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精选8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篇1

中国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二)作业1 及部分参考答案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散文部分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和。

3.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是“ ”。

4.巴金五集“随想录”是《 》,《 》,《 》,《 》,《 》,《十年一梦》是《 》中的一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子’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3.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4.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5.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的三篇小说有()

A.《银灰色的死》 B.《沉论》

C.《南迁》 D.《春风沉醉的晚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3.简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通过对“奴隶意识”和“觉新性格”的了解,分析巴金在《十年一梦》中进行自我发现与清算的漫长而逐渐深入的过程。

2.分析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热风

》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鲁迅

周作人。

3.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是“

闲话体

”。

4.巴金五集“随想录”是《 随想录 》,《 探索集 》,《 真话集

》,《 病中集 》,《 无题集 》,《十年一梦》是《 随想录 》中的一篇。

在这次作业中,填空题全对的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不乏大家共同讨论的情况,对于平时作业,这是可以允许的。但也存在几个问题。

一、第一题,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有些同学填的是“野草”,这是对鲁迅的创作经历还不太了解。我们这门课是名著导读,但还是会涉及到文学史知识。

二、第四题,大部分同学能够全答出来,但也有部分同学只能答出“随想录”,这道题的答案在我们的学习指导里是可以找到的,说明这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地看学习指导。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A)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子’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C)。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3.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BD)。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4.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ACD)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5.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的三篇小说有(ABC)

A.《银灰色的死》

B.《沉论》

C.《南迁》

D.《春风沉醉的晚上》

对于这道题,大家答得也还是比较好的,1、2、3、5题没有人答错,第四题有些同学答错了,基本上只选择了AD,漏选了C,这是大家补修课补得不够,对这位作家的创作掌握的不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对于这道题,大家一般对周作人的小品文掌握得比较好,对他的杂文不是很了解。周作人的杂文,涉及思想、道德、文艺、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进步的政治倾向,在“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变革贡献了力量,是新文学散文成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这道题大家都答得比较好,可能是对这个作家比较偏爱吧。基本都答出了“朱自清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这两个要点。

3.简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大家拘泥于自学指导,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如果去深入地读贾平凹的散文,是由很多东西可以谈的。希望大家在死抠教材的同时,也能够好好地去阅读原作。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通过对“奴隶意识”和“觉新性格”的了解,分析巴金在《十年一梦》中进行自我发现与清算的漫长而逐渐深入的过程。对于这道题,大家可以参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的学习指导和我们专科阶段的教材《中国当代文学》。

2.分析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家常,类似于宋代的笔记,以闲谈的态度记录风物人情,既不刻意追求散文的抒情效果,也不刻意从寻常小事中挖掘深奥的道理。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象在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的说话,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又发人深思。对于要点大家都能答出来,但我们这道题是分析题,是要一个分析的过程的。很多同学只是给出了结论。我想你们也是知道,要立足文本,从汪曾祺的散文入手,进行分析,问题出就出在对文本不熟。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多阅读,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这个建议不仅适用于这一个作家,对于现当代文学史上其他的知名作家也是这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一及答案 2008年06月29日 王凤霞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和。

3.《放猖》是(作者)的散文。

4.汪曾祺在他的散文《 》中介绍了午门建筑的诸多掌故。

5.戴望舒的第一部诗集是《 》,他的成名作是《 》。

6.曹禺的三大杰出作是《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4.丁西林的话剧,特点是()

A.简洁集中 B.复杂

C.幽默 D.严肃

5.老舍的话剧有()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祥子》

三、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热风》

2.鲁迅、周作人

3.废名

4.《午门忆旧》

5.《望舒草》、《雨巷》

6.《雷雨》、《日出》、《北京人》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A 2.AD 3.B 4.AC 5.AB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第一,最引人注意的是写浙江故乡和北京日常生活风貌和民俗的篇什。这些散文表现出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细致的观察,对现代散文的题材和样式也是一种开拓。(4分)

第二,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3分)

第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广博的知识性。(3分)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首先是总体风格精练传神;(3分)

二是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富于动作性,“话到人到”;(3分)

三是具有京味特点;(2分)

四是幽默含蓄。(2分)

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写景散文”和“记叙散文”两大类,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4分)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绿》等;(8分)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背影》、《执政府大屠杀记》等。(8分)

学生如有不同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得高分。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曾文清是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个封建没落阶级的典型人物,是旧北京贵族文化的代表,他一方面能诗善画,知书识礼,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6分)另一方面,由于没落阶级的寄生生活,养成了他只会品茶养鸟抽大烟的懒惰性格,不敢爱,也不敢恨,是一个连守成也做不到的“废物”。(6分)作品通过曾文清的形象,让人看到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对人的销蚀作用,揭示了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封建阶级本身的腐烂。(4分)在举例分析中,可通过他与妻子曾思懿或表妹愫芳的关系,具体说明作品是如何表现他既不敢爱也不敢恨的软弱性格的。(4分)

学生如有不同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得高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周作人散文《鬼的生长》的基本体式是“ ”。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和。

3.巴金五集“随想录”是《 》,《 》,《 》,《 》,《 》,《十年一梦》是《 》中的一篇。

4.汪曾祺在他的散文《 》中介绍了午门建筑的诸多掌故。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

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3.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5.丁西林的话剧,特点是()

A.简洁集中 B.复杂

C.幽默 D.严肃

6.老舍的话剧有()

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祥子》

7.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8.贾平凹的《商州又录》共有多少个段落()

A.9 B.10 C.11 D.12

9.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

10.“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北岛

C.牛汉 D.西川

三、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2.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抄公体”

2.鲁迅、周作人

3.《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真话集》

4.《午门忆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 3.AD 4.B 5.AC

6.ABC 7.BD 8.C 9.ABC 10.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第一,最引人注意的是写浙江故乡和北京日常生活风貌和民俗的篇什。这些散文表现出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细致的观察,对现代散文的题材和样式也是一种开拓。(4分)

第二,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3分)

第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广博的知识性。(3分)

2.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人》主要不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封建旧家庭的批判,而是选择了思想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全面揭示封建文化养育的封建阶级的腐朽。(3分)全剧着重描写了各种人物,它通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曾家人,沉溺在繁文缛节的礼教和高雅生活中,使他们连站立的力气也丧尽了,写出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的腐朽性;(3分)它还通过象征手法,写了一个远古的“北京人的时代”,还通过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形象,与曾家作了对比,展现了两种文明之下造就的两种人,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批判。(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写景散文”和“记叙散文”两大类,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4分)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绿》等;(8分)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背影》、《执政府大屠杀记》等。(8分)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茶馆》艺术结构最大的特色是独创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线索的结构方法,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4分)在“茶馆”这个典型的社会场景中,安排众多人物出场活动,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各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其他龙套人物根据需要来去自由。(10分)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幻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6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三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放猖》是(作者)的散文。

2.周作人散文《鬼的生长》的基本体式是“ ”。

3.巴金五集“随想录”是《随想录》,《 》,《 》,《 》,《 》,《十年一梦》是《 》中的一篇。

4.曹禺的三大杰出作是《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4.丁西林的话剧,特点是()

A.简洁集中 B.复杂

C.幽默 D.严肃

5.老舍的话剧有()

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详子》

6.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7.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8.贾平凹的《商州又录》共有多少个段落()

A.9 B.10 C.11 D.12

9.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

10.“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北岛

C.牛汉 D.西川

三、简答题

1.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废名

2.“文抄公体”

3.《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真话集》

4.《雷雨》、《日出》、《北京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D 3.B 4.AC 5.ABC 6.A 7.BD 8.C 9.ABC 10.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首先是总体风格精练传神;(3分)

二是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富于动作性,“话到人到”;(3分)

三是具有京味特点;(2分)

四是幽默含蓄。(2分)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人》主要不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封建旧家庭的批判,而是选择了思想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全面揭示封建文化养育的封建阶级的腐朽。(3分)全剧着重描写了各种人物,它通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曾家人,沉溺在繁文缛节的礼教和高雅生活中,使他们连站立的力气也丧尽了,写出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的腐朽性;(3分)它还通过象征手法,写了一个远古的“北京人的时代”,还通过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形象,与曾家作了对比,展现了两种文明之下造就的两种人,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批判。(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这是一篇典型的具有“散文美”的抒情诗,以其内在的情感节奏形成诗的音乐美。首节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个全诗的主旋律为序曲,定下全诗悲哀阴郁的基调。而后,出现了北方“农夫”的形象,诗人娓娓诉说自己和他们情感的共鸣:“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并进一步倾诉自己被残害的青春和生命,说明自己一样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压迫,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民族的哪一个个体不曾感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呢?至此,主旋律第一次回旋,广漠的悲哀与寒意笼罩住每个人的心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南方“少妇”的悲惨命运,进而推及“我们的年老的母亲”。这个母亲的形象,既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现实母亲的写照,同时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象„„诗歌至此达到了一个情绪的小高潮,诗人直抒胸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哀婉的抒情中暗含着无尽的叹息,主旋律第二次回旋,回应前篇,同时开启下半节,使诗歌内含的音乐感、节奏感得到强化,忧郁悲哀的色调更浓重了。紧接着,通过“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的形象,揭示了民族的深重灾难,愤怒地控诉侵略者的暴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情绪达到最高潮,诗人痛楚地呼唤:“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主旋律第三次回旋,情感再度由高昂的呼喊转为低沉压抑的倾诉,诗人那带血的悲苦呼唤和“土色的忧郁”被渲染到了极致,许是情感之“苦”弦绷得太紧,最后一节情感暂得以舒缓和松弛,以直接的告白,深化了诗人与人民、民族血肉相连的诚挚情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表露无余。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曾文清是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个封建没落阶级的典型人物,是旧北京贵族文化的代表,他一方面能诗善画,知书识礼,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6分)另一方面,由于没落阶级的寄生生活,养成了他只会品茶养鸟抽大烟的懒惰性格,不敢爱,也不敢恨,是一个连守成也做不到的“废物”。(6分)作品通过曾文清的形象,让人看到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对人的销蚀作用,揭示了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封建阶级本身的腐烂。(4分)在举例分析中,可通过他与妻子曾思懿或表妹愫芳的关系,具体说明作品是如何表现他既不敢爱也不敢恨的软弱性格的。(4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四及答案 2008年06月29日 王凤霞

一、填空题

1.《放猖》是(作者)的散文。

2.周作人散文《鬼的生长》的基本体式是“ ”。

3.《阿长与山海经》副题为《 》,后收入散文集《 》。

4.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其中《 》是诗集中的代表作。

5.杨绛散文集《将饮茶》的“代后记”是《 》。6.曹禺的三大杰出作是《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鲁迅的独语体散文集是()

A.《野草》 B.《呐喊》

C.《彷徨》 D.《朝花夕拾》

2.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4.话剧《北京人》的整部剧的基调是()的。

A.激烈 B.狂躁

C.沉静 D.郁热

5.老舍的话剧有()

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祥子》

6.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

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7.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8.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妻子是一个()。

A.理想主义者 B.颓废者

C.浪漫主义者 D.现实主义者

9.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

10.“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北岛

C.牛汉 D.西川

三、简答题

1.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2.简要分析“死火”的象征意义。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四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废名

2.“文抄公体”

3.《旧事重提之二》、《朝花夕拾》

4.《女神》、《凤凰涅槃》

5.《隐身衣》

6.《雷雨》、《日出》、《北京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D 3.B 4.C 5.ABC 6.A 7.BD 8.A 9.ABC 10.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2.简要分析鲁迅散文《死火》中“死火”的象征意义。

文中的“死火”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它揭示的是关于“生存困境”、“生命”与“死亡”的问题。鲁迅是以“死火”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勇于正视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要重视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无论“死火”选择走出冰谷与否,最终都是死亡。若是留在冰谷,它将被冻灭,于无声无息中耗尽自己的生命;若是走出了冰谷,它就能继续燃烧,尽管也会烧完,但它在烧的过程中,毕竟发出过灿烂的光辉,并给人类带来光明,使生命具有了价值和意义。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死亡的效果已完全不一样。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人》主要不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封建旧家庭的批判,而是选择了思想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全面揭示封建文化养育的封建阶级的腐朽。(3分)全剧着重描写了各种人物,它通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曾家人,沉溺在繁文缛节的礼教和高雅生活中,使他们连站立的力气也丧尽了,写出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的腐朽性;(3分)它还通过象征手法,写了一个远古的“北京人的时代”,还通过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形象,与曾家作了对比,展现了两种文明之下造就的两种人,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批判。(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这是一篇典型的具有“散文美”的抒情诗,以其内在的情感节奏形成诗的音乐美。首节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个全诗的主旋律为序曲,定下全诗悲哀阴郁的基调。而后,出现了北方“农夫”的形象,诗人娓娓诉说自己和他们情感的共鸣:“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并进一步倾诉自己被残害的青春和生命,说明自己一样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压迫,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民族的哪一个个体不曾感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呢?至此,主旋律第一次回旋,广漠的悲哀与寒意笼罩住每个人的心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南方“少妇”的悲惨命运,进而推及“我们的年老的母亲”。这个母亲的形象,既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现实母亲的写照,同时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象„„诗歌至此达到了一个情绪的小高潮,诗人直抒胸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哀婉的抒情中暗含着无尽的叹息,主旋律第二次回旋,回应前篇,同时开启下半节,使诗歌内含的音乐感、节奏感得到强化,忧郁悲哀的色调更浓重了。紧接着,通过“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的形象,揭示了民族的深重灾难,愤怒地控诉侵略者的暴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情绪达到最高潮,诗人痛楚地呼唤:“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主旋律第三次回旋,情感再度由高昂的呼喊转为低沉压抑的倾诉,诗人那带血的悲苦呼唤和“土色的忧郁”被渲染到了极致,许是情感之“苦”弦绷得太紧,最后一节情感暂得以舒缓和松弛,以直接的告白,深化了诗人与人民、民族血肉相连的诚挚情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表露无余。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篇2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 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 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 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 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 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 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 罔顾历史史料, 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 没有尊重史实, 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 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 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 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 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 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 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 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 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 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 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 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 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 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 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 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 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 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 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 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 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 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 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 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 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 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 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 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 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 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 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 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 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 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 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 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 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 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 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 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摘要: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 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 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 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 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料,学术品格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

[2]石兴泽, 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0 (6) .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 2011 (6) .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篇3

关键词:《圣经》 文学价值 中国现当代文学 响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也是西方社会的精神圣典。《圣经》依据耶稣诞生前后而划分为《新约》和《旧约》两个篇章,并分别介绍这两个阶段的故事。《圣经》一方面是基督教义的宣扬载体,同事也是用文本记述故事的文学巨著。《圣经》不论是在题材创新,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有非常显著的特点,而《圣经》在叙述结构以及修辞手法上的特点,更是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学性。正是因为《圣经》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学品格,所以它对于世界文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圣经》的文学性特征给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亦深受《圣经》文学价值的影响。

1.《圣经》的文学价值

我国学者曾经说过,西方文学的源泉是《圣经》,其传统就是随《圣经》而流传的,《圣经》是研习西方文学的重要载体。而英国诗人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圣经》文学的概念。西方学者甚至将《圣经》等同《荷马史诗》来加以分析。从古今中外学者的论述以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不难看出,《圣经》的文学价值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1]。

西方文学艺术和文化风尚深受古希腊文化以及希伯来文化的影响,而其中希伯来文化正式源于《圣经》,正因如此,《圣经》对于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论是《圣经》宣扬的基督教义,还是其普世博爱、自由正义等价值观,都对西方文学发展,甚至对世界文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因为《圣经》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如此深远,所以后世文学工作者的创作都深受影响。不仅是在内容上借鉴《圣经》素材,更是在写作技巧以及作品结构上都会从《圣经》找寻灵感。《圣经》是具有文学性的居住,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学作品。

2.《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2.1 精神价值的影响

《圣经》所宣扬牺牲和博爱的精神内涵,是基督教的原始教义的重要部分。《圣经》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价值,对我国现当代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品人物形象大多都还有深刻的基督教内涵。从早期的基督英雄形象到后期平凡形象中的基督精神,我国现当代作家深受《圣经》的精神润养,其丰富的精神价值,逐渐融入到现当代作家的文学脉络中,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例如,鲁迅的《野草》中,其创作风格、文体结构、叙述言语以及文学内涵,都深受《圣经》中《福音书》的深刻影响。鲁迅在该作品中大力赞扬不媚世俗、勇于奋斗的基督精神,也体现了鲁迅受到基督博爱和牺牲精神的影响。鲁迅讲耶稣受难改造为圣人被俗世扼杀的场景,体现了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现实主义对鲁迅的双重影响[2]。

当代作家铁凝的《午后悬崖》,通过展示用忏悔的方式来悔改过往的罪孽,就是《圣经》宣扬的忏悔精神的影响结果,这种基督式的忏悔让读者动容、敬重;巴金的作品《随想录》,郭沫若的《落叶》和《漂流三部曲》等,都是“忏悔”的叙事结构。《圣经》“博爱”、“赎罪”、“忏悔”等精神观念,都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导向。

2.2 艺术价值的影响

周作人曾经讲过,《圣经》让中国文学的思想更加丰富,传统文学的文体也受到《圣经》的深刻影响。而《圣经》的语言形式、叙事结构在其传入国内之后,慢慢融入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化语境当中,在很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例如,冰心在《他是谁》和《孩子》等诗歌作品中诗题都会明确标注取自《圣经》,并且通过《圣经》内容引用,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人类的怜爱。冰心不仅对《圣经》文体进行模仿,甚至还会在语言上进行借鉴。例如《圣经》中的“上帝”、“十字架”和“天使”等词汇,经常会出现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中如《冰心散文》等。而沈从文的作品,如《西山的月》和《神巫之爱》等,都在语言方式上效仿《雅歌》。除了引用《圣经》诗经断章作序引领全文之外,部分作家也通过改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文学意识。例如当代作家王蒙就在《十字架中》给读者讲诉另类的,他自我意识下的耶稣故事,虽有颠覆耶稣传统形象之嫌,但作品诸多情节也都是取材于《圣经》,只是人物塑造过程中给出不同解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考答案 篇4

小说部分之一

第一部分:作品阅读理解题 一.《在酒楼上》有较多的景物描写。“我”来到“一石居”时,正值严寒季节,然而从窗口看废园,那里“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血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这不正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吗!在吕纬甫叙述自己故事的间隙,小说中又穿插了一段生动的废园景色描绘:“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在这里,正隐隐地透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是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

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并非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存在,这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

二.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茅盾,作品的标题是《子夜》。(2)这段描写主要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刻画吴老太爷的性格。如“书斋便是他的堡寨,《太上感应篇》便是他的护身法宝”。另外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刻画吴老太爷的性格。如“吴老太爷的英年浩气就好像是整个儿跌丢了”。吴老太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怪僻,执拗,自我封闭,思想僵化。他固守在象征着封建主义堡垒的“书斋”里,虔奉着《太上感应篇》,思想观念与“书斋”外的时代格格不入。所以当他来到大都市上海时,作为一具象征着旧中国封建的“古老的僵尸”,“风化”就是必然的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

1、黑衣人复仇的过程:

黑色人带着眉间尺的头颅入宫,镇定自若地表演兼导演。先把眉间尺的头颅放在金鼎沸水中的翻腾游动,接下来是引诱国王走近鼎前看眉间尺表演“团圆舞”的场面: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使王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是谁来。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然后,黑色人运剑砍下自己的脑袋,投入与王头的决斗,以二比一的绝对优势,直到将对方完全撕烂,眉间尺的大仇得报。

2、鲁迅写大出丧的场面是为了批判国民性。

在封建等级观念的统治下,人们以为国王与民众是不一样的。三个头颅难以分辨,最终只能一起合埋,却引起义民的愤怒,可见国民的愚味。

(1)国王本是百姓的压迫者,百姓却虔诚地祭送他;

(2)黑衣人和眉间尺用生命杀了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国王,而民众对他们的义勇精神毫不理会,他们关注的是送葬队伍中的王后、王妃,黑衣人的复仇意义被消解了。

3、复仇场面描写的语调是悲壮,“大出丧”场面描写的语调是调侃、讽刺,两者构成一种反讽的关系。作业二

小说部分之二

第一部分:作品阅读理解题 一.

1.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的描写。小说写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活动的场所还是围绕着北京城,所写景物,北京的地域色彩明显。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祥子的行为走向,更贴切自然地写出了祥子的心态和教养。

2.俗白”就是通俗明白,一看就懂,易于接受。老舍小说语言的“俗”可以用京味来解释;“白”则以浅显平易口语来说明。但老舍没有一般地停留在“俗与白”,而是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

二.

1.梅雨之夕——施蛰存

2.通过对该男子“想入非非”的周密、细致人微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对潜意识的性心理、性幻觉进行展示。然而,这种描写与展示的成功又与作者对性心理描写的分寸感的得体把握和全篇的文笔舒展雅致密切相关。作者立足于西方的现代性心理分析理论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我们感觉到作者同时又接受了东方古老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男子邂逅倩女,虽然艳心荡漾,但其言行皆“发乎情,止乎礼”,他始终洛守着“君子好色而不淫”的中庸之道;写男性的艳遇,展示人性的隐秘,作者不仅剔除了俗艳的字眼,回避了露骨的场面,而且还点缀了富有诗意的意境,溶人儒雅的情怀,这一切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清丽素雅与含蓄蕴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典雅的“中和之美”。(部分摘选)。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

第二部分:《边城》读后感

(一)宁静、安详而有古老的小溪,只要青山不老,他就会淙淙流淌,永不停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夕阳影里,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

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老人、孩子、黄狗就是生活的全部。这些与宁静的湘西乡间景致融为一体。淳朴的自然民风,那温存于灵魂见的平淡生活也会继续平淡下去吗?历史的车轮并没有褪去茶峒小山城悠远的气息,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静谧的渡船。

像周围山水一样清新明净,善良单纯的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纯洁的灵魂在自然里抽穗拔节……是性格使然,还是冥冥红尘中命运多变无定,亦或兼而有之。那个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喜欢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红色薄云的身影,以沉默回答了我无尽的遐想……

只是尽心的,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的爷爷,很忠实的管理着渡船并忠实地在那里生活下去。心中淡若如水,似乎看起来没有喧嚣闹市的一切烦忧。船轻轻地划破明镜般的水面,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只有船桨的摇橹声似乎在倾诉者淡淡的哀愁……我想,每当闲下来时,爷爷应该会从袖子里掏出自己的土制烟斗,坐在落寞的黄昏下,轻轻地点燃烟斗,然后狠狠地吮吸一口,烟雾便画着圈,轻舞飞扬。与此同时,必然伴随的是一声沉重的叹息,接着便是对翠翠长久的凝望,这包含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分明有一滴浑浊的老泪从爷爷的眼角滑落……

生活仍在继续,可是仍会这样平静吗?

虽然看似甜美安宁的生活,但在隐约间始终萦绕着淡淡的忧郁。从某中意义上说,翠翠虽然有爷爷无微不至的疼爱,黄狗的陪伴,生活里充满了与动物朋友的欢声笑语,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仍是孤独的,甚至有一丝的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那颗充满青春活力的心更加渴望外面丰富的世界,更加希望听到渡口飘来那些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外面的世界虽然嘈杂却使人更加充满幻想和与期待。

大老、二老意外地闯入翠翠的生活,使本来平静且无忧无虑的日子在转眼间灰飞烟灭。

“车市车路,马是马路”爷爷对碾坊管主似真似假的笑话,爷爷的木讷和犹豫,源于没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总是顺顺,总是对爷爷的误会,无意间却揭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客观存在的,有时它会因矛盾而升化为人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翠翠与二老的爱情,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消失,这本就是一场梦,就像当初对溪高崖上,二老月下长了半夜的歌,朦胧中,翠翠伴随着歌声张开了翅膀,飞到对溪高崖的半山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这终究是一场美梦,梦醒时,心中就只剩下迷茫与失望……

大老的殒命,二老的出走,爷爷的离世,翠翠对于这一切还没有明白什么,朦胧的幸福就像肥皂泡一样,美丽但很短暂。

世缘似乎皆有定数,要来推之不去,当去亦挽不住。

(二)沈从文是本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还是个谜:学历高小,行伍出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时间证明,他许多作品今天依然显出极强的生命力。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边城》是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

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旧军官家庭,后因家境转入困顿,刚刚小学毕业、年龄还不满十五岁时,即厕身行伍,到人世间去“学习生存”。其后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辗转于湘、川、黔边境及沅水流域各地。

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在创作的同时,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以其在文坛的广泛影响,被视为“ 京派”作家年轻一代的领袖。一九四九年以后,由于“历史的误会”,改行从事古代文物研究,并先后出版《明锦》(与人合作)、《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古代文物图案集及学术论文集。一九**年,受周恩来之嘱,着手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三)《边城》这本书,以前我并未看过;沈从文这个名字,我也不曾听过。只是在暑假里,才结识了他和他的代表作。

那一次是我和柯霈昕一起去书城买书,看到了一本比较薄的,而又是中学生必读的丛书,所以就买了。读吧,几天就读完了,便可以写读后感了。

那是在鲁迅的时代,沈从文也同鲁迅一样写起了短篇小说,只不过要比鲁迅的长点。我们知道,中国现代普通话刚开始是根据北京方言和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修订的,后来又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改进。沈从文的名气当然要比鲁迅小得多了,可是,看他的小说,却觉得那是更标准的普通话。也许,使他歪打正着,恰巧对上了今天的语言吧。可是,那很明显是湘西方言。那或者可以说,改革开放后,普通话受到了南方的影响吧。

小说内容我就不细讲了,因为大家是可以看的,我不比浪费时间。对于看过的人,那我就更不必讲了。读后感唯一有价值的,就是赏析、评论、感想。那事离现在已近八十年了,那时的许多社会状态,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但那简洁、朴素的文笔,却可以把我们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湘西小镇。一个老船夫和一个船家女,在一个小小的渡口上,开始了他们的故事。孙犁用平淡清秀的文笔写景,沈从文却可以记事。平淡清秀的文风从头至尾,不浮不躁,以至于文中没有一处难懂的地方,小说决不显得做作。这样的写法,的确不会 让你心潮澎湃,因为平淡,你不能与书中人物同甘、共苦。但是,你会如同畅饮着甘泉一样,你会如同沐浴着凉风一样,四周都充满了诗意,阅读便成为欣赏。小说中心我还不太清楚,说是反对包办婚姻吧,可那女孩子自己那么不好意思,错过了大好时机;说是为穷人伸冤吧,可那老头子自己放弃发财的机会。也许,小说也并非一定要有中心吧。作者自己也说了,只是把这么一些故事,讲给我们听,喜欢听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他并不强求,也不图销量。

于是,我也和沈从文一样,送你一件平淡清秀,但朦胧不知合物的东西。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 4 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四)读沈从文《边城》之随想 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说不出的感觉,心里大概是有点堵。庆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不再那么缓慢的时代。当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其实,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中最可明晰,虽呈现的是男女间的关系,可暴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男女间那源于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间隔着整整一部人类的艰辛历史。鲜艳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俺们依然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幸福降临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的善良、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他的局限性。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 最后,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难道不是千百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幸福?——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向往。忽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俺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

作业三

散文部分之一

第一部分:作品阅读理解题 一.

1.A 从这些文字看,“死火”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全体冰结了,本该燃烧的火变成死火了。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了生命。可是从冰结的形和色看,这死火并没有被真正冰结死亡,表面上看似枯焦,但死火映在冰的四壁,互相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读者从这些生动的文字里,看到的是“死火”美丽的珊瑚色的影。“死火”即使处在四围全是冷透了的 5 冰谷中,依然默默暗暗地燃烧着,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冰结固体模样向人们昭示着自己顽强不屈的生命力量!

这是我们最初看到的冰谷中的死火、不屈的死火!、1.B.《死火》是鲁迅先生在《野草》里的一篇作品,文中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像火,火的形象代表着当时的进步青年和革命者,只要能把它带出冰谷,使其“永不冰结,永得燃烧”,“我”即使被历史的“车轮”碾死也很开心。但希望在哪里?改造社会的猛士又有多少?死火象征的情境不过是一个“梦”而已,是追求现实理想不可得所造成的压抑心理的释放,生存环境完全受制于当时五四时期下北洋军阀统制下的中国(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上下四旁无不冰冷,青白„),处于一个乱世,根本无法预料社会的将来,矛头直指社会的弊端,赞美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A.死火,本身是活着的火,但由于一些原因,他却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了,惨遭不幸,被冰结起来了。尽管如此,死火,并没有从灵魂上真正死去,他在冰谷中终于等得了一个机会,最后他坚决地选择了出谷燃烧。鲁迅用死火这一意象,象征了一种惨遭迫害但永不屈服的战士情怀,歌颂了一种身处人生逆境但永不沉沦的的奋斗精神。更准确地说,这死火就象征了鲁迅本身的人格精神。

2B.鲁迅把“死火”置身于冰冷的世界——“冰山”中,“一切冰冷”,“一切青白”,阴森恐怖,这就是严酷可怕的人生渊。无论“死火”选择走出冰谷与否,都是死亡。如果留在冰谷,将被“冻灭”,在无声无息中耗尽生命;如果走出冰谷,就能继续燃烧,尽管不免“烧完”,但在燃烧中,会有灿烂的光辉,给人带来光明,使生命具有价值和意义。“那我就不如烧完”,这就是鲁迅精神和哲学。

二.

1.女吊就是女性吊死鬼,女吊的性格就是复仇,她体现了一种民间复仇精神。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戏台上的女吊,她美丽异常:“大红衫子……猩红的嘴唇”;她备受虐待,起而复仇,让人感觉一种怵然一种疯狂之气,她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勇士。这就是鲁迅要赞美的复仇精神。

2.在叙述的文字之间,不时地插入一些议论性文字,把叙述暂时隔断,造成行文一松一紧,一张一弛,使文字起伏迭宕,富于节奏感。鲁迅这里的议论,不是对所述之事画龙点睛,而是依所述之事生发开去,傍敲侧击,做到了民俗与事理的统一,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结合,收到了强烈的讽剌、幽默的艺术效果。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

A.读了鲁迅的这篇《灯下漫笔》,感触颇多。以前我写读后感,不过是将文章中精彩部分抄一遍,然后略加点评。实在是既不深刻也没有发自内心,很难起到什么效果。我想我从鲁迅这样伟大的文人的文章中吸取经验。

在写作方面给我的其实主要有两点:

一、从浅显平常的社会生活入手,引出深刻的论题。这是很难学习的。不仅需要像鲁迅那样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应该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从现象中见本质,才能发现重大的问题。文中仅从钞票折价兑成现银一事,联想到“中 6 国人极易变成奴隶,且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也许我们要达到鲁迅那样高的水平,很不易。还要多练笔,多想;

二、写说理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体现在文中为第八自然段。作者将阐述具体化。举出一系列历史事件阐述中国百姓在不同时代连“想做奴隶都不可得”使文章极富说服力,能达到这点,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雄厚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就好像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水桶,如果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只是半桶水在桶里晃来晃去,很不稳当。若你不停地汲取知识,从那源泉之处,水桶的水会满而外溢。所以我们不该抱怨知道的很多,只是难以利用,那只能说明积累的还少,面不够广,才没有融会贯通。在思想上这篇文章也给我很大启迪。亦有两点:

一、鲁迅的此文爱憎分明依然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批判封建统治者不把百姓当人看,甚至牛马不如语言有力,感情真挚,而他同时又表现出对人民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却不全然是同情。他也对被封建专制和蒙昧主意的统治造成的奴性心理表示不满,对人民那种麻木、不言反抗的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来,也只是“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是让百姓“安稳地做奴隶”抑或有作乱的人物,也不过是“‘为圣天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驱除云尔。’”。从中我们应向鲁迅先生学习坦诚地表达真实情感与见解,不应过于矜持、虚伪甚至麻木,而应正直、勇敢地直面纷繁的世界,坦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反封建专制,提倡民主共和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奴役。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的落后,同时感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懂得应该珍惜如今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就是关于应该让人民做主才能使统治牢固,启发了我。在做什么事时都让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才可事半功倍。在人际交往中,你与其他人交往,其他人是主体,应该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就能相处融洽。在推销员推销商品时,顾客是主体,应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而不是急于买出商品,这样才利于推销。

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才能不过时,才能引发这么多的启示,不仅能给人以写作上的启发,社会生活方面的思考,并能给人以无限的精神力量与快乐。《灯下漫笔》就是这样一篇美文,值得反复品味。

B.又一次的,在语文书上碰见了先生那一头立着的板寸,仍是那锐利的目光。窗外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黑暗,只有窗内的那一点如豆的灯光闪烁着他内心的希望。面对着这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实的社会,面对着这禁锢社会中麻木的百姓,先生在哀怒中疾书,他要用笔戳醒睡着的人,他要这无边的黑暗给揭起一点亮来。纸上写着的题目是《灯下漫笔》。

时间不知流去了多少年,先生所处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但读罢先生的文章,依旧是惊得一身冷汗,依旧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先生之所以是先生,就在于他无与伦比的深刻与犀利。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怕是无人如此解读:一部历史就在“奴隶”的怪圈中循环。先生撕开了满纸的颂德,满纸的战乱,目光甚至穿越了历史的肌肤,而直接指着它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历史,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循环。”先生对现实的哀与怒,使他不加任何掩饰的将问题说得如此露骨,他就是要用最锋利的剑去戳醒人的灵魂。

先生是清醒的。在那样一个众人浑浑噩噩的时代,清醒的一种痛苦。醒着的要忍受“哀”与“怒”两方的折磨。先生忍受着痛,用笔去战斗,去告诉人什么才是“人”的价格。真正的人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该有自己的那份尊严。为人这一生,决不该是“活着”这么简单。先生要让民众明白他们该拥有什么,这几千年来未曾得到的终会因抗争而得到。先生是积极的,他相信青年,相信未来,指出希望,号召创造“第三样的时代”。

“第三样时代”是什么?合上书我不由得思索。那时的先生恐怕自己都不那么清楚。知道那该是什么样的,可是究竟要通过何种方式得以实现,先生在思考,无数人在思考。那些思考让中国走到了现在。那么我们现在又正处于第几样时代呢?是第三样吗?我说不出“是”来。媒体上所揭露的一切丑恶是那么触目惊心,有时觉得掀开社会的表层不知是怎样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我们应像先生一样,相信明天。不,不应仅仅是相信,更应像先生那样去为之奋斗。作业四

散文部分之二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题 一.

1.《苦雨》,周作人

2.周作人不仅对小孩子们喜欢嬉水有几乎是感同身受的深切体验与理解(更确切地说是欣赏),而且对于蛤蟆吠声之美,以及“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的心情的揣度,竟至于如此真切,实在令人惊异。在他的观念中,人(特别是包括儿童在内的自然形态的人)与生物原是沟通合一的,他所追求的正是物我无间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在现实的凡人的苦恼中寻找到了一种贵族式的精神超越的喜悦。

二.

1.现代都市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开始代替了“乡下人”正直素朴的人情美。但“乡下人”的主体意识仍处于愚味、落后、贫穷的状态,仍在为简单的生存而挣扎。

2.作者曾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构筑了一个理想的“湘西世界”作为参照物,批判现代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杀与性的堕落,张扬人性的善与美和原始强盛的生命力。16年后重返故乡时,他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已随着现代文明的侵入发生变化,而变化的却只是现代都市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代替了“乡下人”正直素朴的人情美,这些乡下人的主体意识并未受到现代文明的启蒙,仍处于愚味、落后、贫穷的状态,仍在为简单的生存而挣扎,甚至77岁的年龄还在为1块钱而拚命。作为一个具有进化论意识的现代作家,又在现代文明中浸染了十多年,沈从文非常清楚,历史是在发展的,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社会抛弃,他为在变化的历史中无动于衷的湘西人悲哀,为他们的不觉悟,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缺乏理性的自主自为的把握。所以沈从文不由感慨: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在告诉我们一个个故事,而河流上的人的历史则是千年不变无可记载。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 《女吊》是鲁迅晚年极为自得的杰作,其匠心独运之处,值得仔细体会。

1、文章写的是“女吊”,但直接写“女吊”的文字实际上极少,可以标出有关字句,看看篇幅占整篇文章多少——这些内容是最核心的部分。

2、文章写的是戏台上的“女吊”,“女吊”出场之前,先写看客、“起殇”、“男吊”等等,为“女吊”作铺垫,可以标出有关字句,看看篇幅占整篇文章多少——这些内容是直接相关的部分。

3、在这些文字之间,鲁迅插入各种各样的议论性内容,与叙述交叉进行,这些内容将叙述各部分“隔断”,一松一紧,使整篇文章呈现一起一伏的“节奏”。

*

4、最后一段有明显的转折,谈了另一层意思,试思考这是对文章开头的良好呼应还是损伤了全文的流畅。

*

5、本文主题是“复仇”,有条件请阅读鲁迅其他有关作品如《野草》中两篇《复仇》、《故事新编·铸剑》等,以及相关研究文字,思考鲁迅这一人生与思想命题

和鲁迅《女吊》相类,本文写的也是“鬼物”或至少是“异类”,对读者将获益匪浅——无论其同其异:

1、两篇文章同样征引繁富,可见“史才”;同样写出鬼的可敬或可爱,可见“诗笔”;同样不局限于就事说事,可见“议论”。

2、《女吊》夹叙夹议,在叙述中逐渐展开议论;本文纯是议论,娓娓而谈,环环相扣,仔细体会这两种写法。

3、文中有一节写到河水鬼“在岸上柳树下‘顿铜钱’”,淡淡勾勒;对比《女吊》中对“女吊”浓墨重彩的描绘,体会二者不同的审美趣味。

*

4、周作人曾说他不喜欢《伊索寓言》,是因为它讲完故事后每每多此一举地谈意义。本文明知故犯,就文章本身来说,是败笔吗?

认识鲁迅

时间:12113 专题讨论(1)主题:内容:A:近期,我阅读了《走进鲁迅》这本书。深深地感到鲁迅这位文学巨匠,在中国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冲在最前列。他以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用手中的笔无情地鞭打封建腐朽的思想、腐朽的制度,用手中的笔深刻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社会弊端,用手中的笔唤起新青年破处陈旧观念,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B:通过这本书,我更加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对 鲁迅 先生的评价;鲁迅是现代的”圣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古圣人“孔子”并驾齐驱。是因为他认识到中国正处于贫困、落后、受到封建思想禁锢、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背景下,要想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以鲁迅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最后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手中那自由的笔,唤醒民众,启发民众,冲出封建思想的枷锁,加入到拯救中华民族的队伍中。甚至在遗书中要求自己亲属:他去世后不举行追悼会、不准收取任何礼金。这样的自律的境界是何等高尚。鲁迅 先生的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样的,鲁迅 先生的使命同共产党那“拯救中华民族、建立繁荣富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是一致的。毛泽东与鲁迅,伟人惜伟人、英雄惜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C:通过这本书,更能体会到 鲁迅 先生在《自嘲》中“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独特的心境:对社会丑恶的一面,针锋相对,永战到底,而对人民大众,则怀着深深的爱,为民族的思想解放,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鲁迅 先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站在中华民族的最前列,为思想解放、社会进步而奋力《呐喊》。

D:我们要继承 鲁迅 先生的精神,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用手中的笔唤醒愚昧的民众,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宣传先进的思想,传播科学的知识,探索新的制度。这正是现代“鲁迅”的使命。

专题讨论(2)主题:我读沈从文

时间:123243

内容:A.记得第一次接触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端午的鸭蛋》,对他的记忆很深,也许是受高邮鸭蛋的影响更大些吧。这次我本想找些汪老先生的文章读一下,没想到第一篇就是《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不禁引起了我对沈从文先生的回忆。

B.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从《萧萧》到《鸭窠围的夜》到《如蕤》,还有《告别沈从文》以及今天的《沈从文在西南联大》让我一步步的接近了沈先生。

C.我被那个不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世界——湘西世界所深深地迷住了,仿佛那根本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不然怎么会有那么纯朴的乡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篇5

2008年9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所选文学作品的研读程度,考核学生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考核方式

开卷、笔试、90分钟。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钱理群主编,北大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材。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5.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所选文学作品的的理解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分析鉴赏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10%);单项选择题(10%);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10%);简答题(30%);论述题(40%)。

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一、小说部分

一、重点掌握

1.《边城》的故事梗概,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调。2.《正红旗下》选读中二哥福海形象。

3.《倾城之恋》(节选)的故事梗概。分析人物形象。二、一般掌握

1.《铸剑》场面描写和语言风格。掌握这篇小说的两个调子。分析 “黑的人”的形象。2.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的特点

---------分割线-----------------分割线--------3.赵树理《李有才扳话》(节选)对中国农民的关怀,分析“评书”体小说的特点。4.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分析《子夜》选读(第一章)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5.《呼兰河传》选读的回忆体小说特点,分析作者叙述的两种视角。

6.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来分析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7.学术界对于《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的两种分析。8.废名的创作情况,了解他作为极负盛名的“文体家”在小说语言上的追求。

9.《纺纸记·楔子》的语言特点。《菱荡》的特点。

二、散文部分

一、重点掌握

1.《灯下漫笔》及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与抒情特性。2.沈从文《烛虚·五》“抽象的抒情”的创作特点。3.张爱玲《更衣记》的特点。二、一般掌握

1.周作人《鬼的生长》的“文抄公体”的特点。周作人“书信体”和“私人化”文体风格。2.何其芳《独语》指向内心的特点和语言的特殊风格。

3.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中作者的心境。了解《湘行散记》的特点。4.《女吊》的复仇主题。

5.周作人《苦雨》的“借物咏怀”所表达的当时作者的心境。6.了解周作人《水里的东西》在叙述中展开议论的特点。

7.废名《放猖》刻意为文的特点。废名《三竿两竿》不经意而成的特点。

三、诗歌部分

一、重点掌握

1.闻一多《发现》的艺术构思。2.戴望舒《寻梦者》的艺术构思。3.卞之琳《尺八》抒情方式的变化。

4.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音乐式的结构。5.《乞丐》的“造型”特点 二、一般掌握

1.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形式上的追求。

2.穆旦《赞美》的写作背景,切身经验、生命体验与理性思考的结合。

---------分割线-----------------分割线--------3.《黎明的通知》“呼唤式”的叙述语调。

4.冯至的《十四行诗集》之十六,之二十六的“生命体验” 5.《诗八首》中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的现代体验。

四、戏剧部分

一、重点掌握

1.《北京人》第一幕出场的六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分析“愫芳”的内心世界 二、一般掌握

1.丁西林《酒后》的语言及戏剧结构。2.曹禺《日出》选场的人物。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__________”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的“__________”。

2.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注意作者“__________”,更要着重体味作者“____________”。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的“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每个学习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包括文学阅读在内的文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______”,培育“_______”的情感,“博大”的情怀,学会以____________去读作品,看世界。

5.《孤独者》《伤逝》是与《在酒楼上》同时期的的关于 题材的小说。6.《铸剑》是鲁迅《 》里的小说。7.废名原名。

8.废名小说创作始于________________年,终于____________年,几乎与现代文学相起讫。9.《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茅盾的 的社会剖析小说。

10.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__ ___族的后裔,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的故事。11.《倾城之恋》写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婚恋故事。12.《补天》、《理水》、《非攻》都是《____________》中的小说。

13.周作人认为鲁迅小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14.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

15.鲁迅的散文诗 写于1925年12月26日。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分割线-----------------分割线--------16.《影的告别》《秋夜》《希望》《过客》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17.《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18.“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欣掉这筵席,毁掉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出自鲁迅的杂文。

19.周作人的《苦雨》是一篇 体的散文。

20.何其方的《独语》,指向内心,也可以说是以 为材料。

21.周作人的《鬼的生长》属于引起很多争议的“____ ______”,亦即整篇文章大部分由抄书而成。

22.郁达夫创作前半段以__________,后半段以_________尤其_______ 为多。23.林语堂是三十年代以提倡“______________”著名的作家

24.《烛虚·五》表现了40年代后期沈从文创作所追求的“______________”。25.郭沫若的《天狗》作于 年。

26.《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选自徐志摩的《 》。27.《红烛》《死水》的作者是。28.《我用残损的手掌》是 所作。

29.《汉园集》是、、三个诗人的诗合集。30.《断章》的作者是。

3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选自艾青的诗集。32.《乐园鸟》可看作是现代人的“__________”。

33.何其芳的《独语》,指向内心,也可以说是以______________为材料。34.丁西林的《酒后》一有一个朋友 的一篇短篇小说产生出来的。

35.曹禺写于30 年代,被研究者称为“生命三部曲”的剧作是、、。36.曹禺在剧作《 》的开头引述了 的《 》中的一段话“天之道积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7.《北京人》是曹禺在 年代的作品。

二、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

1.福海()2.白流苏()3.吕韦甫()4.李有才()

---------分割线-----------------分割线--------5.翠翠()6.眉间尺()7.范柳原()8.林佩珊()9.张素素()10.祥子()11.子君()12.潘月亭()13.傩送()14.眉间尺()15.范柳原()16.林佩瑶()17.小福子()18.李石清()19.莫须有先生()20.杜竹斋

()21.曹七巧()22.长妈妈()23.吴老太爷()24.黄省三

()25.张素素

()26.柳原

()27.愫芳

()28.阎恒元

()29.杜竹斋.()30.陈聋子

()31.顺顺

()32.祥子

()33.黑的人(宴之敖者)()34.曾思懿()35.魏连殳()

---------分割线-----------------分割线--------36.陈小手()

三、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并将作品所属作家填入右边的括号里。1.《画梦录》()2.《坟》()3.《湘西》()4.《公寓生活记趣》()5.《随想录》()6.《雁荡山的秋月》(7.《放猖》(8.《鬼的生长》(9.《灯下漫笔》(10.《苦雨》(11.《金锁记》(12.《生死场》(13.《放猖》(14.《赞美》(15.《苦雨》(16.《影的告别》(17.《麦地与诗人》(18.《思维的乐趣》(19.《一只马蜂》

(20.《正红旗下》(21.《梅雨之夕》(22.《铸剑》(23.《十四行集》(24.《水里的东西》(25.《尺八》(26.《酒后》

(27.《红玫瑰白玫瑰》

(28.《霜叶红似二月花》(29.《断魂枪》(---------分割线--------))))))))))))))))))))))))

---------分割线--------30.《生死场》()31.《独语》()32.《放猖》()33.《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34.《雪花的欢乐》()35.《赞美》()36.《太阳吟》()37.《长河》

()38.《桥》

()39.《天狗》

()40.《乐园鸟》

()41.《纺纸记·楔子》()42.《梅雨之夕》()43.《死火》()44.《月下老人祠下》()45.《忆狗肉将军》()46.《“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四、简答题

1.简述《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

2.举例说明张爱玲的《更衣记》特色。3.简析《呼兰河传》的双重视角。4.简析《寻梦者》中诗人的艺术构思。

5.简析闻一多的《发现》一诗的艺术构思及诗歌形式。6.简析卞之琳《尺八》抒情方式的变化。

7.简析《灯下漫笔》三个逐渐升级的论断,怎样构成了作者思维的三大跳?

8、简述鲁迅的《腊叶》写作的特殊的写作背景,分析其构思上的特点。9.简析《北京人》中的愫芳形象

五、分析论述题

论述题要求: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该题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1.阅读《边城》(节选),并结合小说全文,谈谈你对《边城》主题的理解。

---------分割线-----------------分割线--------2.《金锁记》是一个关于“禁锢”的故事,而《倾城之恋》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比较阅读《金锁记》。并试结合作品来进行分析。《倾城之恋》见教材。

3.阅读分析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分析角度自选。4.分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音乐式的结构。

5.简述《北京人》第一幕出场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并分析愫芳的内心世界。

中国现当代作品导读作业 篇6

1.第1题

郭沫若创作的最早的新诗是()

A.《女神》 B.《凤凰涅槃》 C.《地球,我的母亲》 D.《死的诱惑》 您的答案:D 2.第2题

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作品是()

A.《我》 B.《有赠》 C.《有的人》 D.《春天》 您的答案:C 3.第3题

被认为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转折性意义的年份是:()A.1980 B.1987 C.1985 D.1984 您的答案:C 4.第4题

《茶馆》主要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一人多事 B.冰糖葫芦式 C.锁闭式 D.人像展览式 您的答案:D 5.第5题

谁提出了三美理论()

A.徐志摩 B.冯至 C.闻一多 D.陈梦家 您的答案:C 6.第6题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文学最大的特征是:()

A.风格单一 B.高度政治化 C.题材单一 D.主题单一 您的答案:B 7.第7题

下面作品,哪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事变幻的著作:()A.《蚀》 B.《林家铺子》 C.《子夜》 D.《三人行》您的答案:A 8.第8题

“三个崛起”中,孙绍振的文章是:()

A.《在新的崛起的面前》B.《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C.《崛起的诗群》 D.《新的诗歌流派在崛起》 您的答案:B 9.第9题

《烦恼人生》的主人公是()。

A.福贵 B.印家厚 C.山峰 D.聂玲 您的答案:B 10.第10题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您的答案:D 11.第11题

《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这两部通讯散文集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滥觞,它的作者是()A.李大钊 B.叶圣陶 C.瞿秋白 D.郭沫若 您的答案:C 12.第12题

林语堂因创作哪部在国外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A.《朱门》 B.《京华烟云》 C.《中国传奇》 D.《唐人街》您的答案:B 13.第13题

茹志娟在“新时期”的代表作有:()

A.《静静的产院》 B.《高高的白杨树》 C.《剪辑错了的故事》 D.《百合花》您的答案:C 14.第14题

《有关大雁塔》是朦胧诗人()的作品。

A.韩东 B.于坚 C.食指 D.顾城 您的答案:A 15.第15题

当代中国著名文学史研究专家王瑶认为茅盾的()是“《呐喊》以后最成功的创作” A.《蚀》 B.《林家铺子》 C.《子夜》 D.《追求》 您的答案:C 16.第16题

下面哪部作品不是属于同一个作家的()

A.《世事如烟》 B.《难逃劫数》 C.《褐色鸟群》 D.《古典爱情》 您的答案:C 17.第17题 1986年后,王安忆发表了一批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品,被归入当时的“性题材”中,其中,除了著名的“三恋”外,还有()

A.《香港的情与爱》 B.《小鲍庄》 C.《岗上的世纪》 D.《大刘庄》 您的答案:C 18.第18题

鲁迅没有参与哪个社团组织()

A.莽原社 B.未名社 C.新月社 D.新语丝社 您的答案:C 19.第19题

以下那位作家亲自到朝鲜战场上体验生活的?()A.茅盾 B.郭沫若 C.王蒙 D.巴金 您的答案:D 20.第20题

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老定额》 B.《“锻炼锻炼”》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您的答案:B 21.第21题

当代文学空前繁荣的复兴时期是()

A.五四文学 B.“十七年”文学 C.“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 D.新时期的文学 您的答案:D 22.第22题

在一段时间内,小说题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高低优劣。“十七年”时期重大社会题材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是()A.曲波 B.梁斌 C.柳青 D.吴强 您的答案:B 23.第23题

涓生和子君是鲁迅哪部小说的主角?()

A.《药》 B.《高老夫子》 C.《伤逝》 D.《在酒楼上》 您的答案:C 24.第24题

《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三?一八”惨案之后 C.张勋复辟时期 D.“五四”时期 您的答案:A 25.第25题

以下那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地位的?()A.《家》 B.《春》 C.《秋》 D.《寒夜》 您的答案:A 26.第26题

“新时期文学”一般认为从何时开始:()

A.1976年 B.1949年 C.1966年 D.1980年 您的答案:A 27.第27题

朦胧诗在人们评价不一的情况下,舒婷率先得到了出版诗集的机遇,这也是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是()。A.《致橡树》 B.《神女峰》 C.《双桅船》 D.《呵,母亲》 您的答案:C 28.第28题

《都市风景线》是()的小说集。

A.施蜇存 B.刘呐鸥 C.穆时英 D.张资平您的答案:B 29.第29题

在哪一次会议上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被定为新中国的文艺指导方针?()A.延安“整风”会议 B.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C.第二次全国文代会 D.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您的答案:B 30.第30题

郭沫若是以下哪个文学社团的主将?()

A.创造社 B.新月派 C.文学研究会 D.京派 您的答案:A 31.第31题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以下三部作品()A.《卓文君》 B.《貂禅》 C.《聂莹》 D.《王昭君》 您的答案:A,C,D 32.第32题

“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除赵树理之外,主要还有()等 A.马烽 B.束为 C.西戎 D.柳青 您的答案:A,B,C 33.第33题

以下属于陈奂生系列的作品是:()

A.《陈奂生选屋》 B.《陈奂生上城》 C.《陈奂生转业》 D.《陈奂生包产》 您的答案:B,C,D 34.第34题

下列作品中,属于悼亡性散文的有()

A.《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B.《忆萧珊》C.《记波外翁》D.《下放记别》 E.《庐山面目》 您的答案:B,C 35.第35题

以下哪些作家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

A.施蜇存 B.刘呐鸥 C.穆时英 D.张爱玲 您的答案:A,B,C 36.第36题

五十年代中前期期比较重大的文艺批判运动有:()

A.电影《武训传》批判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胡风文艺思想批判”D.以上都不是 您的答案:A,B,C 37.第37题

语丝派主要撰稿人有哪些?()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林语堂 您的答案:A,B,D 38.第38题

新时期先锋作家有()

A.北岛 B.马原 C.余秋雨 D.张承志 E.残雪 您的答案:B,E 39.第39题

50年代初路翎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小说主要有:()

A.《饥饿的郭素娥》 B.《初雪》 C.《财主底儿女们》 D.《“洼地上的“战役”》 您的答案:B,D 40.第40题

下面都是“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有:()

A.《艳阳天》 B.《红日》 C.《红岩》 D.《红旗谱》 您的答案:B,C,D 41.第41题

1954年,毛泽东亲自发动了对俞平伯《武训传》的思想批判运动。()您的答案:正确 42.第42题

新文化运动中,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周氏兄弟”是指鲁迅和周建人。()您的答案:错误 43.第43题

赵树理的成名作是《小二黑结婚》。()您的答案:正确 44.第44题

《百合花》中承担了作品结构性功能的角色是“新媳妇”。()您的答案:错误 45.第45题

诗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顾城。()您的答案:错误 46.第46题

郭沫若的第一篇小说是《牧羊哀歌》。()您的答案:正确 47.第47题

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合称“人生三部曲”。()您的答案:正确 48.第48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第一场著名论争是由李大钊与胡适进行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您的答案:正确

49.第49题

散文《记一辆纺车》的作者是吴伯萧。()您的答案:正确 50.第50题

《回答》、《古寺》、《一切》和《履历》是诗人顾城的作品。()您的答案:错误

1.第2题

《远与近》是哪一位著名诗人的作品?()A.顾城 B.北岛 C.江河 D.杨炼 答案:A 2.第3题

以下那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地位的?()A.《家》 B.《春》 C.《秋》 D.《寒夜》 答案:A 3.第4题

《黄鹂--病期琐事》的作者是()

A.秦牧 B.丰子恺 C.孙犁 D.台静衣 答案:C 4.第5题

谁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和“鬼才”()A.施蜇存 B.刘呐鸥 C.穆时英 D.张资平答案:C 5.第9题

下面作品,那部是茅盾创作的历史小说()

A.《康熙王朝》 B.《汉武大帝》 C.《李自成》 D.《大泽乡》 答案:D 6.第16题

被认为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转折性意义的年份是:()A.1980 B.1987 C.1985 D.1984 答案:C 7.第17题

《茶馆》主要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一人多事 B.冰糖葫芦式 C.锁闭式 D.人像展览式 答案:D 8.第18题

当代中国著名文学史研究专家王瑶认为茅盾的()是“《呐喊》以后最成功的创作” A.《蚀》 B.《林家铺子》 C.《子夜》 D.《追求》 答案:C 9.第19题

1986年后,王安忆发表了一批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品,被归入当时的“性题材”中,其中,除了著名的“三恋”外,还有()

A.《香港的情与爱》 B.《小鲍庄》 C.《岗上的世纪》 D.《大刘庄》 答案:C 10.第20题

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老定额》 B.《“锻炼锻炼”》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答案:B 11.第21题

郭沫若是以下哪个文学社团的主将?()

A.创造社 B.新月派 C.文学研究会 D.京派 答案:A 12.第27题

汪曾祺的小说颇似随笔,被称为“笔记体小说”,短是他的小说创作的特点,最长的哪部作品也就是一万二千字左右。()

A.《受戒》 B.《大悼记事》 C.《晚饭花》 D.《陈小手》 答案:B 13.第28题

巴金在文革后创作了()

A.《回想录》 B.《随想录》 C.《思想录》 D.《梦中录》 答案:B 14.第29题

以下那位作家亲自到朝鲜战场上体验生活的?()A.茅盾 B.郭沫若 C.王蒙 D.巴金 答案:D 15.第33题

哪部作品是茅盾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

A.《泡沫》 B.《腐蚀》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委屈》 答案:B 16.第22题

京派作家包括了()

A.周作人 B.沈从文 C.萧乾 D.废名 E.凌叔华 答案:B,C,D,E 17.第23题

以下属于陈奂生系列的作品是:()

A.《陈奂生选屋》B.《陈奂生上城》C.《陈奂生转业》D.《陈奂生包产》答案:B,C,D 18.第24题

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A.《孤独者》B.《伤逝》C.《在酒楼上》D.《明天》 答案:A,B,C 19.第25题

五十年代中前期期比较重大的文艺批判运动有:()

A.电影《武训传》批判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胡风文艺思想批判”D.以上都不是 答案:A,B,C 20.第26题

50年代初路翎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小说主要有:()

A.《饥饿的郭素娥》B.《初雪》 C.《财主底儿女们》D.《“洼地上的“战役”》答案:B,D 21.第30题

“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除赵树理之外,主要还有()等 A.马烽 B.束为 C.西戎 D.柳青 答案:A,B,C 22.第31题

以下哪些作家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

A.施蜇存 B.刘呐鸥 C.穆时英 D.张爱玲 答案:A,B,C 23.第32题

语丝派主要撰稿人有哪些?()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林语堂 答案:A,B,D 24.第1题

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简称左联。答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5.第6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是作家 的。答案: 鲁迅 《狂人日记》 26.第7题

1983年发表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 的成名作。答案: 史铁生 27.第8题

提倡新格律诗的文学社团是。余光中曾于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文学团体。答案: 新月社 “蓝星”诗社 28.第10题

建国后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答案: 《青春之歌》 29.第11题

《生死场》的作者是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女性写作者之一,1941年,年仅31岁的她在香港去世,女性经验的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也趋于终结。这位作家是。答案: 萧红 30.第12题

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 而一举成名。答案: 《小二黑结婚》 31.第13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顾城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的主要刊物是《

》。答案: 《一代人》《今天》 32.第14题

1918年,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发表在《 》答案: 《狂人日记》 《新青年》 33.第15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 篇7

目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正处于急需开拓新领域, 挖掘新内容的调整时期。虽然这个学科创立得较晚, 但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却相当可观, 这就造成了圈内人士感觉自己的研究创新点非常受限, 于是他们踏上了调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结构的寻求之路。这时, 由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殊性, 这些作品往往都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所以就有一些新观点提议把这些海外华文文学也归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行列中。甚至有更夸张, 更大胆的建议, 他们认为只要是华人创作的, 无需纠结是用华文还是其他语言写成的作品, 都可以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中。

二、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

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讨论, 但是当面对它与中国现当代史文学的关系处理时, 各个学者都各执己见, 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这几年来, 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强势, 国际上很多人士呼吁将海外华文文学当作一个独立的文学史进行研究。国内也有教授指出不能把海外华文文学当作中国现当代史文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国内学者专家只是表达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海外华文文学, 但是这可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学者所感悟到的海外华文文学有较大偏差。这里其实涉及到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问题。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 很多海外华文作家都在中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 所以他们后期发表的作品往往都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他们出版华文书报、文章, 但是这些作品却跨越出了中国文化的限定, 对所在国家的社会, 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华文作家已经不再属于中国公民, 虽然他们发表的作品中带有深深的中国印记, 但是这个时候即使华人作家愿意将他们的作品归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 但是他们所在国家可能会认为这牵扯到政治问题, 从而引起两国冲突。

这在历史上是有血淋淋的经验教训的, 当时在新加坡总人数的四分之三都为华人, 华语盛行甚至可以说是官方用语。但是新加坡独立后, 国家进行了大肆改革, 首当其冲的政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英语, 这一举措其实是在国民当中强化国家意识。这时候新加坡的华人作家陷入了文化认同的困惑, 他们在中华思想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迷失了。这次文化认同危机后, 他们有了思想上的转变, 他们从自己仅有华人的肤色, 没有中华文化内涵;接受西方教育, 却没有西方文化涵养的矛盾中醒悟了, 他们总结出了双重传统的思想观念, 既承认文化上与中国根深蒂固的联系, 又明确有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 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展示作为新加坡公民的归属感。这大大不同于早期的华侨文学, 这时候的华人作家的作品已经属于新加坡的华文文学。这时候若要强行将其归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不说新加坡政府, 就是华文作品的创作者本身也不能接受。不仅仅新加坡华文文学遭遇过文化认同危机,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也经历了同样的洗礼。另外对于其他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华文文学, 如泰华文学, 北美华文文学等, 我们也都不能单纯地将他们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来, 当然, 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华文文学, 但是要给他们一个很好的身份界定。

三、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不管是从国体认同还是华文作家的思想情感上来说, 海外华文文学都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延伸, 它是独立存在的, 但是它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海外华文文学不同于通常概念上的外国文学, 又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矛盾, 具备非常独特的内容。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殊身份可以我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中国人在走向世界的行程中, 如何克服文化认同困惑, 如何在完全迥异的社会, 政治文化环境中立足, 如何很好地处理他们根植与他们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所在国的文化融合。当认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的这些特点以后, 国内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 更好地认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以更加开阔的失业来研究中国文学。

大陆学者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时, 往往比较关注华人在所在国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冲突问题, 而如果是海外的那些华人学者在研究华文文学时, 他们的关注点会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双重传统文化身份的特殊性, 从而会有一种焦虑感, 进而引发他们对居住过当下生存经验的思考和经验总结。他们也许会认为大陆学者的研究方向比较难以理解, 不认同大陆学者的研究目的。海外华文文学已经跨越文化, 跨越国界, 它没有特定的指向, 并非直接指向其原乡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化和所在国的文化关系都是一样的, 是互动的。所以在处理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时, 要从文化身份而不是国家主体立场出发。相当一部分海外华人作家加入了外国国籍, 他们的国家主体身份认同不同于大陆学者, 现在他们与中国的纽带是文化影响和亲情联系, 但是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流逝, 并且这种迹象已经在很多作品中表露出来。

四、结束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近阶段一些学者为了拓展研究领域而提出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这就需要理清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以及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这有助于国内学者从更高的角度去研究中国文学。

摘要:海外华文作家大部分是在上个世纪移居海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在国内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 所以由他们创作的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因此把海外华文文学单纯地当作中国文学的延伸, 把海外华文文学囊括到中国文学的概念中来, 可能会大大伤害那些华人作家的感情, 甚至可能引发国际政治问题和文化冲突。要从文学身份认同的角度去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1]陈国恩.海外华文文学不能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

[2]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J].华夏文化论坛, 2008.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刍议 篇8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史 教学 拓展实践 回归历史真实 文学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容纳现当代文学精华的文学科目,它蕴含着异彩纷呈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文学财富,呈现着现代中国民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历程。因此,发掘其所蕴涵的精神资源,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该学科承担的重要任务。要实践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总结、强化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实践

拓展实践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各异的课外教学,也就是将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沟通起来。这种方法更为形象直观、灵活生动。具体讲包括“剧情表演”“影视欣赏”“专题报告”“学术小组”等多种环节。

1.剧情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仍是行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编演课本剧。组织学生集体演出短幕剧,同学们的表演既能娱乐身心、丰富生活,又能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还可在合作、交流、互助等主题理念中陶冶情操、塑造个性。

2.影视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许多文学名著经过改编加工都被搬上了银幕,如《林家铺子》《边城》《日出》《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经典影视作品,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发生的时代环境、因果缘由以及文学由文本到剧本的演变。

3.定期举办“学术小组”“专题报告”等活动,也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将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负责某个发言主题。学生在课余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查询,并写出发言报告,届时在课堂作专题演讲,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进行指导和点评。另外,教师要积极邀请国家级、省内知名教师、学者和作家进行演讲或开课,将前沿的文学信息输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时下热点的学术思想。总的说来,教学方法无定式,只要能行之有效,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该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以多种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单一的、填充的、灌输的教学为开放的、灵活的、轻松的多样式的教学。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回归历史真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还原历史场景,尊重历史事实。教师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当代视角解读历史,又不能机械地用当代的评判标准苛求前人,要实事求是地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定性定位,从而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毫无疑问,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对于指导我国数十年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讲话》毕竟是六十多年前的一部文献,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其中有些观点在当时是正确的,是先进的,而拿到现在看,则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纯粹用当代人的评判标准去解读文本,肯定会产生历史的错位,必须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20世纪40年代初那个炮火连天的特定历史场景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一个政治家、战略家对文艺问题的严肃思考。

让学生进入历史并不等于沉溺于历史,还要让学生跳出历史回到当代,站在当代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讲话》中谈到艺术的典型性时,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中,又强调共性和普遍性;在谈到文艺创作题材时,强调宏大叙事,强调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从而无形中忽视了作家、作品和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要求。站在文学的角度,这无论如何也是理论上的缺失。但是,这种理论上的偏颇或缺失,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却是可以理解的。众所周知,毛泽东《讲话》发表于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需要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抗击日寇的侵略。在那样一个时代,个性必须融于集体,个人意志必须服从国家意志,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争。

三、从重视“史”转向重视“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以往的现代文学史课程,很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所谓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以及思潮、论争,思想观念的灌输远比文学审美能力的训练更受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价值重心的转移,笔者认为现在应把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提升到突出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在身体力行。笔者认为这更适合低年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更适合时代的需要。我用二分之一课时讲代表性作家,其中有10位作家专章讲述,即分别用2个以上的课时,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另外还有大约15位比较著名的作家也分别用1个课时来讲述。这样,作家作品的讲释就用了全部课时的一半。剩下的课时中又还有一小半讲流派和文体,也还离不开作家作品分析。除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内容用几个专门的课时讲述,其他文学史现象和知识大都穿插结合到各个作家作品的讲析中。这样,虽然课时已经大为减少,但内容比较集中,重点突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主要作家的特色、贡献和地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把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线索大致串起来,获得一个“史”的印象。

四、重视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长期给学生强调要阅读作品和分析作品。开课之前,教师可为学生开一份必读书目,其中大部分是作品,少量是研究论作。书目中突出重点,要求严格,并把是否读过主要的作品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解,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笔者一直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主讲或者讨论的方式,效果很好,能够很好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比如讲到曹禺的《雷雨》时,笔者布置学生在精读作品的基础上,思考一个似乎很难有现成答案、却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问题:“《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要求同学们预先写好发言稿,选出某些代表性观点在班上发表,然后讨论,大家都有很高的热情,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笔者还安排学生模仿《雷雨》自己创作剧本并在课堂演出,效果极好。我认为现代文学史课还是要立足于“文学”,这个领域虽然不像古典文学那样,有大量经过历史沉淀的非常精美耐读的作品,但也不能不重视文学分析,特别是现代特点的审美分析。现在研究界有“文化热”趋向,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现当代文学史讲成文化史、思想史,而一定要把握住“文学”这个重心。

五、强化写作训练

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实践化,就是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基本每学期都安排一次诗歌创作、一次短篇小说创作、一次戏剧创作、一次散文创作、一到两次小论文写作,批阅后给学生作品做一定的讲评。力图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这门课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并努力把平时上课的小论文、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这几个环节尽量贯穿起来。并引导学生慢慢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体系。和其他文科专业比较,中文系的“强项”就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只有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才能凸显中文系的学科本色。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一定能也应当能培养“写家”,这样才无愧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

六、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

利用多种渠道(互联网、杂志、参考书、讲座等)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学实践中,选择当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并将这些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不断地补充到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结构、不断更新知识理念,追踪学术前沿动态,时刻关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把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和时代同步进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1.师生互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认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的观点,更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意识、个人感受和内心真实的声音。因此,在讲到一种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流派或作家作品时,要采用讨论法,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

2.鼓励学生自己上课,学生自选作家作品,经过大量阅读、研究,上讲台对作家作品作富有个性的讲评,这样,学生不但积极主动地阅读作品,查找资料,确立论题,质疑先贤定论,而且,通过讲评,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全班学生都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讲授十七年时期的散文创作时,笔者留出一个课时让学生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评杨朔散文。学生虽然表述不够流畅,甚至也会有错误(教师点评时给予了纠正),但可以看得出学生讲解作品风格时突出了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

七、以人格教育来影响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读时尚书籍,玩电子游戏,追传媒明星。但作为社会中相对来说最为“知书识礼”的人,人文性,与精英性才是大学生们必有的素质。所以人文教育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而现当代文学丰富的人文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对唤醒大学生的审美敏感和人文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也是人学。五四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世界接轨,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传入中国,以“人”为核心的西方文学引起了中国作家的关注,并对其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精神资源”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家的人格内涵与魅力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毕竟“教育还当注意人格的发展”。所以在讲到重要的作家作品时,除了分析作品的艺术与思想特点之外,作家的人格精神也是我们应着重分析并让学生有所领悟的方面,其实后者往往也是学生深感兴趣的。如在对鲁迅的分析中,我们采用细读的方法讲解了他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在酒楼上》等作品,指出了鲁迅对中国文化革新事业的突出贡献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大师地位,同时也分析了鲁迅对人的思考、重视人的价值的精神特点,以及鲁迅“硬骨头”的人格魅力。

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就像人的成长一样,需要慢慢成熟。笔者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前人、不断汲取前人的成果,使自己更加成熟,成长成为一位优秀的现当代文学教师。

上一篇:水利专业个人实习鉴定下一篇:加强三基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