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城里的楼房》
课堂上我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幼儿畅所欲言回忆所见过的楼房主要说出他的外形,然后我根据幼儿的描述进行绘画,当我看到幼儿不仅完整的呈现了自己所见到的楼房并且乐滋滋的讲给小朋友:这上面有个尖尖的塔下面是正方形的楼房、楼房上还有好看的钟表、和妈妈在一个小学见到的时,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真为我刚才所做的选择感到庆幸,我抓住了一个教育幼儿、锻炼幼儿的机会这是何等宝贵差点在我犹豫间丢掉,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我感到这才是一节美术课应该有的气氛,幼儿主动大胆的表现他们所感受到的美,这节课一直持续这种宽松、愉悦的气氛,最后的结果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呈现的效果是我上美术课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孩子们都开心的结束了这堂美术课。
这节课后我感触很深,我们一直调强调要为幼儿创造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有时课堂上宽松的气氛正是让我们给掠去了,我们总愿意让幼儿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活动,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机会,美术课上我们总愿意过分的强调标准化;过分的强调技能技巧,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表达,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次活动最大的感触是:有时适当放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活动后相信我班美术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对我也是收获了很好的经验。
一、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
我们对于幼儿健康集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遵循:一适宜性、二兴趣性、三挑战性、四整合性。
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是本学期大班教研组“三人同课多研”的课例, 源于市教研室本学期教研重点 (健康领域的平衡主题) 以及直属片同题研讨序列 (大班年段) 。
(一) “平衡”教育点的搜索
针对“平衡”主题, 纵观日常集体健康教学活动, 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内容有很多:单纯性的平衡练习、持物平衡练习、在器械上保持身体平衡、利用器械移动保持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
鉴于我园健康教育中对现有环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意识正逐步走向自觉行为, 如晨间锻炼中的花样跳台阶、走花坛、跨护栏、穿石榴林、爬竹竿, 赤足走鹅卵石小路、走沙池等, 由此我们思考:利用感统室幼儿普遍喜欢但不能充分玩起来的“平衡台”, 作为教学活动载体, 支撑并生成富有挑战的教学活动, 既支持幼儿平衡练习, 也打开了专用室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融合通道。
(二) “平衡台”价值点的捕捉
选取了“平衡台”这一活动载体后, 我们根据其构造特点展开价值点的大捕捉:可以让幼儿保持身体平衡上、下平衡台, 也可以站在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 还可以在平衡台上做摇晃运动, 保持身体平衡;可以一个人, 也可以两人合作甚至多人合作一起玩。
在后来的实践操作中, 还发现因为“平衡台”的面是长方形的, 横 (长) 连接或竖 (宽) 连接会出现不同长度的两种桥, 保持身体平稳过这两种桥的难度也不同。如果将平衡台反过来横 (长) 连接, 很窄 (约1厘米) 的纵横支架上也可以练习走平衡。
感悟: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基础上的, 首先是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切合度 (关注幼儿发展需求) , 其次需要综合幼儿发展与载体的价值, 进行取舍、创造。
二、创设愉悦的活动环境
(一) 精神环境的支撑
1. 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塑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如导入环节, 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去平衡岛玩, 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让幼儿随教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综合练习跳、跑、单腿站立等基本动作, 轻松自然进入活动。
在导入环节与基本环节, 教师主动融入幼儿的活动, 与他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 跟他们一样“学”着在平衡台上晃起来, 以自身的热情带动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2. 播放适宜的音乐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 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活动背景, 能烘托相应的活动氛围。如基本环节 (2) “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 播放《蓝精灵》音乐, 缓解了幼儿在平衡台上因摇晃而产生的失重恐惧感, 以及造成的心理紧张。其中对长鸣音进行了重新剪辑, 乐曲第一遍长鸣音时值为4拍, 正好可以让幼儿在运动中有定格的亮相动作, 即保持一定时间的身体平衡, 同时也得以片刻的休息。乐曲第二遍长鸣音时值为8拍, 定格亮相动作保持时间延长。乐曲第三遍长鸣音时值为12拍, 鼓励幼儿交换平衡台练习, 逐步增加难度。
(二) 运动环境的架构
1. 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
教学实施过程中, 对于各环节幼儿站位、队形变换、平衡台的摆放等, 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空间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如当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情景中的“平衡岛”时, 呈大半圆型摆放的平衡台给人以鲜亮、开放的感觉, 一下子抓住了幼儿注意力。当教师鼓励幼儿4人合作拼接平衡桥时, 建议幼儿在大半圆内找空地方进行, 既明确了空间要求, 又保证了幼儿小组间相互启发学习的可能。
2. 幼儿自建运动环境
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让他们参与到运动环境的构建中来。如基本环节 (4) “修桥”活动中, 幼儿按照标记 (横、竖、反拼接) 将“平衡台”与现有的平衡木连接, 自建了综合练习过桥的运动场景。
感悟:一个快乐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平等和谐、轻松自然的活动环境。教师的语言、行为是一种隐性环境, 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背景音乐既能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也是教师掌握节奏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并让幼儿与教师参与到对环境的改造中来。
三、探索有效的活动策略
(一) “分散→集合→分散”的组织形式
活动实施过程中, 采取“分散→集合→分散”教学组织形式, 保证了幼儿活动密度以及有限时间内的活动效度, 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基本环节 (1) :幼儿自由分散尝试上平衡台、在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幼儿集合, 通过个别幼儿表演示范, 教师梳理上平衡台的动作要领 (踩中间) →幼儿第二次分散练习, 用新方法上、下平衡台。“分散→集合→分散”教学组织方式, 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让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有了短暂的休息, 符合动静交替的原则。
(二) 多样化的幼儿练习形式
幼儿练习过程中采取了多样化的练习手段, 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分配:
1. 个人自由练习 (用时比例最大) :
基本环节 (1) “我上平衡台”、基本环节 (2) “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中第一次分散尝试、第二次按动作要点进一步体验, 每人一个平衡台自主练习、充分体验。
2. 两人合作练习 (用时比例较小) :
基本环节 (3) “两人一起上平衡台”环节, 让幼儿找朋友合作上、下平衡台并在平衡台上保持一定的时间。
3. 多人合作练习 (用时比例较大) :
基本环节 (4) 4人小组拼接平衡桥, 自由练习走过不同难度的桥。
4. 分组轮流练习 (用时比例较小) :
基本环节 (4) 中的集合部分, 4组幼儿依次演示过桥方法。
5. 集体鱼贯练习 (用时比例较大) :
基本环节 (4) 中的第二部分综合练习走平衡台与平衡桥。
以上5种练习方式的依次运用, 实质是从相对静态到动态的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感悟:一节有效的健康活动, 重要标志是教师能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在愉悦的活动环境中, 通过适当的活动策略, 真正推动幼儿“身体、精神、社会”三维和谐发展。
附: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掌握单人站平衡台的方法, 能平稳地上下平衡台并在平衡台上动起来。
2.尝试将平衡台进行组合, 探索走平衡的动作要领。
3.乐意挑战, 发展平衡能力。
二、活动准备:平衡台每人一个, 平衡桥2组, 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情境创设) 师:今天我们要去平衡岛玩, 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 (幼儿随教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练习跳、跑、单腿站立等基本动作, 轻松自然进入活动。)
(二) 基本环节
1.“我上平衡台”:探索单人上下平衡台的方法, 并能在平衡台上站稳
(1) 第一次探索
师:平衡岛上有许多平衡台, 你能稳稳地站上去, 保持平衡, 再稳稳地走下来吗?每人找个平衡台试试吧! (幼儿分散探索, 教师鼓励幼儿多试几次。)
(2) 集合交流
师:刚才你成功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 (师幼提取动作要领:上平衡台的时, 一只脚先踩在平衡台的中间, 另一只脚快快踩上去, 调节两只脚之间的距离, 保持平衡。)
(3) 第二次用新方法体验练习
师: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幼儿再次练习。)
2.“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探索在平衡台上摇晃的方法
(1) 自由探索
(2) 集合交流
师:刚才你晃起来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 (师幼提炼:要在平衡台上晃起来, 要把两脚分开才行, 左右左右摇起来, 先慢一点, 熟练了, 还可以加上手的动作。)
(3) 第二次用新方法体验练习
播放《蓝精灵》音乐, 教师提醒幼儿摆造型、下台与上台练习;逐步熟练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根据音乐中长鸣音的长短变化进行调控造型动作或换平衡台练习。
3.“我和朋友一起站平衡台”:探索两人同时站在平衡台保持平衡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平衡台, 那两个人可以站在一个平衡台上玩吗? (请两组幼儿上来尝试, 然后幼儿自由组合尝试, 教师巡回指导。)
4.“我们一起走过平衡桥”:体验鱼贯走过平衡台连接而成的平衡桥
(1) 4人小组拼接平衡台、走过平衡桥
师:4个人一起来玩平衡台, 试试吧! (关注各组平衡台横、竖或反拼接而形成的不同难度的平衡桥, 鼓励幼儿依次练习走过平衡桥, 小组轮流练习, 相互观摩学习。)
(2) 集体鱼贯走过平衡桥
引导幼儿将平衡台与场景中的平衡板连接成平衡长桥, 鱼贯练习走平衡桥, 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根据标记将平衡台进行横、竖、反拼接, 组成长长的平衡桥;全体幼儿依次鱼贯过桥, 关注幼儿过桥的熟练度与身体平衡状况。)
(三) 结束环节
对于有固定工作的股民来说,哪种炒股方法才适合他们?答案是,做周级别的操作。如果在周K线图上,小阳线下方出现了买入信号,那你就应该果断进场,然后简简单单地持股即可。(图-1)所示,是我今年3月份讲课时给学员举例用的一只股票。周级别上,该股在3月6日那一周发出买入信号,起涨价位在15元附近。尽管上涨途中有洗盘,但由于买卖信号是交替出现的,所以只要有行情,股民绝对不会踏空。买卖提示在周级别上一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见(图2)、(图3)。
当然,凡事有一利就会有一弊。虽然时间周期越长,信号的准确率就越高、稳定性就越强,但相应地,止损的幅度也就越大。因为你是买在周级别的起涨点、卖在周级别的趋势反转之处,信号不可能像在日级别、半日级别那样敏锐,因此在价格上你一定会有些吃亏。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你清不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是安心工作+安心炒股,还是整天心神不安地两线作战、顾此失彼。
在从事投资者教育过程中,我的第二个反思是:教学员炒股技巧容易,而传授“戒贪”的心法却难上加难。让大家赔钱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你其实驾驭不了那个东西,可你却偏偏要火中取栗、要霸王硬上弓。结果呢,反倒是自己一次次被市场教育了。
交易有四重境界,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这轮暴跌中,那些亏掉本金的股民事先知道自己会输吗?当然不知道——重仓、满仓已是交易者的大忌了,而加杠杆无疑就是在赌命!可现在又不是战争年代,赚点钱用得着非要去赌命吗?其实就像发烧感冒、以及两口子拌嘴吵架一样,炒股被套、账面出现浮亏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除非上市公司退市,否则你买的股票不会一钱不值,股价和市值早晚都是会回来的。时空随时在转换,盈亏只在须臾间。但有个前提你必须要清楚:你永远要用自己的(或他人的)闲钱去炒股——什么“十倍大牛股”、“价值投资”、“长线是金”,统统拉倒吧!股市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有其合理的收益空间。拒绝加杠杆,就用自己的钱慢慢炒,每年赚个20%-30%难道不好吗?(待续)
今天下午,我到小学去取材料,碰到了新入园的一位特殊家长老师,我问起孩子这几天怎么没上学,这么一问不要紧,她哭诉起来,真拿我老人没办法,孩子说累,老人就舍不得让孩子来了,这几天在家玩呢。
旭旭,她儿子今年4岁,是本学期新入园的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含在嘴里怕化了,搂在怀里怕飞了。这几天集体生活下来,在老师的精心照看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孩子的奶奶老是担心孙子在园吃不好,玩不好,而且怕他不习惯没有奶奶在身边照顾的日子,最后逼着孩子的爷爷 最后一个来送,最早一个来接。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和所知道的情况对她说:听他老师说:与同龄幼儿比较,思维、语言、动手能力发展有些缓慢,但整天生龙活虎的比较好动,但是呢,这两天,孩子的进步特别明显…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旭旭的妈妈就接着埋怨起来:还还不是旭旭爷爷奶奶惯的,从小啊,这孩子就一直跟着他们,老人家对孩子过度地关爱,什么事都是爷爷奶奶包办,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
最为幼教工作者,不得不提醒家长,在抓经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对孩子负责。曾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孩子能自己带就自己带”。
本次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出示武术的图片(刀、棍、剑、拳等)问,图上的在干什么?你看到过吗?在哪里?-------以此来引题。幼儿积极性很高,本身孩子们就是好动的,也在电视中看过,平时也模仿过。因此活动中幼儿对中国功夫产生极大的兴趣,体验到了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能完整的学唱歌曲了。但是我还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虽然幼儿事先有一定的经验但还不够丰富。
二、幼儿没有充分理解歌曲内容,因为是成人歌曲,歌词较难理解,我没有很好的解释和引导,幼儿是强化学唱的。
活动前,各幼儿园通过电子大屏幕、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介广泛宣传,提高家长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了暑期里家长对幼儿的安全监管职责。
活动中,各园教师通过安全教育视频,着重从防溺水、防雷电、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防意外伤害等多方面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安全专题教育。
活动后,各园向家长发放了《经开区幼儿园暑假安全责任书》,让家长了解暑期安全知识并要求家长仔细阅读并签字确认。家长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管责任,以确保幼儿在暑期中的安全。
一、“大班额”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内涵
1“大班额”概念的界定
对“大班额”这一概念较为准确的阐述应该是“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班级规模俗称“班额”,即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授课组织形式,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班级较为固定,因而,在我国班级规模实际上往往指的是一个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
我国教育部于1982年4月16日颁发试行的《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规定,完全中学的规模为18、24、30个班,初级中学为18、24个班,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小学为18、23个班,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原国家教委199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小学管理规程》规定班级学额以不超过45人为宜。
而事实上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小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不少地方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大班额现象,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教育生态学概念的界定
“教育生态学”这一学科术语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前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其出版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系统的生态结构、功能和规律。实际上,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剖析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阐述生态学原理在教育生态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教育决策和实践特别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复杂生态系统,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有序和稳定;而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又规定这个构成要素或子系统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把教育系统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就是要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和分析教育现象,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协调教育要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与良性循环,这不仅是环境对教育的单方面要求,更是教育系统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生态化是当今一种重要的思潮,其意义是把生态学原理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教育的生态化是指伴随着社会各领域的生态危机,现代教育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逐步走向生态学化,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
二、走进大班额
近年来,海口市小学的学生人数迅猛增长,一问间按四五十人设计的教室挤满了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人数最多的达到九十多人。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学校严重“超载”,师资、硬件等方面超负荷运转。
据调查,龙峰小学平均班额67人,最大班额高达76人,最少班额也达55人。英才小学学校占地面积仅16亩,却容纳了2523名学生,生均建筑面积也才4.23平方米,平均每间普通教室面积70.6平方米,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第二十五小学共有3868名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四年级平均班额为68人,是规定最高班额的1.5倍。金盘实验学校的二年级和四年级是人数最多的年级,平均班额都超过60人,最大班额已达74人。第十一小学平均班额66人,最大班额高达75人,是规定最高班额的1.7倍,每间教室平均面积才78.2平方米。第九小学平均班额61人,生均建筑面积仅3.28平方米。
琼山区的第一、二、三小学形势更加严峻。第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才16亩,却容纳了4432名学生,平均班额81人,最大班额竟然高达95人,是国家规定最高班额的2.1倍,且九十人以上的班级不在少数,实在令人惊讶。第二小学平均班额73人,最大班额高达91人,是规定的最高班额的2倍,生均占地面积3.2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才2.12平方米。第三小学平均班额80人,最大班额高达89人,最少班额也有66人,单间教室面积才63平方米,局外人很难想象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七、八十个学生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学生运动场地的人均拥有量也令人堪忧。龙峰小学操场面积3000平方米,生均操场面积1.12平方米,琼山区第二小学操场面积3600平方米,生均操场面积0.95平方米,而第十一小学操场面积2000平方米,生均操场面积仅0.69平方米。也就是说,海口市生均运动场地不过1平米上下。由于人多、操场面积小,很多学校学生只好轮流出早操,有些学校借助附近的广场进行活动,而一些学校甚至连课间操都没法安排。无怪乎在教育部倡议中小学开展集体舞活动时,就引发了纷纷质疑:现在的很多小学校园的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很小很小,根本没法容纳所有的学生出来活动,如此条件怎么推行集体舞?
很多小学校长反映,他们的学校一直遭遇“大班额”问题的困扰。学校馆舍及相应的设施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一些教学活动场所也远远不够。班里学生人数太多,六、七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摆满了课桌,组与组之间仅有一尺宽的过道,第一排的课桌与老师的讲台紧挨着,与黑板仅一米多的距离,有的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紧挨着后面的墙壁,很多教师上课自备了耳麦。
三、大班额生态现状透视
1大班额的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空气对学生的影响
白秀岭等人于2001年4月对沈阳市某小学进行了教室空气污染状况监测分析。他们随机抽取班额为60人和63人的两个大班以及班额为23人和25人的小班(教室规格、朝向、采光照明等均相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课间及课后时段里大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345%,超过国家环境标准,而小班二氧化碳浓度则保持在国家环境标准之内。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大班额中,人均空间面积相对较小,通风换气条件较差,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和空气污染率都比较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嗜睡、易感冒等大都与此有关。这样,学生的感知能力及思维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光线与照明对学生的影响
光线是一种重要的课堂环境因素,适宜的照明度可使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提高,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视力,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等十个部委联合于1982年颁布的《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桌面上的照明度不低于100勒克司(中小学应逐步达到)。”
虽然海口市小学教室的光照一般能达到这个标准,但因为一问教室里坐的人太多,坐在角落里或靠
墙的学生,光线就比较暗了,就会使这部分学生阅读吃力,不仅不能引起大脑足够的兴奋强度,而且会使人容易疲劳。
(3)噪音对学生的影响
教室内的声音高低水平适宜,是师生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自然条件。那些令人烦躁、使人不愉快以及不需要的声音通常都称之为噪音。显而易见,噪音对正常的教学和学习秩序会造成干扰。
在教室环境中,噪音的产生与班级教室内人员的密集程度有关,人数越多所可能产生的噪音就越大。在六、七十个人的班级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班级里,课堂上不专心听课、随便讲话的现象普遍,在这样的大班里教师又很难管好纪律,整个教室里噪音很大,对学生和教师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且海口市的小学一般都建在商业区和大马路旁边,周围环境很嘈杂,这些噪音会干扰教学和学习效果。
(4)颜色对学生的影响
生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颜色是人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环境颜色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觉,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思维、美感以及学习和工作效率。凯查姆研究过三种颜色的学校环境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第一所学校没有装饰,一例的白墙黑板;第二所学校用的是一般机关用的淡黄色墙壁和白色天花板;第三所学校是按照颜色产生动力的原则刷的,该学校的走廊刷成令人兴奋的黄色,配上灰色门,朝北的教室都是淡玫瑰色,朝南的教室用的是蓝色和绿色等冷色。前方墙壁的颜色比两侧墙壁的颜色深。结果很明显,第三所学校的学生从各方面看都有很大的进步,第一所学校的学生进步最小。海口市小学的天花板和墙壁也一律的白色,装饰上没有任何讲究,乏善可陈。可以设想,如果能按前述第三所学校那样来着色,七、八十个人的教室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给人一种压抑感了。
2大班额的空间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影响
(1)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影响
班级规模是指一个固定班级内的学生人数,它与教学空间的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室一经建好就既成事实,是不能再变动的,而班级人数则是可以变动的。在建筑面积固定的教室中,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密度也就越大,个人空间也就越小。拥挤的教室会限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海口市各小学教室的布置大致上都是一样的,前后两块黑板,讲台前方放了一张讲桌,除了讲台与黑板之间有一点活动的空间外,其他地方都满满当当地排放了课桌,左右两边学生的桌子都靠着墙壁,后排学生的座位也几乎贴到了墙壁,靠近门口的地方也坐了学生,有些教室连后门也被堵上了。
(2)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座位的编排方式主要是指教室中的课桌椅的排列和摆设形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通过课桌椅的不同摆设将教学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域,以满足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常见的座位编排方式主要有“秧田式”、“马蹄形”、小组式、对列式等等排列法。
在我们调查的这九所小学中,座位编排方式都是用“秧田式”排列法。学生们排成一行行,一列列,面向讲台,面向教师,面向黑板,只留下两条窄窄的过道。于是教师成了当然的课堂中心,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这种编排方式,使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活动,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另外,这种座位模式从空间特点上突出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客观上造成了师生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平等,因而不利于平等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3大班额的文化和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班级文化是由一个班级的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的独特的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已经包含在物质环境当中,在此论及的班级文化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课堂师生互动、群体规范及班风和学风等方面。
在大班额中,班内学生众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学生难免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课堂组织的角度来看,学生越多,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就越难,为维持纪律花费的精力就越多,而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课堂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课堂师生互动应是平等的、全员参与的。但是,在大班额课堂中,虽然存在着师生互动,但往往华而不实,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学生百应,但对学生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被某些优生垄断,以致于有的学生一节课被提问七、八次,而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却往往被教师遗忘。
学风是一种群体的治学行为习惯、作风和精神状态,集中体现在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态度、治学的方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是校风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大班额里,学困生随着班额加大而增加,学困生面大,班内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不强,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的现象普遍,教师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此外,班上学困生面大,班主任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可能有效施行,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
(2)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班级心理环境是指学生对班级教学环境的知觉,即个人对教室中事物的知觉,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际关系的知觉。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表现比大班级更为有益,情感表现比学生认知表现要更紧密地与班级规模联系在一起。班级规模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非正式团体会更多,而同时少数同学会逐渐被冷落,结果教师难以教学,学生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
班级规模越大,成员间交往的频率就越低,相互了解就越少,建立集体规范就越困难,成员间合作就越不易进行,集体的任务难以接受和完成,对班集体管理越难,对管理技能的要求也越高。
班级规模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常违背班集体的目标,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良好的班级生态系统应该是健康的,环境得以优化,人际关系和谐,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合作、主动,师生身心健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班级生态系统中的学生人数过多,使得我们过去甚至现在的课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中小学生近视率攀升、班级群体恶性膨胀、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淡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缺乏等等,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倡议有条件的城市小学尽快实现“小班化”教学。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班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体。但是大家都能较快的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班务工作。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叹,为何时间过的这么快!在忙忙碌碌中,半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找到一种自豪感。这半学期的幼儿园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绪,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童心和细心。我也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的做到这“三心”,用爱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们游戏,用细心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而我认为具有一颗爱心是一切的基础,幼儿园是个儿童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里,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培育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有爱,我们还必须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每次的教学活动我都认真对待,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开心地接受教师所授的内容,我总是不断的尝试、探索、创新。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长好、学好、玩好,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纲要”为准则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商议、讨论,制订了班级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各类计划。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以游戏贯穿各科教学,还积极使用肯定鼓励等方法,使班里每个幼儿都在温馨、欢乐的环境中身心愉快地学习、生活。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很荣幸的可以去参加国培培训,通过培训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知道了理论要联系着实际才能发挥到作用,所以就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臵,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小医院等。结合季课程,开展了各种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小组长轮换制”,让做小组长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这个学期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较好,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展,自理能力在不断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时会因户外活动超时回来较晚,给孩子穿衣着急,以至于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穿反了鞋子也没发现,幼儿进餐的速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此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辞旧迎新,在新的学期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活动一:参观牙科诊所
教育目标
1.通过参观牙科诊所,使幼儿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与牙科诊所联系,获得诊所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
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观察牙科诊所的环境,牙科医生的工作。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器械?那些牙科医生在干什么
2.观察牙科诊所的宣传栏。
引导幼儿观看宣传栏里的图片并说说内容。
3.观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诊所看病。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病人怎么了?他们得了什么病?
(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为什么要请医生治好牙病?
(3)教师小结:这些病人得了牙病后,牙很痛,吃东西会很不舒服,疼痛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要请医生帮助他们,治好牙病。
4.活动结束,就幼儿参观的所见所闻组织谈话,并引导幼儿思考议论:“他们为什么会生牙病?”教师小结:“由于病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活动二:认识牙齿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
3.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
活动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牙齿。
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
2.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
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
6.了解换牙的知识。
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
活动三:怎样才有整齐洁白的牙齿
活动目标
1.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2.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活动准备
有关保护牙齿的系列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小朋友互相比较观察,谁的牙齿好,为什么好?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发黑和烂牙。
3.介绍怎样才会生长出整齐美观的牙齿。
(1)换牙时注意不用手摇松动的牙齿;不用舌舔松动的乳牙和正在生长的新牙;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要及时请牙医拔掉乳牙。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谈论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讨论:“换牙时要吃软食吗?”教师小结:小朋友换牙时不必吃软食,平时多吃粗食、粗纤维食物,可以锻炼牙齿,坚固牙根,帮助长出端正的牙齿,补充钙片、维生素D,帮助生牙。
(3)平常坚持早晚刷牙,如果牙烂了,牙根发育不好,就会长出奇形怪状的恒牙。
4.看系列图片,说一说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1)睡前不吃酸甜食物,它们能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
(2)坚持早晚刷牙,清除口腔、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5.小结:小朋友换好牙后,就不会再换牙了,所以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牙齿。
活动四:儿歌表演“小熊拔牙”
教育目标
1.以儿歌表演的形式,教育幼儿爱护牙齿,坚持早晚刷牙,不偏爱甜食。
2.能清楚、正确地朗诵儿歌,并用动作、声音、表情表现儿歌内容。
3.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幼儿的艺术情趣。
教学准备
课前熟悉儿歌内容,准备熊妈妈、熊宝宝、小白兔等动物头饰若干套,各种主题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1.给予情节、音乐,鼓励幼儿自编自演表现儿歌中的小动物。
2.教师汇编补充小朋友的动作,配上不同角色的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儿歌中的重要段落。
3.引入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根据场地、道具、人数选择表演方式,并分配角色。提问:“小朋友都来表演儿歌《小熊拔牙》好吗?怎样表演呢?”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选择好的方法并补充一些建议。
4.幼儿表演,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角色。
5.自由组合表演。
6.结束活动。
【关键词】冲动 大班幼儿 教育策略
每年带班都会遇到有冲动行为表现的幼儿。《纲要》指出:要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话音未落,他就高高地举起双手急于回答,可是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的答案要么就表达不清楚,要么就错误率很高。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越来越趋向于稳定。此年龄段幼儿的冲动行为容易得到改造。因此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冲动行为进行改造。幼儿园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都能影响幼儿。还有班级中的气氛,儿童在班级的地位,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逐渐能看清自己,发现自己冲动行为的表现,并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慢慢改掉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身修养,并沿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对于冲动行为表现的幼儿总结了以下几点教育策略:
一、尽量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
冲动型的幼儿总是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有时候他并没有思考就高高举起双手,这时候作为教师要尽量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不能一看他举起手就让他回答,老师要适当延缓他思考的时间,可以故意把提问的语速放慢一些,也可以让其他的幼儿先回答给他做个示范的作用,或者让幼儿先组织好语言再回答,总之老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大班有个叫任彭宇的幼儿就有冲动行为的表现,总是喜欢抢着回答问题,而且错误率很高。有一次,我的话音未落他又高举右手,这时我故意没有看他,希望他可以思考一下再回答。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转身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站起来,这时我走到他跟前对他说:“孩子,你很棒,很积极,有的小朋友也想说,咱们给别人一次机会,老师相信你能说得更好,可以吗?”结果在我的引导下,他点了点头,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当任鹏宇小朋友站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组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强迫他延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需要幼儿自己看清学习材料自己想出答案,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先将学习材料看清楚,了解透彻再发表意见。老师永远都不要强迫他加快速度,永远不要让他和别人比快,永远不要催促他赶快做出答案,这样只会增强他的冲动。在一些需要操作材料的活动中冲动型的幼儿总是不认真听操作步骤就急于动手操作,结果是作品完成的不完整。这种幼儿总是自以为是,自己觉得明白了其实并不是完全清楚的。在大班的一节美术课上我教幼儿折花和叶子,可是当我还没做完示范时,任鹏宇就想动手折起来,这时如果我不及时对他引导,他又会像以前一样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于是我对他说:“任鹏宇小朋友你听得真认真,老师想让你当个小老师,等老师说完步骤以后,我想请你给不懂的小朋友再把步骤说一遍,你愿意吗?”任鹏宇听了以后说:“我愿意当小老师。”说完便认真地看老师做示范,然后还当了小老师,把折纸的步骤又讲了一遍,接着他在折的时候终于顺利完成了作品。可见,并不是他做不好,而是总是好冲动,没有认真地去思考。
三、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对冲动型的幼儿教师要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对他进行一定的控制外,教师也可以在游戏时找机会对他进行单独谈话。冲动型幼儿的表现欲很强,他喜欢被关注,总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我在大班设置区域时专门对他们考虑,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区“悄悄话”。冲动型幼儿总是喜欢大声说话,抢话题说,而且说得还不清楚。而“悄悄话”这个区角正好可以克制他们的冲动地行为。首先你必须得小声说话才叫悄悄话,这样他自然地就会放低声音,而且给他说的权利,想什么就说什么。其次对说的要求很高,必须先在心里组织好语言然后再有条理的说,不然你说的别人根本听不懂。而且我会主动到“悄悄话”的区角里找冲动型的幼儿谈话,慢慢与他交流,引导他先听清我的问题经过思考然后再慢慢回答,这样时间长了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四、家长给幼儿树立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老师发现了冲动型的幼儿后应主动与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的表现,并与家长交流解除的办法,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在家里向家长提出问题或要求后,家长千万不要立即回答,要经过思考后再回答。自己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感知,了解和掌握基本卫生、游泳安全知识,形成自我保护和保健的基本能力。
2、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创设去海边游泳的情境、水果、饮料、游泳衣、救生圈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炎热的夏天悄悄来到了,你最喜欢参加夏天的什么活动?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播放海滩的游泳景象的录像,激发幼儿参加的热情,创设一起外出去游泳的情境。
二、引导自主选择、辨析,学会饮食卫生。
1、创设情境:在途中大家口渴难忍,要购买水果、饮料。
2、出示水果,幼儿自主选择、辨析。
教师扮演水果店的老板出示两盘水果,(一盘洗过了的好的水果,一盘没有洗的还有点烂的)请几个小朋友挑选。
3、明确饮食卫生。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对夏天吃水果的认识,形成讲究卫生的意识。
三、自主讨论,预防中暑。
1、创设情境,播放动画。教师继续扮演老板,为幼儿播放动画:播放卡通人物鲁蛋中暑的动画,组织幼儿讨论:鲁蛋为什么会晕倒?
2、通过讨论,教师小结:(1)中暑的原因或条件;(2)怎样预防中暑。
3、请幼儿商讨救鲁蛋的方法。播放另外一半动画片,即鲁蛋得救的部分。
四、模拟游泳情境,学习游泳安全知识
1、到达目的地,创设游泳氛围。教师扮演游泳教练,讲述发生的溺水事故,引起幼儿重视。
2、教师播放游泳片,让幼儿明白准备活动的要领和安全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五、学唱儿歌
1、教师小结:在炎热的夏天,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边走要注意健康和安全,现在暑假快要到了,每一位同学小朋友都要注意这些问题,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暑假。
2、师生一起伴着音乐学唱儿歌。
附:儿歌
夏天到,火辣辣,小朋友们乐陶陶。多喝水,慎饮食,出外活动要当心。健康安全要牢记,养成生活好习惯。
教学反思:
活动前,我准备了相关图片,以直观图片让幼儿了解在水边玩很危险以及如何避免溺水。导入活动时,我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谁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然后通过出示不同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的溺水危险,逐图出示,让孩子先讨论后回答,问孩子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做。简易的图画,简易的语言可以让幼儿更加方便理解,加深印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放火知识,学会自救方法。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惜自己生命的情感。
3、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勇敢精神。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1、已经认识119火警电话标志、禁止(点火、吸烟)标志、安全通道标志、注意安全的标志。
2、知道:小孩子不能玩火、不能乱丢烟头、电线着火喊大人、不能在容易着火的地方放鞭炮、119火警电话什么时候用、湿毛巾在着火时怎么用。
材料准备:
1、已知内容含义的图片以及标志、磁性黑板、吸铁石。
2、碰到火灾该怎么办的动画、消防车的叫声以及可移动V盘。
3、纸做“手机”。
4、湿毛巾(每位幼儿一条)。
5、凳子、桌子(已经画好的“注意安全”标志,但没涂色的纸)
6、两个布娃娃、2个平衡木、2个担架、6个呼啦圈、脸盆(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室内的安全出口在哪里。
2,导语: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东西,你们看是什么?
3,出示打火机,并给一名幼儿,让他玩,问其他幼儿,老师这种做法行吗?为什么?
4,出示已学图片以及标志,让幼儿复习、巩固。(小孩子不能玩火、不能乱丢烟头、电线着火喊大人、不能在容易着火的地方放鞭炮、119火警电话标志、禁止(点火、吸烟)标志、安全通道标志、注意安全标志。
5,问幼儿:如果你在失火的地方,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讨论,说出自救方法)
A、打“119火警电话”。
B、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
6,教师向幼儿讲解在火灾逃跑时为何要避免火灾中冒出的浓烟吸入体内。
7,火灾逃生演习。
A]拿出“手机”打119火警电话。
B]每人一条湿毛巾,弯腰逃到上课前观察的安全出口。
8,请幼儿看V盘中储存的图片,看看遇到火灾时,别人是怎样做的。
9,请幼儿观看“遇到火灾”动画,教师正确引导幼儿,当遇到火灾时幼儿该怎么办的几种方法。
A]打119火警电话。
B]喊大人或喊救命。
C]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弯腰避烟跑出去。
10,出示打“119火警电话、喊救命、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弯腰跑出去的图片,以巩固幼儿对火灾逃生的方法。
11,游戏:小小消防员规则:
1、游戏分三队;男孩2队、女孩1队。
2、每一队男孩以2名幼儿为一个单位共同拿一个担架,抬着一个布娃娃从起点经过一个平衡木再跑回起点。
3、女孩这一队则一个幼儿为一个单位,从起点拿一个脸盆,经过排成一条线的呼啦圈,到最后一个呼啦圈时,幼儿把脸盆拿着做洒水状;与男孩组同时进行。
二、活动延伸:
1,让幼儿画各种安全防火标志,并张贴。
2,让幼儿到活动区角去观察真电话(座机)、消防车(仿真模型玩具)。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是相当高的,表现在能积极大胆的发言,连一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也积极投入其中,因此,孩子们是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了火的危害以及了解了一些防火知识,遇到火灾该怎么办。逃生演习使孩子们的感官上有了更近一步的刺激,记忆也就更深刻了,并培养了孩子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班级环境 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73-02
一、常规的含义
对于常规的定义很多学者在其研究中都有论述,童时在文中就写得到:“可以将幼儿园的常规理解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
郑三元在其书《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提到:“顾名思义,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有研究者认为,常规就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二、班级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一)环境中行为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幼儿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就是教师的另一个“影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严格的遵守幼儿班级制定的常规,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此外有些常规是通过教师的行为为标志的。
(二)环境中的语言
除了集体的教学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班级中有很多常规教育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语言呈现规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 “提出要求,重复提醒幼儿遵守,严格处理违规”,这样的流程已经成为教师在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过程中惯用的模式,每个流程中都用语言的重要作用,语言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笔者把教师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使用的语言分为了积极、消极、中性三种。
1、积极的语言——夸奖
夸奖激励的语言通常是因为幼儿遵守了常规,教师夸奖的语言对于夸奖的对象来说是一种奖励和荣耀,对于其他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种观察模仿、激励和动力。如:“今天跳绳跳的不错的是天天,我看见天天在很努力的跳,虽然他昨天还是一个一个的跳,但是今天他一直都在练习,很棒的,都能两个两个的跳。我相信再联系几天你肯定能够连起来跳!”在班级里的其他幼儿听到老师这番夸奖的话都很羡慕天天,也都提起精神准备下次努力练习。
2、消极的语言——批评
批评性的语言通常是在幼儿在违规行为出现之后,通常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及时指出幼儿的违规行为,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制止幼儿的行为,到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总结时对幼儿的某些行为提出批评。如“好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但是还有几个小朋友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别人说笑,你们自己说话会打扰到其他小朋友听课的,你们好好反省一下,我希望下次上课时,你们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3、中性的语言——提醒
提醒的语言一般是在行为没有发生时教师说的。教师为了防止幼儿违反常规,加以提醒和重复。幼儿的自控能力在大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前期的幼儿的自控能力已经发展为遵守规则和延迟满足,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提醒的语言对幼儿遵守常规是很有帮助的。如“请在老师没有把饭乘到你的碗里时,不要动桌上的勺子和碗”。当然除了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常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同伴的语言同样对幼儿的常规遵守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环境中的标识
标识可以分为“有声的”和“无声的”。“无声和有声的标识”都包含在班级环境中,这些标识有幼儿的行为有指导、约束的作用。
1、看的见的“无声标识”
看得见的“无声标识”就是指那些看的见的标语、提示的图片、环境布置等。在幼儿园中,当你走进班级看见班级的环境布置时,就会发现很多的“无声的语言”来限制幼儿的行为。
案例:A大班一进门就能看见值日表,上面需要当天的值日生把日期写在纸片上然后用固体胶贴在“日历”上。班级共有六个区角,分别是: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棋类区、益智区、建构区,每个区都是被置物柜隔开的,每个区都有限制人数的标识。
2、听得见的“无形标识”
当一个活动结束或者是另一个活动开始时都会有听得见的“无形标识”来提醒小朋友接下来该做什么了,那就是音乐,幼儿常常能根据音乐的名称、节奏的快慢等为依据做出相应的行为。
案例:在幼儿园每天8:40左右音乐会想起,提醒小朋友们和教师收拾玩具或跳绳,然后找到自己班级所在的位置,排列队形准备做操;早操结束之后又伴着结束的音乐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唱着歌上楼梯;10:30-11:00之间是幼儿的区角活动的时间在11:00之前的五分钟左右教师就会放音乐,小朋友们知道是收拾玩具的时间。
三、对大班班级环境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常规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1、幼儿园规则的建立价值取向应该是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强调规则,方便教师的班级管理。幼儿园常规教育多以行为主导,向上述的教师的语言及行为等都有行为主义的影子,这表明教师在面对常规时,更多的是以班级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教育导向来思考,教师更关注的是班级管理的眼前的目标,而不是促进幼儿自我管理、道德自律的长远目标,致使教师关注的是幼儿在班级遵守规则的行为,而不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常规的建立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
常规的教育不能过于苛刻、抽象、文字化,导致束缚幼儿的发展,剥夺幼儿的自由。要形象化、人性化,幼儿易于接受。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常规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幼儿对常规的需求、高要求,所以会导致幼儿的违规行为。如某幼儿园小班常规“坐在位子上不能动,不能离开座位到静静的等待午饭”另外班级里的标识应该形象具体,不能用生硬的文字来作标识,应带图文并茂,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遵守。
(二)常规教育重在内化——建立规则意识
环境中的常规教育,利用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塑造,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建立规则意识,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目的。
我们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规则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规则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那就是将规则还原成儿童主体的兴趣和需要, 激发儿童对规则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感受到对规则的内在需要并体验到需要满足的快乐。我们不能将规则视为钉入儿童身上的一颗钉子,而需要将它看成是播种在儿童心里的一颗种子。
(三)班级环境需要教师引导、合作幼儿共同创设
班级中的环境不仅仅教师创设的更多是由幼儿参与创设的。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需携手并引导幼儿共同创设,这样创设出的环境才能真正适合幼儿。在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一书中提到作者等人对北京地区六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班级常规基本上是成人制定的。其中,由园领导制定的占35%,由同年级的教师一起制定的占10%,由本班教师制定的占52.5%,三者共计达97.5%,而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的只占2.5%,这说明幼儿很少参与常规的制定。
(四)这样建立的常规也只是教师或其他人的常规而不是幼儿自己的常规。
这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单一方式以压制、约束为目的,往往带有负向的情感色彩,无疑给孩子罩上了一张无形的网。6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共同主动创设班级常规,尤其是在班级中的一些规则,让幼儿去发现真正方便自己方便他人的方式、规则,涂尔干在书中也提到“儿童必须自己感觉到,在某一规范中,究竟什么是他应该自觉遵守的东西。”7让儿童做自己的主人。这样儿童才会主动的去遵守自己制定的常规。如:儿童和教师一起商讨该制定规则,由儿童动手来做自己的标识,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制定惩罚规则等。
参考文献:
[1]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早期教育[J].2003,1.
[2][10]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设计意图:
火灾是幼儿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幼儿不会保护自己,后果不堪设想。《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可见让幼儿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十分重要,为此我设计组织了这次活动。为了活动更加有趣生动,我把知识点都贯穿在故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技能。
活动目标:
1.知道并掌握火灾逃生的简单方法。
2.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图片(房子、小猴子、火、烟、消防车等),音乐(火灾警报)。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学习逃生方法师:这是谁的家?小猴子一个人在家玩,突然发现家里着火了,他很着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急忙冲向电梯,这时,他突然想起在幼儿园老师说过,发生或在不能坐电梯,要睡着安全出口走楼梯,房间有很多的烟,熏得他好难受啊,他急忙找了一块湿毛巾捂住了鼻子并弯下腰,小猴子终于跑出来了,这时,他突然发现他的衣服着火了,他急忙在地上打了个滚,火熄灭了。他掏出电话给119打电话说:幸福路花园小区着火了,我是小猴子,我的电话是54321。消防员叔叔很快赶来,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2提问、巩固师:小猴子在逃生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方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猴子在逃生中顺着安全出口的方向,走楼梯,没有坐电梯,因为发生火灾后点体会被烧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进去的人可能会被困在里面,很危险。他用湿毛巾捂住了嘴巴和鼻子,防止吸入烟尘,由于烟尘大多集中在空气的上方,小猴子弯腰往出走,出去以后他的衣服着火了,他打了个滚把火扑灭了。
师:小猴子报警的时候都说了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猴子告诉消防员叔叔着火的地址,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只有这样消防员叔叔才能很快的感到着火的地点,进行灭火。
3.火灾演习师:如果我们教师着火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教师小结:教室是一个公共场所,人比较多,所以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离开,要用湿毛巾无助嘴巴和鼻子,弯下腰,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师:听到警报后,第三、四排的小朋友跟着我走,第一、二排的小朋友跟着贾老师走,走到门口的时候,拿一块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
播放警报,开始演习
4评价总结师:刚才演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发现……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灾中的一种逃生方法,在实际的火灾中,有很多种情况,我们下一次继续讨论。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安全课《火灾逃生》,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对演习活动兴趣浓厚,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故事--《小猴子逃生》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安全逃生技能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让幼儿在聆听故事中学会了火灾逃生的简单技能,获得了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学习掌握简单的火灾逃生技能,避免了生硬的说教。《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为了让幼儿学以致用,我安排全班小朋友进行火灾演习,通过这次演习我相信小朋友都清楚的掌握了火灾逃生的简单技能。但教师在活动中多次提问幼儿都未曾总结,并且活动内容相对于大班来讲,过于简单,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难度。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有效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也就没有进行有效的总结,这些都是以后活动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详案反思《火灾逃生》这篇文章共4313字。
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怎么做最安全》含反思》:大班安全教案《怎么做最安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走,更节省时间,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安全《怎么做最安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课件的播放观察每一个人不同之处。
2、学会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3、尝试用纸浆、气球制作立体面具,体验资质玩具的乐趣和成功感。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设计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教管理质量,已成为幼教界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所以我设计了开始就是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因为幼儿在这个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不一样的我”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所以我设计这一课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独特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其实是不一样的,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地方。
【活动重难点】
能让幼儿学会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
能够使用纸浆和气球制作立体的面具。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2、再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同伴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
二、产生制作兴趣:
1、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3、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三、学习制作方法:
1、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助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2、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3、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均匀地增加厚度。
4、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四、设计脸谱和表情:
1、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的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2、在白纸上线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3、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4、待面具完全干透,图上合适的水分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去下面具。
五、作品展示:
在展示区或墙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哪些面具很有趣、很独特,最能让人看出是谁的。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粉碎纸浆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性,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气球面具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设计“独特的面具”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幼儿园老师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将一节活动用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要让幼儿学到该学的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2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见,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语言能力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根据3~7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和幼儿语言教育方式相结合,将极大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有利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幼儿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设,激发幼儿语言感知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讨的内在动力。”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创设了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充分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共鸣,使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语言教学的开始环节,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作为活动开始的导入环节,用直观的图像、动画、影音来激活幼儿的思路,用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如在进行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时,以往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来创设导入,辅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故事讲述,有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配合性不高,整个活动教学一开始因幼儿个体差异而显得不理想。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先给幼儿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将故事内容从原来抽象的讲述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情景,同时配上有节奏的音乐和语言文字,更好地突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过程,让孩子们可以明白青蛙的生长过程,同时知晓不同动物的外表特征, 激发幼儿语言感知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活动,培育幼儿语言交流的乐趣。
乐趣是你能去做,并把它做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感;幼儿语言学习的爱好是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结合幼儿兴趣点及近期发展目标,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调动以往经验,培育幼儿语言交流的乐趣。
开展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活动内容制成Flash课件,在课堂上幼儿被这些形象生动、富有动感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下子使幼儿对语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紧跟着课件配录的小鸭、小猫、小青蛙等动物逼真的叫声,幼儿情不自禁地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和叫声,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的这些小动物走路特征,并能够很快知道各种动物的名称,在模仿的过程中呈现出快乐的感受。再在老师的启发下大部分幼儿还学会了正确运用跑、跳、爬、跪等动词,他们边做边仿说:“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 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而然把语言交流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为幼儿构建起一座通向语言学习领域的桥梁。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听着音乐《找朋友》试着跟老师一起帮鼠宝宝找朋友,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语言教育活动以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来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气氛,养成幼儿语言学习的志趣。
志趣是你不仅能把它做好,还能把它做到最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并为之努力和奋斗。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兴趣后,要因势利导使幼儿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演变成语言学习上踌躇满志的志趣。
在语言故事《蜈蚣的溜冰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舞台表演和连环绘画环节,使用照相机把精彩过程和作品图册拍录下来,运用多媒体技术编辑处理成视频影像,再借助视频加工软件把儿歌“蜈蚣溜冰”录制进视频影像中,画面中加上颜色对比较鲜明的文字旁白和注释说明,达到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相结合的效果。当再次以幼儿书画作品展、教学活动成果展、创绘想象交流展等形式向幼儿们展示播放时,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语言学习上渲染气氛和成就感受。并且通过专门设立的“讨论区”和“创作室”,将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取得奖励的成果,挂在博客及QQ空间上让更多的家长、教师、幼儿来关注,把教学反思与交流学习延伸到幼儿园外,进一步鞭策幼儿为之努力和奋斗,发挥其自身更深层次的潜能,去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助手与有效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变得更加轻松,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及施展的平台。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文字、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多媒体技术教学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实践平台,成为勉励幼儿创造发展的美好环境,成为推动幼儿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杜燕.语言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教学),2010,09.
[2]魏红梅.乐在其中——融语言活动于数学活动中[J].好家长,2011,10.
[3]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
【大班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好玩的钟表05-27
尖利的东西会伤人安全教育的大班教案07-02
大班环保教育活动06-08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09-17
大班教育健康总结10-08
大班教育活动教案12-09
大班下礼仪教育计划11-06
大班教育随笔怎么写12-07
幼儿大班健康教育总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