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选12篇)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1

1.数控车床仿真编程………………………………………………1 2.数控铣床仿真编程………………………………………………1 3.线切割机床操作…………………………………………………2 4.电火花机床操作…………………………………………………2 5.液压传动实验课件………………………………………………3 6.UGCAD上机实验指导………………………………………………3 7.数控铣床编程与操验……………………………………………4 8.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验………………………………………4 9.UGCAM上机实验指导……………………………………………5 数控车床仿真编程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4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4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事先编写好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模拟加工。

数控铣床仿真编程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4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4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实现编写好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模拟加工。

线切割机床操作

适用课程名称:特种加工技术,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4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4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通过对线切割机床的操作,完成相对动、对边、定中心、打开程序、设置电参数、加工工件等基本操作,并且配合CAD绘图,完成零件的设计、编程与加工。

电火花机床操作

适用课程名称:特种加工技术 实验学时:2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2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通过对电火花机床的操作,完成工具电极的装夹与调整、加工深度的设置、加工参数的调整、加工液的控制、加工工件等基本操作。

液压传动实验课件

适用课程名称:液压技术基础 实验学时:10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0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材料成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各种基本回路的性能及原理,以及创新性实验的设计。是同学们能够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充分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回路的设计方法。

UGCAD上机实验指导

适用课程名称: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基础 实验学时:8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8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使学生熟悉各种基本功能的运用,总结建模的经验和技巧,建立自己的建模思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验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12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2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指定的或者自行设计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实际加工,使学生较完整的了解程序编制与加工的过程。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验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10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0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指定的或者自行设计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实际加工,使学生较完整的了解程序编制与加工的过程。UGCAM上机实验指导

适用课程名称:CAM技术 实验学时:10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0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 主要内容: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2

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约284人、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名、50岁以下教师占80%、博士以上学历教师超过46%、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超过90%、校特聘教授6人、学科、学术带头人30人。

学科优势明显:信号与信息处理 (全国评估第一) 、电路与系统 (全国评估第一)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全国评估第五)

以上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是国家长江学者设岗学科, 有博士后流动站: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医学工程系统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教学基地富有成效:

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天线与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本科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电子与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招生规模、质量稳定良好:

本科生每年800余人、硕士研究生每年500余人、博士研究生每年100余人毕业生成绩卓著代表人物有:

保铮院士、王越院士、郭桂蓉院士、张锡详院士和企业家柳传志先生等。

校友中有相当数量的将军、研究所所长、总工、总设计师、高校校长、企业家。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3

东南大学考研之土木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现设建筑工程、建设与房地产、工程力学、桥隧与地下工程、市政工程等五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专业、4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学院拥有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学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岗位以及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位列全国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10人,正副教授33人,其中45岁以下的年轻博士有16人。

学院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电力部等部委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基础与应用基础性项目近二十项。年均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分之二刊登在国际权威性刊物和国内一、二级学报上。在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文革后国内自动化领域仅有两家获得过此奖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数十项奖励,在国际自控界已有一定的影响。

学院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十分注意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相当数量的人员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和研究,承接了电力,化工,机械,造纸,冶金,轻纺等行业的数十项大中型企业的应用项目。近年来有三十多项成果通过了鉴定并获奖,许多成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北京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水平师资队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7人,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4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2人,江苏省“333”工程技术带头人2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20人,教授26人,副教授39人。2011年3月,新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和通信技术专家李幼平为全职教授。

学院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863/CIMS“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等一批科研实验基地,还建有东南大学CIMS技术中心、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安全技术中心、未来网络研究中心等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学院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10年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共2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和江苏省等重要科研项目140多项,获得国际工业领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部省级奖20多项,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6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850多篇次。在ESI学科排名中,学院水平已进入全球前1%。

学院始终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精心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强化基础、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加强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并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及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数据库原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4

专业: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1光电薄膜及器件

本方向主要研究薄膜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关系以及其表面/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优化与发展先进光电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测量原理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1)先进太阳能薄膜制备及器件技术;(2)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光电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原型器件探索;(3)场发射纳米多层半导体薄膜制备及器件技术;(4)钙钛矿锰氧化物及半金属磁隧道结制备及器件开发;本研究方向曾主持完成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授权1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等多个项目。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严辉、张铭、王如志、王波

02纳电子与磁电子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纳米体系及低维材料的在热、电、磁等外场调制下的结构、电子与电荷的相互关联效应及新型纳电子器件制备技术探索。主要研究方向有:(1)磁电调控作用下低维体系(量子点、量子线及二维电子气)量子输运问题研究;(2)基于纳米体系的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及蒙特卡罗法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模拟;(3)纳米场发射显示器件的冷阴极结构设计、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4)碳系(CNT及graphene)纳电子器件化技术基础研究;基于本研究方向,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Phys.Rev.B, Appl.Phys.Lett.等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国家发明多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等多个项目。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如志、张铭、严辉

03纳微仿生表面

仿照动植物表面的特殊微观结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相关技术制备纳米和微米多尺度的仿生复合结构,研究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表面功能特性间的本质联系,开发具有特殊润湿性能以及其它功能特性的表面材料,探索相关表面材料在自清洁、微流芯片以及舰船减阻等领域的实用途径。该方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已取得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波、宋雪梅、张雪红、李耳

04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本方向侧重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化学特性,在环境友好的温和条件下实现特定结构、尺寸、形貌和性能的先进低维材料的合成,探索广泛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新型光催化材料,层状及多孔材料,化学浴沉积无机光电薄膜材料等。已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80余篇,被他人引用600余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汪浩、侯育冬、朱满康

05先进电子陶瓷

电子陶瓷是电子工业的基石。本研究方向以压铁电陶瓷材料为对象,侧重于探索其微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性,重点研究复合机理、掺杂元素选择、晶粒尺度效应和微区表征方法,开发新型高端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元器件。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朱满康、侯育冬

06生态环境材料与材料环境负荷评价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MLCA)和物质流分析(MFA)学科方向构筑起了从本科到博士培养的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研究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承担完成了一批包括国家973、863重点、支撑项目和北京市重点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建成了国际知名的、国内最大最全的MLCA、MFA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咨询交流平台和数据库;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中心网站已开通服务社会、公众;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国际组织和政府、企业等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导”的材料专业建设与改革获2008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登记软件4项,参与国家标准《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制定等5部。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 左铁镛、聂祚仁、王志宏、崔素萍、龚先政

07先进轻合金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高性能轻合金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发展前沿,根据铝、镁、钛晶体系及合金化的特点,研究合金化学元素及其热处理过程、塑性加工及液固相反应过程、沉淀相、弥散强化相分布和形状、对性能敏感的热机械过程参数与材料性能的关系,了解合金化中化学元素/冶金/加工过程、结构与性能关系对提高合金性能的影响。重点是微量元素与合金中其他组元的交互作用、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将微观、细观和宏观参量联系起来,为轻合金材料设计及其型材的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开发新材料及制备技术。该方向还结合环境材料研究方向,开展铝、镁、钛工业的生态学及废弃合金的再生利用研究。目前正承担国家973计划2项,863计划项目5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十余项。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聂祚仁、陈子勇、王为、高坤元、苏学宽、李伯龙、黄晖

08仿生制备与纳米结构材料

以面向洁净能源和生物应用的关键多孔材料与技术为研究内容,包括:1)介孔材料的仿生制备、表面改性及其在酶固定和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2)微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水热稳定性及其在氢气分离和水煤气变换反应制氢等洁净能源领域的应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等研究项目(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包括J.Phys.Chem.B,Microp.Mesop.Mater.等国际著名刊物,申请国家专利多项。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聂祚仁、韦奇、王为、李群艳

09特种粉末冶金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主要开展低温冶金新技术制备纳米粉体材料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纳米稀土钨热电子发射材料的性能、机理和应用研究;电池正极材料以及废旧二次电池循环再利用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和省部级奖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聂祚仁、席晓丽、梅燕

10高性能镁合金设计与非平衡制备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镁合金材料研究方向面向全国招收博(硕)士研究生。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高性能镁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控制以及利用非平衡制备技术研究高强高韧镁合金材料。近几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一项以及人事部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计划一项。具有完整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设备,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研究团队。目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5名,学术气氛活跃。本研究方向每年拟在全国招收博士生1-2名,硕士生2-4名,拟招收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镁合金复合材料环境协调制备技术;2)耐热镁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控制:3)镁合金熔体纯净化及性能控制;4)镁合金板材成形与加工。

镁合金材料研究方向网址:http://mglab.bjut.edu.cn。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杜文博

11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快速制备技术

先进功能材料在电子信息、环境保护、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简称SPS)是一种材料快速制备新技术,具有烧结机理特殊、适用材料广泛、操作可控性强等独特优势,通常只需3-5分钟即可实现烧结致密化。本方向采用SPS技术合成制备先进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材料制备、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发现和发展新型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的材料体系包括磁性功能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磁致冷材料)、电子发射功能材料(稀土硼化物材料)、热电转化能源材料(金属体系、陶瓷体系)等。目前本方向具有国际先进、国内唯一的学科平台,承担国家973、863、国家基金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在国际著名刊物Advanced Materials、Appl.Phys.Lett.等发表了一批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研究水平和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已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具有良好的就业去向。

联系方式:Zjiuxing@bjut.edu.cn, 电话:67392169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张久兴、岳明、路清梅、宋晓艳 张忻 电磁防护与检测、陶瓷复合材料

“电磁防护与检测”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以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的交叉性学科,研究电磁场在材料介质及空间环境中的传输行为和测量方法。研究目标包括:1)针对环境电磁场或传导骚扰源产生的电磁辐射与感应或传导干扰问题,研究材料学、电磁学以及电磁兼容的基础理论,并提出材料或元件的解决方案;2)针对不同应用目标,研制新型屏蔽材料、吸波材料、电磁兼容关键材料与元件,并开展电磁防护工程技术方法的研究;3)针对环境保护要求,开展环境电磁场仿真、测量与评价。本研究方向招收物理学、材料学、化学专业的研究生。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群、崔素萍、郭红霞、严建华、田英良、孙诗兵

13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

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科方向之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等,涉及材料学, 冶金,化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多学科研究领域。现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120余篇,已获国内外专利20余项。曾获国际低温材料最佳文章奖,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及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共派出数名博士生和教师赴国外进行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索红莉、刘敏、杜玉成、张铭。

14金属纳米材料及计算材料学 研究分支包括: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相变特性和热稳定性;纳米稀土材料的结构及物性、热力学特性及其纳米尺度效应,纳米尺度下稀土-过渡金属交互作用及新型纳米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高性能超细及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计算材料学模拟技术,及于先进材料成分及显微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有关方向与德国TU-Darmstadt和FSU-Jena大学、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建立了长期国际合作关系。已于重要学术刊物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多篇发表于Adv Mater, NJP, Acta Mater, APL, J Appl Cryst等国际著名刊物,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在研项目包括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教育部人才项目等10余项。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宋晓艳、张久兴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主要包括玻璃材料、陶瓷材料、水泥材料、晶体材料,重点研究该类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关系,探索制备工艺及制备技术,采用环境友好设计理念,结合材料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特点,研制开发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及企业合作课题。

本方向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学生。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金头男、邹玉林、常新安、陈学安、严建华、田英良、孙诗兵。

16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等内容。目前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筑化学品、混凝土化学外加剂、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电磁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功能涂料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回收与再生技术、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等。近年来,本方向教师已经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一百余篇,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工业化。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子明、毛倩瑾、刘晶冰、郭红霞等。

17电、光功能材料

“电、光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交叉性学科,研究电子发射材料、光电转化及光化学能转化等材料。主要材料包括:1)通讯用电子发射材料;2)环境治理用光催化材料;3)太阳能电池材料;4)金属防腐领域的光生阴极防护用材料。本研究方向招收材料、化学及物理的研究生。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金淑、刘伟

18材料表面改性与保护新技术

材料表面改性与保护新技术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表面合金化、电沉积、电化学沉积、等离子电解液相沉积等现代先进表面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多元纳米超硬涂层、难熔金属涂层、纳米晶氧化物功能涂层以及多种耐磨抗蚀涂层研究,同时进行摩擦磨损及电化学腐蚀机理的研究等。近年来,本研究方向成员已完成和正在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和省部级等重点科研项目多相,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百篇,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工业化。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马捷、王金淑、王从曾、范爱玲、杜玉成、张文泉等。

19先进磁性材料

本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高性能纳米晶永磁材料;2)新型高温永磁材料;3)新型室温区磁致冷材料;4)稀土及其化合物纳米晶材料。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以及其它十余项省部级项目。获得2006和2008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以及两项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公开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从事该研究方向导师:岳明、张东涛、李永利、张久兴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专业主要从事水泥生态化制备技术及应用、高性能水泥的性能及应用、特殊功能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高性能及特种混凝土性能及制备技术、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节能墙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973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北京市建委重点课题及企业合作课题。

本方向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材料、建筑材料、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专业的学生。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崔素萍、兰明章、王子明、王志宏、孙诗兵、严建华、田英良、毛倩瑾、邹玉林

21微电子组装材料与技术

针对微电子制造中所涉及的焊料、键合材料、导电胶体材料、助剂及封装材料等,研究材料成分设计、组织表征、性能评价、寿命预测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微电子结构的组装方法与工艺;研究微电子组装结构的可靠性理论与评价技术;研究绿色微电子组装材料及强化理论与技术;研究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粤港产学研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的研究。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史耀武、李晓延、雷永平、郭福、夏志东、刘建萍、杨晓军

22材料和结构数字化无损检测与评价

针对材料和结构加工与服役中的缺陷和性能演变,研究缺陷与性能无损检测和评价中涉及的特征信号识别、噪声信号处理、缺陷表达与重构、图像处理方法及软件开发、缺陷与性能的相关性表达、性能与寿命的预测等理论与技术;研究数字化无损检测与评价系统及应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承担国防科技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等方面的研究项目。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史耀武、李晓延

23材料加工工程信息技术

研究材料及结构加工与服役过程中传热/传质行为和规律、变形行为与应力分布、性能演变等方面的信息提取、表征和预测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和结构破坏行为与规律的测试、数据处理与表征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与结构性能与寿命定量预测的理论与技术。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97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的研究。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史耀武、李晓延、雷永平

24轻质结构材料连接理论与技术

针对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质结构材料,研究高能束流连接与加工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电弧熔化连接理论与技术;研究扩散连接理论与技术;研究钎焊理论与技术;研究焊接、钎焊材料及其加工制备技术。

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的研究。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史耀武、李晓延、郭福、栗桌新、贺定勇

25工程材料表面改性理论与技术

针对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中所涉及的磨损、腐蚀、耐温、生物相容等问题,研究耐磨、耐蚀、耐高温及生物涂层材料及其加工设备技术;研究材料表面涂层的制备技术;研究材料表面涂层的性能表征及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表面涂层破坏机理与规律。

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的研究。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史耀武、李晓延、栗桌新、蒋建敏、王智慧、贺定勇、魏琪、李辉

26高性能连接材料设计与评价 针对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研究高强度、高韧性、耐温、耐蚀钎焊与熔焊焊料及焊丝合金体系及优化方法;研究焊料及焊丝的加工制备技术;研究焊接材料的绿色化处理及评价技术;研究焊接接头的性能表征与评价;研究高性能连接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的研究。

湖南大学土木学院简介 篇5

从1903年的湖南省垣实业学堂的矿、路科起,到1953年 全国院系调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直至今天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 系、水工程与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造与管理工程系、防灾与安全工程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13个研究所,12个实验室和1个实验研究中心。学院建有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跻身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从本 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土木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点,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兼职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在职教授48人(博士生导师40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64人,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32人。学院拥有图书10余万册。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余人。迄今已招生80多届,培养各层次毕业生28000余人。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未来精英(Train future leaders)、做世界水平的研究(Conduct world-class research)、发明创造勇于挑战(Innovate to meet challenges)、服务社会(Serve the society)。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6

自1917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体育科以来,田径课程就作为体育教育的骨干课程得以实施,乃至成为目前学院各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科研经验。目前,田径课程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具有影响力的课程。

近些年来在田径教研室老师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下,田径课程一方面为基层中小学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分别奋斗在教学、训练、科研、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为地方田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基础作用和渗透作用,为学院其它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能和技能保障。

自2002年成立体育与运动学院以来,学院田径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首位,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围绕学生展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突出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专业特点,狠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同时以社会实践为辅线,开展田径教学、训练实践平台的工作,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院田径课程一般分为基础理论、技战术、田径类拓展以及裁判与实践四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一般包括: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田径运动员心理指导、田径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竞赛组织等;技战术部分一般包括:短跑、中长跑、跨栏、竞走、障碍跑、跳远、跳高、撑竿跳高、铅球、标枪、铁饼等;田径类拓展一般包括:拓展训练、定向越野、田径教学形式的拓展等;裁判与实践一般包括:准备活动教学实践、田径项目技术演示、组织编排及裁判操作、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实践等。另外,学院为培养学生的田径裁判能力,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种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提高学生对田径裁判法的掌握。该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中的重要理论知识和规律,认识掌握和熟练田径运动的技巧,提高学生对田径教学和训练方面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田径训练教练文件的制定方法,能胜任各种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并具备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担任裁判员工作及基本科研等多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结合“以专带面”,实现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的目标,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并完成课程标准等体育教学相关指导性文件中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考核内容。

学院田径教研室的教师队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人。全体教师继承和发扬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精神,保持了教学规范及规模在学院课程中的领先地位。为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2009年,根据学院的整体要求田径教研室对田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新的修订并对田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为切入点,全方位地发掘各种优化因素,启迪、引导学生了解田径运动、认识田径、喜爱田径;以改革教学内容为中心,增加目前的田径教学时数,在对基层教学做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化田径教学内容,使田径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时数的分配更趋科学合理;以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为重点,提高了对学生田径技术动作与运动成绩考核的要求,如:恢复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六大项的考试,同时规定田径方向的学生必须达到体育与运动学院制定的“一级运动成绩”的标准,规定非田径方向的学生必须达到“二级运动成绩”的标准,未达标者将不准获得田径专选课和田径辅修课的学分。这支田径教学队伍以其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收到了教书育人和指导竞赛的双丰收。在连续五年的学生评价中,其成绩均在90分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程度。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高水平田径队显示较强的凝聚力。通过高水平队教练员科学的训练和全体运动员的努力涌现出多名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他们在比赛中顽强拼搏取得了较优异成绩,为北京师范大学和体育与运动学院争得了荣誉。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老师简介 篇7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烟草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5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生导师6人。主要承担卷烟工艺学、烟草原料初加工、烟草化学、卷烟调香学、卷烟机械、烟叶分级等课程教学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组成人员:

赵铭钦 于建军 韩富根 赵献章 程传策 姬小明 邵惠芳 殷全玉 陈红丽

烟草科学系概况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烟草科学系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5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主要承担烟草育种学、烟草栽培学、烟叶调制学、烟叶品质分析、分子生物学、晾晒烟、烟草原料学等课程教学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组成人员:

许自成 杨铁钊 宫长荣 时向东 符云鹏 吴军 丁永乐 景延秋 贺帆 张小全 宋朝鹏

基础科学系概况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基础科学系现有正式教师13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1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目前主要承担烤烟优质生产理论与实践、作物分子生物学、烟草生物技术、烟草栽培专题、烟草香味化学、专业英语等6门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以及烟草栽培学等本科生课程。

组成人员:

刘国顺 史宏志 崔红 叶协锋 杨永峰 杨惠娟 张松涛 杨永霞 代晓燕 王景 王富华 魏耀伟 王建安

烟草科学实验中心简介

烟草科学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人员2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

烟草实验室发展概述:烟草实验室是进行烟草专业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研究型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学院各级领导和师生员工都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所属学科:属于烟草学学科,是隶属于一级学科作物学下的二级学科,包括烟草学、烟草工程2个本科专业,1个烟草学硕士点,1个烟草学博士点。

主要教学、科研等任务:烟草学院实验室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实验室应进行实验技术的研究和改革,要吸收科研和教学的新成果,不断充实、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开设选修实验,增设新的实验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重,积极创造条件办好开放型实验室。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使实验室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

建设目标:中期建设目标是河南省烟草科学重点实验室。组成人员:

刘学芝 焦桂珍

应届毕业生求职之前应该做什么?「新卒は就職活動する前、何を準備するの」 2010-05-29 11:06

对于即将毕业,将要进入社会的人来说,就像有社会恐惧症一样,每天都在迷惑、迷茫、不安等负面的情绪中度过。我是一个过来的人,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深有体会,所以非常理解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们的心情。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来说,求职或许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在圣洁的殿堂里一直学习的是理论上的知识,对于真正步入社会,这一个过渡可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过有苦才有甜,面对现实,克服一切人为的困难,相信机会是偏向于努力的人。

不知道怎么求职,找不到人生方向,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或许一直让应届毕业生困惑。只要克服这些求职之前的心理因素,你的成功就会向前迈出了一大

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只要做好求职之前的准备工作,你会发现在求职的路上你能走在许多人的前面。

在正式求职之前的大概半年左右,就应该给自己的将来人生,定一个目标,针对这个目标,搜集你所专注的行业信息。包括行业概况、此行业所需什么样的人才、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员录用标准、以及行业发展的将来性等。除了一个主攻求职行业之外,还要有计划地对其它另外你感兴趣的一个或两个行业进行信息搜集,以便于在主攻行业方面失去机会的时候,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求职余地。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谈吐上要做到说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或许是你胜人一筹的要素之一。在他人面前抠鼻子、挖耳朵、不停地理头发等等小动作一定会影响你的整体形象。这些平时不被人注意的事项,一旦做得很好的话,不管是在求职面试时,还是在正式工作之后,都是很必要的。

要充分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许多人在讲起别人时夸夸其谈,但对于自己的认识却很不够,在学生群里面,这样的人其实占有大多数。比方说,别人问你:你的优点是什么?你会马上列举几项。当别人问你缺点是什么时,你却答不上来,或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每个人都不是神仙,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没有缺点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个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缺的人或事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才能正确地衡量自己的人生方向,能够认识自己更适合于哪方面的工作。你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做一下心理、性格等方面的测试,作为参考了解一下自己。

注意自己的仪表美。应该要准备一套合身的西装(女生要套装),一个人的仪表,是给他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根本,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机会,据心理学家分析,第一印象往往只有短短的七秒钟时间。七秒钟时间能够改变你的一生的话,何乐而不为呢?或许好多学生认为,现在面试很少有穿西装(套装)的,没必要一定穿西装。一个人的穿着是对他人的尊重,别人不做你做的话,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深刻的良好印象。另外,在穿着上如果合体大方的话,也能给自己增加自信心。当然,如果是面试操作工等手工劳动的职位的话,只要在穿着上合体干净就好了,没必要穿的太正式,如果太正式的话,面试人员反而会认为你不适合手工劳动的工作。

无论是面试哪一类工作,都需要提一个商务包,禁止双肩背着自己的学生包就去面试,这样会给人留下不严肃,不认真对待的印象。这个包里要有求职时的必需品,包括,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张路线图、面巾纸、还有最为重要的简历书,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追加一个录音笔。一个好的提包就像一件好的衣服一样,也是良好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自己的求职团队。和同学之间打造属于自己的求职团队,经常交流一下自己的求职感受、情况分析、找出不足、互通有无。并且同学之间可以时常演习面试场景,以便于在面试时应付自如。如果能够和自己的同学齐心协力,找到同一个行业甚至于同一个公司的工作的话,那将是人生道路上非常好的事情。能够

打造求职团队,也是应届毕业生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对于中途跳槽的人来说可望不可及。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极少有面试一家公司就能成功的例子。从学校走向社会,求职经历是最锻炼人的事情,这也是人生中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份财富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并且它具有独有性,因为每个人的求职经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财富。在求职路上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遇到困难时,不要总是发牢骚,怨天尤人,总感觉自己生不逢时。要总结分析经验,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求职路上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良好的心态是克服困难的良药。笑着面对每一个人,给人一种阳光有朝气的印象的话,你的成功又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正规合理的简历书非常必要。现在市面上的简历五花八门,但是能够从里面找出适合你的简历来,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就像一个人去服装店挑衣服一样,很多衣服都很好看但未必都适合你。所以在写简历时,能够知道应该写什么、没必要写什么的话,就能够把自己的求职简历让人看得一目了然了。当然,写求职简历是一个非常需要动脑筋的事情,这一项,我将专门写博客对怎么写求职简历进行说明。

安徽财经大学思科网络学院简介 篇8

安徽财经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是Cisco公司与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的网络技术学院,是Cisco认证的专业培训机构,拥有CCNA认证培训资格。培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及实际操作经验,保证因材施教,能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我们采用先进的网络教材和最新的思科网络设备,通过授课、讨论、演示、联系和实验,培养学生在设计、建立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中的知识和技能。安徽财经大学思科网络学院是您进行CCNA培训的最佳选择!优越的教学资源

1、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安排在安徽财经大学龙湖西校区,交通方便,实验室环境良好;

2、目前使用的是CCNA4.0新版在线教学系统,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强大;

3、充足的实验设备,拥有38台路由器、24台交换机,设备为Cisco 2811、2611XM路由器,Cisco 3560、2950交换机。最新型号!全新设备!设备总价值达170万!

4、着重培养实践技能,20人小班教学,有大量的动手机会!

5、有专人辅导实验,随时解答疑问。

6、提供超过300G的思科教学视频和原版电子图书、参考资料,供学员提升水平!

CCNA思科认证简介

本篇文章来源于 黑基网-中国最大的网络

安全站点 原文链接: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是思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进行的网络技术教育项目。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旨在教授学生设计、构建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技能。CCNA第一至第四学期涵盖了网络互联的基本知识,只需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可以学习,不分专业。学完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课程可以参加思科的CCNA职业认证。思科公司还在不断推出最新和最热门的课程以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这包括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无线局域网基础课程、IP电话课程等等。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是Cisco工程师认证体系的入门认证,而Cisco认证是IT行业的国际权威认证。通过CCNA认证,证明您已经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并能初步安装、配置和操作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具备组建简单的LAN和WAN的能力。通过CCNA认证,表明您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网络方面的服务,能够胜任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CCNA认证是“获得高技术高薪水的头等舱传票”(美国副总统戈尔),是您觅得理想IT职位的入场券,是助您升职加薪的筹码!思科网络学院建立背景

当今世界,Internet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革命性力量。它重新定义了我们交流、工作、购物和娱乐的方式,同样也对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Internet不仅改变了信息的类型和数量,而且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今天,世界范围的教育系统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以跟上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步伐,并从中获得先进技术和思想促进教育的进步。然而还有许多学校仍未能连接到Internet,即使是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存在这种情况,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而一些已经拥有计算机并连接到Internet的教育机构也受到预算不足和技术力量缺乏的制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正是挑战这些困难的及时有效的方案。它是由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全球范围的教育系统、商界、政府和社区共同构成的一个联盟。该项目自1997年秋季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已经扩展到130多个国家。

项目介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专门为学校设立的网络技术教育项目,它包括全面的8个学期、560小时的电子教材,致力于教授学生设计、构建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使学生成为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同时此项目也成为实施 E-Learning 系统的一个成功典范。对于教育者和管理者来说,该项目在管理方法和工具方面的创新,使其重要性远远

超越了课程本身。

体系结构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具有可伸缩性和独立性。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培训中心(CATC)培训各地区级网络技术学院(Regional Academy)的教师。然后由这些地区级网络技术学院招收、培训并支持本地学院(Local Academy)。北京邮电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目前是中国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培训中心(CATC)。

思科网络学院在中国 1998年,思科在中国的第一家网络学院在复旦大学诞生,到今天已经发展到120多家,遍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学内。参加网络技术学院课程学习的学生,据2001年6月的最新统计,已超过8000名,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即使是内蒙古,西藏、新疆、广西等偏远地区的大学生也能获得接受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意义

1. 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2. 是找工作的敲门砖。3. 建立IT领域持续发展的基础。4. 是零起点,提供了转行的机会并且提高竞争力。对授课教师的意义 1. 教学观念的改变,使用先进的E-learning 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2. 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英语水平,电子化教学手段,管理能力。

3. 开设了一门具有国际化的课程。4. 跟踪了最新技术的发展。对各校的意义 1. 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加强校际之间交流 3. 适应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完善的在线教学系统 随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在世界范围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在线学习系统。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管理系统(CNAMS)是该项目的基础,是基于网络的一个创新的E-Learning 典范。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来教授课程,进行测验,对学生的操作技术进行评估并通过网络报告成绩。CNAMS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地的教育方案,不仅是课程的主题,也是管理项目的手段。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访问课程内容,按个人情况安排学习进度,观看视频教材,进行在线考试,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该系统也可使学院教师确切地评估教学效果。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之所以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热情,是因为其交互式的教学软件。此课程利用了新的交互技术传递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应用多种媒体,包括音频、视频、文本、数据、图象等来进行教学活动,能够更形象,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知识。实际操作的试验环境 此教学体系超越了以往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其可以提供一个亲自动手操作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对实用性网络知识和技术的认识。每一个试验课程的设置都符合实际的网络环境,学生们可以参与具体的网络拓扑设计和基本网络组件的配置,最终掌握网络技术的原理和操作。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的重点在于将网上的课程融会到学习环境中,使人们更好地掌

握及应用网络知识。思科公司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不断更新课堂教材和创新教育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全面的技术支持 思科公司向那些参与学习但缺乏上网条件的人员提供资源、方法和技术支持,还向学院管理员和教师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资助教学鼓励进步 思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资助网络学院的建立,包括资助学院教师培训、提供试验资金和设备等。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思科公司可提供奖学金鼓励学生在数学,科技等其它技术领域进一步学习。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简介 篇9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简称“北语网院”)于2000年成立。经教育部批准,北语网院可自主确定本、专科教育入学标准和考试、录取方式,对达到要求的学生颁发国家承认的文凭和授予学位。从2001年开始,北语网院充分利用校内外中外优秀的师资、丰富的学习资源,逐步开展网上对外汉语、英语、金融学、日语等专业的学历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北语网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规范管理、强调服务、注重质量、培养能力。加强体制管理以更好地发挥网络教育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助学服务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北语网院依托北语的优势专业办学,面向世界开展中外学生的学历、非学历现代远程教育。北语网院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可以对外国人颁发网络教育汉语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机构。面向中国学生,北语网院于2002年5月推出对外汉语专业、英语专业、日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金融学专业等,以“中国学生远程教育网”(http:///)为教学平台,推出各专业网络课程面向在职人员开展现代远程教育。2003年以来,学院全面推行学分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和学习环境。

为了保证不同学习条件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学习,北语网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不仅通过教育平台向学生提供视频直播、交互式远程实时和非实时答疑、e-mail、BBS等学习方式,同时提供纸版本教材、光盘等学习材料。学生在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还享受到北语优秀教师的面授及在线教学服务。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10

济南神州飞机场技工院校位于济南市小清河北路166号(槐荫区美里湖办事处新沙小区东首)。技工院校设中级中专部和

大专高级部,我校民航学院已成为培养航空英才的摇蓝,是全国民航系统人才订单培养的主要基地。

总在校生41600人。学校实习设备先进,拥有数控车床、各种实习轿车、大小挖掘机、各种焊机、各种计算机、电力机车、内燃机车、铁道车辆、实习演练机车、空客教学飞机等大型实习设备几百台,中小型实习设备1900余台,各专业工种实习操作工位1800多个,图书馆(含电子图书)三十万册,建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校园网站和最先进的高速光纤网络接口,校内每台电脑都直接接入互联网。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办公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多媒体阶梯教室、标准化的汽修实习操作大厅、机加工实习车间、电工电子实习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琴房、形体训练室、学生公寓、餐厅等,齐全的配套设施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

学校拥有从事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家、教授、讲师为骨干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多年来为部队,特别是为飞机场培训军地两用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坚持二十四小时全方位无空挡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是我们的服务方向。

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贯彻教育的公益性,视教育质量为学校的生命,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以教学生做人为根

本,以顺利就业为保证,一贯履行“包教包会、全部安置就业”的承诺,不断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传技方法。坚持“突出技能、教法灵活、讲究实用、针对就业”的办学宗旨。“这道理那道理,学到真本领才是硬道理”!我们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被用人单位争抢一空,用人单位花钱预定都满足不了,俄罗斯、赤道几内亚、日本、美国和印尼的学子也慕名前来学习。

多年来,学校坚持“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办学理念,办学事迹多次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美名远扬。济南神州飞机场职业与技工院校多次被评为:“全国信誉知名学校”、“全国烹饪名校”、“团体优胜学校”、“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办学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我校将乘势而上,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我校已签订征地协议,正积极着手三期新校区建设。我校领导先后受到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亲切接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题词“发挥智力优势,培养栋梁人才”,山东省副省长林书香题词“桃李满天下英才遍神州”。中央和省领导对职业教育寄予无限希望。

培训内容:住宅的安全防盗、火灾防范及自救、煤气中毒的防范和救治,掌握合理的营养配膳和科学的烹制方法,掌握常见传染病防治及家庭饮食卫生,烹调技法、烹调与营养、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家庭饮食卫生及消毒,培训制作简单家

庭餐、家居清洁、衣物的洗涤与存放、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护理病人、操持家务、家庭教育、家庭休闲娱乐、家庭礼仪等

科创学院建筑工程系简介 篇11

建筑工程系是学校重点建设院系之一,目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5个专业,在籍学生2000余人。专兼职教师4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1%,中级职称占45%,“双师型”教师占75%。

设施设备

近年来,学校投入数百万资金购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改善教学和实训条件,建立了土木建筑实训中心,内设土力学、混凝土、水泥、建筑材料力学、建筑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电算化、结构设计等实训室。

教学成果

建筑工程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2005级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巫强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四届“正保教育”杯就业技能大赛获得CAD建筑设计项目特等奖;2007级学生李安烊、陈里获得全国第五届“正保教育”杯就业技能大赛CAD建筑设计项目一等奖。

建筑工程技术

主要课程: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测量、建筑设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砼与砌体结构、房地产开发、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钢结构、建筑施工、施工技术、定额与预算、建设工程监理等。

就业方向:可在建筑勘察设计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工程质量及造价管理部门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梁工程、城市交通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工程造价、CAD等。

就业方向:可在城市规划部门、城市开发建设公司、建筑公司、学校等单位从事土木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等工作。

工程造价

主要课程: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概论、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投资学、建筑工程定额预算、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等。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简介 篇12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简介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是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在院团委具体指导帮助下开展学生工作的学生群体组织。长期以来,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和“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原则,引导全院同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是广大同学锻炼自我、充分展示才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

为满足国家对IT界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郑州大学软件学院于2004年正式成立,重点培养输出IT界各类型专业技术人才。建院之初,学校和广大同学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沟通学校和同学,能够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属于广大青年学生的组织。在这种背景下,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应运而生。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6年的风雨历程。六年的风风雨雨,学生会披荆斩棘。走过那段艰难的成长历程,学生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同学的积极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学院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生组织。

学生会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积极创新,形成了今天具有全面完善的机构,精细有效的部门,高速运转的一个有机整体。截止2010年5月学生会共有包括主席团

1在内16个部门近200名工作人员,负责全院8000余名学生的各项学生工作。各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

学生会以“立足本职,服务同学”为宗旨,紧密围绕党中央教育方针,充分起到了联系学校和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还组织全院同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科技、文化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全院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优良学风的建设,为广大同学的全面成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与合作,精心打造校园品牌活动,创造郑大品牌。

沟通学校、服务同学方面,学生会通过开创服务新思路,不断深入调研,切实服务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开拓服务新领域,成立大学生维权中心和伙食管理委员会,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通过拓展服务新阵地,切实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反应、解决各项问题。

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学生会通过开展团校教育,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思想调研,把握学生动态,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生会通过纪检部各项纪律检查进行学风督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文艺部筹备高水平文艺演出,打造高雅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形成了现有每年一次的青春风采大赛、元旦晚会,每周五晚的周末舞会等一系列传统性活动。

在每一年的工作中学生会坚持跟党走,坚持以同学的利益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立足本职,服务同学,认真践行着许下的诺言,年复一年的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会这个同学们成长的摇篮,培养锻炼了一批品学兼优、任劳任怨、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走出校门,他们会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舞动着婀娜的青春之舞,谱写着灿烂的青春之歌。

上一篇:运输公司工作总结 (4500字)下一篇:大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