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资股权转让协议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协议(推荐8篇)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协议 篇1

甲方: 乙方: 鉴于:

1、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系于

****年**月**日经依法被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元,甲方作为

方投资者,出资额为人民币

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 %;

2、甲方有意将其所持有的占XX公司

%的股权转让给乙方;

3、甲、乙双方权力机构(股东会或董事会)已就本次股权转让、受让事宜进行审议并已作出相关决议(见附件1)。

4、甲方已就本次股权转让事宜征求其他合营主体意见,其他合营主体均书面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XX公司已召开董事会议作出决议同意本次甲方向乙方转让股权事宜(见附件2)。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现签定本股权转让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协议双方

1.1转让方:受让方: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1.2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住址:

法定代表人: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条:协议签订地

2.1本协议签订地为: 第三条:转让价款及支付

3.1双方同意甲方将其持有的占XX公司

%的股权作价人民币

元转让给乙方;

3.2本协议经审批机构核准生效后

日内,乙方应支付给甲方上述转让款的%,即人民币

元;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

日内,乙方支付给甲方转让款的%,即人民币

元。

3.3乙方所支付的转让款应存入甲方指定的帐户,开户银行及账户信息如下: 开户行: 户 名: 账 号:

第四条:股权的转让的审批、变更登记:

4.1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共同委托XX公司就本次股权转让事宜办理相应的审批、变更登记等手续,双方应予以协助;

4.1.1甲方承诺XX公司在本协议签订后

日内,办理完毕本次股权转让审批手续;

4.1.2甲方承诺XX公司在股权转让被审批通过后

日内,办理完毕本次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4.2本协议项下股权的交割日期为XX公司向原工商登记机关办理工商登记手续递交之日。

4.3甲方承诺上述股权转让的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于本协议签订后

日内办理完毕。第五条:股权转让后的公司管理

5.1自股权交割之日起,甲方不再享有XX公司任何权利及义务,乙方持有XX公司

%的股权,甲方应协助乙方获得按照XX公司合资合同、公司章程约定的股东权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5.1.1董事会是XX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乙方可以委派

名懂事参加董事会; 5.1.2甲方承诺在股权交割后

日内,提议乙方委派人员担任XX公司总经理并在董事会投票表决时不投反对票,总经理的职责、权利、义务按XX公司章程执行。

5.2甲方应于股权交割之日起,将其在XX公司拥有一切与XX公司有关的资料及信息交付给乙方,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资料、技术档案、业务资料等。第六条:保密条款

6.1双方应当严格保密对于因签署和履行本协议获得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6.1.1本协议的各项条款; 6.1.2有关本协议的谈判; 6.1.3本协议的标的; 6.1.4各方的商业秘密;

6.1.5甲方在参与经营、管理合资公司过程中取得的一切关于合资公司资料、信息。

6.2本协议终止后本条款仍然适用,不受时间限制。

第七条:违约责任

7.1乙方违反本协议3.2条规定的,应按照逾期尚未支付价款的0.01%/日向甲方支付违约金。7.2甲方未在本协议协议4.1、4.3条约定期限内办理完毕相应审批手续的,每超出约定期限一天,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为股权转让总价款的0.01%。

7.3甲方违反第5条约定义务的,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元。7.4任何一方违反第六条规定的,违约方应当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违约行为造成守约方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因追究违约方违约行为所支出的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等。

7.5本协议若未通过审批机构批准导致合同无效的,除7.4条保密条款的违约条款以外,其余违约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第八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8.1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经双方共同协商,并订立书面变更协议。如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本协议继续有效。

8.2任何一方违约时,守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本协议。8.3双方一致同意终止本协议的履行时,须订立书面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可生效。第九条:适用的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9.1本协议及因本协议产生的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9.2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双方应当向甲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第十条:协议的生效及其他 10.1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经国家规定的审批机构审批后生效,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甲方持一份,乙方持一份,报审批机构一份。(以下无正文)

(本页为本股权转让协议的签字盖章页)甲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乙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签订日期: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协议 篇2

我国学术界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上无形资产的内涵和范围在不断变化,所以专门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对跨国企业转让定价尤其是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的研究有助于税务当局加深对跨国企业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的认识,提升反避税水平;有助于外资企业以及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掌握国内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的相关规定、现状和趋势,从而在合法的前提下合理地制定经营策略,避免高额税收罚款。

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和美国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相关规定和建议,并结合国内的现状,提出有助于改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的几点提议。

一、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的现状

鉴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在国际反避税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OECD和美国政府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也有深入的研究,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监管措施,以下将分别介绍OECD和美国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的现状。

(一)OECD的现状

OECD财政事务委员会从70 年代起就开始关注转让定价税收问题,1979年、1984年和1995年都接连发布了与转让定价有关的文件。经过不断的修订和更新,最新版本的《转让定价指南》为2010年版。

1.基本原则

《转让定价指南》第一章为《公平交易原则》(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OECD税收协定范本第九条有关于公平交易原则的规范性表述,已构成OECD成员国和越来越多的非成员国(地区)关于双边税收协定的基础。第九条规定:“如果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①。”

运用公平交易原则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对涉及转让定价的关联交易进行可比性分析,将该交易的价格和非受控交易价格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决定可比性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财产或者劳务的特征。资产或者劳务具体特征的差异是造成其在公开市场中的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确定受控交易和非受控交易的可比性。例如,在转让无形资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交易的形式(如使用权特许或销售)、资产类型(如专利权、商标或专有技术)、保护的期限和程度,以及使用该资产的预期收益等。

第二,合同条款。在公平交易中,交易的合同条款通常直接或间接地决定责任、风险和收益在交易各方之间的划分。关联企业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较少,所以要特别分析其订立的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或者合同条款实际上有无被执行。

第三,经济情形。即使对于包含相同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公平交易价格会因市场不同而不同,因此为了实现可比性,就要求独立企业与关联企业运作的市场是可比的,市场间的差异对价格不产生实质性影响,或可以进行恰当的调整。

第四,经营策略。针对转让定价的目的确定可比性时,对经营策略也必须加以考虑。例如,经营策略也包括市场渗透计划,企业如果想进入某一市场或扩大其市场份额,可能在短期内使其商品定价低于同一市场其他可比商品的价格。

在某些情况下,应用公平交易原则可以得到一个数据,如价格或者利润,利用这个数据能够最可靠地确定受控交易的条件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但是,由于转让定价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在很多情况下,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会产生一个数据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数据相对同样可靠。如果受控交易的相关条件(价格或利润)出在公平交易值域中,就不需要做任何调整。

迄今为止,公平交易原则是对转让定价行为进行规制和纠正的基本原则,也是核心原则。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证明,公平交易原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很有效地发挥作用。例如,在许多涉及商品买卖的个案中,可以很容易地从可比独立企业在可比情形下进行的可比交易中找到公平交易价格。但是,公平交易原则在应用于一些重要个案中时,遇到了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情形(如上文提到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无可比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所以针对某些案件,很难在市场中找到可比非受控交易价格),特别是当个案涉及某些为单个企业独有的无形资产时。

2.转让定价方法

《转让定价指南》第二章为《转让定价方法》(Transfer Pricing Methods),该章节介绍了传统交易方法(Traditional Transaction Methods)和交易利润法(Transactional Profit Methods)两种转让定价方法。

其中,传统交易方法包括以下三种以价格为基础的调整方法: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 CUP)、再销售价格法(Re⁃sale Price Method, RPM)、成本加成法(Cost- Plus Method, CPM)

交易利润法包括利润分割法(Profit-Split Meth⁃od, PSM)和交易净利润法(Trade Net Margin Method,TNMM )等以利润为基础的调整方法。

3.预约定价安排

预约定价安排(APA)是指受控交易发生之前确定一套适当的标准(如方法、可比对象及其适当调整、未来事件的临界假设),以此决定一段期间内,这些交易的转让定价问题的协议。APA旨在对解决转让定价问题的传统管理、司法及条约机制进行补充。在传统机制失效或难以适用时,APA可能很有帮助。

预约定价安排的出现,使得对转让定价的监管由交易发生后的调整变成交易发生前的协议,避免了事后调整模式给企业和税务机关带来管理上的沉重负担和税收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尽可能降低企业双重纳税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预约定价安排可以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可以大量减少税务机关和企业之间关于确定涉及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可比非受控价格的分歧和冲突。

4.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则

考虑到税务机关很难对企业涉及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进行评估,从1996年起,OECD在《转让定价指南》加入《无形资产的特别考量》(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Intangible Property)一章,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做了详细的规定,内容包括无形资产的范围界定和如何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运用公平交易原则等。

《转让定价指南》指出,在销售或者许可无形资产时,如果找到非受控可比交易价格,可以采用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如果关联企业将该无形资产再许可给第三方独立企业,可以采用再销售价格法①。此外,在涉及高价无形资产时,很难找到可比非受控交易,所以难以采用传统交易法和交易净利润法,特别是当交易双方都拥有高价或者特有无形资产时,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利润分割法②。

2012 年6 月,OECD发布了《转让定价指南》第六章《无形资产的特别考量》的修订草案讨论稿(Discussion Draft Revision of The Special Consider ations for Intangibles in Chapter VI of The OECD Transfer Pricing Guidelines and Related Provisions)。在回顾了无形资产在法律上和会计上的定义之后,讨论稿提出应该单独对涉及转让定价的无形资产做出定义。

(二)美国的现状

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跨国公司,早期曾深受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危害。早在1917年,美国就建立了转让定价税制,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最为完善的法规体系,有关法规已超过300 页。美国国内税务局颁发的《国内收入法典》的第482 节(以下简称482节)对转让定价的监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1.基本原则

482 节确定了调整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为:公平交易标准(Arm's Length Standard)、最佳方法规则(Best Method Rule)和可比性分析(Comparability),其中公平交易标准和可比性分析与前文论述的《转让定价指南》的指导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和可比性分析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最佳方法规则是指必须依照实际情况,用能对正常交易结果进行最可靠衡量的方法来确定一项受控交易的正常交易结果。因此,不存在绝对优先的方法,也没有一种方法会永远被认为比其他方法更可靠。在确定关联企业的交易是否是正常交易结果时,可以先采用一种方法,但是如果发现另一种方法可以更可靠地对交易结果进行判断时,那么就必须采用另一种方法。同样,如果一种方法在多次使用中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那么正常交易结果必须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正常交易结果进行最可靠衡量的那一次来确定①。

2.转让定价方法

482 节规定了转让定价方法有以下7 种: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可比非受控交易法、转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可比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非特定方法(Unspecified Methods),前6种和《转让定价指南》介绍的5 种方法类似,其中可比非受控交易法和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对应,可比利润法和交易净利润对应。法典并没有具体指明哪些方法是非特定方法,只是强调这种方法的使用也必须符合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和思路②,这种方法的存在给税务部门留下了巨大的可操作空间。

3.预约定价安排

美国是最早实行APA的国家之一。1991 年5月1 日,IRS公布《税收程序91~22》(Revenue Proce⁃dure 91~22),赋予APA法律地位。1999 年开始,IRS宣布将对APA进行年度报告,介绍APA制度、程序和实施情况。通过对1999~2011 年美国的APA年度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出美国历年执行的APA数量(见表1),其中单边APA指一个国家的税务行政机关与单个纳税人之间所订立的APA,双边APA指两个国家的税务行政机关与其国境内从事活动的两个或多个纳税人之间所签订的APA,多边APA同理。

4.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则

482节中有一个小节专门介绍了无形资产的范围以及确定其公平交易价格的方法,并列举了数个具体事例。

资料来源:Announcement and Report Concerning Advance Pricing Agreements,1999-2011

依照482 节,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发明、公式、程序、设计、模型、专有技术、版权、文学、音乐、艺术创作、商标、经销权、特许权、协议、调查结果、研究结果、技术数据、预报、估算、客户名单和其他类似的项目等六大项近30种,即只要某一资产具有独立于个人劳务的潜在价值,并且其价值的衡量不是通过它的物质形态,而是通过一些无形的因素确定,那么它就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③。

此外,482节规定可以运用可比非受控交易法、可比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非特定方法来调整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并提供了运用的方法和示例。

(三)我国的现状

1.发展历程

我国针对转让定价立法起步较晚。1991 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转让定价的调整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颁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此后颁布了一系列包含转让定价的法律法规,分别为1992 年的《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发[1992]237 号),1993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8年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国税发[1998]59号文),2002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4年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试用)》,2008 年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和2009 年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2.现状

目前为止,《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是国内对转让定价最详细和最系统的规定,适用于税务机关对企业的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以及一般反避税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的管理。

(1)基本原则

《实施条例》指出,企业发生关联交易以及税务机关审核、评估关联交易均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

《实施条例》对独立交易原则的定义为: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判定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必须对交易进行可比性分析,分析的因素包括:交易资产或劳务特性、交易各方功能和风险、合同条款、经济环境和经营策略。这几个因素和OECD和美国的规定大同小异,差异的地方主要在于分类的不同。

(2)转让定价方法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转让定价方法有以下6种: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据《实施条例》的详细说明,可知这几种方法和《转让定价指南》介绍的5种方法是相一致的;第6种其他方法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

资料来源:《中国预约定价安排年度报告》,2009~2011

(3)预约定价安排

1998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发《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第一次提出企业可以采用APA来解决转让定价的问题。2008年新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APA从程序和制度上做了细致的规定。从2009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仿照美国国内税务局(IRS),开始每年发布《中国预约定价安排年度报告》。从2005年5月17日中日两国税务机关签署我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APA)开始,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已经签署了73个APA,具体的数据可参见表2。

(4)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则

对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税务规范,《实施条例》上面的相关内容也较少。

目前在税收法律法规上面可以找到的无形资产定义有两处。《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此定义与会计领域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相类似。《实施条例》第十条第2款指出:“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著作权)、专利、商标、客户名单、营销渠道、牌号、商业秘密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产权的所有权转让和使用权的提供业务。”

《实施条例》指出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适用方法有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和交易净利润法两种,但是没有提供具体的运用方法。

二、OECD、美国与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对比

从基本原则、转让定价方法、预约定价安排和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则这4 个方面对比OECD、美国和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监管,可以发现差异最大的是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则。

(一)基本原则

我国采用的独立交易原则和OECD的公平交易原则,以及美国的公平交易标准在含义上基本一致;可比性分析和需要分析的因素也基本相同,只存在分类上的小差异;最佳方法规则是美国独有的原则,我国只在《实施条例》中提及要“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

(二)转让定价方法

我国规定的6种转让定价方法中的前5种几乎和《转让定价指南》规定的方法完全一致,最后一种“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估计是参考美国的“非特定方法”设立的。

(三)预约定价安排

我国的APA税制在基本架构上与OECD和美国的一致,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其在完善程度和普及率方面落后于美国。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执行APA 73 个,美国为1 015 个;2009~2011 年,我国执行的APA分别为12 个、8 个和12 个,美国为63个、69个和42个。由此可知,我国的APA数目无论在累计数还是平均数上都大大低于美国。

(四)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则

由于在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中往往难以找到可比物来确定公平交易价格,导致对其转让定价的调整变得困难。因此,《转让定价指南》和482 节都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做出了单独、详细的规定;而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规定,仅有的几处也比较粗略含糊。

我国、OECD和美国都未在转让定价领域对无形资产加以明确定义,但是OECD创新性地提出了市场无形资产和贸易无形资产的概念,大大扩充了无形资产的外延,还在2012 年发布的《无形资产的特别考量》的修订草案讨论稿中提出要明确涉及转让定价的无形资产的定义。而美国列举了近30 种无形资产,并指出“只要某一资产具有独立于个人劳务的潜在价值,并且其价值的衡量不是通过它的物质形态,而是通过一些无形的因素确定,那么它就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相比之下,我国规则描述下的无形资产覆盖范围较小,也没有适当的外延。

三、完善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的建议

如果不加强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监管,可能会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纳税人税收负担不平衡和国际资本不正常流动等消极影响,因此完善监管制度迫在眉睫,这不仅要借鉴上文提到的OECD和美国的经验,还要从具体国情出发来制定措施。

(一)明确无形资产的定义和范围

首先应该明确涉及转让定价的无形资产的定义和范围,与会计上或者法律上的定义区别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由于会计本身具有谨慎性,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项目并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例如广告费、营销渠道、客户名单和部分研发支出等;而这些项目是可以在关联企业之间或者市场上流动的;税务部门在判定其转让定价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之前,首先要明确其是否属于无形资产,是否属于税务监管的范畴。所以明确无形资产的定义和范围是完善对其转让定价监管的前提。

可以参照美国,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无形资产:1.独立于个人劳务存在;2.具有价值;3.其价值的衡量标准是无形因素而非其物质形态。

(二)完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税收政策

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无可比性和不确定性等明显区别于有形资产的特性,而且在经济发展中愈发重要,所以有必要借鉴OECD和美国,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制定单独、详细的规则。例如需要细化无形资产的可比性分析因素和转让定价方法,并列举示例。

(三)推广预约定价制度

APA不仅可以使得税务部门的职能由“治病”变为“防病”,大幅提升效率,也可以使得企业免受配合监管之苦,从而致力于生产运营,是加强转让定价监管的良药,特别适合无形资产。推广APA,可以从精简程序、提升业务效率、加强保密性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

(四)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跨国企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往往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果要监管其转让定价行为,单凭一个国家的税务部门恐怕鞭长莫及,因此必须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包括协调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税收的恶意竞争,引起资本的非正常流动)、共享反避税信息、推进双边或者多边APA的签订等。

(五)建设高素质税收队伍,提升执法水平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协议 篇3

此类合作企业(以下称公路合作企业)大部分成立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利用外资发展交通的一种形式,对我国公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基于各自投资战略的考虑或经济纠纷等原因,合作方有时需将在公路合作企业中的股权进行转让或拍卖,从而产生了此类评估业务需求。笔者拟就此类评估实务中的一些问题与资产评估同行们探讨。

一、公路合作企业的特点

无论是与内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相比,还是与其他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相比,公路合作企业均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路合作企业的主要经营资产为属于不动产的公路,投资规模一般比较大,合作期限一般为15到30年。境内合作者一般以公路建设用地或在建工程出资,境外合作者多以货币出资。

2.公路合作企业虽然是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但根据我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的规定,其具有合作企业的契约式性质。合作方的权利义务(包括投资回收方式或收益分成比例)不是以投资比例确定的,而是以合作合同中的具体约定确定的。并且,公路类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收益分配一般按月、季度以货币支付,年终没有留存或留存很少。

3.公路合作企业一般在约定的合作期满后,其全部的固定资产归中方合作者所有。合同中一般会约定境外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同时,为吸引外资,在收益分成上,有些中方合作者往往会给予境外合作者一些优惠条件,如中方合作者给予对方最低回报金额的承诺,并有时由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担保。

二、公路合作企业股权价值的评估方法

从上述公路合作企业的特点来看,公路合作经营企业股权价值评估的方法必须采用收益法。

1、收益法适用性判断

应用收益法的基本条件是:评估对象具备持续使用或经营的基础,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够预测和量化,预期收益的年限可以合理确定。公路合作企业拥有的主要资产为公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得当,经营交通干线的公路合作企业,其持续经营就不会出现问题。从收益能力上看,公路合作企业依法收取车辆通行费,且一般是收取现金,其收入和付出的成本可以合理预测和量化。从收益年限上看,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公路收费期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公路合作企业在合作合同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合作期限,因此,资产的收益期限也可以合理预期。综上分析,收益法对公路类合作企业股权的价值评估是较为适用的。

2、资产基础法适用性判断

当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公路企业的股权价值时,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公路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分别进行评估。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公路收费权的收入是其基本收入,因此其采用收益法得出的评估结果可能与采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后得出的结果相仿。问题是如果企业还拥有其他的非主营资产,而在对企业整体收益进行折现时,没有将非主营资产的收入与费用剔除,那么,得出的评估结果必定会有差异。

公路合作企业的非主营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不是很大,但也应尽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从而得出有充分说服力的评估价值。此外,还应该采用成本法对作为有形资产的公路进行评估。然后,将此评估结果与收益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资产基础法可以作为公路合作企业股权评估中应用收益法对企业整体进行的评估结果的一个检验。同样,企业整体收益法也可以作为对资产基础法的一个检验。如果发现这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差很大,则需要检查这两种方法的运用中是否存在数据与技术方面的错误。

3.市场法适用性判断

由于公路合作企业经营的是具有很强地域性的公路资产,因此,在公开市场上一般难以找到具有可比性的、数量足够的公路资产的市场交易案例。同时从合作双方的投资方式与比例考虑,更难以找到具有可比性的、数量足够的投资公路资产的市场交易案例。所以,市场法对公路合作企业的股权价值评估不大适用。

三、收益法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1.车流量的分析预测

车流量是公路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整个评估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车流量受营运公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公路的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对车流量进行预测。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实地测定某一经营路段的断面车流量,分析公路交通与区域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适应情况和相互关系,建立车流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区域未来各种经济指标的增长率预测经营公路未来的车流量。这种方法多用于缺少历史车流量资料的公路企业。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企业提供的公路收费站的电子记录资料和其他历史运营资料,通过调查了解营运公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公路的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对影响车流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经营公路未来的车流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历史车流量资料齐全的公路企业。

在对车流量进行分析预测时应该注意:

(1)车流量预测应该分车型进行,因为不同的车型对应着不同的收费标准,且不同车型的车流量存在着不同的变化发展趋势。例如,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小汽车数量增长很快,而由于交通管理部门严查超载,使得小型客货车数量在减少,大型客货车数量在增加。

(2)收费站电子记录的车流量一般为全部通行车辆的车流量,包括次票车流量、月票车流量和免费车流量。次票车流量为按车型对应的按次收费的车流量,其流量对合作企业的路费收入有直接的影响。月票车流量为已购月票的车辆实际通行流量,由于其一般为一次(每月)付费,月内通行次数不限,其流量对合作企业的路费收入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免费车流量对合作企业来说属于无效的车流量。按法律法规规定,免收公路通行费的车辆包括军队车辆、武警部队车辆,公安机关执行任务具有统一标志制式的警车,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等。因此,评估中主要是对次票车流量进行预测分析。

(3)对车流量影响因素分析时要分清哪些是正面影响因素,哪些是负面影响因素,哪些是短期影响因素,哪些是长期影响因素。正面影响因素主要是使得车流量增加的因素,如良好的区域因素、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较高的机动车拥有量等。负面影响因素主要是造成交通量转出的因素,如较劣的区域因素、竞争公路的存在等。其中,短期的负面影响因素有公路发生山体塌方、路基下陷整修;由于经营公路的上游或下游路段发生修路,过往车辆在一定时期内需要改道;由于公路布局不合理或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车辆绕行,收不到过路费等。长期负面影响因素有:区域内新增或在合作期内规划建成了具有竞争性的公路、铁路等。只有分清了上述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对车流量进行分析比较和预测。

2.收益期限问题

在公路收费期限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公路,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公路建成后,由投资者收费经营。收费经营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由有关交通主管部门与投资者约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但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公路合作企业的合作期限,在合作合同中一般已经比较明确。当合作双方同意延长合作期限,还可以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

在评估中,我们应根据公路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预期收益期限。如果获得了省一级政府对公路经营期限出具的批文,则应以批准的期限作为公路收益期限。如果暂时没有省一级政府有关经营期限的批文,则笔者认为应当以合作期限与最长收费期限两者孰短者为准,即合作期限短于规定的最长收费期限的,以合作期限作为收益期限,合作期限长于规定的最长收费期限的,以规定的最长收费期限作为收益期限。

3.关于合作期满后固定资产的残值

公路合作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部分。作为动产的办公设备、车辆和收费系统设备等,一般占固定资产的比重很小,在合作期满时的残值也比较容易确定。作为不动产的公路资产(含桥梁、隧道、收费站等)在合作期满的残值如何衡量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相关法律的规定上进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照本法规定投资建成并经营的收费公路,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该公路由国家无偿收回,由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收费公路终止收费后,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自终止收费之日起15日内拆除收费设施”。第三十八条规定:“收费公路终止收费前6个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收费公路进行鉴定和验收。经鉴定和验收,公路符合取得收费公路权益时核定的技术等级和标准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方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交通主管部门办理公路移交手续;不符合取得收费公路权益时核定的技术等级和标准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应当在交通主管部门确定的期限内进行养护,达到要求后,方可按照规定办理公路移交手续”。

从以上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看出,经营期满的公路资产尽管还有使用价值而且必需维持其具有使用价值的状态,但是,由于它已经不能继续收费,被国家无偿收回,因此,虽然它对国家或地方来说仍具有价值,但对合作企业或合作方来说已无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东协议 篇4

本协议,于19 年 月 日由以下两方签订:xxx是一家依墨西哥法律组成的公司,主要经营__年__月__日场所为___(以下简称x),代表人为____:yyy是一家依___法律组成的公司,主要经营场所为____(以下简称y),代表人为____。

兹证明

鉴于x为在___方面投资以___为目的而设立,并有意从事生产和销售合同产品业务;

鉴于y多年从事研究、开发和制造____以及在世界不同地区销售____;

鉴于y具有在外国生产合同产品的经验并有能力提供生产这类产品的技术服务;

鉴于x和y有意互相合作共同的墨西哥设立一家新公司,生产以下具体描述的产品;并且 鉴于x和y有意使新公司从y获得制造这类产品的技术服务并且y愿意向新公司提供这种技术服务;

为此,以本协议所述的相互义务及房地产对价,双方共同达如下条款:

第一条 设立新公司

为生产和销售第二条所描述的产品“而设立一个新公司,双方同意共同在墨西哥设立墨西哥商法典所规定的一家资本可变的股份;所附附件-该公司章程为本协义不可分割的部分;新公司以下简称“fcam”。

本协议各方在fcam资本中所占股份比例为:x和其三名指定人共占百分之五十一(51%),y和其三名指定人共占百分之四十九(49%);除非双方书面同意,该股份比例在本协议期间将保持不变。墨西哥法律规定股份公司至少要有五(5)名股东。为了与该规定一致,x和y每一方可委派指定人三名,每人持一股并不

多于一股每方所持的股份。x和y将始终对他们各自指定人遵守本协议和fcam公司章程条款负责,并对持fcam股份的指定人的继承人和受让人负责。任命指定人之前,x和y需与对方协商。

本协议期间,无论自愿或法律要求或其他另有规定,除非符合本协议和fcam章程,任何一方都不能出售、分配、转让、抵押、担保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处置每一方所持的fcam的股份(或由此产生的权利和利益)。

x将根据其获得____和墨西哥政府有关当局的许可的需要,投资建立fcam最初资本及随后增加的资本金,该投资额以满足实施法律对需获许可的要求为限。x将尽其努力获得_____政府的批准。

fcam一旦组成,双方将根据墨西哥外国投资法立刻着手使fcam申请并获得其注册以及申请x和y在fcam的股份在墨西哥外资国家注册局注册。

第二条 产品和技术服务

fcam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____,以下简称“合同产品”。如经双方同意,其它类型产品也可补充定义为合同产品。

协议双方同意y将向fcam提供有关生产产品的许可证和技术服务,fcam和y将订立技术服务协议并作为本协议附件二(以下称作“技术服务协议”)”

第三条 产品销售

因为这对fcam来说是经济效益最大,符合其最大利益,所以 fcam生产的合同产品将由其本身直接销售给在墨西哥的第三方。

当fcam董事会建议fcam生产的产品出口的话,协议双方同意将使fcam通过y来出口其产品,因为fcam利用国际销售设施来出口其产品对fcam有利;这同样是因为y拥有包括合同产品在内的销售这类产品的独家销售权。因此,如果fcam试图通过____以外的渠道出口的话,将造成____一方严重违反____与第三方的法律责任。

股权转让协议 篇5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经共同协商确定如下:

一、甲方将自己所占白银市恒昌养殖有限公司全部出资额及资产份额(股本)分三次转让给马海成。

二、甲方所占该公司全部出资额及资产份额(股本)的75%,计:壹佰壹拾柒万元(1170000元)。

三、股本转让计算方式为:公司全部资产份额(股本)×75%(1560000×75%)。

四、乙方第一次支付甲方170000万元并于年月____日支付甲方年月日前支付甲方630000元;第三次于2015年5月1日支付甲方370000元。乙方在支付第一次款项时甲方将公司股权及法定代表人到工商局变更为乙方,乙方在接受公司所有证件凭证后共同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营业执照等事宜。

五、甲方在收到乙方第一笔转让款170000元起,本人及原公司在甲方转让前的一切债权债务均由甲方自行清偿,与乙方无涉。

六、本股权转让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股权转让协议受访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股权转让协议 篇6

出让方:

身份证号:

住址:

受让方:

法定代表人:

注册地址: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章程的规定,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股权转让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词语定义

1、出让方:是指在本协议中依本协议的约定出卖其拥有的目标公司股权的一方

2、受让方:是指在本协议中依本协议的约定向出让方购买股权的一方。

3、目标公司:是指公司。

4、税法:在本协议签订时正在执行的有关税收和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单行条例。

5、股权转让基准日:是指确定目标公司股东权益的时日,自该日起转让股权在目标公司的利益转归受让方享有,本协议项下的基准日为目标公司取得工商登记机关颁发的新的营业执照之日。

6、或然负债:是指由于股权转让基准日之前的原因,在股权转让

基准日之后使目标公司遭受的负债。该负债未列明于出让方股权转让基准日的法定账目或负债明细表之中。

7、赔偿:是指签署本协议的双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在标的或价款之外的给付义务。

第二条 股权的转让

1、甲方将其持有的目标公司4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

2、乙方同意接受上述转让的股权;

3、甲乙双方确定的转让价格为人民币万元及位于市路小区号楼室的房产套;

第三条 转让款的支付

1、在本协议签署并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目标公司变更登记的各项文件、手续齐备,且已经完成向工商登记机关申报后日之内,受让方按照股权转让价款(货币支付部分)的%向出让方支付首笔股权转让价款

2、在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目标公司的变更申请,目标公司取得新的营业执照后日内,受让方向出让方支付股权转让价款(货币支付部分)的剩余部分。

3、关于本协议约定的以房产作价折抵部分股权转让款,待该房产具备交付条件时由受让方交付出让方。

4、在受让方按上述约定向出让方支付全部股权转让价款之前,若出让方依本协议关于目标公司或然负债的约定其赔偿责任已经发生,或者出让方以本协议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其赔偿责任已经发生,受让方有权从尚未支付的转股价款中扣除。

5、本协议项下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纳税义务,依照税法规定由纳税义务人自行承担。

6、出让方开户银行为,收款账户为。受让方只能将股权转让款打入上述账户,出让方变更账户的须事先通知受让方,并取得受让方书面同意。出让方不履行上述义务的,应承担不利的后果,给受让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条 或然负债

1、本条约定的出让方因目标公司遭受或然负债对受让方的赔偿责任独立于本协议约定的出让方的违约责任,是出让方在违约责任以外的一项赔偿责任。

2、出让方因目标公司遭受或然负债对受让方的赔偿责任的数额,按目标公司遭受的或然负债额乘以本协议项下出让方转让的股权占目标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计得。

3、出让方应当在目标公司支付或然负债之日起日内无条件向受让方履行赔偿责任。

4、在依据本协议约定受让方完成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前,目标公司发生或然负债的,受让方有权根据本协议约定的出让方的赔偿比例计得出让方的赔偿额,并从应当支付给出让方的转股价款中扣除,但扣除前应当书面通知出让方。

第五条 出让方承诺

1、目标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账目、凭证、报表等均符合国家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且出让方愿意为此提供担保,自股权转让基准日之前所发生的一切财务问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出让方向目标公司的出资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进行了有效的验资,且不存在任何未尽责任和争议,不存在出资违约责任和出资不足责任。

3、出让方在本协议项下对股权的出让已按目标公司章程的规定经其他股东同意,并取得目标公司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声明,同事也取得目标公司股东会的批准。

4、出让方在本协议项下出让的股权没有设立任何质押和他人权利,出让方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转让权。

5、出让方应根据受让方的要求披露目标公司的相关情况,并保证披露内容的真实,不存在隐瞒、遗漏和误导。

6、出让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承诺与保证是不可撤销的。

第六条 受让方承诺

1、根据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受让方有资格购买出让方在本协议中出让的股权

2、受让方承诺依照本协议按期如数支付转股价款。

第七条 目标公司管理权的交割

双方于股权转让经工商登记机关登记完成后三日内完成目标公司管理权交割,具体措施包括:

1、出让方主动辞去目标公司的一切职务,并保证不向目标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2、移交由出让方掌握的目标公司印鉴,文件,档案等一切属于目标公司的物品。

3、在目标公司管理权交割日,双方对目标公司的各银行账户及存款进行查核和交割。

第八条竞业禁止

出让方承诺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两年内不从事与目标公司相同或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并且出让方放弃向受让方索取补偿的权利。

第九条 违约责任

1、本条规定的违约责任独立于本协议约定的出让方因目标公司或然负债而对受让方承担的赔偿责任。

2、出让方违约责任

(1)出让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承诺与保证的某一项或数项,给受让方造成损失的赔偿受让方因此而致的全部经济损失。若未给受让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须按本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价款(货币支付部分)的 10%向受让方支付违约金。

(2)出让方违反本协议第七条、第八条的约定给受让方造成损失的,赔偿受让方因此造成的损失。若未给受让方造成损失的,须按本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价款(货币支付部分)的 5%向受让方支付违约金。

(3)出让方违反本协议其他条款约定给受让方造成损失的,由受让方依据公平合理原则进行赔偿。

3、受让方违约责任

(1)受让方不按本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期贷款利率向出让方支付违约金。

(2)受让方违反本协议其他条款约定给出让方造成损失的,由受让人依据公平合理原则进行赔偿。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

凡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在遵守公平诚信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则任何一方有权向目标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二条 不可抗力

由于地震、台风、战争、法律法规的变更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预防或避免的不可抗力事件,使本协议不能履行

或者不能按约履行时,本协议解除,不能履行本协议的一方不承担违约责任。出让方应归还受让方已经支付的股权转让款。

第十三条 其他约定

1、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2、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双方签订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该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4、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一份,目标公司存档一份,报登记机关一份。

出让方(签字或盖章):受让方(签字或盖章):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协议 篇7

按照传统公司法理论, 股权回购协议因其自身的复杂性, 极易导致权利义务之混同, 从而损害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 缘此为大多数法律所禁止。但随着资本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股权回购已成为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化、保护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手段。

(一) 股权回购协议及其效力

股权回购协议, 意指公司利用其自有资金, 通过协议等方式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购回, 继而将其注销或转为库藏股的行为, 以实现减资或调整股本结构的目的。公司法中的股权回购协议主要存在于以下四种情况: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 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就其效力而言, 股权回购协议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自然应当首先受到《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相关规定的约束。根据王泽鉴先生的观点: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 二者之效力迥然不同。[1]因此, 股权回购协议自当事人签订时生效, 登记为外部对抗要件。其次, 股权回购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转让方式, 还需满足股权转让生效条件的特殊规定。《公司法》规定, 公司除因前述第四项原因回购股份的, 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除此之外, 对于特殊类型公司之股权回购协议的特别规定, 散见于相应的法律法规之中, 作为认定股权回购协议效力之根据。

(二) 股权回购协议的现实意义

在公平理念从“形式公平”过度到“实质公平”的近现代, 股权回购制度之目的即在于, 通过赋予少数股东公平退出的权利, 从而“防范多数股东的机会主义, 保障少数股东的利益”。[2]目前看来, 股权回购在平衡股东利益, 完善股东退出机制的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首先, 股权回购制度赋予了小股东表决意见的有效途径, 缓解了股东矛盾所导致的公司僵持之困境, 是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 保证公司效率、实现意思自治的重要手段。其次, 股权回购制度保障了小股东在分析市场运作规律后, 独立决定投资方向的灵活性, 避免了更大程度上的损失。最后, 股权回购协议能有效解决股东之间“搭便车”的现象, 为股东实现投资目的扫除了障碍。

二、股权回购协议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合理性之辩

究其本质, 股权回购协议是一种具有给付内容的债权文书, 随着权能分离论对传统物权理论的彻底颠覆, 股权回购在现实中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 请求权基础理论的蓬勃兴起也在制度层面上, 为股权回购协议是否可以具备强制执行效力提供了依据。

(一) 权利与权能分离理论

罗马时期, 最初的权力体系在罗马法有关所有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权能与权利的统一使所有权成为早期权利体系的核心。随着实践的需要和物权理论的不断完善, 物的归属和利用呈现出逐渐分离之趋势, 形成现代物权法的权能分离论。所谓权能分离理论, 意指所有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可与主体分离, 独立存在, 分别转让, 形成所有权之外的他物权, 这种权利和权能的分离在实践中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就股权而言, 根据权利性质不同, 可将其分为代表财产性权利的自益权和代表非财产性权利的共益权, 为实现利益最大化, 股东选择将股权中有类似于物权性质的自益权转让他方, 这种权能的分离仅为股东保留了名义上的股东地位, 股东权利受到限制, 股东只能行使有关的非财产性权利。该种限制在权能分离消除以后即自动回归股东所有。因此, 将股权中的自益权作为合同标的转让, 在理论上具有可操作性。

(二) 请求权基础理论

所谓请求权基础, 即据以行使请求权为一定主张的依据。请求权基础既包括法律规范, 也包括当事人之间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比如合同、遗嘱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依据。

一方面, 法律规范作为请求权基础已为诸多规范证成。例如:《公证法》[3]第37明确了对于经过公证并具有给付内容的债权文书, 在债务人不履行或履行不适当时, 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4]第238条规定, 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 债务人不履行的, 对方当事人可申请法院执行。另一方面, 民事法律行为也被视为请求权的重要基础。《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 (以下简称《联合通知》) 兼采概括式和列举式的立法模式, 详细界定了有关强制执行公证的范围。从现有立法的规定来看, 能够被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仅仅是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债权债务关系, 然而, 股权回购协议中当事人之权利义务纵横交错, 因此, 在公证模式下对股权回购协议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 在实践中备受阻碍。

三、公证模式赋予股权回购协议强制执行效力的可行理路思辨

尽管股权回购协议顺应了公司制度改革的时代潮流, 但在具体应用中却存在着相当的风险。例如, 股权回购协议可能成为掩饰公司间借贷的手段, 而且该协议本身也极易因为双方主体的不平等性而变为显失公平的约定, 再者, 由于公证文书在效力层级上低于法院的裁判文书, 因此在请求执行时可能面临重重阻碍。故而, 公证模式下的股权回购协议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缺乏相应的可行性。

首先, 从股权回购协议的性质来看, 前文已述, 能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仅是其中部分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债权文书, 股权回购协议作为一种双务合同, 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且极易因为股权的回购造成权利义务混同的结果, 这与公证赋予强制执行力所要求的法律关系明晰大相径庭。

其次, 从强制执行的角度来看, 公证文书虽未经过严格的诉讼程序, 但实际上却发挥着裁判文书的效力, 这似乎背离了程序正当的要求, 强制执行的效力受到减损。因此, 对于公证模式下赋予股权回购协议强制执行效力, 必须谨守一种审慎节制的立场, 以避免不适当的行为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以及法律的权威。

再次, 从债务履行的顺序来看, 双务合同中双方债务的履行可能受到顺序履行抗辩权的限制, 在依据公证文书请求强制执行时, 若对方以抗辩权为由拒绝履行, 则会使强制执行的开展陷入僵局。由于两者都是法定的救济途径, 因此在效力等级上并无先后之分, 况且抗辩事由的成立与否只能由法院予以裁定, 因此, 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在某些情形下可能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 从瑕疵履行责任配置来看, 基于股权回购协议的复杂性, 其所包含的权利义务关系时刻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之中。因此, 通过约定来确定双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责任配置实属不易。也就是说, 既然瑕疵履行的责任配置不明, 那么强制执行便丧失了法理上的依据。

摘要:股权回购协议作为保护股东和投资者利益的制度创新, 已然成为实现公司决策合理性与公平性的重要内容。反观传统理论对这一做法的否定, 现代法治理念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其找到充分的可行性依据。公证模式下的股权回购协议不仅提高了公司运转的效率, 也为预期利益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困境与风险。因此, 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避免不适当的行为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股权回购协议,公证,强制执行力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123.

“对赌协议”中外适应性比较 篇8

关键词:对赌协议 私募股权投资 法律

一、“对赌协议”简介

对赌协议,亦称估值调整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是投资方与融资方为解决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称,通过共同设定企业未来的业绩指标为触发条件,以企业未来运行的实际绩效调整双方股权和企业估值的双方股权的协议。如果企业未来实际盈利能力达到预先设定的业绩指标,则融资方获得弥补低估企业价值所造成损失的权利,否则投资方获得弥补高估企业价值所造成损失的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是期权的一种形式,通过协议条款的设计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同时对融资方管理层形成期权激励效应。

二、国外“对赌协议”的应用现状

在国外的投融资协议中,对赌协议是企业投融资活动和并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投资方通过设定对赌协议,对企业未来业绩指标进行锁定,并对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形成期权激励,最大可能地降低投资损失;融资方可在保持控制权的前提下获得低成本融资,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从操作层面看,国外投资机构一般采用“动态调整评估法”来评估企业价值,将企业价值与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挂钩,具体而言,通常涉及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企业行为、管理层去向、股票发行、赎回补偿等方面。(1)财务绩效方面,双方通过设定企业未来的财务指标,如企业利润、销售收入、增长率等为触发条件,以公司股份、现金或董事会席位作为对赌标的(2)非财务绩效方面,双方引入除财务指标以外的指标作为触发条件,如专利权等(3)企业行为和管理层去向主要涉及控制权条款,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具体规定股东各方委派的董事人数,如达到触发条件,投资方减少董事席位,反之增加董事席位乃至控制公司;另一种是约定保护行条款,如投资方董事的一票否决权(4)股票发行方面主要涉及反摊薄条款,防止因发行股票摊薄投资方的股权比例(5)赎回补偿主要涉及退出条款,包括清算优先权条款、回购条款和股息条款等,清算优先权条款指投资企业破产重组时,投资方享有清算优先权,一般以可转换优先股为载体;回购条款指融资企业未来经营业绩达到触发条件时,无条件赎回投资方在本企业投资的股票;股息条款指融资方应按时向投资方支付股息。

三、国内对“对赌协议”的应用现状

伴随国内经济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开始在国内风靡,而作为国外PE与VC投资的必要技术设置的对赌协议,虽然在我国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但在国际投资机构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已经被广泛采纳,但对赌协议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实行主体

对赌协议在国内主要应用于投融资和兼并重组领域,适应的融资主体主要是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外大型投资机构。这一现象产生的内在逻辑是因为中国企业特殊的股权融资偏好,就成长型中小企业而言,其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一方面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融资条件,另一方面又面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资金压力,从而造成股权融资成为其首选的融资方式,由此带动了对赌协议的广泛应用。

(二)投资方式

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很不成熟,对赌协议所涉及的投资方的投资方式一般是财务型投资,注重短期利益,且一般采用“静态调整估值法”,选定企业单一财务指标业绩增长率为对赌标的,传统行业的业绩年增长基本对赌要求都在30%以上,指标设定相对激进,容易造成管理的非理性扩张,增加经营风险。

(三)法律层面

对赌协议的合法性在中国至今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可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赌协议作为无名合同在合同法领域缺位,其效力只能依照一般的民法理论进行认定,不利于争议处理(2)可转换优先股作为对赌协议最常用的技术工具,国内对其没有明确立法规定,《公司法》同股同权的规定使优先股在国内形同虚设,其对应的权利在履行时存在较大的变数(3)《公司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规定,限制对赌协议激励机制下的管理层行为,监管层将业绩对赌协议、股权对赌协议、上市时间对赌、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安排、企业清算优先受偿协议等五类PE对赌协议视为 IPO审核的禁区。

(四)风险层面

为规避IPO审核,许多对赌协议潜入地下,一旦企业上市并触发对赌协议,由此引发的重大股权变更得不到证监会的核准,对企业及中小股东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对赌协议潜入地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股权代持方式规避证监会的上市审查,出现了股权代持和对赌协议相结合的现象(2)通过设立离岸公司规避法律风险,使投融资双方具有相对自由的适用法律选择权(3)通过设立壳公司组建合伙企业降低在利润分配等方面的约束。

四、结语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国内对赌协议的发展是很不完善的,存在着许多缺陷,但其在国外投融资项目中已经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的缺陷而“一刀切”而全盘否定,简单的回避或抑制只能破坏金融的创新性,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周颖.对赌协议是双向激励[J].新财富.2006,(10)

[2]任栋.玩味对赌[J].君合并购大时代.2006,(2)

上一篇:教育学简明下一篇:时代政治专业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