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 篇1

幼儿园英语教案反思-幼儿园英语教案反思

幼儿园英语教案反思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幼儿园英语教案反思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幼儿园英语教案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 篇2

然而,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有效性方面仍不够重视。

1. 现象:导入语言目标不明。

导入是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目标性强, 词语准确, 重难点突出的导入语言可吸引幼儿注意力, 为数学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促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2. 案例:

数学活动《全都好商店开张》的导入部分, 老师说:“全都好商店要开张了, 这些货品要怎样整齐地摆放, 才能让顾客很快拿到他所需的物品呢?”听完老师的问题, 幼儿操作起自己手中的材料。老师预先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导入的问题指导幼儿将货品按类别摆放到货架上, 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幼儿只是将物品一样一样整齐地摆放到货架上。

3. 分析:

在上面的活动中, 老师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为什么呢?案例中老师提出看似开放性的问题———“这些货品要怎样整齐地摆放才能让顾客很快拿到他所需的物品呢?”其实过于空泛, 目标不明确。老师的语言能直接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注意, 使他们有选择地感知观察对象。上述提问的语言目标指向不够明确, 孩子们一听, 注意力都集中在“整齐地摆放上了”, 没有想到要“分类”摆放。

4. 对策:导入有趣, 目标明确, 导在关键处。

导入是一个活动的开始, 老师导入语言的目标指向必须明确, 且要“导”在关键处, “导”在要害处, 即导在幼儿思维容易受阻的地方。因此老师首先要理解数学活动内容, 然后设计采用何种导入方式, 最后设计目标指向明确的导入语言, 来提高幼儿数学活动的质量。

数学活动《全都好商店开张》导入部分, 老师若设计以下导入的语言, 就可使幼儿活动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师:“我是全都好商店的老板娘, 商店要开张了, 我进了许多货品, 看看都有哪些货品呢?”

幼:“皮球、玩具汽车、游泳圈……”

师:“我要请你们把这些货品摆放到货架上, 这里有几个货架呢?”

幼:“四个。”

师:“这些货品怎么分类摆到这四个货架上, 可以让顾客一进商店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以上导入环节的问题直接指向观察的对象, 也具体化, 问题导在关键处, 让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幼儿在自己的思考讲述中, 能自觉地理解知识, 而不用老师直接去告诉他们该如何分类, 结果都能自己主动将货品按类别摆放到四个货架上。

1. 现象:评价语言贫乏划一。

评价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教育过程。评价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是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发生的。教师在评价中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2. 案例:

大班数学《找座位》中, 老师出示座位票第3排第2座、第5排第4座, 请幼儿A上来回答:“这是第几排的第几座?请把它贴到相应的座位上。”当幼儿A贴好时, 老师问全体幼儿:“××找对了吗?”全体幼儿大声否定后, 幼儿A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有的幼儿还说:“真笨, 这么简单的都找错!”幼儿B、C、D等也陆续上来找, 老师依然是用同样的提问:“××找对了吗?”孩子们也依然集体回答“对”与“错”。当大家说“对”后, 老师就对幼儿说:“好, 回去吧。”整个活动中, 老师对幼儿的评价语言只有“好”、“不错”, 没有其他的表扬评价。

3. 分析:

上面案例中的评价, 采用了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当幼儿答错时, 全体幼儿大声地否定, 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而且挫伤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心理障碍。再说幼儿A为什么会找错?他是怎么想的?老师没有在评价之后进行进一步的探问。在整个活动的始终, 老师对幼儿的表扬只是:“不错!”“好!”到底好在哪里?幼儿B的回答对别的幼儿有何启发?老师在评价之后欠适当的引导。老师针对全体幼儿用整齐划一的评价, 以及在活动始终只是用“真棒”“不错”“好”简单的字眼予以表扬, 这样的评价既缺乏新颖性, 又缺乏针对性。

4. 对策:评价丰富, 关注差异, 区别对待。

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老师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显然忽视了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特点。

能力差的孩子上来找座位, 找错的话, 不该让大家一起来评价, 可个别引导他:“你能告诉大家, 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座位?说给我们听听。”对说对或有闪光之处的幼儿, 老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 老师可笑眯眯地说:“老师相信你认真听, 下次肯定行!”在活动中, 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宜丰富多样, 如多次间断地用“不错, 你进步了。”“很好, 这么难找的座位号都让你找对了。”“真会动脑筋。”“太棒了, 因为这个座位号比较难找也让你找出来了。”对幼儿评价的语言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 要让幼儿听到评价后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对幼儿有层次的评价, 更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及时强化和纠正。

1. 现象:介入语言琐碎随意。

在幼儿活动中, 教师适当地介入指导, 可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 并将原有经验与现时活动进行有效构建, 从而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 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语言是为了引发幼儿思考, 而不是代替幼儿想和做, 要体现双向交流。教师介入语宜精练、简洁、科学。

2. 案例:

在数学《按规律排序》活动中, 一幼儿上台操作:用不同的图形对帽子进行有规律的装饰, 10秒钟后老师发现他的装饰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明确规律, 于是立即介入问:“你是按什么规律装饰的?好像看不出来呀!”幼儿说:“这两个图形是不一样的。”他表达不出自己准确的装饰规律, 下面幼儿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看法。“我看没有什么规律!”幼儿看着老师严肃的表情, 低头不说话了。“你这样排没有什么规律, 重新排。”幼儿愣在那里, 不知如何是好。

3. 分析:

在以上活动中老师的介入操之过急, 介入语言多而乱, 欠启发性。看到幼儿没有预想中的结果出现, 就急于想把答案或直接的做法传递给他, 这样反而剥夺了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上述案例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介入指导时语言显得琐碎随意, 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就不断地对其进行提问, 讲评、说明的频率都过高。这样就表现出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也限制了幼儿主动参与、大胆否定、善于质疑等优秀品质的发展。老师要时刻记住应给幼儿充分思索的时间、机会, 让他们进行主动的思考。希望幼儿顺着老师的思路去回答, 只会形成幼儿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4. 对策:语言精练, 启而有发, 做而有思。

老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老师的介入指导应指向明确, 启而有发, 问而有答, 做而有思, 切忌“废话”连篇。

针对全体幼儿的介入指导首先应具有多适应性, 即应当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 并能够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其次, 应有积极的建议。事实证明, 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 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再加上老师亲切的表情, 爱抚的动作, 会使幼儿收到极大的鼓舞, 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案例中“我看没有什么规律!”消极的语言把一棒子打死, 幼儿怎会再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再者, 教师要善于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 即对幼儿问题的回答、幼儿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反馈, 对幼儿的探索行为给予支持与保护。如《按规律排列》, 幼儿回答:“这两个图形是不一样的。”老师此时可接住幼儿的话:“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接下去可以怎么排?”从而引导幼儿依据这两个不同图形交替排列, 形成一定的规律。又如在《全都好商店开张》活动中, 个别幼儿能将货品进行二次分类, 且摆在另一个货架上。老师捕捉了这个信息后, 可有意将这位幼儿的操作材料展示给大家看, 介入指导说:“前面两个货架和后面一个货架有哪些不一样吗?”引导幼儿发现后一个货架上的货品还有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去分类, 此方法更方便顾客拿到自己所需的东西。老师及时发现→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科学地介入启发, 幼儿的分类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有大的提升, 对幼儿后来的探索过程会起到直接支持和推动的作用。

除了上述现象存在以外, 老师使用的数学语言表述不科学不准确, 不合乎规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如“高矮排序”说成“长短排序”;“倒着数”说成“倒数”;数量“多”与“少”的比较, 说成是“大”与“小”的比较, 等等。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这些不足现象, 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 改变教学策略, 提升语言的有效性, 就会让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3]《幼教课改新思维》编委会.幼教课改新思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 篇3

一、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接受,他们都力求从内容上、手段上不断改进,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有偏差

对数学教育领域的认识有偏差,不少人还局限于计算的有限范围,对数学教育领域内涵的认识还有待拓展。

(二)认识有轻重

在数学活动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正规的数学活动而轻非正规的数学活动。

(三)教法单调

教学方法单调,以老师讲解为主,幼儿操作为辅;老师讲解在前,幼儿操作探索在后。

(四)社会实践少

活动形式以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主,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为辅,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的甚少。

二、构建幼儿数学教育新模式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及新课改的精神,以“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的新模式,其模式遵循“活教育”理论教育原则,打破传统以课堂教学一统天下的做法,把幼儿带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在其中挖掘数学教育的价值,力争做到: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即让幼儿数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以帮助幼儿获得多种经验。

(二)教育手段游戏化

将此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教育形式活动化

把幼儿在大自然、社会中的探索、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既重视教师的“教”,又注重幼儿的“学”,更注重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幼儿数学教育指导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容易受活动时间、形式、材料的影响,片面追求教学的完美,追求教学结果,其结果限制了孩子探索的空间,限制了孩子探索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另外,目前大多数孩子缺乏的是一方可自由驰骋的天空,一方任由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与大自然、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尽量走出封闭式的课堂,走进大自然、社会是我们新的追求,以实际行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基于以上的思考,运用“活教育”理论,我在数学活动指导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开放性指导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能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开放的自主学习模式,努力做到活动内容、形式、地点的开放。能在室外开展的决不放在室内进行,不能在室外开展要创造条件在室外进行;捕捉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教育因素,随机地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如走到红绿灯处练习倒数,站在自家楼房下说说楼号、门牌号码,走进幼儿园附近小树林,抱一抱树木,量量、比比树的粗细等。开放性学习幼儿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选择合作伙伴。如:站在幼儿园三楼平台上,向远处眺望,有的幼儿感兴趣的是楼房的不同色彩、楼顶的形状、楼房的层次、楼房的楼号;有的在点数马路上的行人;有的在观察比较附近树的高和矮。当他们感知结束后,都会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毫不保留地告诉老师、同伴,正是这无拘无束的活动使孩子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变得要学、乐学、趣学数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艺术性指导策略

1.发挥语言艺术在数学活动中的功用

当孩子们从封闭的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他们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那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于是,老师就抓住美好的时机,巧妙地提问,把他们轻松自然地带入活动中来,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如,参观超市时,看到营业员阿姨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我说了一句:“超市里的物品真多呀!营业员阿姨该忙到什么时候呢?”小朋友听后,自动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这里,他们懂得了关爱他人;体验到成人劳动的艰辛;学会了分类、认识了价格表,练习了简单的加减运算。

2.挖掘自然材料、废旧物品的教育价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千千万万。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带动幼儿利用自然资源,收集废物,将收集的废旧物品动手制作成数学活动教具,如:将花生染成颜色,幼儿点数、分类;空的饮料瓶洗净,幼儿点数、排序、比高矮;废旧扑克牌可以玩猜数字、接龙、加减运算等。如:秋天到了,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它像一个个顽皮的孩童在追逐,像天女散花,更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不但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秋意和美景,而且也成了我们小朋友的天下,听着优美的散文诗“秋天”,他们在树林里尽情地跑呀、追呀、唱呀、跳呀,欢快地捡起一片片落叶。拿起落叶,孩子们自由地边拾边数,将拾来的落叶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排序,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我们还将捡回的落叶封了塑,作为以后活动的学具;开展了艺术活动“叶贴画”,然后进行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和幼儿一起分类计数,将自己所用叶片的个数做了分类统计。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学习了统计,激发了对周边事物的兴趣,同时还增强了环保意识,真是一举多得。

3.在数学活动中渗透美的教育

数学本身就蕴涵着简洁美、对称美、内在美以及对立统一美、逻辑美、创造美等,教师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挖掘、利用,去激发、感染幼儿,使之对数学产生炽热的爱,变枯燥乏味的数学为有滋有味。因此,幼儿数学必须有机渗透美育。

(1)渗透美育,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走在整洁的马路上,路边的广告牌,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上面不同的色彩、图案、数字符号等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孩子,透过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图形、数字等抽象符号,看到的是一个个神奇的知识天地,自发地产生了探索学习的愿望,萌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这其中老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

(2)渗透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幼儿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苦差事,是要付出一定劳动的,当孩子探索学习、解决了一道道难题时,当他拿着自己整洁美观的数学操作卡片,当他看到自己把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有序时,自己体验到了什么是美,更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审美教育的推动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渗透美育策略,让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思考、训练、理解数学美。从而,更加领略大自然、大社会的无限美好,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为一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小班数学幼儿园教案含反思 篇4

1、认识数字3及其实际意义。

2、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体验点数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数字魔术口袋,魔术小棒和雪花片

2、经验准备认识了数字1、2,并对数字3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儿歌《数字歌》,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跟唱数字歌好吗

1、简单复习数字1和2,我们一起从数字魔术口袋中取出数字宝宝1,看看它像什么(一像铅笔细又长),再拿出2,看看数字宝宝2又像什么呢(2像小鸭水上游)宝贝们真棒(我们把取出来的数字宝宝送回它的家)

2、引出数字宝宝3,今天呀,猴子宝宝们要来我们这里,因为呀,有几只小猴子要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为他们庆祝生日好吗?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过生日呢?(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数并说出总数“3”,再个别上前点数。)

3、出示蛋糕引导幼儿学习点数。

师:小猴子们要过生日了,老师送他们一个大蛋糕,这三只小猴子都过的是三岁生日,他们要插几支生日蜡烛呢?(出示三根蜡烛边插边数,一根、两根、三根,共有三根蜡烛。然后,个别点数并说出总数。)3、出示朋友送来的礼物,学习点数。

师:三只小猴子过生日,他们的朋友也送来了礼物。(依次出示朋友送的礼物,边出示边数)这是大象送的三只气球,一只、两只、三只;三辆小汽车是小鸭子送的,一辆、两辆、三辆;长颈鹿送来三本好看的图画书,一本、两本、三本。(分组个别点数以上三组礼物,并说出总数。)

二、认识数字3及其实际意义:

1、师:三只小猴子、三支蜡烛、三个气球、三辆汽车、三本画书都用数字3来表示。(出示数字3教幼儿认读几遍,启发幼儿3像耳朵听声音。)2、发散思维,3还能表示什么?

幼:三个苹果、三架飞机??

小结: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所有是三个的物体都用数字3表示,3能表示所有三个的物体。

三、幼儿操作

1、从数字魔术口袋里快速拿出数字3,并动手数一数背面的点数

2、从魔术框里数出三根小棒,三块雪花片四,活动延伸师:小猴子过生日小朋友想不想送给他们礼物?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呢。(幼儿思考,发挥自由发言),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老师为小猴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呢?出示图片:三根香蕉,三个桃子五,手指操《三只小猴子》今天,我们为三只小猴子过了生日,他们可高兴了,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做手指操,宝贝们,拿出我们的小手手,我们开心的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篇5

1、初步感知5的加法运算,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要用加法来计算。

2、学习5的加法,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法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会5的加法运算。

活动难点: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这个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小老鼠5只;灯台一组;数学大卡片1-5,“+”“=”;课件一组;

学具:数学练习册、数字小卡片每人一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儿歌《我的小小手》,复习巩固5的分解合成。

2、以游戏《老鼠上灯台》的形式来学习5的加法。

⑴教师出示灯台,然后请配班老师拿手偶老鼠,师幼一起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教师问:现在有几只老鼠跑到灯台上去偷油吃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1。

⑵教师再与幼儿边说儿歌边出示4只老鼠,问:又来了几只老鼠?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4。

⑶教师问:现在灯台上一共有几只老鼠呢?教师引导幼儿点数一共有几只老鼠。教师:1只老鼠和4、只老鼠合起来就是5只老鼠,这个过程我们用加法算式1+4=5来表示。

⑷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算式1+4=5。引导幼儿认识“+”和“=”。

(5)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变换老鼠的数量,学习5的其他算式。

3、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师幼通过课件展示,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区别,然后得出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4、引导幼儿做练习册上的“外形探秘”习题。教师讲解后,请幼儿点数后,说出题目的做法,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题目。

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计数。

2、能比较细致地观察画面,看范例学习拼20块拼图。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能比较观察画面,会看范例学习拼20块拼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拼图操作材料,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画册》上的范例,数学画面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画册》上拼图的范例,数学画面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做什么呢?有哪些动物来了?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二、数数有几块。

1、数拼图。

2、练习拍手从1数到20。

三、学习拼20块拼图。

1、提出活动的要求。请小朋友们参照《幼儿画册》上的范例图,用20块拼图拼出一幅完整的“秋收图”

2、讨论:应该怎么拼?先从中间开始拼,还是先把四个角和边拼出来。

3、幼儿尝试自己拼图。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语言提示他们注意观察每一块拼图上的画面,找相互有联系的拼在一起。

4、互相检查拼图,交流各自的经验。

四、讲述拼图的内容。

请幼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拼图的内容。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幼儿园数学教案反思 篇7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的现状

目前, 我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内涵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内涵是相关研究开展的逻辑前提, 它规定着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取向。对于什么是幼儿园教师文化, 有些研究是直接对泰勒式经典文化概念的演绎。比如, 有学者认为, 幼儿园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包括教师的奋斗目标、教师的工作环境、教风学风以及教师文化生活、教育设施、教师社团组织、教师制度规范和教师传统习惯, 等等[2]。有些研究将其视为幼儿园教师群体共享的知识、价值、态度、行为方式等。比如有学者认为, 幼儿园教师文化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行为方式、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的总和[3], 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生活风格和精神风貌, 是幼儿园教师群体共享的文化形态[4]。还有研究强调幼儿园 教师文化 的研究视 角应该从群 体转向个 体 , 从“教师文 化”转为“教 师的文化”, 这样就不会忽略构成群体文化的个体文化的真实状况。相应地, 幼儿园教师文化被视为教师个体的文化生活方式、文化知识水平、价值观念取向以及外显行为表现的总和[5]。

(二)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结构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结构与文化的结构之间虽然存在差异, 但是它们也具有相通性, 因而文化结构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目前大多有关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也借鉴了对文化进行的一般划分, 也就是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比如, 有研究将其划分为显性文化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类似的研究还将上述三种文化表述为表层教师文化、中层教师文化和深层教师文化, 并强调深层教师文化是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6]。也有研究从思想体系、价值体系与行为体系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文化进行了划分, 并强调在三者中, 思想体系是根基, 价值体系是动力, 行为体系是实践表现[7]。还有一些研究力图从带有普遍性的量化研究分析中探求真实文化视野下的现状, 从而将幼儿园教师文化划分为文化生活、文化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行为等四个方面[8]。

(三)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特征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特征是幼儿园教师文化内容的一个方面, 是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分不开的。幼儿园教师文化特征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的认识。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特征, 有研究认为它体现出启蒙文化和圣贤文化的特征[9]。有学者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视角分析了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存。研究认为, 在历时态的意义上,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身份经历了从养护者、启蒙者到专业人的演变;在共时态的意义上, “陌生人”是幼儿园教师当下的文化生存状态, 体现为相对于儿童、制度、教师群体、专家以及教师自己而言“陌生化”[10]。有相关研究还基于社会学的视野认为“幼儿园教师社会”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即同质化的性别空间、竞争化的社会生存、分群化的社会生态与悬殊化的社会分层[11]。也有一些研究从性别的视角探讨了幼儿园教师文化中所体现的“女性化”特征及其对幼儿的影响[12,13,14]。还有研究从文化的特征和教师文化内涵演绎出幼儿园教师文化具有内隐性、潜移性、可塑性和稳定性四种基本特征[15]。

(四)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现状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现状, 有研究指出, 主要存在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师合作的问题。而且,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更多地呈现出“个人主义”和“派别主义”的特点[16]。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活以休闲娱乐为主;文化知识水平在广度、深度上尚待加强, 专业知识存在“学何以用”的问题;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观念整体情况较好, 文化教育观最佳, 教师间差异集中在文化比较观上; 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文化行为水平较高, 日常生活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表现良好, 教师间差异集中在师幼互动行为[17]。有研究指出,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自身的素质、风格、兴趣、习惯、气质等;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体悟与认同程度; 教师教育教学的环境, 如教学设施、教育科研条件、生源质量、幼儿园教育教学传统等;教师所在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幼儿园的领导风格和管理制度类型; 教师所在幼儿园的地理位置、社区文化氛围等[18]。

(五)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建设

对于当前幼儿园教师文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关研究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建设策略。学者杨宏伟提出通过教育叙事来建设幼儿园教师文化, 具体做法包括记叙教师故事、讲评教师故事、提炼教师精神、拓展教师精神。研究还指出教育叙事在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 将教育叙事与档案袋管理紧密结合, 在园本培训中运用教育叙事, 等等[19]。吴春榕认为, 当前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弘扬价值观念, 增强教师职业意识与信念;二是倡导学习文化, 提升教师文化育人魅力;三是培养理性精神, 构建园本教研文化;四是凝聚团队力量, 形成合作共进的教师团体[20]。谭友坤等人认为, 为了重建幼儿园教师文化, 有力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转变教育信念是幼儿园教师文化重建的重点;建设适宜的制度文化是重建的保障;教师角色转型是重建的关键; 构建自然合作的学习型团队文化模式是重建的主要策略[21]。

二、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的反思

从以上研究成果的文献探讨来看, 研究者在探讨幼儿园教师文化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了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现状与建设路径等几个方面。尽管目前相关的研究比较有限, 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不尽相同, 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共识的。例如, 对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结构分析以及建设路径等。然而,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系统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幼儿园教师文化内涵的再厘清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概念主要来自于文化概念的演绎, 例如把文化理解为“生活习惯”, 或是“群体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思想规范”, 甚至是运用泰勒式大杂烩的理论方法将其视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实际上, 以上文化概念的演绎主要基于“经验的实在论”和“超验的观念论”的哲学原则。前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以包括人自身的自然在内的自然为前提的, 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在后者看来, 文化是某种先验的抽象精神的表现, 其本体在于精神、观念, 而不在于自然的世俗的东西。两者对于文化的理解各有所见。一个注意到文化的感性方面、世俗方面, 一个注意到文化的观念方面、超越方面[22]。然而, 文化是属人的东西, 是人的创造物。它既不是自然的, 也不是绝对超自然的。那么, 理解文化就既不能从自然的东西出发, 也不能从超自然的东西出发, 而应从切合文化自身性质的东西出发, 即人自身的活动。从人自身的活动出发才能把文化理解为是人的创造, 人的产物, 文化才能获得其自身所固有的主体性特征。因此, 对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理解并不单纯是因为这种组织文化或群体文化产生、发展于幼儿园这一特殊情境之中, 最为根本的是, 幼儿园教师文化是幼儿园教师这一群体以及个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有别于其他学段的教师, 换句话说, 正是因为幼儿园教师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差异性, 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特殊性。

(二) 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根据所搜集的文献, 发现对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相关研究以文献分析和理论思辨为主, 内容多侧重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和幼儿园教师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结构、特征及建设路径也多为理论层面的一般性解读、阐释和建议。虽然目前已有研究者开展了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状况的调查研究, 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内容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正是由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研究方法的局限、实证研究的缺乏, 使得当前对现实中复杂的幼儿园教师文化也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须知,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 就它作为灌注于人的行为和生活中稳定的“集体意象”或“集体无意识”来说, 它是一种精神现象。但它又具有客观实在性。一方面是由于它要通过物质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 它又不是个体的偶然的特殊心理, 而是一种人的普遍的真实存在。因此, 对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理解与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阐释和分析, 也不能局限于幼儿园教师在生存、发展、适应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经验的总结, 而是有必要深入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 去切身感知和体验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方式、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尝试着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呈现幼儿园教师个体文化的各个方面, 从而使幼儿园教师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关联起来, 也使得相关理论获得丰厚的实践基础。

(三) 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需要继续拓宽视野

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仍多处于整体的研究, 缺少对具体点的深入分析和把握, 亦缺少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研究。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将幼儿园教师文化作为幼儿园文化的亚文化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与幼儿园教师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三是幼儿园教师文化中“女性化”特征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探讨。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文化与课程、幼儿园教师文化与管理等的关系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 相对于“教师文化”基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生命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复杂范式、理解视域等多学科、多视角的分析, 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则主要局限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和视角的分析, 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视角的狭窄,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的深入解读。借助多门学科和多种视角研究幼儿园教师文化, 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和更系统地理解幼儿园教师文化, 这也是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继续拓展的领域和角度。

三、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的展望

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 , 我国有关对教师文化的研究在对国外教师文化研究理论引进与借鉴的同时, 开始进行自己的探讨与思考。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教师文化研究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而进入深入发展的阶段, 相关研究内容逐渐丰富, 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 幼儿园教师文化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

幼儿园教学反思实践及思考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反思;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3-02

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教育应该贴近生活

教师在鼓励孩子进行发散思维时,是否要一味的表扬?表扬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那些偏离现实生活,根本不可能实施的想法,老师的这种鼓励就会误导孩子。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保护孩子的创造思维,我们对孩子的任何想法,都给予赞扬就会渐渐走进一个误区。怕伤害孩子的积极性,怕孩子没有发散思维,怕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实际上已经违背了“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生活化”的原则。当孩子的思维违背生活现实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聚集思维”,适当的点评让孩子能更有逻辑性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三、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我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会觉得身心愉悦,在幼儿园,孩子也需要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自主地参与活动,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是我们老师经常谈论的话题。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愉快地自我表现的活动。游戏活动时,活动内容是让孩子自主选择的,但由于游戏中人数的限制未能参加所选择的游戏,他的自主选择落空了。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不能达成心愿,空有自主选择的条件而没有实现自主选择的机会。好比在户外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玩沙包,让孩子们想出各种玩法,看谁创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动之后,我把大家集合起来,讲评说:“刚才有的小朋友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虽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现在,让一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们他的玩法。”讲解后,孩子们又纷纷玩了起来,不过,运动需要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与目标。活动中尽可能给孩子一段自主探索玩法的空间,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

四、对待淘气的孩子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真不知该如何对待。淘气是小孩的天性,也是他们天真、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表现。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教育。对淘气的孩子老师感到头疼,家长心里也着急,感到毫无办法。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淘气的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是否能根据淘气幼儿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为什么会淘气捣乱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精力过剩,家长对孩子夸奖多,批评要求少。家长有时批评责备过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我们知道孩子淘气的原因,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动力,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应该认为是调皮捣蛋,老师只要加以鼓励并正确引导,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教师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对淘气的幼儿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他们,更不要羞辱他们,体罚他们。平时要注意他们的自身优点,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心平气和的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这样一来他们淘气的坏习惯会渐渐的改变。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且还打破沙锅问到底,大人们往往会一笑而过,然而这样的态度却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的回答孩子的问题,一直到幼儿满意为止。以上这些只不过是我对教育淘气孩子的一点看法,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我相信老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会用爱心将许多的淘气幼儿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把握教育的度

教育这个词包涵的内容太广了。来自书本、环境、事物、人物等,但是怎样的教育才是恰到好处的呢?我认为要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过度的期望给孩子带来无望,过度的保护会给孩子带来无能,过多的指责会带给孩子无措,这几句话说明了我们教师要时刻以孩子为中心,时刻思考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依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的才是精神食粮,否则就是糟粕,甚至会伤害孩子。蹲下来去看待孩子,看待别人,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今天的感悟会让我记在心里,以此来度量我今后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只要是人才,早晚会开窍,无非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耐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就能感召孩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成才。为他们将来铺路。

参考文献:

[1]潘兰芳.对幼儿园“反思性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9).

[2]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

上一篇:广州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下一篇:八年级上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