,它反映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由卫校占用和使用,能够为卫校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资产。卫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对固定资产也不提取折旧,每年只是根据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由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分别列支。对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以收取条件费的方法弥补资产损失,形成的基金用于购买学校的固定资产和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但是用这种方法计提的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中的实际损耗不一定相符,另外目前的账务处理方式也不能体现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致使卫校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的价值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真实地反映卫校的资产情况。

2.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利,这种客观存在的权利具有内在的价值,当无形资产进行转让或对外投资时从价值上应得到确认并在账面上予以反映。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提出和对学校科技转让有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学校的科技创收和技术转让在学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目前的账务处理方式只是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予以反映,而没有从资产的角度去考虑这一问题。

3. 债权性负债与债务性负债反映不明确

卫校的负债一般包括:从金融机构借入的各种款项、由外单位汇入的暂时没有归属的款项、各种应交税金、替校办企业管理的代管款项和各系创收提取的款项等,其中各系创收提取的款项从资金的性质上来说是卫校的资产,属于债权性负债,但是在现在的账务处理方式下却列做了卫校的负债。

4. 卫校的收入反映不全面

目前卫校学费实施“票款分离”的收取办法,所收取的学费直接上缴财政,然后由财政根据卫校的用款计划分次核拨回卫校,这种管理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财政集中财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卫校来说占卫校大约70%的收入进行了体外循环,既不利于卫校的监督又不能真实反映卫校的收入。

(三)会计报表设置的不合理

卫校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基本支出明细表、收入支出明细表、基本情况统计表等,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时点经济状况的报表。然而卫校的资产负债表却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五要素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卫校在某一时点上的经济状况的指标,而收入和支出却是反映卫校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情况的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同在一个报表上反映,是不符合报表性质要求的,不能明确地反映卫校的资金状况。

二、解决思路

(一)针对卫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方式

1. 学费收取采取“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因为卫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收入实行“票款分离”,收入直接上缴财政,这部分资金在财政未核拨前形成了卫校的账外资产。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那么这部分资金就脱离了卫校的监控,进行了体外循环,极易造成卫校资产的流失和贪污现象的发生。如采用“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缺点。以卫校学费的收取为例,每年核定卫校在校生的应缴学费收入作会计分录:

借:应交学费收入

贷:应交财政专户

以实际收取的学费金额:

借:应交财政专户

贷:应交学费收入

这样“应交学费收入”借方发生额为学生应交学费数额,贷方发生额为学生实际上交费数额,余额为学生欠交学费数额。而“应交财政专户”贷放发生额为学校每年应上缴财政的各项收入,借方发生额为学校每年实际上缴财政的数额,余额为学校应代收而未收未交的数额。

2. 对于外单位汇入的暂时不明款项、为校办企业管理的代管款项等仍采取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方法

款项到达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代管款项(其他暂存、事业收入等)

支出代管款项时的会计分录:

借:代管款项(其他暂存、事业收入等)

贷:银行存款(现金)

3. 金融借款、融资等利息的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按照借款、融资等的协议,采取计提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明确会计主体应负担的债务,避免因会计信息未作揭示,造成财务危机。

会计分录:

A:根据借款协议按月计提利息:

借:事业支出

贷:其他代管——应付利息

B:支付利息时:

借:其他代管——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在固定资产项下设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两个明细账,分别核算固定资产的原值及计提的折旧。“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

固定资产购入时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代管款项等)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贷:固定基金

然后根据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计提折旧,按年计提,年终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代管款项等)

贷:固定资产——折旧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三)无形资产的核算

1. 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A:无形资产在购入时,以支付的价款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B:依据该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采用直线法在使用期限内进行摊销,摊销时

借:事业支出

贷:无形资产

2. 自创的无形资产

依据谨慎性原则,在未形成无形资产之前,据实列支;一旦转化为无形资产,则将成本予以资本化。

(四)区别对待债权性负债和债务性负债,对债权性负债和债务性负债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1. 债权性负债

目前卫校此项负债主要是卫校内部各单位利用卫校资源进行的各项创收,所有权应归属卫校,各单位只有使用权,属卫校资产在卫校和校属各单位之间的再分配,当此项业务发生时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卫校

贷:事业支出——校属各单位

2. 债务性负债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篇3

然而,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很好地得以全面贯彻,一些地方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得好与不好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与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农村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还没有真正改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薄弱局面。从本县中小学调查了解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个别学校只有一个分管领导,而无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甚至有些领导则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体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且认为要搞好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力和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把智育与体育割裂开、对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以智育取代体育的现象,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成为可有可无的局面。

其二,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从而造成他们对工作产生一种消极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教师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故此农村体育课上经常出现“一个哨子,一个球”放羊式的教学现象。

其三,个别学校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体育课被科任教师分散担任,甚至连课时都不能按大纲规定来排。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死板,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

其四,部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体育活动的必要经费十分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学校即使有丁点场地也被村里占用——变成木材市场、晒谷场等等。试想,连这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具备,怎么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振兴中华民族,实在令人担忧。

上述情况表明。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是刻不容缓,应该怎样加强这一项工作呢?

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体育的位置。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通知》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大纲》,并反复学习,展开讨论。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要把体育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纠正重智轻体,以智代体的错误倾向,树立以健康第一,教育为中心,育人为本的新理念。

其次,要健全网络,加强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一是健全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以分管领导为首,体育组牵头,体育教师人人负责的内部一条龙管理网络。二是在内容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做到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要明确目标,健全制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在学校体育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全体人员都明确体育工作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发挥群体作用。建立体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体育评估检查,总结经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当地优良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加强落实,强化管理,要经常组织检查体育工作目标和计划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不够者给予批评,限期改进。做到及时激励,赏罚分明。虽然农村学校经费十分短缺,但也要抽出一定的经费办好场地和器材,俗话说:“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只要领导重视,既抓硬件设施,又抓软件措施,两手都抓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才能搞好。

学校卫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4

1、由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卫生工作。

2、全面掌握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

3、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广经验,定期评比、表彰,并把卫生工作好坏作为考核教师的具体条件之一。

二、教导处:

1、由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卫生工作。

2、参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措施。

3、按照教学卫生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作息时间。

4、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督促任课教师按规定布置课外作业量,不拖堂。

5、合理安排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

6、要保证板书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三、后勤处:

1、保证必要的经费和物质设备,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要保证教室采光照明条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随时检查修理及时更换老化的灯管。

3、要保持教室墙壁清洁,黑板漆黑一次,不反光,无裂缝。

4、合理配置课桌椅,每学期开学前对全校课桌椅调整一次,使学生用到高度合适的课桌椅。

5、搞好环境卫生,整顿校容,绿化校园。

6、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

四、班主任:

1、掌握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做好学生体格检查、教室采光照明检查,课桌配套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等工作。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去活动或远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一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

4、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控制随意多留课外作业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的现象发生。

5、定期与家长联系,并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子女的卫生保健工作。向家长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发现学生有疾病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结合家访提出改善家庭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学生生活作息时间及其它防治措施。

6、组织班级干部做好班级卫生工作。

五、教师: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的规律组织教学,按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2、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指导学生读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板书要清晰规范化,使左右两边学生均能看清。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篇5

突发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防控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

长:牛国宏

全面负责防控工作,对出现重大疫情进行处理,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

副组长:呼水平、田永庆、杨华、麻士珍

具体分管防控工作,督查各班、各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组

员:杨翠萍、董旭玲、具体负责防控工作,加强宿舍内及周边环境的治理。

各班班主任

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郝

加强校园内及周边环境的治理。

学校卫生工作方案 篇6

城关街道日月潭学校 2018、3 日月潭学校2018年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杨映春

副组长: 王继宝

李同斌 组员:中小学各班班主任 具体分工:

教务处: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健康知识,上好卫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师生个人卫生养成,搞好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卫生等工作。由业务副校长盛子龙负责;总务处: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做好消杀、消毒,搞好食堂、厕所、等工作。由学校总务处主任杨雪慧负责;办公室: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和宣传健康知识,加强教职工及学生的个人卫生养成,督促好各年级卫生、办公室卫生等工作。由少先大队辅导员李同斌负责;政教处: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打扫好教室、寝室卫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个人卫生养成等工作。由团委书记邢雨薇同志负责。

保卫处: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校园消防、安全等工作。由安全校长王继宝、保卫处杨金广负责。

后勤主任:朱霞负责督导各方面卫生。

二、目标任务(一)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健康知识。学校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国家规定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要达到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要达到90%以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大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一个社区”效果显著。同时,围绕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春季常见传染病,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等活动,扩大健康教育工作受益面,增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三)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保洁制度,校园环境要每日三清扫、全天保洁。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宿舍、食堂、厕所、洗手间房等设施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要求配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场馆坚持开窗通风,经常保持空气新鲜,室内窗明几净,卫生整洁,无尘土、无蚊蝇、无痰迹、无蛛网尘灰,不留死角,为学生良好卫生行为的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四)学生厕所卫生管理制度

1、保持地面洁净,禁止在厕所里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核、废纸屑等。

2、禁止在厕所的墙壁、隔板乱涂乱画。

3、如厕时,纸张等垃圾须扔入纸篓里,不得扔于地面或大便池中。

4、男生小便时必须贴近小便槽,对准小便池。

5、未经学校允许,不得接触电源开关和随意开、关水龙头。

6、小心爱护厕所内的公共财物,无意损坏者,及时做出赔偿。不爱护,故意毁坏者,严厉处罚。

五、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学校人群密集,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我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强防控意识,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和防控工作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全力控制学校传染病发生。

学校把开展春季病媒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科学防控知识,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手足口病、腹泻、皮疹、腮腺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看病,留在家中休息等。

(一)垃圾收集的类别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师生产生的垃圾主要为: A类:废旧报纸和草稿纸、作业本、各类产品的纸质包装。B类:食品包装、各种产品的塑料包装、各种塑料袋、饮料瓶等。C类:实验废液。

D类:不可回收垃圾(教室打扫后的残存物等。)

(二)垃圾收集的方法:

2、教室产生的垃圾,分类后在统一时间送交学校垃圾收集箱。

3、实验废液由学校统一收缴后交上级部门处理

三、实施步骤

学校开展春季卫生宣传月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4月6日至13日)学校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广泛发动,通过班会、宣传栏、国旗下演讲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营造浓厚的环境卫生保护氛围。(二)实施阶段(4月14日至30日)

1、学校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行认真细致清查,针对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及个人卫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一项一项进行整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解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2、学校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捡拾校园内垃圾,擦洗楼道护栏等,积极开展卫生保洁活动,营造一个人人讲卫生,人人参与热潮。

(三)总结阶段(5月1日至8日)学校认真总结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情况,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篇7

1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1.1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起步

学校卫生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 它最初在学校开展一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项目,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 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 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其中包括学校卫生工作, 逐渐在学校开展学生体检、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等工作。1929年2月, 当时国家政府的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 同年颁布了“学生健康检查规则”。该学校卫生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学校卫生的行政管理专门机构。1935年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预防沙眼方案”, 供推广实施。但由于当时的国内经济基础薄弱, 军阀混战, 学校卫生工作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设施, 医学院校没有设立预防医学专业, 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 学校卫生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1.2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平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发展儿童健康和学校卫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明确规定。同年,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首次全国学校卫生工作会议。自1951年到1966年教育部或/和卫生部发布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指示、政令等十多项, 主要涉及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 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改善学生营养、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流行、学生常见病防治等。如1961年1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保护学生视力的通知》;1964年9月, 卫生部、教育部、文化部、建筑工程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的联合通知》等。上述法规政策的规定为新中国学校卫生工作, 为各级各类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并使学校卫生工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20世纪50年代, 随着部分医学院校学校卫生教研室的设立和各级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的建立, 全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初具规模, 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得以逐步开展, 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了各级学校卫生保健系统。1960年, 随着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展, 学校卫生学改名为儿少卫生学, 由叶恭绍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使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出版, 标志着儿少卫生学科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使学校卫生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4月14日, 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 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得以恢复。学生近视眼、龋齿、蛔虫、沙眼、肺结核、鼻病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得以恢复, 并逐步得到发展。

1.3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是学校卫生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1979年5月15-22日, 经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会议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规章制度、重视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 会议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5月7日,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指导等一系列卫生政策措施, 将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3.1 学校卫生管理法制化

1979年12月6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80年8月26日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 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对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使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法制化。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和学校卫生标准, 包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学校疾病防控、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建设、学生营养改善、学校卫生机构及人员管理等。如《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2002年)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基本要求》 (2006年) 、《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1992年) 、《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1992年, 2008年重新修订)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2003年)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8年)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2008年) 、《中小学校卫生室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 (1993年) 、《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指导意见》 (2004年)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2008年)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2010)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GB/T 3876-2002)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方案》及《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 (2000年) 、《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 (1995年) 、《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 (199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 (2010年) 等。

1.3.2 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化

《1978-1985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 将“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进行调查研究”列为纲要19项主要任务的第3项, 1979年在16个省市开展了7~25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1985年, 由教育部牵头, 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多民族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在1985年调研的基础上,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原国家教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 (87) 教体字022号]中, 明确提出建立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 调研的制度, 以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定每5 a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自1985年至2010年已成功地组织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2002年, 在每5 a开展一次大规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基础上, 又在全国部分地区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每2a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从而形成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及公告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 明确要求, 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2008年, 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对健康体检项目、经费解决途径、体检机构资质、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1.3.3 学生常见病防治规范化

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全国爱卫会共同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1992年) 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 (1993年) , 对学生常见疾病 (沙眼、视力不良、龋齿、牙周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肠道蠕虫病等) 的筛查、治疗和预防, 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等方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措施, 经过10 a的努力, 使得曾经严重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沙眼和蛔虫感染两大疾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如城乡学生沙眼患病率分别从1992年的15.88%和17.87%, 下降到2000年的7.5%和8.0%;城乡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4.94%和26.60%, 下降到2000年的1.1%和6.6%,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蛔虫感染率已下降至1%以下,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996年3月, 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轻工总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的通知》, 确定了10个经济欠发达的县 (市) 和2个经济较发达县 (市) , 进行课间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豆奶为主的“大豆行动计划”的试点。199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2000年8月,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 由农业部牵头实施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是借鉴国际经验, 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统一质量标准生产、配送的学生饮用奶的专项计划。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明确提出,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并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实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1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要求学生营养餐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 动员各有关部门、生产企业、中小学校、民间团体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因地制宜, 探索学生营养餐的发展途径与做法;要坚持质量第一, 把好卫生关;贯彻科技支持;要开展宣传教育, 取得全社会支持;要与现有大豆行动计划、学生奶计划等专项计划相配合。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 积极开展科学营养等健康教育,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2011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提出了启动国家试点、支持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一补”政策等五方面内容。

2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卫生法制化建设有待加强

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 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作为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已公布20余年, 其中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学校卫生工作实际和现实要求。另外,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力度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不够。

2.1.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需要修订

《条例》应将学校教师及职员纳入学校卫生服务中, 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性社区, 学生、教师及职员是学校这个特殊社区的组成人员, 他们的健康状况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如教师、职员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造成学生伤害, 甚至死亡时有发生;教师、职员患传染性疾病致使学生感染, 甚至暴发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因此, 在《条例》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中应该纳入学校教师、职员的健康问题。《条例》应纳入特殊学校, 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 《条例》第三条规定了“本条例所称的学校”, 没有体现特殊学校, 如盲、聋、哑学校, 培智学校等, 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不能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条例》第六条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预防性监督, 但2004年《卫生部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卫政法发[2004]277号) 显示, 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公布取消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卫生许可。造成许多地方无法依据《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 开展“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使得学校选址存在问题, 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另外, 学校食堂、厕所、卫生室等布局不合理, 造成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是20世纪80年代问题, 现在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发生明显变化, 伤害已经成为学生的第一位死因, 近视眼、肥胖、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学校卫生工作重点需要在常见疾病防控基础上, 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预防、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及干预等工作方面。《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的职责, 但2001年各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机构调整, 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 存在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推诿等现象, 需要修订《条例》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2.1.2 学校卫生政策法规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条例》第五条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 (包括自习) , 小学不超过6 h, 中学不超过8 h, 大学不超过10 h。《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 h, 初中学生9 h, 高中学生8 h。但家长、校长、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而是“智育第一”的观点, 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为中心的意识, 仍强势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不够,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不力。

2.1.3 学校卫生标准需要制订或修订

学校卫生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有利于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的改善, 有利于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规范学生健康管理和学校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标准的发布对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有重要意义, 对强化学校卫生的科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 学校卫生工作呈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截至目前, 我国学校卫生相关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部分标准还存在标龄太长, 如《标准对数视力表》 (GB11533-1989) 、《儿童少年血红蛋白筛检》 (GB/T 17099-1997) 。现有标准不能覆盖所有健康问题, 特别是某些主要健康问题, 如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没有中国的标准。因此, 亟需完善学校卫生技术规范、工作规范、管理规范, 确定儿童青少年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健康状况和身体测量正常值, 完善并拓展学校建筑设计与设施、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家具及教具、儿童青少年卫生用品、教育过程、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健康教育规程等方面的卫生标准。

2.2 学校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在现有管理体制下, 卫生部和教育部均有相关司局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规划, 在省、地市和县级卫生厅、局和教委负责当地学校卫生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使得各地在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时在规划上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上没有形成一个平台、在管理上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从而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

2.2.1 学校卫生管理网络不健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 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由于学校人员编制限制, 很难达到《条例》规定, 大部分中小学校甚至没有校医。有校医的学校, 由于校医自身素质、工作任务繁重琐碎, 仅限于对学生的轻微疾病作应急处理, 很难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学生常见病登记等学生卫生保健工作, 使学生常见病的三级预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2.2 学校卫生监督指导滞后

本世纪初,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 卫生部司局内部调整, 监督司撤销学校卫生处, 职能分散到相关司局;2001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也进行机构调整, 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 针对学校卫生监测、监督和技术指导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推诿等现象。另外, 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被取消, 学校卫生工作多被纳入公共卫生科或者慢病科室, 而这些科室工作繁忙, 涉及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很难系统开展。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监督中心亦未设立独立的学校卫生监督科,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分别由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科室负责, 致使某些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成为盲角, 而某些学校又陷入重复监督中, 加重学校负担。

2.3 学生健康监测体系不完善

教育部牵头, 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自1985年起每5 a开展一次, 已经进行了6次调查;教育部自2002年起在部分省市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 每2 a开展一次监测活动。这2个调查系统形成了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及公告制度。自1990年开始, 卫生部建立了学校卫生年报制度, 学校卫生统计年报表纳入国家正式卫生监督体系, 并于1991年开始试报, 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 每年向卫生部上报学校卫生监督情况、学生预防保健和学生疾病发生情况。目前, 卫生部监督局已经建设了学校卫生监督信息直报系统。卫生部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开始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上述学生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中国学生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病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为中国学校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起到了很好的探索和先导作用。但是, 中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测体系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在信息的收集、共享和利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如监测点校代表性不足、随意性大;数据收集渠道不畅, 质量差;监测内容不能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全貌。同时, 未形成一个多部门共享的信息收集和互动网络, 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能很好地为学校卫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3.1 学生健康监测内容不全面

青少年体质包括体格发育、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心理行为和适应能力, 目前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监测) 中涉及体格发育、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相关疾病。例如, 1985-2010年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检测项目主要涵盖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4项指标, 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脉搏、血压、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 (7~12岁男) 、引体向上 (13~22岁男) 、仰卧起坐 (女) 、握力、50 m×8往返跑 (7~12岁) 、800 m跑 (13~22岁女) 、1 000 m跑 (13~22岁男) 、坐位体前屈、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月经初潮、首次遗精等, 但缺乏心理发育和适应能力监测。另外, 缺乏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 如健康相关行为监测、学习卫生及生活环境卫生监测等。

2.3.2 学生健康监测人群覆盖不全面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监测) 目前只覆盖了正常儿童和青少年, 对于肢体残疾, 听力、视力残疾, 智残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 以及肥胖、营养不良等常见病的发生率则缺乏全面数据。各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学生也应当纳入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中来。

2.3.3 学生健康监测管理不统一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由教育部牵头, 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学生生长发育监测, 但各省、市、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业务牵头单位不甚统一, 甚至是临时组建队伍。同时, 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 因病缺勤、因病休退学、死亡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等, 目前基本没有开展。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督, 但各地市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2.4 学生重大疾病防控适宜技术缺乏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乡村学生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 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2010年学生发生肺结核、乙肝等法定报告传染病524 539例, 死亡313例,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 通过5 a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针对近视、肥胖、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中小学生重大健康问题, 目前还缺乏相应防控适宜技术。

2.4.1 肥胖筛查和控制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指南》, 但实际工作中缺乏儿童肥胖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儿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没有接受过专门技术培训,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受到影响。农村地区中小学仍然面临着体育、健康教师编制不足、工作量过大、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大部分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体育、医学教育背景, 因知识、能力所限, 很难高标准地完成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目标, 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2.4.2 近视筛查与预防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视力检查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中所使用的检查方法, 主要适用于教育学现场筛查, 无法取代临床检查。发挥眼科医生和基层校医积极性, 完善近视的筛查程序势在必行。国家应加大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投入, 开展检影验光、现场视力检查相结合的大样本调研活动, 进一步规范视力不良筛查、诊断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将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转化为实践, 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应树立“治假 (近视) 是手段, 防真 (近视) 是目的”的观念, 坚持治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 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 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 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2008年) 。2.4.3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适宜技术还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存在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人力单薄、设备不全, 应急预案存在内容不够细致或操作性不强, 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处置迟钝, 部门之间缺乏协作、联动。同时, 现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研究不多, 且多从整体角度设计, 研究多限于宏观政策方面, 应急预案在设计和制定上缺乏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 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 缺少一整套系统、规范、科学、应用性强的防控体系和处置手段。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 有部分学校甚至连基本的公共卫生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他们不仅容易发生突发卫生事件, 而且一旦发生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因此, 亟需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适宜技术研究, 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

3 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明确提出, 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 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作为发展的优先主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 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 必须把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的健康作为战略任务。因此,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另外, 加强学前教育, 需要关注幼儿园的卫生管理、教育过程和教学形式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农村地区教学网点布局调整, 需要关注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常见病防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等;西部农村贫困学生营养补贴, 需要进行学生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 营养补贴政策落实及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的“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控制儿童常见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等目标要求, 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将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4 当前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1 学校卫生政策层面

积极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制定学校卫生标准, 特别是针对寄宿制学校及幼儿园相关卫生标准;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情况督导、检查要求。

4.2 学校卫生组织管理层面

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协调机制, 在政府领导下多个部门共同协调, 包括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体育等部门, 以及卫生部门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平台, 将学校卫生作为一个整体, 才能更好地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有利于将学校卫生工作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

4.3 学校卫生工作层面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扩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 使其涵盖生长发育与体质健康、常见病、传染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教学生活环境卫生, 以及影响学生健康及疾病发生的因素等;加强学生年度体检的质量控制, 健全中小学生健康档案, 全面实现学生健康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积极申请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科学研究, 使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更加科学、规范。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控及健康问题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和实践, 使学生视力保护、口腔保健、伤害预防, 以及学校控烟、营养干预、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更加科学有效。实施健康校园工程, 整合教育、卫生 (监督、疾控、应急、结核) 、食药、安全、红十字、共青团、社区、家教等部门工作, 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平台;通过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健康危险行为的监测, 加强对学校生活与学习环境的监测、指导和监督,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4 学校卫生能力建设层面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教育、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学校卫生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 完善学校卫生网底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校卫生专业培训, 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者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高等学校、教育部门等共同开展学校卫生相关课题的研究, 并通过相关学会举办全国性或者区域性学术交流, 加强学校卫生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

学校卫生工作方案 篇8

【关键词】学校卫生;问题;改革

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之中明确的指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学生们的健康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护和治疗。学生在家庭之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健康情况关乎着整个家庭的幸福情况更甚至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学校卫生工作是如此的重要。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要主要的一个阵地,是传染病高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的一个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关乎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理应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

一、目前学校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加重视知识的教育,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们灌输知识,使学生们只会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了学生的作业量大,学习压力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变化,另外由于学习时间比较长,将锻炼时间以及放松的时间压缩,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得不到保障。由于学生相对于来说更加注重知识教育,对于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学校的领导层都有“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这样的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许多学校的学校卫生工作长久以来得不到发展,学生们的健康情况得不到保障,影响学生们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除此之外,对于学校卫生工作不重视还体现在卫生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并没有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制定,而是照葫芦画瓢,另外卫生技术人员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缺乏。

2.学校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教育部门并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学校卫生管理的主导作用,而卫生行政部门也没有做好学校卫生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这两个部门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以及合作,使得学校卫生工作停滞不前。另外在这两个部门之中,相关的专业人员配置的比较少,专业人员不足,造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对于学校卫生保健所机构的定位也是不明确,造成了学校卫生保健所机构的工作效率底下,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卫生工作该改革的意见建议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是学校卫生工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更好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贡献,笔者认为首先就因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想要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改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集思广益,促进发展。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不到位的问题,学校中并没有非常专业的校医,受编制难解决。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建立校医专项编制,逐渐逐年解决校医编制不足的问题,以扩大专职校医的队伍,并且将校医的配置情况纳入学校等级评估、晋升及年度考核等的主要考核条件。另外还要输送一些高质量高素质的新鲜血液,其次还应该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相关员工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让学校卫生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更好的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改革提供动力。

2.健全完善学校卫生法律法规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颁布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条例中的一些条款以及内容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和缺憾导致了现如今一些学校卫生工作有法不依,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法律法规的真正效力,同时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也促进了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现如今的条例已经不能够满足学校卫生工作的需求了,所以学校卫生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法律法规之中有一些条款没有明确法律责任,首先就应该将这样的条款进行补偿说明,明确法律责任,其次一些条款之中并没有相应的配套的实施办法,所以造成了一些学校卫生工作的执法难行,所以在对学校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时应该补充相应的配套的实施办法,让学校的卫生工作能够更好的执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卫生工作关乎着青少年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以及国家的未来,所以学校卫生工作不得马虎,学校以及政府应该提高对于学习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家长和学生积极配合,笔者相信学校卫生工作势必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下一篇:骨干教师聘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