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年级教学反思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年级教学反思(通用4篇)

《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年级教学反思 篇1

我们五年组的小课题为《如何抓好课堂纪律》,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根据我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准备了这节课,下面我就这节课来谈谈我的反思。

1、抓好课堂纪律要注意“严中有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注意严得适当。有的教师“以罚为严”,有的教师“以凶为严”。那样可能会压抑情绪使学生没心思学习。所以,本组想改变原来的态度,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试着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流。所以,在本堂课上,我力求做到亲切自然、和蔼可亲,用语言、眼神、动作等去鼓励他们。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抓好课堂纪律要强化、连续。课堂40分钟、分分秒秒都很宝贵,所以,教师不能对纪律要求时紧时松。教师每上一节课时,都要维持好课堂纪律。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接古诗的方式,组织课堂纪律,每当我说出一句古诗的时候,学生们接下一句古诗并且立刻坐好,而且能意识到有同学课堂纪律不规范,要坐好了,老师在提醒他们。

3、抓好课堂纪律要发挥先进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本节课中,我表扬课堂纪律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在听见我表扬了这位同学之后,都立刻端正的坐好,所以,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

1、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到位。

2、在课堂上还没有做到放手,在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搜集资料并进行汇报。

《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年级教学反思 篇2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版,改版后的教材,更加突出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单元中,有单独的语音教学板块,即Let’s spell部分,这说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如何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成为我经常关注、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一、三年级语音教学面临的现状

我所教的三年级,只有16 人。优生很少,而学困生却不少。下面我将谈谈三年级语音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26 个英文字母容易与拼音混淆

这似乎是个通病。一年级学习了拼音,开始拼读生字。二年级继续强化拼音的拼读意识。通过两年的拼音学习和实践,学生似乎将拼音掌握得很“牢固”了。因此到三年级后,当他们再接触似曾相识的字母时,就会兴奋地脱口而出,将A a/ei/读成a,Gg/d誻i:/读成g等诸如此类的错误。

2.语音拼读意识不强

虽然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面对生词,本就语音知识匮乏的他们,寄希望于机械地模仿我的发音,这忽视了语音拼读的整体意识。面对着只有两三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拼读,心口难开。

二、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的措施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方法,逐步地解决问题,努力让学生爱上语音呢?

1.拼音的先入为主,造成了一定的语音学习混淆

我认为,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注意力,让他们先爱上字母。英文歌曲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观看英文字母歌的动画,学生被那鲜艳的色彩、卡通的字母吸引住了,甚至有学生还跟着哼唱了几句。尽管我听到了学生已经将英文字母误唱为拼音,也没有打扰他唱歌的兴致。教材内容安排先学唱字母歌,是为了能整体感知26 个字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因此在学歌中,我带着学生指读歌词,采用小组读、个人读及开火车读等形式,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较大的发音。对于小错误,我暂时先放在一旁,没有使劲去纠正其发音,以免打击他们语音学习的积极性。

(1)游戏方式巩固歌曲。全班开火车唱字母歌,而我随机抽取并出示一张字母卡片。当某个学生唱到出示的字母时,则站起来并大声唱出来,这能测试学生对字母的认读反应能力。如果学生错误,则会上台表演以示惩罚,学生表现得兴趣很大。

(2)绘本方式整体学习语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于是我利用绘本这种故事的方式进行语音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三年级下册就开始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了。第一单元是学习a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语音呈现环节,我在PPT中结合卡通人物出示了以下句子:This is the dad. He has a cat. The cat is in the bag. The bag is in his hand.“Meu , meu...”配上小猫跑了的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简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朗读故事,然后将标注了a的单词放在一起,让他们发现单词的共同点,即a在单词中的发音/覸/。延伸拓展环节,又以绘本的形式让学生分组阅读。我努力创设故事情境学习并巩固语音知识。

2.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语音知识,拼读意识在形成中,语音习惯也在培养中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我教会他们一套音标手语操,比如b/b/两手在胸前反向靠着,然后向两旁拨开;k/k/一手在嘴前做咳嗽状等。学生说说动动,显得特别有趣和兴奋,甚至他们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动作。我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因此,在以后的英语课中,面对较短的单词,我都会鼓励学生试着自主地拼读出来。起初,他们一时适应不了,但是只要我做出音标手语操中的动作,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小声拼读着。再加上评价机制的作用,即拼对一次就可获得3 分的奖励,这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拆分音素和手语操结合起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拼读意识。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单位,它是口语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人们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最小语音片段。一个音素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字母构成的单音。教学中,如单词cat就有三个音素/k/,/藜e/,/t/,在我动作的指引下,学生尝试着拼读。拼读不准确,我不及时纠正,直到有学生拼读正确,我予以加分表扬,这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次采用这种拆分法,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拼读简单的单词了。

三年级的语音教学,教师重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师生共同持之以恒地努力。强化拼读意识,大胆开口尝试,爱上语音!

参考文献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5个生字。读记“遵照、汝河、砸毁”等词语,读写“纵队、战略、顽抗、奔流”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4.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

5.体会并学习抓住动词与比喻句使文章描写更生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感受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抓住动词与比喻句使文章描写更生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场面描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让学生抓住动词和比喻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战斗的激烈场面和战士的勇猛表现出来的。

教学策略:用刘邓首长照片导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以文中首长的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本节课的引领全篇的问题;结尾的短片再次感受刘邓大军的勇猛,深化主题。

教学准备:上网查阅有关跃进大别山和刘邓首长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刘邓首长的照片。

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他们是谁?

(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

师:刘司令和邓政委是一对亲密战友,他们率领的刘邓大军更是战无不胜的军队。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五课就讲述了刘邓大军的一次胜利战斗——板书课题,齐读。

2. 简介历史背景。

师:你们知道大别山在哪儿吗?

(生汇报资料后,出示课件。)

师: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1947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党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邓大军1947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20天,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相信大家预习得都很充分,老师考考你,请你开火车来领读词语。

师: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紧扣核心,辐射全篇

1.结果入手,引出中心句。

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第9段,我军胜利了。)

师: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有一句话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哪句话,请找出来。

(“狭路相逢勇者胜”——板书。)

师:“狭路”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比喻形势危急时,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你用笔画出来,并汇报这句话出现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出现的。

2.第一次“狭路相逢勇者胜”引领相关分析。

师:(讨论。)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第3自然段,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没有船只,水深难蹚,情况危急。 )

课件出示汝河的示意图,把这几种危急的情况让学生看到,体会形势的危急。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危急之感。

师:在这种兵力不强、人力不足、武器装备差、战斗形势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撤退?

(不能,过了汝河就能向大别山跃进,过不了汝河后果不堪设想。)

师:必须前进,必须胜利,我军只能靠什么?(勇往直前的勇气。)

师: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刘邓首长做出了这样的战略指示。

(课件出示第六段首长说的3句话。)

(请学生先自由朗读,再指名读。)

师:首长让我们怎么去做?

(抓住重点词:进攻、迅速、勇猛——板书。)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必胜的决心。)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抓关键词:不管……一定……一定……)

指导朗读。

先指名读、师生读、齐读、起立读,读出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再引读:刘邓首长叮嘱旅长说——(生读第三句话: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旅长又对团长说——(生读第三句话。)团长对全团的战士说——(齐读第三句话。)

3.第二次“狭路相逢勇者胜”引领相关分析。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这句话深入到战士们的心田,变成大家的决心和行动。(范读到“……跃进大别山”。)

师:战士们是怎样积极准备的?

生汇报。课件出示:每支步枪……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体会战士们已经斗志饱满,信心百倍,充分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抓关键词:每……都,每……都,绝不……绝不

多种形式读,读中感受战士们的斗志饱满和信心百倍。

师:战士们带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投入到战斗中,你在哪里体会到了战士的“勇猛”?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出山的猛虎是怎样的?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说明将士们战斗的时候怎么样?你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他们的勇猛吗?(指名读,齐读。)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师:决堤的洪水是什么样的?我军的将士像决堤的洪水说明了什么?你能读出将士们的勇猛吗?

师: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将士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师: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再加上恰当的比喻句,把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读者如临其境。

4.第三次“狭路相逢勇者胜”引领相关分析。

师:好,现在再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经过英勇奋战,最后我军……胜利靠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次胜利说明刘邓大军中的每一位战士都是勇者。更说明刘邓首长经过冷静分析所做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不仅仅是为了大别山。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跃进的意义所在。

课件出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短片,让我们走进那激烈的战斗场景中,感受战士们的勇猛。

四、收束全文

师:我们看课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不用“挺进”呢?

(“跃进”体现出速度极快,非常迅速,而“挺进”只是前进,不能表示出我军速度快,所以用“跃进”更恰当。)

师:让我们带着对刘邓大军全体将士崇敬的心情,再次读一读这振奋人心的课题和取得胜利的法宝:“千里跃进大别山,狭路相逢勇者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爱建学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篇4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4.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和“狭路相乔勇者胜”中“狭路相逢”的意思。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18旅到达汝河时,战斗形势十分险恶紧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刘邓首长的照片

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是谁?(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2.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地形图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1946后,当另人民还在欢天喜地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3.释题

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跃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4.示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并在学习中继续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生读文)2 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划(huá huà)

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3.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解决)查字典理解: “布置”: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③购买。“叮嘱”: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不约而同”:①约定。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一)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

(生: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头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2.齐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挺进;十几天行军。)

(二)找出文章中心句

1.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 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把它勾画出来“

四、总结课文 1.总结课文

2.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3.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生:狭路相逢)

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字面理解“勇者胜”

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生:胜利,勇敢的人)

(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 1.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2.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

(三)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

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

(四)示标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自读课文4—8自然段

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讨论交流

1)表现刘邓首长的勇 第六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

①“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②“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③“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A.小组读三句话

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B.自读三句话

思考:应该怎样读?

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D.齐读三句话

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 2)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A.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B.同桌读

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C.指导朗读 第8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A.指名朗读

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 A)生读句子

B)(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C)读句子比较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思考:哪句好?为什么? D)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E)指导朗读句子

B 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答)C 自读句子

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体会:怎么读才好。D 指名读,指导朗读

E 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

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3.第9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 2)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

四、总结美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2.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生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创新矛盾化解机制 促进矛盾化解下一篇:浅谈金融会计的风险及对策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