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13篇)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

沙城实验中学王丽芳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家庭小实验,既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糖溶解、酒精和水混合溶液体积的变化等实验验证分子之间有空隙存在;通过设计蜡烛中有氢的实验和磨制的制取等了解到物质的组成等。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设计、观察,能够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家庭小实验可以顺利导入新课

如向蛋壳中加入盐酸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在盛有纯碱的容器里燃烧的蜡烛,加入食醋后很快熄灭等。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产生:蛋壳在盐酸作用下放出的气体是什么?纯碱与食醋反应放出的是什么气体?它为什么能使蜡烛熄灭?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很顺利地引出了二氧化碳制法和性质的讲述。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直觉,使新课内容很顺利地引出,并能更好地讲解。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完成教学中的知识反思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应具有适当的教学节奏和合理的容量。为了调节教学节奏,检验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作一些家庭小实验。如通过学生设计和操作食盐提纯的家庭小实验,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从而便于补救教学中的失误。

四、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

如有关净水器、润滑剂和溶解度的家庭小实验,既复习巩固了炭的吸附作用、石墨分子间的滑动性和溶解度的知识,又利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一、家庭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口尝一尝。人要获取知识, 听着不如看着, 看着不如亲手做。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 适时地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获得成功时, 将会产生极大的喜悦, 进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一个心理放松的环境中, 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 不受课堂时间限制, 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常见的家庭小实验有:生成炭黑的实验、石墨导电实验、清洗餐具、探究鸡蛋壳是什么物质等。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反复做观察化学实验的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生成、发光放热、燃烧爆炸等鲜明现象。这可以使学生感悟出化学变化的神奇,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这样对教与学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是学习科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讲解,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因此,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使学生发现更多疑问, 促进进一步学习。例如, 学习“燃烧与灭火”以后, 教师可布置学生回家试一试点燃小木条和煤块的难易差别, 扑灭油锅火焰, 让学生体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又如学习“氧气制取实验”后, 教师可布置家庭小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学生返校后讨论收集气体所用物品, 实验过程成败及可能原因, 并在教师指导下, 分析比较归纳收集气体的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以及反应条件不同时如何改进等。在教材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些基本操作, 如灌满集气瓶且不让里边留有气泡及收集满时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 这些难理解和记住的现象都会变得容易被学生理解。在实际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 又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三、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家庭小实验能将课内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有独特的促进作用。例如对“过滤实验”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回家做, 要求每一位学生开动脑筋, 寻找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家中把大饮料瓶剪成两部分, 下部分做烧杯, 上部分做沙漏, 用竹筷当搅拌棒。又例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度, 教材中有分液漏斗等仪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在家中选用医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达到同样目的。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醋、纯碱水、肥皂水、牙膏、食盐水、柠檬汁代替酸碱盐溶液, 去测定它们的酸碱性, 用鸡蛋壳代替碳酸盐, 食醋代替盐酸做检验碳酸盐的实验。学生独立设计这些小实验, 独立操作。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大脑中会运用与这个试验有关的全部知识, 并考虑使用哪些仪器, 如何装配采用哪些药品, 怎样操作, 会出现哪些现象, 能说明什么问题等, 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在操作时学生会改进一些方法体验到改进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激发了创新意识,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四、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良好习惯的养成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庭小实验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科学原理比较简单。生活中的许多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 随手拿来, 效果不错。这符合先贤倡导的“坛坛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思想。例如学生可以找来废弃医用注射器、输液管、饮料瓶、饮料瓶吸管、气球等作为家庭小实验的器材, 食醋、纯碱、食品干燥剂、鸡蛋壳、小石子、生锈铁钉等都可以作为实验药品。学生寻找家庭小实验用品及实验过程中, 废物利用, 养成节约习惯。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掘家庭小实验的可做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亲手实验的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家庭小实验可起到弥补的作用。什么是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自己在家里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一些易得药剂或代用仪器,自己动手进行的简单易做的实验,是化学课堂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多变、方法灵活等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可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因此深受学生喜欢。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对于弥补课堂教学中实验时间短、参与人数少、局限性大等缺点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产生的影响往往要比学校中相对纯粹的教学作用要大得多。我认为,开发利用家庭小实验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本身就以绚丽多彩的颜色变化和现象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受学生的欢迎。适时的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可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不衰。这样,对教和学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后,可以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这是个相对复杂的实验,从选取药品和实验仪器都要经过事前的精心计划。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老师提出一个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动脑筋,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做同一个实验,利用不同的家庭物品做实验器材与实验药品的替代品。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可以让学生的随机应辨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例如:做净化水的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家中做家庭小实验。可以用可乐瓶子剪了底做漏斗,用棉布做滤纸,用筷子做玻璃棒…家庭中的可用以实验的物品并不是现成的,只有学生分析过后才能确定能不能用于实验,有些想一想觉得可用,但实验当中发现不能用。这样的不断改进,可以让学生的家庭小实验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在学校实验室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在家庭小实验中,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利用各种物品替代现成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做到了到生活中学习,把知识应用到生活。

第三,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家庭实验的过程中,在实验题目的选定、药品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上的探究过程。因此,家庭实验的开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很好的方式。

“创新”这个词,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确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每个学生,也为了我们的国家,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利用回家做小实验办法,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例:“用化学方法鉴别银粉与铝粉”,有意让学生回家做,要求每一位学生开动脑筋,寻找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聪明的学生,可以想到用一醋酸代替盐酸,用玻璃杯代替烧杯。学生通过实践创新,提高了创新意识,认识了创新并不难,它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在家庭小实验的探究,学生想象力更加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潜意识得到了提高。经过多年的家庭小实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小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能力、智力的发展,良好科学品质的培养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认识了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我们还要对家庭小实验进行精心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第一,指导学生自制仪器。家庭小实验,就尽量用家庭中的现有物品代替实验室仪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一些常用仪器。例如医用之后的药剂瓶做试剂瓶,眼药水瓶做滴管,输液装置在确经消毒之后,作为气体发生器;玻璃杯作为烧杯,筷子代替玻璃棒,冰淇淋小勺做药匙……

第二,指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化学药品。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质可作化学药品使用,例如:易拉罐、铝导线、铁钉、铜丝、铅笔芯、木炭、食盐、纯碱、面粉、蔗糖、鸡蛋壳、生石灰、石灰石,医用酒精,医用双氧水、白酒、白醋、废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等都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药品。

第三,精心选择家庭小实验。由于时间、实验用品等客观原因,有些实验很难在家中完成。为此,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进度,从教材中精心选择一些实验,力求器材简单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比较安全。例如学习常见金属后,布置用小瓶子、铁钉、凉开水、植物油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4

商镇中学

孙永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养成教育,既贯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大气压将为你解开这个谜,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拿出来,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二、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践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他电学实验。此外,小实验、小制作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自制电磁铁”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盐水的体积v;(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M-m/v。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m-M/v。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实验和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首先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有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气泡如何变化?温度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2.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2)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3)自行车上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4)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它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核心就是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这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实验。而作为老师就要经常在每节课的引入上多花功夫,多发掘与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并加以演示。如“魔术点灯”,“吹气生火”,“水果电池”等小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如果单靠讲述的方法,势必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也不易理解,更不容易记住。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试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应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形成酸的通性概念时,就可以安排盐酸与石蕊试液,铁,铁锈,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又如,在形成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概念时,也可以借助于对应的实验来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借助于碳,硫,铁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合反应。也可借助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铜与硝酸银的反应来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等。又如,在讲述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时,我们可借助一个组装好的原电池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从而深刻了解原电池,同时通过更换原电池的部分构件,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有无电的结果来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比死记硬背要深刻的多。

三·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目的和重点,观察要细微等。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的色,味,态,仪器连接,实验条件等,实验中要引导学生从发光,发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方面观察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克服片面性等。例如,学生在做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即要引导学生观察所发生的一切现象,“浮,游,熔,响,红”,同时还要求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加以综合,最终得出钠的相关性质,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再如,在做钠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时,学生除了观察到常规的现象,如气泡和蓝色沉淀外,还看到了黑色沉淀,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与此类似的还有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也出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现象,这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意外现象,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并给与必要的提示,在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下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小纸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6

摘要:小纸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作文中、学生的随笔中等使用的字条。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使用很多,收获也很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课堂教学中的小纸条,提高效率的小助手;作文评语,激励的魅力;随笔互动,沟通的桥梁;班级里的真话墙,办公桌上的备忘录。

关键词:小纸条;激励;桥梁;真话墙

小纸条就是长条形的纸或者字条。笔者这里说的小纸条,是在教学课堂上、作文中、学生的随笔中使用的字条。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也有了手机,学生发短信和教师交流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也形象地把这种短信称为“小纸条”。笔者在教学的这几年来,使用小纸条的地方也很多。有些收获,现把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小纸条,是提高效率的小助手

萌发在课堂中使用小纸条的念头是笔者第一次教高三,一轮复习到古代诗文阅读模块,这其中有对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由于一个词有多义,虚词还有不同的词性,比如虚词“而”,词性就有三种,每种词性下面还有好几种不同的意思。牵扯到的课内文言中的句子有几十个,怎么知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呢?逐个提问,在课堂上,会有同学“帮忙”;以题目的形式出现,会占用太长的课堂时间。后来我们采用了小纸条的形式。挑选七至八个有代表性的含有该词的句子,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分别做四张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四个同学在黑板上做题,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座位上的同学在下面做,这样大概十几分钟,大家复习了三四十个句子,既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又节约了时间,学生大都精神比较集中,课堂效果还不错。后来这一形式经演变、改进、推广,不仅在复习课上使用,在新授课上也能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还有对上一节课问题的解答,都可以让学生先准备小纸条,然后有的读,有的写在黑板上,学生读的过程也是对思维的整理过程,锻炼了语言表达。教师在制作小纸条的时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同时为了让学生看得明白,教师要书写工整规范,也有助于督促教师提高写字基本功。

二、作文评语,激励的魅力

作文评语,通常情况下就是教师就学生文章的构思、主题、语言表达等用一些词语稍加评价,一般赞扬的很少,大都是指出作文的瑕疵。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承挫能力差。他感觉不到成功,就想放弃。笔者就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写在评语中,如:你文章的错别字少了,你文中的某句话有哲理,你的字很工整。这些语言开始可能没有什么回应,但是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敢写的意识,才能写出文章。有的时候,你给学生作文很真挚的评价,学生也会回应的。有一次,我们班一个叫毕欣悦的女孩的文章被笔者印了发给大家。当时笔者给她的评语大体意思是文章整体感觉较好。她在我的评语后面接着写:其实,我不觉得我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好,既没有优美的调子,也没有动人的旋律,更没有生动的五线谱,为什么会被称好文章呢?看完她的句子后,笔者又写了以下的评语:你的作文语言流畅行文自然,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就是真实的好作文。不要害怕,每个同学都有巨大的“潜能”,我们都很欣赏你那“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本色灵性作文。渐渐的,在作文后和笔者讨论的同学多起来,我们以作文纸为阵地传递着小纸条。通过这些小纸条的交流,笔者也慢慢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是有潜能没发挥出来。作文评语作为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机械裁判,不能仅仅为了甄别和选择而评价。我们要用情感评价学生的作文,激励他们和我们互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的进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未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能发挥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超过一倍多。这个科学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激励很有魅力。

三、随笔互动,沟通的桥梁

高中生的随笔和作文差不多,但是比作文随意得多,比日记没有那么强烈的隐私意味,一般学生都很乐意让教师看。在随笔上写一些话都是有感而发,所以也是最贴近学生心灵和思想。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平时很乐观,也很活跃,但是有几天他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也不集中,眼睛总是没有目标。

笔者特别留意了一下他的随笔,果然他在和爸爸冷战。沉默的儿子,其实这是沉默的倔强。笔者知道这需要他理解父亲,在随笔的后面说,有时父爱是深沉的不好理解的,但是确实最无私、最真诚的,你列出父亲的十个优点,然后再列出他的十个缺点,看看是优点战胜缺点还是缺点战胜优点。他弄好了,自己放在笔者的办公桌上。列出了优缺点,然后附言说:我发现有些了解他了,现在想和他谈谈,等周末回家再说。于是我懂了,有希望了。

等到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的时候,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愿意在随笔中和你分享,很多都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早恋、失去情人的痛苦同学间的小矛盾等等。笔者认为这种沟通比课堂上或者是课后一对一的对话效果好。因为它是师生间的交流,具有私密性和独特性,而且又是不见面的笔谈,所以就比较随意轻松,想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太多的顾虑,这便让大多数学生有了发表意见的地方。而且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尤其适合笔谈,他们不善于在大众场合表达,怕同学笑话他们,可他们往往很细心,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所以,随笔小纸条便是他们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心事、烦恼和忧虑,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对教学评论甚至对教师的做法提出批评。这张张小纸条也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这根纽带缩短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师生沟通的又一桥梁。

四、班级里的真话墙,办公桌上的备忘录

我们班级里面分为四组,每组对应的墙上都有一块一米见方的小展板,我们称它为“真话墙”。上面一般用便贴纸写着每个人对该组同学想说的话。开始的时候大都是表扬,后来在合作中发现同学的缺点也贴在上面,发现被贴的同学慢慢能接受了,也能尽量的改正。由原来的只写本组的同学发展到写别的组的同学,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后来也有写教师的,由于不实名,学生说的大都很中肯。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但是虽然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甄别能力,在赞扬和批评同学的时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给教师提意见的时候,教师本人也要坦然面对,辩证地看问题。

笔者办公桌上有一个台历,和它一起的还有一本便贴纸,有的时候学生来找笔者,没找到,就在便贴纸上留言,说他们来了,来找我做什么等等。这个是由课代表“发明的”,一开始大都是笔者和她的对话,笔者给她留言说我们今天的计划,笔者的要求,作业等,她给笔者说班级的情况,作业的情况等,后来同学有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也留言,积累的多了,那本便贴纸就成了笔者的“备忘录”。每天都要看看,别遗漏了什么。

现在,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用上了手机,手机传递“小纸条”, 相互问候、问题探讨等,更快捷。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学习兴趣,物理知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仅靠死记硬背、片面地理解课本知识, 缺乏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对知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是根本不能真正把物理学好的。 所以, 在初中物理教改实验中, 笔者发现苏科版教材增加了许多小实验,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同时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物理规律、概念等。 最重要的是, 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让他们认识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基础。

一、运用小实验, 激疑导入新课, 营造物理情景

一节物理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课能否成功引入, 所以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 而利用小实验引入新课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因为由小实验所创设的情境, 能向学生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等强烈的感觉刺激, 有助于吸引学生眼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同时小实验中会出现学生意料之外的现象,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认真学习这节课的想法, 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初二物理第一节“绪言”课:“开水里养活鱼”实验。师:“有一个群口相声说的是开水里养活鱼的问题, 大家听过吗? 开水里养活鱼可能吗? ”生:“听过, 开水里不可能养活鱼, 鱼会被烫死。 ”不等教师说完, 学生都会抢着回答。 “大家不要急于下结论, 先看一个实验, 注意水是否烧开, 鱼是否被烫死。 ”物理以这样的一个学生感到惊险, 结果又充满意外的实验作为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 让学生感到物理课的趣味性, 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接下来学生学好物理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大气的压强”的引入可以用 “覆杯实验”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 盖上硬纸片, 先问学生:如果将杯倒置过来, 并放开压在纸片的手, 水会洒出来吗?纸片会掉下来吗?然后实际演示, 这时水不会洒出来, 纸片也不会掉下来;也可以用“瓶子吞鸡蛋”实验, 选择瓶口比鸡蛋稍小的玻璃瓶, 在瓶中点燃一小团棉花, 待棉花即将熄灭时迅速用鸡蛋堵住瓶口, 片刻鸡蛋会被吞入瓶中。 这两个实验都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和困惑, 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运用小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 理解物理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 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 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学习效果。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正确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呢? 小实验就是个好办法。

比如:学习比热容这节内容的时候, 比热容的概念比较难理解, 这时可以准备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 然后用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同时加热相同的时间, 一段时间以后, 让学生观察放在两种液体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有何不同, 学生发现水中的温度计上升的示数小, 接着提问:如何让水上升的温度跟煤油一样? 学生自然想到加热的时间长些。由此提出, 如果将它们升高一样的温度如1℃, 吸收的热量是不一样多的, 从而将比热容这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磁场、磁感线很抽象, 学生因为看不到很难理解, 所以在讲授磁场知识时, 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 在磁铁上方放块玻璃板, 将小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 轻敲玻璃板, 让这些铁屑排列起来, 就能看到大致的磁场分布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感兴趣的小实验, 既接受了磁场的存在及磁感线分布图景形象的记忆,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在讲课时, 还要强调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 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没有这些引入的实验, 学生听起来不但枯燥无味, 而且思维理解活动远远不如实验效果好。

三、运用小实验, 巩固课堂所学, 提高学习质量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做的实验要和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结合, 使学生通过小实验验证了课堂所学知识, 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以后, 学生对于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不一定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是会有认识误区。 这时可以让学生用两个弹簧计互拉, 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 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从而走出鸡蛋碰石头, 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的认识误区。

在学习了流体压强的知识以后, 学生对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不一定能记住, 对于生活中的飞机升力的原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解释。 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硬币跳高”小实验, 在硬币上方吹气, 发现可以跳起来。 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看哪组跳得最高, 学生就容易发现谁吹的力更大, 吹的流速更大就跳得更高, 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及解释生活中的应用原理。

四、运用小实验, 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在苏科版教材中有很多小实验的器材需要学生自己收集废旧物品, 自己动手制作, 并且有的器材还要寻找相似的物品代替, 这就能促使学生动手、动脑, 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而且当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 学生也能自己动手解决, 这必然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比如: 学生用外面标上刻度的玻璃瓶或玻璃杯自制量筒测量体积;用雪碧瓶做成了“水火箭”来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感受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用自制的水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用雪碧瓶和小玻璃瓶做成了“沉浮子”认识了沉浮条件;用水果做成水果电池, 等等。 做好这些小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迷你小实验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

一、迷你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能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密度计”、“自制验电器”等。如“自制密度计”的小实验:取细圆木棍一根、表面涂上石蜡,在细木棍一端绕上适量的保险丝,以使木棍能竖直浮在水中上端露出水面1/5为宜,分别放入三种液体(如水、牛奶、盐水)中,可观察到在牛奶中上端露出液面最短,在盐水中上端露出液面最大,这可说明在三种液体中,牛奶密度最小,盐水密度最大。浮力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总是迷惑不解。“自制密度计”的演示效果较好,在制作“自制密度计”的过程中,学生对物体的沉浮条件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如“筷子提米”小实验:在玻璃杯内装上半杯大米(不能装满或装的太少)筷子插在中间,把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加入少量水后,不能立刻就提筷子,稍停一段时闻,等米吸水涨开后,再提筷子。根据压力增大,表现变粗糙,摩擦力度大的原理,当米吸水以后发胀发涩,这样既增加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压力,又增大米与筷子、米与玻璃杯之间的粗糙程度,因此筷子与米及米和玻璃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所以提起筷子能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实验形象、直观地说明压力增大、表面变粗糙、摩擦力变大的原理。

3.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如“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常用两半球的密封性能不好,做不成功,其实两只衣挂钩(吸盘式的)就可以用来代替两个半球,实验时只要将两只衣挂钩用力按合在一起,就成功地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一般一个学生用两手拉是不容易拉开的,这样此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既简单、省时,效果又好。

二、迷你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1.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学生自学环节中遇到问题的难度,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小实验就是好办法。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从中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显著增强。

2.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训练操作就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完成的。如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得到发展。

3.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目的。小实验应用的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学生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4.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符合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1.7.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3]程志荣.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4.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9

摘要:我们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离开了实验,就像无水之鱼,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大作用,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的运用做阐述。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小实验

所谓物理小实验,就是指那些取材简单,学生容易操作,用时又比较短的实验,这些实验常常因为简单而被众多老师忽视。事实上,这些小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取材简单,操作容易,学生做小实验的成功率比较高,会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与动手实践能力,一名称职的老师,不仅要重视小实验在物理家学中的运用,还要善于为学生设计各种小实验。那么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如何设计好小实验,运用好小实验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些个人的体会。

用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动力。初中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每一节物理课做些小实验,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液体沸腾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演示一个用纸做成烧开水的锅给学生看,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那就是纸包不住火的,可当学生亲眼看到,直做成的锅,不仅没有被火烧着外,还看到里面的水沸腾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兴趣大增,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每节课十分关键的环节。每位老师都重视新课的导入,而物理小实验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惯性知识的时候,将自己的手机放在讲台上面的一张纸条上,然后拉动纸条,将它拖到桌边,学生非常担心手机摔下来,这时,突然抽动纸条,手机却“安然无恙”,仍然在桌子上面,然后向学生说:知道手机不摔下来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原理。。。再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我们在课的开始阶段,向学生做一个筷子将放满米的被子提起来的实验,这现象能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取材简单、用时短等优点外,还具有能让学生在家完成的特点。比如,学生在家里可以用橡皮筋、刻度尺来自制一个弹簧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比赛活动,比一比那个同学做出来的弹簧秤的准确程度高;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小杆秤。在复习大气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鸡蛋、细口瓶材料,做一个瓶吞鸡蛋的小实验。具体做法是:将细瓶

里放一些细沙,再将点燃的棉花放在细 瓶燃烧,过一会儿,把剥了壳的鸡蛋放 在细瓶口,就会看到鸡蛋被瓶吞下了。很多老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向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很少布置动手作业,最后造成学生厌学,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让学生在家做些动手的小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原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用小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物理原理,让学生制作与解释小实验,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后,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玻璃杯抓气球呢?

操作:1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上;2将热水倒入玻璃杯里,放置一会儿;3将玻璃杯中的热水倒出,并将空玻璃杯的杯口罩在气球上,就会看到玻璃杯将气球抓起了。

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解释这个实验的原理。此时,老师可以接着给出思考题:你还有什么办法抓住气球吗?你能设计一个小实验,不要用手捏塑料矿泉水瓶,就能将塑料矿泉水瓶弄瘪吗?

在利用小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由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解释现象或原理,也可以告诉学生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解释实验,因为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积累小实验的素材

小实验的教学作用是不可小视的,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收集、储备。最好建立起档案,并标注操作要领,注意问题,形成一个资料库,这样以便教学之用。比如,沉浮条件的探索,就有很多种材料,常见的是用直观塑料小瓶,它的密度是接近水的,医院里有很多这样的小瓶子,但在配重的时候,需要金属丝,你就要记住是几号金属丝,在实验的时候需要在瓶底绕几圈,其中的水深又是几厘米等等都要有记录,这样使下一次实验的时候节约很多的时间。再如,某些材料能做哪些小实验,也要总结。如鸡蛋,在物理小实验中,有很多地方用到:

1可以做测质量的实验,先请学生估计一下,再用天平测一测。

2做惯性有关的实验,将鸡蛋放在用玻璃片盖着的水杯上,再用小木棍敲击玻璃,鸡蛋落在水杯里;可以用旋转鸡蛋的方式,判断生、熟鸡蛋。将它们分别放在桌面上旋转,很快停下来的是生鸡蛋。

3做沉浮实验。将鸡蛋放在放有清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是沉在杯底的,然后再向烧杯里加食盐,会看到鸡蛋逐渐悬浮起来,若再加食盐,会看到漂浮起来。

4做不倒翁实验。将鸡蛋头小的那端锥一小孔,并将鸡蛋里面的蛋清流出,然后向小孔里灌点细沙,再将熔化的蜡烛油滴人,使细沙固定在鸡蛋的头大的那端,这样就做成了一个不倒翁,无论你怎么推鸡蛋,鸡蛋都不会倒下了。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程,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物理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将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验活动的意义,并结合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

一、实验活动对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

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验能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要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提升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是结合课本知识点,使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物理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较高的学习和观察能力以及能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师学生不重视对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理论课程,就可以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导致了他们从教后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不重视。(2)实验设备方面,虽说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中学教育这一块投入很大,但还是满足不了中学教育的需求。(3)升学的压力使教师顾不上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所以实验在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在黑板上完成。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安排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很多的工作量,因为通常在中学都没有专职的实验老师。(4)学生方面,中学生作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其自身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理解不到位,认为实验课堂就是自由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出现了破坏实验器材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高。(5)工作量方面,应试教育遗留下的问题仍然突出,教师们根本无法从高分竞争中解脱出来。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中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通过指导性实验提升学生应变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而指导性实验越来越受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欢迎,它可以根据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实验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进行实验操作,在达到教学目标之外,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布置给学生实验作业:“现有50Ω的滑动变阻器R0未知电阻Rx各1个,除今天介绍的测量方法还可用哪些方法可以测出Rx的大小(其余器材自选)?”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测量方法。这样的实验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丰富实验教学器材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丰富程度,更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理解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以及高考。纵观这几年的中考与高考题型,实验考题都是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因此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来说,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来提升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保证实验内核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方法或者实验工具来实现实验目的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中学生对于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创新实验模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摩擦实验为例,为了能够测出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以设置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右图),实验器材如下: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米尺。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中相应的物理量有哪些?(2)记录出相应的实验数据是;(3)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μ=;(4)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哪些测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水杯倒置”实验,我们就可以先让同学们做通常情况下的实验———水杯盛满水,再让同学们做一做在水杯不盛满水的时候,看实验是否也能成功,然后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使同学们结合所用知识充分发挥其想象。再如,在进行“摩擦力研究”的实验时,可先请同学们自行设计验证“摩擦力及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研究时,可让同学们想想:怎样操作误差更小,若此实验要进行课堂演示,应选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讲解更方便、直观,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践行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尤其是实验教学课程更是如此,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讨论和实验教学,努力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兴趣: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J].赤子(下旬),2016,(12).

[2]李亚妮.如何提高职业中学物理教学效果[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08).

[3]金长善.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15):184.

[4]罗淑亚.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风,2017,(13):58-59.

[5]王建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3.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作用分析

G633.7

实验能够让物理学习更加完善,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实验的过程能够让知识的表达更加直观,并且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培养出学生的实践精神,并且让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更强。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因此非常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学生的分数非常高,但是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弱,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想培养出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从物理实验入手分析,基于此,本文对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小实验的开展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学习好物理知识。物理小实验更多的是一种灵活性的展现,更多的是生动性的学法,激发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参与性更强,深入到物理小实验的研究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单纯的只对大气压强进行描述就会非常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魔术的方式让学生做实验,实验的内容为“瓶吞裸蛋”,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参与兴趣,让学生猜测,鸡蛋在不用手动的情况下是否能进入到广口瓶中。学生会纷纷猜测,等待学生猜测以后教师在瓶子中倒入一些热水,然后晃动瓶子,再把水倒出来,并且快速的用鸡蛋堵住瓶口,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即使不借助手,也能够把鸡蛋放入到瓶子中,因此求知欲产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教师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学习中存在很多非常抽象和难懂的问题,这些問题要想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非常困难,并且即使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实验更加直观,要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化作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

例如,教师在教授《声波》的过程中,教材中可以通过与水波的对比进行讲解,这样的类比效果不是非常好,学生的理解非常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将装有水的玻璃水槽放好,并且准备一个小型的电动机,再在转轴上装上一个有弯度的金属杆,并且把电动机固定在水槽上,最后再将设备放在展示台上,在电源的带动下电动机转动,通过金属杆的拍打,水波产生。这样的小实验能够将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并且让学生对水波知识和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突破教学难点。

三、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不能把实验看成是对知识的传授,应该将其看成是一种实验上的创造行为。在演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意识,并且不断的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吞蛋”的实验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什么是大气压,通过吞蛋的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吞蛋”这个实验上,学生会研究,怎样在不动手以及不破坏瓶子的基础上将鸡蛋完整的取出来。这就是思维上的锻炼。一般会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将输液管放在瓶子中,并且把鸡蛋移送到瓶口的位置上,按压住输液管,再往瓶子里打气,这样通过压缩气体以后鸡蛋就能够轻松的取出来。第二种方式就是使用50毫升的塑料瓶,在瓶盖子上钻孔然后插入输液管,将广口瓶倒放,学生会使用抽气机抽气,这样鸡蛋也能够被取出来。学生在进行物理小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考以及小实验的方式开拓思维。

四、补充和巩固课堂知识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亲自设计和制作物理小实验,这样能够夯实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深化所学的知识。学生亲自设计的实验要和物理知识有紧密联系,让课堂内外的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讲解光的直线传播以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对光传播的理解定制一些小孔成像的实验,让学生对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解,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小实验。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自己去寻找其中的原因,并且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夯实物理知识,弥补知识的缺漏。物理知识来自生活,并且也服务于生活,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不扎实的原因就是缺少和生活的联系,也不善于在实验中进行思考和观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清楚的掌握,物理概念不理解,机械地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

综上所述,本文对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和研究,旨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小实验中获得知识和体验,进而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的精髓。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亚颖,卢慕稚,李飞跃等.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2):33-38.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

在中学物理课中, 积极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小实验不仅对创造丰富的课堂环境有帮助, 正确引导学生融入物理场景, 帮助学生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 而且还能精确并生动地展现出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 在教学中, 老师除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之外, 还应该积极地将小实验运用到教学中, 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 这对物理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一、通过小实验开展新课程,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何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兴趣。只有有了兴趣, 人们对事情才会产生足够的注意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充分地发挥小实验的作用,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参与意识, 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举例来讲:当讲到大气压强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开展比如瓶吞裸蛋等的实验 (通过魔术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 此时老师可以说: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变个魔术 (学生热情高涨) , 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以及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 (要确保鸡蛋直径比瓶子直径大) , 用鸡蛋盖住瓶口, 此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探索能力, 让他们猜测:假如不用手挤压鸡蛋, 鸡蛋能否进到瓶子里?老师不要急于评论学生猜测的对错, 此举对于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活跃气氛有非常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向瓶中倒入一定量的热水, 然后晃动瓶子, 再将瓶中的水倒出来, 并迅速地用鸡蛋堵住广口瓶瓶口位置, 并且可以模仿魔术用语, 告诉他们:接下来要见证奇迹了。这时, 学生会发现鸡蛋被一点点地吞到瓶子里, 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猜想正确的同学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这样会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而猜想错误的同学, 此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演示实验可辅助教学, 突破教学中的疑难点

在具体的物理课程中, 常会遇到很多特别抽象难懂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时教师应针对这些抽象知识, 运用合理的方法来解答学生的疑惑, 其中通过演示实验辅助教学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 当讲到声波时, 书本知识是通过和水波的类比来讲解的, 虽然很直观,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生不容易理解, 假如辅助实验, 效果就会很惊人。首先准备一个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然后再准备一个录音机上的微小电动机, 要确保在机器的转轴上加固一个金属杆 (带有弯度) , 接下来将准备好的电动机加固到水槽边缘, 最后将设备放到投影机上, 通过接通电源来带动转动, 此时机器上的金属杆会不断地拍打水面, 这就产生了水波。开展这个小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波的概念, 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 解决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三、不断探索常规实验, 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中, 老师不应该只把实验当成是对知识的传授, 应该将其看做是一种合理的创造行为, 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以及创新思想。比如在上述的吞蛋试验中, 通常是通过这一具体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假如实验完成后, 鼓励学生研究方法怎样能在不破坏瓶子的前提下, 完好将鸡蛋取出。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一般会有以下的几种方法。第一, 将输液管放到瓶中, 将鸡蛋移到瓶口位置压住准备好的输液管, 此时另一个同学向瓶中打气, 通过压缩气体将鸡蛋取出。第二, 先用水清洗鸡蛋, 然后准备一个500毫升的塑料瓶, 截取瓶子的一半, 在瓶盖上钻孔插入输液管;把广口瓶倒置在带盖的半截瓶中, 此时另一同学用抽气机抽气, 很显然鸡蛋会轻而易举地被吸出。不难发现, 通过严密的思考以及实践, 学生的能力以及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完善课外实验活动, 巩固知识

不论何种类型的实验, 严格上讲都是一种直观、特殊的实践行为。教学中, 既要做好这些实验, 比如纸锅烧水等, 又要不断地设计一些积极的课外实验, 比如自制不倒翁。通过布置课外实验任务,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脑以及动手能力, 不断地从实验中获得启发, 获取一些课堂不曾获得的知识。开展课外小型实验, 能提供给学生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可以充分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在此过程中, 学生思维活跃, 对学到的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总结

通过上述, 我们发现,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合理的小实验, 不仅克服了学生不爱实践的毛病, 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设计小实验, 学生可以验证自身的猜想, 这样能扩大他们的知识层面, 开阔视野, 有助于培养操作能力, 提高了操作水平;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程宏涛.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J].中国教师, 2010 (S1) .[1]程宏涛.物理小实验构建和谐课堂[J].中国教师, 2010 (S1) .

[2]张玉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8) .[2]张玉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8) .

[3]贺军.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教研) , 2010 (08) .[3]贺军.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教研) , 2010 (08) .

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3

凡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都可以叫打击乐器。而小打击乐器就有三角铁、双响筒、铃鼓、木鱼、响板、梆子,等等。打击乐器是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在音乐作品中都有特别重要的表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小打击乐器所做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训练节奏感的最好工具。在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运用小打击乐器排练了好多的歌曲或乐曲,在培养学生音乐感、节奏感中,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在歌曲《天路》中,切分音的节奏不好掌握,特别是连续的切分音,我就准备用铃鼓来完成这个内容。【铃鼓是用木质或金属材料做成圆状,一面蒙皮,在圆状的柜上开有小孔,装上小铜片。铃鼓的音色轻快明亮,穿透力很强,可以演奏表示许多复杂节奏及表演花样】。它也有很多的技巧,如摇、搓、抖。铃的声音要统一,这个统一就不好练习。要求声音要整齐,练得不好就是发散的声音。在切分音的中间音,要求发出长音,这样就要求铃鼓的抖音要均匀。在一个学习班中,有节奏感不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敲三角铁,一拍一下。【三角铁是用一根金属圆棍(实心),弯曲成等边三角形,留出一个角的接口处不闭合。演奏时,用一根细带将三角铁提起,另一只手用一根金属细棍敲击,奏出清亮的金属声】。三角铁在乐队中作为色彩乐器使用,为乐队增加兴奋的气氛,为乐队增添明亮的光彩。三角铁的技巧有连奏、声音的控制、单击。我在编配中,让三角铁敲第一拍。再利用梆子敲后一拍。梆子是由一根扁圆状的木棒(长约15—20公分,略粗),一根圆木棒(略细)组成。也有用一个挖空的长方形木盒、一个带圆头的木槌组成,敲击时发出清脆有力的音响。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 2 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在我们学习音乐的同学,有很多音乐条件一般的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用什么方法能使他们对音乐节奏更加敏感,这些就是我们当教师所考虑的问题。要知道,音乐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的培养熏陶是完全可以得到发展和加强的。因此,对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想好多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音乐的渴望,引导和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通过小打击乐器的练习,使学生对音乐更加喜欢,也会为自己能亲自加入到音乐之中,而感到快乐和幸福,让我们都能更好地运用小打击乐器,在音乐的海洋中欢泳!

作者:吴长乾

邮箱:wu7701@163.com

上一篇:班级卫生评比方案下一篇:试论互动式教学在波谱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