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教学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葫芦丝教学(精选10篇)

葫芦丝教学 篇1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

内容提要: 文章以总提分述的结构形式,详细介绍并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构造、演奏姿势、手型、口型、演奏技法,葫芦丝的定调与几种转调方法,以及葫芦丝演奏的呼吸方法,演变及发展等问题。

葫芦丝的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 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 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 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 “tr ~~~~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又 ”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原创]葫芦丝基本技巧及特殊技巧指南 葫芦丝基本技巧及特殊技巧指南

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单吐要轻忌重,双吐建议:双吐要有颗粒型,有基础的练习反吐,也就是“苦吐”,加强“苦”的颗粒性。练到类似单吐为止,三吐为吐吐苦或者踢踢克,练习第一个吐音后偷

气。

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大小滑音等,滑音无痕迹,多练习大滑音,类似战斗机投弹的声音。

跺音:取于竹笛,孔全打开,然后一齐落下,冲击气流产生的音色。

花舌:大花舌为舌卷冲击气流产生音色,小花舌为上颚震颤发出声音。

颤音:要求密度,多练习筒音5的1颤音以及5的颤音,有基础后练习三度,四度颤音,多指颤音等。虚指颤音隔孔打半孔或者全孔,有

时候,也隔两空打颤音。

叠音:江南丝竹多用,要运用恰到好处,不可多叠,可以练习《醉花

荫》《滨湖春晓》等名曲。

赠音:江南丝竹常用,昆曲多用,也叫送音。本音吹出来,捎带一个音,短且弱,赠音是本句的收尾,练习赠的音色。《凤凰楼》

打音:要有弹性,手指如同弹簧,如《茶歌》的引子,《灞柳情》

的开头。

特殊难度技巧:

碎音:赵洪啸首创,舌尖抵在吹孔左右横摆。

超吐:即碎吐,小舌抽动,已故笛子演奏家尹明山首创,笛子曲《赶

猪调》

滚舌:寸点首创,类似碎音,比碎音更具密度,舌尖上下滚动。

呼舌:用口腔存气吹再吸,反复连续产生音色《快乐的小卓嘎》

糅音;《黄土谣》二指或三指半孔起落颤音,模仿“碗碗腔”

喉音:喉腔与葫芦丝同时发声。

飞指:取于竹笛,多指上下刮孔,循环呼吸及双吐:前者用口腔存气呼出同时鼻子吸气,使气息源源不断,先在6音上练习。循环双吐比较难,首先要找一只省气葫芦丝,双吐吐库变为吐呼或者吐扑,在呼音或者扑音上鼻子吸气,先慢练,逐步加快。

葫芦丝在筒音5,1,2,4熟练之后,可以强化3,6,降7的指法。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微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和僵硬。

葫芦丝的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 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口 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口 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葫芦丝的吹奏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葫芦丝音域过窄)。

芦丝的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葫芦丝教学 篇2

一、要营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课间、午间播放葫芦丝乐曲, 让学生熟悉一些简单的旋律并能随口哼唱, 也充分地感受了葫芦丝的音色;在橱窗、黑板报介绍葫芦丝的发源地、结构、有关文化内涵、代表曲目等, 诱发他们学习葫芦丝的欲望, 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另外, 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 也开设了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 通过认真训练辅导,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能演奏更高层次的曲子, 他们演奏的优美曲调也深深地感染着其他的同学。

二、要精选教材, 优化教学过程

学校可以编写葫芦丝校本教材, 请教专门从事葫芦丝教学的老师, 并参考多种教程。我们对素材删繁就简, 去粗选精, 再从其它民族器乐教材中汲取了一部分适合葫芦丝演奏的练习曲, 加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 如《希望》、《菊花台》、《妈妈的吻》等, 并在网上下载关于葫芦丝的相关资料, 形成比较完整又便于实践操作的校本初级教材。通过教学使用, 明显缩短了训练周期,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要循序渐进, 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 指法教学是器乐演奏的最基本的要素。低年级学生在每次练习前最好也能让学生先做做活指运动, 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按孔方法, 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 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 在练习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醒学生保持。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 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练习要求, 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刚开始学习时, 不要求学生练习过长的音, 以免学生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 又要考虑到呼吸的方式, 而导致动作失调。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 再引导他们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再讲解横膈膜的运动等原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 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加深技术水平。

四、要因材施教, 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在接受能力上有个体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用特点, 我采用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 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让每个同学都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位置上。对音乐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 由于他们识谱能力较强, 而且平时乐于练习、勤于练习, 所以我既让他们做小组长带领其它学生学, 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单独给他们安排提高训练, 教师给学生布置了《瑶族舞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等难度较大的乐曲, 他们都能很自觉地练习过关。而对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 则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 如《龙的传人》、《康定情歌》等, 并在基本完成后, 让他们跟着伴奏演奏, 不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同时, 在分组自由练习时, 每组都有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带”, 并在各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 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形成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 让学生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不断争取新的进步。

五、要学以致用, 检验学习成果

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 与其每堂课对学生讲意义, 讲重要性, 还不如多设计一些活动, 给学生一个平台去感受。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 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势必逐渐磨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设计了校内考级、金葫芦比赛、优秀演奏录音等一系列葫芦丝专项活动, 并在学校的年级活动、艺术节、大型活动上给他们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 推荐学生登台表演。特别是每一次的家长会, 我都让学生精心准备, 为自己爸爸妈妈奉献精彩的节目, 每次都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进一步取得了家长们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学习葫芦丝的积极性。

葫芦丝教学 篇3

葫芦丝,是一种简单的少数民族乐器,流传于云南傣、彝等民族中。它音色优美、独特,外观古朴,典雅,柔美,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欢,尽管如此,农村孩子也有买不起的,受着民族乐器、投资相对大一点等因素,学校的校本教材也只有部分选学的是“葫芦丝”,在教授葫芦丝中,我感受着和农村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更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葫芦丝的点点滴滴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勇气”、找到了“舞台”!小小葫芦丝发挥了大能量!

学生喜欢演奏乐器,真的觉得是学习的晚了,一些学生从小学就没有上过一节音乐课,到现在不知道什么是“唱名”问我:老师:“1、2、3、4、5、6”在葫芦丝的哪啊?我的天哪:什么是“1、2、3、4、5、6”,我简直难以想象,缺乏音乐教师的农村学校对农村孩子是多大的悲哀?我认真的说:孩子们,咱从零开始!如何在学生一窍不通的情况下简单明了的进行?我陷入了沉思,甚至我在考虑,我能不能给孩子们教会那?负担来了,但是我想,为农村学生上音乐素养课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大难题,因为一直以来没有人认真的、正规的给他们上过音乐课!他们受地域、人文、经济等环境限制,没有机会走出去学习“艺术”,怎样在现有条件下让孩子们迅速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能,是我教学意外的教育工作,于是我请示了领导,编写了“小小葫芦丝”校本教材,每班的校本课就是“葫芦丝”技能训练课,很快 “小小葫芦丝跟我学”课程开始了!

首先学生知道了:1、2、3、4、5、6的唱名是“do re mi fa slo la xi”,又知道葫芦丝的十个音的位置及指法:全按孔轻吹音是低音mi,执法不变用力吹就是低音slo,右手从下往上撒开一个手指就是低音la,顺次就是xi do re mi,fa音指法有些特殊,它是抬起左手食指,其他孔全按,并且气息要轻,slo音前孔全撒,la音前后孔全撒,slo,la吹奏气息要和吹奏fa的气息一样弱吹!这些基本常识讲完之后,我突然感觉“总结性教授”比系统范范的讲效果好得多!一块石头落地了,农村孩子的质朴和渴求知识的眼神让我再次燃起“必须教会”的热情!

音乐教学既是音乐技能的体现,也是德育教育的直接体现,在教授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们心灵得到真正的“成长”,李田宇同学是个文静聪慧的女孩,但对学习乐器不是很有信心,她是我校的值周长,为了给她足够的自信心,在走廊里看到她时,和蔼的对她说:人生都允许有不如人的时候,但是一辈子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也是挺让人不甘心的,老师相信你!你是老师眼里最漂亮、最聪慧、最有能量的一个!奇迹出现在一周后的校本课上,我简直惊讶的程度,因为音阶都没掌握好的她,一周不到的时间她能吹《彩云之南》了,我高兴,她诡异的一笑,我从中看到了,不自信的她现在因为这里也是她的舞台,她活跃了,现在在哈尔滨市的某所高中,每天上学就走我家楼下,偶尔能碰到,碰到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我深深的感受到:德育与音乐教育!我读懂了她们!

“别人”的视觉,更让我充满信心,刘广兴老师是个爱生如子的好班任,因为身体原因告别了三尺讲台,在收发室做一个简单的收发工作,他评价我们学习葫芦丝一事这样说:张秀艳牺牲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不计报酬,是在“积德行善”,是在造福巨源一中的学生、得益于此事的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学校因为有这样的一名甘于奉献的乐教老师那真是学校的财富、是学生家长的福分,不花一分钱的补课费,学生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其实我在想:学生再也不是农村的丑小鸭,将来的学府——他们也会骄傲站在舞台上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那时他们收获的不只是快乐,更主要的是收获的是“别人羡慕和关注的视觉”。

家长的期待,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我也不例外,李佳玉是个学习不错的孩子,但是在表演方面是个“腼腆型”,他父亲一次见到我说:“听说我家孩子在学葫芦丝,而且感觉到孩子说话不再好‘脸红了,问问是不是因为学习演奏也是‘练胆啊?”我呵呵直笑,没有回答他,但是我深知:他们不是学习演奏练胆,是因为学会演奏自信了!邵铮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的一名物理老师,和我聊天让我感觉我的责任!他说:我家邵铮不愿意表现自己,将来到社会不得吃亏吗?张老师你能否想办法开导他,让他“大方”点?实话说,我心里的责任感再一次加码——我的葫芦丝教学不单纯的是让学生学习技巧,更是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于是我用“才艺展示”的环节培养邵铮同学的表现欲望,慢慢的他性格发生了变化,现在在哈三中就读高三!

“展现”是每个人都有的欲望,记不得是上第几周的校本课了,学生在我没有走进教室一同吹奏了《荷塘月色》的第一乐段,并且带动一些没有葫芦丝的同学唱歌,那真是唱奏一体,我兴奋了,这种心情不亚于看一场音乐会的激动!我知道,那是因为农村孩子的希望,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我欣慰了!走廊里带班恰巧经过的于校长,他更是笑不拢嘴,说:咱们做了一件有益于学校、有益于学生内涵建设的大好事!更做了一件立在当下,功在一生的大事,没有你,就没有孩子们今天的成长,是你让孩子们找到了另外的一个舞台,他们的集体演奏足以提醒我:他们有能力展示才艺了,一个想法油然而生:“葫芦丝吹走汇报会”给他们“翱翔的翅膀”!

严厉也是一种“爱”,一味的人性教育有时也是行不通的,对于需要“常励志”的孩子还要严格对待,表现在马帅的身上的问题:不乐于学习,但是买了葫芦丝也不用功,一学期快结束了,还是停留在“两只老虎”等简单的练习曲上,我着急了,一次课后,我找他谈说: “马帅,你如果在学习上输给了别人,那么多年以后你会在以后都找不到自己,因为你现在不自信了,如果你任凭别人怎样超过你,那么你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里”!说完,我没看他脸,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悔意,在放暑假的一天,一个信息进入我的手机,“老师,假期回来我会给你惊喜!”我知道一定是马帅!这就是我“爱”的教育!

葫芦丝入门教学讲座 篇4

葫芦丝入门教学讲座内容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

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历史及由来】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构造】

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音,最细的发e”音。【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演奏方法】

(一)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演奏表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名家名曲】

1、葫芦丝名家

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傣族寨子。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的哏德全,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每天出去骑马放牛,总是会随身带着他的葫芦丝,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一曲接一曲吹着刚学来的乐曲。长大后,哏德全到梁河糖厂水泵房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糖厂的空气里总是飘荡着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哏德全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葫芦丝上,他不断游走于民间,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制造与演奏技巧,他手里的葫芦丝和吹出的乐曲总是比一般人的要好听。

带着一身的技艺,上世纪80年代,哏德全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昆明,创办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凭借对葫芦丝的热爱和自小练就的扎实功底,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制造出了以“哏德全”为商标的乐器,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葫芦丝新曲,录制发行了一张又一张的专辑。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第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

2008年9月16日晚10点10分,著名民族民间艺术家、葫芦丝巴乌制作演奏大师、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哏德全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为他短暂的50个春秋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记者昨天一早就来到哏德全位于昆明凯苑小区的家中。与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的“葫芦丝王”。据悉,哏德全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日上午9时在昆明油管桥殡仪馆举行。

李仲培:哏德全的启蒙老师。1955年2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村的一个傣族寨子里。从小酷爱音乐,童年深受当地名人、民间艺人和龚全国等人的影响,学会了二胡、竹笛、葫芦丝等多种器乐。1972年9月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演奏员。1980年州歌舞团的演奏员龚全国被国家四大部封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得知后,就写信给龚全国向他请教学习葫芦丝演奏。龚全国收到信后,回信说:你在梁河到芒市太远,我介绍你找我兄弟——李仲培在县文工队,他系统的学过吹管乐,当时哏德全在梁河糖厂当工人,通过龚全国介绍——跟我学习葫芦丝演奏。我就系统地教他学习竹笛的气息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及民族音乐理论。将竹笛的气息、技能、优势和葫芦丝特点、风格相结合,每个星期来上几节课,长达三余年之久,在民间吹奏葫芦丝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演奏技能、乐理等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终于在90年初出现了哏德全的葫芦丝、巴乌演奏专辑,他独特的风格让葫芦丝、巴乌走进千家万户,国内外赞誉不绝。

李春华: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2、葫芦丝名曲

1.月光下的凤尾竹

2.婚誓

3.多情的巴乌

4.竹林深处

5.山寨情歌

6.侗乡之夜

7.瑶族舞曲

8.月夜

9.竹楼情歌

10.放马山歌

11.美丽的金孔雀

12.军港之夜

13.梦回景颇山

14.勐养江畔

15.古歌

16金色的孔雀葫芦丝入门教学讲座 全集

葫芦丝社团《婚誓》教学案例 篇5

朱红

【指导思想】: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让学生们学习葫芦丝,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专业技能,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学情分析】:社团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基本上都是从升入初一从零学起的,目前知道音高与孔的位置,学会了两个八分节奏型和四分节奏型等简单的节奏。学过了《摇篮曲》、《粉刷匠》等练习曲。本节课主要学习《婚誓》的演奏方法,音乐要素,音乐情绪入手,由浅入深的,让学生运用这些吹奏技巧完美的表现音乐,体验器乐合奏的美感。【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通过课前初步自学,先请同学们一起齐奏一遍,找出难点节奏型句子,教师引导

二、节奏节拍

1、四三拍的规律,示范几种不同的节奏型,从基础的节奏到变化的节奏。x x.x |x--|

x-xx|x--|

x-x |x--|

2、演奏乐曲的第一段(1--11小节)

3、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奏

三、演奏技巧技能

装饰音练习上滑音和下滑音

1、请一个会的同学演奏一下第一小节,并

讲解如何演奏滑音。

2、长音颤音的练习。

3、介绍乐曲属于那个少数民族。

四、小结:自己再找找有哪些葫芦丝乐曲,可以吹奏今天所学习过的技巧,带上技巧吹奏可以让乐曲变得更丰富,悦耳。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去练习。【案例分析总结】:

葫芦丝《芦笙恋歌》教学设计2 篇6

(二)《芦笙恋歌》音乐教学设计

肖营子初级中学 张新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葫芦丝演奏技巧。

(2)通过用葫芦丝演奏练习曲培养学生的实践演奏能力和创作能力。(3)体验演奏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内容分析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器乐教学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在众多的乐器中,葫芦丝便于携带、价格便宜,大多数家庭有能力购买,且简单易学,音色柔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葫芦丝进课堂。

三、设计思路

在这堂课上,我采用小组竞赛、教师示范、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层层推进,化解难点。并让学生演奏自己乐曲,把学习葫芦丝基本演奏方法融于短小精悍的乐曲,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更加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演奏欲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欣赏、感受。教师提问:歌曲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作曲是谁? 学生回答。

2、学生随音乐演唱。

3、教师总结点评。

二、学习演奏,分步进行。葫芦丝音节吹奏练习。

1、学生跟教师模奏 1-|2-|3-|5-|6-|,再全班齐奏。得出结论:气息、指法、口型、手型等不良习惯导致。巩固提高。

2、知道气息有轻重缓急之分,吹奏时气息要平稳,了解各个音吹奏时气息的流速。为后面的乐曲 演奏打下基础。

3、《青春舞曲》乐曲吹奏。

4、教师讲解并点评。

5、学生展示。

三、实践吹奏,学习指导。

(一)“打音”练习

1、并讲解葫芦丝中“打音”的吹奏技巧。

2、学生试吹乐曲《金孔雀轻轻跳》,体会“打音”的技巧及练习。教师引导分析,指导示范,纠正错误。

(二)“吐音”练习

1、个别学生先感受吐音练习技巧。教师示范吹奏。

2、全体学生练习吹奏吐音方法。教师讲解示范。

单吐音 双吐音 三吐音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倚音”练习

1、学生阅读小黑板上的文字说明。

2、教师讲授倚音的的吹奏方法。(前倚音 后倚音)

3、教师示范吹奏乐曲《芦笙恋歌》,让学生感受有没有倚音的区别。教师给学生提供《芦笙恋歌》的曲谱教师指导,及时鼓励。分小组练习。

设计意图:

1、分小组练习吹奏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学生展示。

2、调动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出示乐曲《多年以前》乐谱,逐句学习乐谱。

六、才艺展示,课堂小结。

1、小组成员上台合作演奏。

2、教师评价、相互评价。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丰富教学效果,体现全体参与,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在美妙的乐曲演奏声中结束新课。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强。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验成功的过程更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师生互动。自始自终的实践中,有教师 的指导和准确的示范。表扬、鼓励、诱导等手段让学生充满自信。但在葫芦丝教学中,要做到“乱”中有序,还应扎实抓好学生的演奏技能,适时鼓励学生坚持练习,课后多做辅导,使葫芦丝教学持续向前。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演奏水平。共同来喜欢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民乐华彩

(二)《葫芦丝乐曲----芦笙恋歌》

组别:初中组

课题:民乐华彩

葫芦丝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葫芦丝,课堂教学,微视频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下,小学音乐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竖笛、葫芦丝等价格便宜、方便携带的小型乐器越来越普遍地走进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本校也乘着课改的春风将葫芦丝引进音乐课堂。

葫芦丝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文革”前,傣族男女青年通过吹奏葫芦丝来传情达意,起到了民族文化中表达情意的媒介作用,娱乐助兴功能。第二个时期是“文革”期间,葫芦丝表达情意的方式受到批判,很多葫芦丝艺人遭到批斗,葫芦丝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其制作工艺也慢慢走向消亡;第三个时期是传媒如电视、广播的介入,葫芦丝音乐走进千家万户。一些电台、电视台开始出现葫芦丝学习的专题片。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为葫芦丝的传播和学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全国各地的葫芦丝爱好者汇聚在一起,通过网上分享视频文字,相互切磋与学习,拓宽了葫芦丝学习的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微型学习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走进课堂。“微视频”可以说是目前最受关注和最受欢迎的微型学习形式。对于葫芦丝课堂教学而言,微视频是非常好的音乐教学资源,通过微视频教学资源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的学习葫芦丝这门乐器;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葫芦丝音乐乃至民族音乐文化,为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借助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教材内容中挖掘音乐文化,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微视频在葫芦丝教学中的作用

(一)应用微视频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在葫芦丝教学中,笔者通常都是采用教师教吹一句,学生学吹一句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很显然,这种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不好,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扼杀”。要想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就必须要改变,于是笔者开始把要学习的乐曲进行碎片化、片段化,比如乐曲《我和你》,笔者先将乐曲分好乐段、再分好乐句、示范演奏、乐曲的重难点分别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微视频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当这一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大家觉得眼前一亮,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变成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也变成了轻松的“观众”。借助微视频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方便学生利用课余琐碎的时间自学葫芦丝。

(二)应用微视频能弥补非专职音乐教师的葫芦丝课堂教学

目前学校有23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有葫芦丝课,而专职的音乐教师却只有一个,在专职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微视频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微视频制作团队将葫芦丝校本教材中的每一首乐曲的理论知识要点、旋律节奏要点、重点难点等分别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制作成微视频,比如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出现的上滑音和下滑音的学习、乐曲《金孔雀轻轻跳》中的打音、乐曲《映山红》中的倚音等等,在微视频中都有具体的讲解(穿插文字和图片)和示范演奏,其他兼职的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乐曲进行学习。

(三)应用微视频能弥补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提高教学有效性

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中经常要扮演一个能唱会跳、能奏会演的全能型教师,但是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全能的。这时,微视频教学资源就能弥补教师专业能力缺失的问题。比如,在欣赏民乐合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时,教师示范演奏也只能是独奏,始终无法实现一个乐队的演奏效果,这时,可以播放一个乐队演奏《瑶族舞曲》的微视频,学生在感受民乐合奏的同时也了解了民乐队的构成,以及各种民乐器的形状、音色等。

(四)应用微视频对葫芦丝分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甚至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其音乐素质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强有弱,针对课堂中不同程度的学生,经过多种形式实践,笔者发现微视频的应用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D四组,教师分别制作四个不同难度的微视频材料,A视频是完整曲目,B视频是一个乐段,C视频是将乐曲分成乐句,D视频是乐曲中的单音练习,A组同学看A视频基本已经可以独立学习,B组同学看B视频小组讨论学习,C组同学看C视频由小老师指导学习,D组同学由教师指导学习,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组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的目标。这样,在课堂中既满足了全体学生学习的需求又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微视频在葫芦丝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视频在葫芦丝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首先,微视频可以通过PC、手机、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者播放,因此,学校必须要有能够制作微视频的设备,微视频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将课前要预习的乐曲和课后要练习的乐曲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电脑系统中,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如果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该怎么办?

(二)教师对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的理念有待完善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也不是教学中唯一的手段,尽管它在教学中的益处很多,但却不能取代课堂中听、唱、演、奏的互动性学习活动,也不能取代师生间情感的互动,所以要避免课堂中盲目追求,以视觉形象代替听觉感受,要将其应用到恰到好处。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需及时更新

这是一个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更新教学观念,以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一架钢琴、一本教材、一张嘴”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去适应时代的要求,顺应新课程的实施,跟上新课改的发展。

四、微视频在葫芦丝教学中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葫芦丝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其审美教育,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音乐鉴赏、文化解读、曲式分析来让学生感知葫芦丝旋律的音色之美、独特造型的自然之美以及所蕴涵的人文之美,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验、感受、理解葫芦丝的艺术之美。

(二)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要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丰富葫芦丝的教学方法。

(三)丰富教学内容

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文化,更是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升[10]。另外,还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成“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除此之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10]。

五、结语

微视频在葫芦丝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融合中的一种方式,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葫芦丝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它已成为这个全媒体时代的潮流,不仅如此,应用多媒体葫芦丝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将葫芦丝适用多媒体的方式推广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不仅有助于突出学校特色,而且提升了学校品牌文化,增强了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通过葫芦丝这个小小的乐器,传播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方桑保.关于葫芦丝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27-228.

[2][3]宛煜.浅谈葫芦丝演奏[J].大舞台,2010,(05):130-132.

[4][6]张建庄,张葵葵.葫芦丝气息运用的特点及原理分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04):84-86.

[5][8]欧阳平方,张应华.基于乐器声学视角的葫芦丝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03):84-8

[7][9]张建庄,张葵葵.葫芦丝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11,(04):127-128.

葫芦丝教学 篇8

关键词:音乐;葫芦丝教学;学生兴趣;课堂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教育部列入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教师在葫芦丝教学过程中对待每一个学生均应采取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首要条件与基本保证,否则,兴趣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的能力、志趣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葫芦丝教学亦然,学生兴趣的培养亦然。因此,教师在葫芦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不同的规划。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规划。对音乐接受能力强,悟性高且喜爱葫芦丝演奏艺术的学生,一定要特别注重其整体演奏意识与音乐表现力的早期培养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好技巧训练与足够的技术储存,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某些技术含量高,富有训练价值的练习曲或独奏曲,如,《孤独的黑骏马》《灞柳情》《乘风》《野狼》等乐曲,则应提出更高的标准与严格的要求。

2.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志趣不同,虽进度相同,曲目相同但仍旧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循序渐进就是顺着次序逐步前进。这是葫芦丝教学的基本规律,它不仅关系着学生兴趣的培养,而且还涉及学生能否学下去的问题。

总之,葫芦丝进课堂,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既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成为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体,提高了音乐各方面表现能力,从而享受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教师也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葫芦丝进课堂是音乐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李春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2.

[2]刘智勇.葫芦丝三月通[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06.

葫芦丝教学 篇9

――树立信心,让学生“爱”上葫芦丝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因为自信,能让孩子获得成功,而成功又会给他带来自信。因此,在葫芦丝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教材,参与到教材资源的开发活动中;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享受平等,树立自信,增强其主观意识,由被动变主动,从葫芦丝的学习者转变为葫芦丝的爱好者。

以往音乐课都有现成的教材,而葫芦丝的教学,则由老师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当学生学会部分单音和简单的练习曲后,我针对教学的进度及他们的.实际吹奏能力,选择他们熟悉并喜欢的儿童歌曲,并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他们不再觉得枯燥无聊,反而有种成功感,甚至那些捣蛋鬼也会放下小动作,跟着认真练习起来,每当这时,我都会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

除此以外,我将自主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课后请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演奏并是自己喜欢的乐曲,采取自学或推荐给大家的方式,共同来练习,让他们参与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中,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到师生的平等和尊重,这样他们学习起来会特别卖力。通过葫芦丝的学习和演奏,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我要的葫芦》教学设计 篇10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上一篇:市直机关总支工作总结下一篇:英国大学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