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乱收费现象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教育乱收费现象(精选6篇)

浅谈教育乱收费现象 篇1

教育收费作为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有关部门多年来的联合规范和治理,其乱收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深入,学校“抗检”免疫能力的增强,违法问题的逐步隐蔽,教育乱收费出现了新的特征和现象。治理教育乱收费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关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推进教育系统政务公开、事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教育乱收费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一、新时期教育乱收费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学校迎接检查、对抗检查能力的增强,一些学校收取违规费用的方法也不断翻新。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种类:一是“化整为零”法。即对超出收费标准的大额收费,为了应对物价检查和不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反映,就将费用分成若干小额分批分次收取,或入账或不入账。如义务教育阶段超出“一费制”外的书本、作业本费,还有高中阶段的择校生费,超出规定标准的就另外开票或不开票或打白条。二是“规避时间”法。众所周知每学期开学是学生交费的主要时间,也是引起家长和监督部门高度警觉的时候。学校 为了不引起激烈反映,逃避监督,就错过每学期开学这一阶段,提前在上学期末或本学期开学一段时间后收取费用。三是“规避人员”法。即换用非学校人员而进行学校收费之实的代收费,如学生在校交的保险费,政策规定不准学校强制收取,学校就与保险公司打联手,提供地点和人员方便,与学校其它收费时一并搭车收取,从中分得利益。四是“分散实施”法。即过去由学校统一收取的费用,变为现在分解成由老师或班干部代收和保管。如试卷费、班费等,这些费用被国家取消后,需从学(杂)费中支出。但有的学校为了向学生收取且推卸责任,便把这些费用交由学校财务以外的人员收取。五是“钻政策空子”法。即在收费标准提高或降低时,收费许可证换发前后,或在收费项目未审批时,提前或滞后执行收费标准,从而达到多收费用的目的。六是“变相收费”法,即在收费项目被取消后,为了达到收费目的,变换手法和方式,借他人之手以达学校收费的目的。七是“假借民意”法。国家实行“一费制”等制度后,学校便不得随意强制学生征订教辅材料、报刊杂志等书籍。有的学校为了能继续吃到征订教辅、报刊杂志回扣等好处,便统一印制教辅、报刊征订卡,授意学生带回家,由家长在指定地方签字并带回学校,算是家长同意,遇到物价检查时,便拿出来作为民意的证据。八是“内部消化”法。即学校在收费时不开票,对外支出时也没有支出凭证,收入与支出等量冲销,买卖两清,不做账面记录。如学生的学籍卡费、毕业证费、出入证费,借书证按规定属于取消项目,办理这些证 件,费用从学(杂)费中支出。但一些学校为了向学生重新收取,又不想留痕迹,就不给学生开收费票据,向办证部门交款也没有收据,最终收支两清,不留账目,给检查带来困难。九是“打擦边球”法。即在政策界限不很清楚或新生事物(由此引起的收费)面前,故意模糊政策和证据界限,从而多收费。如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测验试卷工本费,此费仅限于高考前参加全省复习统一测验的考生,且只能收取一次费用,但我县部份学校借上级之口,向高三毕业生收取二次以上的费用。还有就是在没有完全“四独立”的情况下,举办“校中校”收取住宿费、择校费。十是“超额利润”法。即通过虚报价格或以次充好向学生收取超过实际规定价格或价值的财物。如学校发放的作业本、教辅、试卷、学具、文具、住校食宿用具等,按规定实结实收,即在外买什么价,卖给学生也什么价,实际上批发商卖给学校(教育主管单位)的价格比学校与学生结算的价格低。换句话说,这些原本是要优惠和让利给学生的,学校在这些项目上多收了学生的费用。

二、教育乱收费的成因

一是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学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运行,教育经费总量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言,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于是,教育投入的不足滋生了一部分学校的乱收费现象,这种乱收费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更好地发 3 展,尽管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不规范的收费引发了教育领域内部的不正之风,产生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二是家长望子成龙,促使优势学校生源火爆,也是造成学校乱收费的原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广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广大学生蜂拥而至奔向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生满为患,班级容量超标,计划外招生超标。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享受优越的教育,不惜代价,攀亲靠友,找关系,走后门,掏大钱挤进学校。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学校乱收费的行为。

三是教育资源的配臵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不得不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教育乱收费则主要发生在择校这一环节。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在好的学校就读,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接受学校的“勒索”。可以说,正是教育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屡治屡乱。

三、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对策

一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平稳运行。为使新机制下教育收费工作平稳过渡,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等八个配套文件,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管理人员和学校校长的培训 4 工作,使他们准确领会新机制的改革精神和收费政策。认真组织人员就义务教育新机制的运行、资金到位、经费管理使用、学校收费以及新机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给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时组成检查组,采取通过查、看、访、议、听等方式抽查中心校和学校,对新机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到位、管理措施到位,新机制运行平稳,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以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

二要严格收费项目,加大查处力度,坚决遏制教育乱收费的反弹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全面清理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项目和代收费项目。使其明确规定:新机制运行后绝不允许任何学校再出现乱收费行为,如有违反,对学校校长应予撤职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加强对教辅资料征订工作的管理,严格在学生家长和学生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征订,不强制统一征订。价格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监督检查和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个别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及时纠正并给予严肃处理。

三要增加政府投入,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收费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问题,是广 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治理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工作力度。1是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使不在学校划片区域内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生享受同等收费待遇。2是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3是紧紧依靠项目带动发展,把中央和省级安排的专项教育资金和转移支付教育经费不折不扣地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并把增量部分安排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作为重中之重。4是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选派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抽调薄弱学校的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学习。提及其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使各学校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学校管理、师资水平等方面配臵大致均衡,逐步缩小区域内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择校”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要集中整顿办学秩序,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应该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的落实工作。1是严格政策执行。结合我县教育实际情况,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按照“三限”政策执行。坚决制止以自费、旁听、借读、计划外等名义进行招生的现象。2是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工作的通知》规定,全面清理和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取消与国家规定不相符的收费项目,并把清理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进行公示,全县各级学校对收费项目和标准在开学前应进行收费公示,收费公示 学校达100%。3是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使学校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责权分明;强化教育内审机构和审计部门对学校财务的监督和审计职能,特别是要强化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安排使用教育收费资金的审计;加强对教育经费列支和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堵塞漏洞。所有收费一律列入学校预算收入,并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加强收费资金管理和列支范围支出。4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教育系统应积极开展“行风热线直播”等活动,通过电视向社会介绍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宣传国家教育收费政策;现场回答群众所关心的教育、招生和教育收费等热点问题。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规范教育收费宣传和交流等工作。应召开由民主党派、离退休教师和群众参加的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新形势下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思路、重点和工作目标,让社会和广大群众加深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更加理解和支持教育,努力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要创新体制,加快教育平衡、相互协调发展,是淡化、逐步取消学校等级评比制度,淡化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建立公办学校统一标准,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行真正的教育公平。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还深深体会到,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反腐倡廉工作还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同心,就 7 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治理工作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二是决心,就是抓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反腐倡廉工作态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一丝不苟、不打折扣;治理工作要一抓到底,有不抓出成效不撒手的决心。三是创新,就是把握上情,了解下情,从我县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县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形成了由标本兼治向重在治本方向转化的趋势,源头治本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四是信心,就是抓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要持之以恒,信心十足,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就能取得明显成效。总之,教育收费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头绪越来越多,我们只有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认清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和方法,探明教育乱收费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方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下大力气,一定能够使教育乱收费最终消声匿迹,彻底还教育一方净土。

浅谈当前艺术教育现象 篇2

关键词:艺术 教育 音乐 青少年

十年前,艺术教育还被广泛的认为是“贵族教育”,在很多人眼中,艺术教育是天赋异禀和家境优越的孩子才能享受的。但是今天,各类艺术培训学校遍布大街小巷。同时,随着社会对艺术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审美眼光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选择一门艺术来学习。那么,孩子为什么要接受艺术教育呢?

一、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人的认知能力是首要的,这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形成,更多的在于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是侧注重于直觉、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的在于开发人的右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保持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高。

艺术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能力中很重要的内容。因为艺术思维是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因此在任何类型的发明创造中都会起到关键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创作具有原创性,是一个发明的过程,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艺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教育不仅让人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人学会交往和合作。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孩子会通过一系列听觉、视觉等感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于沟通表达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参加集体艺术学习,比如乐队,就是孩子合作和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而这些素养,对于孩子来说显得极为重要。

然而,那么多参加艺术学习的孩子,他们是否真的是热爱艺术呢?学习艺术是否占用了他们玩耍的时间,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影响了他们正常成长的空间呢?

二、艺术教育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带孩子参加艺术学习的家长要比其他家长开明得多,而孩子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快乐。但是每位家长的目的也大不相同。前段时间和一位家长聊天,通过聊天,笔者发现这位家长完全有别于那些只让孩子考级,参加比赛的家长。她告诉笔者,学习艺术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一定要获得什么奖状,她想让孩子被熏陶,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在以后孩子无聊的时候艺术可以陪伴他。她还告诉笔者,在她的工作中,她越来越体会到情商的重要性,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否愿意上台表演,让孩子可以在舞台上展示、锻炼自己,让孩子体会和享受整个过程,让他充分在舞台上表现,而不去过多计较结果。她想培养一个不会怯场,自信开朗的孩子,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受大家欢迎。而且她认为学艺术的孩子气质特别好,自然而然就会特别自信和高雅,这份气质远比美丽来得重要,但前提是孩子都接受她的安排,如果孩子不愿意也是不会强迫的。一切以民主为原则。听了这位家长的话,笔者认为父母的想法其实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想法不会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孩子学习起来也相对很轻松,很快乐。甚至自己愿意主动提出要求,这样学习的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还有一位家长逼着孩子学习艺术,虽然他们知道学习艺术的好处,但是过程中监督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不对,他们则不那么开明和人性。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功利心和虚荣心,为了好看的奖状,家长的面子,为了升学加分等等,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下,孩子肯定是有压力的,而且不会认为这个学习过程是快乐的。那样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讨厌学习艺术。比较一下两位家长,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热爱艺术,学习是否快乐。

孩子热爱艺术,快乐学习艺术不光是家长的支持和监督,真正喜欢艺术、热爱艺术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和老师的引导是有关系的。选择一位好的老师,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有一位好的老师就可以了吗?到底是一味选择好的老师,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呢?

(一)如何选择老师及培训机构

对于已经学过一段时间的学生来说,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比较容易的,那没学过的怎么办呢?在笔者看来,首先,可以通过和老师聊天来了解,真正专业的教师在生活上和教学上都应该是严谨的,对待专业方面必然是很认真,很少会出现缺课、随意调课、停课,甚至生活状态浮躁的现象。严谨的教师,在管理上也会很严格,严格的管理会保证教学效果,也会起到调动学生的作用。

那么家长们应该从哪里找到好老师呢?现在网络这么便捷,大部分家长都会在网络上先了解,在网上找老师需要多沟通多了解,看看老师的简历,打电话沟通,最好能见面确认。有些家长则通过朋友在音乐学院找到老师,这样必然是最放心的。还有一类就是去各个培训机构了解,有的可以试听课程,最终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老师。找到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是不容易的,在家长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看看孩子和老师的磨合情况,上一段时间再看,这样才会从各方面更深入的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如何选择考级种类

坚持学习1-2年的孩子,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能演奏一些简单的曲目,这时候家长就想让孩子参加一些比赛或者是考级。现在考级形式多样,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考级的种类。然而对于更多的家长来说,如果孩子有一定的水平,那么家长则会选择一些对孩子升学有帮助的比赛,越来越多的学校对于艺术重视起来,每年会招收一定数量的艺术特长生,有的学校需要比赛获奖才可以报考,所以每年的比赛都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选择比赛呢?在笔者看来,首先家长应该考虑自己的承担能力,比如报名费等。还要注意比赛时间,是否和孩子的其他时间冲突。另外,主办方也很关键,一般教育厅主办,政府有支持的比赛,承认力度相对会大一点。最后,需要考虑的是当年的政策要求,即参加比赛是否还可以为升学加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注意学校对艺术特长生的招生政策和获得比赛证书的要求,这样才能最完美的选择适合孩子的比赛。

nlc202309090259

(三)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许多孩子在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开始浮躁,不愿意练琴,一些家长也在这个时候开始着急。很多家长对于学习音乐态度是很不屑、很无所谓的,又想孩子学好赶紧参加比赛和表演,又不愿意在课下多支持多监督孩子,不想费心思就想获得成果,孩子回课没回好,家长帮着孩子找理由,比如,说学校作业多,放学晚,回到家做完作业没时间练习,周末要补课,没时间练习……一切都推到“没时间”上面。作为一门学习的学科,练习乐器甚至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安排时间,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练乐器必然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如果安排得好,不仅可以做到学习与练乐器两不误,长期养成这个好习惯还有利于学习的进步。回想起我们小时候,每周一节雷打不动的的专业课,是我们这一辈人做学生时的必修课,而现在的学生,请假成灾,每到周末老师们比学生还紧张,已经被家长的请假信息搞得害怕了,没练好会请假,孩子其他课要在这个时间上,依然请假。大量的请假会给老师的教学造成影响,对于老师来说,应该约束孩子每周必须来上课,但是面对孩子回不了课,没练熟练,家长也没有办法。甚至有的家长会说:“学音乐学费这么贵,我就想他赶紧学会几首曲子就不学了,以后自己搞着玩”,说学艺术没有用,不能当饭吃,还影响孩子学奥数的时间,学校老师又批评作业没做好。笔者疑惑的是,其他老师的课就必须要按时上,艺术老师的课就可以随意请假不上?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很多家长都没有尊重过教艺术的老师,什么理由都可以在艺术课上给老师说一大堆,孩子一周没练习,要不就请假,要不就一周去老师那里练一次,从来不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监督孩子练好,来上课之前练熟练是最基本的要求,老师不是陪练,请尊重老师的时间,也是尊重孩子和家长自己。很多家长想达到什么目的才来学音乐,比如参加艺术特长生考试、考级、参加比赛,笔者想说的是,不要想达到目的而学音乐,这样学习音乐的初衷就变了,学习音乐本身就是目的。

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也是从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很多抽象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家长的辅助,但是不要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打电话或者干其他影响老师上课的事情,这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笔者曾经遇见过一位家长,刚见面家长就抛出了一系列让老师尴尬的问题,比如,“你们上门上课的老师肯定比其他老师差吧,要不怎么会上门呢?学费便宜点吧!”潜意识里家长就没有把上门上课的老师当成是正式的老师,没有尊重,认为什么事你都会联系我,我坐着就行了。老师很被动,经常会处于尴尬的局面,这也是家长不懂应该怎么样和老师相处的问题。笔者在刚毕业的时候也做过上门的老师,一学期的课,有4次都是过去后家里没人,打电话给家长,都是被告知他不在家,作为家长,有事不应该主动告诉老师请假吗?这让笔者觉得很尴尬。现在学生都是来笔者家里上课,对于来老师家上课的学生,家长的态度往往都不一样,他们相对会尊重老师,孩子来老师家也会认真一些,回课率远高于其他学生,家长也会在一旁认真记录老师说过的话。相互尊重,大家相处起来才会愉快,孩子的学习也有效率。笔者也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家长,孩子才学习1个月,就开始催促笔者:“老师你给他多布置一点,让他多练,今年要考几级,参加**比赛”……就个人来说,笔者是很反感家长这样的,首先,扰乱了原本的教学计划;第二,作为教师,笔者有需要家长监督或者支持的地方,家长协助完成就好,而不是每次上课的时候家长变成主导,这样会让笔者很尴尬,而且现在的孩子学校压力也很大,课外也不光是在学习艺术这一门课,每当有家长这样,笔者都会反问他们,“这样逼孩子有意义吗?这还是你当初让孩子学的初衷吗?”每次这种情况发生,笔者都会细心的劝导父母,让他们知道学习艺术不是为了攀比,也不是为了考级,或者参加比赛,不要急功近利,艺术是一门需要长线学习的课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出成绩的,艺术需要积累,长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才可以从孩子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孩子不需要用这个去获得什么名利,是需要让孩子懂得品尝苦练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当然,有时候除了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不顺会尴尬之外,还有一些事也是会比较尴尬的,比如交学费,学生学习交学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好像当这一回事不存在一样。笔者也曾遇到过在这方面非常不自觉的家长,学前沟通联系的时候就会抛出一些很让人尴尬的问题,“老师你们学费多少啊?”“这么贵啊,能不能便宜点?”“你们的行情我知道,人家几十块钱也上呢,你怎么就不行呢?”……笔者想说的是,学费的金额肯定是和付出的劳动成正比的,在学费方面讨价还价,就已经说明了你没有真心想让孩子来学习,当然,认为学费贵的家长可以不学,也可以去找几十块一节课的老师,但是孩子到后期出现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能改过来的,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当然是和他的学费成正比的。这类是属于“杀价”的家长。还有一类是属于“不交学费型”,学之前说好了上课时间,学费等问题,但是有些家长就是不记得交学费,每次都是老师催才会交。关于交学费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一下日本家长,日本老师收学费没有硬性规定,见老师的时候说好学费,可以周结算,也可以月结算,支付方式学生自己跟老师商量,然后上完课在离开或者老师上厕所的时候,放在玄关、桌上上,或者用一个小信封装着,总之交学费的时候避开老师,放在某处。每次交学费都是这样,笔者认为这样挺好的,大家都不尴尬,相互尊重,上课都是讲专业,不会有学习以外的事,教学质量也会有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让孩子学艺术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不仅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这过程是艰辛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坚持才能完成,上述提到的例子,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现状和瓶颈制约,只有家长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双赢,最终皆大欢喜。

浅谈教育乱收费现象 篇3

近年来, 医疗纠纷增多, 医患矛盾增加,砸医院, 殴打医生现象屡见不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规避可能的非医疗过错类的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医疗纠纷的现象

目前医疗纠纷现状可以用数量激增、索赔数额暴涨和性质恶劣来概括。医疗纠纷发生数量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年共计发生了7万件医疗纠纷案件。医疗纠纷索赔数额也呈暴涨趋势,赔偿要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医疗纠纷的性质也变得相对复杂,社会多元成分的参与,患者家属到医院吵闹、围攻和殴打医务人员甚至限制人身自由。

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法律环境、舆论环境、医药产品流通体制、医院管理、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等都对医患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1.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快速发展,全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病人认为是损害到个人权益的情况时,则产生投诉愿望和行为。

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贵、看病难矛盾仍然突出。医疗费用上涨急剧,医疗费用的个人承担部分也在增加。病人在付出医疗费用的同时,希望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及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的结果超出自己的预期,则导致病人内心难以平衡和接受。

3.某些媒体的炒作。部分媒体片面地理解医患关系,把医生和患者人为地划分成对立面,甚至对个别医德败坏的现象暴光炒作有加,造成全社会对医务人员普遍持怀疑态度,使得患者就医过程中过于警惕,一旦有不良的治疗结果就认为是医方的原因导致的,加剧了医患矛盾的激化。

(二)医院内部因素

1.业务技术水平的局限。有些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熟练,盲目蛮干,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

2.法律意识淡薄。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

3.医患缺乏沟通。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对检查、诊断、用药、治疗或术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等情况不及时和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不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

4.医疗文书记录不完善、不及时。一些医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病例书写规范的要求,在对患者的医疗诊断、用药、特殊检查和手术等医疗行为过程中,对病历书写不重视存在漏记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会出现涂改和伪造等现象。

三、医疗纠纷折射出的法律问题

医疗纠纷不断上演,我们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难看出,纠纷的发生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医院内部管理的原因,但是作为民事主体医方的医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医学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医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导致医学生走入医务岗位后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行业法律法规较多,按照法律性质,医疗行为属于民事合同范畴,作为合同的主体,医患双方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权利和承担义务。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明确规定了医方的告知义务。对于告知义务对医生来说有一明确的义务,这种义务有时可被描述为信任、坦诚、良知当中的一种。但是有些医护人员不了解法律规定,对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认识不够,在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过程中怠于履行告知义务,一旦出现患者预期之外的结果,就迁怒于医生,引发纠纷。我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严格规范了病例文书书写规范,《侵权责任法》第58条也规定了不规范书写病例文书的法律后果,但是有些医护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病例文书的法律证据作用,在书写病例时,不按照规范书写。出现纠纷后,对病例进行涂改、补漏,伪造病例,出现这些情况病例文书作为证据的证明力大打折扣,影响医疗纠纷的解决。目前为了改善医患关系,处理好医疗纠纷成,一些地区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疏导医患矛盾。医调委要求调解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法律背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医调委解决医疗纠纷需要有法律思维的医务人员。

诸如此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直接影响医务人员日常的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如果医务人员具备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按照规定进行医疗活动,履行相应义务,势必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降低医方承担责任的风险。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如果具备法律背景,也会更有利于医疗纠纷矛盾的化解。

四、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途径

(一)医学院校增开相关法律课程,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我国现有的相关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侵权责任法》,《卫生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经过调查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开设了《卫生法》,但是课时也不多。大部分医学院校也开设有一些涉及医患沟通问题的学科, 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 但这类学科一般只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学时数很少。其他相关法律课程开设较少,因此建议对在校医学生增开相关法律课程,比如增开《民法》课程,增强医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开《侵权责任法》课程,让医学生熟练掌握医疗责任归责原则、医疗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二)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校医学生不太重视法律课程,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主动性。医学生们认为学好专业课程才是主要的,没有太多必要学习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制度的发展,法律已经全方面渗入社会生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普通民众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医疗纠纷高发的当下,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认识到医务行为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要做到懂法、用法、守法,加强法制观念。

(三)提高医学院校法律教育重视程度

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医学专业课的教育,对于法律这样的学科,有些院校不开或开的很少。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医学院校法律专业的老师较少,再者就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不高。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医学生应转变轻视法制知识的学习态度,加强医学法制的学习,在用医学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学会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使二者融合贯通,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提高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程度,加强法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举办法律讲座,普及医学生法律知识

医学院校可以为在校的医学生,邀请校内外法律专业人士,针对当下有代表性的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开展讲座,剖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和涉及的法律知识,以增强医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提高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紧迫感,同时也为医学生对医疗纠纷有充分和正确的认识,究其原,探其果,改变医学生对医疗纠纷的畏惧心理,释放心理压力,以致合理规避医疗纠纷的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

医患矛盾突出,化解矛盾当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有效办法的实施,不妨从医患主体中的医务人员一方着手。一方面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规避医疗纠纷的产生以及纠纷发生后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办法。作为医学生,加强法律知识教育,适应我国法制社会发展要求,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改善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浅谈教育乱收费现象 篇4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收费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自纠结果总结如下:

一、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情况

1.我校就近入学比例达到100%。

2.学校(幼儿园)没有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3.我校已实行“阳光招生”,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政策、招生结果、举报渠道等重要信息;

二、幼儿园收费情况

1、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从不乱加费用。

2、收费全额上缴规定账户,不存在截留现象。

三、治理中小学补课乱收费情况

1.我校及教师不存在“课堂内容课外补”的问题

2.我校没有以家长委员会等各种形式组织有偿补课

3.我校及教师没有联合、委托或参与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开展有偿补课。

四、规范公参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及收费行为情况

学校(幼儿园)没有变相以民办学校(幼儿园)名义高收费乱收费

五、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情况

学校(幼儿园)、教师没有存在违背学生自愿原则强制(或变相强制)订购教辅材料的问题

六、治理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情况

学校(幼儿园)已出台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的制度、措施及违规惩处办法

七、规范服务性收费代收费情况

1.学校(幼儿园)没有将国家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及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范围内的事项纳入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如讲义资料、试卷、电子阅览、计算机上机、自行车看管费、取暖、降温、饮水、校园安全保卫费,以及午休管理服务费、课后看护费、图书馆查询和电子阅览费等)

2.学校(幼儿园)没有违规收取学具费、商业保险费、班费等,没有通过家长委员会、班委会等形式违规收费

3.学校(幼儿园)不存在违反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强制服务、强行收费,或从中收取回扣、牟利,跨学期或学年收费,以及结余款项没有未及时清退等问题

八、教育收费政策清理规范情况

学校(幼儿园)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均已公示

柳埠街道窝铺小学

教育何时不再乱收费 篇5

教育收费乱象丛生

教育乱收费是指政府文件规定之外的收费。在我国,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类学校,尤其是稍有名望的重点学校,普遍存在着乱收费现象。

1、乱收费主体多、名目多。根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关于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从2005年9月开始,湖南省物价局认真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乱收费的监管,共派出近千名检查人员,组成232个检查组,对69个教育行政机关及所属单位、80所大中专院校、1475所中小学进行了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教育部门乱收费情况惊人,在2003年到2005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被查出涉案金额达4.0941亿元,涉及到中小学校、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中小学校乱收费金额达1.6246亿元。教育行政等部门乱收费金额达9126万元。高等院校(含职业学院)乱收费金额达1.5569亿元。

在广州市物价局关于中小学校“一费制”听证会上,一位校长列出他们学校的收费项目就有几十项。浙江某中学在已按规定标准收取代管费的情况下,又向初一至初三学生收取代管费10.8万元人民币。福建某中学在向初三至高三的学生收取复习印刷费1.3万元人民币的同时,又向初中毕业生收取补考费4万元人民币。

如今各地出现甲型H1N1流感,可令人想不到的是,有的学校竟把甲流也当成了一次“发财”的时机。有一个学校兜售一本防治甲流小册子,要学生掏8元钱。河南苟堂学校也抓住了这一“商机”,强制学生购买防甲流药,如果不买连校门都不让进。

2、乱收费数额高得惊人。2004年,有教育专家保守测算,10年来我国教育乱收费总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青年报》2005年6月29日报道,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中披露教育乱收费数字:18所被审计的高校一个年度共被查出各种违规、乱收费总计高达8.68亿元,每校年平均接近5000万元——全国共有高校2000多所,背后会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2009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做审计报告时指出,2006年至2007年,19个城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违规收取择校、补课、赞助等费用5.02亿元。

教育乱收费的数额从宏观看是惊人的,从微观看也同样惊人。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教育乱收费有几元几十元的,也有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例如“择校费”、“赞助费”、“建设费”是最为普遍的乱收费项目,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高昂的教育收费不仅严重地存在于大中小学,连幼儿园也未能幸免。

北京市不少幼儿园的赞助费最低每年3000元,最高可达10万元。除了“赞助费”,各幼儿园的月托费也是从400元到1200元不等。

郑州市李俊杰幼儿园以打造神童为高价卖点,每年收费10万元。

南京恒海外国语幼儿园以95%的外籍教师、多语种教学为高价卖点,每年收费10万元。

难怪有人感叹,幼儿园收费高过大学收费。

3、乱收费成无奈的自愿。教育部1991年就印发了《关于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学校不得因学生家长不缴不合理的费用而拒绝学生入学”。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办法》也特别提到,以各种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费”、“赞助费”的将被追究责任。然而,每每开学之时,这种名义上已经消亡的择校费现象往往死灰复燃。

而普通老百姓最痛苦的还在于“被自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们除了花精力托关系,还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学校收了你的钱,你还得感恩戴德,承认是“自愿”捐助的。假如你不自愿,学校就会歧视你、限制你,让你吃苦头。因为单个的学生无疑处于弱势地位,面对的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

这种“被自愿”并不仅仅表现在“择校费”上,其他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补课费,就让学生写所谓的自愿补课申请书。

4、乱收费屡禁不止。乱收费是一个老问题了,国家有关部门不是没有禁止过。

近十几年来,为切实做好学校收费管理工作,制止教育乱收费行为,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政府每年都要明令禁止教育乱收费,从而掀起一轮轮指向教育乱收费的治理风暴。

2004年3月,教育部等七个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2004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禁止向学生收取‘转专业费’、‘赞助费’、‘扩招费’、‘定向费’、‘跨地区建设费’、‘专升本费’、‘假期住宿费’、‘补考费’等国家统一规定项目之外的费用”。

2005年8月,教育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向各地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厉禁止学校违规收费。

2006年2月22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要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部署,继续加大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严格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对学校发生的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2009年8月,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和新闻出版总署七部委下发了《关于2009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依照这份《实施意见》,教育部要在2009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政策措施。各省(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示。七部委希望能通过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防止教育乱收费反弹。依照《实施意见》,各地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截留、平调、挤占、挪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下达了关于禁止学校乱收费的文件就有近300份。这些禁令将各种乱收费一网打尽,但最终好像都成了“稻草人”。

教育乱收费的危害

教育乱收费的社会危害性极大。主要表现在:

1、家长难以承受。在GDP保持了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增大。零点调查公司与指标数据网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

人民网2009年11月10日报道,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

此次调查的范围为黑龙江省16个市县的1220户家庭。受访家长工作类型很均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

的员工都有,个体户也有。这些家长的文化层次和收入也不低,近85%是高中、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占73.2%。

此次调查显示,有7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费用支出过高。子女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金额在600元以内的占37.4%;600元至800元的占23.8%,800元至1000元的占18.9%;1000元以上的占19.8%。家庭子女平均每月消费的金额占整个家庭收入的比重最多达四分之一以上。

试想一下,一个子女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要花去家长多少金钱,恐怕没有个十几万几十万是拿不下来的。这么巨大的教育费用,一个中低收入家庭怎能不被压垮。在宁夏,甚至发生了一名13岁少女被10万元择校费逼死的惨剧。这绝非个案。

2、腐蚀学生。学校本是教书育人、培养高尚道德之所,如今却变成利用权力强迫向学生敛财的“赢利机构”,这样的学校还能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尽心尽职地为学生的成才服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还可能使原本纯洁的学生不沾染铜臭气吗?学校虽得到了一时的小利,付出的代价却是众多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搭上的还有整个中国教育的形象和信誉。

3、造成教育不公。“择校费”是乱收费中的一个主要项目。

“择校费”人为制造了义务教育的不平等,高额的“择校费”,就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把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排斥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有学者曾经做了这样的计算:中部地区一般重点中学“择校费”都在1—3万元左右,发达地区更高。高额的“择校费”,实际上已经使免费义务教育变成了高收费教育——除非父母完全不关心子女的前途。我们源远流长的“有教无类”的传统,也因此变成了“择富而教”的势利行为,至于“均衡”、“平等”云云,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

教育乱收费因何屡禁不止呢?

1、财政投入不足。政府投入不足是导致教育乱收费、高收费的原因之一。

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2005年8月29日在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他表示,目前许多地方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投人,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

许多地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地方即使有安排,但是不能及时到位。有的地方不但不能落实公用经费自筹比例任务,还要从财政拨付比例中进行截留、挪用。如,有的地方政府把学校收上来的书杂费统筹使用,当工资发了。而书杂费原本是用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有的地方对学校不按实际能力规划建设,超前消费,寅吃卯粮,负债累累,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在义务制学校民办改制问题上,有的地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多收费,而不是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

2、学校利益驱动。当然,把板子完全打在某些地方政府身上也有失偏颇,因为一些学校本身就充斥着利益驱动。

教育乱收费在外部被叫骂不停,但在学校内部却乐此不疲。学校不正当的收费到手之后,有的可能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有的则变相地成了学校的小金库或福利之源,这样的乱收费,学校内部人员还能拒之门外吗?

当某些高校胡乱花钱,甚至连“洗脚费”都要报销时;当某些高校人浮于事、“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领导一礼堂、科级领导一操场”时;当学校基建、采购和招生领域成为高校腐败的三大病灶时;当某些学校沉迷于浮夸、大兴土木工程时;当某些高校把学府变为学店、一切都待价而沽时……这些唯利是图的学校已经由因材施教变为因“财”施教,他们自然需要处心积虑地巧立名目,狮子大开口般地乱收费了。

3、办学水平差异。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出大钱择校,造成“择校大战”愈演愈烈。好学校“卖”高价,如今在很多地方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也曾经有人比作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使“择校费”收之有度,用之合理,但“择校费”确属教育乱收费之列,几乎是人人喊打的。不过从另—个方面看,“择校费”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致。在城市,为把子女送进好学校,托关系、找门路,父母们使尽浑身解数;而在农村较富裕的家庭,或进城经商、打工户的子女,入学的目光也同样盯上了条件较好的市区学校。尽管国家多次出台条文严禁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不允许学校收取“赞助费”、“择校费”,并要求不要把捐资助学同入学挂钩,但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择校的现象仍呈上升趋势。

主管部门管理乏力、政出多门也助长了择校热。主要表现在该管的管不起来,基层学校自由裁量权过大。因为目前中小学招生的原则是“划片就近入学”,社会知名度高的学校受利益驱动,钻主管部门管理的漏洞,尽可能缩小本学区的“计划生”,扩招“择校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之间、校际之间不能顾全大局,不为群众的方便考虑招生工作、处理争端问题,而是有利可图的千方百计插一手,无利可图的互相推诿。

4、学校集权。缺乏制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治权力如此,经济权力也是如此。一个小小的收费权,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权能资源分立:收多少钱,怎么收钱,应该是有规则的,那么由谁来制定收费的规则呢?这是收费中的规制权;由谁来执行收费的任务呢?这是收费中的执行权;最后是收费的收益权,也就是收来的钱由谁获益——这三权类似于政治体制中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收费中规制权、执行权和收益权这三权的过度集中,集中到学校这个单一的部门手中。

管理学上有著名的“分苹果的规则”:两个人分苹果,如何保证两人尽可能分得同样大的一半呢?最好的安排是让一个人切,另外一个人分。这也就是执行权和收益权的分立与制衡所带来的公正。教育收费是同样的道理,如何能保证收费不乱、不出现腐败呢?最公正的安排应该是让制定规则的、执行收费的、最终收益的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三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手中,一个人既是定规者,又是执行者,又是收益者,必然的结果就是他制定出尽可能多收钱的规则。

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对策措施

遏制教育乱收费,是一场攻坚战,必须综合治理,方可奏效。

1、依法治教。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陈鹏认为,只靠监督力度不够,要实行“重典治乱,依法治教”。对于教育乱收费,如果不明确规定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不给违法者以具体、明确的法律制裁,教育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内容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加大查处力度。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学校,明查暗访,掌握真实情况,对学生、家长的投诉,要组织人力迅速查处,并监督学校向学生、家长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防止学校弄虚作假、明退暗不退,欺骗学生、家长和新闻媒体。二是纪检、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违规收费负有主要责任的校长和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使其丢掉乌纱帽。三是财

政、审计部门如果发现学校利用乱收费违规发放奖金、补贴、实物及组织出外旅游的,一律追回,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借机贪污、中饱私囊、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这样,使乱收费者从中得不到好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教育乱收费就能得到有效禁止。

家长作为教育乱收费的受害者,应该积极参与监督和进行诉讼。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因为种种心理负担而没有抗争和进行投诉。

2、加大投入。要根治教育乱收费,教育投入必须加大,各级政府一定要担负起对教育投入的责任,用更大的财力来保证教育优先发展,而不是逼得学校去违规收费,拆东墙补西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认为,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大头,但是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投入,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个责任该如何承担?最关键、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发展经济,只有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增强政府财力,才能有资本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只有经济发展了,地方政府才不会去打教育的主意。

3、均衡教育。专家们认为,要把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与教育结构改革结合起来,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学校发展。

2009年11月6日至7日,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2009年10月31日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出席大会并发言,他特别提到,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袁贵仁不仅提出这一新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5个重点环节。其中包括,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希望在这样的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能真正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

广东省教育厅纪工委书记陈韩晓说,如果我们把学校布局调整好,孩子们都可以就近入学,再运用多种措施缩小校际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使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都处于同等水平,那么高价择校的情况也就不存在了。

4、收费分权。针对收费学校集权问题,要做的应该是对收费的分权,在体制上将规制权、执行权和收益权分开。如果一种制度安排让收费的规制权在中央,收费的执行权在学校,校长和老师的收益与收费无关——教育乱收费问题就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治理教育乱收费 篇6

(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我校按“二上二下”的要求来编制学校预算,并按预算严格执行。

(2)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

(3)学校实行经费公示制度,公用经费支出每学期至少公示1次。

(4)学校学籍登记规范,学校学籍信息真实、正确、完整,真正实现了一生一学籍,无多学籍,漏报学籍现象。

(5)学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根据采购物品实行定点采购或公开招标

(6)学校公用经费能及时拨付到位,在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上,严格遵守有关文件的规定。只用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上,培训费、设备添置费、维修费严格按规定支出。办公经费不用于补助和偿还学校债务。大额支出需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后实施。

二、我校不存在择校乱收费现象。

三、我校不存在教师有偿补课情况。

四、学校不存在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情况。

五、学校严格执行教辅的管理使用,无乱订课外教学用书、练习册和复习资料现象。学校无违反自愿原则强制帮学生代购教辅材料、课外读物、报刊杂志,无强制学生统一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从中牟利以及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强制服务、强制收费现象。

六、挪用、占用专项经费情况

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A、发放形式:全镇各校统一要求按时以充卡的形式发放,向社会公示,待公示期满后无争议才造册发放。领取表格上都有校长、班主任、学生签名。

B、按规定补助标准(每生每月100元)按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里。

C、全镇各学校不存在降低标准扩大补助范围的发放情况。

D、不存在挪用、占用的情况。

上一篇:商业计划书标准版本下一篇:《社会保险法》新规定问答