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的经验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口援疆的经验(精选6篇)

对口援疆的经验 篇1

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熊文钊在接受本刊采访中介绍说,对口支援模式,是在我国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口支援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正式提出和实施,1979年通过中央52号文件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并随着援藏援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为目前的三种主要政策模式:边疆地区对口支援、重大工程对口支援、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

据本刊记者了解,此次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权威人士透露,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

“目标就是通过十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权威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全面援疆”具体布局

“目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希恩指出,其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要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离不开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因此,权威人士透露,通过对过去13年对口援疆的实践,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结的经验,这次对口援疆从三方面对原来的援疆布局作了调整。

其一,支援范围扩大。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和广东深圳市。

其中,特别强调对建设兵团的支援。目前建设兵团面临着产业结构单

一、公共保障能力不足、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有必要扩大对兵团对口支援范围,使兵团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确保其稳定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

其二,调整结对关系。以支援方综合实力和受援方实际困难,尽力使支援双方强度匹配。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深圳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对口支援贫困程度较深的南疆三地州;地域上相对集中,便于展开工作,尽可能安排一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地州或一个地州的几个县市和师团场;考虑双方资源地理气候特点,更有效做好援助工作。比如,东北三省对口支援气候条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区,山西对口支援同样拥有煤炭资源的阜康市等地。

其三,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新疆主要困难难在基层、难在南疆、难在国家扶贫县、边境县和团场。因此,要把援助重点放在基层,放到贫困县、边境县和团场,放到乡镇和农村。

按照中央的要求,新时期对口援疆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能否建立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机制。这就需要在支援资金的同时,使更多的干部、人才、技术、管理到新疆去,把输血和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以及企业援疆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最终归宿,有利于巩固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和促进边疆地区快速发展,有利于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鼓励和引导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实践中建功立业、锻炼成才,以志愿服务方式推动西北等欠发达的地区与全省同步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小组决定,实施。。政策

人才与人力资源的不足,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运行的过程中,缘于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效应,那只“看不见的手”又牵走了相当多的在新疆成长起来的各类人才,从而加剧了新疆人力资源的流失。正是针对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在实施全面支持和帮助新疆发展的战略部署中,特别制定了人才援疆的政策措施。人才援疆,不仅给新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着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对口援疆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行动起来,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实施,准确把握对口援疆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抓紧做好全面实施对口援疆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把对口支援新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绝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期望。

会议认为,开展援疆工作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援疆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选派优秀干部进疆,促进了哈密地区的经济建设、城乡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事业的发展。新形势下,中央决定调整确定新一轮对口支援关系,由广东省和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5个县(市)。这项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完全拥护、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一定要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两个大局思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对口援疆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动员全省力量,全方位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力度,尽快启动相关准备工作。

会议对近期全省学习贯彻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如下安排:一是尽快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抓紧启动相关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由省委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同时深圳市委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组成调研先期工作组,近日已赴新疆开展工作,尽快提出我省方案建议。三是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城乡规划专家参加,于4月中旬赴新疆喀什地区援建县(市)考察调研,及早与受援方商拟援建方案。出发前,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深入学习中央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四是成立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抓紧做好对口援疆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尽快把对口支援的工作班子组建起来,选派政治坚定、综合协调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和实干作风的干部到新疆去开展工作。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深刻把握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紧扣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在指导思想上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在工作定位上充分体现创新,在工作方法上突出“造血”,创造性地探索新一轮对口援疆新模式——合作共建,推动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心可鉴,其志可扬。

对口援疆的经验 篇2

一、产业援疆在对口援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在产业援疆政策的强力推动下, 新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效显著, 新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经济活力明显增强。2013年, 新疆生产总值达到8510亿元, 年均增长11.5%, 增速由2009年全国第30位跃升到2013年第7位, 连续四年实现生产总值新增超千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48.41亿元, 比上年增长3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2家, 比上年增加143家, 增长7.3%, 实现工业增加值2895.95亿元, 增长12.9%。其中:非石油工业1616.96亿元, 增长19.9%。截至2014年6月底, 19个援疆省市累计落地自治区经济合作项目4414个, 实际到位资金5208.6亿元, 占区外经济合作项目到位资金总额的半数以上。2014年上半年,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59.2亿元, 同比增长1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完成3067.9亿元, 同比增长2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4%, 增速居全国前三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06.3亿元, 同比增长10.2%。其中, 石油工业生产好于上年同期, 实现增加值568.9亿元, 同比增长6.3%;非石油工业支撑明显, 实现增加值增长13.3%。一批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引导, 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对新疆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率先在新疆实施资源税改革, 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对使用戈壁荒滩等未开发土地实行“零地价”,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重点领域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商务、工信、国土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

19个对口援疆省市千方百计, 采取各种措施, 从财税、金融、流通等方面鼓励企业来疆投资发展。

新疆出台了《自治区关于推进产业援疆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产业援疆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十二五”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产业规划, 推进产业援疆有力、有序开展。

2. 积极搭建平台, 吸引企业来疆投资兴业

自治区充分利用“亚欧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的优势, 全力将其打造成为新疆与国内各省市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各支援省市积极组织受援地企业参加本省市举办的各类会展或专门为受援地举办项目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 积极组织本省市企业家来疆考察调研, 促进企业在受援地投资发展。各受援地抢抓机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不断拓展合作空间。

3. 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建设, 增强产业集聚能力

国家大力支持新疆园区建设, 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两个经济区给予了特殊支持。批准了准东、甘泉堡、五家渠、阿拉尔等4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乌鲁木齐、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区。自治区抓紧行动, 编制完成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喀什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1—2020) 》、重点产业项目等规划。19个援疆省市结合受援地发展需要, 积极支持当地园区建设与发展。

4. 打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区上下坚持“新疆效率”, 加快转变工作作风, 努力为产业援疆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受援地县积极行动, 采取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收费、限时办结等措施, 提高办事效率, 加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

三、当前产业援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尽管产业援疆工作在支持受援地经济发展、吸纳就业以及促进交流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但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 笔者认为在支持政策匹配、基本生产要素保障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1. 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匹配

国家给予新疆的差别化产业政策与土地、环保、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没有匹配, 使得一大批来疆投资符合政策要求的重大项目落地难、进展慢, 造成新疆差别化产业政策没有最大化地发挥效应。

2. 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 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极大进步, 但是对于每年要承接1000余个产业项目落地, 水资源保障、交通通达能力、物流水平、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问题依然存在。

3. 当地从业人员就业技能不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自治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4.6%, 高中教育占15.7%, 初中教育占45.2%, 小学教育占23.0%。从高等教育区域差异来看, 南疆地区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本地受教育人口总量的7.54%, 其中喀什、和田地区最低, 分别仅为5.32%和4.84%。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 南疆四地州人均教育年限只有7年左右, 距离企业技能要求差距较大。

4. 新疆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处于落后水平

新疆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疆的比重为26%, 在二三产业中就业人数不到全社会就业人数的60%。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在全国排名靠后, 在西部地区也处于落后位置。同时,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10年以前采取行政手段无偿配置资源, 造成企业片面追求无偿占用资源, 配置的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不健全, 优势资源促进跨越式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做好产业援疆工作的保障措施

抓紧中央给予新疆新一轮政策倾斜支持的机遇, 进一步协调落实土地、环保、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与差别化产业政策进行配套, 使得来疆投资、符合差别化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发挥效用。

1.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 根据产业发展趋势, 全力以赴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 加大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一批保护生态和支撑新型产业发展的调水工程。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相配合的综合运输、物流交通体系建设, 提高通达水平和能力。加快推进疆内750千伏骨干网建设, 并延伸和补强疆内220千伏骨干网架和全区110千伏及以下各级电网建设和“北电南送”工程, 确保产业发展电力保障。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及早发挥园区聚集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2. 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

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制定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教育水平, 不断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职业教育, 加强对各类就业再就业人员培训, 以提高上岗就业能力、从业工作能力、转换就业能力。

3. 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联系沟通作用, 加大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招商引资力度

试论对口援疆的文化担当 篇3

摘 要:国家援助国内贫困地区,这是非均衡性发展的国家为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普遍采用的方法。文章详尽分析对口援疆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剖析对口援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对口援疆的文化担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对口援疆;文化担当;依法治疆;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089-04

自汶川地震后,对口援疆成为支持边疆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中央政府2010年、2014年两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经济富民和专业反恐维稳成为中央治疆新方针。当前对口援疆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部署全国19省市对口援疆,正是基于“7·5”事件的发生,基于新疆经济社会落后进行跨越式发展的补救措施。在“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宏伟战略下,内地19省市要以新的认知理性看待援助方的文化责任。加强和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是新形势下贯彻中央“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一、对口援疆工作的现状

(一)援疆的现状

援助边疆作为一种政策,自古已有,汉代就有援助西域的先例,东汉班超戍守南疆30年。直至清代,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援助规模更大,种类更全。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对新疆建设的支援。从1997年开始,北京、天津、上海等8个省市响应中央号召援疆工作,开启对口援疆工作。从200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央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国务院相关部委抽调人员展开对新疆的全方位调研,考察遍布新疆的15个地州市,深入到学校、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等部门。新疆近些年易发、多发、持续的暴恐犯罪使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平添了更多的挑战和苦难。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组织和动员举国之力,支援和发展新疆。对口支援政策从应急逐步走向制度化,也是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模式和道路的新探索,为当下“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前期准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总结不仅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对援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内地19省市援助范围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和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援助方式也调整为稳定的结对关系。按照援助省市的经济发展实力与新疆受援区域的贫困程度分配援助对象。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新疆的治理难题和发展重点集中在基层、南疆、国家扶贫县、边境县和团场。因此,此次援助重点应该主要是基层、边境县、贫困县和农牧团场,深入到乡镇和农村[1]。

按照中央要求,这次对口援疆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建立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机制。它要求支援资金之际,使优秀的干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于新疆,输血和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和企业援疆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做好受援地当前发展与长远谋划的结合,受援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政府指导与市场配置相一致,形成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建立健全援疆总体规划、工作机制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各专项规划制定和完善。

(二)援疆的成效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到2013年2月,共实施援助项目2378个,75%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产业援疆成为此次对口援疆的新亮点,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82.6 亿元,自治区共引进2662个19省市经济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580亿元,干部人才援疆项目1244个,引进8000多名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的区内干部4000多名[2]。由此,新疆与国家有关部委、援疆省市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不断加深。

二、对口援疆工作的文化思考

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对口援疆是前13年干部援疆的继续和发展,推动全国产业、基础设施、智力和项目援疆的新高潮。推进全国援疆是治疆的基本国策,目标是为了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经济目标是为了缩小差距,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国家30年援藏经验和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模式为发达地区对口援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然引起人们对发展模式和体制安排的深入思考。

(一)援助方和受援方的地位和角色定位

新疆发展的主人翁是新疆各族人民,对口援疆工作的关键是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要使援助者身份从“布施者”向“合作者”转化,援疆勿忘启动民间和社会的力量,着力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能力,是新疆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超越“援助”和“感恩”,援疆项目并非援助地方政绩,现代国家理应为所有国民提供大致相同水平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援助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对口援疆特别警惕形成“援助依赖”,坚持社会发展应优先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当地绿洲文化和生态环境为代价,防止盲目照搬内地发展模式和经验,援助模式还要与农牧民主体性的内部结构调整相适应,形成生计方式变革与提升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依存关系。国家援助阿富汗和非洲援助不可谓不尽力,援助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但这些国家的民众得到的实惠并不多。以至于有非洲女学者丹碧莎·莫友在《无用的援助》一书疾呼:“西方援助害了非洲”,英国一位经济学家也指出,援助非洲的“实质是‘征富国穷人的税,补贴穷国的富人的馊主意,最后害了非洲。”[3]这些沉痛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二)援助方的使命和责任

这次对口援疆不是单纯的经济援助,而是要增强新疆各族干部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如何积极利用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战略机遇,促使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统一,避免形成援助依赖心理,有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使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给中国其他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和提升发展能力提升的成功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这里要明确对口援疆到底要援助什么?除了援助金钱和财务的项目援疆、产业援疆,更重要的是现在正在深化的文化援疆和智力援疆。新疆不仅仅是经济贫困,更重要的是理念、思路、机制等文化落后,尤其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对一些社会成员来说还未成为常识。他们不是不想发展,而是碍于目前的现状,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根本找不到发展的正确途径。当然也不排除相当一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的存在。援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受援地干部和群众科学的发展理念,逐步树立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市场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推动新疆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援疆工作的成效取得与每个援助者的政治信仰和综合素质分不开。目前援疆干部的援助期限一般在一年半到三年。援疆干部的援疆工作周期较短,成效难以巩固。在这样短的时间中,援疆干部多半时间在适应新疆的情况。根据目前的援疆实践,大多数援疆干部在所援助单位多担任副职。他们的决策权非常有限,由于新疆民族传统文化和所在区域的政治生态,援疆干部的先进管理经验很难有效发挥出来。援疆干部的“传、帮、带”力度有待深化,对受援地本地干部的培养深造的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新疆本地干部人员的数量、质量还不能适应新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不同的援疆者的专业背景、政治历练、个人素质不同,不断变换的援助者使援助方和受援方都在不断适应对方,基本上一直处于磨合期。绝大多数援疆干部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有的援疆干部连生命都奉献给了援疆事业。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援疆干部离亲别友,千里迢迢援疆,要克服不少家庭、生活的诸多困难,来到新疆就是贡献。但这就不应该成为极少数援疆者在受援单位混日子、混职称,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挡箭牌,几乎每年来得晚、走得早。对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基层单位来说,一些不敬业的援疆干部反而败坏了援疆干部的声誉,致使一些人认为援疆是一种变相的掠夺,反而加重了一些人的“相对剥夺感”。所以,在保证援疆干部优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吸引更多有志者援疆,但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地监督、奖惩机制,巩固援疆成效和援疆事业的圆满完成。

(三)对口援疆的本质属性和文化职责

传承与创新是对口援疆的文化责任范畴,引领与示范是对口援疆的文化责任定位,坚守与自觉是对口援疆的文化责任担当。这里的文化责任其实就是文化担当,主要包括:一是信仰援助,援助方帮助受援方树立一种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发展理念和理想,不会因为物欲横流的财富诱惑而动摇;二是思想援助。就是教会受援方理性的看待内地发达地区与新疆的发展差距及其引起的恐慌,相信通过党和国家的鼎力相助,新疆未来的发展将是美好的,明确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极其重要性;三是道德援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还不太健全之际,当人的道德出现滑坡时,新旧体制的转轨引起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与道德实践的不相符合,有利于人们模范地遵守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和安宁;四是价值观念援助。就是援助方通过自己的发展历程引导受援方,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顺应构建依法治国,构建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援疆项目的理性思考

一是对口援助的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对口支援法律制度的协调性较差,项目实施中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援助项目实施效果无法保证等缺陷比较明显。对口支援的资金和物资的数量呈现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缺乏规则和程序,与援助方的经济实力和主要领导的援助意愿密切相关。尚未形成援助资金、物资筹集制度和政府间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也缺乏满足新疆实际需求的稳定的干部和人才选拔机制;二是对口支援的实施、管理和激励机制有待创新。有些项目的前期开发程序不规范,或项目实施中夭折,这些项目建成后便交给受援方政府部门管理,缺乏后续管理和经营。从而挫伤了双方的积极性。政府对口支援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还不到位,影响援助方参与对口支援的积极性;三是切实有效的评估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缺乏。对口支援中政策评估机制缺失,现行的对口支援政策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绩效监督,导致援助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援助方鼎力相助促成的大批援疆项目,对援助项目的后期维护缺失。援助项目呈现出长期项目投资协作较少、短期项目较多的特色,这些项目拉动地方就业和致富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四是对口援助中的政府角色定位有误。政府主导下的很多项目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好,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比较严重,援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明确,影响了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受援方选择援助项目时比较“短视”,存在盲目争取资金、无偿支援及单纯追求项目数量的“面子”工程问题[4]。同时,在援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国家、企业和受援方个人的利益,这些收益不能仅仅是通过现金可兑换的,可以通过股份等不同形式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体现。如果涉及到一些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移民搬迁,更需要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去解决,现金补偿对移民只是短期解决问题,还要从长期的股票收益等不能变卖的形式进行补偿。援助企业不仅仅是建设者,更应该是实现共赢的利益攸关方和长期的合作者,务必塑造积极的精细化的援助形象[5]。

三、增强对口援疆工作文化担当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对口援疆政策旨在实现“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战略目标,为切实实施援疆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新疆的绿洲经济形态和传统的政治文化生态决定了在实施对口援疆政策中必须强力发挥政府的核心指导作用,并通过政府行政力量调控市场失灵而形成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而国际上通行的成功的区域协调政策是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力推行和保障其顺利实施。我国对口援疆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制制度,并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充分使用好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和西部开发转移资金等政策工具,由于政策定位不明确和实施中的偏差,中央投入资金的预期效果不佳。加之我国对口援疆的行政、法律和经济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未能设立援疆发展基金和相关制度保障,项目报批、科学合理决策和后期监督制度不完善。建立健全一套规范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政策工具和调控措施,为对口援疆政策的健康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健全自治区与援助省市的制度和机制,总体规划和统筹援疆工作及援疆项目的落实和后期管理,确保援助与合作的长期化

由于对口援疆的援助方和受援方都是省级机构,目前是相应中央号召,对口援疆的政治色彩远大于法律色彩。新疆与各支援省市未能建立长效和固定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衔接基本采取遇事协商的机制。对口援疆省市组建了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对口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前方指挥部和后方协调机构,责任落实很明确。但受援地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管理和沟通人员,很难及时有效协调援疆工作中的问题,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受援方有些负责援疆的机构级别较低,很难与正厅级的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进行衔接协调,客观上影响到援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实施的结对援助关系,不同援助方在规划编制、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并没有整体统筹和协调,特别是产业援疆中存在一些重大项目的重复建设、地区产业同构化倾向比较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目前受援方与受援县市几乎全都采取“县县建园区、县县有园区”的发展路径。但在新疆南疆区域工业基础薄弱,基础配套和市场开拓能力非常有限,导致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的集聚能力不强,工业园区停摆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自治区全面统筹协调,明确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等与各支援省市的规划、援助项目进行有效衔接。在对今后援助过程中确保援助方和受援方形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长期援助、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三)及早设立对口援助专项基金,狠抓基层和民生,为对口援疆政策提供重要的财力保障

对口援疆必须建立健全稳定的对口援助专项,成为新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重要经验。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著,但目前所做的都是容易见效的宏观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工程,后续逐渐进入更为精细化的微观层面。这更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设立援疆专项基金,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援疆专项基金理应包括由国务院按照税收比例提取的国家层面援助新疆的基金和对口援疆省市区、中央企业单位设立的专项基金。前者以转移支付给新疆,后者专用于受援地区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还应该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新疆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开发这些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极弱。新疆生态环境状况关系到新疆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美丽新疆,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新疆超载过牧,退化沙化等生态问题日趋加重,使牧民、牧区和牧业发展与增收的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教育培训、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现实问题和困境。对口援疆省市设立的专项基金服务于受援地的发展。建议由国家和对口援疆省市共同出资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旨在保护新疆的生态环境和补偿生态移民。生态补偿基金专用于河流、草原、山区的生态恢复、沙漠治理及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项目。

(四)必须制定科学严格的对口援疆政策实施与管理监督的制度保障体系

科学的基金管理包括:明确的区域发展目标、各司其职的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发达国家大多设立专门区域基金管理机构,为科学有效使用该基金提供重要组织保障,并负责受援地的区域发展问题。我国对口援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体制机制等有待完善,职责职能需要规范。各对口援疆省市和国务院各部委沿用各自的监督管理措施,各自为政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很难确保援助实效。对口援疆工作的持续推进,制度建设亟待跟进。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对口援疆的制度建设和理顺体制机制,确保对口援疆事业顺利推进。坚持国家和地方立法相结合,建立健全对口援疆政策管理机构,创新干部援疆、人才援疆、科技援疆、教育援疆、文化援疆和产业援疆政策,规范援疆干部的奖惩机制和措施及援疆工作的监督、绩效评估制度,规范援助方和受援方的职责范围及其法律依据。提升对口援疆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增强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绩效。广东省在对口援助喀什,并通过媒体和社会力量监督援助效果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对口援疆省市学习和推广。但全疆或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价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五)坚持新疆的区情、社情和民情,因地制宜地推进对口援疆政策,并确保援助成效

对口援疆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口援疆工作中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关键。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能力低、发展愿望强烈等现实问题。新疆的历史发展一再证明,对口援疆既是确保新疆持续发展的传统做法,也是提升新疆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的对口援疆政策,需要结合国家和新疆及其对口援疆省市的具体情况,切实制定与新疆相关受援地区相适应的对口援助政策,并努力探讨科学的基金运作与管理监督模式及相关方式、观念、理念等。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资源,又要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对口援疆的伟大征程中来。国家政策性银行必须提升对新疆的财力支持,才能突破新疆发展的资金“瓶颈”。设立专门基金来支持新疆发展,还应当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重要作用,发动各方面力量,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基层和农村社区,创新对口援疆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新疆的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利完成援疆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央部署治疆援疆新战略: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06/c_1274316.htm,2010-05-06(新华网).

〔2〕成立新.把对口援疆置于国家大局中持续推进[N].新疆日报(汉),2013-02-22(001).

〔3〕曹长青.国际援助“害”了非洲[EB/O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yyj/article_201 001202116.html,2014-05-04(共识网).

〔4〕中央启动最大规模对口援疆:明年资金可能超百亿[EB/OL].http://stock.gucheng.com/201005/146457.shtml,2010-05-04(股城网).

〔5〕高美.投资·援助:日本在缅甸的精耕细作[EB/OL].http://www.21ccom.net/html/2016/qqgc_0 122/1091.html,2016-01-22(共识网).

对口援疆评述 篇4

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会议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深圳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根据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此次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

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19个省市分别结对援助新疆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从目前各援疆省市代表团在新疆的前期工作和已经启动的项目分析,新一轮援疆工作起步阶段的重点集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全国对口援疆的重要意义

“借鉴两年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援建的经验,把作为我国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主战场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搞扎实,需要进一步动员组织全国力量,支援新疆、发展新疆。”该权威人士认为此次对口援疆的意义甚至不限于新疆一域,“这既是具体落实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任务的重大措施,也是对口支援政策措施从应急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最新实践,还是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模式和道路的新探索,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对口支援的充分发挥和直接体现。”

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熊文钊在接受本刊采访中介绍说,对口支援模式,是在我国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口支援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正式提出和实施,1979年通过中央52号文件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并随着援藏援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为目前的三种主要政策模式:边疆地区对口支援、重大工程对口支援、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

据本刊记者了解,此次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权威人士透露,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

“目标就是通过十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权威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全面援疆”具体布局

“目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希恩指出,其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要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离不开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因此,权威人士透露,通过对过去13年对口援疆的实践,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结的经验,这次对口援疆从三方面对原来的援疆布局作了调整。

其一,支援范围扩大。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和广东深圳市。

其中,特别强调对建设兵团的支援。目前建设兵团面临着产业结构单

一、公共保障能力不足、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有必要扩大对兵团对口支援范围,使兵团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确保其稳定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

其二,调整结对关系。以支援方综合实力和受援方实际困难,尽力使支援双方强度匹配。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深圳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对口支援贫困程度较深的南疆三地州;地域上相对集中,便于展开工作,尽可能安排一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地州或一个地州的几个县市和师团场;考虑双方资源地理气候特点,更有效做好援助工作。比如,东北三省对口支援气候条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区,山西对口支援同样拥有煤炭资源的阜康市等地。

其三,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新疆主要困难难在基层、难在南疆、难在国家扶贫县、边境县和团场。因此,要把援助重点放在基层,放到贫困县、边境县和团场,放到乡镇和农村。

按照中央的要求,新时期对口援疆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能否建立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机制。这就需要在支援资金的同时,使更多的干部、人才、技术、管理到新疆去,把输血和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以及企业援疆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对口支援”的汶川经验

熊文钊认为,面对更大规模的新时期对口援疆工作,“汶川援建就值得好好总结。”在他看来,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是为加快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而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一模式受到国外政府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就在于它不同于政府间一般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贫困帮扶,更不是简单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此模式功能独特。”

采访中,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岸元向本刊介绍了对口支援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建立了一种地方政府横向转移支付,不同于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只解决了钱的问题,这种横向转移支付不仅把钱带过去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财、物、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全面支援。”而这种对口支援正好培植了受援地区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受访专家就此总结了三方面特点:其一,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强调在灾区支援中一定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坚持“外界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比如,除了要求对灾区加强横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外,还强调加大灾区心理治疗、教师培训、干部交流、人才输送的力度,为灾区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其二,强化政府“社会统筹”功能。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重建机制,促进灾区援建中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大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政府在重大灾害发生后除了在灾害救助中起主导作用外,还在灾后重建中扮演“社会杠杆”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在灾害管理中区域联动、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优先解决好基础设施重建、生产恢复、促进就业等民生问题,促使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其三,加强地方“合作共赢”功能。减少了支援方与受援方在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上的盲目性,实现彼此功能上的良性互补和无缝对接,保障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支援汶川灾后重建时,就充分考虑了各省市的经济实力、灾情程度和历史关系,兼顾灾区早已形成的对口支援格局,从而提高了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可行性

和持续性。同时,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求对口支援的各省市深刻认识到援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合作性,最终实现对口支援双方帮扶共进、合作共赢和优势互补。

事实上,本刊记者了解到,上述经验都充分吸收到了对口援疆工作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案中了。对口支援亟须走向制度化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相比汶川经验,对口援疆需要多吸收以往的对口支援经验。

有关专家梳理了值得重视的5个方面问题:首先,实施对口支援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制度存在缺乏协调性、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援助项目实施效果无法保证等不足。

其次,对口支援的实施、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参与支援工作的不少发达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支援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有些项目的前期开发程序不规范,有的项目则在签订后难以落实,还有不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夭折,这些问题导致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双方的积极性。

再者,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例如,在有关对口支援工作中,因政策评估工作缺失,导致一些事实上已经失效的政策目前仍然在实施。同时,现行的对口支援政策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监督的内容还不完整,缺乏绩效监督的内容。

其四,受援方和支援方均存在着一些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技术经济研究部前部长郭励弘认为,在以往的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中,由于缺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系统规划,导致“受灾地区的房子、基础设施可能建得很好,却很难形成产业。”受援方在选择援助项目时,有“短视”现象,存在着以争取资金物资为主、以争取无偿支援解决眼前困难为主、单纯追求项目数量、存在一定的“面子”工程等问题。同时,支援方对援助工作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确定援助项目时注重追求自身的利益,援助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援助项目的后期追踪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

还有,未能正确处理援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很多项目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难免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有的是政府服务政治大局意识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呈现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熊文钊认为,“当前的对口支援还不是制度性的安排,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应急处理。”因此,他认为需要加快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转化为制度性安排,“通过一套制度、一套标准和一套程序,以法律形式将对口支援关系固定下来,区分无偿援助与有偿援助的经济协作,建立市场化的支援项目的跟踪协调制度,这是对口支援政策长期有效实施的保障。”

援疆省市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乌举行 今年19省市安排援疆资金110亿元

6月29日下午,援疆省市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倡议:切实加强对产业援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建立对口援疆省市和新疆经信(工信)部门共同参与的产业援疆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支援方与受援方的协调配合,在重大项目投向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会商。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努力使南北疆都形成几个不同特色的发展区域。会议提出:科学编制产业援疆规划,进一步加强与新疆“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建设产业聚集园区,加快对新疆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大程度解决好民生问题,建议对口支援省市积极鼓励、引导中部地区的企业参与新疆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引智工程,为新疆大建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保障,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合作办学,尤其是重点做好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职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经信委主任王永明在会上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得到了各对口支援省市积极响应。仅今年,19省市安排对口援疆资金将达到110亿元,10年累计约1600亿元。新一轮对口支援,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无偿援助与互惠合作并举的对口支援,带来的不仅是资金、项目,还有干部、人才、观念、技术;促进的不仅是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且是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创造的不仅是支边兴边的新形式,还有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王永明倡议,切实加强对产业援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科学编制产业援疆规划,加强与新疆“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建设产业聚集园区,加快对新疆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大限度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开展引智工程,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各对口支援省市代表表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进一步完善援疆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完成援疆的各项目标任务,助推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2011.2}五年投入对口支援资金90亿元

援建初动,规划先行——这被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列为重中之重。东方网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的五年“任务表”已基本敲定。

根据对口支援综合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项目约115个,涉及资金约84.5亿元,另有4.5亿元由前方指挥部统筹安排,用于跨四县的综合性援建项目,1亿元作为预备费。目前,2011年援疆项目已在紧锣密鼓制定中,前方指挥部今年将确定若干个具有示范性的民生重点项目。同时,进一步落实招商、招生、招工工作,落实沪喀两地园区对接和共建工作,协助建立上海援疆招商引资服务中心,配合上海高校、普高、职高在喀招生工作,制定上海大型国企在喀培训和招工计划,提升当地青年的职业技能。

根据喀什四县的产业发展重点,上海今年将重点支持叶城县发展建材、食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及冶炼、石油化工、矿泉水、核桃、果品,推动泽普县的莘庄工业区帮带1平方公里产业示范区、石油化工后续投资等,重点加大莎车县煤化工-煤资源、冶炼、硼酸、水泥产业链的建设,协助规划好巴楚县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南侧商贸区,推进巴楚城南路农贸市场-专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棉纺业、矿业、食品业、金属加工业等。

东方网记者获悉,援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农业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科技援疆力等工作也已列入今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建设的“项目表”。

【2011.5.15】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高星 罗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今天上午做客人民网,以“新疆一年来发展变化”为主题与网友交流互动。据库热西·买合苏提介绍,对口援疆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效果,19省市对口援疆,中央明确提出了资金支援,包括人才、智力等方面的支援之外,有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新亮点,这个亮点就是“产业援疆”。>>>进入直播

库热西·买合苏提说,通过19个省市到新疆开展对口援疆,他们在援疆的同时,也发现了新疆这个巨大的市场和下一步的产业实现梯度转移的新领域。19省市有的产业、有的项目,通过援疆的方式,嫁接到、转移到新疆,对新疆整个经济的发展,包括新产业的建立和产业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个对口援疆省市分工 篇5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团场

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

广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

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

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民丰、策勒和于田三个县 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

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1市8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阿拉尔市

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吉木乃县

江西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黑龙江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和新疆兵团十师

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

河北省:对口支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团农二师 山西省:对口支援农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兵团农十三师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乌恰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农四师66团、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福建省:对口支援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六个县市 山东省:对口援助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

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与兵团农五师

兵团农五师以对口援疆工作为桥梁 篇6

积极主动与湖北进行沟通交流。在五师卫生局和湖北省卫生厅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双层全覆盖、有限和无限相结合、单方援助和发展互动相结合”的援疆机制,确定了湖北9个地市与我师9个中心团场(包括2个进入团场),湖北省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五师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口支援五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食药监局和武汉市食药监局对口五师食药监局的援建模式。对口援建以来,湖北省卫生厅在资金、项目、人才、管理等各方面进行部署,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专科建设、医护人员培训、卫生技术扶持等领域加大支援力度,以提高我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湖北卫生系统为五师各团场医院投入资金近600余万元,用于团场设备与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选派了28名专家,其中4名专家在五师医院,其他24名医疗专家分布在各团场医院,为五师各团场医院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工作队”。湖北省食药监局为五师112所连队卫生室捐赠药品冷藏柜,使连队有条件保存20℃以下的药品,保证了基层连队的用药安全。

充分发挥了湖北专家的作用。湖北省卫生厅先后选派28名专家赴五师各级医院。各位专家到团场医院后,很快进入

角色,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长,为五师各族职工群众解除了病痛,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同时用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着身边的医护人员,起到了表率作用。一是通过湖北专家对口援建,各团场医院设立了专家门诊。共接诊患者达18615人次;开展疑难病症讨论,处理疑难病症116例;进行医疗知识专题讲座达50次;带教医务人员达82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达46项,其中42项填补了受援单位的空白;二是师卫生局充分发挥行政协调职能。开展了经常性卫生系统湖北援疆专家座谈会,并组织专家组一行前往赛里木湖等博州景地,开展户外拓展运动,让专家们即享受到博尔塔拉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景,又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师卫生局积极协调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援疆医师相互交叉交流,开展巡回义诊。先后深入社区和边远农牧连队免费为牧民和民族同志义诊 33次,义诊人数达18122人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三是利用湖北专家的先进事迹,在全师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并充分利用兵团日报、北疆开发报、兵师电视台、兵团新闻网及湖北各大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对外宣传,截至目前,已发表稿件120余篇,切实加强了五师与湖北的信息交流;四是积极协助湖北对口援建专家举行“奉献一片真情,解决患者疾苦”大型义诊活动,慰问了100余户贫困职工,送上免费药品和慰问金达30000余元。五是将各援建专家在五师期间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刻成光盘,留作纪念,得到了湖北专家的一致好评。

积极开展民心项目对接工程。一是湖北投资3万余元在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远程医学教育系统已投入使用,并捐赠了10台电脑加强了传染病网络系统建设;二是为81团医院投资一套价值14.8万元的五官科综合治疗仪已投入使用;三是潜江市支援88团医院价值6万元的血球分析仪也相继投入使用;四是为89团投资260万元新建医技大楼,现已动工;五是鄂州市卫生局给84团医院捐助50万元(从今年起每年10万元,连续五年),孝感市卫生局给90团医院捐助5万元,天门市卫生局给91团医院捐助20万元已全部到位;六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董卫国教授将自己主编的《社区医学》和《临床基本技能学》2本书捐给了部分团场医院;七是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农五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援助总价值35万元共117台药品冷藏柜。捐赠的储存药品设备已普及到农五师各基层连队,极大的改善了基层卫生室药品储存环境,保证药品质量和职工群众的用药安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并为农五师食药监局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笔记本电脑1台套及1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五师局办公条件。

在过去的一年里,湖北卫生援建专家犹如一条条连接荆楚大地与五师的彩带,他们视五师为第二故乡,一棒一棒接力援博,谱写了一曲昂扬奋进的赞歌。针对五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缺乏等,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和民生项目。形成了以专家援师为龙头,以交流互访为纽带,以智力、资金、物资支持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促

上一篇:交警述职述廉报告xx下一篇:6年级我的决心书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