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精选6篇)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篇1

【专业代码】070101

【内容简介】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能从事数学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高层次人才。陈建功、苏步青、王元、谷超豪、程民德、石钟慈和沈昌祥等院士曾在这儿任教求学,改革开放以来还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青年数学家和企业家以及国家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本科基础课程设置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为培养研究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学生将进行本硕博统筹培养。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科学计算、抽象代数、微分几何、数学规划、复分析、点集拓扑、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

【特色课程】同调代数、整体微分几何、黎曼几何、现代偏微分方程、同调代数、最优化、动态规划、搏弈论、前沿数学专题讨论。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篇2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讨论班”,“应用型人才”,“可行性”

“讨论班”常用于对研究生的教学中, 以学生讲解为主, 导师及同门提问题为辅, 重在讨论。思想的“碰撞”有利于产生原始的想法,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索问题的本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型大学普遍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讨论班课程, 比如, 美国的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然而,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高师院校,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班”是否可行? 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分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行“讨论班”的可行性。

一、“讨论班”推行的可行之处

1. 大一新生学习的良好过渡

大一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课程学习, 需要一个过渡衔接的过程, 如果衔接得好, 则大学的学习就会有一个好的起点, 后面的学习过程也会相对顺利。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刚开始并不适应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一方面, 学生对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专业知识, 总会有不清楚、难理解的内容, 但又害怕提问, 久而久之, 学习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 教师需按制定的教学进度来进行授课, 不会在一个内容上面停留太多时间, 对于授课内容不太懂的学生, 就只有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在期末考试中, 新生专业课的及格率普遍偏低。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过渡, 能使新生顺利地接受大一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而开设“讨论班”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讨论班”中, 学习氛围轻松, 角色要求大家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鼓励大家多提问题, 多问为什么, 举一反三, 学生自己讲授这些专业基础课程, 导师再进行点拨, 大家就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扩充了知识面, 不会出现某地方不懂就马虎过掉的情形, 实现了教学相长。随着时间的延长, 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会越来越牢固。

2. 提高学生文字口语表达技能和教师技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技能“4 含2”培养模式提到教师技能培训应包括“文字口语表达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

“文字口语表达技能”达标应包含“漂亮的一手书写”和“流利的一口表达”。针对这一要求, 学院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让学生购买小黑板, 坚持写粉笔字, 聘请中文系的教师来担任口语教师等等。虽有效果, 但不明显, 表现在教师指导学生讲课期间, 还是有多数同学板书写不好, 上讲台紧张, 表达不清楚。原因是: 学生买小黑板写粉笔字是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下完成的, 并且多数人不当回事; 上口语课, 一个学期每位同学最多能到讲台上讲一次, 训练机会少, 达不到口语流利的效果。

学院规定的课堂教学技能达标应包括“完美的一个课件, 生动的一次授课”。具体措施为, 在大二学年开设的《数学教育概论》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评课、说课; 在大三学年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位教师指导6 名学生, 让他们课外自练、小组试教, 讲课内容为初中数学一次, 高中数学一次。这种措施虽然可行, 但效果仍然不是很好。具体原因是, 在评课、说课阶段, 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50 人, 一位教师组织这么多人评课、说课, 具体分到每个学生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效果不理想是易见的; 在分组试讲阶段, 指导教师指导的人数虽然少了, 但次数不够, 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帮助甚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推行“讨论班”是一个良好的举措, 因为提供给每个学生的时间更充足。提高文字口语表达技能、教学技能首先是重复的过程, 然后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从新生一进校就进入讨论班, 学习学长学姐的板书、口语表达以及讲课技巧, 让他们逐渐不惧怕讲台, 第二学期有他们自己的教学任务, 后面就是重复教学过程, 在讲台上, 学生愿意写, 也愿意说, 时间一长, 板书工整、表达清晰、思维变得严谨, 视野变得开阔, 并且还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效果明显。

3. 利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前夕, 各高校都要组织学生报名、培训、组队, 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 大多数参赛队的3 名同学都是临时凑起来的, 大家对彼此的性格、学习方式、学习态度都不是很了解, 所以比赛期间因为对问题的看法或选题不同而发生一些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另一方面, 指导教师面对的也是一些生疏的面孔,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控能力等都一无所知, 偶有出现在比赛期间, 教师把思路讲给学生, 并安排某个学生按这个思路去计算, 但学生就是不会做。这些都是彼此不了解才会出现的状况。但是, 如果从同一个“讨论班”选拔参赛队员, 那么学生对彼此间的脾气、性情就比较了解, 建模培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利于在教育实习、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的指导

学院安排教师技能培训的指导教师与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这需要学生去适应不同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徘徊于不同指导教师提出的教学方法之间, 实习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从“讨论班”出来的学生,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过程, 有了自己的学习特点, 不会左右于其他人的教学方法, 只会扬长避短, 实习效果明显。

5. 利于学生考研

学校考核每个学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考取研究生的人数, 为此, 学院每年都安排教师给学生辅导, 但考上研究生的人数仅维持在10 个左右, 学院的考核结果都限于二等奖和三等奖之间, 难有突破。其实, 大多数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还是专业课不给力, 根本原因是知识没有吃透。而“讨论班”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 因此, 讨论班的学习可以为考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6. 利于学生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写作

“4 含2”培养模式中提到在教学研究技能环节中应包含“出色的一篇论文”。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把别人的思想、方法、结果综述一下是出色的论文吗? 显然不是。短短一个学期指导出来的论文很难达到“出色”两个字。出色的论文要有自己的一些“original idea”在里面, 如何才能产生原始的想法呢? 这需要思想的碰撞———“讨论班”上的讨论。在讨论班上讲解别人的文献, 通过导师的指导, 大家的提问、讨论, 就会清楚别人在论文中给出了一些什么结果, 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在一些难点上如何处理等。读透了参考文献后, 就知道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去做、如何做才有价值。毕业论文写出来后并没有结束, 还要在“讨论班”上进行讲授, 让大家找错误、提问题, 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并且通过耳濡目染, 可以使学弟学妹清楚毕业论文的框架是什么, 等到他们毕业写论文时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7. 利于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跟踪及反馈

就业率是影响每个学校招生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通常大多数学校都是把联系毕业生的任务交给班主任来做, 因为学校认为班主任和本班的学生最亲近, 这项工作做起来相对容易。可是, 事实并非如此。比如, 一个班50 人, 班主任要做到和每个同学都很亲近, 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总有一些学生对班主任是有不好印象的, 班主任联系这些学生也会吃闭门羹, 原因就是师生之间建立的信任不够。为此, 学院尝试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联系毕业生就业情况, 效果良好。毕业论文指导的时间是一个学期, 足以建立起师生间的良好信任关系, 那么几年“讨论班”下来, 师生也就成为了朋友, 所指导的学生毕业情况的统计也就可以轻松做到了。

8. 有利于导师项目的结题

“讨论班”在讲解学术文献的阶段, 会遇到多个好的问题, 以此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去进行论文写作, 论文可以与导师联名发表, 这有助于导师的教改项目或者是校级、厅级乃至省级科研项目的结题。同时学生提高了的科研能力, 学会了学术论文写作, 就此也有了毕业论文的题目, 这对导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结果。

9. 有助于提高导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

“讨论班”的讨论, 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在讨论班中秉承的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另外, 导师要指导学生, 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一定要强, 也就是所谓的“给别人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如果觉得自身水平还不够, 会迫使自己努力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二、“讨论班”推行的困难及不足之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个人规划来制定“讨论班”的学习内容。尽管如此, “讨论班”的实行还有很多困难及不足之处。

1. 教学时间难以统一

“讨论班”里的学生来自各个年级, 人数多, 时间难以统一; 即使把晚上也定为教学时间, 导师与学生的时间仍难统一, 因此, 会牺牲导师和学生周末的时间来开“讨论班”。

2. 学生的专业学习受导师的研究兴趣和方向的影响, 不能得到平衡发展

在“讨论班”讲授的课程除了数学类的专业基础课外, 选修课都是符合导师研究兴趣的一些课程, 讲解的学术文章也都是导师研究方向的文献, 因此, 学生专业学习不能平衡发展。以导师的研究方向设计的“讨论班”课程如下表。

3. 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可能会有所减退

注: 重在学生讲解为主, 其他学生和导师提问为辅的方式进行, 课堂氛围应轻松和谐

“讨论班”与正常教学班的教学时间不同, 一次“讨论班”可能就是三四个小时, 中间也许只休息一次。长时间的听课, 会使一些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但如果“讨论班”里有同学在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奖, 或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 或者是有学术论文被接受发表, 或者是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等等, 这都能燃起学生的热情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闲暇出智慧”。正是在这种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下, 人们可以更好地思考, 自由地发挥才智[1]。这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则轶事, 出自剑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多达60 余人, 有人说这来源于剑桥大学所特有的下午茶制度。剑桥大学每日下午有两个小时的时间, 有组织、有计划地常年安排不同学科的权威级教授相聚于学校小型的、随意的研讨会, 或在校区内的咖啡屋和茶园共进午茶。学校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亲切的、自由沟通的交流环境。在这里每一名教授都可以随意阐述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 也正是在这种自由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构想, 教授通过吸纳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通过互相学习及知识的组合, 产生出大量的、边缘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2], 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科学巨人。

综上, 在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推行“讨论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帮助的, 但考虑到没有相关经费的支持, 学院可以试行, 鼓励年轻教师开设“讨论班”,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 这样在学院全面推行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张东杰.不一样的课堂——走近数学系讨论班[EB/OL].http://news.hit.edu.cn/articles/2014/09-22/09161035.htm.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篇3

甲方: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电话:

乙方:

地址: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密切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确定乙方为甲方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实习基地(心理咨询实践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基地、心理咨询合作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基地、人力资源管理合作基地),承诺并遵守如下协议:

一、合作方式

甲方与乙方经过协商,决定合作建立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实习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各方都有权使用共建的实习基地的名称。

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从协议签订之日起,根据协议内容,甲方有权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硕士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具体实习人数、具体实习时间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2、甲方有权督促乙方为实习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实习工作安排。

3、甲方有权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内容和表现,自行决定是否给予实习学生相应课程学分。

4.甲方有权在实习期间对实习学生进行适当的管理,并有权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得违反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

5、甲方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6.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对在乙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加强实习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实习生遵守乙方保密制度和其他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安排及调整学生的实习岗位。

2、乙方有权与学生签订保密协议,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保密协议。

3、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乙方有权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服从乙方管理,但不得违反学校的管理规定。乙方有权并有责任将学生的违反实习单位管理规章的行为向学校通报。

4、实习期间,乙方与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乙方不为实习学生提供各种福利、社会保险、医疗及其他待遇。

5、乙方负责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安排,并有义务为实习学生提供安全的实习环境。

6、乙方负责对实习学生进行日常考勤管理和业务管理。

7、实习结束后,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

三、实习组织安排

1、甲方由学院主管负责人成立实习基地建设小组负责领导本项目实施工作,乙方指定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

2、双方分别指定一名项目联系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

3、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一方变更项目联系人时,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

四、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暂定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期满可再续签。

五、其他规定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方持有一份,乙方持有一份,两份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篇4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于2007年建立的高规格的校外实习基地——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为例,阐述了金融学专业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系统总结了金融学专业在开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方面取得的成效,并结合近几年亲历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稳定产学研合作、加强银校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人才

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高校金融学专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践教学环节、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对特色专业的评估指标之一。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河南工业大学根据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教改的时代要求,契合学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按照行业发展特征,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于2007年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签定了互惠双赢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使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了解金融、提高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也为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与建设取得的成效

1、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金融学专业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紧密与基地的工作实际结合,安排大学生于第七学期期初在校内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通过耳闻目睹和亲自操作,加上先前学习的课堂理论与基地实践的紧密结合,金融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随后专业课学习的能动性和应用性显著提高;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考研积极性和动力进一步增强,目的性和选择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学生考研的成功率;动手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与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较之以往明显提高;用人单位的接受度与欢迎度逐年增强,与相关金融机构成功签署就业协议的比率逐年攀升;参加校外基地实习的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去探索,做毕业论文的态度更加端正、选题更具有针对性,完成质量明显比没有参加校外实习的学生要好很多,最终较好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专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带动专业水平迅速提升。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观念由最初的被动执行逐步转变为主动的自觉行为;能够给于那些对金融实务部门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任课教师利用校外资源的机会;在专任教师巡回实地检查指导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与银行实务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实务沟通,也能对逐步提升课堂案例教学质量和促进科研水平稳步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借此平台,专业教师若能找到强有力的科研合作伙伴,有效实现银校良性互动,将对促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3、校外基地建设是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保障。

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对我们的学生走向经营第一线,积累实践经验,真正认识银行工作环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客观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零距离”体验到社会需求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差距,健康的心态对明确考研目标以及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校外基地的实习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个及时的缓冲适应期,在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一个充分准备的过度期,以自信饱满的精神、乐观健康的状态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踏入社会。

以我院2009—2011届金融系学生在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实习来看,正是由于学生们能够与银行在职职员一道,全身心的投入到银行内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习并开展各项实际工作,积极与银行员工交流学习,吸收中信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在过往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扎扎实实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尤其是在前台操作、大堂营销与管理、信用卡推广、社区服务、公司客户经理基本业务等方面有明显长足的进步。事实证明,这段来之不易的专业实习确确实实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有质的飞跃,为他们的求职简历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也为他们随后的就业面试创造了难能的契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与此同时,我们也真正看到:开展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只有深深地与企业、与社会结合,才能突破产学研教育的瓶颈。近年虽然我们在实践教育环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感到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国家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仍然不够、还未在全社会形成广泛深入的产学合作氛围、一些企业缺乏积极性、合作单一且层次浅等等,这些都使得实习基地的职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也就很难保证校企合作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对此,我们就如何稳定这种校企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二、对校外基地未来稳定发展与合作的建议

1、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

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应科学制定并维护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统一规范和指导校外基地建设;学校应适当投入,加强与基地领导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学习生活、交通通讯等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实习环境;学校领导牵头,促使基地建设向高层次发展,促使在人才培训、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方面一体化的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银校互动,合作双赢。

2、师生共同明确校外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及目标定位。

校外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要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指导理念,契合学校目标定位,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校外基地是高等学校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社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最佳场所。实践教学进程必须体现出时代要求,符合专业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院系应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响应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合理制定实习基地发展规划,明确短中长期的建设目标。

3、有效开发并逐步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应充分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的实际予以开发建设。根据专业招生情况保证足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圆满完成专业综合实习的保证,因此每个专业至少应有一个大的实习基地来稳定开展合作办学。如河南工业大学金融系目前设有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与期货两个专业方向。基地的选择以声誉高、针对性强、规模大、效益好、实践条件充分、合作意愿强为原则,分别选择了在中原享有雄厚实力的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和中原证券为主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校外实习基地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对专业办学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基地的运行过程中有其内在的各种机制,如政策导向与职能部门的推动机制、遵守规则的诚信机制、以多种形式合作机构为载体的保障与管理机制、校企互利双赢机制、专家共同培育机制等等。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有效实施这些机制,校外实习基地才能不断规范完善,最终达到基地建设的长期与稳定。也应建立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取予互求、互利共赢”,这正是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的核心点。

3、重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全过程。这就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业任课教师。事实证明:实践教学中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就不可能完成。同时,“双师型”专业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尽可能全面的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变化,有效带领学生深入到实习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同时,使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都有较多较好的选择机会。

5、严格遵循金融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原则并规范实习制度。

选择实习基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优先选择经济效益好,在社会上有较好声誉的金融机构。同时对实习基地的数量和一次可容纳的实习学生人数要有一定的限制。严格遵循实习基地建设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内容要符合并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执行计划中,要有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成立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机构,提前联系基地并制定出下学期的实习计划,内容应包括实习地点、实习起止时间、实习项目、实习专业的学生人数、指导教师等内容。(2)建立健全教学文件、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管理规定、安全措施等,对实习过程要有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机制,确保实习教学的质量。(3)学生应提交完整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习手册;指导教师要撰写实习总结,对实习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评价。实习基地要提供学生实习的证明材料,如加盖公章的实习鉴定等材料。(4)每期实习结束后,学校或学院应带领指导教师和学生及时与基地相关负责人联系沟通、座谈总结;相互提出要求与建议,以保证后续的实习工作更加顺利。(5)在整个实习工作结束后,所有材料整理齐全,按教学档案的管理规定存档。

参考文献:

1.许玲、马澜,面向21世纪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果总结,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2.方守湖,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

3.薄红英,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7月

4.滕玉梅,基于就业的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7(6)5.王家华、汪祖杰,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1月

6.滕玉王俊东、冀满祥,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陈笑媛,加强我国大学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8.李琼,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4月。

9.张荣琴,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哈尔滨财经与管理学院,2010(150086)

10.刘刚,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2005(10)11.李心刚,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B],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篇5

作者简介:陈娟(198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开发、实践教学管理。

一、移动互联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所以为响应号召,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然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有效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起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如何建设实训基地、如何有效地利用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已成了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移动互联应用专业为例,该专业自建设以来,一直紧跟移动互联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模式。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移动互联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分别建设了Android、IOS两个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平台。

二、移动互联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践教学,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适用于本专业的各门课程,包括移动软件开发基础、移动应用软件设计、移动软件UI设计、移动游戏开发、移动网络通信编程、智能手机维护、移动开发综合项目实践等实训课程,以及软件技术专业的相关Android、IOS开发专业课程和实训等较多方面。

1.实训环境真实化。在工学结合模式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建设以及实训项目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行业企业与校方的共同参与建设,但是作为承载着为学生提供职业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地,实训基地需要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实训基地需要让学生无时无刻地都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服务对象多元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不仅可以用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同时还可以应用于与兴趣小组、竞赛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基地的移动互联设备、移动终端设备等进行移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的开发,从而达到充分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一系列目的。

另外实训基地还将服务于师资培训等项目,通过企业共同申报移动软件开发等国培项目,能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在移动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3.师资高素质化。通过常州市信息产业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工程中心等,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将培育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作为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主体,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实训室设计、移动互联课程体系开发、需要与实训项目开发与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深度合作,同时了解目前企业中对于一线人才的需求、开发流程、规章制度等,建设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普通教师将与企业工程师进行深入合作,使得整个师资队伍既能满足专业发展、课程开发的要求,也能适应企业的移动软件开发的要求。

三、移动互联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想

移动互联应用专业的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在移动互联应用开发领域方向搭建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只有从教学实训、产品展示、项目实训、创新创业、科研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进行建设,才能达到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转的目的。

1.结合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参与并主持了软件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该资源库已经基本完成建设环节。但是仍需要持续的完善工作,比如资源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保证每年完善或更新率达到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作为新兴的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已经成为资源库的相关的十二门课程之一,同时也被列为拓展课程之一。因此移动互联应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既满足了专业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家级资源库的后期建设方向。

2.校企共建,取长补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由学校与常州信息产业园内多个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建设而成的,这些行业企业内均有十分专业的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团队,分别从事政府、教育、银行、通讯等行业的应用开发,培养了大量的开发工程师,也在实际应用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学校通过与信息产业园的合作共建项目,既可以得到行业对一线人才的需求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科研、培训、实训项目的建设等方面的实现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实现真正的校企共建,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校企取长补短的效果。

在学生实训实践环节中,合作企业将安排一批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将通过实训基地的实际建设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移动应用项目的开发实战,让学生在真切全面地了解完整的移动设备的基础上,参与软件的开发过程,进而使学生学会根据软件开发文档编写符合工程规范的程序,以期实现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逐步积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开发经验的效果,同时为学生今后从事移动互联相关工作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

另外作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一部分,常州信息产业园也承担了综合项目的部分实践环节,这样,学生能进一步与企业一线开发环境接触,了解企业开发规范、企业开发氛围、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另外特长生、兴趣小组学生,也可利用周末、暑期等闲暇时间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实践,让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快、更大的进步。

四、移动互联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与特色

1.校内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校企共享。目前学院内已投入建设了江苏省嵌入式工程中心、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苹果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其中,苹果移动开发实训室是集iMAC、苹果服务器、苹果路由器、Apple TV、苹果终端于一体的专业实训环境。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可以支持40人同时进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的教学实施,配备了Android开发的软硬件环境,并配备了智能家居设备,能与Android终端配套实现智能家居实训环境,同时还构建了WindowsPhone的特有智能终端。这些实训室不仅可以满足移动互联网专业学生开展各种Android、IOS相关课程的实训,也充分地考虑了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的需要,也可以承担对外培训的工作。例如苹果实训室的硬件条件完全能满足对外培训的需要,同时实训基地通过与江苏点逸网络等企业合作,在人员、项目等多方面进行资源共享。

2.校外拓展实训合作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校外实训基地除了对教师工作有着较大的积极影响外,还是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目前移动互联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与常州科教城、常州信息产业园开展合作,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都安排了一些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企业指导教师,并为其提供规范的教学场地,同时让学生在校外的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阶段中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中的项目管理与开发流程,进一步培养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校外的实训基地的管理采取两级管理办法,由合作单位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维护、日常管理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而学院指定学生校外实践实训的管理办法,与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学生实训实习的任务、管理流程、校企双方指导老师、考核评价等具体合作细则。

3.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地管理制度。目前,为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实训基地的维护,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管理均采用6s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在实训准备环节和指导过程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训练效率,同时也能对学生的职业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提高,也有利于其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学生日后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韩太东,王振国,朱健。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8 )。

[2]彭波。高职院校“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20.

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 篇6

和专业相结合的研究文献也有很多, 文献[1,2,3,4]提出要依据学生专业, 改革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 但是怎么改, 如何实施, 都没有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讨论宽泛, 难于实现。研究者致力于给出在大学基础数学教学上如何结合学生专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步骤, 才能真正有助于具体教学。

1 实施之关键:收集

1.1 收集的要求

要将基础数学与专业相结合, 首先, 要弄清各个专业课对基础数学的要求, 而且越具体越好, 具体到基本知识点, 即数学课中的哪个知识点应用到专业课的哪个知识点, 如能以实例的形式给出更好。仅大概地指出, 如, 基础数学课《高等数学》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在专业课《信号与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样的泛泛而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是没有说服力的。而是更具体, 比如, RLC串联电路的数学模型。将电压源看作激励, 选电容两端电压为响应, 若要求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程是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利用高等数学的求解方法, 即可得到激励和响应的关系。这样具体一些, 才能使学生具体感受到基础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1.2 以院或系为基本收集单位

收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善的, 可以从较小的范围开始, 从自己所在的大学开始调研, 分学院弄清各个专业的情况, 再选择3-4所与自己的大学所含专业类似的大学进行调研补充。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与之类似的电子类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些电子类大学有很多相似的专业。通过网络, 可以方便地找到每所大学的各个院系、专业以及每个专业的对应的主要专业课程。以院系作为基本的收集单位, 然后再汇集整理, 逐步完善。对于一个院的收集,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首先向一个院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征集“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所有专业的应用路径和实例”, 然后由基础数学教师来审核并作适合于数学教学的修改和补充, 最后分课程整理出“一门数学课程对一个专业的应用路径和实例”。

1.3 向专业教师征集

以院或系为单位, 首先向该院系的专业教师收集“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所有专业的应用路径和实例”。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为例, 基础数学课程有四门: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复变函数。专业有五个: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对抗技术。首先, 我们制作调查表格, 将四门基础数学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分别列举出来,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该学院的所有专业课教师, 请他们在每个数学知识点的后面, 给出“应用路径”, 即, 写出这个数学知识点在哪个专业、哪门专业课、哪个知识点需要用到, 即, 尽量给出“详细地应用过程”, 以实例的形式给出更好。在表格之前研究者会写明“要求”, 并给出“范例”, 指导专业教师按照收集要求进行填写。

一般一个专业课教师会同时教授他所在院系的几个专业的几门专业课, 而一个数学知识点会在几个专业的几门专业课中都有应用, 所以, 研究者首先收集到的是:“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所有专业的应用路径”。之后, 数学教师在进行整理时, 才分开得到:“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一个专业的应用路径”。

1.4 向学生征集

前面提到, 互联网上有很多学生问“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基础”的问题, 大部分的回答也是学生给出的。笔者除了向专业课教师征集, 也可以通过网络广泛向专业学生征集。可以通过学院的学生辅导员向学生发电子邮件, 全面征集, 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这是对他们有利的事情, 就像网络上已有的信息一样, 应该会得到学生热情地响应。

这个工作还可以交给正在学习基础数学课程的大一或大二的学生 (一般, 大一学习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 大二学习概率论、复变函数等) , 让他们自己向大三、大四的学长收集请教。并且, 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比如平时成绩加分等。这将既有利于全面收集, 也有利于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习积极性。

1.5 完善

要收集的更加全面, 就要扩大范围, 向其他学校的类似院系发出邀请, 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资料, 然后由基础数学教师进行整理、比较、补充, 不断完善。

2 基础数学教师进行整理

之前, 收集的表格反映的是:“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所有专业的应用路径”。基础数学教师再根据这些表格分专业和数学课程整理, 得到“一门数学课程对一个专业的应用路径和实例”, 比如, 通信工程专业下, 有四门数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 在这一个专业下, 就得到四个表, 每个表是一门数学课程在这一个专业的所有专业课中的应用情况。即, 一张表格是“一门数学课程对一个专业”的情况。这就方便于基础数学教师教学。

对于那些回馈的表格上不甚清楚的地方, 可以向相应的教师或学生再通过邮件沟通。

对于实例, 数学教师要对已有的实例进一步修改成便于数学教学的形式。整理后, 研究者希望每张表格都能包含一定的实例, 对于实例太少的表格, 数学教师可以按照表格上已有的“应用路径”, 进行查阅, 看有没有合适的实例。

3 成果呈现与试用

整理后, 表格会显示出每个专业在哪些数学知识点上有侧重, 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有所偏重, 针对学生专业, 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 而不是将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填鸭式地教给学生, 也不知这些知识点对他们的专业作用有多大。现在的大学教育还面临着“课时压缩”的问题, 在越来越少的基础数学课时里, 填鸭式地教授所有知识点会让教学效果更差。

结果编辑成册后, 只是初步完成工作。接着, 必须进行试用。首先推荐给自己所在学校的基础数学教师试用, 因为, 一张表格是“一门数学课对一个专业”, 所以, 用起来也很方便, 基础数学教师在面对一个专业的学生作一门基础数学的教学时, 可以非常方便地按对应的表格指导教学。之后,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收集老师和学生对试用的效果评价以及建议, 进行改进、补充。如果试用效果好, 则进一步作其他院系的收集。

试用阶段, 除了在授课中与专业结合外, 数学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为有了应用路径和专业实例, 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布置一些与学生专业课有关的习题,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 这种方式会很好地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由抽象的数学公式到具体的实际应用, 是大学数学教育的缺失, 这种方式恰好可以弥补。教师也可以将这样的习题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

4 结语

可以看出, 基础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点具体结合的难点是收集整理工作繁复。研究者以院或系作为基本收集单位, 化整为零, 首先, 向一个院或系的所有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收集从“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所有专业的应用路径”, 然后, 数学教师根据各专业, 分别整理出“每个数学知识点到一个院系的一个专业的应用路径”, 从而得到“一门数学课程对一个专业”的应用指导表格, 从而便于具体教学。对一个院系的收集整理完成后, 还要进行试用完善, 如果有实用价值, 再继续其他院系。这样慢慢推进, 才能落到实处, 避免华而不实, 无法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守宗, 黄明湛.与专业相结合探讨工程数学教学模式[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6 (9) :123-124.

[2]庄常陵.工科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 (21) :16-17.

[3]饶三平, 冯喜全.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模式的初步探索[J].科技信息, 2008 (33) :21.

上一篇:公务员政审考察鉴定下一篇:师生和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