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共9篇)
及财商培养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化,各种促进高校招生的高教体制改革措施得以实施,我国在校大学生数目剧增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源于不同方面的力量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副产品”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自身,而是波及家庭、朋友、学校乃至整个社会。
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许多家长、广大学子、高校及理财专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财商、大学生理财、一、大学生消费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1
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
在校本科大学生的月支出的分布基本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月平均消费处于500元-10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几乎占一半的比例,1000元-1500元、300元-500元两个阶段的次之,处于极高的1500元以上和极低的150元以下都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来看,低于500的水平的人数大于高于大于1000的人数。调查中关于月消费支出只是涉及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将学生每年的学费和其他的大额消费支出算入其中。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父母提供,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家人对其消费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其消费观念的树立上的影响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为强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负责任、不顾后果、不理性的消费。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用途主要有伙食支出、学习支出、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由分析可以看出伙食支出是本校大学的最重要的支出类型,这与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经济上独立是相关的。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而且人际交往居于第三位,在总支出中占到了12%的比重,这些都更加凸显出大学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当前的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已经成为了仅次于伙食的一方面支出,这个结论是与当前的许多其他学者的结论相契合的。
当生活费减少,大学生会随之降低娱乐、交往支出,这与前面的把伙食作为基本生活支出,而将娱乐等作为类似于高档生活品的消费支出。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品质虽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二、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与财商教育
1、什么是财商
财商就是FQ(Financial Quotient)的简称,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财商是一个人最现实、最需要的能力,它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财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自强、自立、自为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幸福。
大学生对财商的概念也很模糊。大部分同学一学期结束后,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大学生的财商状况。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军”,“钱不够花”在当今大学校园已是一种普遍感觉。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到底有多少?钱都花在哪里了?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费、住宿费,以及学校杂七杂八的书本费等等,普通专业一般一年也得花销五、六千元。二是伙食费,少则四、五百元,多则上千元。三是服装消费,一般每月100元,但对于追求品牌的大学生而言,一双鞋就要几百元。三是给自己“充电”的消费:学英语、考研辅导班、考英语四六级、考计算机等级证等等,都是不菲的花销。四是在交际方面的消费:朋友生日,礼物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既费精力又费钱的恋爱消费,也是不少大学生的重要支出。五是不少大学生喜欢玩数码产品,什么新鲜玩什么,一点不逊色于大人。第六是手机、电脑等费用。还有女生对美丽消费也毫不吝啬,有的女生每月在这方面的消费竟高达500多元。
以上各种费用基本上都是由家长支出。有不少人士对此表示担心,因为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不可能让父母养一辈子,在大学里养成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毕业后走向社会是否依然能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适应原先的花钱方式呢?有上述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可知,当代大学生财商意识的树立及财商的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知
识,大学生面对理财时普遍感到困惑,理财只能跟着感觉走。
3、大学生活如何独立管理财富
主要内容有:
1、如何独立而合理地安排每月的生活开支?
2、学会有效“节流”的诸多小技巧,学会过日子。
3、哪些渠道可以开源?通过家教、勤工俭学、创业等,奖学金是“名利双收”的好渠道。
4、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合理透支,但不要成为“卡奴”。
审美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与提升人的审美情操。情操是人最高级的情感与态度, 是人的情感与操行的完美结合, 情操涵盖着人的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深层次的情感态度, 是人性完美和谐的最显著的体现。它对人的品行、人格、胸怀等方面的影响与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情操即从美学的角度突出情操的审美内涵。审美情操的培养与提升对青春期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长本身蕴含着多维度的意指, 它不仅指生理身体方面的成熟, 也包括社会和文化规范对个体的塑形, 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完善。成长的过程是个体对自我、社会、历史、文化等认识生成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通过他塑和自塑而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同。这种认同不仅指向对自我身份的界定, 也包含着主体的精神认同, 精神认同指涉着主体的信仰认同、价值诉求、情感趋向、生命理想及人生目标的确立等。也就是说, 大学生的精神认同对大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大学生的精神认同与其审美情操培养与提升显然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 审美情操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精神认同与自身的发展。审美情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塑造, 它能够唤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 净化心灵, 提升灵魂, 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完善自我的精神认同与情感趋向, 使成长向着健康、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 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的生命境界。
然而, 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美情操培养的重要性与对它关注度是很不相符的。当下的时代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带来丰富的物质利益的同时, 也产生了无法避免的弊端,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等腐朽风气有所蔓延。另外, 在生存和竞争压力之下, 一些人有被物化与异化的可能, 东西方多元文化的汇涌造成了多种文化混杂现象, 那种商业化、大众化、媚俗化、反深度与反意义的思想, 造成了对文化的思想意义与深度的放逐, 导致一些人的浅薄与浮躁, 影响了社会价值观的良好建树。这些喧嚣与骚动, 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再加之, 当今媒介场域的丰富, 各种信息资源泥沙俱下, 对于部分意志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辨别力的大学生无疑是不利的。现在的某些大学校园内发生的个别大学生自杀、自虐或伤害他人的现象, 只知道追求物质享乐的现象, 都表明了某些学生对自我精神认同的失败。如果重视对他们进行审美情操的培养, 就可以避免一些校园悲剧的发生, 使学生得到情感与精神的提升和超越。如果他们心中满溢着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欣赏与追求, 对伟大、健全人格的向往, 那么他们的外在行为肯定应是向善向美的。审美情操的培养会有益于大学生情感与精神产生熏陶与提升, 使之达到人格的完美与精神的和谐。这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好自身的问题, 并能完善大学生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认识自己与社会, 最终实现与社会的融和, 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说, 对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无论对于社会的发展, 还是对于大学生本人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生的审美情操是在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中得以培养与提升的。蔡元培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那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育他们的审美情操?
首先, 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 应注重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时, 不应只从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立场出发, 也应该从大学生的情感塑造方面考虑, 设置一些能够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 这些看似近期没有价值, 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 却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针对理工科大学生, 学校可以设置大学语文、博雅课堂和音乐等类的选修类课程, 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针对文科类的大学生可以设置他们专业课之外的美学理论等课程, 直接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审美理论的教育, 使大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了解审美规律, 让他们通过接近美、感受美与鉴赏美, 而达到热爱美与创造美。在这种对美由远及近的接触中, 学生的审美情操无疑会得到培育与提升。这应该是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操最有效的途径。
其次, 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 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可以说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 艺术可以是人一生的朋友,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引导人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的美, 而且, 直接给人以情操美与理想美的教育。学校可以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电影节与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让书籍成为学生们的朋友, 成为人生航行的灯塔, 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净化与精神的超越。另外, 可以倡导大学生设立社团和协会, 比如鼓励大学生创立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或舞蹈队等等组织, 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的参加各种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艺术活动, 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鉴赏与感悟力, 使艺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引导与促进大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再次, 学校应加强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无论是中国的孟母三迁, 还是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还是西方泰纳的环境决定论, 都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与美化灵魂。因此,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美化校园环境, 营造宁静、和谐与轻松的成长与学习氛围。校领导应该意识到无论是校风的建设, 还是教学理念的构建, 都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鹄的。教师在授课中, 也应注意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渗透。另外, 学校的自然风景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是很重要的。望山则情满于心, 观海则志满于胸。大学生如身处于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树木葱茏、鸟儿欢唱的校园中, 他们的审美情操能不得到提升吗?清晨树下晨读, 夕阳西下时看晚霞满天, 听鸟儿归巢私语, 在美丽的大自然与校园的怀抱中, 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孕育着与提升着。
当然, 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完全依靠学校教育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审美情操属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情感与态度, 大学生作为主体应该从内心自发的去追求与培育自己的审美诉求。外部的努力再轰轰烈烈, 主体不自觉追求, 也是没有意义和结果的。因此, 大学生应该从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中, 去发现美、欣赏美, 有意识地陶养与提升自己的情感与心灵,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从老师一句温暖的语言中, 从同学的一个微笑中, 从路边一朵盛开的小花中, 从晨光的露珠中, 从前辈文人大师的作品中, 从随意听到的一段旋律中……让心灵体味美、感悟美, 进而自己也能够为世界、为他人增添美、创造美, 审美情操就这样在自己的追求美与善中得以提升与完善。而这些, 都将促进大学生往向善、求真、求美的人生境界前进, 最后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44-01
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电子金融业、保险业的高度发达,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理财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按揭买房买车、资金借贷、投资理财、办理年金买保险等等。因此,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生存技能之一。但是目前非财会专业出身的人们普遍缺乏这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流,如果能在进入社会之前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与技能,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当代大学生个人来说,学习理财知识是形成未来生存能力的客观需要
当代大学生,相当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现在的90后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一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环境中,各种需要都在家人的呵护下轻易地得到了满足。因而,许多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消费意识而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以至于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多年仍“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寸地,中间无存款”。或者即便还有部分大学生小有积存,但由于不懂得基本的理财知识和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错失许多财产保值增值的良机,或者由于不善于投资理财,付出了许多沉没成本,损失了本该拥有的更多财富。
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是社会生存的需要,是正确处理生活中金融事务和避免财产贬值损失及抓住财产保值增值机会的前提。大学期间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使大学生终身受益。首先,通过学习理财知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财富保值增值的原理、途径和形式,深入理解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理财现象和金融现象,如利息的单利复利计算之区别、按揭买房买车之代价、偿付债务抑或回收外借账款之利弊、办理各种保险或年金之意义等;其次,通过学习理财知识,大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认识各种理财手段和金融工具,如证券、第三方支付工具、账户安全保密措施、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于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们常遇到的问题。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二、对家庭来说,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适应现代金融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父辈们有相当一部分对现代金融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不适应,对各种理财现象和金融现象不了解,对高科技理财手段和金融工具一无所知的现状阻碍了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例如由于不了解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第三方支付手段、网上购物、网上务商等新途径;不了解当前一些主要的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淘宝、当当网、京东商城及其他众多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各种既省钱又便利的产品和服务,使得不少当代大学生的父辈们无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化金融服务和其他理财工具进行投资理财、消费、务商。如果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必将给其家庭成员的消费、理财、投资、务商等方面带来新的方式方法,给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如今己经毕业多年的80后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己组成新的核心家庭。但多数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只能靠“啃老”来生存。这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理财观念、知识和技能,对证券、基金及其它财产保值增值的投资机会和渠道知之甚少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下,在金融危机仍未完全摆脱的情况下,每个家庭的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更需要依赖理财知识和技能的帮助。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其组建的新冢庭在理财方面少走弯路,尽快的积攒财富。
三、对社会来说,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有利于社会整体生产生活效率的提高
现代金融体系将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人们由于缺乏理财知识而难以了解现代金融工具和银行业务,无法充分运用各种便利的理财工具和金融手段,将会降低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效益。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体,学习理财知识将实现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更多成熟理性的消费者、投资者和经营者。也就是说,如果人人都具备理财知识和技能,人们将能更快的理解和接受并运用诸多创新的金融服务以及理财工具,把生产生活所需资金之外的多余资财更方便、更快捷和更安全地向社会融通,有利于加快整个社会财富的周转速度。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大众高效的理财行为将各类财产活络起来,从而调动整个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生活资源,提高社会投入产出效率,加快社会再生产的周转循环速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财知识和技能将对提高整个社会大众投资理财意识、知识和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将能促进社会大众整体在这方面素质的提高。从整个社会来讲,由于人人都在理财知识和技能的帮助下采取更加理智的理财行为,充分利用好电子商务、电子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提供的便利渠道和手段,将极大提高社会各方面生产、生活、学习和办事的效率,促进整个社会各方面生产生活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结束语:总之,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加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效益,这就要求人们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够充分了解和利用好不断创新、日渐完善的电子商务、电子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提供的高效、快捷、安全和便利的服务项目及其工具。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和掌握理财技能正是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作者简介:华玉昆(1982— ),江西于都人,毕业于南昌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现为江西蓝天学院教师,主要研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 010A01YA1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文写作改卷教师:学号: 126150173姓名:吴熙文得分:
关于大学生消费及理财的调查报告
“哇,终于有钱了!我得去吃点好的!”“唉,又没钱了,要省吃俭用了......”“没关系,下个月马上就到了。”我的身边也发生着这样的对话,我的身边也发生着这样的故事,我的身边也都是这样的人群。大学生普遍月头领钱,月末缺钱。像我一样的大学生,是这个社会上一类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我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我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而理财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技能,是踏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础。合理支配钱财更是大学生应该修读的必修课程。大学生理财,不仅关系到大学四年中的消费状况,而且与其踏入社会息息相关。但同时,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我对本院部分学生进行了理财方面的调查,将从大学生消费、理财现状、原因分析、改善建议等方面简单介绍大学生的消费、理财状况。
一、调查方法与内容 我们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理财现状情况的调查问卷,同时对个人进行深度访谈对我院小部分学生进行了
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87%。调查问卷设计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及去向、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想法等多个方面。
二、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与我们预想的一样,共69个人,所占比例为80%;另外用奖学金补充生活费的学生占8%;在校内外兼职赚取生活费的的占7%,自主创业做小本生意的占3%,其他来源占2%。大学生可支配费用主要来源父母给的生活费,依靠理财渠道占少数
调查表明,大学生可支配费用主要来源父母给的生活费,依靠理财渠道占少数。
(二).大学生月生活费 69个人当中,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6%;而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之间,所占比例为57%;在1000-1500元之间的学生也不少,所占比例为31%;还有少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占有6%的比例。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从我们的调查中看还是较高的。
(三).生活费的用处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表示生活费用于日常生活,如基本伙食、生活用品等。也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但是很少有学生将生活费用于投资理财,讲求钱生钱。
(四).消费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消费是因为自我需求,主要包括每个月的基本伙食、生活用品、零食水果等费用,所占比例为64%;还有9%的大学生是出于发泄习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有去逛街消费或者暴饮暴食的习惯来发泄情绪;,这是一个追求时尚的年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时尚点,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让自己自信有个好心情,因此追求时尚也是消费的一个原因,占17%的比例;6%是由于攀比;另外还有4%的大学生出于其他原因而消费。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大家的消费原因也呈现出了多样性。
(四).有无记账习惯
调查结果现实,学生基本上无记账习惯,也无预算计算的习惯。只有鲜少数对财务较敏感的学生会对自身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账本记录,且进行月末分析。
二、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拼命工作也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孩子,所以总是甘愿让孩子们挥霍花钱。并且许多家长会认为,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有出息的,本着奖励的心理,也会给孩子大手花钱的机会。另外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问题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学生还是孩子,主要任务是学知识。所以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
(三).社会问题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
(四).自身原因
还有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了。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都是造成大学生这样的理财现状的主要原因。
三、改善建议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逐步培养高校学生的理财意识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做好整体规划
学生可自主计算每个月可以支配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并做好大概的安排。另外最好能对每天的经济活动进行账本记录,并在一定的时期后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就能扬长避短,对于规划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控制改进。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计划未来几个月的支出。
(二).树立勤俭意识
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因为追求时尚就拿父母的血汗钱挥霍,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受益一生。
(三).学习基础理财
大学生可以试图去了解更多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既可以去图书馆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查阅,也可以请教老师,多与同学们探讨不懂的问题等,都会让自己收获很多,受益很多。
(四).关注理财信息
大学生可以通过和银行打交道,了解到最基本的金融常识、ATM机和信用卡的一些服务功能,学习如何独立理财。
(五).不要嫌弃二手货
在在大学里有一种明显存在或隐形的二手市场,大家会低价出售一些自己不需要但
是别人需要的东西,这种交易一般是非营利的,我们可以从中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会以很低廉的价格出售他们曾经用过的书籍、学习工具、自行车等,如果有需要,就无需重新购买新的,不但省钱也很环保。有朝一日等你成了毕业生,你也可以在那里把你的旧货卖个好价钱,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
附:
理财情况问卷调查
您所在的系别:您所在的班级: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3.您平均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是:()
A.500元以下 B.500~700元 C.700~1000元 D.1000~1500元 E.1500元以上
4.您可支配费用的来源:()
A.父母给的生活费B.奖学金C.勤工俭学
D.做家教等兼职E.做股票或基金等投资
F.寻找商机做些简单的生意G.其他
5.您每月的支出项主要都是哪些:()
A个人饮食B.外出购物C.聚会
D.外出游玩E.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F.购买生活日用品G 其他用途
6.您对每月的资金的使用有计划安排吗?()
A、有B、偶尔C、几乎没有
7.您平常有记账和编制预算的习惯吗?()
A.没有
B.有,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
C.有,并且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
8.一般来说,您的生活费情况是:()
A.超支B.盈余C.刚好
9.您一般会使用或想了解以下哪些理财产品?()
A.银行存款B.投资基金股票C.保险D什么都不想F 其他
10.您所掌握的理财知识的途径是:()
A 各种媒体,银行的宣传B.学校的专题讲座C朋友的讲解或自己看书E.有兴趣了解,但没有途径F.没有兴趣了解
11.您认为目前在理财方面您可能还存在哪些问题:()
A、理财观念淡薄B、花钱没有计划C、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D、消费结构不合理E、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技能缺乏
12.您觉得大学生理财的首要目标是 :()
A、盈利B、合理花钱C 培养财商D、其他
13.您目前或者曾经使用过的理财方式有:()
A、商业保险B、银行存款C、房产/黄金D、股票/基金E、银行理财产品F其他(如期货、权证等)G 其他
14.您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于:()
A自己的过去的储蓄B父母的特别赞助C
学兼职收入E助学贷款
本问卷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从公开的的资料调查显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现阶段青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团队特对周边大学生做了网上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了解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毕业生创业现状,通过调研为在校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作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内容
(1)调研对象:现阶段我团队的正在进行大学课程和已经毕业的同学。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络邮箱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2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63.5%,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时间:2013年2月1号—2月15号
四、调查发现
1、本次调查男女生数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51%,女生49%)。
2、本科和高职高专数量相差不大(其中本科44%、高职高专50%,其余为高中毕业)。
3、理科和工科数量基本相同,文科类相差较大(理科40%、工科41%,文科13%)。
4、半数以上被调查者认为个人能力在就业时最被企业看中(55%)。
5、70%的被调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1500—3000之间(1500以下和3000以上的各占15%)。
6、8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学校个人能力的提高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就饿帮助最大。
7、4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不具有优势(不清楚的为40%)。
8、7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前往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地区工作。
9、80%的被调查者想过大学生村官及国家公务员。
10、9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1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如何人了解一个企业和企业选人的标准。
12、68%的被调查者想过自主创业。
13、98%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自主创业需要国家政策及创业资金的支持。
14、85的被调查者能区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倾向分析
1、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2、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为“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3、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想过自主创业,但受制于资金和经验绝大部分自主创业想法中途夭折。
4、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是否有意向报考村官问题上表示愿意尝试。在这一问题的先择上,3%的大学生表示已报名村官考试;60%的同学表示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2)对自身就业素质要求分析
1、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对其生活影响最大、最受益的是社会实践。
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是社会交际能力。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4、大多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5、大多数大学生希望企业成功人士、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
六、调研意见及建议
经过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我们团队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了解他们对现阶段择业观及创新创业想法。从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在各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我们团队分别从政府、各大高校、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四个利益相关者出发,提出几点意见及建议。
(1)政府。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在物质在精神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对于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各种鼓励毕业生高科技创新创业行为的政策;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特殊优惠等行为。
(2)各大高校。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其办学水平,转变观念,加强与世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目标。在设制专业、课程结构上要充分结合市场所需,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与此同时,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学校还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大胆与企业合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高校还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3)大学生。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广泛获取创业经验;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青年大学生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正确就业定位等。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此外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还要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为在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阳光透明的应试制度,享受良性的竞争。
六、调研总结
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与社会可提供就业岗位速度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我们团队从中探讨现阶段青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想法以及从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出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难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
在这次的调研当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考研,其中个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们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读研还要读三年,只是为了把就业往后推迟三年而已,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况且等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谁也无从知晓。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早点出到社会工作会比继续还在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多,最起码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学表示,不是只有通过读研究生才可以学到知识,出到社会的时候还可以以其他途径深造,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的来说,考不考研那是因个人条件而定。从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加剧的今天,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这强大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而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目标也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借以此篇此文,预祝我们考研的同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抓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之旅中占有一席之地。
附录: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情况调查问卷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考研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感谢你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情况而设计的。请你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选择符合你情况的选项,在此真心感谢你的支持!
年级:学院:
1.你是哪所高校的学生
2.你所学专业是什么
3.你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考虑过考研?
a刚上大一就这样打算b大三毕业才匆忙决定
c完全没有想过d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大二时候开始计划
4.你了解考研吗?
a了解b一知半解c完全不懂
5.你对跨专业考研有什么看法?
a完全是痴人说梦b跨专业应该是考研的主要目的 c跨专业考研太困难、但未尝不可
6.如果你选择专业的话会选择哪所高校的哪个专业?
7.你会选择普通高校的重点专业,还是重点高校的一般专业?
a前者b后者
8.你觉得考研最难的是什么地方?
a坚持b专业课
c英语d数学
9.如果你决定考研的话,你会找专门的考前辅导机构给你做考前培训吗?
a是b否
范文网
10.如果你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你还会考更高的学位吗?
a会考虑b不会
11.无止境的学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一个?
一、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以说, 信仰是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选择和持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 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同时又是一种信仰, 一种科学的信仰。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 并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从我们调查数据比例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主流是积极的, 绝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坚定的态度。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大一的50%、大二55.93%到大三78.85%、大四的80.77%, 人数逐年上升。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 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 体现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态度。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深刻最高度也最精当的概括;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政党伟大的认识工具, 而且赋予他们伟大的历史使命, 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 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就基本价值取向看, 马克思主义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就理论表现看,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与大道至简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推动和鼓舞人民群众和我们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二、以理论自信促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不能没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应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任何人的任何信仰都是从认识开始的, 因此, 只有让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 他们才会从心底里认同和接受, 并逐渐形成坚定的信仰。如果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就会“因无知而产生偏见, 因偏见而拒斥真理”。毛泽东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来看, 70%以上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唯一信仰, 在“人是要有信仰的, 要是可以选择, 你愿意信仰什么?”的问题上, 有70%同学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信仰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信仰是大学生对其的认定, 体现着最高价值的一定对象的坚定信赖和执著追求, 信仰是大学生人生的“主心骨”。科学的信仰造就大学生人格, 涵养大学生人性, 提升大学生的境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想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当大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后, 就对世界和人生意义持相对稳定的态度。正确处理诸多人生课题, 从而提高大学生生活的质量。当前, 部分大学生吃穿用名牌、高消费、攀比成风, 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片面夸大了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如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满足, 特别是对高尚情操、人生理想的追求时, 少部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 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一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就意味着接受了某种价值观, 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善恶评价标准, 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发挥巨大的统摄作用。
三、激励当代大学生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汇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精神追求, 所以, 大学生必须不断地在学习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升华信念。正如列宁指出的:“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 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和实践体验, 但最根本的是理论学习。
当问到“你如何评价当前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时, 有50.64%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和自身所需知识有偏差。当问及“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 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时, 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更不要说更好地从中索取所需要的知识填充自己、提升自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 不仅需要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教育, 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更重要的是要尽量创造广阔的空间与条件, 让更多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 通过意志锻炼, 形成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因此, 要加大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要, 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学、真用。
1.真信马克思主义, 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信仰。人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 其确立的前提和基础是信仰者对一些思想观念的自由选择和认同内化, 而不是只靠宣讲, 尤其是在信仰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 每一个需要确立信仰的人都有在不同信仰和价值观中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以人为本, 针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量不把某种信仰和价值观被动地加于大学生, 而应尽可能多地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 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普及形式, 特别是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联系起来, 让大学生从内心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在身边, 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信任马克思主义。调查显示, 57.58%同学是对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正在被西化持否定态度, 近70%的同学是对共产主义充满期待的。
2.真学马克思主义, 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当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会, 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宣传教育内容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四进”, 进教材、见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努力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是学习思考理论、实践理论的主体, 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理论宣传的对象。调查显示, 有70%以上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指导, 但问及马克思主义在大学作为一门课程它的意义时, 某些同学认为这门课意义一般或意义不大。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多种途径, 提高马克思主义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3.真用马克思主义, 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曾指出:“任何思想, 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 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 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即使是最好的东西, 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是不起作用的。”大学生要开展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实践活动小组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等活动;二是学校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一些社团、党团支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主题班会等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或者利用假期搞社会实践调查、暑期“三下乡”等活动, 把从书本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
通过科学信仰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会使大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学习、生活有方向和动力, 在诸多诱惑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此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开始凸显。少数人认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 出现了信仰危机。而据调查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理论自信,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激励当代大学生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参考文献
[1]周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探[J].理论前沿, 2010 (6) .
[2]郑润权, 陈杨.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1) .
[3]刘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忧患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
摘要:为探讨当代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识,寻求学校的应对策略,对上海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对于“另类行为”的理解更加多元,富有人文关怀,认为学校应该加以引导,但缺乏有效的应对。学校教育对“另类行为”的影响力不及家庭和媒体、心理等产生的效力。将“另类行为”的管理纳入学校校纪校规等明文规定相对有效,学生更喜欢“面对面”形式的教育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另类行为;学校;对策
一、调查实施方案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项调查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读本科学生。我们将所有上海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总体分为综合性高校、理工科类高校和文科类高校三种类型。先选取一所高校进行预调查,修改调查问卷后,共抽取8所高校进行正式调查,覆盖所有类型高校。在每一所大学中再按专业学院最终共抽取1400个样本,回收1378份,有效问卷1276份,有效问卷率为91.14%。
2调查样本的主要特征
本次研究涉及的调查对象中各类人群的主要特征所占比例如下:大一学生40.24%,大二学生33.40%,大三学生21.41%,大四学生4.75%。男性50.35%,女性49.65%。来自大城市学生52.03%,中小城市学生32.71%,农村学生15.26%。独生子女占75.72%,非独生子女占24.28%。父母的管教方式,专制型9.42%,民主型73.24%,放任型14.07%,溺爱型3.27%。
3调查维度和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知(理解、态度、具体行为、影响因素)、对学校及自身的评价、现有对策评价和对策期待三个维度八个方面。问卷内容选取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遇到或关注的问题,如:衣着另类、关系另类、节日另类、语言另类等,涉及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大学生另类行为及学校对策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知
1高校学生对“另类行为”的理解笔者通过文献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到大众将“另类行为”理解为“与社会主体价值观念或传统文化习俗不相容的行为表现,具有一定个性化和创新性”。而当代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认知却不仅仅局限于此。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另类行为的理解各不相同。在最符合自己对“另类行为”的理解排序中,排序在第一位最多的是“举止奇怪”,占28%,第二位的是“不符合主流”,占16%,“性格有趣”和“个性夸张”并列第三各,占12%,其余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表现叛逆”、“不符合传统”、“自我中心”和“追求时尚”。排序为二、三的各选项所占比例接近,没有显著差异性,“追求时尚”是大学生对“另类行为”最不认可的理解。
2高校学生对“另类行为”的态度
对于“另类行为”的态度,呈典型的正态分布。75%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11%的学生表示“接受”,而14%的学生表示“不接受”。
对于“不接受”另类行为的学生,他们选择的表达途径也因人而异,“背后议论”占大多数为31%,“通过BBS”以及“当场表达”的学生接近,各占18%和19%,而“向学校或者学院反映”属极个别现象仅占4%,还有28%左右的学生没有选择。
3大学生“另类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在预调查基础上,笔者修改了调查问卷,将另类行为具体按“生活另类”、“学习另类”、“活动另类”、“穿着另类”和“语言另类”5个方面进行分类,共计56题,以期根据学生对这些另类行为进行“绝对接受、可以接受、无所谓、不太接受和决不接受”5个梯度的评价结果,寻找当代大学生“另类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规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不能接受的行为中,“把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首当其冲,其“决不接受”占48%,“不太接受”占36%。其次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极端事件,如群殴等”,其“决不接受”和“不太接受”倾向总比例为74%。然后分别为“天天打游戏,被迫退学”、“寝室或公共盥洗室的资源不用交费而随便浪费”等行为。学生“不太接受”的另类行为,最突出的选项分别是“借别人的钱永远不记得还,别人借自己的,哪怕再少,也催着还”、“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是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使用他人的东西”、“只要与人有过节,就一直放在心上,想办法整他”以及“谈恋爱就像找金钱袋”,比例均在45%左右。学生表达“无所谓”的行为主要集中在“热衷加入社团,却很难参加活动”、“喜欢占卜等来评论性格、爱情、事业前景”、“打扮中性化”等选项,分别占该选项的44%、44%、43%。“可以接受”的另类行为有“酷炫一族”、“偶尔没带手机,或整天无一条短信感到失落”、“有心事,都写进blog里”,其比例分别为29%、27%、23%、22%“绝对接受”的另类行为中比例最高的分别是“酷炫一族”、“打扮中性化”、“喜欢独立制作者剖析人性黑暗面的影片”、“在宿舍里养宠物”,其比例成分为9%、8%、7%、7%。
4“另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你认为大学生另类行为中,最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影响?”的调查中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传媒”以及“心理因素”都占据了30%左右,而“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及“学校的管理”分别占8%和1%。
其中认为大学生另类行为产生的主要心理排在第一位的是“追求个性”,占39%,“排解压力”和“表现叛逆”均占24%左右,认为是在“冲动情绪”和“从众”心理支配下产生该行为的学生分别占8%和5%;比例较小。
(二)大学生对高校及自身的评价,
1对所在大学的评价
(1)对自己学校的认同度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比较热爱”以及“一般热爱”的学生占了42%和36%,非常热爱的有13%,而“不太热爱”和“非常不喜欢”的很少,仅为7%和2%,且国家教育部重点高校与市属高校学生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在对“学校的氛围”评价的问题调查中显示,分别有41%与4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高校是“开放”与“一般”。“很开放”也占了11%,而“严谨”甚至“非常严谨”仅占6%和2%。
2对“自己及周围学生精神面貌”的评价
调查还显示,对于“周边青年学生精神面貌”的认识,“多数情况下比较有精神”和“一般”的占了绝大多数,分别为42%和36%,“神采奕奕”的比例骤减,占12%,而“多数情况下精神不好”以及“几乎每天都没精打采”的学生仅占7%和5%。对于“自己精神面貌评价”的结果,与对他人的评价结果近似。
3对高校文化氛围的期待
对于“你认为学校应该具有的氛围”的期待调查表明,51%的学生认为应该“开放”,20%认为学校应
该“很开放”,17%的学生认为“一般”即可。10%和2%的学生认为应该“严谨”和“非常严谨”。
(三)对学校现有应对“另类行为”状况的调查
1管理态度
对“大学是否应该对另类行为进行相应的引导”的调查表示,大学生据此有立场分明的两派,分别认为“应该”的占53%,“不应该”的占47%,持“应该”态度的学生略占优势。
2现有管理手段
在对“据你所知,你所在的学校对另类行为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吗?”的调查中,回答“没有”的学生占93%,“有”的学生占7%,高校管理中对大学生另类行为的应对几乎为“空白”。
3对策期待
在如何有效引导“另类行为”的建议中,有31%的学生寄希望于“社团活动、自发宣传”,同时“紧跟时代的公选课”也占23%,“利用学校BBS进行大讨论”和“校方组织大型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18%和17%,传统的“在校内张贴标语、海报等”形式遭到冷遇,仅占4%。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理解并非我们预先估计的那样,与传统的理解差距很大,而是在“举止奇怪”、“不符合传统”这样较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元素,即“性格有趣”和“个性夸张”这些中性甚至正性的认识。体现了大学生的多元化观,在少数对“另类行为”的批判色彩中,蕴含人文关怀。
其次,大学生对“另类行为?的接受态度,由于“无所谓”的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向“接受”或者“不接受”游离的可能性都极高。这既表现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也反映出“玩世不恭”心理产生存在着较大比例的潜在诱因,同时说明我们研究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第三,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应该对另类行为进行引导,但他们表达对“另类行为”不满的手段单一,途径缺乏。显然高校对学校中的“另类行为”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有效的引导。
第四,大学生眼中的“另类行为”虽然涉及到学习、宿舍生活、交友、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但还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挑战权威,如违反国法校规,关乎道德底线的行为,更多地被视为“另类”。投射出管理规则的制定,对另类行为的引导有相当大的作用。
第五,当代大学生整体心态良好,态度积极。对自己所在学校认同感越高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越高,
第六,上海市高校文化氛围呈现多元化,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开放式教育。对学校“开放”氛围形成的期待越大,希望自主管理的愿望越强烈。
第七,多数高校对“另类行为”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学校原有的针对“另类行为”的应对方式陈旧、落后,不被学生接受,效果不明显,正因如此目前学校对“另类行为”的管理功能弱化。在对其引导效果方面,家庭和传媒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青年人在当下追求新异的活动中获得满足或从众的需要是心理特征。
第八,大学生比较接受面对面的交流,以此了解并解决另类行为问题。而相比之下标语及海报形式比较死板,不适合沟通。大学生期待学校通过更多现代化的辅助手段,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学校的精神家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第一,高校应该在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特定内在心理特征和合理的外在行为的基础上,将另类行为的引导纳入学校管理的系统工程里。高校需明确管理规则,尤其在《学生守则》里有履行告知的义务,让学生及老师有所了解和认识,便于在契约精神下,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如应对的目的。
第二,高校要以开放的姿态,提供多元化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校园BBS、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手机短信等,用丰富详实生动的实例,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规划、杰出人物等有影响力的事件公布于众,让在校的师生都有心灵的归属感,让爱校荣校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第三,高校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尤其应加强宿舍文化和社团文化建设,做到宿区、校区和家庭三方融动。调查反映多数另类行为发生在宿舍,由校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宿舍的寝室长,上下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形成健康向上的宿合文化。高校在对学生另类行为的引导方面,还可以更多地规范管理学生社团,在他们中间有意识地塑造典范,以便模仿。同时,加强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定期、及时地与学生家庭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致,从而达到三方融动的最大合力。
第四,课程建设应与时俱进,有计划地开设富有时代气息、深受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引导学生在课堂这样的公众场合共同探讨热点话题,包容不同的观点,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达成基本一致。课堂发言的形式,有助与学生“口头承诺”的心理暗示形成,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其言行的一致。
第五,培养一批熟悉高校相关的校纪法规、思维活跃的青年骨干辅导员。他们既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又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既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管理学生,具备对学生另类行为教育中的法律解释能力,又能做到在生活中走进学生、贴近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领路人。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PINGDINGSHANUNIVERSITY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研究
调查报告
所属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13级物联网一班 小序号组: 第六组 指导教师: 王志浩
执笔人 :田益搏、王亚平组员姓名及学号:赵莉娜131360149 王亚平131360122田益搏131360145 夏慧丽131360128马明霞131360132 望娟131360146 张雪 131360117 任洋131360107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PINGDINGSHANUNIVERSITY................................................................................................................1
一、选题背景...................................................................................................................................3
二、调查形式...................................................................................................................................3
三、调查结果分析...........................................................................................................................3
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情况分析...........................................................................................4
五、加大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真正了解的措施和建议...................................................................4
(一)宣传内涵,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5
(二)渗透文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5
(三)注重课堂.......................................................................................................................5
六、总结与思考...............................................................................................................................6 附录一:调查问卷...........................................................................................................................6
附录二:部分问题结果分析...................................................................................................8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研究
一、选题背景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强,民族强,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才能更加自豪。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引领着我们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的方法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主要通过随机发送调查问卷链接来统计信息。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所派问卷有51份,有效样本为51份,在样本中,大专的学生有11名,本科的学生31名,研究生或以上共9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24人。
大部分学生在谈到实现自己的梦想时,认为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非常重要,这点让我们心情很沉重。
很多人在理解中国梦时,大部分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有少部分人认为是政府的口号,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世世代代形成的观念。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在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阻碍方面,观点也是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是贪污腐败造成了对中国梦实现的阻碍,有人认为应该改善收税制度,减轻贫富差距的状况,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法制不够完善,所以对中国梦造成了很大阻碍。
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因素,大部分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致力改善民生,减轻贫富差距现象,还要规范道德社会。
在中国梦实现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上,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20到30年,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梦实现这一问题上还是比较客观保守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梦,认为中国梦这个题目太大,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情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国梦”这一话题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部分同学对于中国梦的真正内涵并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很好的将中国梦与自身的现实理想相结合,致使“中国梦”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并没有那么精深,但大部分人都正确地理解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的责任也非常明晰,即使记不住所谓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实干意识”等专业术语,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定立目标、不断奋进、追逐“青春梦”的步伐。
大部分同学认为作为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中国十几亿人口中的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个体,或许我们不能像中国的伟人那样,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依然可以将“中国梦”与我们自身的理想相结合,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别人,去实现自己。向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不懈追求,为社会塑造一个更卓越的自我,一个能作出更多贡献的自我。
五、加大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真正了解的措施和建议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因此对于加大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真正了解,我们总结了以下建议:
(一)宣传内涵,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
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依托学校网站、官方微博等媒介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如建立中国梦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展播《复兴之路》、《延安颂》、《长征》等爱国励志教育影片,刊载《中国梦,人民的梦》等理论材料;在学校官方微博上开展微博互动;在QQ群里成立中国梦讨论小组,引导大学生就中国梦开展广泛深刻的学习讨论,为大学生走进中国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此外,高校可以采取图文展览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中国梦进行图文并茂的宣传。在海报、宣传栏中,对中国梦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进行介绍,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梦是真实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亲切感和信任度。让大学生在理解中国梦的过程中心灵受到启发和震撼,精神得到熏陶和鼓舞,提升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增强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渗透文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
校园文化是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是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拓展延伸。高校应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辐射作用和隐形德育功能。应以中国梦为本阶段社团活动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境界为核心导向。积极组织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青年文化活动,唱响中国梦文化主旋律,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同时,高校要注重培育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并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辅导员老师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自觉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梦想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中国梦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注重课堂
高校教师应充分思考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深刻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内在契合性,引领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人的梦组成的,失去中国梦依托的个人理想必然无处安放。高校教师除了尽心竭力为学生们拨云驱雾,指明方向外,还要努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最终,通过青年大学生们共同的拼搏奋斗以众多青年梦的实现托举起伟大壮丽中国梦的圆满完成。
六、总结与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高校应当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持久宣传时间、加强执行力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让青年认识到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的密切联系,激发大家为自己梦想拼搏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付出努力,让中国梦成为大家心目中前进的领路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青年人的生活时代不同,其历史责任与使命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当代青年,很少像过去那样,在战场或艰苦环境当中经受刻苦的锻炼,拥有壮怀激烈、报效国家的机会与责任。但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行动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大我”之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奋发图强。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去实现个人的梦想、一起传播正能量,就能携手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附录一:调查问卷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的调查
1.你目前的学历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大专 本科
研究生或以上 2.你的性别 男 女
3.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 基本都有梦想 部分人有梦想 很少人有梦想
4.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你的个人梦想是 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振兴国家科技事业 考公务员,服务广大人名群众 进入国有、国外大中型企业工作 中小学教师、务农、个人做小买卖 出国发展,或者移民 其他
5.你觉得当今社会,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哪些方面比较重要?(可多选)年龄
教育程度 勤奋程度 身体条件 机会运气 个人天赋 家庭背景
6.你觉得在中国有没有一种人们普遍追求和向往的?它可以是一种信念,精神 有 没有
7.你认为,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关系是 紧密联系、高度统一 有一定的联系 没有任何联系
8.您听说过“中国梦”吗?
很清楚,知道中国梦的含义 知道中国梦,但是对中国梦的含义略知一二 听说过,不了解 不知道
9.您认为努力实现“中国梦”是谁的义务? 党和政府 企事业单位
大学生 所有中国人
10.您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哪个群体是主力军?
党和政府 成功人士 大学生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工人和农民
1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和谐,生活小康 像美国那样称霸世界 其他
12.你对中国梦的实现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望 完全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实现
比较有信心,认为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来实现 没什么信心,只是很美好的梦想 无所谓,和我无关
13.你认为中国梦何时能够实现? 10年以内 10-20年 20-30年 30年以上
14.为了实现中国梦,你认为我国必须(可多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保持和平、发展大局 致力改善民生
致力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爱国热情
另辟蹊径,探索出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道路 15.你认为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多选)国家能否统一
经济发展与资源不协调 环境破坏严重
人口压力过大与老龄化加剧 社会矛盾凸显
西藏、新疆、台湾问题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国际社会动荡不安
16.你是否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 会 不会
附录二:部分问题结果分析
8:您听说过“中国梦”吗?
13级物联网1班 第六组
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中国梦”并不陌生,大部分同学都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含义。但仍有部分同学是不知道“中国梦”的,这说明学校在宣传“中国梦”方面是有漏洞的,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力度。12:你对中国梦的实现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望
A、完全有信心 B、比较有信心C、没有什么信心,只是美好的愿望 D、不清楚
结果分析: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还是有信心的,从而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中国发展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1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关于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担当责任的调查问卷09-15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05-27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报告09-07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调查与分析10-02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09-20
韩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建设影响的调查问卷05-24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报告06-06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09-16
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11-14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卷调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