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体会(通用19篇)
观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充满憧憬,它为将召开的党十九大献了一份厚礼,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干劲,就如片名一样,让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有拼劲。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有的干部患上了改革疲劳综合症,或是虚与委蛇、敷衍了事,或是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党员干部作为“急先锋”,要积极响应总书记“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号召,以非凡的勇气,敢破敢立、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在干事创业过程中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精神,“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要有巧劲。与时俱进是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改革不是硬着头皮上,也不是胡乱打斗,不讲章法。在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创新和发散思维,需要用长远的、移动的观点看待问题。成绩和实效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干事创业既要做到低头拉车,更要做到抬头看路,除了苦干实干外,也要学会巧干会干,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开展。对于困难和问题,也要勇于面对,敢于创新,不囿于常规,以“干劲+巧劲”实现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事业的全面进步。
据记载, 1959年2月21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切切实实抓紧工具改革》的社论, 提出“要想彻底地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必须大力开展一个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成效的工具改革运动。”从根本上确定了1959年全年的农业生产目标, 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工具改革运动的高潮。
“在全面估计和总结1958年农具改革运动的基础上, 要继续开展广泛的技术革新和推广工作, 争取在最近几年内, 将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杂志如是记录当年刘少奇同志在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记者明显地感觉到1959年农具改革运动的力度更大, 决心也更大, 相关的动员会议和文件也更多。其中, 1959年2月16日, 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具改革办公室主任会议, 制定了1959年推广麦收工具、绳索牵引机、插秧机和排灌机械等农具改革的方案, 指明了“工具改革和机械化两条腿走路”的工具发展方针。随后, 1959年3月24日, 又在广东省番顺县举办了全国人畜力小麦收割机评选经验交流座谈会, 在那次会议上, 各地积极交流经验, 评选出了较好的几样收割农具, 在全国范围内以示推广, 为当年的麦收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1959年4月18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农具整修增补和麦收工具准备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对小农具的增修和麦收工具的准备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摸底, 确保麦收的顺利进行。
记者翻阅当年的期刊可以看到, 在1959年全国工具改革运动的背景下, 各地掀起了改革的高潮, 从国家部委、各地政府到人民公社, 无不积极的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 农业部于1959年6月5日在南京召开第6次全国水稻插秧机会议, 会议贯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地制宜、试制试用”的精神, 交流各自技术经验, 分析关键问题, 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办法, 把水稻插秧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水平。紧接着中共北京昌平区农具改革办公室农机研究小组引进苏联先进技术, 成功设计研制了2行玉米播种机、2行花生播种机和3行玉米豆子播种机, 并在北京范围内推广试用, 同时,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也研制出了一种适应高产密植的新式简易收割机, 黑龙江漠北人民公社改装选种和拌种复式作业机, 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劳动力。当时, 这些产品由于其优良的特性, 在推广的过程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自1958年开展农具改革运动以来, 我国的粮食已连续两年取得了大丰收,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蔬菜果品的生产仍主要依靠手工, 劳动十分繁重, 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截止1958年底,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 在大力发展基础作物农具改革的同时, 也必须加大对经济作物农具的研制工作, 为此, 全国工具改革办公室于1959年4月在上海召开蔬菜果树生产工具座谈会, 并于同年4月底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采茶机评比会议, 据当时的报道, 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 全国各地就已经试制出了26台采茶机, 为用机器采摘高级茶开辟了途径。同时, 一大批的甘蔗除草机、玉米灌耳器、剥麻机也相继涌出。
俗话说:“总结使人进步。”农业部工具改革办公室认真总结1959年上半年工具改革运动情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意见:“把重点任务放在收货、脱粒、深耕、播种、运输和自然能源的利用上, 对已定型的工具要积极推广, 未定型的工具要认真评选、改进和创造, 过去推广但未广泛应用的, 也要具体研究分析, 加强技术传授, 保证推广工作的有效应用。”
那次会议确定了我国1959年下半年的工作重心:评选、试点、能源利用和技术传授。很快, 在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农业机械化推广试点的热潮, 如黑龙江省率先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当地耕作制度和自然条件的农业机械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进行农业机械化试点工作。1959年7月27日, 当时的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一机部农业机械研究所、西安农具厂、陕西省茂林机校等共计9家部委联合在西安举办播种和深耕工作评比, 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共同参与, 那次大会评选出了数种较好的工具进行室内测试和田间试验的鉴定, 确保农具大规模使用前的有效性, 为接下来的推广使用工作做好了准备。
同时, 在能源技术领域中, 1959年依旧延续了1958年关于能源“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方针, 大力推广安徽省阜阳市的沼气建设工程的经验。为此, 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59年9月15日在阜阳召开了一次沼气座谈会, 广泛地交流了沼气工程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 为全国沼气建设推广工作带了个好头。
在大力强调工具改革的同时, 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农业机械研究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 逐步建立或健全培训机构, 加速培养各种高级技术人才队伍。农业机械部也于1959年9月30日下发《关于加速培养农业机械工业职工队伍的意见 (草案) 》, 旨在推行农业机械高级人才队伍建设。
1958年, 我国首次提出了通过深耕土地 提高产量的建设性意见, 在此项运行开展1年之后即1959年, 农业部农业机械局和中国农学会农业机械学组于1959年10月16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基地绳索牵引机会议, 总结交流了一年多来应用绳索牵引机的经验和教训。同月18日, 农业机械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机厅 (局) 长会议,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发表了题为《为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任务而奋斗》的文章, 指出“为了使工业农业能够更相适应和持续不断地向前大跃进, 当前我们的任务及时要积极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 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在较短的时间内, 把我国农业从目前的落后技术转移到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来。”那次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工具改革的方向——机械化、电气化, 为全国农具改革运动的火热开展又打了一针强心剂。1959年11月24日, 新成立的农机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作了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工作要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讲话, 提出了农具改革运动“依靠群众, 结合实际, 密切协作, 注意成套”的16字方针。
农业工具的改革运动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的增收增产,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工业水平的发展, 大批的企业不断涌现, 1959年11月1日, 我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举行落成典礼, 该厂投产后, 每年可生产东方红牌履带式40 k W (54 hp) 拖拉机1.5万台, 此外长春汽车制造厂、吉林机械制造厂等企业充分结合苏联先进技术, 成为了当时全国范围内的骨干工厂, 为农具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经过开展近两年的农具改革运动, 到1959年底我国的农具设备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 新式农具不断涌现, 广大农民使用新型工具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但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技术的限制, 农具的使用和维修过程都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农业机械》杂志连载了《油管拖拉机电气设备的使用和修理》等系列文章, 为广大的群众提供方便。
【关键词】传统;饮食习俗;光盘行动
宴席是多人聚餐的方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社会、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餐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宴席不同,现代宴席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等等都离不开它。
一、传统筵席的弊端
我国筵席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但对其仔细分辨后就会发现,传统筵席从内容到形式虽有很多可资借鉴的部分,但也存在有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席面大、菜品多,易造成浪费
中国人请客吃饭习惯以“丰”为敬,即一桌筵席的菜肴客人吃不完,才能表明我们是热情好客的,如果恰到好处刚刚吃完,反被认为是主人照顾不周,甚至遭到嘲讽。人们旧的传统观念往往把待人的诚恳、把友谊份量与菜点的数量紧密联系在一起,菜点越多越丰盛,就越能表达主人的盛情和双方交情的深厚,即使吃不完浪费也不觉得可耻,以至于经常听人说:“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这就是传统思想的误区,它不但给个人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财政压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美国等较发达的国家学习,他们即使是举行国宴,也只会宴席接待规格较高,但是宴席菜肴数量却是恰到好处,不会有菜肴多的人们吃不完而后倒掉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日本,据报载日本的酒店都有这样规定,凡是就餐时没有吃完的菜肴,一律打包带走,不得以任何借口浪费资源、糟踏粮食。这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
2.膳食营养搭配不协调
饮食讲科学、营养求均衡是现代人的饮食新时尚。然而,传统筵席往往因为片面追求大鱼大肉、油重味浓而使筵席菜肴中的营养成分严重失衡,并且出现了某些营养物质过剩,如脂肪等;而某些矿物质和纤维素却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高档筵席,此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现象的产生虽与大部分消费者不懂膳食营养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是饮食经营人员、烹饪人员对此的认识也不是很全面:就餐者(上接第81页)
只重色彩和口味,烹饪人员完全按照客人的要求烹制菜肴,没有及时建议客人怎样的饮食才算合理等,结果导致大部分营养素白白流失。社会呼唤懂得正常饮食结构和营养均衡的烹饪师,需要大量掌握各种食物(尤其是常用食物)的营养特点、熟悉不同烹饪方法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以及了解进餐者的心理特点和经济条件,并兼顾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的新时代的烹饪师。正是迎合这种社会需要,目前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烹饪营养专业,使学生不但懂得烹饪技能,更能根据客人的身体需求合理调配饮食使其营养均衡,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3.不讲究卫生
多人围坐,亲切交谈,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大家同夹一盘菜,同舀一碗汤是我国传统筵席的就餐形式。有的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席间用自己的食具为客人夹菜而不顾别人的感受,更的客人就餐时高谈阔论,致使唾液横飞、菜渣四溅,试想在这种环境下就餐,人们会觉得这是在享受吗?尽管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人们已经重视了饮食卫生,不但在摆台中已增设了公用餐具,一部分高档餐饮店也开始实行分餐制,但仍不及西方的分餐制那么普及,仍会让消费者有饮食是否卫生、安全的顾虑。
4.片面追求奇珍异馔
中国筵席十分重视原料的稀少、珍贵,上至“周代八珍”,中至唐代的“烧尾宴”,下至清代的“满汉全席”,包括现代一些所谓的“豪门宴”无不是选用一些稀少珍贵的原料来吸引客人。如唐代“烧尾宴”中的“开平炙”(用羊舌、鹿舌合烤,约需300只舌)、“雪婴儿”(青蛙裹粉糊煎制,白如雪,形似婴儿),再如北京鱼唇席中的“红烧鱼唇”是采用鲟、鳇、鲨、黄鱼、赤鱼、梨头鳐等鱼唇部软肉干制而成,再进行红烧。诸如此类筵席中的名菜原料是越来越少,于是某些食客便想换换口味,商家为了招徕回头客,也想方设法做些原料十分稀少的菜肴,甚至少数经营者还丧尽天良,把国家明文禁止捕猎的保护动物摆上了餐桌,如娃娃鱼等。长期以来,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触犯了法律,而且还会把中国筵席推到了追奇猎异的歧途,这将是中国筵席改革的必然趋势。
5.就餐时间长
中国古代筵席从简到繁、由少到多,但都是上层人士才能享受的,普通百姓根本难以涉足,所以每举办一次筵席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其成本增加,时间冗长拖拉,如一席满汉全席一般要求三日九餐吃完。即使现代筵席,就餐时间也短则一、二个小时,长则达到三、四个小时,这样既不利于身体健康,更不符合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的新时尚,尤其对于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来说,就餐、陪餐时间更不宜过长。因此,缩短筵席的进餐时间也是筵席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将“宴席改革”进行到底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文化水平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饮食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崇尚绿色食品和黑色食品外,也向往高质量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于是饮食改革成了今天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2013年1月,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一发布,更是给饮食改革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1.实行“光盘行动”,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针对我国传统宴席席面大、菜品多,易造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酒店人还是消费者都应该顺应潮流,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首先从酒店自身做起:一是酒店对“厉行节约、文明用餐”进行倡议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博宣传、网上晒吃光后的餐具、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二是发动服务人员,增加点菜提醒服务。根据客人的人数推荐适合的菜肴数量和分量,拒绝浪费,如果席后还有没有吃完的菜肴,为客人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三是对“参加光盘”行动的客人和服务员进行奖励,如对“光盘”客人赠送小礼品或免费卷等,对全力支持并将“光盘行动”付诸实施,有明显效果的服务员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以激励其继续为此行动努力,并带动周围一片服务人员积极参与进来,为“光盘行动”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endprint
2.倡导文明餐饮,增加宴席的文化气息
为了餐饮服务行业能够形成安全、健康、和谐的良好风尚,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开展评选“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之星服务员”等活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遏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无证食品、过期食品、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卫生餐具行为等违法行为,以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文明餐饮服务行业的创建。而且现代宴席的成败并不取决于酒菜的多少和就餐时间的长短,大吃大喝、拖拉冗长的就餐方式已逐渐被淘汰,而有主题,有内涵,有意义的专题宴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历史名宴被有组织地仿制(红楼宴、毛家菜等);现代宴席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民族菜、药膳菜、防老菜以及健美菜、旅游菜等新的筵席结构已走入了人们的心中,使客人在吃的同时,能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
3.注重宴席的营养化趋势,提供卫生餐饮新内容
在我们国家,自古宴席配餐都注重油大味厚(特别是北方及中原地带的宴席),而使各种营养素明显缺乏。其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目前的宴席可适量减少荤菜的数量,增加素菜、荤素菜、奶制品、豆制品的数量,以减少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及脑血管的发病率,具体配餐,可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标准进行。在宴席的卫生化方面,酒店也要保证提供卫生餐饮,采用分餐制的服务方式,以保证就餐者的健康。
作为酒店方,应根据各类消费人群的营养需求和特点,或者遵循各地区或季节的饮食习惯,进行群体消费者的膳食设计,根据不同的口味需求和营养搭配,编制营养食谱。并应当将菜肴所含营养素种类、数量、口味特点以及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等作为商品标志,连同价格表一起明确的出示给消费者,便于消费者自行选择,以增加消费者营养膳食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总之,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宴席的饮食观念,必须改变传统宴席“食有余”“醉方休”等摆阔气和暴饮暴食的观念;必须调整传统宴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贵珍稀”的饮食价值观;必须颠覆传统宴席“十箸搅于一盘”等不卫生的同桌共食的进餐方式;也必须改变在饮食中追求个人享受的错误观念,使节俭、文明、卫生、实效、典雅的新型宴席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宴会设计与管理》.叶伯平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宴会设计与管理》.丁应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3]《我国主题宴会设计现状与创新研究》.刘澜江.价值工程.2012.8
[4]《宴席设计实务》.周宇.颜醒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一是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面对改革中的困难,我们就要学习黄大年不言苦不言累,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吃苦精神。黄大年毅然决然放弃优越的英国生活,甚至不惜威胁妻子,选择了回国,一切都从头开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黄大年都做好了吃苦、一切“归零”的准备,为攻破技术瓶颈,他苦于钻研,不分昼夜,终于突破外国技术封锁,带领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事业走向春天。
二是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有黄大年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种担当意识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始至终的民族内涵。当前我国改革处在深水期,趟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担当精神必不可少,将改革进行到底正需要黄大年这种舍我其谁的态度,人人负责,人人参与才能将改革之路越走越宽。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一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于昨晚(7月17日晚)8点首播,每天1集,连续播出10天。
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专题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总书记的一条条金玉良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扣住人民所愿,紧紧依靠人民智慧,而充满生机活力。“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那段与黄土高原的纯朴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辛岁月,让习近平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更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执政理念和人生追求中。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透过这殷殷话语循此回望,从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仅一个月,就冒雪赶赴河北阜平“看真贫、扶真贫”,到给独龙族乡亲复信嘱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在湖南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遍及大江南北的坚实足迹,带领几千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正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赋予着最丰厚的。
20xx年新年前夕,人们透过电视屏幕,再一次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今天的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数不清的改变。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璀璨的特殊单元,笃定决绝,豪迈而清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二
7月21日晚,央视一套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以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期的文化改革指明方向,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出版业、演艺业、影视业,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也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伟大的时代,需要强大的理论,也需要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进入新千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整个舆论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时代要依法治网,一些网络造谣者、提供者和不良网络大V被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对此普遍表示支持和赞赏。
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任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一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大戏。这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大作。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三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18日晚8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二集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的伟大实践。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后感。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四
今天认真观看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司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立足点,更是目标和任务。
以人为本,就是司法改革的第一出发点。这个以人为本,首先体现的是人人平等,尤其是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法律的平等,那就是人分三六等,不是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了。这样滋生了社会的不公平,从而产生了司法上的腐败。这样普通老百姓就会感觉到一种生存,甚至是生命的压力和不公平。司法改革最终的目标就是大家一样的平等,在法律的红线上是同一个标准。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公是司法改革的本质。司法改革就是要达到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所谓的公平就是每一位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所谓的公开,就是司法是公开和透明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面前是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所谓的公正,就是每一位公民在违法犯罪的时候,惩罚是一样的,是一个标准的。只有司法上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这才是司法改革的生命力。
司法是反对特权的。司法不能成为某些人的私权利,想怎样司法就怎样司法,对待不同的公民有双重的标准。这是我们过去的缺陷。只有认识清楚过去的错误和缺点,才能通过改革进行弥补不足。改革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相对于司法改革,那就是消弱特权,消除随意性,一切按照法律为准绳来司法。司法的不公,其实折射的就是权力的不公。改革不公,其实就是要求平等,就是大家一样。否则的话,就是丧失民心,就是威胁着执政基础。只有司法公平、公正、公开了,社会才会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否则的话,暗箱操作,终究也是出问题的。
司法改革的曙光已经出现端倪,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维护司法公开、公平和公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心得体会五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7月19日晚,当《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这一段话播出时,我倍感亲切。
“之所以倍感亲切,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人民民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自己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我们身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廖俊波》心得体会
7月28日,在公司机关一楼会议室观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和《时代楷模廖俊波》。总书记说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通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再次引领我们坚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鼓舞深化改革和扶贫攻坚的斗志,号召我们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
中央八项规定,从严管党治党,就是治疗党员干部懒、散的良方,让党员干部从思想和行动上产生内生动力,激发工作活力,将推进改革进行到底。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把大局意识落到实处,要以大公无私的责任担当,“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面对改革必然带来的利益调整,必须敢担当有勇气,先公后私,以超强的政治勇气和高超智慧突破桎梏,敢啃硬骨头。新的“革命”征程面前,我们要当好主角,坚持自己的担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实际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坚持自己的担当,不忘初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通过对廖俊波同志学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讲述了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整个报道内容感人至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廖俊波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理想信念好、思想作风好、岗位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的标准,生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催人奋进,今后将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自觉查找差距,明确工作思路,做好本职工作。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内涵。从学校教师到人民公仆,从基层干部到主政一方,廖俊波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
初三伊始, 母亲开始实施她“让女儿胖起来”的方案:不仅买了多本家庭菜谱, 还准备了一本小册子, 记载我开始新饮食计划后的精神状态、学习情况以及体重增减等。就这样, 我在母亲的“强压”下, 开始了所谓的“健康计划”!
第二天早上走进餐厅, 我被吓愣了。餐桌上, 油条、烧卖、豆浆、小米粥、荷包蛋……而母亲正微笑着坐在桌旁:“先喝豆浆, 再吃根油条。然后喝掉小米粥, 吃荷包蛋。”我刚想惊呼, 母亲已递上豆浆和油条, 收起笑意, 威严地看着我。我知道, 我是躲不过了。三下两下啃完油条, 大口灌下豆浆, 我背起书包, 飞一般逃离……
晚上下晚自修回家已近10点, 望着灯火通明的客厅, 我心一惊。
果然, 母亲在等我。把我拉到桌边, 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我准备了枸杞菠萝银耳汤和红豆粟米羹。”说着, 盛好一碗银耳汤, 放到我跟前。我无奈地端起汤碗, 心中闷闷地想: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日子打着旋流过, 母亲雷打不动地变着花样为我准备各色菜肴。
母亲为我订制的食谱是一周循环制, 一周周地循环下来, 我已记得每天的菜式。奇怪得很, 没有了当初的不情愿, 也没有丝毫的腻味, 反而总能吃出新滋味。
一个星期六下午, 母亲喊过我, 给我展示她的小册子。
母亲把每天的情况都记了下来, 到今天是满20天;又领我称了体重, 竟重了一千克。母亲抑制不住兴奋, 涨红了脸, 在小册子上写:“第一阶段, 成功!”
望着母亲高兴的样子, 我猛然醒悟:健康是自己的, 它好像母亲为我准备的菜式一样实在, 我应当珍惜。
现在, 我成了小册子的主人。
母亲的“健康饮食计划”仍在继续, 我会写下每天的心情, 学习上一点点的进步, 体重增加后的小惊喜。我也会剪下一些“健康小贴士”, 贴在小册子上, 与家人分享……
我在小册子上写:将健康进行到底!
【简评】
“母亲抑制不住兴奋, 涨红了脸, 在小册子上写:‘第一阶段, 成功!’”……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喜悦啊!文章以健康贯穿全文, 层层展开记叙:母亲用小册子记录我的健康成长, 我则用心记录下了母亲的关心。全文紧扣健康这一文题, 平凡的语调, 娓娓道出母亲细致的爱, 甚为动人。
1、什么是曝光
2、什么是正确曝光
3、感光宽容度
图一、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如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二、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细节因过曝而丢失。所以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子。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为基准,参考山脉和前景的曝光,就能得到一张朝阳斜照山脉、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蓝色天空和白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宁静清晨照片。
图三、这张人物肖像照片,人脸部分曝光正确,很好地抓住和表现了人物神态。背景的暗化更强调了人物,是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图五、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物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物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事实上,当时人眼范围是基本上能看清建筑物的细节的。拍摄者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物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物色彩细节都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成为全白一片。
图六、考虑到感光宽容度问题,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选择阴天拍摄,使得前后景的光线差别不大,因而拍摄出前景曝光正确,而后景也有细节反映出来的片子。如果在光线强的时间拍摄,可能前景曝光正确的同时,后景却几乎全黑没有细节。
摄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人生旅程,每个不可重复的一瞬,我们都可以用照相机把它永远定格,使这一瞬间成为可以长久保存和分享的美好记忆。
在自动相机出现之前,摄影往往被看成是一门专业的技术,而学习这种技术的过程又是那么地枯燥和困难。随着摄影器材技术的发展,自动相机的发展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拍摄技术不再是摄影爱好者的门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拥有了自动相机,面对绚丽的风景、美好的瞬间,拍摄出来的却常常是平淡无奇甚至是失败的照片,为什么?一张成功的照片,并不仅靠娴熟拍摄技术获得,还需要关注对外在内在表现的构思和构图取景。但掌握必要的拍摄技术,绝对是获得满意照片的基础。本文针对测光这一关键的基本知识,力图用浅显的文字和图例来阐述,希望能给初学摄影者有益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地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什么是曝光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什么是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区域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做到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了。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需要了解感光宽容度的知识。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四),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得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大国治理不易,治理当代中国更被国际上称为“世界上最艰难的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具体方式,是一个总揽全局的前进目标,也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把握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制度自信与深化改革、价值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开创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在研究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上,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针体系;回顾我们的生动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改革全面发力,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一系列重大战略如“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脱贫攻坚、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形成了我们党新时期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
初心起于理想,信念源自担当。我们的治国理政的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使命、对方向的自信、对人民的责任、对世界的洞察,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强大执行力。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抉择,更是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征程。将改革进行到底,引领着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冲过新的历史隘口,驶向更加辽阔光明的未来!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们的领导人提出我国要实行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立足我国的现实情况,借鉴和吸纳了其他发展国家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同时也总结了我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使我国真正找到了一条属于并适合我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引领着我国的蓬勃发展。一直到现在,那首《走进新时代》还在为人们所歌颂,改革开放的思想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近日,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多个频道热播,该专题片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片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归纳总结,它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的细节,深入浅出地讲出了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前瞻性。
在观看了前7集专题片之后,我感触颇深。这部影片不仅让我认识到了改革为我国带来的巨大发展变化,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它不是一项空谈,它是实实在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任务。改革为我们每个有志者的人生都提供了更加开阔、更加自由、更加公平的天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好机会,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具备三种意识,坚持三个导向,与改革同跨步,为我国的深化改革出力献智。
我们要始终具备全局意识,坚持发展导向。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有很多领导干部,从地方来讲,是负责局部的工作,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讲,局部是推动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只有从大局出发,我们才能更好的协调和开展局部工作,在维护好全局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区域的合理划发展。
我们要始终具备责任意识,坚持服务导向。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于责任,我们的定义是:一个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个人必须承当的事情。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作为己任,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铭记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少成多,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起我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规模见长,内容创新
第六届杭州车展将立足于原有的基础,继续开拓,丰富展会的内容,增加展会的亮点。同时,“展中有展,展中有会”的全新运作模式将乘用车、房车、汽配、物流商用车作为展会的四大组成部分,赋予了展会更多可挖掘的看点。
房车引爆眼球,休闲特色鲜明
今年的车展将特别开设展中之展——房车展,届时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等风格各异的国外及国内房车将引爆观者的眼球。首届房车展将尽情演绎休闲特色,如同一股清新的绿色之风输入了杭州车展,不仅成为第六届杭州车展的风景线,更将是一个聚焦业界关注的平台。
高端豪华车阵容庞大
高端车参展热情高涨是今年车展亮点所在,今年的西博会车展上你将可以明显感受到一道道靓丽的高端豪华车风景线。届时,前来参观的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象奔驰、宝马、劳斯来斯、邁巴赫、双龙、绅宝、欧宝、VOLVO等高端豪华车。
浙江民营企业刷刷亮相
今年的西博会车展上以飞碟、吉利、吉奥等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将齐刷刷亮相。届时,这一批民营企业将携其最新产品以崭新的阵容出现在车展的现场,以展示他们的企业品牌风采。比如“飞碟·UFO”将前来参展。
汽车文化节飑升人气
如果说浙江车市的无穷潜力客观上催热了杭州车展,那么,汽车文化节的举办则在主观上为杭州车展煽了一把旺火。充分调动百姓的参与性,营造汽车文化氛围,本次车展同时将举办的首届汽车文化节。
此外,展会期间还将举行中国汽车市场体系建设高层研讨会、汽配全球采购信息发布会等,进一步提升车展内涵。
人性化服务也是特色所在
后勤服务更人性化也是今年车展的一个亮点,以人性化的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广大的参展商、采购商、参观者服务。比如,为了给展商观众营造更好的车展氛围,今年的车展将更好地进行音量控制管理。
“网上车展”无限延伸平台
今年的车展还特别与浙江都市网合作,联手打造“网上车展”,给广大的参展商搭建了一个网上平台,进一步延伸了车展的展示效应,也增强广大参展厂商品牌形象宣传的影响力度,网友朋友们届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关注西博会车展。
说到工程机械行业环保先锋,自然绕不开沃尔沃建筑设备。无论是对产品性能倾力研究,还是其不断推出的概念型产品,抑或是其享誉业界的“旧料新生,艺术铸城”沃尔沃建筑设备环保设计艺术大赛,作为行业环保大使,沃尔沃建筑设备不仅掀起了工程机械行业绿色设计风潮,更为大家诠释了工程机械环保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在这个环保至上的时代,沃尔沃建筑设备在践行着环保理念的同时,也不断为自身设立更高的减排目标,引领行业发展。
2月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碳减排先锋2015中国年会在三亚召开。期间,沃尔沃建筑设备总裁Martin Weissburg表示,“基于此前沃尔沃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碳减排先锋项目的延续合作协议,沃尔沃建筑设备将在行业内推进一系列创新措施,与沃尔沃集团一同在2020年前达成新一轮碳减排目标。”
“碳减排先锋”项目始于1999年,是由WWF发起的全球各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2009年,沃尔沃集团作为全球首家交通行业企业加入碳减排先锋项目,并承诺在2009-2014年期间将所生产的卡车、客车和建筑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00万t。2012年,沃尔沃建筑设备于加入沃尔沃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碳减排先锋项目,与集团共同践行承诺。
在新的一期减排目标中,沃尔沃集团除了承诺在2015-2020年间减少产品和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之外,还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影响和加快减少交通运输和建筑设备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最终实现行业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中包括沃尔沃建筑设备将开发并展示大幅提升能效的技术,与2013年的标准模型相比,新的设备效率预计将提升至少30%。
面对更高的减排承诺,沃尔沃建筑设备表示,公司将在WWF的支持下,凭借长期以来自身在建筑设备环保领域内所积累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推动公司于2014年发起的“应对建筑气候挑战”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在行业内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对话平台,促进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间在气候改变课题上的交流,同时为建筑领域的最新气候改变研究提供资金赞助,分享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资源,以达到减弱建筑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目的。此外,该项目不局限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制造和运营环节,而是覆盖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包括建筑材料的开采提取和制造,公路及一般工程建设,和最后环节的工程拆除及回收利用。目前,已通过4份前期研究提案,并获得了总额超过144万元的资金支持。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十集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该记录片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非凡历程。观看专题片之后,我深有感悟。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全球治理困局凸显,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的当下,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回顾历史,正是改革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放眼当下,正是改革决定了民族复兴的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改革是一件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总会伴随着阵痛,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问题很多,怎么解决?往哪儿解决?如何解决到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二、党员干部要走在改革最前列
将改革进行到底,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前行,要求我们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作为党员干部,更应当走在改革最前列,牢固树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积极为中国改革事业献智出力、添砖加瓦。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以身作则,带头做改革的先行者和实干家,以成绩和进步赢取群众的信任,让每个普通人的“中国梦”都能照进现实。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中国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改革中不断创新发展。将改革进行到底,领导干部就要学得更深、悟得更透,把思想共识聚得更牢。将改革进行到底,领导干部要踏得更准、咬得更紧,把问题意识铭记在心。将改革进行到底,领导干部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把领导责任担得更实。
当前,改革已进入破冰涉水的攻坚期,越往深处走,就越会触及深层问题。越是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党员领导干部越要看清大局大势,时刻保持清醒,坚持以党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情怀看待改革,以“功成不必在我”“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投身改革,做到不因局势纷繁复杂而迷向,不为眼前得失而纠结,凝神静气,稳住心神,尽心尽力干工作,心无旁骛抓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秩序不乱、作风不减、接续不断,积极为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三、真抓实干走好新的长征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梦想奋斗成真。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创新中深化改革。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以理念的接续更新,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成绩让人可喜,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懒作为、不作为还有存在,只动嘴不行动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找准短板,真抓实干,在行动中践行使命。“大道至简,实干兴邦”,要切实看到发展中的短板,分析研究,查找原因,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实干为突破,以成绩为标准,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去,努力在真抓实干中闯出新天地。
第一集主要是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第二集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围绕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的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改革、构建对外开放型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内容。第三集主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作出的部署、展开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等,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三个层次,重点关注“依法治国”。第四集聚焦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便民利民改革等,用生动的改革故事,讲述了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第五集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突出本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到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第六集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通过揭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背后的决策故事,展现改革的攻坚克难。第七集与第八集聚焦了国防和军队的深化改革,深入解读了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了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第九集第十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能够更好地生存,更改地发展。
十集的纪录片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改革的决心,也从总体上感受到国家改革的全面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3年多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中国梦”。
关键词:倾听,课堂教学,言说,有效性
“风流不在谈锋健, 袖手无言味正长”, 这两句古诗很好地诠释了倾听在师生交流互动中的地位和功能, 同时也说明了倾听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修养, 是一种管理, 更是一种智慧。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入倾听, 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精心安排题材, 为倾听铺路
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课前教师要准备好课堂的音频资料、短片, 为“倾听”备好各类素材。针对题目的难易, 教师要有机调控学生回答;素材要紧扣教学重难点, 突出方法, 体现价值, 有理论高度, 能联系实际。
在听说训练中, 教师对听说器材要提前检查, 确保畅听无阻, 教师要行使听说的统一指令, 操作要规范, 彻底保证听说的有效性。
二、提问要讲究
教师课堂倾听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回答、提问、讨论、多媒体等。教师提问会引发学生回答或者反问, 这些是教师倾听的主要信息源。教师提问时要确保:
1.问题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
2.此时课堂安静, 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
3.发言力求短小精悍。
4.吐词清晰, 语速略慢, 语音适中, 语调要讲求变化。
5.每个提问要有机结合, 注意循序渐进。
6.难易问题要巧妙穿插, 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教师问之有道, 学生答之有物, 教师当然听之有味。
三、倾听要投入, 要多管齐下
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 教师要集中精力。具体倾听要领如下:
1.师生之间宜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教师才能进退自如。过近易导致学生紧张, 过远有时教师听不到, 学生觉得自己的发言不受重视。教师可动态调整距离。
2.教师倾听时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优势, 掌控全班。倾听时教师可利用点头或者摇头、倒手指、缓步等动作来默契地参与学生发言, 倾听过程中教师应面带微笑, 保持良好的仪态。
3.师生眼与眼之间的交流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 优秀教师尤其善于用眼神来驾驭全班, 在倾听学生发言较长时, 教师要用眼睛缓慢扫射全班, 这对其他认真倾听的学生是鼓舞, 是赞许, 是正能量;对走神的学生是匡正, 是鞭策;对借机捣蛋的学生是震慑, 是批评, 是当头棒喝。眼神利用得当可保证教师自己和其他学生倾听的质量, 学生感觉到老师不仅是用耳朵在倾听, 也用眼睛在倾听, 更是用心灵在倾听。一旦教师的倾听投入获得学生认可, 学生临场体验到关注、肯定后, 那么整个课堂就会立即燃烧起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空前高涨, 而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4.倾听学生发言时, 教师要博闻强记, 便于稍后一一点评。在倾听学生发言时, 教师要积极思索, 对学生的发言要分析、要判断、要取舍, 最后要点评;教师要听出门道, 也要听出弦外之音。教师还要全面观察, 通过打量它倾听学生的神情言语来估测教学, 做好动态调整教学的准备。
5.必要时, 教师对倾听内容可用粉笔速记在黑板上。
6.教师要倾听弱势群体的发言。
四、听后点评
倾听学生发言后, 教师要及时点评, 这是倾听的要求, 是倾听的必然, 是倾听的升级, 点评是师生思维火花的对撞。通过点评, 发言者从中吸收营养, 明确记忆与理解中的得失, 便于学生以后动态调整学习方向。
点评时, 教师要言简意赅, 抓住要点,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对倾听过程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亮点要表扬激励, 必要时可让其他一起倾听的同学来互动点评。点评时要顾及学生的心里感受, 点评的过程就是学生新思维、新思想孵化的过程, 教师务必小心呵护。如果点评时听到有反对或者不同的声音, 教师务必冷静, 要机智处理, 当场解决, 绝对不能不理不睬。
五、培养班级的倾听习惯
学生发言时, 其他人是待发言者, 也是倾听者。教师要确保环境安静, 积极引导其他同学耐心细致地倾听, 养成班集体良好的倾听与言说习惯, 培养知性班集体。师生既是倾听者, 也是被倾听者。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有利于培养班级主持人,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针对90后学生的话语权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在倾听与被倾听之间体验尊重与友爱, 表达勇气与智慧, 传递友谊与竞争。教师要做倾听的示范户, 更要做倾听的引路人, 要用倾听之道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 随时树立倾听典型, 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让倾听之花处处开遍!
六、倾听与言说相互呼应
倾听与言说是博弈关系, 是共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 要把倾听与言说的时间留给学生, 要把倾听与言说的空间留给学生, 要把倾听与言说的机会留给学生。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能说会道, 也要能听善记。课堂教学中倾听与言说只有相互呼应, 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七、倾听反馈, 不断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 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不断改进倾听的方式方法, 吸收同行的经验, 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不断完善。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倾听来查漏补缺, 来捕捉教育教学契机, 来动态调整教学节奏。要充分利用倾听这一教学利器,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大海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不断享受倾听的快乐,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廖康强.倾听的艺术.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05.
见到这么多mm想丰胸,我就写写自己的丰胸心得给大家做个参考。
丰胸路程好艰苦啊!一把血来一把泪。我主要是因为遗传,妈妈的就不大,大概发育期我不爱吃肉再加上我小时候练体育,胸部在涨痛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从此胸部一直保留在那水平,自卑啊……我用过各种五花八门的法子,吃的、搽的、器械的以及柔珠胸罩,钱花不少,成效却不大,但我还是不灰心,我要坚持下去,决不放弃。终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地走出了“太平公主”的行列。
下面说说我使用的一些方法吧:我主要是使用精油按摩丰胸然后再配合食疗辅助治疗的。
最初我是在网站上的一些报道上看到说精油丰胸效果好而且还没有副作用,于是我开始留意精油丰胸,并且在网上四处搜寻精油丰胸的相关帖子及精油的销售店。后来在一个论坛上看到有很多MM网购一种调配的丰胸精油,使用后效果很好,于是就了解到购买网址定购了一套。原本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想碰碰运气,因为丰胸失败太多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卖精油的那个店主态度倒是很好,还介绍很多食疗丰胸的方子给我,建议我饮食配合精油按摩丰胸的效果会更好。还说丰胸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毅力,要调配好内分泌才能够丰胸,于是我就开始了我慢长的丰胸历程。
我每天都根据要求的按摩手法进行按摩,大概一次需要半小时左右吧。我是一边看电视一边靠在床上按摩的,所以也不觉得很麻烦。我所使用的精油有两种配方,一种使用两周后换另一种,店主说两种交替使用可以防止皮肤适应性效果会更好。
在饮食方面,我平时经常熬当归粥、做酒酿蛋、炖牛奶麦片、木耳红枣汤,还经常煮猪脚汤,每天晚上喝牛奶,这些都是间隔着的,一般都是当早饭和晚饭,还会经常买木瓜吃。很多JM都吃葛根粉的,我本来也想过,后来咨询了中医,中医说这个没有丰胸的作用,而且吃多了对人的肝脏有副作用,所以也就没有购买了。
我现在已使用了有5个半月了,目前还在继续使用中。成绩还不错,从78cm增大到82cm了,而且胸型和胸部的皮肤也变得很好。还有可能是食疗的作用,脸上的气色也变得非常好,原本很苍白没血气,现在白里透红的,别人都问我最近是不是上美容院做皮肤护理了,皮肤怎么变得那么好。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现在真的很信奉一句话:以内养外,做漂亮女人!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7月19日晚,当《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这一段话播出时,璧山区政协主席向邦俊倍感亲切。
“之所以倍感亲切,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人民民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自己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我们身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向邦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看完《人民民主新境界》后,倍感亲切之余,更从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一充满制度自信的话语中,倍受鼓舞!”向邦俊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工作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努力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的改革开放模式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一切完美,可以高枕无忧。高速的经济发展也导致了无穷的负面效应。在一些方面的价值因为改革开放而得以实现的同时,另外一些价值如环境、道德和社会公平等一一消失了。如果不能重新拾回这些价值,社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问题。近年来中国已经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社会改革方面,包括环保、卫生、医疗、社会福利和教育等等方面。但无容置疑,因为政治改革的滞后,社会改革的方方面面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求。
因为社会改革的困难和政治改革的滞后,一些人就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走到了顶点,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到了顶点。的确,从微观角度看,中国正面临任何其他国家所不曾面临的无穷无尽的问题。但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没有特别使人感到悲观的因素。
中国的基本市场制度已经确立,并且中国已经和国际社会深深整合。从这个角度看,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改革开放过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但无论是哪一个社会群体,谁都不想走回头路。或者说,改革开放的精神已经隐含到整个社会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继续改革开放最强大的动力。
没有人能够保证未来的改革开放道路会是平坦的,会是毫无风险和危机的。曲折、风险和危机是前面30年改革开放的特色,今后也会继续。但是前面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未来的改革开放造就了无限的动力机制。
经济改革还需要完善,社会改革有待继续,政治改革面临巨大压力。尽管“摸着石头”不可避免,但是不管前面有怎样的风险和危机,这条河还是要过完的。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没有任何人想停滞不前,就此沉沦。对道路的探索,不仅是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更是社会群体的整体价值。唯有更加坚定地迈向市场经济,更加坚定地迈向民主政治,更加坚定地迈向以人为本,更加坚定地迈向科学发展,中国才有出路。
随着人们对实验的重视, 许多学校都尽可能地开足实验。但做了实验并不等于做好实验。很多教师在实验中只要求学生按书本中的步骤和问题做实验, 一旦验证完或得出规律和结论, 便立即终止实验, 急于进行课堂练习, 其实这样效果未必好。许多教师常常抱怨实验课难上, 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效果差。我认为, 学生上实验课的机会本身就少, 那么既然学生已经在实验室里, 为什么不让学生将实验“进行到底”, 充分进行科学探究呢?
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我们在引导学生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后, 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若将凸透镜遮住一半, 光屏上的像还是否完整, 是否清晰?若蜡烛变短, 则光屏上的像将如何移动?若蜡烛左右移动, 光屏上的像则又将如何移动?若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 那么光屏又应该怎样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呢?这为后边讲解“凸透镜成像原因”和“视力的矫正”做铺垫, 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教师应该把握住, 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让他们真真正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束缚学生探究的手脚, 始终把学生圈在自己设计的课堂流程中。
再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中, 在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受到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等结论后, 一般情况下, 我们会到此终止实验, 接下来探究如何增大生活中的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但我认为, 做完上述实验借助于本节课的实验器材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当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等于、小于滑动摩擦力时, 木块如何运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和条件 (当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在课本中是通过“信息快递”给出的) , 同时还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埋下伏笔, 增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
物理实验, 不仅可以在实验中渗透后续知识, 而且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研究“光的折射”时, 得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一般规律以后,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强弱变化,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什么难度, 但也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是对学生思维的又一次良好的锻炼。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当水中的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折射光线会消失, 原因是当入射角增大, 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又由于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 因此空气中的折射角会先于水中的入射角达到90度, 故折射光线沿水面射出。虽然这是全反射现象, 但是它用我们现在的知识完全解释得通, 因此并不超纲。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的习惯, 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能力。
要想让物理课上的实验“进行到底”, 不仅要在已开设的实验上下工夫, 还要在那些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影响, 尚未开设的实验上花心思。比如, 物质的微观结构等课题, 难以通过实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弥补此方面的缺陷, 将微观变为宏观;如果能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那么真实的实验和虚拟的物理模型就会深深地印入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再如以往讲“家庭电路”时, 教师图方便怕麻烦, 会仅凭几张挂图结合具体问题一讲而过, 言之无物、枯燥乏味, 学生难以接受。尽管课本提供了两个“短路”和“过载”实验 (见苏科版P20图15-16和图15-17) , 但真正按课本规定的器材、设备来做, 实验效果却不理想。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方法一: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功能电路示教板, 它的功能不仅能向学生介绍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了解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功率, 还可以演示短路实验和过载实验。方法二:制作FLASH课件模拟上述实验, 化快为慢, 化小为大, 化虚为实,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要将物理实验“进行到底”, 我认为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分析和评价, 也是一个关键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在“密度知识的应用”这节实验课中, 指导学生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用量筒和水间接测出金属块的体积后,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密度知识的应用之一鉴别物质”, 刻意回避实验中学生的测量值与密度表中的标准值之间的差异。甚至有学生提出质疑, 有的老师也会将原因全都归结为实验中存在误差, 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还有可能是因为所测金属块是合金。引起“学生的测量值与密度表中的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使学生对密度知识和误差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体会】推荐阅读: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07-28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600字作文11-07
改革开放40周年观看感受10-17
观看《迷途》体会07-08
观看警示录体会07-04
观看权心得体会09-12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范例06-23
观看立标课心得体会06-27
党员观看榜样心得体会06-28
观看榜样心的体会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