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技术性能要求(精选12篇)
一、室内表箱技术要求:(暗装)
1、配电箱为墙体嵌入式结构,箱体采用1.5MM厚
Q235B优质冷轧钢板制作而成,表面采用静电喷塑工艺处理,颜色卫国标灰。箱内比须有电气安装板,整个安装板包括电器可以从箱内一起取出来,板厚2.0MM,箱内部断路器采用上海人民(上联)或正泰电器或德力西优质产品,规格、容量、性能按图纸要求配置。箱内断路器均由中标厂家提供货物并负责安装,导线要齐全。
2、箱内浪涌保护器选用优质产品,设电表箱,浪涌
保护器均由中标厂家提供货物,并经龙口市气象局防雷中心检验合格后,中标厂家负责安装,导线配备齐全。
3、其余电器元件及辅材均选用优质产品,由中标厂
家自己提供。
4、箱内预付费IC卡表,公用表由买家提供,中标厂
家负责配线安装。
5、IC卡电能表的外形尺寸由电能表厂家提供给中
标单位厂家,中标厂家必须把电能表的进出导线配备齐全。
6、电气安装板、配电箱的门及覆板等处装有电器并
可开启是必须采用裸铜线与接地母线连接。
7、导线穿过铁质安装板面时需在铁板处加装橡皮或
塑料护圈,以保护导线绝缘外皮完好。
8、电表箱内电器开关下方设置标志牌。
9、电表分户开关设在电表出线端。
10、箱体门上配暗锁(统一钥匙)
11、开关接线必须进线线径、线鼻相符。
12、箱内多股线必须挂锡,闭口线鼻抹复合脂(导电
膏)。
13、箱内带接地端子一组,接零端子一组,端子宽
3mm,长必须满足接线回路。
14、箱门表面配电表显示器,插卡口。
15、供货范围:室内电表箱:见附表
二、双电源切换箱:明装
1、双电源切换箱内部电源切换装置选用上海人民(上联)或正泰电器或德力西优质产品。箱内隔离开关、分路断路器均选用上海人民(上联牌)或正泰电器或德力西优质产品。箱内断路器均由厂家自己提供,导线要配齐全,箱内断路器安装的规格、型号、容量及排列参照图纸。
2、箱内浪涌保护器选用优质产品,;昂涌保护器均由
中标厂家提供货物并安装,导线要配齐全,经龙口市气象局防雷中心检验合格,费用用中标厂家自负。
3、其余电器元件及辅材必须选用优质产品,均由中标厂家哦自己提供。
4、双电源切换箱采用室内安装。
5、双电源切换箱箱体采用1.5mm厚优质冷轧板Q235B制作而成,表面采用静电喷塑工艺处理,颜色为国际灰。
6、供货范围:见附表
三、PZ20配电箱技术要求:暗装
1、配电箱为墙体嵌入暗装式结构,箱体全部采用1.0mm厚优质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箱盖表面采用静电喷塑工艺处理,颜色为国际灰。
2、箱体表面陪伴透明茶色PVC材料门,可随时打开操作开关。
3、箱内部总断路器、分断路器均采用上海人民(上联牌)或正泰电器或德力西优质产品,规格、容量、性能按图纸要求配置。箱内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要求自复式(烟台三水电器有限公司或乌鲁木齐市神安实业优质产品,图纸中未标注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变更为有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箱内断路器均由中标厂家提供货物并负责安装,导线配齐全,箱内断路器
均由中标厂家提供货物并负责安装,导线配齐全,箱内断路器安装及排列参照图纸,未安装开关的位置配塑料模塑盖板。配电箱内辅材及配件均由中标厂家自己提供。
4、箱内带接地端子一组,接零端子一组。
5、供货范围:户内箱:见附表
四、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技术要求:暗装
1、MEB、LEB等电位箱为墙体嵌入暗装式结构,箱体全部采用1.0mm厚优质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箱盖表面采用静电喷塑工艺处理,颜色为国际灰,制作是要包括箱内端子板等配件(端子板采用铜板),具体做法详见国标《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
2、箱体尺寸:MBE箱300mm*120mm*120mm,LEB箱120mm*120mm*60mm。
五、以上箱体外形、尺寸由中标厂家自行设计,造型要美观,必须经买方认可同意后方可生产制作。
六、供货随机文件:接线图、使用说明书、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等一切验收资料。
七、以上未尽事宜完全按照技术交底时的技术要求执行。
八、产品必须具有国家级检验中心的检验合格证书(3C认证),应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按国家标准进
如TN—S系统可看出在互相通信的电子信息系统中, PE线各点具有等电位特性, 确保接在其上设备具有同一“零电位”点。但我们的环境往往是不具备的, 若有特别需要“TN—S”这样的配电网环境, 可以自身创造一个这样局部的“S”系统——TN—C—S系统。
要点1:最小的TN—C—S的“S”部分是一个单相三线插排, 至此应当明白为何要求打印机、扫描仪、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应插在同一插座上, 除此之外, 还解决了热拔插问题。
要点2:如前TN—C所特别强调的是PE线与N线应分别接系统, 此时用户部分不应仅仅看作是一个受电设备, 而应看作是一个用户单元, 如小区中一户居民如图3 中RCD-Z部分, 此户居民配电盒中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三根进线中“PE”与“N”是分离的, 此部分实质上是TN—C—S中的“S”部分。这就是TN—C合并到TC—C—S中去了。此时整个用户就置于安全信息化安全之中了, 拖在地上的插排可以用墙插替代, 如前还应确保各墙插L与N正确接在墙插上。
4TT系统及要点
简述TT系统如图3。
(1) 基本特点:考虑Rx是系统接地电阻规程要求应小于4 Ω, Ry是用户接地电阻无具体要求其远大于Rx, 若设备有一处漏电, 则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为U=Ry/ (Ry+Rx) ×Ue, 约等于Ue, 考虑两种情况: (1) 接地点远离设备此时U等于Ue; (2) 如就近接地则其对地电压是一个梯度电位差值。我们分析农村的TT系统属于前者, 接地后外壳是一个高电位值。特点如下:
(1) 若用户设备绝缘击穿, 设备具有很高电位。 (2) 由于Ry大电流小与负载电流同量级过流保护不起作用, 剩余电流保护此时上升为主保护, 用户采用剩余电流断路器其静触点是安全的, 符合农村现状。 (3) 有设备及用户整体并不接地也应把其归于其类。 (4) G点即系统接地点决不可取, 即系统不得设置任何重复接地点。盖因用户中并非都安装有剩余电流保护, 必须安有总剩余电流断路器RCD-Z。 (5) 用户的接地必然要引到用户外接地, 户内每一设备的漏电外壳电位都约等于Ue很危险, 正常时又要保证总剩余电流断路器RCD-Z不动作, 所以此接地点应与N线绝缘。
要点1:针对如上特点, 此系统对于分支线路太多的情况显然不合适, 如标准化小区。但却适合于某个乡村的用电, 几百户村民, 几条分支线路, 它能保证可靠性且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坚持不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用户也有保护。也不会由于短路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开断触头, 因农村多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而非剩余电流断路器。
要点2:工作实例中, 较多乡村电工没有设置总保护器, 原因: (1) 动作过于频繁, 电工擅自取消了; (2) 动作后必须由村电工开箱复位, 停电时间长, 村民要求取消。为此, 必须解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设计缺陷, 即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应从前向后上螺丝而应反过来从后面往前上螺丝, 这样才能将其安装在配电柜 (箱) 的前面板上, 但需要露出复位按钮、开关手柄及试验按钮, 以便送电操作进行简短培训人人都可以进行。作者之一的单位农电工作部设计了一种安装在配电柜 (箱) 前面板上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前面板开口及复位高度距地面2.8 m。一位身高1.7 m的村民站在0.6 m高凳上即可操作复位送电。
5关于高压IT系统
作为特例, 简述下高压电气设备的IT系统。一台3—6 k V的高压电动机当绝缘击穿后其外壳不应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电位, 由于电压太高也没有高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只得采用专门对其供电的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对其供电, 由于企业地理范围小, 供电线路短, 及大容量高压设备相对少的分支线路少特点, 决定了特供线路对地分布电容小, 工频容抗大, 绝缘击穿后电压主要降落在工频分布电容两端, 其设备对地电位大为降低。
但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当该特供线路有两台及以上高压设备时都发生了接地且为不同相, 此时两台设备电位都会很高, 必须由过流跳开一台, 但仅靠接地电流是不行的, 此电流小了不足以使其动作, 需考虑制造金属性短路使过电流保护跳开其中一台, 实现方法是在各台分别接地的同时, 其外壳用与供电导线同截面积的导线连接在一起。
6TN用户接地保护的实例
如图4, G点是三点接地, PE线、计量柜外壳、N线在柜前共线, 它又是系统接地重复接地, 计量柜保护接地、PE线等电位接地, 此G点与图1同。由于此计量箱属于系统, 在它内部是不能装设总保护器的。
7TT用户接地保护的实例
物理性能
烟包印刷对凹印油墨物理性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黏度
黏度是凹印油墨的一个重要特性。黏度是流动性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主要衡量指标。黏度大,油墨流动性就差;反之,油墨流动性就好。
凹印油墨的黏度分为原墨黏度和印刷黏度,且要求各不相同。原墨黏度是指油墨生产商提供给印刷企业的原装成品油墨的初始黏度。原墨黏度直接反映原墨的分散流动性,其作为原墨来料检验的一个考核指标,可用4#察恩杯进行测量。一般,要求原墨具有较高的黏度值,实际控制在16~30秒为宜,而不同的油墨生产商对不同颜色的油墨还制定了相应细化的黏度标准。
印刷黏度是指油墨加入溶剂稀释调整后上机印刷时的黏度,是生产过程中一个关键控制指标。印刷黏度可通过溶剂调整来实现,实际操作时可用3#察恩杯测量。印刷黏度太低,印品墨层会产生色浅发虚现象,对承印材料的附着力下降,甚至出现粉化现象;印刷黏度太高,则容易出现糊版、起皮、针孔等印刷故障。因此,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油墨的印刷黏度,要做到勤测量、勤调整,才能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2.干燥性
凹印的干燥方式是通过加热使墨层中的溶剂充分挥发来实现的。因此,油墨的干燥性主要取决于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
实际应用时,要想使油墨的干燥性符合生产使用要求,不仅要求油墨生产商在配制油墨时充分考虑产品特点,选择正确的溶剂,而且要求凹印企业在稀释调配使用油墨时要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如实地印刷应使用快干溶剂,文字细线条印刷应使用慢干溶剂或特慢干溶剂。此外,油墨的干燥性还受干燥温度、印刷速度、环境条件等影响,生产中应注意合理控制。
印刷适性
烟包印刷要求油墨具有良好的转移性、流平性和附着性,这样才能保证油墨从印版顺利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并形成一层牢固附着在表面的平滑墨层。
1.转移性
凹印要求油墨转移性要好,否则油墨容易堆积在网穴中,久而久之转移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堵版现象,转移率就会逐渐下降,墨层就会变薄,颜色就会变浅发虚,达不到质量要求。实际生产中,转移率不仅受油墨的细度、黏度、干燥性和流动性等内因影响,还与纸张表面性能、印版参数、印刷速度、印刷压力等外因有关,如纸张表面毛细管吸力越大,油墨转移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印刷压力越大,油墨转移量越大。
2.流平性
油墨的流平性确保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的油墨能够迅速形成一层平整、光滑、均匀的墨膜,以满足印品的颜色、光泽度等要求。实际印刷中,油墨的流平性越好,印品光泽度越高;反之,印品表面容易出现针孔、桔皮等着墨不实现象。通常,油墨的流平性与自身黏度、表面张力、干燥速度等内因有关,如油墨表面张力差,墨膜无法达到光滑、平整的表面状态,便会出现流不平现象。此外,油墨的流平性还受纸张性能等外因影响,如纸张表面平滑度不好或吸收性较强,油墨渗透得较快,就难以形成平整、光滑的墨膜。若要改善油墨的流平性,可尝试使用慢干溶剂或添加适量流平剂,必要时可调整油墨配方。
3.附着力
烟包印刷要求油墨一经印版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就能形成附着力很强的墨层,在外力作用下不会出现分离和脱落现象。在油墨组分中,树脂对墨层的附着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要想提高墨层的附着力,必须针对不同承印材料,选用相应的树脂来配制油墨。在生产过程中,油墨的细度、分散度、干燥性等特性会对附着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纸张的表面特性、墨层厚度、助剂等也会对墨层的附着力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如纸张表面张力低、墨层过厚、干燥不良、纸张吸潮等都会导致油墨附着力降低。印刷过程中,通常采用胶带粘揭简易法来检验油墨的附着力。
光学性能
油墨的光学性能主要是指油墨在承印材料表面干燥成膜后,受光照作用而表现出的各种表观性能。烟包凹印油墨的光学性能主要有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
1.颜色
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印刷色样与标准色样对比的方法来判断和评价油墨的颜色是否符合既定要求,常用ΔE指标来衡量油墨的颜色偏差,可借助积分球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对于实地色块的色差,一般要求ΔE控制在2.0以内,有的印刷企业会根据客户要求,针对不同颜色制定不同的色差控制标准。
通常,影响油墨颜色的因素有很多,如油墨颜料的体系、含量、颗粒大小,以及油墨的流平性、转移率等。而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印版、纸张以及印刷黏度、墨层厚度等也会对印品墨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纸张白度对光线的吸收不同也会引起印品墨色变化。
2.光泽度
光泽度是指印刷样张墨层表面从某一角度反射光线的能力。它在生产中是通过印品体现出来的,是影响印品外观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光泽度计进行比较测量。
油墨的光泽度与自身连结料的光泽性、颜料固含量及颗粒大小等均有密切关系,如树脂和颜料含量高,印品光泽度就高;油墨颗粒越小,分散度越好,越有利于形成平滑墨膜,光泽度就越高。同时,光泽度还受到油墨流动性、转移性、流平性、分散度等因素影响,如流平性好,光泽度就好;流动性小,可减少油墨渗透,墨膜易平整,光泽度就好。
3.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墨层透光的能力,是反映油墨遮盖力的指标。油墨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选用的颜料,即透明度好的颜料制成的油墨透明度也好。当然,选用的树脂也会对油墨的透明度产生一定影响。
【志盛研发部010_5118_5868】
由太阳光谱能量分析,太阳能绝大部分处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即波长在400~1800nm范围内。在该波长范围内,反射率越高,涂层的隔热效果就越好。因此可制得高反射率的涂层,反射太阳热,以达到隔热的目的。志盛威华玻璃透明隔热涂料是一种能将太阳光中的热量(主要是红外线部分产生)由涂料表面反射回去,留住可见光,从而生产出隔热透明作用的纳米透明隔热涂料。
该玻璃隔热涂料是志盛威华与部队联合研发生产的,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铟锡,由于氧化铟锡具有的独特性能,对太阳光谱具有理想的选择性,是目前已知半导体材料中解决隔热问题综合性能最佳的材料。因此选择纳米氧化铟锡制备透明隔热涂料,可以保证其高性能。
玻璃隔热涂料技术参数:
红外反射率:大于86%降温幅度: 5--8℃
紫外线阻隔率: 99%光透过率达:80%
可见光透过率:70%—85%硬度:1—2 h
干燥时间:<2h附着性:100%
涂膜硬度:0级耐洗刷性:≥2000次
耐高温:700℃pH值:8-9
冲击强度: kg·cm 50柔韧性: mm 1
耐水性(24h):无起泡、开裂、明显变色
涂层耐温变化:无粉化、起鼓、剥落和明显变色
耐紫外线老化外观: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粉化
干燥时间(25℃):表干5min,实干7h
涂膜厚度:μm 10-25(根据涂装方法)
耐人工老化性:1000 h无异常
耐湿热性:1000 h表面完好
1照明配电箱(板)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应具有明显的标志,
2照明配电箱(板)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在干燥无尘的场所,采用的木制配电箱(板)应经阻燃处理。
3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
4照明配电箱(板)应安装牢固,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暗装时,照明配电箱(板)四周应无空隙,其面板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箱体与建筑物、构筑物接触部分应涂防腐漆,
5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
6照明配电箱(板)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
7照明配电箱(板)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的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JC35导读:机床本体是数控机床的主体部分。来自于数控装置的各种运动和动作指令,都必须由机床本体转换成真实的、准确的机械运动和动作,才能实现数控机床的功能,并保证数控机床的性能要求。
经济型数控机床的机床本体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1)主传动系统,其功用是实现主运动。
(2)进给系统,其功用是实现进给运动。
(3)机床基础件,通常指床身、底座、立柱、滑座、工作台等。其功用是支承机床本体的零、部件,并保证这些零、部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占有的准确位置。
(4)实现某些部件动作和某些辅助功能的装置,如液压、气动、润滑、冷却以及防护、排屑等装置。
(5)实现工件回转、分度定位的装置和附件,如回转工作台。
(6)刀库、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ATC)。
(7)自动托盘交换装置(APC)。
(8)特殊功能装置,如刀具破损检测、精度检测和监控装置等。
其中,机床基础件、主传动系统、进给系统以及液压、润滑、冷却等辅助装置是构成数控机床的机床本体的基本部件,其他部件则按数控机床的功能和需要选用。尽管数控机床的机床本体的基本构成与传统的机床十分相似,但由于数控机床在功能和性能上的要求与传统机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数控机床的机床本体在总体布局、结构、性能上与传统机床有许多明显的差异,出现了许多适应数控机床功能特点的完全新颖的机械结构和部件。
经济型数控机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尽管数控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但仍然为机械制造厂家所普遍采用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数控机床能自动化地,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中、小批量的加工问题。数控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及在机床上的应用,为数控机床的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提供了可能性,但要将可能性变成现实,则必须要求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具有优良的特性才能保证。这些特性包括结构的静刚度、抗振性、热稳定性、低速运动的平稳性及运动时的摩擦特性、几何精度、传动精度等。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受多种外力的作用,包括运动部件和工件的自重、切削力、驱动力、加减速时的惯性力、摩擦阻力等。机床的各部件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变形,如各基础件的弯曲和扭转变形,支承构件的局部变形,固定连接面和运动啮合面的接触变形等。这些变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数控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破坏刀具和工件原来所占有的正确位置,从而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切削过程的特性,所以,提高机床的静刚度是机床结构设计的普遍要求。数控机床为获得高效率而具有的大功率和高速度,使它所承受的各种外力负载更加恶劣,而且加工过程的自动化也使得加工误差无法由人工干预来修正和补偿,所以,数控机床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会更为严重。为了保证数控机床在自动化、高效率的切削条件下获得稳定的高精度,其机械结构应具有更高的静刚度,有标准规定数控机床的刚度系数应比类似的普通机床高50%。
1 范围与目的
在1.1.2交流电动机起动器中修改以下内容:
(1)明确说明交流电动机起动器(包含了电动机管理起动器),正式引入了电动机管理起动器的概念。
(2)删除绕线异步电动机的相关内容。
2 术语与定义
国标中条款3.2为空,附件am1.上条款3.2修改为“术语的字母索引”,读者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本标准上的一些专业术语。在本附件am1.上修改了以下术语:删除术语“具有接地故障保护功能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具有电流不平衡保护功能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具有反相保护功能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具有欠功率保护功能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禁止保护电流”;增加术语“保持功率”“电动机管理起动器”、“吸合功率”。
3 接触器和起动器的特性
(1)增加了条款5.3.7接触器极阻Z。极阻可由制造商规定,并通过测量流过相极的电流的电压降结果来确定。而在国标中没有提及极阻这个概念。
(2)条款5.5控制电路中,仅保留IEC60947-1:2007中4.5适用,其余内容均删除,更好地与IEC60947-1:2007保持一致,也使得标准更加简洁。
4标准条款6产品资料
在6.1.2特性、基本的额定值和使用类别时修改以下内容:
(1)特性部分,在d)额定工作电压后面增加了aa)接线端子极性(如适用)。
(2)描述相关值时,在h)额定通断能力后增加注1:其他产品信息例如极阻可以在企业产品资料中提供;
(3)控制电路部分删除了原注1的内容“其它相关信息,例如功耗可以在产品说明书等资料中给出”,增加注2:其他产品信息例如吸合和保持功率可以在企业产品资料中提供。
5 标准条款8结构和性能要求
5.1 修订了8.2.1动作(操作)条件的相应条款
(1)删除原先条款8.2.1.2接触器和动力操作起动器的动作范围的内容的全部内容,修改为:IEC60947-1:2007中7.2.1.2适用,并增加以下内容:对于可保持接触器,当施加85%到110%释放电压时,设备应完全打开。
(2)条款8.2.1.5.1.1过载继电器一般脱扣要求中,主要对表3“延时过载继电器各极同时通电时的动作范围”中延时过载继电器各极同时通电时的动作范围中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试验要求进行修改。
表3明确规定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在20℃时仅进行A,B,D倍电流试验,+0℃、+40℃时进行A,B,C,D倍电流试验。与之前标准中20℃摄氏度时进行A,B,C,D倍电流试验,+0℃、+40℃时进行A,B,C倍电流试验不同。
5.2修订条款8.2.3介电性能试验
原标准中对于此条款的描述只是简单地阐述为“IEC60947-1:2007中条款7.2.3适用”,在此附件am1.上增加以下内容:
对于设备中含有未接地的电压限制元件的介电性能试验的通用要求,可以按照如下要求进行:这种在电路中起着保护电子部件作用的电压限制元件(压敏电阻)应该符合IEC61051-2的规定。在本条款中,主要是为了防止减少电气间隙。在设备的形式试验中,电压限制元件可不接入电路中。IEC61051-2适用如下:
(1)压敏电阻的气候环境:最大下限温度:-10℃;最小上限温度:+85℃。
如果设备制造商申明设备可在上述条件外适用,必须进行验证试验。
(2)压敏电阻的最小额定电压应等于电阻所接电路的最大峰值电压的1.2倍
(3)当接入主电路时,压敏电阻应承受条款9.4.2.5中冲击电压试验。
注1:进行上述压敏电阻试验时,假定压敏电阻无熔丝保护。
注2:按IEC60947-1:2007中8.3.3.4.1项目1规定解除极间电路在常规试验中不大可能。因为样品已经完成不能重新使电路断开。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辨别电压限制元件的正确操作。5.3修订条款8.2.4正常负载和过载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1) 8.2.4.1接通和分断条款中。本条款要求试品应能接通和分断表7“不同使用类别的接通和分断能力的接通和分断条件”中使用类别相对应的电流及次数,修订件中对表7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交流与直流分开阐述更直观,表7中上标a标明使用类别为AC-3、AC-4的情况当Ie≤100A,cosφ=0.45;Ie>100A,cosφ=0.35;上标b标明通电时间与间隔时间的要求值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若触头在重新断开之前已经完全闭合到底,则允许时间小于0.05 s;上标c标明使用类别为AC-5b时试验用白炽灯作为负载。上标d标明接通或分断直流电流时,操作循环次数的要求值,如果极性未标明,用一种极性做25次,另25次换为相反极性;上标e标明使用类别AC-6b的情况,负载必须与电容器组合,以获得一条款9.3.3.3.4规定的稳定感性电流。电容性的额定值可通断电容试验获得,或以实验或经验的基础加以确定。表9中给出了一个参考公式作为指南,这个公式未计及谐波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因此,用本公式导出的数值应把温升考虑进去。上标f、g、h、i、j、k则与原来保持一致没有进行更改;上标1标明通电时间应该足够长以使得电器达到稳定状态。增加上标m“断电时间根据表8的规定;在断电时间结束时,放电阻抗电压应低于50 V”。
(2) 8.2.4.2约定操作性能条款。本条款要求试品应能接通和分断表10“不同使用类别的约定操作性能的接通和分断条件”中与使用类别相对应的电流和操作循环次数,am1.中对表10的备注进行相应的修订。其中上标a,b,c,d,e未更改;上标f标明接通或分断直流电流时,操作循环次数的要求值,如果产品未标极性,用一种极性做3 000次循环操作,另3 000次换为相反极性;上标g标明AC-6a使用类别可通过变压器或者表9中AC-3额定值来验证;上标h.i.j.未更改;上标k标明使用类别AC-6b试验过程中,负载必须与电容器组合,以获得一条款9.3.3.3.4规定的稳定感性电流。电容性的额定值可通断电容试验获得,或以实验或经验的基础加以确定。表9中给出了一个参考公式作为指南,这个公式未计及谐波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因此,用本公式导出的数值应把温升考虑进去。上标1标明在进行AC-6b接通试验过程中,闭合时间应足够长使得试品达到稳定状态。上标M标明按照表8选择断开时间。在断开时间未,阻抗应放电至低于50 V。
(3)本部分还增减了以下几个分条款的内容:增加条款8.2.4.5线圈功率消耗;如果给出了线圈功率消耗,应依据条款9.3.3.2.1.2试验;增加条款8.2.4.6极阻;如果给出了极阻,应该依据条款9.3.3.2.2.2试验;条款8.2.5.1加备注;试验仅适用于AC电动机额定值;国标中8.2.6条款为空,8.2.7条款是在考虑中,此次删除条款了8.2.6,8.2.7,使得标准看起来更加简洁。
6 附录H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扩展功能
重新编写了附录H的内容:
(1) H.1总则中规定IEC60974-1:2007,修仃件1中附录T适用与此附录,并增加以下说明,使得描述更加简洁。
(2)删除H.2名词及定义中的部分术语。
(3) H.3控制功能的动作限值。
H.3.1总则:①制造商文件中应指明动作时间,输入输出之间的联系及动作限值。②对带电动机重起功能起动器,制造商应说明当电压畸变后重新启动的时间延时及电压暂降监测。
H.3.2主电路带欠压自动重起功能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动作限值:当主电路欠电压或者供电功率不足时,继电器将动作。以下适用:①如果电压在T1 (立即重置时间)时间内恢复,继电器应控制起动电路立即恢复运行状态。②如果电压在T1与T2 (重置时间)时间内恢复,继电器应开始起动顺序。③如果电压在T2后恢复,继电器不应自动重置。
T1与T2可以调整,T2应大于T1。电压及时间监测的误差不应超过10%,如果时间小于1 s,制造商应指明误差。
(4) H.4控制功能试验。试验功能应按照H.3进行验证,每一功能应至少验证3次。对于重起功能的验证,电压暂降时间及重起延时的监测应根据H.3规定进行验证。
7 结语
综上所述,附件am1.引入电动机管理起动器的概念,在吸合及维持阶段控制电路功率消耗的定义及计算、极阻的测量方法、无螺纹接线端子的规定、可保持接触器的性能规定、对IEC60947-1:2007修改件1的符合性、对IEC60947-2:中欠电压继电器及并励脱扣器动作特性试验的一致性、短路试验符合北美地区要求、使用类别AC-6b容性负载的试验要求直流接触器的极性、当内部含有压敏电阻时介电试验方法、电子过载继电器扩展功能的附加要求:控制功能等方面有重大技术修改,使得与UL60947-4-1更加一致。
参考文献
[1]GB 14048.4—201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S].
[2]IEC60947-4-1:Edition3.0(2009)Low-voi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4-1:contactors and motor-starters-Electomechanical contactors and motor-starters[S].
[3]IEC60947-4-1:Edition3.1(2012)Low-voi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4-1:contactors and motor-starters-Electomechanical contactors and motor-starters[S].
关键词:宽体窑;陶瓷辊棒;要求
1 引言
宽体辊道窑炉突破了传统窑炉制造技术,宽体窑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少、效率高、产量大等特点,它符合了当今陶业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
近两三年来,随着宽体窑炉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提高,宽体窑的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同时,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以及市场上大规格产品的广泛需求,因此宽体窑炉得到越来越多陶瓷企业的青睐。
2 宽体窑
2.1 宽体窑的定义
宽体窑主要是指窑炉有效宽度大于2.6m的窑炉。这是从窑炉结构、燃烧、排烟和控制系统等方面来定义的。
但在高温下起到传输和承重作用的窑炉主要配件是陶瓷辊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以使用辊棒的长径比来加以定义。因为陶瓷辊棒制造的长度极限一般是长径比为100:1,小规格辊棒(外径小于40mm)的长径比也不超过120:1。因此当所选用的辊棒长度接近该规格的极限长度时,就应该考虑选用更大规格的辊棒。
2.2 宽体窑同普通窑的差异
2.2.1结构的差异
宽体窑的窑炉的宽度一般大于2.6m,而普通的窑有效内宽在2.6m以下,即同等条件下宽体窑的产量更大。当窑内宽达3050mm时,在窑长和烧成周期相同的情况下,600mm×600mm砖产量可增加25%、800mm×800mm砖产量可增加33.3%,大大提高了产能和效率。
2.2.2产品类型的差异
由于宽体窑有效内宽为2.6~3.3m,甚至更宽,为烧制大规格的产品(如:800mm、1000mm、1200mm等)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2.2.3产量与能耗的差异
宽体窑窑长已从最初的150m发展到今天的350m,甚至更长,产品烧成周期从60min缩短至38~40min,单窑产量由8000m2/d发展到25000~28000m2/d;由于生产产品、使用燃料的差异,能耗比普通窑炉下降约13%~16%左右。
3 宽体窑对陶瓷辊棒的要求
3.1 对辊棒直线度的要求
因为宽体窑不仅宽,同时也较长,所以对辊棒的直线度要求更为严格。直线度不仅仅针对窑炉内的有效宽度,对棒头和棒尾部等要求也高。因为辊棒加长后,辊棒的头、尾部较少的变形会反映在窑中部较大的传动误差。同时,由于窑炉长度较长,对辊棒的直线度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宽体窑厂家检验辊棒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辊棒的直线度。
3.2 对辊棒长度的要求
就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预测情况来看,窑炉的长度不断在加长,甚至于超过400m,宽体窑不断在加宽,如2.80m、3.00m、3.10m、3.20m、3.30m等,但宽体窑比加长窑炉更为重要,这已成为行业有识之士的共识。且随着微波、红外线等新的干燥烧成技术的应用,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方式,或许将来的窑炉会发展成为更宽的窑炉,但其关键的瓶颈在于陶瓷辊棒长度的制约和燃烧技术的改进。所以辊棒的长度问题成了所有辊棒生产企业所关注的课题之一。
3.3 对辊棒圆度和锥度的要求
通常我们在窑炉运转调试的过程中,把辊棒的正负“偏差”相抵作为前提进行设定。但现实调试过程中,尤其是宽体过长的窑炉,即使我们的假设与实际相吻合,但局部区段内也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要求辊棒有更好的圆度和较小的锥度,才能满足宽体窑的需求。为了保证制品在窑炉内走正,不至于在传动的运动中“偏向”,在烧成带之前引入了“异形棒”,对走砖队形进行调节。
3.4 对辊棒的高温抗折强度和高温蠕变性能的要求
在建陶制品中,“宽体窑”主要是烧制大规格的产品,如仿古砖、玻化砖等高温制品,不仅产品单位面积重量大,且其保温点一般在1200℃以上。所以辊棒的高温抗折强度和高温蠕变性能比普通窑炉要高得多,使用物理检测法测得1350℃高温下,其抗折强度可达到50MPa以上。随着节能降耗运动的深入,陶瓷制品“薄”形化、“低”温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不等于是对辊棒性能的降低,反而因为大规格或超大规格(宽度在1.0~2.2m规格的制品)的产品出现,对辊棒有了更高的要求。
3.5 对辊棒耐急冷急热性的要求
在宽体窑生产过程中,耐急冷急热性能尤为重要。尤其是现在窑炉要求大产量、高速度的运转,窑炉在运行过程中故障率加大。而厂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该性能的优劣更是暴露无遗,这项指标是厂家选择辊棒品牌的直接考虑的成本因素。
3.6 对辊棒加工质量的要求
对辊棒加工质量的要求主要是指辊棒磨头、打孔的加工精度,控制必须严格,否则也会影响传动走砖和窑炉密封。
3.7 对辊棒材质的要求
辊道窑向宽断面、高温度方向发展,因而对陶瓷辊棒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然而,目前的辊棒材质虽然具有高温力学性能好、耐火度高、抗热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但在窑炉中长期使用,仍会发生晶型转变、玻璃相的形成、结晶、固相反应、分解以及性能变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适合窑炉不同部位、不同气氛、不同温度等情况下使用的系列化陶瓷辊棒。
3.8 其它的需求
要生产出耐腐性、膨胀系数小的陶瓷产品,依据陶瓷产品不同而有相应的要求。
4 结语
a.常态绝缘电阻
变压器输入线路的带电部件与输出圈及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
b.常态介电强度
变压器输入线路的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V,整定电流为100mA,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
而不发生击穿或闪烁现象。
c.感应介电强度
变压器输出端呈开路状态时,在输入端施加近似正弦波的频率为50Hz的330V历时1min的感应试验。
东北林区道路运输条件
自然条件
东北林区处在我国的东北部, 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东北林区各地的海拔高度有所不同。大兴安岭林区平均为800m左右, 最高达到1400 m;小兴安岭林区平均为700m左右;牡丹江林区平均为600 m左右;长白山林区平均为300~500m, 个别地区达到700m以上。
东北林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总的特点是冬季较为漫长, 干燥寒冷, 夏季高温多雨。当地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幅度也较大, 据统计, 大兴安岭林区有7个月的气温在0℃以下, 其余地区0℃以下气温的天数为150~200天。
道路条件
其一, 从布设状态上看, 东北林区的公路多属于山区道路, 有相当部分路段处于高山陡坡之间, 路段中最大坡度为9%~11%, 个别段甚至达到20%;而且有坡路段较长, 有的连续坡长达5km以上。再者就是道路多依山而建, 分布曲折。
其二, 由于东北林区道路建设的初衷是以木材生产为目的, 所以路网密度普遍偏低, 而且分布不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 由于牵涉到成本等因素, 致使路面设计等级及整个道路建设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其三, 受当地气候影响, 逢夏季多雨时, 路面泥泞湿滑;而到冬季时, 路面则长期被冰雪覆盖, 因而导致车辆的附着系数大大降低;遇到极端天气特别是雪害时, 行车极为困难, 甚至受阻。
上述条件对客运车辆的选型标准提出了特定要求, 而车辆的管理者及使用者首先要对与之相符的、特定的车辆性能有所认知。
东北林区客运车辆性能要求辨析
汽车使用性能是指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 车辆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它是决定汽车利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征表征, 主要指标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环保性和行驶平顺性等多项。对于客车, 还有其他相关设计参数表征。
那么, 针对东北林区的道路和气候条件, 在客运车辆的选型程序中对其性能指标如何要求和界定?客观地讲, 如果对车辆的效能体现要求不同, 那么所追求的性能指标也不尽相同。从车辆经营者角度, 最关注的是车辆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从车辆驾驶者角度, 最希望车辆动力性强、通过能力强、操控稳定;从车辆乘坐者角度, 则希望乘坐车辆安全舒适、行驶平顺。为此, 应该采取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然后根据目标权重确定之。在综合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 使车辆性能的确定达到辩证统一。
笔者总结了多年来东北林区的车辆运营情况并结合当前国家相关政策, 认为对客运车辆的性能要求首先应该保证安全可靠、经济环保, 再有就是应当具备能充分满足运营需要的动力条件和通过能力。在此基础上, 适当满足其他方面性能要求。
车辆的安全性
关于车辆的安全性, 国标《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已有具体规定。而对于在东北林区使用的客运车辆, 安全性指标则至关重要, 绝不能忽视。
首先, 应考察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主动安全性体现于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制动性的各项指标中, 因为这些指标直接涉及行车安全, 应当严格考究。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在东北林区, 应将ABS (防抱死系统) 作为对客运车辆配置的最基本要求。此外, 在选购大型游览观光客车时, 还应考察其辅助驾驶系统的配备程度。第二, 还应考察车辆的被动安全性。主要包括车身的承载能力、轮胎的结构类型、车窗玻璃的材质、座椅的结构强度, 以及防火、自救器材的配置程度, 等等。
车辆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笔者曾撰文指出, 东北林区道路运输油耗水平较高, 且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 在进行客运车辆选型时, 应该详细考察车身结构形式及发动机的型号配置, 充分了解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最佳速比匹配, 尽量选择风阻较小、全承载车身的轻型车型。
而对于环保性, 则要求客车内所有可触及之物全部采用环保材料, 以减少异味及有害气体的侵蚀, 并且要求发动机舱的材质能够达到阻燃、降噪、减振、保温的效果。同时, 还可根据当地能源供应条件, 考虑选择混合动力或清洁能源车型。
车辆的动力性
动力性包括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上坡能力。鉴于东北林区路况条件, 不论选用何种车辆, 其动力性始终是一项重要指标。而客车的承载对象是人, 运输的基本要求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将其快速运达目的地, 这就更取决于动力性的好坏。
车辆的通过性
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车辆的通过性是不同的。通常, 制造厂家考虑客车大多在市区道路上行驶, 从而使其设计通过能力照比载货汽车或越野车要差。然而针对林区路况, 恰恰要求客车具备较强的通过性, 这就要求在选择车型时, 对车辆结构尺寸加以留意。主要包括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和最小转弯半径, 以及车辆的纵向通过角、接近角和离去角等项指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车辆最小离地间隙加大, 将导致其质心偏高, 从而使稳定性降低, 所以对这项指标的选取要适当, 具体可根据当地的道路地形条件来确定。而车体的大小影响到最小转弯半径, 因而在选择车型时也要根据当地的道路地形条件酌情确定。
结语
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家必须提供构件出厂合格证(见样表C—022),合格证应有生产厂家名称、使用构件的工程名称、构件规格、型号、数量、出厂日期、质量等级并加盖生产厂家公章,
预制构件进场后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附录C的规定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①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②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检验;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非预应力杆件按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④对设计成熟、生产数量较少的大型构件,当采取加强材料和制作质量检验的措施时,可仅作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⑤当采取第④条措施并有可靠的实践经验时,可不作结构性能检验。
第一节 配电箱产品概述
第二节 配电箱产品特点
第三节 配电箱产品应用
第四节 配电箱产品技术指标
第二章 中国配电箱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配电箱行业发展现状
一、2008年国内配电箱行业发展概况
二、配电箱行业发展历程
三、国内配电箱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第二节 配电箱行业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
二、技术壁垒
三、产品进出口标准与认证
第三节 配电箱产品供求格局
第四节 配电箱行业产业链构成模型分析
一、行业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分析,上下游状况,相关行业…
二、行业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三章 2008-2009年配电箱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配电箱产品构成一、配电箱行业产品分类标准
二、配电箱产品主要市场份额
第二节 国内配电箱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第三节 国外配电箱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盟
第四节 我国配电箱产品技术应用成熟度分析
第五节 配电箱产品生产技术与应用市场关系
第六节 不同生产工艺优缺点比较分析
第四章 2008-2009年配电箱产品生产工艺与研发分析
第一节 配电箱生产工艺介绍
第二节 国外配电箱生产工艺发展阶段比较
第三节 我国配电箱生产工艺创新路径
第四节 国内配电箱生产设备介绍
第五节 国内配电箱生产设备应用分析
第六节 我国配电箱技术研发分析
第五章 国内外配电箱产品技术工艺研发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国内配电箱产品技术工艺研发动态
第二节 国外配电箱产品技术工艺研发动态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盟
第三节 2007-2008年国内外配电箱技术工艺研发成果回顾
第四节 2009-2012年配电箱国内外技术工艺研发趋势分析
第五节 配电箱产品现行技术同类替代技术发展
第六章 配电箱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应用调查
第一节 企业介绍
一、企业技术发展历程
二、企业技术实力分析
第二节 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应用情况
一、企业配电箱产品生产技术选择
二、企业配电箱工艺设备配置
三、企业配电箱生产技术研发与创新状况
第七章 2009-2012年配电箱产品技术工艺应用前景分析
第一节 国外配电箱产品技术工艺应用前景
第二节 我国的配电箱技术工艺应用前景
第三节 我国配电箱技术工艺发展对行业项目投资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配电箱技术工艺生产线投资收益性比较
第五节 投资配电箱项目应注意的技术工艺问题
第六节 我国配电箱行业典型投资项目分析
第八章 配电箱市场行情与供需预测
第一节 市场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市场价格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进出口状况及趋势分析
一、进口量值分析
二、趋势分析
第九章 配电箱产品销售策划
第一节 国内外市场分布
第二节 部分国内需求厂家及联系方式
第三节 部分国外需求厂家及联系方式
第四节 潜在客户分析
第十章 配电箱产品重点注意事项
第一节 产品技术开发注意事项
第二节 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第三节 产品生产注意事项
第四节 产品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配电箱市场投资前景及策略建议
第一节 投资前景分析
第二节 投资项目地推荐
【配电箱技术性能要求】推荐阅读:
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保养管理要求11-09
配电箱的安装实习报告11-14
配电工技师论文12-06
配电运检题库07-09
2019配电月工作总结09-16
配电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0-22
配电工区工作职责12-12
低压配电柜保养规程05-23
配电电缆的选择技巧论文06-03
配电变压器的故障分析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