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课本剧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半截蜡烛。课本剧(共9篇)

半截蜡烛。课本剧 篇1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点:法国一户平民家中

人物: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

德国少校军官

德国中尉军官

德国少尉军官

[幕启]

[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桌子上放着一个烛台,上面插着半截蜡烛,家里非常简陋]

夫 人:(手拿藏有情报的金属盒上)孩子们,你们快过来(顺手关上门)。

(杰克、杰奎琳上)

夫 人: 这里是绝密的情报。奎琳,你先出去把风,免得德国人突然进来。害得我们措手不及。

杰奎琳: 好的,妈妈。(小跑到门口)

夫 人: 该把这个重要的情报藏在哪儿呢?(紧皱眉头,在屋子里四处跺脚)

杰 克: 藏在枕头底下吧!

夫 人: 不行,德军一会搜起来,是会翻箱倒柜的。

杰 克:(犹豫地)那,那就藏在犯规饭锅里吧!

夫 人:(摇头)不保险。咦,对了!(欣喜地)把它藏在半截蜡烛

里吧!再把它插在烛台,放在桌子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杰 克:(跳起来拍手)太棒了,妈妈!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夫人把情报藏好,杰奎琳匆匆上)

杰奎琳:(气喘吁吁)妈妈,不好了,德军来了!

(三位德国军官上)

少尉:(将门踹开)你们家,有没有情报员?(傲慢地说)

夫人: 先生,您好,我们家怎么会有情报员呢?我们家就我一个大人,还有两个幼小的儿女,军官,您多虑了。

(少尉、中尉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

少校:(对杰奎琳)孩子,可以给我端张椅子吗?

杰奎琳:(端起椅子向少校走来)当然可以啦!先生,请坐。少校: 孩子真乖!(坐下)

(少尉、中尉跑上)

少尉: 报告少校,没有任何可疑现象!(端起烛台放到甲前)天黑了,点根蜡烛吧!(点燃半截蜡烛,放到少校面前,少尉、中尉坐下)。夫 人:(走到左侧,面对观众)那半截蜡烛藏有重要情报,万一蜡

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不行,我得想个办法!(略一思索,急忙下,手端一盏油灯上)

夫 人:(微笑着)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轻轻把蜡烛吹灭)

中尉: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重新点燃蜡烛)

杰 克:(走向右侧,面对观众)妈妈没有换回蜡烛,怎么办?怎么

办?他们怎么不走呢?蜡烛越来越短了!厄运即将来临!(一拍小脑袋)有了!

杰 克:(走向少校)少校先生,天真冷。我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给大家取取暖,好吗?

少校: 好啊,那你去吧!

(杰克端起烛台,转向门口走去。屋里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上前,抢回蜡烛。厉声地)去柴房没多远,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啊?

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瞥了她一眼,不满地)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

杰 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下)

旁 白: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

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向观众)妈妈和哥哥想方设法换回蜡烛,都没有成功。

杰奎琳呀杰奎琳,就看你的啦。

[杰奎琳故意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微笑、娇声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要睡觉了。楼上

黑,我有点儿怕,可以拿一盏灯上楼吗?

甲:(慈爱地摸摸杰奎琳的头)当然可以。看到你,我便想起了我的女儿。她和你差不多大,也和你一样漂亮。我已经好久没见到她了。去吧,孩子。

杰奎琳: 谢谢!(镇定地端起烛台,向三位德国军官)晚安,先生们!

(向夫人、杰克)晚安妈妈!晚安杰克!

齐: 晚安!宝贝!

杰奎琳:(端起那剩下不多的半截蜡烛,走上楼梯。)

幕落:

半截蜡烛。课本剧 篇2

一、依据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目标, 把握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 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 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 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来制定。

确定课程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 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半截蜡烛》属于第三学段的教材, 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 品味文章的语言, 体会其表达效果,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据此, 确定的《半截蜡烛》一课的课程目标为:

课程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掌握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3.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体会人物情感, 受到情感熏陶。

4.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5.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能根据需要, 主动运用其表达方法写作, 发展书面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落实, 学生不仅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人物情感、领悟了表达方法, 更重要的是通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情感受到了熏陶。总之, 把“语文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 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用心解读文本, 确定基本目标, 优化教学内容。

如果把课程目标比做远航的目标, 那么对文本解读就是一艘航行在浩瀚大海中的航船, 教学目标就是一座座灯塔。只有正确地解读文本, 熟练地把握文本特点, 娴熟地驾驶这艘“航船”, 然后据此确定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在一座座“灯塔”的指引下, 乘风破浪, 最终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落实课程目标。

基本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通过正确、到位地解读文本, 准确、精当地把握文本特点, 依据文本提供的具体内容, 根据已确定的课程目标各项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多重解读, 即以“读者”的身份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 以“教者”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什么, 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怎样学。深刻把握文本特点, 再结合编者的意图, 借助《教学参考用书》等资料, 认真钻研教材, 用心解读文本。然后确定详细、具体而又全面的教学目标。根据对《半截蜡烛》一课文本的解读, 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基本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截、诺、熄、厨、芯、嘛、梯”, 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厄、奎”只识不写。

理解生词“厄运、烛芯、摇曳、镇定”。

3. 了解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能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和

心理活动, 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受到爱国热情的熏陶。

5. 体会文中词语“似乎”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初步领悟并运用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基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措施、方法和方向, 达到了用教材教, 优化了教学内容, 经过具体准确的语文实践活动训练,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充分了解学情, 制定有效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 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 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 审视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预习学习内容并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即预习学案, 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检查预习学案、学生交流汇报, 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确定教学的有效目标。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达到哪些目标, 确定教学的起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作为本课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指导, 确定教学的难点;多数学生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课堂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确定教学的重点;哪些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教师要组织学生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实效。根据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确定了《半截蜡烛》一课的有效教学目标为:

有效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受到爱国热情的熏陶。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截、诺”, 理解生词“厄运”。

3. 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 体会文中词语“似乎”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动运用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师根据了解的学情, 进一步确定适合学生需要的有效教学目标, 再设计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半截蜡烛》之教学设计 篇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的基础上,晏子的能言善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这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同类新鲜事物的感知欲———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这是一个有意识的铺垫,为的是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语言特点的认识能由浅到深,逐步全面、深刻起来。]

2.了解故事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正是学生有目的的个生化阅读的结果。只有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才能有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突现,从而达到对阅读效率的提高]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阅读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全面阅读的主人,可以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又一次“亲密碰撞”,从而得到他们各自最真切的感悟。也为老师下面的进一步引导奠定基础。让学生把自己较深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流淌,与文中的字字句句形成强烈的共鸣,也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在指导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伯诺德夫人在危急关头勇敢的站出来与德军周旋的情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独特感受之后,老师又设计了“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这样两个巧妙的问题。从而为此段有感情的朗读练习作好了铺垫,为本课作为一种剧本的演练打下了基础。]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设计意图:在教学此段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阅读中间,启发学生通过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试着对人物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意在让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杰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文中的细节,从而达到对这一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他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伯诺德夫人一段话时,老师指导得比较具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示范,教会他们该怎么去读书。所以在教学小女儿一部分内容时就显得更为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此时的小女儿会想些什么,然后将各自的理解融入朗读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三、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师:绝密的情报保住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也得救了。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生交流汇报:(相机板书“机智、勇敢、镇定”)

师:这真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啊!

2、加深理解,升华感情:

师:学到这里,你对这半截蜡烛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可点拨:这半截蜡烛里藏的仅仅是情报吗?还藏了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镇定与齐心协力,和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周旋的情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之后,老师又设计了“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你对这半截蜡烛有什么新的认识”的提升练习。这时候让学生来谈谈,他们一定能体会到这不仅是藏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更是藏着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半截蜡烛,无疑这使学生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课后延伸

师:下节课,我们要一起试着把这篇课文改成剧本,写一写,演一演,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使其对剧本的仿写向课外延伸,从而起到巩固、深化课堂的作用]

半截蜡烛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过 程

一、揭示课题:

1、课前与学生聊天: 同学们,课前想和大家聊聊:你们经常关注新闻吧?从去年开始,国际新闻上谈得最多的是什么?是的,英、美、朝鲜等国家的军事局势日趋严峻,有人甚至担忧会不会发生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由让我们联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景,你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这又了解多少?(交流)师也出示资料介绍。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回顾历史,走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去了解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齐读题目:半截蜡烛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4、好的,你们善于提出问题,真是一些会读书的孩子!所谓“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二、检查预习:

1、拿出预习卡,说说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哪些字的写法要引起注意?(强调多音字“露”的读音)

好嘛暴露半截蜡烛厄运烛芯摇曳楼梯熄灭 厨房

2、根据同学的提醒齐读词语。

三、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四、细读剧本,品味人物

(一)过渡: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预习得还挺充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故事,去了解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吧!我们先来看看课前同学提出的问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答,教师引导点拨)生可能答里面藏着情报。师:是的,就在这不起眼的半截金属管里藏着情报,那大家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现在是干什么工作的吗?(生可能答是为了将德国强盗赶出去,一家人都传递秘密情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他们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与敌人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默读剧本,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想一想从这些词句当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一写。

㈠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㈡ 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人物特点。

1.预设一: 感悟“伯诺德夫人”

(出示)句一: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电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⑴ 从动作中体会

①从“急忙”你体会到什么?

② 为了不暴露情报,伯诺德夫人急而不忙,立刻取出一站油灯,在敌人面前她显得那么镇定自若。

⑵ 从语言中体会

① 面对狡猾凶狠的敌人,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的?

②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一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 重读“瞧”字,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

③ 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保护蜡烛,保卫情报的心是不变的。)

③ 情报一旦暴露,将意味着什么?

(屏幕出示)情报一旦暴露,将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

④ 面对险情伯诺德夫人却不动声色,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机智勇敢、镇定从容、临危不乱„„)

过渡:尽管情况危急,但从伯诺德夫人的语言与行动描写中感受到了她的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伯诺德夫人轻轻地将蜡烛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是怎样理解这个“似乎”的?是的,蜡烛又一次被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儿子又是怎么与敌人周旋,保护半截蜡烛的?

2.预设二 : 感悟儿子“杰克”

(出示)句三: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⑴ 从神态中体会

①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

② 从杰克“若无其事”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杰克必须保持镇定从容,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⑵ 从语言中体会

① 从杰克的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② 如果你是杰克,面对敌人会怎么说这番话?

③ 朗读评价指导:那些词语读得特别好?为什么这样读?

③ 不管怎么读,都是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绝密情报。

④ 当杰克想要拿走烛台没有成功时,他为什么还要去柴房呢?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继续假装。)

过渡:杰克成功了吗?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而此时,伯诺德夫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理解似乎的意思吗?真的是这样吗?此时,你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情况?你们真是一些懂得阅读与积累的孩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幼小的女儿能保住情报吗?

3.预设三 : 感悟女儿“杰奎琳”

(出示)句子: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⑴ 从动作中体会

① 从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小女儿杰奎琳装出了很困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善于观察,能见机行事。

⑵ 从语言、神态中体会。

(出示)句五:小女儿与敌人的对话

杰奎琳少 校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么大的小女儿。”

① 学生合作朗读对话。请男生当的德国兵,女生当小女儿,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② 从两人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杰奎琳与敌人对话时,神情自然,看不出一丝破绽。

④面对敌人,她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百合般的笑容,在这灿烂的笑容背后,小女孩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㈢ 深入人物,内心补白。

1.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当他们与狡猾的敌人进行周旋,一次次面临险情的时刻,他们的内心也是历经一次次的考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位,敞开思维,大胆想象。

⑴ 德国军官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了,杰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⑵ 蜡烛越燃越短,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⑶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心里在不停地念叨着:

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对祖**亲的深深热爱之情,使母子三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

四、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诺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觉得应该颁给谁?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五、总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最终凭着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真让人敬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请让我们以纯洁的心期盼世界远离战争,人民能拥抱和平!

六、作业:

1、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排一排,演一演。

2、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他故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

杰克机智、勇敢、爱国

杰奎琳

半截蜡烛[范文模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3、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敌人面前的勇敢和机智,激发学生对伯诺德夫人一家爱国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难点:想象人物在敌人面前的内心活动,从而产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对策: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通过有层次地朗读,感悟人物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半截蜡烛

2、想一想,课文讲了怎样的半截蜡烛?把绝密情报藏在蜡烛中,这是谁的主意?

二、学习第二节

1、请打开书本,自己读读第二节,想一想:这个主意怎么样?为什么?

2、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1)觉得绝妙:绝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2)显眼,什么意思?那不是更危险了吗?

这个绝妙的主意使母子三人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从而更好地打击敌人。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一读。(齐读)

(3)刚才大家认为把情报藏在蜡烛中是个绝妙的主意。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吗?(不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为什么?

绝妙是巧妙到了极点。既然是绝妙的主意,就应该万无一失。你很会思考,真了不起。

到底是不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读读下面发生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了。

三、学习第3-7节

(一)感受故事的起因:

1、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这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2、出示多媒体课件:(德军闯入家中,点燃蜡烛的画面)对于德军的破门而入,伯诺德夫人全家事先有准备吗?(突如其来、飞来横祸、想象不到,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3、在这紧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1)、请选择一个人的表现仔细读一读,圈出他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2)、找出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学生有选择地自学。

(二)交流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1、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谁来读有关的句子?

2、她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

3、出示课件:第三句话:自己读读,看看这句话中哪个词出现得最多?(学生自渎)

(1)连用三个就会,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每出现一次,情况就越严重,付出的代价就越惨重。)想一想:如果秘密被暴露,情报站被破坏,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理解绝密情报)

(2)是的。万一秘密被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你能把情况越 来越严重读出来吗?

4、这时,如果走上去把蜡烛吹灭,可以吗?为什么?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5、课件出示:第三节后四句:

(1)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会怎么想?从脸色苍白可以看出什么?

(2)所以她急忙取出油灯,从急忙你看出了什么?既然这么焦急,又为什么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6、伯诺德夫人说的话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7、尽管心中焦急万分,可说话还得不露破绽。她用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

8、拿起书,我们把第二节连起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板书:∧

(三)交流杰克的表现:

1、但是,引读——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蜡烛重新点燃——)形势又变得严峻起来。板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也会越烧越短,这时大儿子杰克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出示课件:第五节有关句子。

2、、他慢慢地站起来,从脸色苍白,到慢慢地站起来,你觉得需要什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请你读读这几句话? 他成功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厉声地说,怎么读,板书:∧

3、从容是什么意思?他从容地——引读

(3)默默地坐待着。坐待着是什么意思?坐着等待什么?他在等待是什么?他的心里又会怎么想?

(3)他清楚地知道,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引读万一的话。

4、此时,它默默地坐待着,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等待死亡更可怕

5、出示课件:引读余下的话:蜡烛越来越短,伯诺德夫人的心理会怎么想?

7、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8、我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担忧,一颗心被揪得紧紧的。

9、眼看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板书:/

(四)交流杰奎琳的表现:

1、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儿杰奎琳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谁来说。课件出示:

2、读读这段话,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娇声是什么样的声音?(小孩稚嫩的声音、甜美可爱的声音)

3、他娇声地对谁说话?

4、他为什么要娇声地对德军说?(妈妈失败了,哥哥也失败了,对付敌人得想更巧妙的办法?故意娇声地说,是想打动德军的心?)(蜡烛快要烧到金属管啦?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5、娇声地说,该怎么读?自己试试。谁来读好。(2人)听听录音带里是怎么读的?(播放录音)自己再练练。谁再来读?女同学来试试。

事实证明,她娇声说的话的确打动了少校军官,从哪里看出来?

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为什么要道过晚安?出示末句:(镇定自若、急中生智)

7、杰奎琳这样做,母子二人想得到吗?德军想得到吗?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8、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一段。

谁愿意读少校,谁愿意读杰奎琳,其他的我们一起读。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一评

请男同学读少校的话,女同学读杰奎琳的话,其余的老师读。

(五)读懂第7节:

1、引读第7节。出示课件:(杰奎琳拿起烛台走到最后一级台阶,蜡烛熄灭的画面)

2、蜡烛——熄灭了,这意味着什么?这个时候会暴露吗?我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板书:∧

3、想一想,如果此时蜡烛还在楼下,还在少校军官面前,会怎 样?

4、幸亏杰奎琳及时将蜡烛拿上了楼

这么说,是杰奎琳一个人保护了情报站,你们同意吗?小组讨论一下,四、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一家人说吗?(学生谈感受)

五、齐读故事:我们都觉得这一家人非常了不起,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现在再来读课文,大家一定能读得入情入境。(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五、总结作业:课文叙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板书,你知道了一个什么写作方法?(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才能打动人)如果排成课本剧,一定非常的扣人心弦,课后大家可以去试一试,附: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半截蜡烛》优质课教案设计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半截蜡烛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适时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最后,战争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获胜,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人们与法西斯斗智斗勇。我们来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

蜡烛大家都见过,那半截蜡烛,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蜡烛燃烧过,不是完整的。

师:对,大家注意这个字“截”(在截字下面画着重号),这里,截是一个量词 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开始 生:(自由读,思考)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生词。伯诺德夫人

杰奎琳

半截

熄灭

厄运

烛焰摇曳(注拼音)厨房

烛芯

好嘛

楼梯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些生词 生:(读)

请2人读,一好一差。生读,师正音

诺:这里是用在人名上,还能组什么词呢?(诺言、承诺、一诺千金)

奎:上面是大,下面两个土,读“圭”。整个字读奎。我们再来读一下文中的这 个词,杰奎琳,杰奎琳

截: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直截了当)。

厄:这个字需要注意笔画,一起书空(横,撇,横折钩,竖弯钩)嘛:这里是语气词。读轻声,来读一下,“好嘛,好嘛” 师:我们再齐读一遍,加深印象

师:词语大家已经读正确了,我们把词语放进课文中,把它读通顺。我们请一个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小节。(生读,纠正;全班读纠正的地方)师: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呢? 生: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德军

师:你找的很全面。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 总结:

师:我来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这么说)本文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的故事。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默读一二两小节,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生:伯诺德夫人一家参与情报传递工作,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师:既然是情报,肯定要藏好。为什么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生:情报十分重要,必须保证安全;德军经常搜查,情报传递工作有危险。师:终于伯诺德夫人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是什么主意呢? 生: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师:这边破折号的作用是? 生:解释说明。

师:解释说明,大家在破折号旁边记下来。

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把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呢?一般情况下,绝密的东西应该藏起来,让别人都看不见,比如:放在天花板上,塞在墙缝里,埋在地砖下面。为什么反而要放在直接能看到的地方呢? 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可能会被德军搜到。

师:对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德军搜查十分严密,掘地三尺,藏得严严实实的很可能被德军找到,大家在古装电视剧中看过官兵搜查吗?一个个如豺狼虎豹一样,到处乱翻乱砸,很容易发现隐藏的秘密。德军肯定也是这样。反而,放在眼前就不会注意。这也说明了伯诺德夫人怎么样? 生:机智,聪明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感知内容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半截蜡烛》,知道了伯诺德夫人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请同学们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生:(读)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师: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二)研析情节

师:在这些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气氛。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先看看写伯诺德夫人的句子,有哪些?

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你找的很准确。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动作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那么就都是正确的。下面,我们看一看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她有哪些动作?

生:(急忙)取、(轻轻)吹。

师:我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你来。(生吹),轻一点,再轻一点。这就是轻轻吹的动作。为什么伯诺德夫人要轻轻吹? 生:显得漫不经心,不能引起德军的怀疑。

师:对了,表示对蜡烛的不在意,不能引起德军的注意。所以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当时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蜡烛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师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此时,大儿子杰克是怎么做的呢? 生:慢慢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写柴火来生个火吧。”„„ 师:对了,杰克是怎样站起来的?

生:慢慢站起来、师:杰克是慢慢站起来的,端起烛台走去。而不是一把抓起烛台,大步流星地跨出去。他表现的很——从容。并且在蜡烛被夺回的情况下,依旧抱回木柴,生了火。在这种危急的情况,杰克为什么能如此冷静、从容呢? 生:想保护蜡烛,很懂事,师启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的人,(从容,机智)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言行举止一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受到母亲的教育影响,杰克才能沉着、冷静 师: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谁来说一下。生: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师:此时蜡烛的光已经微弱,伯诺德夫人的心也提到嗓子眼。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内心感受写出气氛的紧张。在这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生:娇声对德国人说„„

师:小女孩说话是娇声的。全班的女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司令官先生 女生读

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合情合理,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一家人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 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堪设想。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从容冷静)

三、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篇8

——有法可依

《半截蜡烛》是人教版五年级下的一篇自读课文,但是初教五年二班,我将语文的学习方法融合到把本篇课文的教学中。

第一、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大意。我传授学生的学习方法是5w+1h,即1时间2地点3人物4主要事件5原因6结果。筛选出文本中的这六个信息就能快速准确的慨括出文章大意。

第二、了解背景,知己知彼。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做必要的预习和搜集资料是很必要的。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第三、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分析课文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学生很多时候都能独立自主的分析课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篇9

————杏花泉中心小学陈春花

小语课堂应该是儿童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本着

“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

教学成果的呈现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落脚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教,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一种传授知识、技能的行为,因此,我校的“以学定教,练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

口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故事是一场紧张激烈但又

没有硝烟的战斗。

备课之初,我精心准备,一遍一遍地读课文,仔细地分析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

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

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进行学习指导、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呢?我在不断地、认真地思考着。我想了很久,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指引下,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流程,由一个大问题入手: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重点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先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然后“由扶到放”,在学生体验到学习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去经历学习过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一步体会到两个幼小的孩子在生死关头从容而又机敏,让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共享学习的快乐。总的来说,这节课遵循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教学环节清楚,教学过程流畅,时间分配合理,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教学中,一是紧紧地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同德军周旋的”这一主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读悟重点词句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学习揣摩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到习作中去。二是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教学中选取了学生关注的问题切入: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仅仅是她的功劳吗?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寻求根据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三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对课文的多元解读。

如在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时“你想强调什么字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又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目的是什么”。显然,这是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四是依托文本设计当堂训练内容。如何设计当堂训练内容,我也想了许多,考虑到: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学生过多地注重了情节上的再创造,而忽视了人物的细节描写。但我认为学生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写出文通字顺的一个片断,实属不易。

上一篇:学校实习设备维修总结下一篇:泵站运行管理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