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精选10篇)

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 篇1

答辩人:

,1991年10月8日出生,土家族,住,联系电话:。

被答辩人(再审申请人):

。答辩人与再审申请人

变更抚养权纠纷申请再审一案,现答辩如下:

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0日作出的(号《民事判决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次子由答辩人抚养并无不当。而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的理由于法无据,依法应当予以驳回。

一、被答辩人申请再审的理由不成立。其理由一引用的法律被答辩人理解错误,答辩人与被答辩人的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同居关系,要求法院解决的是子女抚养权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而不是解除婚姻关系问题,故被答辩人引用的法律规定不能适用子女抚养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

二、同居期间共同生育两儿子,每人抚养一个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全随被答辩人生活,对答辩人显然缺失公平。

三、因为已生育两儿子,答辩人因而作了绝育手术,而被答辩人未作绝育手术,终审法院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第3条,判决变更抚养权关系,由答辩人抚养小儿子,是绝对正确,合法又合理的。被答辩人以自己有抚养能力为儿子购买生态移民安置房并不能对抗上述法律的规定。

四、答辩人身体健康,能劳动且已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特地从外地为照顾儿子来家乡上班至今,不存在养活不了儿子的问题。

总之,终审法院判决正确,既合理又合法,被答辩人申诉无理,应依法驳回。

答辩人:

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 篇2

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在我国法律规定中,正式确立于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将原来的“申诉”改为“申请再审”。但在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五)项仍规定:“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对此处的“申诉”,1991年《民事诉讼法》没有作详细规定,直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才将此款的“申诉”改为“申请再审”。至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不服,提出的是再审申请,而不是申诉。20《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对“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当事人也可以向原审申请再审。因此原审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面临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将会增多。对于立案部门来说,做好刑事、行政案件的申诉案件、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立案工作非常重要。本文试图从立案审查的角度,分析民事申请再审与刑事申诉、行政申诉的区别,以期更好地开展立案审查工作。

一、提交诉状不同

1、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诉,应当提交申诉状,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因此,对于刑事申诉,申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申诉状”。

2、行政申诉

对于行政申诉应提交的诉状,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规定,按理应提交的是“行政申诉状”。但是《行政诉讼法》解释却没有申诉的规定,而是在第七十三条用“申请再审”来表述。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不服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申诉状”或“行政再审申请书”均可。

3、民事申请再审

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因此,对于民事申请再审,应当提交“民事再审申请书”。若当事人提交的是“民事申诉状”,应向其释明让其更改为“民事再审申请书”。

二、申请主体不同

1、刑事申诉

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有权提起申诉的人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按《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案外人认为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因此,有权提起刑事申诉的主体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案外人。

2、行政申诉

按《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有权提起行政申诉的只有当事人,案外人不可提起行政申诉。

3、民事申请再审

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有权提起民事再审申请的是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案外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且无法提起新的诉讼解决争议的,可以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因此,有权提起民事再审申请的有当事人及案外人。

三、申请客体不同

1、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刑事申诉的客体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行政申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及《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七十三条,行政申诉的客体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生效行政赔偿调解书。

3、民事申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及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民事申诉再审的客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的生效调解。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8条的规定,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而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7条、209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人民法院再审立案意见》第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民事案件的再审申请不予受理:(1)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以及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2)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和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3)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但当事人就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的除外。

四、申请期限不同

1、刑事申诉

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对刑事申诉的期限没有作出规定,但在《人民法院再审立案意见》第十条规定了刑事申诉一般在刑罚执行完毕两年内提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超过两年提出申诉:(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2)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3)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2、行政申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对生效判决、裁定申请再审,应当在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但对生效的行政赔偿调解书,“可以在二年内”申请再审,没有规定起算时间。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对生效民事调解书申请再审的起算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亦为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因此,对生效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申诉,亦应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3、民事申请再审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该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以下情形,应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提出:(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3)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4)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六个月期限,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对于案外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可以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申请再审。因《民事诉讼法》已修改,笔者认为,对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期限,除了上述条款规定外,还不应超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长期限即六个月,因此,案外人申请再审,应为“可以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五、管辖法院不同

1、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刑事申诉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但二审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的案件,申诉人对一审判决提出申诉的,可由一审法院审查处理。未经终审法院审查处理的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也可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对死刑案件的申诉,可以由原核准的人民法院直接审查处理,也可以交由原审人民法院审查。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写出审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层报原核准的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2、行政申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申诉。

3、民事申请再审

再审申诉状 篇3

被诉再审人(单位):德庆县人民法院。

本人因德庆县人民法院违法执行、申请确认一案,不服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肇中法确字第3号裁定和省高院(2009)粤高法确申字第12号裁定,现依法提出申诉,申请再审。

请求事项:

一、撤销(2009)肇中法确字第3号裁定和(2009)粤高法确申字第12号裁定;

二、依法确认德庆县人民法院违法查封和违法拘留;

三、依据国家赔偿法作出赔偿决定。

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

德庆县人民法院调查不清、认定事实不清:本人没有存款的原因(见附件8);现又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定认定(“查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事实:本人在德城镇有五处房产,本人名下就有四处(见附件9),任何一处都足以清偿本案纠纷价额。也就足以证明德庆县人民法院查封朝东路201单元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则存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

2、德庆县人民法院提供的评估报告的证据失实:

德庆县人民法院查封“东豪东路52号商铺”,而提供的照片却是“东豪东路17号商铺”;更令人不解的是:“商铺每平方米只值1000元”。就在其提供照片的正对面现价是:每平方米4000元(有售,可调查)。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不具备执行的要件:

由于原合同纠纷一案的判决、裁定仅凭“以自己名义签订合同”为由而认定“合同无效”。对赫然写着“全权委托石XX代理楼房买卖行为,已包括石XX以自己名义签订合同”的新证据却没有审理;本人诉状上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回答;认定的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有新的证据未审;存在着不答问题、答非所问、违背事实、违反法律的严重错误。违反法律的文书,显然就不是“法律文书”,更不能称:“生效法律文书”。也就是不具备执行的要件,所以不予执行。

4、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六)项,该项解释:“拒不执行…是在执行阶段妨害诉讼的行为。比如,明明有财产,却声称‘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背地里却隐藏、转移财产;或者外出躲藏,以逃避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我却没有该项规定的任何一种行为,法院也没有任何证据证实我有该项规定的情形。可见,原裁定认定为“拒不履行”缺乏证据证明。即:本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的情形。

然而,“对我拘留”则存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显而易见,对我拘留是违法的错误拘留。所以,原裁定认定“不予确认”没有法律依据(详见相关资料)。

综上所述,恳请人民法院撤销原裁定,依法确认德庆县人民法院违法查封和违法拘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第(二)项以及第三十条的规定,作出赔偿决定。

此呈:

再审申请人:石XX

刑事再审申请书(申诉成功) 篇4

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xx,男,1969年6月19日出生,xx省满城县人,汉族,原系xx市xx区xx乡乡长。xx年月17日因涉嫌贪污罪被刑事拘留,xx年,被xx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终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年,XX年刑满释放,现居住于xx市xx区政府宿舍。联系电话:

申请人因不服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保刑终字第xx号刑事判决,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之规定,提出再审申请。

申请事项

依法撤销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xx)保刑终字第xx号刑事判决,对本案进行再审,并依法宣告申请人无罪。

事实与理由

一、两级法院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明显错误

申请人担任xx市xx区xx乡乡长期间,于xx年x月x日给本乡xx村发放占地补偿款时,截留了其中xx元,以申请人个人名义存入东风路邮政储蓄所。截留的xx元是征地部门给付的超出土地标准部分补偿款,目的是用于本乡学校校舍的修缮,该行为是经过xx乡党委书记赵同良、担任乡长的申请人以及乡里其他领导干部共同研究确定的。以申请人名义存入储蓄所,原因之一是该款是账外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储,花销方便,二是因为申请人是乡长。

xx区人民法院以及负责二审的xx市中级人民法院均认定申请人的上述行为构成贪污。申请人认为这一认定存在错误。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借职务之便,将数额较大的公款据为己有的行为。申请人既无将公款据为己有的主观目的,也没有公款据为己有的客观行为,因此不能认定上述事实为贪污。具体理由是:

第一:虽然截留的xx元公款以申请人名义存储,但是,存款是担任土地所会计的xx办理的,存折也是他负责保管。申请人个人无法支取使用该公款;

第二:存折上的公款除了支取xx元用于包工头xx修路外,还有部分用于乡政府干部的其他公务开支。申请人从来没有从该存折支取任何款项用于个人开支;

第三:该存款是乡里主要领导和会计等人都了解的公开事情,申请人怎么可能据为己有?

xx年19月申请人为了帮助堂妹xx完成银行揽储任务,将xx元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了农行裕华路办事处xx储蓄所,同年12月26日为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又将该xxx元转存到xx县xx信用社。两级法院认定申请人该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为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行为。申请人为了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将土地所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金融机构,但是,存折同样是由土地所会计xx掌管,该存款凭折支取,申请人没有挪用公款归为个人使用,也没有进行非法活动,更未进行盈利活动,甚至存款的利息都是归土地所所有。事实上,土地所的公款只是换了一个存放方式而已,银行储蓄是可以随时支取的,所以不会影响到公款的使用。

二、本案关键证据没有出示质证

在案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提取了作为证据的几份存折,办案人员把与案无关的申请人个人存折还给了本人,把作为贪污和挪用公款的存折作为证据予以扣押。存折的户头、存款数额、交易记录是本案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该存折是从会计xx手中提取,其中的支取项目有乡政府的会计账目可以证实是用于公务,没有归个人使用,存折的提出和支取项目足以证明申请人没有贪污和挪用公款。在一审法院开庭审理时,公诉机关没有出示这些重要证据。

三、本案证据存在矛盾

本案证人赵同良,时任xx乡党委书记,他在一审庭审前曾亲自书写证词,证明申请人没有贪污行为。判决认定了申请人曾经从截留款存折中支取xx元付给包工头xx,这一事实证明申请人个人名下的存款是用于公务目的,如果是申请人将截流款据为己有,怎么会作为公款支出?再有,如果是申请人将截流款据为己有,怎么会由单位会计掌管存折?

四、本案有新证据证明原判据有错误

xx年元月10日,当年担任xx乡土地所会计的xx为申请人出具了书面证言,证明申请人担任乡长期间,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储,申请人个人没有掌管存折,个人没有支取使用过存折上的款项。

综上所述,申请人认为原审二审法院未依法审查、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为此,特申请上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立案再审,撤销二审判决,宣告申请人无罪。

此致

xx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月**日

再审答辩状 篇5

答辩人:黄贤财

被答辩人:林时进、龚昌恕、甘肃浙商科工贸有限公司

答辩人就被答辩人股权确认纠纷申请再审一案,依法答辩如下:

一、本案的基本事实

围绕本案,历经苍南县人民法院一审、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以及三名被答辩人在提起本案二审的前后,又向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提起股权确认无效的重复之诉,后撤诉,再到现在向贵院提起再审申请,看似纷繁复杂,实则基本事实始终如一。

甘肃浙商科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工贸公司)原名甘肃亮星科工贸有限公司,原注册资本为50万元,林时进、李小仙夫妇共同持有全部股份。2008年上半年,为开发天峻县木里货场业务,包括本案全部当事人在内的各方协商决定,科工贸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由林时进、李小仙出让科工贸公司相应股份,本案全部当事人同时向科工贸公司共同投资入股,并以该公司名义向天峻银海物流园区有限公司出资2904万元,所占股权比例为52.5%。

为此,林时进和李小仙将科工贸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林友守16.66%、林敬寿14%、龚昌恕6.67%、陈庆抄3.335%、黄锦岳3.335%、黄金笑7.5%、黄贤财5%、林敬灶2.5%、宋荣连5%,林时进保留36%。这就是林时进、龚昌恕等人所称的“股权重组”或“股权分配”。鉴于都是温州老乡等因素,当时并未办理增资扩股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因此,从2008年开始,黄金笑按照7.5%股权比例出资262.5万元、黄贤财按照5%股权比例出资175万元、林敬灶按照2.5%股权比例出资87.5万元,并开始以股东身份参加科工贸公司股东会,行使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等股东权利(有2010年6月23日《股东会议记录》为证)。

2010年6月,林时进、龚昌恕等人擅自决定只让持股10%以上的股东进行工商登记,而答辩人等人闻之,要求一视同仁,大小股东均以显名登记却被无理拒绝。同年8月,答辩人等人以林时进、龚昌恕、科工贸公司等为被告,依法提起本案一审诉讼。苍南县人民法院、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于2011年3月17

日、8月19日作出确认答辩人等人股权的判决。

二、本案一审、二审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本案被答辩人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六项及第二款的规定提起再审申请,没有事实依据,与法不符,现逐一答辩如下:

(一)关于二审法院“合议庭决定对本案不公开审理”的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本案二审期间,2011年6月15日的《传票》中,“传唤事由”一栏明确为“开庭/询问”。2011年7月4日的所谓“公开开庭”,实为二审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这一点在法庭调查和询问开始,主审法官即明确予以言明,被答辩人均未提出任何异议。后二审法院在认为事实调查清楚后,没有公开开审理而做出了二审判决。现被答辩人以所谓二审法院恶意抹杀公开开庭为由提起再审申请,不符合基本事实,于法无据。

(二)关于二审法院“将已经之争了的证据又认定为不予重新质证”的问题

被答辩人二审期间提供的证据是“科工贸公司章程、章程修正案、股东出资转让协议、变更通知书等工商登记材料复印件以及股份证明三份”。

而上述证据材料皆在本案一审之前已经形成,二审法院调查和询问当事人时,让答辩人先行发表质证意见,至于是否为新证据由合议庭合议后决定。根据《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二审法院最终认定“上述证据均为一审已经提供并经质证和认证或已经形成的证据,不属于新的证据,本院不予重新质证和认证”。但被答辩人强词夺理地据此认定“两审法院偏袒被申请人,导致其查明案件事实完全错误”,只不过是其滥用诉权,想借此提起再审申请的借口而已。

(三)关于“温州中院恶意将不合法的股权转让行为认定为出资行为”的问题

被答辩人龚昌恕在本案《民事上诉状》中明确承认,“反观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虽有有关证据注解为隐名股东,但事实上只能是股权转让行为„„”(详

见P4倒数第二、三行)。

被答辩人在《再审申请书》中又提及了所谓“非法的股权转让”,其实质是,被答辩人把2008年各方议决但未办理工商变更的科工贸公司增资扩股事实弃之一边,单将林时进、龚昌恕擅自排除答辩人股权进行工商变更登记视为股权转让,将早在2008年就开始出资并完成出资的答辩人以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违反法定程序为由认定为“非法的股权转让”,并进而得出“既然三被申请人没有通过法定程序取得股权转让的事实,实际出资就不可能成立。可见,三被申请人的实际出资纯粹是无中生有。”而和答辩人同时受让股权的龚昌恕则因擅自进行了工商登记便堂而皇之的以所谓“优先购买权”进行抗辩,诸此种种,被答辩人的背后逻辑何其谬也。

如上所述,2008年科工贸公司的增资扩股是经过本案各方当事人全体同意的,原审被告林友守、林敬寿的一审答辩、林友守的二审答辩以及答辩人实际出资以后林时进、科工贸公司事后确认的《股份证明书》、《收据》、《收条》等等均可证明“当时的股份区分是很明显的,林友守、林敬寿与三原告是一样的,谁投资谁占股”这一事实。而被答辩人一审提交的2008年11月27日的《股权重组决议书》、《股东重组名单》、《股东会决议》却擅自将答辩人股权进行分割,并以所谓“持股10%以上股东”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连占股16%的林友守在二审答辩时也表示,“至于林时进将股份注册自己名下,我以为当时被上诉人愿意的。”

而被答辩人至上述事实于不顾,将擅自处分他人合法股权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的行为,看成是本案的核心之所在,硬生生将答辩人排除在股东范围之内。更有甚者,面对答辩人实际出资的银行汇款凭证、被答辩人出具的《收条》、《收据》等铁一般的证据,被答辩人却以自己侵权的结果即未将答辩人股权进行登记,属于不合法的股权转让为由,认定答辩人的实际出资“纯粹是无中生有”。

(四)被答辩人以所谓法定程序、股东法定记载事项为由的抗辩,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被答辩人的上述种种理由,均建立在工商登记的效力作用上。股权转让也好、增资扩股也好,股东之间一旦合意达成,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自然随之生效,依法受法律保护。而工商变更登记不是股权资格的设权证明,仅具有证权作用以及对公司以外第三人的公示作用。

而本案实则是科工贸公司股东之间的内部纠纷,并未针对任何第三人,而各方当事人在对科工贸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时,出于种种因素考虑,尚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就像房屋产证书,对外来讲,产权证书上的产权人自然被认为是法律上的产权人,然则一旦房屋确权纠纷发生,所谓产权人不能高举产权证书便被依法认定为就是真正的产权人。反观本案,被答辩人林时进、龚昌恕一直以所谓2010年8月的工商变更登记材料对抗同为股东的答辩人,混淆工商登记的对内效力与对外效力,致大量铁的事实于不顾,何以获得法律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答辩人闻之被答辩人擅自处分自己的股权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时,便提出了抗议。而被答辩人则强加给答辩人以“隐形股东”身份予以搪塞。事已至此,答辩人无奈提起了本案诉讼。两审法院基于答辩人实际出资以及出资比例确定及实际参与股东会、行使股东权利等事实以及被答辩人等人已经进行工商变更登记的情形,并经原审被告林友守、林敬寿认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规定,确认答辩人的股权,合法合理。但被答辩人一方面承认答辩人“隐形股东”身份,一方面却又以“违背双方当时约定”为由否认答辩人股东资格,自说自话,自相矛盾。

(五)被答辩人龚昌恕等人所谓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问题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所谓股东先购买权是指公司股东享有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其他股东拟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的权利。从法理上讲,之所以规定股东优先购买权,主要目的是通过赋予老股东优先购买权从而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

就本案而言,林时进、龚昌恕和答辩人一样,同时参与科工贸公司的股权重组,均为公司股东,不存在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情形,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前提条件尚不成立,何来所谓股东优先购买权?

从法律关系讲,被答辩人科工贸公司对本公司的股权,收购尚且不能,何来所谓优先购买权?林时间作为股权转让方,本身就是出让股权的人,又如何对自己出让的股权进行优先购买?而龚昌恕和答辩人同时从林时进、李小仙处受让股权,不非其所称的所谓龚昌恕等人擅自进行工商登记后林时进再行股权转让的情形,龚昌恕与答辩人同时同为股权受让方,又哪里来的所谓股东优先购买权?

三、关于本案管辖错误的问题

本案答辩人于2010年8月26日以林时进、林友守、林敬寿、龚昌恕为被告,向苍南县人民法院提起包括确认林时进与答辩人股权转让行为合法有效、确认答辩人股权等诉讼请求在内的一审诉讼,立案时法院以股权转让纠纷为案由予以受理;同年9月7日,答辩人追加科工贸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而被答辩人科工贸公司于9月15日提起管辖异议申请,被一二审法院相继驳回。后答辩人在本案诉讼过程中,考虑到确认答辩人股权转让有效和确认股权之间存在重复,遂撤回了要求确认股权转让有效的请求,被答辩人对此也无异议,据此,本案案由由股权转让纠纷变成了股权确认纠纷,但股权确认纠纷之前提依然是股权转让有效,且本案被告中林友守、林敬寿住所地均为苍南县,本案一二审法院当然具有管辖权。

而被答辩人提及的被告问题,一方面,答辩人提起本案一审诉讼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尚未出台,司法实践做法不一;一方面本案涉及股权转让效力问题,将林时进、龚昌恕等股东列为被告并无不当。被答辩人以一二审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为由提起再审申请,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四、被答辩人以“两审法官均存在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嫌疑”为由,主张本案应当再审,违背客观事实,于法无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是指该行为已经相关刑事法律文书或者纪律处分决定确认的情形。”

先不说被答辩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在《再审申请书》中所罗列的种种情形,被答辩人仅以所谓“两审法官均存在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嫌疑”要求再审,便严重违反客观事实,于法无据。

需要指出的是,被答辩人在《再审申请书》中,为了达到申请再审的目的,滥用诉权,多处针对答辩人等本案诉讼参与人进行侮辱诽谤和人身攻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等有关规定,请贵院依法责令被答辩人改正并向答辩人赔礼道歉。

综上所述,答辩人认为,本案一、二审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律

适用正确,程序合法,请依法裁定驳回被答辩人的再审申请,以维护法律的权威与统一。

此致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 篇6

李泓 王伟华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已于4月1日开始施行。法律对再审程序作出了较大改动,特别是对再审事由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再审案件结案方式未予明确。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再审案件中,能否根据当事人申请,以撤诉方式结案?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再次引起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民事纠纷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发生的争议,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属于私权范畴。因此,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在将纠纷起诉至法院后,既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通过撤回起诉的办法结束诉讼程序。这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法院在一般情况下应当予以尊重。据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可以撤回起诉,在二审程序中可以撤回上诉等制度,而且,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法院就应当裁定准许当事人撤诉。但是,对于在再审程序中是否允许当事人撤诉,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在理论上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做法。

第一种意见认为,在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有权撤诉。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是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原审原告在案件再审过程中自愿申请撤诉是依法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尊重并保障原告这一诉讼权利的正当行使,依法作出裁定,准许原告撤诉。民事裁定书送达后,再审程序结束,原审判决视为撤销。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

定的范围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只要不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就可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当然包括撤诉权。而且,根据民诉法原理,若再审是按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只要不与再审程序的性质相悖,当事人就享有一审程序中所拥有的诉讼权利。根据民诉法第129、131条的规定:宣判前,原告可申请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审原告在再审程序中不能撤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原告仅在第一审程序中,法院判决宣判之前,有权申请撤诉。再审程序中,法院针对原告诉讼请求而作出评判结论的原审判决和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该判决和裁定的效力因再审决定而暂时处于中止状态,最终是被维持,还是被撤销,或者是被变更,有待于再审法院审理后作出决定,当事人无权撤诉。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意见,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再审是针对原审的再次审理,既然强制性的要求法院再审,原审之诉首先必须要存在,法院自然不能准许原审原告的撤诉申请。因为再审程序启动后,原审裁判只是暂时中止执行,而民诉法规定的撤诉权仅能在判决宣告前行使,再审案件并非不存在生效裁判,只是暂中止执行。如果准许当事人撤诉,就意味着给予当事人对原审裁判是否执行的决定权,而此种权利只能由法院行使,自然不能赋予当事人。现对原审原告在再审程序中不能撤诉谈一点拙见。

一、再审程序与撤诉制度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的撤诉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简要阐述一下我国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和撤诉制度的内容。

再审程序是为了保障法院裁判的公正,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得以纠正而特设的一种再审提起和审理程序。再审程序并不是每一件民事案件必经程序,只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且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才能适用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一经发生法律效力,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变更和撤销,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确认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性。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应当建立在正确性的基础上。由于民事案件的复杂性和其他原因,都在客观上决定了生效裁判即使经过了正常程序的审判,仍可能出错。如果确实有错误并达到了必须纠正的程度,就应当通过再审程序来改变。再审的案件,原来是一审审结的,再审时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提审的除外),经过再审后所作的判决、裁定,仍是第一审的判决、裁定。再审的案件,原来是第二审审结的,再审时仍适用第二程序进行审理,审理终结所作的裁判是终审裁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发生在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再审程序中。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从狭义上讲仅指原告撤回起诉,从广义上说,则泛指当事人向法院撤回诉之请求,不再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行为。撤诉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基于处分原则,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撤诉便是他们行使处分权对自己的诉讼权利加以处分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并保障当事人对这一权利的正当行使,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撤诉行为,应当准许。与此同时,当事人的撤诉行为也应当依法正当进行,否则法院不予准许。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当事人撤诉是其审结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撤诉效果发生后,本案诉讼程序即告完结,法院此前受理的案件因此结案。可见,撤诉制度的确立,不仅使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的处分有了更趋完备的制度保障,而且也使人民法院得以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司法资源,避免无谓诉讼的继续进行。撤诉根据所处的审级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前者发生于第一审程序,其效果仅仅是导致第一审程序的完结,后者发生于第二审程序,其效果不仅导致第二审程序的完结,而且意味着当事人对第一审裁判在事实上的确认。本文所据探讨的是撤回起诉的问题。

二、生效裁判文书的既判力决定了不能以撤诉方式终结再审程序

诉讼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就一定民事纠纷要求作出利已裁判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法院受理、审判,就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法院作出支持或否定的裁判,使当事人的请求行为,通过裁判的形式上升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体现国家审判权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论性裁判。对于一

审裁判,过了上诉期当事人不上诉的便发生法律效力。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即成为最终解决纠纷的结论性判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

裁判的既判力终局地确定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或曰民事法律关系,对于这种实质上的确定力,双方当事人和法院都必须严格遵守。生效的裁判文书对法院和当事人均有约束力,非依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如果允许当事人撤回原审之诉,就意味着当事人得以自己的意志撤销原审裁判,显然与法律原理不一致。

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和撤销。再审期间一般仅中止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只有经过再审,确认原判决事实、适用法律不当,才能依法作出新裁判对原裁判进行更改或撤销。因此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可具有的排他性、执行性、稳定性决定了当事人只可在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前撤回再审申请而不可在再审中撤回诉讼。当然,也不宜以按撤诉处理方式结束诉讼程序。

三、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不具有撤诉的时间要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根据该规定,原告申请撤诉必须在一审法院宣判前提出,即一审法院准许原告申请撤诉的条件中有明确时间性要求。在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中,原告依法享有申请撤诉的权利,但其权利的行使必须以合法正当为前提,且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并不当然地产生撤诉的效果。原告的撤诉申请是否得到法院的准许,应由法院依法审查,如其理由符合法律规定,才能获得法院的准许。

第一审民事案件经法院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或裁定即生效。再审决定作出前,原审判决或裁定已发生法律效力,由于存在有效的裁决,在同一件案件中,原审原告已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在“宣判前”这一时效要件,因此原审原告无权申请撤诉。

四、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再审案件不应以撤诉方式结案

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是对确有错误的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予以纠正,是依法纠错、实事求是原则在诉讼制度上的体现,设计再审程序体现了国家的强制性干预,如果允许当事人在再审中撤诉处理结案就失去了设立审监程序的意义。

民事再审申请指南 篇7

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8-01-26 14:56:40 为依法保护当事人正确行使民事申请再审权利,维护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稳定性、权威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哪些民事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二审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下列情形不得申请再审:

(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

(二)当事人将生效判决、调解书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的案件;

(三)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讼程序审理的案件;

(四)再审申请被驳回的案件;

(五)再审判决、裁定;

(六)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的案件。

法条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三百八十条、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

二、当事人可以对哪些裁定申请再审?

当事人可以对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一)不予受理的裁定;

(二)驳回起诉的裁定。法条提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三百八十一条

三、民事申请再审应当在何时提出?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条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

四、再审申请人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再审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一)判决、裁定、调解书列明的当事人;

(二)认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损害其民事权益,所提出的执行异议被裁定驳回的案外人;

(三)上述当事人或案外人死亡或者终止的,其权利义务承继者。

五、哪些民事案件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法条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

六、哪些民事案件可以向原作出生效判决和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一)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十人以上);

(二)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法条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九条

七、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都有哪些方式?

(一)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立案大厅及巡回法庭提交申请再审案件材料;

(二)向最高人民法院邮寄提交申请再审案件材料;

(三)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提交申请再审案件材料。

八、民事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再审申请人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再审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再审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列明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所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列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

(二)作出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名称,判决、裁定、调解文书案号;

(三)具体的再审请求;

(四)申请再审所依据的法定情形(须列明所依据的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款、项)及具体事实、理由;

(五)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明确表述;

(六)再审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再审申请人除应提交符合规定的再审申请书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再审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再审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加盖公章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二)委托他人代为申请,除提交授权委托书外,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应提交律师事务所函原件和律师执业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应提交基层法律服务所函原件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复印件,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应提交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以及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的工作人员的,应提交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委托代理人是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的,应提交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隶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三)申请再审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判决、裁定、调解书系二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裁判文书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四)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

(五)支持申请再审所依据的法定情形和再审请求的证据材料;

(六)再审申请人有新证据的,应按照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新证据。

再审申请人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应使用A4型纸,同时应当附与书面材料内容一致的可编辑的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和再审申请书的电子文本(word文本),并提供所有纸质文件的便携式格式文本(PDF文本),将上述两种格式的电子文本刻录在同一张光盘中,与纸质材料一并提交。再审申请人提交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或者有人身攻击等内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应当补充或改正。

九、涉外民事案件申请再审有没有特别规定? 涉外民事案件中的外国当事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申请人为外国人的,应当提交其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护照复印件,或能证明其身份信息的其他证件复印件;申请人为外国企业或组织的,应当提交申请人身份证明及代表人身份证明。上述身份证明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代表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签署授权委托书的,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五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法官见证下签署,或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五百二十六条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机构的公证书。

十、民事案件再审条件的是什么?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法条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

民事再审申请书 篇8

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二审上诉人):王亚娟,女,1959年2月1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堡子村六组。

再审被申请人:郑州铁路局,法定代表人:张军邦,系该铁路局局长。住所地:河南省郑州市陇海路106号。

再审请求

请求对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2010)郑铁中民终字第6号民事调解书依法决定再审,撤销该调解书,并依法判决再审被申请人郑州铁路局赔偿申请人各项损失共计46万元。

事实和理由

事实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十时左右,王亚娟之女王娜娜(1980年5月5日出生)在郑州铁路局管辖的焦枝铁路线王庄火车站东两公里处被L101次火车撞死。王娜娜被撞死后,申请人多次找被申请人郑州铁路局要求赔偿未果。此后,申请人王亚娟及该案另两个原告郭德义、岳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洛阳铁路运输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原告郭德义、王亚娟、岳霄的诉讼请求。申请人不服,依法向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起上诉。

本案上诉后,申请人王亚娟就没有再委托一审的诉讼代理人骆健康代理二审的诉讼。申请人王亚娟一审中的委托代理人骆健康在没取得王亚娟委托授权的情况下,仍以王亚娟委托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在没有征得王亚娟同意的情况下,与对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签收了调解书。现在该调解书(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2010】郑铁中民终字第6号民事调解书)似乎已生效。

申请人认为,在申请人没有授权委托的情况下,骆健康是无权代理申请人诉讼的,更无权代替申请人与对方签订和解协议。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9条第1款、第2款(委托代为诉讼,应当有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进行和解必须有当事人的特别授权。)及第182条(调解违反自愿原则),该诉讼行为及调解书对申请人无效,且申请人至今也不承认该诉讼行为,故此认为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对该案的审理程序上有重大错误,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再审予以纠正,故此申请。

此致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再审申请书 篇9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刘××,男,**××年×月×日出生,汉族,个体工商户,住××省××市××路××号。邮寄地址:××市××路××号。联系电话:139××××16。

委托代理人××,男,法律工作者,住××省××市××路××号。邮寄地址:××市××路××号。联系电话:139××××。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公司。住所地××省××市××路××号。邮寄地址:××省××市××路××号。

法定代表人××,经理。

委托代理人××,××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公司。住所地××省××市××路××号。邮寄地址:××省××市××路××号。

法定代表人××,经理。

申请再审人××与被申请人××公司及一审被告××公司××纠纷一案,不服××省××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年××月××日(××)××终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之规定,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一、再审请求

1、请求撤销××省××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字第××号民事判决第×项;

2、﹍﹍﹍;

3、﹍﹍﹍;

二、申请事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第×款第×项:(具体法律条文内容);第×款:(具体法律条文内容);﹍﹍﹍特申请再审。

三、具体事实和理由

1、申请事由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第××项第×项,具体理由如下:

﹍﹍﹍

2、申请事由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第××项第×项,具体理由如下:

﹍﹍﹍

综上所诉,﹍﹍﹍

此致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自然人签字并加摁手印)

(法人或其他组织加盖公章人)

民事再审申请书 篇10

法定代表人:孙xx 职务:董事长

单位地址:xx省xx市工农西街xx号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林xx,女xx年4月27日生,汉族,住xx省xx县xxx镇xx村xx号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杨xx,男xxx年5月14日生,汉族,住xx省xx县xxx镇xx村xx号。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姚xx,男,xxx年2月8日生,汉族,住xx省xx县xxx镇xx村xx号

申请再审人xx省xx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对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xxx)旌民初字第928号及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xxx)德民终字第147号民事判决不服,现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的法定情形:1、《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2、《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六款的规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再审请求

1、请求撤销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xxx)旌民初字第928号及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xxx)德民终字第147号民事判决。

2、依法改判再审申请人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申请再审的事实与理由

一、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原判决认定再审申请人对肇事车辆享有控制管理权,并认定再审申请人收取的服务费是管理费,原审法院对该事实的认定缺乏证据证明。

再审申请人是以分期付款方式将车辆出售给被申请人姚xx的,双方是买卖合同关系。因被申请人姚xx未付清购车款,再审申请人依据《合同法》第134条的规定在车款未付清前保留该车辆的所有权,故该车辆登记在再审申请人名下,实际上再审申请人就是保留了车辆的一种处分权,也就是说购买方在未付清车款前不得处分该车辆。依据双方签订的《分期付款购车合同》的约定,再审申请人仅对车辆代缴各种规(税)费,再审申请人收取一定的代办服务费,再审申请人实际提供的是一种劳务服务,原审法院认定收取的服务费为管理费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原判决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判决再审申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明显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了三种行为承担责任,一是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义务;二是由于过错侵权的;三是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该承担责任的。再审申请人的行为没有违反《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再审申请人依据《合同法》第134条的规定,在被申请人购车款未付清前保留该车辆的所有权符合法律规定,合同中附条件的约定其缴纳服务费也不违反法律规定,因为由于分期付款的存在,再审申请人要对该车税费、规费等上进行代收、代缴,再审申请人提供的是一种劳务服务,并不是一种对车辆运营的管理行为,收取的是服务费而不是管理费。对车辆的占有、管理掌控权和收益权都由被申请人姚xx享有,再审申请人发放营运手续并不是对车辆的占有、管理和掌控;收取服务费也不是对车辆的运营获取利益,运营利益也归被申请人姚xx。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xxx)第38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所确定的原则,确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的原则,一是运行支配权,即谁对车辆的运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二是运行利益的归属,即谁从车辆的运营中获取利益。被申请人姚xx已实际占有并控制了车辆的运行,车辆的运行利益也归其所有,因而被申请人姚xx是实际车主。所以本案赔偿责任应由实际车主姚xx承担,而且双方在《分期付款购车合同》第六条中也约定了在其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民事责任均有被申请人姚xx承担。。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侵权之诉,再审申请人不是本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人,其收取服务费(即便按原审法院认为的收取的是管理费)的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没有因果关系,对事故的发生也没有主观过错,再审申请人的行为不符合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判令再审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也没有法律依据。

任何一部法律都没有规定对车辆收取服务费(或按一、二审所认定的收取的是“管理费”)就要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判令再审申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更是没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的故意、共同的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的侵权,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第一百三十条: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再审申请人不是侵权人,当然不构成共同侵权。民法通则规定连带责任仅有四种情况:(1)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2)连带责任保证的连带责任;(3)合伙之间的连带责任;(4)代理关系当事人的连带责任。除此之外民法通则就没有其他连带责任的规定,因此,连带责任的适用是严格的,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时才能适用。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判决再审申请人承担连带责任没有法律依据,而且也违背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综上所述,一、二审法院认定基本事实缺乏证据 ,适用法律错误,因而导致错误判决,为了维护申请再审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民诉法》第179条第2、6款的规定,特向贵院申请再审,希望贵院辨法析理,公正审查,公正审理,支持申请人的再审请求。

此致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再审人:xx省xx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建筑工程公司集体合同下一篇:造句: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