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精选10篇)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1

导参阅。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育和发展品牌作为经济建设的突出任务来抓,通过宣传、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运用商标战略,全市商标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商标注册量明显增加,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用。目前,全市共有商标5600件,商标持有企业占全市企业的27%。其中,拥有著名商标55个,涉及50家企业;拥有驰名商标5个,持有企业分别是: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时风有限责任公司、**鲁西化工集团公司、山东凤祥集团公司、山东齐鲁油漆有限公司。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这些驰名和著名商标持有企业,不仅在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收等方面每年都有平均20%—40%的增长,而且对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一)一个驰名商标激活了一个产业。驰名商标持有企业,能通过其商标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以自己为龙头的链条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走活一步,全盘皆活”的效果。近年来,凤祥集团以“公司+合作社+农场”的基本运行模式,大刀阔斧地走贸工农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目前,凤祥集团是我国排名第三的鸡肉供应商,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利税2.69亿元。凤祥对饲养户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对外运输等五统一措施,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免费送饲料、免费运输等服务,带动山东、河南、河北省12县的数十万农民、6000多万只饲养量,对整个肉鸡市场是一种秩序上的稳定,一种领军式的带动。

(二)一个驰名商标带动了一方经济。驰名商标的意义不仅是使一个企业有了自己的航标,更重要的是,它会以地区商品的名义出现在市场上,带动相关产业链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时风集团在这些年的改革发展中开拓创新,不断改变发展思路,坚持以科技壮大企业的宗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多种农业机械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6年时风集团总销售收入达到142亿元,纳税数额占全县纳税总额的20%左右。更重要的是,拉动了该县乃至全市农机配件产业的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十大百亿产业之一。

(三)一个驰名商标为区域经济注入了竞争力。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品牌经营,大打攻势战,现已在国内同行业中闯出了招牌,树立了威望,产、销量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5%,出口占有率更是增势迅猛,达到了90%,基本形成了垄断的态势,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从南到北,从内陆到港澳台,一提到东阿阿胶,人们便会想到**,几乎已经成为了**的城市名片。

商标持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源自蕴藏着无形价值的证明商标,源自这些珍视这块牌子的合法经营者,源自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对这块牌子的关注和保护。实施商标战略,不仅可以为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利器,而且还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增加新优势,必将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差距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尽管我市在实施商标战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与我们蕴藏的潜力相比,还存在不少的不足和差距,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商标意识不够强,总量还不够大。国内一位优秀企业家曾经说过,我国不乏优秀的企业,也不乏优秀的产品,最缺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概念和商标战略意识。他的话也非常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我市的商标意识有了很大增强,但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实施商标战略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企业20667家,拥有商标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7%,占全省总数的5%;在现有的5600件商标中,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只占商标总数的0.2%。这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相称。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2

一、甘肃农产品对外贸易情况

近几年,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农产品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2014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额3.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省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9%。

㈠农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国家(地区)同步增多

2010年至201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由2.96亿元增长到3.97亿元,增长34%;农产品出口国(地区)由85个增长至103个,增长21%;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泰国、印度、美国和德国等。其中对泰国出口居于首位,主要出口品种为鲜苹果。

㈡民族产品优势明显,清真食品竞争力强

全世界穆斯林人口15.7亿,其消费品产品的国际市场广阔。甘肃穆斯林人口180万,占全国的8.8%。全省清真食品以牛羊肉、干酪素、薯条、植脂末、清真奶茶等各类清真加工食品为主,且出口产品取得了相应的民族认证。

㈢形成了农产品出口产业聚集带,产品结构多元化

依托甘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省重点形成了4个农产品出口产业聚集带,出口农产品种类158种。西部以河西走廊为主,重点建设番茄酱、脱水蔬菜、制种出口基地;南部以甘南州、临夏州、陇南市为主,重点建设中药材、干酪素、肠衣、蚕豆、牛羊肉出口基地;中部以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为主,重点建设马铃薯深加工、花卉、食用菌出口加工基地;东部以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为主,重点建设干果、苹果、苹果汁、活牛出口基地。

㈣向西发展成为企业共识,合作交流意识增强

各地政府和企业紧紧抓住丝绸之路黄金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发组团出国考察、参加展会、学习交流,对外合作逐渐成为企业共识。如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对外交流发现商机,已于2010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塔尔迪库尔干市注册成立甘肃亚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甘草酸生产厂,2014年实现现汇360.5万美元;玉门聚馨集团公司计划投资2.16亿美元,在白俄罗斯开发30万亩以上大麦种植基地,分三期建成年产30万吨麦芽加工厂生产线。

二、政策措施和成效

㈠研究和确定了自身战略定位

甘肃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按照全国“一带一路”规划,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将全省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定位,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围绕“一大战略”、构建“三大平台”、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五大目标”。即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这一战略,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和战略平台建设“六大工程”,努力实现“建设丝绸之路黄金通道、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经贸物流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和人文交流桥梁纽带”的“五大目标”,将特色农产品加工列入重要内容。

㈡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按照“一个产业出台一个规划,制订一个扶持办法,设立一笔专项资金,全省一个体系组织实施”的工作原则和机制,先后出台了草食畜牧业、中药材、苹果、蔬菜产业和龙头企业5个扶持办法(贴息)。省农牧厅还与农发行、国开行、建行、甘肃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打造银政、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出口贸易规模。2015年全省龙头企业总数2662个,其中出口创汇企业92家,向西出口企业20家。如正宁县奥神洲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2014年出口额达3100万美元。

㈢特色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甘肃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撑

按照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面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5年,省农牧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规范化发展意见》《关于加快全省苹果产业规范化发展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目前正在制订可涵盖畜产品、瓜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等5类21种出口农产品,引导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甘肃省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014年,全省马铃薯、蔬菜、苹果、中药材、现代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296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一半以上,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苹果、马铃薯外调和加工分别占总产量80%、60%以上,鲜苹果、苹果汁、脱水蔬菜、种子、中药材、白瓜子等都是全省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品种。

㈣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甘肃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伊朗德黑兰市和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了三个商务代表处。在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设立了“甘肃特色商品展示展销馆”。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开通了兰州至迪拜、第比利斯、新加坡的国际航班和武威———阿拉木图的“天马号”中欧货运班列。省农牧厅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了出口贸易基地和推广中心,为交流推介全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搭建了平台。

三、甘肃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分析

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还是农业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总体看,我们的龙头企业在特色产业资源、生产经营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㈠区位优势明显

甘肃是联接亚欧大陆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且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绵延160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进入我国新疆且通往中亚、西亚国家的唯一陆上通道,是国家西进战略中的重要腹地。甘肃在西北地区处于座中联六的地理位置,是连接西北、西南,直通中原的中心节点,与西部其他省份相比,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

㈡特色农产品充沛,优势产业丰富

甘肃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生态区域差异明显,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极少,境内土壤、水源、空气洁净的情况下生产的各类农产品,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是全国优质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一是马铃薯产业。全省马铃薯年种植面积1062万亩,鲜薯年产量140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每年企业加工量400多万吨,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河南等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50万吨以上,稳定占领了中原市场,并在华南、西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全省从事并具有基础种薯生产资质的单位33家,生产原原种7亿粒以上,有一半远销新疆、内蒙、云南、广东、广西、山东、河北、黑龙江等省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

二是蔬菜产业。全省已形成河西走廊与沿黄灌区为核心的日光温室蔬菜优势带,以陇南、陇东为主的塑料拱棚蔬菜优势带,被农业部列为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和“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将分别达到750万亩、1650万吨,产值达315亿元。每年高原夏菜外销量560多万吨,走向东南沿海50多个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并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

三是中药材产业。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岐伯故里”之称。现已查明药用植、动、矿物资源1600多种,其中276种被列入国家重点品种,占全国363个重点品种的76%。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8种,其中当归、党参、板蓝根、黄(红)芪等占全国产量的50%~65%。2014年全省中药材面积383.68万亩,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产量99.36万吨,产品主要销往东南沿海的广州、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并通过当地医药流通企业,转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际市场。

四是苹果产业。已形成平凉、庆阳两市为主的国内一流的优质红富士产区和以天水、陇南礼县为主的国内最大的元帅系“三红苹果”优势产区。2014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48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产量320万吨,产值160亿元,外销80%以上。庆阳市、平凉市静宁县和陇南市礼县三个苹果主产区已经建成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安哥拉、尼日尔)、中东(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俄罗斯、立陶宛、哈萨克斯坦、东帝汶、印度、尼泊尔等国市场。

五是草食畜产业。甘肃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和50个牛羊产业大县为代表的草食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增长势头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全省已有21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牛、肉羊优势产区,每年销售到省外市场的牛羊肉约12万吨,以绵羊肠衣为代表的畜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六是现代制种产业。以河西走廊为主的制种基地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和最具优势的玉米制种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对国外繁育农作物种子的制种基地。2014年现代制种面积337万亩,其中玉米制种130万亩。外繁种子品种主要有蔬菜、瓜类、花卉、油料、玉米等5大类,计5000多个组合,年均繁种量在1000万公斤以上,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㈢农产品加工储藏体系基本形成

按照“建龙头、强基地、抓加工、兴流通”的发展措施,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工作。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405家,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498个。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306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基地325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783个。全省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加工企业100多户,形成马铃薯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薯片等几十个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果蔬保鲜库797座,储藏能力265万吨,苹果保鲜库储藏能力占产量60%以上。

四、农产品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出口企业经济规模小,效益不突出。受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甘肃农产品出口以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出口产品大多为传统的原料型初级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脆弱。2014年,甘肃有出口业绩的农产品出口企业102家,出口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1家,1000万~2000万美元的2家,500万~1000万美元的5家,100万~500万美元的32家,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62家。

二是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全省出口企业的基地规模小而分散,形成的种、养大户数量少,还有一大批具有优势的种养领域尚未建立起相应规模的基地,已形成的产业基地也存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和出口备案的生产基地少,绿色优质的产品特征未能充分发掘。

三是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甘肃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原料或简单加工的半成品,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小。甘肃是“高原夏菜”生产大省,从产地到口岸一般需要两三天,又必须进行二次分拣和整理后,再办理报检报关,出口受到较大影响。2014年甘肃省通过边贸方式出口蔬菜仅10万吨。苹果是甘肃的主要的优势产品之一,主要出口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市场,但主要以“元帅”和“秦冠”等低档次果品为主,且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是出口渠道不畅。全省大多龙头企业对中西亚市场了解少,大多通过边贸、转口等形成出口贸易,极大地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收益。甘肃生产的洋葱、马铃薯、苹果、蔬菜、中药材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大都以供货方式间接出口。如甘肃中药材年均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但绝大多数产品通过外省的企业转销国外。2014年甘肃中药材总产量为98.8万吨,但是在全省报关出口的只有4批次,共计32.6吨,货值41.5万美元。

五、发展外向型农产品的建议

在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龙头企业也需要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要制定农业向西开放发展规划。“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法律,既包含投资政策、贸易政策、竞争政策,也有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劳工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应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析研究现代农业向西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科学务实地编制农业向西发展规划。要充分了解相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充分做好风险防控预案,增强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提升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二要加大对出口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主要力量,也是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强化产业协调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文件,为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必要指引。龙头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产业政策的学习研究,结合自身优势,稳步发展对外贸易。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要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设立龙头企业扶持专项资金,通过直接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三是强化金融支持。近年来,省农牧厅与农发行、国开行、建行、甘肃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着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农业产业走出去战略。

三要建设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选择蔬菜、苹果、中药材、制种、马铃薯等优势产业明显、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区域,实行标准化种植,建设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扩大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一批结构合理、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或生产加工区域。龙头企业要通过租赁农户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在绿色有机食品等技术门槛和产品价值较高的领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建设规模化示范基地。积极扶持企业实施地理标志认证,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甘肃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3

唐志林朱建群

商标是指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组合的生产者、经营者用于把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它既是经营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质量象征,又是经营者独特个性、文化品位、商业信誉等因素的综合载体,成为经营者创造财富的无形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经营性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商标战略尤为重要。最近,我们对全县的商标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地调查。

一、我县商标发展现状

我县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多样性,县内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能资源、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等。珍珠椒、大叶苦茶、瑶家腐乳、瑶家腊味、瓜果、蔬菜、香菇、山珍野菜、“涛白优烟”、“江华八景”、“江华豆腐”等,在省内外名闻遐迩,盛誉不竭。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5000多户,商标事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1983年《商标法》实施以后,我县商标从无到有,经历了两个发展历史时期:一是1994年前,国有集体企业注册的商标共17件,包括烟厂“万

金喜”等12个商标,县水泥厂“西佛桥”、县磷肥厂“姑山”等5个商标。二是1995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个体私营企业主的商标意识逐渐增强,商标申请的注册量明显提高,注册商标18件,如“王老三”、“瑶源”腐乳、“京华”水泥、“江峰”茶叶、“富涛”食品、“八田洞”大米等,这些品牌已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县商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注册商标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商标注册量少、比例低,发展慢。各类市场主体的商标注册落后于经济发展,全县5000多个市场主体(私营企业400余户),注册商标却仅有18件,平均每23个企业才拥有一个注册商标。而全省平均每8.8家企业拥有一个注册商标,全国每3家企业拥有一个注册商标。二是商标品牌结构单

一、含金量低、注册量少、基础薄弱。我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秦岩”、“九龙井”、“小龙”等景点没有申请注册商标;一些众多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如“白竹塘珍珠椒”、“涛白优烟”、“江华大叶苦茶”等无一件申请注册商标或集体商标。三是经营规模小、没有龙头企业,缺乏名牌效应。目前,全县没有一件叫得响的牌子,商标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不突出。县内一些企业有优秀产品,在本县小有名气,但他们却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仅仅满足于产品能卖出去就行,投入宣传的资金不大,主动运用商标发展壮大企业的意识不强。四是

商标意识淡薄,观念滞后,创品牌意识薄弱,不愿意注册商标,不重视商标权的取得,认为商标可有可无。有的企业注册了商标,但没有加强市场推介,其产品就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即使产品上使用了标识,也不积极申请注册,其结果往往是在遇到他人使用自己多年来树立的品牌时,却得不到法律保护,最终使自己的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如白芒营“生优”腐竹厂,其“生优”品牌经过10多年的经营,在消费者和县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但因没有注册,结果被他人注册,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五是由于企业改制和破产以至于注册的商标闲置或到期不续展,造成商标所有权丧失或商标流失。如江华九龙井酒业有限公司注册的“九龙井”商标闲置不用,改制后又未进行转让和续展。

三、关于实施我县商标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所谓商标发展战略,就是指充分利用商标本身拥有的功能和它为商标所有人开拓市场所具备的作用,对其进行有效地运用并使其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一种策略。商标,在经济基础的层面上直接表现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上层建筑的层面上它又是一种维护商标所有人权益的法律工具。因此,无论在市场经济建设领域还是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商标均属不可偏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商标发展,制定详细规划,拟订奖惩措施,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的发展。

1.抓宣传,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当前我县利用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够显著,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商标意识淡

薄,这就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宣传上加大投入。工商部门可采取法律培训、咨询服务、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手段和途径,大力宣传《商标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及其他与品牌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商标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宣传市场竞争和品牌出效益的现代经营理论,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对发展品牌经济的重要性认识,积极引导经营者加大广告投入,宣传自身品牌。新闻媒体要把实施品牌经济战略作为报道的重点,编辑制作商标知识专题,开辟专栏,及时宣传报道运用商标战略的成功典范,为实施商标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城建部门可规化和建立商标广告宣传一条街,在醒目地段,设置固定广告牌,集中宣传注册商标,对外展示江华形象,对内营造创品牌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县品牌的知名度。

2.抓发展,增加注册总量。目前我县有效注册商标仅有18件,全县5000多个市场主体,倘若按平均每户一件计算,则仅有0.3%的市场主体才拥有注册商标。因此,我县商标注册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应把商标注册作为实施商标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对商标注册的指导服务,力争全县商标注册有个大的发展。另外,要加强对商标分类注册工作的指导,对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产品,指导生产经营者及时办理商标注册;对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农副产品,指导有关组织申请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积极鼓励和指导自然人申请注册商标,扩大社会注册商标总量。

针对我县注册商标发展数量少、质量不高、发展不快的问题,要按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加强指导、搞好服务”的要求,全力做好注册商标发展工作。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实际,主动深入企业宣传,开展上门服务,指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一是引导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申请注册商标;二是把商标工作向农村延伸,重点引导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商标注册;三是做好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重点是市场前景好但尚未注册的商标,包括企业商标、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对绿色食品、创新产品、老牌子、老字号、特色服务等有价值的商标要引导企业抓紧注册,对公共品牌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特色产品和地理标志,如大圩红薯粉、江华苦茶、江华豆腐、白竹塘珍珠椒、码市山螺等特色产品,码市小龙生态旅游、九龙井原始古树林、宝镜古居等旅游资源,品牌所在地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有重点、有计划地引导本地富有特色、形成规模、有知名度的特色产业产品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

3、抓扶持,制定发展规划。对有潜力、前景好的企业,重点做好品牌扶持,由政府牵头组织重点抓好发展。旅游部门在抓项目的同时,要像广西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扩大宣传面,打造品牌,注册商标;农业部门在抓农业发展项目的同时,引导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如“江华苦茶”、“江华豆腐”、“白竹塘珍珠椒”等;工商部门要加大对个体户、私营业主、内资企业主的宣传,讲清商标给产品带来的高附加值,是提高效益的无形资产。

要鼓励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制定知名商标培育计划,大力开展著名、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引导、帮助企业正确应用商标战略,依法实施品牌经营。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私企业争创著名、知名商标,做好著名、知名商标的推荐申报工作。对具备条件的,做到成熟一个及时推荐申请一个,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推荐一定数量的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为创品牌的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上给予资金、信贷、税务上的扶持。县财政要建立品牌发展专项经费,对注册农副产品商标和获得著名、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补助资金由县财政落实。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4

【发布文号】哈工商发〔2009〕30号 【发布日期】2009-07-14 【生效日期】2009-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培育驰名著名商标五年规划(2009-2013)

实施意见的通知

(哈工商发〔2009〕30号)

各分局、县(市)局、市局各部门、直属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培育驰名著名商标五年规划(2009-2013)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九年七月十四日

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培育驰名著名商标五年规划(2009-2013)实施意见

为深入实施商标战略,推进驰名、著名商标培育、推荐、认定及争创工作,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不断增强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此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商标发展战略的意识,在2009-2013五年中,大力推进驰名、著名商标的培育、推荐、认定、争创工作,通过宣传、组织、引导、鼓励,充分调动企业和行业组织实施商标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积极营造商标兴企、商标兴农、商标兴市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规划目标

――注册商标。全市申请商标注册数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每年保持增长20%以上,其中,高新科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涉农、地理标志等商标比例要有明显提高。到2013年,全市注册商标数量力争达到32000件。

――市著名商标。全市著名商标总数在2008年的基础上五年增长60%以上,五年内新认定哈尔滨著名商标270件,每个县(市)每年要达2件以上。到2013年,全市拥有哈尔滨市著名商标达到450件。

――省著名商标。全市认定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在2008年的基础上五年增长60%以上,五年内力争推荐、认定黑龙江省著名商标90件,每个县(市)局每年要达2件以上。到2013年,全市拥有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达到220件。

――中国驰名商标。五年时间,每年再培育、推荐、争创中国驰名商标3-7件。力争到2013年,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0件。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促进实施商标战略。要通过宣传普及商标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知识,大力宣传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宣传保护商标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企业经营者争创名牌的意识,充分挖掘商标的潜在价值,发挥商标吸纳、聚集、组合社会资源的作用,提升商标信誉和价值。要促使企业经营者克服和纠正重视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的倾向,将争创省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鼓励并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推进全市品牌战略的实施。要注重开展驰名、著名商标争创工作的培训,从市到区、县形成梯形结构,梯次培养,滚动推进。要为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开辟“绿色通道”,促使我市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数量持续稳步上升。

(二)积极支持“三农”发展。要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和涉农企业组织对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及地理标识及时申请注册商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使“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商标”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涉农企业扩大产业规模,真正发挥商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推动农村市场主体注册和使用商标,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依法保护驰名、著名商标专用权。要认真贯彻国家工商总局有关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工作要求,严厉打击各种商标违法行为,重点加大对食品商标、药品商标、涉外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农”字号商标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涉及食品安全、“三农”问题等商标案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要对我市的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实行重点保护。要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建立行之有效的商标管理和保护体系,共同保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规范商标印制行业。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印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每年对全市的印刷企业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以整顿非法印制为重点,切断印制假冒商标的源头,严厉打击违法印制商标的行为。要对非法印制商标、印制侵权假冒商标和非法买卖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帮助商标印制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印制程序,切实规范印制行为。

(五)积极探索建立商标长效监管机制。要加强流通领域企业商标的监管,推进监管关口前移,积极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制度,对规模化商品批发零售市场进行规范。要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商标价值评估、统计制度,制定商标信息检索和重大商标事项预警等制度,完善对外合作商标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自我维权的意识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商品展销会、洽谈会、交易会的商标监管。要深化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实现商标监管重心下移。

(六)强化商标信息服务功能。要建立商标信息库,完善商标信息系统,提高商标信息的利用率。要结合我市商标监管和商标发展的工作实际,搜集各方面信息,及时建立《哈尔滨现有驰名、著名、商标信息储备库》、《认定哈尔滨市著名商标信息储备库》、《哈尔滨市推荐认定中国驰名商标信息储备库》和《哈尔滨市闲置注册商标信息储备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商标管理与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商标查询和闲置商标许可使用、转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盘活闲置商标,开发和利用存量商标资源。

(七)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要面向企业大力开展商标管理经验交流和宣传培训,分类指导各类企业的商标工作,重点扶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产业化项目。要研究制定企业品牌培育制度,规范企业商标注册、使用、保护、管理工作。要深入开展各类商标试点、示范工作,建立试点追踪调查体制,全程评测试点企业商标战略实施情况。要鼓励商标管理和运用水平较高的企业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商标工作先进经验。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培育驰名著名商标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 彬

副组长:姜一鸣

成 员:商标处、企业登记处、企业管理处、外资处、市场处、公平交易处、消保处、广告处、消协、私协、劳协的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商标处,负责日常工作和各项有关事宜的组织、协调。

各分局、县(市)局也要参照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五、具体要求

(一)全系统各级工商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商标发展战略,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加快培育、认定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哈尔滨市知名商标工作,当作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日程,全面推进,切实抓出成效。

(三)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的有关奖励政策,主动及时地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发送“奖励申请报告”,促其兑现奖励。

(四)各单位要把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和工作目标管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推进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工作向纵深开展。

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篇5

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工商分局按照“申报一批、争创一批、培育一批”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升品牌商标促发展意识。

“申报一批”。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全力推动商标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管委牵头、工商实施、部门配合、企业主动”的工作格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商标知识宣传活动,利用企业大走访、年检验照等时机,向企业、个体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商标注册有关材料,大力宣传商标品牌的重要作用,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

“争创一批”。对开发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实行重点帮扶,举办商标知识辅导培训班,向企业广泛深入地开展商标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引导其创建省、市著名和驰名商标,营造共支持、共创建品牌的良好氛围;通过商标的发展、品牌战略的实施,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销量。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6

1 实施品牌战略,是加快推进汽车维修业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比2007年底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173万辆,增长18.1%。同时,去年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发展,百姓级车主对维修服务的需求与目前行业可满足的需求服务形成较大的落差,尤其是价格、质量、便利程度、诚信的消费环境等诸方面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现状,急需要行业管理部门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扶持符合大多数百姓车主需要的汽车服务品牌的成长。

首先,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树立汽车维修行业形象。品牌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维修服务,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激发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品牌战略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能够转变行业竞争手段,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为维修质量、服务甚至品牌竞争,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品牌化的过程中,维修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信誉,对维修质量不敢掉以轻心,有利于提高维修行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实现品牌维修,有助于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维修需求,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当出现维修质量纠纷时,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次,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维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国际权威组织统计,世界级品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40%以上,销售额更占全球的50%左右[2]。市场占有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市场占有力,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要有卖出这种产品或服务的载体。强势品牌能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较高忠诚度,忠诚客户不仅会重复购买品牌产品、还会主动向他周围的人宣传推荐该品牌,遇到对品牌不利时甚至会主动帮助捍卫品牌形象,这就是品牌效应[3]。因此,谁拥有品牌,谁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同而抢占市场先机,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和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同时,品牌战略也能给企业积累巨大的品牌资产,而品牌资产是可以被衡量的价值,它可以是无形资产,如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品牌价值估计、信任度等。也可以是有形资产,如营收表现、投融资能力、人才吸引力、政府政策倾斜或支持等。品牌资产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提升企业的整体商业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汽车快修企业必须确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当前制约汽车快修连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因素

目前,国内汽车快修连锁企业还处于经营产品的时代,远远没有达到经营品牌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对品牌无形资产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即使制定品牌策略也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循环的价格大战,导致行业竞争环境恶化、市场整体盈利水平下降、消费者对品牌和行业的信任度下降。

(1)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我国的汽车快修连锁业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多数企业过分关注市场份额和维修网点的扩张,不愿意放过多的资金在品牌建设上,他们更多的关注短期内的企业收益而忽视长期效益,热衷于汽车快修连锁经营中的特许加盟形式。由于加盟店主多是短视的,受利益的驱使,他们各自为战,排斥连锁的管理,使得连锁的标准难以在对客户服务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经营项目及收费标准执行不到位,管理手段对他们也难以奏效。所以虽然规模扩张了,但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2)品牌发展战略存在误区。品牌发展战略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和高超的运作技巧,但许多快修连锁企业因为片面追求市场占有额,会轻率地使用一些虽有短期效益但却损害品牌核心价值的策略,不仅影响了企业品牌的发展,还出现了诸多的误区:一是认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企业提供的维修服务质量这一关键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自身的客户基础;二是认为广告是对品牌进行宣传的唯一手段,并且简单地把品牌知名度扩散寄托在媒体广告数量轰炸上,忽略了广告创意、媒介组合、公关行销等传播成本较低的新型手法;三是一味强调市场占有额的提升,认为只要市场占有额增加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四是品牌等同于高价,通过不切实际地提高产品价格来建立品牌。

(3)人才资源缺乏。品牌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到品牌价值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每一个建设品牌的工作环节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4]。因此,推行品牌战略必须具有与此战略过程相匹配的组织机构,必须具有支持品牌战略运行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我国汽车快修市场的经营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了企业创建品牌方面人才的奇缺,制约了汽车快修连锁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3 汽车快修连锁经营实施品牌战略的策略

汽车快修连锁是我国汽车维修市场上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正处于摸索和探求阶段。对于汽车快修连锁业者来说,应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注重品牌经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行业管理部门要正确运用管理职能,通过宣传、引导、扶持、规范等多种措施,促进汽车快修连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其健康发展。

(1)强化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实施汽车快修连锁品牌建设战略,行业管理部门是品牌标准的制定者,中介组织是品牌的认定和发布者,维修经营者是品牌建设的参与者,因此首先必须强化各级运管机构的管理人员、品牌认定中介组织的工作人员、维修企业管理人员的品牌战略意识,要通过宣传、座谈、调研等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提高品牌建设的认识,建立一种共同的财富观、效益观、经营观、信誉观以及共同的职业道德观等内容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深入进行品牌战略的教育,使每位员工自觉地、持之以恒地用自己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来创造品牌,保护品牌。

(2)科学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品牌的魅力来自于特色,因此,企业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市场上顾客的不同需要,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科学确定本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设计出与市场上同类维修企业有明显差异、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树立自己特有的品牌。

(3)重视维修服务质量。质量是品牌形象的根本,是品牌产品的第一生命,也是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要想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就要确立质量是企业生命、技术进步的立足之本意识,切实把高效益建立在高技术、高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维修服务质量意识并严格执行行业、国家、国际标准。企业在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立足于“创”,通过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满足经常变化的市场要求。创新是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的利润之源。

(4)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推行品牌战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去掌控,个别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经验与能力对品牌战略成功的决定力相当有限。快修连锁行业的从业人员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营管理层。包括连锁企业的营运班子到各店店长;第二个层面是基层的服务人员,主要包括各工种作业技师和前台接待结算人员。企业要利用各项优惠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以提高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

(5)多措并举,强化行业管理引导和监督。创造品牌,发展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扶持汽车快修连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

一是要指导汽车快修连锁经营业者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加强企业的品牌运作,形成本品牌所特有的系列化专有技术、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告宣传,让市场认知,让用户熟悉企业品牌。同时,行业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要与快修连锁企业联手,广泛宣传我国正在发展中的汽车快修连锁行业和“快修连锁文化”,让用户熟悉、了解并接纳快修连锁这一新的经营模式,促使更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去认同和参与快修连锁业。

二是政策的倾斜。品牌战略的实施既靠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又离不开政府对品牌企业的政策倾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实施品牌战略就是采取一系列的倾斜政策,有计划的支持企业创造品牌,用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形成了一大批世界品牌,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实施快修连锁的品牌战略,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通过利用现有的行政资源对汽车快修连锁品牌实行倾斜和扶持,如人才培训的扶持、协调税费的优惠等,增强品牌的吸引力,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珍惜品牌的使用权。

三是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建立品牌保护的长效机制,为品牌产品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专项维修的品牌化建设,加快品牌建设速度。为此行业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规定,严把从业资格证关,以控制低水平的人员开展汽车专项维修业务,为品牌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严格把握连锁快修品牌的认定标准,防止出现“连而不锁”的假连锁品牌扰乱市场,误导消费。宁缺毋滥,坚持内涵和特色是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尽管品牌的发展需要数量来支撑,但是没有质量的数量就会使品牌失去特色,失去竞争力。品牌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和消费者的成熟度具有很大的关系,品牌发展数量目标的确定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个别地区盲目地提出发展数量,甚至简单地把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盲目攀比数量的现象必须引起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四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发展品牌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消费,实现优胜劣汰,如果评价体系和指标本身不科学,那么利用该指标体系评定出来的品牌,就会和服务对象的要求不一致,引导消费就会成为误导消费。因此要根据汽车维修的特点,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五是要建立保证品牌质量的服务规范。科学、统一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是保证品牌质量的运行保证,与传统服务相比,品牌服务应该具有特色和内涵,因此作为品牌的管理机构,应该主动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根据汽车维修品牌的特点,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分别制定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

摘要:国内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目前还处于经营产品的时代,远远没有达到经营品牌的时代。为此,加强品牌运作,强化品牌战略意识,重视服务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政府加大扶持快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品牌,在当前汽车快修市场的发展初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品牌战略,汽车快修,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晔武.浅议汽车快修连锁经营[J].经济论坛,2008,(5).

[2]许晓华,贾钰等.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微电机企业发展[J].电气技术,2009,(7).

[3]杨国川.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4).

[4]陈威.关于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9-42.

[5]孙华宪.汽车快修经营模式的定位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6]郝桂娥.汽车快修连锁经营发展及行业管理初探[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8,(6).

[7]于焱,李京文,赵树宽.营销模式创新对汽车制造企业流通体制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1).

[8]杨君顺,马平.浅析品牌打造[J].商场现代化,2009,(1):130.

三龙镇商标战略实施概述 篇7

近年来,在大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大丰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指导下,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在三龙镇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突出成效,商标战略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工商牵头、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龙工商分局围绕三龙镇政府中心工作,以“品牌兴镇、商标强镇”为宗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商标权益保护为核心,以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品牌为重点,高规格谋划商标战略,高质量保护商标发展,高标准服务品牌争创,不断提升商标管理工作水平,积极开展商标权益保护执法行动,狠抓 “领导创牌挂钩帮扶”、“四书两帐两卡”等工作措施落实, 着力实施商标富农、商标强企、商标品牌争创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产品等商标品牌,推动了三龙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三龙特色优势产业的商标品牌发展,提升了三龙产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了三龙经济实力。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8

为了解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政府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3月下旬,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丽群的带领下,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深入区科技局、7890众创空间、宇瞳光学和上饶市索密特有限公司,就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这一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等方面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领导重视,氛围渐浓,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上了议事日程,区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二次研究科技工作,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信州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实施办法》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

去年,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专利奖励相关事宜,成立了专利奖励评审委员会,拟定了《专利奖励实施细则》,营造了鼓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良好环境,加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进创新创业。去年,全区申请专利731件,授权专利301件,其中发明专利

22件,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52件。连续三年发明专利总量居全市第一。

(二)夯实基础,平台渐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创新,必须有平台、有载体、有示范。近两年来,我区先后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其中:报备国家级众创空间3

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依托信州区信息产业园),省级科学技术成果转移机构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增量超过历史总量,全区达到8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学校各1家;获批市级创新平台5家,其中: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江西惠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上饶市复杂钙基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众创空间4

家;和区科协一道,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信江刺鲃鱼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依托“互联网+”、利好政策、便利人才等优势资源,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驱动,着力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

(三)培育主体,成果渐丰,经济发展动能日趋强劲。

大力培育发展创新主体是我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我们因企制宜,增强企业创新意识,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力度,重点引导宇瞳光学、惠明科技、江旺数控等企业成为我区科技创新的榜样和示范。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主动“走出去”。先后5次组织饶盾网络有限公司、龙谷孵化器服务有限公司、春华科技、龙燕农业、佰仕信息、惠明科技等数家公司,到深圳、广西、宁夏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展览等。二是大力“请进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关心下,分别从江西农大、市畜科所、市农科所安排了12名专家组成2个科技特派团,对鲜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龙燕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研发进行指导帮助。江西农大微生物所与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共同进行的菌渣有机降解研究试验、惠明科技与清华大学的复杂钙基研究均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是多争取项目。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根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去年累计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目前立项4项(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技术研究项目,上饶市普适科技有限公司高考“选志愿”平台项目、上饶市索迪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非侵入性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等4项)。完成技术合同网上登记8067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从2015年的26.2%上升到2017年的29.85%。

(四)因地制宜,环境渐优,科技生态文明初步实践。

为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在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我区沙溪镇举全镇之力于2014年6月起,启动了全域内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工作。该镇围绕“打造一个优美宜居环境、形成一个绿色支柱产业、营造一个生态文明文化氛围、构建一套生态文明综合管理机制的‘四位一体’”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调整生态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开展村镇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弘扬文明和谐新风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群众生态意识日益提高,人居环境明显优化,生态产业风生水起,社会新风渐成主流,一幅“生态环境优、经济发展快、幸福指数高、乡村文明好”的生态画卷已然呈现,成为全省八个山江湖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宋宅村开展的兼氧FMBR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为全市首创。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好科技特派团和我区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展产业扶贫。鲜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科技特派团的帮助下成功推出“家庭菌包”。这菌包对外部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可异地出菇,实现了菌包制作和出菇采收的分离,非常契合产业精准扶贫的要求,既为企业节省了土地、人力,又为贫困户带来了创收。现在,不仅信州区的贫困户基本上都领养了这种不太费力又可赚钱的菌包,而且在玉山、横峰、余干等地共有1500户贫困户都用上了这一致富菌包。

(五)深化改革,合力渐显,科技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出台了《信州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对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重点向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和监管服务转变,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强化文化、政策、人才、舆论的支撑保障,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积极倡导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大力宣传报道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打造一批市场品牌,推出一批先进典型,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不足。

企业与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不相称,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偏低,技术开发机构不够健全。

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区财政拨付的科技三项费仅每年17.6万元,为全市最低,且15年来没有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不了财政性投入的杠杆作用。

二是科技人才匮乏。

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企业人才尤其是企业高级生产技术人才更少;高素质创业型实用人才短缺。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不多,高新技术人才和县乡村实用人才匮乏。

三是科技项目较少。

受企业总量小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少、研发活动不多的影响,每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的总数不多。即使有几个,其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也不大,很难命中。

三、意见建议

2018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策应市创新驱动“2211”工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科技工作,为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提供强大科技引擎。

一、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内涵要义,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抢抓机遇、强化担当、狠抓落实,着力提升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激发和释放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驱动。依托“互联网+”与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发展,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培育壮大10家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责任到人,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三、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既要确保区财政科技拨款达到财政支出的2%,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杠杆作用,更要引导全社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科技资源向创新链和产业链流动。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联合研发、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智力流动、契约式引进人才的新模式。围绕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加快

“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

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知识产权管理科学化、体系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熟练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示范企业。注重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企业利用专利技术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 篇9

工商标字〔2011〕228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进一步完善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制度,指导示范企业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更好地发挥示范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商标战略实施能力,加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绩效评估和管理,根据《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及《关于开展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实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包括:组织起草相关文件、召集督导评估组会议、审核确定示范企业评估结果等工作。

成立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督导组,具体负责各示范企业考核评估工作,对示范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评估意见。

二、评估对象及评估时间

评估对象: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

评估时间:每两年一次。评估工作原则上于评估第一季度开始,6月30日前结束,对示范企业上两个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三、评估准备

(一)各示范企业要以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商标战略实施力度,全面提升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各示范企业要认真回顾、总结上两个在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各示范企业要按照本办法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指标》(见附件)的要求,认真准备相关材料,配合评估督导组做好评估工作。

四、评估程序

(一)发布通知。领导小组于评估第一季度发布正式通知,布置评估工作。通知发布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确定督导评估组组成人员及任务分工。

(二)实地考察。督导评估组通过实地察看、工作观察、组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评估信息,在分析评议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评估意见。

(三)审核确定。领导小组依照本办法确定的评估标准和要求,根据督导评估组意见,审核确定最终评估结果并公布。

五、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连续两次评估为不合格的企业,将取消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资格。

六、评估要求

(一)参与评估的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公正地行使职责和权利,根据评估对象提供的材料及实地考察情况,充分发表评估意见。

(二)参与评估的人员应当对评估情况保守秘密,不得对外提供评估对象的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评估结果公布前,不得利用参与评估工作之便,擅自向评估对象披露评估期间的相关信息。

(三)评估实行回避制度。与评估对象有直接利害关系者不得参加评估活动。

(四)参与评估的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评估对象的酬金与其它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 篇10

杭政函〔2011〕3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充分发挥商标战略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省、市贯彻国家知识产权纲要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实施商标战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完善商标注册、健全运用与保护、管理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商标发展与保护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为重点,加快形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力争我市商标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商标注册、运用保护、管理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具体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5年):商标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商标战略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动、引导、规范商标行业发展,力争各项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二是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媒体支持、公众参与的商标战略宣传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商标品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三是商标培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商标扶持政策,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申报的扶持力度;四是商标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完善和强化部门间、地区间的商标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打击商标假冒侵权行为的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企业、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商标品牌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建立起以商标品牌主导经济增长的品牌经济发展模式,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到2015年,全市商标注册总数达到10万件以上,其中服务商标注册达到2万件,农产品商标注册达到2.5万件,商标国际注册达到0.8万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突破5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达到500件,杭州市著名商标达到1000件。

2.第二阶段(2015年-2020年): 根据区域、行业发展情况,实施分类指导、综合平衡,全面实现各项商标战略目标。一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注册、使用,以及品牌培育、发展、保护的工作机制;二是商标意识深入人心,市场主体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提升,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三是商标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成果和商标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四是商标战略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商标战略组织领导

(一)建立杭州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各区、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经委、发改委、科技局、农办、财政局、贸易局、国资委、质监局、工商局等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制定商标发展规划和创立驰(著)名商标规划,研究推动商标注册、培育商标品牌、督促指导区(县、市)实施商标战略等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之江度假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也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联席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

(二)加大商标品牌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对驰(著)名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及省级商标品牌基地的奖励政策以及对农产品商标注册、商标国际注册的补贴政策。

对新认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的,给予50万元奖励;新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新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新认定为“杭州市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新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团体、协会或其他形式的组织,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浙江省商标品牌建设基地的管理组织,给予5万元奖励。对外向型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的,给予商标注册费用50%的补贴。

各区、县(市)财政应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奖励、补贴政策。

(三)加强商标战略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每年落实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本市商标战略宣传、推广等工作开展,各区、县(市)财政也应根据需要落实专项资金,以保障商标宣传、推广等工作的开展。

(四)将商标战略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各区、县(市)及乡镇、街道商标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目标考核,促进商标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指导站的设立工作,深入基层,贴近企业、农户,填补商标品牌建设工作空白。

四、把握商标发展重点,夯实商标发展基础

(一)做大做强制造业品牌。支持本市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率先发展,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及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将商标战略与杭州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相结合。优先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商标注册和保护,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具有传统优势的轻工产品制造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商标在传统产业的优化组合和规模扩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扶持拓展农产品品牌。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开展有关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中的作用,推动农副产品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快地理标志注册工作,积极引导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地理标志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作用,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三)发展壮大服务业品牌。加大对服务业商标注册的宣传力度,增强服务行业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意识。大力推动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和管理,提高现代服务业商标的比重。鼓励并支持传统老字号、商贸服务业企业注册商标,通过商标连锁运作扩大市场、提高企业效益。着力培育网络经济服务业品牌,提升网络经济相关服务企业商标运用的效益,重点推动服务业商标争创驰(著)名商标。

(四)大力推进品牌国际化建设。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宣传、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到主要出品国或地区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建立企业海外商标维权投诉协调和信息联络机制,鼓励、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海外商标纠纷,保护我市企业在国外的合法商标权益。

(五)培育打造区域品牌。依托地方区域块状经济,发掘特色和优势,打造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开展协作,以区域整体力量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充分发挥品牌基地孵化器作用,凸现品牌集群效应,打造企业个性化品牌,丰富品牌内涵。

五、扩大品牌竞争优势,优化商标运用环境

(一)加强驰(著)名商标培育。进一步健全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杭州市著名商标的梯度培育体系,优化服务、加强指导,做好培育、扶持工作。大力扶持驰(著)名商标企业通过优化组合、联合经营、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途径进行商标品牌重组,促进商标品牌做大、做优、做强,提高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加强商标战略宣传。建立长效、立体的商标宣传体系。以面向企业的宣传为重点,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商标普法教育、商标战略宣传力度;以政府职能部门主导的商标政策法规宣传为主,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品牌宣传;以传统媒体宣传为基础,注重利用网络技术、展会、高层论坛等新兴传媒技术和传播手段丰富宣传模式,提升宣传成效。

(三)加强商标战略研究和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各级教育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国内外商标发展动态、政策和我市重点行业、企业商标战略的跟踪研究,为商标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加强长三角地区在商标行政执法、人才培养、中介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商标相关工作的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为我市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咨询建议,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鼓励支持企业创设、保护、管理和运用商标无形资产。指导企业制定品牌规划、搞好品牌策划,树立以商标整合管理、营销的理念,改进竞争模式,在经济活动中积极使用自主商标和注册商标。鼓励企业注册防御商标、联合商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商标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商标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维权、防范风险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积淀商标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商标内涵,提升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的凝聚力和美誉度。

(五)加强行业组织及商标中介服务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支持商标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各行业协会发挥优势,促进商标工作发展。加强对商标代理组织和代理人的行政监督管理,规范商标代理服务执业行为,取缔非法代理。引导商标代理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依法代理,促进其做大做强、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拓展商标专业服务范围。支持商标代理、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服务机构发展,发挥商标代理服务在促进企业商标运用和管理中的作用。

六、加强协调协作,加大商标权益保护

(一)加强商标案件执法协作。建立工商部门与科技、文广、海关、质监等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配合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情况交流和案件通报制度,形成统一协调的商标行政保护体制。加强商标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以及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严格执行涉嫌刑事犯罪假冒商标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程序,规范案件移送工作制度,有效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犯罪行为。加强与高知名度商标企业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充分运用知名品牌保护联络平台促进联合打假工作。建立 “长三角”地区及省内兄弟城市商标主管部门区域联合执法与协作网络,开展跨区域商标维权。

(二)加强对驰(著)名商标的保护。建立健全驰(著)名商标信息数据库。积极探索商标专用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重点商标维权网络,加大对侵犯驰(著)名商标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商号、域名、商标”一体化注册工作,充分利用“商号、域名、商标”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建立商标行政执法机关与驰(著)名商标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侵犯驰(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保护驰(著)名商标企业合法权益。

(三)加大对商标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深化商标专用权保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商标保护专项行动,将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打击严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等商标侵权行为。加强商标印制企业管理,落实商标印制管理责任制,规范商标印制行为。建立会展商标保护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沟通,切实做好国内外大型会展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探索在网络等新兴市场建立有效的商标维权保护制度。

七、附则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有效保护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杭州市著名商标,是指在本市市场上享有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依据本办法予以认定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各区、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杭州市著名商标培育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贸易、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改革、对外经贸、旅游、质监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培育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及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经营者提高商品的质量和自身的信誉,提高注册商标知名度,创立杭州市著名商标。

第二章 申请与认定

第六条 申请认定杭州市著名商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为住所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注册商标所有人;

(二)商标实际连续使用满3年且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连续使用满2年,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连续使用满1年。市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注册商标使用年限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三)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在同类商品中质量和售后服务优良,近3年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四)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近3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该注册商标在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消费者满意率高;

(六)注册商标所有人有完善的商标使用、管理和保护措施。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前款规定制定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具体标准。

第七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采用集中认定和个案认定的方式。

集中认定由申请人在每年规定期限内向住所地区、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个案认定由申请人在涉及该注册商标的侵权纠纷处理过程中向处理纠纷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八条 注册商标所有人申请认定杭州市著名商标,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认定申请书;

(二)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文件;

(三)商标注册证书;

(四)该商标近3年使用、管理、宣传和保护情况的材料;

(五)使用该商标商品的质量证明材料;

(六)使用该商标商品近3年的产量、销售额、纳税额、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排序的证明材料;

(七)使用该商标商品的消费者满意率调查材料;

(八)证明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相关材料。

申请材料需要补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予以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九条 区、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集中受理期限截止之日起或者个案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完成初审。对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申请,应当在签署初审意见后3个工作日内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对认为不符合认定条件的申请,不予报送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申请人对初审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初审意见之日起15日内,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复核申请成立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受理;复核申请不成立的,驳回申请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区、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申请或者直接受理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申请后,应当在6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调查、审核,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在60日内组建评审委员会完成评审。

第十二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由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专家库,实施杭州市著名商标专家评审机制。评审专家库的具体组成办法和评审具体工作规则,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每次认定杭州市著名商标,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注册商标所指商品的类别和特性,从评审专家库中确定不少于7人的单数组成评审委员会,承担评审工作。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应当依据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具体标准,对杭州市著名商标申请材料、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以及其他方面的意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

评审委员会评审杭州市著名商标,由全体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评审委员会成员表决通过的注册商标成为拟予认定的杭州市著名商标。对未获三分之二以上评审委员会成员表决通过的注册商标,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作出不予认定决定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拟予认定的杭州市著名商标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公告。公告期为15日。

公告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对评审结果提出异议。评审委员会根据异议对评审结果进行复审,复审结果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告知异议人。

第十五条 发生有三个以上(含三个)主体对同一个拟予认定的杭州市著名商标提出异议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情形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举行听证。

听证应当有评审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评审委员会成员可以在听证主持人安排下,向参加听证的当事人或者第三人询问。

评审委员会应当根据听证笔录进行复审表决。

第十六条 公告期满无异议或者经复审异议不成立的注册商标,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杭州市著名商标,发布认定公告,并颁发认定证书。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认定,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弄虚作假的;

(二)申请人的注册商标被他人以“注册不当”为由向国家商标行政主管部门请求撤销,正在审理的。

认定证书应当明确该杭州市著名商标的类别,并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

第十七条 有驰名商标认定记录或者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的注册商标,其所有人住所地在本市的,经所有人申请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认,视为杭州市著名商标。

第十八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经费由市财政列支,相关部门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有效期为五年,自认定公告发布之日起计算。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可以在有效期第五年的集中认定申请期限内,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延续。未提出申请的,原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在有效期届满后自动失效。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延续申请,应当确认延续,并予以公告。每次延续有效期为五年。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可以在其核定使用的商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等载体上使用“杭州市著名商标”字样,但不得超越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使用“杭州市著名商标”字样。

第二十一条 自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公告发布之日起,他人申请将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同行业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名称字号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准,但属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情形的除外。

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公告发布前,他人经核准登记已将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文字作为同行业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名称字号的,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可以在认定公告发布之日起两年内申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撤销。是否予以撤销,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二十二条 市及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对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予以奖励。鼓励和支持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对商标进行提升、应用、宣传和保护。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杭州市著名商标的管理,监督检查杭州市著名商标的使用情况,查处侵权行为,并为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提供必要的行政指导和服务,引导其申请浙江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认定,提高产品知名度。

第二十四条 使用杭州市著名商标的商品,属于知名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对该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予以保护。

第二十五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应当不断提高商品质量,维护杭州市著名商标的声誉,不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第二十六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并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杭州市著名商标变更商标注册人名称、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在变更登记核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被认定为杭州市著名商标的注册商标依法转让的,受让人应当按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认定杭州市著名商标。原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自转让之日起自动失效。

第二十九条 被认定为杭州市著名商标的注册商标被依法撤销或者注销的,原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自撤销或者注销之日起自动失效。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

(一)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取得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的;

(二)使用杭州市著名商标的商品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生产经营者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情节严重的;

(三)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超越核定使用商品范围使用“杭州市著名商标”字样,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仍不改正的;

(四)杭州市著名商标所有人违反商标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被撤销认定的杭州市著名商标予以公告。对被撤销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的注册商标,其所有人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杭州市著名商标的认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侵害杭州市著名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三十二条 擅自使用或者超越核定使用范围使用“杭州市著名商标”字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杭州市著名商标评审、认定和保护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施行前的杭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并可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在有效期届满当年申请延续。

上一篇:团支部工作考试试题(答案)下一篇:学区维稳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