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篇1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广泛的听课访谈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已经基本理解新理念,并能够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但也有一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把握新理念。因此,要想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就必须致力于开展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北京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小学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将培训潜移默化地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在整体视角下,强调框架与细节的融合,强调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和而不同,从而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过程

学校确立了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思路,以一至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具体过程为:国内外教学设计现状检索分析――本地区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研分析(课堂观察与访谈,问题的提出部分已经简要阐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过程性实践研究。

国内外教学设计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国外主要教学设计理论,虽然他们陈述的定义侧重点不同,但是教学设计的最终任务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服务的。由此,学校将其与传统的备课进行了比较,归纳了注重系统化(即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学习者的需求和科学性等几个主要特点,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为核心的(学生是接受者,更是建构者),结合施教者自身风格,最终达成社会要求的每个阶段的策划与实施、反思与完善的过程。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实质性实践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骨干引领的以教材知识教学为主的集体教学设计、分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二阶段骨干引领的以单元知识核心内容为主,兼顾学生情况的教学设计;第三阶段以学科系统知识为载体,以学生阶段发展现状为基础,集体与个体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中央教科所李嘉骏研究员、北京教科所张熙博士所带领的整个团队、区科研等部门专家都给予了学校充分的肯定与深入的指导。如,学校重组了领导与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了全体动员及培训会;课题负责人对课题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以及参与教师分期进行了课题相关培训;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基本功的前期测试;对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二次文献检索,并求助于专家进行了二次指导;进行了小学阶段学科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分析,基本完成知识技能结构图,并进行了此内容的培训;还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的梳理与学习、考核;对每个年级都进行了面对面的操作性全程指导;制定了更加严密的计划与制度,出台了课题管理办法;随时记录填充与调整内容、反思等,随时整理,以单元为单位装订或装袋;撰写成长叙事或案例等。

经过几年的实践,仅数学,学校就已经培养了2位市级骨干、3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他学科市区骨干一举从2002年初的4名上升为14名。并且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把握教材的能力在增强,从以往的“就一说一”、走过场走向了有意识地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注意了架构知识的联系;他们真正注意了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研究意识与思考能力也日渐成为自觉行为。

对教学设计实践效果的反思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实践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形式适合新课改和教师需求,即课时设计与课程设计相得益彰,个体设计与集体设计相互补充,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内涵依据新课程理念有了增加,即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系统性视角出发,以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为核心,结合施教者自身风格,最终达成课程要求的每个阶段的策划与实施、反思与完善的过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原则定位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四,注重挖掘与强化整体框架设计的多重作用,以求更加适应课程理念和弥补课程教材的不足(适应教师的基础需求)。

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注意事项

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创新,是对教师过程性随时性培训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已经显现其优势,但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进行此单元教学框架设计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学科新手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规范、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对于学科成熟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针对预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根据课堂的发展情况作即时地调整,使老师的教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让老师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对于学科专家型教师的反思研究重点是:实现外在压力与自我内在要求的有机结合,完善自我,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念。

未来,学校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帮助与关注,便于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为新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注入新的气息,以使课堂更加精彩!

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篇2

一、对小学跳远单元的构建与策略

水平一学段主要是体验简单形式的跳跃动作, 教学内容大多是最基本的单脚或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法, 都属于发展跳跃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性内容。这些动作虽然比较简单, 但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如何正确用力方面, 仍应加以指导。

水平二学段主要是学习简单形式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跳跃动作, 开始学习跳过一定远度和高度简单形式的基本动作, 体验在快速跑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起跳跃起的动作要领。所有这些简易的动作和简单的技术都是为学习急行跳远完整的技术动作打基础的。

水平三学段主要是以学会和提高蹲踞式跳远的技能为主。这些教材在跳跃技能上有一定的要求, 必需力求学好, 努力掌握正确的跳跃动作和方法, 打好进一步学习高难度动作的基础。同时, 在教学教程中运用已掌握的跳跃技能, 作为增强弹跳能力和体质等有效的手段。

二、对小学跳远单元的构建框架

本主题单元贯穿于小学教学的三个水平学习阶段的各个年级, 每个单元以一个具体的跳远游戏统领。

1. 整体教学框架如下:

2. 单元教学的大致流程:

每一个单元教学分为五课时, 按照新课标五个领域目标分课时进行设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每课依次确立一个主目标, 确保课程目标在本主题单元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的竞赛的方法, 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 符合儿童身心特点, 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和掌握技能的有效手段。从而使学生过渡到跳远练习, 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掌握本课的主目标基础上, 逐步实现其它领域目标。大致流程如下 (因为教学对象不同, 各年级稍有不同) :

以主题单元一年级为例:

3. 具体的教学安排:

小学跳远主题单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主题单元的总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和跳远运动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 并以一个年级或一个水平的跳远教学单元的主题, 让学生从情境中不断产生技能学习的需要、运用所学的技能, 以获得最佳的跳远学习成效。具体安排如下:

从三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主题单元的整体设计:

水平一学段主要是学会用单脚或双脚起跳, 向高处或近处跃起, 并能轻巧落地的方法, 了解跳跃的正确姿势, 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 提高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及能力, 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 形成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水平二学段主要是学习简单形式的跳过一定远度的运动技能, 初步体会快速奔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 力求跳得远, 具有勇敢、顽强、果断、敏捷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及观察力、目测力和时空感。

水平三学段主要是进一步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做到动作连贯、协调, 起跳快速, 腾空明显, 掌握蹲踞式跳远较完整的基本技术, 发展跳跃能力。

三、教学反思

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篇3

巧夺天工的姥姥的剪纸,哀婉动人的牛郎织女故事,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单元。单元整体教学没有逐篇逐段逐词逐句的讲读分析,而是从整体着眼,通过感知、欣赏、拓展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理解、把握课文,体认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乐舞蕴藏着传递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受体会三篇课文的作者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所产生的回味无穷、令人神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进而,激发学生去保护、发掘、表现、传播地方民族文化的热情。四个课时的整体设计完成了以往八个课时的包括生字生词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任务,学生还学得更加有趣、有味、有神。

“整合”是一种趋势,“整合”也是一种思想。语文课程的“整合”问题,需要花大气力去研究探索。戴晓娥的《走向整合》已经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今天她和她的团队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充溢着创造的精神,充溢着智慧和灵气。我想,这样当语文老师也一定是有趣、有味、有神的。

[陆志平:研究员,特级教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综述

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并对一册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听说读写的统整,甚至要把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做—个大体的规划。这样的备课,主要突出三点,首先是“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是“胸怀大局”——要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出发;最后是“着眼细节”——要在关注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围绕“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叙事散文《姥姥的剪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抒情散文《安塞腰鼓》。所选的三篇课文,文笔清新,语言规范,文化内涵丰富。

综观这个单元,编排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每篇课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如果把“民族文化”这根主线当作是一串项链,那么每篇课文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力量就是这串项链上的“珍珠”。这些珍珠折射出的内容是“五彩斑斓”的,它们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整体把握单元教学时,既要彰显共性又要突出个性。

不管是单篇课文的教学,还是单元的整体教学,始终要把握好教学重点。本册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根据第三学段的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从整体人手,分四个课时,按感知、理解、欣赏、实践这样的学习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设计教学。

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课时目标

1初步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2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好重点段落。

3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研究传统民族文化,特别是家乡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交流评价《预习单》第一、二题,了解默读课文和词语学习情况

1汇报默读三篇课文所用时间,自我评价。(使用反馈器进行交流)

2老师结合《预习单》评价学生阅读的速度、广度和效度。(电子交互式白板)

板块二:学习两组重点词语。了解北方语系的用词特点,读好重点段落

1出示第一组词语:“择菜、薅草、茂腾腾、后生”。(使用电子交互式白板调用资源)

(1)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分析这组词语共同点。

(3)再从这组文章中找出几个类似的词语,感受北方语言的特色。

2出示第二组词语:身心入境、熟能生巧、暴跳如雷、心急如焚、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1)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随机指导相关重点段落的朗读。(借助配套学习光盘)

(3)简要谈谈相关词语和段落所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板块三: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初步归纳单元主题。(结合交流《预习单》第三题,发现三篇课文的共同点)

板块四:交流资源信息学习状况。确定小组研究内容

1交流从课外资源中搜集和学习到的相关资料,筛选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索的内容。(使用反馈器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并制定实践探究的方案。

三、设计要点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是在学生预习整组课文,并完成《预习单》的情况下展开教学的。《预习单》从整体人手,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的练习,对单元有一个整体印象。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组课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即指向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些元素,使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两组词语的学习,在设计上也是统整考虑的。第一组词都带有北方语言特点,这样的语言因为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不管是在语音还是语义上都是难点。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揣摩、发现,既容易掌握,更加深了对地域语言形式多样性的理解。第二组词,都能够表现文本中人物的特点,在朗读中回顾思考,然后以此为凭借,创设语境设计几个朗读活动,检查重点段落的朗读情况。

结合预习单第四部分的内容,利用配套光盘、网络等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接触、了解相关信息,激发他们对研究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附:

第二课时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一、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的方法。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了解托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3朗读感悟,学会用“无论……无论……”的句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复习交流,回顾单元主题及人物形象(使用反馈器进行交流)

1民俗文化: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剪纸和安塞腰鼓留给自己的印象。

2人物形象:姥姥、牛郎织女、黄土高原的后生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板块二:品味词句。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出示关键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剪纸情趣

1默读课文《姥姥的剪纸》4~6小节,思考:姥姥的剪纸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剪纸声为何如此流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总剪,手都有准

头了。

3理解“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抹黑剪”这六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4朗读体悟:感受剪纸所能将带给作者的情趣。

5,又一次感受关键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体会姥姥技艺的高超让作者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

★祖孙情深

1体会“拴”字在文中的作用,感受这个字的传神。

2读《姥姥的剪纸》第7~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姥姥剪纸的句子,体会姥姥通过剪纸传达的对作者的爱。

3再扣“拴”字,感受文字的张力(形神兼备):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的是作者的身体,更是拴住作者的心。

★文化情结

1理解“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旦墅”,体会“窗花”成为家乡记忆形象的符号、情感的寄托。

2再次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体会“剪纸声”传递的丰富的文化情结,体会剪纸给作者带来的对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体认。

板块三:理解表达,感受《安塞腰鼓》《牛郎织女》的内容和情感(使用反馈器进行评论)

1用“无论……无论……”的句式,表达自己对《安塞腰鼓》的理解。

2用“无论……无论……”的句式,表达自己对《牛郎织女》的理解。

3相比《姥姥的剪纸》和《安塞腰鼓》,让学生说说《牛郎织女》在表达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交流讨论,感受晓白朴实是民间故事的特点,也是能够口口相传的魅力所在。

三、设计要点

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遣词造句、形式方法、表达顺序等方面,触及文本内核,贴近文字,感受文章从语言到形式、从内容到情感统一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这三篇课文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每一篇文章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有主有次,有重有轻。《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学生耳熟能详,通过与另两篇课文的比较,感受民间故事在表达上的魅力。《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文辞瑰丽,情感丰富,多用短句,适合朗读感悟。因此,排比、反复等表达形式都是通过引导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表达形式的特点:这样的表达更彰显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安塞人民生命的活力。《姥姥的剪纸》表达细腻,言词生动。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语言,比如一个看似普通的“拴”,却牵动整篇文章的情感主线,利用朗读、感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在感受文字张力的同时,去体会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通过第一篇课文的精讲,让学生体会关键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的意境所在。并以此为切入点迁移至另两篇课文,让学生也用“无论……无论……”的句式说说对第二、第三篇课文的理解,将学生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乐舞所蕴藏、传递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对民间故事这一文体的特点,更是在单元整体设计的视野下,采用比较的方法,高效达成目标。

第二课时设计: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博爱小学邱俊

第三课时欣赏表达,主题探究

一、课时目标

1概括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与方法。

2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朗读感悟,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通过文体的对比,明确不同文体、不同表达形式独特的表现力。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回顾前文,明确主题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形成统一的观点,确定主题为“民族文化”。

板块二:文体对比,感受主题

1组织学生讨论。

(1)问题探究:围绕着“民族文化”这个主题,本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通过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的。

(2)组织讨论,形成观点。(预设观点:内容不同:剪纸艺术、传说故事、传统鼓乐;文体不同:记叙文、民间故事、散文;……)

2小结: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

板块三:以《安塞腰鼓》为例,学习独特的表达形式

★找关键句

1浏览《安塞腰鼓》,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哪句话一直重复出现?

2板书,指名反复朗读。

★分层品读

1讨论: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笔划下来。

2这句话把5~17小节分成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表达的内容都不一样。四个小组分别朗读四个层次。

3四个小组按四个层次分别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并用“好在有——,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

4播放视频片段,将文字形象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受,加深学生的理解。

★感受文体

1以诗行的形式出示第5小节部分内容,全班集体朗读。

2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形式读后给你怎样的感受。

3整篇文章还有很多像诗一样的句式,学生找一找,读一读。

4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文章大量采用这样的短句,用排比、叠词、感叹号等动感十足的语言,就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能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5用“好一个……”的句式,表达自己对《姥姥的剪纸》和《牛郎织女》内容以及蕴含的独特民族情感的理解。

6交流比较,让学生说说《姥姥的剪纸》和《牛郎织女》适不适合采用这样的句式,并说出理由。(使用反馈器进行讨论)

7观点归一:不同的内容与情感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的关系。

三、设计要点

第三课时的教学重在主题的探究。这里的“主题”指的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本单元的主题为“民族文化”。教学中,以《安塞腰鼓》为例,充分挖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才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但这种人文素养的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主题的提炼也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发屣起来的。

除了主题的探究,感受不同文体特点、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关键句学习、句式变换、多层次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充满着浓郁地域特色的文本语言。在三课文体的对比中,逐步明确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的关系。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力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明晰主题——文体对比——品

读交流——句式串联,让学生在主题讨论中观点归一,在对比阅读中探究学法,在品读交流中把握特点,在句式串联中感受表达。

第三课时设计: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勤业小学李薇薇

第四课时综合实践,课外拓展

一、课时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与生活情趣,产生探究民间艺术的热情。

2整合单元练习的内容,了解民间俗语、民间戏曲的艺术特点,适当积累俗语、成语。

3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单元整体回顾,明确探究目标

1(出示学生仿写的句子)学生朗读回顾: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及(剪纸、民间故事、安塞腰鼓)

2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走进中华民族文化大观园,主动探究,感受生活的情趣和文化的情感。

板块二:创设情境。引导欣赏熟悉的民族文化

1情境创设:小明从黄山旅游回来,在日记中写道“真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视频播放:黄山风光短片)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交流课本上或课外的其它俗语,比较发现俗语的一般特点。

2自学“诵读与积累”成语,正确朗读,感知大意。

3情境创设2:学生欣赏京剧。(视频播放:京剧片段)简单谈谈欣赏后的感想,用上恰当的成语。集体交流“生旦净丑”“粉墨登场”“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白板出示角色图)

4情境3:(播放学生采访常州剪纸世家录像)对同学的采访进行评价。

5学生介绍金坛剪纸。(学生研究PPT展示)

板块三:引导发现,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1欣赏奥运开幕式片段。(视频播放)

2交流发现其中的民族元素。(使用反馈器进行抢答)

3交流谈话,理解民族文化元素的现代魅力,引导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含义。

4揭示探究问题: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标识,今天,它们生活的土壤在哪里?如何传承下去?

小组交流合作,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5大组汇报,确定研究课题。

板块四:课外实践探究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自主探究。

三、设计要点:

第四模块“综合实践,课外拓展”呈现出资源广泛、方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帮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的重要途径。进行本课时教学设计时,关注了以下几点:

第一,“课外拓展。综合实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延伸与回归。课堂学习最终是为学生的生活与未来发展服务的。基于文本的综合学习将视野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最终的归宿。在设计时把握好单元教材文本特点,强化单元的主题,从内容到形式,都能作为课堂与课外的联结点,极其自然地让语文学习回归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综合实践,课外拓展”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在前面几个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参与教材的解读,为课外拓展奠定了基础。从拓展性学习活动的选题与设计,到整个探究学习过程,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兴趣,是课外拓展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善于整合资源,创设—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内驱力。

第三,“综合实践,课外拓展”需要教师的过程性指导。缺少了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拓展学习任务是很难完成的。如前期需要教师帮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需要教师对使用设备、搜集资料、绘制思维导图等进行相应的培训;中期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提出建议或帮助调剂资源等;后期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作出相应的激励评价。另外,整个课外拓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应注重思考、操作等方法的指导,淡化结果,重视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课外拓展学习实践中得到学习能力和品质的锻炼。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4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1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1个语文园地,内容丰富多彩。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1、通过本组教学,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发展成就。

2、引导学生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5课时

单元复习五

1课时

考试及试卷评讲

3课时 合计

16课时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 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 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卡片: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b.出示课文图《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跟录音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②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谈话:根据学习《望天门山》的方法,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板题 读题)

2、了解诗人解题意。题目的意思是:在西湖上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 雨了。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方好:正好。

亦:也

欲:想要

四、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挂图反复诵读体验。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会这两首古诗。

2、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苏轼

(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学习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学习难点: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

2、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师读出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3、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三、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提醒:饶

屿

粪)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指导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词语)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千奇百怪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披甲(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a、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b、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a、问:想想什么意思? b、问:怎么读? c、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四、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组内检测朗读(要求:①组长带领组员通读全文;②组长自定形式检测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读(要求:①各组自定形式展示朗读;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正音)

(3)学生交流:你知道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表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五、引导自学,合作互助

(一)自学与交流提示: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想想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请用:“——”画出。

2、西沙群岛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二)学生交流

六、精彩展示,点拨释疑

1、指名交流: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感悟、感情朗读。)

2、指名交流: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三、布置作业

1、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二、自学交流,精彩展示

(一)自学与交流提示 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讨论:

文中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用“——”标出来;课文是怎样描写的,用“~~~~~”画一画。(2)小组合作学习。

(3)精彩展示,点拨释疑。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歧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二)自学与交流提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围绕哪句话来写?作者描写了哪几种鱼?(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展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汇报展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这一段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照应)(3)引读第七自然段。

三、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学习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四、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2、秋天。

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3、冬天。

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作业。

1、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

2、两者任选一道:

a、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b、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教学反思:

——————————————————————————————————————————————————————————————————————————————————————————————————————————————————————————————————————————————————————————————————————————————————————————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指导朗读。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一)揭示课题 师:我们游览了天门山的雄伟,西湖的秀美,西沙群岛的富饶,北国风光的小兴安岭,今天咱们到繁华的大都市香港去逛一逛。(板书课题)

师:略读课文学习方法:

略读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二、预习检测,引导自学

(一)你会读吗?

1、出示词语,指名带读: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佳肴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贸易 大饱口福

旅游胜地

粤菜 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清澈 五颜六色

奔流不息

海豚 五洲四海

璀璨无比

闪耀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知道的香港。

3、指名分段读文。

(二)出示自学指导提示: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用“——”画出有关词语。

2、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知道的香港。

3、交流感悟。

三、小组讨论,合作互助 交流提示:

1、组长组织交流。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向同学介绍

3、交流不理解或感兴趣问题。(组长注意收集组内无法解决问题)

四、精彩展示,点拨释疑

1、刚才你们到香港细细参观了一番,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挑自己喜欢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2、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并指导读读有关句子。

五、总结评价,当堂训练

1、课文的内容我还记忆犹新

1997年__月__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2、回顾目标,评选优胜学习小组和个人。

六、课外拓展:编写一份有关香港知识的手抄报。

七、作业布置:完成“指导丛书”中本课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美丽夜景 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风景优美的地方》(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和最想去的地方介绍清楚。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3、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1、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哪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揭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讨论,合作互助

1、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一定不少!假如你去过哪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以组长为首席发言人,进行小组交流,谁发言精彩给予加分。

3、方法提示: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把自己想说的向大家介绍介绍,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四、精彩展示,师生评议。

推荐学生上讲台介绍,相互评说。对说得具体、语言生动的小组给予加分。

评价要求:

1、说话有条理。

2、语句通顺,能抓住景物特点具体介绍。

3、表达口齿清楚。

五、总结评价。

1、总结评价。

2、师生评选优胜小组。

六、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课时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风景优美的地方)

1、说话有条理。

2、语句通顺,能抓住景物特点具体介绍。

3、表达口齿清楚。

习作——《介绍一处景点》(3课时)习作目标:

1、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地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3、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及时加以整理。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话题导入,承上启下

自然界的景美,人世间的心美、情美、人美,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你眼中最美的风景和你内心最美的感受。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审清题意,确定主题

1、审题

细读本次“习作“下的内容,想想这次作文要注意哪些要求?

2、教师小结,指导选材

我们向同学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现在就来写一写。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如果不想写去过的地方,写想去的地方也可以。

3、交流。

要写出怎么吸引人,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可以联系课文谈一谈)请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 1)、按空间顺序; 2)、按时间顺序; 3)、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三、小组讨论,合作修改

1、什么不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小组内轮流自读自己的习作讨论交流提示。

3、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四、总结评价,当堂习作

1、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评价学习小组 评选出这节课中的最佳小组,优秀个人及有进步的同学。

3、自主习作,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习作 按顺序

写清楚

第二课时(学生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评点)

学习目标:

1、能把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写下来。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取长补短。

3、训练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好中差的习作。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展示目标

1、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2、重温习作要求,把握评改目标。

3、总体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介绍本次习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小组讨论,合作评改。

1、出示评改交流提示:(本次主要从①②⑤⑥⑦⑧⑨方面进行评改)

①文章题目,是否新颖,能否吸引人。

②文章选材,是否根据要求选材,所选择的材料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③文章的立意,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赞扬什么样的精神。是否有新颖、深远的立意。

④文章的表达,是否通顺,是否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

⑤文章的重点,是否具体,突出。

⑥文章的条理,是否能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⑦文章的详略,是否得当。

⑧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流畅,有无错别字,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方式好不好。

⑨文章的标点符号,用法是否正确。

2、各小组选择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修改。小作者读自己的文章,小组其余同学边听边对照①②⑤⑥⑦⑧⑨方面的要求提出修改意见。

3、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发现经过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并选取好中差习作的典型。

三、展示汇报,点拨提升。

1、请“修改典型”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前后不同的语句或片段并简要解释这样修改的原因。

2、评点学生作品。

①请本次习作最佳作品的作者朗诵他的习作。

师:祝贺你,你的习作荣登榜首。同时,请允许我提三个小问题:

一、你是怎么构思的?

二、你最得意之处是什么?

三、你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儿?请大家也评价一下,并提出你的问题。

②出示差的习作,查找问题。

你发现这篇习作存在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请同学们畅所欲言。③展示中等习作,合作修改。

展示中等习作,共同对这篇习作进行全面修改。

四、当堂修改,总结评价。

1、根据刚才的修改方法和老师对你习作的评语,再次对你的习作进行修改。

2、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3、评选出这节课中的最佳小组,优秀个人及有进步的同学。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应用。

3、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积累词语。

4、了解有关祖国壮丽山河的知识。课前准备:

1、收集和积累描写景物的诗句。

2、收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1、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语文园地六。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确定主题,引导交流《我的发现》

1、谈话:认真读4个句子,看看带点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相同吗?

2、学生交流(指名说)

3、小组讨论,合作互助

4、当堂训练:

说说下列句子中“深”的意思

河水有三尺深。

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

这件事影响很深。

他们的感情很深。

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三、确定主题,引导交流《日积月累》

1、资料展示:第一句诗选自王维的《山居秋暝》。第二句诗选自杜甫《绝句》,诗的后两句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三句诗选自杜牧《江南春》。第四句诗选自陆游《游山西村》。诗的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五句诗选自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

2、学生交流并读背。(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

四、确定主题,引导交流《读读记记》中三组词语的特点。

1、学生交流三组词语的特点。

2、口头拓展练习。

五、宽带网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2、完成“指导丛书”中本园地的练习题。教学反思:

——————————————————————————————————————————————————————————————————————————————————————————————————————————————————————————————————————————————————————————————————————————————————————————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巩固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能仿写词语。

3、能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时意思有什么不同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2013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懒洋洋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到了那里、老师给我们分了工,大家就马上干了起来()不到两个小时,三十五棵小树就种好了。

()小刚扛树苗,小明挖坑,我和老师抬水,大家忙个档停。()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西郊公园旁种树。()望着一棵棵小树,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1)小丽在全校短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学们都赞叹她为班级争了光。(2)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景色美丽的地方。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美丽富()

四()朝天

千()百怪 物产()富

五()六色

成()结队

1、说说带点词有什么特点?

2、并写出三个类似的词语:、。

3、表示“一处地方东西很多“的词语是哪些?

4、请任选其中一个词来说一句话。

五、仿例写词。

1、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际

2、又松又软 又香又甜

3、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六、复习课文。

1、第二十一课:

(1)说出下列词句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背写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2、第二十二课:

(1)背写鱼的自然段。

(2)课文从哪些方面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海水五光十色,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有各种鸟。)

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篇6

2012.02.23

目前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什么是单元整体目标设计

单元整体目标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以单元为一个整体,围绕着一个主题,对每个课时、课型进行的教学设计。与以往的教学设计不同,单元整体目标设计更注重单元的整体性,以及单元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整体化以及系统化。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新课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都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了相应应达到的等级。因此,这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精读、词汇、语法、泛读、写作、听力及口语课等几种课型的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以单元整体目标为基础,设计出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各种课型,并恰当地分配到相应的课时。

以这种思想为指导,高中英语教学的管理也相应地转移到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上来。学生是整体发展的个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是一个整体性的建构。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必须从这一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单元整体目标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三、目前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及管理还存在这许多问题。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从整体出发,从整个单元主体的角度去思考每个课型、课时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与整个单元话题的关系,从而割裂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连贯性。这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很多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不能有效地进行总结、复习和巩固,更不用说他们的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了。

四、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与管理教学的理论依据

“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心理学基础是1912年始创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不仅学生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因为学生对语言刺激应是综合的,而非单纯借助语句分析等特殊刺激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者,“结构主义”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认为:语言学不应把语言分为一个个元素:语音、词汇、语法等等,孤立地对其进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程晓堂也指出,应该把语音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割裂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音运用能力。

五、单元整体目标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和管理教学策略

据此,笔者认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以单元整体目标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主要建议有以下几点:

1.教师应加强对教材整体的把握。通过研究新课标,教师要将新课标要求同教材、单元及相关话题进行结合,设计出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联系密切的课堂教学。

2.教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设定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学校及教育部分组织的教学研讨、教学互动等活动,放眼整体,不拘泥于一两个学校,甚至是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

3.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整体发展的个人,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为己任,从听说读写译各个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反思、总结,进而不断提高。

4.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为整体教学多提要求和建议。以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为整体,寻求更多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经历和经验。

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篇7

一、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关联度

首先,基于语篇的单元整体设计,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将英语教学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使单元主题与分课时话题能浑然一体,需对教材进行充分研读,不仅遵循教材设定的主次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分课时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

其次,牛津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模块较多,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显然不合理,因为文本内容的模块在前,核心词汇的模块在后,而且课时进度也难以安排。因此,在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师要有机地将不同模块中的内容重组,有机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重整在一起。

再次,单元整体设计还需注重序列性,特别是各课时之间的衔接,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设计相应序列。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知识点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

二、文本再构,推进教学过程

1. 再构、区分并使用多种文本

确定单元、单课目标之后,我们要进行适度合理的文本再构。单元主文本,就是把这一单元的主要核心内容,即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句型都融合在这文本里面,文本情境中的角色就是教材里的角色。对于低年级学生,通常一个单元使用一篇单元主文本,我们可以将教材中一些非核心的语言知识再构到辅助文本中去,因为辅助文本可以支撑主体文本的内容。在高年级,由于知识点增多,我们通常在单元整体设计时,采取单元主文本加单课主文本组合,并配合辅助文本的形式。

2. 在文本再构和语篇推进中体现人文性

文本再构要考虑语篇内容和语言形式,学生学习有体验才会产生共鸣。学生的体验是通过语言运用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单元推进是让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以5BM4U1 Western Holidays为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单元主文本和单课主文本Easter,初步了解西方节日文化,深入了解复活节。第二课时通过巩固单元主文本和学习单课主文本Halloween,使学生加深体验,深入了解万圣节。第三节课梳理单元主文本中几个重要的西方节日,鼓励学生语用输出,在表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 实现整合,促进学生整体感悟学习内容

通过语篇的单元整体教学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使整个单元的话题更统一、内容更丰富、目标更明确,促进学生学习时语境有延续、语用有联系,让学生获得整体认知,加深对单元主题内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发展。如通过5AM4U3Fire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火的起源,加深了对火的认识,还知道了用火安全的相关事项,学生们还以制作英语海报的方式宣传用火安全。

2. 实现创造,促进教师立体把握教学资源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思考点滴 篇8

一、紧扣单元主题,优化整体教学程序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应当说十分符合科学认识事物的系统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说: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而这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英语教材的单元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这规律实际上就是每个英语单元的主题,它是单元组合在一起的核心。如果我们想利用单元板块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对教者而言首先就必须切实真正了解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并从整体的范畴对单元各课相互联系的各部分进行观照。我们也十分明确围绕主题所贯串的各课它们又具有其基本的线索,这线索有纵向和横向之区别,那么,我们整体教学的构思就必须把握住这纵横向的一些内容。整体组合单元教学实践从一定层面上使我们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如果能够比较充分地从教材整体出发,努力把握住整个的单元系统,在这样的基础上串联起单元知识及训练的要求,小学生则能轻松、愉悦并迅速掌握单元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反之,零碎的教学将会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反面效应。学生无法系统地消化一单元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能要再去“炒冷饭”。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单元教学主题,在充分优化教学程序上下足工夫。

二、紧扣单元主题,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单元整体性的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努力摒弃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逐步渐进地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教学效率可能大打折扣。

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自主的前提下,同时基于单元整体性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比较明确地为我们学生理顺和理清单元整体主题与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首先就要把好第一关,考虑学生实际,让他们真正能够适应教者所挖掘的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没有这样的理念和实际行动的铺垫,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可能很理想地凸显出来的。其次,笔者还比较关注文本的再构,因为我们发现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并不是对各板块简单拼凑,而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的再梳理和优化性的重组;有了这些比较充分的前续性准备,那么再去构建“主题——话题”式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以主题为引领,以话题为实施就不存在问题了,学生也就能够走进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2 More exercise一课时,我以“动物开运动会”将Part DGH三个板块有机串联,教学一气呵成。

三、紧扣单元主题,活化学生创新思维

英语既是语言、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我们小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那么我们的单元主题教学就应当做这方面的思考。英语教学不能是孤立的,而应当是单元整体基于语篇、情境的活化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既考虑话题的呈现方式,又思考并着力调控小学生活化思维的途径以及过程和方法。譬如,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都是必须向学生去提出一定话题的,话题质量的高低就看有否能够去激发我们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 The seasons.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会sunny,cloudy,windy,warm,cool,cold等关于天气的词汇;能运用What season do you like?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进行问答。这就要求我们对话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同时话题要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澳洲四季的视频,让学生与生活所在地的季节天气作对比,通过对比产生信息差,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对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考 篇9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从世界看中国共有三节。其中: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介绍我国国土的基本状况。[2课时]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介绍我国的人口数量。国情与国策的内容。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课时]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介绍我国的民族,数量,构成,分布,重点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课时]

本章的教材内容在全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把它安排在中国地理的开头,不但突出了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了我国国土和居民的基本知识,形成对我国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因此,它是学习以后各章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应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国土面积和邻国。

2、学会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国策,应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别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5、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活动,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获得相信。通过各种媒体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如收集报纸、电视、网络、书籍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评价“位置优越和国土辽阔”,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责任感;

2、认识我国有辽阔的疆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人口的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

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承担八年级四个把班的地理教学,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爱学地理,但

由于地理学科是非中考科目,这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信。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予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相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改变偏科思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上一篇:学生国旗下讲话发言稿下一篇:单位社保查询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