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精选8篇)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篇1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宏观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

1.1.1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1.1.2 工业经济增长情况

1.1.3 经济转型升级形势

1.1.4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1.2 社会环境

1.2.1 居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1.2.2 城镇化扩张加剧环境问题

1.2.3 节能环保需要持续强化

1.2.4 低碳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1.2.5 节能减排全民实施方案启动

1.3 自然环境

1.3.1 中国环境质量现状

1.3.2 废气废水排放情况

1.3.3 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1.3.4 工业节能减排形势

1.4 能源环境

1.4.1 中国能源供需状况分析

1.4.2 中国能源消耗增速下降

1.4.3 中国能源安全隐忧分析

1.4.4 中国能源发展政策解析

1.4.5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章 2015-2017年电力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1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综述

2.1.1 中国电力市场的主体构成情况

2.1.2 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1.3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成就巨大

2.1.4 宏观经济与电力行业发展的相关性

2.1.5 现阶段中国电力发展水平及结构透析

2.2 2015-2017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2015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特征

2.2.2 2017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2.2.3 2017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2.3 2015-2017年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综述

2.3.1 中国电力市场的运营结构

2.3.2 中国电力市场的运营特点

2.3.3 中欧达成电力市场相关合作协议

2.3.4 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状况

2.4 中国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1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4.2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中潜藏的危机

2.4.3 电力工业的应急机制需要加强

2.4.4 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2.4.5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思路

2.4.6 电力行业应积极应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冲击

第三章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现状

3.1 中国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发展综述

3.1.1 电力工业实施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分析

3.1.2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具有巨大效益

3.1.3 中国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工程全面展开

3.1.4 中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3.1.5 电力供应结构转变助力节能减排发展

3.2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概况

3.2.1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强化

3.2.2 2015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状况

3.2.3 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3.2.4 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动态

3.3 2015-2017年电力行业关停小火电情况

3.3.1 2015年中国关停小火电机组情况

3.3.2 2017年中国关停小火电机组情况

3.3.3 2017年中国关停小火电机组情况

3.4 市场机制下发电环节的节能减排运作

3.4.1 浅析传统火力发电的节能减排技术

3.4.2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电力节能减排的重要出路

3.4.3 电力市场改革给节能减排运作带来的机遇

3.4.4 电力市场改革给节能减排运作带来的困扰

3.4.5 电力市场环境下推进节能减排的几点策略

3.5 电力工业节能发电调度的相关评析

3.5.1 节能发电调度的概念

3.5.2 实行节能发电调度的意义

3.5.3 节能发电调度试点成效分析

3.5.4 节能发电调度新规下企业的发展出路

3.5.5 实施电力工业节能调度的对策建议

3.6 电力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1 电力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阻碍

3.6.2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

3.6.3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的对策措施

3.6.4 持续推进电力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建议

3.6.5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途径透析

第四章 2015-2017年电力行业的脱硫与脱硝现状

4.1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脱硫综述

4.1.1 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回顾

4.1.2 中国电力工业脱硫产业发展迅速

4.1.3 国内脱硫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4.1.4 环保政策为脱硫产业保驾护航

4.1.5 电力脱硫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4.2 2015-2017年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发展现状

4.2.1 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分析

4.2.2 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运行状况

4.2.3 中国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全面启动

4.2.4 电力脱硫产业发展特征解析

4.3 火电厂脱硫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3.1 烟气脱硫存在的突出难题

4.3.2 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4.3.3 加快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4.3.4 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发展的措施

4.4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脱硝综述

4.4.1 火电厂脱硝产业发展概况

4.4.2 中国脱硝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分析

4.4.3 火电厂脱硝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4.4.4 烟气脱硝行业激励政策

第五章 2015-2017年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分析

5.1 电力企业节能成效及措施分析

5.1.1 发电企业节能降耗指标

5.1.2 发电厂用电率统计

5.1.3 电网公司线损率统计

5.1.4 电力企业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

5.2 电力企业二氧化硫减排的总体状况分析

5.2.1 电力企业投运脱硫设施基本情况

5.2.2 电力企业减排成效与脱硫实施状况解析

5.2.3 电力企业二氧化硫减排成效简析

5.2.4 电力企业开展二氧化硫减排的措施

5.3 电力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

5.3.1 脱硫设施存在的困扰

5.3.2 电煤供应诱发的系列问题

5.3.3 部分电厂节能减排力度不够

5.3.4 电企节能减排统计工作薄弱

5.3.5 市场化手段运用不足

5.4 推进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5.4.1 强化电企内部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5.4.2 加强企业统计科学监测节能和排放效果

5.4.3 进一步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

5.4.4 进一步加强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

5.4.5 完善法规体系及强化监督工作

5.4.6 继续完善节能减排市场手段

5.5 部分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实践经验

5.5.1 国家电网公司

5.5.2 北方电力公司

5.5.3 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

5.5.4 大唐新余发电公司

5.5.5 华电新疆发电公司

5.5.6 国电石横发电厂

5.5.7 淮南洛河发电厂

第六章 2015-2017年重点区域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分析

6.1 华北地区

6.1.1 天津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成效

6.1.2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节能减排

6.1.3 加快内蒙古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6.2 东北地区

6.2.1 辽宁省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概况

6.2.2 辽宁打造开放的电力交易平台助力环保

6.2.3 吉林省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规划

6.2.4 大连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实施状况

6.3 华东地区

6.3.1 浙江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实施成效评析

6.3.2 福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面临严峻考验

6.3.3 上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良好经济环境效应

6.3.4 江苏省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基本情况及成效

6.3.5 江西省积极开展发电权交易促进节能减排

6.3.6 山东大力发展清洁电源成效突出

6.3.7 山东省通过价格杠杆控制电力工业污染损耗

6.4 中部地区

6.4.1 河南省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独具特色

6.4.2 湖南省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6.4.3 湖北省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实施概况

6.4.4 湖北创新电力节能减排方式

6.5 华南地区

6.5.1 广东省积极促进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6.5.2 广东清洁电源实施进程与总体思路

6.5.3 清洁电源有效缓解海南电力供需矛盾

6.5.4 广西电网助全省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6.6 西南地区

6.6.1 重庆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及开展发电权交易的意义

6.6.2 四川启动电力节能调度发展清洁电源

6.6.3 云南省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运行综述

6.6.4 贵州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成效---

第七章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7.1 中国电力工业能效的技术经济指标

7.1.1 供电标准煤耗率

7.1.2 厂用电率

7.1.3 发电水耗

7.1.4 线变损

7.1.5 燃油量

7.1.6 二氧化硫排放量

7.2 电力工业节能降耗的四类基本技术

7.2.1 降低发电能耗的主要途径

7.2.2 降低综合线损技术的三种方法

7.2.3 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手段浅析

7.2.4 楼宇及变配电站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剖析

7.3 2015-2017年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研究进展

7.3.1---大力支持电力节能关键技术开发

7.3.2 国内电力节能减排自动化技术应用进展

7.3.3 中国火电技术性能指标实现历史突破

7.3.4 湿法烟气脱硫除尘达到先进水平

7.3.5 自主烟气脱硝技术取得重大成果

7.4 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综述

7.4.1 烟气脱硫技术的基本情况分析

7.4.2 中国烟气脱硫技术工程应用概况

7.4.3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推广的挑战及对策

7.4.4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特点与效益透析

7.4.5 活性炭脱硫脱氮技术的发展研究概述

7.4.6 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前景评析

7.5 变频调速技术在电力节能中的应用

7.5.1 变频调速技术的节能效益与原理解析

7.5.2 中国火电厂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现状

7.5.3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在国内电厂的应用情况介绍

7.5.4 变频调速技术市场及产品发展概述

7.5.5 变频调速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光明

7.6 火电厂的节能技术与管理规划措施

7.6.1 全局规划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7.6.2 电气设计要符合经济可靠

7.6.3 生产环节节能控制保障到位

7.6.4 要重视节能管理的补充作用

第八章 2015-2017年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力设备的发展

8.1 2015-2017年电力设备产业运行概况

8.1.1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综述

8.1.2 电力设备升级和技术进步获得阶段性成果

8.1.3 电力设备行业运行分析

8.1.4 电力设备行业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

8.2 节能减排政策主导下的电力设备分析

8.2.1 节能减排成电力设备行业发展主题

8.2.2 电站辅机设备迫切需要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8.2.3 受益节能改造电力电容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8.2.4 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8.3 2015-2017年电力环保设备市场概况

8.3.1 电力环保设备业得惠于宏观政策

8.3.2 电力环保设备市场竞争激烈

8.3.3 扩大内需驱动电力节能设备发展加速

8.3.4 中国电力节能设备面临空前机遇

8.4 2015-2017年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市场分析

8.4.1 火电设备

8.4.2 水电设备

8.4.3 风电设备

8.4.4 太阳能发电设备

8.4.5 核电设备

8.5 脱硫设备市场分析

8.5.1 产业现状浅析

8.5.2 气一气换热器(ggh)

8.5.3 浆液循环泵

8.5.4 除雾器

8.5.5 增压风机

8.5.6 挡板门

8.5.7 吸收塔搅拌器

第九章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环境分析

9.1 “绿色信贷”内涵及发展解读

9.1.1 中国绿色信贷的发展进程

9.1.2 中国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9.1.3 中行出台指引政策推进绿色信贷

9.1.4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的注意事项

9.2 电力行业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9.2.1 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及发放现状

9.2.2 中国电力行业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张

9.2.3 商业银行信贷倾向于清洁能源发电行业

9.2.4 山东风电信贷项目进展顺利

9.3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资金来源及建议

9.3.1 国家鼓励工业节能减排项目向市场---

9.3.2 中国节能减排领域的资本困境分析

9.3.3 实施节能减排应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

第十章 2015-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

10.1 清洁发展机制(cdm)基本概述

10.1.1 cdm简介

10.1.2 cdm项目开发模式和程序

10.1.3 cdm项目的交易成本

10.1.4 cdm项目的风险

10.2 节能领域cdm项目的开发

10.2.1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现况及趋势

10.2.2 中国cdm项目发展情况简析

10.2.3 政策东风助力中国cdm项目发展

10.2.4 阻碍节能领域cdm项目开发的主要因素

10.2.5 挖掘中国cdm项目开发潜力的对策

10.3 cdm项目在电力工业的发展

10.3.1 中国电力行业积极参与cdm项目发展

10.3.2 中国五大电力集团cdm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10.3.3 电力行业开展cdm项目的深入思考

10.4 电力企业cdm项目开展动态分析

10.4.1 国家电网六氟化硫cdm项目

10.4.2 粤电集团cdm项目

10.4.3 石嘴山热电联产cdm项目

10.4.4 大唐河北风电公司cdm项目

10.4.5 晋煤集团煤层气发电cdm项目

10.5 cdm机制下中国发展农村水电的必要性分析

10.5.1 发展cdm机制的意义剖析

10.5.2 中国实施cdm机制势在必行

10.5.3 中国农村水电发展收获良好经济环境效益

10.5.4 发展农村水电是中国cdm发展的正确出路

10.5.5 中国农村水电业展现巨大潜力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监管

11.1 2015-2017年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扶持政策汇总

11.1.1 财政投入

11.1.2 税收政策

11.1.3 价格政策

11.1.4 金融政策

11.2 2015-2017年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布实施动态

11.2.1 中国发布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办法

11.2.2 新版《环境保护法》出台问世

11.2.3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11.2.4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11.2.5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出台

11.3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管状况

11.3.1 电力监管的主体分析

11.3.2 各区域电监局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监管方针

11.3.3 2015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主要监管措施

11.3.4 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主要监管措施

11.3.5 2017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管动态

11.4 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开征财税政策的相关概述

11.4.1 财税政策是---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干预手段

11.4.2 电力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相关财税政策

11.4.3 合理利用节能减排财税政策助电企健康转型

11.5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政策

11.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5.3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

11.5.4 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

11.5.5 发电权交易监管暂行办法

11.5.6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二章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

12.1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潜力分析

12.1.1 节能降耗电力行业面临发展良机

12.1.2 节能降耗政策下电网改造潜藏巨大商机

12.1.3 电力生产及耗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12.1.4 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具有广阔投资前景

12.1.5 节能政策下输配电设备制造业投资受关注

12.2 从不同角度分析电力设备的投资机会

12.2.1 发电侧设备

12.2.2 输变电侧设备

12.2.3 用电侧设备

图表目录

图表 2016-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 2016-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 2016-2017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 中国低碳城市分布图

图表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特

图表 2017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图表 2017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图表 2017年重点湖库营养状态指数

图表 2017年重点大型淡水湖泊水质状况

图表 2017年大型水库水质评价结果

图表 2017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图表 2017年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图表 2017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图表 2015-2017年重点城市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

图表 2017年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分段统计

图表 2017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统计

图表 2017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等值线图

图表 2017年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图表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图表 中国废水废气排放及治理情况

图表 现阶段电力工业结构及交易特点

图表 各类发电企业占总装机容量比例

图表 全国地(市)、县级供电企业数量统计

图表 全国县级供电企业所有制情况

图表 由主要供电企业供电的大用户情况

图表 接入主要电网企业各电压等级的大用户情况

图表 大用户用电性质分类

图表 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分布一览表

图表 世界主要国家现役核电站装机数量及发电量比例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变化情况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情况

全国电力消费结构(按产业划分)全国电力投资情况 全国电力装机结构

主要中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主要电网企业单位输配电成本 中央电网企业成本构成 典型重点行业用电情况变化 主要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统计 主要电力企业收入-利润统计 输配电成本增长情况

主要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构成 全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成效统计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成效 小火电关停进展

供电煤耗、线损率变化情况

图表 供电煤耗变化情况

图表 厂用电率变化情况

图表 输电线路损失率变化情况

图表 供电标准煤耗低于或等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市)

图表 供电标准煤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市)

图表 供电标准煤耗同比降幅大于或等于全国平均降幅的省(区、市)

图表 供电标准煤耗同比降幅小于全国平均降幅的省(区、市)

图表 厂用电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市)

图表 火电厂用电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

图表 电网线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市)

图表 电网线损率降低幅度(百分点)较大的省(区)

图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停小火电机组总容量情况

图表 五大发电集团关停比例情况

图表 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关停容量情况

图表 关停小火电机组燃料类型占关停总容量比例情况

图表 关停小火电机组煤耗情况

图表 关停小火电机组运行年份情况

图表 关停小火电成效示意图

图表 全国总装机容量和供电煤耗情况

图表 cpi变动示意图

图表 脱硫公司已投运的脱硫装机容量

图表 脱硫公司已签订合同的脱硫工程容量

图表 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改造机组分布情况

图表 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公司分布情况

图表 主要烟气脱硝工艺的比较

图表 全国大型发电企业供电标准煤耗情况一览表

图表 中央发电企业60万千瓦机组供电标准煤耗

图表 地方发电企业60万千瓦机组供电标准煤耗

图表 全国大型发电企业发电厂用电率情况一览表

图表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线损率降低情况

图表 全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发展情况

图表 各省(区、市)燃煤发电企业投运烟气脱硫设施情况一览表

图表 各省(区、市)新投运烟气脱硫设施容量情况

图表 五大发电集团投运脱硫机组情况

图表 全国各省(区、市)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及对比

图表 五大发电集团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图表 全国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图表 五大发电集团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图表 五大发电集团二氧化硫减排情况一览表

图表 2000-2020年中国电厂供电煤耗发展趋势图

图表 几种烟气脱硫工艺经济性能比较

图表 中国引进烟气脱硫装置情况

图表 火电装机结构

图表 三大动力电站汽轮机产量

图表 三大动力汽轮发电机产量

图表 三大动力电站锅炉产量

图表 全国水轮发电机组产量及增速

图表 全国电站水轮机产量及增速

图表 全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及增速

图表 未来水电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 2010-2020年各地方---风电发展规划统计

图表 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和累计装机量

图表 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市场结构

图表 各厂商累计新增装机容量对比

图表 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设想

图表 在建与即将建设核电机组

图表 反馈情况的脱硫机组容量登记分布情况

图表 ggh主要缺陷情况一览表

图表 浆液循环泵主要缺陷情况一览表

图表 除雾器主要缺陷情况一览表

图表 增压风机主要缺陷情况一览表

图表 挡板门主要缺陷情况一览表

图表 吸收塔搅拌器主要缺陷情况一览表

图表 cdm项目的运行流程图

图表 全球碳交易量和价值统计

图表 巴西、墨西哥、印度和中国cdm项目比例变化图

图表 节能cdm项目方法学

图表 发电环节产业集中趋势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篇2

从近几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情况来看,国家主要推行的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电价水平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力市场化改革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阻力,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在处理有关各方利益的协调等方面,也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

在推进区域电网电力市场建设中,是以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为主推进电力改革,还是以省为主推进电力改革(区域分层交易的共同市场),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以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为主,有利于打破省际分割、优化资源配置、克服电力市场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尊重现有省为主体的实际,既要考虑资源优化配置,更要考虑资源公平配置,并且中国目前大部分电力交易(90%以上)在省内完成,现阶段,以省为主的市场模式可以克服省际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果现在就实施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在当前财政体制以省为单位的格局下,难以得到真正的推广。各方认识不一也影响了电力市场体系的规范建设。因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符合中国实际情况,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各省经济协调发展、节能减排、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

在电力市场建设中[1,2,3,4,5,6,7,8,9,10],能否先建立与中国体制(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适合国情的过渡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这样的市场体系模式既能包容各种市场模式(各种模式的省级电力市场、区域电力市场、跨省跨区电力市场等),又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过渡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逐步培育市场成员的市场意识,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种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省(或区域内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不断缩小,同时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类似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北欧等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形成过程,在市场成员的推动下,自发地过渡到区域统一市场或国家统一市场或跨省跨区统一市场。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设计中国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所面临的基本形势,给出了互联电网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架构,提出了10种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对主要市场体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1 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面临的基本形势

1)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阶段(转型经济阶段),正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电力工业也正处于优化电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相应地,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也不可能超越其经济发展的转型经济阶段。在转型经济阶段,政府宏观调控、国有经济控制力、发展低碳经济、电力工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等都将对电力市场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决定了中国现阶段的电力市场既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也不同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力市场。

转型经济下的制度安排既不同于计划经济,也与完全市场经济存在一定差异。中国转型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渐进式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力求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要充分考虑稳定这个约束条件,经济发展要以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为基础,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处理好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问题,在存量经济发挥作用的同时,注重发展增量经济,这是渐进式转型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各种体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否则会出现很大的体制间“不协调成本”,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或“滞后”(瓶颈),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相关领域(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都同时推进改革,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型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的相互协调,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2)中国区域间、省间的能源分布与需求极其不平衡,电源结构和负荷特性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发电成本和用电效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中国的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系、电价体系、电网安全责任体系的形成,都是以省为基础。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电价的承受能力差异很大。上述因素决定了省这一级在中国电力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的角度出发,现阶段各省的电力资源将在优先满足本省需求的前提下,将余缺部分进行跨省跨区优化配置。

4)目前的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不相协调。国内目前区域电网覆盖的省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所覆盖的省一般是不一致的,而国家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有不同的配套政策;在目前的国情下,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在促进区域电网内各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等方面难度很大。

5)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对市场建设目标有新要求。能源问题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成为世界经济秩序和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战略选择,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国内已大力发展以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这就要求电力市场建设需要优化市场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电力市场模式和规则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清洁能源发展,减少排放(污染物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排等)。

2 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电力市场建设,必须与本国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与本国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必须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相适应,必须考虑效率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有效协调,必须考虑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公平配置的有效协调,必须考虑市场风险、建立电力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必须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必须有利于促进各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从能源产业链(如煤电产业链)整体效率的角度,来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

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与中国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原则,与中国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原则。构建电力市场竞争主体要充分考虑国有经济占主体的情况,要充分考虑政府宏观调控对电力市场建设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对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2)安全稳定原则。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连续可靠供电,保证电力市场平稳运营。

3)公平开放原则。应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愿,提高市场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4)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原则。电力市场建设需要具有“绿色”内涵,必须优化市场目标,以促进节能环保为前提条件,设置合理的电力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引导节能减排、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5)协调发展原则。处理好市场运营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处理好电力企业之间、电力企业与电力大用户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与电力工业的和谐发展。

6)积极稳妥原则。要从当前电力工业的实际出发,逐步扩大交易主体和交易范围,最终实现全电量竞争。

7)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原则。中国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客观上决定了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应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为目标。

8)必须从与电力工业有关的能源产业链(如煤电产业链)整体效率的角度,来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

9)必须逐渐符合中国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要求。

10)必须考虑到各省政府电力行政管理政策长期存在的现实,充分调动各省政府的积极性,推进市场建设。

11)必须考虑市场风险、建立电力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

3 互联电网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架构

3.1 中国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架构

电力市场体系应包括3个层面的内涵:

1)市场架构的层级。在中国,市场体系的架构主要有以下8种:①单一的区域统一市场模式;②省、区域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区域共同市场模式);③省、区域、国家三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④区域、国家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⑤省、国家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⑥省、跨省跨区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⑦单一的跨省跨区统一市场模式;⑧单一的国家统一市场模式。

2)交易市场的种类,主要指电能交易市场、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电力金融交易市场等;

3)交易品种,如电能交易市场中的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大用户直购电)、发电权交易等。

本文主要研究市场体系的架构层级,其他方面可参见文献[1,2,3,4,5]。

3.2 各类市场的协调模型

各类市场的协调模型主要有以下8种:

1)各市场间余缺调剂型。本市场电力电量富余时,向其他市场售电,电力电量短缺时向其他市场购电。

2)指定参与型。指定某类机组参与某类市场(某个平台)。

3)自愿参与型。建立自愿参与的电力市场,通过事先定义区域间、省间交易的种类以及相关规则,为各省提供更加灵活的电力电量交易平台;同时建立和完善跨省跨区备用共享机制。

4)协调运作、分层交易型。 采用“自下而上预决策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多级多类优化协调、逐级逐类细化”的协调机制。

5)份额电量竞争型。要求各省开放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组成跨省跨区交易空间。

6)功能分工型。中长期合约交易在某类市场(某个平台)进行,短期、日前、实时交易在另一类市场(某个平台)进行。

7)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型。各类市场根据各自的市场规则,独立地开展市场交易。允许各类市场存在不同的交易规则、交易时间、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在各类交易平台交易结束后,将所有交易结果转化为金融合约。通过建立统一交易平台,组织包括所有互联电网市场成员在内的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的日前集中交易市场。在日前集中交易市场中,使市场成员参与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发电权的自动转移。

8)集中竞争型。除实时平衡交易及辅助服务外,其他所有交易在一个平台进行。

4 主要电力市场体系模式设计

1)体系模式Ⅰ:

以余缺调剂为主,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分别建立国家、区域、省电力交易平台,电力交易首先在省交易平台进行,省交易平台无法平衡的电力电量余缺,省电力交易中心作为本省电厂的委托代理,到区域交易平台调剂,区域交易平台无法平衡(调节)的电力电量余缺到国家交易平台平衡(调节)。这里的电力电量平衡包括中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

中国目前区域电网覆盖的省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所覆盖的省一般不一致,而国家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有不同的配套政策;在目前国情下,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对促进区域电网内各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等方面难度很大;而目前按发展区域经济建立电网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国家、区域、省的三级电力交易体系,是确保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可选方案之一。

国家电力交易平台负责跨区之间的省间交易;区域电力交易平台负责区域内的省间交易;省电力交易平台是国家和区域电力交易平台的基础,负责省内交易,并作为本省电厂的委托代理,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国家与区域电力交易平台的成交合同(跨省跨区交易合同)都将在省交易平台中履行,省交易平台在电力电量平衡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该体系模式基本维持了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交易的现有格局。对电力需求比较平稳的市场而言,该体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2)体系模式Ⅱ:

以余缺调剂为主,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建立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电力交易首先在省交易平台进行,省交易平台无法平衡的电力电量余缺,到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平台平衡。

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上,涉及跨区交易,由国网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区域交易中心配合;涉及区域内跨省交易,由区域交易中心负责组织。省交易平台由省交易中心组织,并作为本省电厂的委托代理,参与跨省跨区交易;条件具备时,电厂也可以直接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建立统一的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有利于跨省跨区资源的统一优化协调,有利于跨区交易与跨省交易之间的有效协调,有利于理顺交易各环节、压缩交易链条、提高交易组织效率、提高数据交换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消除各方对市场的分割、实现各类市场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实现交易信息有效共享。省交易平台以省内发电机组中长期合约为基础,开展省内外送电交易、发电权交易、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通过与跨省跨区交易平台的协调运作,落实跨省跨区交易的送电资源和消纳空间。跨省跨区交易平台和省交易平台均采用“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短期灵活交易为辅”的交易模式。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的交易模式,与现有的机制形成良好的衔接,对市场各方利益调整不大,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市场推进。

该体系模式架构以统一的跨省跨区交易为主要特征,以省内多品种交易为基础,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3)体系模式Ⅲ:

市场主体指定参与,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在国家、区域和省分别建立交易平台(或建立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根据有关原则,明确规定参与国家、区域、省(或省、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平台的发电机组,任一发电机组只能参与一个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该体系模式对发电机组的交易范围进行了人为划分,对特定类型发电机组可以参与哪一级交易平台进行了明确规定。该体系模式看似比较简单易行,但存在如下问题:对发电机组可以参与哪级交易平台进行人为规定,带有一定的计划色彩,违背了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也不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4)体系模式Ⅳ:

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之一。

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购售电价格水平比较接近的省称为A类省(包括省内发电厂、省电力公司等,下同)。

与区域内其他省相比,省内产业对电价波动承受能力差,经济相对不发达,如果该省内的电厂直接在国家、区域交易平台(或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交易,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负面影响较大,不利于促进该省经济的发展,该类省称为B类省;省内电网与区域电网联系薄弱或无联系的省称为C类省。

B类省、C类省的省电力公司作为该省电厂的委托代理与A类省一起在国家、区域交易平台(或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交易。条件成熟时,B类省、C类省的发电企业,再直接与A类省一起参与统一平台交易。

对于B类省、C类省,可采用以下模式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国家、区域交易平台或跨省跨区交易平台):

首先,省内电网调度的电厂在省内交易,省电力调度交易机构首先进行省内电力电量平衡,依次制定各电厂年、季、月、日的初步发电交易计划;对于在省内市场交易不成功的电厂,可以重新进行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二次报价。

其次,根据省内电网与区域电网的联络线输送能力、已签订的各类联络线输电合同、电厂报价等,申报跨省跨区交易在一定条件下的购电报价曲线和一定条件下的售电报价曲线。

最后,根据省交易平台在跨省跨区的交易情况(年、季、月、日),相应调整确定(修正)各电厂的发电交易计划。

该体系模式类似于北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电力市场的形成过程。

5)体系模式Ⅴ:

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之二。

将发电企业划分为AA类、BB类。

AA类发电企业,既可参与省外市场各类交易(参与国家交易平台的跨区交易、区域交易平台的跨省交易,或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也可参与省交易平台(年度、季度、月度、日前交易),自由选择(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BB类发电企业,只能参与省交易平台。

跨省跨区交易平台逐步向省内发电企业开放,进一步减少交易环节,形成多买多卖、多方竞争的态势。充分考虑节能、环保、价格、余缺等因素,短期以月度为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灵活交易,适时组织开展跨省跨区集中竞价(包括发电权交易、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工作,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跨省跨区交易模式。随着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不断发展,省交易平台持续开放,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6)体系模式Ⅵ:

“自下而上预决策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的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该体系模式采取“自下而上预决策(预安排)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多级多类交易优化协调、逐级逐类细化”的思路,各省交易平台将省内的电力电量供求数据曲线有效地传递到区域交易平台,并进一步传递到国家交易平台;同时,国家交易平台制定的跨区域交易计划应作为区域交易平台制定区域内交易计划的边界条件,区域交易平台制定的跨省交易计划应作为省交易平台制定省内交易计划的边界条件。或者:各省交易平台将省内的电力电量供求数据曲线有效地传递到跨省跨区交易平台,跨省跨区交易平台制定的跨省跨区域交易计划作为省交易平台制定省内交易计划的边界条件。

该体系模式的详情参见文献[1] 。

7)体系模式Ⅶ:

“份额电量竞争”的省、跨省跨区两级(或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一定比例的电量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或区域、国家交易平台)交易,其他比例电量在省交易平台交易。

该体系模式中,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与省交易平台的交易电量比例如果适当,可以规避风险,但具体操作复杂、协调难度大。

该体系模式曾经在华东、东北、南方等区域电力市场试点。

8)体系模式Ⅷ:

“交易功能分工型”的省、跨省跨区两级(或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类型1:中长期(年度、月度)交易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或区域、国家交易平台)进行,日前、实时交易在省交易平台进行。

类型2:中长期(年度、月度)交易在省交易平台进行,日前交易(余缺调剂交易)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或区域、国家交易平台)进行,建立日前余缺调剂交易市场。

类型3:各级交易平台(以及各交易平台之间)先进行各类自愿参与的交易。交易品种视各级交易平台的规则而定,可包括年度、季度、月度交易、日前交易、发电权交易、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包括各类电网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各类发电合同)等。在各级交易平台交易结束后,在跨省跨区(或区域、国家)日前集中交易平台上,市场主体(售电方、购电方)在已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剩余发电能力或购电能力,进行余缺调剂。

9)体系模式Ⅸ:

“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的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建立日前集中交易市场。

首先,各级交易平台以及交易平台之间先进行各类交易。交易品种视各级交易平台的规则而定,可包括年度合约、月度竞价、日前竞价等。在各级交易平台交易结束后,将所有交易结果转化为金融合约。组织包括所有互联电网市场成员在内的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的日前集中交易市场。在日前集中交易市场中,将实现发电权的自动转移。对于在各级交易平台上成交价格高于互联电网日前集中市场边际价格的机组,自动出让发电权;对于在各级交易平台上交易价格低于日前集中市场边际价格的机组,自动成为发电权受让机组。

互联电网日前集中交易市场是一种帕累托改进。首先,各级交易平台的交易完成了社会福利的初始分配,保证了各市场成员的利益。而将所有交易结果转化为金融合约为发电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行性。组织互联电网日前集中市场交易促进了社会福利最大化,通过发电权自动转移机制,将互联电网日前集中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量分配给了发电权自动转移双方,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但是,该体系模式中的发电权自动转让与发电权交易[6]有本质的不同。发电权自动转让是一种强制转让行为(集中竞价后,一些市场主体的部分发电权电量强制转让),可能会损害某一方利益。发电权交易是一种自愿交易行为,交易电量和交易电价由买卖双方/多方协商确定。

该体系模式类似于华东电力市场,也是一种统一市场模式。

10)体系模式Ⅹ:电力市场体系目标模式(帕累托最优的电力市场模式)。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完全竞争的统一市场将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条件具备时,可建立互联电网的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区域统一市场或国家统一市场或跨省跨区统一市场),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5 主要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分析比较

以余缺调剂为主的体系模式Ⅰ和Ⅱ,考虑了目前省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国内目前的“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系、电价体系、电网安全责任体系”以省为主的现状相适应,基本维持了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交易的现有格局,这是该体系模式目前正在运行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两类体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首先,省内先平衡的模式,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或是大量建设地方电源而拒绝接受外来电力,或是限制电力资源外送;其次,中国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要求其电力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两类体系模式可能不利于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仅是一种过渡的体系模式。

体系模式Ⅲ和Ⅶ曾在华东、南方电力市场应用过,但并不成功。该模式看似比较简单易行,但带有一定的计划色彩,违背了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也不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体系模式Ⅳ,Ⅴ,Ⅵ,体现了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体系模式Ⅷ中的类型3,允许各级交易平台以及交易平台之间先进行各类自愿参与的交易,余缺部分在跨省跨区(或区域、国家)日前集中交易平台上进行统一调剂,体现了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的原则,不会出现市场主体间的利益较大转移,既适合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也适合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

体系模式Ⅸ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但可能出现市场主体间的利益较大转移。

体系模式Ⅹ是市场体系模式的目标模式。

体系模式Ⅰ,Ⅱ,Ⅳ,Ⅴ,Ⅵ,Ⅷ适合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比较大的省份。

体系模式Ⅲ,Ⅳ,Ⅴ,Ⅵ,Ⅶ,Ⅷ,Ⅸ,Ⅹ适合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省份。

本文的10个体系模式中的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与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相比,压缩了交易链条,提高了交易效率和数据交换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消除各方对市场的分割,实现各类市场间的有效衔接。

体系模式Ⅰ~Ⅸ均为过渡模式,条件具备时,可以过渡到目标体系模式Ⅹ。

体系模式Ⅰ~Ⅸ以及目标体系模式Ⅹ,条件具备时,建立完善的中长期电力批发交易市场、电力日前交易市场、电力实时平衡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力零售市场、电力金融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以电力期货、电力期权、电力保险等为主要交易品种的电力金融市场)。

6 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个工业重组之一。其核心是市场化,即采用市场机制来克服传统政府管制的弊端,促进电力工业长期、健康地发展。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设计(交易制度的设计)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往往是交易制度的错误设计而不是电力本身固有的特点导致了较为剧烈的电价波动,影响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近20年来,电力体制改革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得比较成功,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遭遇严重挫折。“‘创造(设计)’运行良好的竞争性电力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和制度挑战,很容易搞糟,也很难做好[7]”。因此,必须进行科学论证,设计合理的市场体系模式及交易制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将维持快速增长。电力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能出现任何大起大落的情况。因此,电力市场建设要促进电力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电力市场建设必须充分尊重电力运营的客观规律,以确保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既要促进电力发展,又要控制好市场风险,应首先选择风险小、符合实际、能够解决主要矛盾的市场体系模式。

参考文献

[1]尚金成.兼顾安全与经济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协调理论.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6):28-33.SHANGJincheng.Coordination theory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opti mal dispatch considering security&economic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6):28-33.

[2]尚金成,夏清.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共同电力市场交易机理与交易模型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4):6-13.SHANGJincheng,ZHANG Zhaofeng,HAN Gang.Study on transaction mechanismand model of regional layered electricity market.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4):6-13.

[4]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交易机制的研究:(一)竞价交易模型及其机理、水电参与市场竞价的模式及电网安全校核机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2):7-14.SHANGJincheng,ZHANG Zhaofeng,HAN Gang.Study on transaction model and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regional electricity market:Part one transaction model and mechanism,the mode for hydroelectricity competition participate in market transaction,power system security checking mechanism.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12):7-14.

[5]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交易机制的研究:(二)电价机制及其稳定制度、市场风险及其规避、结算机制与市场盈余公平分配模型.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3):5-12.SHANGJincheng,ZHANG Zhaofeng,HAN Gang.Study on transaction model and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regional electricity market:Part two pric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zation system,market risk and elusion,settlement mechanism and market surplus allocation.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13):5-12.

[6]尚金成.基于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理论及应用:(一)发电权交易理论.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2):46-52.SHANG Jincheng.Generation right exchang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based on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ing:Part one generation right exchange theor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12):46-52.

[7]JOSKOWP L.Electricity market liberaliz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U.S.,Berlin,2004[EB/OL].[2009-10-20].http://www.econ.cam.ac.uk/electricity/news/berlin04/joskow.pdf.

[8]夏清,彭涛,江健健.兼顾经济协调发展和电网安全的区域共同市场.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9):1-5.XI A Qing,PENG Tao,JI ANG Jianjian.Regional layered electricity market considering economical coordination and power grid securit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9):1-5.

[9]傅书逷,王海宁.区域共同电力市场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1):1-4.FUShuti,WANG Haining.An exploration on regional common electricity market design.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1):1-4.

东盟电力、电信市场的中国机会 篇3

掘电东盟

电力缺口带动投资

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力短缺日益突出,对电力设备的需求愈加旺盛。来自越南方面统计数字表明,为保障2008年越南经济增长8.5%~9%,越南全年国内用电量需求达772亿KW/h,2008年越南将新增功率为2200MW的电力并入国家电网,越南电力集团将继续向中国购电34亿KW/h;柬埔寨国内电力工业由24个相互孤立的小电力系统构成,相互之间没有联网,年人均用电量55kW/h,全国电气化率只有15%,电力行业发展潜力大;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未来几年东盟电力需求将增加1000亿kw/h,建设投资金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电力设备、电工产品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电力合作,能够极大地解决这一地区面临的能源瓶颈。东盟工程院院长李怡章说:“东盟国家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但缺少技术和购买技术设备的资金,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电力合作潜力十分巨大。”曾经多年从事电力水电资源开发研究的专家、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总裁陈润秋表示,中国水电装备和设计方面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同样标准的工程预算,只有欧美等国家的2/3,甚至1/2。

凭借技术、设备和区位优势,以大型国企为投资主体,我国不断加大对东盟国家电力投资。以2008年为例,2008年3月,中国最大的发电企业华能集团成功地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手中购入新加坡电力企业——大士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其占有新加坡约25%的电力市场份额;2008年6月,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与柬埔寨在金边举行了承建达岱水电站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以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的方式总投资5.4亿美元,是目前在柬埔寨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水电项目;2008年9月,中国水电集团马来西亚公司中标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巴贡水电站一斯米拉胶变电站一电解铝厂275kv电线路工程,中标金额约为1.26亿美元。

可见,中国电力企业正以投资入股、工程承包、合作开发等方式不断渗透到东盟国家的电力建设。通过在资源、运营、设计、建设、技术、人才和劳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极大地促进我国电力设备以及相关设备对东盟国家的出口。

以电力投资带动出口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对东盟国家电力投资的不断加大,我国的电力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东盟国家。自2005年7月起,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已进行了两个阶段的降税,东盟各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大幅度降低。随着降税效应逐步显现,双方贸易额增长还具有很大潜力,特别是对中国与东盟电力设备贸易十分有利。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东盟电力设备出口额为559928.1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17.8%,预计今后我国电力设备出口仍将稳固增长。

据了解,中国出口东盟的电力设备,主要集中在发电设备、变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电线电缆、开关装置、继电设备、保护设备等7个种类上。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境外知名参会采购企业如菲律宾国际电力公司、泰国电力局、澳门电力公司、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等,与国内众多电力知名企业如中国国电集团、大唐电力、特变电工、南方电网、潍柴动力、宁波东方集团等的贸易成交金额高达8425.9万美元。

构筑中国一东盟信息交流平台

电信合作空间犹阔

目前,由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电信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不高,市场空间巨大,公众对电信业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未来电信发展潜力很大,这些都为其在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那些亟待改善国内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落后局面的国家,信息通信领域合作的日益加深必将有效带动其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东盟10国中,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电信行业相对发达,其中马来西亚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90%,但国内运营商如果凭借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优质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并非不可能;菲律宾电信市场的发展也异常迅猛,而且已做出新的开放承诺,降低中国企业进入该国电信市场的门槛,国内企业可以此为契机,尝试在该国开拓下一代电信服务;越南政府也在促进其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而且越南正在私有化其国内电信运营商,如果越南政府减持运营商的股份,国内运营商可参与竞购,这不失为国内企业进入越南市场的捷径;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但这3个国家表现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强烈愿望,缅甸联邦邮电通讯部部长登佐就在第三次中国一东盟电信部长论坛上指出,双方应该尽快推进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的进展。

记者从第三次中国一东盟电信周上获悉,今后,中国和东盟的合作重点将集中在5大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积极推动中国一东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结合各国需要开发中国一东盟信息高速公路业务和应用。

普遍服务:研究制定电信普遍服务合作方案。加强农村以及边远地区通信合作和经验交流。研究农村电话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式及农村信息服务的推进方法。

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中国一东盟计算机应急响应组织和安全应急处理合作,完成中国一东盟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合作框架。

相关贸易与投资:增进双方信息通信监管框架的了解,促进双方信息通信产品贸易量和贸易范围。

推动互联网在线应用与服务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的交流与合作等。

“先易后难”是寻求合作的原则

在中国与东盟政府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国内电信设备商在东盟市场斩获颇丰。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越南进口的35%整机和56%的配件及耗材来自中国;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64%为电子电器类产品;中国是泰国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零部件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之一。仅2007年,我国出口东盟的信息通信及IT产品达166.3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17%。今天,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TCL、海尔等一批知名信息通信企业相继进入东盟国家投资设厂。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篇4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未来婴儿数量增长提速,为市场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玩具行业消费群体有扩大的趋势,在诸多的年龄段中,儿童始终是玩具消费的主力军。一个国家的儿童数量往往是该国玩具消费的重要基础,而国家生育政策是影响儿童数量的主要因素。我国80年代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86-97年出生的人口均保持在2,000万人以上,形成一波小高潮,而2011-2020年我国的新生儿基本为86-97年出生的人口所繁育,按照人口年龄分布推算,新的一波婴儿潮将在“十三五”期间到来,为玩具内销增长提供了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利于我国未来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巩固内销的群体基础。

(二)玩具消费意愿增强,市场增长具备强劲的动力

婴儿数量的增加为内销的增长提供了基础,而消费意愿的增强为内销市场的扩大提供了保证。消费意愿受群体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影响。新婴儿潮的父母出生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与60-70年代出生的父母相比,本次婴儿潮的父母相对富裕,可支配收入增多,而在收入分配方面,这批父母储蓄率降低,超前消费的倾向有所增强。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提升促使这批父母高等教育比例较高,知识的增长使其注重育儿过程中的饮食健康和寓教于乐,并更加关注儿童的娱乐问题,愿意为儿童玩具花费更多的支出。由此可见,未来玩具消费将获得更大的增量弹性。

(三)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玩具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每一个玩具产业区域都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塑料、五金、包材、电子等上游材料供应企业、为玩具企业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都聚集在玩具企业集中的区域。产业集群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产业集群区域将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玩具展会,吸引大量的经销商,为玩具企业的市场开拓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玩具与动漫、网络游戏产业融合程度逐渐加深 从国外成熟玩具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玩具与动漫、网游行业结合是玩具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创新盈利模式。成本上升导致传统的玩具制造利润空间受压缩,行业寻求新的附加值来源。而玩具与动漫、网游行业相结合,能为玩具注入文化内涵,消费者为其中的文化形象愿意花费更多的支出,玩具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升,同时,依赖动漫、网游形象的传播能极大地带动玩具销售。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动漫、网游玩具已经有较大的市场规模,成为这些国家最主要玩具产品类别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玩具行业的发展,玩具与动漫、网游形象结合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玩具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涉足动漫、网游行业,自行开发动漫、网游形象、寻求已有动漫、网游形象的授权和收购现成的动漫、网游企业是其中的主要方式。虽然自行开发的最终效益更好,但实现难度较大,因此,授权和收购成为其中较为常见的模式。近年来玩具行业上市公司屡有收购动漫、网游企业的举动。

二、不利因素

(一)产品研发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随着玩具行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仅满足基本需求的传统玩具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玩具对儿童成长的作用,玩具的智能性、互动性、教育性及益智功能等各方面新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出现。因此,玩具产品要不断的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推陈出新,这要求玩具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开发出满足消费者新的功能需求产品。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瞬息万变,流行文化更迭不已,玩具产品流行周期较短,流行元素更新速度较快,玩具企业既要顺应时尚,又要善于引导流行趋势。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产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设计出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的产品,引领玩具市场流行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专业的研发设计人员和丰富的研发设计经验,并对玩具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而对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在新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市场趋势的把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障碍。

(二)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中国是一个玩具生产大国,玩具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是全球玩具生产的主要集中地。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玩具出口国,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对外出口传统玩具共计308.03亿美元。但中国虽然是一个玩具生产大国,却并不是一个玩具生产强国,中国自行生产的玩具大多以出口为主,且主要停留在中低档产品水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研发设计水平有一定差距,品牌知名度不高。正是由于研发设计水平、品牌影响力、质量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国内目前还缺乏规模大的玩具生产商,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玩具品牌,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单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三)加工模式以OEM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出口国,但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生产主要以OEM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在OEM模式中,玩具制造企业为品牌企业提供纯加工制造服务,由于加工制造附加值很低,产品的利润十分微薄,企业一般通过把产量做大的方式来提升盈利水平。当原材料、劳动力和检测等成本上升时,以OEM为主的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此时再通过扩大订单量的方式保持盈利水平收效甚微。

(四)安全环保成为技术开发的关注点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玩具的安全与环保的关注持续升温,使得不仅是欧盟、美国、日本等玩具消费大国对玩具安全性要求日趋严格,甚至于巴西、阿根廷、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不断制定各种标准以确保玩具安全。因此,玩具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开发更加安全环保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对玩具产品安全与环保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内玩具行业安全标准日趋严格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中国玩具市场规模达到556亿元,同比增长6.4%。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玩具市场规模将达到66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16%,2022年玩具市场规模将达到937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玩具市场规模预测

1,***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玩具市场规模(亿元)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篇5

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来自:

第一章动物饲养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动物饲养行业概念

第二节动物饲养行业特点及分类

第二章 2013年全球动物饲养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3年全球动物饲养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13年球分地区动物饲养 行业发展分析

一、欧洲

二、北美

三、亚洲

第三节 2013年全球动物饲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动物饲养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第三节动物饲养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行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2007-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 行业产销量分析

第三节 未来我国动物饲养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行业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上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动物饲养下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2013年动物饲养 行业上下游产业关联性分析

第六章动物饲养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动物饲养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动物饲养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动物饲养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13年动物饲养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动物饲养行业SWOT分析

第二节动物饲养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动物饲养 行业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动物饲养 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动物饲养 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八章 中国动物饲养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4-2018年中国动物饲养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动物饲养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二节 中国动物饲养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4-2018年动物饲养行业产量预测

二、2014-2018年动物饲养行业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中国动物饲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章 2014-2018年中国动物饲养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政策和体制风险

第二节 市场竞争风险

第三节 原材料压力风险

第四节 技术发展风险

第五节 其他风险

第十一章 2014-2018年动物饲养行业发展建议及投产策略分析

第一节动物饲养 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第二节动物饲养 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篇6

中国移动优劣势分析,选择它原因很清晰

中国移动春招进行时,你还在由于到底要不要报考?你应该心慌了,很多考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复习备考了。小编指导你有很多考虑,所以为大家来分析下中国移动的优势劣势,希望对你选择中国移动有所参考。

第一、中国移动优势分析

(1)客户群体占比较大。

可以说中国移动是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客户群占比最大。根据之前的统计分析,2007年中国移动总用户数为4.07亿户,已经占据了移动市场70%的市场份额,更可怕的是,在新增市场上,中国移动占到接近87%的市场份额,所以中国移动只要有客户群体在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2)品牌优势。

一个好的企业当然要有他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企业发展及影响力上越来越前端,而中国移动在这块上规划的就是比较好的,目前已形成了“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三个全国统的主导产品品

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cq.jinrongren.net/

牌,分别涵盖高端用户、流动性较强的用户和收益潜力大的潜在中高端用户,此外还有大量针对区域市场而推出的临时性品牌。而从企业品牌来说,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国移动以1206.68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荣登最具价值品牌榜首,与上年相比,其品牌价值增长了106.14亿元。这就是品牌的作用,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

(3)资金实力雄厚,其2007年全年营业收入超过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收入的总和,净利润更是高达871亿元,所以想要有发展,雄厚的地资金实力就是很好的保障,他为网络建设、营销补贴、客户关怀等方面能领先其他运营商的提供了重要保障。所以要在中国移动工作不会担心工资,而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拿高薪。

(4)网络信号优势。

他的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三十多万,覆盖区域相对其他运营商是最广泛的,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的基站之和不足其一半,其网络信号好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小编就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移动的信号确实是很好的。

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cq.jinrongren.net/

(5)渠道竞争优势。

在以后的发展中,想要在这些激烈的竞争中发展上去,有一个良好的渠道可以说是以后发展的重点,中国移动无疑是做的比较好的,它的渠道既包括沟通100、品牌店、体验店等专业、自控渠道,也包括其设置于手机卖场、手机维修点等兼营、代办点。由于中国移动的渠道种类、数量繁多,对不同渠道的掌控、管理力度也有所区别,在这么久的运营中也有的自己的管理经验,所以这些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各代理经销商的积极性,有助于其形成渠道长期的竞争优势,对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6)公司宣传优势。

在如今的社会,你每到一个地方,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对宣传上投入的资金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才会有这么大的效益,简直是无处不在。

第二、中国移动劣势分析

(1)国家规定中移动未来发展宽带业务只能依靠铁通自有资金,这种非对称管制政策必然对移动发展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2)合并后,铁通仅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独立运作,与铁通关系松散,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cq.jinrongren.net/

铁通7万员工也让未来的新移动的人事变动充满挑战,在这一块上确实是一个挑战。

(3)中国移动产品单一,融合度不理想。移动最大的优势就是单产品,而这也正是其最大的劣势,加上国家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影响,其移动业务与固网业务融合难度较大。

(4)终端劣势。主要包括产品辐射性强,保密性差,上网速度慢等,这些都是它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对中国移动优劣势的分析,信息数据来源与小编平时的网络收集,若有纰漏的地方还望谅解。希望对大家在选择进不进移动有所帮助。

中国电力金融市场的实现路径探讨 篇7

关键词:电力市场,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电力资本

电力市场包括电力现货市场以及电力金融市场两个部分, 因为大规模的存储电能是不太现实的, 又加上实时平衡的电能供需要求, 导致电力的价格波动很大, 给电力现货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找到新的交易模式来有效的规避风险, 电力金融市场便应运而生。

一、电力金融市场的架构

电力金融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短期的市场活动, 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期货和远期等金融衍生品来进行电力的储备以及价格的调控, 能够有效的减少风险。电力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能够减少电力市场的价格波动, 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电力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金融市场的实现离不开电力合约的实行, 不同电力合约的合理使用, 能够促进电力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一) 电力远期合约市场

所谓电力远期合约, 就是在未来的特定时间以合约规定的方式和价格来进行一定数量的电力商品的交易, 合约主要包含交易数量、交易时间以及交易价格和地点。远期合约属于场外交易的产品, 对于规避现货市场的交易风险有重要作用, 在电力市场中是一种比较稳定和直接的贸易方式, 尤其是对电力需求较大或者有特殊需求的工业用户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远期合约具有形式简单和操作容易的特点, 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二) 电力期货合约市场

期货交易作为电力合约型交易的一种, 其发生地点是在指定的交易所内,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价格来进行指定数量的电力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在欧美等很多国家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电力期货交易能够使电力价格在一定时间内锁定在同一价格水准, 有效平衡电力价格的波动。交易所将买卖双方聚集到一起, 由代理人将实时的供求关系和变化趋势的信息集中起来, 通过公开叫价的方式完成交易, 不仅给买卖双方提供平等的交易机会, 还能够促进市场自由竞争的开展。电力期货交易能够对供求状况以及价格形势进行及时的反应。

(三) 电力期权合约市场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得定价很难进行。电力期权合约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 使它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其他的合约交易双方享有的义务和权利相当的处理方式不同, 期权合约给予持有合约的一方特别的权利的同时, 规定其具有不履行合约的权利。也就是说投资者在进行期货和远期交易时没有额外的成本支出, 但是如果是期权交易就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 电力的期权交易可以应用到现货、期货以及远期的交易中。期权合约是进行电力价格管理的有效工具。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存在阻塞是一个客观的情况, 期权交易能够对阻塞的情况起到缓解的作用。

二、电力金融市场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电力金融市场中主要的交易形式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要想建立起一个更加规范和科学的金融市场, 就要思考如何把存量资本盘活, 怎样才能通过更多渠道吸引投资让电力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充分考量了我国电力金融市场的现状, 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电力金融市场应该走上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目前, 我国的电力企业分为电力公司、发电厂以及供电公司等几个主要的类型, 它们的在性质、经营范围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这也决定了它们在进行投资改造时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 县级供电公司就可以采用股东多元化的办法, 通过收购和兼并来进行独立公司的组建, 而省级电力公司或者是电力集团还是应该保持国有的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对电力企业来说, 是挑战也是机遇, 应该充分的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 通过上市来进行外资的引入, 这样就能够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拥有更多的技术研究资金, 不断提升技术资本的分量。同时要针对公司重大行为建设干涉机制, 从外部对公司的决策进行规范, 保证公司的顺利发展。

电力财务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融资中心, 要对企业的闲置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 通过引进资金、调节闲散资金以及进行联合集资和信贷支持等方式, 来实现财务公司规模的扩大, 进而使金融资本与电力产业进一步的结合。投资者的培养也很重要, 操作规范并且头脑清醒的投资者能够促进电力金融事业的发展。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一定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其中投资决策时风险的管理最关键, 健全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良好的项目评审, 通过对还款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 来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决策进行后还要注意进行网上协议以及筹资成本的管理工作, 通过良好的制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的风险, 让投资的收益达到最高。

对企业的资本进行良好的管理离不开基本金制度的建设, 对于老企业来说, 基本金建设就是修正资本的缺位, 对于新企业来说, 则是督促资金的到位。通过对投资比例的分析, 进行享有权利的划分, 还要通过书面文件对所有者的出资比例进行说明, 对所有者的资本情况进行明确。需要注意的是, 国有资本作为我国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国家对于电力产业掌控情况的象征。很多企业在进行改组时, 单纯追求股份制建设的速度, 为了刺激更多的资本入股, 盲目的低估国有资产的意义, 将国有资产进行转让。因此, 企业一定要进行国有资产的核算和重估, 特别是很多无形资产一定要充分考虑, 杜绝任何对国有资产进行侵蚀的行为。

三、小结

综上所述, 要想实现电力金融市场的良好建设, 首先要对电力企业进行资本组成以及经营方式的优化和完善, 良好的电力企业发展是市场建设的前提。其次, 电力金融市场的实现, 离不开各种合约方式的良好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 在了解我国电力金融市场现状的基础上, 积极吸收国外的建设经验, 不断完善电力金融市场的管理模式以及投资机制, 让电力金融和现货市场共同为电力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江健健, 夏清, 祁达才, 等.基于期货的新型电力交易模式[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23 (4) :31—37.

[2]邹斌, 周浩, 李晓刚.电力市场原理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 篇8

近日,2013年J.D. Power亚太区中国汽车行业新车质量研究SM(IQS)结果公布称,2013年,中国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之间差距缩小至历史新低。J.D. Power全球咨询服务副总裁Jacob George大胆预测,假设继续保持进步速度,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到2018年将赶上国际品牌。另外,中国市场到那时有望大体上与美国市场质量相当。

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接受《汽车纵横》杂志采访时说:“广汽传祺、启辰、荣威和纳智捷四个自主品牌,上2013年新车质量品牌排名榜了,它们是第一次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去年的新车质量研究SM中,没有自主品牌新车的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8界线的得出

如果对J.D.Power稍有解,不难知道,他们是从2000年开始,对中国新车质量进行研究。新车质量的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则表明问题发生率越低,质量也越高。

从上图表可以看,2013年自主品牌的总体新车质量平均为155个PP100,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57个PP100。国际品牌的新车质量也取得了进步,从2012年的117个PP100减至2013年的104个PP100。

Jacob George介绍,2000年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为396个PP100,2009年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是116个PP100,但今年这个差只有51个PP100,14年间这一差距在不断缩小。他判断:“中国自主品牌继续保持这种进步的速度,到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跟国际品牌在质量方面应该是达到同样级别;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水平也会跟美国市场质量相同。”

Jacob George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这些年的显著进步,得益于“4P”。即流程(Processes) 执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标准化最佳实践;人(People) 聘用具有国际经验的高管和专家,在内部发展能力;部件(Parts) 运用全球供应商公司;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融合基准设计。如果继续致力于“4P”,自主品牌新车质量还将显著提升。

在新车质量调查数据上看,我们发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系统和空调系统问题发生率大幅降低;其问题发生率分别减少了12个PP100。

“2018年比肩美国”,自主品牌赶得上吗?

假设继续保持进步速度,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将比肩美国。对于Jacob George的这种判断,《汽车纵横》采访了汽车行业、媒体行业等相关人士及普通消费者。本刊记者发现大多数人对自主品牌汽车很有信心。但在2018年赶上美国,有部分人士选择相信这一结论,并思考未来如何发展;也有部分人士认为这种判断很大胆,过于理想;但有些悲观人士称不一定能赶得上。

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许海东表示,“IQS的最新结果,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很受鼓舞。自主品牌汽车质量的提升,汽车业界的人士应该有信心。我们也在反复研究,中国品牌汽车未来如何发展?”

新浪汽车副主编高巍用亲身的例子反映自主品牌汽车质量的提升。他说:“有一位朋友在国家机关当司机,开的是荣威950。自己也开了一圈。我们觉得,荣威950比奥迪好开,很安静,很舒服,室内空间宽敞。”高巍对自主品牌汽车很有信心,认为自主品牌汽车进步很快。他现在思考的问题是,如果2018年我们的汽车质量真的达到了合资品牌水平的话,如何进行国际化布局。

前几天,《汽车纵横》记者走访了位于西四环中路的荣威4S店,从店内销售人员刘铮那了解到,近年来,荣威的市场表现很好,在北京限购的前提下,他一人每月都能销售十几台甚至更多。刘铮自己2009年买了一台荣威350,到目前为止,除了换过一次电瓶外,其他都很省心。在街头采访时,有些司机甚至认为,荣威的质量已经可以与合资车相媲美。

“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比肩美国。”寰球汽车传媒吴迎秋刚认为这一判断很大胆。他说:“在过去10年的最近几年,自主品牌确实发展非常快,但是大家对自主品牌的认识仍偏于理想,对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及市场表现还有一些争论。”

对自主品牌汽车持悲观态度的人士也有。贾可或许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自标自己不是唱衰自主品牌,而是从反面角度剖析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他的观点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进步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可能赶不上国际品牌的步伐。他说:“从2000年开始算,肯定是进步,2000年我国市场上有什么车呢;而今天,这种进步是理所应当的。我认为这种进步还是太慢,慢到我们可能跟不上别人的脚步。”

上一篇:中国建国70周年学生优秀演讲稿,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稿下一篇:创新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