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篇1

现代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都得到发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并且学会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活动。对于如何开展好探究实验已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我们学校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谈一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措施。

一、诱发探究,辅助学生迈出第一步——提出问题。

“探起于疑”也就是说探究首先要有探究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曾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但牛顿却从人们认为世空见惯、谁也不会否定的“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是为什么?是牛顿幸运,还是牛顿聪明过人呢?这都不是,而是因为他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想要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教师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探究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就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探讨,就是让学生处于各种环境中时,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等五官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感觉提出问题。如,冬天天气很冷,窗户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为什么会出现呢?又出现在哪一侧呢?这样,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思考。

2、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课堂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指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各个探讨。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先针对这个实验提出几个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回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并引导大家找出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凸透镜并提出疑问:通过凸透镜我们看到的景物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被拉近、有时被拉远,有时正立、有时倒转 „„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2、给出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打火机。问:与照相机的使用过程进行比较,如何放置这些器材,才能使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上?

3、这个实验一般学生很难马上提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教师先演示凸透镜在各种条件下的成像情况,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特点也跟着改变的现象。这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通过积极引导,有些学生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否也有关呢?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猜测、想象是人在大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创新的过程。作为一种能力,它是创造性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想象是异想天开,其产品往往是新奇独特的,有些是

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正是它们,把人们带进了科技创造发明的大世界。20世纪的伟大发明,如潜水艇、飞机、霓虹灯、导弹等,几乎没有一样不是大胆想象而发明创造的。有人说:“真理走进教学,必须穿着衣服。”“优秀的教师都善于把学生搞糊涂,使教学具有朦胧美、艺术美。”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适当时候给学生一个猜测想象的机会。在实验前猜测实验现象,在完成探究实验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想象运用。

例如,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做课外小实验:烧杯、试管内部装有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没完全熔化之前,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同样,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做类似的课外小实验:烧杯、试管内部装有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当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足够长时间,烧杯中的水会沸腾吗?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在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大胆猜测实验的现象,实验后,大多数同学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时我给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刚才的猜测想象缺乏科学根据,因此是错误的。

三、精心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1、设计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摄取、定位与活化三个步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摄取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最初在头脑中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如同无人管理的仓库中堆放的货物一样,不便于提取与运用,这就需要通过小结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内在联系,使之有序化,如同超级商场中将货物分层、分柜台摆放一样,从而便于提取与运用。最后还要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它们活化,如同商场中的货物必须被买走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样。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在一节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符合这一认知的全过程。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感知摩擦的存在、提出摩擦存在大小的问题、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可能因素,再让学生摄取控制变量法、力的平衡法测摩擦力这一方法;

通过实验与分析来去伪存真,从而定位:“摩擦力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最后将知识活化,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2.对具体探究过程的设计要符合课题的合适要素

科学探究,离不开探究的程序,这一程序其实就是思维的程序,它既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探究学习的步骤,又是一节课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与主要任务,它们是课堂教学的“脊柱”。程序中的各个要素相当于“脊椎骨”,它们对于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每一节课内至少要有一个问题运用一条程序化的思维过程步骤。例如在“合理地利用机械能”一节教学中,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其总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成果,其中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是相对独立的,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四、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要去充当引路人。

1、注重非指导性教学

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的问题,教师不需指导。因此,教师应该甘心当好“导演”,放弃想当“演员”尤其是当“明星”的想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不要因为担心学生做不好就给学生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任何事都由教师代办代劳,那么探究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否则也就不叫“探究教学”。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

觉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抓住时机提醒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步骤的转换;在协作性小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的平等机会,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对他人或自我的评价。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学生提出许多猜想,但不可能每个人都将各种猜想用实验来验证,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猜想相同的同学合并为一组。然后发动同组的同学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由于设计实验方案是学生的难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先由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再由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得出后,教师根据学校实验室器材配备情况,对实验方案略作修改,然后帮助学生寻找或配齐器材。小组实验时,学生可能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主动帮忙。但学生做好了而无所事事或做些无关的游戏,教师要即时提醒或要求该同学演示所做实验或讲解实验过程及观察的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2.要注意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不仅要当好“导演”,有时还应该当好演员中的“配角”,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即使有些探究的问题教师也不知道答案,这也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另外,教师还特别应该当好一名“前进生”和一名“后进生”。通过“前进生”的作用,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一名“后进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例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为了提高学习的乐趣,我们安排了一节课前引导课:引导学生制作水膜透镜、水杯透镜和望远镜。这一过程是教师导演的,但在制作中教师还要做学生的助手,此时教师也是一名“同学”,当学生完成一项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制好的镜子看近处物体,如书上的字;再看远处的物体,如黑板上的字。此时教师可以当一名“后进生”,进行有意“示错”,如说水膜透镜看近处书上的字一定是缩小的,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一定是放大的等等。如果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发现水膜透镜看近处书上的字,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人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放大了,而有人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缩小了,学生提出质疑

时,教师可当一名“前进生”,进行解释。

五、设置开放性习题,将探究性学习引向课外

开放性习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学习了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后,我设计了如下题目供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35A,用下列器材设计出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的实验。器材:被测小灯泡一只、一组电压合适的电池组、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最大阻值已知为R0)、一只电键和若干导线。要求:

(1)写出实验原理或实验电路图。(2)实验步骤。(3)实验结果的表达式。

(4)设计思路与方法。

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教师可编排成一课一练,供学生课余讨论探究。“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印象才深刻,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篇2

由于农村中学同学们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生源状况,平和育才中学倡导特色办学,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决定在2014级新生中开展为期两年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分层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通过对各种层次的学生不同学习速度的掌控,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潜能并用之于学习,摒弃对学习的恐惧感,努力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同时针对学生个性,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恰当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最佳要求,使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可望又可及的尺度上,使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并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对农村中学历史分层教学策略实验的研究,可以纠正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作出评价,提升各类学生学习的效能,能真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农村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内容

1. 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的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层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对教学内容分层。

要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对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高档题,使知识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

三、农村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

根据2014级学生入学成绩、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结合历史单科成绩,将这370名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的八个班,一、二班为A层;三、五、七为B层;四、六、八为C层。A层为优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班因材施教。主要分层项目有: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评价分层等。针对A层,主要是“吃得饱”,“消化好”,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和智力优势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对于B层,则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上要求立足基础,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至于C层则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采取“慢进度、多重复、重三基、常反馈”的办法,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四、农村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成果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验,各层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同一层次学生的起点一致,基础相当,因而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体现在:

A层学生吃得饱,这些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不断增大阅读量,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B层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弱项,通过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查缺补漏,因而不断缩小了与A层学生的差距,成绩不断提高。

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在期末考试与中考考试中,该年段的历史成绩均远超同类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表扬。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

摘要: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纠正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真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篇3

一、本子课题研究的内容

首先,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观察量表。从不同类型的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在设问总数中所占比例;教师的等待时间;不同问题的设问指向(指定回答,集体回答,自愿回答,教师自答);设问在空间中的分配(前排,后排,中间);不同设问方式在设问总数所占比例(一般式,重复式,简化式,追问式,分割式)这几方面进行课堂观察。

然后,我们汇总分析量表结果,并配合在课后做的问卷调查,来对比分析课堂成果。我们从量表上设计的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该老师课堂设问的特征,观察该设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较高水平的思维,是否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是否能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功能,是否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为我们以后上课的老师提供借鉴。

最后,我们从量表的五个方面来制定高效的课堂设问互动措施。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一般来说,开放性的问题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而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会降低学生学校兴趣;问题的难易度会决定学生答题时间,而太难或太简单的题目都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校积极性的;如果没有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没有涉及梯度和层次的问题时,学生并不会一直保持积极思维的状态;同时我们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时间短一可以说明问题过于简单,二也可能学生没来得及思考。过长的时间说明题目太难,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减少思维活动,达不到训练目的;我们还发现当教师的习惯性把提问空间相对集中在一块时,不在区域内的学生思维明显较为散漫和放松;并付诸实践并反复验证。

二、子课题的进展情况

1.开题论证

开题以来,我们按照既定计划,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自己研究的方向。对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可操作性进行论证。

2.制定观察量表和调查问卷,设计访谈问题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分组合作,研制出“教师课堂设问和学生反馈互动观察量表”等;并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设计访谈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看法以及课堂师生话语互动现状。

3.开展行动研究

带着观察量表、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进课堂,观察、记录、概括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的方法。定期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学观摩和录音录像,收集语料,找相关老师访谈,分析语料并收集数据,查阅相关资料,完成6节课的课堂语料转写工作。做部分学生访谈,进行资料归类整理;定期召开成员组会议,了解各子课题研究进程,让课题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更好地行进。

4.开展案例研究

进行乡村初中英语课堂师生话语互动的案例研究,安排集体研讨课,对比分析不同教师的课堂师生话语互动情况,了解其差异并探索改进的方法;同时对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和讲座的形式进行推广。通过开展案例研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我区乡村英语课堂师生话语互动的基本模式。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未能建立完整体系

教师参与课题实践的积极性高,但研讨交流的深度不够,所以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从开题至今,我们一共修改过三次量表,力求能使量表做到高效易操作。而研究学生、研究策略、实践再反思,都需要教师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这对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素养的要求很高。

2.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3.研究成果提升低

课题组老师喜欢实践研究,热于反思探究,但是发表论文,参加评比的热情还有待提高。要让更多的教师在学区以上举行公开课、讲座,展示研究成果;加大论文的撰写工作,既要有获奖、发表的数量,又要有高层次。

4.先进的交流机会少

研究工作中还缺少向先进学校、想名师学习的机会,研究活动大多局限于区内,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活动较少,课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拓展。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2.深入实践研究

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在实际操作中研究“乡村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设问与学生反馈互动”,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3.展示研究成果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篇4

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现在我们改革的步伐又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我市各中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历史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变化:学生学习历史有兴趣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动、敢于提问或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课堂仍旧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然问题不少,特别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方面:教师过分强调提高考试成绩,学生缺乏对历史学习的情感与活动体验;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有些学生轻视历史学习,视之为副科,投入太少;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忽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的意志品质;也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浮躁、华而不实。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成长。为此,作为站在中学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的教与学,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去探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历史学科建设。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侧重于应用性研究,研究结果对历史课堂教学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作用,丰富和完善新课改在这方面微观层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内涵。

2、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着重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意识,立足于探索出一套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教学方案,推动新课改积极而深入的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进历史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初步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一套来源于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不断丰富切合农村初中教师需要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理论”,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艺术的升华。

现实意义:自我市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面对全社会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在不断追求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尤为迫切,是个重大的实践课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加强这方面研究有着较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偏差,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历史教师当然也责无旁贷。我们要尽量避免和努力解决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

2、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有利于推进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

当前,迫切需要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下真功夫,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

4、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教师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在科学观念的指导下,本开题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提升学校发展层次。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如浏阳市官桥中学开展的《学法指导课题实验》,把“通过研究,寻找学生学习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鞍山市龙潭中学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等。

2国外: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有效教学”。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又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展开了研究,如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做为五大教学原则之一;1976年 J〃Flavell在其《认知发展》提出了“元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克拉夫基提出了“范例教学”,强调为迁移而教等

3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联系:本课题所说的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与“教学有效性”与上述研究比照,它们之间在内在精神、本质涵义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

区别: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市学校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具有校本特色。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实施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合理分解教师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有效性的途径。

四、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3、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

4、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进出上建苟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三维目标方面达到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

2、研究和分析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探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包括:

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 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2)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包括: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策略 有效的学习方式策略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三)课题研究思路及实施过程设计

1、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2011年6月开始,历时半年,课题研究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要积极创设有利于有效教学的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求真、求实、求效、求活,形、声、色、情融为一体,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2、实施操作过程设计(1)准备阶段(2011年4月-5月)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制订课题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6月-10月)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3)总结验收(2011年11月-12月)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终结性研究报告, 论文结集,展示成果。做好课题评估结题工作,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形成具有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同时,密切关注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中明确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工作重点。特别加强在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

4、课题组设立研究例会制度,每个阶段集中研讨交流1—2次,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观察法。

5、行动研究法。

6、经验总结法。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术保证:课题主持人储锦明同志,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从教20多年,经验丰富,曾多次在校内外举办教学观摩活动,撰写的教学教研论文《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认知方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小议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立足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浅谈小班化教学的几个注意点》、《浅谈初中历史复习》等曾在国家级以及多家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并参加了省级课题研究和其他各级课题的研究,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

课题组其他人员:沈磊、朱亚琴、黄海燕、窦恺宏、沈卫军、杨海蓉等同志均是中学高级教师或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从教多年,多次参与校内外教研活动并多次在学校或片上开设教研课,多人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教学教研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水平。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组织保障:为使研究顺利进行,该课题设立领导组织,指导组织及工作组织等三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3、制度保证: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科研制度。

(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专题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4)专家指导制度。

4、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实验教师,他们全在从事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5、经费保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学校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六.预期取得的理论成果及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举行教学观摩课,整理教学设计和案例,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4围绕课题撰写终期成果报告以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借鉴推广研究报

5、我校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初中寒假实践报告 篇5

临近期末考试,八年级7班的语文老师陈老师已带领学生们进入到最后的复习阶段,并重点关注文言文的复习内容。虽然是复习课,不是日常接触的常规的新课讲授,我还是兴致极高地每天起一大早从城西家里赶到城东的九中来向老师“取经”,因为我知道,对于我们来说,覆盖有效的考试范围、抓复习要点、传授复习技巧等都是很有用的教学经验。在重回母校,与恩师们叙旧言欢,感受清一色的校服和怀念昔日食堂的饭菜的兴奋之余,我不忘身上的重任,有针对性地、认真仔细地听课、做笔记,以作为将来要从事教学的师范生的身份,在陈老师给八年级7班上的文言文复习课中收获了很多当年作为初中生坐在课堂内所不能学到的东西――教学的技巧和艺术。

教学语言 每个老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的不紧不慢,有的紧凑有序,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幽默开怀,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也起到掌控整个课堂、调节气氛的作用。在评讲文言文复习卷子的过程中,陈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特别是讲到了默写古诗句和辨析文言实词虚词的题目时,她会随机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并要求在三秒钟内回答出来,如:张xx,《游山西村》第一句,1、2、3,回答不出来?陈xx,继续,1、2、3,回答正确;随后,陈老师再带领大家齐诵整首诗并讲解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节奏调动了大家课下复习和课上集中注意力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强化记忆和快速反应,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都需要我们记牢、记准并马上唤起背过的诗句和知识点。这种集中的学习与大学课堂中强调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品的背景资料和大学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的分散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在老师个性化的语言中,我们也可以收获一些关于学生的讯息,如在陈老师分析某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列出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时,她说“听话的孩子有前途”,我听到有许多男生在下面反复学讲这句话并在“前途”一词接耳说笑,我们不难解读出他们想到的是另外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钱途”,这一现象也折射出了现在的初中生在网络和媒体上其他知识的涉猎和关注点。教学语言不仅包括说话,还包括肢体动作,如果我们初入教师行列,也需注意在教室中要经常回到讲台上并四下走动,不能光顾着讲自己要说的内容而忘记兼顾全体学生,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应身体前倾、眼神关注好让他进行认真思考并快速回答,保证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答题机会,克服自主答题的阻力,还可以提醒开小差的同学。我还记得陈老师在抓到一个同学开小差时,她并没有大声张扬让他羞愧,而是已经走到他身边低声而不失威严地警告他并纠正他再继续评讲,没有让太多人关注到,这样既没有耽误复习进度也没有影响那个学生上课的情绪,但又明确提醒了他。这些小细节都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并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当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阅历和仁者仁心。

初中社会实践报告 篇6

首先能得到去极乐市检察院实习的机会,我得感谢学院及唐老师,正是他们的积极争取才使我们有此机会。同时我也在此感谢极乐市检察院,正是他们的接纳,才使我在此期间了解到很多检察院的实务操作,积累了不少实务经验。

由于我们年级考试直到1月22日才结束,所以我们直到1月25日星期一才正式前往极乐市检察院实习。我被分配到极乐市检察院反t贿赂局的侦查三处,这是一个特殊的机构。一开始我便被告知,由于部门的特殊,之前此部门是不招实习生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思维的变迁,这个部门才从前几年开始接收实习生。但是限于部门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按照要求遵守保密守则。在实习期间,我始终把处长的话记在心里,保守秘密,努力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鉴于我所实习部门的保密性,因此在这里我只能写些不涉及秘密的经历及感悟。

我想先谈谈我个人的态度及出勤上的表现。在实习期间,我本人从未迟到与早退过,总是提前到达办公地点。在工作过程中,即使是干一些琐碎的事情,我也从来没有懈怠过,总是兢兢业业。因为得到这样一个去极乐市检察院的机会不大容易,同时我个人办事的原则就是认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办。

现在我来谈谈在实习期间干过的一些事情及我个人的感悟。

一、填写法律文书,我觉得这应该是实习期间最常干也是最基本干的事情。我填写的法律文书包括查询银行流水线文书和查询身份证件文书。

二、外出调查,其实这是与上一个事件相连的,填完法律文书后,自然而然就是跟随检察官外出调查取证。

三、清点与登记赃物。扣留嫌疑人的赃物自然要清点并且登记以便清楚的知道嫌疑人的财产的种类与多少,方便案件的调查。

四、参加案件进展的讨论会。当然我们只是来旁听的,但是这对我们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可以亲身经历案件的讨论,清楚案件的发生与过程,接近案件的核心操作。

五、接送文件,这也是实习期间很基本的事情,也就是把文件从办公地点转送到另外的人员手中。

六、查看卷宗,检察院内部有大量的.卷宗,不过我们只能看那些已经解密了的。

七、协同外市检察官调查取证。外市检察官来本地调查是一定要当地市的协助调查的。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篇7

批改作业是老师每天跟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对我们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反馈, 因此我们应尽力在批改作业中发挥最大的优势。在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 力争对学生进行面批, 这不仅可以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而且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以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物理作业面批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 教师应该亲近学生、走近学生。其中, 教师在作业面批的过程中, 会收获其他批改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效果, 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 触摸富有童真、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稚嫩心灵。作业的面批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教师辅导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手段, 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存在的必要性:首先, 作业面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其次, 作业面批能融洽师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距离, 当面批改, 学生会感到教师和蔼可亲, 没什么可怕的, 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再次, 作业面批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中实验的可视性不足的问题。

二、物理作业面批的操作策略

物理作业的面批要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开展面批, 一要注意面批对象的选择。

因为面批是加强个别辅导的有效方法, 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仅注重作业的结果, 更注重思维的过程。面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一个获得及时辅导的好机会。因此, 面批的首选对象为学有困难学生;其次为作业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若时间允许可选择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

开展面批, 二要注意面批方法的灵活。

在面批时, 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 难在哪儿?什么地方没有搞懂?要努力使学习困难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 从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这样学生会很愉快、很乐意地接受教师的帮助, 会从内心深处感激教师。

开展面批, 三要注意面批时间的把握。

面批作业, 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上的把握。作业外乎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 对于课堂作业, 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随堂作业当堂有选择性地面批。如一节课中, 教师一般会设计几个5分钟左右的练习。学生在练习时, 教师除了巡视指导外, 教师就可以对已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面批。二是课间批改, 即在课间休息时教师在教室里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

开展面批, 四要注意作业布置的质量。

我认为留作业一是要有选择性, 留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 而且是本节课的教学中容易出错的内容, 这样, 作业基本上都能当堂完成, 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学困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二是留的作业要有综合性, 这样既省时间, 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给面批留有充分的时间。

三、物理作业面批的收获

个人课题“初中物理作业面批的实践与研究”经历一年时间的摸索与研究, 我也经历了很多思考与顿悟。

教师为什么要面批?它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对于作业面批, 以往的人们多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的针对性等角度加以肯定。我觉得, 面批的价值不仅在此, 面批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教育意义。

第一, 就知识与技能而言, 作业面批有利于掌握情况, 弥补疏漏。通过面批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情,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样, 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后可以发现知识的疏漏之处。师生也可能在面批中相互启发, 获得灵感。面批时, 学生得到的是教师个性化辅导, 而且这种辅导也住往是最切合学生需求的,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第二, 就过程与方法而言, 作业面批有利于了解思维, 强化过程。说起面批, 物理学科的教学追求结果, 更重过程。结果, 教师可从作业的答案上轻松获取, 可难以寻觅的是学生思维过程。有时答案正确, 可找学生一问, 发现他逻辑推理混乱, 是侥幸取胜;有时答案出错, 了解下来学生解题思路流畅, 但粗心失误。不同情况, 不同对待, 这时教师应要求侥幸取胜的学生理清思路, 重新寻找正解;帮助粗心失误的学生重拾信心, 分析粗心的缘由。

第三, 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 作业面批有利于沟通情感, 增强自信。回想自己的求学时代, 感到最幸福的事是能够经常得到教师的耳提面命。通过面批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视野中有自己, 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我想, 面批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丁永章.作业面批成就每一个学生, 《上海教育》, 2007, 19

[2]姚继高.也谈“作业面批”的尝试和感受, 教学与管理, 1998, 04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 篇8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教师的急功近利思想使教师以自己的包办代替了学生的实践。在唯分数是从的今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利用已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几乎什么时段上什么课做什么作业都有了科学而细致的安排,学生几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还有哪个学校哪个语文教师愿意拿出极其宝贵的时间去做他们认为价值不大的实践活动呢?大家都明白,由实践到理论有一个过程,学生动手去实践了,还不一定就能有什么清晰的体会或感悟;即便有了感悟,有时还不能准确而简明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师的答案却能立竿见影,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考试的高分。于是,老师就闭门造车,或查找教参与资料,或想象各种题型,为学生编写好统一而规范详尽的标准答案。在应试教育挥之不去的环境中,分数主宰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于是乎,学生就失去了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碰到老师没有准备或准备得不充分的题目,学生就傻眼了,答不出当地的爱国人士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就不足为怪了。

其二,教学内容的综合间接影响了语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初中语文共有12个语文实践活动:“我与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师生自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这一单元的高科技有关)“如果我主办校刊”“市场新商品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这12个语文实践活动分散在三个年级六本教材中。仔细研究一下,比较贴近语文、与语文关系密切的是这五个活动:“我与文学”“走进图书馆”“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如果我主办校刊”,其他七个活动与语文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关系并不很大。鉴于此,不少语文老师就不愿花语文课上的时间来做这“吃力未必讨好”的事了。像“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可以利用清明扫墓活动来达到目的;而“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政治课似乎更合适些。这些活动显然都可以与其他活动或学科一起共同完成。属于语文自身的实践活动尚不愿花时间去做了,这些带有综合性质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就更不愿花自己的语文时间来做这些活动了。毕竟要真正把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搞好,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其三,考试的导向性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考什么,教什么,已成为当前教学的潜规则。中考高考无疑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的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导向作用还没体现出来。那么,已经进行了一轮实验的中考如何呢?

怎样才能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避免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尴尬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专门开设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把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安排进课程表,确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致成为语文教材中的装饰品甚至是牺牲品。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要与其他学科共同配合,一起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与每年清明时学校组织的祭扫烈士墓活动结合起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可以与政治老师一起组织这样的活动。

三.参照英语口语测试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方式,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单独考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像写论文报告似的写出内容详尽的相关活动的设想、过程与体会。

当然,如何把语文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在改革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和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前进路上碰到的困难一定会得到较好的解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一定会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期待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上一篇:2022高考名言警句摘抄下一篇:敬佩的一个人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