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篇1

根据省、分公司关于油库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精神,我油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有效形式,落实有效措施,为推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规范、固化基层员工收、发油重大作业环节操作程序和纪律,推行标准化操作,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杜绝收、发油作业差错与事故作出了贡献。

现将“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精心组织,及早安排

油库首先成立了竞赛活动小组,正副主任任组长和副组长,其他全体职工为成员,明确了组长全面抓,副组长具体抓,其他人员全力配合抓的工作原则。领导层分工细致,落实责任,一方面制定活动计划,部署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作为联系人和督查人,协助班组抓好活动开展,落实活动目标。

2.宣传教育,营造氛围

1月19日,油库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迅速传达了分公司组织开展以油库收、发油重大作业环节操作安全无事故为主题的“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相关精神,以统一思想,使大家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阶段任务及考核评比。

在动员大会的基础上,油库又组织大家观看学习了油库标准化操作“七步法”和油库收、发标准化操作PPT培训教材,并陆续召开安

全例会和班组例会,反复强调标准化操作,着力提高全体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

3.优质服务,平安和谐

服务与安全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就不易产生矛盾,反之,就会引发一些矛盾和不必要的争执,甚至激化矛盾,带来不安全隐患。所以,油库要求职工以统一规范的优良服务对待客户。处理矛盾时,要讲究方法,注意钝化矛盾,避免纠纷扩大。同时,加强自我保护,防止意外伤害,确保和谐的内部环境和平稳的工作秩序。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篇2

关键词:油库,安全事故,原因,措施

油料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物质, 如果管理不善, 在运输、存储等环节都会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作为存储加工油料的主要场所油库, 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会非常大, 因此加强对油库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 采取相应的手段或者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造成油库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油库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 而影响油库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油料方面的因素。油料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 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因此工作人员在加工或者管理的过程中, 一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二, 机械设备方面的影响。机械设备是油库工作的主力, 在生产创造价值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但一些油库由于修建时间较早, 因此机械设备较为老化, 如果对机械设备不能定期的进行维护与保养, 不仅会降低其工作效率, 减少设备的使用期限, 还非常容易使其发生故障,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第三, 人为方面的原因。人为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 不能按照相关的要求规范进行机械设备等的操作, 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 人为方面的因素还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一些油库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 也会造成工作操作的不规范, 影响安全生产;

第四, 环境方面的影响。这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 会出现粉尘、光照、有害气体等物质, 在人为或者其他方面的作用下, 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

2 预防油库安全事故的方法措施

2.1 加强油库硬件设施的建设

我国当前的油库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很早以前建立的, 有的管理设备都已经出现了老化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 加强油库硬件设施的引进, 对于增强油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需要相关管理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油库硬件设施的建设:

第一, 加强资金的投入。资金是引进硬件设备的物质保障, 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油库安全管理的重视, 增强油库安全管理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 为油库的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第二, 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油库在引进新的硬件设施以后, 需要引进相应的工艺技术, 从而有效的发挥设备的作用[2]。与此同时, 相关的技术人员, 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安全监测、警报等系统, 为油库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第三,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机械设备在长期的运作之中, 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或者发生故障, 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增强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增强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从而降低油库发生事故的几率;

第四,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这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 要加强对该工作的重视, 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对于出现的机械故障及时进行处理, 进而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

2.2 提升油库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要想实现对油库的安全管理,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油库管理人员。因此, 提高油库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对于提升油库的安全,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是非常重要的。为此, 需要相关部门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油库管理人员的素养:

第一, 增加对油库管理人员的培训。相关领导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 为油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让油库工作人员明确其工作的重要性, 进而增强油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3]。此外, 还需要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丰富油库工作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 明确在油库工作的注意事项等。增强油库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 从而保证油库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 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进行各项工作的操作, 避免或者降低人为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第二, 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 不仅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还可以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集体荣誉感, 形成良好的约束力, 促进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4]。

2.3 完善油库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油库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因此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 增加相关领导的重视。油库安全事故一旦发生, 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因此相关领导部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不健全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完善, 从而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油库员工们提供合理的工作依据, 从而为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出保障;

第二, 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完善。油库安全制度制定的相关工作人员, 一定要立足于油库的实际情况,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完善, 一定保证制度的具体化、精细化、可行性;

第三, 加强对规章制度的落实程度。一些油库虽然具有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 但却缺少对其的落实, 造成效果的不理想[5]。因此, 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后, 需要将其贯彻落实到基层, 从而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进而在提高油库工作效率的同时,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 总结

综上所述, 油库是一项危险系数非常高的行业, 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 一定要加强对油库安全管理方面重视, 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 加强技术方面的保障,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等, 做好油库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 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春红.石油库安全管理人为不安全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法浅谈[J].经营管理者, 2010.

[2]侯雅楠, 仝纪龙, 袁九毅, 吴官胜.油库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安全防护距离[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张培春, 崔存梅.油库安全事故中的人为差错分析[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0.

[4]闵祥君, 朱华棋, 庄云鹏.浅析油库安全管理教育的重要性[J].物流科技, 2015.

油库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油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一直以来,油库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都是建设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油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安全管理,保证油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1、油库工程建设前期阶段的安全管理

1.1工程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对油库施工现场进行一定的封锁和清理,在一些必要区域设定严密的安保设施,只允许内部人员进出,并在显眼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志。②施工场地的建筑材料较多,摆放不当容易造成应急通道堵塞,因此在施工时要注意建筑材料的布置与摆放,尽量划定专门的区域来存放材料,避免堵塞应急和消防逃生通道。③油库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和各种车辆较多,提前为这些机械和车辆设计好停放区域和行驶路线,可以确保机械和车辆使用的安全,实现工地的安全管理。

1.2油库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管理工作

油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电力的依赖较大,而在用电过程中又极易发生安全问题,所以安全用电在油库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前期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油库建设的安全性是有相关条款进行规范的,要严格遵守根据这些规定,达到相应的标志。在用电方面要完善施工场地的防爆设施,定期进行检查,不达标的要及时进行整改。②施工场地经常会架设临时的电路,对这些临时电路要加强管理,禁止使用裸线。在设置线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的尽空高度,油罐内的尽空高度要不小于2.5米,而室外尽空高度则要不小于5米,并且严禁在树上或脚手架上架设线路。对工地的整个用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用电安全。③铺设正式用电线路时要暗管铺设,保护用电线路,防止发生意外。在地下埋设电缆时,注意埋设深度要不小于0.7米,并在埋设线路上方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在施工时误伤电缆,达到有效的保护用电线路的目的。④用电电压必须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使用,并且对用电设备进行严密的漏电保护,使用电安全性大大提高。

2、油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1破土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油库工程建设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破土施工作业,而破土作业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周密的安全管理。

第一,在开始破土施工前,施工方应该对施工区域提前进行调查,详细了解这一区域的地质水文情况,地下的管道线路铺设状况,下层的土质地基特点等各方面情况,这样才能确保这片区域是否适合建设油库工程,避免埋下安全隐患。第二,在进行破图施工作业时,密切注意挖出的沟槽等场所中是否有可燃气体或者有毒气体排出,一旦发现任何可疑的情况,马上停止施工,紧急疏散所有施工人员,同时对可疑情况进行调查排除,确认排除危险后再继续施工。第三,在进行破土施工时,对施工区域的水文状况要有详细了解,对施工区域的地下水要提前勘测以防在施工时造成这一区域地面塌陷,使周围房屋和道路受到破坏,群众安全和经济遭受损失。如果出现塌陷或下沉的情况,要及时的停工,疏散周围人员,并对塌陷处进行警戒,树立明显的警告牌,防止情况恶化,在确定危险排除后再返回施工现场继续施工。

2.2高空施工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油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在对油罐进行施工时,有较多的高空作业,容易出意外,所以,在高空作业时一定要实施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任何损失。

第一,进行高空施工的人员身体和心理素质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有心脏疾病以及恐高的人员禁止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把安全装备佩戴齐全,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有条件的穿好专用的工作服。在使用安全设备前要仔细检查设备质量,是否有破损,还要指导高空作业人员学会正确的使用安全设备,比如安全带的使用要求一端牢系在施工人员腰间,另一端则要牢系在足够牢靠的部件上,不能系在容易松动,尖锐的固件上,不能用一般绳索代替专业的安全带,施工人员禁止穿易打滑的鞋等等。第二,高空作业影响因素多,天气状况以及空气质量都会影响高空作业。在出现恶劣天气时,如大风暴雨打雷等天气时,高空作业就必须停止,还有如果附近有高污染企业排放废气,也要严禁高空作业,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在高空作业时要注意与电缆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触电的发生。第三,高空作业时用到的所有设备,如脚手架,梯子,吊架等设备必须保证质量过关,定时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不会由于设备出现事故。在使用这些设备时也要严格按照说明,比如,梯子使用时不能超过它的承重,不可多人同时使用同一梯子;根据施工高度准备相应的梯子,严禁拼接梯子;梯子的横档要具有防滑作用。

2.3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

首先,油库工程建设施工中安全用火的基本原则是:油库调油期间,禁止用火;尽量避免用火;只要能拆卸施工的,全部拆下,移送到安全地带用火;必须用火时,申请领取《工业动火作业许可证》,制定出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然后,在申请《工业动火作业许可证》时必须说明用火缘由、地点、时间、施工者、施工名称、具体施工方案、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最后,要有周密的防范措施。在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区域用火时,比如,储油罐,输油管道中用火,必须先将其隔断,使其成为孤立的设备;隔断后,打开其中的通气孔,进行通风散气,清洗设备;在用火之前,一定要测定设备内的可燃气浓度,确定无危险后再用火。

3、油库工程完工后的安全管理

3.1储油设备的试漏试压 在对储油设备进行试漏试压时需要注意几点: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来进行试验,不能违规操作;在进行充水试验时,选择合适的水温,水质以及水流速度;在进行设备强度及严密性的试验中,设备内的水位在最高液位时,应该缓慢进行的充水;在进行储油设备的稳定性试验时,要缓慢的降压,防止设备吸瘪,到达试验的负压时立即停止,仔细观察有没有变形发生;完成各项试验后,马上给储油设备通气,恢复至常壓。在一些能引起气温变化幅度大的天气,并不适宜进行以上各项试验。

3.2输油管的试压试漏及吹扫 输油管在进行试压、试漏以及吹扫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事故,例如爆裂,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在输油管试验时,也应该注意安全,不能麻痹大意。试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验收规范执行每一项程序。试压时,要疏散无关人员,划定禁止出入区域,对周围的车辆也要进行限制。试验时如果发生泄漏,不能带压处理,需要降压后再进行问题处理。在进行试压时要有专人看护,防止任何意外发生。

4、结语

油库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永久探讨的问题,不管在油库工程建设任何环节,都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保证油库的安全性。本文探讨分析的油库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措施为提高油库建设的安全性作出贡献,为安全管理提高参考。

参考文献

[1]白能君.油库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化学工程与设备,2011(2):180-181.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篇4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 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

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 14人,负伤 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挥。青岛市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山东省各地市、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门,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lgn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北海舰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s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黄岛灭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与火魔搏斗中,灭火人员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经受住浓烟烈火的考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事故原因及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l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四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根据是:(l)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培。(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

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米高的避雷什,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8公斤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干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五、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李鹏总理指示:“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实事求是,举一反三,以这次事故作为改进油库区安全生产的可以借鉴的反面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篇5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000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0000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是发生于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油库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该起事故共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人民币。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3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一、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二、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事故的间接原因:

①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②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

③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立方米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查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的规定值。

④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784千帕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凹凸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⑤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0000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三、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①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局长吕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②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经理楚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③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监察科科长孙某给予警告处分;

④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副经理、兼黄岛油库主任张某,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考虑他在灭火抢险中,能奋不顾身,负伤后仍坚持指挥,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可免予处分,但应作出深刻检查。

四、整改措施

①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分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题目的规章制度。

②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果断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③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自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治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④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进步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气力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油库安全巡检制度 篇6

1、总则

1.1为了明确巡检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巡检工作行为。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制止“三违”现象。确保生产安全,制订本制度。

1.2每天确定的巡查员,按照“谁巡检、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对全库和本岗位执行安全制度、操作规程。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24小时不定时巡检,若遇重大作业、天气异常等特殊情况,要加大检查力度。

2、巡检人员的职责 2.岗位巡检员的职责

2.1熟悉本岗位业务,严格遵守油库各项规章制度,工艺纪律、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巡检职责,对当日巡检工作负全责。2.2在巡检工作中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发扬“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2.3每日按规定路线、时段进行巡检,严禁巡检不到位,走过场;巡检中做到“听、看、摸、闻、查”,不留死角。2.4若遇重大作业、天气异常等特殊情况,加大检查次数和力度。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理和上报。

2.5在现场认真填写巡检记录,做到内容全面、字迹工整,真实反映本岗位安全动态情况,及时把当日巡检记录反馈到领导处。

3、巡检方式和内容 3.1巡检工作内容

3.2.巡视员确定的内容是每次必检主要内容。

3.3在巡检中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巡检员要在现场作好监护和检查,待处理完毕检查确认正常后,再进行巡检。3.4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和生产重大作业等异常情况,要进行特殊的巡检。

4、奖惩

4.1巡检员巡检过程中发现“三违”现象,没及时制止和举报的,按同等 “三违”行为进行一并处理。

4.2巡检员对巡检不到位,没及时发现问题,对发生的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按公司和油库规定处理。对因工作失职而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应依照刑法对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篇7

关键词:油库,安全,防治

石油在生产过程中, 油库作为原油和成品油存储、转运的重要平台, 其安全性一直被高度重视。但由于油品自身具有的易挥发、易燃、易爆的特点, 其在存储和转运的过程中, 或是在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下, 很容易引发事故。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及其防治措施。

1 加强对油库火灾危险源的辨识

燃烧和爆炸需要有相应的条件, 才能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 要燃烧或爆炸就需要有可燃物质的存在, 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足够的氧气, 除此之外还要有点火能量的存在。如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就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油库在生产过程中, 所存储的油料物质本身就是属于易燃物质, 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保证其不与空气接触, 也就是说, 油库作为存储油品的场所, 已具备了燃烧或爆炸的两个条件, 要保证其不发生事故, 就必须控制第三个条件不被满足, 即控制点火能量。点火能量主要来自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这几个方面。

2 防治油库区域的雷电危害

油库直接遭受雷击, 或是在雷电波被引入的情况下, 亦或是有雷电反击的产生, 都会释放处点火能量。如果直接遭受雷击, 会形成几十万伏特, 有时甚至是上千万伏特的冲击电压。瞬间产生的高电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油库的电气设备, 使变压器、发电机产生故障, 电气线路的绝缘层也会被高压击穿;同时, 雷电还会产生强大的电流, 电流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被转化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的产生, 可以在数秒钟之内融化金属, 当电流特别大时, 达到几千安培的情况下, 还能瞬间气化金属, 危害特别严重, 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雷电产生的雷电波进入建筑物, 也会导致配电装置、电气绝缘线路被击穿产生短路。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直接导致易燃易爆物品燃烧或是爆炸;雷电的反击与被直接击中一样, 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烧毁电气绝缘层, 引发着火或爆炸事故, 因此防治雷电事故的发生需要从以上几方面入手, 具体的措施可分为:

1) 加入引雷装置, 把雷电引入至安全的放电通道, 可以直接将雷电导入到地下, 大地能直接接纳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和高电流, 这需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所以油库在设计和施工时要配置良好的接地装置。同时也可以在油库灌区周围加入消雷器, 消雷器可以避免油库罐区遭受雷电的袭击;

2) 检查防雷装置, 定期对防雷装置作检查, 主要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明装导体有无机械损伤、锈蚀、折断等情况, 或是因为腐蚀而造成导体的截面积减小的情况, 不满足防雷条件的装置必须及时更换, 同时还要检查有无因挖土、敷设其它管道或种植树木等动土作业将接地装置毁坏;

3) 减少油蒸汽积聚, 在有雷雨天气的情况下, 应根据情况适时的按照操作规范作业, 一旦作业条件不满足, 则应停止收发油品或是测量等作业。并及时的密封好油罐, 控制油品的损失, 防止油品的逸散和聚集, 切断具有危险性的电源开关。。

3 防治静电事故的发生

油品具有不导电性, 如果油品相互摩擦产生的静电不被及时的疏导, 它产生的静电电荷便会越积聚越多, 当聚集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时, 就会产生静电放电, 放电所出现的火花可点燃混合气, 导致爆炸。

一般情况下在气候干燥地区和炎热的季节发生静电事故较多。特别是在冬季易出现静电着火事故;除了和天气及温度影响因素外, 在生产过程中油品冲击容器壁和飞溅油滴与空气摩擦也会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 当静电放电时, 油品蒸发所形成的混合气就容易被点燃。由此可见, 静电事故的发生还是有其规律的, 要防治此类事故的发生, 就要从预防静电的聚集开始。第一个方面我们需要从减少静电的产生入手, 在油品被输送的过程中, 我们应尽量不用明流灌装, 出油口的部位也严禁绑扎过滤套或其它过滤设备。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加速静电的释放, 防止静电在油罐及其管道或油泵处聚集, 这要求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禁止将静电接地与其它接地连在一起。同时还需防止工作人员携带静电, 油库工作人员在实施油品作业期间要着防静电服和穿防静电鞋。按照规定程序作业, 在爆炸危险场所或是油库罐区内严禁有脱衣服、梳头、拍打衣服等行为, 以防止产生过多的静电。

4 杜绝人为点火能量

在所有的油库事故中, 绝大多数的事故都与人为的行为有关, 杜绝人为的点火能量, 是油库防治的重点工作。一般情况下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所引起的油库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比例极低。

防止人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点火能量来源。点火能量的来源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 携带明火进入防火防爆禁区内, 这要求油库管理人员在油库的管理工作中加强检查和监督。二是进入防火防爆区域的机动车辆没有加装防火装置, 进入防火防爆区域的机动车辆, 都必须配置防火罩。同时, 站场的安全技术人员还应适时的对作业区的管道和设备线路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有可疑的地方, 应及时的与设计单位联络, 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整改方案。不同的危险源, 应该区别对待, 逐步排查。

例如, 在用仪器对罐区或作业区周围的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时, 应对割开的缝隙后进行油气浓度实施不间断灭火和检测, 要达到割开两个洞形成对流的效果为止;在地沟内对接油气管道时, 必须先进行消防沙封堵, 以防止油气弥满地沟从而引发爆炸;在油气罐接头周围必须搭建防火墙, 分解切割缓冲罐, 必须强制通风48h;储油罐区动火防火堤必须当日挖开, 当日堵上, 防止原油冒罐。

5 结论

油库的安全生产在石油生产的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会给石油生产带来冲击, 也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造成不可挽救的环境危害。安全生产, 重在安全, 本文就从油库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危险源出发, 对常见事故的发生机理做了粗浅的总结,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期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的石油工作者对安全生产有更多一点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诗飞, 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吴彬彬.石油库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J].广东化工, 2003 (3) :33-36.

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篇8

关键词:电力行业 安全事故 成因分析

1 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1.1 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还不够,在电力生产中所营造的安全氛围还不浓,导致很多电力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各种违规操作经常出现,这就为电力安全事故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一部分临时性工作,例如配电设备的维护,很多时候都没有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例如没有开具修理证书就开始工作,在一些时候没有断电就开始进行操作,这样就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的发生。这些违规操作现象正是因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电力职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所导致的。

1.2 事故责任划分不明

现阶段,大部分的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普遍都是由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所引起的,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措施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基本上每一个电力企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预防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但是依然有少数部门缺乏安全意识,对待电力安全工作仅仅是应付了事,个别部门管理人员忙于生产活动,并没有重点去抓安全,发生事故之后也常常推卸责任,这种情况之下很难解决好问题,更不用说预防安全隐患。

1.3 应急体系尚不完善

一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或者应急制度还不够完善,当电力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不能第一时间的进行有效、有序的抢救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忽略了应急预案的筹备和事故应急准备,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往往就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状态下,让本来可以及时补救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4 安全监督力度不足

很多电力企业内部设置的安全监督机构较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电力生产的安全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加之很多电力企业内部的安全监督部门常常会被部分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他们所开展的安全监督工作仅仅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的责任调查。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农村地区的电力设施常常被盗窃和破坏,给电力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电力设施常年没有专人进行检查,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电力安全事故防范策略

2.1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系统

一方面,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随时做好事故准备,科学规划电力生产安全工作流程,落實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测工作,定期组织电力技术人员在冬夏两季用电高峰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从而增强安全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必须积极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对应急预案进行设计,确保其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做好相应救助物资和应急设备的存储,同时要加强对电力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生产意识,从本质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2 坚持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应该坚持定期对电力职工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增强电力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在电力企业引进一些新技术新设施之后,必须要先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之后才能允许其上岗操作,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生产的熟练度,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安全培训工作,尽可能让所有员工都可以规范进行操作,在员工心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念。

2.3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现场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常常就是由于现场操作的技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所造成的。有部分电力工作人员由于怕麻烦,常常在没有深入分析问题本质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安全操作的基础是要做好班组管理,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一些多发性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在班组中反复总结,避免发生重复性错误。

3 结语

总之,电力安全生产是确保电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电力能源的基础。

电力安全生产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此,作为电力工作者,必须将电力安全生产这一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将安全理念深入心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范;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完善安全机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积极展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不断提升电力职工安全生产技术,确保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迪.事故成因论对现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05):P15.

[2]柳明.电力行业误操作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才智,2011(06):P38.

上一篇:老人院游园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一次难忘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