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生产工作总结(精选7篇)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气体充装、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工业用氧、氩、氮、二氧化碳等气体产品,原材料最大储存量为100立方,年充装量约20万瓶,有专用危险品运输车辆19台,产品主要销往长沙周边及工业园,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本着“安全第一,诚信经营”的理念,为长沙的基础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公司成立至今,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在公司安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8年无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达到了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现将主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
一、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公司以生产过程安全为重点,成立了以董事长***同志任组长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公司的安全工作。并且在公司设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全面监督检查公司的日常安全工作。各部门成立了以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班组长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根据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管理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公司把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当作公司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制度建设工作中,首先制定和出台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同时,公司还注意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公司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管理台帐。并对各类台帐的建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以强化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公司还编制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道路运输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并且实行到位,明确公司每个人员、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操作规程详细注明了每种气体的充装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同时根据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并多次配合区消防队进行消防演习等。
二、层层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形成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根据国家新《安全生产法》和湖南省有关安全条例,每年年初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都会与各级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然后在公司也会从总经理到员工每一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层层负责的安全目标责任制。使各级干部明确了安全生产目标,明确了必须承担的安全责任。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是强调落实安全目标责任,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即为该部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在保质量、保产量同时,必须保障无安全事故。正是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岗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彻底贯彻“五落实、五到位”,使我们在每年的生产过程中,不仅提前圆满完成各项生产指标,且实现了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认真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安全理念,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为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公司制作了各类安全警示和安全宣传标语,放置在各生产区醒目位置,使员工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通过挂图、安全警示漫画、报等多种形式,向车辆驾驶员及员工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防范意识。要求分管安全经理和安全员深入班组内听取各班在班前班后召开班组安全会议,及时通报本班安全工作情况,梳理安全漏洞,总结安全工作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每月一次的安全培
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与公司绩效考核挂钩。公司汇编了《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发放到各生产班组,要求各班组长组织员工进行贯彻学习,通过广泛的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员工牢牢绷紧了安全生产这根弦,明显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掌握和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把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我们把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当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公司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会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对公司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只要出现隐患就要及时进行整改,隐患整改率必须达到100%,绝不允许任何侥幸心理存在。公司实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带班职责,督促生产班组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严防死守,务求实效,确保节假日期间的生产安全。
在日常生产中,公司领导对检查出的隐患极其重视,董事长在例会上亲自部署消除隐患的方案。安全员及时进行现场督促落实整改。通过日常检查及时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限期整改,防患于未然。在各类检修过程中,公司始终牢牢把握安全关。凡是动火、压力容器作业、登高作业等工作,一律严格按照安全检修规程先办理作业证,经公司领导层层批准后方可作业。安全员全程进行现场监督,跟班作业,直至维修结束投入生产后,安全监管人员才离开检修现场。在维修前有方案、维修中有预案、维修后有记录。一环扣一环的维修作业记录,使维修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加大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力度,把“安全第一”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五、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管理需要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靠加强管理还不够,还必须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投资。去年公司投入安全生产专项经费达31万元,一方面用于购置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消防用品;一方面用于事故隐患的整改。由于公司在安全
方面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投资,使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有力的物质保证,使各类事故隐患得到了顺利和有效的整改,整治的效果不仅保障了生产长期稳定运行,而且保障了全年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责任重落实”。我们的安全工作做的还远远不够,请督察组专家们对我们的安全工作进行深入的指导。在安全管理上我们还应该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借鉴先进单位的安全工作经验,使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危害
1. 氨气
主要来自施入土壤的氮素化肥和有机肥, 尤其在施肥过量和土壤干旱的情况下, 肥料遇到棚内高温, 就会在短期 (一般在施肥后3~4天) 内分解产生大量氨气。当氨的浓度超过5毫克/公斤时, 一些敏感蔬菜, 如黄瓜、番茄等就会受到伤害, 最初叶片像被开水烫过一样, 干燥后变成褐色;氨的浓度达到4%时, 蔬菜秧苗经24小时即会死亡。检验棚室内氨气是否过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从棚顶上滴下的水滴的酸碱度 (p H值) , 正常情况下水滴的p H值为7.0~7.2, 即中性或略显碱性, 如水滴为碱性, 说明氨气过超标。
2. 亚硝酸气体
由施肥不当产生, 当棚内空气中的含量达到2~3毫克/公斤时, 会使茄子、番茄、辣椒等敏感蔬菜受害, 其症状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的叶片上, 很少危害新叶, 开始也象被开水烫过一样, 其后由于亚硝酸的酸化作用, 使叶脉间逐渐变白, 严重时仅留叶脉, 叶肉漂白而枯死;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施肥后的10~15天。检验亚硝酸气体是否过量的方法同上, 水滴呈酸性时则亚硝酸气体过多, p H值在5.5以下即会造成危害。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
在棚室内采用煤火加温时, 由于燃烧不完全或烟道不通畅, 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这两种气体的危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隐性中毒, 蔬菜本身没有明显可见的被害状, 只是同化机能降低, 品质变差, 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二是慢性中毒, 气体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 在气孔及其周围出现褐色斑点, 表面黄化;三是急性中毒, 产生与亚硝酸气体危害相似的白化症状。
4. 棚膜散发有毒气体
有些塑料薄膜在使用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 如乙烯、氯气、邻苯二甲酸—2—异丁酯等, 并能通过叶片气孔或水孔侵入植株内部, 破坏细胞组织及叶绿体, 使光合作用减弱, 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资料表明, 邻苯二甲酸—2—异丁酯溶解在棚膜水滴中的量达到10~30毫克/公斤时, 水滴经雾化或通过根部及叶面被蔬菜吸收后, 都会发生严重的毒害作用。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达到0.1毫克/公斤, 接触2小时就能使萝卜受害, 浓度达到0.5~0.8毫克/公斤, 只需要接触4小时就能使大多数蔬菜受到伤害, 最初在叶脉间出现白色或浅褐色的不规则的点状或块状伤斑, 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甚至脱落;保护地内乙烯气体的浓度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时, 可使蔬菜叶缘和叶脉之间发黄, 而后变白直至枯死;在0.1~3毫克/公斤的浓度范围内, 番茄、茄子等都会出现花、蕾、幼果及叶片的非正常脱落。
5. 烟剂、熏蒸剂、气雾剂
在温室内使用不当会产生有害气体, 导致植株中毒受害, 叶片萎蔫、干枯, 重者生长点、茎秆和叶片全部萎蔫, 继而全株干枯、死亡。施药点周围的植株和温室前屋面的前角植株最易中毒、受害偏重。
二、防治措施
1. 科学施肥
温室内要避免使用未充分腐熟的厩肥、人畜粪便、饼肥。有机肥的施用要提倡深施、沟施、穴施, 并应在蔬菜定植前半月左右施入。不施用挥发性强的碳酸氢铵、氨水等化学肥料, 少施尿素、硫酸铵。做到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少施勤施。施肥后要封闭施肥孔, 及时浇水将肥料稀释。
2. 选用优质棚膜及时通风换气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PVC无滴膜和塑料薄膜, 尽量不用掺入较多增塑剂的塑料薄膜。在中午气温较高时, 打开温室放风口通风换气, 即使在阴天或雪天, 也要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 减少棚内有害气体, 降低空气湿度。
3. 合理设计和使用加温炉和烟道
要做到燃料在炉体内燃烧充分, 确保炉体和烟道密封不漏气, 烟道排放顺畅, 烟气不倒流进入棚室。在燃料的选用上, 最好选择含硫量较低的无烟煤进行加温。
4. 补救措施
发现棚内蔬菜遭受二氧化硫危害, 及时喷洒碳酸钡、石灰水、石硫合剂或0.5%合成洗涤剂溶液。黄瓜遭受氨气危害, 在叶的反面喷洒1%食醋溶液, 均有明显效果。
5. 注意观察及时控制
每天清晨要进入温室观查, 用鼻闻有无异味, 用眼看有无异常植株。太阳光照增强后再进行观察。若发现植株出现异常症状 (如叶片变色、失绿、萎蔫, 茎秆萎蔫、生长点下垂等) 时, 应立即找出病因, 及早采取对症措施。气害没有中心病株, 但比病害扩散速度快, 危害面积大, 病斑上没有病原物组织, 据此要做到准确判断, 快速防治。
6. 治疗方法
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了“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等要求。造纸和纸制品业是中国的能耗大户,涉及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水厌氧处理等多类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因此必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碳排放交易的重要参与行业。
在国家发改委的组织下,清华大学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合作,开发了《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是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合理分配企业的碳排放权、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学的技术概要
(一)核算边界
本方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是以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单位。
(二)排放源
企业核算边界内的关键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
1、燃料燃烧排放: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过程排放:指工业生产活动中,除能源的使用以外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所涉及的过程排放主要是部分企业外购并消耗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
3、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排放:制浆造纸企业产生工业废水,采用厌氧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会产生甲烷排放。
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指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所隐含的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此类排放实际发生在其他企业所控制的发电和供热设施上。
(三)量化计算方法
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其各项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
EM = ΣEMi (1)
式中:EM—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EMi—企业核算边界内某项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i—排放源类型,包括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等。按照以下内容核算各类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燃料燃烧排放
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
■ (2)
式中:
E燃烧—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i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i —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
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
ADi=NCVi×FCi (3)
式中:
ADi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
NCVi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遵循《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指南,开展实测;
FCi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
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
■ (4)
式中:
EFi —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CCi — 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宜参考附录二表1;OFi —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宜参考附录二表1;■—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
2、过程排放
过程排放量是企业外购并消耗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
E过程 = L × EF石灰 (5)
式中:E过程—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L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石灰石原料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EF石灰—煅烧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tCO2/t石灰石),采用推荐值0.405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
3、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购入的电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
E电=AD电×EF电 (6)
式中:E电 —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电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是企业购买的总电量扣减企业外销的电量,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EF电 —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
4、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
E热=AD热×EF热 (7)
式中:E热 —购入的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热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单位为百万千焦(GJ),是企业购买的总热力扣减企业外销的热力,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EF热 —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可取推荐值0.11tCO2/GJ,也可采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
5、废水厌氧处理的排放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厌氧处理导致的甲烷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8)
式中,EGHG_废水—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取21。
■ (9)
式中:■—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甲烷排放量(千克);TOW—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S—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EF—甲烷排放因子(千克甲烷/千克COD);R—甲烷回收量(千克甲烷);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S)以及甲烷回收量(R)。
(1)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数据获取
如果企业有废水厌氧处理系统去除的COD统计,可直接作为TOW的数据。如果没有去除的COD统计数据,则采用公式(10)计算:
■(10)
式中:W—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量(立方米),采用企业计量数据;CODin —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千克COD/立方米),采用企业检测值的平均值;CODout —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千克COD/立方米),采用企业检测值的平均值。
(2)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S)数据获取
采用企业计量数据。若企业无法统计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可使用缺省值为零。
(3)甲烷回收量(R)数据获取
采用企业计量数据,或根据企业台账、统计报表来确定。采用公式(11)计算排放因子:
EF=Bo*MCF (11)
对于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Bo,优先使用国家最新公布的数据,如果没有,则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0.25千克甲烷/千克COD。对于甲烷修正因子MCF,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或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0.5。
三、关键问题及解决
(一)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是否涉及碳酸钠分解的排放
国外可能有少量碱法制浆企业采用纯碱(碳酸钠)作为原料,发生碳酸盐分解反应,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指令中包括了这种排放类别。但我国的碱法制浆企业基本不采用碳酸钠作为原料,在生产工艺和原料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别,不会导致此类过程排放。
(二)如何考虑废水处理所导致的氧化亚氮排放
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废水处理所导致的氧化亚氮排放不足企业总排放量的1%,因此本方法予以忽略。
(三)本指南所提供的石灰石分解排放因子推荐值为何略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欧盟缺省值
IPCC和欧盟缺省值为石灰石原料纯度和分解率均为100%情况下的理论值;但经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了解到我国石灰石原料纯度和分解率达不到100%,企业生产记录数据在95%左右,因此本指南根据我国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修正。
〔本研究受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检测与核算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BAC20B11)支持〕
设备作业区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月文件精神,进行广泛宣传,抓好班前会、班后会的安全教育,反复学习关于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使职工从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四不生产”,严格执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群众性反“三违”活动,强化职工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观看安全影像资料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树立防大汛的思想,做到了早准备、早安排,在汛前完善了防汛工作责任制,对防汛值班、汛前检查与防汛物资管理等工作进一步细化明确。进一步修订了防汛反事故预案,保证安全度汛、科学度汛。开展了消防知识、紧急救护、应急处置等应急救援知识学习活动,提高公司员工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快速反应、相互协调能力,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救护能力。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以“安全隐患排查”为主题的安全检查,制订了隐患、缺陷整改计划表,根据实际情况下发安全检查通报。采取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的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根治。在活动开展中,作业区领导亲自抓,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抓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确保“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
气体公司
贾春生
协会正式更名成立“江苏省气体工业协会”后,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了与省内气体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建立沟通渠道,明确了企业参与协会活动的意愿;为了提高气体企业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危险化学品审查部合作,举办气体企业检验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完善协会组织机构,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的机构,建立了气体生产专家库,为企业为政府提供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安全技术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与高校、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培训、咨询服务工作。
协调企业原材料供应,保障企业生产和市场供应;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
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继续配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开展企业质检机构定级工作;
协助危险化学品产品审查部、江苏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开展溶解乙炔、压缩液化气体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召开协会理事会,确定2010年度工作计划。2010年度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党员活动小组,积极参加经信委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积极配合开展小金库自查自纠;
协助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气体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
按时完成省安监局交办的《江苏省工业气体企业生产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编制工作;协助国家质检总局编制《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培训教材》工作,编写专门教材,开展企业人员培训;对企业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和组织企业人员参加外部培训;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
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通防科 2015年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工作面为放顶煤开采,放顶煤高度在7m以上,由于工作面推进缓慢,正处于断层带地质条件差,易形成顶部三角空间,给气体储存留下了良好的空间,随着工作面的推移顶板的垮落将气体挤出,如若上隅角管理不当,就会使得上隅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
二、成立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有害气体治理管理领导小组
(一)成立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组员:
通风队队长、通防科所有人员,综采队队长、调度室主任、监测调度员,测风员、当班专职瓦斯检查员、监测监控工,安监科长、当班安监员。
(二)各部门职责:
1.通防科:测风员和瓦斯检查员及时测定工作面的风量和气体浓度。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保障通风设施完好、可靠,并加强日常测风工作。专职瓦检员发现超限时,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同时在该综采工作面跟班检查,并严格做到瓦检员“手拉手”交接班,直至气体回复正可允许范围。系统专职瓦斯检查员负责在工作面巡回检查氧气、瓦斯、二氧化碳;负责对综采工作面挡风帘使用、浮煤清理、水幕等情况进行检查。监测监控人员要加强对综采工作面回顺的CO、CH4、O2浓度及风速的监测,发现CO、O2、CH4超限或风速变化较大时,立即通知通风队与通防科及分管领导。
2.综采队负责负责工作面挡风帘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工作,确保挡风帘严密可靠。监督工作面人员,防止任何人在后三台支架内及机尾范围内进行违章作业。
3.机电队负责本队在回顺内排水人员的安全,要求员工必须携带便携式仪器,发现气体超限后立即汇报调度室并撤离。
4.矿调度室监测调度员负责每班对该工作面通风设施的完好状况、有害气体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矿相关领导、通防科、通风队及相关部门。
5.通防科派专人负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方案并组织解决。
6.机电科负责通风组所制定方案所需电源和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检查工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7.安监科负责监督工作面及两个安全出口的支护情况。有问题及时派相关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安全出口畅通、三角区顶板及时垮落。
8.安监科负责监督检查工作面人员对本措施的落实情况。9.调度室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以及当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负责协调人员撤离。
(三)、安全技术措施
1.凡进入综采回风顺槽、机尾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CO、O2、CH4检测仪,否则不得进入。
2.机尾气体超限期间,机尾作业时必须安排双岗作业,在作业时保证两人一前一后,间隔距离不得超过5m。
3.加强员工培训,对氧气浓度、CO浓度变化对人体影响要熟练掌握,作业人员在机尾作业时感觉到身体不适后应立即撤到工作面内休息。
4.机尾作业人员严禁在联巷内逗留、休息及大小便。由综采队悬挂警示牌。下料车辆严禁停放在巷内。
5.综采队机电所需回收物件严禁放在回风顺槽巷内。6.由综采队在机尾顺槽距超前支架20m以及在倒数第四架处悬挂进入工作面上隅角须知,提醒进入工作面上隅角人员注意观察有害气体情况,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7.综采队每班安排专人检查维护上下出口、机尾的挡风帘,保证挡风帘完好,保证尽可能减少向采空区漏风,确保有足够的风流经过上隅角,对有害气体进行稀释、吹散。
8.综采队采煤机割完三角煤后机尾端头架必须及时拉出。9.综采队及时对运顺、回顺隅角顶板冒落不及时的地段退锚索,保证顶板及时垮落,减少采空区漏风。
10.综采队在机尾端头架立柱和副帮之间不超过立柱200mm的位置,出口的副帮上各悬挂一套便携式CO、O2和CH4报警检测仪,对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在回风隅角附近区域安设警示牌。
11.由于4203综采面出现气体超限的情况,因此由综采队在机尾增设一个挡风帘,向机尾及上隅角供风,对有害气体进行稀释、吹散。
12.综采队跟班队长、班长及兼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必须对该工作面和上隅角的O2、CO、CH4浓度至少检查两次(至少上班时和班中各检查一次),发现超限后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监测值班人员,以便及时掌握工作面有害气体情况(电话80000/80119)。
13.综采队当班队长是本班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当接到安监员、瓦斯检查员、调度值班人员通知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撤离。否则,将按严重“三违”处罚,并追究其责任。
14.监控人员在上隅角处增设氧气浓度传感器,由当班值班人员和调度值班人员观察,发现氧气浓度报警时,立即通知通风队值班人员查明原因。
15.通防科每天安排1名测风人员,对有超限情况的综采工作面各地点的风量进行测定,及时观察工作面风量的变化情况和有害气体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汇报通风组。
16.进入上隅角有害气体超限危险的工作面的任何人员(包括队长、班长、煤机司机、支架工、机尾岗位工、兼职瓦检员和机电队进入综采回顺的抽水工、电钳工、回收管路的班长等作业人员)都必须携戴便携式氧气测定仪、一氧化碳测定仪,发现工作地点便携式氧气检查仪报警后(工作面上隅角除外),立即通知矿调度室,并立即撤退到新鲜风流中,等待命令。
17.工作人员进入端头架内或回顺作业时,必须先对上隅角和回顺的O2、CO和CH4浓度进行检测,如果O2浓度低于18%,CO浓度大于24ppm时,必须设专人监护,人员方可进入端头架内或回顺进行作业。
18.当工作面端头架以外(回风流处)或回风顺槽O2浓度低于16%,CO浓度大于24ppm时,综采队跟班队长必须及时向队值班室和矿调度汇报,并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19.综采工作面端头架(回风流处)及其回风10米范围内严禁进行电气焊作业。
20.在综采工作面及回风流中进行其它有可能引发火花的作业时必须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立即停止作业。综采上隅角严禁进行放炮作业。
21.在日常管理中,当上隅角CO浓度达到50ppm时,通防科要每班取样送束管监测室分析。
22.若10日内CO浓度连续升高大于5ppm/日时,通风组应制定专门的防火方案报公司审批,实施加快推进度、均压、注浆、注氮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 爆炸的分类
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通常通过气体膨胀功来实现。一般来说爆炸具有爆炸过程进行很快、产生冲击波等特点,如果爆炸过程中有可燃物参与,还会产生热辐射。尽管大部分的爆炸事故影响范围有限,然而爆炸带来的二次事故的影响范围却很大,比如爆炸导致毒性物质的意外泄漏[1]。
根据爆炸的性质和特点,爆炸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图1所示。
(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物质的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导致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最常见的物理爆炸包括可燃蒸气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和快速相变爆炸。
(2)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学爆炸是最常见的。通常可以分为均质爆炸和非均质爆炸。对于均质爆炸来说很难清楚地划分其反应区域和未反应区域的界限,也就是说这个可燃物质全部同时爆炸。
非均质爆炸是最典型的爆炸类型,在非均质爆炸中,随着火焰前锋在爆炸性混合物中的推移,可以清楚的划分反应区域和未反应区域。根据火焰前锋的移动速度,非均质爆炸可以分为爆燃和爆轰[2]。
爆燃过程中,火焰前锋以小于声速的速度传播,通常为几百米每秒,火焰前锋的传播主要以热量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为主。在某些情况下,加速的爆燃过程可以转变为破坏力非常大的爆轰(DDT)。
爆轰的主要特点是火焰前锋的传播速度非常大,以高于音速传播,通常为1~2km/s。爆轰的传播主要是以冲击波快速压缩未反应爆炸混合物使其燃烧释放化学能量来维持[3]。
2 爆炸风险
2.1 影响爆炸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1)爆炸极限(FL)。指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此范围的上限称作爆炸极限上限(UFL),下限称为爆炸极限下限(LFL),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控制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使其远离爆炸极限,是工程实践中控制爆炸的主要方法之一。
(2)极限氧含量(LOC)。指可以导致爆炸发生的最低的氧气浓度,也叫做最低氧含量或最大安全氧含量。极限氧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工程实践中通过控制氧气浓度,使其低于极限氧含量,可以使爆炸性混合物转变为非爆炸性混合物。
(3)最小点火能(MIE)。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引燃所必需的能量临界值,也叫做最小火花引燃能或者临界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4)最低引燃温度(MIT)。能够使物质在空气中自燃的最低温度,也叫做自燃温度。自燃点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5)闪点(FP)。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燃时的温度。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2.2 衡量爆炸严重程度的参数
(1)最大爆炸压力(MEP)。爆炸性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的最大值称为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越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越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越高,说明爆炸威力越大,该混合物越危险。
(2)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是爆炸性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爆炸时,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换句话说这个压力上升速率,就是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过程中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最快速度。
(3)爆炸指数K值。爆炸指数K值是一个常数,表示了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与容器的体积的关系,称为“三次方定律”。即:
(4)火焰速度。火焰速度是指爆炸时火焰在爆炸性混合物中的传播速度,速度越高,爆炸发生的越快,爆炸的后果越严重。
3 爆炸预防
从影响爆炸敏感性的因素可以发现,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和控制点火源都可以预防爆炸,但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点火源的数量太多,存在范围广,不足以作为预防爆炸的首要手段。通常比较实用的途径是将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作为预防爆炸的主要手段,把消除和控制点火源作为辅助的预防手段。而判断爆炸性混合物是否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是燃烧区域图。图2是一个典型的燃烧区域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了可燃物(甲烷)、氧气和惰性气体(氮气)的浓度。A点代表的混合物是由60%的甲烷、20%的氧气和20%的氮气组成。虚线范围内表示所有的混合物都能够发生燃烧。A位于燃烧区域外,表示A代表的这种混合物不会发生燃烧。
空气线代表了所有可燃物(甲烷)与空气可能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线与氮气相交于79%氮气(和21%空气),这一点代表了这种混合物是纯的空气。空气线与燃烧区域的交点就是混合物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上限和下限。
化学计算线代表了所有可燃物与氧气的化学计算,燃烧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1(可燃物)+Z(氧气)=燃烧产物
计算线与氧气的交点(百分数)可以由下式得出,计算线一直由这一点延伸到100%氮气。
极限氧含量(LOC)通过与燃烧区域相切且平行与可燃物(甲烷)的直线来确定。极限氧含量与可燃物、温度、压力以及惰性介质的种类有关。极限氧含量如果无法从实验中获取,可以通过燃烧方程式来估算LOC=Z (LFL),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碳氢化合物。燃烧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参数,包括可燃物、温度、压力和惰性介质种类。因此爆炸极限和极限氧含量的值也会随着这些参数变化[4]。
下面以甲烷储罐的卸料和装料过程举例说明使用燃烧区域图来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卸料过程(图3),在氮气被注入罐过程中,气体混合物沿着AS线移动,一种方法是一直注入氮气,直至这个罐中充满氮气,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氮气,成本比较大。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注入氮气至S点,然后注入空气,使气体混合物沿着SR线移动,直至到达R点。在这种方法下,卸料过程可以完全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装料过程(图4),装料前整个罐中全是空气,氮气被注入,直至到达S点,然后注入甲烷,混合物将沿着SR,直至到达R点。在这种方法下,装料过程可以完全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燃烧区域图提供了避免爆炸性混合物形成的目标,惰化和吹扫则提供了实现这种目标的途径。惰化和吹扫是通过惰性气体来改变工艺单元中的气体浓度使其不可燃烧。通常用到的惰化和吹扫方法有真空惰化、压力惰化和吹扫等:
(1)真空惰化。将容器抽真空至预定状态,然后充入惰性介质至大气压,如此循环数次,直至容器中氧气达到预定浓度。
(2)压力惰化。向容器加入加压的惰性介质直至扩散到整个容器后,容器中的混合气体排入大气直至容器压力降到大气压,循环数次,直至容器中氧含量达到预定浓度。
(3)吹扫。将惰性介质连续从容器的一端充入,混合气体从另一端排除。
4 结语
爆炸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控制的。通过对影响爆炸敏感性的因素分析可知,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和控制点火源都可以预防爆炸,但是对于化工工业来说,单单依靠消除点火源来防止气体爆炸的发生是难以实现的,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法是将防止可燃性混合物的形成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对于确定是否形成可燃性混合物,以及为惰化及惰化过程提供目标浓度来说,燃烧区域图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建议在工程实施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Daniel A.Crowl,Understanding Explosions,The Center for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CCPS),2003.
[2] Roll K.Eckhoff,Explosion Hazards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Gulf Publishing Company,2005.
[3] Frank P.Lees,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nd ed),1995.
【气体生产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气体生产使用安全控制措施06-12
气体充装复习题06-18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制度07-02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10-10
工业气体安全现状评价06-17
气体充装站操作规程解读10-21
《气体摩尔体积》的优质化学教案12-06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06-27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