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务礼仪介绍(精选7篇)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的礼节仪式是合十礼,晚辈对长辈行礼是弯腰摸长辈的脚,男 人和女人不能握手,在行双手合十礼或鞠躬礼时男人不能碰女人。如系一般关系,男人和妇人不能单独谈话。印度人用摇头表示赞同,而用 点头表示不同意。
印度人极喜爱鲜花。他们尤其喜欢将花环戴在贵宾、新婚夫妇、过 生日者的脖子上。花环大小根据客人的身份决定,对一般客人花环到 胸,对贵宾花环要过膝。
印度人以大米为主食,爱吃咖喱及油爆、烤、炸的食物,口味喜辣。
尤其对中国四川菜中的`鱼香类有兴趣,而不喜欢喝中、西式菜汤,不吃 木耳、笋、面筋之类食物。印度人不喝酒,甚至对喝酒特别反感,他们认 为这是违反宗教习惯的,印度人喜欢喝茶,喝茶方式颇奇特:把茶盛在 盘子里,伸舌头舔喝。
印度人特别讲究卫生,每日洗澡且只洗淋浴,在富裕而有教养的家 庭,主妇做饭前要洗澡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厨房是神圣的地方,外人与 未沐浴的家人是不能进去的。饭前洗手,不食剩下的食物。
一、出家
出家, 指的是为解脱尘世的苦难, 舍弃人世间的贪爱而出家修道。这一制度其实并非出自佛教, 在印度古已有之且非常风行。在形式上, 作为出家人的基本标志便是剃除头发。其用意在于舍弃装饰, 甘于朴素清苦的生活。在中国, 僧人的僧装, 素食, 独身制度自古延续至今。一般来说成年的男性还要剃除胡须, 但也有例外, 一些有名望的人如弘一大师出家后依然蓄须。
“和尚”一词是对出家人中师长的尊称, 有德有才, 堪为人师者才有资格接受。一般来说, 一座寺庙中唯有住持一人可被称作“和尚”。在寺院里见到的普通僧人可用“法师”来称呼, “法师”是指精通佛法可以为人讲说的出家人, 用在此处既得体又可表示尊敬。其实按僧人精通经藏的差异还有不同的称呼, 但在现在“法师”已作为对一般出家人的通称了。现代人在这类称呼上面还常有误会, 可以此作为参考。
出家制度在世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区, 如我国云南傣族地区, 泰国等, 基本实行人人皆须出家一次的规定。这并非佛教规定的制度, 在修行上这种临时性的出家也与长期出家的僧人有所不同。日本的佛教出家制度的特殊之处在于僧人可以娶妻食肉。这也是社会发展导致的佛教变革。
二、戒律
释迦牟尼自三十岁成道, 即开展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弘法传教活动。随着这个过程中门徒的增多, 为了团体内部的规范, 便渐渐地有了戒律的体系。而在中国, 据劳政武论, 禅宗之后千多年来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生活规范, 在道信时初创, 在弘忍 (公元601-674) 时确立;正式把禅宗的规范法制化、条文化的人是百丈怀海 (720-814) 。百丈怀海根据禅宗的特性, 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宗法礼制, 折衷了佛教大小乘戒律的精神, 制定了著名的《禅门清规》。禅宗后又分出几大派系, 现存的“清规”典籍尚有《百丈清规证义》、《幻住清规》等, 日本还有《莹山清规》、《大鉴清规》等。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法令来对佛教进行规范, 实际上与之同时, 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也有所影响。佛教的“中国化”是与中国固有法制紧密相关的。其中儒家的“仁”“礼”的思想与佛教的相关性最大, 产生的影响也最大。政府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对佛教进行规范, 导致了佛教的一些变化, 变得更加“中国化”。较为典型的如唐代, 《唐会要》中有记载:“开元十二年举行僧尼考试, 不合格者还俗。”以和科举考试类似的形式来进行僧尼的选拔和考核, 充分融合了当时的中国的特色。行政干预僧道事务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一个算是积极的方面。到现代, 我国也制定有专门的宗教规范制度, 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之一。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慈”与“悲”是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 慈是给予众生乐, 悲是拔除众生苦。基于这样的慈悲思想, 佛教有不杀生的根本之戒。在慈悲思想的指引下, 佛教逐渐形成“断屠月”和“十斋日”的传统。从南北朝到唐代, 这样的传统渐渐深入到政府的行刑制度当中。中国自古而有的“秋冬行刑”的传统与此不无关系。在社会影响上, 佛教的戒律鼓励民众修行向善, 以其道德性和教育性客观上对一般性的犯罪起到了一定预防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现行的宗教管理制度也提倡宗教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共同发展。
因鼓励向善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只是佛教戒律对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 随着多年以来佛教在中国的普及, 佛教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是非判断, 价值判断, 乃至处世态度。
关于犯戒的处罚, 《四分律》规定了比丘二百五十戒, 列出处罚名与罪章名若干。经研究发现, 除了“除名”性质的处罚, 许多的犯戒行为必经“忏悔”即可“出罪”, 属于非常纯粹的道德性制裁。原因在于佛教所重视的“果报”, 让其对于犯戒行为更为强调的是长劫性的果报。劳政武提出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即“忏悔”。忏悔的性质与种类复杂, 据释圣严研究, 忏悔法共有两类三种, 两类分理忏和事忏, 理忏下有无生忏, 事忏下分取相忏和作法忏。这是按照罪名的层次来划分的, 在此不多做分析。这些忏悔的种类包括的各种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 由此观之, 在佛教中, 广义的“忏悔”其实效用极为广泛, 个人修持、禅坐、念咒, 包括为众祈福等佛事都囊括在内。
戒律所依据的因果报应论, 在历史中逐步渗入世俗社会, 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佛教的社会观中, 社会共同体无不基于众生的“造业”, 那么众生无一能回避对社会的共同责任。佛教认为在社会交往中, 利他教化是核心内容。交往的发生, 本身就是佛法教化的大缘之所在。佛教对“慈悲”的信仰与儒家的“仁爱”思想十分相近, 二者融会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就现代人而言, 不论是否真正信仰佛教都会受其浸染, 因为佛教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礼仪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充分认可并继续发掘其积极的方面, 如“诚信”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受佛教教义的规范, 到了现代, 在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着眼于诚实守信的社会化行为规范和市场的规则意识, 而非信仰建设和信仰教育, 本人认为这是值得再研究的。
戒律当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佛家的素食制度。素食制度为汉地佛教所独有, 已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南传佛教国家和中国的西藏内蒙地区均无禁止食肉的规定。原本佛教里说要禁的“荤”是指的荤辛, 即味道重的几种蔬菜, 并非通常概念上的肉食。戒律中规定出家人可食“三净肉”, 即“不见”“不闻”“不疑”。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当中, 中国的大乘佛教秉行慈悲戒杀, 而素食是与之相吻合的。素食制度的形成, 除了教义经典, 还有外力因素。梁武帝对此做了大力的推行, 僧人们激烈争论后达成共识, 后此戒律一直持续至今。
三、仪式法会
(一) 课诵
课诵是中国的佛教寺院最基本的日常行事之一, 于获功德准则之中, 也被称为功课。由于课诵一般是早、晚各举行一次, 因此佛门里也称“早晚功课”“朝暮课诵”等。论其来源, 最初是由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而中国的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 后佛乐取得长足进展并广为传播。这也是佛教在艺术上会合当地文化的一大例证, 尤其在南北朝的梁代, 梁武帝对念诵梵呗大力提倡且亲自参与制出佛乐中的名篇, 将其宫廷化。清代的《禅堂规约》规定“行坐、课诵、受食、山坡等不随众者罚”, 成为被普遍遵循的基本制度。从修行的角度来看, 课诵本就可以发扬大乘教义, 陶冶个人修养, 有这样的礼制规范, 方能真正深入人心。现代的课诵与古制并无大异, 并且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佛教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二) 水陆法会
佛教的法事众多, 这里介绍一下规模最大, 最隆重的一个——水陆法会。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 流传至今。这是一种超度仪式, 宋代最为流行, 特别在战争以后由朝野举行。该项仪式经过多年流传与演变, 现行的会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人数、牌轴的规定、进行的程序和法事所用的时间等项内容是依据《鸡园水陆通论》。坛场分内坛和外坛, 法事以内坛为主。内坛布置有严格轨制, 力求庄严。而外坛佛事七日, 共设大小六个坛场。从进程上来看, 法事的完成一般在七昼夜内。水陆法会的圆满是由最终的僧众皆参与的“放焰口”来完成的。放焰口的来源本是为饿鬼道众生超度, 到了现代则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追荐。其布施过程仍与食物有关。
四、小结
佛教的文化深厚, 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佛教文化的最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便是礼仪。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反映了文化思想的演变, 以及其与世俗社会的相互影响。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接受行政上的管理, 同时因其教义的广泛传播在客观上也影响着政治尤其是法制。佛教既吸收俗世的文化也在以本身的理念影响改变着俗世。大众对于佛教的接受度一直颇高, 礼仪成为普通人了解佛教的直接方式之一, 这也是佛教仪制不断变革的一大动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是极为广泛的, 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演变也都是为了与社会相适应。在现代中国, 佛教的影响力仍然巨大, 在礼仪方面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为适应社会所做的革新。学术界对其仪轨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壮大, 这也是佛教进一步继续中国化的表现。将一些基本的与普通信众息息相关的佛门礼仪进行普及, 也可有助于规范众人在寺庙等佛教场所的举止, 同时由内及外地对佛教礼仪进行研究也是协助规范, 共促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这些是研究佛教礼仪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 中国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都体现了佛教教义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现实, 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陈永革.佛行人间——佛教社会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夏金华.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4]冯修齐.晨钟暮鼓——佛教礼仪[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5]劳政武.佛教戒律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6]关剑平.《敕修百丈清规》与佛教茶礼[A].禅茶:历史与现实, 2009.
[7]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一、印度尼西亚商标概要
1、印度尼西亚第19/1992号商标法制订于1992年8月28日,于1993年4月1日正式生效。第21/1961号旧商标法同时废止。有关商标的法律还包括1993年初颁布的新商标法实施细则。
2、商标权产生的基础已由使用在先原则改为注册在先原则。商标的在先注册人享有商标的专用权。商标权要求商标注册基于善意的权利要求。
3、商标种类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
4、印度尼西亚商品及服务分类体制采用双轨制。商品及服务共分35类,前34类采用国际分类,第35类采用本国分类,主要指服务分类。
5、印度尼西亚参加的国际条约及国际组织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斯德哥尔摩文本)》,《商标法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6、印度尼西亚不是马德里议定书成员国,也不是马德里协定成员国。国际注册不可以指定印度尼西亚。商品服务采用国际尼斯分类。
国家英文缩写:ID。
7、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8、多类别制度
二、申请所需材料文件
申请人名称和地址;
需要保护的类别和商品/服务名称;
商标图样;
委托书、声明书签署。
三、注册程序
审查-公告-注册:
回执时间:3-4天
注册需时:20-24个月
商标申请提交后,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包括相对理由和绝对理由)。商标申请审查通过后,如果没有发生驳回理由,商标申请将予以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没有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商标予以注册。
四、商标异议期限:3个月
五、官方语言:印度尼西亚语
六、有效期和续展
商标专用权从申请日期起算,有效期10年,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提前一年可办理;无宽展期。过期未续展将不可恢复
七、印度尼西亚办理途径分析
1、印度尼西亚非马德里成员国,因此,只能通过单一方式办理;
2、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规定,官方是按产品数目规定的,目前我司推出的印尼商标注册申请服务,是按10项产品申请的,如果产品有减少,相应的产品官费可以优惠。
八、注意事项
由于各种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类在印度不能吃,渐渐地演化成了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体系。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外,鸡肉和羊肉都是主要食物,因为牛在印度被供奉为神。
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Naan)的面饼为主食。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以看见印度人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 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还有一些食物把饼与土豆结合起来。如Masala dosa,一种薄脆的卷饼,饼里卷了土豆等什锦蔬菜。Malai Koft,是炸土豆泥配饼。还有一种用面皮包的土豆泥,将其馅成粽子的形状,然后下锅炸。其次,手抓饭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每个人吃时用右手将饭菜反 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不过,手抓饭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依然使 用刀叉作为餐具。
饮料方面,印度有一种流行很广的奶茶,叫Chai。因为是热饮,特别适合在寒冷潮湿的早晨,喝上一杯,感觉很好。拉昔(Lassi)是一种酸奶,分为普通 酸奶、果料酸奶(香蕉、芒果等)。建议游客多喝酸奶,甚至在肠胃不适时也可以喝。酒类饮料在印度不容易得到。虽然印度有啤酒厂,也有自己的威士忌,可是在 一般商店里和餐馆里买不到啤酒,可能是店主担心不同禁忌的人忌讳。通常在游客常去的餐馆里,可以提出要求,餐馆的人会出去代买回来,啤酒比较贵,最常见的 品牌King fisher,需80卢比一瓶。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在上期商务礼仪推送中讲了一些关于与印度人接触时所注意的一些礼节礼仪等,那么在印度商务礼仪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交往
• 在印度的孟买,60% 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必须确认对方的习俗,是否是素食主义者。
• 容易引人误会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动作是摇摇头,或先把头稍微歪到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Yes ”、“知道了”、“好的”,与我们点头表示差别很大,易使人误会。
• 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在印度如摸小孩的头,对方一定翻脸。
习俗
• 在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 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千万注意,吃饭时,只准用右手递接食物,另别用左手。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
因为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吃饭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饭用手抓,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
在印度,除上洗手间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他们会把你用左手递的东西砸烂,盛怒之下,还可能臭驾你一通。
喜好
•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
• 印度人喜爱3、7、9 数字。他们认为红色责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黄色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责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
• 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
• 不喜欢玫瑰花,在办公室和商业机关,写字台喜欢放在东北角或西南角。
商务谈判注意事项
• 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政府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
• 计程车免小费。旅馆、餐厅在帐单中己加小费10%.其他服务每次付2 或3 个ROUPEE即可。
• 印度商人善于钻营,急功近利,图方便,喜欢凭样交易,洽谈中应多出示样品,广为介绍经济实惠的品种。商务谈判他们往往细细研究,费时较久。
• 在谈判时,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谈论印度的赤贫、庞大的军费及外援。
在孟买入海关者,宜在海关申请饮酒许可,因为孟买市面无酒可购。印度人往往带你到私人俱乐部内饮酒。
• 商务活动访新德里选择每年10月至6 月,访问孟买选择9 月至10月,以免酷热或梅雨
节日假期
印度全国性大节日有1 月1 日元旦、12月26日国庆节、3 ~4 月份有一个“酒红节”(也叫泼水节)、8 ~9 月间有一个兄妹节、9 ~10月有个烧纸人节、8 月15日独立日、10月2 日国父甘地涎辰纪念日、10~11月有个灯节(庆祝3 夭)、12月26日为圣诞节。
而印度教人、锡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尔人等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单独假日,届时绝不进行交易,因此,访问印度,务必先了解好对方的假期。
海关规定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No.2201 Yanan Road(West),Shanghai, China
Dear Sir/Madam:
We are pleased to invite Mr./ Mrs.XXX(Name as shown in passport)to visit India from DD/MM/YYYY to DD/MM/YYYY.The purpose of this visit is for XXX(pleas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activity, such as business meeting name/ project name, etc.Mr./ Mrs.XXX’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as follow:
Name as in Passport:XXXX
Job title:XXXX
Passport #:XXXX
Date of issue:DD/MM/YYYY
Date of expire:DD/MM/YYYY
As Mr./ Mrs.XXX will be required to travel to India frequently in the next coming 6 months/ one year at short notice, we would request you politely to grant him/her a 6 months/ one year multiple entry business visa valid from DD/MM/YYYY to DD/MM/YYYY, Mr./ Mrs.XXX’s travel plans will be approximately as following:----Please ignore this part if apply for 2 months single entry business visa.DD/MM/YYYY to DD/MM/YYYY,Business meeting(please give details of the meeting)DD/MM/YYYY to DD/MM/YYYY,Business meeting(please give details of the meeting)DD/MM/YYYY to DD/MM/YYYY,Business meeting(please give details of the meeting)DD/MM/YYYY to DD/MM/YYYY,Business meeting(please give details of the meeting)
We assure that the said applicant will not work in any work activity during his visit and return before the expiry of the visa.For any further details you may contact us on phone: + 91 xx xxxxxxxx
Yours Truly,For XXX Limited(Print inviting company full name)
XXXX(Print name of the signatory)
XXXX(Print Job title of the signatory—must be manager level or above)
进口壬基酚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5年12月29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机关对倾销和倾销幅度、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6年7月10日发布初裁公告,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大陆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初步裁定后,调查机关继续对倾销和倾销幅度,损害和损害程度进行调查。现本案调查结束,根据本案调查结果,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做出最终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及立案通知 1.立案
2005年11月1日,黑龙江石油化工厂代表中国大陆壬基酚产业向调查机关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
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调查产品的有关情况、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有关情况、申请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产业的影响、申请调查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等进行了审查。同时,调查机关就申请书中提供的涉及倾销、损害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证据进行了审查。申请人提出的初步证据表明,申请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4年1—6月和2005年1—6月的壬基 酚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同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总产量的66.21%、72.88%、54.03%、65.67%、71.45%,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四、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的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5年12月29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
2.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5年12月26日就收到中国大陆壬基酚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同时,调查机关通过中国驻世贸组织(WTO)代表团,向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驻WTO机构通知正式收到中国大陆壬基酚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5年12月29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调查机关主管调查官员约见了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向他们正式递交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部分,请其通知所在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通过中国驻WTO代表团,向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驻WTO机构通知了壬基酚反倾销调查案立案。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
(二)初步调查
1.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1)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印度十拿— 2 赫蒂利亚有限公司(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台湾地区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和台湾地区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向调查机关登记应诉。此外,印度ENVA CHEM(INDIA)LTD公司和台湾地区中日合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2006年1月6日和2006年1月12日致函调查机关称其在调查期内未生产及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
(2)发放问卷和收取问卷
2006年1月19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报名应诉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在该期间内,上述三家登记应诉的公司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给予申请公司适当延期。截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调查机关共收到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台湾地区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和台湾地区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三家生产商的答卷。
调查机关对递交的答卷进行了审查,2006年4月4日,调查机关针对各公司答卷中某些表述和含义不清及需要解释和补充提供的部分向各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各公司在补充问卷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了补充答卷。
2.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初步调查(1)参加调查活动登记
2005年12月29日,调查机关发布《关于参加壬基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在规定的登记期限内,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台湾地区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地区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国外(地区)生产者企业向调查机关递交了参加调查活动登记表及相关证明材料,调查机关经审查后接受了上述利害关系方的登记。(2)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2006年3月2日,调查机关成立了壬基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负责案件的具体调查工作。(3)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2006年1月19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所有中国大陆生产者、中国大陆进口商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发放了《中国大陆生产者调查问卷》、《中国大陆进口商调查问卷》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
在规定的时间内,黑龙江石油化工厂递交了《中国大陆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台湾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答卷。
(4)听取申请人意见陈述
2006年3月10日,应本案申请企业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的申请,调查机关听取了申请人关于本案有关情况的意见陈述。(5)初裁前实地核查
2006年4月,调查机关对申请企业黑龙江石油化工厂进行了初裁前实地核查。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答卷和实地核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全面评估,对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给予了充分考虑。
(三)初步裁定及公告
2006年7月10日,调查机关就本案调查发布了初步裁定,认定原产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存在倾销,中国大陆产业存在实质损害,同时认定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初步裁定结果,调查机关发 布公告,决定自2006年7月1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开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经营者在进口上述国家和地区被调查产品时,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与初步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相对应的现金保证金。
(四)发布延期公告
2006年12月26日,调查机关发布延期公告,决定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即截止日期为2007年6月29日。
(五)初裁后的继续调查 1.对倾销和倾销幅度继续调查(1)初裁后接受书面评论和相关材料
根据初步裁定公告的要求,各利害关系方在初步裁定发布之日起20天之内可以就初步裁定向调查机关提出书面评论并附相关证据。同时,本案初裁后,调查机关依据《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提交答卷的应诉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并说明了初步裁定中计算各公司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给予应诉公司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调查机关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各答卷公司对初步裁定和初裁倾销幅度计算的书面评论。(2)实地核查
为进一步核实各应诉公司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机关组成壬基酚反倾销调查实地核查小组,于2006年9月18日至9月28日赴台湾地区进行了实地核查,接受核查的公司有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核查小组赴印度进行了实地核查,接受核查的公司为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核查期间,被核查公司的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了核查小组的询问,并根据要求提供了有关的证明材料。核查小组全面核查了各公司 的整体情况、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内销情况、被调查产品出口中国大陆销售情况、生产被调查产品及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情况,对公司提交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搜集了相关证据。
实地核查结束后,调查机关依据《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第九条的规定向接受核查的各公司发放了核查披露。(3)最终裁定前的信息披露
本案终裁前,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各应诉答卷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并说明了计算其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事实,并给予应诉公司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同时,调查机关也向印度驻中国大使馆以及通过中国驻WTO代表团向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驻WTO机构披露了本案最终裁决所依据的基本事实。
(4)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名称变更
终裁前,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提出,其英文名称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变更为SI GROUPINDIA LIMITED,并已获得印度政府的批准。因此,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公司提出的更名申请,自更名之日起,原由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公司在本次反倾销调查中的权利和义务将由SI GROUPINDIA LIMITED)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的国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只有一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且公司在生产、销售中也在一直延续使用,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国内销售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在调查期内,该公司的国内销售中包括部分公司内部交易情况,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认定正常价值时,排除公司内部交易的销售。
调查机关对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调查期内国内销售是否低于成本进行了审查。在进行低于成本测试时,该公司未按照问卷的要求将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比较。调查机关重新将国内销售的发票 9 价格与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调查机关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中低于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的销售数量不足全部国内销售数量的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对低于成本销售的国内交易不予排除,依据全部国内销售交易作为确定该公司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该公司在调查期内通过非关联贸易公司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且公司报告在销售时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初裁决定中依据该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公司的价格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公司未就此提交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该公司没有报告出口销售的CIF价格,在初裁中,调查机关依据现有最佳信息重新估算了出口CIF价格,并依此计算了该公司的倾销幅度。初裁后的实地核查过程中,该公司补充提交了重新计算的CIF价格,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核查,决定在终裁决定中,依据公司提交的CIF价格计算其倾销幅度。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折扣、佣金、包装费用、信用费用等国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该公司在实地核查中提出对信用费用采用的利率进行调整,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审查,该公司提交的新的证据无法证明内销信用费用的合理性,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决定中,维持初裁的认定。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信用费用,在初裁中,由于公司没有提供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调查机关根据可公开获得的美元短期贷款利率作为计算信用费用的基础,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
该公司在实地核查中提出了关于信用费用利率的新的证据,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审查,该公司提交的新的证据无法证明出口销售信用费用的合理性,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决定中,维持初裁的认定。
该公司在出口价格调整方面主张,在生产被调查产品和同类产品过程中使用了进口原材料,用于生产在印度国内销售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使用的进口原材料需要缴纳进口关税,而用于生产出口销售的被调查产品使用的进口原材料在进口过程中免税,在出口阶段也不退税,由此导致该公司国内销售与出口销售相比,成本和销售价格有所差别,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
在初裁中,由于该公司未能说明此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同时,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在进口原材料缴纳关税方面存在差别,因此,调查机关未接受该公司此项调整主张。
初裁后,该公司在初裁评论和实地核查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并提交了新的证据,调查机关在实地核查中也重点对此问题进行了核查。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公司主张的内销产品和对中国出口销售产品在进口原材料缴纳关税上的差别,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接受公司该价格调整项目主张。鉴于在实地核查中发现的证据与该公司所主张的关税差别数额之间存在差异,调查机关在对关税差别数额做一定修正后对此调整项目进行了调整。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输费用、国际运费、港口费用、包装费用、出口检验费、报关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台湾地区公司
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销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只有一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且公司在生产、销售中也在一直延续使用,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内销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台湾地区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其与关联公司之间交易的情况,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时暂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初裁后,公司未就此进行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初裁中,调查机关对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报告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其中成本部分报告的销售费用中直接归集部分的数额与内销表格中的销售价格调整数额不一致,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依据被调查产品 及其同类产品各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比例重新分摊了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费用,并依此计算了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
初裁后,该公司在初裁评论中和实地核查中对这些差异部分进行了修正,解释了二者数据不一致的理由,并重新提交了更正后的价格调整数额。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审查并在实地核查中重点核查了上述差异,以及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经核实,修改后的内销价格调整数额与成本部分报告的销售费用相关数额一致,在最终裁定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公司的成本数据,并对该公司内销交易是否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经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中低于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的销售数量不足全部内销数量的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不排除低于成本销售的内销交易,依据全部内销交易作为确定该公司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销售情况。该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销售一部分通过非关联贸易商进行,且公司报告在销售时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分别依据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以及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公司未就此提交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在初裁中,关于“其他折扣”调整项目,该公司在答卷中称,在台湾地区内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与向中国大陆销售被调查产品相比,每笔 13 交易的数量不同,该公司根据这种数量的不同,主张对内销交易价格进行“其他折扣”调整。调查机关在初裁中发现,该公司的此项调整主张实际为“数量折扣”调整,且并未在调查问卷中“数量折扣”部分主张此项价格调整,其条件也不符合调查问卷中“数量折扣”调整项目中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据,因此,对该公司的“其他折扣”主张不予接受。
在初裁评论及实地核查中,该公司仍未就该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进行合理的说明并提供相应证据,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对该调整项目不予接受。
关于包装费用,调查机关在初裁中认定,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实际发生的包装费用数额,且不能充分证明销售价格是否反映了包装费用,因此,对该公司的包装费用调整主张不予接受。在实地核查中,该公司关于包装费用的是否实际发生的证明材料仍然不准确、不充分,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对该调整项目不予接受。
关于退款及赔偿,调查机关在初裁中认定,该公司未能合理说明该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也未提供充足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因此,不接受该项调整。初裁后,公司也仍未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决定。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信用费用等内销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信用费用,由于公司没有提供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台湾地区内商业银行公布的美元短期贷款利率作为计算信用费用的基础,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实地核查中,公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计算信用费用所采取的短期贷款利率的合 理性,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中利率的认定,并依据发货时间和收款时间对信用期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关于退款及赔偿,该公司未能合理说明该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也未提供充足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在初步裁定中,调查机关未接受该项调整。初裁后,公司也仍未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决定。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出厂装卸费、两岸间运费、两岸间运输保险费、包装费用、佣金、出口检验费、报关代理费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销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只有一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且公司在生产、销售中也在一直延续使用,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内销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台湾地区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其与关联公 15 司之间交易的情况,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时暂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初裁后,公司未就此进行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关于销售费用,调查机关发现公司在成本部分报告的销售费用直接归集部分数额与内销表格中的销售价格调整数额不一致;公司答卷盈利状况表中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台湾地区内销售发生的“销售人员工资及奖金”和“差旅费”等销售费用应为费用项目,而公司错误地将其作为收益来填报,进而影响了产品成本及相关费用表和销售费用分配明细表的数据准确性,导致调查机关无法根据公司提交的书面材料认定公司的该部分费用的归集和分摊是真实合理的,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各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收入来分摊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的销售费用。公司在初裁评论中解释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且提交了更正表,在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也重点核实了相关内容,同时公司也向调查机关提供了相关证明文件,终裁中,调查机关接受公司对上述问题的更正。
关于管理费用,公司在补充答卷中称其在原始答卷中填报被调查产品生产部门应分摊管理费用的数据时误将包括2004年1至6月非调查期内的总公司的管理费用加总作为分摊的基础,主张对所报的管理费用进行相对应的修正。调查机关在对公司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查和核对后,在初裁中初步认定公司的修正合理,接受公司该主张。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公司也向调查机关详细解释了管理费用的总数和分摊的过程,并且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关于财务及其它费用,初裁中,调查机关认为其中一些项目与公司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无关,在初裁时做了相应的调整。初裁 16 后,公司没有对此提供进一步评论和提交相应的证据。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台湾地区销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在审查过程中,由于公司的部分内销为向关联公司销售,为使公平比较,调查机关依据该公司对台湾地区内销售给非关联公司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时发生的销售费用,对相应部分的生产成本及相关费用中直接归集的销售费用部分进行了调整,并依此计算出公司对台湾地区非关联客户销售的成本及相关费用。经比较,发现台湾地区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且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台湾地区内交易作为确定同类产品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交易。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一部分销售通过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进行,且公司报告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分别依据公司销售给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以及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公司未就此提交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公司在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表中报告了对香港最终用户的交易,在计算出口价格中,调查机关以排除这部分交易后的剩余交易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包装费用,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实际发生的包装费用数额,且不能充分证明销售价格是否反映了包装费用,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包装费用调整主张不予接受。实地核查中,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供了具体包装费用发生的证明材料。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公司该项调整主张。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信用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信用费用,由于公司没有提供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台湾地区内商业银行公布的美元短期贷款利率作为计算信用费用的基础,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实地核查中,公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计算信用费用所采取的短期贷款利率的合理性,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发现公司在提交出口销售部分答卷中漏报了“押汇息”调整项目,并发现该公司在初裁中报告的信用费用期间也不能合理反映此部分费用。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该公司提交的“押汇息”费用,而依据公司出口交易条款中设定的全部信用期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包装费用、佣金、报关代理费、出口商港服务费、外销推广贸易服务费、银行手续费及邮电费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18 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二)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在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后,调查机关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未提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印度公司
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 12.22%(SI GROUPINDIA LIMITED)
其他印度公司(All Others)
20.38%
(二)台湾地区公司
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87%(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
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其他台湾地区公司(All Others)
【印度商务礼仪介绍】推荐阅读:
印度的商务习俗12-25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06-12
印度电影影评06-21
南亚印度课件10-02
教学设计印度09-08
印度文化与习俗12-21
古代印度说课稿12-25
印度之旅优秀作文01-13
印度的饮食习惯与特色11-30
印度电影院行业分析报告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