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为题作文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旧书为题作文(推荐15篇)

旧书为题作文 篇1

相遇(图书馆)

似乎是春天,一个柳絮纷飞的傍晚,我穿过和风和柳絮,你坐在那里,伴着夕阳和纷飞的秀发。“同学,我可以坐在这里吗?“你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谢谢”翻开手中的小说,瞥了一眼你手中的书,赫然是一本武侠,相遇便在这里吧。

赠书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都说七夕时在葡萄树下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相逢,所以我们两个傻傻的在树下坐了很久。伴着路灯和星光送你回去,你在前面蹦蹦跳跳的走着,我眯着眼睛看你,似乎这就是幸福。楼下“嗨,你的礼物”我把书从包里拿出来,你转过身来看着我,眼中波光流转。这便是赠书了

争执

似乎是冬天吧,没有下雪。“为什么你在扉页写这样的话?”“恩,或许是怕分不开吧!”“为什么要分开呢?”

“恩,也许是怕吧”“为什么你总是那么慢慢悠悠,没有一点上进心呢?”“这样不好吗?”“你说呢!”这样的场景断断续续。

分离

开学后,年味已淡。“书还你”你把书塞在我手里“给我个理由吧!”“他,武大的”“武大吗!”

书,我还留着——《何以笙箫默》

每一本旧书都有一个故事,人生不正是由故事组成的吗?以上就是旧书吧 追问我想要一篇完整的文章 没时间思考了 还有不要言情的

妈妈建议我把它们整理一下:小学用过的课本、练习册都可以卖掉,课外读物有选择的留一些,好给那些“更实用、更重要”的书腾出些空间,家里也可以宽敞些.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除开我的不算,爸爸的《棉花产业》《棉检员手册》;妈妈的.《缝纫与裁缝》《最新编织技术》等,全是老掉牙的书,只怕收破烂的也闲过时了。

我把那大书;小书从箱子里“请”到地板上,一本一本地翻阅着。

这是一本《儿童简笔画》,爸爸给我买的。那时,我对画画、小手工特别感兴趣。有一回,爸爸去南通学习,恰好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便买了下来。妈妈嫌价格昂贵。爸爸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说:“只要孩子喜欢,看了有帮助,花再多钱也值!”这本书不能卖,父亲的爱与希望怎能随便抛弃呢?

这本《最新童装》,是我小时侯妈妈常翻的书。曾有多少次,妈妈照着书上的式样给我做出漂亮的衣服。那时,站在小朋友中,我总有一种“小公主”的优越感。于是,我经常缠着妈妈:“再给我做一件吧。这个最好看妈妈不管怎么忙,总挤出时间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如今,“小公主”长大了,真要感谢妈妈,感谢这本书。再不久的将来,我要买一本《21世纪中老年时装》,我要亲手为爸爸、妈妈做衣服、打毛衣 咦,这一大堆泛黄的有些破损的是什么书啊?哦,原来是爸爸的高中课本。爸爸每次提到他那未圆的“大学梦”时,总是满脸懊丧。而我却不已为然:“你已经又好工作了,又什么好惋惜的?”现在,看到爸爸保存了快的高中课本,我为自己荒谬的“真理”感到惭愧:我怎么那样看待爸爸年轻时的追求?那时的他没有和我现在一样幸福地读书的机会啊!

旧书,不是必卖的破烂,而是一个“故事家”。一本又一本的旧书,是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引发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惊讶与感悟。

欢迎阅读下面的作文素材:

旧书重印话当年 篇2

丁易不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据我所知,丁易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无论是写小说,写杂文,都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他撰写这部书,可以说完全是解放前在国统区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决定的。

丁易生长在所谓书香门第的家庭,有较好的读书环境,青少年时代读过不少的古书,进大学后也喜欢阅读古代的文史书籍。抗战初期,他投身革命后,即常常利用文史资料撰写杂文和时评之类的文章,抨击蒋介石的黑暗政治。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凡是要求抗日、争取国家民族的生存的人无不愤慨。在老解放区,有共产党领导人民和人民子弟兵坚持抗日,并以各种方式和蒋介石的投降主义路线进行斗争,必要时也进行武装斗争。而在国统区,因为是蒋介石反动派当权,他们不但掌握了一切专政机关,而且还培训特务来监视和控制人民的爱国行动。一桩桩一件件的特务暴行,无不激起丁易对蒋介石反动派的特务统治的愤恨。在一九四五——四六年间,他写过一些揭发和怒斥特务罪行的文章,因受到国民党图检人员的扣留,不能在报刊上发表出来公诸于世,于是他只好从历史上选择一些关于明代皇帝设置反动的专政机关,依靠阉宦及其亲信佞臣收集情报,严密控制朝政和军民的行动的材料,写了这部《明代特务政治》,借历史上的腐朽残暴的阉宦佞臣政治的资料,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政治。但是,由于出版条件的限制,这部书到全国解放后才由“中外出版社”承印出版,初版的印数也很少。

一九五四年丁易去世后,有几个朋友来看我,曾经和我谈到这部《明代特务政治》,他们认为这部书有较丰富的历史材料,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统治,和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的封建与法西斯兼而有之的特务政治的反动本质,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现在群众出版社重新出版丁易这部书,我觉得它在今天还有一定的意义。从这部书可以看出,丁易的治学是紧紧联系现实的,是为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写作的。丁易自觉地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其次,这部书所分析的明代特务统治,所揭示的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历史渊源,今天仍有助于对明代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认识和了解。再次,这部书的写作的主要目的,虽然在于抨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但它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尽量按照历史的客观性和本来面目进行论述的。书中所引用的材料,都是确凿的历史事实,所作的论断,也是以历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这部书不是搞影射史学,而是对“古为今用”的一种尝试。它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当然,时代在前进,人的认识不断深化,丁易的这部书是基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写成的,今天看来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我想读者会以历史的观点看待它的。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于北京

旧书作文600字 篇3

为了迎接新年,家里人忙里忙外的忙个人不停。而我却闲情逸致的收拾着自己的温馨小屋。不经意间手碰触到了一本皮已泛黄的书。这是一本不知被我遗忘了多久的书。

这本书谁也不知道,除了我谁都不曾发现过。看来我保藏的太隐秘了,隐秘的连我都忘记了它的存在。我不愿让他人知道我拥有这本书,不是因为他的旧,而是因为我的心。有这样一句话:在你忙乱之时,可否让心静下来,分一些时间去想一想,去做一做无用之事,让生活鲜活起来……

这本书固然破旧,但她的内容却深含人生哲理。至少在我眼里,心里如此。有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最终却累死了,无法颐养天年。还有些人庸俗懒散,最终家业败光,贫困一生……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愚蠢之极,真正的人生并非执著于某一事物,而是将多种事物相结合,在忙碌中有懒散,在闲适中紧张……

真正的人生是自我存在的人生,不会因嘈杂,忙碌,懒散而失去自我,更不会成为金钱、名利的“囚徒”,而是自我掌握命运。书固然会旧,人终会老,生命亦会逝去,若再来一轮回,我不会将前的青春白白逝去。当然,“白白逝去”有些过,但遗憾终是有的,唯恨自己领悟的太晚,“吾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的领悟深刻之极啊!

心静,留更多的时间与内心对话,听听内心的独白。我们应与忙碌告别,看一些书,适合领悟人生哲理的书籍,不要将时光浪费,遗憾终身。书不怕旧,内容深刻便是难得的财富。

旧书优秀作文 篇4

同学们谈起借书总会说:“去王一可的免费书店借吧!”说实话,家中书本多得成灾,若大的书柜也已塞满,正所谓“迷你书店”。我抽出一本,封面已落满尘埃,模模糊糊地看见几个字。我用毛巾轻轻擦去灰尘,六个字映入眼帘:奶酪中的青蛙。多么熟悉的题目啊,多么熟悉的主人公卡琦娅啊!这曾经是我最喜爱的书,每行字中都流露出卡琦娅的天真,每个成语下的横线都是我认真看书的见证。可岁月流失,纸页有些发黄,颜色有些暗淡,但它永远是一本“新”书。它的角落没有折痕,它的纸上除了文字还是文字,它的.内容依然丰富有趣,它所蕴含的道理依然令人受益!没有了原先那绚烂的色彩,可内容还是令人回味一生,它永远是一本好书。

这么多旧书中,有些是被我看了一遍,就束之高搁,久而久之,灰尘在这里安家了,页面发黄了,书就旧了。有些则是令我爱不释手,翻了无数遍,变旧了。有些内容特别精彩的,受大多同学的欢迎,多次传阅后变旧了。其中《猫武士》就是一个代表,这套书是“受伤”最严重的,因为它在十多个人手中漂流过,回到我手中时已破烂不堪了。看着这六本书,我回想起了以前。当每一本《猫武士》离开,我的心中就多了几分担忧,我的书是不能有半点肮脏、半点折痕的,破损更是不能有。可当书又物归原主时,我的心就像被刮了一下,这还是我的书吗?书页掉下了,封面上满是污水,纸角被撕了一大块,我的内心好痛、好痛,爱护书很难吗?有那么几次,我向妈妈提出要重买《猫武士》,原因是我的书不能如此破烂,我眼中容不下这些污点!但妈妈拒绝了我,说旧书有旧书的意义。我太失望了,我没有将书进行“保养”,我宁愿破损,也不要看见一本缠满单面胶的破书。不过,也有十分爱护的。记得有一个同学借了我的书,只为了洒在书上的几滴水,就把同桌的手掐了几个淤青,有点儿过分。虽然归回来的书有好有坏,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书一本本地借了出去,与同学分享书中的知识让我感到快乐。

一本旧书作文 篇5

宁静的夜晚,我静悄悄地走进了书房,在一列列整齐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那段美好的回忆。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下午,我来到了好朋友晨晨家。一进门就看到他正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中的东西。我蹑手蹑脚地走近看了看,发现他正低着头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我心里顿时默默地想:哎,这家伙平日里不都自称讨厌、憎恨看书吗?

即使强迫他看书,也只会装模作样,看一会儿也就放弃了。真不知道他今天到底着了什么魔,这样如饥似渴地看书。我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好奇地问他:“你在看什么书这样入迷?”

他终于抬起了他圆滚滚的大头,一边用肥嘟嘟的右手把这本书在我的眼前摇来晃去,一边骄傲无比的对我说道:“这可是精装版的`《淘气包马小跳》漫画系列第二册,里面还有大名鼎鼎的杨红樱的签名!想不想要,想不想要?”

我顿时想到:这本不就是我日思夜想了很久的那本书吗?我曾经跑了无数次图书馆一无所获,在淘宝网上购买,商家都标着“已售完”。今天他的手里有这本书在,我可以先睹为快了。

我一边手伸向了那本《淘气包马小跳》,一边嬉皮笑脸地说道:“你已经看了很久了,先借我看一下呗!”他一边把我的手推开了许远许远,头也不抬地埋着头继续开始他美好有趣的读书之旅,一边生气地对我吼道:“挪开你肮脏的咸猪手,等我看完了再借给你看那!”

我眉头一皱,双眼冒火,声音提高了八度以上,愤怒地说道:“你怎么这样小气?你不记得上次吗?我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哈利波特》,我当时一眼未看先借给你看,现在你却如此的态度,向你借一本书还要等你看完吗?”

话语刚落,他无可奈何、极不情愿地把这本书缓缓地递给了我,一边又千叮咛万嘱托对我说:“早点给我看完,早点把书还给我,你可别给我坏了,弄折了一页或弄脏了一点,我可是要找你慢慢地算这笔账的。”

听到这句话,我的小火山爆发了,我捏紧拳头,大口喘着气,咬紧牙齿,脸上的肌肉抽搐着大声地吼道:“不就是一本破书吗?这么多的废话,还这么计较!”我刚接到书,就用力地把书往后面一扔,结果书不偏不倚地落入垃圾桶之中。“不就是本破书吗?有这么宝贵吗?难道他比我们的友谊还重要吗?”我破口大骂道。

晨晨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好似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手指指着我的头,转身冲向满是臭气熏天的垃圾桶,忍着臭味把书给捞了上来,然后向我的脸上砸去,便大叫道:“你这个混蛋!你……你赔我一本书!”

我看他那双满是心疼的目光,我心底像有一锅开水一样上下翻滚,心像是被什么揪住了一样惭愧到了极点,可碍着面子嘴巴却很硬,反驳道:“谁叫你这么会说废话,以后说话简短一点,这次给你一个教训!”我就在他的面前把这本书给“刷拉刷拉”地撕成了一片片花花绿绿的碎片。

见心爱的书变成了这样,晨晨气得哭了起来,一滴滴泪水就像瀑布一样“哗啦哗啦”顺着脸颊滑落下来,闪电般地转身冲进了他自己的房间。

晚上回到家,我的心里也很难过,下午那一幕幕场景如电影般的在我眼前浮现,一句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如果你是晨晨你会怎么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遍遍地回响着这句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连夜在当当网上购买了这本书。

书到的第二天,我从容不迫地走向晨晨的座位,悄悄地塞进了他的抽屉里,在空白页上写上我内心的道歉:对不起,请原谅!

与旧书的轶事 篇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购得影印本《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和人民文学版的《鲁迅日记》、影印期刊《夜莺》。从影印本中,我感受到了民国书刊特有的韵味。不久后我在旧书店购了一本民国良友版精装的《移行》(张天翼著)。正是这次偶然的淘书,改变了我对旧书的看法。翻阅原版旧书和阅读新版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民国时期的装帧和版式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旧书中饱含历史韵味的文字和装帧,仿佛可以使人感受到几十年前的氛围,触摸到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不由地让人怦然心动。以后我购入了一些有关民国书刊版本的书,恶补相关知识,自此加入了淘旧书者的行列。

对于淘旧书来说,讲求的是“腿勤”和“眼勤”,还要具有相关的版本知识。机会往往突然降临。邻居有一亲戚解放前是一名教授,病逝后留下大量的旧书刊。老教授的子女并不把这些旧书当回事,想尽快地处理掉。邻居知我嗜书如命,就问我有没有兴趣。我不知书有多少、价位如何,就答应先去看一看。到老教授家一看,果然让人大开眼界——房间内堆满了书,有线装书、民国画报、20年代的文艺书,还有不少老报纸、剪报、整套的《旅行杂志》、《旅行家》等。最让我惊喜的是鲁迅所编的《引玉集》民国版,还有几册《战时良友画报》和《艺文画报》,封面十分漂亮,煞是吸引人。

老教授的子女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想整让,开给别人的价钱是15万,你是熟人介绍的,就给12万吧!说心里话,我那时还不太懂旧书;再说12万也不是个小数目,一下子也拿不出来。老教授子女看我面露难色,就说价钱可以再商量。邻居也说,这不是个小数目,容他回去商量一下。于是说定给我一周时间。

回来后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于是找做旧书生意的好友商量。听了情况,好友沉默了一会,说书还可以,只是价钱有点高。我于是拿定主意——6万。几天以来,《引玉集》和《战时良友画报》总在我脑海里晃来晃去,难以抹去。

几天后我又和邻居去了老教授家,到那里我就心凉了一半,因为书已所剩无几。老教授子女说是亲戚介绍的,5万元钱挑了大部分,你也挑一点,价钱优惠。我仔细一看,早已没有了《引玉集》和《战时良友画报》等书刊,也提不起兴趣来。邻居劝我来也来了,就随便挑一点吧!最后我花200块钱挑了一捆民国版图书。购回细阅,我才知捡了个大便宜。

此捆书共有14册,分别为向培良著《沉闷的戏剧》毛边未裁本,上海光华书局1927年初版,狂飙丛书第3本;鲁迅著《呐喊》毛边本,北新书局1929年1月11版,乌合丛书之一;郁达夫著《迷羊》毛边本,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初版;荆嘶曛著《凄咽》毛边本,上海泰东图书局1927年8月初版;沐鸿著《夜风》毛边本,上海泰东图书局1929年初版,狂飙丛书第2本;春冰著《狂欢的插曲》毛边本,广州泰山书店1930年初版;莫泊桑著李青崖译《鹧鸪集》毛边本,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张资平著《飞絮》毛边本,上海现代书局1929年11月九版;张资平著《柘榴花》毛边本,上海光明书局1931年5月4版。还有冰心的《寄小读者》11版,厨村白树著沈端先译《北美旅行记》3版,和郑振铎所编《世界文库》第9、11册等,后几册不是毛边本。老教授所藏之书品相甚好,有几册封底盖有书店的标价章,另有几册盖有原藏者的印章。从中可见老教授的藏书中,不知有多少的宝贝。

文庙旧书肆是一个名闻遐迩的旧书集散中心,近年来却有衰落之势,虽然每周日有固定的旧书交易市场,但好的旧书刊已十分稀见,而且价高得令人看不懂。前几年有人淘得过珍本,如周作人以“会稽周卓”所译的《红伶佚史》、民国期刊《逸经》等。

淘书要有一个随遇而安的心态,有时完全是机遇。几年前的一天,我因路过就顺便到文庙看看,没抱什么希望。那里仅有几个书摊,没有特别中意的旧书。忽然见一老者,在旧报纸上堆了一些精装的老期刊影印本,仔细一看是七八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的《语丝》,原装函套俱在。价钱并不高,我便全部购下。

付完款后,老者说有他还有一本民国的美术辞典。我知这类图书价都不便宜,看看就看看吧!老者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美术年鉴》,暗红色布面精装,内有不少民国时期的美术资料。老者要价200元。这时边上围来不少人,因书在我手里,别人也无从下手。我就稍还价购下了。这时有个戴眼镜的小平头让我加100元把书让给他,我拒绝了。难道我淘了一本好书?我心里也没底。

《中国美术年鉴》,民国三十七年10月10日初版,由王扆昌主编,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编辑出版。是书由著名漫画家蔡振华设计封面,书前有名家题词,潘公展、张道藩、虞文的大幅照片。全书共有张道藩、虞文、郑午昌、陈定山、颜文樑、汪声远、孙雪泥、许士骐、俞剑华、蒋锡颐、亚尘、王进珊、张延章、李熙谋十四篇序,对编辑出版《中国美术年鉴》赞赏有加。其中陈定山在序中写道:

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始为美术年鉴,将自民国三十六年始举凡一年之事,关于美术者,皆包举之。嗟呼!美术之不存于中国,盖百余年矣。世以祸乱争斗相育,人以淫佚骄奢为美。视真美善,犹蘸耳,或者以为美术微事耳,无关国故,不知美术之陶冶人心,真与世界之乱,合一大关键……

颜文樑在序中写道:

我国艺术界,过去对整个艺坛,甚少顾问,以是文化运动,已开展数十年,而一部绍介当代各艺术家传记性之史略,犹未创见,不可不引为憾事。上海美术茶会,成立迄今为时不过数月,近鉴于此工作之重要,爰有“美术年鉴”之编辑。我知是书一出,不特撷采广博,掇拾精详,为艺坛开一新纪元,而我国多年来之美术运动,亦可籍此得有源流可稽。

书的内容共分为“史料”、“师承纪略”、“美术家略传”、“国画”、“篆刻”、“西画”、“雕塑”、“摄影”、“图案”、“论文”十大部分,每章目前均有吴湖帆、严独鹤、李秋君、郎静山、张充仁、颜文樑、陆丹林精妙书法题写。书中除大量的美术方面的史料、信息、评价等文字以外,附有近千幅各类美术作品。《中国美术年鉴》出版时共分为三个版种:平装本、精装本和特精装,而我所淘此册正是特精装,且品相完好,是多么难得的一本好书呀!之后我了解相关市场信息得知,布面蓝色精装本曾在拍卖会上以7500元成交,旧书市场曾见平装本,开价是2500元一册。有书友见到我这本的《中国美术年鉴》后爱不释手,开了一个很高的价钱,差一点就让我心动了。我考虑再三,还是婉拒了书友。

有人讲,现在淘书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许多古旧书刊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了,不像几十年以前,遍地都是于今看来的宝贝。现在随着民间收藏的日趋升温,旧书也越来越凸现它应有的价值。可能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因为机会随时都会出现,我们缺乏的是对机会的把握和把文化知识融于收藏之中的能力。一方面国营旧书业的逐渐衰落是不争的事实,看看许多国营古旧书店的门庭冷落,就可知其境况;一方面民间藏书、收藏日渐繁昌,看看孔夫子旧书网等热闹景象,就可知此言不虚。

或许淘书注重的是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和知识。老教授遗留的旧书,我仅获取了一小点,因为那时对于旧书和收藏的认识还很浅薄。对于获取十多册民国旧书,我很知足;《中国美术年鉴》并非珍本秘笈,但是它是民国年间唯一的一本美术年鉴,可藏可用,在我心目中是永远的珍本!

旧书初一作文 篇7

自然,并非我平白无故的叨扰这几近荒芜的雅居,更不是为了好奇才无礼闯入——这地方那么熟悉,就如一册弃之多年的旧书。它纸页泛黄,甚至有种草木腐烂的味道。但我仍坚信,我所寻的,接在这册书之中。

看那浅浅的水洼,儿时,我是否在那水中来回嬉戏?听那清脆的水流,儿时,我是否在那细细的流水中放上几只小船,看着它们漂流至无人处?嗅那淡淡的草香,儿时,我是否在那不甚繁茂的草丛间忙个满头大汗只为对付一只蚂蚱?

我相识的——这一切我无一不熟悉!每看到什么东西,心中的书便又翻开一页,记忆的堤岸再挡不住那迸涌而出的感情,一时间,那似乎有过的嬉笑怒骂仿佛清晰了起来,是我的心也开始毫无节奏的跳动!

我想没错——着破着破旧的地方就像一本旧书,不知封住了多少人的心。它所珍藏的一切,并非它的义务,然而它却这么做了,并且做的义无反顾,静静等待着它们的主人。

我满意的笑笑,捏了点土留作纪念,突然,门外冲进了一个人,道:“走了走了!要向下一个景点出发了…这破院子有什么好看的?”。“哦。”我忽然明白了——旧书有什么好看的?望着那骚动的人群,我跑了过去,拉住一人道:“哥们儿!这附近哪有卖旧书的?”。那人笑着看着我,道:“兄弟,不是本地人吧?买那玩意儿的地方几年前就都关门大吉了!”。“哦,那谢您了!”“嘿,谢什么谢啊!那东西看得多没意思… …”我:“… …”

我明白了,旧书,没什么好看的。

我明白了,旧书,是要用灵魂看的。

旧书的作文 篇8

翻开这本书看到的第一课是“春天到了”看那简促而又富含道理的语言,看到书后密密麻麻的笔记,我仿佛看到了课堂上专心致志的自己,老师讲一句,便抄一句,管它有没有用,统一抄下来,又生怕漏了一个字,赶紧与别人核对一遍才安心,不觉感得幼稚可笑。

再往后翻,居然每一课都是这样认真,真佩服那时的自己。而现在每一课的笔记都是有选择性的,有些笔记还没做,上课有时又分心,真是惭愧。

这本书上的课文,现在看来,觉得还真是易懂,很小儿科,依稀记得那时感觉课文很深奥,很难——唉,还真是长大了不少呀。书上的笔迹,不像现在这么成熟,歪歪曲曲的,还记得那时老师夸我字好,至今仍能想起,当时自己的得意情形。不过,现在看那些字根本不好,老师夸我,也许是鼓励,望着今天娟秀的字,突然,我有点敬佩我的老师。

现在的课文,我觉得也有一些深奥,也许在若干年后,渐渐长大的我,再次看到这些课文,想到当年自己的想法,一定会捧腹大笑,即使不大笑,也会莞尔的吧!

由旧书想起的 篇9

说起旧书,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一位老前辈,是名作家,有一次同我说,他杂览,是因为他不吸烟,闲坐无聊,只好用看书来消遣。我同另外两三个朋友喜欢逛书铺,逛书摊,买点旧书,也可以用吸烟来解释,是求书成瘾,很像吸惯纸烟之难于戒除。买旧书要费些时间,粗略估计,是一周用半天左右。也要费些钱,但不多,因为不求好版本,不求大部头的堂皇典册。买旧书,因书而得有两种。一是因杂收而可以杂览,因杂览而可以杂知。第二种我们常常认为更重要,是因巧遇而获得意外的喜悦。所谓巧遇是买到久已不见于市面的书,因为难得,所以觉得好玩。在这方面,可记的经历很有一些,只举两个例,如友人韩君买到鲁迅弟兄在日本印的《域外小说集》(封面“域”作“或”),我买到光绪三十五年《时宪书》(光绪只有三十四年),就都是因为罕见而觉得很有意思。

一晃四十年过去,当年零碎收集的旧书,有些由废品站送往造纸厂,有些化为灰烬,还有些残余卧在书橱里。“文革”风停雨霁之后,像是可以重温旧梦了,但苦于不再有温的条件。主要是已经没有往日猎奇的心情和精力,其次,即使有,也不再能找到弯弓放矢的场所。因而关于旧书,剩下的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记忆。这正是琐话的题材,所以决定拉杂地说一说。

旧时代,出版业不发达,有名的几家集中上海,印书种类不多,数量不多,售书的处所,尤其在北京,总是由旧书独霸。北京,文化空气比较浓,读书人比较多,因而售书的处所比较多,几乎遍布九城。这方面的情况,孙殿起的《琉璃厂小志》有详细记录,有兴趣卧游的人可以看看。售书的处所,有等级之分,从而有性质之别。等级高的集中两地,一是琉璃厂,二是隆福寺,主要售线装书,其中偶尔有价值连城的善本。中级的也集中两地,一是东安市场,二是西单商场,所售书杂,古今中外。其中又有等级之别:等级高的铺面大,所售之书偏于专如专售外文:等级低些的铺面较小,所售之书较杂;更低的没有铺面只摆摊,所售之书也杂,因为买来什么卖什么,所以不能不古今中外。这中级的还有不集中的,那是散布在某些街道的小书铺,如鼓楼之东的“得利复兴”,之南的“志诚书局”就是。下级的是散布在各热闹处所的书摊,自然也是买到什么卖什么,古今中外。这又有种类之别:一种是长期的,如地安门外大街、安定门内大街的许多书摊就是:另一种是间断的,如护国寺和隆福寺等庙会,只有会期有,什刹海荷花市场只有夏季有。此外还有级外的,是德胜门、宣武门几处小市,鼓担和住户卖旧货,间或也有旧书。这种处所川日书的出现更富于机遇性,有时候会出现大量的,甚至有善本。

旧书上市量的多少,价的高低,与治乱有密切关系。量多少与治乱成反比,治少乱多,因为治则买者多而卖者少,乱则买者少而卖者多。价高低与治乱成正比,治高乱低,原因与多少一样,治则大家抢着收,乱则大家抢着扔。抢着扔的情景,记得最惊心动魄的有两次。一次是“七七事变”之后,以德胜门小市为例,连续多少个早晨,旧书总是堆成几个小丘:记得鼓担的收价是六七分一斤'售价是一角一斤可是买主还是很少,只好辗转送往造纸厂了。另一次是“文革”风暴初起之盹小市的情况如何,因为没有余裕去看,不得而知:且说自己,匆忙点检,把推想可能引起麻烦的中西文书籍百余种清出来,由孩子用自行车推往废品站,回来说,废品站人说不收,愿意扔可以:扔在那里,就高兴地扔了。我当时也松了一口气。及至风暴过去,才想到其中有些扔了实在可惜,想买就再也遇不到了。这使我想到古人“人弃我取”的策略,道理自然不错,但那究竟是局外人的风凉话,至于被迫处于局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还是转回来说平时,旧书价的高低,与售书处所等级的高下成正比,因而一种同样的书,比如说,由东安市场买要两角,由街头书摊买也许只要一角,由级外的小市买也许只要五分。搜寻旧书,更喜欢多逛街头书摊和小市,原因之一就是图省钱。但还有原因之二,也许更重要,是可以买到中级以上书商看不起的不见经传之书。中级以上书商收书有个框框,这框框一部分来自师傅所传,一部分来自书架上所常见,总之要是他知道的。街头书摊和小市则不然,以小利速销为原则,所以总是遇书不拒,因而它就有个大优点,是因杂而博。譬如鲁迅弟兄早年译著,《侠女奴》《玉虫缘》《红星佚史》《匈奴奇士录》等,清末刻本富察敦崇著记八国联军入北京的《都门纪变三十首绝句》,以及嘉庆八年(1803)无名氏稿本记嘉庆皇帝一年活动的《癸亥日记》,等等,我都是从这类地方买来的。

这样说,好像下级的售书处所只能买到破烂,其实不然。自然,这要看机会,如果碰到机会,买到见经传的书也并非不可能。机会是难得的,但日久天长它就会成为必然。比如我现在还喜欢的书,明版绿君亭(汲古阁)刻《苏米志林》,乾隆十二年(1747)初刻沈德潜著《杜诗偶评》,就是由小市地摊上买到的。

旧书作文600字 篇10

第一次去书屋,大约有十年了。那日,父亲带着年幼的我走进书屋。这儿不大,十来个人,几张木桌,六排书架,上面满是厚重的古书,沉甸甸的纸张发黄,看上去有些历史了。父亲随手拿起一本有些残破的书册,翻看起来。

“是你?”迎面走来一位老人,满头白发却红光满面“没想到这么多年后,还能再见到你。”

“是啊,老板还是这样精神,只是我们,再也会不到当初了。”父亲说着,叹息着,合上了书,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微微笑着,又离开了。

父亲多次路过那家书屋,或者说,特地来此停留片刻。有一次,我疑惑地问他为何如此,他仰望天空开始回忆起些许往事。

父亲上大学时,认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常常来这家书屋读书,久而久之,与老板相熟。他们翻阅古籍经典,高谈阔论,畅谈国事史鉴,而老板总是在旁听着,不时也加入进来。多少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书屋里热闹非凡,多少漆黑的夜晚,屋子里灯火通明……然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毕业了,天南海北,各奔东西,如今的他们,还有谁记得那时场景,还有谁能此停留,为多年前豪爽的老板停留,为这些已发黄残缺的古文献停留。

老板还在,只是白头相等,等一群志士,书屋还在,只是古旧相守,守一份真挚岁月。父亲终究还得忙碌的,他与他的朋友一样,为世俗而奔波忙碌,再没有了时间与老板相问候。

但是,我想,我可以,我们可以。

“爷爷,我们来看书了。”

“好好好。”老人连说了三个“好”,多年的等候等来了新的志士。

初二作文600字:旧书 篇11

家门前有颗已有300多年的小叶榕,这是一颗老树,它见证了我们村的一切一切。

春夏季农忙,农民在它面前来来往往,拿着锄头往田里赶,带着玉米往家里走,都经过这棵老树。一个酷暑炎炎的下午,我和爸爸在树荫下歇息,因为树荫下凉快。爸爸是个老农民,每天都去田里跑一趟,回来总是爱坐在小榕树的底下休息,他喜欢那里。我转过头看着他,想到了很多。看那白花白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如黄土高原般沟壑纵横,还是在这沟壑涧中流淌,还有那日益佝偻的背,我想到了他的沧桑经历。

爸爸从年轻的时候一直干到中老年,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把汗水挥洒到小叶榕的树根下,那辛勤的汗水被榕树吸收,使它生机盎然。爸爸曾在这颗榕树下对我讲,并且用手轻抚我的肩膀:“你要认真学习读书,不枉我做苦做累……”我深深的知道,爸爸的汗为谁流?爸爸的头发为谁白?

二叔的旧书生意 篇12

他承包了好几所大学的废品回收业务。每逢周末寒暑假,他都会骑着三轮车到学校宿舍区收购旧书,习题,再集中送到废品收购站出售。

眨眼间,二叔已经在校园“扎根”6年了。去年,他发现了新的商机。

那个周末,二叔骑着三轮车去学校收购废品,拉了满满一车。出校门时,一个女学生拦住他问:“大爷,你收购的有考研资料没?”二叔不懂啥是考研资料,就说你自己找。学生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一套,欣喜地问:“你看值多少钱,我买你的。”二叔见是几页纸,说什么也不肯收钱,说你拿走用吧,不值钱。结果女学生硬塞给他10块钱。

二叔心里甜滋滋的。第二天吃晚饭时,他腰间的手机响了,是昨天买资料那女孩,说还要几套。

挂断电话,二叔开始忙碌起来,翻找收购回来还没来得及送到废品收购站的旧书、习题资料。他心想,这利润可比卖废纸高得多。

接着,二叔赶制了一批广告宣传单:高于市价收购旧书;出售各学科二手教材、习题等。仅仅几天时间,他就收购了几十麻袋的旧书本。

一个月过去了,可是赚的钱并不多。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旧书,习题资料是过秤回收的,有些很重的旧书不值钱,亏了;还有,书和资料收进时都高于市价,但是一大半是卖不出去的,转手卖给回收部肯定也亏。

不得已,二叔去二手教参市场取经。他把收购的旧书、试卷资料分为两种,一类是学科教材,这些很便宜,无论新旧一律3元一本;另一类是习题、考卷、笔记,这类资料5至10元不等。后来他发现,好的课堂笔记最受欢迎,因为往往是某学科的精髓,就算卖贵一点,也照样有市场。二叔又想了个招,卖复印过的笔记,一份变成多份卖。

就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的二叔,去年暑期的两个月就进账上万元。去年他是推着三轮车在校园宿舍区摆摊销售的,今年,他准备将生意扩大,已经租了一间平房作为“库房”,专门存放各种资料。每个学科的书籍、习题已经被分类整理好,只要有同学来电话,他可以随时带客户回去挑,也可以按要求送货上门。

毕业生离校的高峰期,二叔每天都收来几百本书和资料,堆满了库房。这些资料很快就能转手卖出去,所以即使算上房租、水电费、手机费等开销,二叔也说很有赚头。

暑期升格赛 旧书作文 篇13

那一天,天气很冷,又下着倾盆大雨。我第二天就要上一年级了,妈妈在帮我准备上学要用的文具。妈妈看了看我幼儿园背的那个小书包,便拿起伞来往外走。“妈妈,雨好大,外面很冷,不要出去。”我拉着正要出去的妈妈说。“傻孩子,妈妈是去给你买新书包。”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妈妈,那个书包又没有坏,为什么要买新书包?”我迷惑不解的问。“你幼儿园的那个书包太小了,装不下太大的书。乖,去睡觉,妈妈一会儿就回来啦。”我点点头,妈妈打开伞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门“吱扭”一声被推开了,朦胧中,只见一个瘦弱的身影进来,是妈妈!我急忙跳下床,妈妈全身都湿透了,头发还在滴水!“给,看看喜不喜欢?”妈妈把书包递给我。她那双手不断颤抖,还被冻红了。我抬头看着妈妈那苍白得像白纸一样的脸,“妈妈……”我看着妈妈的样子,吓了一跳。“没事,不用担心。”妈妈笑着说,“我去换衣服了,乖,你继续去睡觉吧。”妈妈轻轻地抱了抱我,便离开了。我看着妈妈的背影,是那么的瘦弱。“咳咳……”妈妈感冒了,还重重地在打喷嚏,我的眼泪也随之夺眶而出。

旧书为题作文 篇14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旧书中的亡灵 篇15

老父于是讲了一件惊心动魄的旧事。

上世纪60年代,父亲就读于峨眉二中,与好友罗子恒都喜欢读书,是图书室的常客。一日,罗子恒忽告之图书室背后有一小屋,门常虚掩,内中似有大量书籍。遂联袂往看。屋内堆有不少《人民画报》、马列著作,二人大失所望。忽见墙角破布罩着一堆书,掀开一看,尽是文史古籍。二人大喜,今天去拿一本,明天去拿一本,几月下来斩获颇丰,其中即有《史记选》,1957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版权页有原藏者签名、印章,父亲怕人发现,偷将该页撕掉。书中有大量眉批,刚劲有力,见识不凡,奇怪的是只在书的前1 / 3有眉批,之后即簇新无痕。

后来父亲才知道,藏书者原是该校一历史老师,有日正上课,忽被人唤走,连备课本、茶杯也来不及拿。他从此再没回来。坊间隐约传言,他是国民党“军统成员”,被“肃反”了。至于是枪决、判刑或自杀,人皆不知。学校回收其宿舍,他的藏书遂堆于图书室后杂物室,无人理会。

我自大学时即爱收旧书,常对着有主人签名的旧书,暗自想象其流出的原因。今日听父亲讲了这段往事,甚为震动。被时代洪流吞没的读书人,似此不知还有多少,大多却如这位在讲台上被唤出的历史教师,其事迹命运,永远消失,再不可知。

我问父亲那位历史老师叫什么,他说已记不清;又问他是何年被带走的,他说不知。

据我推测,那位书主,应该是1957年下半年到1958年上半年间被带走的。

父亲所拿走的那本《史记选》,首版首印于1957年4月,则书主被带走时间不会早于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肃反运动起于1955年7月,结束于1960年9月,全称为“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 1957年,第三批肃反运动开始,对象主要是区县附属单位、中小学和小型厂矿企业。随着反右扩大化,肃反也开始扩大化。当年8月26日至9月3日,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会议提出:“遵照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的指示,对于进行各种现行破坏活动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会议之后,各地立即开始大抓大捕。

书主为中学历史教师,符合第三批肃反运动的规划清查身份。《史记选》眉批只1 / 3而中断,正是因为他购书、阅书不久后即被带走。综上,可推出他大概是在1957年下半年到1958年上半年间被带走的。

除了被带走的大致年份、《史记选》中的眉批,这位历史老师对我和父亲而言,再无更多活过的证据了。

上一篇:学校团委月工作安排表下一篇:商业演出演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