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生劳动节作文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生劳动节作文(共12篇)

精选小学生劳动节作文 篇1

早上表演完之后,老师为了奖励我们,给表演的人每个人派发了一根冰淇淋。

到了下午,我们睡醒之后开始装饰教室,把教室装饰的漂漂亮亮的。两点之后,游园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各自到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去排队。

我先到抢凳子的游戏项目中去排队,我十分紧张地望着凳子,音乐一停,我便是五个人当中最快坐下凳子的人之一,淘汰到第二个人了,我的心跳便迅速加速,心想: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张凳子了,究竟是谁输,谁败了?音乐停了下来,我迅速坐下凳子,另外一个人顾着听音乐,错过了坐下的时间。最终,我果然得了第一名,获得了很多零食。

我再去玩夹珠子的游戏,先是一个“工作人员”对着一个人,由“工作人员”放珠子,一开始放十颗珠子让你夹,后来放了二十颗珠子。我迅速第二十颗珠子一起夹完了,仅仅只用了五十五秒,旁人都夸我神速!

精选小学生劳动节作文 篇2

尴尬之余, 笔者也看到一些较为成功的作文:文章往往写农村见闻、菜花稻穗、鸡鸣狗吠, 显得生动活泼。由此笔者想到, 我们的学生, 其祖辈多在农村, 姥姥 (奶奶) 家是他们假日常去的地方, 那里的一切, 会使这些城里的孩子感到新奇而有趣。我们就利用这一优势, 开展了“姥姥家菜园”系列写作活动, 引导学生走向田垄, 亲近自然, 通过观察积累, 写出鲜活的心灵之作。整个活动大体如下:

一、前期准备:家校沟通, 获取支持

家长的支持和亲友的配合是“姥姥家菜园”系列写作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考试的分数, 对这项活动心存顾虑, 担心不参加辅导班后, 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我们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与家长达成了共识。

从语文学习角度来看,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学习语文不能满足于读好几本教科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 初中阶段的孩子需要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需要体验劳作的艰辛;从当前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来看, 这些熟悉电视电脑, 擅长QQ聊天但难分五谷的孩子到田间地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很有必要。一些心存疑虑的家长, 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作文有进步, 性情阳光开朗, 也就大力支持此项活动。而乡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小辈期望能常回家看看, 当然求之不得, 而当他们知道这是为了学习, 也就更加主动地配合, 提供方便。

二、现场体验:由点到面, 交流记录

“姥姥家菜园”系列写作活动要组织好活动小组, 小组人数3~5人为宜。这主要是由于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 或祖辈都在城里, 乡下没有关系亲密的亲戚, 结对小组要有利于带上这些没有条件的同学。初中生童心未泯, 三五成伴, 嬉戏玩耍田间地头, 有利于激发活动兴趣。同时,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与人交流往往欠缺, 组织结对小组, 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

结对活动还能让学生多方位地观察同类事物, 如A同学家亲戚的菜地与B同学家菜地的相同与不同, 促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比较, 发现差别。当然, 小组成员过多, 则不利于灵活机动地进行观察和写作, 会影响活动的实际效度。

根据结对小组人数, 要求学生三星期或一个月轮一次到自己的亲戚家和结对同学亲戚家的菜园观察或劳动。“菜园”也可以为果园、山林、稻田、养殖场等, 认识那里的农作物、家禽和生畜, 要密切关注每次所见情景的“不同”与“变化”。“不同”主要是各个“菜园”之间景物的横向比较, “变化”主要是同一“菜园”前后景物的纵向比较。学生还要准备好记录本, 每次都做好记录。要求观察由点到面, 逐层深入。“点”是指对某菜园某次的观察, 对此菜园连续几次的观察构成纵线, 菜园和其他同学亲戚家菜园的比较构成横线, “纵横两线”有机整合成一个素材的“平面”。

三、明确要求:源于课标, 结合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依据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根据课程要求, 我们规划了系列写作的具体内容:

1. 七年级:

以趣味种养为内容的记叙文写作。七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为记叙文写作, 要求描景状物、写人叙事做到具体生动。教师在“姥姥家菜园”系列写作活动中是引导学生对“外婆家菜园”的景物展开描述, 以及与祖辈在菜园活动的记叙。

第一次走进菜园 (果园、稻田) , 作文题为《外婆 (奶奶) 家的菜园 (果园、稻田) 》, 具体内容没有限制, 只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留意看到、听到的。虽然是第一次, 由于是学生真实的观察和体验, 其作文立刻给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内容不再空洞无物, 字里行间洋溢的是生命的气息。第二周双休日将到, 教师结合刚学过的《紫藤萝瀑布》, 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记叙。或是从整体到局部, 或是由远到近, 或是从高到低等等, 让学生自由命题, 写自己见到的菜园。学生带着目的进行观察和记录, 作文也就更有条理, 《十里桂花香》 (游览结对同学舅舅家一个很大的桂树林后的记叙) 等佳作随之而出。七上第三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 春夏秋冬四季皆有, 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菜园 (果园、稻田) , 看看动植物有何不同。《春意盎然的菜园》、《夏之歌》、《江南田野的金秋》、《冬雪初临菜园美》等文章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片断堪称典范, 植物动物各得其宜。于是,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时再深入一层。农村田间地头的小动物远过于百草园, 即便在小小的菜园中, 如果说地面是菜蔬的领城、地下则为昆虫的王国, 周边山上更是小鸟的乐园。学生放开眼界或蹲下身来去观察它们, 于是《欢歌的小鸟》、《可爱的青蛙》、《蚂蚁觅食》等优秀作文诞生了, 《我的菜园》写景状物的内容更加丰富。

一方小小的菜园谱写出的是生命的乐章。菜园里不单是来自大自然的鸟虫草木, 还有人的故事。在祖辈的教导下, 学会了《第一次种菜/浇水/锄草》, 品尝到了《劳动的乐趣》、《摘果子的快乐》, 更体会到了《爱劳动的爷爷》、《果林的守护者》他们对土地的深情。一学年下来, 很多原来只会用“太美”、“好漂亮”等干巴空洞字眼的学生, 也能写出了七八百字有声有色的美文。

2. 八年级:

以繁荣菜园为对象的说明文写作。八年级的重点是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写好说明文, 关键在于充分了解说明的对象, 这样才能准确清楚地抓住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而要准确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关键是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活动中, 我们对八年级安排在仔细观察“姥姥家菜园”的基础上来写说明文。如提示学生借鉴《故宫博物院》的写法, 运用空间顺序, 条理清楚地介绍了菜园/稻田的方位、布局。或以科学严谨的态度, 运用精确的数据介绍菜园的面积, 科学的术语介绍蔬菜的种类与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等。

活动结束后, 《种菜过程的介绍》、《种菜注意事项说明》等文章反映了结对小组同学都能向长辈仔细咨询种菜的过程, 而且又亲自参与其中的认真态度。《姥姥家菜园中蔬菜的种类与其特点说明》等文章则通过结对小组集体协作认真讨论, 并参考了文献资料, 从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多个角度加以比较。如同样是青菜, 有娃娃菜、生菜、香菜、菠菜、花菜等许多种类, 细心地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更多的是观测其不同处。有的文章条分缕析, 俨然出自专家之手。科学严谨的态度促成了学生学习的深入。有一位学生爷爷家种的萝卜有红、白两种颜色, 结对小组不单看到萝卜颜色不同, 更从叶片、生长期比较。学生们还打破沙锅问到底, 通过上网查资料, 进一步了解了萝卜的知识。他们由此发现, 原来小小的萝卜中实际上蕴含着大学问。

3. 九年级:

以喜忧感受为基础的议论文写作。九年级的写作重点为简单的议论文, 已经接触议论性随笔, 我们就要求学生能更细心地观察菜园及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并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 在深入观察、思考、分析、挖掘的基础上, 透过事物表层寻找出活动所蕴涵的意义, 写出简单的议论文。

学校中这些物质条件优越的学生, 以往对每次用餐后食堂的垃圾桶里装满了剩菜剩饭的现象司空见惯, 并不在意。一位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学生, 因为亲身体验了种菜的过程变得颇有感触:连续的干旱天气, 他与结对同学一起随爷爷摇摇晃晃艰难地抬水去浇菜;爷爷说菜要尽量少洒农药, 因此带他一早起来忍着恶心去捉菜虫;好不容易到了收获时节, 要把一棵棵绿油油的青菜拔回家都那么艰难, 曾经因为刚下过雨, 他拎着菜在泥泞的小路上重重地摔过一跤……一株菜从播种到收获, 期间的艰辛非亲历无法体验, 而现在同学却这样浪费, 于是《我为大桶的剩菜感到心疼》这样一篇融抒情、议论为一体的佳作感动了同学们的心灵, 正是小作者由衷的呼唤, 使食堂里的浪费现象大为改观。而另一位同学《你真正读懂骉悯农骍了吗》一文, 与之异曲同工:小学时就会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然若非躬行, 其中艰辛又有谁能体会得到呢?她与外婆一起割稻的经历可谓刻骨铭心。为了享受收获的喜悦, 她参加了割稻的行列, 其实并没有做了多少, 但那腰酸背痛、四肢麻木, 汗水流过被稻叶划伤的手背的疼痛简直是向来娇生惯养的她的梦魇!于是她犀利地说:“没有体验没有发言权, 养尊处优的人们, 你永远读不懂《悯农》!”

四、有效指导:教师躬行, 激励导引

“一方菜园, 三年记载, 终身受益”, 三年来, 这方作文的“菜园”获得了预期的丰收。我们认为, 这主要得益于“姥姥家菜园”系列写作活动顺应了学生心理需求, 得益于他们真正亲近了自然, 有了真正的生活体验。当然, 这也得益于家长和亲友一如既往的支持。由此, 我们想到, 作为教师, 要为学生创造真正的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契机, 引领他们从自然和生活中去学好语文, 写好作文。

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 留守儿童;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劳动习惯

【作者简介】 徐年华,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校长,湖北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中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寄宿制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4-03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目前有18个教学,904个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如何弥补只学习不劳动的

缺憾、弥补孩子离开父母缺乏关爱的真空,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劳动习惯,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实践和思考着,充分遵循“教育”与“养育”结合,“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原则,不断树立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让孩子们享受到劳动的乐趣。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为“四化四变”:

一、寓劳动教育于课程中,让劳动教育生活化

1.挖掘教材资源,在课堂上渗透

小学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劳动等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热爱劳动教育内容,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热爱劳动教育。如《语文》教材中《三只小板凳》《今天我很忙》《自立歌》《三个小伙伴》等,《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家庭小账本”“做生活的小主人”“吃穿用哪里来”,《劳动》教材中“让我们教室清洁又美丽”“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有度、有效地渗透热爱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劳动是不分大小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利用寄宿特点,在生活中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们的生活老师将课堂设在寝室,学生每天早晨统一起床后,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手帕挂成一条线,盆桶摆成一条线,鞋子放成一条线,被子叠放一条线,牙刷、牙膏一条线,做到摆放有序、干净整洁。睡前自己洗澡,小件衣物自己清洗,自己凉晒。

二、寓劳动教育于“作业”中,让劳动教育经常化

除了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外,我们还随时随地,给每个孩子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同学的友情、老师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从而时刻心怀感恩之情。

第一,在教室里,每班分别选一名“灯长”“水长”“花长”“书长”“班长”,每月一轮换,分别负责电灯的开关、饮水机的开关和有序饮水、责任花架上花的浇水、图书的分发与阅读记载、“班班通”设备卫生、墙壁卫生、桌凳摆放、门窗的清洁等。使每个学生动起手来,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第二,在寝室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寝室”评比活动,每个寝室的孩子们人人动手,根据个性、爱好、特长来布置寝室。走进每间寝室,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帮带”活动,让高年级的孩子带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睡觉,帮她梳头、教他整理衣物、让他们手牵手站路队,不仅养成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三,在图书角里,给每个阅读书架配备了3名“小小图书管理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锻炼,管理员一月一轮换。同学们自主借书,自主登记,自主还书,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第四,在楼梯口,成立“自助红领巾”处,由少先队大队长组织学生干部,每天在“自助红领巾”处,挂几十条红领巾,需要的同学在存钱罐里投入一元钱,即可自己领取一条红领巾。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参与,全部由学生自主购买、自主管理、自主监督,他们乐此不疲,将“自助红领巾”处管理得井井有条。

第五,在绿化区里,让有兴趣养花草的同学每人领养一棵树或一株花,定期给它浇水、施肥、锄草,来体验劳动的辛劳与不易。走进我们的厕所,不仅干净无异味,而且每个蹲位都安放了卷纸筒,方便学生使用,每次更换手纸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从不间断。

第六,在家里,每逢双休日、寒暑假,除了文化课作业外,每个班都会布置与劳动有关的家庭作业。一般分为“起居作息、内务整理、锻炼身体、按时作业、家务劳动、感恩父母、社会实践”七项,内容均为日常生活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做得到的生活小事,并要求家长检查考核后反馈给学校。 三、寓劳动教育于活动中,让劳动教育创新化

1. 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今年的元宵节,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同学包汤圆。那一天,教室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同学们自由组合,8人一小组,每组成员通力合作。中午,同学们吃着自己包的汤圆,觉得特别有滋味。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体验生活老师的辛劳。我们发出征集令,开展“我做一天生活老师”的活动,没想到大家报名非常踊跃。同学们穿着工作服,在餐厅里为同学们打饭菜,等同学们吃完饭后,又忙着收拾餐盘、碗筷、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最后还要回到寝室帮助完善内务整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下感想:“以前只顾吃饭,没想到生活老师盛饭、打菜、收拾和清洗餐盘这么忙和累呀!”“这么多衣服洗下来,可真够呛。”“我今后可不能把衣服弄脏,生活老师真的不容易!”

2.与少先队“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主题相结合

学校在今年六一还组织了“爱心义卖,环保你我他”活动。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家长和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着手上的爱心款非常兴奋。不少家长得知活动的目的后,以超出的价格为自己的孩子购买玩具。

四、寓劳动教育于评比中,让劳动教育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劳动教育规范化。如:“寄宿生一日常规”“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分标准”“学生寝室安全保卫制度”等。每天的检查结果公布于每层楼道的公布栏中。学校还把寄宿生的表现与德育挂钩,每个学期结束后,由生活老师推荐、学生互评评出“就寝之星”,制作成巨幅宣传展板悬挂在校园里,为全校同学树立榜样。

为了检验孩子们生活自理技能的掌握规范程度,学校经常举行各种学生生活自理劳动能力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的熏陶和感染,如今,走进向东小学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的劳动能力,甚至是家长思想观念都有了“茧蛹化蝶”般的变化,而这样变化实实在在,这种变化细致入微:

1.动手能力变强

在学习上,他们会做手工、会实验操作、会自己整理书包;在生活上,他们会自理、会养花、会做家务、会装饰会理财。

2.身体素质增强

通过劳动,孩子们的体能得到了锻炼,身体更棒了,个个是运动健将,近视眼越来越少了。通过劳动,孩子们更阳光、学习更积极了。学校鼓号队不断壮大,由原来的20人壮大到现在的80人,经常代表新洲区出外参赛,多次获得金奖。以前器乐、戏曲等孩子们不热衷的项目,如今,争先恐后地想学。

3.校园环境更加雅致

随时走进向东小学,都看不到一片垃圾,整个校园干净雅致,被学生承包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管理的图书摆放整齐,寝室的床铺整洁规范,随处都见乐于助人的志愿服务者。

4.家长的观念得以改变

很多家长以前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事,现在也都放手了,他们反映孩子现在家自己盛饭吃饭、洗衣扫地、叠被铺床,显得那么自然、自觉。特别是知道感恩父母了,每当父母干活回到家,他们会自觉地送杯茶,捶捶背,夸赞孩子们懂事多了。

在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抓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促使劳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爱劳动、肯吃苦、负责任、有能力的一代新人,努力把学校办成寄宿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9.

[2] 陈时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精选小学生劳动节作文 篇4

我劳动我歌唱

喊出欢快的号子

把肩头的沉重

腿脚的累

都暂时淡忘

我劳动我歌唱

哼着深情的旋律

引灵魂出窍

为自己为同类

自由思想

我劳动我歌唱

让辛勤与忧伤

不平与愤怒

纵贯天地

荡气回肠

开拓着幸福美好的未来

2、歌唱劳动

在这个花草苏醒柳枝跳舞的季节

我歌唱一只在松软泥土下蠕动的蚯蚓

这蠕动是最曼妙的舞蹈

它与农人耕耘与播种的躬身姿势

优美地契合,弥漫一些大豆的金黄

稻谷的芳香,成为墒情充裕的土地上

最美的舞神

3、歌唱劳动

在城市里每一条静谧或喧闹的街衢

我歌唱一把悠然舞动的扫帚

它缄默不语,一任身体与大地亲近

擦出些胭脂,为城市梳妆

关于平凡和伟大

关于卑微与崇高

学生劳动精选表扬信 篇5

在3月5日早晨公寓中心组织除雪劳动过程中,我们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可爱的同学们,他们分别是:

文传院 (1人);

国关院 (2人);

经院 (5人);

外院 (10人)

小学生热爱劳动主题演讲稿精选 篇6

大家好!

在参加了今年的夏令营后,我发现我其实很喜欢劳动。

以前在家里,不是学习就是玩电脑游戏什么的,劳动少,不喜欢劳动,一个字:懒。但是到了夏令营,我每天都要劳动。刚到夏令营,觉得洗衣服很烦人,衣服也洗得很慢,但一定要洗,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做。

后来,我慢慢地开始认真用老师教的方法清洗:先用肥皂清洗衣领,然后是袖口,最后是衣服的底部,如果在其他地方也有污渍的话也用肥皂。从头到尾再擦一遍,用力擦,直到擦干净。裤子的话,先在裤腰出打肥皂,再到裤脚,最后是裤腿和裤裆,之后搓。

刚开始觉得很累,手很疼,心很烦。搓多了,手就变得更有力了,搓完后要过水,刚开始觉得没必要洗三遍,看到水已经比较干净了,洗了两遍后就不想再洗了,换句话说就是想偷懒了。但后来我想起了老师说过的话:不去想累不累,烦不烦,专注于每一个环节,这样做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衣服洗得又快又干净。

差不多两个星期了,自信心爆满,觉得洗衣服对我来说并不难,把洗衣服变成生活中每天都做的一件轻松愉快的活动。夏令营结束时,我几乎对洗衣服上瘾了。

当我从夏令营回来时,我注意到我对家务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拿洗碗来说,我过去常常只是应付了事,但是现在洗碗是很认真的,每一只碗都被我洗得很仔细。看着干净的碗,心里感到十分满足。

有一次,我突然看到勺子背面沾满了凝固的油,一句话也没说,我就开始用指甲一点一点地把它抠干净,我的指甲都裂了。最后,这个连我母亲都忽略了的小细节终于被我征服了,我太高兴了!

曾几何时,我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原来劳动也可以带来乐趣。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劳动的乐趣来自劳动之后的成就感!

感谢这次夏令营,让我找到劳动的乐趣!

精选小学生劳动节作文 篇7

现状: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近年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劳动教育总体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 在家庭中被软化, 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 劳动意识缺乏, 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此外,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 现状不容乐观。从学校来讲, 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 师资、场地、经费缺乏, 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 劳动多教育少, 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家庭来讲,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 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只要学习好, 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措施:有条件学校可开展养殖

意见指出, 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在课程方面, 意见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 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在校内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学校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 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 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 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 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在校外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中小学校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段都要安排一定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此外, 意见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小学数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77-04

一、实践基地简介

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地处县城城东,有教职工80余人,学生1400余人。学校在2012年落成,是乐亭县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学校于2015年5月利用校园内的空闲荒地开垦建设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2亩。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其中五分之二由学校总务处管理,其余五分之三由学生管理。

学校为各班添置了一些常用的劳动工具,并有工具间,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对实践基地进行管理。该基地因建在学校内,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水源充足,既可灌溉,又可排涝。

二、教学实践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多观察与数学结合的实例,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感到劳动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实践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划线工具、石灰粉、活动黑板等。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读题,并说出结果(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学生表示同意)。

生2: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 3 )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 2 )份,这块地一共有( 5 )份。

b.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生3:口述算式

a.农场把一块100公顷的地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种大豆,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顷? (100÷5×3,100÷5×2)

b.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24×3/5,24×2/5)(学生表示同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我校的图片,(课件出示)看完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1:我们的教学楼很气派,教室也很宽敞。

生2:我们的校园很整洁,也很美丽。

生3:我们学校的长廊很漂亮,很壮观,我很喜欢。

生4: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我很高兴。

师:的确,我们的学校是非常好,我也为我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这是我校操场西南侧的一块荒地。

师: 对,这块荒地在今年5月份已经成为了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将这块荒地种上蔬菜、花草,会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生2:还会陶冶我们的情操。

师:同学们的提议非常好。我们看例1:(课件出示:)其中的240平方米由学校的总务处管理,已经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找同学读题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已知这块地的总面积是240平方米。

生2: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

生3:问题是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师:同桌交流一下,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

生1:就是把240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生2: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那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找两名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 3 + 5=8份

种茄子的面积: 240÷8×3=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8×5=150(平方米)

2) 3 + 5=8

种茄子的面积: 240×3/8=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5/8=150(平方米)

生1:我是用份数思考的,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用240÷8=30(平方米)求出了一份的面积,再用一份的面积乘3就是茄子的面积,一份的面积乘5就是西红柿的面积。

师:他的这种做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二名同学解释一下。

生2:我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用240×3/8=90(平方米);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用240×5/8=150(平方米)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掌声)

再次找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给大家作解释。

师:我们怎样检验一下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把90:150化简,看看是不是得3:5。

师:同学们检验的方法真好,我们要养成做完题后会检验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第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师 :我们的劳动基地还剩下一块,学校计划让学生来管理,同学们有信心管理好吗?(学生热情高涨:有信心)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管理这块实验基地的第一个问题,请看例2(课件出示):如果我们将这块地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呢?(找同学读题)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要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

生2:让我们确定每种花的位置。

师:同学们能解决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应按怎样的步骤来进行。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生:分3步进行:

1)测量出这块地的长。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

3)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就能确定出每种花的位置。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其过程。这时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了,你们同意他的做法,是吗?(学生点头)老师真佩服你们的聪明才智,再找一位同学说一下步骤。

学生说明。

师:那我们就去劳动实验基地进行实际划分一下。要求:(课件出示)学生分成5组,一二组测量这块地的长;三四组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五组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确定出每种花的具体位置。(小组合作,人人动手。)

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由组长带队走向了实验基地。

师:下面每组学生再次回忆一下你们组的任务,拿好你们需要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有序地进行了操作。

每组学生汇报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长是60米。

生2:我们的计算过程是

2+5+3=10

60÷10=6(米) 6×2=12(米) 6×5=30(米)6×3=18(米)

生3:我们的计算过程是2+3+5=10

60×2/10=12(米) 60×5/10=30(米) 60×3/10=18(米)(分别写在了活动黑板上)

生4:我们把两个长都从南边开始量出12米、30米都做了个记号,然后再把相对的点连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三种花的位置了。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整理好工具,排好队回到教室。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而且还运用它解决了实际划分的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接下来我们再看两道题,你会做吗?(课件出示)自己读题,并解答出来。

订正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后我们还会对这块实验基地进行预算,进行实际种植,同学们有信心吗?

(四)畅谈感受,总结课堂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两种解法。

生2:我学会了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实际划分,确定位置。

生3:我不仅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会实际运用了,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我非常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生4:老师,这样的数学课什么时候还上啊?

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在笑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份500克的水果沙拉,并把各种水果的比以及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六)教学反思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与数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运用于生活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和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比如,例题的选取,我选的是劳动实验基地的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天天见到种植的茄子和西红柿,到底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

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讲授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后,我增加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把实验基地的一块地按2:5:3进行实际划分,种上牡丹、月季和菊花,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这一环节的加入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题,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具有灵活性。

3.注重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光荣属于劳动者作文精选 篇9

我一直坚信:生命最美的姿态是劳动的姿态。

从肢体每一个细微的感触延伸到最敏锐的神经,从一种陌生到一种认知,从一次尝试到另一次尝试……我想把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当作是一次劳作,并将无数次的劳作汇聚形成一次完整的劳动。劳动,就这样融入了人类的骨血开始了伟大的创造,引领人类开始了探索生命意义的伟大征程,自此而生生不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并成就了人类。

劳动,神圣而平凡的词语,亲切而厚重的祝福。

一卷卷劳动的场景图在天空下、大地上缓缓展开。是那个钻木取火的人、养蚕缫丝的人、刀耕火种的人……是透过《诗经》“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的画卷,是那个在农田里锄草、施肥的身影,那个摘菜叶、挖草根的背影,在烈日和风雨中最古老、最笨拙又最美的姿态把日子梳理的清贫而饱满。

就以这种姿态和方式,让你懂得什么是生命的亘古,什么是爱的延续,什么是无尚的荣光。

我喜欢听劳动的号子。那已唱响千百年来的颂歌依然嘹亮、经久而不息。

你听,古老而悠长的长调从男人的肺部挤出来,是一声呐喊,一声通天的音符,是一种抵达辽远了天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你听,温婉而细腻的小曲从女人的喉咙透过来,是一声呼唤,一声彻地的低语,是一种细腻厚重了黄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大调、小调、F调……是协奏曲、变奏曲、交响乐……号子声起起落落,号子声响了千年;号子声断断续续,号子声醉了时光。

劳动的号子声,是一种天籁的音乐,清澈、嘹亮、植入我们的灵魂。

是劳动,打开了梦想的翅膀。

是父亲搭起锄头走在地埂上挽起的裤脚,一把锄头在日光下闪烁着亮锃锃的光芒;是母亲挎起镰刀走进田地里打湿的头巾,一把镰刃在月光下倒映出明晃晃的银辉。

是建设工地上金属敲击生命的清脆的回音,是校园里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是一个零件磨合另一个零件,一滴汗水追逐着另一滴汗水。是田间地头的幸福,是一本书、一个人在阳光下被风呼啦啦地翻动……

所以,就有了梦想。走过一条路、趟过一条河,跨过一座山、越过一座峰。可这远远不是尽头啊!还要超过你守望的幸福和守候,把生命最大限度地拉长,把精神最大限度地植厚。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我们,是劳动者。在阳光下、在工地上、在车间里,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当下和未来;在风雨中、在田地间、在科研室,我们用双手绘就生活的梦想和信念。我们在大地上不停息地劳动,以热血挥洒最真诚的奉献。

我们以信仰和情怀写就尊严与胜利,用生命和信念写就现实与梦想。我们在劳动中开花,在劳动中结果,我们把劳动者的头颅和思想铸成生命的丰碑和旗帜:高贵而豪情!

爱上劳动,就是爱上幸福的开始。

劳动的快乐,是这个世间最自在的快乐,是这个世间“乐在其中又乐在其外”的快乐。我们举着这把劳动生活的密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门。

可以在“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中独自陶醉,亦可在“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里两情相悦;可以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清闲自得,亦可在“田园无际丰生产,烽火高台忆战争”里忧思拼搏。一个人的心境在劳动中成熟而敏感,一个人的思想在劳动中丰富而坚定。

劳动,使生活变得温暖,使岁月变得年轻。劳动,使历史变得厚重有味,使时光变得生动有趣。劳动啊,就是我们生活的快乐;就是幸福在不经意间扩散,在内心升腾;就是在平凡中怀抱着理想一步步走向幸福的征途,坚强而有力。

我还想把劳动说成是一种珍惜。

珍惜过去的努力与付出,珍惜劳动以父亲的名义教给我们什么是血脉和责任,珍惜劳动以母亲的方式,教给我们什么是生命和义务。

珍惜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这个时代。珍惜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珍惜一寸光阴、半份情缘。是我们成全了劳动,也成全了自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下,又有谁能不劳而获呢?

盛世华章,需要靠劳动去描绘;祖国强大,更需要靠劳动去创造。

大学生社会公益劳动实践报告精选 篇10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燃放鞭炮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我们中国人重视春节,也喜欢热闹,所以历年来为增强热闹气氛而大量燃放鞭炮的事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农村。而近年来,春节鞭炮燃放量逐渐减少,这到底意味着中国文化的怎样变化呢?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庆祝的一个节日,是一年的结束,来年的开始,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的期望。春节燃放鞭炮在中国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庆祝方式,而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__ 年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方案已经确定,安监部门将继续推动城区安全风险大的危化企业搬迁工作,努力实现“__”末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比__ 年减少 20%。今年过年时我也深刻感受到我家乡的鞭炮燃放量有所减少,大家也说过多燃放鞭炮没有意义,一来造成的污染太多,二来还存在安全隐患。说到污染,我是深有感触,每年过年放鞭炮噼噼啪啪的,烟雾滚滚,还要打扫一大堆纸屑,真是一件极其烦心的事。再说安全问题,燃放鞭炮时,鞭炮点燃后离手一定要快,不然一不小心就会炸到自己,同时鞭炮的巨响也很有可能造成耳聋。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节日越来越不被重视,而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却倍受青睐,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衰退。但是,鞭炮燃放的减少是否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衰退呢?春节燃放鞭炮是从 _X_多年前开始的,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衰退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认为春节燃放鞭炮的减少并不是文化衰退的表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而我认为燃放鞭炮就是落后文化之一。中国发明火药最开始是用来制造烟花,而经过流通到达国外,却制成了大炮,不仅轰炸了国外资本主义冰冷的城堡,而且外国侵略主义还用它打开中国的国门。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东西却被别人利用,反而打中国自己人。

由烟花爆竹引发的惨剧也是不能忽视的,__ 年 2 月 26 日 20时,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村,一村民燃放烟花引起爆炸,导致附近几户民宅玻璃被震碎,并有一户民宅起火,造成 19 人死亡,50人不同程度受伤;__ 年 5 月 8 日,钦州市钦北烟花炮竹总厂固引工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__ 年 2 月 1 日上午,连霍高速河南三门峡段义昌大桥上一辆载着烟花爆竹的货车爆炸,导致桥体坍塌,事故造成 26 人死亡。类似此类由烟花爆竹引发的事故还比比皆是,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意外。

以上事实都说明春节减少鞭炮的燃放不仅不是传统文化的衰退,反而是中国文化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解放的表现。减少鞭炮的燃放对环境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可以减少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文化的进步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它不仅体现在鞭炮上,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__的“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从“神五”到“神九”;再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的进步。

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篇11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指出的那样“劳动对青年智力、道德、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可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当下,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看,忽视少儿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问题突出。小学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奠基的,让小学生通过参与适度、适当的劳动,在劳动中获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造“新我”的成长快乐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被重视,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在课程设置上劳动教育内容指向不明,在教育形式上片面单一等。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直面问题,寻求一些解决的策略。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

在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有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劳动教育纸上谈兵,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改造”划了等号。学生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作业未及时完成,罚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共物品罚擦玻璃一周。从家长的角度说,一怕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尽一切可能进行包办代替,孩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什么都是次要的。

笔者最近参加区内关于幼小衔接的家长咨询会。一百多位家长的问题都集中在:上小学前要识多少字?数学计算要提前学吗?英语单词要背下来吗?诸如此类的全是对掌握学科知识的问题。当我问家长,你们的孩子自己的事能自己做吗?只有个别家长说能。家长们普遍只关注孩子学科知识的积累,对孩子是否要自我劳动,觉得没必要。家长还常常拿孩子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当马路工、农民工或笨重的体力工来鞭策教育孩子。

三、改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小学生热爱劳动,这需要来自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开展适合少儿身心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经受检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1、加强家校合作,拓宽小学劳动教育的渠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劳动观念是在七岁半至九岁半之间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阶段,是劳动观念的形成阶段。这时的教师及家长应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这一关键期,使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劳动光荣”的思想植根。 因此,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家长的引导,让家长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改变中国家长轻视劳动教育的观念。让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提高劳动意识 。学校在家长中大力宣扬劳动关荣的价值观。

德国的家校合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专家说,“德国制造”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从小掌握了较全面的劳动技能。德国的父母秉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德国人在欧洲有“动手大师”的称号,为了培养出“巧手孩子”,德国的教育部门制定出三步走的“进度表”。幼儿阶段要学会简单劳动,具备初步劳动能力,小学阶段接受课程化技能训练,请有某一方面技能的家长做辅导员。通过考核获得“小海马”技能证书,鼓励离校近的孩子走路或骑车上学;中学阶段要有三个月的社会实习经历等。让孩子从小就成为能生活自立的人而感到骄傲。只有在家长、学校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整合课程资源,让小学劳动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的表述:“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结合,是难以完成教育的任务的。”

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让小学生体会到练习声乐、弹奏乐器、绘画、舞蹈都是劳动的过程,可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的感受。

分数的高低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本为劳动,本为劳动的教育能使人更善于劳动、乐于劳动,使劳动变得更光荣和美好。希望通过这些劳动评价,让劳动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是我们所关注的。

四、结语

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势在必行。从小养成劳动习惯,让孩子在劳动中增长才干,锻炼身体,而且培养优良的品格,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 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M],2001.

[4] [美]杜威著.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江山野.课程改革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转变学生劳动观念案例分析 篇12

一、学生表现

初二学生张某劳动观念淡溥, 有花钱请同学帮做值日生、上劳动课时经常让他爷爷打电话向班主任请假等情况。据同学反映, 张某偶尔来参加劳动, 也会表现出出勤不出力、很不情愿的样子。比如打扫卫生时, 他一节课都站在原地, 偶尔拖一下扫把, 懒洋洋的。科任老师说他经常缺交作业或不完成作业, 各科成绩均属于中下水平。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多次找他谈过话, 但他依然进步不大。

通过家访, 我们了解到张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平常由爷爷奶奶照顾。张某爷爷反映, 张某由于年纪还小, 还不会主动帮助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回到家爱看电视玩电脑, 也很少自觉学习。爷爷每周给他50元零用钱, 所以他基本上过着饭来张口、依来伸手的日子, 被爷爷批评或者所提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会离家出走。

二、原因分析

1.张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 缺乏父爱和母爱, 与爷爷奶奶交流不是很好,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 性格变得自闭, 不愿也不善于与人交流, 心理上、认识上的很多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 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他认为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劳动自己没有得到什么, 吃亏了, 他也不知道刻苦学习的意义, 认为学知识没有用。

2.爷爷奶奶隔代养孙, 总怕张某辛苦, 同时对孙儿存在的一些问题总认为不需要管教, 等长大了他自己会懂, 会改好, 因此对张某放任自流, 甚至会帮孙子编理由骗学校。

三、教育措施

1.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榜样的力量很微妙, 它会不知不觉地让一个人意识到一些东西并且渐渐地让一个人实现由拒绝某个事情到适应这个事情的转变。李某和张某同班, 李某各方面都表现比较优秀, 他主动提出帮助张某。从此以后, 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一起作业、一起劳动、一起玩耍, 慢慢地, 张某和同学们有了互动, 以前懒做作业不愿劳动的毛病改了, 有进步了。

2.立好规矩, 规范行为。对张某取得的进步, 我们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但要想让他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还得给他立好规矩, 规范他的行为。初二年级的孩子, 他还不是很清楚哪些事情必须要做, 哪些事情不能去做, 还得依靠我们老师去引导。为此, 笔者找来了李某和张某, 笔者先让李某说说 (当然, 说什么, 事先已与李某商量好) 张某哪些方面做得好, 在哪些方面还应该加强。然后再让张某说说对李某所说的有什么想法。最后, 我们一起为他拟好了每天自己要做好的几件事: (1) 去上学时要和家人说再见, 回到家要向长辈问好; (2) 去哪里要和家人商量, 家人同意后才能去; (3) 每餐饭要给长辈添饭, 饭后要主动收拾、清洗碗筷; (4) 自己换出来的衣服要拿到规定的地方放好, 不能乱丢; (5) 周末或节假日主动给父母打电话, 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情况; (6) 每天放学回家后, 应先复习功课、做作业、预习第二天的课程, 然后才能看电视打游戏。

3.家校沟通, 齐抓共管。初二的孩子十三、四岁, 行为会有反复, 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 要有耐心, 经常鼓励, 还要监管到位。笔者把制订出来的六条要求写了出来, 白纸黑字, 爷爷一份, 张某一份, 老师拿一份。笔者提议, 由爷爷帮助督促实施, 张某也同意了。

上一篇:一年级一班特色班级计划下一篇:英国基尔大学留学申请条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