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实习报告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血液科实习报告

血液科实习报告 篇1

血液科

岗位实习报告

部 门:

实习岗位:血液科

姓 名: ×××

指导教师: 杜青道

完成时间: 201×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血液科相关岗位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血液科实习报告】

目 录

一、实

目的.............................................................................2

二、实

时间.............................................................................2

三、实

地点.............................................................................2

四、实

单位.............................................................................3 五、实

内容.....................................................................3

六、实

总结.............................................................................4

体会......................................................................4

心得......................................................................5

反思......................................................................6

七、致谢......................................................................................7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通过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实习使我了解以后再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特点、性质,学习体验血液科相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学习与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真正走上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做好岗前准备。

同时通过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的实习,熟悉实际工作过程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自己所学血液科工作岗位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血液科工作岗位业务能力和社会交际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的新知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升,以指导未来在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1×年03月01日~201×年06月15日

(修改成自己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苏州市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血液科工作岗位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江苏省苏杭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单位)

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血液科工作岗位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江苏省苏杭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单位)开展血液科岗位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没有血液科岗位工作经验到一个具备完善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前辈对血液科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从事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领域工作已经有二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实习工作环境和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内容,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具体性质以及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血液科相关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在血液科工作岗位上,所以真正掌握这一份工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开始我对实际血液科岗位的工作内容比较陌生,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对实习单位的情况也不太了

解,不过杜老师会告诉我该怎样处理自己在血液科岗位上遇到的问题。慢慢的我也就熟悉了自己的血液科岗位工作内容,在血液科岗位上的一些棘手问题也能自己独立解决,每天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血液科实习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度在我科实习的护生72名均为女性, 其中中专18名, 大专42名, 本科12名;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临床带教为对照组。2013年度在我科实习的护生86名均为女性, 其中中专16名, 大专52名, 本科18名;将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为观察组。两组护生均来自相同的学校, 在校学习时间相同, 实习时间为4周, 年龄22.83岁±1.76岁, 在校成绩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行传统教学模式, 由总带教老师负责, 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按照护生临床实习大纲及目标制定临床教学计划, 每周进行临床理论授课及操作培训演练, 定期召开护理教学小组会议, 对护生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等。

1.2.2观察组

实行由总带教老师负责, 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每天16:00~16:30由护士长主持, 总带教及当天值班的带教老师与护生一起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模式教学活动, 结合当天护理工作的重点及临床教学目标, 每位护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 分享实习收获, 每人汇报时间3min~5min。带教老师、总带教老师、护士长给予点评, 护生掌握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及鼓励, 对存在问题给予解答, 对存在缺陷及不足给予帮助。

1.2.2. 1 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

包括5部分内容: (1) 自我评价当天的工作状态:满意或不满意;积极的或消极的;开心的或不开心的。 (2) 具体都做了哪些护理工作:如晨间护理、静脉输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发口服药、测生命体征、晚间护理、皮肤护理、导尿、膀胱冲洗、会阴护理、鼻饲、口腔护理、配置皮试、生活护理等; (3) 在什么时间, 哪些区域进行哪些学习和实践的; (4) 对哪些学习和实践感到满意, 哪些不满意; (5) 最大的收获或最有挫折感的事情是什么。每人3min~5min的分享时间, 以上内容可以让护生有条理的回顾1d的实习情况, 更加清晰的反映自己的实习收获及工作状态。

1.2.2. 2 带教老师的选派及培训

我科选择工作5年以上, 思想素质高, 带教方法灵活多样, 业务精和知识面广的护士做带教老师, 从护生实习开始到结束固定1人全程负责, 所有带教老师均参加医院组织的培训及考核合格。科室总带教老师全面的负责科室临床教学工作, 科室护理教学小组制定“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活动计划及方案, 每天例会记录及教学小结由总带教书写, 护理教学小组每周对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进行教学反馈。每日负责“一对一”带教的老师要掌握护生实习工作状态, 从生理、心理、临床工作表现等方面全面了解护生实习收获分享的真实性、客观性。对护生每天实习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方便给予表扬, 表现不到位的方面给予鼓励和帮助。

1.2.2. 3 对护生讲解每天开展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目的

护生进入科室第1天, 由总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环境布局、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及流程, 实习周计划及目标等。让每一位护生了解每天开展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目的, 对主要进行分享的内容进行讲解, 护生第1天实习结束前, 由护士长主持, 总带教老师及护生的每位带教老师与护生共同分享1d的实习收获, 护生1d的实习效果与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教学的质量可以最及时地得到反馈与交流, 总带教老师每天给予点评与总结, 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给予答疑解惑, 护理教学小组每周五进行教学总结与临床实习情况反馈。

1.2.2 4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的评优方法

护生进入科室实习为4周, 每周的周一到周五16:00~16:30是护生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时间, 每周五16:30~17:00作为科室护理教学交流日, 由总带教老师主持, 对护生一周的实习情况进行点评, 注重对护生理论技术水平、思维应变能力、工作能力等综合评价。护生将每天的实习收获在同学间进行交流, 由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评选出分享内容最优秀的护生、临床实习表现最突出的护生、病人最满意的护生。护生得到的评定作为出科考核成绩的考评内容。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 对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名 (%)

3 讨论

3.1 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增加了学习主动性及工作满足感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继续教育, 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2]。通过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临床教学模式后, 提高了护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不仅使护生加深了对血液科疾病的认识, 提高了护理技能, 同时还培养了护生团结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方便护生提高自我认知深度, 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带教老师对自己临床实习表现的点评[3], 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和修正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式。这种正面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护生更好地融入病房工作中, 并尽职尽责, 促进实习能力的进步,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工作满足感, 与病人的沟通更加融洽, 工作满意度增加[4], 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更为规范。

3.2 强化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意识, 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对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教学手段, 是奠定独立护理工作能力的关键时期[5]。科室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临床教学模式后, 对师生双方都有导向、激励作用。对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促进带教老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新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得益的不仅是护生, 带教老师通过护生的实习收获分享了解自己的带教方法是否得当, 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从表1可见, 护生通过每日的实习收获分享交流, 可以更加明确实习目标与重点, 找出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通过与带教老师每天的交流, 实现教学互动, 明显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带教老师通过点评护生每天进行的实习收获分享内容, 与护生每天进行教学交流, 及时的教学反馈对规范带教老师的技术操作及专业语言、增强专业知识, 对带教工作的改进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带教老师通过与护生交流、分享工作经验促进他人成长而获得自我满足感[6]。为护生每天分享的内容进行评价, 可以发现自己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有利于带教老师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 提高教学水平;增加了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沟通, 在互动的情况下与护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增加了学习兴趣。从表2可见, 对带教满意度由90.2%提高到96.5%。

3.3体现临床教学的人性化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临床护理教学也应体现“以人为本”[7], 科室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临床教学模式, 给护生提供了一个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 鼓励护生利用直接与老师交谈的方式表达实习的感受或宣泄情绪, 拉近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在带教过程中, 老师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热情鼓励, 积极引导护生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 激发护生的学习与工作热情, 关心护生的生活, 帮助护生克服心理障碍, 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实习中, 保证护生在短期的实习时间内, 更好地完成实习大纲的目标要求。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加强教学反馈, 规范化指导护生临床护理行为, 使护生能高质量地完成血液科实习目标。[方法]2012年度护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临床教学, 2013年度护生采用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模式进行临床教学。结合本科室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目标, 掌握护生实习动态活动情况, 开展每日教学反馈,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结果]通过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模式教学活动, 护生各项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 (P<0.01) , 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 。[结论]开展“护生每日实习收获分享例会”的新模式教学活动, 能充分提高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护生更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提高护生实习质量。

关键词:血液科,护生,临床带教

参考文献

[1]黄红友, 黄惠根, 黄蝶卿.三向评价法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杂志, 2012, 8 (12) :38-40.

[2]陈玉英, 蔡金辉, 梁丽军, 等.新形势下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11 (26) :10-12.

[3]黄巧, 刘丽红, 叶锡兰.护生自评式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0, 11 (25) :77.

[4]Clynes MP, Rafery SE.Feedback:An essential ele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in clinical practice[J].Nurse Educ Pract, 2008, 8 (6) :405-411.

[5]于冬梅, 卢根娣, 王蓓, 等.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6) :430-431.

[6]钱华英, 唐陆秀, 解曙柳.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 2010, 8 (2B) :462-463.

血液科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血液原虫;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50-01

血液原虫病是根据动物的病原原虫的寄生部位命名[1]。牛血液原虫病主要为动物梨形虫病,由顶复门(Apicomplexa)、梨形虫纲(Piroplasmea)中的巴贝斯科(Babesiidae)和泰勒科(Theileriidae)原虫所引起一类血液原虫病,并包括易与梨形虫病混合感染的牛的红细胞的边缘边虫(Anaplasmamarginale)和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病[1-3]。该类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我国各地也常有发生,造成畜牧业巨大经济损失。临床上常常引起牛羊的高度贫血,黄疸,高热,巴贝斯虫亦能引起血红蛋白尿[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无菌采集贵州省某发病牛场牛静脉血液样本29份。

1.2方法

1.2.1流行病学调查 对该养殖场进行发病牛的流行病学调查,记录结果。

1.2.2临床症状观察 对规模养牛场的29只发病牛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并记录结果。

1.2.3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从牛静脉无菌采取肉牛血液制成涂片,经甲醇干燥、固定和姬姆萨染色后镜检,观察虫体形体、大小和位置,判断有无血液原虫并确认血液原虫的种类。

2结果

2.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养牛校区牛存栏约2 000头,其中本地黄牛有1 000头左右;、外地引进黄牛约1 000头。牛场自2013年8月开始出现以上症状。养殖方式兼有山地放牧,且根据贵州省调查血液原虫常发生于5~10月。

2.2临床症状

牛只出现咳嗽,体温升高至40.5℃,呈稽留热。病牛初期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行走无力,喜卧地。反刍缓慢,便秘或腹泻,渐行性消瘦。部分病牛排黑褐色恶臭粪便,少量病牛卧地不起。但是未出现死亡。

2.3实验室检查

经实验室检查,21头血推片初步诊断为梨形虫,其中严重感染有5头,其他均为中度或轻度感染;29头均有不同程度的附红体感染,其中有严重感染有8头,染虫率80%以上,其他为中度或轻度感染,并有五头有溶血现象。

3讨论

在临床上,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可做出对于血液原虫的初步诊断。血液原虫可以通过血涂片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间接荧光抗体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实验和乳胶凝集等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建立PCR方法诊断血液原虫病。其中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分析,结合实验室血涂片检测可以快速做出诊断。血涂片检测实验简单,快速,结果直观,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并且适用于基层广泛推广。

巴贝斯虫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发生流行。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传播媒介蜱的消长、活动密切相关。由于蜱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具有地区性,因此血液原虫的发病也有明显的结节性和地区性。

贵州省为牛巴贝斯虫与牛双芽巴贝斯虫的流行区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贵州省肉牛养殖场的血液原虫病种类主要为附红细胞体病、巴贝斯虫病、双芽巴贝斯虫病、无形体病和瑟氏泰勒虫病[5]。在本次病例诊断中主要为无形体和牛双芽巴贝斯虫。与贵州省血液原虫病的流行种类吻合。

血液原虫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见血液原虫病多集中在5~10月发生,与蜱出没的时间一致。且以附红细胞体病、巴贝斯虫病及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感染发病率较高。进入夏秋季节,蜱活动加强,牛群外出放牧时间增长,这都容易造成血液原虫病的感染与扩散,这对贵州本省发展生态畜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夏秋季节应当注重改善圈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如发现饲养的牛高烧不退,消瘦快,应及时进行血涂片检查,更应注意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发病牛立即隔离治疗,早期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宋铭忻.张龙现.兽医寄生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李国清.兽医寄生虫[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3]蒋金书.动物原虫病[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本社,2006.

[4]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血液净化科(报告) 篇4

随着党的政策不断惠及民生,特别是医保领域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对尿毒症患者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病人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寿命的延长,医保居功至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医保的有限性,我们希望把好用在刀刃上,真正让医保、医院完美的结合,更科学的服务于患者,既传达中央惠民生的精神,又让我们能更接地气。

血液净化治疗发展很快,现标准透析剂量为每周3次,每次4小时,同时需作滤过、灌流等综合治疗,每年52周,需做156次,每次400元,需62400元,每次挠凝剂,促红素必不可少,需60元,全年需9360元,另外必须口服降压药、补钙等。治疗充分的患者是不需住院的,从另外一方面讲可大大节省医保费用。因此,就我们的经验,每年7万元左右可使患者得到较为科学、理想的治疗(上海20万/年),否则只能是有上餐无下餐,吊着那半条命。

此致

敬礼

血液中心个人述职报告 篇5

1、行政方面,分管科教、宣传、后勤、对口帮扶等。

2、党务方面:纪检监察和有关党务工作。

让你看懂血液常规检查报告 篇6

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3【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01~0.05(1%~5%)【0.01】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0.005~0.05(0.05%~5%)【0.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0~0.01(0%~1%)【0.01】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0.25~0.35(25%~35%)【0.01】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6)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0.03~0.08(3%~8%)【0.01】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00~300)×103/mm3)【1.0】

临床意义: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及进行体外循环时、化学药物中毒。

增高:某些化疗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他的疾病引起则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

血液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Hb)测定: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降低:贫血、白血病、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

增高:慢性缺氧(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

2.红细胞(RBC)检验: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5×1012/L。

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减少更为明显。

3.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

增多: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

减少: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4.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

中性粒细胞

增多: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

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

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

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

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5.血小板(PLT)检验:参考值:100~300×109/L。

减少:造血功能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消耗增加(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

增多: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时。

6.红细胞比积(Ht)检验:参考值:男性0.42~0.49(42%~49%),女性0.37~0.43和新生儿 0.49~0.54。

增高:失水和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

下降:贫血及血液稀释时。

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参考值:成人79~101fl,儿童73~89f1和新生儿可达105fl。

用于贫血分类:增大为巨红细胞性贫血,减小为小细胞性贫血(如严重缺铁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

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32ρg,新生儿可达40ρg。

用于贫血分类: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G):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40~410g/L和新生儿可达450g/L。

大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减少,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减小。

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参考值:0.11~0.16(成人)。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动态变化。

血液科实习报告 篇7

1 制订教学区长制度, 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后要直接面对患者, 无疑会遇到很多困难, 临床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使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规范的诊疗过程, 自然而然地做到规范诊疗, 这是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注重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 应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

医学院校的法律师资队伍明显不足, 既懂医学又精通法律的跨学科教师人才屈指可数。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尤其是中青年医生和教学骨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制订教学区长制度, 充分利用中山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医学和法律方面都有较强师资力量的优势, 通过协调沟通, 每年选拔包括血液内科在内的各专科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作为教学区长到中山大学法学院学习医疗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区长再将学到的知识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学习和考核。这样不仅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医学法律师资队伍, 也明显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 培养了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骨干[1]。教师本身认识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就能更好地进行带教, 满足医学实习生掌握法律知识的需求。

2 提高实习生对学习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学生在大一到大三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已学习了法律基础、卫生法学等卫生法律教育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他们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进入实习阶段后, 医院会组织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 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实习生对临床中容易出现纠纷的环节有所了解, 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谨慎, 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在不同的专科实习轮转过程中, 学生所接触患者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尽相同。血液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且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存在专科性强、内容抽象、恶性肿瘤性疾病居多等特点。在实习生进入血液内科轮转的第一天, 由教学区长先对实习生进行1~2小时的入科教育, 与实习生充分沟通, 既将血液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等知识进行简单梳理, 又向实习生介绍血液内科患者的特点:多数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 部分疾病治疗预后差、死亡率高, 患者及其家属易情绪化,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2]。这样可以引起实习生的重视。

我们在与实习生的沟通过程中意识到, 近年来的辱医、伤医、杀医事件已经动摇了部分实习生行医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多次向学生强调, 依法行医是医疗行业人员避免伤害的基础, 尊重患者各种合法权益, 除了是以患者为本精神的体现, 更有利于避免各种医患纠纷。在临床实践中, 具备法律知识的医护人员更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让医学实习生认识到培养法律意识也是维护医护人员自身权益的需要, 从而进一步调动其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3]。

3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3.1 带教教师言传身教

实习生所有的工作, 包括查房、书写病历、下医嘱、进行相关操作都必须在带教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带教教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依法行医,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强化实习生的法律意识[4]。血液内科以肿瘤患者居多, 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消极心理, 部分患者家属要求对患者隐瞒病情。我们在教学查房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血液病患者的特殊情况, 特别注意查房方式,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例如对于白血病患者, 我们原则上选择性格较为乐观、病情较轻、治疗效果较好、对自己疾病认知度较高的患者作为临床教学对象, 在带教前履行告知义务, 征求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进行床边教学查房;在询问病史及查体过程中, 把握合适尺度和分寸,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在进行创伤性检查治疗如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及鞘内注射前, 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上述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 获得同意并签署相关同意书后, 在旁指导实习生进行操作;在确定治疗方案前, 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经济情况, 告知治疗的原因、风险及不良后果, 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记录等。此外, 我们还特聘科室老专家每周带教一次, 以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3.2 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培训

原始病历资料等医疗文书是医学鉴定、司法举证等的重要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病历资料的书写、保存、复印都有明确的规定, 病历在处理医疗纠纷时的原始证据作用及在医保医疗付费时的凭据作用日渐突出。我院两年前已经开始实施电子病历,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但却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过多依赖病历模板等, 一些低级的输入错误也是屡见不鲜, 如输错患者的性别、年龄, 男患者的病史中有生育、月经史等。这些错误将大大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带教教师必须使实习生正确认识病历的功能、作用和社会价值, 从法律的高度看待它, 清晰地认识到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严格病历书写的规范性、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5]。

在带教过程中, 我们要求实习生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和诊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书写病历准确、及时, 客观、真实、完整地记录观察到的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措施和效果, 努力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和证据意识。带教教师认真指导, 杜绝随意涂改或其他不符合规范的现象, 严格把关、仔细检查并审核签名, 提出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隐患, 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医疗文书的书写教育中, 让实习生明白医疗工作时时刻刻都与法律相关。

3.3 争取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及配合,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

除了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外, 我们还争取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及配合,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例如, 由教学科、医务科及教研室等共同协作, 将院内发生的包括血液内科等各个专科的医疗纠纷案例整理成册, 请医务科医患办主任定期向实习生讲授, 或让实习生对案例进行模拟, 然后让实习生讨论, 使实习生明确案例中的人物哪些环节做得较好, 哪些环节不足, 什么问题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使实习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因医患办主任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处理医患关系的经验, 故可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及趣味性。由教学科与电教组协调, 每个月组织实习生观看一次医疗法律相关的电教录像;对医院图书馆增加投入, 购买相关法律法规书刊, 方便实习生阅读;利用微信、QQ、飞信等年轻人乐意接受的现代化通讯方式, 将与医疗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发送给实习生, 并与实习生展开讨论, 既降低了普法教育的经济成本, 又进一步扩大了法律知识普及的范围。实习生生活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里, 耳濡目染, 慢慢就会形成懂法守法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 目前的医疗形势要求教学医院必须加强对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我们采取医学专业教育与法律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对血液内科实习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养,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当前医疗纠纷增多的状况下, 医学实习生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之外, 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结合血液内科的专科特点, 阐述实习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措施。

关键词:血液内科,实习生,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许冰, 严励, 青永红.本科临床实习生教学区长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4) :831-833.

[2]毛沫波.血液科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 21 (5) :503-505.

[3]赵淑英, 张勇, 韩大书, 等.加强医学生法律知识与医疗安全教育的调查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8) :123-124.

[4]王海永, 杜振宗, 陈刚, 等.医学实习生执业法律素质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4) :825-827.

血液科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血液科;感染因素;整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95-01

院内感染可影响血液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探讨整体护理对血液科有感染危险因素患者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特对104例具有感染风险的血液科患者实施分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有感染风险病例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19-74岁,平均(42.9±3.4)岁;感染风险[1]:I级8例、II级34例、III级10例;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42.8±3.2)岁;感染风险:I级10例、II级33例、III级9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感染风险级别等一般资料间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经感染风险评估证实为具I级及以上感染风险的血液疾病患者。(2)排除标准:排除住院期间死亡、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拒绝参与分组研究病例。

1.3护理方法

(1)常规组:本组52例予以血液科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查房(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结膜变化)、营养支持(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多予以高蛋白、果蔬类、易消化食物)、心理护理等。

(2)实验组:参照感染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容易诱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整体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在入院后向患者强调感染对血液疾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介绍正确洗手方法、感染诱发因素及局部感染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加强病情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象(如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临床表现,当发现出现感染征象或不适症状(如恶心、乏力、咳嗽、发热、溃疡、局部肿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予以及时处理;③规范无菌操作、加强环境维护,制定无菌操作规范及病房卫生控制要求,护理过程中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接触性操作,并对护理者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提出具体要求;④应用抗菌药物,在药敏试验基础上,可适当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以防止感染,但应在用药过程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⑤预防肛周、鼻腔、口腔、呼吸道感染,通过调节体位、定期清洁肛周(1次/d)、鼻腔(2~3次/d)、口腔(2次/d),清洁气道(吸痰、咳痰处理)可有效预防局部感染[1]。

1.4观察指标

(1)感染风险分级:在入院时由医师对两组患者的感染风险级别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疾病因素、营养因素、治疗因素、教育因素、操作因素5项,每项评分1~5分,总分25分,感染风险越高,评分越高,并依据评估结果将感染风险级别分为I级(6~14分)、II级(15~20分)、III级(21~25分)。

(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且在调查完成后100%回收问卷,评分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感染事件预防及处理、护理操作、环境维护5项,每项评分0~20分,总分100分,根据量表评分结果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81~100分)、满意(61~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n×100%。

1.5统计学处理

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导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组间的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作卡方检验、t检验,P<0.05说明具有差异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实验组52例住院时间在1月~10月间,平均(2.5±0.6)月,对照组52例住院时间在1月~9月间,平均(2.4±0.8)月,经比较无差异统计意义(t=0.721,P=0.472);在住院期间,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口腔感染1例,感染率为7.7%(4/52),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6例、口腔感染3例、鼻腔感染2例、肛周感染1例,感染率为23.1%(12/52),实验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7,P=0.030)。

2.2 护理满意度

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非常满意38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1%(50/5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22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76.9%(40/5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254,P=0.004)。

3 讨论

院内感染对于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均可造成不良影响,血液科中接受放、化疗治疗病例较多,而相关研究也揭示在临床治疗中,在疾病、营养、治疗、教育、护理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下,这部分患者也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2]。

分析血液科患者感染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本文对本院收治104例具有感染因素的血液科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组的院内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也说明提示对血液科有感染因素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可有效减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艳, 董倩. 整体护理在血液科易感染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 2015,21(15):105-106.

血液净化科实习生出科理论考试题 篇9

一. 填空题

1.血液净化科分为三区:()()()2.透析管路密闭式生理盐水预冲:膜内预冲速度为(),膜内预冲结束后,连接(),将泵速调整为()3.透析机终末消毒分为()和()。其中外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如有血迹则用()含氯消毒剂一次性擦拭后,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4.手卫生简要步骤为()()(手卫生的“五个时刻”(()((二. 简答题

1.血液净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血液科工作总结 篇10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一年。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我院从2012起启动“创建三甲”活动。在近一年的三甲医院创建工作中,我院始终坚持“医疗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紧扣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转变服务作风等重点工作来展开。

一年来,在院党委和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医德医风监督员和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科行风建设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医疗服务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全科职工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优质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我科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一 端正态度,认识到创建三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科危重病人较多,平时工作量较大,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既要保证科室日常工作的安全运行,又要如期保质保量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这对我们每位工作人员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当然,挑战带来压力,也带来动力。记得刚开始因为需要整理的材料很多,医疗工作任务又重,科室人员的思想有一些波动,后来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大家逐渐认识到,通过“创三甲”可提高科室管理水平、医疗与服务质量、使科室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同时创“三甲”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新标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是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好时机。思想得到统一后,科室每周三开会学习三甲文件,加班加点,认真对照“三甲”标准中的每一条、每一款,吃透精髓理清思路、制定计划、分解任务、整理资料,先从科室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等开始,逐步完善书面材料、同时在医院的督导下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环节进行了流程再造或流程重建。在完善各项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的同时,狠抓落实,做到有制度必执行,对每一项规定都按高标准、严要求地去落实,工作热情得到空前提高。

二、调整充实创三甲组织体系、加强领导力量

为了确保创三甲工作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结合科实际情况,年内对三甲领导小组成员重新作了充实调整,责任落实到人,领导小组成员,各自负责相关的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电话回访,科主任是本科室创三甲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抓本科室全面工作,负则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细化了目标责任,将三甲文件的学习落实情况纳入科室的月综合目标考核,实行精神和经济两挂钩,从而使科的三甲工作责任到人、层层有责任、工作有目标、上下配合、齐抓共管,从组织管理上杜绝了盲点和死角。

三、系统学习三甲文件

组织我科室人员集中背诵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医院文化建设等全体人员克服困难,利用休息时间,集中在医院背制度、练习操作、演练流程。一遍一遍,毫不含糊,上班时间完成不了的就舍弃中午、晚上、周末的时间来弥补在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充分准备保持自信”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检查,通过近半年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医院的相关制度、岗位职责、急救流程等。在这期间,我科室形成了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考察、协同演练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月组织进行“三基”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周进行业务学习1次,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1次,学习核心制度及评审要求2次,学习医学法律法规1次,每月进行运行病历检查1-2次。

五、改善就医环境,实行人性化服务

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的活动主题,狠抓行风和服务质量,从细小环节入手,不断改进就环境,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了温馨、耐心、细心、爱心的“四心”服务。继续开展礼仪服务活动。今年,再次对人员进行了礼仪服务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了人员的服务水平,让病人能切实感到待病人如亲人的感觉。始终不忘院训,努力打造出百姓满意、社会满意的医疗服务。

六、血液内科下一步工作计划

1.积极准备三级医院评审需要的各种材料和事项,为医院评审工作献言献策。

2.拟于2013年成立集血液病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于一体的血液病实验室,使我院的血液病诊疗工作上升至更高的层次。

3.将治疗性血细胞单采纳入血液科诊疗常。

在这次迎接检查的工作中,我们在院领导、评审办、质控办的统一部署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思想上得到了统一,认识到检查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创“三甲”,使医院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为规范,全面提高了医院的内涵质量与服务水平。现在大家工作更有目标了,我科室认识到日常工作中对一些工作制度的细节落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今后我们应对照评审标准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找到工作差距,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业务水平,用“内省”和“外求”的方法检查自己的不足。我们相信医院和科室的明天也就是我们的未来医院与我们的前途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用我们的双手一定会创造医院更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会计的岗位说明书下一篇:应聘勤工俭学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