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共4篇)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翱翔/嗥叫 一匹/匹夫 驮马/三驮货 ...... B.诽谤/妄自菲薄 乾坤/潜意识 一场空/打场 ......C.谄媚/陷阱 溘然/阖家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 D.赎罪/买椟还珠 刺柏/花剌子模 衽席/妊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遣漏 冰冷成坨 黏合 关键 B.抹煞 旁逸邪出 急躁 魅力 C.干瘪 入不敷出 茎叶 量具 D.偷觑 风度蹁蹁 韭菜 溅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人云亦云,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惊世骇俗。....D.在学校2018年艺术节上,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的合唱将晚会推向高潮,真可谓鸾凤..和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各地针对酒驾、毒驾、闯红灯等七类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和交通乱象的交通违法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B.人性的善恶在中国历来是个讨论不清的课题,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在学者中广泛引起了议论,往往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C.张思德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对于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是陌生的。D.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总有家庭伦理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总有公共信用的问题需要人们去讨论,总有社会良知的问题需要人们去。
②拱宸桥见证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的文化,成为杭州的坐标。
③他以“炎黄”的名义捐款,二十七年,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炎黄”。
A.思辨 积聚 埋伏 B.思考 积聚 埋伏 C.思考 积淀 埋名 D.思辨 积淀 埋名 6.下列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
①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
②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
③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
④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B.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C.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D.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8.下列各句中的谦敬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您的大作能送给我是我的荣幸,我一定拜读并惠存。..B.王同学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C.刘亚文到同学赵刚家去玩,得知赵刚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就说:“你真幸福啊,家父是..个有学问的人,对你的学习一定有帮助!”
D.盈盈找老师认错:“这次给班级丢了分,是我的失误,请您海涵!” ..9.“朝晖夕照得清辉”是赞赏水墨画《竹》的下联,选为上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秋山春雨闲处吟 B.轻风细雨见高洁 C.暮鼓朝钟自击撞 D.水流花谢两无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1题。(每题3分,共6分)
随着美国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个玉米收获季进入尾声,全球粮食储备正接近15年来的最高点,但由于对肉类和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短缺的威胁依然存在。
主要粮食生产国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遭遇的旱灾曾导致粮价暴涨,使贫困人口增加数以百万计,在有些地方还引发骚乱,一些政府甚至因此被推翻。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从那以后,粮食储备一直在增加,有望达到自1999-2000年收获季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玉米储备将在本收获季末达到1.92亿吨,与28年前创下的2.0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距不远。
不过分析人士警告说,一旦发生歉收,这些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美国福四通集团澳大利亚分公司高级经理布雷特·库珀说:“我们可能仍处在一个恢复期,但显然尚未达到上世纪90年代那样安心的程度。”
当1987年的玉米储备达到创纪录水平时,那时的储备足够全世界吃上168天。目前的储备只能维持72天,因为消耗量自那时起已经增长一倍。现在很大一部分粮食用于生产乙醇,尤其是在美国。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肉类消耗增加,为了喂养牲畜,对玉米的需求也增加了。
目前的玉米储备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法国农业会议常设委员会研究部门负责人蒂埃里·波奇说:“从现在开始,为了养活全球人口并维持储备水平,储备需要达到年均消耗量的30%至35%。”
(选自2014年12月5日《参考消息》,有删改)10.不属于目前全球“粮食短缺的威胁”的原因的一项是()A.对肉类和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B.目前的玉米储备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
C.主要粮食生产国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遭遇的旱灾。D.一旦发生歉收,粮食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11.对玉米储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随着美国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个玉米收获季进入尾声,全球玉米储备与28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相距不远。B.目前的玉米储备约是全球年均消耗量的20%。C.目前的玉米储备只能够全世界吃上72天。
D.玉米储备消耗量增长一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和中国的肉类消耗增加。㈡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6题。(每题3分,共15分)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2.下面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B.本文意图揭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但与众不同的是,海明威在构思取材上,并没有侧重于展现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而是抓住了战争即将到来前,人们争相逃命的这样一个相对平静的场景,写一位76岁的老人在跋涉了12公里后再也无力前行,只能孤坐在桥边的无奈情景,冷静而逼真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的压迫与毁灭。
C.在本文中,海明威采用了小说式典型生动的选材构思,但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式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D.本篇小说关注的是战争中的动物,体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珍视。1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
B.“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C.“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暗含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D.“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
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不关心战争中其他人的命运,只关心小动物。
B.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C.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D.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15.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B.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C.小说选取桥边的老人来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体现了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
D.小说的结尾交待了故事的结局(我老人毫无办法,只好强行带走他),点明了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渲染了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以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16.对小说第一段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B.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C.为小说表现动物主题作了铺垫。D.为小说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二、文言文阅读(共42分)㈠《逍遥游》(节选)阅读(共9分)
1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后乃今将图南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不过数仞而下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翱翔蓬蒿之间 B.之二虫又何知 C.奚以知其然也 D.彼且奚适也 1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翼若垂天之云 B.犹有未树也 C.三餐而反 D.旬有五日 ㈡诗歌鉴赏(共3分)
20.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句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颈联对诸葛亮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共12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㈣文学常识(共3分)
25.对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氓》选自《诗经·卫风》。诗中以一位弃妇的口吻叙述了她与丈夫从相恋、嫁娶到被弃的过程,抒发了悲愤伤感的情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C.《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其编辑者是孔子。
D.《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和“章”。“章”,即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篇”则是若干“章”的集合。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㈤《<论语>选读》阅读(共8分)⑴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6~27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6.以上章节中最能体现孔子“仁”“礼”观点的话是哪一句?(1分)
27.依据上述话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简要评价。(3分)
⑵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8~29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遗之,不可而止,毋自辱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8.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1分)
29.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
㈥名句默写(共7分)
3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王实甫《长亭送别》)
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⑷,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⑸,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四、写作题(6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像登山一样,没到山顶时说的都是山顶的风景如何美,到了山顶,说的都是山下的鸡鸣和炊烟。”
刘震云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杭西高2018年5月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2.C(A.遣-遗;B.邪-斜;D.蹁-翩。)
3.A.(“人云亦云”应为“众说纷纭”;“惊世骇俗”应为“毛骨悚然”;“鸾凤和鸣”用于夫妻,可用“珠联璧合”。)
4.D(A.成分残缺,“交通违法”前应加“行为”;B.语序不当;C.主客体颠倒。)
5.C[①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辨: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或指思考辨析能力。②积聚:指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③埋伏:指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敌人;埋名:隐瞒真实姓名。] 6.D 7.B 8.D 9.B 10.C 11.D 12.D 13.C(暗含着老人对动物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14.A(“体现了老人不关心战争中其他人的命运,只关心小动物”错)15.D 16.C 17.D 18.A(省略句,其余为倒装句)19.B 20.C(“今不如昔” 错,应为“凭吊古人”)
21.B(A.过:责备。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22.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23.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24.D(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25.C 26.克己复礼为仁。
27.礼是准则,仁是品行。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认为,仁的品行就是“克己复礼”。在材料中,孔子还强调一个人优良的“品行”要靠自身努力实践(为仁由己),人要不断地约束自己(克己)去回归礼(复礼),从而明确“归仁”的有效也说唯一的途径。28.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早对屈原给予高度评价的,是西汉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引用刘安《离骚传》的话,盛赞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也许是由于距离屈原时代较近,对屈原精神的感受较为真切些吧,刘安、司马迁的这一评价,显然还不算偏颇:它既看到了屈原对君王、宗国的忠贞之志,又看到了他不与黑暗世道和“浊秽”同流的抗争精神和高洁之行。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热烈颂扬中,表达了对屈原双重精神的崇仰钦敬之情!不过,司马迁还有一段评述,表明他对屈原精神有着深一层的认识:“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一评述,在肯定屈原“竭忠尽智”的同时,更强调了他的“怨”君色彩。这就使屈原身上那富于“怨怼”抗争精神的一面,鲜明地凸现了出来。
这一点也为东汉史家班固强烈地感受到了。所不同的是,为司马迁所深心理解的这种“怨怼”精神,却遭到了班固的猛烈抨击:“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离骚〉序》)
班固的评判抓住了屈原精神的重要侧面,即对于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精神。就这一点说,班固并没有看错。只是班固过于敏感,以为屈原的这种精神,对封建统治阶级颇有妨害,而采取了激烈排斥的立场。这一立场在今天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但在封建时代却曾得到过不少回响。如北朝儒者颜之推,亦曾指斥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而将他置于“自古文人,多陷轻薄”的长长名单之首。唐代苦吟诗人孟郊,也不满意屈原的“怨怼”,作诗批评说:“三绌有愠色,即非贤哲模。”宋人葛立方,对屈原不从渔父之劝、忿怼沉江的激烈之行,更表示了极不赞同的意见:“使屈原能听其说,安时处顺,置得丧于度外,安知不在圣贤之域!而仕不得志,狷急褊躁,甘葬江鱼之腹。知命者肯如是乎?”这些都足以证明,屈原最早所影响于历史的,不是所谓“忠君爱国”精神,而是那不与浊世同污的忿怼、抗争精神。
东汉王逸,是首先以屈原的“忠贞”来对抗班固批评的著名大将。他在《〈离骚〉后叙》中激烈反驳班固说:“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这是将屈原的双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它巧妙地化解了人们对屈原“忿怼”抗争之行所抱的疑惧心理,因此得到了唐、宋之际许多著名人士的热烈回应。如魏征称赞屈原这样的“离谗放逐之臣”,是“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之下,奋迅泥滓,自致青云,振沈溺于一朝,流风声于千载”,给了屈原以高度的评价。就是唐太宗,也以孔子“臣苟顺者不得为忠”之义,肯定了屈原“孤直自毁”的“忠”节。政治改革家柳宗元,还针对班固以为屈原不可与日月争光的说法,引征《春秋》之例反驳。宋人洪兴祖则盛推屈原“虽身被放逐,犹徘徊而不忍去。生不得力争而强谏,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虽流放废斥,犹如爱其君,眷眷不忘臣子之义。”严斥班固、颜之推之说“无异妾妇儿童之见”。这些都是鲜明地站在“臣 1 子之义”立场上,标榜屈原“忠正”、“爱君”精神的代表性评价。至于屈原身上那强烈的抗争精神,除了生性不羁的自由狂放之士李白,曾发出过“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屈宋长逝,无堪与言”的感慨,表示过相当的共鸣外,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选自《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
1.下列关于屈原抗争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最早影响历史的是不与浊世同污的忿怼、抗争精神。B.西汉司马迁鲜明地凸现了屈原富于“怨怼”的抗争精神。C.东汉班固对屈原“怨怼”的抗争精神,进行了猛烈抨击。D.经过王逸等人的努力,化解了屈原“忿怼”的抗争精神。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许多著名人士是站在“臣子之义”的立场,标榜屈原的“忠正”、“爱君”精神。B.班固认为屈原的“怨怼”精神,虽“兼诗风雅”,但妨害封建统治,因而猛烈抨击。C.刘安比较中肯地评价屈原,也许是因为距离屈原时代近,对屈原精神的感受较真切。D..宋人葛立方认为屈原应知命,安时处顺,极不赞同屈原沉江这种“狷急褊躁”之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王逸第一次将屈原的双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这次尝试取得了成功。B.人们曾对屈原“忿怼”的抗争之行抱有疑惧心理,因而采取了排斥的立场。C.屈原身上的抗争精神,引发了李白的自由狂放,因而李白之后不再有人提及。D.刘安在司马迁之前就认识到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并给予高度赞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说。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选自《南史》,有删节)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率领 .B.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C.去城数十里乃反
反:通“返” .D.疾卒于师 卒:最终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B.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C.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D.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 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C.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以古代贤人自况,表现来往客人格调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3)陶潜《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小说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 4 ——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江南的冬天,山里总归是要落雪的。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 5 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最后一段的“梯田”加上引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加上引号以后梯田就不仅是一种具体事物,更是一种象征,“移动”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梯田”是传统文化的象征。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D.“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
E.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6分)
(3)、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4)、你赞同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这句话的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 6 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
② 明清两代是扇面画的鼎盛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据了解,湖州市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达3000余件,而明清扇面是该馆书画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名家作品
,数量达500余件。
③ 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A.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B.精妙绝伦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D.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B.一般说来,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分组成,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要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C.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不断扩大。
D.在公众食品安全忧虑较重的今天,这种为了商业利润而绑架消费者更加让人难以容忍。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当今中国既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向,又有发展经济的目标。前者要求我们限制甚至消灭资本逻辑,而后者又迫使我们利用甚至发展资本逻辑。这就使我们陷于两难境地。既不回到“老路”又不走“邪路”,就是要开辟出既能免受雾霾之苦,又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新路”。
A.如果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B.因为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C.如果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而倘若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D.即使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或者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也都会回到“老路”上去或者会拐入“邪路”。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 7 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16.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用屈原、陶渊明、苏轼的事例,仿照开头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三句话。注意句式相似。(6分)
面对荒漠雪原,苏武选择了固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0分)
请以“初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不是“化解”,是把“屈原‘忿怼’的抗争精神”引向到“忠贞”,而且“化解”的是人们的“疑惧心理”。)2.B(第二段引文“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是批评前人如司马迁的观点,“兼诗风雅”是前人如司马迁的观点,而不是班固的观点。)3.C(“李白的自由狂放”并不确定是“屈原的抗争精神”引发,而且李白之后是“很少有人再提及了”,不是不提及。)4.D 卒:去世 5.A 6.C(原文第2段:2-3行,文中只提到他纪律严明,“得到百姓的拥护和帮助”乃无中生有)7.翻译:
(1)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很壮烈,更加地厚待于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答应(实际)却在图谋(袭击)他。得分点:壮:意动用法,认为......壮烈 焉:代词,他。要:通“邀”,邀请。同事:古今异义,此处为共事。(以上各点各1分,大意1分)(2)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一直)保持着廉洁谨慎,被官吏和老百姓爱戴。得分点:为政:做 虽...然...:虽然....但是 保己:应为“己保”,自己保持 为...所:表被动。“说”通“悦”(以上各点各1分,大意1分)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2分)诗的前半部分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1分)诗的第三句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1分)末句再用“山月斜”烘托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1分)也可答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并分析。
9.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冷色调)(2分)思家却只能通过梦境来聊解孤独相思之苦,而“惆怅”则点出了诗人的思家却无法归去的无奈之情。(1分)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暖色调)(2分)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8(1分)
10、(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1.(1).(5分)A 3分 D 2分C 1分 B、饱览错 E、向往无(2).(每点2分)①比喻,把梯田比作梯子,生动形象地变现了梯田的层级感。②拟人,把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升起的美感。③叠词,“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3).(任答三点满分:外在+内在)
①依山就势,形状各异。②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③山水与坡地的完美交融,体现中国农人的智慧。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果。(4).(观点及解释句意2分+结合文章4分+联系实际2分)示例一: ①赞同。“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创造能够被人工代替,而人工的创造却是自然无法预料到的。(2分)②“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通过被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经年累月的改造,形成了或宽或窄的梯田,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2分)
③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2分)
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先民一样勤劳踏实地发挥主动性,去创造新的生活。(2分)示例二: ①不赞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创造能够被人工代替,而人工的创造却是自然无法预料到的。我认为虽然人对大自然又很多无法预料的创造,但是自然的创造不能被人工取代,必须顺应大自然。(2分)
②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但是田地的分布必须顺应山地的走势,灌溉的原理还是从高到低,层层灌溉。(2分)③梯田之神奇美妙,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2分)
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使人类文明有效持续地发展。(2分)
12、B 精妙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侧重于“精致”。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侧重于繁多、盛大。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一般用于形容建筑物。
13、A B项结构混乱,“包括„”和“由„组成”两个句式杂糅。C项中 “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不断扩大”搭配不当。D项“这种为了商业利润而绑架消费者”后缺少“的行径”,成分残缺。
14、A(根据前后语义,此句应当是假设关系。B选项与前句不存在因果关系;C选项前后表达顺序颠倒,不能与下一句形成照应;D选项是条件关系。)
15、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 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
髙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題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賦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淸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粱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究。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王羲之)而拟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以历史变化的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髙度。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惟庆莕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琵琶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总之,它们是紧相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在唐代,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代诗书王国的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向又—个崭新的阶段,反应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稍神。
(选自李泽厚《音乐性的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的诗歌和书法,汉代的工艺和賦,六朝的雕塑、骈体,宋元的绘画、词曲,明淸的戏曲、小说,他们都分别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成就。
B.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宮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欣欣向荣,其发展历程和唐代诗歌大体相似。
C.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D.诗歌在盛唐最称横唱,因此,诗歌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了唐朝美的灵魂,称之为盛唐之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书法和诗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髙峰,它们拥有共同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B.孙过庭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C.盛唐之音中最为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是指可歌可唱的“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
D.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相成,具有相同的审美气质,与盛唐之音相符,共同体现盛唐风貌的是狂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可以看出诗歌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以诗歌为内容,诗歌以音乐为形式,诗歌为主,音乐为辅。
B.唐代时,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艺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可以称之为诗书的王国,把中国又推上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反应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C.盛唐诗歌和书法的核心相同,都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张旭、怀素的草书和狂草,和李白的诗歌一样,把悲欢离合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D.盛唐时期,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音。如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或优雅或雄壮,或文或武,有丰富的意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麦穗儿 宋向阳
麦穗儿娘当年嫁给冯老三时,冯家的日子还算殷实,架不住冯老三好吃懒做,终究败落下来。冯老三常常跑到几十里外的赌局去玩,家里的活计都交给麦穗儿娘。输钱的时候,冯老三还会拿麦穗儿娘出气,把她身上打得青一块紫—块的。村里来了个卖货的小贩,她一狠心把女儿丢给上岁数的婆婆,跟人家跑了,再也没有消息。
打那以后,冯老三更不着家了。没出半年,麦穗儿的奶奶一病不起,也走了。冯老三想把麦穗儿送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主儿。这时,政府对赌博抓得越来越紧。冯老三见—些赌友被关了起来,隔三差五才出去过过手瘾。五岁的麦稳儿开始和父亲相依为命。
麦穗儿学会了做饭,冯老三便落得了吃现成的。可是,冯老三又开始酗酒了。有时,他还嫌饭菜不对口味,把麦穗儿大骂一顿。麦穗儿从来不敢言语,等爹走了,才趴在炕上偷偷地哭。
这年冬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麦穗儿做好了饭,还不见爹的身影,就跑到大街上等。同村的狗剩儿下班回来,对她说:麦穗儿,你爹在街东头趴着呢,好像喝醉了。麦穗儿听了,赶忙朝那个方向跑去。冯老三躺在一棵老槐树下,身上覆盖着雪花,鼾声如雷。
爹!麦穗儿惊叫着到了近前,拼尽全力去拽他。冯老三除了鼻子孔冒热气,根本没有别的反应。麦穗儿急得直哭,却扯不动父亲。一个街坊从这里路过,听到麦穗儿的哭声便撵了过来。两个人连拉带扯,总算把冯老三弄到了家里。
麦穗儿用笤帚把父亲身上的雪扫干净,脱掉他的棉鞋,给他盖上厚被。冯老三醒来后,麦穗儿又端上了一大碗姜汤。冯老三喝了以后,脸上有了一丝红润。他搂住麦穗儿说:好闺女,要不是你,爹得冻死外头。麦穗儿小声地说:麦穗儿已经没了娘,不想再没了爹。说着,她便哭了起来。冯老三的心顿时被融化了。
从此,冯老三不再打闺女了。
麦穗儿跟邻居大婶学会了针线活,爷儿俩的衣裳坏了,她就自己补。冯老三琢磨起出走的婆娘,就跟个傻子似的坐在那儿发呆。麦穗儿很懂事,总想法子让他开心。麦穗儿上学的时候,冯老三听从别人劝说,去建筑队干零工挣钱,家里日子渐渐好转起来。麦穗儿学习很用功,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她考上高中那年,冯老三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把腿摔成了残废。为了照顾父亲,麦穗儿放弃学业回到了家里。冯老三叫她回学校,还冲她吼。麦穗儿把剪子对准脖子说:爹,横竖我也不回去了。冯老三心里翻江倒海,泪水鼻涕流了一脸,从此不敢再提上学的事了。麦穗儿在街头摆起了货摊。她很用心,待人又热情,每天都能赚几块钱。建筑队给了冯老三一笔工伤钱。在麦穗儿的张罗下,她家盖起了三间门房。麦穗儿办了工商执照,把商店开起来了。麦穗儿出去进货,冯老三就帮着打理,买卖越来越红火。
麦穗儿有了一个对象叫春生,头脑灵活还能吃苦。俩人一起孝顺冯老三,让他过上了幸福悠闲的日子。结婚后,春生在城里开了装潢公司,家里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冯老三与人说起姑爷,眉眼中总是溢满欢喜。后来,家里又盖起两层楼房,把小卖部变成了超市。
一次,麦穗儿去参加订货会。在商场外面,她看见一位华贵的妇人从豪车里走出,容貌似乎从哪里见过,却说不上来。麦穗儿的心腾腾直跳,加快脚步到了那个妇人跟前,皱着眉打量对方。妇人也在望着她,目光里装满疑惑。
“你是?”妇人嘴唇哆嗦着问。“我们好像见过。”麦穗儿嘟囔道。“姑娘,你家在哪儿?”妇人又问。“我是柳河村的。”麦穗儿故作平静地说。妇人在麦穗儿的左耳朵后找到一块豆粒大的黑痣。她的脸色顿时白了。麦穗儿突然明白了什么,猛地向后退了一步。
妇人的眼里湿润了,大声地说:“你是麦穗儿吧?”麦穗儿稳定着情绪说:对呀,我就是麦穗儿,一个在风雨里长大的麦穗儿。妇人抓住麦穗儿的手说:这么多年,你受苦了。麦穗儿笑着说:你想哪儿去了?我过得好着呢。她突然加快脚步,把妇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在一个僻静处,麦穗儿回头望了望,突然蹲在那里,委屈地哭了。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麦穗儿放弃学业回到家里时,冯老三让她回到学校,麦穗儿把剪子对准脖子说:“爹,横竖我也不回去了。”说明麦穂儿也有不懂事的时候,她让父亲很失望。
B.小说写的是农村贫家女子麦穗儿艰苦的成长史,语言平白质朴,感情丰富自然,作品文笔流畅,声情并茂。
C.小说描写麦穗儿母女在商场外偶然相遇,两人似曾相识并相认的情景,情节设计巧妙且不影响故事的真实性。
D.小说赞颂了穷苦女子自强不息与命运相搏的精神,揭示了酗酒与嗜赌给农村社会带来的恶果。作品颇有现实意义。
5.文中麦穗儿说“我就是麦穗儿,一个在风雨里长大的麦穗儿”,请结合小说,概括麦穂儿经历了哪些人生风雨。(5分)
6.分析小说结尾采用了什么笔法,以及“麦穗儿笑着说:你想儿去了?我过得好着呢”和“在一个僻静处,麦穂儿回头望了望,突然蹲在那里,委屈地哭了”的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辅导教育行业现状调查报告》)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课外辅导家长调研》)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教育部26日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治理“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此,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此次专项治理行动。
除治理安全隐患、无证无照等问题外,此次行动还将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对于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有关方面将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对于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部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不仅为民办教育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还维护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B.近年来,民办教育承载了学生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需求,对校内教学作了有益的补充。
C.据材料二图表可知,多数家长认可中小学课外辅导的重要性,且对课外辅导费用的支出有强烈意愿。
D.民众对违背教育规律、以“应试”为导向的各种校外培训行为反响强烈,教育部决定展开专项治理活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民办教育培训所存在的优劣现象及其成因,材料三阐述了政府对其弊端进行整治的措施。
B.资本市场的青睐让民办教育风生水起,教育部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民办教育培训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民办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应试”“超纲”等不健康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需要顶层制度高位协调,也需要基层单位认真实施。
E.教育部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现实针对性强,整治措施具体明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9.结合全文,将专项治理行动所涉及的众多对象归类,并概括各类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10.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B.服除,即服阙。“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
C.乞休,自请辞去官职,指官员因病或因年老而请求去职,与致仕、引年、乞骸骨等词意思相似。
D.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亨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凤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他本来廉洁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为李孜省的缘故,名望受到一些影响。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2)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埋,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E.总体而言,本诗语言平实质朴,为便于抒情,也使用了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15.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
②
①(2)《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山色的色彩变化,用色彩的浓淡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一句是“
(3)《逍遥游》中指出“
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4)《陈情表》中李密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的一句“
”。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杯,②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我市实际,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就交通设施、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③在城市,垃圾箱总是塞得满满的。工业生产源源不断的废料,让人难觅栖身之处……“垃圾围城”绝不是危言耸听呵.....④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⑤雕版印刷,在拥有现代印刷技术的时代,只能束之高阁吗?这样的文化精粹能不能在....保护中利用,开发其市场价值?
⑥印象容易先入为主,纠正就难了。西汉时张汤为官严酷,口碑不佳,儿子张世安终身忠厚,谨慎用刑,这才改头换面,扭转了世人对其门风的看法。....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农业在美国整体经济中占比很小,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美国出口超过进口的产业,因此每当美国与他国发生贸易摩擦时,农业往往首当其冲。
B.中国作为下届冬奥会主办国,在闭幕式上贡献了《2022相约北京》8分钟演出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诚擎邀请。
C.仪式感是闪烁在人性河道上的灯塔,它总是以它的精神内涵照彻混沌,点拨人心;人类的卑微和伟大,常常是通过仪式才得以充分凸显出来。
D.当下的电影市场,作品繁杂,泥沙俱下,有依靠流量小生打天下的,也有靠老戏骨来征服观众的,《厉害了,我的国》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校园明星秀)迪庆州学生代表带来了粗犷的藏族舞,版纳州学生代表当然也不甘示弱,下面请欣赏版纳傣族舞蹈。
B.(运动会广播稿)“高三⑴班的运动健儿们,加油!去年我们第二,今年一定能卫冕冠军!”
C.(学校宣传栏)兹定于11月30日下午在学校艺术楼—楼召开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推介会,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劳步参加。
D.(食堂)为了保障大家的权益,学校食堂严禁现金交易,违教者处罚50-100元。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
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坚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问题,请加以说明。(5分)
腐乳是指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渍制成的发酵食品。发酵后,豆腐的营养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一是B族维生素含量增加,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所以我们可以从网上找到在家制作豆腐乳的帖子,按其方法自制腐乳,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不过,腐乳的盐含量大,吃它将使盐的摄入量超标,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自强不息,厚徳栽物。(淸华大学)②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山东大学)③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 ④求是,创新。(浙江大学)
⑤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麻省理工学院)⑥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合肥一中)
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其校训更是意蕴丰富。读了上面的校训,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条为基础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适应考试
髙二语文试题答案:
1.D(选项因果倒置)2.D(选项以偏概全)3.A(选项无中生有)
4.A【解析】.麦穗儿放弃学业是为了回家照顾父亲,是懂事的表现,也没有让父亲失望。5.①幼小时,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去世,麦穗儿从五岁起和父亲相依为命。②父亲冯老三经常赌博不着家,甚至要把麦穗儿送人。后来他又酗酒,经常大骂麦穗儿。③麦穂儿考上高中那年,父亲从脚手架上掉下摔残了腿,为了照顾父亲,麦穗儿放弃了学业。(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6.①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局(答“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可)(2分)②在结构安排上,这种结局使故事陡生波澜,出人意料,产生极大的表现力和震撼力。(2分)③在表现手法上,与上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引发思考,突出主旨•(2分)7.B(“越来越多的霈求”错,原文表述的是越来越多地承载需求。)
8.BD(A.材料一并未揭示民办教育培训所存在的不好现象。C.“严重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夸大事实。E.“教育部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错,文章表述的是 “中国教育部决定’开展”。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于文无据。选对一处2分,两处5分)
9.①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法律,并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②中小学校:不将校内教学与课外培训挂钩。③校外培训机构:认真纠正“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④家庭(家长):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重要性。10.B 11.B(“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错。)12.A(査处“石亨”错,是“石彪”。)
13.(1)大岘山的强盗有七十多座山寨,李裕逮捕并处死了强盗的首领,释放随从的人,免去他们欠缴的赋税,叛乱于是就平定了。(“戮其魁”、“纵”、“逋负”各1分,大意 2分)(2)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贵,受到宠幸专权,想要提拔同乡的人,于是就共同谋划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用事”、“引”、“协谋”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中进士。授予御史的官职。天顺年间,任陕西巡按,上疏安定边防的八条建议。石彪夸大报告自己的战功为第一功,皇帝下诏让李裕核实。石彪的伯父石亨写信给李裕,李烧毁了信,按照实情上报。石亨不久也丢了官。李裕因此有刚强正直的名声。都御史寇深对待副官和下属厉严,只有李裕不屈服。李裕因为有才能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山东有二百多犯罪严重的人,有的过了十多年还没有判决。李裕到后十多天就基本上判决完毕。大岘山的强盗有七十多座山寨,李裕逮捕并处死了强盗的首领,释放了随从的人,免去他们欠缴的赋税,叛乱于是就平定了。
成化初年,李裕升任陕西左布政使,又调任顺天府尹。政绩显著,名声大振。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漕运并兼巡抚江北各府。他疏浚白塔、孟渎两条河来方便漕运。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过去设置的木桩受到江水冲激,耗费了很多,无法停止这种耗费。李裕和郎中杨恭等谋划,改为石桩,于是永远受益。淮安、凤阳一带正在闹饥荒,但太仆寺此时却要征用二万匹马备用。李裕上疏制止了这件事。李裕在淮安六年,每年入京讨论国事,陈述利弊,有很多建议得到施行。因为父亲逝世回家,服丧结束后,留在朝中帮助处理院事。
成化十九年,李裕代替戴缙任右都御史。戴缙依附汪直,曾经请求再次设置西厂,他在任时法纪废他。李裕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御史犯了过错,有的遭到鞭挞,李裕因此遭到毁谤。汪直垮台后,李裕和副都御史屠滽一道请求替那些冒犯汪直而获罪的人平反昭雪。皇帝不高兴,剥夺了他的俸禄。又因为此事的连累,调到南京都察院。后来,通过政绩考核调入朝廷,担任工部尚书。当初,史部尚书尹旻被罢免,耿裕代替了他。耿裕因为坚持正义不被万安喜爱。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贵受到宠幸专权,想要提提同乡的人,于是就共同谋划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李格本来廉洁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为李孜省的缘故,名望很受到一些损失。对他的考核也只是称职。按照过去的旧例,考察的项目有四种:一种是年老生病,一种是做事疲软,一种是贪婪残酷,一种是不谨镇。李裕建议说:“人材的性质不同。偏执的人接近残酷,迟钝的人接近疲软。请求设立‘才力不够’一条标准,来寄寓爱惜人才的意思。“皇帝认为好,于是就写上这一条。考核的原则确定了,古官上疏弹劾李裕,说他是通过李孜省提升的。李裕感则冤枉,写了《辩诬录》,连续上疏请求退休离开。正德年间逝世,活了八十八岁。14.(5分)BE(B “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E 没有使用反复。)(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15.(6分)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每点2分,意合即可)
16.(1)策扶老以流憩(2)烟光凝而暮山紫(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7.C(①正确。毁家纾难:指不惟捐献所有家产,牺牲自我,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②不合语境.“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③正确。“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④不合语境。“风生水起”形容亊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⑤正确•“束之髙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亊或某种主 张、意见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⑥不合语境。“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可换为“改弦易辙”。)18.C【解析】A,语序不当,“为数不多”应放在“产业”前面:B,搭配不当,“贡献了”与“演出活动”不搭配:D,重复,“耳目一新”与“全新”重复。
19.(3分)A【解析】:B项,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C项,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用在这里过于客气了,改成“到场”。D项,违教:①违反法典、法令。②谦词。意谓没有机缘相见从而不能听到有教益的话。用在违反学校食堂规定,语气过重。
20.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21.(1)“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不是营养的变化。前后内容不对应(2)因果关系不当 豆腐的营养发生变化,不是人们应该自制腐乳的原因(3)表述绝对化 吃腐乳未必会使盐的摄入量超标
22.【材料解读】限制性:(1)文体应为议论文或说理性散文;“读了上面的校训”,限制了必须以此材料中提供的校训为立论基础。(2)“请以其中的两三条为基础来确定立意”,写作的立意必须以六则校训中的两条或者三条为基础。其它情况都厲于不符合任务指令。(3)“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其校训更是意蕴丰富•”暗示写作中要能体现出文化意蕴。在具体的写作中,如果只是简单引用校训而没有挖掘校训的内涵,则非成功之作。开放性(1)角度自选,学生可以从自己擅长的方面来自主选择立论的角度。材料中有6则校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寻找校训中的联系,合理联想,自由组合。(2)“请以其中的两三条为基础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暗示考生要尽量展示自己的文化积淀。【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指令型材料作文题。“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其校训更是意蕴丰畜。” 那么首先必须明确这些校训的意蕴,然后将其中的两三条组合在一起作为立意的角度。
淸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求我们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 格,并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杯。
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告诉我们应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告诉我们要感恩、报国。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改革创新。麻省理工学院校训“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肥一中校训“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告诉我们既要有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更要立志髙远,拼博进取,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这六则校训的核心都是“立徳”或“树人”,但是角度各异,这样就需要选择和组合.组合示例选择①和③,可以立意“自强”“胸怀” “感恩”“爱国”:选择②和①,可以立意“学习” “正气”“胸怀”“志向”: 范文展示
(一)修身治学平天下
名校教会了我们什么?我想它并不仅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传授给我们一些为人处亊的道理。为人当自强不患,为学当求是创新,为世当胸怀天下,唯有如此,方不负韶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对君子的描述:令很多人神往。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被淸华大学作为校训,在—代代的淸华学子间传递,为什么这么多人强调为人的韧性与美德7我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以、修身为先已 给出了答案。只有一个人本身正如松、韧如竹,他的所作所为才是正义而有意义的。
故曰:“为人当修身,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张载对治学的理 解。而新的时代又对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诚如浙江大学教训:求是,创新。唯有求是才是 对真理的追求,唯有创新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辉煌中国里有句话说“一个民族,不能总 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诚哉,斯言!我们在治学时应秉持求是的态度取其 精华,再以创新为翼飞向更美好的未来。
故曰:“为学当求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的少年壮志:“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 姓朱”,这是郑成功立下的铮铮誓言。如读书,本就不应该是为求田问舍、强取公侯,报效 国家、安定天下才是其终极奥义。那“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便是合肥一中的呼唤。不 论是修养身心还是刻苦求学,凡事都应以国为先、以国为重,并要敢于有为国奉献的觉悟。为了这不老九州的光明未来,我们当志存髙远,胸怀天下。
故曰:“为世当爱国,胸怀天下展望未来。”
人生而在也,为人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治学当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为世当胸怀天下,展望未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诗经》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所开创,才能不负祖国期望,守护九州未来。
第Ⅰ卷(共15分)
本卷共8个小题,1—7每小题2分,8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第二批成果、由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带领团队承担的修订《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于2015年秋季出版。对史书典籍进行修订时因为()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史书典籍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史书典籍记载的文化糟粕较多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汉代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2-3题。2.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主动地走向世界,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②我国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色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必须注意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B.必须加强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C.要注意用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步代替本民族文化 D.要注意运用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去影响、教育其他民族
4.电视剧《芈月传》的开播,使生僻字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专家认为,生僻字太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刖”指古代割掉人膝盖骨的刑罚。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刑罚被废除,这些字也就很少使用甚至消失了。材料说明()A.汉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5.中国的四大名著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四大名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第影响了 1 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①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很好”这个词在山东各地有多种表达方法。如济南话是“刚赛来”,胶州话是“不糙”、潍坊话是“奇好啊”,青州话是“岗好睐”。这说明()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不同区域的文化间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方言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7.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六尺巷》娓娓道来一个邻里互让的故事,吟唱了“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透过“六尺巷”的典故,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①为政以德、政者自清的精神品格②里仁为美、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近年来,在中华大地上,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教师等“最美人物”接连涌现。透过这些“最美人物”和他们的“最美事迹”,我们深深地领略到一种内涵深刻、价值崇高的“最美精神”。这种“最美精神”()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美德 ②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 ③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 ④具有相对稳定性,需要我们批判继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共35分)
本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5分。
一、选择题(选择题共11个小题,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9.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最爱中国字》《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成为各大卫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活动有利于()A.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充分挖掘汉字的商业价值 B.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C.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 D.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10.《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 化财富。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15.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医道之学,西医学是医技之学,医道之学是人学,医技之学是科学。几千年来,中医学坚持以人为本,处处都有“道”的内涵,“医道”是中国特有的“儒学”、“道学”、“医学”三合一的结合体,是中医学的灵魂。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共同气质和价值取向,而这种气质又决定了这座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成就。290多万名北京市民投票选出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彰显了这种气质。作为城市精神,“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及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这说明()
①“北京精神”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决定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③“北京精神”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 ④“北京精神”是植根于人民实践的、超越时代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方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多年来,安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 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告诉我们()A.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
B.各地区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C.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
D.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19.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告诉我们()①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 ②要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③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④要辨证地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13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9分)
(2)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20个字以内。(4分)
第Ⅲ卷(共50分)本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和平尊”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制成。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完善和发展。这体现了()A.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同 B.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C.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D.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22.2016年春晚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主题,39个节目把中国道路、中国梦、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创新出彩,亮点纷呈,获得观众好评。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启示是()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②以强大的包容性融合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坚持弘扬主旋律与发展大众文化有机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中国古代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25.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其实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习近平、马英九在数百名中外媒体的瞩目下,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习近平发表致辞时表示,“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打断骨头连着筋”说明两岸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合作难上加难 ②“血浓于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贵和”思想 ③“兄弟亲情”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同胞兄弟”喻示两岸应加强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再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努力,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
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理智责任,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 ③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④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0.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①文化建设要奏响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 ②政府应研究文化市场规律,满足群众各种需求 ③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拒绝污染 ④政府要提供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产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1.第四届“买得起的艺术展”于2016年5月13至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与其他艺术展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相比,“买得起的艺术展”价格非常亲民,所有艺术品的定价为一千港元至十万港元。展览还特意为参观者提供清晰和透彻的购买提示,包括有关不同的艺术演变进程和基本艺术技巧知识等,让新手对所购买的艺术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项活动()①旨在让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检验和体现 ②在寓教于“购”中激发参观者对艺术的兴趣 ③有利于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④能够满足大众对艺术作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混淆视听之余,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要()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让普通民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节气、物候、时令要素的增加,也让现代人重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2016年的日历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①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把握了市场脉搏,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0分)3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央视近年来推出来的一个既有高雅的文化品位,又会引起全民话题效应和参与热潮的节目,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题的难度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从第二季开始升级了考题的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12分)
37.为进一步弘扬和谐手机文化,营造社会文明风尚,近期,由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联合山东省文明办等五家单位举办了“与文明同行•共创和谐手机文化”——“我身边的文明事”文明短信有奖征集大赛。截至目前,参赛短信、彩信总量已达四万多条。创建和谐手机文化,就要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手机文化信息,为此,必须通过多种形式让群众参与到文明短信传播中来。目前,山东移动联合社会主流媒体推出《齐鲁晚报》手机版和新华视界用户总数超过300万,广视无限手机电视登录用户数超过20万,手机上网用户接近1 500万,这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优秀手机文化的认可。本次文明短信大赛的举办必将通过用户的互动参与进一步提升文明手机文化的影响力。
(1)透过“和谐手机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2)只有流行的文化产品才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6分)
高二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卷一
一.选择题1-5:DCBAC;6-8:CBA
卷二
一.选择题9-10:CA;11-15:CADBD;16-19:CCBD 二.材料题 20答案.(13分)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
②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3 分)
③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2)答案示例:
①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2分)②学习女排、振兴中华。(2分)
卷三
一选择题21-25:BDDBB;26-30:CABBD;31-35:DCBDA 二.材料题 36.
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4分)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4分)
【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推荐阅读:
高二英语6月月考试题09-29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承智班)10-07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10-19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11-20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工作总结09-12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选11-17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0-06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06-29
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1-04
细节语文作文高二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