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精选7篇)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篇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带你去看花海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你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偎依在你怀里,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 …”“哎呦,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 …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的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尽赏自然,尽得欢颜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能获益无穷。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篇2

1.试题构成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延续了2010年高考的风格, 难度适当 (0.62。数值越大, 难度越大, 下同) , 梯度和区分度较好, 符合广大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结构如表一所示。

2.试题特点

(1) 看知识板块——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 全面覆盖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 均在《考试大纲》规定范围内, 所考查考点不刁不偏, 基础性强。如第1题地质构造, 第4题省区简称, 第40 (2) 题植被类型, 第41 (1) 题河流流向等, 均是中学地理的常识。其中, 自然地理和中国地理试题所占分值比重高达50%, 可见基础知识在本试卷中的分量非常大。试题除对资源、灾害、农业区位与地域类型、地理信息技术等极少数内容没有涉及外, 其他必修和选修内容均已被覆盖。仅11道单选题和2道综合题, 就产生如此高的覆盖率, 可见命题者的匠心。另外, 试题在全面考查的同时, 更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见表一) 。

(2) 看能力要求——考能力, 重规律、原理, 求理解运用

从表一的“‘能力要求’分布”栏中可以看出, 试题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几乎每道题都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中;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试题不多, 但分值很高, 难度也最大。另外, 试题对变化规律和形成原理的考查力度很大。考查地理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的试题有:第3题城镇化过程、第6题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变化过程、第7题人口迁移变化过程、第9题土地生产力退化过程等。考查原因、影响因素、判断理由的试题有:第2题由河床淤积向冲刷转化的原因、第5题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第11题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第40 (2) 题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第40 (4) 题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第41 (1) (2) 题判断的理由等。

(3) 看题型设置——选择题独立设问, 综合题整体渗透

单选题中有5道题是独立成题的, 另6道题则分成3组, 分别根据同一则材料设2个题目, 不过前题答案对后题答案影响不大。41、42两道综合题则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 综合考查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发展探究、选修地理要点等内容, 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综合题所考查的考点如表二所示,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设问的渗透性、视角的整体性、高度综合等特点。

(4) 看信息呈现——语言简练, 图表简明, 图文并茂

试题中文字材料的字数少, 语言简练;图示有坐标统计图、区域示意图、剖面图、结构图各两幅, 共计8幅, 且图表信息简明, 易于读取。图文信息简洁则阅读量小, 可节约时间。

试题中的材料不是直接取自教材, 如第3、4、5、7、8题选用了较新的数据资料, 统计图表中的轴、线、点等都无法从教材中找到, 但又源于教材, 如第1题的图就与教材中的图很相似, 第10、11题的图很容易让考生想起教材中出现的钢铁、棉纺织生产链。试题利用新情境、新材料设问, 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有利于控制试题难度。

(5) 看答题和评分——弱化计算, 压缩书写量, 严扣要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中的地理计算继续呈弱化趋势, 没有精算, 只有估算。如第3、4、7、40 (1) (3) 题, 它们强调的是对量变及其变化过程, 以及对规律的理解和推理, 而不是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即“计算”考得少, “思考”考得多;“结论”考得少, “过程”考得多;特殊解题技巧考得少, 大众性思维考得多。这是新高考的又一个特点。另外, 综合题答案的总字数很少, 只有192个字。从评分操作看, 改卷老师对答案要点扣得较严。如第40题, 第 (1) 小题要求回答首都, 答成图中的国家名肯定不给分。第 (2) 小题要求答出植被, 若答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则无分。第 (4) (5) 两小题分别为6分、8分, 答案分别给出4点、5点, 考生只需答对3点、4点即可得满分。在评分时, 所给答案的前2点、3点为必答, 紧扣标准答案, 其他再多的合理答案也只能得另外的2分。

二、备考策略

1.重基础, 抓主干

所谓基础, 从微观上看, 即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核心地图及插图、重要空间等;从宏观上看,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是必修三和选修的基础。高考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率高, 基础复习不能缺漏。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不做难题怪题, 不钻牛角尖, 抓住主干 (各章节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

2.重原理, 抓过程

高考不是考对教材的记忆, 而是考四大能力。考生在复习中要高度重视对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和形成过程的理解。如懂得等值线的形成原理, 划分时区, 区分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分析工、农、商业以及交通等的区位, 寻找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明白区域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区间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考生在复习中要踏实学习, 真正理解并且还可说、画、演示出各种演变过程。如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大气环流, 气候成因, 洋流运动, 地壳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过程, 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和减灾措施等。

3.重图表, 抓读取

图表是高考试题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作用是承载有用信息、设置问题情境、表现区域特征等。 重视并善解图表是备考的重要举措。

考生在学习和备考中, 一是学活教材原图。如能懂图、说图、原绘、加绘 (如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中加绘自然增长率、总人口变化曲线) 、改绘 (变换坐标、改变数据、增减要素) 、简绘、自绘 (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绘成简图) 等。二是总结各类图表。如区域地图、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三是运用各种图表。即读图例、注记, 看坐标、表头, 析箭头、数据, 观分布、变化。四是调用知识思考并解答试题。

4.重案例, 抓整合

用案例来设置情境和问题, 是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考生在复习中要重案例, 抓整合。一是析透教材案例。对“阅读”“活动”“探索”“问题研究”“案例”等主动展开讨论、辨析、质疑, 从中学会分析方法, 提取内在规律, 实现能力迁移。二是整合区域案例。考生在备考复习后期, 要多以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区域为背景, 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地理要素、特征、问题, 并探究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黄土高原, 可整合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特征, 工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等经济特征, 以及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 煤炭开采、利用及产业转型, 人口分布、迁移等。

5.重表达, 抓“问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总体难度不大 (0.62) , 选择题难度更小, 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主要在于综合题, 尤其是简答题。审准题意, 抓准“问点”, 读准信息, 精准表达, 是得高分的关键。“问点”就是题目要求考生回答的直接问题或核心观点。如第40 (2) (3) 题最后一空的“问点”分别是植被类型、污染大小比较, 而不是具体植物、具体污染分析。第40 (5) 题的“问点”是区域均衡发展。

综合题主要有两类题型:填空、简答。对于填空题的把握:一是答案多为词、词组或短语。二是填入答案后再读题, 应该是通顺的, 无语法和逻辑错误。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简答题, 主要考原因和措施两类问题。做简答题时:一是写出序号, 分清层次。如第41 (3) 题, 答成“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有分, 而答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不给分。后者层次不清。二是主要答案放在前面, 尽量多答要点。三是突出核心词。如第41 (1) (4) 答案中的 “没有流入海洋”“节水”“调整农业结构”。四是运用地理术语, 避免口语和空话。如第41 (4) 题答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给分, 因太空泛, 不具体。五是对成因和规律的分析要按前因后果的顺序作答。

广东高考地理命题制研究 篇3

从2010年起广东高考实行文科综合卷,地理、政治、历史三科合卷考试,满分300分,每科100分。如何从命题、备考看待每年的高考题目?命题包括内容、题型、难度、信度、标准差、区分度等,备考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命题者和高三学生老师如何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课考试大纲》?我们课题组在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文科班(201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做了抽样问卷调查,收集一部分有多年高三地理教学经验老师的意见、参考有关的文献,对广东高考地理命题制进行研究。

一、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的结果

1. 问卷设计。

课题组的成员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曾玮博士、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地理教研员张灿祥、广州市第四中学地理教师胡伟英、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邱萍、广东实验中学地理教师(黄建伟、廖洁、黄嘉永)组成,课题组的成员通过征集相关人员的建议,设计了《广东高考地理命题制研究问卷》,并在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文科班(201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抽取了两个班的同学做随机问卷调查。

2. 广东高考地理命题制研究问卷。

《高考地理命题制研究》问卷调查

高三文科班的同学:

你好!本问卷是《高考地理命题制研究》课题组发出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2010-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命题的感受和把握,并据此对广东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和形式进一步建议,以达成更好的考核目的。请你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你的回答仅作为统计数据处理,对你本人和学校均无影响。谢谢你的帮助!

【内容要素】

1. 2010-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命题范围基本上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   )

 A.同意           B.较同意           C.不同意

2. 2010-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命题基本上体现地理知识的     特点(区域性、综合性)(   )

 A.同意           B.较同意           C.不同意

3.与知识考查相比,2010-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更侧 重于对能力的考查(    )

A.同意           B.较同意           C.不同意

【题型要素】

4.2010-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命题所选用的题型比较恰当(    )

 A.同意           B.较同意           C.不同意

5.2010-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各题型所赋的分值较科学合理(    )

A.同意           B.较同意           C.不同意

6. 你希望201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类型与2013年比较(    )

 A.一样           B.大致一样        C.较去年有所改变

【难度要素】

7.你认为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的整体难度(难度系数0.55)(    )

 A.偏难           B.适中              C.偏易

8.你希望201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的难度系数(难度系数=平均分/总分)是(    )

 A.0.50~0.54      B.0.55~0.59      C.0.60~0.64

D.0.65~0.69      E.0.70~0.74

9.你目前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辅导与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的难度比较(    )

 A.高于高考试题的要求             B. 大致一样

C.低于高考试题的要求             D.不清楚

【你对2014年广东高考地理命题建议】

3. 抽样调查的数据。

选  项(各选项选的人数和占的比例)

《高考地理命题制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共发出90份问卷,有2份空白没作答)

二、2010年—2013年广东高考地理卷考点分布

三、2010年—2013年命题分析

1. 试题的总体评价。

2010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严格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课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要求,命题注重能力立意,注重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材料新颖、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无偏、难、怪题,题型、难度与知识覆盖面与前两年基本一致,保持了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的风格,命题的质量与水平较高。试题全面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必修内容以及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选修内容的掌握程度,选材围绕地理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知识面覆盖广、考点分布合理,重视对考生地理图表的阅读、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有用性。

从2010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广东卷)平均分、难度、标准差、信度看,试题的区分度较好,信度较高,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生。

2. 试卷的设计。

(1)2010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的试卷结构基本一致。

试题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共13道小题。其中选择题11道,为第1至第11题,全都为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44分;非选择题2题,分别为40题和41题,每题28分,合计56分,地理科满分为100分。

(2)知识能力的考查分析。

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分析、判断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调动和应用地理数据、分析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讨现实中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3. 试题特色及评价(以2012年为例)。

(1)试题特色。

2012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以《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课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为依据,以能力立意,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题以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地理热点问题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将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活学活用,体现地理学科的有用性。试题重视考查考生从地理景观图、区域地理位置图等地理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调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和论证地理问题。总体来看,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注重基础,重点考查地理学主干知识;

②能力立意,强调考查读图分析技能;

③选材新颖,关注地理热点问题;

④综合性强,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⑤贴近生活,体现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2)试卷、试题评估指标分析。

①选择题得分的基本情况。

2012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中共有11道选择题。选择题部分的总分平均分31.94分,平均难度0.73,标准差为6.44 。

2012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的选择题难易结合、梯度合理。11道选择题中,难度系数在0.80以上的6题,0.60-0.80的2题,0.40-0.60的2题,0.40以下的1题,试题总体上难度适中,没有难题、怪题、偏题。标注差在0.85-2.00之间,区分度在-0.15-0.35之间,试题的区分度较好。

②非选择题得分基本情况。

2012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中共有2道非选择题。第40题的平均分为15.14,标准差6.27,难度0.54,区分度0.60,第41题的平均分为14.24,标准差3.90,难度0.51,区分度0.40 。非选择题部分的总平均分为29.38,平均难度为0.53,非选择题的难度大于选择题。

4. 考生答卷反映的问题。

(1)审题不清楚、答非所问;

(2)基础知识薄弱、答题思路狭窄;

(3)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欠缺;

(4)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规范。

5. 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发。

(1)全面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2)重视培养考生地理思维能力;

(3)加强地理图表阅读能力训练;

(4)强调仔细审题、有的放矢;

(5)严格规范地理学科专业术语。

综上所述,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广东卷)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课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要求,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专业特色,命题质量较好,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对高考地理命题的思考

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课考试大纲》要求看,《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体现了:

第一是平稳,主要是指地理主干知识延续了2012年的一些重要考点:①气候与天气系统(40(1)、41(1)、选择题4);②人口增长(选择题5);③全球变暖(选择题10);④河流知识(选择题7);⑤时间计算(选择题6)等。这些知识内容眼熟,学生容易做答,利于学生考试心态平稳,从而发挥较高的水平。其次,图表数量共9幅(图7表2)与2013年基本保持平衡,没有大起大落,利于考查学生读图、析表能力,顺便降低试题总体难度。平稳还表现在:热点时事淡化处理,是广东高考命题的一贯宗旨,2013年也不例外,考查了热点南海周边国家印尼,融时事与地理为一体,将考点与热点有机融合于区域地理中,不露痕迹。

第二是变化,主要是一些试题呈现方式较2012年有较大不同:11道选择题的材料个个独立,无一拖二形式的组题,学生答题不会因前一道选错,后一道跟着出错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得分的概率;其次,填空题的总分值(共16分)减少了,较2012年的24分少了8分,其用意是增加简答题分值比重,目的是增大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地理思维能力的力度。

第三是选修内容的考查形式呈现多样化:有选择题(11)、有填空题41(2)、有简答题41(4)。其形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题型,分值也不再是传说中的10~20分,这说明做为新课标标志的选修内容,在广东高考中的地位遭遇弱化,目的可能也是为高考备考减负。

第四是某些地理主干知识点交叉考查意图相当明显,目的是反猜题,避免落入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对高考地理命题的建议

我们从问卷调查和与高三地理教师交流看今后的高考地理命题。

1. 学生认为。

(1)主观题考查不过分拓展,应用切合课本。

(2)要能考查学生的能力,对于优秀的同学要有能力考查,并且能有一定的区分度。

(3)希望命题能更清晰,问题准确,不要太脱离材料或含糊不清。

(4)题目落到实处,不要太高太泛。侧重于能力,知识点不要超纲,不要考查课本上过细的点。

(5)难度适中,注重基础,不可只有简单题,难题也要有。

(6)紧扣课本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以考查。

(7)希望能有一定的难度但要符合《考试说明》的内容。

(8)注重回归课本及知识框架,不要出现怪、偏题。

(9)答案设置的开放性应更大。

(10)选择题的难度提升。知识覆盖率高点,全面点。

2. 教师认为。

(1)某些重点知识接二连三的考。如全球变暖、人口增长、河流(外力作用)等,其内容涉及地理的主干知识,地理的学科特点相当突出,如不考它,不能让人明了地理到底是学什么的。

(2)某些内容隔三差五的考。如地理信息技术,2010年考,2011没考;2012年考,2013年没考。地质构造(图)知识点也有呈现这类趋势的特征,如2011年考,2012年没考,2013年考。某些考点总事不过三。如产业链知识,2010年综合题中第一次出现,2011年出现在选择题11中。而后的2012,2013再也没有出现过。与此类似的高铁(2012、2013)、可持续发展(2012、2013)等内容已连续二年考查了,这样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备考提供了某些规律,也许会误导了考生。

(3)考点不能超纲。如2013年高考中地理卷的40(3)考查印尼多雷雨原因连着考“原因”,感觉有点离谱,而且考查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更感觉是有点超纲了。第41题采用2008-2010的的西宁资料进行考查,觉得资料较旧,时间离我们有点远了。

(4)高考命题者站得高、看得远,使用的考点材料新、角度切入新,给人的感觉才会新。

(5)高考命题组的成员虽然每年都随机抽调,但命题人员多是由大学的老师组成,大学老师对中学的地理教育不一定十分了解,建议高考命题组的成员中有中学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应占一定的比例,最好是占高考命题组的成员总数的20-30%。

总之地理高考命题应能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专业特色。突出培养考生地理思维能力。注重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材料新颖、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无偏、难、怪题,题型、难度与知识覆盖面与前四年基本一致。

2014年高考年报的相关数据还没公布,但从省考试院提供的一些列数据表明,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在2014地理高考命题中得到体现。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篇4

【作文题目】

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范文】

且以作品论英雄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读安东尼奥人品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点评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篇5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C.地形

B.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

()。()。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C.③地

B.②地

D.④地

解析 第1题,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其东部为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从等温线的分布看东部气温低,呈闭合状,西部气温高,故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沿海,台湾山脉西侧,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冬季由于地势低平,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于②、④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①地,故A项正确。答案 1.C 2.A(2013·福建文综,6~8)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完成3~5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3.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a C.c

B.b

D.e

()()。

4.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C.地形

B.风带

D.河流

5.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

3、4 C.

7、8

B.

5、6

D.

9、10

()。

解析 第3题,题干中d为一般区,则在d以北的e、a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故不可能是最舒适区;与b相比,c地处长江沿岸,空气较湿润,相对湿度较适宜,c两侧为丘陵地形,风速较适宜,故C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甲地等高线较密集,地形崎岖不平,会使平均气温降低,气压变化幅度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随之变大,故地形是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下降的原因。第5题,3、4月份雨带还未推移到该地区,相对湿度达不到70%;

7、8月天气炎热,且有伏旱现象,相对湿度下降;

9、10月份雨带南退速度很快,降水不明显,相对湿度变小,同时冬季风实力增强,风速增大。故选B项。答案 3.C 4.C 5.B(2013·全国文综,10~11)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6.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C.Q、H

B.Q、R

D.H、K

()。()。

7.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 C.S、R之间

B.N、M之间 D.S、K之间

解析 第6题,H点外围等值线数值可能为180,也可能为200,如果是180,则H的取值范围是160

8.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9.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干旱旬数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A项正确、B项错误;自洛阳向南先增加后减小,故C项错误;读图可以找到高值和低值中心故D项正确。第9题,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即向高值方向凸出,说明其干旱旬数少,降水较多,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A项正确;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干旱程度高,故B项错误;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故C项错误;由此可见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夏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答案 8.AD 9.AD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篇6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3.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我国适合大范围建设“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在下列四个日期中,正午时该夹角最大的是()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是我国在国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读图,完成4~6小题

4.与我国京沪高铁相比,安伊高铁设计和运营时速较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河网密布 B.地势起伏较大 C.冻土广布 D.飓风活动频繁

第1页(共15页)

5.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铁路沿线地区,自然要素的变化趋势是()A.年降水量由少到多 B.气温年较差由大到小

C.植被类型由森林到草原 D.年太阳辐射量由多到少 6.图示半岛各地发展农业,合理的是()A.东部高原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 B.中部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 C.西部平原夏季多雨有利于种植葡萄

D.北部滨海地区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发展乳畜业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如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读图,完成7~9题

7.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8.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C.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9.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R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如图示意某区域河流水系和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0~11小题

第2页(共15页)

10.图中四条等降水量线之间的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年降水量超过400mm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距海远近D.纬度位置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阅读图文材卑翔,完成下列要求.

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水经东端库赛河注入库赛湖,后因气候变干,湖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3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 011年8一9月间,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三万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因此而由280平方千米缩减到168平方千米.随后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

(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

(2)推测卓乃湖水外泄、面积骤减对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4)有观点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气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第3页(共15页)

束埔寨地处热带地区,旱季(11月到次年4月)、雨季(5月到1.月)分明,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国.该国多次获得“世界最好大米”称誉的茉莉花香米,王要产于洞里萨湖和涓公河的泛滥平原,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一年一熟种植(生长期5一6个月),产品销往中国、新加坡、欧盟等地.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及周边地形和水系.

(1)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分析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

(2)分析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主要原因.(3)分析柬埔寨茉莉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地理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果树瀑布位于我国贵州省安顺市,落差74米,宽81米,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水量大时,气势磅礴,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激起数百米远的水雾.每年5月到10月是黄果树景区的旅游旺季.如图是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分析黄果树瀑布景区每年5月到10月形成旅游旺季的原因,并说明近距离观赏瀑布需要携带的用品及理由.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崩是指高山地区大量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崩塌并迅速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尼泊尔北部是雪崩灾害多发的地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严重雪崩,导致多人伤亡(如图).

第4页(共15页)

分析尼泊尔北部地区雪崩灾害多发的原因.

五、环境保护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生物浮岛”技术发展迅速.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图1是“生物浮岛”景观图,图2示意“生物浮岛”原理.

说明“生物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第5页(共15页)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考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由题,要发展“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丰富的光照资源,另一个就是水资源丰富,综合上述两个条件,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符合.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解答】解: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要大面积发展需要水面多、光照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符合. 故选:D.

2.“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考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上面光伏发电,会影响水体光照,降低水体温度.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解答】解: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水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会削弱到达水体的光照,最终降低水体温度. 故选:B.

3.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我国适合大范围建设“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在下列四个日期中,正午时该夹角最大的是()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第6页(共15页)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分析】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为了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照,太阳光与太阳能集热板始终保持垂直的关系,即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90°. 【解答】解:为了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照,太阳光与太阳能集热板始终保持垂直的关系,即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90°.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正午时该夹角最大,对照四个时间,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时间为1月1日. 故选:A.

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是我国在国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读图,完成4~6小题

4.与我国京沪高铁相比,安伊高铁设计和运营时速较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河网密布 B.地势起伏较大 C.冻土广布 D.飓风活动频繁 【考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所经过区域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首先看地图可知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所经过数条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列车速度不能过快,而我国京沪高铁经过区域地形平坦,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当地实际.

故选:B.

5.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铁路沿线地区,自然要素的变化趋势是()A.年降水量由少到多 B.气温年较差由大到小

C.植被类型由森林到草原 D.年太阳辐射量由多到少 【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此区域属于土耳其,考察的是此地区的气候、植被特点.

【解答】解:伊斯坦布尔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安卡拉地势起伏不平,气候属半大陆性气候,相应的植被是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特征. 故选:C

6.图示半岛各地发展农业,合理的是()

第7页(共15页)

A.东部高原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 B.中部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 C.西部平原夏季多雨有利于种植葡萄

D.北部滨海地区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发展乳畜业 【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考查的是西亚地理位置的确认、西亚地形及其农业发展.

【解答】解:图示地区根据经纬度或者地中海和黑海的位置均可以判断为西亚.西亚的地形以高原和沙漠为主,农业主要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其中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绿洲上. 故选:A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如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读图,完成7~9题

7.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

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明确北极燕鸥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这一夏天. 【解答】解:北极燕鸥迁徙到北半球的时候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故应夏季之前从南半球回迁.故选:A

8.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C.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涉及到的知识较多,球面上最短飞行距离,地转偏向力,自转方向,气压带和风带.

第8页(共15页)

【解答】解:A选项,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不符合题意,如果是沿大圆飞应该沿经线圈飞,故A错;

B选项,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由图可知,既有自西向东,也有自东向西,故B错;

C选项,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由图可知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故C错;

D选项,结合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可以看出大致顺风飞行,节约体能. 故选D.

9.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R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读图,结合材料,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远超过3万千米;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盛行风向;运用GP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解答】解:A、经线圈昼长为4万千米,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远超过3万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盛行风向,故不符合题意;

C、运用GP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故不符合题意;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故正确. 故选:D.

如图示意某区域河流水系和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0~11小题

10.图中四条等降水量线之间的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年降水量超过400mm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该题主要从图中读取信息,读图中等降水线可获取答案.

第9页(共15页)

【解答】解:从图中等降水线可以看出,④区域降水量位于200mm﹣400mm之间,由于④区域降水少,向③区域增多,则③区域必然高于400mm,②区域则低于400mm,①区域高于400mm,可以将四个区域连成一条直线,则题可简单做出. 故选:C.

1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距海远近D.纬度位置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总体较少,图中河流流向显示该区域位于河谷,由图中纬度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所以该地是西风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的差别. 故选:B.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阅读图文材卑翔,完成下列要求.

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水经东端库赛河注入库赛湖,后因气候变干,湖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3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 011年8一9月间,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三万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因此而由280平方千米缩减到168平方千米.随后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

(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

(2)推测卓乃湖水外泄、面积骤减对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4)有观点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气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

【考点】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分析】(1)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从卓乃湖湖水的补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强降水.

(2)对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在湖水会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还会导致该区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湖岸草地退化等.

第10页(共15页)

(3)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原因是“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所以防治措施主要是拓宽河道、加固路基.

(4)相连成为一个大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通过长期才能知道,存在不确定性.

【解答】解:(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加,湖水增加)和“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2)不利影响表现在湖水会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还会导致该区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湖岸草地退化等.

(3)防治措施主要是拓宽河道、加固路基.

(4)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通过长期才能知道,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改善,如湖泊湿地面积扩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等.也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等. 故答案为:

(1)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与库赛河之间有(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

(2)卓乃湖外泄可能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裸露,湖岸草地退化(沙化),食物短缺;藏羚羊饮水变得困难.(3)开挖加深加宽河道引流行洪;加固跨河桥梁(和路基).

(4)赞同:理由: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或生物多样性增加)(或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的趋势). 反对:理由: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可能导致湖水外溢,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并使清水河加宽加深,使当地地表水分急剧流失,(导致气候变干,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碱化加剧).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束埔寨地处热带地区,旱季(11月到次年4月)、雨季(5月到1.月)分明,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国.该国多次获得“世界最好大米”称誉的茉莉花香米,王要产于洞里萨湖和涓公河的泛滥平原,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一年一熟种植(生长期5一6个月),产品销往中国、新加坡、欧盟等地.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及周边地形和水系.

(1)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分析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

(2)分析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主要原因.(3)分析柬埔寨茉莉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

第11页(共15页)

【考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1)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主要围绕该地区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及对该地区的影响展开.

(2)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主要原因从品种、光照、土壤、污染小等方面进行分析.

(3)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从香米品质好、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1)柬埔寨茉莉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旱季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雨季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原因:旱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降低,泛滥平原成为肥沃的耕地,此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雨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上升,泛滥平原(耕地)被淹,此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

(2)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主要原因是水稻品种优良;旱季种植,光照充足,且生长期长,营养成分积累多;每年雨季河湖水泛滥给土壤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工业污染小,农药、化肥使用少,水质、土质好,产品污染小.

(3)柬埔寨茉莉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是柬埔寨茉莉花香米品质好;欧盟国家气候条件不适宜稻米生产,市场需求量较大;海运便利,运输成本低. 故答案为:

(1)旱季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雨季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原因:旱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降低,泛滥平原成为肥沃的耕地,此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雨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上升,泛滥平原(耕地)被淹,此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

(2)水稻品种优良;旱季种植,光照充足,且生长期长,营养成分积累多;每年雨季河湖水泛滥给土壤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工业污染小,农药、化肥使用少,水质、土质好,产品污染小.

(3)柬埔寨茉莉花香米品质好;欧盟国家气候条件不适宜稻米生产,市场需求量较大;海运便利,运输成本低.

三、旅游地理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果树瀑布位于我国贵州省安顺市,落差74米,宽81米,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水量大时,气势磅礴,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激起数百米远的水雾.每年5月到10月是黄果树景区的旅游旺季.如图是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分析黄果树瀑布景区每年5月到10月形成旅游旺季的原因,并说明近距离观赏瀑布需要携带的用品及理由.

【考点】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第12页(共15页)

【分析】主要考查旅游的季节性和旅游者安全出行的必备物品.旅游旺季的形成从旅游资源自身特点和消费者两方面展开分析即可.近距离观赏瀑布从防雨防潮做好防护即可. 【解答】解:旅游旺季的形成从旅游资源自身特点和消费者两方面展开分析即可.水文景观主要考虑降水的季节变化对景观形成的影响;从旅游者的出行时间安排、身体感受等分析旅游成行的原因.

故答案为:5月~10月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瀑布壮观,观赏性强;当地夏季气候较凉爽,适宜避暑;该时段内节假日多(五一,暑假,国庆等).

用品:雨伞、雨衣等雨具;理由:近距离观赏瀑布时会受到水雾的影响.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崩是指高山地区大量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崩塌并迅速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尼泊尔北部是雪崩灾害多发的地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严重雪崩,导致多人伤亡(如图).

分析尼泊尔北部地区雪崩灾害多发的原因.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为雪崩雪崩;其发生机制类似滑坡.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多降雪,雪量大;喜马拉雅山山势雄伟高大,山高坡陡;春季山坡融雪出现不稳定的软弱面;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成为雪崩的触发作用. 故答案为: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雪源丰富;北部高山坡度陡,积雪容易滑落;春季阳坡气温上升快,使山坡积雪稳定性变差;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易诱发雪崩.

五、环境保护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生物浮岛”技术发展迅速.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图1是“生物浮岛”景观图,图2示意“生物浮岛”原理.

第13页(共15页)

说明“生物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要从“生物浮岛”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答.

【解答】根据材料,“生物浮岛”浮岛上有很多的植物,如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通过生物浮岛原理图可以看出他们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能够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有利于多种生物生存,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起到遮荫的效果,能够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故答案为:

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第14页(共15页)

2016年8月30日

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篇7

(A)5或8 (B)5或 -1

(C)-1或 -4 (D)8或 -4

问题的提出很 简单,但这是一 道可以由 特殊到一 般的问题,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思考方法、思维过程及感悟逻辑推理的魅力.笔者从引例解法、本质、拓展、应用 四个方面 展示引例 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一、解法探究

解法1:(分类讨论)当a=2时,f (x)=3|x+1|≥0,与条件不符;当a<2时,

评注:以上仅提供了对引例四种解法,解法1旨在消除绝对值的背景,化归为分段函数;解法2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但巧在等号同时成立;同样,解法3局部使用绝对值不等式,其实是解法2的代数化;解法4是根据题型(选择题)的特点,借助选择支进行排除.但其解法仍然是在就题论题,并不通畅,这类题目的一般性解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本质探究

函数f (x)=|x+1|+|2x+a|其实是利用绝对值进行包装的分段函数,令|x+1|=0,则x=-1;令|2x+a|=0,则x =-a2采用零点分区域的办法,不难得到函数f (x)的图象.如图1所示图象的各种情况,由图形便可直观的得到一些初步结论.

结论1:绝对值函数f (x)=|ax+b|+|cx+d|的图象是由折线组成,其最小值在某个绝对值的零点(折点)处取得.

特别地,f (x)=|x-a|+|x-b|的最小值为|a-b|.

结论2:绝对值函数f (x)=|ax+b|+|cx+d|(a>0,c>0)的每段折线的斜率:

可见,绝对值函数f (x)两侧折线斜率互为相反数,且两侧折线无线向上延伸,中间下凹,图象形似碗状,我们形象的把这类函数称之为“碗状”函数.

三、一类“碗状”函数最值的探究

四、探究成果的运用

例1 (2014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理科第16题)若不等式|2x-1|+|x+2|≥a2+1/2a+2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例2 (2014年全国高考江西卷文科)x,y∈R,若|x|+|y|+|x-1|+|y-1|≤2,则x+y的取值范围为___ .

分析:对于题目所给不等式的左侧,可以理解为函数f (x)=|x|+|x-1|两个变量x、y函数值之和的问题,属于二元 不等式最 值.即已知x,y∈R,f (x)=|x|+|x-1|,若f (x)+f(y)≤2,求x+y的取值范围问题.结合图形(图2),不等式只有x,y∈ [0,1]时能成立,且f (x)+f (y)=2,从而x+y的取值范围为[0,2].

原创变式:已知x,y∈R,3≤|x|+|y|+|x-1|+|y1|≤5,求|x|-|y|+|x-1|-|y-1|的取值范围.

评注:此题利用“碗状”函数作为背景,考察了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线性规划的 内容,同时体现 了数形结 合和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了充分的考察.

上一篇:传统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微信营销下一篇:有趣的的动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