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5-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精选11篇)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垒球掷远时,先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去试掷纸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把纸飞机飞的更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教正确的方法,讲解投掷的有关原理,对于小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要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体育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体育老师是因为体育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体育的评价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2

一、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 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在师生关系上, 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 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 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 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 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

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 有亲和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 作为一名教师,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 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二、灵活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 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学学科的教材更需要与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教材创设教学资源的和谐.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感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 从一组数据、一幅美丽的图画等都可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师在依托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 仍需对教材进行“编辑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与完善整合.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把军营训练的情境图改成班级座位图进行教学,因为班级座位图比军营训练图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列和行,更容易理解列与行的概念,进而能准确地用数对确定位置. 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设环境与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远不如语文等学科富有情感的学科那么有吸引力. 所以, 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有意无意中接受了知识. 所以,教师要重视构建教学环境和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 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

四、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用实例创设思维情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教师: 机械上的一个圆周盘打碎后只留下一块残片,现在要制作同样大小的圆盘、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但不知如何解决? )

教师启发:从圆盘的残片中可以得到圆的哪些部分?

学生答:可以得到圆的一段弧.

教师:要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盘,应该知道原来圆盘的什么内容?

学生答:半径,

教师:那么由残片上的一段弧是否可以确定原来圆盘的半径呢? 请大家思考:可以互相讨论.

(同学们议论纷纷,进入想解决但又无法解决的情境.)

教师:巳知了—段弧,只要找到这段弧的圆心,也就可以知道它的半径,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弧去确定弧的圆心的问题.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两个问题:(1)匣弧上的点有什么特性? (2)由弧上的一个点能吾确定它的困心? 两个点呢? 三个点呢?

学生:顿悟!

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既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出根源大彻大悟,并对这一知识点终生难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人), 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 教师的 “教 ”使学生 “学 ” 到有价值的数学 , 体现了教师 “ 教 ” 和学生 “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五、提高课堂训练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要着眼于学生会学. 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 讨论,探究等过程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会学和教师的善导要汇合于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之中. 这种训练要区别于传统的刻板的训练, 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老师发给每名学生一张数对卡片,让其寻找自己的新位置,接到开始的“命令” 后全班同学都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 这样的练习学生既不乏味又学到了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关键词:课堂;师生关系;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时时和学生和谐相处,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相信学生

把学生看严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气的气球,一跃千里;把学生看扁了,孩子就像泄了气的气球,无力前进。有经验的老师懂得如何信任赏识学生。正如周弘教师所说:你想让你的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让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为“燎原之势”;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写的字漂亮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你就“小题大做”,无限大地表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细心观察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功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愉悦感。在我们毫不吝啬地把微笑洒向学生,把赞赏送给学生时,我们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他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干。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欣赏的时候,他会积极和教師配合,用自己的刻苦努力回报教师的爱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并向好的方向转化。

二、关注学困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学困生会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更好地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想品德等方面。后进生有诸多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对他们进行赏识帮助的时候,首先要承认他们与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其次遇见学生不会的问题要耐心教导,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地加大学校难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激情。再次,对暂时性的学困生,教师应以情绪导出、正向引导为主,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不断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和改变学生。

三、尊重和宽容学生

面对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他很可能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作为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还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来分析他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和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很容易,但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包容他们的缺点就比较困难。教师要想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必须学会和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里,让学生感觉教师就是他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科学恰当的管理办法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有的教师习惯板着脸面对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会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他们,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追求进步。殊不知,师生之间这种交流方式,大大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加剧了师生间的对抗情绪,使学生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宽容和优待学困生,有时这种处理方式更能起到神奇的教学效果,因为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关爱和呵护。

四、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针对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总之,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培养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刚.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及其意义[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

[2]鄢廷婷.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老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话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不要紧,在仔细想想,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没关系,爱动脑就是最棒的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5

摘要:“良好的关系胜过任何教育”,一节音乐课需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更是需要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很多音乐课堂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和谐氛围在师生之间展开。因此,本文将试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主线,从开展民主教育、快乐教育等方面来创设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达到实现高质量音乐课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 幽默感 民主教育 快乐教育

人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在音乐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由此可见,好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确实是音乐教学中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许多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和学生严肃认真的神情,扪心自问,这样的音乐课是否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呢?诚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很多时候的原因还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想要改变课堂上老师的威猛和学生的顽强,变严肃教育为快乐教育的话,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首先应该掌握的。一.平等师生关系,变专制为宽容 在有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中学生的梦想是这样写着:我多想,老师的讲台是一个舞台,在那上边有教师的表演,也有我们学生的表演。在那上边,可以演正剧,也可以演喜剧,就是不要演悲剧。这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启示。相反它也同时告诫了我们,师生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个平等的关系下,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着对方。可以说,“什么样的老师便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想要真正“控制”学生,最佳的选择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民主引导者。和善却又坚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知识,不能高高在上地对学生的缺陷和错误加以指责,即便是他们犯了错误,我们都要予以鼓励,通过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决策来使每个孩子遵守秩序和规章制度。

老师不能对学生说:“我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那是专制独裁者的做派,我们要学着做一个民主的引导者,“我告诉你,我将做什么”,不要成为施压者,要成为激励者。其实,现在的音乐课堂形式还是以灌输式为主,根本无异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依旧被动,表面上看起来纪律秩序很好,但其实收效并不大,音乐教育的灵魂-审美,并没有被抓住,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要改变陈旧的命令学生服从的独裁方法,接受以自由和责任为基础的新秩序。教师既不过分宽容,又不过分严厉,做好师生之间的协调性,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为伍,在既不放纵又不压制的情况下指导他们。将民主式教学不仅视为一种手段,更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和学生一起承担起生活学习的责任。有的教师或许做到了表面上的谦虚,说自己是“三尺书生,一介微命”,但骨子里对学生往往还是居高临下,站在教室里,自己就成了皇帝,试问,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在一个本该欢娱的音乐课堂里营造美妙的气氛呢?良好的音乐课堂上,师生应该是不分彼此的,音乐所给予的是大家共同的享受,它不是老师专有的,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如果音乐课给大加呈示的仅仅示如此这般,那它和其他的学科在意义上就没有不同,中学的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

对于这种音乐课,我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作为民主教学的拥护者,我们应将所谓的自由哲学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自己作决断,掌握选择权,“真正的自由意味着(经济上,情感上)独立,意味着要有权利自己做决断,惟有如此,你才能免受命运,支配者的必然性控制。”①在课堂上要和孩子们共同享受音乐的美妙,音乐课上我们要更加注重相互的影响,而不是采用命令和高压手段来赢得学生合作,我们要时刻记住“空间有限,但心灵无限”。

二.寻找沟通良方,做和善的幽默者

要知道,除了家庭,对学生成长起重要影响的莫过于他们在学校的老师了。可以说,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不衰的,老师对孩子兴趣力的培养承担着莫大的责任,老师有责任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让孩子不断成长不断提高的氛围。可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虽说算不上敏锐的判断者,但完全可以胜任“出色的观察者”这一称号。因此,老师的言行总能影响到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们而言,老师首先要学会友善和尊重,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生活在信任之中,只有当学生被尊重,师生关系平等化,学生与老师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影响和决定着教育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②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课上,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教学应略有不同,不应以摘录讲义直接灌输,课本只是基本的参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单从音乐课来说,占有相当比例的当数幽默感。

师生交往时,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抵触,可见,教师教得好不好,不仅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有多丰富,还在于他是不是掌握了良好的师生沟通技巧。在于他是否懂得用幽默的言词来促进师生的交流。音乐教育之所以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就在于它有着“音乐”这一载体贯穿始终,这注定了音乐教育的非严肃性,它不是注入式教育,它应该成为孩子们提供快乐的教育,说穿了,就是一种快乐教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和善与幽默应该是营造快乐气氛的最佳催化剂。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一心想当歌唱家,可是说实话,他真有点五音不全。教育这种执着的学生确实很困难,倒是我的另一个学生很会幽默,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机智,他写了一篇小随笔,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某女生来上早读,走在校外的小树林里,听到了几声狼叫,被吓晕了。查!原来是某某同学在练声„同学的幽默使那位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短处,从而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优势。”一位老师如是说。

连学生都懂得幽默的技巧,老师又为何不能做到呢?更何况,像在气氛如此活跃的音乐课堂里,我们很难用严肃的态度来教授学生。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幽默的说法往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通道。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幽默孕育着情感,孕育着创新,孕育着灵感,音乐教育需要幽默。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在音乐课上,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存在观点上的对与错,只有观点的不同。只有这样,才会有试生之间平等争论,在美国的课堂上,凡属于见解类型的问题,老师是不能判定谁是谁非的。所以,我们也就不能一味地表扬或指责学生,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不要用规定性的判断就熄灭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不论结果,只要孩子感兴趣,我们就应该及时了解,并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舞蹈来激发维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你的幽默,让孩子喜欢上你,也便是成功地让孩子爱上了你的音乐课。三.“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成长的两大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这两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以“错误”为指导,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我们的孩子都处于一种沮丧之中。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你做错了„,” 或者“你不应该这样做„”,每一个人都在对孩子指指点点。表面上,我们是在帮助孩子成长,以避免他们走更多弯路,虽大谈素质教育,但行动上却只注意把重心放在以老师为主的教育上,疏不知真正能够促进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经验,不在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家长的关心程度,而在于孩子能否运用自己的力量总结经验。

自己的力量从何而来?老师和家长必须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多的重视,冰心老人在92岁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可以很好地去理解,音乐是最能够激发人灵感的东西,孩子又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音乐课上,我们要让孩子尽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尽量地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减少他们因“课堂”而带来的严肃感。要让他们知道,上音乐课也就和“玩”一样,要在课堂上保护好孩子“玩” 的权利,所谓的“像野花一样”也就是让孩子保留住他们的本性,显露孩子的童贞。

音乐课上,老师或许可以借鉴语文诗词欣赏课中的教学理念,讲究“一千个读者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重的是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音乐课同样也是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欣赏。思维的活跃和丰富是孩子的一种资质,老师作为连系孩学习的纽带,应该要做到松紧适宜,有张有弛。很多时候许多问题往往都是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情况下才迎刃而解的。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的,但我认为,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授予学生知识,更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除开学习,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恐怕非“玩”莫属了,音乐课上,老师要放下尊严,以和善幽默的态度与孩子一起“玩”音乐,不计较这种“玩”的水平有多高,不在乎这种“玩”可能会抹杀多少音乐性。关键要让孩子学会以一种玩的心态去学习,去接触音乐。如果说其他严肃学科无法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的话,那音乐课则是唯一最佳的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影响不小,代表人物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游戏”,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艺术”。音乐是艺术的杰出代表,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种“游戏”和“玩”放入音乐课中,孩子们在自由也即“野”的状态下接受音乐,喜爱音乐,用语言来解释音乐也变得多余。真正“自由”不仅体现在感受音乐的自由,选择音乐当然也同样需要参考学生们的宝贵意见,在音乐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孩子的水平够不够达到自己选择合适的音乐去聆听,不要担心他们选择的音乐会使你为难,老师只要去配合,也许教师并不一定会比学生更加先知先觉,也许通过如此调整,老师更加容易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心与心的交流会让我们最终形成共识,达到心灵之间的契合。

《新音乐课程标准》第1页是这样写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③可想而知,音乐课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音乐课是一种非严肃教育,音乐教育要以快乐为本,但是,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的愉悦性,老师就必须保证和学生的平等身份,与孩子从师生变为朋友,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上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更加有效,音乐课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

注释:①鲁道夫· 德雷屈尔 珀尔·卡塞尔著《快乐教育法》第14页,11行 2004年4月第1版

②赵宪宇著《教育的痛和痒》第109页第1行 2005年5月第1次印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7月第13次印刷

参考文献:1.鲁道夫·德雷屈尔 珀尔·卡塞尔著《快乐教育法》2004年4月第1版

2.《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郭声健 著 2005年3月第1版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6

制定计划的目的

1、理论学习贯穿教科研活动的始终,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的理论知识,继续深化学习“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论,并明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层次,以适应新课改形势发展的需要。

2、组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征求意见活动,在全体教职工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大讨论,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建议,找出课题突破口。

3、通过讨论,撰写体会,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来。利用升旗、集会、宣传栏、墙报等,营造创设气氛,营造适合我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

4、组织师生学习“文明用语”,组织教职工结合育人工作实践,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21条军规》等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普及教育科研知识。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7

一、课前准备是课堂讨论的基础

教师在课前要对讨论的问题做充分准备, 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制定严格的讨论方案, 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来说, 教师应在课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精心设计讨论题目

提出一个恰当的讨论题目是实施课堂讨论的前提条件, 讨论题的设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有趣的讨论题, 能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致, 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 使讨论处于越来越热烈的氛围之中。如在讲“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政府宏观调控”时, 我分别设计了两个题目:“假如你是一位彩电厂的厂长, 你将怎样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假如你是国务院总理, 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刺激经济增长?”看到这类题目, 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好, 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下子提高了。有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整个讨论的气氛活跃、热烈。

2.“实”。

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听闻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作为讨论题, 学生就不会感觉到遥不可及, 反而感到亲切、自然。如在讲“前言”和“价值规律”的内容时, 我分别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如果你买到的商品是假冒伪劣产品, 该怎么办?”“有人认为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 冬天购买空调夏天卖可赚大钱。假如你是商人, 你认为如何?”通过讨论,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头脑, 而且使学生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热”。

即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有时比较复杂, 且处于变动之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有些热点将会冷却, 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热点。生活在新世纪的学生很关心这些问题, 但仅凭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可能完全理解它们。这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难度稍低的论题。如讲“兼并、破产”和“我国的对外关系”时, 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假如你的父母下岗了, 你该怎么办?”“‘一国两制’可否用于解决台湾问题?”这类题的讨论, 不在于学生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只要能言之有理也就达到目的了。

(二) 认真指导学生选材

材料选择的多少、好坏, 直接影响讨论的效果。选材时, 教师应积极指导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 收集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报刊杂志、图书馆、网络、课本中搜寻资料, 或进行社会调查收集信息。收集的材料一方面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另一方面又要贴近学生生活, 切忌追求新奇怪诞的内容, 也不能随意选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 甚至是一些小道消息, 应注意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典型性。

其次, 筛选材料。我们应对多渠道广泛涉猎的各种材料和信息进行删减, 精心地挑选, 科学地分类, 要经过一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筛选过程。

再次, 整理材料。我们应根据讨论中问题设计的先后、难易、深浅, 对筛选的材料进一步整理、概括, 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问题设计”, 利用材料结合讨论内容写好发言提纲, 做好发言准备。

(三) 合理安排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的空间设计关系到讨论的气氛, 教师为了创设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 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状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可选择以下讨论形式。

1. 传统式的讨论。

教师站在讲台上, 学生坐在课桌旁, 虽然这种方式简单、易组织, 但教师有居高临下之感, 学生也有压迫之感, 很难形成平等的气氛。

2. 圆桌式的讨论。

将课桌一排排围成圆形或长方形, 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 这样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自然就能形成。

3. 茶话式的讨论。

一间大房, 几杯淡茶, 若干张条凳, 一边欣赏着美妙、柔和的轻音乐, 一边侃侃而谈, 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里, 思维任意驰骋, 此种感觉, 确实与众不同。

二、突破主题是课堂讨论的关键

课堂讨论犹如“放风筝”, 教师既要让风筝自由自在地飞翔, 又要紧紧抓住手中的线。课堂讨论的成败, 关键是教师能否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会“设疑”

教师要注意对提出的论点巧妙设疑, 循序渐进, 找到讨论的契机, 引导讨论步步深入。设疑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 先易后难, 逐层深化。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符合学生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如讨论“商品的价值”时, 教师可先写上“一把斧子=15公斤大米”这一等式, 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提问:“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在产品中都凝结了人类劳动——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设疑方法, 可以不断地深化学生的认识。其二, 在看似无疑处设疑。有些知识貌似无疑, 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智力因素, 教师可根据讨论内容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潜台词”, 抓住“教眼”设疑。如讨论“企业的经济效益”时, 教师可提问:“企业的利润越高, 经济效益就越好吗?”然后, 教师可让学生在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这样既增加了知识的难度, 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巧“点拨”

治国讲“把握机遇”, 作战讲“抓住战机”, 讨论点拨也要讲究“时机”, 即“适时而点, 相机而拨”。点拨要掌握火候, 恰到好处, 当点则点, 该拨则拨。如讨论“有钱就有粮, 无粮也不慌”时, 有个学生说:“只要有钱, 就可以买到粮, 即使在国内买不到, 可以到国外去买。”对此, 有些学生认为对, 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不对, 但又不知如何反驳。此时, 教师可加以点拨:“同学们, 国际粮食市场的形势如何?这一形势对我国有利吗?”学生会很快对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思考, 最后明白:“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粮食来满足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要解决吃饭问题, 只有靠自力更生。”通过教师适时、相机的点拨以及学生的积极思考, 学生终于明白了道理, “发现了真理”。

(三) 善“引导”

讨论中, 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 各抒己见, 大胆地交流, 又要紧紧围绕中心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具体来说, 教师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 (1) 讨论内容上的引导。如论题“金钱是万能的吗”, 在谈论时,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认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作用、货币的主要职能, 从而认识货币并不是万能的。最后引导学生把调查来的情况进行汇报, 注意应有正确对待金钱的实例, 也要有错误对待金钱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实例。 (2) 具体操作上的引导。当讨论不起来时, 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当讨论出现卡壳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当讨论出现分歧时, 教师及时指出, 避免在细节之处纠缠;当讨论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给以及时纠正;当讨论偏离中心时, 教师要突出重点, 剔除派生的问题。

三、总结提高是课堂讨论的延伸

总结、讲评主要由教师来做, 概括出一个比较符合目标要求的结论, 指出讨论的优缺点, 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 目的是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 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讲评, 使学生明辨正确与谬论所在, 从中受到启示和提高。如对“金钱是万能的吗”的讲评时, 教师或学生可按讨论中引导的顺序总结, 重点在最后一部分, 达到让学生不做金钱的奴隶, 不把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目的。总结讲评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延伸和提高知识的过程。当然, 总结讲评是要注意三点:其一, 简明扼要, 突出主题, 还要解决学生在讨论中没有明确的问题。其二, 以理服人。有些疑难问题, 教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切忌以教育者自居, 或以教训的口吻强制让学生接受,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三, 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对一些有争议问题, 学生一时想不通, 教师不能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因为对任何问题的认识, 总有一个过程, 需要一定时间, 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欲速则不达”。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8

关键词:构建;平等;民主;尊重;和谐

在新课标改革伟大狂澜的洗涤下,我们都深深意识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它们都在等待着我们一个个地去击破,去改进,去创新,最后得到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所共同追求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德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而缺乏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束缚了学生活跃的思维,使课堂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也不再是充当知识的权威发布者,去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真心倾听学生说,要“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努力为学生学习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思维和创造的火花。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只不过是师生“进行对话的教学文本”,是学生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门。如,作为一名综合科老师,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就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必然就会形成三个相互关系,相互统一的教学重点,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中的教学重点,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重点。教师把握了教学重点,就抓住了教学的方向,领悟了教材的主旨,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偏题、跑题。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高水平的精彩呈现与和谐氛围,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师是关键,你怎样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怎样对待你。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爱、一种信任,尊重就是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保护学生的个性、人格。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使师生之间无隔阂,教师应把学生当作朋友,因为平等是师生友谊的桥梁。教师应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纪律情况、个性特征、优点及缺点,不要因为某个学生学习成绩好而特别地重视他,也不要因为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差而排斥他。课堂提问应尽量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回答者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回答对的同学進一步发挥其创新性,差一点的同学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再次,要宽容学生。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曾是一度居高临下的权威者。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能宽容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处于对立状态,使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开展。其实学生在课堂中偶然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所犯错误不要一味指责、讽刺、挖苦,师生关系才不至于僵化。

四、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巧用幽默语言

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哪怕是放大闪光点,都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听好听的话,也没有谁喜欢挨骂,因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要建立一个相互合作的、适应学生需求的、轻松的课堂气氛,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具有课堂效果的助长作用。课堂上,学生所回答的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对老师满意的、高兴的,或是对老师和课堂内的事情不满的、不高兴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或指引,以增强学生课堂上的自信心以及对老师的好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进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幽默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温暖感、真挚感和信任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幽默笑话将有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让课堂上人人如浴春风的感觉,这样会让整个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参与学生活动,构建和谐关系

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去,才能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安排了资料分析,探究,调查等多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或作为学习小组的顾问,或作为小组成员。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师生在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即使不正确也要进行鼓励和引导,不能惟我独尊,最后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以获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答案。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探讨氛围中,学生的心情是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思维也是活跃的。

总之,本人认为要想真正的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因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链节之一。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而生贵,谐而生美。只有和谐才能创新,只有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教学论文集》.

[2]2008年、2009年《广西教育》.

[3]2008年、2009年《河池教育》.

[4]《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创新》.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9

本人从事高中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十余年,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高中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教学中的观念和方法上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变都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的特点,良好而健康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教学更为重要,所以就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的效率,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

一、树立师生平等观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一直有强调“师道尊严”的思想。实践操作中,我们许多教师不自觉中也成了这种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言人,为了维护“道统”,对学生总是严加管理,高高在上并自以为是地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被社会和众多家长认同的惩治学生的办法和制度。这种严格得近乎“严酷”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严重地禁锢了教育本身的进步与发展。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发现:除了极少数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偶尔对教师小有不恭之外,一般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必须从旧教育体制的“师道尊严”中解放自我,要知道现在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再视老师为“神”,如果你说错了,他不会再心甘情愿的惟命是从,老师也不应为学生的偶尔顶撞而大动肝火,使师生关系因此紧张甚至隔膜起来,而应尊重学生自由意志。

当然,管教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与学生应主动尝试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动去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甚至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玩玩,为了多接触学生,放学路上约学生一块回家,路上见到行人,见到商店,见到市场,见到诸多社会现象,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见解,一路上谈笑风生,交谈自由„„结果发现,换了环境,离开了教师的身份和学校的环境,师生之间便容易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大多数学生竟能够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而且我们也从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问题中更加了解学生,并找到更正确,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二、主动走近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埋怨学生;那种教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号施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

1、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给学生足够的爱去感动他们,用爱心创造奇迹,让学生逐渐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天才”来教,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因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感到有所不同,让他们知道“只要你努力,有足够的自信,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牢记每个学生的名字,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他们有发言的权力,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思所想,激发他们的内心肯定。学生渴望老师重视他们,一些学生默默地听讲、不愿意参与讨论,但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所以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激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因。牢记每位学生的名字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发情感的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肯定,情感上会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见解。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

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4、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

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1、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要塑造别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2、丰富知识,建立威信。

要让学生相信老师,做老师的就要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起步的基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当学生带者疑难问题来找老师解答时,老师要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使学生带疑而来,满意而归。但倘若老师不加强自我修养,不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不加强业务学习,能让学生信其道吗?再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老师预料不及的问题时,而老师因为没有充分的准备,回答不上来,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埋怨学生捣乱课堂秩序,横加指责。时间一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渐渐降低,学生当然不会服你。师生关系也自然无法走进。所以,打铁先得本身硬,学生对你佩服有加,就愿意亲近你。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就有了形成的必备条件。

3、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民中学 王玲

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主要内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师生关系没处理好,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完不成.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热爱学生,无私奉献;要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情感,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在这种教学氛围中,那课才能上得顺,教学成绩才能逐年上升。

【关键字】: 师生关系 和谐 爱 奉献 期待

生动有趣 引导 帮助

【正文】

最近,办公室有位老师一直在抱怨:“我火气怎么这么大了?几乎每节课都不顺心!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完不成。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只见他一脸苦恼。要我说,这是典型的师生关系没处理好。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如果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做到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奠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弃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如在2002级2班,王诚等同学在初二上期在英语学习上掉了队,我为他们几位同学专门制定了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尽量在教学中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进入初三后的大面积滑波现象。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

人们之间的相互期待,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期待事实上就意味着一种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三.教师自身要具有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才可能逐年上升。

四.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我在教字母O和Q时说:“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就变成了Q”;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一、二、三全变,八去t,九去e,f代ve,去y加ie,再加th.”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记忆的难点,我分类给学生编了许多口角,如:初中范围内i-a-u变化的单词:“开始(begin)游泳(swim)下沉(sink)喝(drink)响(ring)了唱(sing)(肚子咕咕叫)。”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且结尾是ought或aught:“想(think)买(buy)战斗(fight)教(teach)抓住(catch)了带来(bring)(插一句‘世界需要和平’)”等等。这些顺口溜既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变化,也使课堂生动有趣

五.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和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

多观察学生,注意挖掘个人的潜质。在2005级7班有一名学生龙亘由于小学时就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因而提前学过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进入初中后,刚开始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书写工整,屡屡受到好评。但半期之后,英语成绩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计厌背书,认为是“死记硬背”;我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以后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针对他的“观点”,允许他背书,改为每课默写;一段时间后,他自己觉得背书可以帮助他形成良好“语感”,于是,他自觉地找到我要求背书。由于是他自身有了切实感受,他的英语成绩又得到回升。

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现代教育提出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这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再不是以前的教师高高在上,而是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谈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77-01

语文课堂中,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以下是笔者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的一些思考。

一、尊重学生,生成课堂精彩

课程改革实施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生永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为不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完美,讲解是否详细。总体而言,教师个人的表现很精彩,而学生则处于被动聆听和被动接受的层面。师生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

一个眼中没有学生的教师,师生关系的和谐与融洽也就无从谈起,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基本认同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最基本的表现在于将学生真正视为一个生命个体,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表达自我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演绎更有价值的精彩。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莫高窟》一课中,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感知体悟之后,出示了文中没有谈及的彩塑图片,要求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词语为这些图片撰写说明词。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这样的作业太难,都不敢让学生尝试。但是这位教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在巡视过程中给予悉心的指导,从而引发了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

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热情

实施课堂评价,是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教师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也是衡量课堂中师生关系的重要维度。当下课堂,教师往往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牢牢地将评价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将师道尊严的“臭架子”演绎到底,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言堂”。

事实上,组织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更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师生关系的缓解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金蝉脱壳》第一课时写字环节中,教师留出了10分钟时间给学生练字,在最后3分钟,学生基本书写就绪,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后推荐优秀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由于有了学生的评价作为基础,对于推荐作品的欣赏表达,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三、精心设计,助力师生对话

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考量、策略选择的预先设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设计是纯技术内容,与师生关系并无关联。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铺垫,任何教学设计都可能毫无保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衡量一切教学手段和策略的合理性都应该看其是否能够有效地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课堂上,很多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师生间没有互动,其原因要么是教师教学的起点落后于学生的认知,要么过于超前,无法与学生形成有效对话。因此,教师教学的起点要与学生的认知充分结合,才能彰显其独有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文章中的情节是学生无法体验的。于是,教师在预习环节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以及长征的相关资料。这一环节的落实就是将教学的起点放置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自然心领神会,敢于对话,乐于表达,师生关系自然得到提升。

四、解读文本,落实课堂主体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下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病状不仅仅在于某一个方面,而是关系到诸如教学评价、起点考量、权利制控全方位因素,最终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空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不过是喊喊口号,学生主体地位最终都在教师不经意之间的组织引导中变成空中楼阁。

合理解读文本是从事阅读教学的基础,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也成为当下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文本中发掘出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资源,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没有适合的营养作为保证,学生如何能够得到有效的滋养呢?教师在文本解读和学生认知之间必须寻求一个必要渠道,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例如在教学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时,教师通过卖矛人“夸口”“张口结舌”等神态表情的具体描述为这个寓言故事简单的情节中增添了细节描写,为故事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增添了丰富的元素。

这样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富有实践意味的价值平台,将学生的思维意识、语用意识聚焦于此,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落实。

上一篇:有关幸福快乐的名言警句下一篇:用百年树人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