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期中总结(精选12篇)
一:以后工作中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的1.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始的几节课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发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开始的时候学生信服了,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让学生喜欢我。通过班内的班级日志,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上课幽默,真正关心他们的老师,所以上课我尽量调动自己的幽默细胞,并在平时注意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这样,班内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的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了。学生乐学,爱学了。
2.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我们组内确定的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摸索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新授课,我在永威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及学生情况稍作调整。讲评课,习题课,采用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整理,并以板演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个别题目进行精讲精评。这样既保证学生课下有事做,又能使学生课堂上紧张起来。
3.有效的运用表扬,科学的运用批评。
当学生的表现达到或超出我的预期目标时,我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于偏科生和后进生的表扬更及时。在课堂上我注意应用眼神,语言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在课下,只要遇到我的学生,我都会和他们聊几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学生不批评也是不行的。在学生犯错误,出现问题时,我也会毫不留情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批评学生时,我注意做到客观公平,不夸大错误,也不姑息纵容。而且批评学生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让学生心服口服。
4.精心备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集备,然后结合集备结果再次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重视通解通法的归纳,通过典型例题体现,不片面追求技巧,规律。而且我还注意数学思想的方法和应用,每节课都及时给学生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用这些思想方法。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习。无论平时还是考试,都做到独立完成,不看答案,不翻资料,不讨论。卷面整洁,步骤完整。给学生讲清四个要求:1)审题与解题的关 系 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依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3)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 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二:不足之处。
1.落实抓的松,对学生整理,更正情况的督促检查没有及时跟进。
2.对于尖子生,偏科生的帮助引导不是很有效。
三:谈话对象。
通过班级教导会,在每个班我都确定了谈话对象。
31班:杨利婷陈静茹王文君桑瑞雪
32班:冯燕娜王留强邵景同江慧琪
针对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对尖子生,偏科生做的不好的地方,想一些办法帮助他们找
提问要注意全面性。课堂提问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的主渠道。教师应首先做到:心中有差生, 不能让提问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专利, 应鼓励差生大胆发言。提问时, 教师态度要和蔼可亲, 用信任、热情的眼光期待着学生回答, 对了及时肯定, 即使错了, 也尽可能地予以鼓励, 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反馈信息因势利导, 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思维, 而且越是肯于动脑、积极思维学习效果越好。因此教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措施。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质疑、善于提问、巧妙设疑就能把隐藏在学生深层次的欲望引发出来, 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设疑不是简单地提问, 简单的一问一答,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课堂教学的阶段性选择时机, 启发在愤悱之际, 提问在矛盾之时。提问的质量要保证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起学生思考。所提问题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在于问题是否深浅适度、难易适中。问题浅, 学生无需动脑即可答出, 索然无味;问题窄, 就像大家一起钻到一条窄窄的胡同里, 几乎不会答错, 但没有思考的余地, 更无求异的可能。总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诱导和激发学生产生并具备“心愤愤, 口悱悱”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并适时而有分寸地给予启发, 开其意, 达其辞, 就会收到稍一点拨, 其豁然开朗的功效。
总之,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更应讲究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 这就是我们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 反复比较, 筛选提炼出最佳的提问方式。有教师恰当地提问, 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 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 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在小学读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 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 产生一种强烈地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 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 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留下遗嘱, 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 老二分总数的1/4, 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 却计无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第一中学汤光明
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 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 ……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a1/ (1-q) (|q|<1) 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 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 丢三落四, 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 让学生去尝试, 去“碰壁”和“跌跤”, 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 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 不断引导, 使学生恍然大悟, 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 使其完而未完, 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 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 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 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解决 设疑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五、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2.重视解题的回顾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三直至高考前四次大型考试中的第一次考试,现在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想很多同学恐怕已经体会到了高三复习的紧张与艰难。恐怕没有多少同学会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非常满意,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地去分析每一道题得失的原因,然后对前期的一轮复习做一次非常深刻的总结。然后做好期中考试后期的复习计划,全身心的投入高三的复习中去。
这次期中考试总体不会特别难,因为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总结。但是涉及的知识点多,范围广,成为很多同学发挥不佳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在一轮复习中没有抓住每章重点,对基础知识点认识不深刻,片面的以为基础很简单,忽略知识点原理等等。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从期中考试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将错题重新做一遍,找出错题原因
错题是照亮自己弱点的明灯,在错题中总结,在错题中找原因,是高三复习的一大关键内容。所以,一定要将期中考试试卷中的错题重新做一遍,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错题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了。
(2)将错题相关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重新梳理知识点的原理
找出错题的原因所在,还需要了解错题在高三复习的知识点中的位置,然后将这部分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将知识点的原理弄清楚,防止下次做同类题目的时候再出错。这个环节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是这是很多同学往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提醒同学们应多注意。
(3)对知识点所在章节的重点内容再重新梳理一遍
一道题放到试卷中,是因为它站在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因此,既然一道题出错,非常有必要将它所在章节重点内容重新在梳理一遍,做到万无一失。
(4)总结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前的大型考试已经不多了,所以从这次考试开始就应该多总结一些大型考试的应试技巧,比如考试心理调节,考试时间分配,难题应对策略,考试作息调节等等。凡是在高考中笑傲群雄的人,一定对大型考试有百倍的信心、十足的把握。所以,应试能力的提升也是高三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提醒广大同学多加注意。
高一政治备课组
一、试卷相关信息
考试对象:2013届高一全体学生
考试范围: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第一课 考试类型:选择题(60分)和非选择题(40分)试题难度系数:3:4:3
二、考试结果 参考人数:1485人
最高分:91分
优秀人数:40人 及格人数:720人
三、卷面分析
Ⅰ选择题
选择题失分较多,集中在3、4、7、10、12、13、14、16题。
本次考试选择题做的较差,失分较多,暴露出教学过程中的以下问题:
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没有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平时教学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配套练习加以巩固;
②学生对图表类、计算类问题比较陌生,存在惧怕心理,公式记忆不牢、不会灵活运用,没有掌握读图技巧和方法,平时教学必须有意识的加强公式的记忆和考察;
③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得到重视,不同框题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模糊,考试时无法迅速调取及运用,平时教学必须及时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弄懂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④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做题耗时较长,正确率不高,平时必须加强做题技巧的教学和运用。
Ⅱ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21题第①小题、22题第①小题答得较好,21题第②小题,22题第②小题 掌握不是太好,答得较差。
21、这是一道综合材料分析题,以现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为背景,考查新能源汽车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及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答题情况看,首先,学生审题不透彻,不会分析材料,很难正确全面的归纳出得分要点;其次,词不达意,语言不规范,自说自话,没有专业术语;最后,答题格式没有实现序号化,规范化。
22、题为图表型综合试题,考查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问题的能力。从答题情况看,学生读图能力差,思路不清,层次不明;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三言两语、丢三落
四、漏洞百出,导致丢分较多。
究其原因,除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外,主要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时,上新课时还没有形成系统训练,这是在以后教学中应当强化的。
四、应对措施
(一)试题命制
1、注意把握试卷难度系数,确保基础题和区分题比例恰当
2、确保试题命制没有超出考试范围
3、保证试题来源及试题答案的准确性
4、合理布局试卷,切忌卷面随意化
(二)日常教学
1、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
高中学生较初中生有点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只是他们现在学习基础较差,单靠自学好象不太现实,太需要老师给予他们较多的学习支撑。
2、以平和心态与学生相处
“亲其师,信其道”,与他们同学同乐,效果较好。
3、加强针对性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作业布置一定要及时,做到精而少,效果好。
4、个别化教学辅导
学生基础差异很大,需平时点点滴滴做以指导。
5、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自信
一、试卷分析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中等偏上,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21),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突出了学科特点,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思想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能够测试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答题时间有点紧张。
2、学生的卷面比较整洁,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对于基本概念、法则、性质、意义等方面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并能够较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来进行计算。在应用方面,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还有欠缺,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应用题,选择并找出正确的解决途径。
3、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在答题时,从答题上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能力,缺乏灵活性。不能够认真审题。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不足。
二、分析原因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个别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试卷(21题)模型都可以选对,就是数据较大,学生怕麻烦而没有计算,还有选择题(2)思路都会,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出现a00等低级错误(朱文堂等人),这让人很无奈,其实他们也会,可考场上他们却失去了这种意识。还有学生试卷上做对了,可答题卷上却错了,说明学生马虎大意(张军伟等)。
3、有些题考察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平时学生训练时间较少,再加上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没有一定时间的训练,是不可能学好的。平时做过的题,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这也为教师们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同时学校也应该给数学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去训练,去思考,去联系。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指导学生多看多做多见识。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实现书本、课堂与生活的沟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方法,减少枯燥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习题,增加
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新课改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加强对学生日常基本知识的练习,促进扎实积累。加强审题、计算、分析能力的培养,从基础抓起,培养学习兴趣。如审题方面,在面临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要我做什么”,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自问“我该怎么做”,培养良好的寻求策略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相关的知识进行搜检;最后还要引导挑选“哪种方法好”,培养方法最优化的意识。但是,这样的三步,仅仅作为一个解题步骤去灌输是不行的,它是一种思维习惯。应始终贯串于新授的活动过程中,还要在练习中作为训练的重点,帮助学生如何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本次考试进步学生
五班:田亚涛,高敏,陈丹丹,王文秀,张彩霞,于潇佳,梁飞飞,栾文杰,齐曼菲,冯雨泽,杜威
六班:李文强,张桂鸣,王亚楠,石文彬,李正义,田蒙蒙,刘贺,陈超飞
从进步学生来看,学生只要认真,踏实,不浮躁,从基础抓起,就一定会有成效。
2009/11/24
关键词:差异,有效教学,初高中衔接,数学学习
一、初高中数学所存在的差异
1.内容方面存在的差异
初中数学许多内容都是以通俗、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 直观性和趣味性都较强.而高中数学一下子都转化成了抽象的逻辑运算、函数、集合等术语来表述, 相对初中数学而言,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更强, 知识难度加大, 而且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 且需要更灵活地去解题, 计算也相应的复杂起来, 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消化.
2.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
初中数学, 以几何为例, 初中所学都是平面几何, 而高中几何, 我们要接触的则是立体几何, 要在三维立体空间去解析一些立体空间的表面积或体积等.因此, 初中数学是基础, 本身具备形象化、浅显化、知识容量相对较小这些特点.高中数学的特点则是多元化、广泛性, 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严密地去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以及思维递进性.
二、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 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系统.在新课程的倡导下, 作为数学教师, 应该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学, 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 培养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精神,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着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有效性教学,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摸清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掌握程度, 以便能更顺利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任课教师在前几堂课时, 主要侧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摸底测试, 然后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好, 哪些方面掌握得相对薄弱.针对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可以进行详细讲解, 为以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任课教师也可以在以后教授新知识点时, 进行补充讲解.这样, 学生可以在对初中数学了解的基础上, 更快、更全面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的知识.
2.侧重于现阶段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初中生, 都习惯于慢节奏的学习方法, 且对任课教师依赖性强, 一旦初升高后, 根本无法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综合上述,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也是势在必行.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点, 即听课、复习以及习题诸多方面.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 需要一个正常的过渡期, 而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手段.如若学生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 必然会带着诸多疑问, 课堂上教师进行逐一讲解, 则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 学生也应学会主动探索钻研, 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复习, 任课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自行梳理所学知识, 对自己所学知识点逐一进行归纳、总结, 减少对任课教师的依赖.课后习题及作业, 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及时更正, 避免下次再犯.通过这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究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 这需要反复地磨炼才能激发出来.作为数学教师, 就要根据具体知识, 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此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4.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爱好, 才会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活动, 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 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幻灯片或卡片、几何模型等辅助工具教学, 把内容图文并茂地讲给学生, 让学生能在这些新奇事物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 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思维更广阔
青少年时期, 正是培养创新能力及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了解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强化学生联想思维.因为联想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 这样既能让学生爱学习, 并且能树立起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更爱学、好学.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也要一题多样化.学生是通过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自己所学知识的, 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之, 如果教师所提供的习题足够新颖, 则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三、总 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要更注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任课教师要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紧紧跟随新课标, 在研究性学习中, 不断地突破和拓展, 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丁聪.坚持“三个结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0 (8) .
[2]袁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9) .
[3]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1 (5) .
一、数学课内教与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数学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有实际情景材料的介入,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和元认知感悟,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旧知中产生困惑或新的情境,激发认识新知,发现新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亲身体会、感受、悟出“新知”,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知识的意义建立起来后,往往还要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意义辨析,以期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巩固多以练习为主,在巩固知识的这一环节,学生必须对新知识体验和感悟,通过习题的思考和问题的解答,切身感受知识,体会其意,弄懂方法才能把课堂知识、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新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所以说,数学课堂内,整个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让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由于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很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数学课内教师的点拨促悟是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催化剂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体验、感悟常常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促发下产生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盼情境和感悟的需求,在体验、感悟过程中获取“新知”。因此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教师的点拨、促悟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正是教师的引导点拨,促进了学生的顿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到了单凭自悟所难以企及的高度。数学课内,教师的引导、点拨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三、自主学习方式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舞台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自主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欢迎,课堂内,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屡见不鲜,那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同于教师为学生做主的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自主学习不完全等于学生自学,数学的学习需通过学生的理解才能接受。例如,完全平方公式,有的学生擅长接受符号语言,有的学生倾向于图形的形象理解,大多数学生不习惯于文字形式。当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数学知识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方法,去体验、去感悟,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不能只将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通过自己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操作去获得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并将新的知识纳入其原来的认知结构获得心理意义的理解,这种体验、感悟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思维过程。教师不要总是包揽、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要应该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尽管有时候他们是那么幼稚,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
四、亲身体验、用心感悟,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长期以来,数学课教学称得上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自身的体验,亲身经历过的感受,用心去感悟,师生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活数学课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作为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主体实践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内,必须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广阔空间,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及一题多解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教师还需在教给学生“严谨、勤学、善思、好问”等方面的发展多做探究。
4、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内容“难、偏、繁、旧”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矫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进一步细化课堂结构,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课堂转差。转差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尤其作好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入手,避免学生心理抵触情绪的产生。
6、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新颖且有创新,努力改变以往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力争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有较强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7、增加平时检测密度,多出好题、新题,拓广学生知识面,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学习数学像学习其他课程一样生动有趣。
8、认真做好辅优转差工作,做到真实有效,不但要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还注重对学习效果的检测。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按事先的计划已圆满地结束了。从考试的结果看与事前想法基本吻合。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从成绩上看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期中高103,104班为二类实验班,本次考试平均分分别为107.71和104.32,高110班为普通班,本次考试平均分为67.16,现将考试前考后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考试的内容:
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内容为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从卷面上看,从分值分布看各考点基本合理。但此次试卷计算量稍大,对于平行班和加强班级而言,学生考试效果不太明显。
(2)考试成绩分析与反思
笔者教的班级是高一(3),高一(4)班为实验班,入学成绩良好,学习风气比较好,学生乐学,肯下功夫,所以本学在教学管理方面比较轻松,从考试结果看,平时学习认真的同学基本上考出较好成绩,学习态度差的考出差的成绩,说明本试卷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高一(10)班为普通班,本次考试成绩为普通班级第二名,但是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太乐观。无论教育制度怎么改,量化出来的分数始终是最让师生关注的,高考也是这样,总结大会上各级领导也基本上以分数或者分差多少来评论教师的个人业绩,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其他好的考评方法,多少年来似乎从未改变过。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做哪些事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根据个人的经验,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弹性,不同的老师的教学,考出来的成绩会有很大区别,反思本人的教学行为有很多的不足,更应该做好这几项工作.第一、必须每天都扎实在做好备课与辅导工作。上课时间少了,只有从课堂效率上入手,课前将学生定时定量应知应会的东西整理好,在课堂上比较流畅的讲解,适当控制好学生的学习行为。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第二、辅导工作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发现考得好的老师课外会经常到班级转转,在课后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很重要,个别辅导的工作还要加强。有时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力也有些偏差,这些学生要靠老师课后适当关注,才会学得好一些。有时学生当天的学习负担过轻,就要将复习的内容及时补充,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多练一练,一般情况下高一数学考前复习的时间会很短,如果到考前几天才复习,有的不会学习的学生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让学生自己做好复习工作,仅仅说说而没有具体的题目也没有多大效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不现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我们只是说说而已,复习的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落到实处,老师要多思考,多做一些对学生课内外学习有效的工作。
第三、自己要独立思考,哪些东西讲,哪些东西不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要根据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在适当的时间提出适当的问题,应该是比较好的做法。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绩好的老师往往有一些方法,一些管理学生的做法要仔细研究。我们所教的学生还不能放任自流,不会学习,不会找问题研究,不会独立地进行有质量的思考是常见的事。要逐步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自主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总之,从这次考试有很多值得总结与反思的地方,相信下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42-01
0
1.高中数学学习节奏快内容多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学生要学习几本必修和选修,理解其间的各种知识点,不论是基本的记忆性常识知识点,还是需要理解和熟练运用的各种公式和基本推理规律,以及参透和掌握复杂多变的题型,内容如此繁多,相互之间联系也比较紧密,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就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压力,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上教学节奏,当然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挑战。那么如何安排课程计划教学,科学合理引导学生更加轻松达到学习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
2.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具有很大开拓性,活跃并且跳跃
很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能够很好掌握,基本例题在老师讲解后也能够解决类似问题,但是遇到比较抽象和模糊的概念。
3.高中数学学习任务更加繁重
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老师讲解后,初中通过简单练习掌握表皮就大功告成,但是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自主向更深更强研究,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加深理解程度,例题的灵活处理和举一反三,以及对引申规律和现象的吸收都是需要一些“灵性”。例如:同一个数学运算,常规严密的推算是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但是如果运用数列思想结合一些规律,不但更加简单方便更提高了解题效率效果,也打开了学生的解题思维,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这考验着学生先天素质和后天能力的积累,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提升的突破口。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这些学习的误区、盲区,让大部分学生较轻松深入理解掌握,实现高质高量的教学目标呢?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和利用的是,例题作为整体的浓缩精华,如何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培养和训练,在实际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考验一个老师总结能力,还体现抓住知识着重点,以及经验传授的灵活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吸收借鉴。
(1)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如同我们处理事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当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情况,然后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才具有适应性。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层层深入,教学步骤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住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这样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不但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十分轻松的,而且教学效果也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高考教学大纲,结合新课改的思想,将教学要求根植于具体情况中。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和难点,总结出的例题也才具有典型性和应用性,毕竟我们短期的目的就是针对高考的,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其它重要的事。在这有限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要帮助学生尽量避免走过多的弯路、歧路,实现省时省力效果快速而且明显的目的,这不是为了应对高考教学任务,而是为学生考虑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信服教师,从心里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愿意跟着老师走,这就使得教学会进展得越来越顺利,实现科学良性地持续循环。
(3)师生互动学习,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甄别总结,思想方法融合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老师存在的目的不是简单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应对各种考试,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是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本心,为学生的长远打算筹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新课改也进一步给出了新的提示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如何顺应时代需求结合学生发展来开展教学。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再也不能自顾自地在上面唱独角戏,要时时监控学生的状态和反映,在小组讨论和提问竞答中,充分调动他们思想的活跃性,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和机会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没有老师协助的情况下,也能自发自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题经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拓展丰富教学经验,调整节奏适应新的需求。
(4)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学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教师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用难题和言语,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重细微处的问题,时时总结和更新,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例如:平时教师就要养成时时反思不断总结的习惯,比如常常听课切磋想法广泛吸收同行的经验,注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反映出来的问题,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要做好跟踪记录,并且按时按质处理解决问题,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一开始引导学生养成总结习惯时,一定要注意将鼓励和督促相结合,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其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总结例题的方法和用途,又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力和韧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从而完善知识体系。
我们可以发现面对繁杂难度大的高中数学,抓住重点按一定顺序不断向前,就要做好一种打持久战和效果战的准备,不论是细心耐致地不断总结失败或成功经验,还是甄别出高效高质的典型性实用性例题,都是耐力韧力和技巧方法的比拼,坚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最终结果成正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将总结出的具体知识点融合于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点滴累积,从而达到具有科学性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教人育人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区别
1. 知识难易程度上的区别。
相对于高中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有以下特点:初中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体现着数学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常凭借自己的直观感知就能得出和理解课本中的定义、定理、公式等, 因此, 学生接受和消化数学知识一般都遵循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这样对于学生来说, 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初中教材中的数学术语通常通俗易懂、语句描述也简单, 而且趣味性较浓;初中教材中的重要结论少且容易记忆;初中数学考试题型较固定且简单。而学生刚进入高一后, 学习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时, 学生就会接触到如集合、函数、映射等极其抽象的数学概念;随着学习的进行, 遇到的抽象概念会越来越多, 如异面直线、排列和组合、导数等, 知识难度越来越大;无论平时的作业还是考试, 会遇到解题技巧灵活多变的好多高中数学题型, 这些题型不仅考查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还考查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充分体现着高中数学知识容量大、难度大、要求高、不好掌握的特点。
2. 知识内容要求方面的区别。
初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脱节”现象。比如, 现行的初中教材中, 不要求学生掌握“立方和与差”的公式, 因此, 初中课本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而学生升入高中后, 学生进行有些高中数学运算时, 却要利用到这两个公式;还比如, 在初中阶段, 对于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 教学大纲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对系数不为“1”的情况不要求掌握, 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 学生在学习高中教材必修1“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时, 如学习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问题时, 却要求学生利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并且这时学生会遇到很多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题目, 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完全掌握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此时学生只能用求根公式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等问题, 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3. 课程理念方面的区别。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着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要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基础上, 还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还要重视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具有创新意识。
4. 课程目标方面的区别。
初中数学的课程目标着重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感、空间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强调学生不但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还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具有较高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应用数学与实践的意识。
二、初高中数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区别
初中课堂教学中, 教师重视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往往都是从实际情景出发引入数学知识, 使初中数学具有生活趣味;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少, 内容简单, 课时也充足, 教师通常会对有些难点知识反复讲授, 直到学生掌握为止;部分教师还会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法和题海战术, 使学生获得理想成绩;迫于中考的压力较大, 初中数学教师无论新课还是习题课喜欢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活动, 且一般讲得都很细而全, 通常不会给学生留自己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这种教法会养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通常注重的是知识的理论分析, 注重的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思想和知识的的实际运用;由于高中数学知识较抽象, 授课时, 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多, 课时量又相对较少, 教师授课时, 通常进度较快, 教师不可能反复讲解重难点知识, 也不可能巩固强化和讲全讲细各类型题, 教师的授课特点只是剖析概念的内涵, 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分析重难点。以上这些使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三、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 由于时间充足、数学题型较少, 因而学生练习、反复练习重点题型的时间多、次数多, 并且许多数学知识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题型, 便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由于初中阶段, 数学教学课堂教师通常采取的是讲授法, 因而培养了学生依靠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 如自己不会定计划、不自主自学、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巩固复习知识等。
学生进入高中后, 由于数学课时相对较少, 而知识又很多, 教师只能讲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 不可能把所有的题型讲全。学生若要提高数学成绩, 他们必须要具备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然而, 学生刚进入高中时,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方面的“惯性”原因, 他们往往会沿用初中的学法, 爱死记硬背定义、公式、定理, 致使他们学习数学有难度, 及时完成数学作业有难度, 这显然影响到了学生进入高中后科学学法的形成。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上初中时并没有用多大的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发奋了一二个月学好了数学, 甚至还上了重点班, 因而认为高中数学也不过如此, 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轻视”心理、不够重视, 最后也影响了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作为我们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期中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育总结09-09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11-13
高中数学学习总结07-04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07-25
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10-18
高中数学组工作总结11-05
高中数学远程教育学习总结06-18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总结07-15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