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共12篇)
一、知识要点:
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 的式子叫做等式。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二、解方程的依据:
1、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 – 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差 + 减数=被减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
乘法:因数X因数=积;积÷ 因数 = 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数X 商 = 被除数
被除数÷商 = 除数
2、等式的基本性质:
关键词:解方程;教学思路;数学思想
前言
方程作为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方程,对方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列出方程,即根据问题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设元之后列出方程;(2)解出方程,即运用等式性质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方程思想,分别体现了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同时,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维发生了转变,由逆向思维变成了正向思维,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的解方程教学中要针对这一思维变化而有所改变。
解方程中的数学思想
方程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列方程和解方程都体现了方程思想,因此教师在方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相关数学思想。
列方程中的建模思想
小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方程,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大概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第二,变化成抽象的对数学的表达;第三,利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即完成建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弄清楚题意,分析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教师要利用图形立体生动的特点鼓励学生找出数量关系等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思考;第三,分析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注意说明方程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方程左右两边数量关系相等,突出方程思想中两事物等价的本质特征。
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在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时,要首先将方程化归为比较简单的形式,逐步使方程变得简单,并求解。化归的过程必须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解方程的完整过程背后所蕴含的化归思想,弄清楚化归的原因。化归过程的关键主要依托学习的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方程进行比较,形成迁移思想;然后,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解决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化的原因、要求、步骤,进一步解决问题。
在应用中体会方程思想
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解题过程要遵循的原则和技巧,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长期以往,就会实现对学生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过程的思考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维发生了转变,由逆向思维变成了正向思维,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的解方程教学中要针对这一思维变化而有所改变。
调整教学编排
新教材对“解方程”部分的安排,缺乏对学生的研究,没有掌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在第九册学习解方程时缺乏知识和经验的双重积累。所以造成了教师对“等量关系”教学的困难和学生的不理解现象。要利用图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等量关系。教师在进行讲解后,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尝试解题、进行总结,参与解方程学习的整个过程。
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简易的方程解法
小学阶段的方程常常是简易方程,如:ax+b=c,ax-b=c,ax+bx=c,ax-bx=c等四种,这类方程要求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四则关系式进行解答,启发学生对方程进行简化,完成解答。对于有相同未知数的方程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应用题时,利用加减的计算,将其变为只含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即ax=c的形式,并启发学生掌握这种解题方法。
教师在对练习进行设计时考虑到温故知新
教师在解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首先,要让学生对四则运算、化简方法、学过的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用学过的知识点解决新的问题,并且通过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因为新教材没有涉及等式的性质,而在解方程中的本质就是对等式性质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掌握这种性质解出方程。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方程学习中离不开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同时,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编排,使学生掌握简易的方程解法。着眼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马明明.小学数学列方程教学.《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
[2]张喜风.对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的思考.《学周刊:B》,2012,8.
[3]王岳成,宋莲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方程化”题组训练初探.《新课程:小学》,2012,1.
[4]周永强.在"方程"教学中渗透方程思想的策略.《学周刊C版》,2010,12.
(1)x-0.05=5.6
(2)4.5-x=4.5
(3)20÷2n=10
(4)x÷8.5=1.4
(5)9n÷0.85=40(6)7.5+n=21.5
(7)9-m=4.76
(8)7y=21
(9)y÷5=2.4
(10)70÷7m=10
(11)16+7b=30
(12)4x-12=76
(13)40-3y=10(14)78+2x=100(15)14y-11=31(16)5y×12=120(17)x÷0.5=3.6(18)7.09+m=10(19)4b=28(20)y-0.3=0.5×0.3(21)x-1.5=43.89(22)12.5+x=25(23)6x÷0.8=30(24)80÷5n=16(25)400÷4x=25(29)x÷0.5=10(33)7n+7=14(37)10m-0.6=6(41)5t+6=11(45)3x-7=26(26)0.45+x=6.4(30)2x+8=8(34)2m-6=12(38)12.5-3b=0.5(42)70n÷1.4=100(46)55÷5a=11 27)9m=63(28)6x-4.8=7.2(31)7y=7(32)12.8-5t=2.8(35)12.5+x=25(36)6m+8=26(39)10n=28(40)6y-6=0(43)6-y=1.35(44)2a÷8=4(47)10t+2.5=10(48)3y×7=2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来增加学生解方程组的方法与技巧。代入消元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掌握,但加减法难度就大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明确用加减法解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必须使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类、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丰富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是今后学习方程组知识应用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但还需要通过强化练习,才能达到熟练。
教学内容: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2、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解稍复杂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猜数导入,激情引趣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板书“猜数游戏”
师:你们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它记录在本上。(生记录数)
师请一名学生合作。
师:你想的数是17.
生:不对。
师:你想的数是21.
师:要是这样猜下去,一节课我也不一定能猜出来啊!看来我得拿出我的秘密武器了,把你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算一算等于多少。
师:你想的数是25,对吗?
师:把你算的数说一说?
师:你想的数是30,对吗?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秘密武器吗?想不想学?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能把你刚才想的数列出一个等式吗?(生列)我们来观察这个等式,心里想的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X)好的,现在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2X+20=80.
2、观察方程并仔细思考一下我是怎么“猜”的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20=80
2X+=80-20(说依据) 2X=60
2X=60 X=30
2X÷2=60÷2(说依据)
X=30
3、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
(检验,口头代入原式:左边=2×30+20=80=右边,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师:现在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吧!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师生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2、完成课本73页“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60
一、通过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方程解法的优势
刚开始接触学列方程的时候,学生仍用已掌握的算术解法,對列方程解法很不适应,会更倾向于算术解法,但是有些题是必须通过方程解法来得出答案的,所以让学生适应,然后灵活运用方程解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分别用算术解法和列方程解法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探索出两种方法的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让学生认识到方程解法的优越之处。不断地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适应并熟练掌握方程解法,逐步做到从算术解法到列方程解法的过渡,并且让学生看到从算术方法到方程解法的进一步推进。事实上,算式法和解方程是相同的,但算式的得出是从要求的数值反推回去,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是逆向思维的,这样难于思考,而且一次性地计算出问题的结果来,学生也难以做到;而方程的解法是利用未知数x将有关的量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然后依题意列出方程,最后将未知数求出来,由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顺向思维,便于思考,易于列出关系式。
二、培养学生列解方程式的能力
让学生适应方程式的方法解题之后,就要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熟练地游走于未知数和已知数中间。简单来说,首先要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与代数方程式之间的编码和解码。这种互译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得列方程解应用题更加容易,快捷。
例如:(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代数式:
①9x-27②6×12-30x
(2)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x与40.5的和,②22与y的差
其次,反复训练学生将日常生活中表达的语言“翻译”成方程的形式。当然如果把日常生活用语“翻译”为方程,还是要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不然所有的“翻译”也就毫无意义。比如:比如:“儿童漫画比趣味童年的4倍少19本”先翻译为数学语言“比某数的4倍少19”,再翻译为代数式,“4x-19”。这样的训练就是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每个方程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学习解方程式应用题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抽象数学公式链接能力基础。
三、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找数量关系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寻找合适的等量关系,从而建立相应的等式,那么解应用题接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甲为x,乙是甲的2倍少6.5,乙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寻找简单的等量关系,因为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是”,也就是“等于”的意思这样的判断句式,学生根据这一等量关系来解题就轻而易举了。可以说任何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关系构成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数量关系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根据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应用题。同时还可以从常见数量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如:路程=时间×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等,经常性的复习一些常见的等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列方程时寻找等量关系。
四、培养学生设未知数的能力
在应用题中,特别是遇到未知量较多的应用题时,如果能够准确地设出未知数,就会给列方程带来很大便利。如果一道题只有一个未知数那就很好设未知数,一旦遇到一道应用题可能会有几个未知数同时存在但是只能够设一个未知数,选择哪个未知数来设方程式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设未知数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一般来讲解应用题有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
1.直接设未知数
根据题目里问的问题,直接以问题设未知数。这样设未知数,对于得出问题的答案就很直接,只要得出方程的解就可以。对于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来说,基本都是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来解决问题的。
例如:红红今年9岁,红红的爸爸今年28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年龄的2倍. 这道题就可直接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年龄的2倍来解:
x+28=2(x+9)
2.间接设未知数
一些题目中,若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会给列方程增加麻烦。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通过间接的桥梁作用,达到求解的目的。如按比例分配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整数的组成问题等均可用间接设未知数法。间接设未知数的具体做法是设一个不是问题的未知数为“x”,然后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所问的未知量,求得未知数的值后,再求出表示未知量的整式的值,最后回答问题。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方程来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方程.(教材66-6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初步体会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能从具体生活情景中寻找等量关系,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在学生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方程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学生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谁能描述玩跷跷板的情形?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玩跷跷板的时候,如果两边的质量不一样,重的一边就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当两边的质量相等时,跷跷板就平衡了。根据这种现象,科学家设计出了天平。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简易天平,我们用它来做个小实验。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游戏引入,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平衡”,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衡。
1.课件出示一架不摆放任何物品的天平。
(1)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的托盘和指针的位置,指名说一说。
(2)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中分别放入物品,会出现几种情况?
(会出现三种情况。左边升,右边降;右边升,左边降;平衡)
(3)怎样看出平衡状态?
(指针指向中间)
(4)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左、右托盘中的物品质量相等)
2.课件出示一架摆有砝码的天平。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问:在左侧的托盘中放入一个30克的砝码和一个20克的砝码,右侧的托盘中应放多少克的砝码才能使天平平衡?为什么?(50克)
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
(板书:20+30=50)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两侧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体会等式变化的规律,为学生能更好地总结规律埋下伏笔。
(二)认识方程。
1.称樱桃。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一幅图。
(2)教师先在天平的右盘中放入一颗樱桃,左盘中放入一个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1颗樱桃的质量<10克。
(3)再在天平的右盘中放入一个2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一颗樱桃的质量+2克=10克。
(4)如果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x+2=10)
2.称种子。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二幅图。
(2)你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
(4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00克)
(3)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表示每盒种子的质量和2000克之间的关系吗?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克)
(4)如果用y表示每盒种子的质量,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4y=2000)
3.水壶倒水。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三幅图。
(2)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
(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200毫升=2000毫升)
(3)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2z+200=2000)
4.理解方程的意义。
(1)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
x+2=10 4y=2000 2z+200=2000
(2)小组交流。
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字母,都是等式)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上面三个式子都是等式,并且都含有未知数。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
(4)巩固知识。
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必须是等式,必须含有未知数)
你能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方程,并与同桌交换检查,对于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找到的等量关系,使方程的概念自然形成,了解了方程,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并且在写方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是的在()里画“√”,不是的在()里画“×”。
5+2x=14()703+x()230÷2=115()
6+x>1()51÷a=17()
x+y=120()
2.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6x=0是方程。()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5)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3.用方程表示。
(1)小明的年龄加上12岁是22岁,小明多少岁?
(2)小东年龄的4倍是44岁,小东多少岁?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层次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于全课的整理回顾,意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67页1、2题。
板书设计
方 程
20+30=50 x+2=10
4y=2000 2z+200=2000
1、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
2、5a×5=25是方程。 ( )
3、用m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4、2a=a+a=2×a。( )
5、a×b可以简写成ab 。( )
二、填空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s米,边长是( )米。
2、一套校服a元,学校买回700套,花了( )元。
3、爷爷今年b岁,是小花年龄的7倍,小花今年( )岁,明年( )岁。
4、一根绳子长n米,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m米,还剩( )米。
5、一千克葡萄y元,5y表示(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a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7、用a、b、c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是( )。
8、用a,b,c来表示加法的`结合律是( )。
9、用a,b,c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是( )。
10、用a,b,c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是( )。
三、解方程
x-0.9=24.7 x×33=99 2x+5.67=12.67
7b=1.4 x÷4.6=8.8 2y-6=34.8
5a÷5.5=10.5 2x=100 1.8-X=0.88
四、解决问题
1、一箱苹果重30千克,每千克进货价格为1.56元,卖出的价格是3.44元,全部卖出去可以赚多少元?
2、养殖场养鸡2300支,养的鸭子是鸡的3倍,养殖场养鸭子多少只?
3、一个文具盒12.5元,一个书包是文具盒的5倍还少1.8元,一个书包多少元?
4、王叔叔从商店买回8个工作本,给售货员100元,找回11.2元,每个工作本多少元?
师:解方程的第二步,方程两边同时进行计算,得出χ的值。左边χ+3-3,等于什么? 生:等于χ。
师:(板书:χ)右边9-3呢? 生:等于6。
师:(板书:=6)天平在变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说明解方程时,得到的每一步都是等式,要求大家把所有的等号对整齐。为了把等号对整齐,一般要把“解”写到前面一点。
师:χ=6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验算一下就知道了!把χ=6代入方程中,看方程的两边是否相等。我们一起来写验算过程。
师:先看方程左边,(板书:方程左边=χ+3)把χ=6代入方程中,χ+3就变成了几加3? 生:6+3 师:(板书:=6+3)6+3等于9。(板书:=9)方程左边等于9。再看看方程右边等于几? 生:等于9。
师:也是等于9。方程左边等于9,方程右边也等于9,说明了什么? 生:方程左边等于方程右边,χ=6是这个方程的解。
师:(板书:=方程右边)最后,下结论:所以,χ=6是方程的解。(板书:所以,χ=6是方程的解。)师:验算的过程就写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58页,请小组的同学一边对照书中解方程的过程,一边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生:„„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
师:把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合起来就很完整了。会解方程了吗? 生:会了。
师:那就试一试!(解方程χ+7=10)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做?请你来吧!(学生做题)
师:都做完了吗?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你们觉得他做得好不好? 生:他全部都做对了。
生:我觉得有一点不好,他把等号没有对整齐!„„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你提的意见能接受吗? 生:能!
师: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解方程不仅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书写格式。做完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7?
生:左边减去7是为了是方程左边只剩χ,右边减去7是为了使方程两边仍然相等!师:说得很好!这道题你们都解对了吗? 生:解对了!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都学会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出一个和它们不一样的方程:χ-3=9 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这题也会呀!那好,试试看吧!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点一名学生板演)师: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作业!他做得怎样? 生:做得很好,„„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3? 生:是为了使方程左边只剩χ而有保持两边仍然相等!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
三、拓展应用
师:解方程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能解决吗? 师:能!
师:开始吧!(注意:可以不写出演算的过程,但是要进行口头验算。)学生做题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网12网
1.教师提问
(1)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2)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解: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的解.
3.练习
解方程3.6-0.9=5.4(要写出检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一、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二、试讲稿
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大家看一下我手里的盒子,猜一猜里面有几个小球。学生踊跃发言。
师:大家说什么的都有,那我们现在就借助天平来测量一下吧。师:同学们现在看一下讲桌上的这个天平,大家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众):两边平衡了,右边有9个小球,左边是盒子和3个小球 师:很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方程,大家可以就此列一个等式吗? 生:x+3=9 师:非常棒,那x是多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解方程)新授
师:x是多少呢?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我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来靠窗的那组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x=6 师:说一下理由
学生:6+3=9,所以x肯定是6.师:非常好,请坐,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再回忆一下等式的性质
学生(众):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左右仍然相等。
师:好,大家上节课学的都很扎实。现在看讲台上的天平,我把左边去掉三个球,根据等式的性质,那右边应该去掉几个 学生:3个
师:大家试着将刚才的过程用式子写出来。我们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X+3-3=9-3 师:大家和这个同学写的一样吗?很好,大家完成的都非常好,师:大家现在观察天平,可以发现了什么? 生:盒子里有6个球
师:对,盒子里有6个球,也就是x等于(教师停顿,学生回答)6,大家把它写在本上。师: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就求出了x=3。老师,现在有个问题,刚才我们两边同时减去了3,减去3有什么好,大家思考一下,来穿白色上衣的那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知道减去3和减去2等式都成立,但是减去3后,就可以直接得到x的值了。
师:请坐,回答的非常好,我们要记得我们的目的是要求未知数x的值。师:我们把x=3叫做这个方程的解,而刚才求方程的解x=3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师:大家看一下课本上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好,现在来一块说一下 生: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师:结合刚才我们学的题目,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好,现在我们一块来答一下。非常好,方程的解为x=3 师:那解方程呢,嗯嗯,非常好,整个求解的过程的就叫做解方程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都有一个解字,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师:好,你来回答一下
生:方程的解,是一个值,解方程的解代表的是一个过程。师:回答的很利索,很好,请坐。
师:那大家观察一下大屏幕上这3个解方程的过程,看一下他们的格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所有的等号都对齐了。
师:大家观察的很细致,这也是我们书写时需要注意的。
师:按x=3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呢?这个需要大家检验一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如何检验呢
学生:可以把x=3带入,看看等号左边和右边是否相等。师:很好,思路很清晰,大家是这检验一下,这个解正确吗? 生:正确
师:好,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书写过程,看看和你的一样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做一做的三道题,老师请3个同学来黑板上做,好,就靠墙的这三位同学吧,其它的同学在下面做。巩固练习
师:大家和它们做的一样吗?来,你来说 生:第二个同学没有检验 小结
师:对,我们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一下,我们这节课就快接近尾声了,那大家说一下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嗯,学会了解方程,对,解方程就是求未知数x的值,还有吗?嗯,需要检验......。作业
一、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2.被减数=差○减数,除数=()○().
3.求()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a 元;买4支铅笔,每支b 元.一共付出()元.
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2.4x+5、6x=8 都是方程.()
3.18x=6 的解是x=3.()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三、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①25x②15-3=12③6x+1=6④4x+7<9
2.方程9.5-x =9.5的解是().①x=9.+5②x=19③x=0
3.x =3.7是下面方程()的解.
①6x +9=15②3x =4.5③14.8÷x =4
四、解方程.
1.52-0.5x =152. 91÷3.5x =1.33.0.4 X+8.3=10.74.15x =
3五、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 x 的3倍等于8.4.2.7除x 等于0.9. 3.x 减42.6的差是3.4.
(二)一、解方程.
1.X+3.2=4.62.x-1.8=43.x-2=154.x÷7=0.35.1.6x=6.4二、列方程并求解.
1.一个数减去8,差是10求2.一个数乘0.7的积,积是0.21,求这个数?
这个数
三、计算.
1.当x等于什么数时,x-6的值等于18?
四、思考题.
【数学四年级下册解方程】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05-29
四年级数学列方程解题课后练习题07-26
初一数学上册解方程10-11
四年级数学下册习题06-28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05-28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09-29
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09-17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06-0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0-0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