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职责(精选14篇)
1.熟悉并执行特种设备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参与编制相关人员岗位职责,操作人员守则、操作规程、常规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等特种设备规范化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监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的注册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和有关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5.及时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变更工作。
6.组织各车间做好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检验、维修、保养等计划,并具体落实实施,检查或参与校验工作。
7.不定期对公司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组织、督促有关车间整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8.参与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特种设备事故的情况。
9.负责组织建立、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台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账等文件,收集整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原始技术资料。
1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对监理工作的影响
例如,混凝土机械、焊接机械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有时甚至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施工起重机械、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普遍使用,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据统计,由建筑施工机械所造成的事故占全部建筑行业事故的50%以上。
2 法律法规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只注重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再加上监理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施工专业和设计单位,对机械管理专业知识相对缺乏,造成目前监理工程师只重视施工机械的资料检查、验收,不重视施工机械的选型和使用、保养、安拆等过程控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监理责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到施工机械设备的监理责任。特别是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更加明确了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对建筑起重机械应该承担的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只有加大对施工机械管理的审查、监督力度,才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3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机械管理中的职责
鉴于法律、法规要求及施工机械管理对实现监理目标的影响,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机械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和在现场使用,制止违章使用机械,防止机械带病作业,切实做到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具体职责如下。
3.1 施工准备阶段
1)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可靠性及维修难易、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进度的影响与保证。
2)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主要考虑其数量配置对施工质量、进度的影响与保证条件。
3)审查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已批准的计划备妥;所准备的机械设备是否与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所列者相一致;所准备的机械设备是否都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等等。
3.2 施工阶段
1)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
a.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承包单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送进场设备清单,列出进场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技术性能、设备状况、进场时间。b.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后,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清单,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核对:是否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所列的内容相符。
2)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
a.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施工机械操作、维修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资格证件,证件是否在有效期。b.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施工机械的使用、保养记录,检查其工作状况;重要的工程机械应在现场实际复验,以保证投入作业的机械设备状态良好。c.监理工程师还应经常了解施工作业中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状况,防止机械带病运行。发现问题,指令承包单位及时修理,以保持良好作业状态。
3)大型起重机械等物料提升设备的审核。
对于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起重机械、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监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审核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备案证明等文件。
b.审核起重机械安装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c.审核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案审批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d.监督安装单位执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的情况。
e.起重机械第一次在现场安装完成后,必须经过当地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鉴定,取得机械安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允许投入使用。
f.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安装单位、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对安装单位、使用单位拒不整改的,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控制目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监理单位应配备具有一定机械管理专业知识的监理工程师,加强对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使其安全、健康、高效运转,从而促进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监理目标的实现。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对监理工作的影响,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详细归纳了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对促进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监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监理,职责
参考文献
摘要:设备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基层管理水平与效果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基层单位面貌与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TPM设备管理技术,推行全员、全系统、全效率设备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基层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TPM;基层;设备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影响一个基层单位形象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员工的精神面貌,二是以设备为代表的物的状态。人的精神面貌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手段来提升。而设备的状态则需要采取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手段来解决。但是,长期以来,受专业分工的影响,设备管理被认为是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设备操作人员没有什么关系,因而,形成了一种设备管理与设备操作分离的态势。设备操作人员不负责设备管理,而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负责设备操作。设备管理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高,设备效率难以得到最大化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设备综合效率OEE偏低;二是设备运营成本偏高;三是设备MTBF和MTTR偏低,四是设备现场管理状况不尽人意,导致环境糟乱,影响基层管理形象,给人以不好的印象。
因此,如何寻找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设备管理技术与方式,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降低因为设备故障率增加而产生的维修费用和产量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就显得非常关键。通过参加中石化集团公司TPM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班,我们系统学习了TPM设备管理技术,发现这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好技术。之后,我们在本单位推行了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TPM设备管理技术简介
支撑TPM设备管理技术的内容有八项,人们称之为“八大支柱”,分别是:促进设备效率转化的个别改善,以操作者为中心的自主维护,以维修部门为主的计划维修,以导入新产品与新技术为主的初期管理,以构筑品质保全机制为主的品质保全,以提升间接管理部门效率为主的事务改善以及以提升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水平为主的环境安全。
因此,TPM设备管理技术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管理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三、基层单位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过程简介
既然TPM设备管理技术对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非常有效,我们就在集团公司TPM设备管理培训项目组的指导下,在胜利油田分公司热电联供中心下属的河口热力大队热力一队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推行。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TPM設备管理技术推行领导小组。我们在队班子会议上对TPM设备管理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意义进行了系统学习,统一思想,进而成立了以书记为主的TPM设备管理技术推行领导小组。
(二)全员发动。为了统一全队员工思想,使大家认识到改善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在请中石化TPM培训项目组给全队员工进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员工有针对性的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立保障机制。任何技术的推行都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为了使TPM设备管理技术在我单位得到有效推行,我们对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从而建立了一整套与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了5S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设备管理现场整洁有序,我们实施了现场5S管理,在对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基础上,将设备5S保持状态列入职工考核指标,对各个操作岗位进行考核,借以提升职工素养。
二是建立了点检制度。按照点检12个环节的要求,我们请设备管理人员为每一名职工所操作的设备列出了关键点,要求每个班次都要对这些关键点进行检查,并将点检情况记录在案。考评则根据记录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
(四)强化培训制度。TPM设备管理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机制,其核心是通过推行此技术,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基本素养,并使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对此,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是涉及技能与理念提升的问题,我们聘请集团公司胜利培训学院等单位的专业培训师来解决;二是涉及习惯养成方面的培训,我们通过晨会、班会、队会等途径解决;三是涉及新技术问题的培训,我们请相关专家解决等。
四、基层单位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取得的效果
通过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我单位设备管理水平、员工精神面貌、现场状态、设备综合效率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具体概述如下
(一)现场状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推行了现场5S管理,所以,热力一队生产现场设备整齐划一,一尘不染;环境井然有序,卫生清洁。看到这种变化,职工们自己感到,“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可以多活20年。”
(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现场状态与人的精神面貌呈正相关性。在未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之前,由于现场状态较差,所以职工精神面貌低迷,表现懒散。推行此技术之后,职工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
(三)设备综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由于点检工作、自主保全工作、目视管理等工作做得好,所以,设备综合效率OEE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延长了一倍多;设备平均维修时间间隔MTTR增加了一倍多等。
五、结论与建议
以上是我们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的一点做法。实践证明,TPM设备管理技术确实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行。当然,在推行此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有人认为,TPM设备管理技术适用于这样的企业,不适用于那样的企业。实践证明,作为一项管理技术,TPM设备管理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企业。之所以有人会提出以上问题,是因为惧怕采用这样的技术会给企业增加负担,根本原因是对此项技术不了解。
二是财务制度制约此技术作用的发挥。尽管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国有企业财经纪律中的专款专用资金制度的限制,节约的成本不能用来激励职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工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因而制约了该技术作用的发挥。相反,如果是在私营企业,由于其财经纪律比较灵活,可以将推行此技术所节约的成本中的一部分提取出来,作为奖励基金,所以,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此技术的作用。
三是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文化。实践证明,三流的管理靠人管人,二流的管理靠制度管人,一流的管理则需要文化管人。推行TPM技术的核心在于提升员工素养。
1、贯彻执行公司及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的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机械设备内业台帐收集整理,努力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机械设备档案资料齐全。
3、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技能。
4、负责机械设备管理办法、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机械设备保养制度的编制与修订。
5、根据分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编制可行的保养计划,确保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要求。
6、对分公司机械设备保养运行情况进行日、周、月检查。每月、季对机械设备运转情况进行统计、归档、建立台账。
7、根据机械设备管理办法违章操作人员进行处罚,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先进班组或个人给予奖励。
一、岗位名称:机械设备部部长
二、直接上级:分管副总经理
三、直接下级:机械设备部人员
四、本职工作:负责本部门日常管理工作
五、直接责任:
1、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贯彻执行;
2、组织研究、制定公司机械设备的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
3、组织公司机械设备的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参与审核公司机械购置计划及大修计划的编制情况,并监督、检查、统计、分析执行情况;
4、掌握公司主要机械设备情况,根据公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协助施工项目部解决工程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
5、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促进施工技术发展;
6、牵头建立公司机械设备台帐和履历书,牵头完成各种机械设备统计报表的编辑、分析工作;
7、组织季度、机械设备大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机械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参与特大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提出处理意见;
8、负责组织公司机械设备自修任务、委外修理合同及修理类别、修理费用、工期的审核,组织机械修理竣工验收工作;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六、领导责任:
1、领导机械设备部完成《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手册》中的相关职责;
2、领导本部门完成各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七、岗位任职条件: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机动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上级主管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公司机动设备管理工作。
2.全面掌握机动设备的使用保管与维护、检修状况。负责编制下达年、季、月度的大修理计划,并检查督促贯彻实施。
3.按规定编制上报设备大修与更新改造计划,按上级批示组织实施。参与大修、技改、新增设备的竣工验收、安装、选型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
4.督促设备使用部门建立健全设备的使用台帐、运转记录、事故分析等原始资料。建立技术档案及上报设备报表。
5.制定和完善机动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贯彻执行。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机械设备事故。
6.负责了解设备维修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掌握设备的静、动态技术状态。
7.参与废旧及闲置设备的鉴定和处理工作。
关键词:设备维护,过程控制,自动化
日照钢铁2150热轧带钢厂的机械设备是由中国一重公司大包供货, 轧线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供货并负责联合调试。轧线的自动化控制分为四个控制级别:分别是L3生产管理级、L2过程控制级、L1自动化控制级、L0传动控制级。生产模式为自动轧制, 操作人员人工干预。现场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控制器以及现场传感器组成, 控制器的数量以及现场传感器的数量多并且种类繁多, 这些高精度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能否正常运行是制约生产的主要条件。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人的维护, 而有章可循的设备维护是保证设备运行的必要前提。
1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组成
全线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包括:人机接口画面、过程控制计算机、TDC控制器、PLC控制器、远程控制站、现场检测元件、现场执行元件、电气传动装置以及现场驱动电机。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多年的轧钢自动化设备维护经验总结出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两大方面:1) 新建轧线的软件逻辑以及设备保护限幅值不完善, 经常性的出现故障停机 (此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优化攻关) ;2) 设备管理存在漏洞, 导致部分设备处于失修或失控状态。
如图所示为新建轧线上述两种故障所占比例和磨合期之后上述两种故障所占比例图:
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管理漏洞会造成一系列的设备事故, 是产生故障停机的主要原因, 也是令设备管理者最为头痛的管理问题之一。设备管理漏洞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设备档案以及设备维护四大标准与现场设备存在部分出处, 部分数据不详实, 不能保证所有设备都得到及时有序的保养和更换;2) 对于自然环境细微的改变对设备的影响没有形成更为具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使得部分设备出现受潮或锈蚀问题;3) 技术创新及攻关改造制度不灵活, 使部分设备处于维持现状的工作状态, 不利于设备的最优化运行。
3 电气自动化设备过程控制的几个主要的方面
3.1 完善设备档案及四大标准
主要从完善隐蔽部位的设备清单、设备维护更换档案、设备性能参数档案、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档案、电气点巡检标准、电气点巡检路线、电气设备维修标准、电气维修作业标准以及给油脂标准着手进行过程控制。
3.2 细化设备运行环境管理规定
主要从细化电气室温湿度管理制度以及电气设备防锈蚀管理制度入手, 将环境对设备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3.3 完善设备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攻关制度, 使技改创新制度更加灵活实用
激励各层次员工关注设备积极创新, 对于不同的设备攻关项目制定不同的攻关奖惩制度, 促使员工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技改攻关事业中去, 攻克技术难题, 最大限度的体现职工以及设备的价值。
4 设备过程控制成果
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在日照钢铁2150热轧带钢厂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使得设备管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故障率大幅度降低,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现从技术难题攻关及技改创新方面着手分解一部分主要的技术成果。
1) 降低故障率,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技术成果:增加上下阶梯垫位置值缓存区技术创新。
故障现象:在精轧机上上下阶梯垫的厚度值是计算轧机辊缝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正常轧制时阶梯垫位移传感器故障会造成阶梯垫的位置错误最终导致辊缝值计算错误, 产生废次品。
故障根源:最终导致辊缝计算错误的原因是位移传感器故障;结合设备机械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程序软件存在的不足, 上阶梯垫安装在轧机牌坊和HGC液压缸之间, 下阶梯垫安装在下支撑辊下面, 正常轧制时上下阶梯垫都受到强大的外力固定作用根本无法移动, 即使在正常轧制时检测阶梯垫位移值的位移传感器所反馈的值为错误值也不能使之有效, 需要滤除, 不应该用于辊缝值计算, 此问题属于程序逻辑设计存在缺陷。
攻关措施:a.从加强维护着手提高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b.增加上下阶梯垫位置值的数据缓存区, 在换辊结束瞬间将上下阶梯垫的实际位置值存入缓存区内, 之后所有需要用到阶梯垫数值的程序都从缓存区内取数值进行运算, 避免了由于传感器瞬间故障而造成的辊缝错误甚至废钢事故的发生。
2) 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成果:增加精轧紧急改规格功能, 提高产品成材率。2150热轧带钢项目原始设计没有紧急改规格功能, 中间卷 (板) 在热卷箱区域摆荡时间过久温度降低后进行轧制时通常会出现整块带钢厚度不合的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攻关小组研究对策, 最终通过两个方面的攻关完成了这项技术改造:a.增加L2手动请求设定画面及程序, 实现了在中间卷 (板) 摆荡时间过长时操作工可以手动重新对轧制成品规格进行修改的功能, L2依据采集的实时数据以及请求的规格重新计算设定数据并执行下发。b.在增加此功能之前测厚仪不接收同一板坯号的第二次数据设定, 经过重新修改仪表触发逻辑程序实现了第二次接收的功能;这两个新增功能共同促成了紧急该规格功能的实现, 使得产品成材率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5 结语
综上所述, 设备过程控制作为热轧带钢厂的一套关键性的设备管理思路, 在维护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礼崇, 郜祥, 王焱, 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 2012.
关键词:市政工程 设备管理 对策及方法
1、引言
机械设备是完成市政建设与养护任务的重要手段,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不仅可保障市政设施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也是保证市政企业良性运作的技术与物质基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管理、养护及维修工作的逐年增加,许多市政企业出现了机械设备配置不足、设备陈旧、配套性差等问题。不但给管理、养护和维修工作带来困难,也因市政设施得不到及时地养护与维修而影响了城市形象。笔者根据上述情况与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及方法。
2、市政机械设备特点分析
机械装备是市政部门用于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与机具,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市政部门主要承担着城市道路、桥涵、排水与防洪、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和维修工作。主要有路面施工机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沥青设备、泵站设备等,每种机械设备又有不同的规格与型号。因不同机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同机型的越来越少(有的只有几台,甚至是 1 台),以及设备运行效率的不均衡,不仅造成设备使用年限过长,也使设备折旧率较低和更新困难等。
2.1设备结构差别悬殊较大
设备结构差别悬殊大主要体现在:虽然属于同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但技术性能及参数差别较大;同名称与同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率、结构、自动化程度、技术性能和价格等能相差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例如,有的小型机械设备,还不如大型机械设备的一个组合件大,但其价值却很高;当关键设备发生故障后不仅排除困难,而且能影响到整个工期的顺利完成。
2.2施工环境差
由于市政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都是在露天运行,尤其是在城市做养护时必须在夜间进行,不但要经受寒冷、炎热、雨雪、风沙等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还要在缺乏良好的设备维护条件下保证长时间能够正常运行。因设备的流动性较大,既要保证技术性能的良好,又要适于经常移动作业和频繁调动的需要。
2.3运行效率不均衡
因为市政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特点,既有生产季节性的差别,又要受到项目与条件的影响,因而时常造成设备运行效率不均衡的情况。例如,当工程项目确定和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后,这些机械设备就会处于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一旦该工程竣工又有可能长时间被闲置,因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情况,常使市政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忙闲不均,造成设备养护困难和维修工作难于开展。
3、设备管理现存状况分析
因市政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差和相关职责落实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设备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低,以及保养及检测设备的不完备等,导致设备故障率较高。设备管理部门也不注重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造成浪费闲置的设备较多,设备维修成本不断增加,企业负担加重。
3.1重用轻修问题严重
因市政建设项目的特点:工作环境差,有明确的施工期。当遇到紧急维修项目时不是超负荷使用设备,就是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不能按期进行,常常是以修代养或是重用轻修问题比较严重。
3.2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由于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种类较多,因项目的不同,所配备的设备也不相同。操作和维修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和专业单一等问题,已无法满足设备操作和维修工作的需要。例如,操作者只会使用、维修者只会修理的问题非常突出,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少。某些进口设备,如大型摊铺机、铣刨机等只能依靠外聘人员完成操作和维护工作。有些工程机械的整机维修、零部件修理等必须依靠生产厂家来完成,不但维修时间较长,维修费用也难以按计划进行控制。
3.3缺少系统的科学统计与核算方法
由于没有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技术功能、维修保养等情况实行统一的记录与统计和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但无法真实地反映各项成本支出与材料消耗情况,也造成企业难以控制施工成本。
4、解决设备管理的对策
只有加大设备综合管理的工作力度和进一步发挥施工机械的有效潜能,才是保证企业良性运作的有力措施和前提。发挥机械设备效能,必须积极运用科学的设备管理手段与方法,不断完善设备管理体制和抓好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全过程管理。在管好、用好、维护好和搞好设备技术更新与改造方面多下功夫,不但要追求设备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还要与市政设施的建设速度与发展动态紧密结合起来。
4.1建立科学的设备综合管理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设备综合管理机制,明确和建立责任清晰、等级分明的全员设备管理体制,形成相互协调和互相支持的设备管理体系,建立起简要互动的设备管理网络,才能达到市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标准要求。例如,在设备台账建立、统计报表及各种数据的填报等工作,都应实现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数据库等模式管理。应以制度和文件形式将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及任务、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要求、工作程序、设备技术状态监控、运行记录等,都一一明确和制度化。应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领导、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施工班组的年度经济责任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相挂钩,并定期组织专人进行检查与考评。真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监督到位和科学管理。
4.2深化基础管理工作
市政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把“三基”工作(基础工作、基层管理和基本功训练)做得扎实和全面,设备管理工作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加强维护与保养管理,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故障隐患,优化和改善设备运行条件,不但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也是实现预防为主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认真执行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规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工作,不得因任何理由延缓或着取消。如遇紧急施工任务不能按期进行保养时,应及时采取状态监测与特殊技术维护相结合等方法,实行实时监控和杜绝设备“带病作业”或超负荷运转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季节性停机,以及施工项目空隙时间等,集中做好保养与检修工作,特别是对承担着繁重生产任务的重要機械设备、单一的关键施工机械设备,不但应集中力量保证台台维护好,还要力争台台维修好,保证所有的施工设备都能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4.3推行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的。企业必须以经济观点指导技术管理,即购置设备、设备修理必须进行经济核算;加强对老旧设备的改造与更新,改善和提高设备素质,增强设备效能;加速处理闲置设备;同时注重培养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注意吸纳和储备高素质管理人才,以利于企业正常化的运作。
1.贯彻、落实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设备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
2.对公司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3.对公司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管理,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监督设备综合管理全过程进行执行。
4.完善公司生产、安全中所需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及台账收录的书面资料。
5.组织编制公司的设备检修计划,上报代管设备大修和更新改造计划,并监督检查检修计划、更新改造计划的执行。
6.组织建立健全公司的设备管理台帐及编制和修订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并对各基层单位编写的设备检修、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等技术文件进行审核,督促检查及贯彻实施。
7.督促、检查操作或检修人员认真做好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和检修记录的规范填写。
8.组织各基层单位设备自修的验收和监督检查。
A:在本单位领导的指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B:熟悉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章管理制度。
C: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章管理制度,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改造、维修、报废等实施全过程管理。
D:贯彻执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监察条例等规章管理制度。E:负责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监察条例等编制和完善本单位特种设备各项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F:熟悉本单特种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主法。
G:建立、建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H:提报特种设备的改造、维修、报废计划。
I:按规定提报本单位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检验,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停用、报废、注销等相关手续。
J:按规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K:负责上报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计划,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L:按时对特种设备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
M:负责监督、检查、验收维保单位对特种设备维护保养。
N: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O:掌握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状况和按规定进行定期自行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P: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摘要:本人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已有10年,在外企担任部门维修负责人也已4年,本文包括了设备维修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今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维修工作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
0引言
几千年来维修工作对人类起了很大的作用。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型、精密、高速、连续、结构复杂、电子装置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不断增多,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必将显得更加突出。
1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
设备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1事后维修时期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一般适用范围有①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②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结构渐变复杂,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设备维修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专门人员。
1.2预防维修时期它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一种以备维修制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①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润滑、紧固和调整等,以延缓设备的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②按规定的日程表对设备的运动状态、件能和磨损程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设备定期修理做好物质准备;⑨有计划有准备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
计划保修制(又称保养修理制),它是把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结合起来的一种修理以设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①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状况。按照设备运转小时(产量和里程)等。规定不同的维修保养类别和间隔期;②在保养的基础上制定设备不同的修理类别和修理周期,③当设备运转到规定时限时,不论其技术状态如何,也不考虑生产任务的轻重,都要严格地按要求进行检查、保养和计划修理。
状态监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防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使用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监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或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类别。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类设备,即值得投入诊断与监测费用的设备,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检修。预防维修的修理类别有:大修、项修、小修。①大修:设备的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全面修理。它要把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用的零、部件,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修复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和性能,达到出厂标准。②项修:设备的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和性能的劣化项目进行针性的局部修理。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和校正坐标,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其工作量视实际情况而定。③小修:设备的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修理。对于实行状态(监测)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日查发现的问题,拆卸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主要是易损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保证设备能运行到下一次小修理。对于实行定期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掌握的磨损复在修理间隔期内失效或将要失效的零件,并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由以上可见,两种预防维修方式的小修工作内容,主要均为更换或确定失效零件的依据不同。显然,状态(监测)维修,因针对性更强。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预修制度,其实质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它是以一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磨擦理论与磨损规律。欧美的预防维修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故障规律,即浴盆曲线。预防维修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技术组织措施,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精度检查,大修,中修,小修。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局限性在于:①只注重设备的维护修理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的全过程管理。②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管理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相脱节。⑨只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设备的经济问题和组织管理。④传统设备管理由于受传统的垂直专业职能分工的影响,没有把同设备管理有关的职能加以协调与组织,经常是配合不紧密,步调不一致,从而影响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1.3设备综合管理时期为了摆脱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实现现代工业生产无事故、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理论。
1.3.1后勤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典的产品和设备寿命周期基础上,吸取了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可靠性工程及维修性工程等现代理论形成了后勤学(Logistics),定义为“研究资源需求、设备、供应和维修,并以后勤保障、计划作为对象的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活动”,被认为是体现设备周期管理的最为彻底的学科。后勤学者认为,一个系统应包括基本设备和相应的后勤支援两部分。基本设备和后勤支援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必须在集成基础上来发展,建立最优平衡,以生产出一项费用效果良好的产品。
1.3.2设备综合工程学1974年,英国工商部给设备综合工程学下的定义是“为了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而把适用于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业务工作加以综合的科学就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其内容涉及到设备、机器、装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以及它们的安装、投产试车、维修、改造和更新,以及有关设计、性能和费用信息方面的反馈”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可归纳成5个方面:①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作为其研究目标;②关于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④关于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即关于设备一生(方案、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保养、改造和更新等)机能的管理学i⑤关于设计、使用效果、费用信息反馈的管理学。
1.3.3全员生产维修1971年日本在学习英美维修理论的基础
上,根据本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将可靠性工程理论和现代管理,技术加以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了全员生产维修,它是全员参加的,以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目标,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度。具体内容如下:①目标是使设备的综合效能最大;②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系统(即管理设备的一生);③包括与设备有关的所有部门,如设备规划、设备使用、维修部门等;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员工的全体人员都参加;⑤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与管理。TPM、Terotechnology和Logistics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经济的LCC,但他们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分配却是不同的。Logistics的具体目标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制造的产品、系统规划、信息和设备。Terotechnology只针对设备(有效资产),包括设备供应商、工程技术公司和设备用户,而TPM只针对设备用户。设备管理理论体系架构,考察上述不同时期产生的设备管理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和价值工程等学说。
2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在今天全球经济充满兼并和收购的文化,削减费用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特征。当领导层开始削减费用时,维修部门就被视为一个轻易而隐蔽的目标,使媒体、股东和社会都无法察觉。削减常用备件、延长维护与大修之间的间隔期、外协维修作业、裁减人员等,在短时期内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节省费用,而没有风险。但是削减维修工作要在6个月、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见效。到那个时候,有些力主削减的负责人员可能已经有所变动,或者公司已经被卖掉,或者已经破产。今天一般人难以听到或注意到“维修”这个词,当他们电脑坏了,他们或许设法找人修一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记维修,坏了就直接换新的。尤其是没有受过苦的“90后”,他们已开始拒绝工作,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有“维修”一词。我们国家50,60年代有许多大学艰苦地培养出成千上万受过优良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人才,现在他们早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但是现在一流的学生往往都去学法律、金融管理,对维修工程师和技师的工作嗤之以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维修技术能手的短缺,费用的削减和利润的刺激所引起的不良维修将有所改进。
3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计算机系统和高新技术与维修程序有更直接关系时,它们将更广泛地被用来支持维修工作。维修专业人员将更加有本领和更加重要。在工业领域,维修是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集成体,维修将从一个消费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也就是从一个财务资源的消费者,转变为利润的贡献者。领导层将会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贡献。他们也认识到优良有效的维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这是否应该包括在消费者组织的多广告的世界里?当然,应该包括它。我建议新设备设计成带有维修操作系统和已经安装好了的程序。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之间,以及操作与维修之间,他们的费用和责任是完全独立的。设备的买主需要它,或者设备制造者可能成为承包供应和服务合同中的一分子时设备都毫无变化。
1设备管理及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设备管理是提升生产效率重要措施, 主要研究设备在设计使用中的效率, 然后应用合理的理论方法, 进行经济、组织, 并对物质运动, 以及价值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规划设计、选型购置、维修保养、使用改造等等。在设备管理中, 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工程设备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 使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创造较高的生产收益。
2设备综合效能及特点
在设备生产中, 每个过程都存在独自的理论, 工作人员要想保证这个理论得到合理的实施, 需要防止出现干扰和质量损失。设备的综合效能, 能够表现整体的生产能力与理论产能的比例, 更好的进行独自测量。
设备管理重要基础是提高设备使用率, 控制设备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及油品费用等, 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而过去的设备管理工作一直是围绕保证设备完好, 能否达到零故障。如果设备出现故障, 要马上组织进行抢修, 然后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在设备管理中, 要合理规划计划外的停机时间, 然后减小停机的可能性。工作人员要通过设备故障管理开展工作, 在现代精细设备效率管理中, 合理控制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并降低油品费用。针对设备故障停机率的降低, 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进行工作的开展, 从而更好的延伸设备管理, 提升企业的设备综合效能。
3影响设备效率综合管理的主要因素
3.1设备维护成本费用;
3.2设备能力利用情况 (即设备使用率) ;
3.3人是影响设备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
3.4设备油品费用;
3.5设备材料费用。
4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实施途径
4.1 首先要提升认识程度。在设备综合效能管理工作中, 工作人员要将这部分内容归入到企业的制度考核中, 能够较好的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保证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固定资产的60%以上。
4.2 控制和管理设备资金投入。在基本建设中, 要重视项目和技术的改造工程, 以及使用的设备, 工作人员要明确单个设备的更新, 并对此进行补充和添加。在投入资金前, 要进行经济技术的论证, 重点关注设备的投入, 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比较其效果, 应用最佳的方案。
4.3如何控制设备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及油品费用, 需精细制定设备材料计划, 加强维修质量。本单位通过严格的设备材料审核制度, 首先由技师和设备技术人员, 通过摸索设备配件的维修周期, 按时按量制定计划, 然后经单位领导严格审核后上报计划。设备维修期间, 技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商讨设备维修方法, 尽可能的发现利用新技术维修, 维修好后, 经领导严格验收后, 才能启用, 这样既从专业角度去创新设备故障维修方法, 又从操作方面去简单化处理了设备故障, 同时又避免了设备重复故障停机的停机频次, 这样就可使现有设备发挥更好的效能。
4.4 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工作人员要将日常统计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 然后按照一定规律, 对项目和产品的完成情况, 进行考核和分析, 能够较好的实现目标。工作人员要砼上年同期水平, 同行业先进水平, 同时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 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通过这种分析, 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合理的措施, 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4.5 设备效率管理和管理方法的制定, 工作人员要将经济指标, 列入到领导的任期责任中, 然后加强设备的管理, 完善管理机构, 配备必要的人员, 增加经济效益,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对设备的各项损失进行分析和控制, 从而提高设备效率。
5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前, 在本单位, 人们需要拥有清晰的认识, 然后在设备管理和维修中, 针对不同的工作, 进行合理的完善。在设备工作中, 需要重视设备的技术改造, 而不是恢复性的修理。工作人员要能够掌握考核与追求设备的完好率, 减少设备出现事故的几率, 并良好的控制设备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及油品费用等。在设备考核中, 工作人员明确考核的利用率, 然后建立合理的惩罚制度, 并使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不但需要提升维修人员的素质, 还应保证操作人员的素质, 并针对不同的情况, 对设备管理的重点进行合理的调整, 能够从注重故障停机率转移到注重设备综合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厂房水电、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管道用气系统维护保养及检修工作;
3、根据CNAS、GMP要求建立仪器设备、厂房设施管理体系及优化工作;
4、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工作;
5、仪器设备计量校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6、仪器设备年/月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7、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8、参与仪器设备验证工作;
9、仪器设备紧急异常处理及维修工作;
10、厂房设施、仪器设备巡查工作;
11、仪器设备档案的建档、保管及更新工作。
2010年3月22日,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设备管理协会以及专业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对<设备管理条例> (草案) 意见的通知》 (中设[2010]13号) 。根据反馈意见, 特别是对加强设备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能
附:
设备管理条例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设备管理活动, 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及其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保障安全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 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交通等企业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制定全国设备管理的法规, 并对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本部门、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 应当依据本条例, 负责对本地区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
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及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应当委托设备管理行业的全国性、地方性社会组织, 负责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
第四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从组织、经济、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 将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 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
第五条企业设备管理应当遵循依靠技术进步、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的方针, 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维护与检修相结合, 修理、再制造、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在设备管理活动中, 应当做到统筹规划, 合减排所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 在设备综合管理的各个环节, 以及法律责任中做了补充和完善。
按照立法程序的要求, 现将《设备管理条例》 (草案) 公示, 向社会设备管理界广泛征求意见。欢迎各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对《设备管理条例》 (草案) 提出宝贵意见。
附:《设备管理条例》 (草案)
联系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政策研究办公室
王志伟、张玲
电话:010-68054953、68054954
邮箱:shebeiguanlitiaoli@163.com
理配置, 择优选购, 正确使用, 精心维护, 科学检修, 适时改造和更新, 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经济、设备综合效能优化, 取得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国家支持与鼓励设备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创新, 推广应用现代化设备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成果。
第二章设备的前期管理
第八条企业依据生产经营发展制定设备规划时, 应采用先进技术、合理配置设备、保障生产安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九条设备购置应当坚持技术进步、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和节能环保的原则, 优先选用环保、节能设备, 禁止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第十条企业购置主要生产设备应当组织技术经济论证和安全、节能、环保评价;所选设备应有维修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在转让主要生产设备时, 应进行技术鉴定和价值评估。
第十一条企业应实行设备验收制度, 严格按照设备技术规范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及时索赔, 确保设备投产前具备合格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第十二条主要生产设备投产前, 企业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维修人员掌握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维护方法, 制定试运行方案。
第十三条企业对自制设备的设计应组织论证和审查, 严格控制制造质量, 符合安全、节能、环保要求, 并保存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十四条国家对严重危及安全、环保的设备和高能耗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对上述明令淘汰设备, 企业不得制造、销售、购置、转让、出租和使用。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管理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管理制度, 制定设备操作、维护和检修规则。
第十六条设备操作人员应当培训合格后上岗, 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执行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严禁违规操作。
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 开展设备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分析, 提高基础工作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企业闲置设备重新启用前, 应当经过技术鉴定, 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十九条主要生产设备应定期开展技术性能和安全性、可靠性评价, 制订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二十条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用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保养和运行状态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企业应采用日常检查、定期检测、状态监测等方式, 切实掌握设备运行的技术状态, 按需制定检修计划。保证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 适时安排检修。
第二十一条设备修理应优先选用高效低耗的先进维修技术, 减少维修污染排放, 回收利用维修废弃物料。
设备修理应执行检修技术标准, 遵守检修规程。严格做到设备修理前的检查、修理过程的监督和修理后的验收, 保证检修安全和检修质量。
第二十二条用于生产、储存、运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设备, 应当符合国家相应规定要求。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预防性试验, 并制定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对易受恶劣气候、环境影响的室外作业设备, 应当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企业设备运行的能耗应当达到国家或者行业有关节能标准, 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能达标的设备, 应当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 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强制报废。
第二十四条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环保装置必须定期校验、检修, 确保完好、可靠。不准擅自拆除或停用。
第二十五条企业对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放射性和噪声污染, 应当有防护措施, 使所产生的危害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二十六条企业发生设备事故, 应当认真分析原因, 确定事故性质与级别, 查清责任并制定防范措施。
凡发生设备事故,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设备事故分级标准, 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委托行业的设备管理社会组织负责制定。
第二十七条国家倡导企业开展设备信息化管理, 鼓励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遵循国家产业政策, 为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能、节能降耗、安全环保, 实施设备改造与更新。国家支持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设备, 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十九条设备的维修单位要有相应的资质, 维修内容应当与资质相符, 不得超资质、超级别维修。
第三十条国家支持发展设备与零部件再制造产业, 促进设备资源的再利用。设备再制造产品目录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发布。
从事设备再制造经营的企业, 应当经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资质认定。企业销售再制造设备应当予以标识。
第四章设备资源市场的监管
第三十一条国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应当推进和规范设备维修服务、备品配件、设备租赁、闲置设备交易、设备技术信息、咨询及其他中介服务等设备资源市场, 促进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 建立设备资源市场信用体系。
第三十二条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可委托设备管理行业的社会组织制定各类设备维修技术等行业标准。
国家和行业 (或地区) 尚未制定维修技术标准的, 企业应当自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应委托设备管理行业的全国性、地方性社会组织建立设备维修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第三十四条国家支持设备备品配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生产、采购、销售的备品配件应当符合相应的技术、安全、质量和环保标准。
第三十五条培育设备租赁市场, 促进设备资源社会共享。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应委托设备管理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建立设备租赁市场的准入制度。
第三十六条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应当委托设备管理行业的全国性、地方性社会组织, 依法对闲置设备调剂的市场交易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明令淘汰且禁止使用的设备不得进入闲置设备交易市场。
第五章教育与培训
第三十七条国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备管理行业的社会组织开展设备管理与维修、再制造技术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在职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
第三十九条国家有关部门可委托设备管理行业的全国性、地方性社会组织建立设备维修服务企业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制度, 推动设备维修服务产业的发展, 实行不同行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第六章表彰与奖励
第四十条在设备管理工作中, 国家应当对安全生产、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做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四十一条全国性设备管理表彰活动, 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审定, 由设备管理行业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负责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行业的设备管理表彰活动, 由设备管理行业的地方性及行业性社会组织负责实施。
第四十二条企业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 可组织开展设备管理评比竞赛活动, 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 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对违法企业、单位和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暂扣或吊销企业、单位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 企业购置主要生产设备没有组织技术经济论证和安全、节能、环保评价的;
(二) 未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 管理混乱的;
(三) 违反设备操作规定, 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的;
(四) 企业没有建立设备台帐和档案的。
国有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有上述行为, 主管机关可对其并处降职或降级处分。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 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对违法企业、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拒绝改正的, 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对违法企业、单位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处以警告;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使用不符合国家安全、环保要求设备的;
(二) 玩忽职守, 违章指挥, 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违反设备检修规程检修设备的;
(三) 企业自制设备, 不符合设计技术条件要求, 制造质量存在生产事故隐患的;
(四) 玩忽职守, 不执行设备的质量验收制度的;
(五) 擅自拆除、停用或损坏后不进行修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和环保装置、设施的;
(六) 企业处置设备和闲置设备没有经过技术鉴定而重新启用的;
(七) 企业缺少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放射性和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的;
(八) 设备欠修、失修的;
(九) 其他违反本条例相关规定的。
国有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有上述行为, 主管机关可对其并处降职或降级处分。
第四十五条生产、销售、采购、出租、转让不符合安全、环保和用能要求被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 并处没收被淘汰设备和违法所得, 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处分;拒不改正的, 并处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 对企业或个人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对国有企业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并处以撤职或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对从事设备事故认定、安全评价、产品鉴定、市场准入、资质认证、检验、检测及接受政府委托行使设备管理职能的组织或机构, 弄虚作假, 出具虚假证明, 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撤销其许可证, 对组织或机构处以警告, 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和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对组织或机构并处暂扣或吊销执照, 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拒绝接受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未经资质认证或市场准入认定, 从事设备维修和租赁服务经营活动的, 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 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责令停业、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 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 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设备, 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试验等领域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装置、仪器和机具等。
第四十九条建筑施工、地质、水利、农林等企业及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设备管理制度职责】推荐阅读:
设备管理标准职责05-28
设备管理科工作职责06-01
设备安全管理岗位职责10-19
风电设备管理岗位职责10-27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10-09
机械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05-30
化学仪器设备管理经理岗位职责09-11
设备管理员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11-06
设备管理员工作职责都有哪些10-04
设备管理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