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的复习点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市场学的复习点(精选7篇)

金融市场学的复习点 篇1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通常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一般期限在一年之内。

3、同业拆借市场: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4、回购协议:这里的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订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

5、商业票据市场:是商业票据发行与交易的市场,包括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6、债券的信用评级:是由专业的机构或部门,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经济主体或金融工具在特定期间内按时偿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将这些意见向市场公开,达到为投资者服务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7、外汇市场:是指由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和客户等外汇经营主体以及由他们形成的外汇供求买卖关系的总和。

8、外汇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按规定在合同约定的到期日内按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交割方式,买卖双方在期货交易所以公开喊价方式成交后,承诺在交来某一特定日期,以当前所约定的价格交付某种特定标准数量的外币,即买卖双方以约定的数量、价格和交割日签订的一种合约。

9、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买卖,是交易双方以当时外汇市场的价格成交,并在成交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办理有关货币收付交割的外汇交易。

10、外汇保证金交易:也称为外汇虚盘交易,指投资者以银行或经纪商提供之信托进行外汇交易。

11、外汇期权交易:又称货币期权,就是外汇交易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外汇期权买方享有在合同到期日或之前以规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货币的权利的交易方式。

12、金融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卖一顶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13、金融期货合约:指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特定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14、金融期权:又称金融选择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一个特定的期限内以事先确定好的协议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合约

15、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16、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百度百科)

17、金融工具: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它泛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融通的各类凭证或契约。

18、外汇期货:指以汇率为标的资产,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进行外汇交割,并限定了交易币种、合约金额、交易时间、交割方式以及交割地点的标准化合约。

19、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的标准化期货合约。

金融市场的特点

深度:给定交易价格的情况下可以交易的金融资产数要足够多

广度:交易者和交易工具多样,使交易活动不会出现单边市场趋势,系统风险较小 弹性:金融工具价格的调整速度,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可以再较短时间内得到调整 货币市场的构成:

1)同业拆借和回购协议市场

2)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票市场、中央银行票据市场)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5)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征:(1)货币市场的参与者

主要包括政府、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单笔交易规模大,因而属于批发市场。

(2)风险特征

期限短,流动性强,价格稳定,违约风险小,通胀风险与利率风险较小,政治风险不大。(3)交易特征

没有统一的集中的交易场所,是一个无形市场。

外汇期货的特征:

① 外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

② 外汇期货是一种能够在交易所内连续买卖的合约

③ 外汇期货是一种由金融期货交易所和结算所提供履约担保的合约。

票据的分类

性质与特征不同:汇票、本票、支票 出票目的不同: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定义

汇票:汇票是出票人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本票:本票是出票人自己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支票: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于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票据的特征

1)是一种完全有价证券 2)是一种没权证券 3)是一种要式证券 4)是一种流通证券

中央银行票据对市场的影响

1)中央银行票据是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利率的重要工具。

2)如果形成每周操作的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机制,将为中央银行票据二级市场的交易提供基础。

3)中央银行票据将成为各家资金富裕机构运用临时资金头寸的重要工具。

4)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相比有较好的流动性,所以许多以前未积极参与央行正回购操作的机构将会因中央银行票据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增加参与力度。债券的信用评级的意义 1)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2)信用评级是金融市场上的“身份证”与“通行证”。3)改善经营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4)信用评级还可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汇率的影响因素:

1)宏观影响因素:国际收支状况、相对利率水平、相对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国内经济结构

2)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外汇干预政策)3)市场因素:市场预期心理、投机因素

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及原因 根本原因: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 特征:

1)融通资金期限短,流通性高 2)利率由供求双方协定,随行就市 3)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4)技术先进、手续简便、成交时间段 5)信用交易且交易数额较大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1)商业银行

2)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经纪商、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3)市场中介(专业经纪商、由商业银行充任)在同业拆借中资金供给与需求有哪些 金融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1)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稳定现货市场 2)套期保值,转移风险 3)价格发现功能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 1)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不同 2)交易的履约保证金不同 3)标准化要求不一样 4)盈利与亏损的特点不同 5)交易标的的资产不同 6)买卖匹配不同 7)套期保值效果不同 金融期权的特点:

1)交易对象不是金融资产,而是买卖某种资金的权利 2)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3)买房须缴纳一定的期权费,不管是否执行购买或出售的权利 金融期权的类型:

按权利不同划分: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按履约时间不同划分:美式期权、欧式期权 按期权合约标的资产:现货期权、期货期权 按交易环境:场内期权、场外期权 金融期权的交易制度: 1)合约的标准化 2)对冲与履约的制度 3)头寸限制 4)保证金制度 金融互换的功能: 1)提高经济效益功能 2)规避风险功能

3)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功能 4)规避管制功能 股指期货交易的特点

1)股指期货既可以防范非系统性风险,又可以防范系统性风险。

2)股指期货合约的面值,通常是等于股价指数乘以交易单位。

3)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这是股指期货合约与其它形式的期货合约的根本区别。

4)股指期货的高杠杆性。这种高杠杆性,可以使投资者“以小本搏大利”。

证券经纪人的性质

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商业银行的性质 一种存款性金融机构 基金的分类

(一)组织形式不同:公司型、契约型。

(二)运作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

(三)投资对象不同: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基金。

(四)投资目标不同: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五)投资理念不同:主动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

(六)募集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七)基金的资金来源和用途的同:在岸基金和离岸基金。

(八)ETF:指可以在债权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LOF:发行结束后,既可在一级市场办理日常的申购赎回,又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实时交易,还可以在一、二级市场上进行套利的开放式基金。

(九)特殊类型基金:系列基金、基金中的基金、保本基金、对冲基金 辅助性的金融管理机构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有哪些 货币市场:

广义货币M2: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

短期国债、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欧洲美元、联邦基金 资本市场:

股票、公债、公司债、金融证券、储蓄券、可转让定期存单 决定债券内在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债券的期值 2)债券的待偿期 3)市场收益率 什么样的市场是健全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1)金融全球化 前提:金融自由化

表现:金融交易的国际化、市场参与者的国际化 2)金融创新

包括:基础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 重要标志:金融工程化

3)资产证券化

指把流动性较差但质量较高、预期未来有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然后出售给特设信托机构(SPV),由后者进行必要的信用增级后,发行以该资产池为担保的可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取决于哪些 1)债券票面利率

2)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 3)债券的投资成本

金融市场学的复习点 篇2

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的客体, 金融市场借助金融工具完成资金交易。资金的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在进行资金融通要有合法凭证, 以证明债务关系或财产的所有权关系, 这种证明凭证就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即金融资产。它代表了其持有者在今后对财产或所得的索取权。融资关系是种信用关系, 金融工具也是信用工具。金融工具的经济功能在于把资金剩余单位或个人的暂时闲余的资金有条件地转移给资金需要的单位或个人使用, 把社会的剩余资金吸引到生产投资上去。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 金融市场的主体

金融市场的主体是参加金融市场交易的单位和个人, 它们是以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身份出现。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加者和组织者是金融中介机构。

1. 金融及中介机构。

在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商业银行等, 它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办理投资的中介机构, 如投资公司等, 它们出售股票, 把所得资金用于金融资产投资或向消费者、工商企业发放贷款;保险公司、各种基金等, 用契约方式向参加者提供保险等业务, 借以集聚资金, 进行投资等。

2. 中央银行。

它参与金融市场并不是以单独的资金供求者的身份出现, 而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有贯彻执行根据货币金融政策和负责管理金融市场的义务和职能。

3. 政府部门。

它是主要的资金需求者, 它通过发行公债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用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其他支出。在政府财政收支发生临时性的不平衡时, 国家发行公债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同时, 政府及其机构在收支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资金的临时性闲置, 此时, 政府部门作为资金供应者, 把闲置的资金向金融市场供应。如将资金存入银行、收回或买入短期证券等。

4. 企业。

它是金融市场最大的资金需求者, 也是资金的供应者。企业需要大量的长期或短期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会将闲余的资金, 临时供应在金融市场。

(二) 金融工具

1. 金融工具的种类。

一是直接金融工具。直接金融工具是非金融机构如政府、企业及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金融工具, 如公债、公司债券、股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借据等。非金融机构直接以借款人的身份向贷款人借入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或消费, 此融资即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即直接金融工具。主要直接金融工具有:商业票据、债券, 如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股票等。二是间接金融工具。间接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及债务凭证, 如钞票、存款、人寿保险单、基金股份以及其他形式的借据等。间接金融工具主要有:一是钞票, 即有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二是存款, 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存款的债务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债权人是存款人。三是大额可转换存单, 是能作为流通工具使用的大额定期存款凭证。四是银行本票, 是由银行签发的以银行本身为付款人的票据。在有效期内持票人可凭银行本票随时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五是银行汇票, 这是银行办理汇款业务的工具, 如用于异地购货的清算等。六是金融债券, 是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中长期债券。金融债券筹集的资金由金融机构本身支配使用。七是人寿保险单, 这是人寿保险公司发行的人寿保险凭证。人寿保险公司作为债务人在支付保险金前是一种筹资行为。人寿保险单的持有人有在规定的期限取得保险金的权利。八是基金股份。它是投资公司、储蓄和放款协会等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股份。基金股份的持有人有获得收益的权利。

2. 金融工具的特征。

一是流动性, 它是金融工具可在短期内无延迟、不受损失地得到补偿的能力。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具有容易兑现、为人们普遍接受、交易费用低和市场价值波动小的特征。流动性与发行者 (债务人) 的信誉成正比。流动性由强到弱的排列依次是:钞票和支票、活期存款、银行本票、汇票、存款、人寿保险单、短期公债、长期公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二是安全性, 它是收回本金的保证程度。通常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关系, 与债务人的信誉成正比关系。三是收益性, 是金融工具的持有人能得到的投资收益率。持有金融工具是有收益的, 如股票会有股利, 债券会有利息等。

(三) 金融市场的类型

金融市场是一组经营资金借贷和买卖金融工具市场的总称, 根据不同标准, 金融市场有以下不同的分类。一是根据对资金需求的期限长短, 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二是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 金融市场可划分为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三是根据交易的范围不同, 金融市场可划分为国际金融性市场、国家性金融市场和区域性金融市场。四是根据交易的方式, 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等。

二、金融市场管理和企业筹资

国家对金融市场应进行适当的管理。金融市场管理的方针是增强金融市场的投资性, 避免投机性。金融市场的管理一般通过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手段进行。

(一) 金融市场的行政管理

金融市场的行政管理由财政部和国家证监委进行, 其主要是制定金融政策、建立金融制度。这种管理通过制定财政税收政策、公债管理政策、债券管理政策;制定《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法规及其他金融政策、金融秩序等政策制度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 在经济衰退期, 通过减少财政税收、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 使金融市场资金充裕, 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膨胀期, 通过增加税收、压缩财政支出等手段, 减少市场资金, 以缓和经济的过度膨胀。

(二) 金融市场的业务管理

金融市场的业务管理是由中央银行进行的, 主要是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的业务管理和控制。中央银行要制定业务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它是发行 (钞票) 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执行金融政策的银行。中央银行能够对金融市场在业务上进行有效的管理。

1. 法定储备政策管理。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储备率的方法调节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实现调节经济发展的目的。市场货币供应量越多, 经济发展越快;市场货币供应量就越少, 经济发展必然慢。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筹集到的资金在使用以前, 先要按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 作为经营风险的保证。商业银行的这一部分存入中央银行的资金, 即存款准备金, 它占商业银行筹资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在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储备率时, 就是要放松银根, 市场货币供应量就必须增加, 对活跃经济有利, 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储备率时, 就意味着收紧银根, 市场货币供应量就可能减少, 压缩银行贷款的额度, 对减缓经济的过度膨胀有利。

2. 再贴现政策。

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的方法调节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实现调节经济发展的目的。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多少, 而企业流动资金的大多数是由商业银行供应的, 调整再贴现率可能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 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 就意味着放松银根, 市场货币供应量就可能增加, 对活跃经济, 促进发展有利;在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 就意味着收紧银根, 市场货币供应量就可能减少, 压缩银行贷款的额度, 对减缓经济的过度膨胀有利。

3. 公开市场政策。

中央银行参与公开市场的债券交易, 通过买卖短期公债的方法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发行、出售短期公债时, 市场上债券增加, 资金流向国库, 这就实现了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使货币回笼, 相当于收紧银根;在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入短期公债时, 市场上债券减少, 大量货币投放市场, 这就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就是通过以上各种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在筹资时要密切注意金融市场动向, 作出科学的筹资决策。若企业预计国家会紧缩银根, 未来市场货币供应量可能减少, 市场筹资的利率就可能提高。企业应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贷款或发行较长期的债券。因借款或债券的利率在提高利率之前就规定了, 这时企业筹资会在未来少付利息。此决策对企业有利;反之亦然。

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必然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影响企业筹资的数量和质量。应随时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 熟悉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苏玲, 等.加快金融市场建设为经济持续增长保驾护航[J].科技资讯, 2011 (2)

[2]卫娴, 等.金融市场的主要子市场[J].自考职教成教, 2000 (17)

[3]朱晓丹.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策略[J].学术交流, 2004 (3)

[4]刘金渠.金融市场知识点滴[J].党课, 2006 (8)

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的矛盾 篇3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从众行为;羊群效应

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经济学家和投资实践家们不断地发现传统金融理论与现实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冲突,因而尝试从多个角度对传统理论进行革新,以期更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特异性等各种现象。金融理论的一个新发展--行为金融学,是从研究人的行为方式出发,分析不同投资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投资理念,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他们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追求风险既定下的最大收益或者收益既定下的最小风险,并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文淑惠(2001)认为,“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投资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行动,即:进行投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投资者会把他们搜寻到的信息,以及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通过投资行为反映到股票价格及其波动上来。”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最优决策实际上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心理选择,不确定性决策是开放型的决策,不可避免地受到混乱的投资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影响。

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在EMH基础上提出的预期效用理论,理性投资者追求主观预期效用最大化,根据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估计股价并据此定价,投资者的信念和主观概率是无偏的。但随后几十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作出决策,而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投资行为。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它最早是由Markowitz(1952)提出的,但推动这一理论发展的是Kahenman和Tversky的研究(1979)。他们用更现实的行为假设取代主观预期效用决策模型,对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强有力挑战。他们认为投资者的效用并不完全依赖于财富或消费的绝对水平,而是反映在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V(ValueFunction)。价值函数是期望理论用来表示效用的概念,是获利或损失的函数。期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概率评价函数π(Weighting Function)。Kahenmann和Tversky(1979)认为人们对不同的效用值所对应的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是不一样的,按照实际概率值可以划分为极可能、很可能、很不可能、极不可能几种情况,不同情况下人们的概率评价值有着明显差异。在金融活动中,这种心理特征表现的很突出,其直接影响表现为投资者过分的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其间接影响是过滤信息时,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忽视那些使他们自信心受挫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者的回报。

从众行为决策过程分析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认为投资者的决策是在理性约束下的相互独立的随机过程。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信息,而是相互学习相互模仿。正是投资者之间这种模仿行为可能引发证券市场上的剧烈波动,这对于市场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易诱发金融危机。“羊群效应”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下的行为理论。同样可以用“羊群效应”理论来解释证券投资者的行为。证券投资“羊群效应”的成因。“羊群效应”的形成可以划分为非理性成因和理性成因。“羊群效应”的非理性成因说指的是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强调人们类似动物具有从众的偏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正是投资者这种非理性的盲目跟风行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而理性成因说则更多地沿用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框架,它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融合进来,其主要成果仍是在效用最大化前提下得出。

行为分析对投资者的启示是作为投资者,很明显被许多行为和心理因素所影响。个人投资于股票应采取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是各类投资者应该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投资者控制认识错误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投资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而且应该制订特殊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买、卖或持有)。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决策,这种类型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错误,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错误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我国的投资者结构以中小个人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更为突出,所以要规范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首先要注意研究他们的行为特征,迄今为止中国股市的过度投机与波动莫不与缺乏一个理性的投资者群有关。证券市场上针对中小投资者进行的投资者教育,其涵义是通过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增加投资者的知识存量,减少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特征,其目标是构建证券市场的理性的微观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在证券市场上的使用,与今后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演进,证券市场之间风险传递越迅速,涵义是通过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增加投资者的知识存量,减少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特征,其目标是构建证券市场的理性的微观基础。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在证券市场上的使用,与今后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演进,证券市场之间风险传递越迅速, 对中小投资者的素质和投资理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对投资者证券行为的研究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力.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J].经济科学,1999,(3).

[2]石善冲,齐安甜.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D].北京:清华大学,2006.

[3]李国平.行为金融学[D].北京:北京大学,2006.

金融市场学的复习点 篇4

1 案例教学法介绍

1870年, 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德尔教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1920年后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一步倡导并加以完善推广。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案例分析阶段以及案例总结阶段。每个阶段师生都会共同参与, 通过师生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讨论, 对每个案例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进一步地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金融市场学》课程中案例的选择

在《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案例的选择问题。选择案例的标准是什么?主要应该从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以及时效性着手进行选择。真实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需要来源于实践, 教师不可以主观臆测, 虚构案例。如果使用假案例就失去了案例教学法的原有的意义;典型性是指案例不仅要是真实的, 而且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能够起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相关性是指所选案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案例分析的最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案例的帮助让学生们加深对金融市场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所以所选案例内容必须与金融市场理论内容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多样性是指根据金融市场学课程所讲授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如股票、债券、期货与期权的定价等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案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某些授课教师在股票定价案例的基础上, 将股票换成债券、期货或者期权进行讲授, 就是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多样性要求;时效性是指选择的案例与时俱进, 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现实生活为金融市场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案例素材, 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事件。在《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按照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以及时效性选择相关案例将会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案例讲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的具体讲授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教师学生的身份转换问题

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不同的。在传统填鸭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一味地主动地传授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与总结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授课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身份的转变。

3.2 案例教学具体方法的选择问题

事实上, 在案例教学法可以被细分为“引导式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以及“书面式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式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课堂所讲授的理论课程引入案例, 分析该案例所涉及的金融市场问题, 层层递进, 具体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讨论式案例教学法”是指针对金融市场发生的某一具体问题, 提出相应问题, 要求学生发表看法或者意见, 授课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书面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对所分析的金融市场问题形成书面看法并提交讨论。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授课内容, 灵活运用上述各个方法, 达到最佳授课效果。

3.3 案例教学法考核的问题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条件下, 如何更好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地考核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对教师考核方面, 一个有效的考核方法是《金融市场学》案例库建设情况。在对学生考核方面, 使用开卷方式的案例题考核以及课堂发言表现等内容应该纳入考核体系, 鼓励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到案例的讨论中, 达到案例教学法的预期效果。

4 结论

事实已经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更为有效的运用到《金融市场学》教学中, 本文主要从案例的选择的“五性”标准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身份转换、方法选择与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有助于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市场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萍.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中的运用探讨[J].科技广场, 2008 (2) :184-185.

[2]董磊.高职院校金融市场学课程新教学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 2011 (6) :197-198.

[3]钱曼丽, 杨小花.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课程中的实践考探[J].金融经济, 2014 (12) :172-173.

[4]曹慧.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市场学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 (7) :227-228.

做金融市场的“学生” 篇5

何为保值增值呢?年初的100元,到了年末还是100元,这就是“保值”吗?年初的100元,通过购买银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到了年末增加到了101.8元(按照2.25%的年存款利率,除去20%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这就是“增值”吗?从表面上的数字看似乎如此,但是千万不要忽略“金钱的购买价值”,这个比“名义上”的价值更有意义。假设过去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是2%,也就是说年初100元的东西,到了年末价格会涨到102元。那么,这件东西年初的时候,手里的100元刚好可以买得起。如果年初的时候没有买,而是将这100元做了银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到了年末,虽然得到了1.8元的利息收益,但是却买不起已经涨到102元的东西了。以上的例子很简单也很深刻,我们从中可以知道金钱价值的深层含义。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05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对于2006年的通货膨胀做了预期,基本是在3%。也就是说,在2006年如果金钱本身数量的增长达不到3%,则手里的钱就是在“缩水”。目前,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8%(税后),显然低于3%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即使是5年期的定期存款,每年的税后利率才2.88%。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自己的资金寻找更好的出路。

客观地说,国内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整个市场创新和前进的步伐都很大,新的金融投资产品不断展现在我们眼前。仅基金产品,我们就有200多只可供选择。但是金融投资产品同金融市场一样,都是有波动的,可能取得的高收益是要建立在承担相应投资风险的前提下。中国人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喜欢自己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对于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的金融市场,缺乏认识和研究的老百姓自然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了。除了银行储蓄、凭证式国债和投资本金有很高保证的货币型基金外,其他相应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自然也无法进入大家的备选视野。

金融市场日新月异,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同时隐含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就拿人民币汇率来说,以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大家不用担心人民币对外币的价值。但如今人民币汇率制度放宽了,有外汇使用需求的人们就必须要关注人民币的汇率趋势,对自己的币种选择和使用多“关心”。国内基金市场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更是让大家“应接不暇”,如何在“琳琅满目”的200多只基金中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简析复习教学的几个“点” 篇6

一、把握好复习内容的着力点

复习课不足单纯地将已学知识简单重复地和盘托出,而是要在所学的众多知识中捕捉到学生理解的困难点、知识编排的关键点、思维方法的启迪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复习教学的着力点。

本学期我就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了一节三角形的复习课并进行了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过以题代纲的形式设计了复习教学。就是教师首先不带领学生列知识框图,而是先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最后再梳理形成知识框图,力争从题目中唤醒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是清晰、鲜活、深刻的,再依据平而图形这个知识版块的编排体系,将三角形这节复习课的着力点定在了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上。

二、找准复习内容的切入点

复习知识不一定按照新授时的教学顺序,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起立体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纳入学生有效的认知结构,要把握好复习|人J容之问的逻辑关系,找准复习内容的切入点?

如在带领学生进行三角形复习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能用这些线段围出三角形吗(出示2cm、6cm、8cm、lOcm四条线段)?

生:选择6cm、8cm、10cm

师追问:为什么选6cm、8cm、10cm?你依据什么?你们为什么不选2cm这条线段?

生:如果选2cm就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能确定它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因为2cm这条线段和另外任何一条线段相加的和都不能大于第三条线段长度

师:通过刚才的辨析,我们发现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够围成三角形,只要看最短的两边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对吗?

很明显,我将三边关系定为了复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切人点,因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三条线段长度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三角形的形成,三角形形成了才有特征、分类、内角和等相关知识,才会出现基于三角形的延伸知识,故以三边关系切入三角形的复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关系。

三、思考复习内容的提升点

一是正确理解提升点。

首先为什么要提升。人类的智慧足在思考认识的提升中迸发的,复习课应该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同、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到与新授课不同的一种风景,使他们体会到复习课的魅力,这种魅力就源于对旧知识的挖掘和提升,对新知识的启发和展望。

其次是如何把握提升度。要把握好复习知识的提升度,提升得过高、过悬,就会失去学生思维上的追随,甚至影响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若提升得过低、过浅,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阻碍他们对旧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是怎样寻找提升点。

在复习教学中找到理想的提升点,一直以来都是困惑教师们的一个难题,如果提升点找错了,就失去了知识提升的意义,因此找准提升点是复习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基于知识本身寻找。要认真研读教材,从教材中抽出所复习内容的知识体系,回顾所复习内容的上位知识,了解所复习内容的后续知识,思考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挖掘知识本身寻找复习的提升点。如在三角形复习中,我确定了两个提升点。

一个是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变化会引起三角形内角怎样的变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两条边同定的情况下,第三条边长度的变化就会引发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引出了三角形的分类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重新认识三角形,重新审视边和角的关系。当然这些还不足以体现出对知识的提升,真正提升的价值体现在: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固定不变,随着第三条边长度的变化会动态地形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实际上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比如涉及中学将要研究的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当第三条边长度变为10时就形成了直角三角形,这不就是勾股定理吗?三角形两边长度固定,随着两边夹角的变化完全可以确定第三条边长度的范围,这不就是余弦定理吗?

另一个提升点是将三角形的内角和拓展到求多边形内角和上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的。

师:(出示四边形)这是什么图形?能计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180度,两个是多少?

生:360度(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师:那五边形呢?六边形、七边形和八边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在学具纸上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生:边数分别是3、4、5、6、7、8,所分三角形个数分别是1、2、3、4、5、6,内角和分别是180°、360°、540°、720°、900°、1080°。

师:用n来表示多边形的边数,那能分多少个三角形,内角和(n-2)x180度。看来我们在求多边形内角和时可以用边数-2求出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个三角形也就有多少个180°,从而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实际上也是在贯彻本节课复习的着力点,使学生关注边和角的关系。图形边数的逐渐增加会引起内角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探究边数和内角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微妙关系,在培养学生找规律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五年级“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如此,使学生不仅能在边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思考边和角的关系,而且也能在边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思考边和角的关系。

基于学情分析寻找。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寻找复习课中的提升点,对于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最好不要提升,对于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可以适当进行提升。可依据学牛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做的练习或试卷对其进行整体分析,分析他们错误的原因,关注他们集中错误的题型,不要轻易放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错误资源,因为那可能是你开启“提升学生智慧、进行有效复习”大门的金钥匙。

金融市场学的复习点 篇7

民间金融在中国历史由来已久, 特别是在温州地区, 有曾经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在2011年温州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 老板“逃路”, 企业倒闭。民间借贷危机最为严峻的是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南面的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北面的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的民间借贷危机。在以前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发展一直都很好, 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温州模式在以前一直被国人作为典范, 它的成功在很多地方可以为现代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那么为什么曾经风光一时的温州模式此次却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呢?它的产生有什么必然性吗?

曾经的温州模式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管理严格和对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 现金流就是他们的命脉, 但是由于自身规模的原因, 它不可能拥有非常雄厚的资金流, 而对于那些银行中介机构也就是正规金融来说, 由于这些小企业经营规模、资信状况和还贷能力有限, 所以通常会审慎的发放贷款, 不借贷、惜贷情况严重。而且审查程序和流程复杂严格。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中小民营企业无法在这些正规金融机构里进行融资, 来投资实体企业, 用于继续扩大再生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那时候有一种金融组织叫“呈会”, 就是把那些规模比较小, 经营范围也比较窄, 融资能力差的小企业的人组织在一起, 大家把钱全部凑到一起, 形成一个资金池, 谁有急用都可以进行挪用, 但是要按市场利息率计算利息, 到期连本带利还款。这在当时很流行, 通常都是熟悉的人或是一个宗族的人以这种方式筹集资金, 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融资可以解决这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事实。而且风险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对各个企业效益的提高, 扩大再生产来说都是很有利的。至于风险如何得到控制, 它们做的比较好, 因为彼此都是一些知根知底的人, 相互之间经营什么, 每天都在干些什么彼此都相互了解, 相比较银行放贷来说, 它们这个组织管理起放贷风险成本更低, 几乎不会出现坏账的可能。所以在温州这种模式被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当地经济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它的存在对正规金融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随着温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这种组织逐步被一些金融担保公司, 典当行, 资产管理公司等组织所利用。用钱生钱, 因为放贷利率比市场上的利率高出好多倍, 月利息5分或是1毛的都有, 而且手续相对银行来说简单, 而且也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抵押。这种风险的补偿是通过高于同期银行放贷利率的方式得到补偿。尽管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 但是这种方式的融资却给那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得到很大的便利, 但是同时又为金融风险的爆发埋下伏笔。因为这种非正规金融的融资行为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互之间靠的是彼此的信任。一旦经营不善或是经济形势不乐观, 收不回款项就无法准时还贷, 就会发生连锁放应, 波及范围就会相当之广, 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潮, 失业率增加。

正是由于在2011耐爆发了民间借贷危机, 国家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击力度, 整治我国的民间金融市场。这种对于民间金融市场的一刀切, 不断不会取到好的效果, 还会使得中小企业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形势会更加严峻。2014年金融市场改革将会迎来那些可喜的期待呢?开放民间金融市场, 让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 降低门槛, 放宽银行的准入机制, 让民资开办银行, 进入市场与正规金融进行竞争, 发挥金融市场的效率, 让资本流向收益更高的企业。

正规金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取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于工商业、农业、基建、冶金等行业发展给予了巨大帮助。但是正规金融的贷款发放条件过于严苛, 除了国企和大型上市公司能够顺利的待到款项, 而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却是不尽如人意。正是由于这种正规金融体制不完善, 才孕育出民间高利贷的出现。

在民间有三种形式的高利贷, 第一种是非法集资。第二是暴力高利贷。第三种是正规的高利贷。对于前两种必须予以坚决打击。但是对于第三种而言, 我们是要给予支持的, 因为它们的存在, 一是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 对银行放贷进行相互的促进, 并规范相应的金融体制问题。二是可以给那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契机。因为依托于民间借贷他们能够比较容易获得贷款, 投资实体, 盘活企业而不至于倒闭。三是可以给中小企业得以喘息的机会, 注入流动性, 以解燃眉之急。

二、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互补机制

银行和企业应该是“鱼水关系”, 银行应该支持企业发展, 放水养鱼, 但实际上现在的两者变成了“水煮鱼”的关系, 很多企业认为银行将企业逼上了绝路。正规金融不完善或是不作为才引发非正规金融的出现, 弥补正规金融的缺陷。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陷, 无法满足正规金融的审核条件, 自然也就贷不到资金, 即使贷到款项, 贷款大多是几个月或是一年, 无法和企业的生产周期匹配, 短期回笼资金无法填补占用的资金, 企业为了还贷, 自然会求助于民间金融, 也就是高利贷, 用于归还到期贷款。可是下一次的银行贷款发放时间间隔又是两三个月, 而民间金融正是由于其程序简单, 不需要抵押, 可是借贷利息大多会很高, 以弥补其风险, 两三个月的高额利息负担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负担, 循环几次后, 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资金缺口不大增大, 最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多数中小企业都在指责正规金融的不作为, 贷款期限过于短小, 机制不合理,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大型国企, 才能够顺利的待到款项, 继续其资源垄断, 发展壮大。

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时, 也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应该有更好的生存土壤, 更好的营养令其快速发展壮大, 因为其所作的贡献远大于其他国有企业。无论是从数量, 还是就业量, 税收规模等, 中小企业这种实体企业在中国的伟大复兴中, 地位独一无二。我国应该出台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政策。目前国外有比较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借鉴和效仿。如美国设立了联邦小企业行政管理局, 这种组织专门负责帮助中小企业贷款, 可以顺利使中小企业得到其发展所需的资金, 帮助其扩大再生产, 更好的抓住机遇, 发展壮大。日本成立中小企业公库, 这种组织是用来向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 它的利率比民间商业银行还要低2%~3%左右,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这种环境无疑使其能够迅速发展壮大, 即使其自身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够雄厚, 其还是能够顺利的贷到款项。再比如新加坡, 政府是想办法把这些中小企业的贷款证券化, 组团上市, 来给中小企业融资, 帮助其发展。

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方向应该是更加开放化, 更加公平化, 透过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公平竞争, 相互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的效用, 更高效、更快捷的为哪些需要贷款发展的中小企业注入新的血液, 令其能够有造血功能。

民间金融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存在着, 发挥正规金融应有的作用, 这种“影子银行”的存在, 对于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应当有效地建立民间金融的正规借贷制度, 加速相关立法进程和市场化进程。

(一) 正规金融的不完善引发非正规金融

金融抑制现象是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所谓金融抑制现象是指政府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 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金融抑制现象中, 低利率导致存款的低收益, 因而储蓄量很低。而由于利率由政府决定, 银行不能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来决定利率, 因此在一定的贷款利率下, 只能选择风险性低的项目。高收益、高风险的中小成长型企业则很难获得贷款, 这些日益壮大的中小企业只能求助于非正式市场。这样, 非正规金融市场就出现了。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特点, 必然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只有哪些资金链有问题的企业才会想要得到贷款, 来发展自己。这样一来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筹集贷款, 而哪些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未必能够得到贷款。还有就是道德风险, 有些中小企业从银行贷到款项后, 投资实体企业, 由于利润率较低, 正常发展收益率比贷款利率还低, 他们就会进行投机行为, 投资一些风险较高的行业, 如房地产, 冶金等行业, 来换取高额利润。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发生连环效应。正规金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的放贷比较谨慎。这也是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原因。

民间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是互补、替代和转化的关系。因此建立一种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合作制度, 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

(二) 民间金融促进正规金融发展

已有的研究以及中国金融改革实践表明, 民间金融的客观存在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民间金融的“地下性”, 它并不在官方统计机构监测范围之内。但从有关数据上看, 现有中国正规金融规模和民间金融规模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 正规金融发展比较平稳, 而民间金融在近5年来发展迅速, 规模庞大, 目前甚至可以达到正规金融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正规金融规模的增加并不是民间金融规模壮大的原因, 相反, 民间金融却可以促进正规金融的发展。原因在于民间金融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 处于发展萌芽时期的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证券市场等正规金融部门顺利融资;而中小企业在萌芽时期从民间金融部门获得融资, 发展壮大之后则倾向于向正规金融融资。因此, 民间金融间接推动了正规金融的发展。

当前, 民间金融的规模日益庞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民间游资庞大;二是中国中小企业众多, 且大多中小企业无法顺利在正规金融市场融资, 因此民间金融市场需求日益庞大。

(三) 加强监管合理利用民间金融

在中国民间金融产生和扩张的历史过程中, 尽管出现过高利贷等不规范行为, 甚至在资金链断裂时出现崩盘从而导致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等不良现象, 但随着金融市场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尤其是沿海省份的改革与探索, 其正向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业已成为正规金融的必要补充。中国民间金融体现两个方面的性质, 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影响金融稳定的不良性。因此, 对于民间金融, 还需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必要监管、扬长避短、合理所用。

规范民间金融市场, 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将有利于生产的民间融资行为区别于非法集资, 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监管民间金融主体, 建立正规借贷制度。对“标会”等风险性较高的民间金融主体进行注册监管, 甚至可以将之“公司化”, 在现行“一行三会”体系下建立相关的对民间金融调查、统计和监管部门, 严密控制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引导民间金融发展, 加快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程度越高, 民间金融的市场供求机制越完善, 资金利率水平和风险溢价越趋于合理。同时, 高度市场化下确定的自由利率能为央行制定利率提供参考。

发挥正规金融指导作用, 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如何促使正规金融来指导和带动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 以及如何利用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两大力量来合理配置整个社会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0年5月13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意见》明确提出, 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 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 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在一般竞争性领域, 要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 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 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 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 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上一篇:人生观和价值观计划下一篇:一年级数学9加几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