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教育专著心得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指南教育专著心得(共10篇)

指南教育专著心得 篇1

马拉古齐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在书本第五章节艺术的表现与创造的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案例中详尽的阐述了。书中的案例是针对美术活动种的画、折来体现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在日常艺“术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因为材料的准备、经验的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对孩子没得艺术表现进行了“束缚有时甚至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了“否认”这关系着对孩子们的伤害很大,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以致他们能用简单的话语说出自己作品的内容,因为孩子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对世界、事物的看法,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在注重外在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营造良好的、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正如瑞吉欧的教育理念那样:要走进儿童心理的儿童观,看待和对待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成人要正视孩子们的一切,要放眼于孩子,更要放手于孩子,孩子们在无包办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动脑的乐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只是、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即是收益者,又是贡献者。

书中每一个案例都记录的非常精彩,每一位名家的名言都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细细读来,回味无穷,该书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也了解了最新的教育方法,书中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中的多姿多彩事件,那种朴质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行,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我读起来比较轻松,百读不厌,也让我们一线青年教师深受启发,感触加颇多!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篇2

一、王老师实话实说。

面对如今铺天盖地的成功教育案例,王老师提出质疑:教育事业真是这样简单化、轻松化、单一化的吗?王老师的见地我非常赞同,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教育感化一个孩子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做案例研究。我们做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积累经验与教训,指明研究的方向,从而为实践提供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做案例研究应侧重于过程和逻辑分析,不应侧重于是否成功;侧重于理智的判断,不侧重于激情燃烧。

回顾了一下自己以前所谓的案例分析,总好象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成绩在涂脂抹粉。其实说句心理话,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苍白无力。

二、做研究不要总立足“怎么办”?应先找“为什么”。

对于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刚开学接了个新班,刘斌是班级的“老大难”。

一开始我总想:怎么办才能不让他拖班级的后腿。于是天天中午留他在学校与我一块儿吃饭,并给他辅导功课。可是半学期下来,他依然如故,尽管在行为习惯上略有好转,但对于学习还是能躲则躲,能赖就赖。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不愿学习?为什么小小年纪的他竟然如此大胆?这么多的坏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为什么他有努力的愿望却看不见进步呢?

经过与家长的多次接触我逐步了解到由于父母忙于生意疏于管教孩子。租住场所鱼龙混杂,他与哥哥只有狠一点才不会吃亏。至于学习因为父母没有明确要求、期望,自己也就顺其自然。待到落后时便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家人也无暇顾及。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又是主动或被动地采用了“学习成绩”这一把丈量的尺子,于是,成绩落后的他自然就将自己列入了班级、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以此来保护自己。

我想:自己即使穷三年之力也未必能使这孩子改变多少,但我至少了解了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家长的疏忽与环境的影响。是呀,我们不应总是责怪孩子,多从成因上找找,我们就能以更宽容的心对待孩子。

三、现代教育呼唤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

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在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师是这样想事情的,刚说过不能怎么样,学生就公然违反,“顶风作案”是明摆着与老师对着干。于是火冒三丈,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也立竿见影。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也可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敌人”。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篇3

钱菊芝

我认真阅读最近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我一直都在教毕业班,我就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阅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篇4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山七镇中心学校 韦凤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活动空间有限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启迪,从而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是教语文的,我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有生命的文化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精神营养。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读一点书。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善待喜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恨铁不成钢而发生不该发生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在学习、纪律上有弊病的学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我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就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对于我来说,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阅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篇5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归纳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做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 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 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 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 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两个字--商量。魏书生在全国乃至香港、台湾出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要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许多教师出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要提前预习、认识学生、提前试讲等等,待到了课堂也只是在学生的配合下把预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罢了。

魏书生敢于上真课,不惧怕学生不熟、教材不熟所带来的“预案”无法进行。尽管我们不能说魏书生心中就没有预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魏书生心中的预案与我们的预案相比在本质上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的预案是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教学过程一步步表演下来--学生的学从属于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服务。而魏书生的“商量”型预案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并且千方百计的去适应学生的学。

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体会 篇6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这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期中所记的日记,以及每月一次老师所讲的关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爱的教育》中,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我走进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学们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是怎样去爱的,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流泪,但是,我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散发出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真得很伟大。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 东西啊!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而我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更加要细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懂,做为老师更应该正确的辅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当你,我,他都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每个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爱,你会发现: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如果你真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永远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好多教育专著为我新学期的工作充电。我读的书有:《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现在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1.勤,天天读一点。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3.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

第二,读书要坚持内化: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即将所读内容有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

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大学读陶行知教育专著心得 篇7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那么我想,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指南教育专著心得 篇8

读小原国芳有感 罗艳艳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读一点教育史》,其中小原国芳的教育思想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就又查阅了一些关于小原国芳的资料。读小原国芳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我平时的教育过程着重“术”而轻“道”,重“外在”而轻“内化”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道”入手,从“内”着眼。有人认为好教师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术”可以通过模仿和训练而提高,但“道”却要靠自身的修炼与感悟。师道既然是对教师价值的永恒追求,是一种信念、精神与人格,那么,它就必须通过内化才能得以形成。美国的克拉斯沃尔和布鲁姆等人提出了价值内化的五级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通过外烁,教师的“道”永远只能达到接受与反应的低等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感悟,教师才能得“道”。教师是心灵的塑造者,塑造人的心灵不是样板的机械复制,教学不是机器,学生也不是加工的零件,故教师不同于建筑家与工程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曾认为,教育未来儿童的整个工作,可以在教育研究生院里预先精心设计、制作和装配,使之图式化,用来适应于一切儿童。他曾预测,到1950年,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毕业生给予中小学生的东西,将胜过所罗门、苏格拉底和富兰克林的总和。但后来他自己承认其观点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之所以不正确,我想正是因为他忽视了“师道”的作用,没有看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自身的精神、信念与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仅仅通过外部的机械训练就能够造就优秀教师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教师而只需要教学的机器了。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般的学校都普遍引进并使用了电脑、闭路电视、录像、激光视盘等,似乎应用电脑的“人机对话”可以全部取代教师的工作,然而这种“人机对话”的教学程序,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固然不失其重要价值,但决不能取代整个教师的教学。电脑的教学依靠的是“外在的操作性奖励与惩罚”,这种动力是“机械的”、“脆弱的”、“有限的”,它至多只能补充、加强和丰富教师的职能,育人的工作离不开“人的内在动力”,包括人的思想意识,以及情感、兴趣、意志等,这种内在动力的启发、培养、形成都离不开人际影响,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圈。但是,教师教育的现状依然是把教师象机器一样地从外进行调试,而不注意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对于学生来说,“要我学”和“我要学”,二者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同理,对于教师,“要我教”和“我要教”也存在着天壤之别。试想,一个内心无坚定信念,没有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的教师,他如何能够操伟业,承重负,淡名利,做好育人的工作呢?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从“道”人手。小原国芳认为“只教以取胜,而忘却了道,可哀可悲”。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人格—这是施教的关键”,“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趣、趣味、好恶、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如能达到和谐一致,那就可以点燃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成为青少年行动的灯塔”。乌申斯基也曾断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其二是要从“内”着眼。如前所述,“道”的获得不能单靠训练与灌输,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反省与修炼,毕竟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小原国芳正是由于自小就在其祖父的影响之下有了发自内心的“要成为一名 1

指南教育专著心得 篇9

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大连市学术专著资助出版评审委员会

2014大连市政府 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为做好2014年大连市学术专著出版项目资助工作,根据《大连市政府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办法》,特制订本指南。

一、设立宗旨

本项资助是经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准,旨在繁荣学术,传承文明,促进我市科学与出版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资助类型、范围

2014年大连市政府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类型为面上资助和重点资助。

(一)面上资助的范围和基本要求

面上资助面向全市,专项资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如下几类:

1.专著;

2.具有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性质的评注、选集或全集; 3.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汇编、纪念文集、史记等; 4.纯学术性辞典;5.对于科学研究有重要价值的书目工具书

6.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以原始论文为主的文集,包括具有重大学 术价值的博士论文。

下列著作不在享受面上资助之列: 1.原文已广为人知的翻译作品; 2.教材、普及读物及未做修订的再版书; 3.一般性学位论文及其汇编;

4.一般性纪念文集、会议记录; 5.已发表文章的汇编;

6.文艺作品(小说、诗词、剧本、散文等)及美术作品; 7.三人以上的合著;

8.未结项的课题成果,包括结项但未按照著作形式加工成条理化的课题报告、调研报告、规划等; 9.一般性的外文著作; 10.一般性工具书。

获资助的著作完成人,不受学历和专业职务(职称)高低的限制,一视同仁。同等条件下,对45岁以下青年科学工作者在资助力度上给予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二)重点资助的范围和基本要求

重点资助面向全市,专项资助主要用于反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专著出版。

1.学术专著:指作者根据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成果应具有重要的科学发现与创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学术思想和观点被学术界承认、引用或验证;主要论 文发表在本学科学术刊物上,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

2.基础论著:指借鉴国内外某一学科领域的新成就,经过分析整理,撰写成的系统性的基础性理论著作,有创见,有新体系、新观点或新方法,得到国内外公认和高度评价。

3.技术理论著作:指作者总结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撰写的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很强的理论性,以及实用价值高的技术理论著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阐述的新技术或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突出的成效,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2)对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大量深入调查,收集丰富资料数据,总结为理论,对决策有重要意义。

2014年资助重点

为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市政府重点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实施“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资助出版国家、省市科技发展中急需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学技术学术著作,重点资助:

1.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有重要发现的专著;

2.立足于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我国尤其以我市的能源、资源、地球系统与环境、农业、信息、生命、工程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等关键领域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和技术创新的新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以及在促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为载体的学术著作。包括:能源高效开发利用,资源开采、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关键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关键技术,材料、制造、信息等产业若干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海水污染治理、湿地保护、电磁干扰与治理、海水养殖、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科学技术研究、智能化数控机床、智能型工业机器人、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研发等;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专著;

4.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优秀学术专著或科研、治学经验集; 5.原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的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省市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医案资料等“绝活儿”;我市技术发明、革新能手,能工巧匠,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集;我市高中、初中、小学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法、案例或文集;

6.我市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奖的获得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完成人和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参与重大国际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开发,能提升我国研究整体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冲击科学前沿的杰出科学家,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开展合作、参与或组织地区或全球性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和计划、利用国际大型科研设施开展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包括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合作开发的专家学者,具有重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发明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专利发明人,紧密结合自己专业特点、主持或参与合作中的发明与发现为主体而完成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专著;

7.有关我市地上、地下的历史文物,历史研究,以及在民间工艺、民俗、方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权威性专著;

8.其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专著; 9.下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可获得重点资助:(1)由国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评选出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组织评选出的“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同时达到下列水准的博士论文:

①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涉及本学科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国内外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

②论文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创新,具有开拓性,对本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有关论文在国内外级别高的刊物上发表,或者尽管论文发表的刊物层次不高,但论文内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③论文的成果和效益显著,其学术价值已得到国内外的承认;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同行专家关注的;

④论文书写的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表达准确,文字精炼,图表规范。

三、资助原则

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坚持“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原则,以国家、省市科学发展、社会发展规划和出版方针为

指导,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科学发展和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为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体系服务。

四、资助标准及使用管理

1.2014年面上项目出版资助费3万元/项,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领域项目出版资助费4万元/项;对45岁以下(包括45岁)博士毕业满两年的优秀专著出版资助费,在实际发生费用不满4万元的,按照实际费用拨付;超过4万元的,按照4万元拨付;

2.重点资助项目的出版资助费一般不超过5万元/项,图谱类专著原则上不超过8万元/项。在实际发生费用不满8万元的,按照实际费用拨付,超过8万元的,原则上按照8万元拨付。

五、申请办法

大连市政府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遵循自由申请的原则,采取直接或委托申请的办法。直接申请:著作完成本人办理资助申请。著作权属多人时,必须有全体人员签署的意见。委托申请:著作完成人委托在连出版社办理资助申请,但申请书中的申请者仍须是著作完成本人。委托申请时,须提交著作者的委托书或有关法律证明。

1.基本要求

(1)书稿字数原则上不少于15万字。

(2)已出版的学术著作不能申请。申请人保证在当年评审结果公布之日前不出版此著作,如出现在当年评审结果公布之日前申请著作已经正式出版的,将取消资助资格。

(3)完成人一次只允许申请一部专著,三年内同一完成人对于同一研究领域的著作只能获得一次资助。

(4)曾申请而未被批准资助的项目,次年不受理其申请,如做了重大改动第三年可再次申报。

(5)第一完成人必须是大连市的科学工作者。

(6)申请者只能申请一种类型的资助,申请重点资助类型的,如未获资助,不可转为面上资助。

(7)书稿不存在著作权争议的。2.提交申请材料内容

(1)提交《大连市政府学术专著资助项目申请书》或《大连市重点学术著作资助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请从市学术专著资评委网站下载(网址:http://)。按照《申请书》中内容顺序提交以下内容:

①基本信息。包括申请者、合著者(合著者须本人签字)和项目基本信息。

②申请面上资助的学术著作必须有两位本学科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专家推荐,并填写推荐意见(专家推荐书在网站上下载,网址同前),著作学术水平经推荐专家鉴定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者方可申请。申请重点出版资助的学术专著须有本学科领域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填写的推荐意见书,专著水平经推荐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者方可申请。推荐者在填写推荐意见前必须认真阅读推荐书稿。推荐意见必须客观、公正,有具体评析,如指出该著作在同类专业著作中的水平,该书是否有所发现和创见,等等。

市资评委组成人员在作为推荐专家之后,则不能参与本审读和评审工作。

③重点资助和45岁以下博士毕业满二年的申请者须提供出版单位对该专著出版计划、2014年大连市政府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经费预算表

(可在本委网站的“表格下载”栏下载)、出版单位对书稿价值的评估意见(学术价值、社会效益)。

④所在单位的推荐意见(需盖章)。

(2)面上资助和重点资助目完成人须在完成全部书稿后,方可提出申请。

(3)提供所列参考文献对应专著内容所在章节的说明情况。(4)提交相关的市级及以上奖励、鉴定材料或可反映书稿水平的材料(如奖励情况、鉴定证书、学术评价等材料)。

(5)以课题为基础完成的专著,申报时需附课题结项书和专家鉴定意见复印件。

(6)在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著作书稿,或单独以优秀博士论文申报时须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答辩委员会意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本博士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的复印件和博士论文查重证明。

3.提交申请材料形式和格式

(1)申请书提交形式为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申请书应为原件,用A4纸打印。

面上资助需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书稿各一份,电子版以WORD或PDF文件格式提交均可。重点资助需提交纸质书稿一式四份和电子版一份

(2)申请者须提供完整的书稿,书稿中包括封面、前言、主要参考文献等处凡是能体现作者及相关信息的字样,均需隐去。

申请经市资评委办公室受理进入评审程序后,即作品不允许改动。如出现擅自更改书名或第一作者由本市完成人变更为市外完成人等问题,将取消资助资格,拒绝支付资助费。

申请材料原则上一律不退还,请申请者自行留底。4.受理时间

2014年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项目受理时间为2013年8月1日至9月30日,逾期不再受理。自2015年起,每年的受理时间也均为前一年的8月1日到9月30日,即2014年8月1日到9月30日受理2015年的申报项目,以后年份申报时间依此类推。

六、评审

市学术专著资助出版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资评委)办公室受理申请项目之后,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然后由市资评委办公室统一组织有关专家审读。重点学术专著资助的一律由市外专家学者审读,自2014年起,市政府资助项目原则上全部请外地专家学者审读。专家推荐意见应超越学派与学术观点的分歧,只对该著作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水平负责,推荐意见应客观公正,并做出具体评述。

受聘审读的专家应对审读书稿及审读意见保密,市资评委应对受聘审读的专家和审读意见保密。因泄露引起的纠纷和事端,由泄密者个人负责,并将取消相应资格。

市资评委在专家审读的基础上,根据《大连市学术专著资助出版评审委员会议事规则》(见本委网站),召开各学科组会议,综合审议每一著作的申请书、专家推荐意见、专家审读意见、书稿等四种材料

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形成学科评审组资助与否意见,提交给市资评委全体委员终评。学科组专家必须对评审意见保密,不得外泄,一经发现,将取消评审资格。

市资评委的终评必须有委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的委员出席才能进行,面上资助的表决结果必须以超出出席会议委员半数以上的票数为有效,重点资助表决结果必须以超出出席会议委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票数为有效。但熟悉本专业的同行专家委员投的反对票,尽管是一票或少数票,有必要请委员会重新研究,或提交全体委员重新表决,或由主任裁定。评委评议必须客观、公正,应以著作书稿的政治、学术(包括文字)水平为评审依据,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涉及评委本人的申请书稿评审时,应予回避。评委必须对评议内容保密。

七、获资助专著的出版及出版事后调查

1.资助项目的出版单位,可由市资评委办公室负责安排;也可由项目主要完成人自行选择,但确定前须征得市资评委办公室同意。项目完成人选择出版单位的原则是须选择承诺该专著公开向社会发行的出版单位,不能选择不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出版单位出版。为了科学知识的更加广泛的传播,我们鼓励由市资评委办公室安排在承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出版单位出版。

2.对哲学政治学专著出版单位的选择,要严格在大连市委宣传部规定类型范围内选择,并征得市资评委办公室的同意。此类专著正式出版前,须将书稿三校清样送市资评委办公室核准、备案后方可交付

出版社印制。

3.对于选择在境外出版社出版的,须事先征得市资评委办公室核准同意,市资评委积极鼓励由境外出版社出版获得政府资助的学术专著。

4.凡获得资助的专著,必须在出版物扉页上注明:“本书由大连市人民政府资助出版”(参见《政府资助出版学术专著标注方法》),并在正式出版书的“前言”或“后记”中注明“本书获得大连市人民政府(或重点)资助出版”。凡未按照本规定处理的,市资评委办公室有权拒拨资助费。

5.接受资助的作品内容和出版日期不能随意变动,如作者本人对作品要做重大修改,必须先征得市资评委的书面同意。

6.经评审对于书稿有修改意见的,申请人应认真加以修改,并将修改后的书稿以书面形式提交市资评委办公室,经审核后,方可出版。

7.专著出版后,要向市资评委送样书3册,属于外地出版单位的需向市资评委送样书5册。

8.市资评委有权以成本价购进获其资助的学术专著,用作学术交流。

9.对获得资助的著作,市资评委须与作者或出版单位签订资助合同。资助合同的签订于市资评委资助文件公布后的四周内完成。

10.资助费用于出版并呈交样书后拨款。由于各种原因,出版单位未能在出版规定时限内出版,市资评委办公室认为不能延时出版时,有权拒付资助费。

11.已获资助的项目应在文件公布的18个月内正式出版,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资助资格。

12.凡获得市政府资助者均视为愿意遵守《政府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项目事后调查规定》(见本委网站“政策法规”栏),搜集专著出版后的引用、评价、奖励等社会反映资料,主动配合市资评委关于专著出版后所做的效果调查。

13.凡获得政府资助者均被视为同意将其作品至少参与大连市或省或国家相关奖励项目的一种奖项请奖事宜。

八、异议期、公布结果

最迟于2014年10月份前将评审结果刊登在《大连日报》和大连市学术专著资助出版评审委员会网站上征询异议,不晚于2014年11月份以前以文件形式公布正式结果。

市资评委办公室在征询异议后的一个月内将结果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必要理由。

九、附则

体育教学专著读书心得 篇10

一、为什么要读书

1.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宽,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术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用一弘源源不断的泉水去“传道、授业、解惑”。

2.运动训练的需要。

学校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体育教师价值的主要平台,抓好学校运动队成绩离不开体育教师系统、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的指导。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充电”、“补缺”,更新训练观念,夯实运动训练理论功底,强化专业能力,提高训练水平,实现从“体育师傅”到“研究型教师”的转换。

3.教育科研的需要。

大量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体育教师有的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但最缺乏的就是把这些实践经验综合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方法和能力,许多体育教师一生始终处于教学技能型的“教书匠”位置,我们只有不断读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书中获取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积极从事体育教育科研,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才能成为理论型的优秀体育教师。

4.示范引领的需要。

体育教师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职业,体育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的素质。

5.职业幸福的需要。

如果体育老师能在繁忙工作之余,凝心静气地阅读高品位的书籍,那么还能摆脱浮躁与焦虑,皈依于教育的家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提高职业的幸福感。

二、应该读什么书

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云:“双目时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现如今出版物如此丰富,还真得用一双秋水洗过的慧眼来选择书籍。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五类书必读:

第一类:体育专业类。

这是体育教师阅读的重点,旨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涵养,提升教学智慧,发展专业水平。可阅读的书有:1.学术期刊:对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学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如《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师友》;2.专业书籍:如《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体育教育教学专著。

第二类:教育理论类。

如《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方法应用指导》、《走进新课程》等及相关教育科研类书籍,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来解读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类:中外名著类。

如国学经典《论语》、《资治通鉴》、国外的《红与黑》、《茶花女》等,旨在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学素养,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

第四类:生活休闲类。

如《读者》、《青年文摘》、《教师博览》等。课余饭后读上15分钟,既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又可以减轻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劳,有时还能成为信手拈来的课堂教学资源。

第五类:网络博客类。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网络的飞速发展,读书也已进入到网络时代,一些教育教学类网站、教育专家的博客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去处。例如《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中国体育教师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这些网站内的许多精品博文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三、应该怎样读书

1.要学会泛读与精读

泛读是为博取,古人亦有“真”读(即精读)、“翻书”(略读)一说。从量变才能到质变,读书也一样,先有量,后有质!书要多读,才能够博大精深。鲁迅就对青年提出读书应广泛的建议。他认为,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读读本业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有所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才能最终博大精深。

精读是为钻研,庄子曰“吾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俟无涯,殆矣!”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它告诉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由于我们的时间和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侧重点!只有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读书,着重专注于某个领域,才能够有所突破。

2.要学会边读边做笔记。

鲁迅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在读书的同时作一些记录,最好能够用各种颜色笔标注书中的精彩内容,诸如:用红色表示最体育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此话有失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有勇无谋。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师文化修为不高,只是以“教师文人队伍中的一个武人”的形象存在着,显得孔武有余而文修不足,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文武兼备,要想成为“有为”之人,读书就是最好途径之一。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养成读书好习惯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已是迫在眉睫。

3.要学会边读边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占有知识、获取知识;思,是思考,分析问题,发现疑难,加以解决。不学,思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思,学就失去了目的,只能陈陈相因,无所进步。朱熹讲,“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读书是反思的前提,反思是读书的发展,反思是实现读书价值的过程,学习中不要盲目迷信权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多反思,就能把书本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融合在一起,敢于提出质疑,敢于思考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把书中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4.要学会不间断地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课后,一位听课的老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在这节课上,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呢?不止是一个小时吧!”、“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那位教师说。“终生都在准备这节课?那是怎样的准备?” “这就是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做为一名教师,用15分钟的时间准备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他道出了“功夫在诗外”的奥秘。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上一篇:第十届读书节跳蚤书市活动方案下一篇:以大家为题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