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学位专业及人数
(一)招生专业
20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见《西北师范大学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人数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080人(具体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准)。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阶段学校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考生报考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调整。拟接收推免生专业和人数包在专业目录中公布。
二、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毕业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4年9月1日,下同),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且符合学校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后方可报考;
(6)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读研究生,需在报名前提供就读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3、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信息确认两个阶段。
(一)时间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0月10日―31日,现场确认时间2013年11月10日―14日。考生应先参加网上报名,在规定时间到选定的报名点进行报名信息确认、交费、照相,逾期不再补报。
(二)地点考生在网报时选择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三)报名程序
1、了解报名信息。2013年9月中旬,考生可以登录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研究生院网页(graduate.nwnu.edu.cn/index.asp)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了解报考信息,选择报考专业,记录学校、院系(所)、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信息的代码和名称。
2、考生网上报名。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信息)。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选择现场报名点,填写报考信息。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网报时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研招网将反馈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校验的考生应在现场确认结束前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将认证报告提交给考点和招生单位。
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须在网报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3、考生现场确认。时间为2013年11月10日―14日(以报名点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持毕业证、学位证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到指定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交纳报名考试费、确认报名信息。
四、资格审查
考生报考资格在考前由报名点和我校审查。在复试阶段和入学报到时将进行再次审查。考生来校参加复试时须提供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
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学校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时间为2014年1月4日―5日。美术学院第四单元素描科目考试将于2014年1月1日在我校进行,考生凭身份证于2013年12月31日到我校美术学院报到。
2、初试科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第三单元基础课和第四单元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少数专业学位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数学教育综合、语文教育综合、历史教育综合、物理教育综合、生物教育综合、地理教育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和体育综合课满分为300分,其它科目的满分各为150分。初试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3、全国统考联考科目及代码: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基础。
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2��”表示第2单元考试科目,“6��”表示第3单元(基础课)考试科目,“8��”表示第4单元(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9��”表示复试考试科目,“��”为考试科目顺序号。各统考科目的考试范围请参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大纲。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见我校公布的各科目考试大纲(按报考学院和考试科目代码查询)。
(二)复试
1、复试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环节,是对初试成绩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的考查。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采取不同的复试标准。
2、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要求,对上线考生进行专业课笔试、外语口语测试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
3、复试科目名称及考试大纲请查阅我校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需参加2门本科主干课程考核。参考书目请直接咨询相关学院或登陆相关学院网页查询。思想政治考核、同等学力加试、面试成绩其中一项不合格,即视为复试不合格,学校不予录取。
六、体检
体检在复试和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复试、拟录取或录取资格。
七、录取
经复试和思想政治审核后,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经教育部录取检查合格的考生发给《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八、学制学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硕士论文写作时间(从开题到答辩)不少于半年,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符合毕业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将颁发相应专业的毕业证、授予学位。
九、就业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十、其他事项
1、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 新疆高校范围内尚未见关于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献报道, 故通过该课题, 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及为该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防范、处理决策提供一套系统化地、完整地制度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1 国内外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现状
1.1 国外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研究概况
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 开始出现一系列关于学术不端的案例, 引起了学界和当地政府较大的关注, 从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工作。首先, 大量有关学术不端和学术道德的论著出版, 如,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主编的《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
对欧美国家而言, “学术发展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作前提, 有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 严格的学术训练, 完善的学术批评风气, 公正、透明的晋升程序等等”。在注重法律规范的同时, 欧美国家同样重视对青年科技人员和学者的道德教育。
1.2 国内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研究概况
中国学术界关于学术不端现象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学术不端行为涉及领域越来越多, 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 防范和责罚难度加大, 给科学研究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近年来, 由于学术规范相关制度缺陷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学术规范与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的形式下, 各种学术腐败、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在我国高校中学术不端现象日愈加剧, 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风气, 导致学术信用度降低[1]。
鉴于以上所述, 我们在正确而客观地评价高校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的同时, 还应该正视和全面剖析高校学术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 建立有效的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机制。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 在新疆高校范围内尚未见关于新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研究报道, 故笔者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及为我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防范、处理决策提供一套系统化地、完整地制度规范。
2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地扩大和学术道德失范案例的接踵发生, 学术道德、学术失范问题也逐渐成了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 而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当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况及其原因、影响因素, 促进该校建立制约学术不端的有效治理对策, 构建和完善更加科学、规范的防范措施, 净化该校学术和科研环境, 倡导学术诚信, 使该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 便是该选题进行一系列研究的目的。
3 研究意义
(1) 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当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况及其原因, 研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引起的原因, 从而调查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失范方面存在的单薄环节, 探索防止和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为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更加规范, 更加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服务机构, 通过图书馆开展的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既可以培养和提高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及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意识、学术道德, 让研究生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学术不端氛围的危害及管制措施,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促进科研工作的真实性, 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为新疆医科大学的学术研究、科研工作和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道德和制度保障。
4 研究对象
该文以新疆医科大学的二年级硕士究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专业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
5 研究内容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内容
经大量的文献检索, 利用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问卷模型, 结合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的特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表需要经过小范围的预调查后修改, 完善。为了收集真实的资料, 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确保问卷的可靠稳定性。
以主题明确、通俗易懂、结构合理、长度适中为基本设计原则,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生的一般情况。
(2) 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及了解。
(3) 研究生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途径。
(4)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5) 造成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6) 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
(7) 防范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措施。
5.2 专家, 导师访谈
专家, 导师组主要是由各学院推荐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或者新疆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态度, 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导师或专家认为的原因以及导师对学校学术不断治理对策方面的要求等。
5.3 小组讨论
主要由该校研究生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 (比如:负责论文相似度检测等) 的老师及领导联系, 构建小组, 通过座谈的方式, 了解本校目前存在的关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程度、动机、防范措施以及对学校的要求方面的问题。
最后根据问卷调查、专家组访谈及小组讨论结果, 综合分析该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动机、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5.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6 主要技术路线
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7 社会效果
(1)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 将结果提交给学校科研和教学管理部门, 促进新疆医科大学建立制约学术不端的有效治理对策, 构建和完善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净化该校学术和科研环境, 倡导学术诚信, 使新疆医科大学的学风和校风建设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
(2) 在新疆医科大学师生中积极倡导科学研究精神, 提高新疆医科大学师生的创新意识, 为该校在医学院校中全国先进、西北一流、在周边国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3) 以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为基础, 建立学术不端检测中心, 增大该校及自治区医卫系统科研和教学人员中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 进一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4) 通过调查结果, 促进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增加开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教育。
8 结语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服务机构, 通过图书馆开展的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既可以培养和提高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及学术工作者的学术道德、学术素养, 让研究生意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促进科研工作的真实性, 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为新疆医科大学的学术研究、科研工作和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道德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杜金玉.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与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41-02
根据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甄选人才,即招生。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话题因几次扩招受到空前关注,而研究生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概念及现状
所谓“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所述,2007年全国共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20014 人,比2006年增长5.50%。其中硕士研究生361952人,比2006年增长5.89%。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招生的重要性也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沈跃进(1992)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宝英(2009)认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董世平、徐国英(2010)认为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其生源质量之间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国际上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也自成体系,为很多国家所效仿。沈跃进(1992)指出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招生计划通常由研究院制定。招生类别从录取性质上分为正取生、备取生和试读生,按学习时间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郑浩(2004)指出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只是入学资格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性要素,录取要综合考虑个人成绩、研究兴趣、研究潜能和教授推荐信;常宝英(2009)指出美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权呈现分离状态,且对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重视。
(二)英制下的英国、新加坡、香港
英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闻名于世界,它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就无法发展研究生教育,故在研究生招生时比较重视本科就读的学校与学习成绩。在英制教育影响下的新加坡、香港亦是如此:胡丽娜(2008)指出新加坡研究生招生由各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汪基德(2008)指出研究生入学没有全港统一的考试,申请时提交本科学位、英语成绩和个人研究计划一篇便可,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
(三)德国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但在德国,硕士研究生不属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招生只指博士研究生。
(四)日本
日本经济的高速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李旭(2006)指出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外语、专业知识和口试组成,外语主要考察对学术期刊的翻译能力;王威(2008)指出日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注重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和多背景。
三、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招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吴佩林、魏勇(2004)认为现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梁大战(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理使高校缺乏自主权。
2、对招生模式问题的研究
赵研(2006)把招生模式分为考试型和非考试型两种;杨晓晰(2009)总结了国家教委自1985年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招收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3、对招生考试问题的研究
李旭(2006)在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陈明灿(2006)指出有必要加大力度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张喜梅(2007)在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报名的年龄限制、单位证明等条件会导致不公平现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成绩统一划线也没有可比性,导师在考试中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覃红霞(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有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有矛盾,教育公平与有效选拔人才有矛盾;岳爱武(2009)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酝酿到现今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卢洋(2010)指出现如今没有健全完善复试制度。
4、对考试科目问题的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其初试一般是外语、政治、专业课。李旭(2006)指出研究生考试内容过于片面,忽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赵研(2006)认为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难度太大,分散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张永泽(2007)指出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太多且难以统一,有必要由“四”改成“三”;梁大战(2008)指出考试科目的内容不合理;覃红霞(2008)指出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有矛盾。
(二)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校与专业进行,在众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的研究。赵令湖、吕海燕(1998)针对地学类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晋建华等(200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进行初探,提出要注意考察报考者入学前的临床能力;董世平、徐国英(2010)针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表明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性。
(三)前期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到我国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但内容上却不尽全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我国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基本限于招生考试,以下内容涉及较少,可进一步补充:
(1)招生模式
众多文献中,仅一篇文章论述了招生模式,并将招生模式分为委培型和定向培养型,但这样的分类并不完善。另一篇文章简略提到了招生模式,且分为考试型与非考试型,也不尽全面。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外界看来比较混乱。例如,现如今存在的招生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委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的招生有什么区别,公费研究生招生模式与奖学金制度的招生模式的区别等。
(2)对不同学科招生制度的单独研究
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一科学进行,但并没有体现不同学科招生的区别。由于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统一的招生制度必然不利于学科发展。例如我国是否可以借鉴英制将研究生招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的方式,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对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招生的不同理念进行改革。
2、研究结果不够深刻
目前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结果仅体现在表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批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合理的同时并没有深刻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这个观念,仅是重复表达现如今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却未能用实证结果证明制度不利于怎样的人才培养,为什么不利于此人才的培养。纵使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研究颇多,也未能就其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做具体研究,基本千篇一律的泛泛之谈。
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并没有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甚至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论述招生制度不适合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妨以研究生培养标准做效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分析证实招生制度的不合理。
(1)效度测量——实证招生制度是否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
借用对考试效度测量的方式,以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效标,并与其考研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出区分度和效度。若是效度高,则证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具有有效的筛选力;反之,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2)量表法——考查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方面
倘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那么可以通过测量研究生的各种指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证实招生制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哪一方面。例如运用创造力量表测量创新性,智力量表测量智商,态度量表测量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满意度量表来测量对读研生活的满意度等。
(3)问卷法——进一步考查招生制度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性
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研究生招生制度因不同专业、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的鉴别力。可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并运用统计软件交叉分析,得出招生制度的优劣在研究生培养上是否存在专业性、模式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从1992年到2010年,对国内国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空白可以深入研究。既然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不仅使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研究者,也可以吸引众多留学生来中国,使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跃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J].中外高教研究,1992,(9).
[2]常宝英.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3]董世平,徐国英.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学术纵横,2010,(4).
[4]郑浩,常思亮.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招生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5]胡丽娜.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9).
[6]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香港电教,2008,(10).
[7]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8]陈明灿.试论我国所示研究生招生制度[J].商业经济,2006,(9).
[9]李旭,张群,王红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10]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浅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四改三”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11]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12]梁大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 教论坛,2008,(8).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招生 人数初试科目(初试)复试专业笔试科目备注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02 中医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
03 中国历史文献学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国古典文献学
④801古代汉语综合
国学基础本专业为文学学位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01生物材料与中药生物工程研究
02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
03生物化学传感器研究
04中医内在规律的数学分析方法研究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901生物化学或902 药剂学903 C语言或904电路基础或905中医基础理论906分析化学或907医用物理学任选一
药剂学或生物材料学或生物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或中医诊断学或实验针灸学或微机原理与应用本专业为工学学位 (注:复试科目必须与初试科目不同)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0831Z2诊疗仪器
01中西医诊疗仪器的研制
02现代医学诊疗仪器在中医学方面的开发利用
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903 C语言或904电路基础或905中医基础理论任选一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或中医诊断学本专业为工学学位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01 干细胞生物学研究
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正常人体解剖学或组织胚胎学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102免疫学
01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02 中药抗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
03 真菌药物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免疫学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103病原生物学
01 中药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机制研究
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病原生物学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1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
02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药物干预机制的研究
03血液病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04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
05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研究
06肿瘤分子病理学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病理学或病理生理学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203老年医学
01老年病研究
02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研究
03中风病的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疾病及中医药防治动脉硬化研究
05心血管疾病研究
06脑血管病研究
07衰老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内科学本专业只接收本科专业为:基础医学类(代码:1001)、预防医学类(代码:1002)、临床医学(代码:100301)、中医学类(1005,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除外)的考生报考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204神经病学
01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研究
02脑血管病研究
03脑老化基础研究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神经病学本专业只接收本科专业为:基础医学类(代码:1001)、预防医学类(代码:1002)、临床医学(代码:100301)、中医学类(1005,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除外)的考生报考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01老年性痴呆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02 MRI对肌骨系统疾病的诊断
03血管及非血管系统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研究
04超声影像诊断与治疗
05医学影像学分析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医学影像学本专业只接收本科专业为:基础医学类(代码:1001)、预防医学类(代码:1002)、临床医学(代码:100301)、医学影像学(代码:100303)、中医学类(1005,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除外)的考生报考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214肿瘤学
01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研究
02癌前期病变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任选一
肿瘤学本专业只接收本科专业为:基础医学类(代码:1001)、预防医学类(代码:1002)、临床医学(代码:100301)、中医学类(1005,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除外)的考生报考不区分院系所(代码:000)100
一、复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全院研究生录取事宜。
2.各学科(专业)成立复试小组,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复试小组由以导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并设立组长一名,对复试的各个环节负责。复试小组负责确定复试考核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程序,并具体组织实施。复试小组下设秘书一名,负责复试记录和协助安排有关事宜。
3.所有参加复试的教师、工作人员必须严守有关保密规定,严格按复试前所确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于违反保密规定及操作规范的,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将按规定予以查处。
二、复试考生名单的确定
1.复试采取差额复试办法,一般按照1:1.5左右的比例,确定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2.复试考生首先在 4)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按研究生学院规定和专业要求加试两门科目(详见学院通知)。
(四)评分标准
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面试教师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在评分前可以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核评价意见。面试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面试分数。
英语笔试成绩按试卷评分标准评定。
五、复试程序
1.面试小组组长向所在小组考生说明面试有关事项。
2.考生按分组(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抽取一道讨论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5分钟准备,20分钟讨论)。
3.面试教师就考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交换看法,独立对考生综合素质项目进行评估。4.对考生进行单独面试(每人一般在10分钟以内),包括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试,然后面试教师就考生表现交换看法,并独立给考生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试项目进行评估。
5.面试结束,各复试小组组长将面试考核表(签名)交给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6. 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计复试成绩,并按研究生学院相关安排开展后续工作。
六、复试成绩使用
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百分制)。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
2.复试成绩和初试总分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计算办法如下:
总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折合为百分制)×50%+复试成绩(折合为百分制)×50% 其中,各项折合为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复试成绩(百分制)=(专业知识考核成绩×2.5)×40%+(综合素质考核成绩×2.5)×40%+(英语水平口试成绩×5)×20% 按入学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及录取类别。
3.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4.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百分制)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及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
七、复试时间安排
3月26日14:30-17:00复试考生报到,地点:商学院科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文西208),电话:86503732。
3月27日14:00开始,复试考生参加面试,地点详见四
(一)。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从1903年建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她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环境宜人,是求学成才的.理想胜地。我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12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多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近80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8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学校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校现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深化体制改革, 提升招生管理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调整研究生招生体制是改革的关键。在这方面, 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的招生体制是典型的“市场主导”模式, 具体表现为招生自主权在各招生院校, 招生院校根据自身条件与社会需要确定生源计划、设置课程和录取标准; 社会性的考试服务机构根据招生院校的需要提供考试服务, 招生院校根据考试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 自主选用任何一家考试机构提供的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这种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 招生院校和导师自主权大, 可以根据人才需要和自身条件进行人才选拔培养; 考试机构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 考试更加科学、公平、经济; 录取标准多元, 符合人才选拔规律, 效度高。欧洲一些国家的招生体制则是“学术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以学术和知识的代表———教授或教授委员会为主导力量决定招考方式。研究生招生不设考试, 教授或教授委员会根据学生成绩、论文或研究报告、面试等环节决定录取与否。这种模式与这些国家的学术传统以及招生规模有关, 利弊参半。有利的方面是导师作为招生主体, 自主权大, 体现了高层次人才选拔的专业性; 其弊端是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 选拔效率低, 成本高, 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还容易滋生腐败[1]。
基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我们建议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 在坚持当前统一管理的模式下,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向地方和招生单位逐步下放研究生招生中的一些核心权力。包括: ( 1) 下放部分招生计划制定权。全国总体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仍由中央制定, 但不是每年下达一次具体到各类型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招生计划, 而是每5年下达一次各省分类型招生计划。各省再在综合评估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学科实力、教育资源、历年报考生源数量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 分类型下达各招生单位的招生总量计划。招生单位则可以在省下达的招生总量计划范围内,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相对自主地、动态地制定年度招生计划。 ( 2) 扩大自主划线招生单位的范围。在现有考试方式未做变革的情况下, 逐步将所有“211”高校确定为自主划线招生单位。第二步是, 在完成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 再用3 ~ 5年的时间, 建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 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服务, 招生单位自主决定招生计划、自主确定考试方式与录取标准的招生体制。
二、调整招生结构, 明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性质
今后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在控制当前研究生总体规模的基础上,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招生的结构。要确立硕士研究生以专业学位为主、学术型学位为辅的招生基本原则。特别是传统文科专业及一些纯理论性理科专业, 要大幅降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的总体比例控制在3∶7左右。这样既可以缓解学术型硕士规模过大、供过于求的问题, 实现学术型硕士的精细化培养, 也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切实配置到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上。
三、改革招生初试, 提高考试方式和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考试方式上, 第一, 将当前“以初试成绩为主、复试成绩为辅”的考试录取标准, 改变为“以初试成绩为辅、复试成绩为主”的考试录取标准。将初试定位为资格考试, 通过初试者方可进入复试阶段, 但初试阶段的成绩不带入复试阶段。这样, 国家可以在基本要求层面保持对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总体控制, 而招生单位和导师也可以基于复试, 切实拥有招生的自主权。第二, 简化初试形式, 取消单独考试和联合考试, 只保留全国统一考试及推荐免试招生方式。这样有利于总体上把握生源质量, 避免当前单独考试和联合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不正当的做法。作为补充, 对于那些原本通过单独考试解决的有特殊情况和要求的考生, 国家可以组织实施专项硕士计划, 以推荐和面试的方式录取考生。第三, 调整初试次数, 变1年1次为1年2次。两次初试可考虑放在每年的3月和9月举行, 在校大学生只有升入四年级后方可参加初试, 这样可以保证应届大学生能有2次参加初试的机会。同时, 所有参加初试的考生, 初试的单科成绩具有2年有效期, 超过2年仍未获得初试资格或未通过复试的, 需要重新参加相关科目的初试。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考试与管理任务, 也可以增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弹性, 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协调学习、考试、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考试内容上, 第一, 不再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国家统考科目。只在复试阶段要求考生提供大学期间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单, 以及由其所在单位出具的思想政治表现评定表。第二, 不再将外国语作为每一位考生必须参加的国家统考科目。可统一依据一定时间限期内的各权威性的外语等级考试成绩, 划定招生资格线。听力和会话能力, 仍按现制, 放在复试阶段考察。国家可以针对那些获得外国语等级成绩超过4年, 或没有获得外国语等级成绩的考生, 组织实施统一的外国语考试。第三, 改变目前全国统一命题与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并存的格局, 改为全部统一命题[2]。第四, 今后全国统一命题的初试, 主要设置三门科目的考试: 外国语、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其中, 外国语为部分未达相关外国语等级考试成绩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能力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理运算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专业基础则根据一级学科层面考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考虑考试内容的设置。第五, 实施专业特长生破格录取制度。对于初试科目中外国语和综合能力2科未达到资格线10分之内, 但有特殊才能的考生, 由本人申请, 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招生单位审核, 报省考试院审批同意的, 可以破格参加复试, 破格比例不能超过招生单位年度招生总计划的1%。
四、健全复试制度, 提高复试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的定位、形式与内容的变化, 复试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建议: 第一, 复试每年举行一次, 具体时间由各招生单位自己确定。各招生单位确定复试时间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结合1年2次的初试时间安排复试时间; 二是各招生单位复试的时间应尽量错开。第二, 复试包括2个环节、5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笔试, 进行专业课1和专业课2两项内容的考试; 然后是面试, 进行外国语听力和会话能力、专业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三项内容的考察。第三, 取消调剂制度。第四, 坚持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不低于1∶1. 5。如果报考考生人数等于或少于计划招收名额, 则通过减少招收名额的方式实现差额复试。第五, 强化复试的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复试考生产生方式、面试分组方法、面试的评分方法、面试成绩与总分的关系、面试的结果、总分排名、录取的基本原则等, 都应该通过校园网、公告栏张贴等渠道明确地告知参加复试的教师、考生及相关工作人员, 接受大家的监督。
五、完善推免制度, 改进优秀应届本科人才选拔机制
第一, 取消具有推荐免试资格学校的限制, 使每所本科院校都具有推荐免试资格。同时, 可根据学校综合实力分配不同的推免指标。第二, 统一为各专业推免生比例设置一个上限。第三, 禁止用强制手段将学生留在本校, 亦不可硬性将学生推免资格规定为学术型或专业学位型。第四, 建立推免的管理信息系统, 以避免工作混乱和信息黑箱。同时, 合理安排推免工作的时间, 各招生单位复试时间尽量错开, 以保障招生单位推免工作的秩序和学生的选择权。第五, 探索推荐免试与公开招考有机结合的方式。考虑将推荐免试定位为“免初试”, 他们同样都要参加公开招考的复试。
六、优化工作方式, 提升招生工作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提升质量、促进公平、增进效率, 是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根本目标。以上建议, 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的。除此之外, 现行招生工作中还有两个方面直接妨碍着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公平与效率, 结合实际, 建议: 改进工作方式与程序, 完善网络应用和服务功能。其一, 可探索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网上机考。这样, 可以优化命题 ( 采用试题库形式) 、试卷寄送、试卷评阅、成绩登报等工作流程, 减轻工作任务。其二, 建立更具综合性的网络报名系统, 增加报考条件的审核功能。报名工作环节中, 考生网报时增加考生上传电子照片、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 并确认考试资格; 加强网络验证, 和教育部学历、学籍库互联, 网络在线自动验证, 并要求考生打印核对, 以简化资格审核、现场确认等工作环节。其三, 改进招生数据的管理流程, 建议逐步取消数据的上传下载功能, 推广实时在线的招生管理系统, 提高数据的安全和权威性。
七、建立保障机制, 形成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支撑体系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整体的、系统的改革, 必须有相关工作作为支撑, 并与其他制度形成联动, 改革才能切实展开, 取得实效。第一, 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强化对招生工作全过程的监督, 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 要进一步完善申诉规则和程序。考生和导师权利受到侵害时, 应能够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进行必要的申诉, 请求处理。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应制定复议制度, 规范复议的程序、处理方式和结果反馈办法。第三, 要深化招生专业进退机制与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建立招生单位招生专业与学科结构调整的同步进退机制, 鼓励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要、自身学科布局规划和定位, 凝练学科方向[3]。对一些长期没有科研项目、毕业生就业难、生源不足的专业, 可以通过学位授权审核定期评估, 予以撤销, 并将报考生源数量和招生质量, 与授权学位点定期自评结果挂钩。第四, 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招生计划分配的联动机制。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 成绩突出, 评价较好的导师, 可适当增加其招生名额。
参考文献
[1]陈睿.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考试, 2011, (2) .
[2]孙晓.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
关键词:全面收费;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发展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无先例的跨越式、超常规的规模扩张[1],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它的地位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他层次教育的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提高[2]。
本文以硕士研究生招生全面收费为契机,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总纲,分析了收费后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剖析了现今考试招生制度的弊端与不足,提出了下一步招生考试改革的具体思路和路径。
一、收费后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
教育部规定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征收学费。2014年报名人数为172万人,相比2013年增长率为-2.27%。2015年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相比2014年增长率为-3.80%。可知从2014年研究生全面收费开始,报名人数出现下滑,这其中既有收费的因素,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现今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种类繁杂,损害考试公平公正
目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并存着全国统考,全国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
推免制度源于建国初期,人才匮乏生源不足,此阶段实行“个人申请、学校推荐”的政策[3]。在过去招生人数不多,招生竞争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对于提高本科生学习热情,稳定优质生源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报考人数达到160余万,这一制度的公平性和公共说服力越来越受到质疑。就推免比例而言,很多学校的本校推免人数占总推免人数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65%。2011年4所国内一流大学部分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4]。其次,很多一本二本院校获得的推免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资格对外推免。推荐免试缺乏统一规范有公信力的衡量尺度,人为因素较大,为招生录取中的违规操作和权力腐败提供了生存空间。单独考试初衷是为艰苦工矿等行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而到今天,很多基础差的人为了拿到研究生学历,通过一系列操作利用单考大门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其次很多学生学成之后并没有返回原单位工作。
(二)考试内容不统一产生质量问题
研究生入学初试科目为外语、政治、业务课一、业务课二。不同高校同一专业在命题时侧重点不同,它产生的最大弊端是,各招生单位尤其是非重点类大学,为保证招生指标不受损失,在命制本校负责的专业课时,往往降低要求,试题难度比重点大学同类试题小得多。
(三)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一年考一次。一次考不上,一年的努力前功尽弃。由此导致学生为了提高初试分数,往往大一大二开始准备考研。就出现“央视新闻批部分大学考研成风 沦为考研基地”的负面情况[5]。
(四)复试缺乏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现行的复试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几个不足:第一,思想政治素质考察走过场,考生在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时,不论心里如何想,最终都会给出主流的看法。形式主义和考生主观作弊突出。第二,专业课考察有效性较低,有的单位笔试内容往往与本单位本科教学或者优势科研项目联系紧密,对外单位考生有失公平。第三,面试的组织、提问及评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第四,导师在招生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综合面试时间短,导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难以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发展改革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改革总体方向是取消单独考试和全国联考,改革推荐免试,增加考试次数,减少和改革统考初试科目,增加复试权重,改革复试办法。
(一)取消单独考试和全国联考,改革推荐免试
笔者认为应取消单独考试和全国联考,并且对推荐免试进行切实改革。首先,限制本校生推免比例,本校生推免比例过高,不利于科学研究中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推免范围应该扩大至更多的二本,三本院校。只保留全国统一考试和推荐免试,统一性的考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监督,使招生透明简约,也有利于国家认同感的形成[6]。
(二)科学合理安排初试时间
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指导意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为了保证本科培养人才的质量,降低考生的风险与成本,有必要从现在的每年一次调整为每年两次,一次为目前的时间,另一次安排在每年的九月份,9月份考生已经完成了三年的学习,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本科生为考研放弃校内专业课学习的情况,同时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马上投入找工作,降低考生成本。
(三)改革初试内容,初试科目4门改为3门
初试改革切入点是改变目前全国统一命题与招生单位自命题并存方式为全国统一命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探索有的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的要求,英语可以采用现行的大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和WSK、托福雅思成绩。政治理论考试放入复试阶段。同时从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设置考试内容,避免初试还停留在本科课程考察阶段。
(四)改革复试机制,发挥导师积极作用,提高复试公平公正
复试的功能是补充在初试中不便考察甚至没有考察到的知识、能力等。笔者认为复试应该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面试结构化,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考察考生在面对相同问题时回答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复试形式主义,导师提问随意的情形。其二,扩大导师积极作用,将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放在导师工作室,通过导师更加专业的分析和考察,来最终决定一名学生能否满足导师培养的最低要求。其三,实践性强的专业复试设置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考察环节,文法类设置自主研究报告陈述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考察考生专业素养等。其四,外语复试设置若干名考生组成的讨论小组,由2名左右的专业英语教师担任评委,让考生们就同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真实语境下信息把握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四、结语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还处于转型期,许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总的来看,应在维护公平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统一和多样,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逐步摸索和完善一套适合现阶段国情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 朱虹.高等教育改革须突出六个重点[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4):1-5.
[2] 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
[3] 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中国考试,2006(4):33-35.
[4] 滕朝阳.大规模“推免”的悬疑[N].南方日报,2010-11-24(2).
[5] 批评“考研基地”,不如检讨招生指向[N].中国青年报,2014-01-10(2).
一、招生计划
2016年我校拟安排133个学术学位专业和41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190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
二、报考条件
(一)学术学位研究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6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包括:①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6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报考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力人员的具体业务要求为:在报考前应进修过5门及以上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考生须于报考前将授课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证明复印件提交我校审核通过后方可报考,并于复试前将成绩证明原件提交我校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复试。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上注明“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的专业谢绝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各项报考条件。
(三)单独考试研究生
1.符合(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第1、2、3各项的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2016年我校单独考试研究生招生计划及学科分布要求按教育部有关文件执行,招生专业详见《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四)推荐免试研究生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其它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具体要求详见我校《关于做好2016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接收工作的通知》。
(五)党校学历及国外或境外学历问题。
1.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转发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重申党校学历不应等同于国民教育学历的复函>的通知》(教学司z1995{101号)规定,党校学历不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学历依据。
2.凡在国外或境外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攻读正规课程所获学历证书,均须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在复试时出具书面认证材料原件,否则不予复试。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福建省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等3个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6年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时间:2015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推免生分别按照遴选单位和接收单位要求参加网上报名和复试。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研究生院网页和“研招网”上我校的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务必认真校对姓名、身份证号码、学历证书号码等重要信息,通讯地址必须详细、准确,且在2016年7月前有效。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3)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须记住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号、用户名和密码。报考具体办法可直接咨询各地市招生办。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在报名时应选择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填入本人入伍批准书编号和退出现役证编号,具体招生办法按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6.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退出现役证》。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3.在2016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5.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13年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4500人(含医学院),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约235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150人,推荐免试硕士生约占65%。各学院(系)根据预录取推免硕士生和统考生初试的情况,确定分学科(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仅限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符合A或B条件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A.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B.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时必须提供下列材料:大学英语四级(或四级水平)证书(报考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考生须提供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在统考初试成绩合格后,还须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考生本人需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7)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8)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推免硕士生
(一)招生对象
1、国内重点院校获得推荐免试资格(占用申请者母校推免指标)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3、未受任何纪律处分。
(二)申请材料
1、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申请表;
2、本科成绩单1份(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装入自备信封密封后须在封口处骑缝加盖教务处公章);
3、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4、CET6≥440,或TOEFL≥90(600),或IELTS≥6.0。提供证书复印件或成绩单;
5、申请人还可提交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复印件。
(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责任自负)
(三)申请办法
1、申请人可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参阅招生专业目录,并进行网上报名(http://yzb.sjtu.edu.cn/admission/registeronline/examwaiver/registerstep1.ahtml)、打印申请表,备齐全部申请材料后,直接寄送至所申请学院(系)的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具体截止时间以院系网上公告为准)。
2、各学院(系)组织对申请人提交材料的资格初审;通知初审合格的申请人前来我校参加差额复试。
3、复试合格的拟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硕士生,须持我校的接收函,到所在学校教务处领取当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签发(加盖公章)的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推荐免试硕士生专用)和推荐免试硕士生网报号码,并按照当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的规定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
4、凡我校录取的上海地区推荐免试硕士生,须在11月上旬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完成“确认网报信息、上传本人图像照片、缴纳报名费”的本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工作。
5、我校根据教育部下发的网报信息,确定推荐免试硕士生的录取名单。
(未获得推荐免试硕士生网报编号及未正式办理全国研招网和现场报名手续的申请人,不予录取)
四、统考硕士生
(一)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不得更改。
(4)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2、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时间:2012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在上海市参加入学考试的上海交通大学考生(含报名参加我校单独考试、强军计划的考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须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完成“确认网报信息、上传本人图像照片、缴纳报名费”的本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工作;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应到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3)现场确认程序:凭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或学生证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和报考信息确认,并办理报名交费和考生本人现场图像采集等手续。
(4)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
(5)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进行现场确认;
(6)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二)初试
(1)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初试科目
1月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5日下午 外国语
1月6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6日下午 业务课二
(5)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三)复试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推荐阅读: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招生简章新09-20
上海财大招生简章06-23
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招生简章09-17
上海交大硕士论文格式10-07
上海师范大学都有哪些专业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